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第一次备课
最新湘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最新湘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课:整除与分数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整除的概念,并能利用整除关系解决实际问题;2. 掌握带余除法的计算方法;3. 掌握分数的定义和基本运算法则。
二、教学重点1. 整除的概念及应用;2. 分数的定义和基本运算法则。
三、教学内容1. 整除的概念介绍;2. 带余除法的计算方法;3. 分数的定义和基本运算法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情景,引出整除的概念。
2. 概念讲解:介绍整除的定义和性质。
3. 实例练:通过计算带余除法的具体实例,加深学生对整除概念的理解。
4.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整除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5. 引入分数:介绍分数的定义和基本运算法则。
6. 分组练:让学生进行分数的计算练。
7. 讲解答案:讲解分组练的答案,并纠正错误。
8. 总结回顾:让学生回顾整个教学内容,并进行知识点梳理。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研究情况,检查他们对整除概念和分数运算的理解程度。
2. 学生间合作完成的分组练,通过互相评价和答案讲解,提升学生的研究效果。
3. 布置作业,巩固教学内容。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湘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 教具:黑板、白板、粉笔、计算工具等。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生动的情景引入和实例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整除概念和分数运算。
课后可以布置一些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整除和分数的掌握程度。
同时,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一、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对本册有关统计知识的系统复习。
重点复习的内容有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特点以及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和结合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特点:1、谈话回顾,建立联系。
通过谈话,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促进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
上课伊始,根据复习课的特点和知识结构,进行关键点的有效回顾,帮助学生与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建立联系。
这样的设计,符合教育的本真,即教育的任务在于激励、唤醒。
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讨论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小组合作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倾听能力、组织能力、思考能力都会得到锻炼与提升。
在复习中重视小组合作、讨论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突破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各种统计图的特征,并学会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
二、课前准备。
PPT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一共学过哪几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这几种统计图分别具有什么特点?(1)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
生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很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
生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生3: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2、什么是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二)复习用扇形统计图知识解决问题。
1、根据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114页6题。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正逐步提高,在20xx年监测的330个城市中,有27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
监测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如下图所示。
(1)空气质量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2)了解你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讨论一下如何提高空气质量。
2、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1)。
①思考:题中的有效信息有哪些?无用信息有哪些?②汇报。
小学六年级开学第一课数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开学第一课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两个数的倍数、公倍数及如何求公倍数。
2.掌握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及如何求最大公约数。
二、教学内容
1.倍数与公倍数
2.最大公约数
三、教学策略
1.讲授引导:通过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对“倍数”和“公倍数”的概念有初步了解,了解最大
公约数的概念和含义。
2.讨论合作:采用讨论合作形式,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和研究,深入掌握两个数的倍数、
公倍数的方法,如何求最大公约数。
3.变式练习: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上述概念的认识,并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倍数与公倍数
2.最大公约数
五、教学总结
本课程分别从倍数、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三个方面出发进行了讲解,通过讲解实例提高学生的识别、判断和归纳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练习和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备课
圆的面积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长 长方形的宽 = = 圆周长的一半 圆的半径
S=∏·R2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圆的面积(二) 1、进一步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面积。
教学目标
2、能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公式、圆的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 际问题。
圆。 ) 2、思考: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 决定圆的位置? 自我检测: 1、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间的关系 的强化练习 2、利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的练习 教 学 过 程 P10 练一练 1——3 巩固训练: 1、投影出示第 4 题 2、理解题意,篱笆长是圆的周长的 一半。 拓展延伸: 1、回忆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巩固圆 周长公式。
1 d 2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或 r=
1 d 2
同一个圆里 d=2r
或 r=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欣赏与设计 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
教学目标
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 2、在设计图案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的特点。 3、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等分好的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温故互查: (投影出示 P14 图形) 请同学们观察这图, 说说如何得到一 个圆的面积。 学生观察并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教学补白
教 学 过 程
自学感悟: 1、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感官,估计 草坪面积大小) 2、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圆面积大小 ① 投影出示 P15 方格图, 让同学们 看懂图意后估算圆的面积,学生可以讨 论交流。 ②指明反馈估算结果, 并说明估算方
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5篇
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5一、教材说明;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1)学生活动(边玩边观察)。
①球、球相碰玩具表演。
②线系小球旋转玩具表演。
[教师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形状告诉大家,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圆形。
这里,教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表演活动,既直观形象,又易于发现,进而抽象出“圆”。
学生从“玩”入手,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
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与,利于学习。
](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闭封的、弯曲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圆形物体→圆):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对,这个图形就是圆,你能说说什么是圆吗?学生讨论后回答: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这时,教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想圆的形状,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记住它。
)教师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请学生回答:你还想认识圆的什么?学生说:还想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这里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圆”的概念。
]2、探索新知。
(1)探究——圆心①徒手画圆。
教师请两个学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画圆,然后请同学们评一评(3个人)谁画的圆好呢?……师生认为用工具画圆才能画得好。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集锦1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设计说明波利亚提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途径之一,《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探究学习是体验学习过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这意味着教材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素材。
本教学设计从六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及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出发,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提出问题、探究计算方法、对比优劣,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收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1.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
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
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充分利用了以前学习的知识,根据数据的具体特点,学生借助转化思想把分数与小数进行互化和计算。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成了知识的自我建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灵活性的理解与掌握。
2.在对比中完成方法优化。
算法多样化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一味地发散思维而忽视学生思维优化的训练。
在学生多种算法的对比中,引导学生发现最优算法,从而让学生明白:在计算小数乘分数的时候要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算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计算。
15×=×15=×=2.引入新课。
师:上面的题你会计算吗?它们各是什么类型的分数乘法?你能说一说是如何计算的吗?(学生回答)师:你们说得太好了!老师为你们知道的这么多而感到骄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运算。
六年级数学第一次备课
罗阳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
少?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三、复习数的整除 1.整理概念。 提问:什么是数的整除?(板书:整除)数α 能被 数 b 整除,表示示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提问:根据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 不是 0 的自然 数可以分成几类?提问: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质 因数和质数有什么不同?它们有什么联系?什么叫互 质数?互质数与质数、质因数都有什么区别? 2.做期初复习第 4 题。 四、复习分数 1.复习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提问:什么叫分 a 数?(板书:分数 )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板书: b = a÷b)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2.做期初复习第 5 题。 3.口答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各是多少?
六年级数学备课 ×年级××备课
主备人: 主备人:王从兰 ×××
课时编号:001 课时编号: 001
期初复习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2007 年 8 月 30 日 教学内容:期初复习第 1~7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能正确地进行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换算。 2. 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掌握分数的基本性 质,能熟练地约分,会把分数化成小数。 3. 进一步认识数的整除的有关概念, 掌握概念 的本质特征。 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灵活应用。 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具模型 教学进程: 一、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1、 交流: 同位互相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 知识。 推荐学生班内汇报,鼓励其他学生补充。 2、做期初复习第 1 题 (1)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组练习。 (2)集体订正后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 积和体积有什么不同? 3、做第 2 题 学生独立完成,口答结果,集体订正。 讨论交流: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
六年级数学第一次备课
缴纳营业税,10 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
罗阳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
六年级数学备课 超过部分不到 500 元的 超过部分是 500 元---2000 元的 超过部分是 2001 元---5000 元的 „„
主备人:许小芳 5% 10% 15%
课时编号:003
李明的妈妈月收入 1800 元,爸爸月收入 2500 元,他们 各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在这道题中,李明的妈妈应纳税的收入是 1800 元吗? 为什么? 全班展开讨论李明妈妈的纳税的收入应为多少元?税 率是多少?那么爸爸的收入是 2500 元,应纳税额为多少? 他的税率又是多少呢? 介绍分段纳税, 最后让学生分别求出李明的爸爸妈妈各 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六、课堂回顾 提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内容?认识到什 么?如果没有纳税,国家就筹集不到必要的资金为大家办 事。因此,我国宪法规定每个集体和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 务。希望同学们长大了争当纳税先锋,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力 量! 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 1-3 题。
8
罗阳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
六年级数学备课
主备人:许小芳
课时编号:004
第四课时
备课时间:2009 年 2 月 7 日 教学内容:教材 P5 页例 3 以及练习二的 5-8 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储蓄的含义。 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3、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教学重点: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公式进行利息计算。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仪,存款单、有关利率表格 教学进程: 一、知识积累,解决障碍。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从师生谈话中引出“压岁钱”的话题。师小结:有关储 蓄的知识有很多,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不少。 二、新课教学 1、同学们了解的知识还真不少,现在我们就要利用这 些知识来帮助亮亮解决他的小问题了,好吗? 出示例 3。学生读题。应该选择哪种年利率来计算?为 什么?交流展示。 重点分析 200X4。 50%的错误在哪里。 所以当我们用本金 X 利率后还要再 X 时间才可以得到什么? 你能把计算利息的公式补充完整吗?学生进行计算,算 出利息是 18 元。补充问题:两年后他从银行拿回的钱一共 是多少? 2、完成试一试。 存款的利息必须纳税, 纳税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 务,在座的同学长大之后都要依法进行纳税。那么亮亮应缴 纳的利息税是多少元?亮亮实得利息多少元? 出示题目。 5%的税率是指哪部分钱需要缴纳的?是不是 218 的 5%?独立完成。 3、完成练一练。出示题目。要求学生分别求出一年期 和三年期的应得利息和缴纳利息税后的实得利息。
六上数学全册教案参考4篇
六上数学全册教案参考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汇报、述职报告、发言致辞、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六上数学全册教案参考4篇六上数学全册教案参考1一、单元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次集体备课
时间
20190830
地点
二楼办公室
年级
六年级
学科
数学
参加人
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主持人
尹加云
中心发言人
李静
备课
内容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单元
课时
划分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 2课时
3.体积和体积单位 2课时
4.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以及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4课时
观察实物,整理特点是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主要教学活动。例1的教学过程安排成三步。
1.观察物体,理解直观图,认识面、棱和顶点。
2. 观察物Leabharlann ,由“量”到“质”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3. 观察物体,独立发现正方体的特征。
李静老师:
教学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
1.初步知道“展开图”的含义,加强对正方体的认识。
4.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类比、联想等活动认识体积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大小的观念。
5.让学生在操作、观察、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中,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6.让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会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设计说明1.注重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能力培养。
分数中的估算要比整数、小数的估算难把握一些。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先让学生结合问题情境独立进行估算,然后进行汇报,交流估算的依据。
不仅能利用估算检验解题的正确性,还能借此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很快投入到思考和探究的状态。
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立足以学生为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新旧知识的迁移都为学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以更好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直尺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水日吗?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节日呢?水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宝贵的资源,如果我们不珍惜水资源,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人类的眼泪。
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节约用水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三)]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节约用水的话题入手,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旧知铺垫。
课件出示:小刚家八月用水14吨,九月比八月节约了,九月用水多少吨?(引导学生画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独立解决问题)2.变更条件,引出问题。
课件出示:小刚家九月用水12吨,九月比八月节约了,八月用水多少吨?3.组织学生边读题边思考:(1)估计哪个月用水量多。
(2)你是根据哪句话来判断哪个月用水量多,哪个月用水量少的?(3)你判断的关键是什么?(学生思考后交流问题的`答案,同学互评,教师进行适当指导)4.出示自学指导:(1)尝试画线段图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数学年级六学期秋季课题数与形(第1课时)教科书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2年8月教学目标1. 自主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会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数学问题。
2.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等基本的数学思想。
3. 提升数学学习兴趣,增强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探究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体会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等基本的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提到“数学”,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生1:我想到数学的学习离不开数,我们学过很多数,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
生2:我们还学过很多图形,比如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
师:按照大家想到的内容分类,一类称为“数”,另一类称为“形”,“数”和“形”是数学学习中两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数”与“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看看你有没有新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一)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组图形,你能发现怎样的规律?1.横着观察。
生1:我发现第一幅图有1个小正方形,第二幅图有4个小正方形,第三幅图有9个小正方形。
生2:我发现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也是1,4,9。
但我是这样记录的,1×1=1,2×2=4,3×3=9。
师:谁能看懂这组算式表示的意思?生:横着一行一行地看,第一幅图可以看成每行一个,有1行,一共有1×1=1个小正方形;第二幅图,可以看成每行有2个,有2行,一共有2×2=4个小正方形;第三幅图一共有3×3=9个小正方形。
生2:如果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第一幅图的面积就是1×1=1(平方厘米),还可以是1的平方;第二幅图的面积就是2×2=4平方厘米,也可以表示为2的平方。
第三幅图的面积就是3×3=9平方厘米,也就是3的平方。
师:同一个算式,两位同学观察的角度不同,对算式的理解也就不同。
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分数乘法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会进行计算。
2.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会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 整数乘分数:整数乘分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3. 分数乘分数: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重点与难点:1.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 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3.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的意义。
2. 讲解:讲解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进行示范。
3.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4. 小结:总结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第二章:分数除法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会进行计算。
2. 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会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数除以整数: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2. 整数除以分数:整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3. 分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的意义是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教学重点与难点:1.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 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3. 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的意义。
2. 讲解:讲解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进行示范。
3.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4. 小结:总结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六年级数学教案之第一课: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第一课: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完成数学题目的方法和技巧。
2.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养成独立完成练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完成数学题目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黑板上的题目,让学生思考题目的含义。
2.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数学题目的方法和技巧。
2.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互相交流并学习彼此的技巧和方法。
3.让学生尝试解决不同难度的数学题目。
三、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2.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作业对于学生未完成的题目,教师让学生完成作业,并将作业交给老师进行评分。
五、总结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对学生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简要总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以讲授法和练习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掌握完成数学题目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独立完成练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互相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方法和技巧。
同时,学生在独立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增强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适当地采取讲授法和练习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独立完成练习,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形,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作者整理的内容,期望对你们有帮助!1.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倒数的意义。
掌控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渗透事物都是普遍联系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知道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
教学难点:求倒数方法的叙述。
教学进程:一、引新:开车、步行有前进倒退之分,那么,倒数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今天的内容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先来学学。
二、自学新课:自学书本P19。
并摸索以下问题:1、什么叫倒数?2、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3、是不是任何数都有倒数?小数有吗?带分数有吗?三、讨论辨析:1、什么叫倒数?2、看下面四道题,你能说一些什么有关“倒数”的话。
3、存在倒数有那些条件(1)两个数。
(2)这两个数的乘积是1。
4、能不能说80是倒数,1/80也是倒数?一个数能叫做倒数吗?5、概括: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6、总结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四、摸索:0.2的倒数是多少?五、小结: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六、作业:练习五3—8。
2.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数对来肯定位置,能根据给定的数对在方格纸上肯定位置。
2、通过课堂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用意识。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现、课堂互动交换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欢乐,培养学生的学科爱好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在方格纸用数对肯定位置。
教学难点: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用具:动物园示意图的方格纸图。
教学进程一、复习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复习:先用数对表示班级某一位同学的位置,再说说数对的第1个数字表示什么?第2个数字表示什么?2、揭题,提出学习目标。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一、教材内容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补充的位置与鸡兔同笼问题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比、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
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圆两个单元。
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方向和距离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
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优秀10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一)解下列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
2=8某9(二)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三)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6∶10和9∶1520∶5和4∶15∶1和6∶2(四)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
3∶8=15∶40二、新授教学(一)揭示解比例的意义。
1、将上述两题中的任意一项用来代替(可任意改换一项),讨论:如果已知任何三项,可不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说明理由。
2、学生交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把它改写成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形式,通过解已学过的方程,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3、教师明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二)教学例2.例2.解比例3∶8=15∶1、讨论:如何把这个比例式变为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数的解。
2、组织学生交流并明确。
(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3=8某15.(2)改写时,含有未知项的积一般要写在等号的左边,再根据以前学过的解简易方程的方法求解。
(3)规范并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解:3=8某15=40(三)教学例3例3.解比例1、组织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汇报3、练习:解下面的比例。
=∶=∶三、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
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二教学说明:乘法运算定律的归纳、总结和运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能力的提高,它区别于一般计算的学习,需要学生有更强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与之相配合,所以学习的困难会更大,特别是合理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这部分内容。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学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学
第一课:整数和有理数
教学目标:
1. 了解整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2. 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规则。
3.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整数和有理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1. 整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2. 整数的加减法规则。
教学难点:
1. 理解整数和有理数的关系。
2. 运用整数和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
2. 教具:黑板、粉笔、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用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讨论有理数的概念,并引出整数和有理数的关系。
二、讲解
1. 整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整数的加减法规则。
3. 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三、练习
1. 计算:-5 + 3 = ? ; 7 - (-4) = ?
2. 判断:-2 、0、 1/2、 3/4、 -3均是整数还是有理数?
四、拓展
将整数和有理数的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总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六、作业
完成课堂练习,并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做好课后复习准备。
七、反馈
下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整数和有理数的理解掌握情况。
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整数和有理数的概念及运用。
六年级数学备课第一次备课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3、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圆柱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圆柱的认识(1)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
(2)教师出示实物(3)出示投影,展示实物图。
(4)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2、圆柱的面(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
启发学生动手实验:①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②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③用双手摸侧面。
(3)教师明确: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柱的高。
(1)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2)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4、教学例1(投影出示例1)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5厘米,高是12厘米,求它的侧面积。
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三、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柱体有哪些特征?四、随堂练习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布置作业: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再量出它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厘米?教后笔记:第二课时圆柱的表面积备课时间:2007年2月28日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例2、例3和“练一练”,练习一第4-8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近似值的进一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教具准备:圆柱、纸筒、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问:圆柱有什么特征?2、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口头列式)(1)底面周长4.2厘米,高2厘米;板书设计:圆柱的表面积第三教时圆柱的体积备课时间:2007年3月1日教学内容:教材8—9页,例4及练一练,完成练习二及第1—4题教学目标:1、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教学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具准备:投影片、圆柱模型、(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什么叫体积?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2、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3、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4、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在研究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是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知识的来解决的、那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能不能也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板书:圆柱的体积)二、新授教学(一)教学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投影“圆柱体的体积1”) 1、教师演示把圆柱的底面分成了16个相等的扇形,再按照这些扇形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复习比的知识:
1、复习比的意义: 师:什么叫比?比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什么
叫比值?
你能用分数或倍数的关系说明下面的意义吗?
白兔与灰兔只数的比是 7:2;男生与女生人数 的比是 5:6。
2、做复习 2 指名板演,分组练习,集体订正。
3、复习比的基本性质: 师: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
化简比:14:21 0.8:0.04 1/3:1/4 0.9:
1、圆柱…………………………………5 课时 2、圆锥…………………………………2 课时 3、球……………………………………1 课时 4、实践活动……………………………1 课时 5、复习…………………………………2 课时
六年级数学备课
主备人:王从兰
第一课时 圆柱的认识
0备0课3 时间:2008 年 2 月 18 日
特征? 四、随堂练习 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布置作业: 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再量出它底面直径和高各
是多少厘米?
六年级数学备课
主备人:王从兰
Hale Waihona Puke 第二课时 圆柱的表面积0备0课4 时间:2008 年 2 月 18 日
教学内容:
教材第 5-6 页例 2、例 3 和“练一练”,练习一
教学内容:
P3—4 页完成例 1 及练一练练习一第 1—3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
课时编号:
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及它的 展开图。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 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长和宽与底面 周长和高系。 教具准备:
法,并认识用“进一法”取近似数。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能
说明体积公式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 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1、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2、解答有关圆柱实物表面积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课件、小黑板、制作圆柱和圆锥的材 料以及工具 课时安排:
×六年年级级数×学×备备课课
主主备备人人::×王×从×兰
第一单元 期初复习
备课时间:2008 年 2 月 17 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四则计算的方法,加
深认识比的概念,更加熟悉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
为进一步学习比例知识打好基础;同时进一步掌握
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有关知识,更好地理
12
31
5+ 5
4 ¯2
2
6÷ 5
3
2 ×5
3
2
4×3
2、口算复习 1
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做复习 5
指名问各题的运算顺序。学生练在随堂本上,
集体订正。
说一说哪一道题可以简算?
三、复习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1、回忆互化方法: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2、做复习 4:
学生填书,在表格中互化,进行小组检查。
个曲面。 3、圆柱的高。(1)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
柱。(2)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
宽等于圆柱的高。 4、教学例 1(投影出示例 1) 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 5 厘米,高是 12 厘米,
求它的侧面积。 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三、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柱体有哪些
1/3 师:化简比的依据是什么?它和求比值有什么
不同?
4、做复习 6 提问判断结果,学生说明理由。
作业设计:
期初复习:3、5 题。 板书设计:
期初复习
什么叫做比?
化简下面的比
14:21
0.8:0.04 0.9:0.72
六年级数学备课
主备人:王从兰
第二课时 复习形体知识和应用题
0备0课2 时间:2008 年 2 月 17 日
集体订正,说说这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 方,为什么?
4、教学例 3 问:这道题实际求什么?这里求表面积与例 2 有什么不同?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5、练习 (1)下面的数用进一法保留整数,各是多少? 162.3 29.4 3.8 42.6 (2)“练一练”第 2 题,学生独立做。 集体订正,问:第三步要怎样算?为什么只加 一个底面积?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在运用公式时要注 意什么? 布置作业: 练习一第 5-7 题 板书设计:
全单元编排七道例题、四个练习,把内容分成 四段教学。依次是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 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在单元结束时,还 安排了整理与练习以及实践活动《测量物体的体 积》。 教学理念: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柱和圆锥。 2、在现实的情境中,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 法。 3、通过猜想—验证探索圆柱、圆锥的体积公式。 猜想—验证是发现规律、创新知识的常用策略, 教材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把 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教学设计成鼓励猜想—引导 验证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 学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 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 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 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进 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圆柱 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方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 或圆锥。 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 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 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
投影片、圆柱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投影出示长方体、正方体,使学生明确:长 方体、正方体。 2、投影出示圆柱。 3、导入、揭示课题。板书:圆柱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圆柱的认识 (1)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 是圆柱体。 (2)教师出示实物 (3)出示投影,展示实物图。 (4)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2、圆柱的面(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 摸一摸它的面.(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 生动手实验:①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② 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③用双手摸 侧面。 (3)教师明确: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侧面,是一
第 4-8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
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
课时编号: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近似值的进一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
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 教具准备:
圆柱、纸筒、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问:圆柱有什么特征? 2、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题目略口头列式) 3、问:圆柱的一个底面积怎样计算? 二、教学新课 1、认识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请同学们拿出圆柱来看一看,在小组里先 说一说,圆柱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然后告诉大 家。 指名学生拿出圆柱,边指边说明它的表面积包 括哪几个部分。 (2)教师演示教具 (3)得出公式:请同学们看着表面展开的图形 说一说,圆柱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板书) 2、教学例 2 指名一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做。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的具体含义,是怎 样算的。 3、组织练习 “练一练”第 1 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进一步掌握分数四则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 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进一步掌握小数、分数和百 分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数量关 系和解题思路,加深理解按比例分配问题的数量关 系,掌握好解题方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几何形体和应用题。 二、复习圆的知识: 1、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一个圆,在圆中标上圆心、 半径、直径。 2、师:说一说圆有什么特点?圆的半径与直径 有什么关系?圆的面积怎样计算? 3、做复习 3: 指名口答,教师板书。 三、复习应用题:
解、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圆柱、
圆锥的有关知识作准备。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结
构特征、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加深理解按比例分
配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好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分数四则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
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进一步掌握小数、分数和百
分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分数四则计算的方法,加深认识比的概
念,更加熟悉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
2、进一步认识圆的有关知识,更好地理解、
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进一步理解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加深理解按比例分配问题的
数量关系。
课时安排:
1、复习数和计算、比的知识……………1 课时
课时编号:
教学内容: P2 期初复习 7—12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半径、直径和周长的
关系,掌握好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结
构特征、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加深理解按比例分 配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好解题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比较等思维能 力。 教学重点:
1、做复习 8: 学生读题,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指名口答算 式方程,教师板书。 师:这几题是怎样想的?(2)与(3)题有什么不 同的地方? 2、做复习 9: 学生读题。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不同在哪里?要注意什么? 学生做在随堂本上,集体订正。 3、做复习 10: 学生求出勤率,结果填书。 师:出勤率是怎样求的?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 数的百分之几? 4、做复习 12 学生读题,指名口头列式,说说为什么这样列 式?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布置作业: 期初复习:11、12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