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的系统分析与框架模型研究
知识管理战略研究:基本分析框架
制定 企业 战略的 目的就是 为 了取得 竞争 优势 ,通过 与竞 争对手 的竞争合作使企 业做到 可持续性 发展 。知识管理 战略 的 目的与其它 战略学派 的 目的是 一致 的 ,但知识 管理 战略首 次将知识提升到战略 的高度来认 识 ,强调 知识尤 其隐性 知识 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唯一 源泉 。这 是知识 管理 战略区别 于其 它战略学派最显著的特征。 ( )知识管理 战略 的侧重点 3 以产业结构分析为基 础 的战略 ( 以下简称 IO学派 )侧 / 重 于外部 环境状况 的限制来 制定 战略 ;以资 源为基础 的战略
维普资讯
20 0 8年第 7期
S in e a d T c n l g n g me tR s a c c e c n e科技管理研究 n e e r h h o o y Ma a e
2 0 o 7 0 8 N .
文章 编 号 :10 00—79 (0 8 7— 3 8一 2 6 5 20 )O 0 8 o
知识 管理 战略是知 识经济 时代企业 战略 的新 发展。与其
他理论一样 ,知识管理 战略理 论也有 自己的基本命 题 ,主要 体现在对下列一些 问题 的探求之 中 。
( ) 知 识 管 理 战 略 的涵 义 1
3 知 识管理 战 略研究 的基本 框 架
本文试 图从企业竞争力 的角 度 ,将知识 管理 战略的有关 主要因素包括在一个理论框 架之 中 ,并且这 些因素之 间相互 关联 ,这个框架为系统化和整 体化地 研究 知识 管理 战略提供 了一种研究机制 。所 构建 的基本 框架 含有 5个部 分 ,如 图 1 所 示。
知 识 管理 战 略 研 究 :基 本 分 析 框 架
王 江
( 北京化 工大学 经济 管理 学院,北京
知识管理的模型框架及其关键技术
I ywo s o eg n g me t K ;nomainr te a; o enma a e n Ke  ̄ lKn wl e d ma ae n ( [ fr t er v lM d r n gme t o i
群组协同工作等技术。最后筒要分析 了 企韭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 中可舶遇到的一些 问题 - 美健橱 : 知识管 理: 信息提耽 现代管理
Mo e A c i cu e n yT c n l ̄e d l rht tr dKe eh oo s e a
0 fKno e eM a ag me t wldg n e n
识管理就 是这种需求的直接结果 ,它也是第三代企 业信息管 理 系统 它与前两代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差异如下表 1 。
采1 三传企 业憎■蕾 曩秉麓帕比较
第一代 拄心 壹捧技术 数据趾 理 第二代 工作流的自动化 第三代 知识管理
的开放 信 息 模型 (pnI o O e f n m ̄i dl 】 l 子模 o Moe,oM 一个 n 型 .是枸建知 识管理 系统( nw0g l Ko 1 e  ̄ d Ma n Ss m, t yt e K ) MS的基础 。为 了鼓励工具开发 商采用o M,同时为了消 】
i s h wc u ek d f re tr ie o un e t k sa a t epo d lm t e o ne prss t d ra e mod rlm a a e n.Th a e n I 缸 o e mo la e ie ' r fte KM ,a d l el n g me t e p p rp 蛐 n de r htc e o h m n dm i dd|e ain o ke e h oo isd i l s u so f e ytc n lge urngt ep o eso a Rt i g KM .I h n .t p re y a ls st ee ll ge do sa l h r f s ffc i n al ntee d hepa erb if nay e h ha m aaa b tc ̄ l
知识管理系统架构
第4章知识管理系统架构☞知识管理的信息架构,分为:错误!知识蓄积机制;错误!知识转化与分析机制;错误!知识分享与学习机制;错误!知识加值与创新机制,最后透过回馈与奖励机制建立组织知识管理的评量与绩效。
☞有哪些信息技术能支持知识蓄积?知识蓄积的知识来源是源自于组织内部或外部数据,从信息外显呈现的形式上有所谓结构性数据与非结构性数据,这分别可以透过数据仓储(Data Warehouse)与文件/内容管理系统(Document/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技术来支持这些数据的取得与储存.前面这两个技术所得的数据多是组织营运层面的产出,这些技术整合原有之信息系统、远程各式传统数据库系统及一般文件系统、网络信息等,经由完整数据转换程序,将数据分析及萃取后信息储存于知识蓄积之仓储机制内,更进一步透过知识转化与分析机制中文字采矿(Text Mining)及在线分析处理(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OLAP)技术,可提供用户所需动态及非结构化信息。
再将各式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整合,来自组织内部的信息系统或已经E化的数据、组织外部的数据库、网络信息等,各式相关的信息以自动的方式汇入,建立组织内不同领域的知识仓储。
此仓储可以提供历史性的信息、数量性的信息,建立多维度数据观点模式,提供组织不同时间、空间、历史等相互参照因素的信息。
(一)资料仓储☞数据仓储的目的就是希望整合企业的内部数据,并综合各种外部数据,经由适当的安排,组织成用户易于理解的存放方式.故其功能除了储存数据外,还更要整合数据。
☞数据仓储对企业而言,是一种兼具效率与弹性的信息提供管道.☞数据仓储的特性有四点◆主题导向(Subject Oriented)数据仓储是为了对不同的主题来作分析,因此数据的储存是以主题导向开发。
◆经过整合(Integrated)数据仓储包含许多不同来源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在数据仓储中是经过整合的。
知识管理概念与模型的分析
该模型主要以“知识”为目标,重点研 究“知识”的特点,在组织中存在的形式、 层面、动态流动的机制等,主要内容包括 组织知识的类型、 形式及知识的流转机 制。 如“知识创新”、企业知识流动单双框 架等。
日 本 学 者 Nonaka 于 1991 年 首 次 提 出 SECI 模型 , 该模型是 KBM 中最具 代 表性也最具奠基性的模型,并被广大学者 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组织知识的 产生 、转 移 、再 造 的 “知 识 创 新 ”模 型 。 Nonaka 从 显 性 知 识 与 隐 性 知 识 的 角 度 在个人、团队、组织三个层面对知识进行 了分析;提出了 4 种“知识创新”进程:社 会化、外部化、联合化、内部化。 显性知识 和隐性知识并非静止不变, 它们可以相 互 转 化 。 SECI 模 型 的 核 心 内 容 就 是 如 何 通过这种循环转化而形成一个螺旋形上 升的知识创新过程, 建立一个知识创新 型公司。
付宏才、邹平提出了企业知识管理的 流程框架,他们将研究重点放在企业知识 流动的单双循环上。企业知识是一个系统 概念,其核心在于企业知识地图和 e 化网 络两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之中,其余构成 企业知识的软环境,分内、外两部分,彼此 存在知识的双向交换。他们认为知识管理 活动主要包括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 共享、知识使用、知识检验、知识反馈等, 知识管理流程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有活力 的企业知识流动机制应该是单双循环学 习模式。
二、知识管理的特征 目前关于知识管理的论述可以说是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结起来有以下 特征: 第一, 知识管理的重点是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便于沟通和共享,容易被竞争对 手获得;而隐性知识是难言性的,难以编 码,难以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共享和支 持。 对于组织来说,显性知识不可能形成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模型探析
设 , 内部 网络平 台的构建, 到 数据挖掘技 术, 知 识仓库 、 专家 系统等的建立都 会大大推动知识
识 、 程 实例 知识 和 流 程 相 关 知 识 , 提 出 了 流 并
企 业 业 务 流程 与 知 识 流 结合 的途 径 。
套整体 解决方案。 由于综合学派 能用 系统、
全 面 的观 点 实施 知 识 管理 。 以 能很 快 被 企 业 所
( ) 息技 术— — “ 4信 地基 ” 。技 术 是 知识 管 理 的 基 础 支持 因 素 。从 企 业 的 信 息 设 备 的 建
实 际的 方 法 ( mne , 0 4 。 Me s ̄l 2 0 )
、
引言
斯 坦 福 大 学 著 名 经 济 学 家 保 罗 ・ 默 罗
( al M ・ me) 2 Pu Ro r在 O世 纪 末 就 指 出知 识 将
作 为新 经 济增 长 中最 重 要 的 因素 。 而 同 时 期 渡 士顿大学信 息管理学教授 达文波特 ( H T・
Ha sn No r &T e y 1 9 ) 为 , 识 管 理 n e , h i ime (9 9认 a 知 战略 可分 为“ 系统 化 战 略 ” “ 性 化 战 略 ” 与 个
知 识 管理 必 须 与核 心 流 程 紧 密 结合 才 能
发挥 出其 效用。经典的弗朗霍夫知识参 考模 型就指 出, 知识 管理的永久中心是增加价值的 业务流程。但是 , 弗朗霍夫的参考模型没有指 出知 识 流 循 环 与 企 业 业 务 流 程 结 合 而使 得 价 值增值的具体方法。IjnC o(0 6 等将流 nu h i2 0 ) 程抽 象为生成 、 块化、 模 预分析 、 执行 、 后验 分 析 和 改 善 六 个 阶段 , 知 识 划 分 为流 程 模 板 知 将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原型框架的研究
经营与管理
《 内蒙古煤炭经济》
4)知识型组织框架
2006 年第 3 期 .
对于知识管理现象的研究导致了几种知识管 理框架的提出。知识管理框架可以分为描述性框
‘ Choo(1996)描述了一个知识型组织框架。在
该框架中, 有三个过程: 感知、 创造知识和制定决
策。感知就是一个组织试图了解它的周围环境的
A Prototype Framework of Enterpr ise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Y UShu-jui, A NHai-zhong }
( 1. Inner Mongolia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Huhehaote, 010051)
解过程。
5)知识管理阶段框架
Van der spek 与 Spijkerver( 1997)将知识管理
描述为由四个阶段组成的周期 :概念化、 反映、 行动 和回顾。概念化阶段主要是通过对现有知识进行
1)知识管理支柱框架
Wiig(1993)提出了 知识管理的支柱框架, 他将
气 知识管理要素分为三个类型, 称为三个支柱。这三 个支柱是知识管理系统的基础, 是基于对知识创 造、 知识表达、 知识应用和知识传递的全过程考虑 的。第一个支柱与知识和知识充分性的探索有关, 包括知识的调查和分类、 知识分析、 知识抽取、 知识 编码和知识组织等相关活动。第二支柱是有关知 识评估及其相关活动的。第三个支柱是不同的知 识相关活动的综合, 包括知识相关活动综合化、 知 识处理、 使用和控制、 知识传递和知识自 动化。
中图分类号:093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一 0155(2006)03 一 0056 一 04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架构研究
素分 析 : 业 知识 人 员要 实现 充 分 的知 识交 流 、 享 和传 企 共 播 , 须 是积 极 工 有 共 同 的价值 观 。而要 建 立 KMS ,必 须首 先确 定 系统 目
识 在企业 员 工 中的正确 流动 。
( ) 活 的 流 程 管 理 : 程 管 理 就 是 用 全 局 的 观 念 设 3灵 流
() 1 围绕 系统 管理 目标 而进行 的企业 价值 观 和环境 因
收 稿 日期 :0 7 0 — 1 2 0 — 8 2
作者简 介 : 陈建 军( 9 3 ) 男 , 西南 昌人 , 17一 , 江 博士 , 南京 财经 大学 营销 与物流 管理 学院讲 师 , 究 方向 为知识 管理 、 流管 理。 研 物
第2 卷 第3 6 期
2 0 年 2月 09
科
技
进
步
与
对
策
VO.6NO3 1 . 2
S in e& Te h o o yP oge sa dPoiy ce c c n l g r r s n lc
Fe . 0 b 20 9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架构研 究
陈建 军
( 京 财 经 大 学 营销 与 物 流 管 理 学 院 , 京 2 0 4 ) 南 南 1 0 6
播的过程。对 K S来说 , M 应能实现如下功能 : ①可以通过
知识 管 理的 过程实 现知 识发 现和存 储 ;② 知识 可被 搜索 、
程, 因此 , 从这 些 管理要 求来 说 , MS的架 构模 式 应含 有 5 K
知识管理的目标框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a o hc fc ko l g aae et Ⅱte okcno e d et nf tr i a y gtr g o l g aae et ]tnw i eet nwe em ngm n. hs w r a fr i co r ne recr i luhk we em ngm n. i h d A e r i o e p s r n Io n d
Ke w rs K o ld eMa ae n ,S s m rme o , E a l gT h o g y o d : n we g n g met yt Fa w r e k n bi e n l y n c o
面对瞬息万变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带给企业持续竞 争优势的是其拥有的独特知识。作为企业智力资本的知识, 已成为企业发展中的第一战略资源,是企业最为关键的投入 要素和核心资产。作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 知识及其学习、交流代表着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企业如何 进行知识管理已经成 为企业 管理者 们 日 关注 的话题 ,本 文 益 通过对知识管理体系结构构建以及知识管理 目标影响因素的 研究为企业如何进行知识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知识管理的体系结构需要阐述三个不 同方面的问题:其 什 么;其 二是实 现知识 管
理需要哪些使能技术和方 法 ;其 三是 怎样实 现 知识 管理。如 果 用知识管理体 系结 构来 描述 实现知识 管理 的实 际系统 ,则 可以认为一个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结构应该包含上述三个问 题的全部答案,综合有关知识管理的描述 、知识管理使能技 术以及有关敏捷制造系统和资本运营理论体系结构构建的研 究成果 , 可将知识管理体系结构划分为核心层、使能层和基 础设施层。其中,知识管理的理念和 目 标是体系结构的核心, 知识管理使能技术是知识管理理念和 目标得以实现手段、方 法以及工具 , 而知识 管理 基 础设施 是实施 知识 管理使 能技术
高校知识管理系统模型及实现的关键技术与方法
!""#年第$期%%%%%%%%%%科技管理研究&’()*’)+*,-)’.*/0/123+*+1)4)*56)7)+8’.%%%%%%%%%%!""#9/:"$收稿日期:!"";<"=<!",修回日期:!"";<";<!$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文章编号:A"""<#;B?(!""#)"$<"AB;<"$高校知识管理系统模型及实现的关键技术与方法李志刚,王新庄(成都理工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四川成都%;A""?B )摘要:从知识管理实践和应用的角度,结合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提出高等学校知识管理系统的框架模型,分析模型的体系结构,并联系实际,分析和研究高等学校知识管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关键词:知识管理系统;体系结构;技术;方法中图分类号:-C$AA ;D!"$%%%%%%%%%%%%%文献标识码:>A%引言在国内,知识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大部分集中在企业中。
事实上知识管理更适合于高等学校,把具有时代特征的知识管理引入高校,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及其管理理念发展的必然。
因为高等学校作为知识整理、扩散、生产、创新和应用的主要场所,承担着培养新一代知识创新人才的任务,同时也承但了国家的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在以知识为核心的社会中高等学校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因此,在高等学校中进行知识管理、建设知识管理系统既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又是提高高等学校知识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的有效措施和手段,它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由于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实施与知识发现、知识地图、知识仓库,以及数据挖掘、数据仓库等新知识、新技术密切相关,研究的过程必然伴随各学科知识的融合和创新。
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首先, 两个 系统 具有 相 似 的层 次 结 构 。无 论 是 信 息 系
统 所 应 具 有 的 协 同 性 , 系 统 的 智 能 化 以 及 与 企 业 原 有 信 统还是 知识管 理系 统 , 是 建立 在 当 前 网络 环 境下 的计 算 在 都
一
26 一
No.1 2011 2。
工 。
表 1 。
( ) 识管理 层 的应 用 一 方 面指 对 科 技项 目管 理 中积 表 1 基 于层 次 模型 的知 识 管理 系统 结构 与 信息 系统 结构 比较 3知
累 的 数 据 进 行 深 层 次 的 加 工 , 括 从 积 累 的 大 量 数 据 中 挖 包 掘 出有用 的知识 。
No.1 201 2, 1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enB s es rd n ut dr ui s T a eId s y n r
21 第 1 0 1年 2期
科技项 目管理中知识管理 系统体 系结构研 究
王 南聪
( 西 省 生产 力促 进 中 心诊 断 咨 询 部 , 西 西安 7 0 5 ) 陕 陕 1 0 4 摘 要 : 科 技 项 目 管理 中知 识 管 理 系 统 需 求 的特 点 进 行 了分 析 , 对 阐述 了 当前 知 识 管 理 系统 的 体 系 结 构 及 其 存 在 的 问 题 , 对 科 技 项 目管 理 中知 识 管 理 系 统 的 需 求 特 点 综合 现 有 知 识 管 理 系 统 体 系 结 构 的 研 究 成 果 , 出 了 科 技 项 目管 理 中知 针 提
3 科技项 目管理 中知识 管理 系统 体 系结 构设 计
3 1 科 技 项 目管 理 中 知 识 管 理 系 统 设 计 原 则 . ( ) 用 数 据 体 系 的 专 用 性 原 则 。 系 统 中 的 每 一 个 应 1应
知识管理框架研究综述
维普资讯
・ 5 2O 年 l 月 1 ・ O6 2 6
农 业 与 技 术
14 组织 知识 管理 模型 【 . 6 J
安达 信 公 司 与 美 国 生 产 力 和 质 量 中 心 (P C 96 A Q ,19 )所提出 的知识管理模 型包括 3 个
识管理是帮助人们对拥有 的知识进行反思 ,发展 模型描 述 了在知识 创造过 程 中 ,知识所 具有 的 知识来源 ,促进他们之间知识的交流。
()专家 To a.H.Dvno 说 :“ 3 hm s a pr e t 既然知 识主要寓于员工之中 。而且员工对其加 以利用和
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知识转化”过程中的 2
I .吉林农业大学圈书馆 。吉林 长● 1 1 18 .东北师范大 学传媒科学学 院。吉林 长● 3 1 ;2 0 1 1 ; 3 1 0 7
3 .吉林农业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宙林 长春
1 18 3 1) 0
【 摘 要 】 文 o 典 知 管 框架 行 比 析, 在 基 上, 一 三 的 合 框架 接着 从技 和 合 本 对l种 型的 识 理 进 对 分 并 此 础 提出 个 堆 综 性 。 。 术 整
内容框架。代表性的主要有 以下 l 种 : O
正如 D n .oer 所说 :知识管理是将组织可 ae i E 'a ly 获得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 ,并将知识与人联 系
起来的过程 ; nr s bce认为 :知识管理是对 A d a ekr e A 企业知识的识别 、获取、开发、分解 、使用和存 储 ;中山大学的刘常勇教授认为 :有关知识 的清 点、评估 、监督、规划、取得、学 习、整合、创
两个角度对知识管理的研 究活动进行总蛄概括 .为指导企业成功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一定的帮助。
知识管理框架
知识管理框架知识管理框架是一种组织和整理企业内部知识资源的方法,旨在提高知识共享和创新能力。
通过合理的知识管理框架,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和传播内部知识,从而增强竞争力和创造性。
一、知识管理的概述知识管理是指在组织内部有效地获取、整理、传递和利用知识的过程。
它包括知识的获取、存储、传递、应用和评估等环节。
知识管理框架是支撑这一过程的基石,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方式来管理知识资源。
二、知识管理框架的构成要素1. 知识获取:企业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内部和外部知识资源,包括研发、学术界、合作伙伴等。
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知识获取机制,包括知识调查、专家访谈、市场研究等。
2. 知识存储:企业需要将获取到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和存储。
这需要建立一个结构化的知识库,包括内部文档、数据库、知识图谱等。
同时,还需要采用有效的标注和检索机制,以便用户能够方便地获取所需的知识。
3. 知识传递:知识管理框架要实现知识的共享和流通。
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培训、沟通会议、博客等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员工。
同时,还可以通过电子化工具来促进知识传递,比如企业内部社交网络、在线协作平台等。
4. 知识应用:知识的最终价值在于应用。
企业需要将知识有效地应用到产品开发、流程改进、战略决策等方面。
为此,企业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知识应用机制,包括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知识应用的评估机制等。
5. 知识评估:企业需要对知识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和追踪,以便不断改进和优化知识管理框架。
知识评估可以包括知识价值评估、知识流程评估、知识绩效评估等。
三、知识管理框架的价值和作用1. 提高创新能力: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框架,企业可以更好地整合和利用内部知识资源,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知识的共享和流通可以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激发新的创意和想法。
2. 提高决策效率:有效的知识管理框架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企业可以通过查找和分析之前的经验和案例来辅助决策,避免重复和错误的决策。
02-知识管理-理论体系框架
特殊领域 的知识
知识内容 与分享机 制 知识库专 家系统 知识编码
企业集体 的知识
分享动机 和人际关 系完整 企业内部 网络上的 知识地图 知识连接
知识管理 知识产权 知识学习 提供资源 企业竞争 流程活动 群组 与地点 优势
学习过程
知识学习 正式的智 互动文化 鼓励参与 知识化核 单环学习、 和知识的 力财产管 和知识中 有目的的 心能力 双环学习 传递 理制度 介 知识讨论 分享知识 智力财产 群组软件 知识呈现 促进知识 库和资料 管理系统 和企业内 和获取系 的综合绩 库 部网络 统 效产生 知识能力 知识的商 知识的协 知识的接 知识的意 业价值 同合作 触 义 知识存储 和交流 组织记忆
SCUT
三、知识管理的主要模型 知识管理的基础能力模型 知识管理的核心能力与知识构建模型 知识管理双轨道模型 知识创造模型 (SECI模型 ) 学习型组织模型
SCUT
3.1 知识管理能力模型
基础能力是指组织为了支持知识管 理,所应提供的环境或基础设施。 知识管理的基础能力
科技性的知识管理基础能力
隐性 知识
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
社会化
外部化
显性 知识
内部化
组合化
例: 知识管理的诞生、研究, 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施方法的表述 知识管理的学习、实践 形成知识管理的理念、习惯、创新能力 例:英国MBA项目教务管理
SCUT
知识转移场所(Ba)
起源场:指个人可以分享经验、感觉、情绪和心智模式的场合。起源场 是一个存在于人的内心世界的空间,个人借助同理心与同情心而超越人 际间的藩篱,以关怀、爱、信任与承诺构筑人与人知识转换的基础。该 空间为“社会化”提供了一个共享的组织网络。 对话场:这是提供团体分享心智模式与技能的场合,个人的隐性知识通 过沟通而成为共享的知识,关键成功要素在于选择具有不同特殊知识或 能力的人组成一个项目小组或是跨部门的团队,通过对话平台使得这些 人的心智模式和技能转化成显性知识。因此,对话场提供一种良好的 “外部化”组织网络。 系统化场:系统化场针对“组合化”提供一种良好的组织网络,使得显 性知识能以较便利或是书面的方式在整个组织间流通。信息技术(如网络、 视频会议等)为组织知识创造提供一种虚拟化且更具效率的合作环境。 行动场:行动场为“内部化”提供共享的组织网络,个人利用虚拟的沟 通媒介,内化显性知识成为己身的隐性知识,例如操作手册或虚拟实境 演练方案。
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研究共3篇
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研究共3篇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研究1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科技项目的规模和复杂度也越来越高,科技项目的成功实现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更重要的是科技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知识管理系统作为科技项目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提高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知识管理系统的定义知识管理系统是指在科技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整合、传递和利用各类知识资源,而建立的一套完整的体系。
知识管理系统包括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等环节,通过有效地整合项目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类资源和信息,实现科技项目管理的高效和优化。
二、知识管理系统在科技项目管理中的应用1、知识获取在科技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存在着丰富的知识资源,需要通过专门的手段进行获取。
知识获取工具包括文献搜索、专家咨询、技术研究、调查问卷等,通过对这些知识资源的获取和整合,可以为科技项目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2、知识存储知识存储是指将获取的各类知识信息有效地整理和存储,以便于项目管理过程中随时进行检索和利用。
当前,常用的知识存储方式包括数据库、知识库和文件共享等,并通过分类、标签等方式进行管理和维护,以确保知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3、知识共享知识共享是指在科技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根据实际需求将已经获取的知识资源进行分发和共享。
知识共享的形式包括会议、报告、研讨会等,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将科技项目管理所涉及的各种知识、技术和信息有效地传递给每个项目参与者,以提高项目管理过程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4、知识应用知识应用是指在科技项目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将获取、存储和共享的各类知识资源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从而提高项目管理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知识应用的方式包括技术咨询、方案设计、技术实现和技术验证等,通过这些手段,可以有效地实现科技项目管理的优化和提高,从而为项目成功创造有利条件。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评价模型研究
A B,2 3 4 ; =( I , , ) BB B
B =C,2 3 4 I (I , , ) CCC ; B =C,6 7 2 (s , ) CC ; B =C,9 l; 3 (8 ’ 0 CC) B =C l C3 4 (I , I; C )
立 应遵 循科 学 性原 则 。
致性检验 ; ) ( 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层次分 4 析法 主要是确定评价 因素的权重 。模糊评判法是应用 准进行赋值。 从多个因素对被评判事物隶属 4 方便性原则。指标测评数据收集方便 , 、 处理简 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 , 单。 等级状况进行综合评判的一种方法。模糊评价法解决 5 层次性原则。指标体系层次分明 , 、 各个层 次指 问题的步骤是 : ) ( 确定评价因素和评价等级 ; ) 1 ( 计算 2 隶属度 ; ) ( 构造评判矩阵 ; ) 3 ( 建立评判模型 , 4 进行综合 标 隶属 关 系 明确 。
不是 一种 技 术 , 多 的是管 理 , 的实现 也不 能离 开技 系统 的评价指标体 系 , 更 它 共分 3 个层次 , 最高层为 目标
术 ,知识管理系统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 的一个平 台。 层 , 中间层是准则层 , 第三层是对象层 。其 中一级指标 个 二级指标 1 个。如图 1 3 所示 。 基于这种考虑 , 知识管理系统就是通过利用计算机技 4 , 术和其它信息技术帮助企业提高实施知识管理的工作 效率 , 更好 的实现知识管理 目标的一种 管理系统。知 识管理系统的开发需要较高的条件 , 对系统 的评价可 以看 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所处的水平 , 发现可能存在
制造业知识管理平台的模型框架
是在企业内部运用了部分信息管理系统, O ,D C M, R 如 A P M,R E P等 , 该类企业所 占比例较小 , 且大部分企业
的实际实施效果不是很好…. 前 , 目 在我国的制造业, 基于资源采集整合、 交换共享 的知识管理工程项 目还
未见实施 , 但这正是企业通往下一代协同知识管理层面的必由之路. 随着企业数字化、 信息化工作 的深入开 展, 如何对企业内部长期积累的、 分散存储的、 各类结构化的数据中进行知识挖掘和检索利用成为迫切需要 解决的问题, 知识引擎的研究工作 日趋重要. 利用知识引擎 , 企业可 以将分散在各部 门乃至各位员工脑中的 知识、 技能、 诀窍、 规则、 政策、 经验等各类信息组合成一个具有本企业全面知识的、 虚拟 的超级信息服务系
基于集成化企业建模框架的知识管理系统研究
增 大 ,知 识 管理 作 为 企 业 管 理 的 重 要 主 题之 一 , 已经 成 为 了提 高企 业 核 心 竞 争 力 的 重 要 手段 。 知
识 管 理 就 是通 过 对 企 业 的知 识 资 源 进 行 管理 ,促 进 企 业 内 显性 知 识 和 隐 形 知 识 的 共 享 和 重用 ,其 目标 是 将 最恰 当的 知 识 在 最 恰 当 的 时 间 传递 给 最 恰 当 的人 , 以使他 们 做 出最 好 的 决 策和 实 施 一。
的 ,企 业 建 模 的 工作 划 分 为 六 个 视 图 ,从 这 六 个
不 仅 保 证 企 业知 识 管 理 的 完 备性 和一 致 性 , 还 增
强 了知 识 管理 和企 业 业 务 的 关联 性 , 目前 对 于 这
方面 的研 究还 比较 缺乏 。
本 文 以 集 成化 企 业建 模 框 架 作 为 理 论基 础 , 首 先 扩 展 了该 体 系框 架 ,论述 了添 加 文 档视 图 的 必 要 性 , 然 后设 计 了适 应 该 扩展 框 架 的 知 识 管理
系统 结 构 ,接 着设 计并 开 发 了B S 构 的文档 管理 /结 工 具 ,将 其 作 为 知 识 管 理 系统 的一 个 主 要组 成 部
分 ,最后 给 出了实 际应用 案例 。
1 扩展的集成化企 业建模框架
集 成化 企 业 建 模 方 法 的 体 系 结 构 , 是 由 生命 周期 维 、通 用 层 次 维 和视 图维 组 成 的 一 个三 维立
建 立 在 集 成化 企 业 模 型 基 础 之 上 的 知 识 管理 系统
收 稿 日 期 :2 1- 8 0 0 0 0 -1 基金项目:国家8 3 6 计划项 目 ( 0 9 0 0 0 );国家科技 支撑计划项 目 ( 0 8 A 2 0 —) 2 0 AA 13 8 2 0 B H3 B 3 1 作者简介:来洪波 (9 7一 18 ),男,浙江杭州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 向为集成化企业建模、知识管理 。
知识转移进程的框架模型研究
有 的知识 转移过 程都 包含 两个阶段 三 个角 色的参 与 ,只有 实现 了这 两个阶段 的转 移 ,才是 成功的知 识转 移 。 [ 关键 词 ]知 识转 移 ;框 架模 型 ;知 识创 造 [ 中图分类号 ]G 1 36 [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章 编号 ]10 — 4 2 (0 1 1 04 0 05 63 2 1 ) — 19— 3 型 的知识 转移 过程 的基础 。那 么本文 的研究 对象 就是这 种 最 简单 的点对 点式 的单 向知 识 转移 过 程 ( 图 1( ) 所 如 b 示) 。本 文在 进行 知识转 移 进 程研 究 之前 做 以下 设 定 :这 里 的 “ ” 既可 以 是 个 人 ,也 可 以是 整 个 组 织 ,但 是 它 点 们都 可 以分解 为一 系列 子 过 程 。在 整 个 知 识 转 移 的 进 程 中 ,这些子 过程 对应着 一 系列对 象不 同 ,性 质不 同 ,但 是
识决策 者 。
识
的过 程。可 以说 ,重 视知 识转移 ,善 于学 习他人 经验 ,是
人类成 功 的最 重要原 因之 一 。
随着 网络 化 的普 及 。知识转 移 的形式 也发生 了很 大变
化,逐渐呈现出网络化的特征 :社会中没有绝对的老师与
学生 ,人 人既 是老师 ,又 是学 生 ,从 而知识 转移 过程 也呈 现 出交 互式 、网络化 的状 态 。如图 1( )所示 。 a
3 对 该框 架模型 中几个 问题 的进 一步讨论
知il jT稃 帅 知识 决策者
31 封 装和屏 蔽 .
图 1 知 识 转 移 的两 种 模 式
N nk o a a的知识 创 造 和转 化 理 论 同时 也 作 为 知识 转 移 的基础 理论 。前者 说明 知识创 造进 程需要 在显性 和 隐性 知 识 之间 动态 的转化 ,后 者主 张当知 识被转 移过程 中知 识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卷 第6期2005年12月研究与发展管理R &D MANAGE MENT Vol .17No .6Dec .2005文章编号:100428308(2005)0620050206知识管理的系统分析与框架模型研究 收稿日期:2004210208;修改日期:2005201226. 作者简介:奉继承(1968—),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工业工程和知识管理;赵 涛,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现代工业工程和集成化信息系统.奉继承,赵 涛(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072)摘 要:从知识管理研究现状,以及各种理论和学派的观点分析出发,以系统论的观点来探讨知识管理的体系架构、内涵和外延,设计出知识管理的框架模型,并在此模型指导下设计出知识管理系统软件的体系结构和实际应用范例.关键词:系统分析;知识管理;框架模型中图分类号:G302 文献标识码:A1 知识管理研究基础知识管理(K M )作为一种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全新管理模式和管理理论,随着I T 技术的应用和推动,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关于知识管理的一些基本问题,如知识管理的概念、内涵、研究范围和适用范围等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综合起来,可以分为:技术学派、行为学派和综合学派三大学派.技术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和专家们一般都有着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的教育背景,他们关注信息管理系统、人工智能、重组和群件等的设计和构建,认为知识等于对象,并可以在信息系统中被标识和处理,美国处于这个学派的前沿.行为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和专家们一般都有着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或商业管理的教育背景,他们关注对人类个体的技能或行为的评估、改变或是改进过程,热衷于对个体能力的学习、管理和组织方面进行研究,认为知识等于过程,是一个对不断改变着的技能的一系列复杂的、动态的安排,日本和欧洲处于这个学派的前沿.综合学派认为“知识管理不仅要对信息和人进行管理,还要将信息和人连接起来进行管理;知识管理要将信息处理能力和人的创新能力相互结合,增强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该学派的专家既对信息技术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又有着丰富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他们推动着技术学派和行为学派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而融合为自己所属的综合学派.由于综合学派能用系统、全面的观点实施知识管理,所以能很快地被企业界接受,是近几年来知识管理发展的主流.事实上,各种学派并无本质上的矛盾,因为知识管理的内涵如此丰富,外延也如此广泛,以致于经常论述的知识管理实质上都是在整个知识管理空间中的一个视图而已.2 知识管理的系统分析思维211 系统分析思维当分析和评价任何一类系统问题时,都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方法,而非常重要的是要建立和运用系统思维的观点和方法.系统分析的思维方式是从系统整体结构出发研究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动态变化过程,建立具有学习型组织功能的协调系统[1].以系统分析思维来研究知识管理问题,是要将知识管理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分析.应用系统分析求解问题时,要保证在逻辑数学意义上考虑所有必要的因素和过程.按照系统分析的逻辑过程,从解决问题的范围看,我们要明确知识管理研究的对象,建立知识管理系统的目标,确定知识管理系统的结构及模型.从作业活动来看,应该包括知识管理的系统研究、系统设计、系统量化、系统评价和协调等作业活动.从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和工具来看,应广泛采纳行为研究、价值研究、规范研究等方法论,以及建模、模拟、优化等工具.从信息处理和知识转化来看,应在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中来把握知识管理.从系统研究的层次关系上看,不同层次的功能和影响范围是不一样的,例如知识管理战略层次,属于企业的最高决策问题,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知识管理的应用层属于知识管理的计划、操作和实施范围内的具体工作.因此系统分析思维对于知识管理的研究非常重要,它提供了一个全景式的框架和指导原则,从整体上确保知识管理能够在各种不同的组织内确定一个基本的知识管理路线图[2].212 知识管理的系统分析系统是由某些相互联系的要素集合而成,要素可以是具体的物质,也可以是抽象的组织或人,它们在系统内彼此相互影响和作用而构成系统的特性;由这些要素集合而成的系统的运行具有一定的目标,系统中要素及其结构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和改变系统的特性.研究系统问题,需要从系统的构成要素、系统的层次、系统的分析以及系统活动的构成要素来分析,以揭示系统的基本特性.知识管理系统的组成要素包括知识(含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人、知识交流的场所(含工作场所和虚拟的电子空间等).知识管理过程实际上就是这些组成要素之间的知识流程和相互转化的动态过程.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是紧密相连的,同时与企业知识传播的文化和环境相关,目标是实现企业的知识创新体系,因此知识管理既需要对显性知识进行“管理”,又需要建立知识交流的环境和实现知识转移的“过程”,是资源性与动态性的统一.知识管理体系可以分为战略层、应用层、方法层和技术层四个层次(参见图1).知识管理的战略层是将知识管理在全企业范围内作为综合性战略计划的一部分来考察.企业认为知识管理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提高竞争力至关重要,把知识视为资源,对知识实施有效的管理和运营,将对企业盈利甚至生存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因此而推动知识管理的战略计划.在战略层面,知识管理体现企业对知识管理理论及框架的认知,制订知识管理的战略规划,以及在组织架构上为知识管理的运营提供组织保证,如设立知识总监(CK O ),以及各个部门专职或兼职的知识工程师.为推进知识管理的实施,企业将营造一种适合知识运营的共享、交流、学习的文化氛围,这是有效推动知识管理的重要基础.知识管理的应用层是在知识管理的实施效用角度,通过知识管理来提供决策支持和业务支15 第6期奉继承等:知识管理的系统分析与框架模型研究图1 知识管理的层次体系Fig .1 Knowledge manage ment hiberarchy持,利用知识资源的有效沉淀和管理,组织学习最佳实践,以及在协作和业务流程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并积累和优化知识,以提高员工技能.知识管理的方法层,是指知识管理的实施和推进过程的方法论.知识管理作为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企业导入知识管理和实施知识管理系统需要方法论的指导,同样知识管理在企业的应用推进和持续改进过程,更需要方法论的支持.知识管理的技术层是确保知识管理得到有效实施的工具和平台,包括知识管理的I T 系统平台,以及为保障知识管理运营的安全系统和安全管理制度与方法等知识安全体系.3 知识管理的框架模型311 框架模型设计原则研究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表示知识管理体系结构,即如何对知识管理体系结构建模.根据建模的侧重点的不同,知识管理体系结构的模型包括描述模型、框架模型、数学模型、过程模型和功能模型等.在这五个模型中,最常用的是功能模型[3]、描述模型[4]和过程模型(表现知识转化的过程)[5,6].这些模型与系统分析思想不相容,本质上是一些描述,集中考虑知识管理的任务,以及知识本身的运作规律,模型没有提到双重循环的持续优化的概念.模型方法缺少内聚性,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来说明知识管理体系的构成;模型的大多数概念是通用的,但在不同框架中他们的次序和结构不同.建立一个能够兼容各种理论、观点和方法的知识管理框架模型,必须体现以下原则.1)提供一致的语言:一个框架模型定义了一致的知识管理的术语和概念,能够使参与知识管理项目的成员(包括业务管理者、最终用户、供应商、推进者以及外部顾问)减少交流的障碍,以共同的基准来理解知识管理.2)描述一个过程:知识管理框架模型提供一个高层次的知识运营的普遍流程,可以指导知识管理活动.3)提供一个核查表:框架模型提供一个知识管理项目实践的检查表,以协助项目负责人能够关注到知识管理的几个关键因素和过程,不会在一个局部领域实施知识管理.4)关注非技术因素:一个成功的知识管理项目,关注于分析和计划、知识共享和获取、文化和过程等非技术因素.一个框架模型明确了技术与管理的相互关系和地位.312 框架模型设计框架模型与结构模型类似,但它不太侧重描述结构的细节而更侧重于整体的结构.框架模25研究与发展管理第17卷 型主要以一些特殊的问题为目标建立只针对和适应问题的结构.根据已有的模型成果,以系统分析思维方法,设计出一个知识管理框架模型(参见图2).图2 知识管理的框架模型Fig .2 Knowledge management framework model模型反映出知识管理的结构;知识管理体系包括了知识管理的战略规划、技术和文化基础、知识资源、知识转化的过程以及知识管理的外部环境.模型反映出了知识管理的业务过程和知识转化流程,从知识开发(包括知识需求和知识提供)、知识共享、知识应用和知识评估的循环和持续改进的运作过程.知识管理的主要对象既包括显性的知识资源,也包括专家网络、知识社区和协作流程所包括的隐性知识.运作的目标包括战略层面的决策与创新,以及提高员工技能、提高沟通效率和优化管理流程.企业实践知识管理,与知识管理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交互作用,这些环境包括了企业内部的I T 系统、国家与地区知识管理的基础设施,以及行业的知识现状、竞争者的策略和个人的知识基础结构等.313 框架模型的应用知识管理的框架模型可以指导知识管理的理解、实施和评估等知识管理活动.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存在许多争议和不同的观点,如果按照系统分析思维,结合知识管理的框架模型,可以设计出完整的知识管理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图3).这种软件架构充分利用软件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以多层WE B 体系结构作为软件架构的基础,应用设计方面参考知识管理的框架模型,以满足知识管理活动过程的全面支持.系统包含5个层次.用户接触的是客户端的访问层,可以通过WE B 浏览器和移动终端访问,也支持实时通信工具,使得知识交流实现实时在线支持.系统服务的第一层是知识管理的表现层,知识管理活动的交互主要在知识门户中进行,知识体系和知识关联通过知识地图来体现.第二层是知识管理的应用层,包括知识资源管理、知识协作管理、企业文化管理、决策支持和外部知识管理等,包括了知识管理框架模型的应用范围.第三层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服务,从软件技术的角度将知识管理应用过35 第6期奉继承等:知识管理的系统分析与框架模型研究图3 知识管理系统的软件架构Fig .3 The soft w are architecture of knowledge manage ment syste m程中的知识识别、搜集、组织、共享、推进、应用和创新的动态过程以统一的系统接口提供服务,技术接口包括基本的通信服务和沟通技术、组织及人力资源的管理以及文档和流程的管理技术,还包括知识安全和知识发布等运作机制.第四层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平台,由应用服务器中间件、数据库和服务器硬件以及相应的网络环境组成.应用实例1 深圳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在导入知识管理过程中,以协调企业业务机构的商业计划和商业活动,通过共享知识和经验,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为战略.在构建企业知识管理体系过程中,应用该模型为指导,通过在I B M 技术平台上建设了知识管理系统,实现了公司机构内部的协调与协同,大大提高了各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公司员工通过知识门户系统可以随时访问企业最新业务信息及企业内部资源,员工认识到获取知识的重要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同时通过网上协作平台进行日常办公、流程审批,将原来的基于人的面对面的办公环境变革为没有时间与空间限制的无约束的虚拟环境,将日常办公协作过程中积累的企业知识与个人知识用I T 的手段在潜移默化中沉淀下来,给企业进行自我积累知识、自我发掘知识提供了非常好的作业工具.应用实例2 重庆某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房地产企业之一.该公司是一个管理投资型企业,以组织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如设计、施工、材料设备供应商等资源,有效有机地整合资源,使之发挥市场的效益,以提高开发产品及服务质量和控制能力,从而将开发和管理的模式复制到其他项目的开发建设中.为了大规模推进信息化建设,依据本文的模型体系为该企业制定了I T 规划,并将知识管理作为整个公司协同管理系统的核心,完成基于知识管理的协同平台系统,实现包括知识沉淀、协作及交流管理、信息通报与发布管理和知识库系统,将房地产企业管理协作过程中的项目合同起草、会签和审批等关键业务环节的流程管理,以及在业务过程中的知识沉淀、交流和协作,为该企业的管理现代化提出了规划和建设的指导路线.这种知识管理的体系结构对于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实践价值.45研究与发展管理第17卷 4 结 论知识管理是组织的一种有意识采取的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可以帮助人们共享知识,进而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组织业绩的目的.知识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的支持基础包括战略和领导层支持、文化、评测和技术因素等.在支持过程中,所有的这些都必须被综合起来设计和管理,并且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一个完整的知识管理框架模型有利于深刻认识知识管理的本质,寻找知识管理的一般规律和工程方法,而这又要求从哲学、管理学、系统科学中关于知识及知识管理的规律性认识中作深入研究.参 考 文 献[1] 顾培亮.系统分析与协调[M ].天津:,1998.11—30.[2] Rubenstein 2Montano B,L iebowitz J,Buch walter J,et al .A syste m s thinking framework forknowledge manage ment [J ].D eciscions Support Syste m s Journal ,2001,31(1):5—16.[3] Jaffer R Syed .An adap tive fra me work f or kno wledge work [J ].Journal of Kno w ledge M anage m ent,1998,2(2):59—69.[4] J inette de G ooijer .Designing a knowledge manage ment perfor mance fra mework [J ].Journal ofKno w ledge M anage m ent,2000,4(4):303—310.[5] S wee C Goh .Managing effective knowledge transfer [J ].Journal of Kno w ledge M anage m ent,2002,6(1):23—30.[6] Kenneth Preiss .Modelling of knowledge fl ows and their i m pact [J ].Journal of Kno w ledgeM anage m ent,1999,3(1):36—46.Syste m Ana lysis of KnowledgeM anage m en t and M odel Research on Its Fram eworkFEN G J i 2che ng,ZHAO Tao(M anage m ent College of Tianjin U 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 )Abstract:D is pute about concep ti on and research area of knowledge manage ment has been existed f or l ong ti m e .I n order t o distinguish and evaluate about the influence fact or of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knowledge manage ment p r oject,it is necessary t o understand it in the point of system thought and t o design an integrated entirely knowledge manage ment fra me work model that is accep ted at large .Firstly,it starts with the research actuality about knowledge manage ment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vie ws of theoretics and school,thr ough the point of syste m analysis view,discusses the syste m fra me work,connotati on and extensi on of knowledge manage ment in the viewpoint of syste m analysis and the syste m theory,t o design a knowledge manage ment fra me work model .Then on the bas of this model,it puts for ward the system frame work and the p ractice app licati on exa mp le of knowledge manage ment syste m s oft w are .Keywords:syste m analysis;knowledge manage ment;fra me work model 55 第6期奉继承等:知识管理的系统分析与框架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