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重点讲义
幼儿心理学考纲重点123.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幼儿心理学概述一、什么是心理心理现象,简称心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一)心理的物理基础——人脑人脑就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大脑是最重要的心理器官。
(二)心理的客观源泉——客观现实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人类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和镜子反映镜像不是一回事,其本质区别就在于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的反映,表现在:①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的影响,从而使反映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②个人的经验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现实的反映。
③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对个人行为的调节和支配上。
④心理的主观能动性,在婴幼儿身上,表现为儿童来到这个世界,大脑并不是一张白纸。
二、什么是幼儿心理学1、幼儿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3-6岁幼儿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学科。
研究对象:3-6岁幼儿2、年龄特征:某一特定年龄阶段中最稳定、最普遍、最典型的本质心理特征。
第三节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1、认识教育对象,形成科学儿童观科学儿童观:婴幼儿并不是成人的缩小版。
他们的身心具有独特的发展途径和规律。
婴幼儿期对儿童乃至人的一生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忽视和不可替代的价值。
他们既稚嫩,又充满生机,我们要充分认识婴幼儿期的特点,由衷的尊重婴幼儿。
2、(了解)探索婴幼儿心理发展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
第二章幼儿认知的发展认知,指人的认识和知识。
认识是一个过程,而知识是认识过程的结果。
认知包括感觉、知觉(统称感知觉)、记忆、思维等过程。
认知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心理活动。
感知觉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心理过程。
对新生儿和婴儿来说,感知觉是他们心理的主导活动。
第一节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1、感觉:单一的内外刺激,作用在人的感觉器官上而引起的心理反映。
2、知觉:把人对作用在感觉器官上的内外刺激的整体反映。
3、婴幼儿的感知觉:肤觉、前庭觉、嗅觉味觉、听觉(A、听觉是特定范围内的声波刺激耳膜后产生的反应;B、20周的胎儿就已具备听觉能力,8个月的胎儿对低音的感受能力比高音强,但新生儿的听力不如成人敏锐,儿童的听力一般要到14-19岁时达到最好水平;C、婴儿的听觉辨别能力表现在语音听觉和音乐听觉中)、视觉(A、可见光对眼睛视网膜的刺激产生视觉;B、视觉表现在:视觉集中、视敏度——<新生儿的视敏度是成人的1/10,3个月的婴儿开始对物体聚焦,2岁左右,婴儿的视敏度接近成人>、颜色视觉——<婴儿比较喜欢波长较长的暖色,儿童在识别颜色的过程中,一般先认识颜色,然后学会标志颜色的词语>;C、视知觉的功能:空间知觉——知觉物体的位置与周围事物的空间关系;差异辨别——把一个对象与另一个对象的区别找出来;背景辨别——把一个对象从其背景中区别出来;视觉填充——当对象不完整是能正确识别;对象再认——以前见过的玩具或到过的地方再次出现时,能认出来。
幼儿心理学复习重点
《儿童心理学》重点内容第一章绪论1.种系发展与个体心理发展的关系,最有代表性的是霍尔的复演说。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或简答题)。
2.儿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可以简单地称为“两个问题",即心理发展的规律或原理之类的理论问题,以及个体发展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问题。
其基本原理是先天与后天、内因与外因、阶段性与连续性这三点.(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3.各种主要流派的心理发展观: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代表观点是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五阶段论以及艾里克森提出的强调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心理发展观;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诸如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观点、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以及儿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以及形式运算阶段。
4.皮亚杰是一个结构主义的心理学家,他提出心理发展的结构问题。
他认为儿童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Sc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
在这四个概念中,皮亚杰把图式作为一个核心的概念提出。
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如吮乳动作图式以及抓握、行走等,都是一些低级的动作图式;以后再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得到改变,不断丰富起来。
也就是说,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结构出新的图式.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
而同化和顺应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彼此联系的.皮亚杰认为,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新的暂时的平衡,并不是绝对静止或终结,而是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一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
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5.主要的研究设计:(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纵向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心理发展进行系统追踪;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比较;聚合交叉设计:在克服纵向研究不足的同时,又保持了横断研究的长处,是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6.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标题、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共八个部分.(常见题型:简答题)第四章胎儿的发展7.影响胎儿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母亲自身的条件,诸如年龄、体重、身高、孕史、营养、身体疾病、情绪状态以及所处的外界环境;药物、酒精和烟的影响作用(常见题型:简答题)。
幼儿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第二节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重要概念一、发展与发育(一)发展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生理发展指儿童的生长发育,心理发展则指儿童的认知、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二)发育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所经历的一系列有序的发展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生理的发展,如大脑的发育、身体发育等。
二、转折期与危机期(一)转折期是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出现的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急剧变化的情况。
儿童从出生到成年,大体经历了五个关键的转折期:(1)新生儿(0-1个月):主要问题是要从生理上、心理上适应外界环境的巨大变化。
(2)1岁左右:在该阶段,不应坐等孩子各项功能自行发展,而是应该主动训练儿童的注意力、言语表达能力及动作协调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比如爬行、滑梯、接拍球、跳绳等。
这个过程应该持续到3岁以前。
(3)3岁左右:☆3岁的孩子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愿望,希望什么事情都自己来。
虽然他们吃饭时可能会撒的满地都是饭粒,洗手会打湿衣服,会把新买的玩具拆成碎块,但是他们会自认为不错,不让家长帮忙。
那么在这个时期,家长千万不能压制孩子,改变孩子的独立意识,而要因势利导训练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操作能力,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胆量与勇气。
(4)6岁左右:6岁孩子的明显变化就是社会角色变了,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每天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需要完成作业,有了学习压力。
因此,对于刚上小学的6岁孩子来说,老师和家长的教育重点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行为方式。
如果孩子出现的作业拖拉、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不及时加以矫正,到了8、9岁时这些问题就会更加突出,从而使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5)青春期(女孩12岁左右,男孩14岁左右):心理学家把青春期称为“第二断乳期”。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开始从心理上摆脱对家长的依赖,即使对家长的正确建议,有时也会有逆反心理。
幼儿园教育心理学讲义
幼儿园教育心理学讲义第一部分: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意义1.1 定义幼儿园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园教育中心理过程的学科,包括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1.2 意义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于幼儿园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幼儿园阶段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有助于教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第二部分: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2.1 幼儿认知发展幼儿园阶段,幼儿的认知能力得以迅速发展。
从感知能力、注意力、记忆力到思维能力的形成,都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
2.2 幼儿情感发展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研究了幼儿在情感发展方面的特点。
幼儿在情感认知、情绪体验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发展,对于幼儿的自我认知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
2.3 幼儿社交发展幼儿园是幼儿社交发展的重要场所。
幼儿园教育心理学关注幼儿的社交行为、同伴关系以及社会技能的培养,旨在促进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2.4 幼儿行为发展幼儿的行为发展涉及自我控制、规范意识、时间观念等方面。
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研究幼儿的行为发展特点,旨在帮助教师和家长正确引导幼儿的行为惯和行为规范。
第三部分: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与启示3.1 应用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制定适合幼儿个体差异和发展特点的教育方案。
3.2 启示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对幼儿进行个性化教育的启示。
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创造力。
结语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于幼儿园教育的改进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理解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发展等方面的特点,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应对幼儿园教育中的挑战,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幼儿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发展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关注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等方面的成长,为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在幼儿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有几个重点知识点值得关注。
1. 儿童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幼儿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儿童在0-6岁期间经历了许多重要的认知里程碑。
例如,在2-4岁时,儿童开始发展逆操作思维,可以理解两个物体在空间位置上互换;在4-6岁时,儿童开始发展概念形成和分类思维能力,可以将物体分为不同的类别。
此外,语言的出现和发展对于幼儿认知的促进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情绪发展幼儿时期的情绪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心理过程。
在儿童的情绪发展中,重要的里程碑包括情绪的识别、表达和调节能力的建立。
从出生到6岁,儿童逐渐能够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表情,并能通过语言和行为来表达他们的情绪。
同时,儿童也开始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调节策略来应对情绪问题。
3. 社交发展社交发展是幼儿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幼儿时期,儿童逐渐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交流和合作。
例如,从6个月开始,婴儿会出现对社交参与的兴趣,他们会注视并回应他人的笑容和声音。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学会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这些都是社交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父母与儿童亲子关系父母与儿童之间的亲子关系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早期的亲子关系可以影响婴儿的安全感和情绪调节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与儿童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也在逐渐增加。
积极的亲子关系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交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而冷漠或不支持的亲子关系可能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5. 玩耍的重要性幼儿时期的玩耍对于幼儿的心理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玩耍,幼儿可以探索和发现环境,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与他人进行互动。
在玩耍的过程中,儿童还可以学习规则、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建立自信心。
因此,在幼儿心理学中,玩耍常常被视为儿童学习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幼儿教育心理学重点
幼儿教育心理学重点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对于我们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认知发展以及如何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几个重点方面。
一、幼儿的认知发展幼儿的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渐构建和完善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幼儿从通过感官和动作来探索世界,逐渐发展到能够运用符号和语言进行思考和表达。
1、感知觉发展幼儿的感知觉在出生后迅速发展。
他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来获取信息。
例如,幼儿对于颜色、形状、声音的敏感度不断提高,能够区分不同的物体和声音。
2、注意力发展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容易被新鲜、有趣的事物吸引。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但持续时间较短。
因此,在教育活动中,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3、记忆力发展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记忆和形象记忆为主。
他们更容易记住直观、生动的事物。
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强化,可以提高幼儿的记忆能力。
4、思维发展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
他们往往通过直接的操作和感知来理解事物,难以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
在教育中,要提供具体的材料和情境,帮助幼儿发展思维能力。
二、幼儿的语言发展语言是幼儿交流和表达的重要工具,其发展对于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语言理解幼儿在早期就能理解简单的语言指令和日常用语。
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和语言经验的积累,他们能够理解更复杂的语言结构和语义。
2、语言表达幼儿从最初的咿呀学语逐渐发展到能够用单词、短语和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成人的积极回应和引导对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3、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鼓励他们多听、多说、多读、多写,有助于促进语言能力的快速发展。
三、幼儿的情绪与情感幼儿的情绪情感丰富而多变,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作用。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重要)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第一章绪论1.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之父”, 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 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 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 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 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 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3.幼儿教育心理学涉及的三大变量: 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4.卢梭: 自然主义倡导者。
代表作《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5.福禄贝尔: 最早研究幼儿游戏心理的先驱者之一, 是“幼儿园之父”。
设计了恩物, 确立“游戏是儿园教育活动的节本形式”。
6.蒙台梭利: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 重视幼儿(3-7岁)的感官教育。
7.认知主义教育方案认为学前阶段儿童习得的基本概念, 必须通过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两个过程。
8.凯米和德芙里斯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延伸出三条主要原则:能动性、充实性、结构化原则。
9.对早期教育价值的新认知: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存在着关键期;个体发展的关键期又与脑发展的关键期有着密切联系, 在幼儿期, 脑的发展也最为快速而有效。
10.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什么样的学习者,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学习的方式, 游戏是幼儿学习及发展情绪、认知与社会能力的重要方式;学习的条件, 幼儿处于安全的环境和受重视的群体中, 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与学习;学习的环境, 幼儿在日常生活情境中, 通过体验与主动参与, 学习效果最佳;学习的个体差异, 幼儿的学习存在个体差异, 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认知与学习方式。
第二章学习理论1. 华生: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1913年作了题为《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 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2.斯金纳提出的两种类型的学习: 应答性反应与操作性反应3.强化: 凡是能够引起行为反应概率增加的活动就是强化。
幼儿心理学完整PPT课件
02
幼儿认知发展
感知觉的发展
感知觉概述
感知觉是幼儿认识世界 的主要途径,包括视觉、 听觉、触觉、味觉和嗅
觉等。
视觉发展
幼儿视觉发展经历从模 糊到清晰的过程,逐渐 能够分辨颜色、形状和
大小等。
听觉发展
幼儿听觉发展逐渐从对 声音的感知到对语言的 理解,开始掌握语音、
语调等。
触觉发展
幼儿通过触觉探索周围 环境,逐渐能够分辨物 体的质地、温度等属性。
3
幼儿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 关注幼儿心理问题的识别、评估和干预策略。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01
02
03
观察法
通过自然观察或实验室观 察,记录幼儿行为表现, 分析心理特征。
调查法
运用问卷、访谈等手段收 集资料,对幼儿心理现象 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法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探究 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 系,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
持续评估与调整
定期对幼儿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根 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干预计划和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幼儿心理学完整PPT课件
• 绪论 • 幼儿认知发展 • 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 幼儿语言与沟通发展 • 幼儿个性、道德与性别角色发展 • 幼儿心理评估与干预
01
绪论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2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研究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心理过程的发展 变化。
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
探讨如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以及心理教育 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
思维的发展
思维概述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 概括的反映,是幼儿认知发展的
高级阶段。
动作思维
幼儿初期以动作思维为主,通过 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
《幼儿心理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幼儿心理学》全套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为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幼儿心理问题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使学生掌握幼儿心理异常的识别和干预方法,为幼儿提供心理健康保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幼儿心理异常的识别和干预方法。
重点: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影响因素;幼儿认知、情绪、社会性发展;幼儿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应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幼儿成长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幼儿心理发展基本概念、特点及影响因素。
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幼儿心理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4. 例题讲解:针对幼儿认知、情绪、社会性发展等方面的典型问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解答疑惑。
六、板书设计1. 幼儿心理发展基本概念、特点及影响因素。
2. 幼儿认知、情绪、社会性发展。
3. 幼儿心理异常的识别和干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个具体幼儿案例,探讨其心理发展特点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2. 答案:结合所学知识,给出合理的分析和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文章,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最新研究动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5. 板书设计的条理清晰。
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指导性。
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重点关注教材章节的安排和内容的深度。
在教学内容上,应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涵盖幼儿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也要注重案例分析,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幼儿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第二节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重要概念一、发展与发育(一)发展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生理发展指儿童的生长发育,心理发展则指儿童的认知、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二)发育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所经历的一系列有序的发展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生理的发展,如大脑的发育、身体发育等。
二、转折期与危机期(一)转折期是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出现的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急剧变化的情况。
儿童从出生到成年,大体经历了五个关键的转折期:(1)新生儿(0-1个月):主要问题是要从生理上、心理上适应外界环境的巨大变化。
(2)1岁左右:在该阶段,不应坐等孩子各项功能自行发展,而是应该主动训练儿童的注意力、言语表达能力及动作协调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比如爬行、滑梯、接拍球、跳绳等。
这个过程应该持续到3岁以前。
(3)3岁左右:☆3岁的孩子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愿望,希望什么事情都自己来。
虽然他们吃饭时可能会撒的满地都是饭粒,洗手会打湿衣服,会把新买的玩具拆成碎块,但是他们会自认为不错,不让家长帮忙。
那么在这个时期,家长千万不能压制孩子,改变孩子的独立意识,而要因势利导训练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操作能力,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胆量与勇气。
(4)6岁左右:6岁孩子的明显变化就是社会角色变了,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每天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需要完成作业,有了学习压力。
因此,对于刚上小学的6岁孩子来说,老师和家长的教育重点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行为方式。
如果孩子出现的作业拖拉、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不及时加以矫正,到了8、9岁时这些问题就会更加突出,从而使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5)青春期(女孩12岁左右,男孩14岁左右):心理学家把青春期称为“第二断乳期”。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开始从心理上摆脱对家长的依赖,即使对家长的正确建议,有时也会有逆反心理。
幼儿教育学心理学讲义
幼儿教育学心理学讲义一、引言幼儿教育是对0-6岁孩子智力、情感、社交等方面进行全面培养的过程。
心理学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行为特征的深入研究,可以指导教师制定合理的教育方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本讲义将介绍幼儿教育学中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
二、发展心理学1. 四个阶段理论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儿童智力发展可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这四个阶段主要描述了幼儿认知能力的不同发展阶段和特征。
2. 社会认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孩子的认知发展受到社会环境和教育活动的影响。
在幼儿教育中,可以通过教育活动的社会化设计,引导幼儿逐渐掌握新的认知技能,并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言语与语言发展1. 婴儿期的语言发展婴儿在0-1岁期间通过模仿和听觉刺激来学习语言。
教师可以通过与幼儿进行互动,使用简单的语言刺激他们的语言发展。
2. 幼儿期的语言发展2-3岁的幼儿开始发展词汇量和语法能力。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与幼儿进行对话,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四、情感与社会发展1. 情绪认知幼儿通过观察和体验情绪表达来学习情绪的主动调节和依赖调节。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情绪教育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和管理他们的情绪。
2. 同伴关系幼儿期的同伴关系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创造积极的同伴互动环境,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分享精神。
五、认知与学习1. 注意力与记忆幼儿的注意力和记忆能力通常较短,容易分散。
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设计环境和活动,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和记忆力。
2. 解决问题与创造性思维幼儿通过尝试解决问题和自由创造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启发性问题和丰富的创造性活动,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性格与道德发展1. 幼儿性格发展幼儿个性的形成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关注幼儿的个性差异,采用个别化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促进幼儿积极性格的发展。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幼儿心理学,通过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临床法等方法,来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从而指导幼儿健康成长。
以下是小编带来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一【教育心理学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教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讲师,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幼儿心理学完整版课件
幼儿心理学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幼儿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内容涉及教材的第一章“幼儿心理学概述”和第二章“幼儿发展心理特点”。
具体内容包括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以及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
2. 掌握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3. 学会运用心理学方法分析幼儿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幼儿心理发展规律。
教学重点:幼儿心理学的概述、幼儿发展心理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如幼儿玩具、图书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幼儿玩具、图书等实物,引发学生对幼儿心理学的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幼儿心理学的概述、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具体幼儿案例,让学生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4.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例,讲解幼儿心理发展规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六、板书设计1. 幼儿心理学概述研究对象任务方法2. 幼儿发展心理特点认知情感社会行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个具体的幼儿行为,解释其背后的心理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幼儿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同时,关注幼儿教育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2. 教学目标的明确与落实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与强调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解析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对于幼儿心理学的概述部分,教师应通过具体实例来阐述理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幼儿心理学考点归纳课件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阶段
特征
发展成就
(1)客体永恒性。即当某一物体从
感知运动 阶段(0~2岁)
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
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语言和表 象尚未完全形成
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物体仍 然存在
(2)目标定向行为。能通过建立“容
器玩具”图式,用常规方式处理玩具
幼儿心理学考点归纳课件
考点十、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 他对儿童认知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认为,认知的本 质就是适应,即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 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1.认知发展观
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
新的水平。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均衡”。个体正
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
实现认知发展的。
幼儿心理学考点归纳课件
2. 影响发展的因素 皮亚杰认为,影响发展的因素有四:
成熟、练习与习得经验、社会性经验 和平衡化。成熟,是指机体的成长。 练习与习得经验,是指个体对物体施 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 社会性经验,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 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平 衡具有自我调节的作用,是心理发展 的决定因素。
2.优缺点: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建立改变了当
时过分重视意识研究的倾向,开始强调和重视环
境和教育的作用。但华生否定儿童在发展中的主
动性和能动性,否定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年
龄特征。
幼儿心理学考点归纳课件
(二)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考点六】
1.理论观点: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在 华生行为主义的基础上,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来解 释行为的获得。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 操作性的,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幼儿心理学概述一、重点掌握(一)名词1、幼儿心理学2、幼儿期3、环境4、观察法5、谈话法6、问卷法7、测验法(二)问题1、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幼儿心理学研究是研究幼儿期(3——6、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幼儿心理学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幼儿心理发展理论;(2)幼儿发展各阶段的心理特点;(3)幼儿心理各方面的发展规律。
2、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幼儿心理发展的动力(2)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第一,遗传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第二,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第三,教育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幼儿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性第一,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实质。
第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第三,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的划分。
第四,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敏感期。
3、研究幼儿心理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教育性原则。
4、研究幼儿心理的常用方法着重掌握这些方法优点及其需要注意的方面。
(1)观察法。
(2)谈话法。
(3)问卷法。
(4)测验法。
(5)实验法二、掌握(一)名词1、遗传2、纵向研究3、横向研究4、实验法5、关键期(二)问题1、幼儿心理学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2)实践意义2、研究幼儿心理的基本方式(1)纵向研究(2)横向研究第二章幼儿心理学研究的概况一、重点掌握问题1、西方幼儿心理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2、西方幼儿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向(1)大量开展儿童早期的研究。
(2)儿童社会化的问题受到重视。
(3)皮亚杰的理论获得新发展。
(4)实际应用方面出现了新的领域。
(5)研究技术不断现代化,生命学运动出现。
二、掌握问题前苏联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三、了解问题我国幼儿心理学的研究第三章游戏与幼儿的心理发展一、重点掌握(一)名词1、游戏2、角色扮演(二)问题1、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游戏适应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
(2)游戏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第一,游戏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游戏在幼儿情感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游戏在幼儿个性形成中的作用。
2、游戏的本质和特征(1)游戏是儿童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
(2)游戏是一种具有多种心理成分组成的综合性的活动,具有虚构性、兴趣性、愉悦性和具体性。
3、促进幼儿游戏发展应注意的问题(1)把游戏列入整个教育工作计划之内。
(2)为幼儿开展游戏创造条件。
(3)正确理解游戏中成人的主导作用。
二、掌握问题1、主要的游戏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1)经典的游戏理论包括:精力过剩论、娱乐论、重演论、练习论。
(2)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包括:发泄论、掌握论。
(3)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4)前苏联的游戏理论2、幼儿游戏的发展(1)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分主要由皮亚杰提出,分为三个阶段:练习性游戏阶段(0——2岁);象征性游戏阶段(2——7岁);规则游戏阶段(7——11、12岁)。
(2)从社会性发展的角度分主要由帕顿提出,分为了六种不同的水平。
(3)从游戏种类发展的角度分主要由比拉提出,游戏有:未分化型、累计型、连续型、分节型、统一型。
(4)从游戏的具体成分分从游戏的主题看,包括:无主题、有简单的主题但不稳定、有明确而稳定的主题。
从游戏替代物看,包括:用与实物相似的替代物、用与实物相似性较低的替代物、不依赖于实物的替代。
(5)从游戏的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分第四章幼儿语言的发展一、重点掌握(一)名词1、前语言阶段2、内部语言(二)问题1、环境与主体交互作用论其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1)儿童的语言能力仅是大脑一般认知能力的一个方面。
(2)语言是儿童许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
(3)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
(4)儿童的语言结构具有创造性。
2、我国3——6岁幼儿语音发展的特点(1)幼儿发音的正确率与年龄的增长成正比。
(2)3——4岁为语音发展的飞跃期。
(3)幼儿对韵母的发音较易掌握,正确率高于声母。
(4)大多数3岁以上孩子对声母发音不感到困难,部分3岁幼儿对发辅音感到困难。
(5)幼儿语音的正确率与所处社会环境有关。
(6)逐渐出现对语音的意识。
3、幼儿词汇发展的特点(1)词汇数量迅速增加。
(2)词类范围不断扩大。
(3)对词义的理解逐渐确切和加深。
4、儿童掌握语法结构的趋势和特征(1)句子的功能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2)句子的结构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整逐步完整,从松散到严谨。
(3)句子的类型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4)句子的长度从短到长。
5、言语表达能力发展的特点(1)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
(2)从情景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3)语言功能的发展。
6、幼儿言语能力的培养(1)要创造条件,让幼儿有充分交往与活动的机会。
(2)要重视对幼儿语言能力的训练。
(3)要充分发挥成人语言的榜样作用。
(4)促进幼儿言语能力发展的游戏举例。
二、掌握1、语言获得2、词汇(二)问题1、环境决定论把握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
(1)模仿说。
(2)强化说。
(3)社会交往说。
2、幼儿语言能力的评价三、了解先天决定论(1)转换生成语法说。
(2)自然成熟说。
第五章幼儿注意的发展一、重点掌握(一)名词1、注意2、无意注意3、有意注意4、注意的分配(二)问题1、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1)幼儿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发展高度发展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在教育影响下,有意注意逐步形成和发展。
(2)幼儿注意品质的发展注意稳定性不断提高;注意范围不断扩大;注意分配能力不断增强;注意转移动力不断发展。
2、幼儿注意与幼儿园教育活动(1)利用易于引起幼儿注意的外部因素,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具体包括:第一,重视教具的制作和使用;第二,教育、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要新颖、多样、富于变化;第三,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减少无关刺激的干扰。
(2)充分运用注意的主观因素,保持幼儿注意的稳定。
第一,帮助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第二,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第三,使幼儿对活动结果发生兴趣。
(3)善于引导两种注意的转换。
3、幼儿注意的培养(1)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
(2)丰富知识经验,形成熟练动作和技能。
(3)针对个别差异,进行教育。
(4)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游戏举例。
二、掌握问题1、幼儿注意的评价角度(1)注意的有意性、集中性。
(2)注意的稳定性、坚持性。
(3)注意的范围。
(4)注意的分配。
2、测查幼儿注意常用的几种方法第六章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一、重点掌握1、感觉2、知觉3、视觉敏度4、空间知觉5、适应6、感觉对比7、知觉的选择性8、知觉的理解性(二)问题1、理解知觉的选择性2、把握知觉的理解性3、幼儿观察力的培养(1)保护幼儿的感官。
(2)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使其养成爱观察的习惯。
(3)帮助幼儿确立观察的目的与任务。
(4)教给幼儿有效的观察方法。
(5)发挥语言的作用。
(6)促进幼儿观察力发展的游戏举例。
二、掌握(一)名词1、颜色视觉2、形状知觉3、大小知觉4、方位知觉5、时间知觉(二)问题1、幼儿感知觉发展的特点2、幼儿感知觉规律与幼儿园教育活动3、幼儿观察力的评价角度4、测查幼儿观察的常用方法三、了解幼儿观察力的发展。
第七章幼儿记忆的发展一、重点掌握(一)名词1、记忆2、记忆范围3、记忆广度4、记忆态度5、机械识记6、意义识记7、形象记忆8、抽象记忆(二)问题1、幼儿记忆与幼儿园教育活动(1)帮助幼儿进行及时、合理的复习。
(2)给幼儿记忆的材料要形象,方法要有趣。
(3)帮助幼儿理解记忆的材料。
(4)让幼儿使用多种感官参与记忆过程。
(5)正确对待幼儿“说谎”的问题。
2、幼儿记忆力的培养(1)培养幼儿对识记的兴趣和信心。
(2)帮助幼儿明确识记的目的。
(3)培养幼儿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识记材料。
(4)让幼儿学会运用多种识记方法和策略。
(5)促进幼儿记忆力发展的游戏举例。
二、掌握(一)名词1、记忆保持时间2、幼儿期健忘3、记忆恢复4、记忆方法的发展5、记忆内容的发展6、短时记忆7、长时记忆(二)问题1、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1)幼儿记忆在量方面的发展记忆量的发展,可以从记忆范围、记忆广度和记忆保持时间的长度等方面去衡量,幼儿记忆的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2)幼儿记忆在质方面的发展幼儿记忆在质方面的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态度、记忆方法和记忆正确性的发展等。
2、幼儿记忆力的评价角度(1)识记的敏捷性。
(2)记忆的持久性。
(3)记忆的正确性。
(4)记忆的准备性。
3、测查幼儿记忆力的常用方法第八章幼儿思维的发展一、重点掌握(一)名词1、思维2、直觉思维3、抽象逻辑思维4、前运算阶段5、判断6、推理7、创造性思维(二)问题1、幼儿思维与幼儿园教育活动(1)向幼儿提供各种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
(2)注意教学的具体性、形象性。
(3)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
2、幼儿创造思维的特点(1)脆弱性、不稳定性。
(2)流畅性不强,灵活性不够。
(3)幼儿的创造性有性别差异和个别差异。
3、富有创造性的幼儿的特点(1)喜欢用创造性的方式学习。
(2)有惊人的坚持性。
(3)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不寻常的计划性和组织能力。
(4)富有钻研精神。
(5)富于想象。
4、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创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环境。
(2)通过训练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通过各种创造活动,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5、幼儿思维力的培养(1)不断丰富的感性知识。
(2)发展幼儿的语言。
(3)教给幼儿正确的思维方法。
(4)通过智力、实验的方式,锻炼幼儿思考力。
(5)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6)促进幼儿思维力发展的游戏举例。
二、掌握(一)名词1、具体形象思维2、运算3、思维形式4、分析5、比较6、分类7、理解8、概念(二)问题1、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1)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2)幼儿思维形式的发展(3)幼儿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2、幼儿思维力的评价角度3、测查幼儿思维力的常用方法三、了解1、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流畅性、灵活性、新颖性和精密性。
2、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测量第九章幼儿情绪的发展一、重点掌握(一)名词情绪(二)问题1、情绪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情绪对幼儿行为的动机作用。
(2)情绪对幼儿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
(3)情绪对幼儿性格形成的作用。
(4)情绪对幼儿生长发育的作用。
2、幼儿情绪的发展趋势和特点(1)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
(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3)情绪不断社会化。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第二,情绪中交往内容的增加和表情社会化。
第三,高级社会情感的发展。
3、幼儿良好情绪的培养(1)合理的生活制度、丰富的生活内容,能让幼儿处于愉快的情绪之中。
(2)和谐的家庭生活、良好的情绪示范和教养态度对幼儿良好情绪的发展作用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