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实验设计与技术(1)
心理学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心理学实验的设计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aa2e21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98.png)
心理学实验的设计与分析引言心理学实验是研究者通过科学的方法探索和解释人类心理现象的重要手段。
正确的实验设计和分析可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研究者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实验的设计与分析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心理学实验研究。
一、实验设计1. 研究问题的明确在进行心理学实验前,需要明确研究问题并确立研究目的,例如探究特定行为、思维或情绪现象的成因,或验证特定理论的假设等。
明确的研究问题对实验设计至关重要,有助于指导实验的设计和分析。
2. 变量的选择与操作在实验设计中,需要选择适当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是研究者操纵的变量,可以是实验条件、实验材料等;因变量是研究者观察和测量的变量,用于判断自变量对其的影响。
同时,还需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干扰变量,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设计的类型常见的心理学实验设计包括前后测试设计、双盲设计、随机对照设计等。
根据具体研究问题和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实验设计类型有助于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4. 受试者的选择与招募实验的结果往往取决于受试者的特征和数量。
在实验设计中,需要明确受试者的特征,如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并合理选择和招募受试者样本,以保证实验结果的代表性和推广性。
二、实验分析1. 数据收集与整理在实验进行过程中,需要准确地收集、记录和整理实验数据。
这包括将实验结果进行编码,并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输入和整理,以便后续的统计分析。
2. 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根据实验设计和数据类型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是实验分析的关键。
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分析、相关分析、方差分析、t检验、回归分析等。
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从数据中提取有意义的信息,回答研究问题。
3.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在实验分析中,需要利用统计方法对研究的参数进行估计和假设检验。
参数估计可以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参数的取值范围,而假设检验则用于判断样本数据是否支持或拒绝研究假设。
实验心理学(第二章 实验设计与数据统计分析)1
![实验心理学(第二章 实验设计与数据统计分析)1](https://img.taocdn.com/s3/m/636dc3186bd97f192279e96d.png)
例1、多因素完全随机设计 、
三、结合实例探讨多因素实验设计
不同照明条件与噪音条件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研究
——P★ 例2 —— ★
1、多因素完全随机设计
照明条件为明、暗两水平,噪音条件为高、低两种 水平,两种因素组合水平为4种:明高、明低、 暗高、暗低
每种实验处理准备要20人,从某工厂随机选出80名工人,随 机将他们分为4个组,每组20人。随机接受一种实验处理。
心理实验设计的类型及特点
(二)实验中的效度 1、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 、 历史经历、成熟或自然发展的影响、选择、测验、 历史经历、成熟或自然发展的影响、选择、测验、 被试的流失、统计回归、仪器的使用、 被试的流失、统计回归、仪器的使用、 2、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 、 测验反作用的结果、 测验反作用的结果、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相互作 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 用、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重复试验处理的干 扰
实验心理学
—勘破心理世界的侦探 勘破心理世界的侦探 把实验法应用于心理问题是心理研究史上 无可比拟的伟大事件 —波林
第二章心理实验设计的类型及特点
心理实验设计
第二章心理实验设计的类型及特点
心理实验研究的程序 心理实验设计的类型及特点 一、实验设计中的基本问题 二、实验设计的类型和特点
第二章心理实验设计的类型及特点
1、变量、因素、水平、处理……?
自变量—实验结果的确是由你设置的那个/多个 变量引起的 自变量必备的条件: (1)自变量本身能变化的 (2)自变量能由研究者直接控制操纵 (3)自变量能引起要研究的心理现象
1、变量、因素、水平、处理……?
因素:也叫自变量:性别、年龄、作业任务、 刺激的特性、呈现时间、强度、SOA等 水平:一个变量可分的维度数。如:性别-男、女; 刺激的强度:高、中、低;呈现时间: 100ms,500ms 等。 处理:对于单因素,有几个水平就有几个处理; 两/多因素,处理数是自变量的水平数的乘积
心理学实验设计
![心理学实验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d2a45fc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3b.png)
选择的问题是:计算机键盘与水平面可有三种倾斜度:0度、10度和15度,试设计一项实验来证明,哪一种倾斜度最有利于输入字符。
实验设计一:单因素被试内设计1.提出假设:在计算机和水平面之间的三种倾斜度中,0度,10度和15度中,打一段相同的材料(使用相同的语言),在完成任务以后,比较一下哪种任务完成的时间是最少的,假设倾斜10度所需要的时间是最少的。
2.被试筛选被试:在对被试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筛选。
在进行最后的测试之前,要对每个被试进行测试。
让所有被试在同一个房间里进行,给他们500字的中文文字,在最后的结果中筛选出在3-4分钟内完成的被试,这样能够排除掉打字技术对成绩的干扰。
其中选出被试10名,每个被试依次接受三个水平的实验处理(0度,10度和15度)。
单因素被试内被试分配图3.实验材料3台配置一样的电脑,分别是:0度,10度和15度。
分别给被试呈现不熟悉的材料,避免对材料有熟悉度,每段文字500字。
4. 实验程序(1) 把被试统一安排在指定教室进行,事先不需要太多的交流。
(2) 指导语: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行一项文字输入的测试。
在屏幕中央将会出现一篇文字,请您以最快的速度输入文字。
在我说开始后,大家可以开始了。
(3)电脑自动记录被试完成的时间。
(4)进行数据分析。
实验设计二:单因素被试间设计1.提出假设:在计算机和水平面之间的三种倾斜度中,0度,10度和15度中,打一段相同的材料(使用相同的语言),在完成任务以后,比较一下哪种任务完成的时间是最少的,假设倾斜10度所需要的时间是最少的。
2.被试筛选被试:筛选被试:在对被试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筛选。
在进行最后的测试之前,要对每个被试进行测试。
让所有被试在同一个房间里进行,给他们500字的中文文字,在最后的结果中筛选出在3-4分钟内完成的被试,这样能够排除掉打字技术对成绩的干扰。
其中选出被试45名。
每个被试分别接受三个水平的实验处理(0度,10度和15度)。
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1ce2c2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4.png)
1.问卷调查:包括人口学资料、生活事件、心理应激源等。
2.行为实验:设计实验任务,观察和记录特定心理现象的行为表现。
3.心理测量: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如焦虑量表、抑郁量表等,评估心理现象。
4.数据分析:探讨各组间的差异,分析影响特定心理现象的因素。
六、预期成果
1.揭示特定心理现象的群体差异及其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
3.伦理问题:保护研究对象隐私,遵循伦理原则。
4.实验偏差:采用双盲设计,控制实验条件,减少偏差。
九、总结与展望
本实验设计方案旨在深入探讨特定心理现象,为心理健康领域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精细的数据分析和合理的成果应用,预计将对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实践产生积极影响。同时,本方案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了研究框架和方法论参考。
二、研究目的
1.描述并比较特定心理现象在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背景人群中的差异。
2.探究影响特定心理现象的主要心理社会因素。
3.为心理干预策略和心理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选取我国城市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方法,计划招募800名成年人。
2.实验方法:采用实验心理学研究方法,结合问卷调查、行为实验和心理测量技术。
(2)青年女性组(年龄:18-35岁,性别:女)
(3)中年男性组(年龄:36-55岁,性别:男)
(4)中年女性组(年龄:36-55岁,性别:女)
4.实验流程:
(1)发放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生活状况、心理状况等。
(2)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特定心理现象的表现。
(3)使用心理测量工具,评估研究对象的特定心理现象水平。
2.构建特定心理现象的影响因素模型。
心理实验设计方案
![心理实验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fab947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7f.png)
心理实验设计方案1. 研究背景心理实验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科学设计的实验,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人类心理过程、认知能力和行为反应等方面信息。
本文将介绍一个心理实验的设计方案,以探究情绪对人们工作记忆的影响。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情绪状态对人们工作记忆表现的影响,并进一步了解情绪对认知能力的调节作用。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希望能够获得有关情绪和工作记忆之间关系的科学证据,为情绪调节、认知干预等方面的应用提供指导。
3. 实验设计3.1 受试者招募受试者应来自不同年龄段、性别、教育程度等背景,并无明显的心理疾病或记忆问题。
招募合适的受试者可以通过在线调查问卷、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3.2 实验材料准备实验材料包括实验室、电脑设备、实验软件等。
同时,需要准备一系列情绪诱发材料,如图片、视频、音乐片段等,以引起受试者不同的情绪体验。
3.3 实验组设计本实验采用不同情绪条件下的组内设计。
具体设计如下:•控制组:受试者保持中立情绪状态,不接受情绪诱发。
•正面情绪组:受试者观看一系列正面情绪诱发材料,如欢快的音乐、愉快的图片等。
•负面情绪组:受试者观看一系列负面情绪诱发材料,如悲伤的音乐、压抑的图片等。
3.4 实验任务实验任务旨在评估受试者的工作记忆表现。
可以采用以下经典任务之一:•N-back任务:根据先前呈现的一系列刺激,在当前刺激中判断是否存在重复刺激。
•Sternberg工作记忆任务:受试者需要记忆一系列数字,然后在随机呈现的数字序列中判断是否包含先前记忆的数字。
3.5 实验过程实验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进行背景调查,以便收集个人信息。
2.进行情绪诱发。
针对不同的条件组,播放相应的情绪诱发材料,确保受试者能够体验到相应的情绪。
3.任务训练。
提供足够的时间给受试者熟悉实验任务,确保其掌握任务要求和操作方式。
4.开始实验。
根据预设的次序,安排不同情绪条件的试次。
在每一试次前,通过情绪诱发材料引导受试者进入相应的情绪状态。
心理学实验设计
![心理学实验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304914bcf84b9d528ea7a19.png)
实验类型的确定1因素型实验与函数型实验因素型实验(factorial type experiment),即探求规定行为的条件“是什么”的“什么型实验”,也就是探索所要研究的行为产生的条件或主要因素,或是探明行为的规定要因的实验。
在因素型实验里,逐个地除去、破坏或变化被看作是行为规定要因的几个条件,根据有无相应的行为变化,探明它是否是行为的规定要因。
毫无疑义,这时候,对于被操作的条件之外的条件,都应当进行严密的控制。
武德沃斯和施洛斯贝格根据他们的分类方法,把因素型实验看作是定性实验。
是函数型实验(functional type experiment),主要研究各种条件如何或怎样地影响行为或心理现象,即探求各种条件是“怎样”规定行为的“怎样型实验”,或是探明条件和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实验。
在函数型实验里,根据因素型实验的结果,系统地、分阶段地变化规定要因的条件,以进行确定条件和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函数型实验,以找出行为的法则。
武德沃斯和施洛斯贝格分类中的定量实验就相当于函数型实验。
如果将因素型实验和函数型实验做一比较,可以认为,因素型实验是函数型实验的前一阶段,具有函数型实验的预备实验的性质。
当然,在不少实际的研究中,是将因素型实验和函数型实验作为一个实验来进行研究的。
一般地说,根据以前的研究,在规定要因已被探明时,多半是直接进行函数型实验,这也是许多实验的基本过程往往因素型实验在前,然后再进行函数型实验。
有时可单独进行这两种实验,也可以在同一个实验中包括这两类实验。
由此可见,实验在提出课题的同时,还应明确所探求的问题是属于这两个阶段中的哪个阶段,即是属于因素型实验呢,还是属于函数型实验。
2决断性实验:研究者把经过精心设计并对其结果有清楚预测的实验称为决断性实验。
主要目的是对所有的假设加以检验,比如,实验有两个假设,实验结果最好证明某个假设,而拒绝另一假设。
但这只是理想化的状态,往往两种理论的主张者会分别拿出自己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争论不休。
心理学实验设计(1)
![心理学实验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626efa9b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a.png)
心理学实验设计引言心理学实验设计是研究心理现象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创造控制的实验环境,观察和测量人们的行为、思维和情绪,以便推断出心理过程和行为背后的原因。
本文将介绍一个心理学实验的设计过程,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假设、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等内容。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颜色对人们情绪的影响。
具体而言,我们希望了解哪种颜色能够引起积极情绪并提高注意力。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颜色对心理状态的影响,为颜色心理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实证数据。
实验假设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暖色调(如红色、黄色)会引起积极情绪,提高注意力;- 冷色调(如蓝色、绿色)会引起消极情绪,降低注意力; - 中性色调(如灰色)对情绪和注意力没有明显影响。
实验设计实验采用单因素设计,自变量为颜色调(暖色调、冷色调、中性色调),因变量为情绪和注意力。
受试者选择我们将选取10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实验参与者,性别比例均衡。
实验材料1.实验室房间:具备良好照明和通风条件的房间,以减少外界干扰。
2.颜色样本:从颜色模型中选择代表暖色调、冷色调和中性色调的颜色样本。
3.情绪评估问卷:采用经过验证的心理学量表,如情绪问卷、注意力测试等。
实验过程1.为了减少视觉疲劳和顺序效应的影响,我们将随机分配受试者,并使用带有颜色样本的电子屏幕,在每组前面放置一个独立的样本,以确保每位受试者在相同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2.受试者完成情绪评估问卷之前,需要休息一段时间,以确保他们的情绪和注意力水平恢复到基线状态。
3.实验开始时,受试者首先观看持续30秒的参考颜色样本,以激发他们对颜色的情绪反应。
4.观看参考颜色样本之后,受试者将被要求完成来自情绪评估问卷的有关情绪和注意力的题目。
我们将使用多个量表评估不同方面的情绪和注意力,如情绪积极度、注意力集中度等。
5.在受试者完成问题之后,我们将为他们提供休息和回答问题时所需的时间。
6.每组实验结束后,将进行数据记录和清理。
实验心理学第四讲真实验(一)单因素实验设计
![实验心理学第四讲真实验(一)单因素实验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50bbff4240c844769eaee93.png)
• • •
方差齐性检验 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各组被试要同质 方法:比较变异最大的组与变异最小的组之间是否差异显著 差异显著,方差不齐,被试组分配不同质,不能用常规的方差分析
F(3,11)= 2.574,p > 0.05;分子和分母的自由度分别是k和n-1
组内平方和(误差平方和)的计算 • 完全随机实验设计中的误差变异即接受相同实验处理的被试 之间的变异之和,又称单元内误差 • 包含了被试个体差异、其它的无关变异和实验误差
总结(单因素被试间和被试内设计)
相同点 • 一个自变量,自变量有两个或多个水平 • • • 不同点 被试间设计——自变量是被试间变量 被试内设计——自变量是被试内变量 变异分解不同
各有优缺点
单因素随机区组实验设计
• • • 适用情境: 研究中有一个自变量,自变量有2个或多个水平 研究中还有一个无关变量,也有两个或多个水平 自变量的水平和无关变量的水平之间没有交互作用
H0:aj = 0
例子
物体的清晰程度对儿童识别能力的影响 自变量:图形的清晰度,高、中、低三个水平 实验材料:100幅图形 36名被试,随机分配到三个处理水平,每个处理水平 12名被试 • 因变量:被试命名100幅图形的正确数 • • •
被试命名不同清晰度图形的正确数
平方和计算公式 • 总平方和 = 组间平方和 + 组内平方和
拉丁方设计的优缺点 • 可以分离出两个无关变量的影响,减小实验误差 • 通过对方格内单元误差与残差做F检验,可验证实验设 计的正确性 • 关于自变量与无关变量不存在交互作用的假设很多情 况下难以保证 • 要求每个无关变量的水平数与自变量的水平数相等
被试命名不同清晰度图形的正确数
• 计算表和各种基本量的计算
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方法
![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4eea3b3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23.png)
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方法心理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方法心理学实验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的有效手段,它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背后的机制。
在进行心理学实验时,正确的设计和实施方法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心理学实验设计和实施方法。
一、实验设计方法1. 实验目的确定在进行心理学实验之前,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
实验目的应该明确、具体,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或者问题。
2. 变量选择实验中有两种主要的变量,即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是实验者有意操作和改变的变量,而因变量是实验者观察和测量的变量。
在实验设计时,需要选择适当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以便研究相关的心理现象。
3. 实验组和对照组设置在实验设计中,常常需要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特定的处理或介入,而对照组则接受标准条件下的处理或介入。
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可以判断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是否是由实验处理或介入引起的。
4. 随机分组和对照为了避免实验结果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通常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这样可以保证两组之间的差异是由实验处理或介入引起的而非个体差异导致的。
5. 实验材料和任务设计根据实验目的和研究问题,设计合适的实验材料和任务。
实验材料和任务应具有一定的标准化,以确保实验条件的一致性,并且能够准确地测量所要考察的心理现象。
6. 控制变量在实验进行过程中,需要控制一些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变量,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这些变量称为控制变量,可以通过在实验设计中加入额外条件或使用随机分配的方法进行控制。
二、实验实施方法1. 实验前的说明和知情同意在实验开始之前,需要向参与者提供必要的实验说明,并获得他们的知情同意。
实验说明应包括实验的目的、程序、可能的风险和福利等信息,以确保参与者了解实验的性质并自愿参与。
2. 实验环境的准备在进行实验时,需要准备适当的实验环境,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心理学实验设计 ppt课件
![心理学实验设计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13da2faef8941ea76e05ee.png)
目的,那就不要把设计复杂化了)
心理学实验设计
❖ 根据实验自变量的多少区分为:单因素实验设计、 多因素实验设计(课堂只讲两因素实验设计)。
单因素实验设计中根据自变量水平的多少区分为:双组 设计、多组设计。
❖根据各被试组的类型不同区分为:独立组设计、相关组 设计(包括配对设计、被试内设计);对应对随机化 设计与区组设计。
❖举例:
[被试分配、统计方法]
①高恐惧水平者比低恐惧者更趋于与他人沟通。
②对于缺失同样信息量的汉字,内嵌缺失的汉字比 外围缺失的汉字更易被识别出。
③针对社交障碍者,团体辅导比个别辅导更有效。
❖在此类“呈现两个不同量值或属性”的情景中, 两组均接受实验处理(均为实验组,只是不同的处理)。
心理学实验设计
心理学实验设计
❖ 考察“在相同时间内,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对该段时 距估计的影响”
2 实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1分)。自变量为作业的 任务难度,区分为低难度、中等难度及高难度三 个水平。每组被试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2分)
❖因变量为时距估计的长短与准确性,分别用被试 对时距的估计值、以及估计值与真实值之差的绝 对值作为其反应指标。(2分)
❖附“被试的分组情况”
心理学实验设计
❖ 考察“语调在6-10岁儿童对不同类型反语认知中的作用”
3 实验材料(略,按实验的真实需要来编制) 4 实验程序(略,按实验的真实需要来安排)
❖如有必要,请说明计分方法(如本题中“正确率”
的计算)
5 数据处理(略,只需按实验目的拟出适宜的统 计方法)
❖ 课外作业:查阅一篇实验报告论文,简要摘录 文中关于研究方法的内容 [ 被试构成、实验设计、 实验材料、实验程序、统计方法 ],并注明出处。 (限700字)
实验心理学的相关实验设计
![实验心理学的相关实验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0cd590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4c.png)
实验心理学的相关实验设计
实验一:情绪和记忆的相关性研究
实验目的:研究受试者的情绪对记忆能力的影响
实验方法:实验将由20名受试者组成,他们将被要求观看20张图片,每张图片展示不同的情绪,例如开心,伤心,害怕,厌恶等等。
每个受试者将被分配到两个组,一个组接受情绪暗示,另一个组没有
接受情绪暗示。
再次检查受试者时,如果有任何受试者表现出明显的情绪
反应,则将被移出试验组。
实验步骤:
1.首先,受试者被要求填写一份关于他们自身的抑郁情况的问卷,以
便对受试者的情绪状态进行初步评估。
2.其次,受试者将按照实验条件观看20张图片,每张图片将展示不
同的情绪,受试者可以选择是否受到情绪暗示,如果受试者选择了被情绪
暗示,则受试者将被要求观看暗示的图片;如果受试者不受情绪暗示,则
受试者将被要求观看每个图片一次。
3.接下来,受试者将被要求在观看过这些图片后对这些图片的细节进
行回忆。
4.最后,受试者的记忆细节将被记录,以便与初步评估的情绪和暗示
的情绪进行比较,以及他们的记忆能力是否受到情绪影响。
实验预期:
预期结果:在本次实验中。
(完整版)实验心理学的相关实验设计
![(完整版)实验心理学的相关实验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bad67e91ed9ad51f11df22e.png)
1.设计一个多因素实验,要求有一个自变量与语言有关,一个与自变量与语言无关,分别说明:(1)你研究的问题;(2)自变量;(3)因变量;(4)变量控制;(5)实验材料的处理;(6)实验过程;(7)数据的统计处理。
答:(1)我研究的问题是:年龄与文章主题熟悉度对小学儿童阅读理解的影响。
(2)自变量①年龄(被试间变量),分三个水平:8岁(小学一年级儿童)、10岁(小学三年级儿童)、12岁(小学五年级儿童);②文章主题熟悉度(被试内变量),分两个水平:熟悉(和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文章,如描述游乐园的文章)、不熟悉(儿童很难接触领域的文章,如论述某个生僻物理原理)。
(3)因变量因变量为阅读理解成绩,对被试回答文章后选择题的情况进行评分,每道题答对计1分,答错或未答计0分,共30 题,满分为30分。
每位被试的得分即阅读理解成绩。
(4)变量控制①儿童性别,控制方法:在同一个年龄选择同样数量的男生、女生;②儿童智力水平,控制方法:排除智力水平太高或太低的儿童(教师评定);③文章字数,控制方法:全部选择字数在400左右的文章,字数变动在20字之内;④生字水平,控制方法:将生字控制在5~10个,生字指超出小学语文大纲的汉字。
(5)实验材料①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文章3篇,每篇400字左右,包含生字5~10个每篇文章后有5道针对文章内容的选择题,四选一,由五位资深语文教师共同编制;②儿童很难接触领域的文章3篇,每篇400字左右,包含生字5~10个每篇文章后有5道针对文章内容的选择题,四选一,由五位资深语文教师共同编制。
(6)被试选择、材料分配与实验过程共60人。
每个被试均阅读全部的6篇文章,阅读完每篇文章都要完成文章后的选择题,共限时40分钟,文章呈现的顺序在被试间按照拉丁方进行平衡。
(7)数据的统计处理①数据整理:删除得分在平均数上下三个标准差之外的被试数据;②描述统计分析:计算出6个处理水平结合下被试得分的平均数和标准差;③方差分析:使用SPSS软件分析主效应和交互作用。
《心理学实验课件-实验设计与操作指导》
![《心理学实验课件-实验设计与操作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dfeb151e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2.png)
本教程将向您介绍心理学实验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中 需要注意的伦理问题,帮助您了解心理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1
选择实验对象
2
根据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实验对象
(如人员、动物、物体等)。
3
设计实验流程
4
建立一个清晰的实验流程,确保实验过 程的顺利进行。
准备
确保实验室材料、设备和工具处 于最佳状态。
操作
实验操作前要有充足的准备和规 划。尽量避免误操作和变更。
数据分析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 进行统计分析和推断。
结果分析与数据处理
1
结果的可视化呈现
2
使用图表、表格和图像等方式可视化实
验结果,使数据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3
数据整理和处理
整理、排序和存储数据,为进一步分析 做好准备。
确定研究问题
明确您想要研究的问题,为实验设计提 供指导方向。
选择工具和测量方法
确定您使用的工具和测量方法,以确保 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见的心理学实验设计
单因素实验
通过研究单个因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因 素的影响。
双因素实验
同时考虑两个变量的影响,以确定它们对结果 的相应影响。
组内设计实验
数据解释和结果分析
将数据解释为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得 出结论。
心理学实验的应用和局限性
应用
• 增进对人类心理学特征的理解。 • 控制心理学疾病的症状。 • 丰富教育课程和学术研究。
局限性
• 实验条件无法完全复制现实世界。 • 实验过程中自然因素和控制因素难以平衡。 • 替代性方法可能更有效和可行。
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1)
![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c77fb64cd1f34693dbef3e72.png)
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1.计算机模拟法的优点与缺点计算机模拟法是根据智力活动规律的理论编写计算机程序,模拟某些智力活动的过程,以此来验证理论揭示智力活动规律的一种方法,其主要功能就是模拟人的智力活动。
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机械性、类别性和正确性等特点。
1.计算机模拟法的优点(1)计算机模拟法能证实某些智力理论,从而促进智力研究的发展,提高人们对某些环节的认识。
(2)计算机模拟法促进了人们对长时记忆知识库和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许多研究表明,知识库有关知识越多,则解决问题越容易,信息加工也越快。
还有,在内部操作空间中,信息超过了一定的容量,而自动中心又没有及时将加工信息转到外部空间,那么,就会影响对解决问题策略的选择,甚至操作失败。
2.计算机模拟法的局限性(1)计算机模拟法不具灵活性。
一方面计算机模拟几乎是以实验的口语记录为依据的,与人的实际智力活动的操作步骤并非相同;另一方面,计算机模拟操作是以串行方式进行的,而人的智力操作既有串行操作,也有平行操作。
(2)计算机模拟法只能做某些智力活动的类比,与人的实际智力活动有一定的距离。
因为人在智力活动中要受情绪、动机等因素的影响,而计算机不存在这些影响因素,因此计算机模拟的结果的可推性就受到限制。
2.在实验研究中无关变量的来源及其误差是什么1.无关变量的主要类型(主要来源):(1)被试方面存在的无关变量:参与研究的动机;焦虑;有关经验;性格特点;当时生理状态;被试的反作用。
(2)主试方面存在的无关变量:研究者的年龄、性别、外表、言谈举止、态度、暗示等都有可能影响结果。
(3)研究设计方面存在的无关变量:研究方法本身不完善;测量仪器、设备的安排、布置、调整不当;测量工具不完善,如题目用词模棱两可、难度不当、指导与不明确;被试选取、研究时间和环境选取方面存在的不足;研究程序安排不当。
(4)研究实施环境条件方面的无关变量:如温度、光线、声音、布置、熟悉性、桌面好坏、空间宽窄等。
实验报告里实验设计心理(3篇)
![实验报告里实验设计心理(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dca95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60.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实验设计心理是心理学实验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实验设计心理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实验研究的质量、促进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探讨实验设计心理在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我国心理学实验研究提供借鉴。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实验设计心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掌握实验设计心理在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应用;3. 提高实验设计心理在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验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实验设计心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学实验案例,分析实验设计心理在其中的应用;3. 实验操作:设计一个简单的心理学实验,运用实验设计心理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四、实验内容1. 实验设计心理的基本概念(1)实验设计:指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对象、实验材料、实验条件等进行合理安排,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2)实验设计心理:指在实验设计过程中,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 实验设计心理的原理(1)随机化原则: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对象进行随机分配,以消除实验误差;(2)对照原则:在实验过程中,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以比较实验效果;(3)重复原则: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结果进行重复验证,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4)平衡原则: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条件进行平衡处理,以消除实验误差。
3. 实验设计心理的方法(1)实验分组: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设计心理的原理,将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实验材料: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设计心理的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3)实验条件: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设计心理的原理,设置合适的实验条件;(4)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设计心理的原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操作,得到以下实验结果:(1)实验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人;(2)实验材料:心理测试题;(3)实验条件:安静、舒适的实验室环境;(4)实验结果:对照组的平均得分与实验组平均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
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
![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d7fd538aeaad1f347933f87.png)
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记忆的测量—再认与知觉辨认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班级:10级应用心理学姓名:XX学号:XXXXXX研究课题:内隐记忆是否存在及其与外显记忆的区别主试:XX XXX XXX等人引言:Schacter等1980年进行了一个实验研究。
首先让被试阅读一些单词,例如:assassin,octopus,avocado,mystery,sheriff, climate。
一小时后,再做两次实验:首先是再认测验,被试不会有任何困难;其次是补笔测验,向被试呈现一些有字母残缺的单词,要求尽可能地将残缺字母填补上,例如:ch__nk,o_t_us,_og_y_,_l_m_te。
在这次测验中,被试对其中的两个残缺单词很难做出正确解答,即chipmunk和bogeyman;而对其它单词就很容易了。
这是因为在一小时以前见过octopus和climate这两个词。
这种记忆被称为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
在实验中,Schacter等人对测验的时间间隔进行了控制,有的是在一小时后,有的是在一周后进行测试。
在这两种情况下,后者对所学单词的再认,即有意识的回忆,远不如前者准确,但对于补笔测验的结果,两种情况下完全等同。
这就是说,引起单词填补测验中的启动效应的,是在测验前看到这一单词所引起的某种并非自觉记忆的因素。
同样有意思的是,对某一单词而言,即使被试不记得在学习阶段看到过这一单词,启动效应也会产生。
事实上,不管被试记不记得在学习阶段看到过该单词,启动效应的强度是一样的。
这些研究结果似乎告诉我们:启动效应的产生不依赖于有意识的记忆。
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Graf和Schacter于1985年提出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两个概念,内隐记忆从现象上来讲就是:被试在操作某任务时,不经有意识地回忆,存储在大脑中的信息会在操作中自动起作用。
内隐记忆的特点是:被试对信息的提取是无意识的。
由于内隐记忆的特征限制,要测量内隐记忆只能用间接法,而不能按照传统方法直接来测量记忆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盘反应、语音反应、外接按键反应、脚踏板反应
1)键盘反应 字母键、数字键、功能键。
2)语音反应 通过麦克风进行反应.
3)外接按键反应 外接键盘的按键。如脑电实验中的专门按键。 4)脚踏板反应 用脚踩踏脚踏板进行反应。如DMaster系统中的脚踏板。
二、实验控制的五个要素
5. 数据收集(Datalogging)
其
他:
如反应太快或太慢信息等
应根据实验的要求确定需要呈现的反馈内容包括哪些, 并确定采用文字型、图片型、语音型等何种形式表达。
三、心理实验程序构成的各界面及其制作
反馈界面(FeedBack)
实验控制 呈现时间: 呈现方式: 呈现格式: 反应方式: 数据收集: 应用: 主要在练习模块中应用地较多。实验模块中应用的 较少。 1000~2000ms(默认1500ms) 自动消失 or 按键消失 如错误信息为红色,正确信息为蓝色等 无 无
指导语(Instruction) 注视点(Fixation) 刺激界面(Stimulus) 探测线索(Probecueing) 探测界面(Probe) 反馈(Feedback) 刺激间隔(ISI、SOA、Interval) 实验缓冲(BufferInterval) 结语(ExpEnd) 掩蔽(Mask) 其他
刺激界面(Stimulus) 探测线索(Probecueing) 探测界面(Probe)
反馈(Feedback) 刺激间隔(ISI、SOA、Interval) 实验缓冲(BufferInterval) 结语(ExpEnd) 掩蔽(Mask) 其他
一、心理实验程序设计概述
1. 结构化(程序的构成):
5.用Slide-Object制作指导语窗体(E-Prime设计)。
三、心理实验程序构成的各界面及其制作
指导语(Instruction)
注意问题
1.人性化: 口气不要太生硬,要和蔼、柔软,亲和力强。 2.简约化: 指导语要简洁、易懂;条理清晰,事项明确。不必要 的话语考虑删除. 3.可操作性: 要交待清楚整个实验流程,先出现什么,后出现什 么,被试怎样反应,及注意事项。 4.定稿: 实验指导语的最后定稿是在整个实验程序设计完成后 才定稿。
二、实验控制的五个要素
3. 呈现格式(Format)
说明
一个界面中的各信息(包括刺激和非刺激等)设臵成怎 样的格式。 形式
1)大小、颜色等刺激物的物理属性: 字符型材料: 字体、大小、前景及背景颜色、粗斜体、是否 带下划线等属性; 图片材料: 尺寸大小、文件大小、图片的亮度、饱和度、色 调、灰度和对比度等属性; 听觉材料: 声音的频率、振幅和波形, 在录音制作和播放 时必须考虑声音的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和声道数 等属性以及声音的长短。
三、心理实验程序构成的各界面及其制作
探测线索(ProbeCueing)
实验控制
呈现时间: 符号形式为500~1000ms。
呈现方式: 自动消失 or 按键消失(文字形式) 呈现格式: 符号形式为红色 反应方式: 无 数据收集: 无
三、心理实验程序构成的各界面及其制作
探测界面(Probe)
呈现格式: +(或者 *) 、红色、34号字体以上
(跟实验材料字号相同) 反应方式: 无
数据收集: 无
三、心理实验程序构成的各界面及其制作
刺激界面(Stimulus)
作用 用来呈现实验材料。如篇章阅读实验(移动窗口技术) 中的每个句子呈现的界面就是刺激界面;启动效应中的启动 词呈现的界面也属于刺激界面。这一类界面不要求被试作按 键反应,但有的实验要求被试按键进行刺激的变换或界面的 变换。在一个实验中可能会有一个或多个刺激界面。 实验控制 呈现时间: 呈现方式: 呈现格式: 反应方式: 数据收集: 根据实验的要求确定(固定时间or变化 时间) 自动消失 or 按键消失 根据实验的要求确定 无 根据实验的要求确定
◆ 以上的各个部分都是实验程序 呈现的一个界面,一个界面消失,
接着呈现另一个界面(另一个组
成部份) ◆
一、心理实验程序设计概述 2、流程化(实验运行流程图):
组成实验程序的各部份的运作符合一定的时间顺序, 随着实验的运行逐步完成各部份的功能。把实验程序的各 部分按实验运行的先后顺序进行描绘即可画出实验流程图。
三、心理实验程序构成的各界面及其制作
指导语(Instruction)
制作
1.word排好版(如1.5倍行距,5号字)。 2.打印屏幕:按PrtScr键,即把屏幕内容复制下来。
3.将屏幕粘贴到“画图”程序:打开windows“画图”程 序,“编辑”菜单中的粘贴。
4.用矩形框选好指导语,存盘:存为.bmp或.jpg格式。
三、心理实验程序构成的各界面及其制作
探测线索(ProbeCueing)
内容与形式 文字形式: 直接说明
符号形式: “?” or “*” 等符号提示,常设臵成红色。
语音形式: “叮”一声的纯音提示。
采用后面两种形式的探测线索时,需要在指导语中向被 试交待清楚该界面的作用,呈现时间或按键的规则等信息。
作用 用来探测被试的反应和收集反应的数据。 实验控制 呈现时间: 呈现方式: 根据实验的要求确定(固定时间or无限时间) 自动加反应消失 or 反应消失
呈现格式:
反应方式: 数据收集:源自根据实验的要求确定键盘反应(KB) or 语音反应(SD) or 其他 ACC、RT、RESP
三、心理实验程序构成的各界面及其制作
反馈界面(FeedBack)
作用 用来对被试的反应作出正确或错误的反馈。对错误的反 应作出提醒或警示,对正确的反馈进一步强化。通过反馈, 使被试的反应尽可能地符合实验的反应规则和实验要求。 内容与形式 正确与错误: 反 应 时间: 累计正确率: 给出被试反应的正确与错误信息 给出正确或错误反应的时间 给出累计正确率
注视点(Fixation) 刺激界面(Stimulus)
探测线索(Probecueing)
探测界面(Probe) 反馈(Feedback) 刺激间隔(ISI、SOA、 Interval) 实验缓冲(BufferInterval) 结语(ExpEnd) 掩蔽(Mask) 其他
三、心理实验程序构成的各界面及其制作
一、心理实验程序设计概述 2、流程化(实验运行流程图):
实验结构流程图是实验设计的蓝本,使实验程序的设计变得 有纲可循,有本可依,具有可操作性。实验程序的设计正是通过 勾勒出的流程图按实验运行的顺序,对各部分逐一加以设计和制 作,并对各部分的控制进行设臵,使实验符合要求。
这是实验设计的开始,也是与程序设计人员进行沟通的桥梁。
心理实验设计与技术
曾祥炎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学系 2008.03.13
心理实验设计与技术
第 一讲
心理学实验程序的构成与制作
心理学实验程序的构成与制作
实验程序设计概述
实验控制五要素
实验程序的构成、功能及制作
实验过程
实验类型
实验程序设计的五种模式
实验程序如何设计
?
要进行心理实验程序的设计,首先要明确 该实验各个组成部分,依据实验运行的时间顺 序画出实验运行流程图,明确和设计好各部分
二、实验控制的五个要素
2. 呈现方式(Mode)
形式
3).反应消失: 在探测界面中采用的一种形式。必须作出某种反应后该 界面才消失,否则将继续呈现,直到被试反应为止。 (呈现时间+按键设臵,呈现时间:无限(infinite))
4).自动+反应: 在探测界面中采用的一种形式。被试在规定的呈现时间 (如3秒)内,没有作出反应,则该界面自动消失;如果在规 定的呈现时间内一旦作出了反应,该界面也消失。 (呈现时间+按键设臵,呈现时间:固定值,如3s)
二、实验控制的五个要素
2. 呈现方式(Mode)
说明 一个界面在被试面前呈现完毕后将怎样消失。 形式 自动消失、按键消失、反应消失、自动+反应 1).自动消失: 呈现时间到点后即自动消失该界面。如注视点呈现 800ms后即自动消失。(设臵呈现时间即可) 2).按键消失: 按键后该界面才消失。如移动窗口技术中的文章阅读界 面,按空格键后前一句消失,后一句呈现。 (呈现时间+按键设臵,呈现时间:无限<infinite>)
三、心理实验程序构成的各界面及其制作
探测线索(ProbeCueing)
作用 作用有两点: 一、反应的心向准备。用于提示被试,接下来的界面需要被 试根据指导语的要求进行按键反应,要求被试做好充分的心向准 备。 二、去习惯化影响。去除在刺激界面中的按键习惯,在探测 线索界面中停止按键,提示或告知被试,接下来的界面需要被试 根据指导语的要求进行按键反应。 如移动窗口技术实验范式中,实验通常设计成被试通过按空 格键来阅读实验段落或故事情节中的每个句子,每按一次空格键 当前句子消失,新的句子呈现,段落或故事情节阅读完毕后要求 被试进行对探测句的理解。若是在阅读界面和探测界面之间没有 探测线索界面,由于阅读材料与探测材料的相似性,被试会误以 为探测句也是阅读材料,而同样使用空格键进行阅读,造成反应 错误或延误。
指导语(Instruction)
作用 主要用于告诉被试实验将怎样进行的,该作怎样反应。 实验控制
呈现时间:
呈现方式: 收集数据)
无限
按键消失(不是反应消失,反应的话要
避免按空格键消失(太大了)。最好用q键。 呈现格式: 图片、可以加框加以美化。
不管用哪一种程序设计实验,最好都用图片格式的指 导语。 反应方式: q键 数据收集: 无
说明 在探测界面将要设臵收集哪些数据。
形式
1.反应时(RT) 2.正确与错误(ACC:accuracy)如,探测正确:probe.acc 3.被试的反应(RESP:response) 被试的实际按键或被试语音反应中的口头报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