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湍流边界层

合集下载

流体力学中的流体中的湍流边界层

流体力学中的流体中的湍流边界层

流体力学中的流体中的湍流边界层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的运动规律和性质的学科,湍流边界层则是流体力学中一个重要概念。

本文将对流体力学中的湍流边界层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论述。

一、湍流边界层的定义湍流边界层是指在流体中,当流动达到一定速度时,边界层内会出现湍流现象。

边界层是指流体靠近固体边界时速度逐渐减小,同时摩擦力逐渐增大的区域。

湍流边界层的形成使得流体流动变得非常复杂,是流体力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

二、湍流边界层的特征1. 非线性:湍流边界层的速度和摩擦力分布呈现出非线性分布,即速度和摩擦力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发生剧烈变化。

2. 随机性:湍流边界层的湍流运动是随机的,速度和摩擦力的变化具有不可预见性。

3. 涡旋结构:湍流边界层中存在大量的涡旋结构,这些涡旋会不停地生成、移动和消失,对流体的运动产生明显的影响。

三、湍流边界层的数学模型为了研究湍流边界层的运动规律,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的数学模型。

其中最著名的是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RANS)方程。

RANS方程是一组描述湍流边界层中平均速度和摩擦力变化的偏微分方程,通过求解这组方程可以得到湍流边界层的平均流动特性。

四、湍流边界层的应用湍流边界层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飞机设计中,研究湍流边界层可以帮助减小气动阻力,提高飞行效率。

在水利工程中,研究湍流边界层可以帮助提高水泵效率和减少流体阻力。

在能源领域,湍流边界层的研究可以改善风力发电机的叶片设计,提高电能转化效率。

五、湍流边界层的挑战和前景湍流边界层的研究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湍流边界层的数学模型仍然不够精确,目前还没有能够完全描述湍流边界层的理论。

此外,湍流边界层的计算复杂度较高,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支持。

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湍流边界层的研究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为各个领域的工程应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六、结论湍流边界层是流体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具有非线性、随机性和涡旋结构等特征。

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可以揭示湍流边界层的运动规律。

流体力学中的湍流边界层理论与实验研究

流体力学中的湍流边界层理论与实验研究

流体力学中的湍流边界层理论与实验研究湍流边界层是流体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流体在管道、河流、飞机机翼等表面上的流动机制。

湍流边界层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对于解决工程中的湍流流动问题,提高流体的输送效率,降低能量损失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湍流边界层的理论基础和实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一、湍流边界层的理论基础湍流边界层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当时人们对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解析解进行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流体在边界层内表现出湍流现象。

随后,人们提出了湍流边界层的理论模型,试图描述湍流边界层的形态和运动规律。

其中最经典的理论模型是普拉斯特契克湍流模型和抛物型方程模型。

普拉斯特契克湍流模型是基于冲击动力学理论提出的,它将湍流边界层的运动视为一系列固定参数的二维振荡量,通过分析这些振荡量的湍流动力学特征,得出了湍流边界层的平均速度和湍流能量的表达式。

普拉斯特契克湍流模型的提出,为湍流边界层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抛物型方程模型是湍流边界层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它采用了数学上的偏微分方程来描述湍流边界层的运动规律。

通过求解这些偏微分方程,人们可以得到湍流边界层的速度、梯度和流动的涡旋结构等信息,为湍流边界层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湍流边界层的实验研究方法湍流边界层的实验研究是湍流边界层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实验仪器和测量手段来获取湍流边界层的宏观和微观参数,验证理论模型的准确性,探究湍流边界层的运动机制。

目前,湍流边界层的实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测量技术:湍流边界层的测量需要较高的精度和灵敏度,因此需要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

常用的湍流边界层测量技术包括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热线和冷线测速技术、压力传感器等。

2. 模型设计:湍流边界层的实验研究通常需要设计相应的模型和装置。

这些模型和装置的设计应能够模拟真实流动情况,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处理:湍流边界层的实验数据通常需要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第10章 湍流边界层

第10章 湍流边界层

第10章 湍流边界层10.1 壁面湍流特性和速度分布规律当边界层内流体及管内流体处于层流流动状态时,流体受到壁面的限制仅仅表现在粘性切应力作用下,进行粘性旋涡的扩散;而当处于湍流流动状态时,流体受到壁面的限制则是在粘性切应力和湍流附加切应力的同时作用下,进行旋涡的扩散。

由于湍动旋涡的扩散速度远大于粘性旋涡扩散的速度,因此,在相同条件下,湍流速度边界层的厚度要比层流速度边界层厚。

但在高雷诺数的条件下,湍流速度边界层仍是贴近壁面的薄层,因此,建立湍流边界层方程的前提条件与层流时相同。

但是,由于两种切应力的作用,湍流速度边界层的结构要比层流速度边界层复杂得多。

因此,一定要先了解壁面湍流的分层结构和时均速度分布规律。

10.1.1 壁面湍流分层结构及其特性在壁面湍流中,随着壁面距离的变化,粘性切应力和湍流附加切应力各自对流动的影响也发生变化。

以y 表示离开壁面的垂直距离,随着y 的增加,粘性切应力的影响逐渐减小,而湍流附加切应力的影响开始不断增大,而后逐渐减小。

这就形成了具有不同流动特征的区域。

壁面湍流速度边界层可以分为内层(壁面区),包括粘性底层、过度层(重叠层)和对数律层(完全湍流层);外层,包括尾迹律层和粘性顶层(间歇湍流层)。

定义()ρτwx v v ==** (10.1.1) 因为*v 具有速度的量纲,故称为壁面切应力速度,它在湍流中是一个重要的特征速度。

以下对各层的划分做详细说明。

粘性底层:所在厚度约为*50v y ν≤≤,其内粘性切应力起主要作用,湍流附加切应力可以忽略,流动接近于层流状态,因此在早期研究中称之为层流底层。

由于近期的实验研究,观察到该层内有微小旋涡及湍流猝发起源的现象,因此称为粘性底层。

过渡层:所在厚度约为**305vy vνν≤≤,其内粘性切应力和湍流附加切应力为同一数量级,流动状态极为复杂。

由于其厚度不大,在工程计算中,有时将其并入对数律层的区域中。

对数律层:所在厚度约为()δνν2.01030*3*≈≤≤v y v ,其内流体受到的湍流附加切应力大于粘性切应力,因而流动处于完全湍流状态。

高等流体力学复习题及答案

高等流体力学复习题及答案

《高等流体力学》复习题一、基本概念1.什么是流体,什么是流体质点?答:在任何微小剪切应力作用下,都会发生连续不断变形的物质称为流体。

宏观无限小,微观无限大,由大量流体分子组成,能够反映流体运动状态的集合称为流体质点。

2.什么事连续介质模型?在流体力学中为什么要建立连续介质这一理论模型?答:认为流体内的每一点都被确定的流体质点所占据,其中并无间隙,于是流体的任一参数φ(密度、压力、速度等)都可表示为空间坐标和时间的连续函数(,,,)x y z t φφ=,而且是连续可微函数,这就是流体连续介质假说,即流体连续介质模型。

建立“连续介质”模型,是对流体物质结构的简化,使在分析流体问题得到两大方便:第一、 可以不考虑流体复杂的微观粒子运动,只考虑在外力作用下的微观运动;第二、 能用数学分析的连续函数工具。

3.给出流体压缩性系数和膨胀性系数的定义及表达式。

答:压缩性系数:单位体积的相对减小所需的压强增值。

(/)/d d βρρρ=膨胀性系数:在一定压强下,单位温度升高所引起的液体体积的相对增加值。

(/)(/)/v a dV V dT d dT ρρ==-4.什么是理想流体,正压流体,不可压缩流体?答:当流体物质的粘度较小,同时其内部运动的相对速度也不大,所产生的粘性应力比起其它类型的力来说可以忽略不计时,可把流体近似地看为是无粘性的,这样无粘性的流体称为理想流体。

内部任一点的压力只是密度的函数的流体,称为正压流体。

流体的体积或密度的相对变化量很小时,一般可以看成是不可压缩的,这种流体就被称为不可压缩流体。

5.什么是定常场;均匀场;并用数学形式表达。

答:如果一个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则这个场就被称为定常场。

其数学表达式为:)(r ϕϕ=如果一个场不随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即场中不显含空间坐标变量r ,则这个场就被称为均匀场。

其数学表达式为:)(t ϕϕ=6.分别用数学表达式给出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的流体加速度表达式。

流体力学_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流体力学_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流体力学_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弗劳德数描述了()的比参考答案:惯性力与重力2.以下关于力学相似的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运动相似是动力相似的主导因素3.若要满足模型流动与实际流动的雷诺数相等,则以下模型流动设计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同一种流动介质,小模型,低流速4.雷诺数描述了惯性力与压力的比。

参考答案:错误5.几何相似是运动相似和动力相似的前提条件,运动相似是几何相似和动力相似的表象。

参考答案:正确6.量纲是描述物体或系统的可测量性质,用单位和确定的数值可以定量的描述量纲。

参考答案:正确7.仅考虑粘性力、压力和惯性力作用的流动,在几何相似的前提下,独立准则包括雷诺准则和欧拉准则。

参考答案:错误8.量纲分析是一种定性的分析方法。

参考答案:正确9.流线与迹线重合的条件是参考答案:定常流动10.以一定旋转角速度旋转的流体微团只有受到()作用,其旋转角速度才能产生或发生变化。

参考答案:力偶11.速度势函数的存在条件为()。

参考答案:势流12.流函数满足拉普拉斯方程的条件是()。

参考答案:势流13.势流伯努利方程的适用条件不包含()。

参考答案:非定常流动14.基本平面势流,关于点源和点汇,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参考答案:只有切向速度15.点涡所在处速度无穷大,方向不定,压强负无穷大,实际中不存在。

参考答案:正确16.偶极流的正方向为,由汇指向源。

参考答案:正确17.绕圆柱的无环量流动,是由沿X正向的均直直线流动与位于原点的指向X负方向的偶极流的合成。

参考答案:正确18.绕圆柱的有环量流动中,环量的存在使圆柱上下表面压强分布不对称,从而产生垂直于来流方向的合力。

参考答案:正确19.升力的方向为,将来流速度矢量方向顺环流方向旋转90度。

参考答案:错误20.应用总流伯努利方程进行管内流动分析时,两过流断面之间的流动必须是缓变流。

参考答案:错误21.水力光滑管的沿程损失系数只与管道壁面粗糙度有关。

流体力学中的流体中的湍流边界层控制

流体力学中的流体中的湍流边界层控制

流体力学中的流体中的湍流边界层控制流体力学中的湍流边界层控制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湍流边界层控制则是流体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湍流边界层控制是指通过改变边界层流动的性质和结构,从而实现对湍流的控制和抑制。

本文将从湍流边界层的概念入手,探讨湍流边界层控制的方法和应用。

一、湍流边界层的概念及特性湍流边界层是指由于领域内流体速度分布的不均匀性而形成的一种流动状态。

它具有以下特性:1. 流体速度的剧烈变化:湍流边界层中的速度变化非常剧烈,存在许多涡旋结构,流场变得不规则且混乱。

2. 粘性的作用:由于边界效应,流体黏附于流动物体表面,这种黏附作用会在流动中起到重要作用。

3. 边界层的扩张:湍流边界层随着流动的延伸,会逐渐向流场的远处扩张,形成较宽的区域。

二、湍流边界层控制的方法为了实现对湍流边界层的控制,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方法和技术。

以下将介绍几种主要的湍流边界层控制方法:1. 波动发生器法:通过在边界层表面安装特殊的波动发生器,产生控制边界层流动的波动信号,从而实现湍流边界层的控制和抑制。

2. 增加表面粗糙度:通过增加流体与固体边界的接触面积,增加摩擦力,从而减小湍流边界层的厚度和湍流强度。

3. 热源控制法:通过在流体表面施加瞬态热源,改变湍流边界层的温度分布,以影响流体的速度场,从而控制湍流的发生和传播。

4. 基于流动控制器的方法:通过在流体中添加控制器,如旋转体、流动栅格等,来改变湍流边界层的结构和性质。

三、湍流边界层控制的应用湍流边界层的控制对于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应用案例:1. 飞行器气动外形优化:湍流边界层的控制可减小阻力,提高飞行器的气动性能,使其在空气中的运动更加稳定和高效。

2. 汽车减阻与增稳:通过控制湍流边界层,可以有效减小汽车外表面的阻力,提高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和燃油经济性。

3. 管道流体输送:在管道中控制湍流边界层可以减小流体的能量损失和泄漏,提高输送效率和安全性。

热工基础第十章-张学学-思考题答案教学内容

热工基础第十章-张学学-思考题答案教学内容

热工基础第十章-张学学-思考题答案热工基础第十章思考题答案1 何谓表面传热系数?写出其定义式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答:q=h(t w-t f),牛顿冷却公式中的h为表面传热系数。

表面传热系数的大小反映对流换热的强弱。

2 用实例简要说明对流换热的主要影响因素。

答:(1)流动起因室内暖气片周围空气的流动是自然对流。

而风机中的流体由于受到外力的作用属于强迫对流。

强迫对流和自然对流的换热效果是不同的。

(2)流动的状态流动状态有层流和湍流,层流和湍流的对流换热强度不同,输水管路,水流速度不同,会导致水的流动状态由层流到湍流,那么这两种流动状态对流换热效果是不同的。

(3)流体有无相变水在对流换热过程中被加热变成水蒸气,蒸气在对流换热过程中被冷却变成水,这个过程会吸收和放出汽化潜热,两个换热过程的换热量不同。

(4)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的物理性质对对流换热影响很大,对流换热是导热和对流两种基本导热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比如水和油,金属和非金属对流换热效果不同。

(5)换热表面的几何因素换热器管路叉排和顺排换热效果不同,换热管线直径大小对换热效果也有影响。

3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有几个方程组组成,各自到处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答:(1)连续性微分方程(2)热量平衡方程(1)ρ(∂u∂τ+u∂u∂x+v∂u∂y)=F x−∂p∂x+η(∂2u∂x2+∂2u∂y2)动量平衡方程连续性微分程的依据是根据质量守恒导出的热量平衡方程是根据能量守恒导出的动量平衡方程是根据动量守恒导出的4 何谓流动边界层和热边界层?它们的厚度是如何规定的。

答:流动边界层是由于流体粘度造成速度变化的区域,即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流体薄层。

速度达到0.99u∞处的y值作为边界层的厚度,用δ表示。

当温度均匀的流体与它所流过的固体壁面温度不同时,在壁面附近会形成一层温度变化较大的流体层,称为热边界层。

过于温度t-t w=0.99(t∞-t w)处到壁面的距离为热边界层的厚度。

平板湍流边界层

平板湍流边界层
1 2
L

d 2
0
R r dr
(11-13)
表示紊流结构中一个特征长度,称 为紊流长度比尺(length scale of turbulence)。紊流长度比尺 表示在 紊流中旋涡的平均尺度,流体中某 一范围内的流体质点作为一个旋涡 而运动。图11-7所表示的流动可得
法向动量湍流边界层方程:
p 0 x2
p 0 x2 1 0
' ' u1 u2 U 2


x
0 1
0

u'2 2 U 2
0 x2


0 1
与层流边界层中结论相同,即在湍流边界层中同样压 强沿y轴是均匀分布的,与边界层外边缘处势流压强 相同。 边界条件:
上式如无量纲化,则除 项外,其余各项量级均为1, u u 因此要保留 项,则必须: x
' 1 ' 2 ' ' u1 u2 x2
' ' u1 u2 U 2 0 x2


2
0 1
所以:
即无量纲雷诺应力的量级为 的量级, 为当地势流 U 流速。
' ' u1 u2 U2
0
湍流平板边界层的流速分布与分区结构
2
图 11 4 紊流平板边界层紊流度沿断面分布[3]
湍流平板边界层的湍动特性
图11-4中还示出了紊流切应力 u' v' 在平板紊流边界层内的分布,图 中无量纲量采用 u' v' 表示单位质量切应力的无量纲量。在紧靠壁面处未 能量测到有关数据。
U 2
在边界层的外边界,即紊流边界 层与上部势流的交界面处紊流具 有间歇性质。克莱巴诺夫[3]测得 y 的资料显示,在 0.8 处,平

对流换热

对流换热

11
1)连续性微分方程(质量守恒) u v 0 x y 2)动量微分方程(动量守恒)
纳维(N. Navier)-斯托克斯(G. G. Stokes)方程
y
dy
微元体
0
dx
x
2 2 u u u p u u x方向: ( u v ) Fx ( 2 2 ) x y x x y
2 外掠平板层流换热分析结果
对于常物性、无内热源、不可压缩牛顿流体纵掠 等壁温平板层流换热:
24
特征数关联式 对于Pr0.6的流体掠过等壁温平板层流换热 hx x Nux 是以 x 为特征长 1/2 1/3 Nu x 0.332 Rex Pr 度的局部努塞尔数 u x 平均表面传热系数h 为 Rex l l 1 1 1/2 1/2 2 C l 2hxl h hx dx C x dx l 0 l 0 平均努塞尔数: hl 2hl l Nu 0.664Re1/2 Pr1/3 Nu 2 Nu x l 注意:上述关系式仅适用于Pr0.6的流体外掠等壁 温平板层流换热,定性温度为边界层的算术平均温度 1 tm t w t 2
q w, x
t y w, x
根据牛顿冷却公式:
qw, x hx (t w -t ) W m 2
t hx t w t y w, x
hx 为局部表面传热系数
W (m C)
2
1 h hx dA(固体表面温度均匀时) A A
10
假设: (a) 流体为连续性介质。
(b) 流体的物性参数为常数,不随温度变化。 (c) 流体为不可压缩性流体。通常流速低于四分之一声 速的流体可以近似为不可压缩性流体。 (d) 流体为牛顿流体,即切向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为 线性,遵循牛顿公式 : u y (e) 流体无内热源,忽略粘性耗散产生的耗散热。 (f) 二维对流换热。

湍流的边界条件

湍流的边界条件

在入口、出口或远场边界流入流域的流动,FLUENT 需要指定输运标量的值。

本节描述了对于特定模型需要哪些量,并且该如何指定它们。

也为确定流入边界值最为合适的方法提供了指导方针。

使用轮廓指定湍流参量在入口处要准确的描述边界层和完全发展的湍流流动,你应该通过实验数据和经验公式创建边界轮廓文件来完美的设定湍流量。

如果你有轮廓的分析描述而不是数据点,你也可以用这个分析描述来创建边界轮廓文件,或者创建用户自定义函数来提供入口边界的信息。

一旦你创建了轮廓函数,你就可以使用如下的方法:● Spalart-Allmaras 模型:在湍流指定方法下拉菜单中指定湍流粘性比,并在在湍流粘性比之后的下拉菜单中选择适当的轮廓名。

通过将m_t/m 和密度与分子粘性的适当结合, FLUENT 为修改后的湍流粘性计算边界值。

● k-e 模型:在湍流指定方法下拉菜单中选择K 和Epsilon 并在湍动能(Turb. KineticEnergy )和湍流扩散速度(Turb. Dissipation Rate )之后的下拉菜单中选择适当的轮廓名。

● 雷诺应力模型:在湍流指定方法下拉菜单中选择K 和Epsilon 并在湍动能(Turb. KineticEnergy )和湍流扩散速度(Turb. Dissipation Rate )之后的下拉菜单中选择适当的轮廓名。

在湍流指定方法下拉菜单中选择雷诺应力部分,并在每一个单独的雷诺应力部分之后的下拉菜单中选择适当的轮廓名。

湍流量的统一说明在某些情况下流动流入开始时,将边界处的所有湍流量指定为统一值是适当的。

比如说,在进入管道的流体,远场边界,甚至完全发展的管流中,湍流量的精确轮廓是未知的。

在大多数湍流流动中,湍流的更高层次产生于边界层而不是流动边界进入流域的地方,因此这就导致了计算结果对流入边界值相对来说不敏感。

然而必须注意的是要保证边界值不是非物理边界。

非物理边界会导致你的解不准确或者不收敛。

(建筑工程管理)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

(建筑工程管理)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

(建筑工程管理)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第壹章绪论1.“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2.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3.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4.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5.阐述环境净化和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

6.壹般情况下,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利用隔离、分离和(或)转化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利用各类装置),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

试根据环境净化和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第二章质量衡算和能量衡算第壹节常用物理量1.什么是换算因数?英尺和米的换算因素是多少?2.什么是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单位和量纲的区别是什么?3.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区别和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说明该单位的优点,且阐述和质量浓度的关系。

5.平均速度的涵义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和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少?第二节质量衡算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是什么?简述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

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是什么?以全部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什么特征?对存在壹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第三节能量衡算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和环境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第三章流体流动第壹节管流系统的衡算方程1.用圆管道输送水,流量增加1倍,若流速不变或管径不变,则管径或流速如何变化?2.当布水孔板的开孔率为30%时,流过布水孔的流速增加多少?3.拓展的伯努利方程表明管路中各种机械能变化和外界能量之间的关系,试简述这种关系,且说明该方程的适用条件。

流体力学_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流体力学_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流体力学_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在原静止流体中高速航行体周围绕流中,在近壁面形成有旋的边界层流动,在边界层外则可看做无旋流动,适用势流理论。

参考答案:正确2.对于平行流动,压强分布满足:参考答案:沿速度垂直方向梯度为常数;_与速度无关;3.连续性方程体现流体的质量守恒定律。

参考答案:正确4.下列关于湍流特征描述正确的有()参考答案:相比层流流动,湍流流动具有较大的动量、热量和物质扩散速度_湍流是时空连续的随机运动5.湍流运动涡粘系数νt的量纲为()参考答案:m2⁄s6.势流的基本解被用于求解速度场,基本解的强度和空间分布通过满足:求得。

参考答案:库塔条件_速度边界条件;_壁面流线条件;7.有环量的圆柱绕流流场由哪些基本解叠加而成:()参考答案:均流;_偶极子;_点涡;8.理想流体的固壁边界条件是一个简化的数学模型,其速度条件满足:()参考答案:有滑移_无渗透9.法国数学家达朗贝尔证明,物体在原静止的不可压缩和无黏流体中,以恒定速度运动,所受的阻力为零。

这被称为达朗贝尔佯谬或悖论,其错误的根源在于:。

参考答案:实际流体有黏性;10.存在速度势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参考答案:无旋流动11.对在有势力场中的无旋流动,求解流动速度场和压强场解耦,先通过速度势函数求解速度场,速度势函数满足()拉普拉斯方程;12.狂风天气,屋顶被掀翻,其原因是:参考答案:屋顶外侧气流速度高,压强降低,屋顶内外两侧产生压差;13.拉瓦尔喷管(入口为亚声速流动)中可能发生激波的部位在。

(填A.收缩段;B.喉部;C. 扩张段)参考答案:C14.流线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可以相交。

参考答案:错误15.对于圆管内流动,实际管道直径为10m,液体流速为1m/s, 若实验时使用相同的液体,模型管道直径为0.5m,考虑雷诺数相似,则模型管道内的流速应为()参考答案:20m/s16.拉瓦尔喷管(按一维定常绝热无粘流动计算)入口为亚声速流动,喉部为临界状态。

附面层理论

附面层理论

一、曲面边界层分离现象
1.沿曲面压力变化对边界层内流动的影响
同一法线上边界层内各点的压力相同,即
p y
0
y物面法线

翼面上最凸点 x
从O到C: 外部势流加速,压力递减
压力梯度 p <0,称为顺压梯度 x
边界层内部流体减压加速。部分压力能转变为动 能,顺压梯度对流动起助推作用。
假定C点: 势流速度为Umax,压力降到pmin
p 0 y
p0 p1
p1= p2 = p3 = p0
p2
p3
Prandtl边界层方程的求解
了解
Blasius解----顺流放置无限长平板上的层流 边界层流动。
均匀来流平行于平板,x轴平行于板面, 原点在平板前缘,
平板极薄且无曲度, 边界层外缘处速度
为来流速度U。沿
边界层外缘上各点 上压力相同,即 dp 0
第10章 边界层理论
(Boundary Layer Theory)
§10.1 边界层的概念
1904年,Prandtl指出,对于粘性很小的流体(如空 气、水),粘性对流动的影响仅限于贴近固体表面的 一个薄层内。这一薄层以外,粘性完全可以忽略。
边界层
边界层: 在固体壁面附近,显著地受到粘性 影响的这一薄层。
边界层分离:间断面的不稳定引起波动,发展并 破裂成明显的大旋涡,象楔子一样 将边界层和物体表面分开。
边界层分离的两个条件:
1.壁面通过粘性对于流动的阻粘作用 2.逆压梯度的存在
二者缺一不可。但也必须指出,这两个条件 是产生分离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绕物体的流动不一定都发生分离 绕流线型体的流动不一定都不发生分离 流线型体:小攻角下无分离,大攻角下会分离

FLUENT教程--10-18章

FLUENT教程--10-18章
需要注意的是 Spalart-Allmaras 模型是一种新出现的模型,现在不能断定它适用于所有 的复杂的工程流体。例如,不能依靠它去预测均匀衰退,各向同性湍流。还有要注意的是, 单方程的模型经常因为对长度的不敏感而受到批评,例如当流动墙壁束缚变为自由剪切流。 10.2.5 标准k-e模型
最简单的完整湍流模型是两个方程的模型,要解两个变量,速度和长度尺度。在FLUENT 中,标准k-e模型自从被Launder and Spalding提出之后,就变成工程流场计算中主要的工具了。 适用范围广、经济、合理的精度,这就是为什么它在工业流场和热交换模拟中有如此广泛的 应用了。它是个半经验的公式,是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来的。
ui = ui +ui' """(10.2−1)
这里
u
i

u
' i
时时均速度和波动分量。
相似的,像压力和其它的标量
φi =φi +φi' """(10.2−2)
这里φ 表示一个标量如压力,动能,或粒子浓度。
用这种形式的表达式把流动的变量放入连续性方程和动量方程并且取一段一段时间的 平均,这样可以写成一下的形式:
带旋流修正的 k-e 模型是近期才出现的,比起标准 k-e 模型来有两个主要的不同点。 ·带旋流修正的 k-e 模型为湍流粘性增加了一个公式。 ·为耗散率增加了新的传输方程,这个方程来源于一个为层流速度波动而作的精确方程 术语“realizable”,意味着模型要确保在雷诺压力中要有数学约束,湍流的连续性。 带旋流修正的 k-e 模型直接的好处是对于平板和圆柱射流的发散比率的更精确的预测。 而且它对于旋转流动、强逆压梯度的边界层流动、流动分离和二次流有很好的表现。 带旋流修正的 k-e 模型和 RNG k-e 模型都显现出比标准 k-e 模型在强流线弯曲、漩涡和 旋转有更好的表现。由于带旋流修正的 k-e 模型是新出现的模型,所以现在还没有确凿的证 据表明它比 RNG k-e 模型有更好的表现。但是最初的研究表明带旋流修正的 k-e 模型在所有 k-e 模型中流动分离和复杂二次流有很好的作用。 带旋流修正的 k-e 模型的一个不足是在主要计算旋转和静态流动区域时不能提供自然 的湍流粘度。这是因为带旋流修正的 k-e 模型在定义湍流粘度时考虑了平均旋度的影响。这 种额外的旋转影响已经在单一旋转参考系中得到证实,而且表现要好于标准 k-e 模型。由于 这些修改,把它应用于多重参考系统中需要注意。 10.2.8 标准 k-ω模型 标准k-ω模型是基于Wilcox k-ω模型,它是为考虑低雷诺数、可压缩性和剪切流传播而 修改的。Wilcox k-ω模型预测了自由剪切流传播速率,像尾流、混合流动、平板绕流、圆柱 绕流和放射状喷射,因而可以应用于墙壁束缚流动和自由剪切流动。标准k-e模型的一个变 形是SST k-ω模型,它在FLUENT中也是可用的,将在10.2.9中介绍它。 10.2.9 剪切压力传输(SST) k-ω模型 SST k-ω模型由Menter发展,以便使得在广泛的领域中可以独立于k-e模型,使得在近壁 自由流中k-ω模型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和精度。为了达到此目的,k-e模型变成了k-ω公式。SST k-ω模型和标准k-ω模型相似,但有以下改进: ·SST k-ω模型和k-e模型的变形增长于混合功能和双模型加在一起。混合功能是为近壁 区域设计的,这个区域对标准k-ω模型有效,还有自由表面,这对k-e模型的变形有效。 ·SST k-ω模型合并了来源于ω方程中的交叉扩散。 ·湍流粘度考虑到了湍流剪应力的传波。 ·模型常量不同 这些改进使得SST k-ω模型比标准k-ω模型在在广泛的流动领域中有更高的精度和可信 度。 10.2.10 雷诺压力模型(RSM) 在FLUENT中RSM是最精细制作的模型。放弃等方性边界速度假设,RSM使得雷诺平均 N-S方程封闭,解决了关于方程中的雷诺压力,还有耗散速率。这意味这在二维流动中加入 了四个方程,而在三维流动中加入了七个方程。 由于RSM比单方程和双方程模型更加严格的考虑了流线型弯曲、漩涡、旋转和张力快速 变化,它对于复杂流动有更高的精度预测的潜力。但是这种预测仅仅限于与雷诺压力有关的 方程。压力张力和耗散速率被认为是使RSM模型预测精度降低的主要因素。 RSM模型并不总是因为比简单模型好而花费更多的计算机资源。但是要考虑雷诺压力的

流体力学中的流体中的湍流边界层传热

流体力学中的流体中的湍流边界层传热

流体力学中的流体中的湍流边界层传热在流体力学中,流体的湍流边界层传热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研究领域。

湍流边界层传热现象不仅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而且在工程和科学领域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湍流边界层传热的概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湍流边界层传热的概念湍流边界层传热是指在流体运动中,当流速达到一定阈值时,流体会在固体表面形成湍流,从而增强固体表面与流体之间的传热效果。

湍流边界层传热的主要机制包括湍流速度场的非均匀性和湍流涡的产生与传递。

湍流边界层传热除了在大气中的天气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外,还广泛应用于航空、电子、能源等领域中。

例如,飞机的气动性能和发动机的热力特性都与湍流边界层传热密切相关。

二、湍流边界层传热的特征湍流边界层传热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征:1. 高传热强度:湍流边界层传热时,相较于层流传热,能够实现更高的传热效果。

湍流的非均匀性使得热量能够更快地从固体表面传递到流体中。

2. 非线性:湍流边界层传热是一个高度非线性的过程,其传热特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湍流强度、壁面条件以及湍流尺度等。

因此,湍流边界层传热的研究和模拟都需要考虑这些非线性因素。

3. 局部尺度效应:湍流边界层传热时,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传热效果通常在边界层内部最强。

在离壁面距离较远处,流体的传热效果会逐渐减弱。

4. 温度剖面的不均匀性:在湍流边界层传热过程中,流体温度呈现明显的剖面变化。

通常,在流体靠近固体表面时,温度梯度较大,而在边界层外部,温度梯度则较小。

三、湍流边界层传热的影响因素湍流边界层传热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1. 流体性质:流体的性质直接影响湍流边界层传热的强度和特性。

不同流体的传热性能不同,如粘度、热导率等。

2. 壁面条件:固体表面的状态对湍流边界层传热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的壁面条件会改变流体与固体之间的摩擦和传热特性,如粗糙度、表面温度等。

3. 湍流强度:湍流的强度直接决定了湍流边界层传热的强度。

流体力学中的湍流边界层

流体力学中的湍流边界层

流体力学中的湍流边界层湍流边界层是流体力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流体流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湍流边界层是指流体在固体边界附近出现湍动现象的一层区域。

在此,将介绍湍流边界层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其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

一、湍流边界层的基本概念湍流边界层是指流体在与固体表面接触的区域内,由于流体的湍动而形成的一层动量和能量传输较强的流动层。

湍流边界层的出现与流体黏性有关,主要包括两个区域:靠近固体表面的黏性子层和较远离固体表面的湍动子层。

1. 黏性子层黏性子层位于流体与固体表面直接接触的区域,特点是流速变化缓慢、剪切应力主导、湍动强度较弱。

黏性子层的厚度与黏性流体性质相关,黏性较小的流体黏性子层厚度较大。

2. 湍动子层湍动子层位于黏性子层之上,主要特点是流速变化剧烈、湍动强度较大。

湍动子层中的湍流涡旋互相交错、不断破裂与重组,形成了湍流边界层内的流动。

二、湍流边界层的特点湍流边界层在流体力学中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 局部流速变化剧烈湍流边界层中的流速变化剧烈,流速的横向分布呈现出复杂的涡旋结构。

这种流速变化的不规则性使得湍流边界层内的流动难以预测和描述。

2. 高湍动强度湍流边界层内湍动强度较大,湍流涡旋的大小和速度均较黏性子层中的流动要大得多。

湍动的存在导致湍流边界层内的流体混合和动量传输增强。

3. 二次流现象与涡旋结构湍流边界层中的流动往往伴随着二次流现象和复杂的涡旋结构。

二次流现象是指流体在边界层中沿壁面方向发生的流动,而涡旋结构则表现为湍流涡旋的大小、密度和分布等特性。

三、湍流边界层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湍流边界层在许多工程和科学应用中起着重要作用,下面介绍其中几个常见的应用。

1. 阻力与摩擦系数计算湍流边界层的存在会导致流体流动阻力的增加,因此在设计和计算中需要考虑湍流边界层对阻力的影响。

摩擦系数是评估湍流边界层影响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描述了湍流边界层相对黏性子层的流动速度与剪切应力之间的关系。

流体力学第十章边界层理论

流体力学第十章边界层理论

梯度较大,一定距离后尾迹逐渐扩散,速度梯度减小,最终消失在主流
区中。 (三)渐扩管中的流动
图10.5所示为渐扩管中的流动。由于 流道截面逐渐增大,主流区中压力不断增
尾迹区
高,流体便需要消耗动能来补充压力能,
但是在边界层中由于粘性摩擦力的影响而 损失的动能较主流区大,因此其动能不足
图10.4 绕过流线型机翼的流动
动是层流,称为层流边界层,受粘性力的控制。
当流体沿平板继续流动,边界层逐渐增厚,
扰动便会发展起来,边界层中的流动变成紊 W 层流区 过渡区
紊流区
流,此时边界层厚度 增加很快,称为紊流
w
w
边界层。边界层由层流向紊流转变时,不是
突然发生的,中间有一过渡区,称作变流区。
δ
在与板面直接接触的地方,还有一层极薄的 δ
层流底层(对光滑板尤其明显)。边界层由
层流向紊流的转变,取决于雷诺数Re 的大小。
x W
层流底层
对绕流流场, Re与主流流速 W 、流体运动粘 度 和自板端向后流过的距离 x 有关,即
图10.7 流体绕过流线型锐端平板
Re Wx Wx
(10.1)
第10页
退出 返回
第十章 边界层理论
第一节 边界层特性
在绕流流场中,边界层的流动同样也有由层流转入紊流的现象。如 图10.7所示为处在均速主流流场中的流线型锐端平板。刚接触板端时,流 速 W 是均匀的。进入平板后,由于粘性作用,在壁面处便出现一层极薄的 边界层。
第9页
退出 返回
第十章 边界层理论
第一节 边界层特性
因为边界层厚度 极小,扰动在其中不易发展,所以此时边界层中的流
第十章 边界层理论
第一节 边界层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 湍流边界层10.1 壁面湍流特性和速度分布规律当边界层内流体及管内流体处于层流流动状态时,流体受到壁面的限制仅仅表现在粘性切应力作用下,进行粘性旋涡的扩散;而当处于湍流流动状态时,流体受到壁面的限制则是在粘性切应力和湍流附加切应力的同时作用下,进行旋涡的扩散。

由于湍动旋涡的扩散速度远大于粘性旋涡扩散的速度,因此,在相同条件下,湍流速度边界层的厚度要比层流速度边界层厚。

但在高雷诺数的条件下,湍流速度边界层仍是贴近壁面的薄层,因此,建立湍流边界层方程的前提条件与层流时相同。

但是,由于两种切应力的作用,湍流速度边界层的结构要比层流速度边界层复杂得多。

因此,一定要先了解壁面湍流的分层结构和时均速度分布规律。

10.1.1 壁面湍流分层结构及其特性在壁面湍流中,随着壁面距离的变化,粘性切应力和湍流附加切应力各自对流动的影响也发生变化。

以y 表示离开壁面的垂直距离,随着y 的增加,粘性切应力的影响逐渐减小,而湍流附加切应力的影响开始不断增大,而后逐渐减小。

这就形成了具有不同流动特征的区域。

壁面湍流速度边界层可以分为内层(壁面区),包括粘性底层、过度层(重叠层)和对数律层(完全湍流层);外层,包括尾迹律层和粘性顶层(间歇湍流层)。

定义()ρτwx v v ==** (10.1.1) 因为*v 具有速度的量纲,故称为壁面切应力速度,它在湍流中是一个重要的特征速度。

以下对各层的划分做详细说明。

粘性底层:所在厚度约为*50v y ν≤≤,其内粘性切应力起主要作用,湍流附加切应力可以忽略,流动接近于层流状态,因此在早期研究中称之为层流底层。

由于近期的实验研究,观察到该层内有微小旋涡及湍流猝发起源的现象,因此称为粘性底层。

过渡层:所在厚度约为**305vy vνν≤≤,其内粘性切应力和湍流附加切应力为同一数量级,流动状态极为复杂。

由于其厚度不大,在工程计算中,有时将其并入对数律层的区域中。

对数律层:所在厚度约为()δνν2.01030*3*≈≤≤v y v ,其内流体受到的湍流附加切应力大于粘性切应力,因而流动处于完全湍流状态。

由这三层组成的内层,称为三层结构模式,若将过度层归入对数律层,则称为两层结构模式。

外层中的尾迹律层和粘性顶层所在厚度分别约为δν4.010*3≤≤y v和δδ≤≤y 4.0。

对于尾迹律层,层内流体受到的湍流附加切应力远远大于粘性切应力,流动处于完全湍流状态,但与对数律层相比,湍流强度已明显减弱;对于粘性顶层,由于湍流的随机性和不稳定性,外部非湍流流体不断进入边界层内而发生相互掺混,使湍流强度显著减弱,同时,边界层内的湍流流体也不断进入临近的非湍流区,因此,湍流和非湍流的界面是瞬息变化的,具有波浪的形状。

因此,所谓湍流速度边界层厚度δ是平均意义上的厚度。

实际上,湍流峰可能伸到δ之外,而外流的势流也可以深入到δ之内。

这就是导致粘性顶层内的流动呈现间歇性的湍流,即在空间固定点上的流动有时是湍流,有时是非湍流。

10.1.2 光滑壁面内层的时均速度分布这个区域一般假设为常应力区域。

若用ν*yv y =+表示无量纲离壁面距离,则对于光滑壁面,存在如下无量纲函数关系:()+=y f vv x * (10.1.2) 其中 x v 表示湍流的时均速度。

1.粘性底层(*50v y ν≤≤)这一层紧贴壁面,在早期的研究中一度认为该层流态是层流,直到最近才在研究中发现这一层的流动中有小涡存在,湍流的猝发大都起始于该层。

该层中,湍流的附加切应力很小,通常可以忽略不记。

根据Prandtl 的混合长度理论,有:d d x w tv yτμ= (10.1.3)对上式进行积分,考虑到当y=0时,0=x v ,可以得到时均速度的分布式为:y y v w w x ρντμτ==(10.1.4) 注意到无量纲速度和无量纲离壁面距离:*vv v x=+, ν*yv y =+所以有 ++=y v x可见,速度分布是线性的。

因此,粘性底层又称为线性底层。

2.过渡层(**305vy vνν≤≤)由于在该层中,两种切应力为同一数量级,流动现象极为复杂,分析起来也极为困难,因此,通常由实验来确定时均速度的分布:***151ln 3.055ln 5xv v y v y v νν⎡⎤⎛⎫⎛⎫=+=-+⎢⎥ ⎪ ⎪⎝⎭⎝⎭⎣⎦ (10.1.5)3.对数律层(()δνν2.01030*3*≈≤≤vy v)该层处于内层的外部区域。

由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该层中,湍流附加切应力远远大于粘性切应力,粘性切应力可以略去不计。

有:yvy v x m x tw ∂∂=∂∂=ρεμτ (10.1.6) 对于内层,通常假设y kv m *=ε,代入上式,并且考虑到()ρτwx v v ==**,整理可得: yv kyv x∂∂=* (10.1.7) 转换成相应的无量纲形式得d 1d x v y ky+++=(10.1.8) 积分上式,得C y kv x +=++ln 1(10.1.9) 通常根据实验取k=0.4,C=5.5(或5),于是对数律层的速度分布为5.5ln 5.2+=++y v x (10.1.10)如果采用不计过度层的两层结构模式,可以认为粘性底层与对数律层的分界面在8.10=+y 处,由于该处也属于粘性底层,因此有8.10==++y v x (10.1.11)对式(10.1.8)进行积分得10.810.811d d x v y x v y k y +++=⎰⎰ (10.1.12)即8.10ln 18.10++=-y k v x(10.1.13)取k=0.41,整理上式,可得0.5ln 44.2+=++y v x (10.1.14)可见,上式与式(2)相符合,这说明了内层若按两层划分,只要适当选取粘性底层与对数律层的分界面,所得的对数律层的速度分布与按三层划分的对数律层的分布是一致的。

可以看出对数律层内的时均速度分布是对数形式,虽然这是在某些限定的简化条件下得出的,但是却与实验相符合。

10.1.3 外层时均速度分布根据实验观察,由于壁面的滞止作用,外层中的时均速度仍然低于边界层外的势流速度V ,但其受壁面的影响比内层要大大减弱,并且比较明显的受到沿壁面在流动方向上压力梯度d d px的影响。

当引用亏损速度x v V -时,根据实验存在函数关系式:d ,,,,d x w p V v f y x τρδ⎛⎫-= ⎪⎝⎭(10.1.15)1.尾迹律层(δν4.010*3≤≤y v)这一层中,流动已经完全进入湍流状态,湍流应力起主要作用。

湍流强度与对数律层相比已经明显减弱。

这一层中的时均速度分布用亏损速度来表示是:A yk vv V x +-=-δln 1*(10.1.16) 前面已经介绍过k=0.4,由实验研究表明,对于管内流动和边界层流动,k 都是此值。

而常数C 的数值对于这两种流动有明显的不同:对于管内的流动65.0≈C ,而对于边界层流动35.2≈C 。

2.粘性顶层(δδ≤≤y 4.0)由于粘性顶层内流动呈现间歇性的湍流,流动现象十分复杂,时均速度分布主要由实验来确定,可表示为:2*16.9⎪⎭⎫ ⎝⎛-=-δy v v V x (10.1.17)10.1.4 通用速度分布公式上面应用了湍流时均动量方程与Prandtl 混合长度理论的假设,以及量纲分析和实验材料,分别得出壁面湍流的各层速度分布。

实际上,这种机械地将湍流分层,所得到的时均速度分布表达式有可能使速度分布在某些层与层之间不连续,以致于当利用热量和动量比拟的方法求解温度分布时,在相应层间,温度梯度也可能是不连续的。

特别是温度分层公式在应用上是不方便的,因此,许多学者都力图求得适合整个内层的时均速度分布的表达式,进而可以求得相应的温度分布表达式。

湍流时均动量方程在某些简化条件下,利用壁面的边界条件及Prandtl 混合长度理论,得到d d d d x x tw v v yyμμτ+=22d d d d xx w v v l y y μρτ⎛⎫+= ⎪⎝⎭(10.1.18) 由此式出发,若能给出混合长度l 或湍流粘度t ν的函数表达式,可以求出相应的时均速度分布。

范·德来斯特于1956年提出了适用于整个内层的混合长度表达式1exp y l y A χ⎡⎤⎛⎫=-- ⎪⎢⎥⎝⎭⎣⎦ (10.1.19)将上式的l 表达式代入,则对整个内层有2222*2d d 1exp d d xx v v y y v y A y νχ⎛⎫⎡⎤⎛⎫+--= ⎪ ⎪⎢⎥⎝⎭⎣⎦⎝⎭ (10.1.20)无量纲化为()2d d 10d d x xv v a y y y +++++⎛⎫⎛⎫+-= ⎪ ⎪⎝⎭⎝⎭(10.1.21) 式中()()22ex p 1⎥⎦⎤⎢⎣⎡⎪⎪⎭⎫ ⎝⎛--=++++A y y y a χν*yv y =+, *v v v xx =+其中 41.0=χ或0.4,范·德来斯特通过实验确定3.25*==+νAv A由式(10.1.21)得d 12d x v a y ++-+==(10.1.22) 积分上式,并利用0=+y ,0=+x v 的边界条件,得122222d 1141exp 25.3y x y v y y χ+++++=⎧⎫⎡⎤⎛⎫-⎪⎪++-⎢⎥⎨⎬⎪⎢⎥⎝⎭⎪⎪⎣⎦⎩⎭⎰(10.1.23)上式适用于粘性底层、过度层、对数层的整个内层区,称为内层关系式。

但是,由于它是积分形式,因此应用起来不太方便。

另外,1956年Coles.D 提出适合于整个边界层的时均速度分布关系式⎪⎭⎫⎝⎛∏++=++δχχy W B y v x ln 1(10.1.24) 可以看出,上式是在内层的对数律层时均速度分布的基础上加一修正项,由于湍流边界层中,压力梯度对外层特性影响明显,显然修正项与压力梯度d d px成函数关系,称 1d d w pxδβτ=为平衡参数,它反映了压力梯度的大小,将β为常数的湍流边界层称为平衡湍流边界层,否则为非平衡湍流边界层。

根据Coles.D 的设想,认为式(10.1.24)中的∏是反映压力梯度影响的剖面参数,称为尾迹参数,()β∏=∏。

而⎪⎭⎫⎝⎛δy W 称为尾迹律函数。

Coles.D 通过实验和计算得出了⎪⎭⎫⎝⎛δy W 和()β∏=∏得近似函数拟合形式:⎪⎭⎫ ⎝⎛-=⎪⎭⎫ ⎝⎛≈⎪⎭⎫ ⎝⎛δπδπδy y y W cos 12sin 22 (10.1.25) 对于平衡湍流边界层,当∞≤≤-β5.0时,()β∏=∏可以拟合为()75.05.08.0+≈∏β (10.1.26)不过,在β很大时,也可以认为β1.21+≈∏ (10.1.27)将以上()β∏=∏和⎪⎭⎫⎝⎛δy W 的经验函数表达式代入到式(10.c )中,就可以得出适合于整个湍流边界层的时均速度分布表达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