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数学下册511相交线学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5.1.1 相交线(导学案)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5.1.1 相交线(导学案)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学习笔记记录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1.1 相交线 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两条直线相交的特征及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2.掌握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性质,并能运用它们的性质进行角的计算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二、学习过程:情境引入你能在身边找出一些相交线的实例吗?(请画出下图中一组相交线)自学导航思考:观察剪刀工作过程,你能发现它的角有什么变化?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做两条相交的直线,你们想想它是一种怎样的几何结构?请画出抽象得出的几何图形.【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图的几何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探究:任意画两条相交的直线,在形成的四个角中,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根据这种位置关系将它们分类.作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概念1.邻补角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还有哪些角也是邻补角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顶角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还有哪些角也是邻补角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上图中,∠1与∠3在数量上又有什么关系呢?___________. 请补全下列说理过程:∵ ∠1与∠2互补,∠3与∠2互补 (_________________) ∴ ∠1=∠3 (_________________)【归纳】对顶角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解析考点1:邻补角的定义及性质★例1. 下列图形中,∠1与∠2互为邻补角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迁移应用】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角的邻补角只有B.一个角的邻补角必定大于这个角C.相等的两个角不可能是邻补角D.一个角的邻补角可能是锐角、钝角或直角 2.如图,直线a ,b 相交.(1)∠1+∠2=_____°;∠3+∠4=____°. (2)∠4的邻补角是_________. (3)图中的邻补角共有_____对.3. 已知∠B 与∠A 互为邻补角,且∠B=2∠A,那么∠A=_____°.考点2:对顶角的定义及性质★★例2. 下列图形中,∠1和∠2互为对顶角的是( )【迁移应用】1.如图,直线 AB ,CD 相交于点O ,则∠1的对顶角是( ) A.∠2 B.∠3 C.∠4 D.∠3和∠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若∠AOD 减小30°则∠BOC ( ) A.增大30° B.增大150° C.不变 D.减小30°3.如图是一个对顶角量角器,用它测量角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4.如图是一把剪刀,若∠AOB+∠COD=82°,则∠BOD=________.5.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AOC=(2x-10)°,∠BOD=(x+25)°,则x=_______.考点3:运用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进行角度的计算★★★例3.【方程思想】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AOC = 80°,OE 把∠BOD 分成两部分,且∠BOE :∠DOE=2:3,求∠AOE 的度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迁移应用】1.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OA 平分∠COE,若∠DOE=70°,则∠BOD 的度数是( )A.75°B.65°C.55°D.105°2.如图,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 ∠1+∠2+ ∠3 =_____°.3.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A 平分∠EOC.若∠EOA:∠EOD=1:3,求∠BOD 的度数.考点4:利用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例4.【一题多解】如图是一块弯折的屏风,假设其背面不可到达,要测量其在地面上形成的∠AOB 的度数,你有什么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迁移应用】【跨学科】将一根玻璃棒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头露出水面,一头浸入水中,我们可发现浸入水中的部分“变弯了”.它真的变弯了吗? 其实没有,这只是光的折射现象,即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如图,一束光AO 射入水中,在水中的传播路径为OB ,∠1与∠2是对顶角吗?如果不是对顶角,你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考点5:邻补角在折叠问题中的应用★★★★例5.【整体思想】如图,将五边形纸片ABCDE折叠,折痕为AF ,点D,E 分别落在点D′,E′处.已知∠AFC=76°,求∠CFD′的度数.【迁移应用】1. 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后,B ,D 两点分别落在点B′,D ′处.若∠AOB ′=80°,则∠B′OG 的度数为_______.学习笔记记录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将长方形纸片折叠,使点A 落在点A′处,BC 为折痕,BD 为∠A′BE 的平分线,则∠CBD 的度数为________.考点6:相交线中的探究题★★★★★例6. (1)观察图①,图中共有____对对顶角,_____对邻补角; (2)观察图②,图中共有_____对对顶角,_____对邻补角; (3)观察图③,图中共有_____对对顶角,_____对邻补角;(4)若有n 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形成________对对顶角,________对邻补角.【迁移应用】观察下列图形,阅读下面的相关文字并回答后面的问题:(1)5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 (2)6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 (3)猜想:n 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1《相交线》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1《相交线》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相交线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相交线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相交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发现部分学生难以将题目中的信息与几何图形联系起来。为了改善这一点,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空间想象力训练的环节,如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制作模型等。
再次,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依赖性强。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相交线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相交线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相交线的基本概念。相交线是两条在平面内不平行且在某一点相遇的直线。它在几何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图形的性质和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学案:5.1.1相交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学案:5.1.1相交线

5.1.1相交线[学习目标]1、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性质解决问题;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3、激情投入,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 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

[难点]利用邻补角和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求角的大小或找角的关系。

导学流程暨内容 一、课前预习 1、旧知回顾(1)两个角互余的概念是什么? (2)两个角互补的概念是什么? (3)余角与补角的性质是什么?同角或等角的余角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2、如下图用剪子剪东西时,哪对角同时变大或变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将图1转化成几何图形得到图2,那么∠1与∠2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1与∠3呢?二、自主探究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根据观察图形和度量角度完成下表:两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有对顶角有 邻补角有 数量关系式有3、邻补角、对顶角概念:4.注意:对顶角和邻补角都是指两个角之间的关系,即互为对顶角、互为邻补角。

4321ODC BA邻补角:有一条( ),而且另一边( )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对顶角:如果两个角有一个( ), 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角两边的( ),那么这两个角叫对顶角.-----【要求理解背会】A COD图图ADBCO 1 2 3 4B12OA CD5、练习一:(1)如图1所示,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OE是一条射线。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1 相交线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1  相交线 教案

5.1.1相交线教学设计课题 5.1.1 相交线单元第五单元学科初中数学年级七下学习目标1.了解两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能使用该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3.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4.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交流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积极思维的学习习惯.重点了解两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难点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能使用该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观察思考】握紧剪刀的把手时,随着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是怎么变化的?分析:随着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也逐渐变小.【观察思考】如果把剪刀的构造抽象成一个几何图形,会是什么样的图形?请你在纸上画出来.分析:剪刀的构造可看作两条相交的直线,剪刀刃之间的角就是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复习回顾】相交线的概念: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它们的公共点叫做交点.观察并思考.挖掘和利用现实生活背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分析:如上图,AB、CD为两条直线,点O是直线AB与直线CD的交点,我们就可以说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教学建议】引导学生观察剪刀把手夹角与刀刃夹角之间的大小关系,为后续学习邻补角、对顶角做铺垫.讲授新课【合作探究】任意画两条相交的直线,形成几个角?这些角有什么位置关系?分析:任意两条相交的直线,形成4个角;这4个角有公共顶点.【观察思考】在两条相交的直线所形成的4个角中,∠1与∠2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分析:∠1与∠2:①有一条公共边OC;②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③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问题:你还能找出其它的邻补角吗?分析:∠2与∠3;∠3与∠4;∠4与∠1问题:∠1与∠2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分析:∠1+∠2=180o【观察思考】在两条相交的直线所形成的4个角中,∠1与∠3思考并回答小组交流合作,观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让学生了解平面内两直线相交所成的4个角之间有怎样的特征.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观察、发现、归纳、概括得出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抽象概括能力.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分析:∠1与∠3:①有一个公共顶点O;②∠1的两边分别是∠3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③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问题:你还能找出其它的对顶角吗?分析:∠2与∠4【合作探究】∠1与∠3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分析:∠1+∠2=180o∠2+∠3=180o∠1+∠2=∠2+∠3∠1=∠3总结: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教学建议】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进行相应指导.熟悉并掌握对顶角相等.通过分析已知求证,利用平角的定义和等式的性质进行推导,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力.【典型例题】如图,直线a、b相交,若∠1 = 40°,求∠2、∠3、∠4的度数.解:由邻补角的定义,∠1 = 40°可得∠2 = 180°-∠1= 180°-40°= 140°由对顶角相等,可得∠3 = ∠1 = 40°∠4 = ∠2 = 140°【教学建议】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思考并积极回答.通过例题,规范学生对解题步骤的书写,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随堂练习】1.如图,直线AB、CD、EF 两两相交,图中共有___对对顶角,___对邻补角.答案:6;12.2.下列各组角中,∠1与∠2是对顶角的为( )答案:D3.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是射线. 则:∠BOC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_____,∠AOC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_____,∠AOC的邻补角是________________,∠BOE的邻补角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AOD;∠BOD;∠BOC、∠AOD;∠AOE.4. 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A平分∠EOC,∠EOC=70°,求∠BOD,∠BOC的度数.解:因为OA平分∠EOC,∠EOC = 70°所以∠AOC = 35°由对顶角相等,得∠BOD =∠AOC = 35°自主完成练习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了解学习效果,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新知,加深对顶角、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并学会运用它们解决一些问题.由邻补角的定义,得∠BOC = 180°-∠AOC= 180°-35°= 145°【教学建议】教师给出练习,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相应指导,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课堂小结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所讲解的内容. 回顾本节课所讲的内容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板书1.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邻补角互补.2.对顶角:(1)概念:有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2)对顶角相等.。

人教版新编七年级数学下学期第5章学案5.1.1 相交线 1

人教版新编七年级数学下学期第5章学案5.1.1 相交线 1

5.1.1 相交线【学习目标】1、经历观察、推理、交流等过程,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2、掌握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学习过程】环节一:复习引入1、复习提问:若∠1和∠2互余,则________________若∠1和∠2互补,则________________2、画图:作直线AB、CD相交于点O3、探究新知归纳: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互为________。

如图中的______和_______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 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_________。

如图中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3、想一想:如果改变∠1的大小, ∠1和∠2还是邻补角吗?_______,它们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

∠1和∠3还是对顶角吗?_______,它们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结论:从数量上看,邻补角__________,对顶角都_______________环节二:例题例:如图,直线a,b相交,∠1=400,求∠2,∠3,∠4的度数解:∵直线a,b相交∴∠1+∠2=1800(邻补角的定义)∴∠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线a,b相交∴∠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环节三:练习ab1234............OD CBAOFE D CB A 34D CBA 1234D CBA 12OF EDCBA 12A 组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是( )121212212、如图1,AB 与CD 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1的邻补角是______, ∠1的对顶角___.3、如图2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 ,OE 是一条射线. (1)写出∠AOC 的邻补角:________________; (2)写出∠COE 的邻补角: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与∠BOC 的邻补角:_______________.4、如图3所示,若∠1=25°,则∠2=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3=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5、如图4所示,已知直线AB,CD 相交于O,OA 平分∠EOC,∠EOC=70°,则∠AOC=_________,∠BOD=•______.6、如图5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若∠AOD 与∠BOC 的和为236°, 则∠AOD=________∠AOC•= ______________B 组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对顶角相等;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若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④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8、如图6所示,直线AB,CD,EF 相交于点O,则∠AOD 的对顶角是_________, ∠AOC 的邻补角是_________;若∠AOC=50°,则∠BOD=______,∠COB=_______.9、如图6所示,三条直线AB,CD,EF 相交于一点O,则∠AOE+∠DOB+∠COF 等于( • )A.150°B.180°C.210°D.120°10、如图7,AB,CD,EF 交于点O,∠1=20°,∠BOC=80°,求∠2的度数.OE D CBA 图4图2图6A B C D 图1图3图5......OE DCBA11、如图8,AB,CD 相交于点O,OE 平分∠AOD,∠AOC=120°, 求∠BOD,∠AOE•的 度数.C 组13、如图8所示,直线AB,CD 相交于点O,已知∠AOC=70°,OE 把∠BOD 分成两部分,• 且∠BOE:∠EOD=2:3,则∠EOD=________.OE DCBA图8图7图8。

七年级数学下册5.1相交线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5.1相交线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相交线
)12∠∠与互补)
12∠+∠ 13∠+∠ ∴∠=∠ 获取新知 观察:如图,直线AB
邻补角:
(1)有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边 (2)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邻补角。

问题:图中还有邻补角吗?
思考:∠1和∠2是邻补角吗?
思考:∠1和∠2是邻补角吗?∠1、∠2的和是多少度? ∠1和∠2是互为补角吗? ∠1和∠2还是邻补角吗?
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
问题:图中还有对顶角吗?
思考:下列各图中∠1、∠2是对顶角吗?
我们知道邻补角一定互为补角,即和等于
对顶角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基础过关,巩固新知1213∠+∠∴∠=∠32∠+∠
例题示范,应用新知
求∠1 、∠2、∠3、∠4的度数自能拓展,能力提升。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5.1.1相交线学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5.1.1相交线学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5.1.1相交线学案一、课前自主学习: (一)选择题1、下面四个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图形是( )2.下列图形中,∠1与∠2是邻补角的是( )3.如图(1),直线a 、b 相交于点O ,若∠1等于40°,则∠2=(A.50°B.60°C.140°D.160° 4.下列选项中是邻补角的是( )A.和为180°的两个角B.有公共顶点且互补的两个角C.有一条公共边且相等的两个角D.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对顶角相等;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若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④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6.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___.7.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对顶角的性质:______ _________.8.已知∠A=50°,则∠A 的补角是 .9.如图(2)所示,∠1=∠2=70,那么∠COE=70°, 那么∠COB 等于 度.ABCD21212121ABCDa D10.某校初一年级在下午3:00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下午3:00这一时刻,时钟分针与时针所夹的角等于 . (三)解答题 11.如图(3),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 (1)写出∠AOC ,∠BOE 的邻补角; (2)写出∠DOA ,∠EOC 的对顶角;(3)如果∠AOC =50°,求∠BOD ,∠COB 的度数.课前自主学习题答案:1.A ;2.D ;3.C ;4.D ;5.B ;6.对顶角;7.邻补角、对顶角;8.130°;9.145°;10.90°; 11. (1)∠AOC 的邻补角是∠AOD ,∠BOC ;∠BOE 的邻补角是∠AOE ,∠BOF.(2)∠DOA 的对顶角是∠BOC ;∠EOC 的对顶角是∠DOF. (3)∠BOD=50°,∠COB=130°.二、课堂互动探究 (1)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邻补角: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知识点二:对顶角: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知识点三:对顶角、邻补角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注意点:(1)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2)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3)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B A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

5.1.1相交线教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5.1.1相交线教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5.1.1 相交线教案2022-2023 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区分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

2.能够通过观察几何图形中的线段,判断其关系是相交还是平行。

3.能够使用直尺和量角器绘制平行线和相交线。

二、教学重点1.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和判定方法。

2.如何使用直尺和量角器绘制平行线和相交线。

三、教学内容1. 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平行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称为平行线。

•相交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有一个且只有一个交点的两条直线称为相交线。

2. 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判定方法•判定平行线的方法: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且不相交。

•判定相交线的方法:两条直线的斜率不相等,或者相交。

3. 绘制平行线和相交线•绘制平行线:使用直尺,在给定直线上选择一点,然后保持直尺的方向不变,将直尺移动到其他点,并在新位置标出另一点,连接两点即可得到平行线。

•绘制相交线:使用量角器确定两条直线交叉的角度,然后使用直尺在交叉点位置绘制相交线。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概念1.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特征。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对线段是平行线还是相交线。

第二步:讲解概念1.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解释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定义和判定方法。

2.举例说明如何使用直尺和量角器进行线段的绘制。

第三步:练习演练1.给学生一些线段,让他们判断是平行线还是相交线,并用直线标记。

2.让学生互相交流并纠正错误,巩固概念和判定方法。

第四步:绘制实例1.给学生几个几何图形,要求他们使用直尺和量角器绘制出其中的平行线和相交线。

2.学生互相展示并讨论绘制的结果。

五、教学扩展1.在引入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后,让学生自由观察周围的环境,寻找实际生活中的平行线和相交线的例子。

2.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应用领域,如建筑设计、道路规划等。

六、教学评价1.给学生出一些练习题,测试他们对于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判定能力。

2.观察学生在绘制实例时的表现,评价他们对于使用直尺和量角器的掌握程度。

七年级数学下册 5.1.1 相交线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5.1.1 相交线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5.1.1 相交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学生观察几何图形入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 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难点: 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及对顶角性质。

【导学过程】【情景导入】图片展示生活中的两条直线相交的实例。

【新知探究】探究一、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探究二、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两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4321O DCB A探究三、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探究四、对顶角性质.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性质是确定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_O _D _C _B _A你能利用“对顶角相等”这条性质解释剪刀剪纸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吗? 探究五、例1(P3):如图,直线a,b 相交,∠1=40°,求∠2,∠3,∠4的度数.提示:未知角与已知角有什么关系?通过什么途径去求这些未知角的度数?,规范地写出求解过程.【知识梳理】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困惑?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1)邻补角。

5.1.1相交线导学案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5.1.1相交线导学案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5.1.1 相交线导学案班级姓名编写:课型:新授课 NO:1 使用时间:一、目标导学(2分钟)1.经历实际操作,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对顶角、邻补角.表述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性质,并能利用它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2.通过对顶角性质的推理过程,提高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变式图形的识图训练,提高识图能力【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二、读书探究(16分钟)认真阅读课本第1—2页练习以上部分,画出重点,然后完成以下部分。

探究一:探究邻补角的概念及有关性质(4分钟)如图,任意画两条相交的直线(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形成四个角,∠1和∠2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以及数量关系?1.什么是邻补角?图中一共有哪些邻补角?2.邻补角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几何语言:【自学检测】(2分钟)1.下列图形中,∠1和∠2是邻补角的是()A.B.C.D.提示:判断两个角是不是邻补角,应满足两个条件:(1)有一条公共边;(2)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即邻补角相邻且互补。

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AOD=140°,则∠AOC的度数是()A.40°B.50°C.60°D.70°探究二:探究对顶角的概念以及性质(5分钟)如图,任意画两条相交的直线(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形成四个角,∠1和∠3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以及数量关系?1.什么是对顶角?图中一共有哪些对顶角?2.∠1 与∠3在数量上又有什么关系呢?证明过程:归纳:对顶角的性质:。

几何语言:【自学检测】(2分钟)3.在下面四个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A. B. C. D.提示:判断两个角是不是对顶角,应满足两个条件:(1)顶点相同(2)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4.如图,若∠1=35°,则∠2的度数是()A.35°B.40°C.45°D.145°【典型例题】(3分钟)如图,直线a、b相交,∠2=130°,求∠1、∠3、∠4的度数.三、点拨分享(12分钟)对读书探究部分进行提问、更正、点拨、归纳。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相交线学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相交线学案

(1)O DC B A 课题:5.1相交线【学习目标】:1. 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2.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重点难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学法指导】一、 【自主学习】:(一)【预习自我检测】(阅读课本2-3的内容,完成以下1-4题)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3 邻补角、对顶角概念.有一条( ),而且另一边( )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如果两个角有一个( ), 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角两边的( ),那么这两个角叫对顶角.4 下列说法,你同意吗?如果错误,如何订正.①邻补角的“邻”就是“相邻”,就是它们有一条“公共边”,“补”就是“互补”,就是这两角的另一条边共同一条直线上.( )②邻补角可看成是平角被过它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 )③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也是邻补角?( )④.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边,而且这两角互为补角, 那么它们互为邻补角( ).⑤.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邻补角相等,那么一对对顶角就互补.( )(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本4-5页,把不懂的地方请记录在这里,课堂上我们共同讨论)我的疑难问题:二、 【合作探究】: 对顶角性质.(1)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并说明理由.(2) 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是( )和( )所以∠AOC 与( )互补,∠AOC 与( )互补, 根据( ),可以得出∠AOD=∠BOC,同理有( )=( )对顶角性质:三、【达标测试】1、如图,直线a ,b 相交,∠1=40°,则∠2=_______∠3=_______∠4=_______2、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____,若∠AOE=30°,那么∠BOE=_______,∠BOF=_______3、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COE=90°,∠AOC=30°,∠FOB=90°, 则∠EOF=________.4、判断下列图中是否存在对顶角.5、如图,直线a ,b 相交,(1)若∠2是∠1的3倍,求∠3的度数 (2)若∠2比∠1大40°, 求∠4的度数6、如图所示,三条直线AB 、CD 、EF 相交于O点,∠1=40°,∠2=75°,则∠3等于多少度?7、如图,已知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AOE=90°,∠DOE=40°,求∠AOC 和∠BOC 的度数8、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1)若∠AOC+∠BOD=100°,求各角的度数.(2)若∠BOC 比∠AOC 的2倍多33°,求各角的度数. b a 4321第1题 F E O D C B A 第2题 F E O D C B A 第3题21212121ba 4321第5题 O D C B A A O E D B C四、【我的感悟】:1、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2、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五、【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5.1.1《相交线》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5.1.1《相交线》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探讨了相交线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注意到,学生在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这些概念时,起初有些混淆。我通过反复举例和直观演示,帮助他们逐步理清了这些角的区别和联系。这也提醒我,对于这类几何基础概念的教学,直观性和重复性是非常重要的。
我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解决实际问题,感觉效果还不错。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热烈,通过合作探究,他们不仅加深了对相交线性质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解决具体问题中。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也证明了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5.1.1《相交线》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5.1.1《相交线》教案:
1.理解相交线的概念,掌握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及其分类。
2.学习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并能够识别和判条直线是否垂直。
4.探索并掌握垂直的性质及其应用,如:垂直线段最短、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
4.强化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将相交线的性质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通过几何作图和计算,巩固基本的几何变换和代数运算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的识别及其分类,特别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和特点。
-垂直的概念及其判断方法,理解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
-掌握垂直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垂线段最短原理。
-通过几何作图和计算,运用相交线和垂直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举例解释:
-在讲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时,重点强调它们在两条相交直线上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通过直观图示和实际操作加深学生理解。

七年级数学下册 5.1.1 相交线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5.1.1 相交线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5.1.1 相交线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观察、操作、推断、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重点、难点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观察下面的图片,你有什么发现?这一组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2、观察剪刀剪东西的过程,两个手柄构成的角和两片刀刃构成的角位置保持怎么的联系?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直观形象地给出了生活中的平行线和相交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一)如图,把两根木条用钉子钉在一起,转动其中一根木条,观察两根木条所形成的角的位置及大小关系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小于平角的角有哪几个?学生观察,得出小于平角的角有∠1,∠2,∠3,∠4 将这些角两两相配能得到几对角?设计意图: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出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问题,自然而贴切。

这样安排既可以复习七年级上册中互补的知识,又为学习本堂课的新知识做了铺垫。

(二)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1.学生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1)O DCB A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 教师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准确地表达,如:∠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AOC和∠BOD有公共的顶点O,而是∠AOC的两边分别是∠BOD两边的反向延长线.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以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有“相邻”关系的两角互补,“对顶”关系的两角相等.3.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1)师生共同定义邻补角、对顶角.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 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对顶角.(2)初步应用.练习1:下列说法,你同意吗?如果错误,如何订正.①邻补角的“邻”就是“相邻”,就是它们有一条“公共边”,“补”就是“互补”,就是这两角的另一条边共同一条直线上.②邻补角可看成是平角被过它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③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也是邻补角?5.对顶角性质.(1)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并说明理由.(2)教师把说理过程,规范地板书:在图1中,∠AOC的邻补角是∠BO C和∠AOD,所以∠AOC与∠BOC互补,∠AOC 与∠AOD互补,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AOD=∠BOC,类似地有∠AOC=∠BOD.教师板书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强调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 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二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性质是确定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设计意图:教师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合作意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5.1.1 相交线》教学设计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5.1.1 相交线》教学设计 教案

《5.1.1 相交线》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研究的相交线是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中的一种情形,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前两个学段已有所接触,并且学生在上一学期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有关知识,因此,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形。

在本节课中首先探究了两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给出了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得出了“对顶角相等”的结论.在本节课中,除了让学生重点掌握以上的基础知识外,还应通过大量的识图,来培养学生的图形感,同时,还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较易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尝试利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分析特征,猜想结论,然后推理论证。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能从图形中辨别邻补角和对顶角;(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3)会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进行有关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质疑、猜想、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转化、说理能力和数学语言规范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让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乐趣;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中充满了探索和创造。

教学重、难点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相等的性质.难点:写出规范的推理过程和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展开,都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一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设计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从而自然引入新课。

)问题: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大家对它们也不陌生,(播放图片)请找出图片中的相交线、平行线,你能再找出一些身边的相交线、平行线的实例吗?比如:教室种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相对的两条边,操场上的双缸,方格纸上的横线和竖线等等,都相交线、平行线的形象。

七年级数学下册511相交线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511相交线学案新人教版

相交线学习目标1表述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性质,并能利用它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2通过对顶角性质的推理过程,提高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变式图形的识图训练,提高识图能力。

重点:是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难点:对顶角的概念,以及对顶角与邻补角的区别与联系。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课前预习:读一读,看一看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边相应变小.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 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2.自主探究: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1)OD C B A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3..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 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对顶角.二、合作探究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BO E 的对顶角是_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____.图中一共有对顶角 对,邻补角 对。

三、拓展延伸1.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1)若∠AOC+∠BOD=100°,求各角的度数.(2)若∠BOC 比∠AOC 的2倍多33°,求各角的度数.2.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一对对顶角互补, 那么它的所成的各角的度数是多少?三.牛刀小试 一、判断题:1.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边而且两角互为)2.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邻补角相等,那么一对对顶角就互补.( ) 二、填空题:1.如图1,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____.若∠AOC:∠AOE=2:3,∠EOD =130°,则∠BOC=_________.2.如图2,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 则∠EOF=________.O D CBA(1)O DCB A四、课后反思2019-2020学年初一下学期期末模拟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下面是一名学生所做的4道练习题:①(-3)0=1;② a3+a3=a6;③ ;④ (xy2) 3 = x 3y 6,他做对的个数是 ( )A.0B.1C.2D.32.关于y的方程2m+y=m与3y-3=2y-1的解相同,则m的值为()A.0 B.2C.1 2 -D.2-3.在二元一次方程x+3y =1的解中,当x=2时,对应的y的值是()A .13B.﹣13C .1D .44.已知4<m≤5,则关于x的不等式组0 420 x mx-<⎧⎨-≤⎩的整数解的个数共有()A.2 B.3 C.4D.55.在一个暗箱里放有a个除颜色外其它完全相同的球,这a个球中红球只有3个.每次将球搅拌均匀后,任意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再放回暗箱.通过大量重复摸球实验后发现,摸到红球的频率稳定在25%,那么可以推算出a大约是()A.12 B.9 C.4D.3 6.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164=±B.164±=C.3273-=-D.()244-=-7.如图,已知,,点,,,在同一直线上.要使,则下列条件添加错误的是()A.B.C.D.8.将数据162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0.162×105B.1.62×105C.16.2×104 D.162×1039.若(a-1)2+|b-9|=0 ,则ba的算术平方根是()A.13B.±3 C.3D.-310.若k90k+1(k是整数),则k=()A.6 B.7 C.8D.9二、填空题题11.若关于x的不等式x a≥的负整数解是1,2,3---,则实数a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12.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_________命题.(填“真”或“假”).13.如图,C 岛在A 岛的北偏东50°方向,从C 岛看A ,B 两岛的视角∠ACB =105°,则C 岛在B 岛的北偏西_____方向.14.用不等式表示“x 的3倍与1的差为负数”_______.15.一个样本容量为80的样本所绘的频数分布直方图中,4个小组对应的各小长方形高的比为2:3:4:1,那么第二小组的频数是_____.16.如图,已知AB ∥CD ,则∠A 、∠C 、∠P 的关系为_____.17.已如等腰ABC ∆的两边长a ,b 满足420a b -+-=,则第三边长c 的值为____三、解答题18.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322218x y x y m +=⎧⎨+=-⎩的解x 、y 互为相反数,求m 的值.19.(6分)已知方程组35223x y m x y m +=+⎧⎨+=⎩的解满足不等式588x y +>,求m 的取值范围.20.(6分)直线MN 与直线PQ 垂直相交于O ,点A 在射线OP 上运动,点B 在射线OM 上运动. (1)如图1,已知AE 、BE 分别是∠BAO 和∠ABO 角的平分线,点A 、B 在运动的过程中,∠AEB 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发生变化,试求出其值;(2)如图2,延长BA 至G ,已知∠BAO 、∠OAG的角平分线与∠BOQ 的角平分线及其延长线相交于E 、F ,则∠EAF=______°;在△AEF 中,如果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试求∠ABO 的度数.21.(6分)已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225234x y m x y m +=-⎧⎨-=-⎩. (1)求x 、y (用m 表示);(2)若0x <且4y ≤,求此时m 的取值范围.22.(8分)作图题:(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写做法)如图,已知∠AOB 与点M 、N.求作:点P,使点P 到OA 、OB 的距离相等,且到点M 与点N 的距离也相等.(不写作法与证明,保留作图痕迹)23.(8分)在东营市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中,某学校计划购进一批电脑和电子白板,经过市场考察得知,购买1台电脑和2台电子白板需要3.5万元,购买2台电脑和1台电子白板需要2.5万元.(1)求每台电脑、每台电子白板各多少万元? (2)根据学校实际,需购进电脑和电子白板共30台,总费用不超过30万元,但不低于28万元,请你通过计算求出有几种购买方案,哪种方案费用最低.24.(10分)如图(1),CEF∆的顶点C、E、F 分别与正方形ABCD的顶点C、A、B重合.(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正方形ABCD的周长等于_______,CEF∆的面积等于_______.(2)如图2,将CEF∆绕点C顺时针旋转,边CE 和正方形的边AD交于点P.连结AE,设旋转角BCFβ∠=. ①试说明ACF DCE∠=∠;②若AEP∆有一个内角等于60︒,求β的值. 25.(10分)因式分解:(1)x2-12x-45;(2)3x3-6x2+3x; (3)9a2(x-y)-4(x-y)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C【解析】①根据零指数幂的性质,得(-3)0=1,故正确;②根据同底数的幂运算法则,得a3+a3=2a3,故错误;③根据负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得4m-4=,故错误;④根据幂的乘方法则,得(xy2)3=x3y6,故正确.故选C.2.D【解析】【分析】分别解出两方程的解,两解相等,就得到关于m的方程,从而可以求出m的值.【详解】解:由3y-3=1y-1,得y=1.由关于y的方程1m+y=m与3y-3=1y-1的解相同,得1m+1=m,解得m=-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同解方程,解决的关键是能够求解关于x 的方程,根据同解的定义建立方程. 3.B 【解析】【分析】把x =2代入方程x+3y =1求出y 即可. 【详解】解:把x =2代入程x+3y =1得:2+3y =1,y =﹣13.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 4.B 【解析】 【分析】可先将不等式组求出解集,再通过m 的取值范围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中的整数解的个数即可. 【详解】解:不等式组整理得:2x mx <⎧⎨≥⎩,解集为2x m ≤<,∵m 54<≤,∴整数解为2,3,4,共3个,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含参数的不等式,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参数的范围来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 5.A 【解析】【分析】摸到红球的频率稳定在25%,即3a=25%,即可即解得a 的值 【详解】解:∵摸到红球的频率稳定在25%,∴3a=25%,解得:a=1. 故本题选A. 【点睛】本题考查用频率估计概率,熟记公式正确计算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6.C 【解析】 【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对A 进行判断;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对B 进行判断;根据立方根的定义对C 进行判断;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对D 进行判断. 【详解】A. 原式=4,所以A 选项错误;B. 原式=±4,所以B 选项错误;C. 原式=−3,所以C 选项正确;D. 原式=|−4|=4,所以D 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运算法则. 7.D 【解析】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逐个判断即可. 【详解】A、根据∠A=∠E,∠B=∠D,AB=ED,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能推出△ABC≌△EDF,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由BF=DC得出BC=DF,根据∠B=∠D,BC =DF,AB=ED,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能推出△ABC≌△EDF,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由AC∥EF,得出∠ACB=∠EFD,根据∠B=∠D,∠ACB=∠EFD,AB=ED,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能推出△ABC≌△EDF,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不能推出△ABC≌△EDF,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应用,牢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8.B【解析】【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详解】162000将小数点向左移5位得到1.62,所以162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1.62×105,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9.C【解析】【分析】根据平方与绝对值的和为零,可得平方与绝对值同时为零,可得a、b的值,再根据开平方,可得算术平方根.【详解】由(a-1)2+|b-9|=0,得,1090ab-=-=⎧⎨⎩,解得,a=1,b=9∴ba=9∴ba的算术平方根是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利用了平方与绝对值的和为零,得出平方与绝对值同时为零是解题关键. 10.D【解析】【分析】找到10左右两边相邻的两个平方数,即可估算.【详解】∵81<10<100,,即110,则k=1.【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估算,找到被开方数左右两边相邻的两个平方数是关键.二、填空题题11.43a-<≤-【解析】 【分析】首先解不等式求得不等式的解集,然后根据不等式的负整数解得到关于a 的不等式组,从而求得a 的范围. 【详解】根据题意得:43a -<≤-, 故答案为:43a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整数解.在解不等式时要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2.假. 【解析】 【分析】 【详解】试题分析:对顶角相等,但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例如两个直角相等,但有时两个直角不是对顶角,从而可得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 考点:命题与定理. 13.55° 【解析】 【分析】过C 点作CD ∥AE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 【详解】解:过C 点作CD ∥AE , ∵C 岛在A 岛的北偏东50°方向, ∴∠EAC =50°, ∴∠ACD =50°, ∵∠ACB =105°, ∴∠BCD =55°,∵AE ∥BF , ∴CD ∥BF , ∴∠CBE =55°,∴C 岛在B 岛的北偏西55°方向. 故答案为:5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方位角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平行线的性质. 14.3x-1<1 【解析】分析:首先表示出x 的3倍是3x ,负数是小于1的数,进而列出不等式即可.详解:x 的3倍是3x ,由题意得:3x ﹣1<1. 故答案为:3x ﹣1<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读懂题意,抓住关键词语,弄清运算的先后顺序和不等关系,才能把文字语言描述的不等关系转化为用数学符号表示的不等式. 15.1 【解析】 【分析】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各个长方形的高之比依次为2:3:4:1,则指各组频数之比为2:3:4:1,据此即可求出第二小组的频数. 【详解】解:380242341⨯=+++故答案是:1. 【点睛】此题考查了频数(率)分布直方图,要知道,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各个长方形的高之比即为各组频数之比.16.∠A+∠C﹣∠P=180° 【解析】 【分析】 【详解】如图所示,作PE ∥CD ,∵PE ∥CD , ∴∠C+∠CPE=180°, 又∵AB ∥CD , ∴PE ∥AB , ∴∠A=∠APE , ∴∠A+∠C-∠P=180°, 故答案是:∠A+∠C-∠P=180°. 17.1 【解析】 【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意义列出关于a 、b 的方程并求出a 、b 的值,再根据b 是腰长和底边长两种情况讨论求解. 【详解】 解:420a b -+-=∴a=1,b=2,(1)若2是腰长,则三角形的三边长为:2、2、1, 不能组成三角形;(2)若2是底边长,则三角形的三边长为:2、1、1,能组成三角形, 故第三边长为1, 故答案为:1.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非负数的性质及三角形三边关系;解题主要利用了非负数的性质,分情况讨论求解时要注意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对三边能否组成三角形做出判断.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式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18.1【解析】 【分析】根据x 、y 互为相反数得:x+y=0,与第一个方程组成新的方程组,解出可得x 、y 的值,代入第二个方程可得m 的值 【详解】解:由已知得:x+y =0,则0322x y x y +=⎧⎨+=⎩,解得:22x y =⎧⎨=-⎩,∴2×2﹣2=m ﹣18, ∴m =1.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互为相反数的性质;根据题意建立新的方程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9.m 的取值范围是3m >【解析】 【分析】先由加减消元法①+②得:5822x y m +=+,再根据题意方程组35223x y m x y m+=+⎧⎨+=⎩的解满足不等式588x y +>,得到228m +>,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35=223x y m x y m ++⎧⎨+=⎩①②①+②得:5822x y m +=+,因为方程组35223x y m x y m +=+⎧⎨+=⎩的解满足不等式588x y +>,∴228m +> 解得3m >∴m 的取值范围是3m > 【点睛】本题考查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20.(1)∠AEB 的大小不变,为135°;(2)90;∠ABO 为60°或45°. 【解析】 【分析】(1)根据直线MN 与直线PQ 垂直相交于O 可知∠AOB=90°,再由AE 、BE 分别是∠BAO 和∠ABO 角的平分线得出∠BAE=12∠OAB ,∠ABE=12∠ABO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2)由∠BAO 与∠BOQ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E 可知∠EAO=12∠BAO ,∠EOQ=12∠BOQ ,进而得出∠E 的度数,由AE 、AF 分别是∠BAO 和∠OAG 的角平分线可知∠EAF=90°,在△AEF 中,由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分四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 【详解】解:(1)∠AEB 的大小不变, ∵直线MN 与直线PQ 垂直相交于O , ∴∠AOB=90°, ∴∠OAB+∠OBA=90°,∵AE 、BE 分别是∠BAO 和∠ABO 角的平分线,∴∠BAE=12∠OAB ,∠ABE=12∠ABO , ∴∠BAE+∠ABE=12(∠OAB+∠ABO)=12×90°=45°,∴∠AEB=135°;(2)∵AE 、AF 分别是∠BAO 和∠OAG 的角平分线,∴∠EAO=12∠BAO ,∠FAO=12∠GAO , ∴∠EAF=12(∠BAO+∠GAO)=12×180°=90°.故答案为:90;∵∠BAO 与∠BOQ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E ,∴∠EAO=12∠BAO ,∠EOQ=12∠BOQ , ∴∠E=∠EOQ-∠EAO=12(∠BOQ-∠BAO)=12∠ABO ,即∠ABO=2∠E ,在△AEF 中,∵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故分四种情况讨论:①∠EAF=3∠E ,∠E=30°,则∠ABO=60°; ②∠EAF=3∠F ,∠E=60°,∠ABO=120°(舍去);③∠F=3∠E ,∠E=22.5°,∠ABO=45°; ④∠E=3∠F ,∠E=67.5°,∠ABO=135°(舍去). ∴∠ABO 为60°或45°.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的运用,熟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1.(1)1x m =--,()1342y m =-;(2)14m -<≤.【解析】 【分析】(1)利用加减消元法求解可得; (2)列出不等式组,再进一步求解可得. 【详解】解:(1)225234x y m x y m +=-⎧⎨-=-⎩①②①+②,得:2x=-2m-2,则1x m =--①-②,得:4y=6m-8,则y=342m -;(2)由题意知103442m m --<⎧⎪⎨-≤⎪⎩解得:14m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正确求出每一个不等式解集是基础,熟知“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的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见解析 【解析】 【分析】首先作出∠AOB 的角平分线,再作出MN 的垂直平分线,两线的交点就是P 点. 【详解】 如图所示:【点睛】此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作图—复杂作图,解题关键在于掌握作图法则. 23.(1)每台电脑0.5万元,每台电子白板1.5万元(2)见解析 【解析】解:(1)设每台电脑x 万元,每台电子白板y 万元,根据题意得:x 2y 3.5{2x y 2.5+=+=,解得:x 0.5{y 1.5==。

5.1相交线学案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5.1相交线学案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导学设计一、目标导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掌握领补角、对顶角的概念.2.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性质,并会应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知识运用能力,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能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合理的猜想。

二、重点、难点重点 :掌握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难点:应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二、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创设问题情境<三>自主学习,质疑交流(四)合作探究,展示反馈当做完这道题后有一个小的总结,用较短的时间进行小组合作展示。

(五)归纳小结用五分钟时间让学生举手发言加分。

(六)训练检测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互查,遇到问题解决,如果没有就继续做。

编号:第一课时相交线目标导航:(5分)3.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掌握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4.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性质,并会应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一、自主学习,质疑交流(5分)1、图中,两条直线相交形成个角.2.观察∠1和∠2:①在位置上,∠1和∠2的顶点和两边有什么关系?②在数量上,∠1和∠2有什么关系?③图中还有哪些角之间具有这样的关系?总结:①领补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有一条,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领补角。

②领补角的性质:邻补角。

二、合作探究,展示反馈(20分)观察∠1和∠3:①这两个角的顶点和两边有什么关系?②这两个角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③图中还有哪些角之间具有这样的关系?总结:①对顶角的定义:两个角有一个公共的,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②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

三、归纳总结,训练检测(18分)(一)归纳总结(举手回答)(二)训练检测1、如图2,图中共有________对对顶角.2、下列各图中,∠1和∠2是对顶角的是()个性化设计: (包括导学更新、问题更新、训练更新)121 2 1212A B C D图21234。

七年级下册初一数学教学教案(人教版)5.1相交线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初一数学教学教案(人教版)5.1相交线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基础,掌握了基本的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区分平面图形。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相交线的概念和性质的学习将更加深入。然而,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存在差异,他们在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和性质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在空间想象力方面的差异,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几何图形表象。
2.针对学生在逻辑推理和论证能力上的不足,设计由浅入深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几何证明的方法。
3.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几何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几何素养。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勇于提问,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相交线的概念及其性质,特别是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的性质。
4.能够运用相交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相交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几何画板等教学软件,探索相交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能够运用相交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几何论证水平。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交叉路口的红绿灯、立交桥的设计等,引出相交线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究时间,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发现相交线的性质。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享自己的发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七年级数学下册5.1相交线5.1.1相交线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5.1相交线5.1.1相交线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5.1.1相交线教学目标1. 理解对顶角的概念,会在图形中找出对顶角.2. 掌握对顶角的性质,了解它的推证过程,会用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有关的推理和计算.3. 了解邻补角的概念,会在图形中找出邻补角,并会用它进行有关的推理或计算.4. 经历探究对顶角、邻补角的位置关系的过程建立空间概念,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5. 使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教学重点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以及性质.教学难点性质的探究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学生活动:观察右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学生口答:∠2和∠4也是对顶角.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2.对顶角的性质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并口答为什么.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l=∠3(同角的补角相等).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1=∠3(等量代换).学生活动:例题比较简单,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一个学生板演.解:∠3=∠1=40°(对顶角相等).∠2=180°-40°=140°(邻补角定义).∠4=∠2=140°(对顶角相等).三、范例学习学生活动:让学生把例题中∠1=40°换成其他条件,而结论不变,自编几道题.变式1:把∠l=40°变为∠2-∠1=40°变式2:把∠1=40°变为∠2是∠l的3倍变式3:把∠1=40°变为∠1∶∠2=2∶9四、课堂小结学生活动:表格中的结论均由学生自己口答填出.五、布置作业教材P3练习.教学反思: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第五章《5.1.1相交线》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第五章《5.1.1相交线》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理解相交线的定义,掌握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及其名称。
-举例:通过观察图形,让学生识别出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即相邻角、对顶角、补角等,并理解这些角的性质。
-重点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讲解垂直与平行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如墙面与地面的关系,理解这些性质的应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相交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相交线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相交线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重点三:学会通过画图和推理来分析几何问题,培养几何直观和逻辑思维能力。
-举例:在解决几何问题时,要求学生先画出相应的图形,再运用几何性质进行分析,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对顶角和相邻角的区分。
-举例:在讲解对顶角和相邻角时,通过对比记忆,让学生理解这两种角的不同之处,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第五章《5.1.1相交线》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交线学习目标1表述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性质,并能利用它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2通过对顶角性质的推理过程,提高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变式图形的识图训练,提高识图能力。

重点:是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难点:对顶角的概念,以及对顶角与邻补角的区别与联系。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课前预习:读一读,看一看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边相应变小.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 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2.自主探究: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1)OD C B A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3..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 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对顶角.二、合作探究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BO E 的对顶角是_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____.图中一共有对顶角 对,邻补角 对。

三、拓展延伸1.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1)若∠AOC+∠BOD=100°,求各角的度数.(2)若∠BOC 比∠AOC 的2倍多33°,求各角的度数.2.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一对对顶角互补, 那么它的所成的各角的度数是多少?三.牛刀小试 一、判断题:1.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边而且两角互为)2.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邻补角相等,那么一对对顶角就互补.( ) 二、填空题:1.如图1,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____.若∠AOC:∠AOE=2:3,∠EOD =130°,则∠BOC=_________.2.如图2,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 则∠EOF=________.O D CBA(1)O DCB A四、课后反思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 1.下列运算正确的为( ) A .2(3)9-=-B .382-=-C .4293=±D .2(1)1-=-【答案】B【解析】根据有理数的乘方、开方的定义分别对每一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A ,平方结果为正,错误. B,正确.C,二次开方为正,错误. D, 二次开方为正,错误.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方、开方,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A 、B 的坐标为(2,0),(0,1),若将线段AB 平移至A 1B 1,则a+b 的值为( )A .3B .4C .5D .6【答案】B【解析】根据平移的性质,由对应点横坐标或纵坐标的变化情况推出a 和b,再求a+b 的值.【详解】由平移的性质可得,a=0+2=2,b=0+2=2,所以.a+b=2+2=4.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核知识点:用坐标表示平移.解题关键点:熟记平移中点的坐标变化规律.3.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 A 39B 9C .227D .3【答案】A【解析】根据无理数的定义解答即可. 9,227,3是有理数, 39故选A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其中初中范围内学习的无理数有:π,2π等;开方开不尽的数;以及像0.1010010001…,等这样的数. 4.下列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 A .-a +a 3=-a(1+a 2)B .2a -4b +2=2(a -2b) C .a 2-4=(a -2)2 D .a 2-2a +1=(a -1)2【答案】D【解析】根据因式分解的定义进行分析.【详解】A 、-a+a 3=-a (1-a 2)=-a (1+a )(1-a ),故本选项错误;B 、2a-4b+2=2(a-2b+1),故本选项错误;C、a2-4=(a-2)(a+2),故本选项错误;D、a2-2a+1=(a-1)2,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考核知识点:因式分解.5.下列调查最适合于抽样调查的是()A.某校要对七年级学生的身高进行调查B.卖早餐的师傅想了解一锅茶鸡蛋的咸度C.班主任了解每位学生的家庭情况D.了解九年级一班全体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答案】B【解析】解:A. 某校要对七年级学生的身高进行调查,调查范围小,适合普查,故A错误;B. 卖早餐的师傅想了解一锅茶鸡蛋的咸度无法进行普查,适合抽样调查,故B正确;C. 班主任了解每位学生的家庭情况,适合普查,故B错误;D. 了解九年级一班全体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适合普查,故D错误;故选B.【点睛】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6.如图AD∥BC,∠B=30,DB平分∠ADE,则∠DEC的度数为()A.30B.60C.90D.120【答案】B【解析】∵AD∥BC,∴∠ADB=∠DBC,∵DB平分∠ADE,∴∠ADB=∠ADE,∵∠B=30°,∴∠ADB=∠BDE=30°,则∠DEC=∠B+∠BDE=60°.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正确得出∠ADB的度数是解题关键.7.某种商品的进价为80元,出售时的标价为120元,后来由于该商品积压,商店准备打折出售,但要保证利润率不低于5%,则至多打()A.九折B.八折C.七折D.六折【答案】C【解析】设打x折,利用销售价减进价等于利润得到120•10x-80≥80×5%,然后解不等式求出x的范围,从而得到x的最小值即可.【详解】解:设打x折,根据题意得120•10x-80≥80×5%,解得x≥1.所以最低可打七折.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由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建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解不等式可以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列不等式解应用题需要以“至少”、“最多”、“不超过”、“不低于”等词来体现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因此,建立不等式要善于从“关键词”中挖掘其内涵.注意打x 折时,标价要乘0.1x 为销售价. 8.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233a a -= B .236a a a ⋅= C .()326a a =D .623+=a a a【答案】C【解析】根据整式的加减与幂的运算法则逐一解答判断.【详解】A. 22232a a a -=,故错误; B. 23235a a a a +⋅==,故错误; C. ()326a a =,该选项正确;D. 62a a ,不是同类项,不能相加减,故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加减与幂的运算,熟练运用法则进行计算是关键.9.定义:对任意实数x ,[]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如[]3.143=,[]11=,[]1.22-=-.对数字65进行如下运算:①658⎡⎤=⎣⎦;②82⎡⎤=⎣⎦;③21⎡⎤=⎣⎦,这样对数字65运算3次后的值就为1,像这样对一个正整数总可以经过若干次运算后值为1,则数字255经过( )次运算后的结果为1. A .3 B .4 C .5D .6【答案】A【解析】先估算要被开方的数的取值在那两个整数之间,根据[a]表示不超过a 的最大整数计算,可得答案.【详解】255进行此类运算:①25515⎡⎤=⎣⎦;②153⎡⎤=⎣⎦;③31⎡⎤=⎣⎦,即对255经过了3次运算后结果为1,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熟记1至25的平方,在初中阶段非常重要,在解决本题时可提高效率.10.在方程组2122x y mx y +=-⎧⎨+=⎩中,若未知数x ,y满足x+y >0,则m 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的表示应是如图所示的( ) A .B .C .D .【答案】B【解析】解:2122x y m x y +-⎧⎨+⎩=①=②,①+②得,3(x+y )=3-m , 解得x+y=1-3m, ∵x+y >0,∴1-3m>0, 解得m <3, 在数轴上表示为:.故选B . 二、填空题题 11.因式分解:=______.【答案】2(x +3)(x ﹣3).【解析】试题分析:先提公因式2后,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即=2(x 2-9)=2(x+3)(x-3). 考点:因式分解.12.分解因式:2a 3—2a=____________. 【答案】2a(a-1)(a+1). 【解析】322a a - =22(1)a a - =2(1)(1)a a a +-.13.数据0.000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 【答案】5510⨯﹣【解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 -,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详解】0.0005=5510⨯﹣ 故答案为:5510⨯﹣. 【点睛】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一般形式.14.如图的七边形ABCDEFG 中,AB 、ED 的延长线相交于O 点.若图中∠1、∠2、∠3、∠4的外角的角度和为220°,则∠BOD 的度数是________.【答案】40°【解析】∵∠1、∠2、∠3、∠4的外角的角度和为220°,∴∠1+∠2+∠3+∠4+220°=4×180°, ∴∠1+∠2+∠3+∠4=500°,∵五边形OAGFE 内角和=(5−2)×180°=540°, ∴∠1+∠2+∠3+∠4+∠BOD=540°, ∴∠BOD=540°−500°=40°, 故答案为40°. 15.使分式13x x --有意义,x 的取值应满足__________. 【答案】3x ≠【解析】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列出关于x 的不等式,再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不等式即可得解. 【详解】解:∵分式13x x --有意义 ∴30x -≠ ∴3x ≠∴x 的取值应满足3x ≠. 故答案是:3x ≠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为零以及解不等式,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列出关于x的不等式.16.将方程2x+y=25写成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 的形式,则y=_____.【答案】25-2x【解析】试题分析:将方程2x+y=25移项即可得y=—2x+25.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的变形.17.计算()1327-=__________.【答案】1 3【解析】根据乘方的运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33127327-==;故答案为:1 3 .【点睛】本题考查了乘方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乘方的运算法则进行解题.三、解答题18.如图,一长方形模具长为2a,宽为a,中间开出两个边长为b的正方形孔.(1)求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用含a、b的式子表示)(2)用分解因式计算当a=15.7,b=4.3时,阴影部分的面积.【答案】 (1) 2(a2﹣b2);(2)1.【解析】(1)影部分面积等于大长方形的面积减去中间两个正方形的面积;(2)把a=15.7,b=4.3带入(1)中的最终结果,即可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详解】解:(1)2a•a﹣2b2=2(a2﹣b2);(2)当a=15.7,b=4.3时,阴影部分的面积2(a2﹣b2)=2(a+b)(a﹣b)=2(15.7+4.3)(15.7﹣4.3)=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面积的计算以及因式分解中的公式法,熟练矩形面积的计算以及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题关键.19.如图,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都在网格点上,其中,C点坐标为(1,2),(1)写出点A、B的坐标:A(,)、B(,)(2)将△ABC先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A′B′C′,画出△A′B′C′(3)写出三个顶点坐标A′(、)、B′(、)、C′、)(4)求△ABC的面积.【答案】(1)A(2,-1)、B(4,3);(2)如图所示:(3)A′(1, 1)、B′(3,5)、C′(0,4);(4)5【解析】(1)根据图可直接写出答案;(2)根据平移的方向作图即可;(3)根据所画的图形写出坐标即可;(4)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减去四周三角形的面积可得答案.【详解】(1)A(2,-1)、B(4,3);(2)如图所示:(3)A′(1, 1)、B′(3,5)、C′(0,4);(4)△ABC的面积:11134-13-24-13=5222⨯⨯⨯⨯⨯⨯⨯【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平移变换,确定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通过关键点作出平移后的图形.20.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装有红、黑两种颜色的球共30只,这些球除颜色外其余完全相同,为了估计红球和黑球的个数,七(1)班的数学学习小组做了摸球实验.他们将球搅匀后,从盒子里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再把球放回盒子中,多次重复上述过程,得到下表中的一组统计数据:模球的次数n 50 100 300 500 80010002000摸到红球的次数m 14 33 95 155 241298602摸到红球的频率mn0.280.330.3170.310.3010.2980.301(1)请估计:当次数n足够大时,摸到红球的频率将会接近______;(精确到0.1)(2)假如你去摸一次,则估计摸到红球的概率为______;(3)试估算盒子里红球的数量为______个,黑球的数量为______个.【答案】(1)0.3;(2)0.3;(3)9,21【解析】(1)由表中摸球次数逐渐增大后,摸到红球的频率逐渐靠近于0.3可得;(2)概率接近于(1)得到的频率;(3)红球个数=球的总数×得到的红球的概率,让球的总数减去红球的个数即为黑球的个数,问题得解.【详解】(1)当次数n足够大时,摸到红球的频率将会接近0.3,(2)摸到红球的概率的估计值为0.3,(3)估算盒子里红球的数量为30×0.3=9个,黑球的个数为30-9=21个.【点睛】考查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大量反复试验下频率稳定值即概率.用到的知识点为:部分的具体数目=总体数目×相应频率.21.在Rt ABC中,AC BC=,90C=∠,D为AB边的中点,90EDF︒∠=,EDF∠绕D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AC和CB(或它们的延长线)于E,F.(1)当DE AC ⊥于E 时(如图1),可得DEF CEF S S +=△△______________ABCS.(2)当DE 与AC 不垂直时(如图2),第(1)小题得到的结论成立吗?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直接给出DEF S △,CEF S △,ABCS的关系.(3)当点E 在AC 延长线上时(如图3),第(1)小题得到的结论成立吗?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直接给出DEF S △,CEF S △,ABCS 的关系.【答案】(1)12;(2)成立,理由详见解析;(3)12DEFCEF ABC S S S -=△△△【解析】(1)当∠EDF 绕D 点旋转到DE ⊥AC 时,四边形CEDF 是正方形,边长是AC 的一半,即可得出结论;(2)成立;先证明△CDE ≌△BDF ,即可得出结论;(3)不成立;同(2)得:△DEC ≌△DBF ,得出12DEF CFE DBC CFE ABCDBFEC S S S S S S ∆∆∆∆∆==+=+五方形【详解】解:(1)当∠EDF 绕D 点旋转到DE⊥AC 时,四边形CEDF 是正方形;设△ABC 的边长AC=8C=a ,则正方形CEDF 的边长为号12a ,∴212ABC S a =,正方形CEDP 的面积221124CEDFS a a ⎛⎫== ⎪⎝⎭;∴12ABC CEDF S S =△,故答案为:12;(2)成立.证明:连接CD ,∵AC BC =(已知) ∴A B ∠=∠(等边对等角) ∵90ACB ∠=(已知),180A B ACB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45A B ︒∠=∠=(等式性质)∵AC BC =(已知),BD AD =(中点的意义) ∴CD AB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90CDB =∠(垂直的意义)∵180DCB B CDB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45DCB =∠(等式性质)∴DCB B ∠=∠(等量代换) ∴CD DB =(等角对等边) ∵CD AB ⊥(已证)∴90CDF FDB ︒∠+∠=(垂直的意义) ∵90EDF =∠(已知)∴CDE BDF ∠=∠(等式性质) 在CDE △与BDF 中,ECD BCD BDEDC BDF ∠=∠⎧⎪=⎨⎪∠=∠⎩(已证)(已证)(已证) ∴(...)CDE BDF A S A △≌△∴CDE BDF S S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12DEF CEF CDB ABC S S S S +==△△△△(等量代换)(3)不成立;12DEF CEF ABC S S S -=△△△;理由如下:连接CD ,如图3所示: 同(2)得:,135DEC DBF DCE DBF ︒∠=∠=≌∴DEF DBFECS S ∆=五方形12CFE DBC CFE ABC S S S S ∆∆∆∆=+=+12DEF CFE ABC S S S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图形面积的求法;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2.如图,已知AB ∥DC ,AE 平分∠BAD ,CD 与AE 相交于点F ,∠CFE =∠E .试说明AD ∥BC ,并写出每一步的根据.【答案】见解析【解析】由AB 与CD 平行,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AE 为角平分线得到一对角相等,等量代换得到一对内错角相等,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得证. 【详解】证明:∵AB ∥DC (已知) ∴∠1=∠CFE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E 平分∠BAD (已知) ∴∠1=∠2(角平分线的定义) ∴∠CFE =∠2(等量代换)∵∠CFE =∠E (已知) ∴∠2=∠E (等量代换)∴AD ∥B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3. “村村通”是国家的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包涵公路、电力、生活和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等,现计划在,,A B C 周边修公路,公路从A 村沿北偏东65︒方向到B 村,从B 村沿北偏西25方向到C 村,那么要想从C 村修路,CE 沿什么方向修,可以保证CE 与AB 平行?【答案】CE 应沿北偏东65︒方向修.【解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得115ABF ∠=︒,90ECB ABC ∠=∠=︒,过点C 作MN ∥BF ,可得∠MCE=65°,进而即可得到结论.【详解】使CE 沿北偏东65︒方向,即可保证CE 与AB 平行.理由如下:如图,由题意得,//AD BF ,18065115ABF ∴∠=︒-︒=︒, 1152590ABC ∴∠=︒-︒=︒,要使//CE AB ,则90ECB ABC ∠=∠=︒, 过点C 作MN ∥BF , ∴∠BCN=∠CBF=25°,∴∠MCE=180°-90°-25°=65°, ∴CE 应沿北偏东65︒方向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方位角,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4.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绿色出行”号召,长春市在多个地区安放共享单车,供行人使用.已知甲站点安放518辆车,乙站点安放了106辆车,为了使甲站点的车辆数是乙站点的2倍,需要从甲站点调配几辆单车到乙站点? 【答案】甲调102辆车到乙站点.【解析】设从甲站点调配x 辆单车到乙站点,根据甲站点单车数量-x=2(乙站点单车数量+x )列出方程解答即可.【详解】设从甲站点调配x 辆单车到乙站点,根据题意得, 518-x=2×(106+x) 解得,x=102答:从甲站点调配102辆单车到乙站点 【点睛】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25.为迎接边境贸易博览会,组织部门决定利用现有的3490盆甲种花卉和2950盆乙种花卉搭配A 、B 两种园艺造型共50个摆放在迎宾大道两侧,已知搭配一个A 种造型需甲种花卉80盆,乙种花卉40盆,搭配一个B 种造型需甲种花卉50盆,乙种花卉90盆.(1)某校九年级(1)班课外活动小组承接了这个园艺造型搭配方案的设计,问符合题意的搭配方案有几种?请你帮助设计出来.(2)若搭配一个A 种造型的成本是800元,搭配一个B 种造型的成本是960元,试说明(1)中哪种方案成本最低?最低成本是多少元?【答案】设搭配A种造型x个,则B 种造型为个,依题意,得:解得:,∴∵x是整数,x可取31、32、33,∴可设计三种搭配方案:①A种园艺造型31个,B种园艺造型19个;②A种园艺造型32个,B种园艺造型18个;③A种园艺造型33个,B种园艺造型17个.(2)方法一:由于B种造型的造价成本高于A种造型成本.所以B种造型越少,成本越低,故应选择方案③,成本最低,最低成本为:33×800+17×960=42720(元)方法二:方案①需成本:31×800+19×960=43040(元);方案②需成本:32×800+18×960=42880(元);方案③需成本:33×800+17×960=42720(元);∴应选择方案③,成本最低,最低成本为42720元.【解析】解:设搭配种造型个,则种造型为个,依题意,得:解这个不等式组,得:,.是整数,可取,所以可设计三种搭配方案:①种园艺造型个,种园艺造型个;②种园艺造型个,种园艺造型个;③种园艺造型个,种园艺造型个.(2)由于种造型的成本高于种造型,所以种造型越少,成本越低,故应选择方案③,成本最低,最低成本为:(元)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A.a a>B.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动画片C.某种彩票的中奖率为1%,买100张彩票一定中奖D.13名学生中至少有两个人在同一个月过生日【答案】D【解析】直接利用必然事件以及随机事件的定义分别判断得出答案.【详解】解:A、|a|≥a,故此选项错误;B、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动画片,是随机事件,故此选项错误;C、某种彩票的中奖率为1%,买100张彩票一定中奖,是随机事件,故此选项错误;D、13名学生中至少有两个人在同一个月过生日,是必然事件,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概率的意义以及随机事件,正确把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2.单位在植树节派出50名员工植树造林,统计每个人植树的棵树之后,绘制出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图中分组含最低值,不含最高值),则植树7棵及以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A.40%B.70%C.76%D.96%【答案】C【解析】由图可得,植树7棵及以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029650-=%,故选D.3.把多项式a²-4a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A.a (a-4) B.(a+2)(a-2)C.a(a+2)( a-2) D.(a -2 ) ²-4【答案】A【解析】直接提取公因式a即可:a2-4a=a(a-4).故选A4.(2016云南省曲靖市)小明所在城市的“阶梯水价”收费办法是:每户用水不超过5吨,每吨水费x元;超过5吨,每吨加收2元,小明家今年5月份用水9吨,共交水费为44元,根据题意列出关于x的方程正确的是()A.5x+4(x+2)=44 B.5x+4(x﹣2)=44 C.9(x+2)=44 D.9(x+2)﹣4×2=44【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可以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解:由题意可得,5x+(9﹣5)×(x+2)=44,化简,得5x+4(x+2)=44,故选A.5.如果kx2+(k+1)x+3中不含x的一次项,则k的值为()A.1 B.-1 C.0D.2【答案】B【解析】不含x的一次项,即令x的一次项的系数为0,即可得出答案.【详解】∵kx2+(k+1)x+3中不含x的一次项∴k+1=0,解得k=-1因此答案选择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多项式的系数中不含哪一项和缺项的问题,不含哪一项和缺项只要令不含和缺的那一项的系数为0即可求出答案.6.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m2•m3=m6B.(a2)3=a5C.(2x)4=16x4 D.2m3÷m3=2m【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m2•m3=m5,∴选项A不正确;∵(a2)3=a6,∴选项B不正确;∵(2x)4=16x4,∴选项C正确;∵2m3÷m3=2,∴选项D不正确.故选C.7.若x+a>ax+1的解集为x>1,则a的取值范围为()A.a<1 B.a>1 C.a >0 D.a<0【答案】A【解析】根据已知解集得到1﹣a为正数,即可确定出a的范围.【详解】∵x+a>ax+1,∴(1﹣a)x>1﹣a.∵不等式x+a>ax+1的解集为x>1,∴1﹣a>0,解得:a<1.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解集,熟练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下面列出的不等式中,正确的是()A.“m不是正数”表示为m<0B.“m不大于3”表示为m<3C.“n与4的差是负数”表示为n﹣4<0D.“n不等于6”表示为n>6【答案】C【解析】根据各个选项的表示列出不等式,与选项中所表示的不等式对比即可.【详解】A. “m不是正数”表示为0,m≤故错误.B. “m不大于3”表示为3,m≤故错误.C. “n与4的差是负数”表示为n﹣4<0,正确.D. “n不等于6”表示为6n≠,故错误.故选:C.【点睛】考查列不等式,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负数是小于0的数,非负数是大于或等于0的数,不大于用数学符号表示是“≤”.9.将一边长为()1a cm -的正方形A 向右平移,使其通过一个长为()2a cm +,宽为a cm ()1a >的长方形区域B ,设在正方形A 向右平移的过程中,长方形区域B 内被正方形A 覆盖后剩余部分的面积为S ,则S 的最小值为( )A .41a +B .41a -C .221a +D .221a -【答案】B【解析】分析题意可得,S 为长方形B 的面积减正方形A 的面积,当A 完全在B 里面时,S 有最小值. 【详解】解:当A 完全在B 之内时,()()221S a a a =+--22221a a a a =+-+-41a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整式四则运算的应用,结合图形理解题意,列出表达式是解答关键.10.如图,点E 在AB 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D ∥BC 的是( )A .∠1=∠2B .∠3=∠4C .∠C=∠CBED .∠C+∠ABC=180°【答案】B【解析】A. ∵∠1=∠2,∴AB ∥CD, 故不正确; B. ∵ ∠3=∠4 , ∴AD ∥BC, 故正确;C. ∵∠C=∠CBE , ∴AB ∥CD, 故不正确;D. ∵∠C+∠ABC=180º, ∴AB ∥CD, 故不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题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2,5.-若线段//AB x 轴,且AB 的长为4,则点B 的坐标为______.【答案】()2,5--或()6,5-【解析】根据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求出点B 的纵坐标,再分点B 在点A 的左边与右边两种情况列式求出点B 的横坐标,即可得解. 【详解】点A 的坐标为()2,5-,线段//AB x 轴,∴点B 的纵坐标为5-,若点B 在点A 的左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