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基础教育

合集下载

德国的学校管理制度

德国的学校管理制度

德国的学校管理制度德国的学校管理制度引言:德国作为一个高度重视教育的国家,拥有着世界上最优秀的学校管理制度之一。

德国的学校管理制度凝聚了多年来教育经验的积累,以其高效、公正、灵活等特点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并介绍德国的学校管理制度,包括学校类型、课程设置、教师招聘、学校评估等方面。

一、学校类型:德国的学校类型分为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层次。

基础教育包括幼儿园和小学,中等教育包括中学,高等教育则包括高职院校和大学。

1. 幼儿园:德国的幼儿园是为0至6岁的儿童提供早期教育和照料的场所。

幼儿园的重点在于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基本技能,通过游戏和亲子活动等方式开展教育。

2. 小学:德国的小学分为四个学龄阶段,即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和7-9年级。

小学的教育目标是打好基础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 中学:德国的中学分为三个学制,即基础中学(Hauptschule)、实用中学(Realschule)和文法中学(Gymnasium)。

学生在中学完成中等教育,取得中学毕业证书后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或就业。

4. 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培养职业技术人才,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一定的年限后,可以获得高职证书。

5. 大学:德国的大学以提供更高层次的学术教育为主,分为研究大学和应用科学大学两种类型。

大学一般提供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的课程。

二、课程设置:德国的学校课程设置非常全面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除了基础知识教学外,德国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1. 基础学科:德国的基础学科包括语文、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体育等。

这些学科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并培养他们的分析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专业学科:德国的学校还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倾向设置了各种专业学科,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艺术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特定的专业课程。

德国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趋势

德国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趋势

德国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趋势
德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一直在发生着变化。

从过去的针对完全受控制类型的教育政策,逐渐演变为针对更多多元性协调与发展的政策模式。

首先,德国教育体系的核心改革是实现全民参与,并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社会能力作为新的重点。

其次,德国政府调整了课程安排,将技能和知识结合起来,以更大程度上体现知识的实用性,以减少学校把所有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但学生实际上很难把它们应用起来。

第三,德国教育改革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力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新环境。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德国教育改革的宗旨是实现全民参与的教育,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

;。

德国留学 德国的教育体系结构

德国留学 德国的教育体系结构

德国留学德国的教育体系结构在德国,教育是由各地方政府管理,因此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教育制度。

德国的基础教育是13年,而中国的基础教育为12年,因此德国的大学规定只有本科在读生(211大学一学期以上,普通本科三学期以上)才能申请德国的大学。

2011年德国进行了改革,德国的12年毕业和13年毕业的高中生均可以申请德国综合性大学的专业。

虽然如此,但对中国学生的招生条件还未发生改变,因此中国的普通高中毕业生走独立申请的留学之路是不可行的,只能通过相关的项目先进入德国的预科学习一年。

首先介绍一下德国的教育体系结构,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一、基础教育层级德国基础教育层级的学校为小学(Grundschule),在这个阶段的最大特色即是不给于孩子功利的分数成就导向,因此在小学的一、二年级并没有各科成绩单,而是以老师评论来作为学习成果的考量。

所以对于需要学习能力或学习成效较差的学生则是采取加强措施而不是留级制度。

除此之外,针对国小的课程也有些新的改革,例如在外语课程上也实用许多;而且在教学方法上则是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育理论的实践,而非专业性的知识授予,例如像是自我自由工作、主题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另外,小学的课程型态也反映出现今的社会现况的改变,例如:全面性的半天课程、跨年级的课程,以及班级中学生程度的异质性等。

二、第二级初阶在结束小学阶段後进入此层级,主要有几个分类:职业预校(Hauptschule)、实科中学(Realschule)、文理中学初阶(Sekundarbereich I des Gymnasium),还有综合中学(Gesamtschule)。

其毕业学位为综合中学毕业证书(Hauptschulabschluss),或是中级文凭(mittleren Reife),而这也是文理中学进阶的必要条件之一。

三、第二级进阶其中主要包含职业教育体系的双元制度以及文理中学的高年级,也因应愈来愈多文理中学毕业生想要接受职业教育的训练,所以有许多职业领域的学科也逐渐移转至高等教育的范畴中。

德国义务教育概况

德国义务教育概况

德国义务教育概况德国义务教育概况引言德国以其严谨的教育体系而闻名于世,义务教育是德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义务教育的特点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价值观和社会参与为目标,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本文将介绍德国义务教育的概况、教育阶段、课程设置以及评估方式等内容。

1. 德国义务教育的概况德国义务教育主要指的是9年的基础教育阶段,从孩子6岁开始到15岁结束。

义务教育在德国是法律规定的,并且为每个孩子提供免费教育。

德国义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认知、社会、情感、道德等方面的发展。

2. 教育阶段德国义务教育可分为4个阶段:小学、中学、初中和高中。

2.1 小学小学通常持续4年,从孩子6岁开始,一直到10岁。

小学的课程主要包括数学、语言、科学、社会学等学科。

小学的目标是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并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习惯。

2.2 中学中学是德国义务教育的第二个阶段,持续4到6年,从孩子10岁开始,一直到16岁。

中学的课程比小学更加深入和广泛,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历史、音乐等学科。

在中学阶段,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以便更好地发展其潜力和兴趣。

2.3 初中初中是德国义务教育的第三个阶段,持续2到3年,从孩子11岁开始,一直到14岁。

初中的课程比中学更加深入和专业化,涉及的学科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音乐等。

初中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2.4 高中高中是德国义务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持续2到3年,从孩子14岁开始,一直到16岁。

高中的课程主要包括科学、人文、艺术等学科。

高中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基础教育,为他们进入职业教育或大学教育做好准备。

3. 课程设置德国义务教育的课程设置非常系统和全面,确保学生接受多样化的教育内容。

除了基础学科如语言、数学和科学外,德国义务教育还注重学生的艺术、体育、社会和道德教育。

这些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

德国教育制度

德国教育制度

德国教育制度德国教育制度是世界上非常知名和受到尊重的教育制度之一。

德国的教育制度注重学生发展全面的素质,重视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德国教育制度包括三个主要层次: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基础教育是德国教育的第一个阶段,包括小学(Grundschule)和中学(Sekundarstufe I)。

小学通常为4年制,学生在小学接受基本学科的教育,如德语、数学、科学、社会科学、体育和音乐。

中学则通常为6年制,分为Realschule和Gymnasium 两种不同类型的学校。

Realschule教育主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而Gymnasium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升学准备。

中等教育是德国教育的第二个阶段,包括Berufsschule(职业学校)和Gymnasiale Oberstufe(中学高年级)。

职业学校为那些希望学一门具体职业技能的学生提供培训,学生可以学习各种不同的职业,如工程、医学、商业等。

中学高年级则是为那些希望上大学的学生准备的,学生需要选择一些具体的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语言学等,以准备大学入学考试。

高等教育是德国教育的最高阶段,包括大学(Universität)和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

德国的大学在全世界享有盛誉,提供了广泛的学科和研究领域。

德国大学通常有严格的入学要求,学生需要通过入学考试才能进入。

应用科学大学则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供与现实世界紧密相关的课程,如工程学、商业管理、设计等。

除了这些正规教育渠道外,德国还有很多职业培训机构和师范学校。

职业培训机构提供各种不同职业技术培训,让学生学会实际应用技能。

师范学校则主要培养教师,为德国教育系统提供优秀的教师资源。

总而言之,德国的教育制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不同阶段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类型的学校和学科,以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

德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德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德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德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缩小不平等的教育机会:德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旨在缩小不同学生之间的教育机会差距。

通过减少学生分类、提供更多的选择权以及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才能和潜力。

2. 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德国国家课程改革倡导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和综合素质。

除了传统的学科知识外,课程改革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跨文化意识等能力。

3. 强化实践性教学:德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性的学习活动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这包括实地考察、实验、实习、社区服务等实践性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推动数字化教育:德国教育系统日益重视数字化教育的发展,并在课程改革中加强对科技教育的培养。

学校逐渐引入数字化教材、在线学习平台和教学工具,并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和开展合作学习。

5. 加强跨学科和终身学习:德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倡导跨学科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学生将更多地参与跨学科项目和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终身学习的动力。

6. 重视跨文化教育:德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加强了对跨文化教育的培养。

学生将接触到更多的国际话题、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材料和交流机会,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德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致力于培养多元智能、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跨文化意识,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并推进教育的公平性和质量。

德国教育体系

德国教育体系

德国教育体系德国教育体系引言:德国教育体系一直以来都备受国际关注和赞扬。

德国有着世界顶尖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教育资源丰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本文将介绍德国教育体系的基本结构、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以及与职业培训相关的内容,并探讨德国教育体系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一、德国教育体系的基本结构德国教育体系分为四个大部分:早期教育、基础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

早期教育包括幼儿园和托儿所,为儿童提供基本的教育和照料;基础教育从小学开始,涵盖6到9年级,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基本的科目知识;高中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分为不同类型,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技术高中等;高等教育包括大学、技术学院和专业学校等,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学术和职业培训。

二、义务教育德国的义务教育从小学开始,为期9年。

义务教育是免费的,并且法律规定所有居住在德国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根据德国的教育法,家长有责任确保孩子接受教育,如果不履行此义务,家长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处罚。

义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高等教育德国拥有世界上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大学是传统的高等教育机构,提供广泛的学科,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

技术学院和职业学校则注重职业培训,为学生提供更实践性的教育和培训。

德国的高等教育以研究为导向,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的入学要求较高,通常需要学生通过入学考试或提供相关的申请材料。

四、职业培训德国重视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培训途径。

职业高中和技术高中为学生提供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具备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学徒制度是德国职业培训的独特特点,学生在公司实习并接受雇主指导,同时还要参加相关的职业学校授课。

学徒制度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结合,并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德国教育体系的优势和不足德国教育体系的优势在于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的培养,强调实践和理论结合。

简明中外教育制度史-德国

简明中外教育制度史-德国
发展
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经历了多次 改革和发展,不断适应社会经济 发展的需求,形成了具有特色的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结构与特点
结构
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由学校和企业共 同承担,学生既在学校接受理论教育 ,也在企业接受实践培训,形成双元 制教育模式。
特点
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注重实践性和应 用性,强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 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职业素养和职 业道德的培养。
神的人才。
德国教育体系具有高度的自治 和自主性,各州拥有较大的教 育自主权,可以根据地方特色
和需求制定教育政策。
德国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在教 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经 济发展提供大量高素质人才。
德国教育制度注重公平和普及 ,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制度,确 保所有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基础 教育。
02
德国高等教育制度
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与发展趋势
改革
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在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加 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推广数字 化教育等。
发展趋势
未来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将更加注重创新和创业、数字化和 智能化、国际化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培养,以适应未来社会 发展的需求。
04
德国基础教育制度
学制改革
社会参与
德国高校正在进行学制改革, 引入了更灵活的学分制和模 块化课程结构,以适应社会 发展的需要。
德国高校注重与社会的联系, 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等的 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 和应用。
03
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制度
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起源于中世 纪的手工业行会,随着工业革命 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完善的职业 教育体系。

德国的教育制度

德国的教育制度

德国的教育制度德国的教育制度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声誉。

德国的教育体系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

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为学生提供了广泛而多样化的学术和职业选择。

德国的基础教育分为四个阶段:幼儿园、小学、中学和高中。

幼儿园是义务教育的前三年,幼儿园主要注重孩子的社交技能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小学在孩子6岁时开始,为期四年。

小学教育强调对基础学科知识的培养,如语文、数学、科学等。

中学分为初中和高中,为期三年。

初中和高中的教育注重学生的学术素养和职业发展准备。

学生在高中毕业后可以选择继续接受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

德国的职业教育是德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的职业教育系统非常发达,并与工业界和企业紧密合作。

学生可以选择技工学校或职业学校,在接受理论知识培训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实际工作经验。

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使他们能够在工作市场上找到合适的工作。

德国的高等教育以其质量和国际声誉而闻名。

德国有许多世界著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吸引了大量国际学生。

德国的高等教育分为大学、应用科学大学和艺术学院等不同类型。

大学提供更加理论和学术导向的教育,学生可以在各个学科领域深入学习。

应用科学大学注重实践和职业技能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加直接就业的机会。

艺术学院则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和创作能力。

德国教育制度注重学生的个别发展和自主性。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被鼓励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德国的教育制度也非常注重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为成年人提供了许多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

总之,德国的教育制度着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它提供了多样化和综合性的教育选择,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学习和职业领域实现自己的潜力。

这使得德国的教育制度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学习的榜样。

德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启示

德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启示

德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启示德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一、德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1,各州享有课程设置的自治权德国没有统一的教育体制,各州的文化自治权受宪法保护, 16个州都设有教育部,称为文化事务部。

在中央,设有文化事务部部长会议, 目的在于协调16个州的教育体制。

最近,针对德国学生在pisa考试中的失败表现,一些学者建议德国应该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教育体制,但是这种建议仅仅停留在讨论阶段,各州的文化自治似乎更受重视,在不同的州中允许有不同的教育项目由于德国没有统一的教育体制,反映在课程设置上也就不可能是统一的。

各州的教学大纲由每个州的文化事务部制定并在各州和教师之间起到一种媒介作用,它是一个州对教学最有效的控制方法。

显然,各州根据州内政治、经济与人文情况来制定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也必然反映各州有关教育的社会需求。

同时,教学大纲的制定也受诸如传统文化遗产、教育理念、对未来的期望以及社会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而且通常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

教学大纲需要经常修订,几乎每年都会有一些变化。

有时一个旧的大纲还没有实施,新的大纲就出现了。

但是,不同课程的新大纲的修订频率是不同的,这主要取决于各门学科受时代发展的影响。

有的课程的教学大纲使用超过20年,而有的课程的教学大纲则每隔6到8年就进行彻底地修订。

修订教学大纲的参与人数目前还很少,社会公众很少知道教学大纲的形成过程以及它们对教学的作用。

这种不足已经促使各州教育管理部门考虑改革教学大纲的出台程序。

例如,柏林州将组建一个由12到14名制定长远目标的课程专家组成的委员会。

此外,州政府还为每个学科从学校管理部门之外诸如大学和中学这样的社会范围内邀请2到3名专家组成一个学科小组,他们负责制定本学科具体的教学大纲,他们的工作结果将由委员会审查,以确保不同课程之间足够的关联度。

教育管理部门已经开始认识到教学大纲不必象人们认为的那样控制教学,应该对教学大纲进行更加有弹性的运用。

德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德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学习领域”模式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但最近 一项由德国不莱梅大学的饶纳尔(P. Rauner)教授主 持的能力测试项目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学习领域课程 方案在德国已经实施十余年,但其实施效果并不十分 理想,具体表现在:教师对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理解 是有限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所倡导的培养目标—— 使学生具有建构或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并未 得以完全实现。
(三)特色
1.综合课 2.物象课 3.劳技课 4.生活课,常识课 5.宗教课 6.促进课 7.德育课 8.“基本教材”与“附加教材”
三、“双元制”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双元制”职业教育 • 课程标准的开发 •“学习领域”课程模式
(一)“双元制”职业教育
“双元制”职业教育:企业( 70% )+ 职业学校( 30% ) 学制:2~3.5年 主要招生对象:主体中学和实科中学毕业生 培养目标:技术工人
企业(私营) 职业学校(公立)
学校
企业
实训工场与工作岗 位
教室与实验室
实训教师与企业培 训师傅
职业学校教师
学徒(根据培训合 学生(根据学校义
同)
务教育法)
职业教育法(联邦) 学校教学法(州)
行业协会
各州政府
企业单位 培训条例
公共基金 教学计划纲要或各
州教学计划
实践技能
理论知识
每周 3 ~ 4 天
每周 1 ~ 2 天
(1)德语 (2)数学 (3)宗教 (4)艺术(美术) (5)音乐
(6)英语(法语) (7)体育 (8)物象教学(常识、自 然与常识) (9)手工 (10)促进课或综合科目
4.课时数:德国学校每天的课时是相当短的,小学是 每天8点到12点;中学是每天8点到13点半。一周的 总学时在20到30学时之间,因教育水平不同而有所 差异。

德国教育历史背景、基础教育

德国教育历史背景、基础教育

• 普通中学学制为 年或6年,即从 年级到 年级 普通中学学制为5年或 年 即从5年级到 年级到9年级 年或 年级。 或10年级。普通中学主要对学生进行一般的基 年级 础教育。为了对学生的就业作准备, 础教育。为了对学生的就业作准备,还开设外 语课和劳工理论课。 语课和劳工理论课。普通中学毕业生大多数被 用作录取进行二元职业培训, 用作录取进行二元职业培训,即在工厂企业接 受培训,同时进入职业学校学习。 受培训,同时进入职业学校学习。 • 实科中学通常包括5年级至 年级的6个年级 年级至10年级的 个年级, 实科中学通常包括 年级至 年级的 个年级, 介于普通中学和文理中学之间, 介于普通中学和文理中学之间,对学生进行扩 展的普通教育。大部分以中等学校毕业结束, 展的普通教育。大部分以中等学校毕业结束, 具有升入专业学校或高等专科学校里深造的资 实科中学的毕业生一般容易找到工作, 格。实科中学的毕业生一般容易找到工作,少 数成绩优秀的学生有机会转入文理中学的高年 级学习。 级学习。
• 拿破仑战争后,普鲁士引进了教师需要国家认证的资格 拿破仑战争后, 1810年),这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1812年 这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1810年),这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1812年,普鲁士 开始设置中等学校的升学考试( 开始设置中等学校的升学考试(这在 1788年已被发明);到了1871年 年已被发明);到了1871 1788年已被发明);到了1871年,整个德意志帝国都接受 了这种制度。1871年后 年后, 了这种制度。1871年后,德国的学校教育开始变得较系统 化和国家化。更多的学校被建立, 化和国家化。更多的学校被建立,用来训练教育良好的年 轻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轻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西德在 • 1949年取得部份独立后,在其新宪法授与各州政府教育的 1949年取得部份独立后, 年取得部份独立后 自治权,而教育体制主要以联邦主义为其核心概念, 自治权,而教育体制主要以联邦主义为其核心概念,强调 各邦的文化独特性Bildungshoheit 因而至1955年之前, Bildungshoheit, 1955年之前 各邦的文化独特性Bildungshoheit,因而至1955年之前, 各邦皆致力于将每个地方不同的教育体系同化, 各邦皆致力于将每个地方不同的教育体系同化,使各邦皆 有各自成体系的教育结构。 有各自成体系的教育结构。但这也造成了有史以来最复杂 和多样的学校系统, 和多样的学校系统,许多学生必须到其他不同的地方完成 他们的学业。 他们的学业。

德国的教育体系和模式

德国的教育体系和模式

德国的教育体系和模式德国教育体系分为幼儿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阶段。

幼儿教育阶段:德国的幼儿教育主要由幼儿园组成。

幼儿园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接受3至6岁的儿童,为其提供社交和学习的基础。

基础教育阶段:基础教育阶段通常分为四个学段,即小学一至四年级、五至六年级、七至九年级和十至十二年级。

小学教育为儿童提供基本的读、写、算和社交技能的培养。

中学阶段将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分流到不同的学校,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学生在这个阶段开始学习辅助课程,如音乐、体育和美术等。

中等教育阶段:中等教育阶段主要由综合中学和职业学校组成。

综合中学为学生提供继续高等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通常是为了考取高中毕业证书。

职业学校则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学生进入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包括大学和应用科学大学。

德国的大学教育以良好的学术传统和严谨的研究为特色,并提供广泛的学科选择。

应用科学大学则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技术知识,为他们进入工作世界做好准备。

此外,德国注重职业教育和实践经验的培养。

学生在中等教育阶段就有机会选择职业课程,并实习在相关企业获得真实的工作经验。

这种实践导向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总的来说,德国的教育体系和模式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多元性和参与性的教育理念。

通过提供广泛的学科选择、实践经验的培养和个人发展的支持,德国的教育体系为学生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成功做好了准备。

最详细的德国的教育体制

最详细的德国的教育体制

最详细的德国的教育体制
德国的教育体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教育制度之一,其教育体系始于五百年前的文艺复兴时期。

德国的教育体系包括早期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阶段。

以下是德国教育体制的详细介绍:
1. 早期教育:针对0-6岁的儿童。

德国政府鼓励家长将孩子送到早期教育机构接受教育,这些机构包括幼儿园和托儿所。

幼儿园的教育是免费的,而托儿所的费用则根据家庭收入而定。

2. 基础教育:针对6-10岁的儿童。

这个阶段的教育是义务的,德国政府提供了免费的公立学校,还有一些私立学校。

德国的基础教育系统非常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德语、数学、科学、文化和社会科学等。

3. 中等教育:针对10-18岁的儿童。

在这个阶段,德国的学生可以选择继续在公立学校接受教育,也可以选择去私立学校接受教育。

中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进入高等教育的资格和技能,包括学术和职业技术教育。

4. 高等教育:包括大学和职业技术教育。

德国有许多著名的大学,其中包括柏林自由大学、慕尼黑大学和海德堡大学等。

职业技术教育也是德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学生成为技术性工作岗位的专业人士。

总之,德国的教育体制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同时为学生提供广泛的选择和机会。

这使得德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留
学目的地之一。

《德国基础教育》课件

《德国基础教育》课件

初中
德国初中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的进一步学习和社交技能的培 养。
高中
德国高中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 科选择,以满足他们的兴趣和 职业重 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合科目
德国小学课程包括语言、数学、科 学、艺术等综合科目。
户外活动
德国小学注重学生的运动和户外活 动,提供丰富的课外体验。
《德国基础教育》PPT课件
德国基础教育体系的全面分析和介绍,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以及其 特点、优势和挑战。
德国基础教育概述
德国基础教育体系是德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提供全面的教育为 目标,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
德国基础教育体系
小学
德国小学是学生入学教育的起 点,强调基础知识和学习技能 的培养。
德国基础教育强调实践导向 的学习,让学生在实际场景 中应用所学知识。
德国基础教育的优势和挑战
优势
• 优秀的师资 • 丰富的课外活动 • 职业准备机会
挑战
• 学科压力 • 升学竞争 • 社交压力
德国高中为学生提供职业准备课程,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工作环境。
3
高等教育机会
德国高中提供丰富的高等教育机会,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德国基础教育的特点
1 全面发展
2 灵活性
3 实践导向
德国基础教育着眼于学生的 全面发展,注重学科、技能 和社交的培养。
德国基础教育体系具有灵活 性,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 兴趣和能力的课程。
德国初中
1 学科学习
2 课外活动
3 社交技能
德国初中注重学科的深入学 习,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德国初中提供各种课外活动,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综合素养。
德国初中强调社交技能的培 养,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环境。

德国教育的学制和学校管理

德国教育的学制和学校管理

德国教育的学制和学校管理德国教育的学制和学校管理德国的基础教育十分发达,全国统一实行12年制的义务教育。

公立学校学费全免,教科书等学习用品部分减免。

小学学制4~6年,中学学制5~9年;高等学校享有一定自主权,原则上实行自由入学,对部分学科采取名额限制;职业教育实行“双元制”,即职业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践相结合;成人教育和业余教育也十分普及。

德国现行学制统一后的德国属于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州组成,每个州相对独立。

联邦制决定了德国的教育行政管理是一个以各联邦州为中心的松散的联邦合作性管理体制。

德国法律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小孩都要进入小学学习。

柏林州的小学学制6年,其余各州为4年。

4年小学后经过5年级和6年级的过渡阶段进入所谓“分流的中学阶段”。

这也就是说,德国学生小学毕业后就要面临人生的一次重要抉择,他们可以选择进入初级中学(包括5年级至9年级)、实科中学(5年级至10年级)、文理中学(5年级至13年级)或综合学校(包含上述几类学校)。

在德国,大部分学生通常初级中学毕业后就开始职业培训,同时进入职业学校,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

学生毕业后在制造业的企业作为专业工人就业。

初级中学本来是德国中等教育的主要学校类别,在19世纪70年代,其学生数占中学生总数的70%多。

但是,目前这类学校正处于萎缩阶段,学生数已降到约占中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主要原因是家长越来越希望子女上更高层次的中学,如文理中学(又称完全中学)。

此外,初级中学招收了大量的外国人子女,教学水平每况愈下,这也是使德国家长不让子女上初级中学的原因之一。

实科中学为社会培养不同层次的职员。

实科中学学制6年,相当于中等教育程度,学生毕业后可进入技术学校,或者为进入高等专科学校(大专)做准备的高级技术学校实习,也可以在企业或国家公共机构做中级职员。

小学毕业后,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进入实科中学。

文理中学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高等院校。

文理中学学制9年,毕业生凭高中毕业会考成绩而无需大学入学考试就可以直接申请进入大学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除柏林、不来梅、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和萨尔州实施十年义 务教育外,大多数州实施九年全日制义务教育,不继续上全日制学校 的学生开始接受三年的半日制义务教育(职业义务教育)。
普及义务教育
德国基础教育的特征
一战后,全体儿童从四年制基础学校毕业后,经过一次入学考 试再分流进入主体中学、实科中学和文理中学——三轨制。 七八十年代,综合学校取代三轨制。
1.学制
19世纪初,德国教育学家洪堡领导的教育改 革建立起德国教育的双轨制制度;二战后德 国恢复魏玛共和国时期建立的基础学校制度 ;此后,德国学制政策一直向着逐步统一基 础学校之后的教育制度迈进。
德国基础教育的特征
德国义务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始于16世纪。1919年《魏玛宪法》首次提出 实施免费义务教育。
纵观整个20世纪德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德国基础教育改 革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是德国和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发展变化在 教育领域的反映。20世纪90年代后,德国教育继续以国家化、民主化和欧盟 化为核心而展开。
德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演进

Chapter 2
德国基础教育的特征
德国基础教育与中国很不相同,呈现出独有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学制、课程、 教师、教育管理和教育经费方面。
5~10年级,有点像我国的职 业高中,接纳的是小学四年 成绩中等的学生。在《汉堡 协议》统一名称前,常被称 为“中间学校”,即处于主体 中学和文理中学中间的学校。 这类学校的学生在完成学业 后,则进入高等技术学校 (相当于我国的职业技术学 院)或者高等文理学校。
5~10年级是初级中学, 11~13年级是高级中学,有 点像我国的普通高中,接纳 小学四年成绩最好的学生, 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直接上 大学,至于上什么样的大学, 主要依据是学生在整个中学 阶段的成绩。
内容
一、德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演进
二、德国基础教育的特征 • 学制 • 课程 • 教师 • 教育管理 • 教育经费
三、启示

Chapter 1
德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演进
二战后,德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两个基本特点:教育事业的持续国家化、教育事业的持续民主 化;20世纪90年代后,教育事业欧盟化。此后,德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诸如学制、 课程、教师等都以教育的国家化、民主化和欧盟化为核心而展开。
系,同时侧重考虑与经济的关系问题; 1964年的《汉堡协定》:义务教育至少延
战败的德国由美、苏、英、法四国占领,

长到九年,即4年基础学校教育+2年“观察
教育重建由盟军领导和管理:“德国教
定向阶段”+分流进入三类不同中学,同时 废除考试选拔进入中学的方式,能在三类 中学间进行转学。民主主义基础教育政策 进一步发展。
特点:高度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 体制;缩减学制,使中小学教育服 从战争需要。
德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演进
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成立
,政治体制转型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四
年制基础学校得到恢复;50年代后期经济
增长下降,各界归因于教育,教育改革以
2. 二战后——民主主义基础教育政策
人力资源开发为目的,加强其与就业的联
德国基础教育的特征
综合中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1969年, 德国教育理事会建议:在联邦德国建立取代三轨制 学校的综合中学,并提出了实验计划。
九十年代后,由于经济滑坡和失业大军增加,三轨制恢复。
目前,主要包括主体中学、实科中学、文理中学及综合中学。
三轨制中学
主体中学
实科中学
文理中学
5~9年级,初中中专,接纳 小学四年成绩靠后的学生。 其前身为国民学校,直到魏 玛共和国时期,小学毕业生 的88%进入这类中学。其大 部分学生毕业后接受职业培 训,没拿到主体中学的毕业 证书是很难找到职业培训岗 位的,而在德国没有经过职 业培训是不能上岗的。
1921年《关于基础学校和撤销预备学校的法令》 八年义务教育 1945年《基本法》 八至九年的普通义务教育+三年职业义务教育 1964年《汉堡协定》 普通义务教育年限原则上为九年 1970年《教育结构计划》 普通义务教育年限为十年
十三年义务教育=十年普通义务教育+三年职业义务教育
20世纪90年代后,为与欧盟国家接轨,变成十二年制
1. 20世纪前半期——国家主义基础教育政策
国家主义是德国近现代基础教育区别 于西方其他国家基础教育最为显著的 一个特点,其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 萌芽于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 • 奠定于19世纪洪堡的教育改革 • 确立于20世界初期德意志帝国和
魏玛共和国的教育改革 • 一战二战期间达到极端形式——
“1990年,阵营解体、德国重新统一和欧洲共同体范围内教育政策一体化日益加强, 揭开了德国教育史的新篇章。”
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以及欧洲共同体的建立等一系列新的社会变化,要求基础 教育发展的方向应该超越国家框架,符合国际社会尤其是欧盟社会发展的要求,显然, 重新统一的德国力图实现原东西德教育事业的“内部统一”,同时实现作为整体的德国 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外部统一”,因此改革体现出强烈的欧盟化色彩。
法西斯主义教育政策
一战后,魏玛共和国成立,新制 定的魏玛宪法从政治角度出发要求 基础教育改革服务于民主共和政治 发展的需要,显现出强烈的国家主 义色彩,最终成为二战期间法西斯 主义教育政策的直接根源。
纳粹统治期间,德国教育进入战 争服务轨道。希特勒:“造就残酷 、专横、无畏、冷酷无情的,让世 界在他们面前发抖的一代青年。” 最终形成法西斯主义教育政策。
育必须在盟军的领导下,彻底清除纳粹 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想,向民主化理想发 展。”
1973年《综合教育计划》:建立综合学
校制度取代三轨制学校。其在两年制“观
察定向”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综合初中间
基础教育的分流推迟到高中阶段,不同学
轨的渗透实现民主化。
德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演进
3. 东西德统一后——基础教育政策欧盟化
德国基础教育
“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其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其城 堡之坚固 ,也不取决于其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取决于其公民 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远见卓识和品 格的高下。 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
德国基础教育:初等教育以及中等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