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医学影像学-颅脑2-中枢神经系统

合集下载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 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  ppt课件
• 2D • 3D
❖ Contrast Enhancement MRA
PPT课件
21
PPT课件
22
MR Perfusion
T2
MTT
CBF DWI
PPT课件
23
fMRI
双侧手指运动 的皮层功能区
PPT课件
24
fMRI
PPT课件
25
fMRI
PPT课件
26
MRS
N-乙酰天门冬氨酸 (NAA) 肌酐(Cr) 乳酸(Lac) 胆碱(Cho) 谷氨酸-谷氨酰胺 (GLX)
PPT课件
15
CTA
PPT课件
16
磁共振成像(MRI)
优势: 无射线 任意平面成像 多种参数、序列成像 组织分辨率高
PPT课件
17
磁共振成像(MRI)
PPT课件
18
PPT课件
19
PPT课件
20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 Time of Flight (TOF) ❖ Phase Contrast (PC)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
PPT课件
1
总论
部位: 中枢神经系统(颅脑、脊髓、脊柱)
方法: ➢头颅平片 ➢脑血管造影 (DSA)
➢CT (C-; C+; dyna-C+; 脑室, 脑池造影; 椎管造 影)
➢MR (C-; C+; dyna-C+; MRA; MRS; fMRI; CSF-cine等)
➢TCD
6
PPT课件
7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有创性 应用 方法 金标准 肿瘤
PPT课件
8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汇总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汇总

影像学名词解释(一)影像诊断学总论1.数字化X线成像:包括CR和DR,成像过程中,均需将透过人体的X线信息进行像素化和数字化,再经计算机系统进行各种处理,最后转换为模拟X线图像。

2.自然对比:X线检查时,基于人体组织结构固有的密度和厚度差异所形成的灰度对比,称之为自然对比。

3.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以人为引入密度高于或低于该组织或器官的物质,使之产生灰度对比,称之为人工对比。

4.X线造影检查:通过人工对比方法进行的X线检查即为X线造影检查。

5.CT: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是由英国工程师Hounsfield设计并于1971年应用于临床的一种现代医学成像技术。

CT的应用,明显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显著扩大了医学影像诊断的应用领域,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发展。

6.体素:CT成像中,需将扫描层面分为若干体积相同的立方体或长方体,称之为体素。

7.像素:CT成像中,需将扫描层面的数字矩阵,依其数值的高低赋予不同的灰阶,进而转换为黑白不同灰度的方形单元,称之为像素。

8.CT平扫:指不用对比剂(不包括应用胃肠道对比剂)的扫描,常规先行平扫。

9.CT:对比增强检查:经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后再行扫描的方法,常简称为CT增强检查。

10.CT动态增强扫描:指注射对比剂后对某一选定层面或区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连续多期扫描(常用三期扫描,即动脉期、静脉期和实质期),主要用于了解组织、器官或病变的血液供应状况。

11.CT灌注成像:指在静脉注射对比剂的同时对选定的层面进行连续多次动态扫描,以获得该层面内每--体素的时间-密度曲线,然后根据曲线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组织血流灌注的各项参数,并通过色阶赋值形成灌注图像,以此来评价组织器官的灌注状态。

12.CT造影:指对某一器官或结构进行造影再行扫描的方法,它能更好地显示结构和发现病变。

13.CT血管造影:采用静脉团注的方式注人含碘对比剂,当对比剂流经靶区血管时,利用多层螺旋CT进行快速连续扫描,再行多平面及三维CT重组获得血管成像的一种方法。

(完整)医学影像学(自己吐血整理,知识点全面,但标注的考点可略有不同),推荐文档

(完整)医学影像学(自己吐血整理,知识点全面,但标注的考点可略有不同),推荐文档

医学影像学第一章总论一、X线的产生与特性X线的产生: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

TX线的特性: 1穿透性:X线成像基础;2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3感光效应:X线射影基础;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二、X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1)穿透性:穿透人体组织(2)人体组织存在密度和厚度的差异,吸收量不同,穿透身体的X线量有差别(3)有差别的剩余X线是不可见的,经过显像,在荧屏或胶片上就形成了具有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X线影像。

三、X线图象特点1、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组成,是灰阶图像。

2、图像的白影、黑影与人体组织的厚度及组织结构密度的高低有关3、是穿透不同组织结构相互叠加的影像.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线影像对比的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可以认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

X线造影检查中钡剂主要用于食管及胃肠造影。

五、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使血管清晰的成像技术。

是一种特殊专用于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数字化X线设备。

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金标准。

正常X线不能显示:滋养管、骺板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 T)1.CT图像特点CT值即代表CT图像象素内组织结构线性衰减系数相对值的数值单位:亨氏单位Hu.【考】骨=1000 软组织=20-50 水=0 脂肪-90——-70 空气=-1000【名解】窗宽:是指荧屏图像上包括16个灰阶的CT值范围.在此CT值范围内的组织均以不同的模拟灰度显示,CT值高于此范围的组织均显示为白色,而CT值低于此范围的组织均显示为黑色。

【名解】窗位:又称窗中心,是指观察某一组织结构细节时,以该组织CT值为中心观察.窗位的高低影响图像的亮度,提高窗位图像变黑,降低则变白。

加大窗宽,图像层次增多,组织对比降低;。

2.CT成像的主要优势与局限性【考】(1)密度分辨率高:能够清晰的显示密度差别小的软组织和器官(例如脑、纵隔、腹盆部器官),能敏感地发现病灶并显示其特征(例如脑出血),这是X线成像所不能比拟的。

医学影像学(第8版)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 第三节 基本病变表现

医学影像学(第8版)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 第三节 基本病变表现

医学影像学(第8版)
右侧颞叶转移瘤周围水肿带在T1WI呈低信号、T2WI及T2 FLAIR呈高信号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一、颅脑基本病变
(三)MRI表现
1. 普通MRI检查——信号改变 (4)血肿的信号因血肿时期而异 ➢ 急性血肿,T1WI和T2WI呈等或稍低信号,不易发现 ➢ 亚急性血肿,T1WI和T2WI血肿周围信号增高并向中心部位推进 ➢ 慢性血肿,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周围可出现含铁血黄素沉积形 成的低信号环 ➢ 囊变期,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周围低信号环更加明显
2. CT增强 ➢ 普通增强CT较少应用,异常强化见于某些肿瘤和血管性疾病;CTA检查异常表现同 脊髓血管造影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医学影像学(第8版)
腰椎间盘突出: 所示为受压硬膜囊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医学影像学(第8版)
a
b
c
d
结核性脑膜炎CT表现:脑力额裂及脑沟柔脑膜异常强化 a. 平扫;b. 增强动脉期;c、d. 增强延迟期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一、颅脑异常表现
(二)CT表现
2. CT增强——CTA检查 ➢ 脑血管单纯性狭窄、闭塞:常见于脑动脉粥样硬化 ➢ 脑血管局限性突起:颅内动脉瘤 ➢ 局部脑血管异常增粗、增多并迂曲为颅内动静脉畸形表现 ➢ 脑血管受压移位、聚集或分离、牵直或扭曲见于颅内占位性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讲课文档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讲课文档
8、80mm脑室上层面 : 观察脑沟、皮质、髓质等。
第二十七页
二、CT诊断
(二)正常颅脑CT影像
结合教材P-301~302正常颅脑
CT图像,学习正常脑CT表现
第二十八页
第二十九页
第三十页
第三十一页
第三十二页
第三十三页
第三十四页
第三十五页
第三十六页
第三十七页
第三十八页
第三十九页
第二十六页
(二)正常颅脑CT影 二、CT诊断 像
正常脑横断面CT扫描,常用8个标准层面: 5、50mm第三脑室后部层面:除观察内囊、基底
节和丘脑区,还观察第三脑室后部及松果体区。 6、60mm侧脑室体部层面:观察侧脑室体部、三角
区。
7、70mm侧脑室顶部层面: 观察侧脑室顶、大脑 纵裂、脑皮髓质等。
(二)正常X线表现
第九页
(二)正常X线表现 一、X线诊断
1、头颅平片 : 因个体、年龄和性别而不同。
颅板 儿童薄,成人较厚。成人颅壁 分内板、外板及板障,内外板呈高密度 线状影,板障居中,为松骨质,密度较 低。
颅缝 冠状缝、矢状缝及人字缝为颅盖骨
缝,呈锯齿形透亮影;后囟与人字缝间 有时可见缝间骨,无病理意义。
3、脑结构改变
占位效应:由颅内占位病变及周围水肿所致, 局部脑沟、脑池及脑室受压变窄或闭塞,中线
结构向对侧移位; 脑萎缩:脑皮质萎缩显示脑沟和脑裂增宽,
脑髓质萎缩显示脑室扩;
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脑室系统普遍扩大,脑 池增宽;梗阻性脑积水梗阻上方脑室扩大,脑 池无增宽。
第四十六页
第四十七页
(三)异常颅脑CT影像 二、CT诊断
4、功能性MRI 利用MR成像技术反映脑的生理过程和

医学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医学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2)冠状面:基线与OML线垂直,主要用于检查鞍区疾
病。
增强CT:静脉内注入碘制剂后再扫描,观察病变组织 的血供情况,以鉴别性质。
脑池造影CT:将非离子碘剂或空气注入蛛网膜下腔, 检查CPA、鞍上池的微小病变。
三维CT:
动态增强CT扫描:
18
19
CT平扫与增强
20
21
CTA显示脑底动脉瘤
22
58
蝶鞍层面 颅中窝前面是蝶骨小翼后缘,向
内后方延伸出前床突,鞍结节 前邻视交叉沟,后和鞍背间是 垂体窝;颅后窝显示脑干、四 脑室和小脑。
59
鞍上池层面 额叶被大脑纵裂分开。鞍上池呈星形,前角通
大脑纵裂池,前外侧角通大脑侧裂池,后 外侧角连环池。如后方为桥脑则呈“五角” 形,如后方为脚间池则呈“六角”形。鞍 上池内有视交叉、视束、垂体柄、颈内动 脉、基底动脉等。
医学影像学
中枢神经系统
.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影像检查方法、适应症、 检查前准备和检查中的注意事项。
(2)熟悉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及变异 (重点为断层影像)。
(3)熟悉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与病理。 (4)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5)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如颅脑先天畸
64
大脑皮质下部层面 大脑镰前后贯穿中线,在大脑
镰旁可显示扣带回、中央旁 小叶、楔前叶、顶枕沟、楔 叶。
65
正常颅脑MRI表现
T1WI T2WI PDWI Gd-DTPA增强扫描
66
脑皮质含水量较髓质多,含脂量较髓质 少,所以脑皮质的T1和T2值均长于脑髓 质。
脑脊液成分主要为水,在T1WI及T2WI上 分别为均匀低信号及高信号。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诊断

➢ 信号
T1WI T2WI T2WI-FLAIR
低信号 高信号 低信号
aa
ba
ca
脊髓空洞
二、脊髓疾病
(五)椎管内血管畸形
X线:DSA检查能显示脊髓AVM供血动脉的起源、畸形血管团及引流静脉走向
CT:增强检查病变血管呈迂曲条状、团块状强化,CTA检查可显示AVM全貌
MRI
➢ 普通检查: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 增强检查:点状、斑片状或弥漫脑回状强化,也可无强化
病毒性脑炎
一、颅脑疾病
(五)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
CT
➢ 平扫:多灶性低或等密度区,多无占位效应 ➢ 增强检查:活动期病灶有强化,慢性期则无强化
MRI:症状体征的空间多发性和病程的时间多发性是其主要特点
脑脓肿
结核性脑膜脑炎
CT
➢ 结核性脑膜炎:脑池内高密度渗出,可钙化;增强扫描后脑膜线样或结节状强化 ➢ 脑结核球和结核性脑脓肿:平扫为等或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呈结节状或环形强化
MRI
➢ 结核性脑膜炎:脑底池结构不清,T1WI及T2WI均呈高信号;增强同CT ➢ 脑结核球和结核性脑脓肿: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增强同CT
脑脓肿
CT
➢ 急性炎症期 平扫:大片状密度,边缘模糊 增强检查:无强化或不规则斑点状、脑回样强化
➢ 化脓坏死期 平扫:低密度区内出现更低密度坏死灶 增强检查:轻度不均匀性强化
➢ 脓肿形成期 平扫:等密度环,内为低密度并可有气泡影 增强检查:脓肿壁环形强化,完整、光滑、均匀
脑脓肿
MRI
脑脓肿
➢ 急性炎症期 平扫:稍低T1信号,稍高T2信号,边缘模糊 增强检查:无强化或斑点状强化

医学影像学重点中枢神经系统总结

医学影像学重点中枢神经系统总结

一、颅脑正常影像解剖1.头颅CT、MR的正常解剖大脑半球(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分界:大脑镰、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小脑(小脑半球、蚓部、小脑扁桃体) 小脑与大脑间:小脑幕脑干(中脑、桥脑、延脑)脑室系统:侧脑室(额角、枕角、颞角、体部、三角区) 、第三脑室、第四脑室脑膜(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硬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硬脑膜窦脑池、脑脊液循环脑脊液循环:各脑室脉络丛产生(主要是侧脑室,其次是第四脑室,第三脑室很少)-----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个外侧孔-----蛛网膜下腔-----蛛网膜粒渗入-----上矢状窦------血液循环大脑镰:硬脑膜内层自颅顶正中线折叠并伸入两大脑半球间形成。

CT:正中部前后走行线状高密度区MRI:中等信号影小脑幕:水平位于大脑半球与小脑之间。

信号与大脑镰相似。

硬脑膜:增强时明显强化。

蛛网膜:正常时不强化,在脑膜炎或有肿瘤浸润时则可强化。

硬脑膜下腔:蛛网膜和硬脑膜之间的潜在性腔隙。

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较大腔隙,充满脑脊液。

CT:水样密度MRI:T1低信号,T2高信号2、大脑大脑半球被覆皮质,深部为髓质和神经核团;CT:皮质密度略高于髓质T1WI上,皮质为灰黑信号,髓质为灰白信号T2WI上,皮质为灰白信号,髓质为灰黑信号基底节,丘脑,内、外囊CT:基底节和丘脑为皮质密度,内、外囊为髓质密度MRI:T1WI:基底节和丘脑为灰黑信号,内、外囊为灰白信号T2WI:基底节和丘脑为灰白信号,内、外囊为灰黑信号脑干由中脑、脑桥与延髓构成CT表现:脑干,其周围脑池为低密度MRI表现:T1WI:神经核团为灰黑信号,白质纤维为灰白信号T2WI:神经核团为灰白信号,白质纤维为灰黑信号小脑(天幕分界)CT表现:双侧小脑半球可分皮质髓质、小脑蚓部和小脑扁桃体密度较高MRI表现:小脑皮、髓质和神经核团的信号与大脑信号相似3. 重要的几个区:基底节区(内囊、外囊、屏状核、脑岛) 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鞍上池、桥小脑角。

医学影像诊断学中枢神经系统教案

医学影像诊断学中枢神经系统教案

医学影像诊断学中枢神经系统教案教案标题:医学影像诊断学中枢神经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解剖结构和功能。

2. 掌握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3. 学会通过医学影像技术进行中枢神经系统的诊断。

教学内容与方法:1.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介绍(教师讲授)- 大脑皮层和脑髓核的解剖结构- 脑脊液的产生与循环-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病理生理学2.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教师讲授、案例分析)- 脑血管病变(脑卒中、脑血管畸形)- 脑肿瘤(胶质瘤、脑膜瘤、脑转移瘤)- 脑感染(脑炎、脑脓肿)- 脑外伤(颅骨骨折、脑震荡)- 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 先天性异常(脑裂隙、脑积水)3. 医学影像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诊断中的应用(教师讲授、举例演示)-X线摄影-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脑电图(EEG)4. 临床实际案例讨论和解剖标本展示(小组讨论、实物展示)-提供真实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学资料-结合实际病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展示相关的解剖标本,加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理解5. 学生自学任务(学生自学、小组讨论)-要求学生通过医学图书、期刊和互联网查找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资料,并撰写小组报告。

-小组讨论和互相评审,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评估方式:1. 课堂测验(选择题、判断题):考察学生对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功能和常见疾病的理解。

2. 小组报告评估:评估学生自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报告的质量。

3. 临床实际案例讨论和解剖标本展示表现:评估学生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学表现和解剖结构的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1. 医学图书、期刊和互联网资源2.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图像3. 解剖标本展示物备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教学环境和学生基础进行相应调整和补充。

医学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

医学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
颅骨病变:骨折、炎症和肿瘤 颅内病变:蝶鞍、内耳道和颈静脉孔扩大,协助定性、定位
26
基本病变表现-CT、MRI
27
疾病影像表现
28
胶质瘤
组织类型: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等 分级:I级星形细胞瘤、II级成星形细胞瘤、III、IV级
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
影像表现:
平片:颅高压、肿瘤定位征 脑血管造影:现少用 CT、MRI:
沟、桥小脑角、大脑镰或小脑幕,少数脑室内
组织类型:合体型、纤维型、过渡型、砂粒
型、成血管细胞型
影像表现:
CT、MRI:CT平扫或T1W呈等或略高密度/信
号,T2W等或高信号,常有钙化,与脑膜广基相连, 界清,有占位效应,瘤周水肿无或轻,均匀明显强 化,MRI可见“脑膜尾征”,邻近骨质增生或破坏
14
正常表现-MRI
15
16
17
基本病变表现-平片
颅高压征:颅内占位病及继
发脑水肿或脑积水 儿童:
头颅增大、囱门增宽、颅板变 薄、颅缝分离、脑回压迹增多
成人:蝶鞍改变
鞍背和鞍底骨质模糊或消失
18
基本病变表现-平片
脑瘤定位征:
局限性颅骨变化:破坏(恶性肿瘤)、增生(脑膜瘤) 蝶鞍改变:增大(鞍内型)、扁平(鞍上型)、双鞍底
MRI:T1W稍低信号,T2W等或高信号
33
垂体瘤
C+-
C+
T1W
34 C+
垂体瘤
T1W
T2W
C+
T2W
T1W
35
听神经鞘瘤
影像表现:
CT、MRI:桥脑小脑角池内CT平扫或T1W等、低或高,
CTA:静脉团注水溶性碘剂后,当对比剂流经脑血管时,进行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
增强扫描:脑肿瘤,炎症,动脉瘤,AVM等
CT(扫描方法)
横断面扫描基线为眦耳线或上眶耳线,层厚8~10mm, 连续8~10个层面
如遇小病变则行薄层扫描(<5mm) 垂体区病变常用冠状面,扫描基线尽量垂直于鞍底
CT
扫 描 基 线
正常颅脑CT表现:三脑室下部层面
CT
❖CTA (CT angiography)可 观察病变与血管的关系
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 准确显示病变大小、形态、数目。 分辨肿瘤与水肿。 显示病变的部位及解剖关系。
MRA: 显示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A-V-M等。
4、DSA
显示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A-V-M、 肿瘤血供等。
5、椎管造影
显示椎管内有无肿瘤、梗阻以及梗阻 的部位和梗阻的程度。
一、头颅平片
➢ 一般用正、侧位,根据需要增加其它位置
中枢神经系统
一、检查方法
1、X线平片
方法简单,价格便宜,只能提示某些 病变,不能确诊。
2、CT扫描
平扫: 显示肿瘤、出血、梗塞、感染、畸形。 增强:显示平扫不能显示的等密度病变。
确定病变性质。 显示病变大小、形态、数目。 确定病变的部位及解剖关系。 分辨肿瘤与水肿。
3、MR扫描
平扫:显示肿瘤、出血、梗塞、感染、畸形。 增强:显示平扫不能显示的等信号病变。
MRI扫描方法
❖ 一般横断面层厚8~10mm,间隔1~2mm。矢状及冠 状面层厚4~5mm
❖ 垂体微腺瘤或微小听神经瘤需采用薄层扫描,层厚小于 等于3mm
❖ 常规采用SE序列T1WI及T2WI。T1WI显示解剖结构较清晰, T2WI显示病变较敏感
2、MR信号表现
脑脑 脑 脂 颅 板 脑 血 钙 白灰 脊 质质 液 肪 板 障 膜 管 化

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医学影像学
中枢神经系统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
-
1
第一章 中枢神经系统总论
1. 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 2. 正常影像表现及其变异 3. 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
2
第一节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一.颅脑
1. 头颅X线平片:正、侧位、切位 2. 脑血管造影 3. 脑CT 4. 颅脑MRI 5. 气脑造影及脑池造影:少用
-
12
-
13
-
14
正常影像学表现
三.颅脑CT
1.自颅底至颅顶轴位扫描可显示的重要结构:四脑室、 岩锥、内听道、桥小脑角池、垂体窝、鞍上池、四叠 体池、基底核、内囊、胼胝体、三脑室、丘脑、松果 体、侧脑室、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大脑灰质、大脑 白质、大脑纵裂等
2.平扫:脑室、脑池、脑沟、脑裂呈低密度;脑实质呈 软组织密度,皮质略高于髓质。
小病变、了解血供
3. MRA:脑血管病筛查 4. 特殊技术: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张量成像
(DTI)、灌注加权成像(PWI)、MR波谱、脑功能皮层定 位成像(fMRI)
-
5
常用影像检查方法
一.脊髓
1. 脊椎X线平片:正位、侧位、双斜位,间接判断
脊髓异常,作用有限
2. X线椎管造影:有创,已被MRM替代 3. DSA检查:椎管血管畸形、脊髓肿瘤的辅助诊断
中等高 流空
-
23
正常影像学表现
五.脊髓CT
➢硬膜囊平扫呈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位于椎管内;神 经根鞘呈直径1~3mm的圆形软组织密度影,位于侧隐 窝内。
六.脊髓MRI
➢位于椎管中心的带状影,呈中等信号,周围环绕T1WI 低信号T2WI高信号的蛛网膜下腔。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七年制)二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七年制)二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七年制)二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颅脑和脊髓的检查方法;2.熟悉颅脑和脊髓的X线、CT和MRI正常解剖;3.掌握颅脑和脊髓的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尤其CT、MRI表现;4.掌握常见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外伤、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表现;5.熟悉脊髓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检查方法1.颅脑(1)X线检查:平片、血管造影;(2)CT检查:平扫、增强、CTA以及CT灌注扫描;(3)MRI检查:侧重常规序列的讲解,简单介绍功能成像。

2.脊髓(1)X线平片:常规正侧位;(2)脊髓造影:了解适应症;(3)CT检查:平扫、增强以及脊髓造影CT(CTM);(4)MRI检查:侧重常规序列的讲解,简单介绍MR脊髓成像(MR M)。

第二节正常影像解剖1.头颅平片的正常表现和变异,侧重讲述颅缝、囟门、颅壁压迹、蝶鞍的表现;2.颅脑CT、MRI横断面正常表现;3.脊髓CT、MRI正常表现。

第三节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1.颅脑(1)平片:侧重讲解颅内压增高、颅内肿瘤定位征象;(2)CT和MRI:分别讲解颅内病变的病灶显示、强化表现、脑水肿、占位效应、脑积水和脑萎缩的表现;2. 椎管内肿瘤简单介绍X线平片和脊髓造影的表现。

第四节颅内肿瘤1.神经胶质瘤:熟悉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髓母细胞瘤的临床和病理表现,掌握其CT和MRI征象。

2.脑膜瘤:熟悉其临床和病理表现,掌握CT和MRI征象。

3.垂体腺瘤:了解其分类和临床表现,掌握微腺瘤和大腺瘤的CT和MRI特点。

4.颅咽管瘤:熟悉其好发部位、病理特点以及CT、MRI诊断依据。

5.生殖细胞瘤:熟悉其好发部位、病理特点以及CT、MRI诊断依据。

6.听神经瘤:熟悉其病理改变,掌握CT和MRI表现,了解桥小脑角占位的鉴别诊断。

7.血管母细胞瘤:了解其病理特点,熟悉CT和MRI表现。

8.脑转移瘤:熟悉其临床和病理表现,掌握CT和MRI特点。

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ppt

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ppt

脑瘤基本MRI影像学表现
5、脑积水 ◆ 交通性脑积水 ◆ 阻塞性脑积水 ◆ 代偿性脑积水
脑瘤基本MRI影像学表现
6、脑外肿瘤常呈以下表现: (1)肿瘤有一宽基底紧贴于颅骨内面 (2) 肿瘤邻近蛛网膜下腔增宽,或在脑池 脑沟内有异常信号。 (3)邻近脑白质受挤压且向脑室方向移位。 (4)肿瘤的脑室缘附近有裂隙状脑脊液信 号。
(五)先天畸形:首选MRI
第四节 颅内肿瘤
学习要点
本节应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知识点: 1. 掌握颅内肿瘤的MRI诊断原则 2. 掌握常见颅内肿瘤的典型MRI影像学表现 3. 熟悉MRI对颅内肿瘤诊断的价值 4. 了解特定解剖部位好发肿瘤的MRI影像学
诊断及鉴别诊断
学习难点
本节学习中的难点: 1. 神经上皮肿瘤的分类及MRI影像学表现 2. 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脑
正常表现(MRI冠状1)
冠状位 T1WI
正常表现(MRI冠状2)
冠状位 T2WI
正常表现(MRI矢状1)
矢状位 T1WI
正常表现(MRI矢状2)
矢状位 T2WI
第二节 异常MRI表现
学习要点
掌握异常MRI表现
学习难点
常见短T1长T2病灶及短T1短T2病灶
一、脑质信号异常: 1、长T1长T2:
转移瘤的MRI影像学表现 3. 桥小脑角区、鞍上、松果体区常见肿瘤种类
颅内肿瘤起源
★ 颅骨、脑膜、血管、垂体、颅神经、脑 实质和残留的胚胎组织的肿瘤
★ 转移性肿瘤和淋巴瘤
颅内肿瘤分布
★ 婴儿和儿童期 ◆ 幕下: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 室管膜瘤
★ 成人与老年人 ◆ 幕上:70%,神经上皮组织肿瘤、 脑膜瘤、转移性肿瘤

医学影像-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

医学影像-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
时加强康复训练。
案例二:脑出血患者的影像诊断过程
01
02
03
04
患者信息
老年女性,突发头痛、呕吐, 伴左侧肢体偏瘫。
影像检查
CT平扫显示右侧额叶高密度 影,周围脑组织水肿。
诊断依据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影 像学表现,诊断为右侧额叶脑
出血。
治疗建议
给予止血、脱水、降颅压等药 物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CT平扫表现为高密度影,MRI检查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低信 号。
蛛网膜下腔出血
CT平扫表现为脑沟、脑裂密度增高, MRI检查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 信号。
脑肿瘤
胶质瘤
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影,MRI检查T1WI呈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
脑膜瘤
治疗和预防提供客观依据。
医学影像技术分类
根据成像原理和技术手段的不同, 医学影像技术可分为X线成像、 超声成像、核医学成像、磁共振
成像和光学成像等。
医学影像发展历史
自19世纪末X射线的发现以来, 医学影像技术经历了从简单的X 线平片到复杂的数字化影像的发 展历程,不断推动着医学诊断和
治疗水平的提高。
必要时手术治疗。
案例三:脑肿瘤患者的影像诊断过程
患者信息
中年女性,头痛、恶心、呕吐 逐渐加重,伴视力下降。
诊断依据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影 像学表现,诊断为右侧颞叶脑 肿瘤。
影像检查
MRI T1WI显示右侧颞叶低信号 影,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 可见明显强化。
治疗建议
手术切除肿瘤,术后根据病理 结果给予放疗或化疗等综合治
脊柱MRI
用于观察脊柱骨质、椎间盘、椎管内结构和椎旁软组织等,对脊柱骨折、椎间盘突出、 椎管狭窄等病变的显示效果优于CT。

医学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医学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MRI:T1W稍低信号,T2W等或高信号
33
垂体瘤
C+-
C+
T1W
34 C+
垂体瘤
T1W
T2W
C+
T2W
T1W
35
听神经鞘瘤
影像表现:
CT、MRI:桥脑小脑角池内CT平扫或T1W等、低或高,
T2W等和高混合密度/信号肿块,明显均匀、不均匀或环状强 化,轻中度瘤周水肿,第四脑室受压,幕上脑积水,内耳道扩 大
原因:脑膜血管损伤,以脑膜中动脉常见 CT、MRI:颅板下梭形或半圆形异常密度/信号影,与期龄有
关,多仅次于骨折附近,内缘光整,相应脑实质内移
硬膜下血肿:血液聚集在硬膜下间隙,沿脑表广泛分布
原因:桥静脉或静脉窦损伤出血 CT、MRI:颅板下新月形或半月形异常密度/信号影
脑内血肿:位于受力点或对冲部位脑表面区
CT、MRI:界清类圆形异常密度/信号影,周围脑水肿
蛛网膜下腔出血:
CT、MRI:脑裂、脑池、脑沟或脑室内异常密度/信号影
41
硬膜外血肿
42
硬膜下血肿
43
脑内血肿
44
蛛网膜下腔出血
45
脑出血
原因:高血压、动脉瘤、血管畸形、血液病和脑肿瘤 部位:基底节、丘脑、脑桥和小脑(高血压性) 影像表现:
20
基本病变表现-CT
平扫密度改变:
高密度病灶:血肿、钙化和富血管性肿瘤 等密度病灶:某些肿瘤、血肿、血管性病变 低密度病灶:炎症、梗死、水肿、囊肿、脓肿 混合密度病灶:
增强扫描特征:
均匀性强化:脑膜瘤、转移瘤、神经鞘瘤和肉芽肿 非均匀性强化:胶质瘤、血管畸形 无强化:脑炎、囊肿、水肿

(完整版)医学影像诊断学重点记忆

(完整版)医学影像诊断学重点记忆

中枢:1、X线、CT、MRI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选择的原则。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一般物理学检查不易达到诊断目的,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X线平片能显示颅骨和脊椎的骨质改变,但对颅内和椎管内病变的显示能力极其有限。

血管造影虽能对颅内占位性疾病提供大致的定位和初步的定性诊断信息,然其创伤性限制了它的应用,目前主要用于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

脊髓造影显示椎管内疾病的作用已被MRI取代。

CT可解决大部分颅内疾病的诊断。

MRI可以较CT提供更多的信息,尤其对颅后窝和椎管内疾病的显示更具优势。

CT血管成像、MRI血管成像能显示脑血管的主干及其较大分支,对脑血管疾病起到筛选和初步诊断作用。

DWI、PWI、MRS及CTPI等功能成像技术,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已展示出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成像技术的优选和综合应用:(一)外伤:1、颅脑外伤:首选CT,其次MRI。

2、脊柱外伤:首选X线,然后CT,严重者,考虑行MRI。

(二)肿瘤:CT、MRI(三)炎症和脱髓鞘疾病:CT、MRI(四)血管性疾病出血急性期:CT敏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MRI敏感脑梗死:先行CT检查,超急性期MRI检查血管畸形:CT、MRI,CTA、MRA,DSA(五)先天畸形首选MRI2、正常脑及脊髓CT和MRI的密度和信号特征如何描述?在平扫CT图像上,脑灰质的密度较脑白质高,灰质的CT值为+32~+40Hu,白质的CT 值为+28~+32Hu,明显高于脑脊液。

未钙化的硬脑膜、动脉、经脉和肌肉的密度与脑灰质相近。

颅骨内外板和其他致密骨的密度最高,钙化组织(如大脑镰、脉络丛和松果体钙化)的密度次之。

脑脊液(脑室系统和脑池)呈低密度,头皮等富脂肪组织的密度较脑脊液的密度为低,乳突气房和含气的副鼻窦腔的密度最低。

在增强后CT图像上,脑灰质、脑白质、硬脑膜(大脑镰和小脑天幕)和肌肉等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脑内血管明显强化,呈高密度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脑脓肿:
脑脓肿指化脓菌侵入脑实质引起局限性脑组织 破坏,形成内含浓液,周围被纤维包围的空间。
脑脓肿以耳源性常见,多发生在颞叶和小脑; 血源性多发生在额、顶叶。病理上分为急性炎症期、 化脓坏死期和脓肿形成期。
脑脓肿
MR表现:
脓腔在T1WI上为类圆形低信号,T2WI上 为高信号,脓壁T1WI、T2WI均为薄厚均匀 的等信号环。周围水肿T1WI为低信号, T2WI为高信号。注射GD—DTPA后脓壁呈 显著均匀强化,脓腔不强化。
右额叶颅骨骨折
2、脑内血肿
脑挫裂伤常伴斑片状出血,出血可 融合成脑内血肿。
CT图像 新鲜出血呈高密度,亚急性 出血等密度,慢性出血低密度。
MRI各期出血信号变化,见脑血管 疾病脑出血的MRI表现。
脑内血肿
3、硬膜外血肿
CT表现:
硬膜外血肿是硬脑膜与颅骨内板之 间的脑膜动脉血管破裂后引起的血肿,因 硬脑膜与颅骨内板结合紧密,血肿张力大, CT见颅骨内板下方梭形或半圆形高密度 影,边缘光整,一般不超过颅缝,常伴骨 折。
Ⅱ型在Ⅰ型基础上延髓及第四脑室拉长, 并向下移位,常伴幕上积水。
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病理上的脑内散在出 血灶,静脉淤血、脑水肿(细胞外)或脑肿 胀(细胞内)为脑挫伤。
如伴有脑、软脑膜和血管的断裂则为脑裂 伤,二者常合并存在,为脑挫裂伤。
多发生在受力或受力对冲部位的脑表面。
一、脑挫裂伤
MRI表现: 急性脑外伤一般不需做MR检查。 骨折、新鲜出血等不如CT明了,但对
MR表现:
脊膜瘤常位于颈胸段椎管内,呈髓外硬膜下宽 基底肿块依附在脊膜上,大多数脊膜瘤呈略长T1长 T2信号。增强后呈明显对比强化。附近硬脊膜亦见 强化。
三、硬膜外肿瘤:转移瘤
肺癌、乳腺癌、肾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常 引起脊柱转移瘤。
MRI表现:
多发骨质破坏病灶最为常见。受累椎体多呈 跳跃式分布。有时椎旁或硬膜外可出现软组织 肿块,并压迫脊髓。病灶在T1WI上为低信号, 多伴椎弓根及附件受累;T2WI为高信号,成骨 性转移T2WI为低信号
增强扫描星形细胞瘤多数呈不均匀对比增强,但 少数也有不增强者,提示肿瘤分化良好或全部坏死。
颈 段 脊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颈段脊髓内星形细胞瘤
--
颈 段 脊 髓 增内 强星 扫形 描细 胞 瘤
脊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1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横断面 增强
2
二、髓外硬膜内肿瘤
• 脊髓损伤后期软化灶、囊变形成则 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边界 清楚。
颈 髓 离 断 伤 , 女 性 , 岁
43
颈段脊髓挫裂伤
颈段脊髓软化
第三节、先天性畸形
Chiari畸形(阿-奇氏畸形)
系后脑发育异常。 临床分两型:
Ⅰ型小脑扁桃体变尖延长,经枕骨大孔下 疝颈椎管内( 0.3- 0.5cm ),常伴脊髓空洞 症。
增强扫描:病灶呈中等度或显著强化。
第二节、脊髓损伤
• 脊髓震荡多无阳性发现。 • 脊髓挫裂伤见脊髓肿胀外形膨大,信号
不均,T1WI上呈低信号, T2WI呈不均 匀高信号。 • 合并出血时,急性期T1WI可正常,而 T2WI呈低信号,亚急性期T1WI和T2WI 均呈高信号。
第二节、脊髓损伤
• 脊髓横断时,MRI可清晰观察到脊髓 横断的部位、形态以及脊柱的损伤改 变。
颈7~胸2平面脊髓室管膜瘤
2、星形细胞瘤:儿童多见,上部脊髓多见。
星形细胞瘤占髓内肿瘤的25%,呈膨胀性浸润性 生长,继发脊髓空洞者占40%。
MR表现: 星形细胞瘤常引起脊髓梭形增粗,与正常脊髓无明显 分界在T1WI较为明显,常见囊性部分,与室管膜瘤表 现相似。星形细胞瘤T1WI为等或低信号,信号不均匀, T2WI为较高信号,其上下部分可见脊髓空洞。
3、脑囊虫病
临床与病理:
脑囊虫病是最常见的脑寄生虫,北方多见。是猪绦虫 的幼虫(囊尾蚴)寄生于脑内所引起的疾病。囊虫虫卵 进入消化道后,孵化成幼虫,随着血液输送到体内多个 脏器,进入脑部者为脑囊虫病。依据病理先后又可分为 囊虫存活期、囊虫变性期以及囊虫死亡期。脑囊虫的特 征性表现是含液体的囊液内可见头节,囊虫变性死亡时 由于人体对囊虫异体蛋白的免疫反应十分强烈,造成脑 组织炎性水肿,囊虫死亡后产生钙化。
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精神异常、发热和脑膜刺 激征,严重可发生昏迷。
MR表现:
T1WI显示蛛网膜下腔变形显示不清,信号增高。 T2WI显示蛛网膜下腔高信号。注射GD—DTPA 后脑膜及蛛网膜下腔可见不规则强化,还可见脑 静脉窦及脑动脉梗死、脑积水征象。
鉴别要点:
脑膜刺激征,腰穿脑脊液细胞及蛋白很高, MR显示蛛网膜下腔变形显示不清,T1WI信号增 高。增强后脑膜及蛛网膜下腔强化是诊断化脓性 脑膜炎的要点,需与硬膜下少量出血相鉴别。
央 逐渐出现高信号,T2WI仍为低信号。 亚急性晚期(正铁血红蛋白细胞外期):T1WI和T2WI均为高信
号。 慢性期(软化灶期):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周围可
见含铁血黄沉积的低信号环。
3、腔隙性脑梗死
MRI表现:
腔隙性脑梗死是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特殊 类型。是指脑穿支小动脉闭塞引起的深部脑组织 小的梗死灶,一般大小为1.5cm以下,大于1.5cm 者称为巨腔隙。以基底节区和丘脑区为主,也可 发生于脑干、小脑区,可多发。MR图像上见双 侧基底节小圆形长T1长T2信号,无占位现象。
医学影像学
中枢神经系统
脑出血MRI成像原理:
血液中含氧血红蛋白2—3小时 T1略低,T2略高
↓缺氧(释放出氧气)
急性期 脱氧血红蛋白 T1等信号或低信号,T2低信号

↓ 亚急性前期
亚急性后期

正铁血红蛋白﹛
细胞内期T1高信号,T2低信号 细胞外期T1高信号,T2高信号
溶降 酶解
↓体
(含铁血黄素 )
亚急性出血,脑挫裂伤、陈旧性蛛网膜下 腔出血MR有一定优势。
一、脑挫裂伤
CT表现:
在外伤的受力部位或受力的对冲部位脑 实质内,见不规则低密度脑水肿区内散布 斑点状高密度出血灶(盐撒胡椒面),其 边缘不清。
多个小出血灶互相融合可形成外伤性脑 内血肿。
病变广泛有占位效应。
右额叶脑挫裂伤
双侧额叶及左侧颞叶脑挫裂伤
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
4、硬膜下血肿
CT表现:
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血管(静脉多见)破 裂出血,血液聚积于硬膜下潜在间隙内,因张 力较低,可见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影, 占位表现明显。
3天内—急性—高密度
4天-3周—亚急性—等密度(占位大,脑沟内移)
3周以上—慢性(血肿吸收)--低密度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亚急性 硬膜下 血肿
慢性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MRI
5、蛛网膜下腔出血
CT 常见脑 池及脑沟内高 密度出血影。 以外侧裂池、 纵裂池多见。
蛛网膜下腔出血
6、开放性脑损伤
颅脑外伤后合并颅骨粉碎性骨折, 颅内碎骨片或异物、气颅、脑脊液 漏等。
第四节、颅内感染
颅内感染的病种繁多,包括细菌、病毒、真菌 和寄生虫感染,病理改变包括脑膜炎、脑炎、脉管 炎。
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及精神障碍为主,癫痫、颅内 压增高及皮下结节,囊虫补体结合试验阳性。
MR表现:
(1)急性脑炎型:大量囊尾蚴进入脑实质内,刺激 周围脑组织产生炎性水肿。MR图像为脑实质内不规则 形长T1长T2异常信号,与一般脑炎类似。增强扫描无 强化。
(2)多发小囊型(囊虫存活期):以大脑皮层分布 为主,常呈多发圆形小囊,大小约0.2—1.0cm,T2WI 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其囊内可见偏心点状头节 呈等信号,增强后囊壁及头节均可强化。
脑脓肿
鉴别要点:
典型脓肿可见脓腔、脓壁及周围水 肿三层结构。增强扫描脓壁呈完整光滑、 薄厚均匀明显强化。但应与胶质瘤、转 移瘤等占位性病变相鉴别,病史、年龄、 临床化验等均有利于鉴别。
2、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与病理:
化脓性脑膜炎是指化脓性细菌浸入脑内,在 软脑膜和蛛网膜形成化脓性炎症,引起脑膜充血、 水肿、增厚及渗出改变,可形成硬膜下积脓或并 发脑积水和脑梗死,静脉窦血栓形成等。
(5)钙化型(囊虫死亡期):此期为囊虫死亡 后机化形成纤维组织或钙化表现。MR呈长T1短T2表 现。所谓“黑靶征”是指在T2WI中囊肿内除有一点 高信号之外,均呈低信号。(显示钙化MR不如CT)
脑囊虫
3、脑囊虫病:
CT表现:
脑实质型脑内散布多发性小囊,囊腔内可见致 密小点代表囊虫头节,囊壁和头节可有轻度强化。 囊虫急性期可因反应性炎性表现与脑炎相似,后期 因囊虫死亡后呈点状高密度钙化。不典型CT表现包 括单个大囊、肉芽肿样结节强化,类似脑炎及脑梗 死灶样改变。
1、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
神经源性肿瘤常发生在椎管后外侧,神经 纤维瘤可多发。
MR表现:
神经源性肿瘤呈边界光滑的圆形或卵圆形 肿块,邻近脊髓及硬膜囊受压移位,肿瘤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明显 均匀强化。
2、脊膜瘤:
脊膜瘤以女性较多,胸段多见,呈类圆形宽基 底与脊膜相连。
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囊虫病者,可见局部脑室及 脑池扩大,位于四脑室及中脑导水管者易引起脑积 水。
第二章 脊髓
目前,MRI是诊断脊髓疾病的主要方法。
第一节、椎管内肿瘤 第二节、脊髓损伤 第三节、先天性畸形
第一节、椎管内肿瘤:
髓内肿瘤:以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 常见;
髓外硬膜内肿瘤:以神经源性肿瘤和 脊膜瘤多见;
(3)单发大囊型:系单一巨大囊尾蚴或多个囊尾蚴 融合而成。MR显示脑实质内圆形或分叶状长T1长T2信 号,其内无头节,大囊本身无强化,周边可因纤维组织 增生而呈轻度环状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