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与管理成效
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及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成效
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及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成效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急诊护理风险的影响因素和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及效果。
方法:从医院选择2021年1—12月未开展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时诊治的100例患者作为参照组,选择2020年1—12月开展急诊护理风险管理诊治的100例患者作为护理组,其中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分析讨论护理风险的原因,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差错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探讨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
结论:相较于未开展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分析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并对此开展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急诊科的护理质量,降低发生护理差错的几率,并显著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缓解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风险;护理风险管理;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作者简介:龚春霞(1982.04-),女,目前在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从事护理工作。
急诊科作为医院中抢救危急患者的重要科室,患者均病情严重且复杂,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较与其他科室而言强度大,难度高,风险高。
急诊科护理人员工作中一旦产生失误,往往会造成影响患者疗效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严重后果。
因此急诊科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提高包括反应力、判断力等自身综合能力,更需要对患者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归纳及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本次研究从本院选择2021年1—12月的100例行护理风险管理的急诊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与2018年度未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100例急诊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探讨分析对急诊护理风险的影响因素和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及效果,以归纳整理可执行的减少差错事件发生率的措施。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本院选择2020年1—12月未开展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时诊治的100例患者作为参照组,选择2021年1—12月开展急诊护理风险管理诊治的100例患者作为护理组。
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与管理效果评价
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与管理效果评价目的:探讨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及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院急诊科自2011年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选择2011年本院收治的68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2010年本院收治的6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等。
结果:观察组护理缺陷、护理投诉及沟通不良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减少纠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同时也可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及风险意识,值得推广。
标签:急诊;护理管理;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急诊科作为医院一个比较特殊的部门,它是绿色生命的通道,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1]。
由于患者病情危急、严重,因此急诊科存在不可预见性、高风险、流动性大、病谱广、工作量繁多且重、工作难度大、患者及家属情绪暴躁、对护理人员要求高等特点[2]。
所以,急诊科属于高风险科室,常存在护理纠纷、护理投诉事件等。
因此,加强急诊科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通过对护理活动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评估,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措施、方法,对减少护理活动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减少护理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3-4]。
为此,本院急诊科自2011年来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1年1-12月收治的68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0年1-12月收治的68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
观察组男36例,女32例,年龄18~72岁,平均(53.2±3.2)岁;对照组男33例,女35例,年龄17~73岁,平均(52.6±4.2)岁。
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急诊护理风险原由与管理效果
急诊护理风险原由与管理效果在医院急诊科,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由于患者病情的急性、危重性和多样性,加之护理患者社会卫生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差别,急诊护理风险也随之增加。
本文将探讨急诊护理风险原由和管理效果。
一、急诊护理风险原由1、技术难度大急诊科患者病情急、危重,护理难度大,护理技术要求高。
而且患者的病情多样化,需要护理人员有多种不同的技能和技术。
2、地点和环境复杂急诊科地点及环境复杂,加之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紧急事件,使得急诊科医护人员容易受到干扰和压力的影响,从而出现不正确的行为和护理行为。
3、医疗器械设备复杂急诊科所使用的医疗器械设备十分复杂,要求护士掌握使用各种医疗器械设备的基本原理、操作技术及性能、使用环境及操作注意事项等知识,避免操作不当导致意外事件。
4、多方面的客观因素急诊科及其周边环境所存在的多种客观因素也增大了工作出现意外事件的风险。
如噪音、气味、温度等不适环境,人员疲劳、工作忙碌、繁琐,护理过程中患者情绪不稳定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
二、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效果1、优化管理措施急诊科要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加强护士的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及技术水平的提升。
比如对医护人员进行梳理、统筹管理,对待病人时要注重细节、规范处理;加强技能培训和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等措施都是优化管理的重要措施。
2、提高职业素养急诊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职业素养,遵守医德、护理伦理规范,尽快实现病情的评估和救治,同时也要对病人进行正确引导和心理疏导,全力减少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
3、打造协作团队急诊科需要建立一支高效、有条不紊、团结协作的工作团队。
要加强团队建设,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避免出现因沟通不畅而导致的工作错误。
4、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急诊护理工作一般都是在高压、急速、紧张的环境下进行的,需要护理人员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救治任务。
因此,急诊护士一定要提高应急反应能力,熟练运用急救技术,并能在特殊情况下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浅谈急诊护理的风险管理
浅谈急诊护理的风险管理急诊护理是医护人员在医院急诊科对患者进行紧急治疗和护理的工作,是医院中最为紧迫和复杂的医疗环节之一。
在急诊护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风险,如患者情况急剧恶化、急诊医疗设备故障、医疗纠纷等。
急诊护理的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对急诊护理的风险管理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医护人员对急诊护理工作的认识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一、急诊护理的风险及原因分析1.患者情况急剧恶化急诊科接诊的患者情况多为急重病、多发伤、危重症,因此患者情况的急剧恶化是急诊护理存在的首要风险。
患者情况急剧恶化可能由疾病本身恶化、未及时确诊、治疗不当等原因导致。
医护人员应通过严密的监测和及时的沟通,尽早发现患者情况的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急诊医疗设备故障急诊科涉及的医疗设备繁多,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等,设备故障带来的风险极大。
设备故障可能导致医疗操作受阻、患者病情恶化等严重后果。
医护人员需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修、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并且要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做到随时应对设备故障。
3.医疗纠纷急诊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其他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和配合十分重要。
不当的沟通可能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危及医护人员的职业声誉和医院的声誉。
医护人员应加强沟通技巧的培训,提高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能力,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的发生。
二、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策1.建立规范的急诊护理流程规范的急诊护理流程是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急诊护理管理制度,明确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职责和操作流程,确保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能够严格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护理工作,减少操作的随意性,降低风险的发生。
2.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医护人员是急诊护理中的主要执行者,其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急诊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医院应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急诊护理技能和操作方法,并能够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应对各种风险。
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及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成效分析
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及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成效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及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成效。
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实行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实行对象为急诊部门40名护理人员,安排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学习,并监督其严格执行。
培训完成后投入实际工作中,对比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理效果。
结果:实行管理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护理人员受到患者的投诉次数以及工作差错次数明显降低,与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实行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的工作治疗、专业水准得到明显提升,且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投诉以及工作差错次数,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急诊护理;护理风险;管理;实践前言:为了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特此展开了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及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成效的研究,以下为研究过程以及研究结果的表述。
1 资料和方法1.1基线资料研究时间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对比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研究对象为急诊部40名护理人员,男性护理人员为4名,女性护理人员为36名,年龄为28至43岁,平均年龄为(36.1±2.3)岁,研究前后人员数量以及具体个数不改变。
在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急诊部接待患者共2236例,男性患者1136例,女性患者1100例。
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急诊部共接待患者2370例,男性患者1201例,女性患者1169例。
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工作不良记录。
(2)踏实认真肯干。
(3)专业素质强硬,学习态度认真,接收能力强,责任心强。
排除标准(1)排出妊娠期护理人员。
(2)排出存在不良不工作记录护理人员。
(3)排出消极怠工护理人员。
1.2方法首先需要分析出之前工作出现差错原因,查阅工作记录可以列为以下几点:(1)部分患者由于病症羞于启齿,护理人员缺乏及时良好的沟通,对患者病症判断失误,导致医生耗费检查时间,错过抢救时机。
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与管理成效关键分析
2019年10月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护理研究・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与管理成效关键分析吉美芳,刘路君,宾梅芳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山东青岛266000【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与管理成效关键。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8月急诊科护理风险记录表为参考样本,对比其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风险发生情况。
结果: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干预后,患者服务态度满意度及护理技术满意评分明显上升,且护理风险发生率从42.67%降至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实施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对于急诊科室护理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可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情况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风险;原因分析;管理成效[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9-0153-02急诊科室是医院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是所有急诊患者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由于急诊患者具有病情严重且不可预见等特点,导致急诊科室护理人员工作任务重且难度较高,对于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及耐心要求极高叫因此,针对急诊科室存在的各种风险,应对于各项护理内容进行系统且专业的风险鉴定及评估,并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以此规避护理风险情况的发生,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及减少护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与管理成效关键。
具示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8月急诊科护理风险记录表为参考样本,我院急诊科室共有50名护理人员,其中男6名,女44名;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31.02±3.15)岁;本科及以上学历14名,大专学历31名,中专学历5名;工作10年及以上护士24名,工作3-10年护士21名,工作3年以下护士5名。
1.2方法1.2.1急诊护理产生风险的原因分析(1)急诊科室工作特点:急诊患者具有病情严重危急、变化快等特点,护理人员需在分秒间判断患者病情及病因,且急诊科患者多处于紧张恐慌、焦虑不安甚至昏迷状态,患者家属情绪激动,增加急诊工作难度;由于护理人员不能够与患者家属详细沟通病情,易导致患者家属对于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满,从而导致投诉率升高;⑵急诊科室管理原因:①急诊科环境因素:由于急诊科室环境嘈杂,护理人员在承担较重护理工作的同时,还需时刻保持清醒,为患者进行护理工作;②急诊科室管理制度:急诊科室虽已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但由于护理人员执行力度不够或未执行等原因,导致护理工作未按照制度执行;③医疗器械因素:由于急诊科室急救物品使用后未及时补充完整,且急救器械故障未及时维修、保养,耽误急诊科急救工作。
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管理成效
急 诊 护 理 风 险 管 理 能 确 保 急诊 护 理质 量 安 全 。
・
2 3 O・
验医学 2 0 1 6年 9月 第 3 1 卷 L a b o r a t o r y Me d i c i n e ,S e p t e mb e r .2 0 1 6 ,Vo 1 .3 1
用分析E J ] . 中 外 医疗 , 2 O 1 5 . 3 0( 3 ) : 1 4 7 — 1 4 8 . 1 5 1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 0 6 - 2 4 )
急诊 护 理风 险 因素 分 析 与 管 理 成 效
张梅 清 ,庄华敏 ,蔡 秀芳 ( 福建 泉 州解放 军第 1 8 0医 院急诊科 ,福建 泉 州 3 6 2 0 0 0 )
摘要 : 目的 探 讨 急 诊 护 理 风 险 原 因 及 护 理 风 险 管理 的实 践 与 成 效 。方 法 2 0 1 3年 实 施 急 诊 护 理 风 险 管 理 , 制 定 相 应 的 防 范 措 实 施 风 险管 理 后 , 提高了急诊科 患者的满意度 , 降 低 了 护 理 缺 陷 及 投 诉 的 发 施, 提 高 护理 人 员 的 风 险 意 识 , 加 强 护 患 沟通 , 加强急救仪器设备管理 , 规 范 护 理 文 书 的记 录 , 加强急救理论及 技能培训 , 并与 2 0 1 2年 比 较 患者 的 满意 度 , 护 理 缺 陷 及 投 诉 的 发 生 情况 。 结 果 生 率 。 结论
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与管理成效
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与管理成效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与管理成效。
方法:择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04例病患展开调查,同时于2017年3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并且在管理后开展二次调查,对比管理落实前后调查结果,调查方式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调查主要是分析护理风险问题,共发放调查104份,回收有效问卷104份,回收率为100%。
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落实护理风险管理后,104例病患在临床护理流程中出现操作失误、跌倒以及并发症等风险事件概率较管理前出现显著降低,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强化操作失误、跌倒以及并发症等急诊科护理风险问题管理,同时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护理管理的效果。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风险事件;原因分析及管理【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7-0268-02急诊科隶属基础科室,在医院的地位不言而喻,而急诊科服务的对象也主要集中在多数急性病症的病患。
对此,不管是进行医疗或者选择护理服务都需要保证服务的可靠性与科学性,从而有效减少医患纠纷,特别是对于护理服务来说,风险隐患是在所难免的,但是会显著影响到服务效果,因而调查研究相关的不安全因素,提升护理管理的效果也是十分必要的。
而就此,本次研究将针对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急诊科科收治的急性病症病患104例展开调查,并且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择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急诊科科收治的急性病症病患104例,包含男性57例,女性47例,年龄范围为25~38岁,平均年龄(28.1±3.3)岁,患病周期为3~12小时,平均患病周期为(6.5±2.2)小时,同时于2017年3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选择同一批病患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组,由于两组属于同一批病患,因而无论在年龄、性别比例、患病周期等基础数据对比不存在差异性,具有可比性(P>0.05)。
急诊护理的风险因素及风险管理
急诊护理的风险因素及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面临的伤害的潜在风险识别评价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1]。
安全质量管理已成为当前医院服务质量管理的主旋律[2]。
2006年3月尝试引入风险管理理论,针对预见性提出的护理风险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相应对策,取得良好效果。
急诊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护理管理方面的风险:各项规章制度不能落实到位,急诊科制定了名目繁多的制度、预案,但最重要的还是执行的力度。
往往急诊科护士长因现状而受困于眼前事物,认为简捷处置病人然后转送到病房即可,一切“简化操作流程”而重业务轻“管理”。
制度的执行力度是急诊护理风险因素的重中之重。
护理操作中的风险:部分低年资工作中有章不循、玩忽职守、粗心大意,甚至简化操作程序。
如“三查七对”虽然内容背得熟练,但却不去查对,凭主观经验估计行事,或未严格履行告知程序等,更是护患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
服务环境的风险:医院在尽力改善急诊科环境和配置,以适应市场的需要,但因急诊病人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某个时段(夜间急诊、节假日)病人过多,会让人感到环境嘈杂。
急诊护士不仅要承担繁重的急诊医疗任务,还要在嘈杂的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如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是降低急诊护理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
护理文书中的风险:护理文件内容是走向法律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在记录内容、时间客观体征的描述上,存在着差异不足,护理记录缺乏动态变化,专科性、及时性不够;错记、漏记等均可能造成日后争议的法律问题,也是造成护理纠纷的潜在因素。
护士风险、法律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部分年资低的护士经验不足,法律意识淡薄,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没有风险观念,而急诊科经常遇到凶杀、严重事故等恶性场面,护士易产生体力和心里上的疲劳,造成注意力的分散和注意力的不集中,成为产生风险的潜在因素。
仪器设备方面的风险:抢救仪器没有处于备用状态众多仪器的应用在提高急救护理水平的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分析急诊护理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分析急诊护理风险及其防范对策急诊护理是一个医院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是救治重症和危重病人的必要手段。
然而,由于急诊病人的突发性和危急性,加之医护人员的忙碌和工作压力,在对急诊病人进行护理过程中,病人的安全风险也是随时存在的。
为了保障病人的身体安全,我们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
首先,急诊护理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误用风险:在急诊过程中,往往需要给病人进行各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
但是,由于病人的情况复杂多变,医护人员在给药过程中容易出现疏忽,误用药物,甚至将药物输错给病人,从而对病人的身体造成危害。
2. 治疗过程中的感染风险:在急诊治疗过程中,由于病人情况的危急性,常常需要对病人进行操作,例如静脉注射、导尿等。
这样就存在感染的风险,如果操作不规范或卫生条件差,很容易引起医源性感染。
3. 操作风险: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各种操作,例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
由于急性病人存在生命危险,如果操作不当或失误,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为了防范以上风险,在急诊护理中,我们可采用以下几种对策:1. 加强对药物管理的规范:医护人员需要按照规定的用药方式进行药物管理,并在记录、核对、签名等方面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从源头上杜绝药物误用的风险。
2. 加强卫生管理:在急诊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清洁卫生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手术器具和环境的卫生符合标准。
3. 提高操作技能:在急诊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从而提升在繁忙的工作环境下的操作能力。
4. 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在急诊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遵循操作规范和标准,杜绝因个人失误导致的操作风险。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的安全风险很高,但是只要我们加强对于安全风险的规范管理、强化卫生管理、提高操作技能、严格执行操作流程等方面的对策,就可以有效防范风险,提高护理水平,保障病人身体健康和安全。
对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与管理成效
首先 , 应改变 护理人 员对于急诊护 理工作的认知 , 加强急 诊护理 目 的和方法的培训 工作 ,使护理人员能够进一步 了解所从事工作 的意义 。
其次 。 完善管理制度 , 明确指 出在急诊护理操作 时所要遵循 的规章制度 ,
同 时制定相应 的奖惩措施 , 对护 理工作 中精神不集 中 , 操作不 当等情况
3 讨 论
3 . 1 急诊护理风险原因 在开 展急诊护理工作时 , 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有很 多种 。 首先 , 护理人员 自 身对于风险事件的认知不足 , 尤其是对于还处于实习 阶段或
临床实践经验较差 的护理人员 ,其对于急诊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够熟练 , 同时也缺 乏对急诊工作的快速判断和协调能力 , 容易产生处理不 当的情
【 摘
要】 目的: 探讨急诊 护J E . v _ - 作中 风 险的产 生原 因和风 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 采 用分 时段 分析 方式 , 从2 0 0 9 年1 月至 2 0 1 0
年1 2月我院未开展 风险管理 时的 患者病例 中选 出 2 0 7 1 例, 作 为对 比组数据 ; 从2 0 1 4年 1月至 2 0 1 5年 5月我 院 已开展风险 管理模式
确等情况 , 使 患者对病情和治疗意图产生误解和不满口 。
3 . 2 急诊风 险管理措施
因进行调查 , 主要包括安全隐患纠正不及时 、 护理操作差错 、 护理工作缺 陷以及护理投诉 。 同时整理两组 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技能和态度满意度
的情况, 分别 以满意和不满意进行记 录, 只记录满意例数进行分析 [ 1 】 。 1 I 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 的是 S P S S 1 8 . 0 统 计学软件对数 据进行处理 ,采用 n
急诊护理风险因素管理分析
急诊护理的风险因素与管理分析【摘要】目的:根据急诊护理中常出现的风险事件类型,分析探讨急诊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及风险管理对策,以提高急诊护理质量。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所发生的急诊护理风险事件,总结急诊护理的风险因素及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策。
结果:所有风险事件中以护理文书书写不完整及错误最多,其后依次是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沟通误解事件、给药错误事件、急救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
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法律常识的培养,强化护理人员急救文书的书写管理工作,加强医患关系的调和、加强医院急救绿色通道的建立和维护,加强急救护理人员的人力配备,加强医院急救设备设施的配备和维护保养,等等,都是提高急救护理质量、减少急救护理风险的重要而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急诊护理;风险因素;风险管理急诊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接受急诊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切不安全事件。
急诊科接受的都是危重症患者,具有时间紧、情况紧急、对患者情况了解甚少、患者及家属焦虑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护理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尤其是在急诊科的护理活动中,存在着更大的风险[1]。
急诊科是每所医院里重症患者最为集中、病种也最多、急救及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
急诊科是所有急诊患者入院治疗所必经的科室。
该科室的工作质量是全院总体抢救、护理质量的一个综合反映。
也是最易发生医疗事故及纠纷的科室。
我们分析急诊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针对这些风险因素总结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对策,是为提高整个医院的抢救水平及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统计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所发生的急诊护理风险事件,按照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统计。
2 结果两年时间内共发生急诊护理风险事件48起,其中1例事件导致了较为严重的医疗质量事故。
给药错误7例,占比为:14.58%,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15起,占比为:31.25%;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沟通误解事件8起,占比为16.67%;急救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6起,占比为:12.5%,疾病本身云因致风险事件4起,占比为8.33%。
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及管理对策
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及管理对策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及管理对策急诊护理是医疗护理中最为特殊和危险的一个领域,涉及到生命的抢救、初步诊疗等,具有极高的风险性。
因此,急诊护理中需要注意风险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来避免或减少风险,确保患者的安全。
一、环境风险因素急诊室常常处于嘈杂、拥挤、紧张的状态下,环境不稳定,容易导致诸如伤口感染、跌倒等意外事故发生。
此外,灰尘、烟雾等对患者的健康也产生不良影响。
管理对策:为了降低环境风险因素,急诊室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
每位患者的床位应独立隔离,每天定期进行消毒,床单、被单等用品应经常更换。
同时,急诊室应倡导禁烟,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对于空间布局应合理设计,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就诊环境。
二、人员风险因素急诊工作的要求高度集中,对医护人员的技术和沟通协作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医护人员如果缺乏经验、技能或不专业,也会给患者带来风险,如错误的操作、错诊等。
管理对策:对医护人员在技能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在岗位培训中加强规范操作、常见急救技术、沟通协作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提高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每位医生和护士在接待病人时应当认真研读其个人资料及近期用药情况,排除过敏等情况后再进行诊治。
三、患者风险因素患者的病情不同,面临的风险因素也不同,包括休克、心肌梗死等急症以及各种慢性病的急性发作。
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也可能存在假冒患者、不听从医嘱、医学知识不足等风险因素。
管理对策:对于不同疾病应有专业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案,制定详细的救治标准和指南,确保诊疗的准确性。
此外,对于不合法标志的就诊者,应当严格核实身份,不得随意将非患者救治,及时将不良病情的患者防止挂号登记,防止贻误治疗。
四、设备设施风险因素急诊室设备复杂、操作性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故障、损坏等情况。
对于一些应急设备及药品要保证存放有序,并加强定期检查。
同时,仪器设备的操作要求较高,并涉及射线,如果不恰当操作,会对医护人员及患者产生潜在风险。
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与管理成效
20 0 9,a s o a e h f c n c re t g t e s c rt id n d n e u sn , n h f c n d c e sn l o c mp d t e e e to or c i h e u i h d e a g ri n ri g a d te ef to e r a i g r n y n e t e n ri g e o , u ig d fc , d n r ig c mp an .Re u t A trt e i lme t t n o me g n y B r一 h u s r r n r n e e t a u sn o l it n s n sl s f h e mp e n ai fe re c u s o
理 安 全 隐 患增 多 , 理 差 错 、 理 缺 陷 、 理 投 诉 减 少 。结 论 护 护 护
安 全。
急 诊 护 理 风 险 管 理 能 确 保 急 诊 护 理 质 量
【 关键词 】 急诊
护理风 snui u i s i e e ec eam n, d A s at r bei oep r h cue i c gnrn rk n m r nydpr eta cv o e d n sg i g t n
d s u s t e p a t e a d efc n n ri g r k ma a e n . e h d I l me t d t e e r e c u sn i s h r c i n f to u sn s n g me t M t o s c c e i mp e n e h meg n y n r i g i k ma a e n 0 0, sa l e h ee a tp e e t a u e , n a c d n r n i o t , d rs n g me t n 2 1 e tb ih d t e rl v n rv n i e me s r s e h n e u i g r k c nr l ma e i s v s s o t e p r me is r ie t errs o s i u n s , n a c h u e—p t n o h a a d c as h i ik c n co s e s e h e te n r n s a i tc mmu iain,e no c d te e r e nc t o r i fr e h me -
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引言急诊护理是医院中最为紧急、最需要高效应对的环节之一。
急诊病人的情况多变、症状突出,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急诊护理风险也相较于其他部门更为高发。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别对急诊护理中的风险因素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分析。
风险因素一:脱水由于急诊病人常常在发病前未能做到足够的水分摄入、或是由于各种疾病影响了肠胃的正常功能,这些病人的身体常处于脱水的状态下。
尤其是在急诊中,往往由于疾病突发,导致病人可能经历大量的呼吸、出汗、发热等情况,从而加速了脱水恶化的速度。
风险防范措施1.护理人员要及时察觉病人脱水的情况,特别是病人的口唇、舌头等表面是否干燥,是否频繁喝水等情况。
2.给予足够的水分。
护理人员要及时为病人开水,借助各种方式让病人喝足够的水。
同时,在病人情况允许的情况下,要鼓励病人主动饮水。
3.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插管或者通过双腔管进行喂食。
风险因素二:休克急诊病人常常由于各种严重疾病,导致了身体其他器官的功能衰竭,休克的发生几率也因此变得更高。
而在急诊场景下,护理人员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也会变得至关重要。
风险防范措施1.快速反应。
一旦发现有休克的可能,护理人员应当立刻报告医生,调动急救力量,采取迅速有效的救护措施。
2.维持一般生命体征。
通过足够清晰的呼吸音和呼吸次数等观察,维持病人的基本生命体征稳定。
同时为了避免血压突然下降,也可以使用一些外周血管扩张类药物。
3.防止感染。
因为病人处于休克的状态下,抵抗力较弱,接受的治疗也较多,因此护理人员在处理病人休克时也要注意防止感染。
风险因素三:心脏骤停急诊场景下的心脏骤停处理一直以来是全国医务人员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在急诊中,心脏骤停往往代表了病人的生死关头,每一步操作都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存率。
风险防范措施1.快速反应。
心脏骤停需要在短时间内诊断和启动CPR操作。
最好在2-3分钟之内完成整个程序。
2.氧气供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与管理成效
发表时间:2018-11-22T13:31:33.8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27期作者:冉茂晓杨丹[导读] 研究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与管理成效。
方法:择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04例病患展开调查
冉茂晓杨丹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重庆 400050)【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与管理成效。
方法:择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04例病患展开调查,同时于2017年3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并且在管理后开展二次调查,对比管理落实前后调查结果,调查方式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调查主要是分析护理风险问题,共发放调查104份,回收有效问卷104份,回收率为100%。
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落实护
理风险管理后,104例病患在临床护理流程中出现操作失误、跌倒以及并发症等风险事件概率较管理前出现显著降低,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强化操作失误、跌倒以及并发症等急诊科护理风险问题管理,同时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护理管理的效果。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风险事件;原因分析及管理【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7-0268-02 急诊科隶属基础科室,在医院的地位不言而喻,而急诊科服务的对象也主要集中在多数急性病症的病患。
对此,不管是进行医疗或者选择护理服务都需要保证服务的可靠性与科学性,从而有效减少医患纠纷,特别是对于护理服务来说,风险隐患是在所难免的,但是会显著影响到服务效果,因而调查研究相关的不安全因素,提升护理管理的效果也是十分必要的。
而就此,本次研究将针对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急诊科科收治的急性病症病患104例展开调查,并且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择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急诊科科收治的急性病症病患104例,包含男性57例,女性47例,年龄范围为25~38岁,平均年龄(28.1±3.3)岁,患病周期为3~12小时,平均患病周期为(6.5±
2.2)小时,同时于2017年3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选择同一批病患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组,由于两组属于同一批病患,因而无论在年龄、性别比例、患病周期等基础数据对比不存在差异性,具有可比性(P>
0.05)。
1.2 调查方法以上所有调查对象具有在入院后做好病例备档,同时通过发放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为保证调查精确性,所有问卷均采用不记名方式,调查方向是针对护理风险情况开展,共计发送问卷104份,回收有效问卷104份,整体问卷回收率为100%,调查分为管理改革前与改革管理后[1]。
此外,于2017年3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且直接把管理改革后的病患资料进行调查,管理方法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1)重视岗前培训,尤其是针对初次入职的护理人员,应当通过在岗学习,业余学习的方法提升自身的操作经验,特别是需要采取“以老带新”培训体系,护士长可选择工作后的时间落实护理操作培训,对常规护理问题进行纠错,保证护理人员的操作经验及意识;(2)做好常见风险问题的预防,即如本次调查研究出现的跌倒问题,护理人员需要与病患家属进行沟通,同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即如在病患的床边加装护栏,同时在床边地板铺设护垫,叮嘱病患放松心态,避免精神过于紧张导致睡眠质量不佳,进而引发反复翻身,最终导致跌倒问题;(3)注重并发症的防护,特别是对于一些慢性内科疾病并发症,即如部分早期糖尿病病患出现的糖尿病病足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当不定期检查他们的伤口愈合情况,避免洗澡、夏季炎热导致的伤口感染,定期对病患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同时更换纱布,对于已经出现严重感染的病患,应及时运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问题[2]。
1.3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运用SPSS17.0数据包开展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真实原始数据及平均数据表示,即以(x-±s)进行表达,并通过t检测;此外,计数数据则以百分率(%)进行表达,则通过χ2检索,若P<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落实护理风险管理后,104例病患在临床护理流程中出现操作失误、跌倒以及并发症等风险事件概率较管理前出现显著降低,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详细资料如下表1。
3.讨论
对于多数急诊科的护理风险产生,主要是源于护理人员的操作缺乏娴熟性,忽视风险管理,未能定期观察病患的病情情况,特别是手术后的感染情况与并发症情况[3]。
这些问题也导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大大提升,特别是跌倒等意外风险事件出现以及并发症产生,这些风险都是无法避免的,因而需要通过相应的预防手段与科学的管理方式,以保证病患的护理服务达到最佳的效果[4-5]。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落实护理风险管理前,104例病患护理风险事件产生率为2.88%;而落实护理风险管理后,104例病患护理风险事件产生率为10.57%,而且在护理管理后104例病患无论在临床护理流程中出现操作失误、跌倒以及并发症等风险事件概率较管理前出现显著降低,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人员操作、病患防护以及护理管理质量是提升护理质量的关键因素,应当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1]涂天勤,胡娟.对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与管理成效[J].今日健康,2015,08(08):302-302.
[2]乌日罕,李博,娜仁高娃.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及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成效[J].中国保健营养,2016,02(02):187-188.
[3]张梅清,庄华敏,蔡秀芳.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管理成效[J]. 检验医学,2016(B09):230-231.
[4]邱运红.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及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成效[J].中医临床研究,2016,08(09):147-148.
[5]位娟.急诊护理风险问题与管理措施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03(21):4235-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