自然辩证法第二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是指物质系统所具有的一种能力、行
为、效应和作用。
(2)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第一、结构决定功能。 第二、功能影响结构
4.系统的基本类型:
(1)从系统与外部联系和作用的程度来看,可以
把系统分为孤立系、封闭系和开放系三类: 孤立系:不和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系统。 封闭系:不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而进行能量 交换的系统。 开放系:既与外界交换能量、又与外界交换 物质的系统。
(2)从系统内要素的数量多少来看,可以 把系统分为简单系统(只有两个要素)
和复杂系统(有三个以上要素)。
三、自然界的演化发展
(一) 自然界的演化过程
1.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大爆炸宇宙模型的论点: 我们的宇宙是在约200亿年以前的、处于高温、 高压、高密状态的“原始火球”由于其内部的基本 粒子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猛烈爆炸声中,以近乎光速 向四面八方由密到稀、由热到冷地散开时诞生的。 宇宙形成后,经历了基本粒子阶段、元素合成 阶段、实物形成阶段、天体和宏观物体形成阶段。
(二)自然界的系统性
1.系统的含义与特征:
(1) 含义: 系统就是由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
赖的部分(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要素是构成系统的基本成份或单元。
(2)特征:
开放性:系统与外界环境存在相互作用。 动态性:任何自然系统都有一个从孕育、产生、
发展、成熟到衰退、消亡的过程。
整体性:系统整体呈现出各个组成要素孤立
导致系统发生巨涨落时,由于系统内各子系统之
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能够把握这样的机会,就会
导致各子系统间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转化, 通过不断的竟争和合作,使各要素失去自身运动 的独立性,步调协调、融合起来,
此时系统会失去旧的结构、产生新的结构, 实现从独立的、无约束的、分散的、不相干的无 序到相互关联的、相互制约的、形成整体的、相 干的有序的转变。系统的自组织过程正是通过系 统相互作用产生的协同的相干、同步、关联、合 作等效应,使系统自己走向有序的。协同实质上
由此可见,涨落所起的是一种触发 作用,它是系统进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有了它才使外部的作用和内部作用有机 地结合起来,最终导致系统的进化。
(2)自组织过程的实现机制 在一个由大量子系统所组成的开放系统中, 在系统与外界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交换的背景 下,一旦系统中存在的随机涨落遇上外部控制参
量所提供的系统发生向有序方向质变的临界点而
就是自组织过程的具体机制。自然界的演化都是
在协同的作用下逐渐完成的。
3.自然界演化的特点 (1)自然演化的不可逆性: (2)自然演化的突现性: (3)自然演化的无限性:
2.天体的起源和演化 (1)恒星的起源和演化 引力收缩阶段
主序星阶段
红巨星Baidu Nhomakorabea段
高密天体阶段
(2)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地球内部地核、地幔、地壳三个圈层的 形成和演化
地球外部大气圈、水圈二个圈层的形成
和演化。 地壳的运动。
3.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1)生命的起源 生命是蛋白质和核酸多分子体系存在的一种 方式。目前认为生命的起源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二)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 1.从存在到演化 • 2.确定性和随机性的统一 • 3.简单性和复杂性的统一 • 4.线性与非线性的统一
(三)系统自然观确立的意义
• 1.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 2.提供了系统的思维方式
二、自然界的系统存在方式
(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具有多样性的物质形态的世界 2.自然界各种物质形态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 3.自然界各种物质形态具体统一性:客观实在性
系统中存在着随机涨落 可谓涨落实际上就是系统状态此起彼伏的一 种波动。尽管涨落在平时对系统的行为“无关大 局”,但当系统处在外部控制参量所提供的质变 的临界点时,由于系统内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以 及对外界控制参量所提供的临界值的吸收,微小
的涨落才会得以放大,变成具有宏观尺度的“巨
涨落”,导致系统真正摧毁旧结构,产生新结构。
状态时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和功能。
层次性:物质总是以一定系统的形式出现,同 时它又是更高一级系统的一个要素。
2.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系统对于要素有支配控制作用 (2)要素对于系统有基础质料作用
3.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和功能的含义 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
系、相互作用的形式和方式。
1.现代自然科学革命概况
“两朵乌云”引发的革命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黑体辐射实验
宇观层次:相对论、大爆炸理论
宏观层次:分形理论、混沌理论
微观领域: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
•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1905年创立 狭义相对论。 • 两个基本原理:爱因斯坦相对性原理; 光速不变原理。 • 洛仑兹变换方程组 • 时空观的变革:尺缩效应;钟慢效应; 质增效应;质能关系式。
第二讲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 发展:系统自然观
• 一、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与系统自然观的产生 • 二、自然界的存在方式 • 三、自然界的演化发展
一、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与系统自然观的产生
(一)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基础
• 1.现代自然科学革命概况 • 2.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分子生物学 • 3.系统科学
能减小(亦即当 des<0,且 |des| >| dis |时,ds<0)
子系统间存在着非线性相互作用 子系统间若只存在线性相互作用,其效应 仅能在数量上迭加,不会有质的突变,系统不 可能出现新的有序结构。只有子系统间存在非 加和、非对称、非单值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才 有可能形成某种新的整体功能与效应。
过程是在系统内部自发地组织起来的现象就是
一种自组织现象。自然界的演化过程就是在适
宜的外界条件下依靠自然界物质系统内部本身 自发地组织起来实现的。
2.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1)自组织过程的实现条件:
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 一个孤立系统的熵一定要随时间增大,只
有在一个开放系统中的熵变ds=dis+des 才有可
外部控制参量达到临界值。 开放意味着外来影响和参与,并且只有当外 部控制参量达到某一临界值时,系统内质变,突 变才可能在这一临界点上发生,系统才可能从无 序走向有序。因为在普通状态下,各种外部控制
参量所起的作用与地位相差无几,系统演化得将
会较为稳定、缓慢;而当外部控制参量达到临界 值时,这几个外部控制参量的非平衡作用才会使 系统演化具有了急剧变动的可能,系统才会形成 从无序到有序的突变性结构。
两个基本原理
• 爱因斯坦相对性原理:物理体系的状态 据以变化的定律,同描述这些状态变化 时所参照的坐标系究竟是两个在互相匀 速运动着的坐标系中的哪一个并无关系。
• 光速不变原理:任何光线在“静止的” 坐标系中都是以确定的速度C运动着,不 管这道光线是由静止的还是由运动的物 体发射出来的。
洛仑兹变换方程组
1916年,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 验证: • 水星轨道近日点的反常进动 • 光在引力场中传播时发生频移 • 光线在引力场中发生偏转 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揭示 了空间与时间、空间时间与物质及其 运动、质量与能量之间存在的辩证关 系。
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 空观,揭示了空间与时间、空 间时间与物质及其运动、质量 与能量之间存在的辩证关系。
(3)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1900,普朗克 量子假说 1913,玻尔 原子结构模型 1925,海森堡 矩阵力学 1926,薛定谔 波动力学
(4)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1953,沃森、克拉克、威尔金斯 DNA双螺旋结构
• (5)系统科学 维纳(Norbert Wiener,1894-1964 )控制论 贝塔朗菲(Bertalanffy 1901-1972)系统论 申农(Shannon,1916-2001 )信息论 哈肯(Haken,Hermann 1927- )协同论 普里高津(Ilya Prigogine 1917-2003)耗散结构论 托姆(Rene thom 1923—)突变论 艾根(Eigen,Manfred;1927- ) 超循环论 费根鲍姆(Feigenbaum 1936- ) 混沌理论
x - vt
x’= y’= y z’= z t’=
1 - v2/C 2
y
y’ v
o
t(v/c2)x v2/C 2 z 1 z’
o’ x x’
时空观的变革
尺缩效应
L =L
T=
0
1 - v2/C 2
钟慢效应 质增效应 质能关系式
T
0
1 - v2/C 2
m=
m
0
1 - v2/C 2
E = mc2
(2)广义相对论
从无机物小分子演变为有机物小分子。 从有机物小分子演变为生物大分子
从生物大分子演变为原始生命体
(2)生物的进化: 从非细胞形态到(原始)细胞形态 从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 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
(二)自然界的演化是一个自组织过程
1.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现象 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系统进化的模式和
为、效应和作用。
(2)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第一、结构决定功能。 第二、功能影响结构
4.系统的基本类型:
(1)从系统与外部联系和作用的程度来看,可以
把系统分为孤立系、封闭系和开放系三类: 孤立系:不和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系统。 封闭系:不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而进行能量 交换的系统。 开放系:既与外界交换能量、又与外界交换 物质的系统。
(2)从系统内要素的数量多少来看,可以 把系统分为简单系统(只有两个要素)
和复杂系统(有三个以上要素)。
三、自然界的演化发展
(一) 自然界的演化过程
1.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大爆炸宇宙模型的论点: 我们的宇宙是在约200亿年以前的、处于高温、 高压、高密状态的“原始火球”由于其内部的基本 粒子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猛烈爆炸声中,以近乎光速 向四面八方由密到稀、由热到冷地散开时诞生的。 宇宙形成后,经历了基本粒子阶段、元素合成 阶段、实物形成阶段、天体和宏观物体形成阶段。
(二)自然界的系统性
1.系统的含义与特征:
(1) 含义: 系统就是由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
赖的部分(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要素是构成系统的基本成份或单元。
(2)特征:
开放性:系统与外界环境存在相互作用。 动态性:任何自然系统都有一个从孕育、产生、
发展、成熟到衰退、消亡的过程。
整体性:系统整体呈现出各个组成要素孤立
导致系统发生巨涨落时,由于系统内各子系统之
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能够把握这样的机会,就会
导致各子系统间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转化, 通过不断的竟争和合作,使各要素失去自身运动 的独立性,步调协调、融合起来,
此时系统会失去旧的结构、产生新的结构, 实现从独立的、无约束的、分散的、不相干的无 序到相互关联的、相互制约的、形成整体的、相 干的有序的转变。系统的自组织过程正是通过系 统相互作用产生的协同的相干、同步、关联、合 作等效应,使系统自己走向有序的。协同实质上
由此可见,涨落所起的是一种触发 作用,它是系统进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有了它才使外部的作用和内部作用有机 地结合起来,最终导致系统的进化。
(2)自组织过程的实现机制 在一个由大量子系统所组成的开放系统中, 在系统与外界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交换的背景 下,一旦系统中存在的随机涨落遇上外部控制参
量所提供的系统发生向有序方向质变的临界点而
就是自组织过程的具体机制。自然界的演化都是
在协同的作用下逐渐完成的。
3.自然界演化的特点 (1)自然演化的不可逆性: (2)自然演化的突现性: (3)自然演化的无限性:
2.天体的起源和演化 (1)恒星的起源和演化 引力收缩阶段
主序星阶段
红巨星Baidu Nhomakorabea段
高密天体阶段
(2)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地球内部地核、地幔、地壳三个圈层的 形成和演化
地球外部大气圈、水圈二个圈层的形成
和演化。 地壳的运动。
3.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1)生命的起源 生命是蛋白质和核酸多分子体系存在的一种 方式。目前认为生命的起源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二)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 1.从存在到演化 • 2.确定性和随机性的统一 • 3.简单性和复杂性的统一 • 4.线性与非线性的统一
(三)系统自然观确立的意义
• 1.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 2.提供了系统的思维方式
二、自然界的系统存在方式
(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具有多样性的物质形态的世界 2.自然界各种物质形态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 3.自然界各种物质形态具体统一性:客观实在性
系统中存在着随机涨落 可谓涨落实际上就是系统状态此起彼伏的一 种波动。尽管涨落在平时对系统的行为“无关大 局”,但当系统处在外部控制参量所提供的质变 的临界点时,由于系统内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以 及对外界控制参量所提供的临界值的吸收,微小
的涨落才会得以放大,变成具有宏观尺度的“巨
涨落”,导致系统真正摧毁旧结构,产生新结构。
状态时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和功能。
层次性:物质总是以一定系统的形式出现,同 时它又是更高一级系统的一个要素。
2.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系统对于要素有支配控制作用 (2)要素对于系统有基础质料作用
3.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和功能的含义 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
系、相互作用的形式和方式。
1.现代自然科学革命概况
“两朵乌云”引发的革命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黑体辐射实验
宇观层次:相对论、大爆炸理论
宏观层次:分形理论、混沌理论
微观领域: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
•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1905年创立 狭义相对论。 • 两个基本原理:爱因斯坦相对性原理; 光速不变原理。 • 洛仑兹变换方程组 • 时空观的变革:尺缩效应;钟慢效应; 质增效应;质能关系式。
第二讲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 发展:系统自然观
• 一、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与系统自然观的产生 • 二、自然界的存在方式 • 三、自然界的演化发展
一、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与系统自然观的产生
(一)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基础
• 1.现代自然科学革命概况 • 2.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分子生物学 • 3.系统科学
能减小(亦即当 des<0,且 |des| >| dis |时,ds<0)
子系统间存在着非线性相互作用 子系统间若只存在线性相互作用,其效应 仅能在数量上迭加,不会有质的突变,系统不 可能出现新的有序结构。只有子系统间存在非 加和、非对称、非单值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才 有可能形成某种新的整体功能与效应。
过程是在系统内部自发地组织起来的现象就是
一种自组织现象。自然界的演化过程就是在适
宜的外界条件下依靠自然界物质系统内部本身 自发地组织起来实现的。
2.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1)自组织过程的实现条件:
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 一个孤立系统的熵一定要随时间增大,只
有在一个开放系统中的熵变ds=dis+des 才有可
外部控制参量达到临界值。 开放意味着外来影响和参与,并且只有当外 部控制参量达到某一临界值时,系统内质变,突 变才可能在这一临界点上发生,系统才可能从无 序走向有序。因为在普通状态下,各种外部控制
参量所起的作用与地位相差无几,系统演化得将
会较为稳定、缓慢;而当外部控制参量达到临界 值时,这几个外部控制参量的非平衡作用才会使 系统演化具有了急剧变动的可能,系统才会形成 从无序到有序的突变性结构。
两个基本原理
• 爱因斯坦相对性原理:物理体系的状态 据以变化的定律,同描述这些状态变化 时所参照的坐标系究竟是两个在互相匀 速运动着的坐标系中的哪一个并无关系。
• 光速不变原理:任何光线在“静止的” 坐标系中都是以确定的速度C运动着,不 管这道光线是由静止的还是由运动的物 体发射出来的。
洛仑兹变换方程组
1916年,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 验证: • 水星轨道近日点的反常进动 • 光在引力场中传播时发生频移 • 光线在引力场中发生偏转 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揭示 了空间与时间、空间时间与物质及其 运动、质量与能量之间存在的辩证关 系。
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 空观,揭示了空间与时间、空 间时间与物质及其运动、质量 与能量之间存在的辩证关系。
(3)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1900,普朗克 量子假说 1913,玻尔 原子结构模型 1925,海森堡 矩阵力学 1926,薛定谔 波动力学
(4)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1953,沃森、克拉克、威尔金斯 DNA双螺旋结构
• (5)系统科学 维纳(Norbert Wiener,1894-1964 )控制论 贝塔朗菲(Bertalanffy 1901-1972)系统论 申农(Shannon,1916-2001 )信息论 哈肯(Haken,Hermann 1927- )协同论 普里高津(Ilya Prigogine 1917-2003)耗散结构论 托姆(Rene thom 1923—)突变论 艾根(Eigen,Manfred;1927- ) 超循环论 费根鲍姆(Feigenbaum 1936- ) 混沌理论
x - vt
x’= y’= y z’= z t’=
1 - v2/C 2
y
y’ v
o
t(v/c2)x v2/C 2 z 1 z’
o’ x x’
时空观的变革
尺缩效应
L =L
T=
0
1 - v2/C 2
钟慢效应 质增效应 质能关系式
T
0
1 - v2/C 2
m=
m
0
1 - v2/C 2
E = mc2
(2)广义相对论
从无机物小分子演变为有机物小分子。 从有机物小分子演变为生物大分子
从生物大分子演变为原始生命体
(2)生物的进化: 从非细胞形态到(原始)细胞形态 从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 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
(二)自然界的演化是一个自组织过程
1.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现象 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系统进化的模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