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第1章)

合集下载

高电压技术第一章-PPT课件

高电压技术第一章-PPT课件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夹层式极化:使夹层电介质分界面上出现电 荷积聚的过程。由于夹层极化中有吸收电 荷,故夹层极化相当于增大了整个电介质 的等值电容。 夹层式极化的特点:极化过程缓慢;是非弹 性的;只有在直流电压下或低频电压作用下 ,极化才能呈现出来,有能量损耗。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第一章 电介质的 极化、 电导和损耗
• 要求
熟悉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的极化、电 导和损耗等物理现象,以及它们在工程上 的合理应用。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知识点 ●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的概念 ● 各类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的特 点 ● 相对介电常数εr ● 电介质的等值电路 ● 介质损失角正切tanδ ● 电介质极化、电导和损耗在工程上的 意义
定义:无外电场时对外不显电性。外电场 作用下由于电子发生相对位移而发生极 化。 特点:极化过程时间极短,约10-14~10-15 s ;极化是弹性的,无能量损耗;与电源 频率、温度无关。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图1-2 离子式极化示意图
定义:发生于离子结构的电介质中。正常 对外不呈现极性,在外电场作用下正、 负离子偏移其平衡位置,使介质内正、 负离子的作用中心分离,介质对外呈现 极性。 特点:时间极短,约10-12~10-13s;极化是 弹性的,无能量损耗;极化程度与电源 频率无关,随温度升高而略有增加。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相对介电常数εr
它是表征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极化程度 的物理量
εr的值由电介质的材料 决定,并且与温度、频 率等因素有关。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高电压技术 第一章第二节 电子崩

高电压技术 第一章第二节 电子崩
的碰撞电离次数平均值。 即是一个电子在单位长度行程内新电离出的电子数或正离子数。

注意: α必须是电子发生碰撞且电离的次数,若电子只发生
了碰撞没有导致电离则不能计入α中。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SEEI
We are located in CHENGDU
Sichuan University
第一节 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
一.气体放电的概念
气体放电——气体中流通电流的各种形式。
1. 正常状态:优良的绝缘体。
在一个立方厘米体积内仅含几千个带电粒子,但这些 带电粒子并不影响气体的绝缘。 空气的利用:架空输电线路个相导线之间、导线与地 线之间、导线与杆塔之间的绝缘;变压器相间的绝缘等。
Sichuan University
α过程的分析(电子崩的计算)
第二节 电子崩
③ 途中新增的电子数或正离子数△n
n na n0 n0 (e αd 1)
na
④ 电子电流增长规律 将式 n n0e x 两边乘以电子电荷qe
式中:I0—初始电子引起的初始电流

d
I I 0e αx
λe
e e e 式中:A、B—与气体种类有关的常数; E—电场强度; e e P—气体压力。
1


xi
xi
ui E
1

ui e E
APe
e
T P 1 当气温不变时, AP , Aui B
e ∝

BP E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SEEI

1.高电压技术前言及第一章讲稿

1.高电压技术前言及第一章讲稿

c.附着效应
二.气体放电的两个理论
1.汤逊放电理论. 适用条件:均匀电场,低气压,短间隙 实验装置
分析: oa段: 随着电压升高,到达 阳极的带电质点数量 和速度也随之增大 ab段:
电流不再随电压的 增大而增大
bc段: 电流又再随电压 的增大而增大 c点:电流急剧突增
均匀电场中气体的 伏安特性
(1).电子崩 在电场作用下电子从阴极向阳极推进而形成的一群电子
同一波形、不同幅值的冲击电压下,间隙上出现 的电压最大值和放电时间的关系曲线
(2) 曲线求取方法
(3) 电场均匀程度对曲线的影响 不均匀电场由于平均击穿电场强度较低,而且流注 总是从强场区向弱场区发展,放电速度受到电场分 布的影响,所以放电时延长,分散性大,其伏秒特性 曲线在放电时间还相当大时,便随时间之减小而明 显地上翘,曲线比较陡. 均匀或稍不均匀电场则相反,由于击穿时平均场强 较高,流注发展较快,放电时延较短,其伏秒特性曲 线较平坦.
(e 1) 1
S
(5)巴申定律
a.表达式:
U F f (PS )
S:极间距离
P:气体压力
b.均匀电场中几种气体的击穿电压与ps的关系
2.流注理论
(1).在ps乘积较大时,用汤逊理论无法解释的几种现象
a.击穿过程所需时间,实测值比理论值小10--100倍 b.按汤逊理论,击穿过程与阴极材料有关,然而在大气 压力下的空气隙中击穿电压与阴极材料无关.
当带电质点具有的动能积累到一定数值后, 在与气体原子(或分子)发生碰撞时,可以使 后者产生游离,这种由碰撞而引起的游离称为 碰撞游离 引起碰撞游离的条件:
1 2 m Wi 2
Wi
:气体原子(或分子)的游离能

高电压技术,第一章精品课件

高电压技术,第一章精品课件

反映了带电质点自由运动的能力
1.1.1 带电粒子在气体中的运动
带电质点的迁移率
正离子
电子
负极
正极
E
迁移率
V μ=
E
1.1.1 带电粒子在气体中的运动
激励、电离和复合
原子核 基态电子 激励
复合
电离能
电离
1.1.1 带电粒子在气体中的运动
激励、电离和复合
气体 N2 O2 CO2 SF6 H2 H2O
热电子发射
1 2
mv2
≥Wt
E
正极Leabharlann .1.2 带电粒子的产生源于电极
强场发射
E
负极
电场阈值 108V / m
真空中、高压气体中、液体中、固体中
正极
负极
1.1.3 负离子的形成
1 2
mv2
< Wt
E
气体分子要有很高的电负性
正极
1.1.3 负离子的形成
电子亲和能
元素 F Cl Br I
电子亲合能(eV) 4.03 3.74 3.65 3.30
相关学术术语
平均自由行程 带电质点的迁移率 激励 电离 复合
1.1.1 带电粒子在气体中的运动
质点的平均自由行程
:一个带电质点在向前行进1cm距离内,发生碰撞 次数的倒数 。
1.1.1 带电粒子在气体中的运动
质点的平均自由行程
的性质
λ∝ T P
受温度和气压影响
电子的要比分子和离子的大得多
电负性值 4.0 3.0 2.8 2.5
1.1.4 带电质点的消失
扩散

复合
负极
正极 中和
E
带电粒子消失的三条途径:复合、扩散和中和

高电压技术第一章课件.ppt

高电压技术第一章课件.ppt
• 这些电离强度和发 展速度远大于初始
电子崩的二次电子
崩不断汇入初崩通
道的过程称为流注。
流注条件
• 流注的特点是电离强度很大和传播速度很快, 出现流注后,放电便获得独立继续发展的能 力,而不再依赖外界电离因子的作用,可见 这时出现流注的条件也就是自持放电的条件。
• 流注时初崩头部的空间电荷必须达到某一个临界 值。对均匀电场来说,自持放电条件为:
n
n0
e
dx
0
n n0ed
• 途中新增加的电子数或正离子数应为:
n na n0 n0 (ed 1)
• 将等号两侧乘以电子的电荷qe ,即得 电流关系式::
I I0ed I0 n0qe
一旦除去外界电离因子?
(三)自持放电与非自持放电
在I-U曲线的BC段 一旦去除外电离因素,
气隙中电流将消失。 外施电压小于U0时 的放电是 非自持放 电。
• 复合可能发生在电子和正离子之间,称 为电子复合,其结果是产生一个中性分 子;
• 复合也可能发生在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 称为离子复合,其结果是产生两个中性 分子。
气体放电的基本理论
• 汤逊理论 • 流注理论 • 巴申定律
一 汤逊气体放电理论
1. 电子崩
• 电子崩的形成过程 • 碰撞电离和电子崩引起的电流 • 碰撞电离系数
一、带电粒子在气体中的运动
(一)自由行程长度
气体中存在电场时, 粒子进行 热运动和 沿电场定向运动
• 各种粒子在气体中运动时 不断地互相碰撞,任一粒 子在1cm的行程中所遭遇 的碰撞次数与气体分子的 半径和密度有关。
• 单位行程中的碰撞次数Z 的倒数λ
–即为该粒子的平均自由行 程长度。
二、带电粒子的产生

高电压技术(第1章)解析

高电压技术(第1章)解析

《高电压技术》第3版常美生主编第一章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概述⏹电介质:指具有很高电阻率(通常为106~1019Ω·m)的材料。

⏹电介质的作用:在电气设备中主要起绝缘作用,即把不同电位的导体分隔开,使之在电气上不相连接。

⏹电介质的分类:按状态可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类。

其中气体电介质是电气设备外绝缘(电气设备壳体外的绝缘)的主要绝缘材料;液体、固体电介质则主要用于电气设备的内绝缘(封装在电气设备外壳内的绝缘)。

⏹极化、电导和损耗:在外加电压相对较低(不超过最大运行电压)时,电介质内部所发生的物理过程。

这些过程发展比较缓慢、稳定,所以一直被用来检测绝缘的状态。

此外,这些过程对电介质的绝缘性能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击穿:在外加电压相对较高(超过最大运行电压)时,电介质可能会丧失其绝缘性能转变为导体,即发生击穿现象。

第一节电介质的极化一、电介质的极性及分类⏹分子键:电介质内分子间的结合力。

⏹化学键:分子内相邻原子间的结合力。

根据原子结合成分子的方式的不同,电介质分子的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和共价键两类。

原子的电负性是指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

电负性相差很大的原子相遇,电负性小的原子的价电子被电负性大的原子夺去,得到电子的原子形成负离子,失去电子的原子形成正离子,正、负离子通过静电引力结合成分子,这种化学键就称为离子键。

电负性相等或相差不大的两个或多个原子相互作用时,原子间则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成分子,这种化学键就称为共价键。

离子键中,正、负离子形成一个很大的键矩,因此它是一种强极性键。

共价键中,电负性相同的原子组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共价键,电负性不同的原子组成的共价键为极性共价键。

由非极性共价键构成的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由极性共价键构成的分子,如果分子由一个极性共价键组成,则为极性分子;如果分子由两个或多个极性共价键组成,结构对称者为非极性分子,结构不对称者为极性分子。

分子由离子键构成的电介质称为离子结构的电介质。

高电压技术(全套课件)

高电压技术(全套课件)

◆电子崩的形成(BC段电流剧增原因)
图1-5 均匀电场中的电子崩计算
电子碰撞电离系数α:代表一个电子沿电场方 向运动1cm的行程中所完成的碰撞电离次数 平均值。
dn ndx
dn dx
n
x
n n0e0 dx
n n0e x
n n0ed
n n n0 n0 (ed 1)
◆影响碰撞电离的因素
● 除了电力工业、电工制造业外,高电压技术 目前还广泛应用于大功率脉冲技术、激光 技术、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生态与环 境保护、生物学、医学、高压静电工业应 用等领域。
第一篇 电介质的电气强度
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
第一节 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 第二节电子崩 第三节 自持放电条件 第四节 起始电压与气压的关系 第五节 气体放电的流注理论 第六节 不均匀电场中的放电过程 第七节 放电时间和冲击电压下的气隙击穿 第八节 沿面放电和污闪事故
《高电压技术》
绪论
● 高电压技术主要研讨高电压(强电场)下的各种电气物理问题。 ● 高电压技术的发展始终与大功率远距离输电的需求密切相关。 ● 对于电力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学会正确处理电力系统中过电压与绝 缘这一对矛盾。 ● 为了说明电力系统与高电压技术的密切关系, 以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为例,在图 0-1中 列出了种种与高电压技术直接相关的工程问题。
在大气压和常温下,电子在空气中的平均自由行程长度的数 量级为10-5cm 。
◆ 带电粒子的运动
● 带电粒子的迁移率:该粒子在单位场强(1V/m) 下沿电场方向的漂移速度。
k v E
电子的迁移率远大于离子的迁移率
● 扩散:在热运动的过程中,粒子会从浓度较大的 区域向浓度较小的区域运动,从而使其浓度分布均 匀化的物理过程。

高电压技术 课后答案

高电压技术    课后答案

第一章 电力系统绝缘配合1、解释电气设备的绝缘配合和绝缘水平的定义答:电气设备的绝缘配合是指综合考虑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过电压、保护装置特性及设备的绝缘特性,最终确定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

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是指电气设备能承受的各种试验电压值,如短时工频试验电压,长时工频试验电压,雷电冲击试验电压及各种操作冲击电压2、电力系统绝缘配合的原则是什么?答:电力系统绝缘配合的原则是根据电气设备在系统应该承受的各种电压,并考虑过电压的限压措施和设备的绝缘性能后,确定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

3、输电线路绝缘子串中绝缘子片数是如何确定的?答:根据机械负荷确定绝缘子的型式后绝缘子片数的确定应满足:在工作电压下不发生雾闪;在操作电压下不发生湿闪;具有一定的雷电冲击耐受强度,保证一定的耐雷水平。

具体做法:按工作电压下所需的泄露距离初步确定绝缘子串的片数,然后按照操作过电压和耐雷水平进行验算和调整。

4、变电站内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是否应该与输电线路的绝缘水平相配合?为什么?答:输电线路绝缘与变电站中电气设备之间不存在绝缘水平相配合问题。

通常,线路绝缘水平远高于变电站内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以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

从输电线路传入变电站的过电压由变电站母线上的避雷器限制,而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是以避雷器的保护水平为基础确定的。

第二章 内部过电压1、有哪几种形式的工频过电压?答:主要有空载长线路的电感-电容效应引起的工频过电压,单相接地致使健全相电压升高引起的工频过电压以及发电机突然甩负荷引起的工频过电压等。

2、电源的等值电抗对空长线路的电容效应有什么影响?答:电源的等值电抗X S 可以加剧电容效应,相当于把线路拉长。

电源容量愈小,电源的等值电抗X S 愈大,空载线路末端电压升高也愈大。

3、线路末端加装并联电抗器对空长线路的电容效应有什么影响?答:在超高压电网中,常用并联电抗器限制工频过电压,并联电抗器接于线路末端,使末端电压下降。

高电压技术第一章

高电压技术第一章

稍不均匀场气隙击穿电压<均匀场气隙击穿电压
二.极不均匀电场中的电晕放电现象
极不均匀电场中,U 在气隙完全击穿以前在电极附 近会发生电晕(暗蓝色晕光) 晕光 :是由电极表面电离区的放电过程造成的。 电晕放电的电流强度与外加电压、电极形状、极间距离、 气体性质和密度相关。
击穿电压排序(由高到低): 均匀场>D最小>较小>较大>最大>尖-板 即D越大击穿电压越低(同气隙距离情 况下) 电晕放电的应用:静电除尘器、臭氧发 生器、静电喷涂等。 电晕放电的害处:引起功率损耗,产 生放电脉冲,导致电磁干扰、噪声。 防止电晕方法:采用分裂导线的方法
主要内容: 一、改善电场分布 二、削弱或抑制电离过程
一.改善电场分布
1.改进电极形状:增大电极[屏蔽罩、保护金具(绝缘子串上的 保护金具)]的曲率半径,改善电极绝缘形状。 2.利用空间电荷改善电场分布(细线→周围形成均匀电晕层→可 提高击穿电压) 3.极不均匀电场中采用屏障改善电场分布 插入薄片固体绝缘材料(纸或纸板)作为屏障。(棒-棒需要设 立两层屏蔽,为什么?) 最佳位置在x/d≈0.2处(只能提高气隙的稳态击穿电压,对暂 态电压的作用较小)
自持放电的条件:ed
0dx 1 1 e 1 1

d
二、汤逊理论
4.汤逊理论
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的主要原因。二次电 子来源于正离子撞击阴极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逸 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
(解释低气压短气隙中的放电现象)
三、巴申定律
②减小绝缘表面电阻,防止滑闪过早出现
二.固体介质表面有水膜时的沿面放电
洁净的瓷面被雨水淋湿时的沿面放电。由于水膜不均匀和不 连续→有水膜的表面电导大,无水膜处电导小。 ↓ 闪络电压(湿闪电压)=40~50%干闪电压

高电压技术

高电压技术

第8章电力系统防雷保护
【掌握】 1、 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 1)防止雷直击导线 。采用避雷针或避雷器 2)防止雷击塔顶或避雷器后引起绝缘闪络。降低绝 缘接地电阻,增大耦合系数,加强线路绝缘 3)防止雷击闪络后转化为稳定的工频电弧。电网中 采用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4)防止线路中断供电。采用线路自动重和闸,或双 回路、环网供电方式。
第3章 电气设备绝缘预防性实验
【重点掌握】 介质损耗角正切的测量方法。 谐波波形分析法(基波) 过零相位比较法 异频电源法
第4章绝缘的高电压实验
【掌握】 局部放电的绝缘的高电压试验的类型。 1.工频高电压试验 2.直流高电压试验 3.冲击高电压试验 【重点掌握】 绝缘预防性试验包括哪些? 预防实验是根据不同的电气设备绝缘选择相 关的绝缘预防性试验项目进行考核,主要有测量 绝缘电阻,直流泄漏电流,直流耐压试验;测量 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gδ,交流耐压试验,绝缘油试 验等。
u Z i u Z i

u u1 ( x vt) u2 ( x vt) u u i i1 ( x vt) i2 ( x vt) i i
正向行波 反向行波
2、折射波的等值电路-彼德逊法则
u2

2Z 2 Z2 u1 2u1 Z1 Z 2 Z1 Z 2
高电压技术
康忠健
中国石油大学信控学院
第1章 气体的放电基本物理过程和电气强度
【掌握】1、气体自持放电、非自持放电特点。
oa-初始阶段 ab-(良好 性能) bc-(碰撞电离↑)→带电离子↑ cs-气体间隙击穿,电流急剧增加 当U<U0时I很小,需外电离因素才能维持,称其为非自 持放电阶段 当U> U0 时,电流剧增,此时气隙中电流过程只靠外施电 压已能维持; 不需外电离因素维持,称其为自持放电区。

高电压技术

高电压技术

第一章气体的绝缘特性1.电介质在电气设备中作为绝缘材料使用,按其物质形态,可分为三类:气体电介质液体电介质固体电介质在电气设备中又分为:外绝缘:一般由气体介质(空气)和固体介质(绝缘子)联合构成。

内绝缘:一般由固体介质和液体介质联合构成。

2、一些基本概念:①气体介质的击穿——当加在气体间隙上的电场强度达到某一临界值后,间隙中的电流会突然剧增,气体介质会失去绝缘性能而导致击穿的现象,也称为气体放电。

②放电电压UF——在间隙距离及其它相关条件一定的条件下,加在间隙两端刚好能使其击穿的电压。

由于相关条件的变化,这个值有一定的分散性。

③击穿场强——指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与间隙距离之比。

这个参数反映了某种气体介质耐受电场作用的能力,也即该气体的电气强度,或称气体的绝缘强度。

④平均击穿场强——指不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与间隙距离之比。

3.大气击穿的基本特点固体介质中的击穿将使介质强度永久丧失;而气体和液体击穿发生击穿时,一般只引起介质强度的暂时降低,当外加电压去掉后,绝缘性能又可以恢复,故称为自恢复绝缘。

§1.1 气体介质中带电质点的产生和消失一、气体原子的激发与游离产生带电质点的物理过程称为游离,是气体放电的首要前提。

1、几个基本概念①激发—-原子在外界因素(如电场、温度等)的作用下,吸收外界能量使其内部能量增加,从而使核外电子从离原子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上去的过程(也称为激励)。

②游离—-中性原子由外界获得足够的能量,以致使原子中的一个或几个电子完全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和正离子(即带正电的质点)的过程(也称为电离)。

2、游离的基本形式①碰撞游离a 、当带电质点具有的动能积累到一定数值后,在与气体原子(或分子)发生碰撞时,可以使后者产生游离,这种由碰撞而引起的游离称为碰撞游离。

b 、发生条件:——气体分子(或原子)的游离能c 、碰撞游离的特点碰撞游离是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的极重要的来源。

高电压技术--1-气体的放电特性

高电压技术--1-气体的放电特性

U0:均匀电场中,气体 的自持放电的起始电压,
等于气隙的击穿电压Ub。
巴申定律:当气体成分和电极材料一定时,气体间隙
击穿电压Ub是气压p和极间距离d乘积的函数。
由曲线可知,随pd的变化,击穿电压有最小值。 该现象可由汤逊理论加以解释:形成自持放电需要 达到一定的电离数d,而这又决定于碰撞次数与电离 概率的乘机。
均匀场气隙在直流、 工频电压作用下的击穿电 压是相同的。
U b2.5 45 d6.66d
d=1~10cm时,击穿场强约为30kV/cm。
2. 稍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 (1)球隙
a. d<D/4时,电场 均匀,直流、交 流和冲击电压击 穿电压相同;
b. d>D/4时,电场 不均匀程度增大, 击穿场强下降, 出现极性效应;
阴极电极表面由于光电离产 生电子(起始电子)→电场作用 →向阳极运动→动能增大→发生 碰撞电离→产生新电子→电子数 量增多→电子崩
正离子→向阴极运动→加强 阴极电场或与阴极碰撞→产生新 电子→雪崩现象加剧→放电自持
2.三个系数 作用:定量分析气隙中的放电过程 ➢α系数—电子沿电场方向运动1cm平均发生的碰撞电 离次数—电子崩过程(α过程) ➢β系数—正离子沿电场方向运动1cm平均发生的碰撞 电离次数—离子崩过程(β过程) ➢γ系数—折合到每个碰撞阴极表面的正离子,使阴极 金属平均释放出的自由电子数—离子崩达到阴极后引起 阴极发射二次电子的过程(γ过程)
“棒-棒”和“棒-板”空气间隙的 直流击穿特性
(2)长气隙直流击穿特性 特性与短气隙直流击穿特性
相同。 可用于估算超高压直流输电
过程中对称布置和不对称布置所 需的绝缘距离。 ➢正极性棒—板电极:4.5kV/cm ➢负极性棒—板电极:10kV/cm ➢棒—棒电极:5.4kV/c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化、电导和损耗:在外加电压相对较低(不超 过最大运行电压)时,电介质内部所发生的物理 过程。
这些过程发展比较缓慢、稳定,所以一直被 用来检测绝缘的状态。此外,这些过程对电介质 的绝缘性能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击穿:在外加电压相对较高(超过最大运行电压) 时,电介质可能会丧失其绝缘性能转变为导体, 即发生击穿现象。
离子式结构的固体电介质的体积电导则主要 由离子在热运动影响下脱离晶格移动所形成。
影响固体电介质体积电导的主要因素 电场强度
场强较低时,加在固体介质上的电压与流过 的电流服从欧姆定律。场强较高时,电流将随电 压的增高而迅速增大。
因固体介质发生碰撞游离的场强高,在发生 游离前阴极就能发射电子,形成电子电导,故流 过固体介质的电流不存在饱和区。 温度
荷。
二、电介质极化的概念和极化的种类
极化:无论何种结构的电介质,在没有外电场 作用时,其内部各个分子偶极矩的矢量和平均 来说为零,电介质整体上对外没有极性。
当外电场作用于电介质时,会在电介质沿 电场方向的两端形成等量异号电荷,就像偶极 子一样,对外呈现极性,这种现象称为电介质 的极化。
电介质极化的四种基本形式:
温度升高时,体积电导按指数规律增大。 杂质
杂质含量增大时,体积电导也会明显增大。
固体电介质的表面电导主要是由附着于介质表 面的水分和其他污物引起的。
固体电介质的表面电导与介质的特性有关:
亲水性介质,容易吸收水分,水分可以在其表 面形成连续水膜,如玻璃、陶瓷就属此类。
憎水性介质,不容易吸收水分,水分只能在其 表面形成不连续的水珠,不能形成连续水膜,如石 蜡、硅有机物就属此类。
电负性相等或相差不大的两个或多个原子相 互作用时,原子间则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成分子, 这种化学键就称为共价键。
离子键中,正、负离子形成一个很大的键矩, 因此它是一种强极性键。共价键中,电负性相同 的原子组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共价键,电负性不 同的原子组成的共价键为极性共价键。
由非极性共价键构成的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由极性共价键构成的分子,如果分子由一个极性 共价键组成,则为极性分子;如果分子由两个或 多个极性共价键组成,结构对称者为非极性分子, 结构不对称者为极性分子。
质在电场作用下极化程度的物理量。 r值由电介质
的材料决定,并且与温度、频率等因素有关。
气体密度很小,极化程度很弱,因而一切气体
的r ≈1。
在工频电压下、温度为20℃时,常用的液体、
固体介质的r大多在2~6之间,如下表所示。
四、电介质极化在工程上的意义(源自)选择电介质时,除应注意电气强度等要求
之外,还应注意r的大小。 电容器的绝缘介质,希望r大些,电缆的绝缘
《高电压技术》第3版 常美生主编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概述
电介质:指具有很高电阻率( 通常为 106~1019Ω·m )的材料。
电介质的作用:在电气设备中主要起绝缘作用, 即把不同电位的导体分隔开,使之在电气上不相 连接。
电介质的分类:按状态可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 三类。其中气体电介质是电气设备外绝缘 (电气 设备壳体外的绝缘)的主要绝缘材料;液体、固 体电介质则主要用于电气设备的内绝缘(封装在 电气设备外壳内的绝缘) 。
④存在于离子结构的 电介质中。
3.偶极子式极化
极化机理:极性分子就是一个偶极子。在没有E 时,各个偶极子处于不停的热运动中,排列毫无 规则,对外的作用互相抵消,整个介质对外不呈 现极性;在有E作用时,偶极子受电场力的作用 发生转向,并沿电场方向定向排列,整个介质的
偶极矩不再为零, 对外呈现出极性。
4.空间电荷极化
极化机理: 由电介质中自由离子的移动形成的。 其他形式的极化都是由束缚电荷的位移或转向形 成的。
夹层极化是空间电荷极化的一个特例,以夹 层极化为例说明极化过程:
当t=0:
U1 C2 U 2 t =0 C1
当t→∞:
U1
G2
U 2 t G1
一般 C2 C1 G2 G1

U1 U1
可见,憎水性介质的表面电导通常要比亲水性 介质的小。
五、电介质电导在工程上的意义
电介质电导的倒数即为介质的绝缘电阻。通过测量 绝缘电阻,可判断绝缘是否受潮或有其他劣化现象。
多层介质串联时在直流电压下各层的稳态电压分布 与各层介质的电导成反比,故对直流设备应注意电 导率的合理配合。
电介质的电导对电气设备的运行有重要影响。电导 产生的能量损耗使设备发热,为限制设备的温度升 高,有时必须降低设备的工作电流。在一定的条件 下,电导损耗还可能导致介质发生热击穿。
U达到临界击穿电压U0 时,气隙中出现了 大量的带电质点,因而气体就转变成了良导体。
三、液体电介质的电导
分成三个区域 区域a:在电场比较小的情况下,
遵循欧姆定律。电导率就是在 此范围内定义的。 区域b:电流有饱和趋势但不太 明显。因液体的密度大,正、 负离子复合的概率大,不可能 所有的离子都运动到电极。而 U↑→复合的概率↓→I↑。
电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偶极子式极化、 空间电荷极化。
1.电子式极化
极化机理:无E时,正、负电荷的作用中心(即电子 运动轨道中心)重合,对外不显极性;有E时,电子 运动轨道发生了变形,并且与原子核间发生了相对 位移,正、负电荷作用中心不再重合。
特点: ①极化过程所需的时 间极短, 10-1410-15s; ②没有能量损耗,属弹性 极化; ③受场强影响大,温度、 频率无影响; ④存在于一切电介质中。
这种由偶极子 转向造成的极化称 为偶极子式极化或 偶极子转向极化。
特点: ① 极化过程时间较长,约为10-10~10-2s。极化程 度与电压频率有关。频率很高时,偶极子的转 向跟不上电场方向的变化,极化减弱。 ② 极化过程中有能量损耗,非弹性。偶极子在转 向时要克服分子间的吸引力而消耗能量。 ③温度对极化过程影响很大。温度升高时,分子 间的结合力减弱,极化程度增大,但同时分子 热运动加剧,使极化程度减小。如何变化取决 于这两个相反过程的相对强弱。 ④存在于极性电介质中。
三、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两平板电极在真空中 的电容量为
C0
Q0 U
0S
d
极间插入固体电介质后, 电容量增为
C Q0 Q S
U
d
式中 S为极板面积,cm2;d为极间距离,cm;
0为真空的介电常数, 1/36×10-11,F/cm; 为
固体介质的介电常数。
定义
r
0
r称为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它是表征电介
第一节 电介质的极化
一、电介质的极性及分类 分子键:电介质内分子间的结合力。
化学键:分子内相邻原子间的结合力。
根据原子结合成分子的方式的不同,电介质 分子的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和共价键两类。
原子的电负性是指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
电负性相差很大的原子相遇,电负性小的原 子的价电子被电负性大的原子夺去,得到电子的 原子形成负离子,失去电子的原子形成正离子, 正、负离子通过静电引力结合成分子,这种化学 键就称为离子键。
区域c:高场强区,液体分子发生了游离,电导迅速 增大。
低电场下液体电介质具有一定的电导的原因:
液体本身的分子和所含杂质的分子(杂质是不可能 完全除去的)离解为离子,形成离子电导。
液体中的胶体质点(如变压器油中悬浮的小水滴)吸 附电荷后变为带电质点,形成电泳电导。
中性液体介质离子主要来源于杂质分子的离解, 极性液体介质除杂质外,本身的分子也易离解,故 相同条件下极性液体的电导率比中性液体的要大。
表征电导强弱程度的物理量为电导率, 其倒数为电阻率 。
二、气体电介质的电导 分成三个区域
区域1:电压U↑→带电质点 运动的速度v↑→单位时间 内进入到电极的带电质点
的数量↑→I↑。
区域2:U>UA后,因单位时 间内气隙中产生的带电质 点在相同的时间内已全部
落入电极,所以U↑, I基
本不变。
区 域 3 : U>UB 后 , 气隙中出现了新的 游离过程,产生了 更多的带电质点, 故电流随电压的升 高而迅速增大。
杂质含量
液体中的杂质含量增大时,将使液体介质的 电导明显增大。
四、固体电介质的电导
固体电介质的电导分为体积电导和表面电导 两种,它们分别表示固体电介质的内部和表面在 电场中传导电流的能力。
中性或弱极性固体电介质的体积电导主要由 杂质离解所引起。
极性固体电介质的体积电导除杂质分子离解 引起外,本身的分子离解为自由离子也是形成电 导的主要因素。
结果使两层介质的分界面上出现了不等量的 异号电荷,从而显示出电的极性来(分界面上正电 荷多,呈现正极性,否则,呈现负极性) 。
这种使夹层电介质分界面上出现电荷积聚的 过程称为夹层式极化。
特点:
①极化过程非常缓慢,夹层极化只在低频时才来 得及完成。
②极化过程中有能量损耗,非弹性。
③存在于多层介质(不均匀介质)中。
某些强极性液体(如水、乙醇),即使经过高度 净化,其电导率仍然很大,故不能作为电气设备的 绝缘材料。
影响液体介质电导的主要因素 电场强度 温度
一方面,温度升高时液体介质本身的分子和 所含的杂质的分子的离解度增大,从而使液体中 自由离子的数量增加;另一方面,温度升高时液 体的粘度减小,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移动时的阻力 减小,从而使离子运动的速度加快。
那么电介质一般为什么具有一定的电导呢?
这是因为由于某种原因,介质内常含有少量 自由带电质点,正是它们在电场作用下的定向运 动,才使电介质具有一定的导电性。
电介质的电导与金属的电导区别: 电介质导电靠的是介质内部少量的自由离子,
属于离子性电导。 金属导电靠的是金属内部大量的自由电子,属
于电子性电导。
2.离子位移极化
极化机理:无E时,大量离子对的偶极矩互相抵消, 平均偶极矩为零,介质对外没有极性;在有 E时,正、负离子沿电力线向相反方向发生偏移, 使平均偶极矩不再为零,介质对外呈现出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