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

合集下载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 践是不存在的,我们讲盲目的实践是指这种实践没有以正确 的认识来指导,导致失败。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误区警示
6.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但并非人的一切活动
都是实践活动,要具体分析。首先,对人要具体分析,必须 是具有正常思维的人,如婴儿、精神病人的某些活动不一定 是实践活动。其次,人的活动可以分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活动,实践非认识性活动,只有改造世界的活动才是实践
误区警示
3.实践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这个观点貌似既讲实践的客观性,又讲实践的主观性,
其实它割裂了实践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因为,从实践 的三要素看它是客观的物质活动。但实践是人的活动,人具 有主观能动性,因而它既不是纯客观的物质活动,又不是纯 主观活动。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误区警示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2、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 性、具体性、条件性 4、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 理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观点是 认识论首要 的基本观点
实践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是认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识的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基础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科学实验: 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误区警示
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世界有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之分,人们改造世界有改造
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之分。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才 叫实践。 2.实践是适应环境的本能活动。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3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3
德国数学家黎曼1826——1866)提出:在球 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
思考:1、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 说明离开一定的条件,不好判断一种认识是 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 不是真理,因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这说明了真理具有什么特征?
三、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是有条件的
人类关于月球的认识还会发展吗?为什么?
四、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
为 什 么 ?
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 ——无限变化
认识的主体(人类) ——世代延续
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不断发展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每个时代、 每个人的认识发展的有限性,构成了整个人类的 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属于唯物论。2、认ຫໍສະໝຸດ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属于认识论。
3、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4、真理的系统化、理论化,就是科学理论。
联系:
内容都是客观的,形式都是主观的。
意识与认识的关系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唯物论的范
坚持真理面前 人人平等。
要不断丰富、 发展和完善真 理。
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 真理的 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 具体性 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 的、历史的统一。
思考:既然真理是客观的,为什么又说真理 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答:①真理是客观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但追 求真理又是一个无限的过程,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②任何真理都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的符合,都同谬误 有着原则的界限。但是任何认识又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的 认识,在这个条件下是真理,超出这个条件则是谬误。

《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六课(认识论)复习

《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六课(认识论)复习

[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考点1](理解) 1] 2、基本形式(了解): 基本形式(了解) (1)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实践
①生产实践,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这是人 生产实践,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其他一切活动。 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其他一切活动。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提示】 提示】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通过实践,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通过实践, 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两者对照, 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者对照, 就能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 就能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
[考点2](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考点2](说明) 2]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1)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 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 提出新问题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 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 认识的发展; 认识的发展; 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人类在改 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界 改造着主观世界, 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界,提高自己 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动力。 一动力。
(2的制定、 表现为革命、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 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 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 阶级社会中, ②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 为阶级斗争。 为阶级斗争。

必修4第6课认识论

必修4第6课认识论

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主备人:王华堂高考考点实践的概念和特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真理和谬误;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考查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过程。

关注热点:1.结合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以及实践的特征。

2.结合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的新思想、新观点,说明认识发展的过程。

课前复习案【考点梳理】依据下列问题,整理教材相关内容。

一、实践含义及其特点1.实践基本含义2、理解实践的特点注意:全面把握实践的含义(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它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3)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注意:正确区分认识的来源与认识的途径(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2)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

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认识是直接经验,另外,通过读书等渠道学习他人实践的经验即间接经验,也是人们获得认识的重要途径。

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凡事都亲自获得认识不必要,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实践不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要把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区分开来。

三、真理含义及其特点1.含义:2.特点:(1)客观的(2)具体的(3)有条件的重要提示:注意区别认识、真理、理论和科学理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理论则是概念、原理、观点的系统化,是人们把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而达到的思维成果。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科学理论是真理性认识的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辖而形成的知识体系。

认识、真理与理论、科学理论的划分在于是否系统化、体系化认识、理论与真理、科学理论的划分在于是否得到实践的检验证明是正确的科学的,前者概念有正确的东西,但又含有非科学的因素,后者比前者更深刻更符合事物的客观本质。

第六课认识论复习课(2020)

第六课认识论复习课(2020)

例题赏析: 材料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将法制教 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 知识课程”的要求,2016年7月教育部.司法部等部门颁 发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大刚提出。开展青少年法 治教育,要以宪法为教育为核心,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 育的各个阶段。 材料二 某中学在帮助学生掌握法律基本知识的同时,积 极开展模拟家庭.法治情景剧展演.法治社会调查等活动,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陶冶法治情感。养成规划意 识和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 从认识角度,说明在法治教育中为什么要引导青少年学以 致用。
参考答案: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分) 只有学以到致用,才能提升青少年 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认识,陶冶法 治情感。(1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分) 只有学以到致用,才能用所学的法 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养成尊法守 法的习惯。(1分)
典型题例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到初步认识,再到 提升为社会价值目标的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受 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 系时强调“人定胜天”,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 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 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日益 严峻,为此,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 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列入 新发展理念,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入党章, 再到“建设美丽中国”写入宪法。
(2020•江苏合格性考试)中国科学院国 家天文台2019年11月28日宣布,其研究团 队依托郭守敬望远镜发现了一个迄今为 止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这表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 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认识是实践的基础

高中政治必四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总结

高中政治必四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总结

四、第6课(认识论)主观试题
(一)命题展示
3、4
1.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 《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对
农村土地承包法进行修改的依据。 3.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 就?请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特点
实践及 其特点
识 从
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
检验 标准
基本形式 何 目的、归宿 而

第2课时总结
在 实
含义 真理
客观性

特征 具体性

条件性


反复性
和 发
认识
无限性

上升性
方 法 论
真 理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要 求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一、第6课框图总结
含义 特点 形式
坚持实践第一
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了来自亚、非、拉美30
多个国家的2 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
研究与生产。
反作用
4.结合材料,运用“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的知识, 分析我国民法典编撰的必要性。 5.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分
析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发展过程。
(二)训练
4.材料: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需要,我国制定了民法通则,并先后出台继承法、 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 一系列民事单行法律。但在新的历史时期,时代提出 了新课题,例如,人格尊严的维护、个人信息的保护 、隐私的保护、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保护的强化 等,我国的民法典必须回应信息时代、网络时代、高 科技时代、共享经济时代的社会需求,在更大程度上 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的有关知 识,分析我国民法典编撰的必要性。

2015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2015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认识 的反 复性
认识 的无 限性
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 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 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 的上 升性
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类认识是 一种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的 上升。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 认识和发 现真理, 在实践中 检验和发 展真理。
1、(2009安徽)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
考点3:真理
1、含义: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特性 (1)真理的客观性——基本属性 真理内容的客观性:真理作为对客观事物其规律的正 确反映,本身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真理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 实践本身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2)真理的具体性(时间上)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 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的条件性(空间上)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 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D.建立在正确理论基础上的理性推测是可靠的(错误)
【全书基本框架图】
哲学的一般知识 哲学(第一、二课) 第一单元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课) 辩证 单元 唯物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六课) 人与世界的关系 主义 唯物辩证法第三单元 世界的状态 历史唯物主义
第四单元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辩证的唯物论(第四、五课) 世界的本质 第二
2、(2010全国卷1)科学家指出,“当黑洞或坍缩星 等大型天体在太空加速时,会产生引力波。但由于 它非常微弱,我们一直无法探测到”。科学家拟实 施“激光干涉仪太空天线”实验,以探测这种引力 波,科学家断言尚未探测到的引力波的存在,在辩 证唯物主义看来,其依据是 A.尚未探测到的事物迟早要为实践证实其存在(错误) B.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无关)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具有预测功能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实践具有社会性。
有人在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 “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挖掘机挖,汽车运 呢?锹挖、肩挑,一年往返一次,毕竟太慢了! 主要错在否认了实践的历史性。 这种观点对吗?错在哪儿?
③实践有 社会历史性
社会性
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的活动
历史性
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人类实践 (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受到一定历史条 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D
3、某地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看到有 的地方培植高档鲜花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 益,于是也号召农户培植高档鲜花,但是 由于水土不宜和技术原因,致使农民损失 惨重。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A
• 4.“神州”六号飞船由一百多个科研单位、 三千多个厂家共同完成,这说明实践具有 明显的 A.客观性 B.能动性 C.社会性 D.历史性
上述观点哪些正确?哪些错误?为什么?
30
黄鼠狼是不是偷鸡“专家”?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几位教师,用了20 年的时间,作了一番调查研究: 谁能检验这些认识正确与否呢?——人的主观认识 第一步:解剖了近5000只黄鼠狼 本身不能证明,认识对象本身也不会“自言其明”。 黄鼠狼不会说“我不是专门偷鸡吃的”,鸡也不会 两只黄鼠狼吃了鸡 说“我常常被黄鼠狼吃。”。那么,只有实践能检 第二步:做实验 验了。 食物 结果 第一天 三只活鸡、一段带鱼 只吃了带鱼 为什么只有实践才能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呢?—因 鸡、鸽子、老鼠 只吃了老鼠 第二天 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备将主观和客 观联系起来的特性。 …… …… …… 第五天 只放了鸡 吃鸡充饥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

名言赏析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 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实践中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 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 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 的不断深化。
考点四 认识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 (1)认识的对象: 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2)认识的主体: 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3)认识的基础: 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考点四 认识过程 3、认识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 从时间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 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4、认识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对应的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内容: 人的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要求: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 命。
如何运用认识论的观点解题: 1、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认识论主要包括:实践的特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 系,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真理与认识的反复 性、无限性、上升性等知识。 2、非选择题,在限定为认识论角度时,应注意从以下几 个方面筛选: (1)若限定为实践的观点 应从实践的特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等角度来组 织答案 (2)若限定为真理的知识 应从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等角度来考虑。 (3)若限定为认识的过程或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时 应从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角度来考虑。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

知识拓展: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
(1)正确的认识、 科学的理论对实践 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2)错误的认识、 不科学的理论则会 把实践引向歧途。 基础(决定)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
(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 反作用(双重作用) 与否的唯一标准 依赖于 (4)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和归宿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的) 2、实践的基本形式: 变革社会的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 直接现实性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本质特征) 社会历史性
3、实践的特点:
课堂演练 1、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①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 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②嫦娥二号载人航天飞行活动 ③学习理论、讨论问题、研究学问 ④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⑤工人做工、战士打仗、教师讲课、医生治病 ⑥“十二五”规划 ⑦学生教室里听课 ⑧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共同绘制完 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 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⑩小行星撞击地球
• 6.C.柳诗强调的是“通过实践获得正确的认识!”。①是“实践与认识的 关系”。 • 7.B.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家庭经营调整过程的认识。针对当前家庭经营中 存在的“低、小、散”难题,国家及时强调应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发挥家 庭农场主体作用。这说明在实践的基础的认识不断丰富发展的,认识是主 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以前的经营方式是适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不能说谬 误,②错;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而不是认识,③错; 故答案:B。实践的特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 8.D。考查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考查学生分析漫画宫意的能力,注意漫画的 文字:几十人再多也拉不动影子,本题适合利用排除法,主观认识是对客 观现实的正确反映,这是表述不确切,主观认识不一定能正确反映,有时 候会是错误的反映,选项B不正确;漫画发挥了集体力量,但是并没有拉 动影子,所以不够说服力说明C选项,A选项与题意无关,认识有符合实际 的正确的认识,但也有错误的认识,错误的认识是不能指导实践的,只有 正确的认识符合才能指导实践,漫画要拉切影子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 • 9.C • 10.D

认识论

认识论

D
• .(2015· 江苏高考) 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 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 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 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 这表明 • ①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 一性 •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 的和归宿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易错辨析】
• • • • • • • • • 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2.实践是人们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3.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4.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 的 5.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6.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7.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可以随时转化。 8.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认识世界。( ) 9.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 )
B
• (盐城三检)28. 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 家宣布,他们首次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 这一重大发现印证了爱因斯坦1OO年前的 预言,是人类第一次“听”到宇宙的“声 音”。从认识论角度看,这一发现进一步 佐证了 •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真理是理 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C.实践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D.世界的真 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C
• .(2016· 上海高考)从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到提出“中国梦”,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蕴藏鲜明时代内涵 的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治国 理政总体方略的发展所体现的哲理是 • A.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 B.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 C.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 D.理论是否正确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认识论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共35张PPT)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认识论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共35张PPT)

求索真理 的 历 程 (辩证唯 物主义认 识论)
特征
客观的 最基本、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具体的
有条件的
特定的过程,主与客、理与实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考点解读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
原理 方法论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 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 ①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A.①③ B.①④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②
真题体验 B
(2015·江苏卷)下列名言警句中体现相近哲理的是: ①为学之实,固在践履 ②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③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 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此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 [点拨]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指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 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任何真理中都包含 着谬误的说法错误。
真理 特征
客观的
具体的 有条件的
材料一: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正式出台。在改革开放至今的 30多年时间里,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 ① 济相融合,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 和问题。经过长时间酝酿后,各界等待良久的《指导意见》终于出台,作为 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指导意见》是新时期指导和推进国企改革的纲 领性文件,最大亮点就是坚持了市场化取向,表明决策层对于国企改革的认 ② ③ 识在进一步加深,同时也为更深入地推进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 结合材料,请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指导意见》出台蕴含的哲学智慧。 实践 认识 真理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2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2
分析P 4 6页案例 格言欣赏 ◊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 学以致用
◊ 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
不播种,终无所获。
★ 实践 —— 认识 —— 再实践——再认识——……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实践
遇到 新问题 提供
产生 新要求 认识工具 促进
推动 认识的发展 认识的发展
实践的发展 锻炼
实践
人的认识能力
提高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亚里士多德:不 同重量的物体下 落速度不同。
伽利略:不同重 量的物体下落速 度相同。
为什么把实践作为检验的标准?
A.认识本身不能回答 B.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 C.实践是把主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和纽带,只有 实践, 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 合,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问:这两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可见,认识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里 固有的,而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实践出真知,实践 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
误区警示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途径。
认识的源泉——实践;认识的获得途径——实践和学 习。但归根到底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 (1) 知识的构成:是由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组成的。 直接经验通过实践获得,间接经验通过学习获得。 (2) 学习的重要性:① 就每代人或每个人来说,事事 都亲自参加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 必要的;② 从人类知识的发展来说,每代人都处在知 识承上启下的历史环节上,只有虚心学习前人留下的宝 贵知识,才能根据新的实践总结出新的知识,从而发展 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产生,是“源”,学习是知识的传授, 是“流”,应该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认识论)

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认识论)

B
B
(金丽衢十二校 联考)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近70次出现 “改革”字眼,发出了继续全面推进改革的强烈信号。人民群众 是改革的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也是推动者,一项调查显示, 72.7%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期待未来十年能有新一轮的改革。改革 开放以来,经济、教育和科技等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人民群众 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资源、环境、收入差距等 一系列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日益凸现。 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收入差距等一系列新的矛 盾和问题日益凸现,推动着人民群众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科技、教育、大众传媒等为人民群众 深化对改革的认识提供了途径和手段。 ③人民群众作为参与者、见证者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提高了自身 的文化素养,增强了对社会和改革的认识能力。
最好把真理比作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 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 ▲考点20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1.认识具有反复性 2.认识具有无限性 3.认识具有上升性 原因? 原因? 原因?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 个过程,这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实践中 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 过程,这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实践中认 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易错易混点:
误区: 正确表述:真理只有一个,是指对于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有一 个正确的认识。但是真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它在发展 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 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所以,不能笼 统地说真理只有一个。
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选择“走进世博、聚焦安徽”这一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一、本课考点: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二、考查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三、考点填空:(填、读背)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的物质性活动,是一种活动。

2、实践的特征:性;性;性。

3、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1)实践认识,实践是认识的。

①实践是认识的: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④实践是认识的。

(2)认识对实践具有。

认识(真理和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事物的发展。

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

(2)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真理形式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

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每个人的知识构成、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但其中只有一种认识是正确的,即只有一个真理。

(3)真理的:任何真理都是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如果离开了这一特定的过程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4)真理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任何真理如果超出了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1)认识具有:原因:认识的主体受制约,认识的客体是的。

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2)认识具有:原因: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的;②人是世代延续的;③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的前进或的上升。

追求真理是一个的过程。

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归纳:认识论(实践观、真理观;框题: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要重视实践的作用。

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起促进作用。

3、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四、易错易混知识点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改:2、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不存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

改:3、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不存在盲目的实践。

改:4、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改:5、.实践等同于实际改:6、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

改:7、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

改:8、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改:9、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改:10、物质是认识的来源。

改:11、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

改:12.有用就是真理。

改:13.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改:14、真理在任何条件下都是真理改:15、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改:16、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改:17、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

改:18、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所以真理是客观的。

改:19、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改:20、矛盾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

改:21、马克思主义是永恒真理。

改:五、课堂练习1.2012年10月25日,中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精确入轨。

这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亚太组网、形成区域服务能力,并按计划于2013年年初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正式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这表明实践() ①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②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③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④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九号”飞船手控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

两个飞行器要以比子弹还快数倍的速度飞行,完成无缝对接,难度好比百米之外“穿针引线”。

这直接体现了实践具有() 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相对独立性3.(2013·山东卷·23题)“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

”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D.“人类的心灵需要到理想甚于需要物质”4、(12安徽卷)11.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

这说明()①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②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5.(2013·广东卷·35题)以前人们认为,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兼得。

但某工程团队利用“电纺”技术,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成的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而且更具韧性。

该团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 )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B.立足于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创造联系D.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6.(2013·四川卷·8题)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行之,明也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2013·安徽卷·4题)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各地要大力扶持和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为破解当前家庭经营中存在的“低、小、散”难题,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党和政府强调要发挥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产经营主体的作用。

这表明认识是()①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②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③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④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2013·北京卷·26题)图10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A.人们的主观愿望无法变成客观现实B.主观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C.要改变客观现实必须发挥集体力量D.认识符合实际才能有效地地指导实践9. (2014大纲全国)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

”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了“蝼蛄叫,大雨到”。

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

这表明( ) ①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A.①②B. ①③C. ②④D.③④10、(2014浙江)不久前,研究人员发现,把健康成年小鼠置于黑暗中一周后,它们辨别音高的能力也可显著提高。

此前,科学界通常认为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未成年阶段,且需要更长的时间。

这表明( ) ①科学的价值在于造福社会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③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④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1.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这说明()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12.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党和政府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不断达到新的高度。

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C.真理是永恒不变的D.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13.(12课标卷)22.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

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考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产呢。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A.①②B.①④C.②③14、(12福建卷)35、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告打破。

这启示我们 (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15、(12海南卷)21. 2011年9月,科学家在“中微子振荡实验”中测量出中微子的运行速度超过光速,但随即发现实验存在问题,测量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最新测量结果显示,中微子的运行速度并没有超过光速,原测量结果存在误差。

由此可见 ( )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②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③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④认识联实践发展而发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无止境的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16.(2013·天津卷·8题)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扇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

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观点是()B.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C.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D.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17.(2013·浙江卷·29题)十年前,科学家只把几十种基因突变与疾病挂上钩,现在已经把三千种左右基因突变与疾病对上号,但要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