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买米的故事
王永庆是如何掘到
王永庆认为,正是这种对于细微之处的了解,才能真正提 高管理的水准,因此,他认为美国的管理太老了,他们只 重视“面”和“线”,而忽视了“点”。他认为管理最大 的问题还是在“点”上;各事物的基本问题还是在“点” 上,只要“点”做到真正完善,那么“线”和“面”也简 单了。 王永庆成功的例子说明细节是一种创造。不要以为创造就 非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工作中的小改小革,细节调整 同样是一种创造。“细致到点”,从细节中找到创新的机 会,这就是王永庆成功的秘密。
王永庆正是把每次送米这件小事做得很细, 使他找到了更好地为客户服务的方式,使 顾客成了他的忠实客户,为事业的进一步 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王永庆精细、务实的服务方法,使嘉义人都知道 在米市马路尽头的巷子里,有一个卖好米并送货 上门的王永庆。有了知名度后,王永庆的生意很 快红火起来。这样,经过一年多的资金积累和客 户积累,王永庆便自己办个碾米厂,在离最繁华 热闹的街道不远的临街处租了一处比原来大好几 倍的房子,临街的一面用来做铺面,里间用作碾 米厂。就这样,王永庆从小小的米店生意开始了庆在服 务上也更进一步。当时,用户都是自己前 来买米,自己运送回家。这对于年轻人来 说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年 人,就是一个大大的不便了;而当时年轻 人整天忙于生计,且工作时间很长,不方 便前来买米,买米的任务只能由老年人来 承担。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超出 常规,主动送货上门。这一方便顾客的服 务措施,大受顾客欢迎。
事业发展壮大后,王永庆在管理企业时,同样注重每一个 细节。他的部属深深为王永庆精通每一个细节所折服。当 然也有不少人批评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劝他学一 学美国的管理,抛开细节只管大政策。针对这一批评,王 永庆回答说:“我不仅做大的政策,而且更注意点点滴滴 的管理,比如操作人员的手艺、操作方法、机械的配置等 等。道理很简单,因为它们都会影响生产力。如果我们对 这些细枝末节进行研究,就会细分各操作动作,研究是否 合理,是否能够将两个人操作的工作量减为一个人,生产 力会因此提高一倍,甚至一个人兼顾两部机器,这样生产 力就提高了四倍。”
王永庆卖米的故事【非常值得一看】
王永庆卖⽶的故事【⾮常值得⼀看】王永庆卖⽶的故事【⾮常值得⼀看】2014-04-06王永庆是台湾最受推崇的企业家和管理⼤师,他从⼩家境贫寒,只读了⼏年书就辍学了。
1931年,15岁的王永庆来到嘉义⼀家⽶店做学徒⼩⼯。
第⼆年靠着东拼西凑的200元资⾦开了⾃⼰的⽶店。
当时⼩⼩的嘉义已有⽶店近30家,竞争⾮常激烈。
王永庆只能在⼀条偏僻的巷⼦⾥租⼀间⼩铺⾯。
他的⽶店开办最晚,规模最⼩,⽽且由3个未成年的⼩孩打理,能站稳脚跟取得盈利吗?⾯对这些不利条件,王永庆并没有怨天尤⼈,⽽是开动脑筋想办法。
最后他祭出3招,竟然后来居上,打得那些⽼店⽆还⼿之⼒。
--------------------------------------------------------------------------------------------第⼀招:改善产品质量。
因为那时稻⾕粗放式的收割与加⼯技术,⽶⾥经常会掺杂进⼩⽯⼦之类的杂物。
所以⼈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次⽶,⼤家都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有些⽶店⽼板甚⾄认为,那些杂质还可以多卖些钱呢。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之中发现了机会,他和两个弟弟⼀齐动⼿,仔细地将⽶⾥的秕糠、砂⽯之类的杂物拣出来,然后再卖。
⼀段时间之后,王永庆的⽶最好,已经⼝⼝相传得尽⼈皆知了。
第⼆招:让顾客感动的优质服务。
别的⽶店下午6点关门,王永庆却⼀直开到晚上10点多。
当时⼈们经济都不宽裕,他就先赊账,然后约定发薪的⽇⼦去收账。
那时候因为年轻⼈都忙于⼯作,来买⽶的顾客以⽼年⼈居多。
王永庆于是主动送⽶上门,开创了“送货上门”服务的先河,赢得顾客的称赞和感情分。
王永庆送⽶,并⾮放到门⼝了事,如果⽶缸⾥还有陈⽶,他就将旧⽶倒出来,把⽶缸擦洗⼲净,把新⽶倒进去,再将旧⽶放回上层,如此⼀来,陈⽶就不⾄于因存放过久⽽变质。
这⼀细致⽽超越期望的服务令顾客印象深刻,且深受感动,从此以后更成为雷打不动的忠诚顾客。
第三招:建⽴客户数据库。
王永庆卖米
当这些客户来到店里买米的时候, 王永庆意识到这些客户主要是家庭主 妇,于是提出送货上门服务。这在当 时的米行里,是绝无仅有的。
当王永庆把米背到主顾家里的时 候,王永庆认真地将主顾家里的陈米 从米缸掏出,并视情况为客户清洗米 缸,再将刚买的新米倒入。
在进行以上服务的同时,王永庆 会热心地询问客户家里有多少人,每 天大概会用掉多少米,并细心地连同 客户本次购米的数量、家中米缸大小、 家庭住址等信息一起记录在随身携带 的小本子上。
16岁的王永庆经过父亲四处 筹款,终于于1932年在台湾的嘉 义开了一家米店。
但米店一开张,就遇到了麻烦。 原来,城里的居民都有自己熟识的 米店,而那些米店也总是紧紧拴住 这些老主顾。王永庆的米店一天到 晚冷冷清清,没有人到府。
王永庆只好一家家地走访附近的 居民,好不容易才说动一些住户同意 试用他的米。
王永庆的制胜法宝
1.挨家挨户拜访—— 主动邀请客户 2.送货上门—— 超出客户预期 3.掏陈米、洗米缸—— 换位思考,贴心服务
王永庆的制胜法宝
4.收集客户信息—— 建立客户信息档案 5.分析客户信息数据—— 为决策提供依据 6.在主顾开口之前,送米到家—— Surprise!
〓
+
你的客户呢? 你的服务呢?
通过这些信息的收集,王永庆很 容易计算出客户大概什么时候需要新 购大米。于是在客户开口之前,王永 庆总是能预先将大米送到客户家中。
王永庆的服务在右邻右里中一传 十、十传百地传开了,越来越多的居 民来买王永庆的大米,并成为他的忠 实主顾。
经过王永庆的艰苦努力,他米店 的营业额大大超过了同行店家,而且 生意越来越兴旺。王永庆也从一个一 穷二白“农民的儿子”,成了当地一 个颇有名气的小商人。
关于职场成功人物的故事7篇
关于职场成功人物的故事7篇关于职场成功人物的故事篇1提起台湾首富王永庆,几乎无人不晓。
他把台湾塑胶集团推进到世界化工业的前50名。
而在创业初期,他做的还只是卖米的小本生意。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
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
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
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
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
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
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
那时候的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
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
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
他和两个弟弟一起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卖。
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
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功夫。
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
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就是一个大大的不便了。
而年轻人又无暇顾及家务,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
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米上门。
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同样大受欢迎。
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
王永庆送米,并非送到顾客家门口了事,还要将米倒进米缸里。
如果米缸里还有陈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把米缸擦干净,再把新米倒进去,然后将旧米放回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
王永庆这一精细的服务令顾客深受感动,赢得了很多的顾客。
传统客户服务——王永庆的故事
【案例】
王永庆的故事
台湾的王永庆是著名的台商大王、华人首富,被誉为华人的经营之神,他一生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能够提供比别人更多更卓越的服务。
王永庆15岁的时候在台南一个小镇上的米店里做伙计,深受掌柜的喜欢,因为只要王永庆送过米的客户都会成为米店的回头客。
他是怎样送米的呢?到顾客的家里,王永庆不是像一般伙计那样把米放下就走,而是找到米缸,先把里面的陈米倒出来,然后把米缸擦干净,把新米倒进去,再把陈米放在上面,盖上盖子。
王永庆还随身携带两大法宝:第一个法宝是一把软尺,当他给顾客送米的时候,他就量出米缸的宽度和高度,计算它的体积,从而知道这个米缸能装多少米。
第二个法宝是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了客户的档案,包括人口、地址、生活习惯、对米的需求和喜好等等。
用今天的术语来说就是客户资料档案。
到了晚上,其他伙计都已呼呼大睡,只有王永庆一个人在挑灯夜战,整理所有的资料,把客户资料档案转化为服务行动计划,所以经常有顾客打开门看到王永庆笑咪咪地背着一袋米站在门口说:“你们家的米快吃完了,给你送来。
”然后顾客才发现原来自己家真的快没米了。
后来,王永庆自己开了一个米店,因为他重视服务,善于经营,生意非常的好,后来生意越做越大,成为著名的企业家。
案例分析:
王永庆的故事给了我们如下启示:
(1)服务可以创造利润、赢得市场;
(2)卓越的、超值的、超满意的服务,才是最好的服务。
通过服务来实施差异化策略,比你的对手做得更好、更多、更棒。
像雅倩化妆品一样“比女人更了解女人”,我们要比客户更了解客户,提前发现客户的潜在需求,培养满意忠诚客户群。
案例分析:王永庆卖米
案例分析一:王永庆卖米少年时代的王永庆,家境贫穷,连裤子都买不起,每天都穿着他母亲用面口袋给他改的一条裤子,上边还印有“中美和资”的字样。
家里勉强把他供到小学毕业,王永庆15岁时到一家米店里做小工。
聪明的王永庆,在工作之余留心观察卖大米的诀窍和学问,第二年他央求父亲支持他,他要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米店。
他父亲从亲戚朋友那里东拼西凑借来200台币,不久王永庆的米店就开张了。
由于资金少,王永庆的米店地处边远,门面又小,这对于小小嘉义县城的其他30多个米店来说,根本就够不上威胁。
而离王永庆的米店不远处就有一家日本人开的米店,既批发又零售,谁又能到这家少年开的不起眼的小米店来买米呢,坐等不来,那就主动出击,王永庆背起米袋,走街串巷,一天到晚累得够呛,但米店的生意还是不见起色。
一天,王永庆在米店里望着米仓里的米发呆,突然一拍大腿,“有了!”,他喊来两个弟弟,开始干了起来。
原来,因为那时碾米技术相对落后,当时的米中有好多没有脱干净,其中还有不少小石子、小木棒等类的杂质。
王永庆和他的弟弟,干到半夜,把第二天要卖的米中的这些杂质,一粒一粒地拣出来。
从此以后,买米的大婶口口相传,说王永庆卖的米几乎不用淘洗,由此米店的生意开始红火起来。
这就是王永庆卖米的第一招:“眼睛向内”,即让自己的产品物有所值。
当时由于条件落后,电话的使用很不普遍,买米一定要到街上的米店去买。
而这对客户来说实在是很不方便,一时不留意就可能会在要煮饭的时候,才猛然发现没米了,然而对于米店而言,则必须要等客户上门才会有生意。
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王永庆忙完米店的工作刚要上床睡觉,门外梆梆地敲门。
打开门一看,是铁路对面旅馆的厨师,说刚刚来了两个客人还没吃饭,恰巧旅馆里没米了,他叫王永庆送点米过去。
王永庆卖的米一斤只赚一分钱,但为了信义为了父亲经常在他耳边说的那句古训:“不惜钱者有人爱,不惜力者有人敬”,他没有钱,但有的是力气,王永庆量了米,冒雨给那家旅馆送了去。
王永庆卖米的故事
1917年1月18日,台北县新店的一个贫苦农家喜添新丁,这就是后来被尊为“经营之神”王永庆,1917年1月18日,出生在台北新店一个贫苦农家,祖籍在福建省安溪县,家里非常的贫困。
先后从事看茶园,卖米,经营木材生意,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台湾《天下杂志》近年对岛内2000家大企业实力状况的调查,台塑集团已经跃居台湾各企业集团的龙头老大。
王永庆也以54亿美元的身价登上《福布斯》全球顶级富人榜15岁那年,王永庆小学毕业,先到茶园做杂工,后到台湾南部嘉义县的一家小米店当了一年学徒。
第二年,王永庆作出人生中第一个重要决定,开米店自己当老板,启动资金则是父亲向别人借来的200块钱。
问题随之而来,王永庆的小店开张后没有多少生意,原因是隔壁的日本米店具有竞争优势,而城里的其他米店又拴住了老顾客。
不过,16岁的王永庆展现了超强的营销能力,不仅挨家挨户上门推销自己的大米,而且还免费给居民掏陈米、洗米缸,照现在的话说,王永庆向嘉义县老百姓提供的是针对性极强的个性化服务,在维系客户关系上逐渐占了上风。
此外,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掺杂着米糠、沙粒和小石头,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
王永庆在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杂物拣干净,买主得到了实惠,一来二往便成了回头客。
有篇文章说,起初王永庆的米店一天卖米不到12斗,后来一天能卖100多斗。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很多的人默默的模仿了他这种做法,但有一种方法谁也学不到,王永庆每到一个客户家送米,就会很热情的与客户拉拉家常,问问客户最近家里的情况与需求,每到一户客户家送米就把这家人的家庭情况,有几口人,兴趣爱好都凭自己的观察或间接的问旁边的邻居打听到客户的信息,把客户那个月什么时候买的米的日期都详细的记录下来,由于对每户人家的人口数,生日、喜好都非常的熟悉,王永庆总是能准确的预料到客户家里什么时候米快吃完了,该送货上门了,给客户一种非常好的服务感觉!于是日后,久而。
“经营之神”生前小故事
8
4.
网络商机 慧眼独具
9
•
•
•
全球掀起网络热潮后,很多台湾企业开始注意网络 的发展潜力,台塑企业早已将所有的工程招标及采 购作业全部透过网络运作。这个点子就是王永庆下 达指示催生的,显示出他的观念前卫而且新颖。 台塑企业成立时生产聚氯乙烯(PVC)塑料粉及塑 料加工品,早期和电子科技根本沾不上边,但王永 庆观念相当新颖,走在时代的前端,当计算机尚未 普及时,台塑企业就决定全面计算机化。 王永庆很早就有运用电子设备节省下单效率的观念。 他认为,与其要业务员与客户在电话讨论订单规格 及数量,还不如买台传真机给经销商及下游加工厂, 把所有的需求及订单传真到台塑企业,既提升效率 也可节省电话费用。
4
2.
咖啡奶球
点滴不漏
5
•
•
“钱”对于王永庆来说只是个数字而已,他 早已是富豪,但却生性节俭,最忌浪费。 与王永庆喝过咖啡的人都知道,王永庆把奶 精倒入咖啡后,一定会再倒入些许咖啡到奶 球上,将残留奶精涮出来后再倒入咖啡,然 后才慢慢地享受。
6
3.
体恤员工 代为挂号
7
•
•
•
王永庆非常体恤员工,凡是合理的要求一点都 不吝啬。但是,他更要求员工身体健康,做事 才有冲劲。 某位主管一天大早,红着脸到王永庆办公室报 告公事,报告之前就先自首“前一天晚上与客 户喝酒,残酒未退,加上受到腮腺炎所苦,脸 才会红红的。” 王永庆说“不会喝酒就不要喝,到长庚医院看 什么科?”这位主管答“脑神经科”,王永庆 说:“那样看不好的,看不对科了。”话毕, 随即拿起电话,打给长庚医院决策执行委员会 执行委员吴德朗,指示马上为这位腮腺炎的主 管挂号。
“经营之神”生前小故事 经营之神”
王永庆卖米的故事(深度)
王永庆卖米的故事(深度)工作后看过不少企业家的成长故事,但记忆最深刻的,还是台塑创始人王永庆卖米的故事。
王永庆永庆15岁小学毕业后,到一家小米店做学徒。
第二年,他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做本金自己开了一家小米店。
为了和隔壁那家日本米店竞争,王永庆颇费了一番心思。
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里混杂着米糠、沙粒、小石头等,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
王永庆则多了一个心眼,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这一额外的服务深受顾客欢迎。
王永庆卖米多是送米上门,他在一个本子上详细记录了顾客家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何时发薪等。
算算顾客的米该吃完了,就送米上门;等到顾客发薪的日子,再上门收取米款。
他给顾客送米时,并非送到就算。
他先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
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
这样,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
他这个小小的举动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铁了心专买他的米。
就这样,他的生意越来越好。
从这家小米店起步,王永庆最终成为今日台湾工业界的“龙头老大”。
后来,他谈到开米店的经历时,不无感慨地说:“虽然当时谈不上什么管理知识,但是为了服务顾客做好生意,就认为有必要掌握顾客需要,没有想到,由此追求实际需要的一点小小构想,竟能作为起步的基础,逐渐扩充演变成为事业管理的逻辑。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深的启发甚至是感动。
同样是卖米,为什么王永庆能将生意做到这种境界呢?关键在于他用了心!用心去研究顾客,研究顾客的心理,研究顾客的需要,研究如何去满足顾客的需要。
不单纯卖给顾客简单的产品,而是将顾客的需求变成自己的服务项目,与产品一同给予顾客。
由此我们更可以看出服务的价值。
顾客从其他米店也可以买到米,但从王永庆的米店里买米,会感觉自己的所得是超于产品价值的,这超出的价值便是服务。
令人感动的服务决不仅仅是微笑能涵盖的,它融合在每一个工作的细节里。
如果去衡量的话,衡量的标准便是:你是否在与顾客交往的每一个环节上都细心地为顾客的方便与顾客的利益着想了?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在如今技术高度发展、产品趋同的形势中,一个企业如果想存活并发展,就一定要有超越产品的让顾客愿意为之捧场的理由。
成功人士励志故事:王永庆卖米
成功人士励志故事:王永庆卖米(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经典美文、试题大全、教案资料、公文写作、古诗文、实用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s, classic beautiful essays, test question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ancient poems, practical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respect Please pay attention!成功人士励志故事:王永庆卖米成功人士励志故事:王永庆卖米如今王永庆的中国台塑集团拥有1 500多家子公司,资产超过百亿美元,他和中国香港的李嘉诚、马来西亚的陈必新一样,被称为世界最著名的华人巨商,可是却有许多人不知道王永庆的成功是靠着200元钱的大米生意开始的。
台湾首富王永庆从一粒米成功
台湾首富王永庆从一粒米成功作者:安然来源:《人民文摘》2008年第01期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
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
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
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
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
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
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
那时候的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
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
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王永慶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
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卖。
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
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功夫。
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
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就是一个大大的不便了。
而年轻人又无暇顾及家务,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
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米上门。
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同样大受欢迎。
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
王永庆送米,并非送到顾客家门口了事,还要将米倒进米缸里。
如果米缸里还有陈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把米缸擦干净,再把新米倒进去,然后将旧米放回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
王永庆这一精细的服务令顾客深受感动,赢得了很多的顾客。
如果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就细心记下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问明家里有多少人吃饭,几个大人、几个小孩,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
成功人士案例故事
成功人士案例故事都是有惰性的,不管我们做的是什么工作,有一天会因为工作的枯燥而感觉乏味,有一天也会因为忙忙碌碌的辛苦闯荡却还是一无所成而丧失了信心!下面是整理的成功人士案例故事,欢迎大家阅读!成功人士案例故事01王永庆卖米1932年,16岁的王永庆在台湾嘉义开了一家米店,从此踏上了艰难的创业之旅。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
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
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
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
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
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怎么打开销路呢?王永庆想起父亲常说的一句古训:“不惜钱者有人爱,不惜力者有人敬。
”他没钱,惟一能做的是不吝惜时间和力气。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
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
那时候的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
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
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
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卖。
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
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功夫。
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
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就是一个大大的不便了。
而年轻人又无暇顾及家务,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
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米上门。
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同样大受欢迎。
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
王永庆卖米的故事
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里混杂着米糠、沙粒、小石头等,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王永庆则多了一个心眼,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这一额外的服务深受顾客欢迎。
王永庆卖米多是送米上门,他在一个本子上详细记录了顾客家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何时发薪等。算算顾客的米该吃完了,就送米上门;等到顾客发薪的日子,再上门收取米款。
1954年筹资创办台塑公司,1957年建成投产。靠“坚持两权彻底分离”的管理制度,他的“台塑集团”发展成为台湾企业的王中之王,下辖:台湾塑胶公司、南亚塑胶公司、台湾化学纤维公司、台湾化学染整公司、台旭纤维公司、台丽成衣公司、育志工业公司、朝阳木材公司和新茂木材公司等9家公司,在美国还经营着几家大公司;部资本额在1984年就达45亿多美元,年营业额达30亿美元,占台湾国民生产毛额的5.5%,在民间企业中首屈一指。与台塑集团企业有着存亡与共关系的下游加工厂超过1500家,如今,在台湾的富豪中他雄居首席,在世界化学工业界他居“50强”之列,是台湾唯一进入“世界企业50强”的企业王。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王永庆捐款一亿元人民币用于恢复建设。美东时间2008年10月15日9点38分在新泽西一家医院因心肺衰竭而过世。享年92岁。
他给顾客送米时,并非送到就算。他先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这样,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他这个小小的举动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铁了心专买他的米。
就这样,他的生意越来越好。从这家小米店起步,王永庆最终成为今日台湾工业界的“龙头老大”。后来,他谈到开米店的经历时,不无感慨地说:“虽然当时谈不上什么管理知识,但是为了服务顾客做好生意,就认为有必要掌握顾客需要,没有想到,由此追求实际需要的一点小小构想,竟能作为起步的基础,逐渐扩充演变成为事业管理的逻辑。”
励志的文章精选:从一粒米成功
励志的文章精选:从一粒米成功励志的文章精选:从一粒米成功提起台湾首富王永庆,几乎无人不晓。
他把台湾塑胶集团推进到世界化工业的前50名。
而在创业初期,他做的还只是卖米的小本生意。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
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
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
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
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
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
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
那时候的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
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
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
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卖。
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
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功夫。
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
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就是一个大大的不便了。
而年轻人又无暇顾及家务,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
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米上门。
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同样大受欢迎。
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
王永庆送米,并非送到顾客家门口了事,还要将米倒进米缸里。
如果米缸里还有陈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把米缸擦干净,再把新米倒进去,然后将旧米放回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
王永庆这一精细的服务令顾客深受感动,赢得了很多的顾客。
王永庆
*富助贫,强让弱,地球村愿景,终能成。
*大家都想帮助别人,但不知如何做,要有工作经验体会,才能达成。*勤劳朴实,贡献社会,追根究柢,止于至善,要能体会勤劳朴实,就要做有用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能启发
在世界化工行业,台湾塑胶集团(以下简称台塑)的创始人王永庆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式人物。他把台湾塑胶集团推进到世界化工工业前50名,而他的管理故事也让很多人为之感动。
王永庆在卖米当中赚了第一桶金,告诉我们凡事要多思所想,多从顾客的角度看问题,在细节中创新,眼光放长远,心襟放广大,看得准,干得稳,果断尝试,以善良温暖自己照亮别人,你不成功也就没有了理由 经营篇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中国要告别贫穷的历史,亦要迎向一个均富的未来,即富者造均富之道。
*从每日生活所做所为感受改革。
*学而后知,不学而不知,不知以为知,即天下大乱之主因也。
*人生在世,有始有终,贫寒富贵,悲喜哀乐,犹如苦海,波浪层层相接,情长辞短,难以陈述。
*人生活一日,便尽一日本分,一旦死去则气散,归天地,亦无遗憾。所谓善我生,善我死,春蚕到死丝方尽,非到灯黄油干,不应止也。
第一,别的米店都是大米、沙砾、小石子一起卖(当然也不是故意的),而王永庆却在卖米之前,把这些杂物全部挑拣出来。
第二,别的米店都是坐以待“币”,而王永庆却在当时就能够走街串巷去做推销,并且配置运输工具,送货上门,方便顾客。
第三,在送米上门的同时,还总是见缝插针地做了一些精心的统计,比如这户人家有几口人,每天用米量是多少,需要多长时间送一次,每次送多少,他都一一列在本子上。
一天,王永庆在米店里望着米仓里的米发呆,突然一拍大腿,“有了!”,他喊来两个弟弟,开始干了起来。原来,因为那时碾米技术相对落后,当时的米中有好多没有脱干净,其中还有不少小石子、小木棒等类的杂质。王永庆和他的弟弟,干到半夜,把第二天要卖的米中的这些杂质,一粒一粒地拣出来。从此以后,买米的大婶口口相传,说王永庆卖的米几乎不用淘洗,由此米店的生意开始红火起来。这就是王永庆卖米的第一招:“眼睛向内”,即让自己的产品物有所值。还有口碑就是最好的广告,人气、人脉要靠货真价实来聚集,这种做法显然要比故意往米里搀杂杂物的人要高明许多倍。
一家米店让他成为台湾首富_励志
一家米店让他成为台湾首富一家米店让他成为台湾首富台湾首富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
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了一家米店。
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
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租一个很小的铺面。
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
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
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
那时候的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
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
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
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拣出来,然后再卖。
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
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工夫。
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
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就是一个大大的麻烦了,而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
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米上门。
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同样大受欢迎。
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
王永庆送米,并非送到顾客家门口了事,还要将米倒进米缸里。
如果米缸里还有陈米,他就将陈米倒出来,把米缸擦干净,再把新米倒进去,然后将陈米放回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
王永庆这一精细的服务令顾客深受感动,并很快赢得了口碑。
如果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就细心记下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问明家里有多少人吃饭,几个大人、几个小孩,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
“一粒米”起家的首富
“一粒米”起家的首富提起台湾首富王永庆来,很多人都知道,这位被誉为台湾的“经营之神”“台湾的松下幸之助”王先生也成了很多年轻人心中的偶像。
大家关注的多是他取得的成就,人生的辉煌,羡慕的也多是他成功后的意气风发。
但他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靠“一粒米”起家的经历却鲜人为知。
因为家贫,很小的王永庆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他16岁时就告别家乡来到嘉义开了一家米店。
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
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租一个很小的铺面。
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
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
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
那时候的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
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
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但是王永庆却把这一不起眼的小事记在心里,并以此为突破口。
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拣出来,然后再卖。
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心志远大的王永庆并没有因此而小富即安,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工夫。
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
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就是一个大大的麻烦了,而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
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米上门。
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同样大受欢迎。
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
王永庆送米,并非送到顾客家门口了事,还要将米倒进米缸里。
如果米缸里还有陈米,他就将陈米倒出来,把米缸擦干净,再把新米倒进去,然后将陈米放回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永庆买米的故事
王永庆永庆15岁小学毕业后,到一家小米店做学徒。
第二年,他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做本金自己开了一家小米店。
为了和隔壁那家日本米店竞争,王永庆颇费了一番心思。
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里混杂着米糠、沙粒、小石头等,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
王永庆则多了一个心眼,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这一额外的服务深受顾客欢迎。
王永庆卖米多是送米上门,他在一个本子上详细记录了顾客家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何时发薪等。
算算顾客的米该吃完了,就送米上门;等到顾客发薪的日子,再上门收取米款。
他给顾客送米时,并非送到就算。
他先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
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
这样,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
他这个小小的举动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铁了心专买他的米。
就这样,他的生意越来越好。
从这家小米店起步,王永庆最终成为今日台湾工业界的“龙头老大”。
后来,他谈到开米店的经历时,不无感慨地说:“虽然当时谈不上什么管理知识,但是为了服务顾客做好生意,就认为有必要掌握顾客需要,没有想到,由此追求实际需要的一点小小构想,竟能作为起步的基础,逐渐扩充演变成为事业管理的逻辑。
”
这个励志故事给了我很深的启发甚至是感动。
同样是卖米,为什么王永庆能将生意做到这种境界呢?关键在于他用了心!用心去研究顾客,研究顾客的心理,研究顾客的需要,研究如何去满足顾客的需要。
不单纯卖给顾客简单的产品,而是将顾客的需求变成自己的服务项目,与产品一同给予顾客。
由此我们更可以看出服务的价值。
顾客从其他米店也可以买到米,但从王永庆的米店里买米,会感觉自己的所得是超于产品价值的,这超出的价值便是服务。
令人感动的服务决不仅仅是微笑能涵盖的,它融合在每一个工作的细节里。
如果去衡量的话,衡量的标准便是:你是否在与顾客交往的每一个环节上都细心地为顾客的方便与顾客
的利益着想了?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在如今技术高度发展、产品趋同的形势中,一个企业如果想存活并发展,就一定要有超越产品的让顾客愿意为之捧场的理由。
只有乐于把方便给予他人,把利益给予他人,把温暖给予他人,把服务给予他人,才能塑造出企业独特的魅力,赢得顾客心。
1932年,16岁的王永庆在台湾嘉义开了一家米店,从此踏上了艰难的创业之旅。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
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
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
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
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
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
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怎么打开销路呢?王永庆想起父亲常说的一句古训:“不惜钱者有人爱,不惜力者有人敬。
”他没钱,惟一能做的是不吝惜时间和力气。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
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
那时候的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
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
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
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卖。
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
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功夫。
那时候,顾
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
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就是一个大大的不便了。
而年轻人又无暇顾及家务,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
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米上门。
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同样大受欢迎。
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
一天晚上,天下着倾盆大雨,王永庆忙完店里的活计,已是深夜。
他上床躺下,迷迷糊糊刚睡着,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
开门一看,原来是嘉义火车站对面一家客栈的厨师。
厨师说客栈来了几位客人,还没吃饭,刚巧厨房没米了,请王永庆帮忙送一斗米过去。
当时,卖米的利润极其微薄,一斗米只能赚一分钱。
从心情上来说,王永庆不愿冒着这么大的雨赚这一分钱,但为了维持平日的信用,他二话没说,量了一斗米,披上一条麻袋当雨具,将米送到客栈。
回来时,全身都湿透了。
王永庆送米并非送到顾客家门口了事,还要将米倒进米缸里。
如果米缸里还有陈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把米缸擦干净,再把新米倒进去,然后将旧米放回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
王永庆这一精细的服务令顾客深受感动,赢得了很多的顾客。
如果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就细心记下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问明家里有多少人吃饭,几个大人、几个小孩,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
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相应数量的米送到客户家里。
每次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都要打听这家有多少人吃饭,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这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
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米送过去。
洗冷水澡的故事
日本商人福岛正夫,是王永庆所在地区最大的米商,他有个个人习惯,每天要花三分钱洗热水澡,但王永庆为省钱,每天辛苦劳作后,用冷水龙头冲身子,(免费洗冷水澡)
两年后,王永庆在生意上击败了福岛正夫,他俩有一段精彩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