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任务一:查阅资料,借助工具书,阅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一、作者简介1.曹操(155~220),字_______,沛国谯(今安徽省亳(bó)州)人,_______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
与曹丕、曹植合称“_______”。
2.李白(701—762)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唐代著名的_______诗人。
字太白,号_______,被称为“_______”。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3.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_______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
他特别擅长写_______。
4.王湾是_______人,于先天元年,即公元712年,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
他曾往来于现在的江浙一带,在途经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时,写下了一首诗——《次北固山下》。
5.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大都(今北京)人。
是_______著名的杂剧家,著有杂剧15种,艺术成就最高的是《_______》;他又是元代散曲大家,一生写了_______首散曲,其中《秋思》堪称“叹世”之作中的代表。
被人称为“_______”之一,更被时人誉为“_______”。
“元曲四大家” 是指关汉卿、_______、马致远和_______。
二、文体知识1.乐府,原来是_______帝时掌管_______的官署机构名称,后来演化为诗体名称,是可以入乐歌唱的诗歌。
2.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_______律诗、_______律诗两种。
律诗的格律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分别是_______联、颔联、_______联和尾联。
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_______。
3.元曲,是我国继唐诗宋词之后的又一文学样式(而兴起的一种古典诗歌体裁),它是配乐歌唱的。
曲有_______曲与_______曲之分。
只供清唱吟咏之用,不进入戏剧的散篇作品,叫_______曲;进入戏剧的唱词,称_______曲。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语文第4课《古诗四首》导学案一、基础知识把握1、请说出本课四首诗的诗歌体裁。
(1)《观沧海》是一首;(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3)《次北固山下》是一首;(4)《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2、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言律诗、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分别是、、和。
其中和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比如本课的《》就是一首律诗。
3、曲是一种与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于口语,用于韵也更接近口语。
如本课的《》4、文学常识(1)《观沧海》作者曹操,字孟德,是我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先后灭掉了与他争雄的吕布、袁术等人,统一了北方。
他善诗歌,常借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的开创者。
他的诗歌大多用乐府旧题写成,用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是我国伟大的。
被后世称为“”。
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3)《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著名、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他的这首《天净沙秋思》,被称为“”,可见其在以思乡为题材的古代诗词中地位有多高!这首曲中“天净沙”是,“秋思”是。
5、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给拼音写出汉字。
碣.( )石竦峙..( ) 澹澹.( )萧sè( ) cāng()海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A.次.北固山下。
()B.客路..青山外。
()C.海日生.残夜。
()D.断肠人...在天涯。
()7、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枯藤/老树/昏鸦,D.断.肠/人在./天涯。
8、填空:(1)《次北因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是:,。
部编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古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1.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感悟诗歌情感,初步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
3.了解常识,学习欣赏古诗。
自主学习1.补充知识卡片,阅读并划出重点。
(1)《观沧海》创作背景:本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秋,当年的夏五月诗人率军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塞,九月大获全胜。
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名篇。
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
到了东汉献帝时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魏国,追尊为武帝。
享年六十六岁。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创作背景: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1)《次北固山下》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不详):字为德,洛阳(今属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史学家。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
(1)《天净沙·秋思》创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于都五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古代诗歌四首》主备人:李称秀学习目标:1、掌握诗、曲的相关知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曲。
2、在吟诵背诵中感受诗、曲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
3、创设情境,培养想象力,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在吟诵背诵中感受诗、曲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
2、创设情境,培养想象力。
《观沧海》预习导学1、填空。
(1)《观沧海》的作者是,字孟德,(朝代)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时期政权的奠基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著有诗歌、、。
他的诗歌多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宏伟,慷慨悲凉。
(2)《观沧海》是一首。
乐府初设于秦,为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日月之.行星汉..灿烂幸甚至.哉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树木丛生,。
(2),洪波涌起。
(3)日月之行,;星汉灿烂,。
合作探究活动一:借助文中注释,理解《观沧海》大意并进行梳理。
活动二: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写了哪些景?写景有什么特点?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44、诗中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预习导学一、填空。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字,号,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他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巨星,被誉为“诗仙”。
(2)近体诗分为两类:每首四句的是绝句,每首八句的是律诗。
根据每句诗字数的不同,又分为五言或七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月的句子是,。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 人教部编版2024)
涵泳古代诗歌邂逅四季之美——《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情境。
2.联系写作背景,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3.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诗。
【重点难点】1.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2.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情境,学习欣赏古诗。
【任务群】任务一:备查·古诗新知任务二:遇见·四季之美任务三:涵泳·感悟哲思任务四:吟诵·声韵传情【学习过程】中国古代诗歌灿若繁星,学校文学社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感受古诗词之美,准备以《古代诗歌四首》为内容,制作一期“涵泳古代诗歌邂逅四季之美”为主题的展板,请你帮助文学社完成展板设计的相关任务。
[课前学习任务]★任务一:备查·古诗新知展板第一展区为“备查·古诗新知”,请你根据下列知识链接、课下注释以及自己查找的资料,帮助完成第一展区的表格填写。
【知识链接】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歌体裁。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
近体诗包括绝句(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
元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散曲又分小令和散套(又叫套曲、套数)。
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小令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通常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的;曲牌表示曲调,小令另有题目。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新人教版
2.其他小组发表意见,帮助解决问题。
反
馈
五、小结:
《观沧海》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方法
指导诵读体悟。
预
习
一、独学:
《次北固山下》作者,生卒年不详,洛阳人,唐玄宗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这一联闻名。
二、互学:
四、点拨:
在《天净沙秋思》这幅绝妙的晚秋思乡图中,却出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美景,这与“断肠人”的愁情一致吗?谈谈自己的见解。
反
馈
五、小结:
在《天净沙秋思》中任选一组写景句,展开联想和想象,将它们扩写成一段写景的文字。(150字左右)
六、拓展: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
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听读课文时,请同学们圈点勾画生字词。
2、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
(cāng)海 (jié)石 (sǒngzhì)(cháo)平
归(yàn)水何(dàn dàn)(xiāo)(sè)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教师寄语:学记古诗,聪慧一世。
学习目标:1.学习这四首诗,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理解四首诗歌的意境;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1)《观沧海》极力描写大海的壮阔及由此而想像的景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写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写春天迷人动感的四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4)《天净沙·秋思》画龙点睛地将景中之意达到高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探究《观沧海》中⑴“观”字的作用是什么?⑵那些景物是实写,那些是虚写?⑶体现作者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句子是那几句?⑷本诗的主题是什么?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钱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的。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情感。
1: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
2: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色,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3:水面初平云低,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4:最后两句是怎样结住全诗的?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四、拓展延伸1.t型台秀模样。
根据你的理解,仿照加线部分,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3分)见了大河的汹涌,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有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_____①_____,依旧遗憾;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还是遗憾。
出发吧,永远出发。
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
2.出门去旅游。
回忆你自己曾旅游过的一个景点,假设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运用拟人、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方式,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人教.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4古代诗歌四首
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导学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1世纪教育网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时计划】1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步骤一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三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三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我们在课外已经接触了不少优秀的古代诗词,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学习课本中的四首古代诗词,领会古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和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1)字音碣.石(jié)澹澹.(dàn)竦峙..(sǒng zhì)(2)词义竦峙:耸立。
幸甚至哉:幸运得很。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2.作者名片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今安徽省亳县)。
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五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古代诗歌四首》导教案第十五课古代诗歌四首【基础操练】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sǒ ng zh(ì )()ji é()石澹澹()()萧瑟()()没马蹄()白沙堤()2. 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 .幸甚致哉,歌以咏志。
B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枯滕老枝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D .乡书哪处达,归燕洛阳边。
3.将下边诗句,作者及出处用直线连结起来:①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王湾《天净沙秋思》② 斜阳西下,断肠人在无涯。
曹操《次北固山下》③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④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马致远《观沧海》4.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既写景又点了然季节:冬天。
()② 《观沧海》的作者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
他的诗以绚丽婉约著称于世。
()③ 《塘湖春行》描绘了西湖初春的明朗光,抒了人愉悦的感情。
()④ 《天沙秋思》运用了光景衬托的写法,将抒怀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中,表出一个期流浪他的游子的悲哀。
()【合运用】5.依据境仿写句子。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最湖行不足,”留忘返;幸福是孟浩然“ ,的田园生活;幸福是陶渊明“ ,” 的悠自得;幸福是“ ,”的美好祝福。
6.增同学歌的趣,感知歌的特色,领会人的感情,感觉歌的魅力,文老学生睁开“ 叩歌的大” 合性践活。
你极参加此中吧。
( 1)在次合性践学中,你准建睁开哪些活?(起码出三个)(2)收集、整理歌:同学在整理收集到的歌,需要按必定的准行分。
你依据示例,再想两个分的准。
示例:① 按形式分:格律、自由⋯⋯ ② 按作方法分:歌、民歌、童⋯⋯③按分:④按分:( 3)在你的建议下,班级决定举行“诗歌朗诵会”,请简要介绍一下朗诵会的程序。
【课内精读】阅读课文,达成下边各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七年级语文上册 3.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学会概括,使语言精炼。
找出并品味重点句子,各抒己见。
注意引导学生倾听,并按要求进行评价。
精读研讨,理解课文主旨。
二、深入体会、赏析。
1、读“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体会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2、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现代文阅读课
课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习
1.作者简介:曹操、王湾、白居易、马致远
2.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整理积累词语。
3.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备习检查(交流)
情境导入
出示检测学案。
适时做必要的点拨纠错。
(板书课题)
独立思考;对子间互问互答;进行报告。
字词答案不一致,强调动手查字典的重要性。
1、组员互相说说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2、同学畅所欲言。
引导学生通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展开想像,任选一首诗改写成一篇散文。
启发学生有创意地写作。
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注意语言的训练。
选择课文中的一个片段,仿照其写法,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4、《天净沙 秋思》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体会作者的“情”是如何传达出来的?
引导学生首先独立阅读,
自主探究;
其次合作交流,共同研讨。
题目的含义及对其他同类型人的了解,教师进行补充讲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导学目标1.诵读积累, 体会诗人感情2.赏析名句3.想象诗歌的意境一、预习积累1.文学文化知识(1)《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 字孟德,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从诗的体裁看, 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 从表达方式看, 它是一首抒情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王湾, 是唐代诗人, 从诗的体裁看, 它是一首五言律诗, 从表达方式看, 它是一首抒情诗。
(3)李白,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唐代诗人, 有诗仙的美誉, 与杜甫合称李杜, 浪漫主义诗人。
著有《李太白集》。
(4)《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 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 “元曲四大家”之一。
从诗歌的体裁看,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
“天净沙”是曲牌名, “秋思”是题目2.名句积累(1)《观沧海》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3)《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断肠人在天涯。
3.积累与乡愁有关的诗句: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二、感知探究《观沧海》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本诗作者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 表现了开阔的胸襟, 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
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 有动有静, 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动静结合, 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描写静景, 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描写动景, 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
《古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1. 了解诗词有关知识,朗读、背诵这四首诗歌。
2. 品味诗歌语言,理解四首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
3. 知人论世,理解诗中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预习检查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学生收集的作者、作品情况。
3. 检查字词和课文诵读情况。
三、学习过程(一)学习《观沧海》1. 作者简介2. 《观沧海》写作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
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
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3. 乐府诗: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4.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节奏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释义(3)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4)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5. 讨论探究(1)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绘制大海形象的?6. 试归纳本诗的写作特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45)
【学习目标】1.你能有感情地朗诵四首诗并会背诵。
2.你能说出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古代诗歌四首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文学体裁。
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进入戏剧的唱词,是戏曲,或称剧曲;另一种是散曲,是属于广义的诗歌。
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只供清唱吟咏只用,包括套曲和小令。
【学习过程】3.你能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朗诵诗歌,背诵诗歌。
2.赏析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
【难点预设】学生对于精彩诗句的欣赏,【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现安徽省毫县)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王湾,洛阳(现河南省洛阳市)人。
唐代诗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下(今陕西省渭南县)人,诗人。
他的讽喻诗有《秦中吟》和《新乐府》。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
元代著名散曲家,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
2.文体常识——曲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指导随堂记录(教师复备)一初读诗歌,读出感情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诗歌。
2.对子互读,读出你的感情。
3.组内赛读,读出个性和语速。
二再读诗歌,读出意境4.书写你喜欢的诗句,看谁写得工整、漂亮。
5.把你喜欢的诗句有感情地朗诵出来吧。
一诵读诗歌。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欣赏。
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2、反复朗读这四首诗歌。
采取多种方式诵读,如自读、对读、齐读、赛读等,注意读出感情。
二品读诗歌。
四 悟读课文,读出自我2. 学习了这四首古诗,你能说出它们在思想感情的抒发上有什么不同吗?亦云,要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你知道诗人为什 么会“断肠”吗?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呢?请你联 系自己的生活,敞开你的心扉,说一说吧!四 升华主题课文里的每一首诗 歌都有各自的特质。
选择与你心灵达到 共鸣的一首说说自 己的感受。
【收获与反思】三 研读诗歌,读出情感 1.把握每一首诗歌6.研读诗歌,联系知识链接,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 的结构。
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新人教版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诗词有关知识,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理解诗歌意。
能力目标:品味语言,体味诗词的意境。
情感目标: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 诵读并背诵,理解诗歌意思。
2.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
【方法手段】 1.诵读法 2.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观沧海》《次北固山下》一.新课导入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我们在课外已经接触了不少优秀的古代诗词,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学习课本中的五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和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
二.讲解《观沧海》【知识链接】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迎汉献帝到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尊曹操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诗歌,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慷慨悲壮,《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和《蒿里行》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求贤若渴之心,或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苍劲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
著作有《魏武帝集》,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后人对其评价,尤其《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乱世奸雄形象,与历史颇有出入。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人的相关情况及写作背景,了解古诗词的文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诗人的相关情况及写作背景,了解古诗词的文学常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博大胸怀。
【学习重点】了解诗人的相关情况及写作背景,了解古诗词的文学常识。
【学习难点】了解诗人的相关情况及写作背景,了解古诗词的文学常识。
【学法指导】朗读法;自主合作交流法【知识链接】1.走近作家曹操: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
与曹丕、曹植并称“三曹”。
王湾:字为德,洛阳(今属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史学家。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2.背景介绍:《观沧海》是建安十三年(208)五月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这首四言绝句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以景托志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四字绝言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
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8分钟)1.默读一遍课语言,然后在文中找到下列词语并划出来,借助注解和字典,将意思写在书上。
上课测试时请给画线字注音。
碣石()澹澹()白沙堤()萧瑟()沉没()竦峙()2.解下下列词语的意思。
(1)若:(2)幸甚至哉:(3)次:(4)残夜:(5)竦峙:二、【合作探究】:(20分钟)1.《观沧海》一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2.《次北固山下》一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三、【达标检测】:(5分钟)1.《观沧海》的作者是,字,家、家、诗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导学案
《古代诗歌四首》自主学习学习目标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积累一些文学常识。
2.诵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训练积累(15分钟小练)【基础存盘】1.根据拼音写词语。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càn làn (),若出其里。
(2)杨花落尽子规tí(),闻道龙标过五xī( )。
(3)潮平两岸kuò(),风正一帆xuán()。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tiān yá()。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以梅花装饰南京花神庙地铁站主题墙,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深受好评。
B.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南京当之无愧....地获得青奥会主办权。
C.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但我依然对故乡的山情有独钟....。
D.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栩栩如生....,令人陶醉。
3.修改下列病句,每句只修改一处。
(1)李志勇同学学习刻苦,成绩优良,当上了学校学习标兵的荣誉称号。
(2)值此植树节来临之际,广大市民要积极响应植树造林、造福子孙,踊跃投身到绿化家乡、美化环境中去。
(3)“小天才”杯小提琴比赛马上开始了。
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4.阅读下面的新闻,为之拟写一个标题。
2018年5月4日,随着“开始”的发令声,一列“地铁列车”驶出发车区,平稳地行驶在灰色的赛道上,直行加速、安全过弯、定点停靠、停车入库,最终完成了一系列规定动作。
这是地铁中的F1比赛,还是地铁“驾照”考试?其实,这是由京港地铁联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等单位共同打造的首届京港中学生地铁列车模型创意科技大赛模拟赛道的发布现场,同时也是北京赛区专项培训会,大赛特聘专家就“驾驶地铁”这一比赛项目现场演示了模型操控的指定动作。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第十五课《古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1、朗读并背诵这四首古代诗歌。
2、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3、品味诗歌的意境。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理解诗的主要内容,培养热爱中国文化精髓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感。
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
3、小组合作探究,古诗的意境。
共同完成课堂训练。
学习重点1、朗读并背诵这四首古代诗歌。
2、感悟古代诗歌的内容。
学习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
第一课时学习小目标:1、朗读并背诵《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2、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3、品味诗歌的意境。
学习重点:感悟古代诗歌的内容。
学习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
课前预习教材助读1、走进作者(1)曹操(公元155年-220年,65岁),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及诗人。
一名吉利,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某某省亳州市)人。
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
家中长子,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十常侍中的一员,汉相国曹参的后人。
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
因家庭的关系曹操自幼便有机会接触官宦子弟。
日后的劲敌袁绍亦是曹操年少时朋友。
曹嵩的出身,当时就搞不清楚,所以陈寿称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但也有人认为他是夏侯氏之子。
曾先后任司隶校尉、大司农、太尉等官。
(2)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
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2、了解背景(1)《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2)诗人这次途经北固山去游吴中,但见船下江水潮平岸阔,头顶南雁北归,触发了心中情思,于是写下这首传世佳作。
3、文体知识(1)关于汉乐府诗。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4 古代诗歌四首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为了让学生理解诗意,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的环节:1.通过以优美的语言启发想象、多种朗读、演演评评等手段,让学生在听、读、说、演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2.紧扣古诗特点,把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落到实处。
从抓字词的翻译,抓词序的排列,抓句与句之间的衔接,来提高学生组词造词、遣词造句和语言表达能力。
3.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除了让学生背诵古诗以增加文化的积累外,更需要向学生讲明其精要所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对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尤为重要。
方法指导:主旨句主旨句是文章中心所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来概括全文,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要结合全篇内容并联系作者思想来理解主旨句。
素材积累:游侠曹操少年曹操,有着通常少年都有的游侠梦想。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说“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曹操所扮演的游侠与我们理解的游侠应该不一样。
这里举三个曹操所谓“游侠”的例子:例一:逞强好胜,率性而为。
少年曹操曾在大宦官张让的庭院中,当着张让的面,舞了一通手戟,尽兴之后便翻墙而出,全然忘记了自己在擅闯私宅。
例二:劫持新娘,胆大包天。
看着别人家正在举行盛大婚礼,曹操竟心生“歹意”,等到夜幕降临,大喊一声“有贼”,来了一个声东击西,在大家寻贼之际,曹操抽刀在手,劫了新娘就走。
例三:游手好闲,耍小聪明。
曹操的叔父对曹操游手好闲、惹是生非,大为不满,经常向曹嵩告状,让他管束好自己的儿子。
一次,曹操碰到叔父,假作中风。
叔父赶忙去告知曹嵩。
父亲匆忙赶来时,曹操已恢复了常态,控诉叔父的造谣中伤,父亲对叔父失去了信任,曹操便得到了他想得到的自由。
三个例子反映出曹操的游侠特征是:诡诈,顽劣,嬉闹成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及作者2、掌握诗歌四首表达的思想感情3、准确朗读并默写,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学会赏析名句的方法,增强古诗文修养5、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教学重难点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学习内容【知识奠基、自学前导】古诗的分类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汉赋、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诗歌按内容可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悼亡诗、行旅诗、闺怨诗、战争诗、抒情诗、叙事诗2、诗歌按形式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
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篇幅长短不限。
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近体诗: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
律诗分五律、七律两种。
全诗共四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
观沧海曹操【涉入话题、导入课文】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古人借登山观海来抒怀的诗作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曹操观海的名篇《观沧海》。
【预习积累】1.作者简介:曹操,字,沛国谯qiáo县人(今安徽省亳bó县)。
东汉末年家家和。
和、合称“三曹”.2.字音检测碣()沧()澹澹()竦峙()萧瑟()哉()3.结合注释读懂诗意(参照注释以及小提示,对每句话进行描述)。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听读朗读、感知内容】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
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①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学习,全班讨论明确:明确: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②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统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研读赏析,质疑问难】1、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明确: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两句作简要赏析。
运用想象,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3、说说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主题:本诗作者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
难点点拨: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
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
(当时曹操已削平北方群雄,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纺一北方,如果消灭南方割据势力,就可以实现荡平宇内,一统天下的宏伟目标了。
)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表现自己的伟大抱负,阔大的胸襟。
4、本诗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写作手法:1、动静结合2、虚实结合3、借景抒情小结:“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
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
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巩固练习、中考链接】1、《观沧海》一诗以字统领全篇,先写景,然后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主旨)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意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积累)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写的是动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的是静景。
5、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6、这首诗描写了大海的辽阔壮美,具体描绘了哪些所见实景和所想虚景?7、在这些山水景物的描绘中,你感觉出这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分析)8.你还知道曹操的哪些诗作?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腾一作: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涉入话题、导入课文】唐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诗歌是唐代文学艺术的代表形式。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期。
唐代诗人众多,仅传下姓名的诗人就有2300多,仅《全唐诗》中收入的唐诗就有48900多首,一个人每天背一首,得用130多年。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诉说悲欢离合,歌唱远大理想,揭露社会黑暗,赞美大好河山,总之,唐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诗,领略一下唐诗那醉人的风采。
【预习思考】1、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闻:听说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寄:寄托,托付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补充背景: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2.诵读课文,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结合注释读懂诗意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合作探究、分组讨论】1.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要点:世上唯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在这首诗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请她将自己的忧愁之心传与王昌龄,带去了诗人莫大的精神慰藉。
2.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
3.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愁心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借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5.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
“闻道”,表示惊惜。
“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
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6.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好友被贬官的深切同情和关切之情。
7.古人云: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难过之情也融入了所见之景中。
那么诗中写景的诗句是怎样表现作者的哀愁之情的?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小结:通过诗人丰富的想像,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说,他的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巩固练习、中考链接】1这首诗开头一句写景除了点明时令外还有什么作用?2;首句有哪些意象?3最后两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______________。
4;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王昌龄被贬之地偏远?5;赏析;(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答案;1;渲染凄清的气氛,衬托离情别绪。
2;杨花;子归鸟3;想象(拟人);同情关怀(思念关怀)。
4;闻道龙标过五溪;随风直到夜郎西。
5;(1)起句用笔奇巧,写景中暗愚节令,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飘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2)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直到夜郎西,想象惊人,气概超逸,气势灵动,充分显示出诗人的艺术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