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化学性质》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复习和巩固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能够举一反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与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2.教具:实验器材、化学试剂、PPT等3.学具:化学实验记录本、作业本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在教学前,通过提问的方式对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
例如,你们还记得什么是酸和碱吗?它们有什么性质和特点?2. 梳理知识框架通过PPT展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和梳理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的方式,总结和归纳酸和碱的共同点和区别。
3. 实验探究设计一系列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进一步深入理解酸和碱的性质和反应。
例如,可以设计以下实验:•实验一:青葱的pH测试实验–实验步骤:•准备青葱、盐酸和苏打粉。
•将青葱切成细碎的小块。
•将盐酸滴在一片青葱上,并观察变化。
•将苏打粉溶解在水中,然后用盐酸滴在溶液上,并观察变化。
–实验结果:•青葱受到盐酸滴到后变色。
•盐酸滴到溶液上产生气泡,苏打溶液变为碱性。
–实验结论:•盐酸为酸性物质,其与青葱和苏打产生不同的反应。
•实验二:酸碱指示剂实验–实验步骤:•准备红色、蓝色和紫色酸碱指示剂。
•分别将指示剂滴在不同的物质上,并观察变化。
–实验结果:•红色指示剂在碱性物质上变为蓝色或紫色。
•蓝色指示剂在酸性物质上变为红色。
–实验结论:•不同的指示剂具有不同的颜色变化,可用于表示物质的酸碱性。
4. 巩固与拓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可以设计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等,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5. 总结与评价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章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章酸和碱复习课》教案(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4、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行活动探究一寻找指示剂,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3、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根据所学知识来主动探究未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動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4、体验化学活动充满探究性,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学情分析. 酸碱知识内容多,知识点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些难度,需要师生共同回忆归纳整理,形成分类学习的好习惯,有利于以后的学习,体会对比、分类学习知识的方法和意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酸、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及原因教学难点:酸、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及原因教学准备:PPT课件和微课等。
教学过程:环节一【课题导入】【教师提问】老师在整理化学实验室时发现失去标签的两种无色溶液, 只知道他们分别是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如何把他们区分开呢?【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回忆酸碱的一些性质用来区分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教师引导】除了上述的一些方法,还有别的方法能帮老师区分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吗?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来掌握更多的区分方法。
环节二【课题讲授】【教师引导】引导学生阅读课木指导归纳(展示课件)1、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和用途等【教师提问】浓盐酸打开瓶盖有什么现象?【学生回答】瓶口出现口雾【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说一下烟和雾的区别?【学生回答】烟是指固体小颗粒,雾是指小液滴。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阅读课木指导对比归纳(展示课件)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特性和用途等【教师提问】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俗名是什么?【学生回答】火碱、烧碱、苛性钠,熟石灰、消石灰【教师讲解】氢氧化钠易吸水而潮解,可以做干燥剂【教师总结】这是常见酸碱的一些物理性质、特性和用途,同学们做一做自主学习指导61页3、5题巩固。
酸和碱《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
《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位于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前几单元中学生所学的化学用语、物质组成与结构、物质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溶液、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规律等知识为本单元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本单元是前几个单元学习的继续和总结。
同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第十一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无机物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1、本单元内容与工农业生产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食醋、柠檬、熟石灰较为常见、对碳酸的性质有一定的认识,许多学生知道用胃舒平可以治疗某些胃痛病,在学习金属性质的时侯对酸的性质也有一定的认识,但对酸和碱的学习来说这些知识不仅是零碎的,甚至有些还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基础上。
2、本单元学生探究性实验特别多,虽然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前面都已涉及,但仍需要在探究活动中使知识不断地系统和深化,使探究能力不断地培养和提高。
在实践新课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只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认知上,对产生的现象感到新奇而不思考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的本质;只停留在对个别问题的认识上而不注意去比较和归纳上升到一般规律;只停留在记住课堂上探究的现成结论而忽视运用规律性知识去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只停留在课本中提出的问题而忽视探究活动的各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
3、分组实验中应避免学生当实验现象的旁观者,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实验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4、学生在新授课中已基本了解酸和碱的有关知识,但还没能系统掌握,学生有兴趣和欲望掌握本部分知识。
三、设计思想本单元复习,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训练。
本节课抓住本单元的知识点,同时突出知识与问题的整合,即“以知识引问题、以问题带知识”,把“问题意识”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逐章梳理的复习始终。
激活学生的思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章《酸和碱的复习》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复习教学设计一、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巩固常见酸的化学性质(2)巩固常见碱的化学性质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酸和碱的性质进行巩固,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区分酸和碱,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关案例的讨论和处理,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以及酸和碱的区分方法。
(2)构建酸碱性质的知识网络,使知识形成系统化。
三、教学难点:构建酸碱性质的知识网络,使知识形成系统化。
四、教学方法:对比与讲练相结合、实验与探究相结合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①实验仪器:烧杯、试管、胶头滴管、镊子、吸管②实验试剂:没有标签的试剂(一瓶是稀硫酸,一瓶是氢氧化钙),石蕊、金属锌、生锈铁钉、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学生准备:①复习本单元所学内容。
②做好实验前的准备。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师:(表演胃痛),最近胃不舒服,所以去医院看了下,医生说我这是胃酸过多而引起,于是给我开了下面这种药。
(展示ppt)这个药还真起些作用。
提出问题:在这个治疗过程中有无涉及到我们学习过的化学反应呢?观察并思考其治疗原理。
回答:斯达舒里有个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它属于碱,可以中和胃里的盐酸。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复习【过渡】同学们分析的很到位,酸和碱还有哪些性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复习的内容,首先请大家看到我们这节课的复习要点。
(ppt展示复习要点)带着复习要点完成自主复习部分。
【板书】: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明确复习要点完成导学案自我复习使学生带着目标进行学习。
基础自测,自我检验【过渡】:看大家都完成的又快又好,那我们再来看个练习。
请大家对下列化合物按照酸碱盐进行分类,看谁又快又准,找到后举手抢答。
学生根据酸:氢离子+酸根离子。
碱: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复习教学设计
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复习酸和碱的性质,理解酸碱的化学性质及中和反应的实质;
2)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总结出知识点使学生掌握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与设计理念
本单元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
第二部分在酸和碱性质及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复习时改变以老师为主的复习方法,将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讨、自主总结、自主实验,学生就不会乏味,而且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多方面都得到提高。
三、重难点
1、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2、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以及隐性的反应显性化的归纳整理
四、教学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教学设计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重难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7.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在课堂开始时,我将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物质,如柠檬汁、食醋、肥皂水等,并让学生亲自品尝和触摸,体验酸碱的不同性质。通过这种直观的体验,激发学生对酸碱性质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兴趣氛围。
1.部分学生对酸碱性质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不同酸碱之间的特点。
2.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方面,学生普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加强训练。
3.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4.部分学生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不足,缺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的能力。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加强实验操作和理论应用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2.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化学方程式配平比赛、计算题讲解与练习,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化学方程式书写与计算能力。
3.加强实验教学,采用分组实验、教师示范、学生互评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柠檬汁的酸味、肥皂的碱性,引起学生对酸碱性质的好奇心,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2.提出问题
在学生体验过酸碱性质后,我会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这些物质会有酸碱之分?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酸碱的奥秘。”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十单元 酸和碱单元复习教案
1.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加深对酸、碱概念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进一步领会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间的关系,巩固酸、碱的化学性质,加深对某些反应的认识.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并能应用于鉴别一些典型物质的溶液.1.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事项,并掌握有关事故的急救与处理常识.2.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并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培养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1.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工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2.了解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我们生活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生活质量.【重点】酸与碱的通性的对比与掌握.【难点】构建酸、碱性质的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专题一酸和碱的性质1.酸、碱的物理性质、特性和用途(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挥发性浓盐酸无色液体刺激性气味易挥发浓硫酸无色黏稠液体无味不挥发(2)浓硫酸的特性:①脱水性:能够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里的水,使它们脱水生成黑色的炭,发生炭化.②吸水性:浓硫酸跟空气接触,能够吸收空气里的水分,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③强烈的腐蚀性.④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一般不生成氢气.(3)浓硫酸的稀释: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4)长期敞口放置的影响: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应性质浓盐酸减小不变减小减小挥发性浓硫酸不变增大增大减小吸水性(5)酸的用途:①盐酸用途:重要化工产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等,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②硫酸用途: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和金属除锈等.浓硫酸可干燥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不能干燥氨气.注意: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盐酸在空气里会形成白雾,这是因为从浓盐酸里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6)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易潮解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熟石灰、消石灰制法Ca(OH)2+Na2CO 3CaCO3↓+2NaOH CaO+H2O Ca(OH)2用途①氢氧化钠固体可作干燥剂②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③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①工业:制漂白粉②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波尔多液③建筑材料注意: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时容易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做潮解.碱有腐蚀性,使用时应十分小心.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2.酸、碱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可使无色的酚酞试液不变色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如,Fe+2HCl FeCl2 +H2↑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复分解反应).如,用盐酸除铁锈:Fe2O3+6HCl3 H2O+2FeCl3(溶液呈黄色)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如:Ca(OH)2+CO 2 CaCO3↓+H2O.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中和反应).如:NaOH+HCl Na Cl+H2O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如:Ca(OH)2+2HCl CaCl2+2H2O注意:(1)Ca(OH)2与CO2反应时有明显的现象,适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存在.但由于Ca(OH)2微溶于水,故不适合用于除去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2)NaOH与CO2反应时无明显的现象,不适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存在.但由于NaOH易溶于水,所以可用少量的高浓度氢氧化钠溶液除去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3)NaOH和CO2、盐酸反应时,由于无明显反应现象,因此无法肯定反应是否发生,所以需要借助简单的实验(如加酸碱指示剂等),通过明显的现象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专题分析】酸和碱在历年的中考中都占有较大比例,而且难度较大,在以往的中考中,侧重于对酸、碱性质的考核,这部分内容的命题贴近生活,更注重实用性.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形式考查,其题型多,变化大,难度也偏大,如鉴别、除杂等也是常见的酸、碱、盐知识中的典型代表题型,解推断题应使具备的知识全面,各物质和反应间的联系也要了然于心.(茂名中考)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请结合小明同学对碱的四点化学性质的归纳图完成下列问题.(箭头上方的物质是指与碱反应的物质)(1)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2)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所以氢氧化钠必须保存.(3)请帮小明补充完整性质3箭头上方的反应物质是(填“酸”或“碱”或“盐”).(4)碱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填化学符号).〔解析〕(1)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所以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3)非金属氧化物、酸和碱反应均生成盐和水;(4)碱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OH-.〔答案〕(1)红色(2)2NaOH+CO2Na2CO3+H2O;密封(3)酸(4)OH-(南京中考)实验室中常需要使用硫酸.(1)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放置一会儿后,可观察到.(2)98%的浓硫酸稀释为稀硫酸时,一定要将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的烧杯里,并用搅拌,此时若用手轻轻触碰烧杯外壁,有的感觉.(3)49 g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与足量锌反应,最多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解析〕(1)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够使物质发生炭化,故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放置一会儿后,可观察到小木棍蘸有硫酸的部位变黑;(2)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并用玻璃棒搅拌,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若用手轻轻触碰烧杯外壁,有热的感觉.〔答案〕(1)小木棍变成黑色(2)浓硫酸;水;玻璃棒;热(3)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Zn+H2SO4ZnSO4+H2↑98 249 g×20%=9.8 g x=,x=0.2 g.答:最多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 g.[解题策略]本题考查了浓硫酸的性质和稀释方法及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浓硫酸的稀释可以简要记忆为“酸入水中”,依据化学方程式结合题干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时要把硫酸溶液的质量换算为溶质的质量.甲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1)在C组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 3CaCO3↓+2NaOH;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2)实验结束后,甲同学将A、C组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容器中,看到溶液变浑浊,该现象说明有生成(填化学式),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3)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使溶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呢?甲同学进一步推测:溶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是三种物质两两混合组成的混合物.(4)为了验证推测,甲同学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钡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加以验证.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空白:实验内容预测现象结论取少量容器中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①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物质是碳酸钠②若无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物质是氢氧化钙③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5)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第②步验证的结论不严密,原因是.〔解析〕(1)C组中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的反应,该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根据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可以知道,它们都能够和稀盐酸反应且都没有现象,都能使酚酞变红,氢氧化钠不能和碳酸钠反应,但是氢氧化钙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但是CO2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现象,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为C和D;(2)根据题意生成的白色沉淀只能是碳酸钙,其化学式为CaCO3;(3)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在溶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OH;(4)能够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为碳酸钠,而氢氧化钙不能和碳酸钠共存,所以可以判断使溶液变红的是氢氧化钠,即该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5)氢氧化钠溶液也呈碱性,也可以使酚酞变红,所以不能仅仅根据溶液变红就判断溶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只有氢氧化钙.〔答案〕(1)C、D(2)CaCO3(3)NaOH(4)物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5)氢氧化钠溶液也显碱性,还可能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解题策略]由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可以知道,它们都能够和稀盐酸反应且都没有现象,都能使酚酞变红,氢氧化钠不能和碳酸钠反应,但是氢氧化钙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能和二氧化碳反应,但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现象,而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专题二溶液的酸碱度和中和反应1.酸碱指示剂(1)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是指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的物质.常见的有:石蕊溶液、酚酞溶液.也可将指示剂用滤纸浸泡,制成试纸.常见的试纸有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酚酞试纸.(2)变色规律: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性溶液变成蓝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成红色.(3)使用方法:取少量该溶液,滴入几滴指示剂,根据溶液呈现的颜色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注意:①酸碱指示剂是与酸性或碱性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显色的物质是指示剂,而不是酸性或碱性的溶液.②酸或碱的溶液能够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但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的不一定就是酸或碱的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能够使酚酞试液变红,只能说其溶液显碱性,而不能说纯碱是碱或其水溶液是碱的溶液(因为纯碱属于盐类).2.溶液的酸碱度表示法——pH(1)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范围通常在0~14之间.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中性.p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pH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2)测定pH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测定方法: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3)pH的应用.①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的溶液里才能进行.②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③测定雨水的pH(因溶解有二氧化碳,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④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注意:试纸不可直接伸入溶液,以免污染溶液.测定溶液的pH时,试纸不可事先用蒸馏水润湿,因为润湿试纸相当于稀释被测溶液,这会导致测量不准确,若该溶液为酸性溶液,则pH偏高,若该溶液为碱性溶液,则pH偏低.用pH试纸只能粗略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测得的pH是整数而不能是小数.3.中和反应(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2)实质: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反应生成水.(3)应用:①医疗:用胃舒平(含氢氧化铝)来医治胃酸(含盐酸)过多;当我们不小心被黄蜂刺了(呈碱性),可以用食醋涂在皮肤上;被蚊虫叮咬(分泌出蚁酸)后可涂上些呈碱性的物质(如氨水、肥皂).②土壤改良: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改良,例如:如果土壤显酸性,则加熟石灰中和;如果土壤显碱性,则加含酸性物质的农家肥中和.③溶液酸碱性的调节:可加入一定量的酸或碱的溶液控制溶液的酸碱性.④污水处理: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污水,需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4)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的关系: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部分,复分解反应包含中和反应.【专题分析】以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物质酸碱性的测定或pH为信息,考查酸碱性溶液的区分、pH的测定及应用.酸碱指示剂的考查常和pH相结合,多数是选择题,也可利用其变况进行物质的初步鉴别、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及运用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溶液的pH及应用等.以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的形式考查中和反应的实质.(大庆中考)如图以稀盐酸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其中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结合此图回答下列问题:(1)稀盐酸中阳离子的符号是;(2)反应①中石蕊溶液变为色;(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解析〕(1)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稀盐酸中阳离子是氢离子,其离子符号为:H+;(2)稀盐酸显酸性,遇石蕊溶液显红色;(3)反应⑤是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答案〕(1)H+(2)红(3)Al2O3+6HCl2AlCl3+3H2O[解题策略]酸具备五大通性: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一般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盐;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长春中考)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均可验证酸与碱能发生反应:(1)根据实验一回答:①加稀盐酸前,一定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②该实验通过稀盐酸与反应的现象,验证了酸与碱能发生反应.(2)实验二通过两支试管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判断稀盐酸与Ca(OH)2能反应,该实验除需控制所加水和稀盐酸的温度、体积相同外,还需控制相同.(3)实验三中,加入X可验证稀硫酸与碱能发生反应,符合此条件的X是下列物质中的.A.酚酞B.CuOC.Na2CO3D.Ba(NO3)2〔解析〕(1)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据加入酸以后氢氧化铜逐渐消失,溶液变为蓝色,推测酸与碱发生了化学反应.(2)由控制变量法分析,本实验中除了水和稀盐酸的种类不同外,其他各量必须保持相同,水和稀盐酸的温度、体积相同,还需控制氢氧化钙粉末的质量相同.(3)在碱中加入过量的酸后,溶液显酸性,再加入酚酞后溶液仍为无色,说明碱已经不存在了,进而证明了酸与碱确实发生了反应.〔答案〕(1)①产生蓝色沉淀②氢氧化铜(2)氢氧化钙粉末的质量(3)A[解题策略]记忆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可采用口诀法记忆:石蕊,酸红碱蓝;酚酞,酸无碱红.。
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化学性质》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第十单元《酸和碱化学性质》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掌握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
2.巩固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某些化学反应的规律。
3.运用酸碱的性质及反应规律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复习重点】①对酸、碱、盐的认识;②酸与碱的化学性质。
【复习难点】综合运用酸与碱的知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复习过程】:引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从人们经常吃松花蛋有涩味,怎么消除涩味入手,引出酸碱中和知识,引入复习课题让学生齐读复习目标,然后投影中考命题趋势,然后进入探究之旅。
让学生在学案上做快乐探究一,找三位同学上黑板上写出化学式及物质类别。
通过以上练习我能归纳出:酸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碱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盐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师生共同纠错,教师引导学生复习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学生掌握的还不够扎实。
)【过度】以上同学认识了酸和碱,酸和碱有哪些化学性质呢?进入快乐探究二让两位同学上黑板书写化学方程式,其余在学案上书写。
(二)、酸、碱的化学性质:快乐探究二 1.烧开水的铝壶壁上沉积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用稀盐酸除水垢的原理:,。
盐酸要“适量”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让学生到黑板纠错,其余学生评判正误。
教师强调元素符号的书写要规范。
强调铝锅表面有氧化铝薄膜,学生容易忽视氧化铝薄膜。
通过以上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学生乐于接受。
从以上化学方程式,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酸的化学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有:1.2.3.4.5.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过度】从酸的化学性质中我们知道碱和酸能发生反应,碱还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我们进入快乐探究三让三位同学上黑板书写化学方程式,其余同学写在学案上。
酸和碱的性质复习课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性质复习课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在新课讲授的过程中,学生对酸和碱的有关知识已有了基本了解,但还没能系统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特别是对酸和碱中常见实验探究题的认识,学生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另一方面学生对酸和碱的“化学生活化,化学社会化”还没有较深的体会,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旨在一方面让学生系统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复习的总体设想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常见酸的有关知识,二是常见碱的有关知识。
酸碱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是考试的常考点,也是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是化学下册的一大重点知识,学生应该把酸碱知识结合进行综合性复习,联系化学生活化,化学社会化。
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思路:第一轮:以常见的酸和碱: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在生活、生产、实验室中的应用为主线,要求学生用相应的化学知识加以解释,并写出化学方程式,最后再根据上面出现的化学方程式总结归纳出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第二轮:以酸和碱中常见探究题的考点:中和反应为主线,寻找探究题解题的突破点所在。
第一轮: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复习教学设计(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复习酸和碱的性质,理解酸碱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除杂及中和反应的实质;(2)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总结出知识点使学生掌握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2、物质的除杂。
三、教学难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以及中和反应实质的归纳整理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五、教学过程《酸和碱复习课》导学案【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⑴通过复习,掌握常见酸、碱的性质。
⑵巩固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某些化学反应的规律。
⑶运用酸碱的性质及反应规律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初中化学_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2)知道几种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领会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3)通过对酸的腐蚀性认识,正确使用酸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3、情感目标: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习重点】:1、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2、知道几种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领会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课内探究】一、酸碱指示剂情景问题,引入新课:展示你生活中接触过哪些有酸味的东西?这些物质中都含有“酸”这类物质。
你吃过松花蛋吗?记得检验二氧化碳的石灰水吗?他们都属于“碱”这类物质,你用手指蘸一些肥皂水用手捻搓有什么感觉?肥皂水中也含有碱这类物质,含碱的物质一般都有滑腻感。
酸碱这两类物质跟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认识这两类物质。
提出问题:你会鉴别酸和碱吗?出示小故事: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点。
花瓣为什么变成红色?波义耳有用稀硝酸、稀硫酸、醋酸做实验,结果完全相同-----花瓣变红。
波义耳认定紫罗兰花瓣的浸出液,可用于检验溶液是否称酸性。
【问题】什么样的物质可作指示剂呢?常见指示剂遇酸碱性溶液如何变色呢?【实验探究一】小组合作完成取4支试管,分别滴入稀硫酸、石灰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另取4支试管,分别滴入稀硫酸、石灰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讨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你可得到哪些结论?【进行跟踪练习】: 练习、许多植物的花中含有色素,这些色素有的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故可作酸碱指示剂。
化学《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复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加深对酸碱概念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巩固酸碱的化学性质,加深对某些反应的认识。
使学生能对所学知识在头脑中进行有效组织,加深记忆,随时提取。
(3)将酸与碱的通性加以对比,能更好的记忆与识别其特点,并加深对此内容的掌握。
促进本章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促进理解知识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酸与碱的复习,分析对比其规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以及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归纳能力,并掌握学习的一些规律,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2)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教育,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
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酸和碱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更加努力的学好化学。
二、教学重点:酸与碱的化学性质的对比与掌握。
三、教学难点:从CO2 与NaOH 是否反应的探究过程中,提升实验的设计思维水平。
四、教学方法:对比与讲练相结合、实验与探究相结合五、教学过程:【课堂实录】师:好,上课!生:起立!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
欢迎走进化学课堂!【环节1、情境导入】师:今天上课之前呢,老师先给大家变一个化学小魔术。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杯子,它究竟有多神奇呢?下面请看老师的表演。
瓶子内放的是水,现在我把水倒入这个杯子里,大家仔细观察现象。
好哪位同学把你刚才看到的现象给大家描述一下?来,彭飘同学。
生:瓶子内的无色液体倒入杯子后,颜色先变成了红色,后来又变成了无色。
师:好,描述的非常准确。
请坐。
不看不知道,化学真奇妙,今天我们一起复习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环节2、创设游戏情境,回顾知识点】师:周末,盐酸和氢氧化钠两位同学来到了一座化学城堡,城堡内有许多迷宫。
他们在一起玩起了闯迷宫的游戏。
在游戏过程当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请我们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帮一帮他们吧。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
《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学会物质的简单分类,初步学习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的方法。
2、归纳酸、碱的化学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性质的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型:复习课。
四、教学过程:[提出问题]同学们回忆一下第十单元我们学习了些什么知识?[学生回答][教师讲述]这个单元里我们主要认识了酸和碱两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并知道同种类的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酸类有酸类的性质,碱类有碱类的性质。
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会物质的简单分类,再记住每一类物质有哪些化学性质。
[练习1、2] 学生尝试自己去归纳酸碱。
[提问][练习2] 把给出的物质进行分类。
[提出问题]从组成上看酸和碱分别有什么特点,其溶液中离子的组成有什么共同点?[提问][教师讲述]酸类物质溶液中都含有H+,碱类物质溶液中都含有OH-它们的组成有相同的地方,决定它们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练习] 参考课本66页表,完成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归纳酸、碱的通性。
[练习3] 归纳酸类物质的化学性质。
[练习4] 归纳碱类物质的化学性质。
[教师讲述] 学习了本单元的知识后,要求同学们记住酸和碱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而且能够运用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练习5~9][教师小结]要能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般的解题思路都是从物质的分类入式手,结合物质的性质以及题目的条件,作出解答。
所以学习完本单元后,同学们要熟悉物质的分类、要记住酸、碱的化学性质。
[练习10、《酸和碱》复习初三()班姓名1、(1)有下列物质:铁二氧化碳、氢氧化钙、氦气、硫酸、氧化铜、氯化钠、氢氧化钾、碳、盐酸、硫酸铜。
(2)酸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这是由于酸溶液里都含有。
碱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这是由于碱溶液里都含有。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酸碱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列举生活中至少三种常见的酸和碱,并简要描述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2.完成教材第十章课后练习题,重点关注酸碱指示剂的应用、pH试纸测定酸碱度以及中和反应的相关题目。
4.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了解酸碱物质在使用过程中的潜在危险性,学会自我保护。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酸碱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实际应用和深入理解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对酸碱性质、中和反应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以下几点: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化学世界的欲望。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合理使用酸碱物质的重要性,防止环境污染。
3.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问题:“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实例。
3.每个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酸碱滴定实验,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6.思考题: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举例说明,并简要阐述其原理。
初中化学_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加深对常见的酸(盐酸、硫酸)、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的认识和理解。
2.巩固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进一步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重点、难点:1.通过对常见的酸和碱化学性质的对比归纳,形成知识体系,利于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2.从微观角度认识酸和碱的组成,能运用酸和碱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学情分析针对我校学生基础差,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在复习本单元时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是:酸和碱的知识,内容零散、细碎,难于记忆。
涉及物质种类、名称、物质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等,这些内容会给学生的学习、理解和记忆带来一定的困难。
如何将零散的知识纳入合理有效的系统中,运用怎样的方法来学习这些零散的知识,将成为解决上述学习困难的关键,它将帮助学生形成学习“一类物质”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打下基础。
效果分析1.酸和碱的知识,内容零散、细碎,难于记忆。
利用学案,将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采用分析、讨论、推导、练习、动手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整堂课内容充实,环节紧凑,讲练结合,使学生复习了旧知识,提升了新能力。
教材分析本单元有关酸和碱的内容,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
教材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
第二部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溶液的酸碱度等。
本单元在内容安排上,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是前几个单元学习的继续和总结。
同时通过本单元的复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第十一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无机物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第十单元复习学案(评测练习)问题【1】现有两瓶标签模糊的无色液体,一瓶是浓盐酸,一瓶是浓硫酸,谁能用较快的方法把两者区分开?知识梳理一:酸和碱的物理性质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问题【2】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一瓶是氢氧化钠,一瓶是氢氧化钙,那位同学能辨认出来?利用什么性质?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问题【3】现有一瓶无标签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你能想出那些鉴别方法?知识梳理二:酸和碱的化学性质1.常见酸的化学性质2.常见碱的化学性质问题【4】为什么常见的酸和常见的碱都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呢?知识梳理三:酸和碱的组成,溶液的酸碱度1.酸和碱的组成酸—— H+ +酸根离子碱——金属离子 + OH-酸溶液中都含有,碱溶液中都含有所以,酸和碱都各自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复习》教学设计
6.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酸碱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酸和碱的性质和应用。
2.复习旧知:让学生回顾酸和碱的基本概念、性质、分类等,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4.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讨论中和反应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撰写一篇小论文,不少于300字。
5.针对课堂所学内容,制作一份酸和碱知识点的思维导图,要求内容全面、结构清晰,以帮助自己和他人更好地复习和巩固知识。
作业要求:
1.作业完成过程中,注重思考、分析和总结,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实验报告要详细记录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九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酸和碱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然而,由于酸和碱的知识点较为繁杂,学生在掌握和应用方面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酸碱性质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对中和反应的实质和应用理解不够透彻。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缺乏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7.课后作业:布置不同难度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
8.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现象,如柠檬汁的酸味、肥皂水的碱性等,引发学生对酸和碱的好奇心。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列举出生活中至少三个与酸和碱相关的实例,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0单元《酸和碱》复习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
酸和碱一、酸碱指示剂 定义: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
某些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等)也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含H +的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含OH -的溶液)变蓝,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并非所有的盐溶液都是中性的。
水溶液呈碱性的盐:纯碱、小苏打等。
水溶液呈酸性的盐:硫酸铜、硫酸氢钠等。
s二、干燥剂使用干燥剂的目的是除去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
我们学过的干燥剂有氢氧化钠、浓硫酸、氧化钙、氯化钙等。
氢氧化钠易潮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氧化钙可以与水反应:CaO+H 2O=Ca(OH)2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等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氯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浓硫酸浓硫酸等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等碱性气体。
三、复分解反应定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特点:交换成分,价态不变。
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难电离的物质(水、气体或沉淀)。
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没有先后顺序,可同时发生。
酸一、酸的定义和分类酸:物质溶于水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
由于酸、碱、盐溶于水时会电离出阴、阳离子,所以酸、碱、盐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
酸的电离:HCl=H ++Cl -,H 2SO 4=2H ++SO 42-二、常见的酸盐酸(氢氯酸) 硫酸酸 含氧酸(命名“某酸”) H 2SO 4(硫酸)、H 2CO 3(碳酸)无氧酸(命名“氢某酸”) HCl (盐酸,学名氢氯酸)、特殊的有机酸:CH 3COOH (醋酸,又名乙酸)化学式HCl H2SO4形成H2+Cl2HCl 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酸雨形成的原理)状态无色液体、具有酸味、刺激性气味(浓硫酸)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稀硫酸)无色液体特点浓盐酸具有强挥发性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物理性质)②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化学性质)③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热用途重要化工产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药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以帮助消化重要化工原料,金属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作干燥剂敞口放置的变化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挥发性)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吸水性)注意事项①工业生产的盐酸偏黄,是因为含有Fe3 +,可用蒸馏法提纯。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复习提升,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复习提升,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和用途。
2.培养学生运用酸碱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酸和碱的概念、性质、用途。
2.难点: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溶液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酸和碱的概念与性质一、导入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酸?什么是碱?二、探究活动1.酸的性质:通过实验观察盐酸、硫酸、醋酸等酸的性质。
2.碱的性质:通过实验观察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的性质。
三、课堂讲解1.讲解酸和碱的定义、分类、性质。
2.强调酸和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1.当堂检测学生对酸和碱的概念、性质的理解。
第二课时:酸碱中和反应一、导入1.回顾酸和碱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酸和碱会发生什么反应?二、探究活动1.酸碱中和反应:通过实验观察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三、课堂讲解1.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原理。
2.强调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1.当堂检测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
2.学生互相批改,教师讲解答案。
第三课时: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一、导入1.回顾酸和碱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溶液的酸碱性?二、探究活动1.溶液的酸碱性:通过实验观察不同pH值溶液的酸碱性。
三、课堂讲解1.讲解溶液的酸碱性、pH值的概念。
2.强调溶液酸碱性与pH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1.当堂检测学生对溶液酸碱性与pH值的理解。
第四课时:复习提升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单元的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二、拓展提升1.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如胃酸过多、土壤酸碱度调整等。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生活中的酸碱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三、课堂练习1.当堂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互相批改,教师讲解答案。
四、课后作业1.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酸和碱的应用。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 酸和碱 单元复习》教学设计_10
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酸碱盐专题复习一、教材分析在化学下册(P55)碱的化学性质“活动与探究”中,烧碱溶液与CO2的反应是烧碱的一个重要的化学性质。
但因为该反应既无沉淀、气体生成,也无颜色变化,实验现象不明显,学生无法正面感受它们之间是否发生反应,留下印象不深。
介于此当学生学完盐的性质之后我提出本课题,通过此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能进一步巩固碱的化学性质。
其次本实验为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探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该实验也是中考的重点及热点内容。
通过引导学生对课题的探究不但让学生深刻理解二氧化碳那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且为中考备战提供了夯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习本课题前,九年级学生已经知道二氧化碳与水、氢氧化钠反应的基础知识。
经过前期的训练,绝绝绝大部分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但是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实验探究体系。
教材上没有涉及CO2与烧碱溶液的探究实验,而且直接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没有明显的反应现象,学生无法正面的感受它们之间是否发生反应,留下的印象不深,导致学生在完成相对应的习题实验时不能灵活掌握。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科学探究实验更加透彻的理解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巩固酸、碱和盐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水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体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探究过程,把握探究过程的脉络;2、通过实验设计和动手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提升实验的反思和评价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讨论,增强小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持久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制定实验方案,促使学生拥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设计实验,用实验现象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教学难点】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第十单元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复习教学设计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复习教学设计一、复习目标:1、复习酸和碱的化学性质;2、酸和碱化学性质的运用。
二、复习重点:复习酸和碱的化学性质:酸和碱化学性质的运用。
三、复习难点:酸和碱化学性质的运用四、复习过程:【活动一:复习引入】:花瓶内有H、0、Na、S、四种元素,选择花瓶内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初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如果每一类物质代表一朵花,花瓶内最多可以插多少朵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酸的化学性质复习及运用】:盐酸先生闯迷宫,前面有很多小怪兽会“吃掉”它(即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响),盐酸先生必须避开它们,否那么就会被“吃掉”。
这5条路线中,盐酸应该选择路线—能够顺利到达出口。
假设是硫酸来到这里,它应该选择路线—能够顺利到达出口。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在图对应的地方写出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柠檬酸(C6H8O7)是一种有机酸,在水溶液中可以解离出H+,从而呈酸性,主要用于香料或做饮料的酸化剂。
以下物质中不能与柠檬酸反响的是()A. MgB. Fe2O3C. NaOHD. C022.生活中的污垢,常可用稀盐酸来清洗。
但以下有一种污垢是不宜用稀盐酸来清洗的它是()A.陶瓷水槽内的黄色铁锈斑B.保温瓶内的水垢C.不锈钢茶杯内的茶垢D.长期盛放石灰水试剂瓶内壁上的白色固体3.下面能用于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的试剂是()A. C02B. Fe C・Ba(NO3)2 D. AgNO34.欲除去稀盐酸中混有的少量硫酸,应参加的的试剂是()A. AgNO3B. BaCl2C. Ba(NO3)2D. K2CO35.欲除去氯化钙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盐酸,在不用酸碱指示剂的条件下,应参加的试剂是()A.石灰水B.生石灰C.碳酸钠D.石灰石粉末【活动三:碱的化学性质复习及运用】:氢氧化钠闯迷宫,前面有很多小怪兽会“吃掉”它(即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响),氢氧化钠必须避开它们,否那么就会被“吃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单元《酸和碱化学性质》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掌握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
2.巩固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某些化学反应的规律。
3.运用酸碱的性质及反应规律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复习重点】①对酸、碱、盐的认识;②酸与碱的化学性质。
【复习难点】综合运用酸与碱的知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复习过程】:
引入新课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从人们经常吃松花蛋有涩味,怎么消除涩味入手,引出酸碱中和知识,引入复习课题
让学生齐读复习目标,然后投影中考命题趋势,然后进入探究之旅。
让学生在学案上做快乐探究一,找三位同学上黑板上写出化学式及物质类别。
物质烧碱氢氧化钙硫酸氯化钠硝酸小苏打纯碱二氧化碳
化学式
类别
通过以上练习我能归纳出:
酸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碱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盐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师生共同纠错,教师引导学生复习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学生掌握的还不够扎实。
)
【过度】以上同学认识了酸和碱,酸和碱有哪些化学性质呢?进入快乐探究二
让两位同学上黑板书写化学方程式,其余在学案上书写。
(二)、酸、碱的化学性质:
快乐探究二 1.烧开水的铝壶壁上沉积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用稀盐酸除水垢的原理:,。
盐酸要“适量”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让学生到黑板纠错,其余学生评判正误。
教师强调元素符号的书写要规范。
强调铝锅表面有氧化铝薄膜,学生容易忽视氧化铝薄膜。
通过以上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学生乐于接受。
从以上化学方程式,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酸的化学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有:
1.
2.
3.
4.
5.
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
【过度】从酸的化学性质中我们知道碱和酸能发生反应,碱还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我们进入快乐探究三
让三位同学上黑板书写化学方程式,其余同学写在学案上。
快乐探究三、在去年的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同学们在做中和反应实验的探究时,
发现盛氢氧化钠溶液的瓶口上有很多白色固体,同学都问老师那是什么物质?
你能帮他们解决困惑吗?
①白色固体可能是什么物质?怎么形成的?(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如何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了?③如何除去氢氧化钠中的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该实验步骤: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发现烧杯内溶液的颜色由色变为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让三个学生分别纠错,其余学生一起参与评判。
让一名学生分析除杂的方法,教师投影除杂方法规律,让学生记录规律。
引导学生从化学方程式中总结碱的4条化学性质,教师投影碱的4条化学性质。
碱的化学性质有:
1. 2.
3.
4.
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
【过度】同学们系统复习了酸碱的化学性质,酸碱化学性质掌握的不错,这部分内容典型题目很多,我们来复习鉴别题。
【汇报交流】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鉴别方案,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提出不同的鉴别方法,确定方案。
让学生按照桌面上提供的试剂验证方案(温馨提示操作中注意的事项,各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做完实验让每组学生描述所做实验的现象。
让学生归纳鉴别题的思路,最后投影鉴别题的方法规律。
二、典型例题
实验仪器厨里有两瓶标签模糊的无色溶液,一瓶是稀盐酸,另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想想看,如何利用我们学过的化学知识鉴别它们?(至少想出三种方案)
方案试剂现象结论
1
2
3
....
【过度】建构知识网络是一种学习的方法,请同学们把这节课复习的知识用网络的形式表示出来。
让一生归纳总结。
其余补充。
【过度】通过以上的复习,我想大家对酸碱的性质已经掌握的非常好了,但是我们还得真正的会去应用,会去利用我们总结出来的性质去解决我们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通过习题的方式,检验一下我们的复习效果吧。
三、达标检测
1.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它三种存在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
A.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 B.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
C.久置的生石灰质量增加 D.久置的铁钉生锈质量增加
2.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②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pH,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
人体内的一些体液近似pH如下:
液体胃液胰液胆汁血浆
pH0.9—1.57.5—8.07.1—7.37.35—7.45
下列液体中,碱性最强的是()
A.胃液 B.胰液 C.胆汁 D.血浆
4.(2015•临沂)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试剂
A FeCl2CuCl2铁粉
B CO2HCl氢氧化钠溶液
C NaCl Na2CO3稀硫酸
D CuO Cu稀盐酸
5.已知M、N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一定量的M中不断滴加N,并测定所得溶液的pH值,如图所示。
(1)M是一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反应过程中,老师取a、b、c三处反应后的溶液,打乱顺序后,
请同学们不测定溶液的pH值,用其它方法对三种溶液进行探究。
小明和小红分别取其中一种溶液进行实验:
小明向所取溶液中加入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
结论:是a处溶液。
小红向少量另一种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
结论:是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_______________
为c处溶液,并推知溶液中的离子
有
(填写离子符号)
剩余一种为b处溶液。
让学生上黑板写答案。
做完后订正答案,让学生分析第四题解题思路。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同学自由发言。
【结束语】化学就像你头顶上的果实,只要肯努力,成功的甜蜜就属于你。
祝同学们中考成功!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