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国际政治学概论
第一讲 国际政治学导论:目的、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一、学习目的:获取专业基础知识 明确国家交往基本原理 研究和解决特定问题 思考人类未来发展方向 促进社会科学的和谐发展 二、基本概念1、 中国政治学科的基本分类2、 国家政治学与一般政治学国家政治学: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政治: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人们围绕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力的一种社会关系政治学:研究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及其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3、 国家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国家政治学:国际社会各行为主体之间跨越国界的各种关系之总和研究范畴:1848-1945:属于国际关系史1945- :属于国际政治或国际关系 联系:对象基本相同;前者包含在后者之中区别:出发点各有不同。
研究行为体的政治联系、权力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属于前者范畴。
研究行为体的经济、军事、社会、文化联系,寻找一般规律、特征、趋势,为后者范畴三、研究对象1、 国际社会(宏观层面)国际社会内各构成要素或国际行为体之间的政治交往关系的总和 a) 主权国家构成的国际体系b) 体系内各大力量的对比、组合形成格局 c) 体系内运行的机制与规则,构成国际秩序政治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史当代国际政治国家政治学原理外交学2、行为主体(微观层面)国家行为主体(主权国家与政府间国际组织)国家的职能、利益、力量构成、外交目标的设定、外交决策的依据与程序、影响因素等非国家行为主体(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世界性政党和宗教组织、个人)非国家行为主体的行为及影响3、问题领域的研究单一问题以及相关问题的综合研究,如战争与和平、民族主义、全球化等优势:关注和跟踪国际社会热点问题探讨发展变化的进程及影响因素寻找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4、一般规律的抽象与演绎国际关系行为体:国家利益论、综合国力论、外交学、国家对外战略论边际关系研究:相互依存论、国际冲突论、国际合作论、地缘政治学、沟通理论、博弈理论、国际政治学、国际经济学等国际体系研究:国际机制论、国际制度论、一体化理论、均势论、建构主义理论等四、研究方法1、传统研究方法a)历史描述法:国际政治学中最广泛运用的方法之一。
国际政治概论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1.国际政治:国际社会中各主权国家、国际组织以及各种政治力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过程的综合。
2.国际政治学:一定国际体系中各种国际行为主体之间互动关系的现状、变化及其一般存在与演变规律的新兴交叉学科。
3.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构筑国土安全发展屏障,摆脱以美国为首的国家的不平等国际贸易谈判,寻求更大范围资源和市场合作的重大战略。
4.国际行为体:能够独立的参与国际事务,并能独立行使国际权利,承当国际责任和义务的政治实体或政治力量,分为两种基本类型(1)国家行为体,主权国家,部分民族解放组织(2)非国家行为体: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国际政治运动与个人。
5.国家行为主体:国际社会中独立的主权国家,以联合国为依据,目前在国际社会已有190多个主权国家。
没有国家就没有国际体系,国家是国际体系最基本的构成元件。
6.非国家行为主体:主权国家之外的,能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职能作用的政治,经济实体,大致可以分为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两种基本类型。
7.国际组织:两个以上国家的政府、政党、团体和个人基于特定的目的,以一定的协议形式而设立的各种机构。
8.国际格局:所谓国际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主要指政治格局。
9.国际体系:由诸多相互作用的国际行为体组合而成的整体。
沃尔兹体系界定为“一组互动的单位,由结构和互动单位构成”,其中包括了体系和体系单位两个因素。
10.国家利益:满足或能够满足国家以生存发展为基础的各方面需要并且对国家在整体上具有好处的事物。
11.如何理解国家利益的性质:第一,国家利益的阶级性。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由于国家利益的主体是国家,所以国家利益也具有阶级性。
不同性质的国家对国家利益的需求也会不同。
第二,国家利益的民族性。
从国际政治角度看,国家要防止外来侵略,保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保护全体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从这一意义上说,国家利益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全民族和全社会的共同利益。
国际政治学概论
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的产生及其发展第一节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一、什么是国际政治学1、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是国际行为主体之间政治关系的总和;●国际关系是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
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法律、宗教等各种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关系是最积极、最活跃、最具代表性的关系。
因此,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一般可以通用。
2、国际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国际政治学是研究国际行为主体之间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国际关系学是研究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将国际关系看成是所有现存关系的总和的命题显然过于宽泛。
这样的国际关系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只能是不同类型、不同序列、不同质量现象的杂乱无章的简单总和。
很难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有机系统。
因此,人们通常将反映各个国家对外政治活动实质的对外行为作为主纲,以国际政治为核心,将国际关系串联起一个有机联系的、有规律可循的系统。
因此,人们通常将反映各个国家对外政治活动实质的对外行为作为主纲,以国际政治为核心,将国际关系串联起一个有机联系的、有规律可循的系统。
在学科意义上国际政治学就是国际关系学。
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1、国际政治学: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国际政治学与其它研究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现象的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同时,国际政治学又是一门更综合、更宏观的学科。
国际政治研究包括历史、现实和理论三个部分(国际关系史、国际政治问题、国际关系理论)。
因此,与国际政治学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国际关系史(从历史的角度)、外交学(从对外交往事务的角度)、国际法学(从国际行为准则和规范的角度)、政治学(从广义的或一般国内政治学的角度)2、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国际政治社会中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或三个层次:●行为主体及其对外行为。
国际政治学概论(课件大纲)
导论: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一、国际政治学概念二、国际政治学研究对象三、国际政治学研究方法一、国际政治学概念1.什么是国际政治?汉斯·J·摩根索(Hans J Morgenthau):“国际政治像一切政治一样,是追逐权力的斗争”。
昆西·赖特:国际政治是“一门艺术,它影响、操纵或控制世界上的一些重要团体。
促进某些团体的目的的实现,反对其他团体的相反目的的实现”。
梁守德:“国际政治,指的是行为体间围绕权利、权力和利益实施外向决策的活动及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是全球范围内战争与和平、冲突与合作、强权与民主、人权与主权、剥削与发展、结盟与不结盟、动乱与秩序等现象的关系的统称。
”周敏凯:国际政治“是由主权国家为主体的多种国际行为体,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与相互作用,以及形成的各种联系”。
王逸舟:“国际政治”是相对于“国内政治”而言的,但理解上又有多义:一种是指国家之间的政治,英文里叫“politics among nations”,通常是指代表不同民族的政府之间的政治,如外交、国家贸易、势力均衡、相互宣战等;另一种是指存在于国际社会并且作用于这个特殊社会的各个国家的政治,英文为“international politics”,这种政治的参与者较多,不止有国家、民族、政府,更有众多的非国家行为主体,如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生态组织、恐怖组织等,它的重点不在国家(政府)层面,而在世界共同体(国际社会)。
我们不妨将前一种称作狭义的国际政治(又叫“国家间政治”),后一种则为广义的国际政治(也可叫“世界政治”)。
2.什么是国际政治学?周敏凯:国际政治学是一门研究主权国家及其他国际行为体,为实现一定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相互作用与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独立学科。
教材观点: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题
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题第一章序言一、填空题1.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学产生于20世纪初;1919年英国威尔士工业家戴维·戴维斯在威尔士大学资助建立国际政治系,为国政治专业设立伍德罗·威尔逊讲座教授,标志着国际政治学科的诞生;2.理解国际政治现象需要具备两类知识,即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需要掌握三种基本研究方法,即历史研究方法、法律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3.分析的四种模式是指描述、解释、规范性分析和处方;二、名词解释1.国际政治指全球性的政治活动,它与国际关系、国家间的互利与合作、各个国家的政治动态有很大的关系,关注的是国家间的联系并且主要关注对外政策;2.世界政治指研究各种国际行为体之间相互作用、运行和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区别于国际政治3.国际关系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行为体的跨国互动关系并从国际政治视角研究影响这种互动的一切因素的学科;简而言之,国际关系是指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等关系;三、简答题1.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2.国际政治学的学科特点;•复杂性:不仅涉及政治,而且涉及军事、经济、外交、文化、宗教、生态、法律和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跨学科性:无论是作为一个学科还是研究领域,国际政治学都比政治学要宽泛的多,该领域的学者们认为,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法学等,对于国际政治学都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包容性3.列举至少三个国内外知名的研究国际问题的智库名称和期刊名称;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原名不列颠国际事务研究所布鲁金斯学会对外关系委员会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外交事务外交政策外交评论;;;第二章理解国际政治一、填空题1.国际政治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问题;二、名词解释1.权力指一个国际行为体对其他国际行为体实施影响的能力;通常分为软权力和硬权力、潜在权力和现实权力、有形权力和无形权力;2.安全困境又叫安全两难,在国际政治的现实主义理论中,它是指一个国家为了保障自身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反而会降低其他国家的安全感,从而导致该国自身更加不安全的现象;3.集体安全是众多国家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和平的集体相互保障;在集体安全保障下,侵略者进攻集体安全体系中任何一个国家即被视为侵犯所有国家;三、简答题1.现实主义关于国际政治的核心观点;民族国家是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行为者,像联合国这类国际组织,只是在最有实力的成员国希望它们重要时,它们才重要,追求民族利益是民族国家不变的目标,而不论他们的政府形式和经济类型如何;民族国家互相竞争的体系基本上是无政府主义的,国家间为权力而彼此争斗,总是照顾他们自己的利益,最终不得不依赖自助,不可能执行国际法而诉诸更高一级的权威;2.自由主义关于国际政治的核心观点;希望建立一个集体安全体系,并认为民主国家是爱好和平的,因而寄希望于民主制度的扩展,强调民族国家之间的机构和居中协调的角色,这种居中协调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并相信这不再是“理想”;第三章国际行为体一、填空题1.国际行为体分为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两种类型;2.非国家行为体主要包括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民族解放运动和个人;3.威斯特伐里亚体系的确立,标志着主权国家的诞生;威斯特伐里亚和约的中心原则是一块领土的统治者应该决定该领土内的宗教;4.根据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权力的大小,国家可以分为大国、中等国家和小国;二、名词解释1.国际行为体是国际社会活动的基本单位,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物,并能独立行使国际权利、承当国际责任和义务的政治实体或政治力量;2.主权即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最重要属性,是国家在国际法上所固有的独立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权力主权作为国家的固有权利,表现为三个方面:对内的最高权、对外的独立权和防止侵略的自卫权;三、简答题1.为什么到目前为止主权国家依然是国际政治的主要行为体;1国家是主权的唯一拥有者;2曾分属于世俗和精神权威现在都由国家来掌握,随后发展起来的国际规范给国家提供一个其他行为者所没有的地位;3国家是一个法律实体,它被赋予的法律资格和法律地位主权是其他国际行为者所没有的;第四章国际体系一、填空题1.在国际体系中,基本状态是无政府状态;2.国际体系的结构影响体系中的行为体之间的关系;3.国际体系的结构包括单极、两极和多极三种形式;4.国际体系诞生以来,经历了古典、过渡和现代三个时期,古典时期的国际体系是指威斯特法利亚体系;过渡时期的国际体系是指维也纳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现代的国际体系是指雅尔塔体系;5.均势分为简单均势和复合均势两种形式;6.权力的模式分为霸权和均势两种形式;二、名词解释1.国际体系是由诸多相互作用的国际行为体组合而成的整体;在国际体系中,基本状态是无政府状态;国际体系按照地域范围和规模分为局部结构层次和总体结构层次两类;2.极在国际政治学中,极有“端”和“最高”的含义,是指一个主要权力实体或一个联盟;简单说,极是一个力量中心,但不是任何一个力量中心都能称得上极;能称得上一极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在综合国力方面有无可争议的优势,对国际关系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力;3.相互依赖系统的一种属性,其中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会在系统的其他部分引起反应或者产生有影响的后果;4.均势1“均势”的最初含义是指权力的均匀分布,在这种状态下,没有一国可以占据优势,从而对他国造成威胁;2“均势”被用来指权力应该均匀分布的原则;它的描述性用法变为了规范性用法;3“均势”相当于我方应具有略胜于对方的势力以避免力量分布不均匀的危险的原则三、简答题1.层次分析法中国际体系层次的分析指标;国际体系的结构、权力分配、国家在体系中的等级、世界科学发展水平国际体系的分析指标:国际体系结构、等级、技术2.联盟的目的及其危险性;联盟的目的:A.国家参加联盟主要是为了集聚力量;联盟使国家能够获得别国的军事力量,以增大自己的军事力量;作为外交政策的一种战略,联盟是权力平衡的重要因素,目的首先是威慑或遏制B.以别国的力量增加自己的力量并不是联盟的唯一原因,有时甚至可能是次要原因,用联盟先发制人可以防止敌人以同样形式扩展他们的菜单;联盟的危险性A.联盟可以增加本国的资源或减少敌人的资源,因而影响国家扩大自己能力的机会;B.扩展或者扩散战争C.联盟被大国利用来控制小的联盟伙伴;同时,联盟也被小的联盟伙伴利用来操纵大国D.盟国不履行联盟的义务,战争爆发后撒手不管;E.掉进陷阱,被鲁莽的小盟国拉进冲突中;3.两极体系稳定论的主要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在两极体系中,两个大国势均力敌,没有那一方可以轻易取得胜利,战争一旦爆发,将会持续很长时间,造成巨大损失;如果战争真的在两个强大对手之间爆发,后果将非常严重,这种代价将是两个大国都无法接受的,因此,双方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危机管理,极力避免两个主要对手之间发生直接冲突,而让他们在地区的代理人去打仗;第二种观点认为,在两极体系中,两个阵营的领袖国的实力比阵营内其他成员的实力强大得多,这些霸权主义的领袖国在阵营内推行等级制度的秩序和纪律,从而大大减少了各自阵营内小的成员国将他们和其他成员国拖入战争的可能性;因此,互相对立的两大阵营的成员国所面对的有关阵营内成员国以及整个力量对比的变动的不确定因素是很小的;第三种观点认为,可以将冷战期间的美苏两大阵营看作是两个帝国,有证据表明正是互相竞争的帝国的核心国避免了战争的爆发;如果将冷战看作是互为强大对手的美国和苏联之间的一种持续对抗,那么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会更小;第四种观点认为,由于美苏都无法承受核武器的打击,它对世人起到了特别的警告作用,因此,核武器本身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表明发动工业国家之间的长期战争总是一个亏本的买卖;即使没有核武器,二战中的主要敌对国也都会吸取教训,尽量避免战争的爆发;第五章国际关系一、填空题1.实力是国家发展对外关系和发挥影响力的基础;武力手段和经济手段是国家获得影响力的主要手段;2.权力通常分为软权力和硬权力、潜在权力和现实权力、有形权力和无形权力;3.国家发挥影响力的六种具体方式包括劝说、悬赏、给予奖赏胡萝卜政策、以非暴力方式施加惩罚、以惩罚相威胁大棒政策和使用武力;4.国家实力的有形基本因素包括领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规模和军事实力;5.国家实力的无形因素则主要与制度因素有关,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此外还要考虑情报工作的质量;6.武力的运用包括实际动用武力、有限使用武力和威胁使用武力等几种形式;7.控制流通的方法包括关税、配额、最惠国待遇、信贷、货币政策,此外,还有专供惩罚之用的方法即抵制和禁运;二、名词解释1.影响力是指一个行为体改变其他行为体行为的能力,包括自愿和强制两种方式;也称为影响力;2.恐怖主义非国家行为主体往往以暴力为主要手段,挑战业已建立的政府,争夺对一国或希望自己单独成为一国的某个地区的控制权;恐怖主义是一种获取影响力的工具、一种灵活机动而又一石数鸟的战术,非国家行为体和国家行为体同样加以使用;恐怖主义的主要目标并不在于实际上的破坏和毁灭,而在于使居民和政府受到激烈的、心理上的震动;恐怖主义的意图是系统使用暴力以求达到政治目的,以系列行动制造恐惧,希望从而改变人们对待政府的态度和行为;三、简答题1.国家操纵经济资源以获得影响力的主要方式;1经济方面的奖赏和惩罚经济方面的影响力可以通过操纵奖惩来获取;正面方法:可以承诺对一国提供、继续提供或更多地提供某种资源、商品或劳务;负面方法:拿走、切断或不供应一国所需的某种经济资源、商品或劳务2控制流通的方法各国使用不同方法来控制货物、劳务和资源在各国之间的流通;方法有关税,配额,最惠国待遇,信贷货币政策,抵制,禁运3外援是赠与国把商品、资源、资金、劳务、技术咨询提供给受援国;形式可以是赠与、贷款、售货、技术支援等;第六章政府结构一、填空题1.根据战争相关系数项目的统计,1816-1980年共计发生118场大规模国际战争,其中打仗最多的是法、英、俄三国,参战比率分别为19%、16%和16%;二、名词解释1.民主和平论一个近年来在西方兴起的理论,试图从国家政治结构、决策机制等因素探寻二战后长期和平的原因;认为民主政治的特性使得民主国家间避免了战争,而专制国家之间处理相互关系则倾向于使用武力;但这种理论在证据上和理论上都有明显的不足,且其可能成为大国新干涉主义的工具;事实上不能说某种类型的政府就天生好战或爱好和平;三、简答题第七章角色1、填空题1.研究决策者的角色必须要考虑决策者活动于其中的小群体环境;2.各种组织所扮演的角色是系统筛选信息的重要因素;3.组织的狭隘性是组织过程模式的核心概念;二、名词解释1.集团思维有压力迫使个人与集团的观点保持一致,而不是去挑战它;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对于形势的看法可能会改变,以迎合集团内的集体观点;三、简单题1.组织的狭隘性体;1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组织只向其他人提供能够保护本组织利益的信息,让决策者看到的只是组织所希望的方面;2当组织提供各种选择时,它企图给决策者一份选择好的菜单,每个选择方案将有利于组织的扩大;3组织将企图阻止高层决策者从其他组织中作出威胁到本组织利益的决定2.四种主要的决策模型;理性选择模式:以人类理性为前提,强调决策者在政策决定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集团决策模式:在某个特定的小集团范围内,决策者的行事受到决策单位直接环境的影响;组织过程模式:决策不是一个整体性政府理性选择的产物,而是基于组织内部常规运作程序的一种机械的或半机械的过程的产物;官僚政治模式:基于一种多元决策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权力是分散的;参与决策的每个人目标不同,故决策程序围绕着决策者们彼此间的竞争和妥协来进行;第八章社会特点一、填空题1.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它的非政府特征影响和制约着决策者的选择;2.关于资本主义的哪些特定方面导致了帝国主义,进而导致了战争,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是经济利益说,二是政治和意识形态说;3.一般来讲,民主国家的对外政策产生于公众舆论,公众舆论总是试图对决策者形成制约,而决策者也总是试图左右公众舆论;二、名词解释三、简答题1.公众舆论何时影响对外政策;一项政策如果针对的只是特定的少数人,如一少部分的公民或领导人,这时舆论的作用就举足轻重;在一般问题上舆论也会产生影响;许多对外经济政策事务只对相关利益集团重要,并不能总是成为公众关心的焦点;军事及政治安全问题更能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和关心;那些能够在舆论改变或形成前迅速解决的问题,不太可能受到公众舆论的限制,一个问题拖延的时间越长,公众舆论对它的影响可能也越大第九章个人一、填空题1.一般情况下,角色因素在经济发达国家较重要,个人特质因素则在发展中国家的作用较大;二、名词解释三、简答题1.研究个人的具体方法;1.采访对象本身是很有用的,但有最好的方法是采访接近这些对象的人;2.对有关研究对象的一些口头和书面材料进行心理分析研究;3.对对象本人的自传史料和历史背景进行心理分析研究;4.对言语交流进行系统研究,从研究对象的话语中作出判断;运用这个方法先确定个人的心理特征,然后将这些特征与其行为联系起来;5.人们试图运用一些技巧来研究在某些条件下人们的一般行为;有的研究是在心理学家的实验室进行,有的则通过模拟游戏行为进行研究;。
国际政治概论 名词解释
国际政治概论卡尔:英国学者,他将理想主义批判为乌托邦,并提出现实主义。
他在1939年发表的代表作【二十年危机】,构建了现实主义的理论大厦。
他的国际政治思想核心包括三方面内容:1.国家必须在权力和道德之间寻求平衡2.权利仍是国际关系中至关重要的因素3.国际利益和谐是理想不是现实摩根索:古典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权力政治学派”的缔造者。
他的代表作【国家间政治】建立了现实主义的理论大厦,标志着现实主义理论的成熟。
他在书中提出了人性论、权力论、循环论,并提出了现实主义六原则:1.政治受到根治于人性的客观原则的支配2.以权力定义利益3.以权力定义的利益具有不确定性4普世道德不能用来知道国家行为5.具体的国家道德不等于普世道德6政治现实主义是独立的理论学派沃尔兹:是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是【国际政治理论】,并对古典现实主义进行了三大重要修改。
他认为:1.国际关系的第一推动是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2.无政府状态下国家的第一考虑是生存3.军事权力是国家权力的第一要素他的新现实主义又被称作结构现实主义,是一种强调安全的现实主义理论。
它是国际关系诸多理论中理论化程度最高、最为简约且影响最大的理论。
国际社会理论:是一种以人类与其政治价值为焦点的探索世界政治的历史和制度的方法。
国际社会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国家体系和国际社会,其基本假设有:1.国际关系是人类关系的一部分,其核心包括诸如独立、安全、正义等基本价值2.以人为中心的方法:要求国际关系学者对参与国际关系活动的人(如政治家、外交官等)的思想和行为做出阐释3.接受国际社会无政府的前提,但是有些国际学者认为,世界政治是具有独特规则、规范和制度的无政府社会,政治家能运用这些规则、规范和制度来推行其对外政策,因而世界又是有秩序的(无政府,有秩序)非传统安全:指的是人类社会过去没有遇到过或很少见过的安全威胁,具体说,是指近些年逐渐突出的、发生在战场之外的安全威胁。
例如经济制裁问题、资源争夺问题、恐怖主义问题、跨国犯罪问题、人权问题、贫困问题等。
PPT教程: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三版)
二、新中国国际政治学理论的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国际政治研究开始了新的起步。但是,“文化 大革命”使中国刚刚开始的国际问题研究受到严重损害。直到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才重新出现了生机,并开始朝着 建立中国自己的国际政治学科体系和国际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方向前进。
中国的政治领导人和学者在下述几个研究领域和理论问题上作出了重要 贡献:
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国际政治学又是一门更综 合、更宏观的学科。 ●国际关系史 ●外交学 ●国际法学 ●政治学(狭义的、一般政治学)
国际政治学概论
2、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 的政治相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国际社会 ●行为主体 ●政治关系 ●一般规律
冷战的结束加快了建构义的兴起,使建构主义与新现实主义、 新自由制度主义开始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建构主义的核心命题包括:(1)国际体系的结构包括物质结构 和社会结构两个方面。(2)认同是利益的基础,认同构成利 益和行为。(3)国际政治行为体和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构成 关系。
第四节 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理论研究
2.列宁的民族殖民地理论 (1)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的区分。 (2)殖民地对帝国主义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意义。 (3)民族自决权原则。 (4)帝国主义时代的民族战争。
国际政治学概论
四、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
1.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说
(1)资本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 (2)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落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作用
在现实主义的理论中,权力和利益是两个最核心的概念。汉 斯·摩根索的“以权力限定利益”的公式以及“现实主义六 原则”乃是其最典型的代表。
国际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国际政治学概论相关概念国际关系行为体:指能够独立参与国际事务并在其中发挥影响的政治实体。
其特征是:a、必须具有行为能力,能直接或间接参与国际事务并对国际社会产生影响。
b、具有自己的、区别于其他行为主体的利益。
c、拥有与其行为能力相适应的,能够对其他行为体产生影响的手段,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
d、在国际关系中以一定的相对稳定的形式出现。
分为基本行为主体和非国家行为主体两大基本类型。
分类:国际关系基本行为主体—主权国家;非国家行为体—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种族集团、跨国公司、政党组织等等。
国家行为体:是构成当代国际社会的基本单位,是最有组织、有影响力的行为主体。
从国际法的角度,国家必须具备以下要素:有定居的居民、有固定的领土、有一定的政权组织、具有主权。
它的重要性在于:a、是理论分析的逻辑起点,是国际关系的基础。
b、是现代国际关系一切问题的萌芽。
c、非国家行为体也受主权国家的制约。
非国家行为体:有别于主权国家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包括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将国际组织两大类。
进入20世纪后,非国家行为体的数量和类型急剧增长,他们的活动及影响也涉及到国际社会的各个领域,他们也正在发挥日益重大和不可忽视的作用。
他们与国家行为体相比具有的特点是:参与国际事务的间接性、对外行为的跨国性、职能作用的协调性。
影响: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关系中往往能够起到某一单一国家所难以起到的作用;在国际关系中往往能够发挥不同于主权国家的独特作用。
主权: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的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
主权概念有双重含义,人们也通常作这样的界定:一是对内主权,即国家对内享有的最高的和最终的政治权威;二是对外主权,即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是平等的一员,享有独立自主权。
意义:一国只有拥有国家主权,才能成为真正独立的国家,才能独立自主制定对外政策,参加国际关系并在其中发挥作用,才能确立自己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体的地位。
国际政治学概论要点
国际政治学概论要点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包含有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和当代国际政治问题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体系理论:第一,马克思恩格斯自由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观点;第二,列宁关于垄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观点,主要四点:垄断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对世界的统治,资本输出在形成金融资本的依附和连词的国际网方面所起的作用,垄断资本对世界的分割。
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国际体系:也称世界体系,包括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政治体系,是国际范围内各自由行为主体(主要是国家)之间的相互政治经济联系与作用所形成的有机整体。
国际体系发展变化的原因:第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第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三,第三世界的崛起;第四,垄断资本的两重性。
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相互联系性、不平等性国际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
简言之,国际政治格局就是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力量的对比状态。
国际政治格局的类型:一元格局、两极格局、多极格局、两极多元格局国际政治格局的一般特征:第一,总是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相联系的,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第二,总是同世界降级格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第三,总是同一定形式的国际秩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第四,在其演进过程中,总是新旧交替,呈现出过渡性特征。
未来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第一,国际政治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减弱“极化”世界的趋势;第二,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竞争将异常激烈;第三,区域化的趋势将有所加强,区域化的区域界限将进一步扩展。
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
它的四个基本特征:必须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和政治经济实力、必须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必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必须拥有相对稳定或固定的组织形式。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章节题库(1-4章)【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导论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一、名词解释1.国际政治答:国际政治是指全球性的政治活动,它与国际关系、国家间的互利与合作、各个国家的政治动态有很大的关系。
国际政治作为学科名称,与国际关系、世界政治通常同义,并且与国际研究相通。
在国际学术界,这几个概念的使用,并没有严格的区别,是可以互换的。
不过,在许多情况下,这几个概念的用法是有区别的。
由于每个国家的行为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的影响,因此国际政治就成了一种变数复杂和多维的研究领域。
它不仅涉及政治因素,而且涉及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生态、法律、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
2.国际政治学答: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内容包括国际社会、行为主体、政治关系和一般规律,其中政治关系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探寻一般规律是研究的主要目的。
国际政治学和国际战略学、国际经济学、国际法学、外交学等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这也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此外,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研究方法,包括政治与经济相结合的方法、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
3.研究途径与范式答:研究途径是指国际关系研究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实现的。
这种途径包括研究问题、分析视角、资料搜集、概念运用、方法选择等要素,可以为研究提供指导,为回答有关问题提供准则。
在研究实践中,学者们通常会采用不同的途径,并因而会导致各种争论。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某一种途径得到广泛认可,取得支配地位,成为标准的研究和解释框架,那么它就变成了该领域的范式。
范式的概念是美国学者托马斯·库恩首先提出的。
在社会科学中,可以说几乎不存在单一范式的情况。
如果应用范式的概念,大概只能按照比较宽泛的标准,即范式不过是指一种得到较普遍认可的研究框架。
国际政治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国际政治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一、填空(省略)二、名词解释题1、国际政治学: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2、国际行为主体: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
3、国际社会:指各个人类政治共同体或国家及其成员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或指因共同的物质条件而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世界共同体。
4、国际政治格局:指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
5、国家实力:也称为综合国力,是指一国所具备和拥有的各种力量的总和。
实际上就是一国所拥有的全部实力。
6、无政府状态:一是指没有政府或缺乏控制;二是指由于不存在政府而导致的没有法律和政治秩序的混乱和无序;三是指由于不存在政府而人人享有完全自由的乌托邦社会;四是指单纯的缺乏秩序(与政治和政府无关)。
因此根据常识,人们常常认为无政府就意味着混乱(chaos)和无序(disorder)或者(是缺乏健全的、真正有约束力的国际规范和法律体系,不存在一个凌驾于主权国家之上的世界政府或国际机构来协调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即使有某种国际机构,也缺乏强制性的力量和措施来保障国际规范和法律执行的国际社会。
)7、蝴蝶效应:用混沌学的语言说就是,一个混沌系统将一个很小的微观扰动放大为宏观行为的能力。
8、集体安全:以集体的方式威慑或制止侵略,从而保障国家安全的设想与原则。
9、国际冲突:国际冲突是指国际行为主体之间为实现各自的利益和目标而进行的反抗行或敌对性的相互作用,是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由于所追求的利益和目标的不同而处于自觉地对立之中的相互行为和相互活动。
10、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即国际社会之法,是国际社会中用以调整国家间相互关系、规定国家的权利和义务的原则和制度的总称。
11、国际政治的全球化: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加深,整个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在国际政治的一系列重要领域出现全球性的问题。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1-3章)【圣才出品】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1-3章)【圣才出品】导论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0.1复习笔记一、国际政治学1.国际政治学的概念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等学科特征。
2.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1)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其内容包括国际社会、行为主体、政治关系和一般规律,其中政治关系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探寻一般规律是研究的主要目的。
(2)国际社会的定义国际社会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各个人类共同体或国家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它是国际政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它是世界政治、经济的各行为主体为实现各自的利益,在频繁相互过程中所形成的整体。
(3)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定义国际政治行为主体是国际政治社会中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包括国家行为主体和非国家行为主体,它们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最主要对象,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其研究对象多为相互之间的政治关系。
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国际社会的实际出发,去研究它的发展变化。
(2)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坚持唯物辩证法,要注意两点:一是正确地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二是要正确地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
2.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此外,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研究方法,包括政治与经济相结合的方法、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
(1)政治与经济相结合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将政治和经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将其贯彻于对国际政治经济相互作用的分析,它对现代国际政治学理论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我们研究国际政治学理论提供了重要指导。
国际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国际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1、国际关系行为体指能够独立地参与事务,并在其中发挥作用和影响的各种政治力量。
它包括以下四个特征:①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②具有自身特殊的利益;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④具有相对稳定的或固定的组织形式。
从类型上看,可划分为: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
2、国家行为体国际政治中的国家行为体即主权国家,它是构成当代国际社会的最基本的政治单位,是最有组织的政治经济实体,也是国际舞台上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行为体。
其基本特征如下:①具有固定的领土和一定数量的居民;②具有一定的政权组织机构;③具有至高无上的主权。
3、非国家行为体是指那些主权国家之外的,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职能作用的政治、经济实体,是国际关系不断发展的产物。
它可分为: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国际性政治运动三种基本类型。
其行为特点如下:①参与国际事务的间接性;②对外行为的跨国性;③职能作用的协调性。
4、政府间国际组织:是指若干主权国家为达到一定共同目标,以一定的协议或法律形式创立的国家间的组织,属于非国家行为体。
构成具备三要素:成员国之间有合作的政治意愿;组织之中要有一定的结构或形式;组织要有一定的运行机制。
按照区域角度划分,可以分为世界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按政治、社会角度划分,可分为军事、经济、技术性国际组织。
5、国际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是私人的国际群体或协会,它们追求跨国利益。
与政府间组织不同,非政府组织不是由政府发起的,它们是不定期的由来自不同民族的公民群体组织、资助和管理的。
特点:对国际事务的影响不是那么直接,但它在特定的功能性问题领域促进了较大的跨国合作;在很多领域和政府间组织形成相互协商与合作的关系,有力推动跨国合作。
主要包括:国际性政党组织、国际性宗教组织、国际性政治活动、跨国公司和恐怖主义组织等。
6、国家利益指国家通过一定的国家间关系所表现出来的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从内容的角度可将国家利益划分为安全利益、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其中安全利益是核心利益,经济利益是基本利益)。
国际政治学概论答题示范
一、填空(省略)二、名词解释题1、国际政治学: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2、国际行为主体: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
3、国际社会:指各个人类政治共同体或国家及其成员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或指因共同的物质条件而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世界共同体。
4、国际政治格局:指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
5、国家实力:也称为综合国力,是指一国所具备和拥有的各种力量的总和。
实际上就是一国所拥有的全部实力。
6、无政府状态:一是指没有政府或缺乏控制;二是指由于不存在政府而导致的没有法律和政治秩序的混乱和无序;三是指由于不存在政府而人人享有完全自由的乌托邦社会;四是指单纯的缺乏秩序(与政治和政府无关)。
因此根据常识,人们常常认为无政府就意味着混乱(chaos)和无序(disorder)或者(是缺乏健全的、真正有约束力的国际规范和法律体系,不存在一个凌驾于主权国家之上的世界政府或国际机构来协调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即使有某种国际机构,也缺乏强制性的力量和措施来保障国际规范和法律执行的国际社会。
)7、蝴蝶效应:用混沌学的语言说就是,一个混沌系统将一个很小的微观扰动放大为宏观行为的能力。
8、集体安全:以集体的方式威慑或制止侵略,从而保障国家安全的设想与原则。
9、国际冲突:国际冲突是指国际行为主体之间为实现各自的利益和目标而进行的反抗行或敌对性的相互作用,是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由于所追求的利益和目标的不同而处于自觉地对立之中的相互行为和相互活动。
10、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即国际社会之法,是国际社会中用以调整国家间相互关系、规定国家的权利和义务的原则和制度的总称。
11、国际政治的全球化: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加深,整个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在国际政治的一系列重要领域出现全球性的问题。
国际政治学概论
国际政治学概论导论国际政治的研究对象和中国特色一.国际政治学的兴起1.国际政治学的定义国际政治学主要是围绕权利、权力和利益来认识和研究国际社会演变和发展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2.发展:国际政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新兴学科,它是从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分离出来,经由边缘学科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
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1.国际政治体系国际政治体系是国际政治行为体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有机整体。
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
它同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同步进行,密切联系,且以世界经济体系为基础。
2.国际政治格局国际政治格局寓于国际政治体系的母腹之中,是充当主角的行为体间相互政治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
它以“主角”、“主要关系”和“样式”为基本要素,其中以主要关系为核心。
它具体表现为主要角色在追求权利与权力、利益、维护和平与发展等政治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各样关系,以及相互间展开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对抗与合作式样。
3.国际政治秩序国际政治秩序,也以国际政治体系为依托,指的是主要角色相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规则。
它以主要角色的对外战略及其实施为基础,表现为主要角色在国际政治体系和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地位顺序,其基本特征是稳定。
三.国际政治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四.国际政治学的美国学派1.理想主义学派主要观点和主张:公开外交、民族自决、集体安全、自由和平、裁军非战、航海自由、贸易平等、公里正义、保证国际和平等。
要求建立新的国际秩序,以确保避免战争、实现和平。
2.现实主义学派现实主义学派以国家为主要行为体,以权力和国家利益为动因,认为权力既是国家的主要手段,又是国家追逐的目的,系统的结揭示了冷战时期国际政治的现实。
其理论的核心是权力政治,支柱是均势,目的是寻求权力与和平的途径。
3.新现实主义学派新现实主义学派认为当前世界处于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重视包括东西南北关系的全球系统研究和实际政治的研究,鼓吹“问题政治”的国家政治观。
国际政治学概论1—7章答题答案(1)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P22)国际关系:是指历史上任何时期的重要集团的关系,尤指当今按领土组织起来的主要的民族国家间的关系。
2、(P37)国际政治经济学:指讲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应用于国际政治学研究,重点研究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二、简答题1、请简述列宁分析的垄断资本和垄断同盟分割世界的几种形式?P32第一种形式是资本家同盟分割世界,即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最大的垄断组织之间通过协议瓜分世界市场、制定垄断价格、控制生产规模、垄断原料来源和分配投资场所。
第二种形式是列强瓜分世界,及帝国主义国家对世界领土的瓜分。
2、列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世界体系进行的系统阐述P31第一,垄断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帝国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垄断,它不仅垄断国内市场,还要垄断国际市场,以便从世界上将一切竞争者排除,到达垄断的目的。
第二,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对世界的统治。
伴随生产的集中和垄断,银行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出现了银行的集中和垄断以及在此基础上出现的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第三,“资本输出在形成金融资本的依附和联系的国际网络方面所起的作用”。
自由资本主义的特征是商品输出,随着生产的集中和垄断的形成,资本输出成了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
第四,垄断资本对世界的分割。
3、请简述列宁“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的主要内容?P35⑴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的区分。
⑵殖民地对帝国主义的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意义。
⑶民族自决原则。
⑷帝国主义时代的民族战争。
4、列宁认为殖民制度对垄断资本主义的特殊意义?P36首先,殖民地、半殖民地作为帝国主义国家廉价原料产地的作用更加重要了。
其次,殖民地、半殖民地是帝国主义国家输出资本,获得垄断高额利润的最有利场所。
再次,殖民地作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的作用也更加重要了。
最后,殖民地是帝国主义国家转嫁危机的重要场所。
5、理想主义的基本主张?P42理想主义学派在哲学观点上的主张是人的性善的学说,认为人类的自然状态应有的性质是和谐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协调的,只是由于有些人的良知误入歧途才导致国家间的冲突和战争,良知一旦被唤醒,误解一旦被消,人类社会仍旧会恢复到和谐、友善的美好社会。
国际政治、国际关系考研复习参考资料-国际政治名词解释
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名词解释汇总国际政治秩序与国际政治格局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历史范畴。
国际格局是指一定时段内国际主要战略力量的实力对比和力量组合而形成的基本结构;其基本特征是一是具有整体性,它体现为一种世界权力体系,而不是地区范围的权力结构。
二是具有客观性,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世界权力结构,而不是一种主观设定。
三是具有相对确定性,它一经形成就会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保持体系的相对稳定。
四是具有均衡性,体系内的各种战略力量相互作用、牵制,使该体系在一定时期内能维持均势结构。
国际秩序,包括国际政治秩序和国际经济秩序,则指的是国际社会主要战略力量之间围绕某种目标和依据一定规则相互作用运行的机制,它是大国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实力和对外政策相互作用的统一产简言之,国际秩序就是指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和行为规范。
特定的国际秩序总是同特定的国际格局相对应,国际秩序总是受着国际格局的影响和制约。
国际秩序也有三个特点:一是具有相对稳定性,它表现出国家、国家集团在国际社会中的位置和顺序,稳定而有序。
二是具有一定时效性,它的机制只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才有效。
三是具有协调作用性,它体现为对国际主要战略力量相互关系和相和相互利益的协调作用,对不同类型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及排序有很大影响。
各国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90年代,世界格局的转型与演进,为各国,特别是世界大国与未来世界大国改变其国际地位,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各国都想设计某种方案,为自己在未来世界格局中谋求一个有利的位置,并且展开了一场争夺建立国际新秩序主导权的斗争。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国际新秩序的理论有(1)美国。
雅尔塔体系瓦解以后,美日就有建立美国领导的“世界新秩序”的打算。
海湾战争为美国提出其主张提供了极好时机。
布什利用海湾战争的胜利来证明: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全能冠军”,以此构筑“单极世界”。
(2)西欧。
西欧主张未来新秩序应是“美欧日三极体系”,不赞成美国的“单极世界”。
北大国政常考知识点汇总,历年考点分析
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名词解释汇总国家利益一国内有利于其大部分居民的共同生存和发展的诸因素的综合,是影响国际关系的根本因素,包括安全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政治利益等。
决定国家对外战略、政策、行为方式及其变化发展。
具有抽象性、全民族性、具体性、客观性、阶级性等内涵。
综合国力即国家实力,行为主体(主要是国家)维护其生存发展的一系列物质和非物质力量的总和,及其维护自身利益、推行其对外战略、影响其他行为主体的能力。
它是衡量行为主体的国际地位、作用的尺度,也是行为主体实现其目标的手段。
包括经济实力、政治实力、军事实力等各项。
评价其有许多学者提出了许多方法、公式。
军事实力国家防御外来侵略和安全自卫以及向外扩张的武力,它是国力构成的核心要素,也是国力强弱的最直接的反映。
在历史上,一直与外交相互为用,为谋求国家利益的最强大的工具。
战后,其地位下降,但仍不可忽视,仍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后盾。
军事因素各国的军事状况和对外军事战略,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国际军事因素,它是影响国际政治的基本因素之一,主要影响综合国力,对外战略和行为方式。
当代军事因素的作用有下降的趋势,但仍起很大的作用,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后盾。
自然环境国际政治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环境。
包括人口、地理条件、自然资源三人要素。
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自然环境对于综合国力、国家对外政策和行为、国家间关系都有重要的影响,研究自然环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使国际政治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科技革命科学技术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根本性的质的突破和飞跃。
第一次科技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力的推广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始于19世纪下半期;第3次科技革命始于二战后,以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技术为主要标志: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进行,以材料、生命、宇宙工程为主要标志,实际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延伸。
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均势国际力量的分布人致相等,相互之间不依存,均势力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政治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国际政治:⑴国际政治像一切政治一样,是追逐权力的斗争。
(汉斯·摩根索)2、国际政治学:国际政治学时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3、理想主义:现代国际关系学上的理想主义又称法理主义或规范主义,是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中形成最早的一个学派。
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是对格劳秀斯和康德等理想主义外事哲学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
理想主义的主要主张:第一,人性可以改造;第二,战争可以避免;第三,利益可以调和;第四,建立国际机构,保卫世界和平;第五,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可以保证世界和平;第六,公众舆论也可确保世界和平。
4、现实主义:是在对理想主义学派的批判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思中逐步形成的。
思想渊源可追溯至修昔底德、马基雅弗利、霍布斯等古代和近代政治思想家。
最早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威尔士大学教授爱德华·卡尔。
战后该理论最著名的代表是汉斯·摩根索及其《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
主要主张:第一,人性本恶;第二,国家是国际体系主要的行为体,其他任何行为体都不能代替它;第三,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第四,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式分析国家行为的路标;第五,道德和有关的价值观念是相对的;第六,维持国际和平最好的办法是依靠均势。
5、新现实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也被称为“结构现实主义”。
主要代表作是肯尼思·沃尔兹1979年发表的《国际政治理论》。
是对传统现实主义理论的修正、改造和补救。
新现实主义的两个修正:⑴目的与手段:权力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国家最关心的是安全;⑵原因与结果:权力政治是国家与由国家组成的国际体系相互作用的结果。
6、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亦称跨国主义、国际自由主义、全球主义或契约制度主义等。
是对传统现实主义进行的“科学的修正和补救”。
1977年,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的《权力与相互依赖:转变中的世界政治》一书出版,标志着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兴起。
与现实主义相比,新自由主义不仅关注以国家为中心的国际关系,而且关注更广泛的行为者和更复杂的国际关系,不仅关注战争与和平问题,而且关注经济、社会、生态等其他领域的问题。
由于这一理论强调以国际制度和国际机构来管理相互依赖,因此人们认为它继承了理想主义的传统,因而获得了“新自由主义”之名。
7、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标志是温特1987年在《国际组织》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施动者——结构问题》;成型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标志是1992年温特在《国际组织》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无政府状态是国家造就的:权力政治的社会建构》;90年代中后期成为强劲的理论学派,标志是1999年温特出版《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
建构主义的两条基本原则:第一,人类关系的结构主要是由共同观念而不是物质力量决定的。
——强调共有理念。
第二,有目的之行为的认同与利益是由这些共同观念建构而成的。
——表达一种整体主义或曰“结构主义”的研究方式。
又被称为“结构理论主义”。
8、国际社会:是指各个人类政治共同体或国家及其成员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或指因共同的物质条件而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世界共同体。
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即资本主义阶段,人类社会关系的特殊表现形式。
9、国际体系:也成世界体系,包括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政治体系,是国际范围内由各行为主体(主要是国家)之间的相互政治经济联系与作用所形成的有机整体。
10、国际政治系统:国际政治系统是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
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国际政治系统,又称一般的国际政治系统,主要是指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集合体,也可称为国际关系体系。
狭义的国际政治系统,主要特指国际政治力量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构状态,即我们所说的国际政治格局。
11、国际政治格局:指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
简言之,国际政治格局就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政治力量的对比状态。
12、国际政治力量:所谓国际政治力量,是指在国际舞台上能够独立地发挥作用,并对国际政治的运行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单位。
这些政治单位可以是主权国家,也可以是国家集团或国家联合体。
13、国际行为主体: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
14、国家行为主体:是指国际社会中独立的主权国家,以联合国组织的成员国家为依据,目前在国际社会已有190多个主权国家。
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国际政治行为主体,是决定国际政治事务的发展进程、构成国际关系的主导力量。
15、非国家行为主体:是指那些具备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但并不具有主权国家地位,同时又不隶属于某个主权国家的国际政治经济实体。
它包括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
广义的非国家行为主体还包括具有较强行为能力的国内组织、国际社会运动,以及国际社会特殊的个人因素等等。
16、综合国力(国家实力):是指一国所具备和拥有的各种力量的总和。
实际上就是一国所拥有的全部实力。
综合国力的物质要素大致有:地理、人口、经济能力、军事能力、科技能力等;精神要素包括:民族特征、国民素质、政府效能、外交性质和国家凝聚力等等。
综合国力是一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影响和作用的物质基础,对一国国际地位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一个国家的对外行为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17、主权:指统治者或国家的最高权力,它具有最高性、普遍性、终极性和自主性等特征。
主权是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基本标志,是国家的基本属性之一。
所谓国家主权就是指一国固有的处理其国内和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涉或限制的最高权力。
18、国际政治动力:所谓国际政治的动力,是指推动国际社会发展和国际政治演变的作用力,其内涵既包括国际政治的一般动力,也涉及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实力和利益关系。
19、权力:国际政治中的权力主要是指在国际政治互动关系中,一个国家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行为的能力。
这一定义包含四层含义:第一,这是一种影响国际国际政治关系,或国家间政治关系的因素;第二,权力只有在互相作用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对权力的双方或各方均形成一定的制约;第三,权力体现的是一种能力,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物质实力,能力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第四,权力关系是一种政治关系,这种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20、实力:在国际政治中,实力是指行为主体所拥有的维系其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非物质力量,以及它们维护自身利益,推行对外战略和影响其他行为主体行为的能力。
21、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指一个国家内有利于其绝大多数居民的共同生存与进一步发展的诸因素的综合。
这一定义包含四层含义:第一,是“一个国家”范围内的,是指特定国家的利益,是为特定国家服务的;第二,是特定国家内“绝大多数居民”的共同利益,而不是个别人或部分人的利益;第三,国家利益是有其物质内容的,即人的“共同生存与进一步发展”,这是各个国家存在的基础和目的;第四,国家利益所反映的共同利益,是各种利益、各种因素的“综合”或抽象,是各种单个利益中的共同性利益。
汉斯·摩根索认为国家利益应当包括三个重要的方面:领土完整、国家主权和文化主权。
在国家利益这三个重要方面中,最根本的内容就是一个国家的生存问题,除此之外,其他问题都是次要的。
22、政治国家:永久性占有某个特定地域、在政治上组织在一个几乎完全摆脱了外来控制并拥有强制性权力以维持其内部秩序的主权政府之下的实体”或“由一个政府领导的有组织的政治共同体。
23、民族国家:“具有近乎共同血统、历史、语言等等,并构成为国家或居住在某个地域的人类共同体”或“具有一个或多个民族并拥有一定领土和政府的人类共同体”。
24、国家:“一个拥有其自己的政府的国家的地域”或“一个人原籍、出生、居住或拥有其国籍的地域一祖国或家乡”。
25、民族:民族主要是一种民族的或精神一文化的概念,是以构成为民族国家的人们的传统、语言、文化和认同感为基础的。
26、国际行为:国际行为是指国际行为主体的对外行为及其相互行为,它是人类政治生活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伴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而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行为则是伴随着国际社会的形成而产生的。
27、国际冲突:指国际行为主体之间为实现各自的利益和目标而进行的对抗性或敌对性遭遇或相互作用,是由于所追求的利益和目标不同而处于自觉的对立之中的相互活动。
是国际关系中最常见的一种相互作用形式,突出地表现在国家间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
28、集体安全:所谓集体安全,就是以集体的方式威慑或制止侵略从而保障国家安全的设想和原则。
它包括威慑原则和普遍性原则。
29、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指国际行为主体之间基于相互利益的一致或部分一致而在一定的国际领域或双边关系中所进行的协调、联合行动乃至结盟或一体化。
30、国际制度:罗伯特·基欧汉认为,国际制度是指“持久的、相互联系的正式和非正式规则,这些规则规定行为角色、限制行动并塑造预期”。
它包括国际组织、国际机制和国际惯例。
31、国际竞争:国际竞争是指各行为主体之间为实现各自的利益和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竞赛或争胜。
它是国际关系中的一种最普遍的相互作用形式,存在于所有的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和所有国家间关系中。
32、跨国政治:跨国政治是由各国行为主体在世界范围内所从事的超越国界的一系列行为和相互关系的总和。
它与国家间政治密切相连,是国际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出现的一种新现象,是当今国际政治或世界政治的一个新内容。
33、跨国组织:指由两个以上国家的政府、政党、团体和个人组成的,在两个以上国家活动的组织机构,它们主要包括各种类型的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等。
34、跨国行为:指跨国行为主体为影响国家的对外政策和对外行为以及协调国家间相互关系而进行的各种政治活动,它既包括跨国行为主体与主权国家之间的相互行为,也包括跨国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行为。
35、国际法:国际法,又叫国际公法,即国际社会之法,是国际社会中用以调整国家间相互关系、规定国家的权利与义务的原则和制度的总称。
36、地缘政治学: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观点,地缘政治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部分,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地缘政治学把地缘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这种观点为国际关系理论所吸收,对国家的政治决定由相当的影响。
37、汉斯·摩根索:1904—1980,美国政治学家,国际法学中“权力政治学派”的缔造者,“战后现实主义之父”,最著名的著作是《国家间政治——争取权力的斗争与和平》,阐明了权力政治理论的观点,认为国家对权力的最求源于个人对权力的追求,在当代国际政治中,只有国家有真正使用权力的能力,只有国家是真正和最主要的国际行为体,强调国家利益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