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培优训练100题集锦(学生用)
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培优习题
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培优习题一、知识要点填空: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_________(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_________;(3)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______的一半;(4)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是30°.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有两个角______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如果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它的两个底角都是_____,且两条直角边相等。
等腰直角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所有性质,是很常见的特殊三角形。
二、练习题1、如图,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C=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C,则则∠1+∠2等于__________.2、设M表示直角三角形,N表示等腰三角形,P表示等边三角形,Q表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下列四个图中,能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是()A. B.C. D.3、如图,Rt△ABC中,AB⊥AC,AD⊥BC,BE平分∠ABC,交AD于E,EF∥AC,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A.AB=BF B.AE=ED C.AD=DC D.∠ABE=∠DFE4、如图,在△ABC中,∠C=90°,AC=3,∠B=30°,点P是BC边上的动点,则AP的长不可能的是()A.3.5 B.4.2 C.5.8 D.75、如图,在Rt△ABC中,∠ACB=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于BC的延长线于F,若∠F=30°,DE=1,则EF的长是() A.3 B.2 C.3 D.16、已知等腰△ABC 中,AD ⊥BC 于点D ,且AD=21BC ,则△ABC 底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7、四边形ABCD 由一个∠ACB=30°的Rt △ABC 与等腰Rt △ACD 拼成,E 为斜边AC 的中点,则∠BDE=__________.8、已知:在△ABC 中,∠BAC=90°,AD ⊥BC 于点D ,∠ABC 的平分线BE 交AD 于点F ,试说明AE=AF.9、在△ABC 中,∠A=90°,AB=AC ,∠ABC 的平分线BD 交AC 于D ,CE ⊥BD 的延长线于点E .求证:CE =21BD10、一根长2a 的木棍(AB ),斜靠在与地面(OM )垂直的墙(ON )上,设木棍的中点为P .若木棍A 端沿墙下滑,且B 端沿地面向右滑行.木棍滑动的过程中,点P 到点0的距离不变化,在木棍滑动的过程中,△AOB 的面积最大为______________.11、如图在Rt △ABC 中,∠ACB=90°,CD 、CE 分别是斜边AB 边上的高与中线,CF 是∠ACB 的平分线,则∠1与∠2的大小关系是( )A .∠1>∠2 B. ∠1=∠2 C. ∠1<∠2 D.不能确定12、如图,在Rt △ABC 中,∠ACB=90°,AB=2BC ,在直线BC 或AC 上取一点P ,使得△PAB 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 共有( )A .4个B .5个C .6个D .7个13、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CM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MN ⊥AB ,∠ACB 的平分线CN 交MN 于N ,求证:CM=MN .14、如图,在斜边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OAB 中,作内接正方形A 1B 1D 1C 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OA 1B 1中作内接正方形A 2B 2D 2C 2;在等腰直角三角形OA 2B 2中作内接正方形A3B3D3C3;…;依次做下去,则第n个正方形A nB n D nC n的边长是_______________.15、下面的方格图案中的正方形顶点叫做格点,图1中以格点为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共有4个,图2中以格点为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共有________个,图3中以格点为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共有_________个,图4中以格点为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共有_________个.16、如图,在△ABC中,∠B=90°,∠BAC=78°,过C作CF∥AB,连接AF于BC相交于G,若GF=2AC,则∠BAG=17、如图,在等腰Rt△ABC中,∠C=90°,AC=8,F是AB边上的中点,点D、E分别在AC、BC边上运动,且保持AD=CE.连接DE、DF、EF.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下列结论:①△D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②DE长度的最小值为4;③四边形CDFE的面积保持不变;④△CDE面积的最大值为8.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①②③B.①③ C.①③④D.②③④18、如图,已知OA=a,P是射线ON上一动点(即P可以在射线ON上运动),∠AON=60°,填空:(1)当OP=_________时,△AOP为等边三角形;(2)当OP=__________时,△AOP为直角三角形;(3)当OP满足___________时,△AOP为钝角三角形.GF CB A。
三角形培优训练 题集锦
ED F CB A三角形培优训练专题【三角形辅助线做法】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3、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4、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
5、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
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6、已知某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那么可以在垂直平分线上的某点向该线段的两个端点作连线,出一对全等三角形。
7、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
1、已知,如图△ABC中,AB=5,AC=3,求中线AD的取值范围.2、如图,△ABC中,E、F分别在AB、AC上,DE⊥DF,D是中点,试比较BE+CF与EF的大小.3、如图,△ABC中,BD=DC=AC,E是DC的中点,求证:AD平分∠BAE.ED CBA4、以ABC∆的两边AB、AC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Rt ABD∆和等腰Rt ACE∆,90,BAD CAE∠=∠=︒连接DE,M、N分别是BC、DE的中点.探究:AM与DE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1)如图①当ABC∆为直角三角形时,探究:AM与DE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2)将图①中的等腰Rt ABD∆绕点A沿逆时针方向旋转︒θ(0<θ<90)后,如图②所示,(1)问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改变?并说明理由.5、如图,ABC∆中,AB=2AC,AD平分BAC∠,且AD=BD,求证:CD⊥AC.CDBACBACBA6、如图,AD ∥BC ,EA,EB 分别平分∠DAB,∠CBA ,CD 过点E ,求证;AB =AD+BC 。
初一下学期三角形培优专题训练
初一下学期三角形培优专题训练专题一:8字形图型1. 如图所示•求 / A+Z B+Z C+Z D+Z E的大小。
3 .如图:Z A+Z B+Z C+Z D+Z E+Z F 等于()A、180° B 、360 ° C 、270 ° D 、540°A+Z B+Z C+Z D+Z E+Z F 的大小.4.已知,如图, A B C D E F的度数为B C D E F G n度DE是Z CDB的平分线,ZA1 + Z2 +Z3 +Z 4+Z 5+Z 6+Z 7=6. 如图,7. 如图Z&如图AE是Z CAB的平分线,90 ,则n=C=40°,Z E=35° .求Z B的度数.ECEB2•如图是一个六角星,其中AOE60 , A5.如图所示.求Z专题二:燕尾形图型1. (2010?帛州)如图,/ BDC=98,A. 61°B. 60°2. 如图所示,已知/ 1=20°,/ 2=25°A. 60°B. 70 °3. 如图,已知DABC边BC延长线上一点,DF丄AB于F交AC于E, / A=35° ,? / D=42°求/ ACD的度数.4. 如图,直线DE交厶ABC的边AB、AC于D E,/ACB= 74°,/ AED= 48°,则/ BDF的度数是—5.知:如图,点E在AC上,点F在AB上, BE CF交于点O且/ C—/B= 20°,/ EO F/ A= 70°,求/ C的度数.6.下图,BE是/ ABD的角平分线,CF是/ ACD的角平分线,BE与CF交于点G,点/BDC=140 , / BGC=110,则/ A的度数为()A. 70°B. 75C.80°D.85°:C=38,/ /B=23°,/ A的度数是()C.37°D. 39°,/ A=35,则/ BDC的度数为()C.80°D. 85°专题三:双垂直型1 如图所示,在△ ABC 中,/ ACB=90,/ ABC=25 , CDLAB 于 D,则/ AC ________________ 度2.图,在△ ABC 中,/ ACB=90 , CDLAB,垂足为 D.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 1互余的角只有/ 2 B .Z A 与/ B 互余C.Z 仁/ B D.若/ A=2/ 1,则/ B=30°3 .如图,AC 丄BD, DE I AB,下列叙述正确的是()4 如图,△ ABC 中,Z BAC=90 , AD 丄BC 于 D, E 是 AD 上一点, 求证:Z BED>Z C5. 如图,在 VABC C 中, ACB 90 , CD 1 2A.Z A=Z BB.Z B=Z DC.Z A=ZDD.AB , AF 是角平分线,交 CD 于点E ,求证专题四: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型1如图①,BD CD 是/ ABC 和/ACB 的角平分线且相交于点 D,请猜想/ A 与/ BDC 之间的 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相似三角形培优训练(含答案)
相似三角形分类提高训练一、相似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1.如图,在Rt△ABC中,∠ACB=90°,AC=3,BC=4,过点B作射线BB1∥AC.动点D从点A出发沿射线AC方向以每秒5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E从点C沿射线AC方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过点D作DH⊥AB于H,过点E作EF⊥AC交射线BB1于F,G是EF中点,连接DG.设点D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t为何值时,AD=AB,并求出此时DE的长度;〔2〕当△DEG与△ACB相似时,求t的值.2.如图,在△ABC中,ABC=90°,AB=6m,BC=8m,动点P以2m/s的速度从A点出发,沿AC向点C 移动.同时,动点Q以1m/s的速度从C点出发,沿CB向点B移动.当其中有一点到达终点时,它们都停止移动.设移动的时间为t秒.〔1〕①当t=2.5s时,求△CPQ的面积;②求△CPQ的面积S〔平方米〕关于时间t〔秒〕的函数解析式;〔2〕在P,Q移动的过程中,当△CPQ为等腰三角形时,求出t的值.3.如图1,在Rt△ABC中,ACB=90°,AC=6,BC=8,点D在边AB上运动,DE平分CDB交边BC 于点E,EM⊥BD,垂足为M,EN⊥CD,垂足为N.〔1〕当AD=CD时,求证:DE∥AC;〔2〕探究:AD为何值时,△BME与△CNE相似?4.如下图,在△ABC中,BA=BC=20cm,AC=30cm,点P从A点出发,沿着AB以每秒4cm的速度向B点运动;同时点Q从C点出发,沿CA以每秒3cm的速度向A点运动,当P点到达B点时,Q点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x.〔1〕当x为何值时,PQ∥BC?〔2〕△APQ与△CQB能否相似?假设能,求出AP的长;假设不能说明理由.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2cm,BC=6cm,点P沿AB边从A开始向点B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Q沿DA边从点D开始向点A以1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同时出发,用t〔s〕表示移动的时间〔0<t<6〕。
三角形培优精选题大全
周六培优训练1——三角形1、已知a、b、c是ΔABC的三边长,化简|a+b-c|-|a-b-c|2、如图、已知直线a和直线外同侧两点M、N。
请在直线a上找一点P,使|PM-PN|的值最大,并简要说明理由。
3、如图,∠A=50°∠ABC与∠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求∠O的度数。
\4、如图,∠A=50°∠ABC与∠ACB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P,求∠P的度数。
^5、如图,ΔABC的中线AD与CE交于点F,ΔABC的面积为100cm2,求ΔAEF的面积。
)6、不等边ΔABC的两条高分别为4和12,若第三条高的长度也是整数,试求它的长。
aMNBB C~10、“转化”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思想,即把陌生的问题转化成熟悉的问题,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问题。
(1) 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求知道星形(图1)中∠A+∠B+∠C+∠D+∠E= ,若对图1中星形截去一个角,如图2,请你求出∠A+∠B+∠C+∠D+∠E+∠F 的度数。
(需要写出解题过程)(2)若再对图2中的角进一步截去,你能由题1中所得的方法或规律,猜想出图3中的∠A+∠B+∠C+∠D+∠E+∠F+∠G+∠H+∠M+∠N 的度数吗(只要写出结论,不需要写出解题过程。
)|1、①求下图各角度数之和。
②如图,已知∠BOF=120°,则∠A+∠B+∠C+∠D+∠E+∠F=__________.]3、如图△ABC 中, ∠BAD=∠CBE=∠ACF, ∠ABC=50°,∠ACB=62°,求∠DFE 的大小。
EDCBA FMK N7、三角形的最大角与最小角之比是4:1,则最小内角的取值范围是多少)9.如图,在△ABC 中,∠ABC = ∠ACB ,∠A = 40°,P 是△ABC 内一点,且∠1 = ∠2.则∠BPC =________。
第七章 三角形7.已知a,b,c 是△ABC 的三边 (1)化简|a+b-c |+|b-a-c |-|c+b-a | (2)|a-b+c |+|b-c+a |-|a-b-c |8.如图,P 是△ABC 内一点,试证明PA+PB+PC>1/2(AB+BC=AC)9.在△ABC 中,∠A=50°,点D,E 分别在AB,AC 上,EF 平分∠CED,DF 平分∠BDE,则∠F='11.在△ABC 中,AB=AC,AC 边上的中线BD 把△ABC 的周长分为12CM 和15CM 两部求三角形的各边长12.五种基本图形(必会):写出∠BOC 与∠A 之间的数量关系。
全等三角形经典培优题型(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的提高拓展训练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面积相等. 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常用到以下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常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常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常是对应角.(6)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要想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的元素是关键.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 边角边定理(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 角边角定理(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边边边定理(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 角角边定理(AAS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 斜边、直角边定理(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运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问题,在证明的过程中,注意有时会添加辅助线. 拓展关键点:能通过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两条线段间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相等是几何证明的基础.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题1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2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BADBC3已知:∠1=∠2,CD=DE ,EF︒=∠90ACB BC AC =MN C MN AD ⊥D MN BE ⊥E 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 ①ADC ∆≌CEB ∆;②BE AD DE +=; (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C#BABCDPDA CA PEDCBADCBAMF ECB AA CB $D E F ¥A CD F21 E15如图所示,已知AE ⊥AB ,AF ⊥AC ,AE=AB ,AF=AC 。
四年级下册数学奥数试题-培优拓展训练--第3讲:三角形(学生版)
第三讲三角形(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角。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3).三角形具有稳定的特性,这一特性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4).三角形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如果用a,b,c表示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则有:a+b>c;a+c>b;b+c>a。
(5).认识几种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6).三角形的分类:(1)按角分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2)按边分有: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其中等腰三角形中还包括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7).等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在等腰三角形里,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边上的两个角叫做底角。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8).三角形的内角和:任何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都是180度。
一个三角形,已知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9).用三角形拼四边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两个完全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三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梯形。
一: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
二: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及画钝角三角形高。
1.两个椭圆圈重合的部分应是什么三角形?2.在能组成的三角形的三个角后面画“√”。
1. 900 500 400 ( )2. 500 500 500 ( )3. 1200 300 300 ( )4. 1000 320 190 ( )5. 600 600 600 ( )3.在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后面画“√”。
四年级三角形题100道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图形中,哪个是三角形?A. 正方形B. 长方形C. 三角形D. 梯形2. 下列三角形中,哪个是等边三角形?A. 直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等边三角形D. 梯形3.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40°和60°,则第三个内角是:A. 80°B. 100°C. 120°D. 140°4. 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15cm,如果两个内角分别是40°和60°,那么第三个内角是:A. 35°B. 45°C. 55°D. 65°5. 下列三角形中,哪个是直角三角形?A. 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梯形6.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50°和70°,那么第三个内角是:A. 60°B. 70°C. 80°D. 90°7. 下列图形中,哪个是等腰三角形?A. 正方形B. 长方形C. 三角形D. 梯形8.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30°和90°,那么第三个内角是:A. 60°B. 90°C. 120°D. 180°9. 下列三角形中,哪个是等腰三角形?A. 直角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梯形10.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70°和20°,那么第三个内角是:A. 90°B. 100°C. 110°D. 120°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50°和60°,则第三个内角是____°。
12. 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18cm,如果两个内角分别是30°和90°,那么第三个内角是____°。
全等三角形培优(含答案)
三角形培优练习题1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2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3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4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 AD BCB ACD F2 1 E5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AE=AD+BE6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DC ,BE 、CE 分别平分∠ABC 、∠BCD ,且点E 在AD 上。
求证:BC=AB+DC 。
7已知:AB=CD ,∠A=∠D ,求证:∠B=∠C8.P 是∠BAC 平分线AD 上一点,AC>AB ,求证:PC-PB<AC-AB C D B A B C D A9已知,E 是AB 中点,AF=BD ,BD=5,AC=7,求DC10.如图,已知AD ∥BC ,∠PAB 的平分线与∠CBA 的平分线相交于E ,CE 的连线交AP 于D .求证:AD +BC =AB .11如图,△ABC 中,AD 是∠CAB 的平分线,且AB =AC +CD ,求证:∠C =2∠B12如图:AE 、BC 交于点M ,F 点在AM 上,BE ∥CF ,BE=CF 。
P D A C B FA E D CB P E DC BA D CB A求证:AM 是△ABC 的中线。
13已知:如图,AB =AC ,BD ⊥AC ,CE ⊥AB ,垂足分别为D 、E ,BD 、CE 相交于点F 。
求证:BE =CD .14在△ABC 中,︒=∠90ACB ,BC A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MN AD ⊥于D ,MN BE ⊥于E .(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 ①ADC ∆≌CEB ∆;②BE AD DE +=;(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15如图所示,已知AE ⊥AB ,AF ⊥AC ,AE=AB ,AF=AC 。
相似三角形培优难题集锦(含答案)
一、相似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1.如图,在Rt△ABC中,∠ACB=90°,AC=3,BC=4,过点B作射线BB1∥AC.动点D从点A出发沿射线AC方向以每秒5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E从点C沿射线AC 方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过点D作DH⊥AB于H,过点E作EF⊥AC交射线BB1于F,G是EF中点,连接DG.设点D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t为何值时,AD=AB,并求出此时DE的长度;(2)当△DEG与△ACB相似时,求t的值.2.如图,在△ABC 中,ABC=90°,AB=6m,BC=8m,动点P以2m/s的速度从A点出发,沿AC向点C移动.同时,动点Q以1m/s的速度从C点出发,沿CB向点B移动.当其中有一点到达终点时,它们都停止移动.设移动的时间为t秒.(1)①当t=2.5s时,求△CPQ的面积;②求△CPQ的面积S(平方米)关于时间t(秒)的函数解析式;(2)在P,Q移动的过程中,当△CPQ为等腰三角形时,求出t的值.3.如图1,在Rt△ABC中,ACB=90°,AC=6,BC=8,点D在边AB上运动,DE 平分CDB交边BC于点E,EM⊥BD,垂足为M,EN⊥CD,垂足为N.(1)当AD=CD时,求证:DE∥AC;(2)探究:AD为何值时,△BME与△CNE相似?4.如图所示,在△ABC中,BA=BC=20cm,AC=30cm,点P从A点出发,沿着AB以每秒4cm的速度向B点运动;同时点Q从C点出发,沿CA以每秒3cm的速度向A点运动,当P点到达B点时,Q点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x.(1)当x为何值时,PQ∥BC?(2)△APQ与△CQB能否相似?若能,求出AP的长;若不能说明理由.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2cm,BC=6cm,点P沿AB边从A开始向点B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Q沿DA边从点D开始向点A 以1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同时出发,用t(s)表示移动的时间(0<t<6)。
三角形培优训练100题集锦(一)2024
三角形培优训练100题集锦(一)【引言概述】三角形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几何概念,对于学生的数学培优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整理了一份包含一百道三角形相关题目的训练集锦,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计算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以下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这份题集的内容。
【大点1:三角形基础知识】1. 三角形的定义及分类2. 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3. 三角形边长关系:三角不等式定理4. 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5. 三角形的特殊点:重心、垂心、外心、内心、费马点等【大点2:三角形的相似与全等】1.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 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3. 三角形的全等的条件4. 利用相似三角形或全等三角形解题的方法5.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测量、定位、相似比例等【大点3:三角形的角与线段关系】1. 角的平分线与垂直平分线的特点2.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理3. 三垂线定理与垂心定理4. 外角与内角的关系5. 角与弧的关系及其应用:圆周角、弦切角、弧度制等【大点4:三角形的特殊性质与定理】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3. 正三角形的性质及计算4.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计算5. 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大点5:三角形的应用问题】1. 三角形的角度测量与边长测量2. 三角形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测量高度、角度与距离3. 三角形在地理学中的应用:测量地底深度、地图测量等4. 三角形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导航、角度计算等5. 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地理问题、旅行导航、地震角度计算等【总结】通过对本文中所整理的三角形培优训练100题集锦的学习,同学们将能够掌握三角形的基础知识,灵活运用三角形的相似与全等等性质和定理,熟练解决三角形的角与线段关系问题,理解各种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应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将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提供坚实的基础。
解三角形题型培优(学生版)
5.解三角形1.解三角形6大常考题型【知识必备】1、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ABC中,若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R为△ABC外接圆半径,则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内容asin A=bsin B=csin C=2Ra2=b2+c2-2bc cos A;b2=c2+a2-2ca cos B;c2=a2+b2-2ab cos C变形(1)a=2R sin A,b=2R sin B,c=2R sin C;(2)sin A=a2R,sin B=b2R,sin C=c2R;(3)a∶b∶c=sin A∶sin B∶sin C;(4)a sin B=b sin A,b sin C=c sin B,a sin C=c sin Acos A=b2+c2-a22bc;cos B=c2+a2-b22ac;cos C=a2+b2-c22ab2、三角形面积公式:S△ABC=12ah(h表示边a上的高);S△ABC=12ab sin C=12bc sin A=12ac sin B;3、解三角形多解情况在△ABC中,已知a,b和A时,解的情况如下:A为锐角A为钝角或直角图形a =b sin A b sin A <a <b a ≥关系式b a >b a ≤b解的个数一解两解一解一解无解4、实际应用(1)仰角和俯角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如图①).(2)方位角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 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②).(3)方向角:相对于某一正方向的水平角.(1)北偏东α,即由指北方向顺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如图③).(2)北偏西α,即由指北方向逆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3)南偏西等其他方向角类似.(4)坡角与坡度(1)坡角: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如图④,角θ为坡角).(2)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长度之比(如图④,5、相关应用(1)正弦定理的应用①边化角,角化边⇔a :b :c =sin A :sin B :sin C②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a >b ⇔A >B ⇔sin A >sin B ⇔cos A <cos i 为坡度).坡度又称为坡比.Ba +b +c③合分比:sin A +sin B +sin Ca +b =sin A +sin B b +c =sin B +sin C a +c =sin A +sin C a =sin A b =sin B c =sin C=2R (2)△ABC 内角和定理:A +B +C =π①sin C =sin (A +B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c =a cos B +b cos A 同理有:a =b cos C +c cos B ,b =c cos A +a cos C .②-cos C =cos (A +B )=cos A cos B -sin A sin B ;A +tan ③斜三角形中,-tan C =tan (A +B )=1Btan -tan ⋅A tan B⇔tan A +tan B +tan C =tan A ⋅tan B ⋅tan C④sin A +2B =cos C 2;cos A +2B=sin C 2⑤在ΔABC 中,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B =π3,A +C =2π3.Z 【题型精讲】题型一:【已知边角元素解三角形】必备技巧已知边角元素解三角形技巧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作用是在已知三角形部分元素的情况下求解其余元素,基本思想是方程思想,即根据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列出关于未知元素的方程,通过解方程求得未知元素.1.1(多选)(山东济南一模)在Δ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2=b2+c2-2bc cos AB.a sin B=b sin AC.a=b cos C+c cos BD.a cos B+b cos A=sin C1.2(多选)(重庆市高三二模)已知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A=60°,b=2,c=3+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75°或C=105°B.B=45°C.a=6D.该三角形的面积为3+1 21.3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sin A=35,A=2B,角C为钝角,b=5.(1)求sin(A-B)的值;(2)求边c的长.Z【跟踪精练】1.3.1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b)2-c2=ab,则C=()A.π6 B.π3或2π3 C.2π3 D.π6或5π61.3.2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若A=π3,a=23,b=22,则B=()A.π4 B.π3 C.π4或3π4 D.π3或2π31.3.3△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4,b=3,c=2,则中线AD的长为()A.5B.10C.52 D.102题型二:【已知边角关系解三角形】必备技巧已知边角关系解三角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另一个作用是实现三角形边角关系的互化,解题时可以把已知条件化为角的三角函数关系,也可以把已知条件化为三角形边的关系.1.1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2cos C a cos B+b cos A=c.(1)若cos A=64,求sin2A+C的值;(2)若c=7,△ABC的面积为332,求边a,b的值.21a △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BC 1.2的面积为2-b 2sin C .(1)证明:sin A =2sin B ;(2)若a cos C =32b ,求cos A .Z 【跟踪精练】Δ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设(sin B -sin C )2=sin 2A 1.2.1-sin B sin C .(1)求A ;(2)若2a +b =2c ,求sin C .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b tan A +b tan B 1.2.2=3ccos A.(1)求角B ;(2)D 是AC 边上的点,若CD =1,AD =BD =3,求sin A 的值.题型三:【判断三角形形状】必备技巧判断三角形形状的方法(1)化边:通过因式分解、配方等得出边的相应关系.(2)化角:通过三角恒等变换,得出内角的关系,此时要注意应用A +B +C =π这个结论.在△ABC 中,已知a 2+b 2-c 2=ab ,且2cos A sin B =sin C 1.1,则该三角形的形状是()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在△ABC 中,已知(b +c -a )(b +c +a )=3bc ,且2cos B sin C =sin A ,则△ABC 1.2的形状为()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Z 【跟踪精练】对于△ABC ,有如下四个命题1.2.1:①若sin2A =sin2B ,则△ABC 为等腰三角形,②若sin B =cos A ,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③若sin 2A +sin 2B <sin 2C ,则△ABC 是钝角三角形④若acos 2A =b cos 2B =cC cos 2,则△ABC 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的命题序号是1.2.2a在△ABC 中,已知a +b =tan Ab +tan B ,则△ABC 的形状一定是()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等腰或直角三角形题型四:【三角形解的个数问题】1.1已知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则根据条件解三角形时恰有一解的一组条件是()A.a =3,b =4,A =π6 B.a =4,b =3,A =π3C.a =1,b =2,A =π4D.a =2,b =3,A =2π31.2△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A =30°,a =3,若这个三角形有两解,则b 的取值范围是()A.3<b ≤6B.3<b <6C.b <6D.b ≤6Z 【跟踪精练】1.2.1在△ABC 中,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则其中有两个解的是()A.b =10,A =45°,C =70°B.a =60,c =48,B =60°C.a =5,b =7,c =8D.a =14,b =16,A =45°1.2.2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满足条件a =3,A =60°的三角形有两个,则b 的取值范围是()A.2,3B.3,33C.3,23D.22,23题型五:【解三角形中的最值范围问题】方法技巧解三角形中最值范围问题基本处理方法1、用余弦定理结合基本不等式求解,2、要求的量转化为某角的三角函数,求函数的最值或值域。
完整word版,三角形提高培优经典题
三角形提高培优经典题题1.如图,四边形ABCD 中,∠A =∠C =90°,BE 、DF 分别是∠A BC 、∠A DC 的平分线.(1)∠1与∠2有何关系,为什么? (2)BE 与DF 有何关系?请说明理由.2.已知:∠A=∠C=90°.(1)如图,若DE 平分∠ADC,BF 平分∠ABC 的外角,问DE 与BF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2)如图,若BF 、DE 分别平分∠ABC 、∠ADC 的外角,问BF 与DE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3.如图,AC 、BD 相交于点O,BE 、CE 分别平分∠ABD 、∠ACD,且交于点E,求证: ∠E=1/2(∠A+∠D)FEDCBAABCDFE OE DCB A4.如图,∠AEB 、∠AFD 的平分线相交于O 点,求证:∠EOF=1/2(∠DAB+∠BCD).5.在 △ABC 中,∠ABC 的平分线与∠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求证: ∠P =90°+12∠A 6.如图,∠ACD 是△ABC 的外角,BP 平分∠ABC ,CP 平分∠ACD ,且BP 、CP 交于321FEDCB A点P . 求证:∠P =12∠A . OFE DCBABB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B 为x 轴负半轴上一点,A 为第二象限内的点. (1)如图,PB 、PO 分别平分∠ABO 、∠AOB, ∠A=70°,则∠BPO= ; (2)如图,将△ABO 沿x 轴向右平移后可得△COD,PB 、PD 分别平分∠ABO 、∠CDO. ∠A=α,求∠BPD,(3)如图,直线OA 与直线ED 交于C ,MA 、MB 分别平分∠OAB 、∠OBA,NC 、ND 分别平分∠OCD 、∠ODE,试探究∠AMB 与∠CND 有何确定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9如图,三角形ABC内任一点P ,连接PA、PB、PC,求证:1/2(AB+BC+AC)<AP+BP+CP<AB+AC+BC10已知三角形ABC中,∠A=52◦,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为H,求∠BCH的度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培优专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培优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5cm,2cm,4cm B.5cm,2cm,2cmC.5cm,2cm,3cm D.5cm,12cm,6cm2.如图,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CM是∠ACB的角平分线,若∠CAB=45°,∠CBA=75°,则∠MCD的度数为()A.15°B.20°C.25°D.30°3.下面四个图形中,线段BE是△ABC的高的图是()A.B.C.D.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B.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C.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D.三角形每一边上的高都小于其他两边5.已知AD为△ABC的中线,且AB=10cm,AC=8cm,则△ABD与△ACD的周长之差为()A.2cm B.4cm C.6cm D.18cm6.盖房子时,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利用的几何原理是()A.三角形的稳定性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垂线段最短7.如图,Rt△ABC中,∠ACB=90°,CD⊥AB于点D,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1+∠2=90°B.∠3=60°C.∠2=∠3 D.∠1=∠48.如图所示,∠1=∠2=145°,则∠3=()A.80°B.70°C.60°D.50°9.如图,CF是△ABC的外角∠ACM的平分线,且CF∥AB,∠ACF=50°,则∠B的度数为()A.80°B.40°C.60°D.50°10.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形成的另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620°,则原来多边形的边数是()A.10或11 B.11或12或13 C.11或12 D.10或11或12 11.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之差是720°,则此多边形是()边形.A.6 B.7 C.8 D.912.如图,五边形ABCDE是正五边形,则x为()A.30°B.35°C.36°D.45°13.如图∠1,∠2,∠3是五边形ABCDE的三个外角,若∠A+∠B=215°,则∠1+∠2+∠3=()A.140°B.180°C.215°D.220°二、填空题14.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CD是△ABC外角的角平分线,若∠A=50°,则∠D=.15.如图,在△ABC中,已知DE∥BC,∠1=∠2,∠BEC=96°,则∠FGE=°.16.小华用三根木棒搭一个三角形,其中两根木棒的长度分别为10cm和2cm,第三根木棒的长度为偶数,则第三根的长度是cm.17.如图,将正六边形与正五边形按此方式摆放,正六边形与正五边形的公共顶点为O,且正六边形的边AB与正五边形的边DE共线,则∠BOE的度数是.三、解答题18.如图,已知△ABC,AD平分∠BAC交BC于点D,AE⊥BC于点E,∠B<∠C.(1)若∠B=44°,∠C=72°,求∠DAE的度数;(2)若∠B=27°,当∠DAE=度时,∠ADC=∠C.19.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DE∥BC交AB于点E,∠C=50°,∠BDC=95°,求∠BED的度数.20.如图,已知CD是△ABC的角平分线,∠CDE=∠DCE.(1)求证:DE∥BC;(2)若CD⊥AB,∠A=30°,求∠CED的度数.21.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B=90°,点E在AB上,连接CE、DE.(1)若∠1=35°,∠2=25°,则∠CED=°;(2)若∠1=∠2,求证:∠3+∠4=90°.参考答案1.解:A、2+4>5,能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B、2+2<5,不能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C、2+3=5,不能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D、5+6<12,不能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故选:A.2.解:∵∠CAB=45°,∠CBA=75°,∴∠ACB=180°﹣∠CAB﹣∠CBA=60°.∵CM是∠ACB的角平分线,∴∠ACM=∠ACB=30°.∴∠CMB=∠CAB+∠ACM=75°.∵CD是AB边上的高,∴∠CDA=∠CDB=90°.∵∠CDB=∠MCD+∠CMB.∴∠MCD=∠CDB﹣∠CMB=90°﹣75°=15°.故选:A.3.解:A选项中,BE与AC不垂直;B选项中,BE与AC不垂直;C选项中,BE与AC不垂直;∴线段BE是△ABC的高的图是D选项.故选:D.4.解:A、三角形的三条高不一定都在三角形内,如钝角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外部,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直角三角形有三条高,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三角形每一边上的高不一定小于其他两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5.解:∵AD为中线,∴BD=CD,∴△ABD与△ACD的周长之差=(AB+AD+BD)﹣(AC+AD+CD)=AB﹣AC,∵AB=10,AC=8,∴△ABD与△ACD的周长之差=10﹣8=2(cm).故选:A.6.解: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这样就构成了三角形,故这样做的数学道理是三角形的稳定性.故选:A.7.解:Rt△ABC中,∵∠ACB=90°,∴∠1+∠2=90°,故A正确;∵CD⊥AB,∴∠ADC=90°,∴∠1+∠3=90°,∴∠2=∠3,故C正确;∵∠3+∠4=90°,∴∠1=∠4,故D正确;故选:B.8.解:∵∠1、∠2、∠3是△ABC的三个外角,∴∠1+∠2+∠3=360°,∵∠1=∠2=145°,∴∠3=360°﹣145°×2=70°,故选:B.9.解:∵CF∥AB,∴∠B=∠FCM,∵CF平分∠ACM,∠ACF=50°,∴∠FCM=∠ACF=50°,∴∠B=50°,故选:D.10.解:设多边形截去一个角的边数为n,则(n﹣2)•180°=1620°,解得n=11,∵截去一个角后边上可以增加1,不变,减少1,∴原来多边形的边数是10或11或12.故选:D.11.解:∵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之差为720°,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720°+360°=1080°,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n﹣2)×180°=1080°,解得:n=8,即多边形是八边形,故选:C.12.解:因为五边形ABCDE是正五边形,所以∠E=∠CDE==108°,AE=DE,所以,所以x=∠CDE﹣∠1﹣∠3=36°.故选:C.13.解:五边形ABCDE的内角和为(5﹣2)×180°=540°,∵∠A+∠B=215°,∴∠AED+∠EDC+∠BCD=540°﹣215°=325°,又∵∠AED+∠EDC+∠BCD+∠1+∠2+∠3=180°×3=540°,∴∠1+∠2+∠3=540°﹣325°=215°.故选:C.14.解:∵∠ACE是△ABC的一个外角,∴∠A=∠ACE﹣∠ABC,同理:∠D=∠DCE﹣∠DBC,∵BD平分∠ABC,CD平分∠ACE,∴∠DBE=∠ABC,∠DCE=∠ACE,∴∠D=(∠ACE﹣∠ABC)=∠A=×50°=25°,故答案为:25°.15.解:∵DE∥BC,∴∠2=∠EBC,∵∠1=∠2,∴∠EBC=∠1,∴GF∥BE,∴∠BEC+∠FGE=180°,∵∠BEC=96°,∴∠FGE=180°﹣∠BEC=180°﹣96°=84°.故答案为:84.16.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10﹣2<第三根木棒<10+2,即8<第三根木棒<12.又∵第三根木棒的长选取偶数,∴第三根木棒的长度只能为10cm.故答案为:10.17.解:由题意:∠OED=108°,∠OBA=120°,∴∠OEB=72°,∠OBE=60°,∴∠BOE=180°﹣72°﹣60°=48°,故答案为:48°.18.解:∵AD平分∠BAC交BC于点D,AE⊥BC于点E,∴∠BAD=∠CAD=∠BAC,∠AED=90°.(1)∵∠B=44°,∠C=72°,∴∠BAC=180°﹣∠B﹣∠C=180°﹣44°﹣72°=64°.∴∠BAD=×64°=32°.∵∠ADC=∠B+∠BAD=44°+32°=76°,∴∠DAE=90°﹣∠ADC=90°﹣76°=24°.(2))∵∠B=27°,∠C=∠ADC,∴∠BAC=180°﹣∠B﹣∠C=180°﹣27°﹣∠C=153°﹣∠C.∴∠BAD=×(153°﹣∠C)=76.5°﹣.∴∠ADC=∠B+∠BAD=27°+76.5°﹣∠C=103.5°﹣∠C.∵∠ADC=∠C,∴103.5°﹣∠C=∠C.∴∠ADC=∠C=69°.∴∠DAE=∠AED﹣∠ADC=90°﹣69°=21°.故答案为:21.19.解:∵∠C=50°,∠BDC=95°,∴∠DBC=180°﹣∠C﹣∠BDC=180°﹣50°﹣95°=35°.∵BD平分∠ABC,∴∠EBC=2∠DBC=70°,∵DE∥BC,∴∠BED+∠EBC=180°,∴∠BED=180°﹣70°=110°.20.(1)证明:∵CD是△ABC的角平分线,∴∠BCD=∠ECD,∵∠CDE=∠DCE,∴∠EDC=∠BCD,∴DE∥BC;(2)解:∵CD⊥AB,∴∠ADC=90°,∵∠A=30°,∴∠ACD=60°,∴∠EDC=∠ACD=60°,∴∠CED=180°﹣∠EDC﹣∠ECD=60°.21.解:(1)∵∠1=35°,∠2=25°,∠B=90°,∴∠BEC=180°﹣∠B﹣∠2=180°﹣90°﹣25°=65°,∠CED=180°﹣∠1﹣∠CEB=180°﹣35°﹣65°=80;故答案为:80.(2)∵∠1=∠2,∵∠B=90°,∴∠2+∠BEC=90°,∴∠1+∠BEC=90°,∴CDE=180°﹣90°=90°,∴∠3+∠4=180°﹣∠CDE=180°﹣90°=90°。
三角形培优训练100题集锦(学生用)
三角形培优训练专题【三角形辅助线做法】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3、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4、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
5、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
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6、 已知某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那么可以在垂直平分线上的某点向该线段的两个端点作连线,出一对全等三角形。
7、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
1、已知,如图ABC ∆中,5=AB ,3=AC ,求中线AD 的取值范围。
分析:本题的关键是如何把AB ,AC ,AD 三条线段转化到同一个三角形当中。
解:延长AD 到E ,使DA DE =,连接BE 又∵CD BD =,CDA BDE ∠=∠ ∴()SAS CDA BDE ∆≅∆,3==AC BE∵BE AB AE BE AB +- (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 即822 AD ∴41 AD2、如图,ABC ∆中,E 、F 分别在AB 、AC 上,DF DE ⊥,D 是中点,试比较CF BE +与EF 的大小。
2021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专题培优练习(含答案)
2021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专题培优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ABC中,AD平分∠BAC,DE平分∠ADC,∠B=45°,∠C=35°,则∠AED=()A.80°B.82.5°C.90°D.85°2.如图,l1∥l2,则下列式子中值等于180°的是()A.∠α+∠β+∠γB.∠α+∠β-∠γC.∠α+∠γ-∠βD.∠β-∠α+∠γ3.小明把一副含45°,30°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其中∠C=∠F=90°,∠A=45°,∠D=30°,则∠α+∠β等于()A.180°B.210°C.360°D.270°4.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在三边上,E是AC的中点,AD,BE,CF交于一点G,BD=2DC,S△BDG=8,S△AGE=3,则S△ABC=( )A.25B.30C.35D.405.已知a,b,c是△ABC的三条边长,化简|a+b-c|-|c-a-b|的结果为( )A.2a+2b-2cB.2a+2bC.2cD.06.如图,∠1,∠2,∠3,∠4的数量关系为( )A.∠1+∠2=∠4-∠3B.∠1+∠2=∠3+∠4C.∠1-∠2=∠4-∠3D.∠1-∠2=∠3-∠47.若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度数之比为2∶3∶4,则与之对应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 )A.4∶3∶2B.3∶2∶4C.5∶3∶1D.3∶1∶58.如图,直线AB∥CD,一个含60°角的直角三角板EFG(∠E=60°)的直角顶点F在直线AB上,斜边EG与AB相交于点H,CD与FG相交于点M,若∠AHG=50°,则∠FMD等于()A.10° B.20° C.30° D.50°9.如图,在Rt△ABC中,∠BAC=90°,∠B=36°,AD是斜边BC上的中线,将△ACD沿AD对折,使点C落在点F处,线段DF与AB相交于点E,则∠BED等于( )A.120° B.108° C.72° D.36°10.一个广场地面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地面的中央是一块正六边形的地砖,周围用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大理石地砖拼成,从里往外共10层(不包括中央的正六边形地砖),每一层的外界都围成一个多边形,若中央正六边形地砖的边长是1米,则第10层的外边界围成的多边形的周长是()A.54 B.54 C.60 D.6611.如图,半径为2的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在坐标原点0,点P从点B出发,沿正六边形的边按顺时针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则第2018秒时,点P的坐标是( )A.(1,)B.(-1,-)C.(1,-)D. (-1,)12.有公共顶点A,B的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按如图所示位置摆放,连接AC交正六边形于点D,则∠ADE的度数为()A.144°B.84°C.74°D.54°二、填空题13.小明同学在计算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时,由于粗心少算了一个内角,结果得到的总和是800°,则少算了这个内角的度数为.14.将两张三角形纸片如图摆放,量得∠1+∠2+∠3+∠4=220°,则∠5= .15.如图,五边形ABCDE中,AE∥CD,∠A=147°,∠B=121°,则∠C= .16.△ABC中,∠B=40°,D在BA的延长线上,AE平分∠CAD,且AE∥BC,则∠BAC= .17.已知△ABC的三边长a、b、c,化简|a+b﹣c|﹣|b﹣a﹣c|的结果是.18.如图,在△ABC中,∠BAC=90°,AD是高,BE是中线,CF是角平分线,CF交AD于点G,交BE于点H.下面说法中正确的序号是 .①△ABE的面积等于△BCE的面积;②∠AFG=∠AGF;③∠FAG=2∠ACF;④BH=CH.三、解答题19.如图,在△ABC中,AD⊥BC于D,AE平分EBAC.(1)若∠B=70°,∠C=40°,求∠DAE的度数.(2)若∠B﹣∠C=30°,则∠DAE= .(3)若∠B﹣∠C=α(∠B>∠C),求∠DAE的度数(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20.如图,在△ABC中(AB>BC),AC=2BC,BC边上的中线AD把△ABC的周长分成60和40的两部分,求AC和AB的长.21.已知:如图,在△ABC 中,∠B>∠C ,AE 为∠BAC 的平分线,AD ⊥BC 于点D.求证:∠DAE=12(∠B -∠C).22.如图,∠EOF=90°,点A ,B 分别在射线OE ,OF 上移动,连结AB 并延长至点D ,∠DBO 的平分线与∠OAB 的平分线交于点C ,试问:∠ACB 的度数是否随点A ,B 的移动而发生变化?如果保持不变,请说明理由;如果随点A ,B 的移动而发生变化,请给出变化的范围.23.如图,在△ABC 中,∠ACB=90°,CD ⊥AB ,BE 平分∠ABC ,分别交AC ,CD 于点E ,F. 求证:∠CEF=∠CFE.24.如图1,已知线段AB、CD相交于点O,连接AD、CB,我们把形如图1的图形称之为“8字形”,试解答下列问题:(1)在图1中,试说明∠A、∠B、∠C、∠D之间的关系;(2)如图2,在(1)的结论下,∠DAB和∠BCD的平分线AP和CP相交于点P,并且与CD、AB分别相交于点M、N.①若∠D=40°,∠B=36°,则∠P=________;②探究∠P与∠D、∠B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5.如图,△ABC中,A1,A2,A3,…,A n为AC边上不同的n个点,首先连接BA1,图中出现了3个不同的三角形,再连接BA2,图中便有6个不同的三角形,……(1)完成下表:(2)若出现了45个三角形,则共连接了多少个点?(3)若一直连接到A n,则图中共有个三角形.参考答案1.答案为:B.2.答案为:B.3.答案为:B.4.答案为:B.5.答案为:D.6.答案为:A.7.答案为:C.8.答案为:B9.答案为:B.10.答案为:D.11.答案为:D12.答案为:9.13.答案为:100°.14答案为:40°.15.答案为:92°16.答案为:100°17.答案为:2b﹣2c.18.答案为:①②③.19.解:∵AD⊥BC于D,∴∠ADC=90°,∵AE平分∠BAC,∴∠EAC=∠BAC,而∠BAC=180°﹣∠B﹣∠C,∴∠EAC=90°﹣∠B﹣∠C,∵∠DAC=90°﹣∠C,∴∠DAE=∠DAC﹣∠EAC=90°﹣∠C﹣[90°﹣∠B﹣∠C]=(∠B﹣∠C),(1)若∠B=70°,∠C=40°,则∠DAE=(70°﹣40°)=15°;(2)若∠B ﹣∠C=30°,则∠DAE=×30°=15°;(3)若∠B ﹣∠C=α(∠B >∠C ),则∠DAE=α;故答案为15°.20.解:∵AD 是BC 边上的中线,AC=2BC ,∴BD=CD ,AC=4BD .设BD=CD=x ,AB=y ,则AC=4x .分两种情况讨论:①AC +CD=60,AB +BD=40,则4x +x=60,x +y=40,解得x=12,y=28,即AC=4x=48,AB=28,BC=2x=24,此时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 ②AC +CD=40,AB +BD=60,则4x +x=40,x +y=60,解得x=8,y=52,即AC=4x=32,AB=52,BC=2x=16,此时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综上所述,AC=48,AB=28.21.证明:∵AE 为∠BAC 的平分线,∴∠BAE=12∠BAC=12(180°-∠B -∠C). ∵AD ⊥BC ,∴∠BAD=90°-∠B ,∴∠DAE=∠BAE -∠BAD=12(180°-∠B -∠C)-(90°-∠B)=12(∠B -∠C). 22.解:∠ACB 的度数不随点A ,B 的移动发生变化.理由如下:∵BC ,AC 分别平分∠DBO ,∠BAO ,∴∠DBC=12∠DBO , ∠BAC=12∠BAO. ∵∠DBO +∠OBA=180°,∠OBA +∠BAO +∠AOB=180°,∴∠DBO=∠BAO +∠AOB ,∴∠DBO -∠BAO=∠AOB=90°.∵∠DBC +∠ABC=180°,∠ABC +∠ACB +∠BAC=180°,∴∠DBC=∠BAC +∠ACB ,∴12∠DBO=12∠BAO +∠ACB ,∴∠ACB=12(∠DBO -∠BAO)=12∠AOB=45°. 23.证明:∵BE 平分∠ABC ,∴∠ABE=∠CBE.∵∠ACB=90°,CD ⊥AB ,∴∠CEF +∠CBE=90°,∠DFB +∠ABE=90°,∴∠CEF=∠DFB.又∵∠CFE=∠DFB ,∴∠CEF=∠CFE.24.解:(1)在△AOD 中,∠AOD=180°-∠A -∠D ,在△BOC 中,∠BOC=180°-∠B -∠C ,∵∠AOD=∠BOC ,∴180°-∠A -∠D=180°-∠B -∠C.∴∠A +∠D=∠B +∠C.(2)①38°,②根据“8字形”数量关系,∠OAD +∠D=∠OCB +∠B , ∠DAM +∠D=∠PCM +∠P ,∴∠OCB -∠OAD=∠D -∠B ,∠PCM -∠DAM=∠D -∠P.∵AP 、CP 分别是∠DAB 和∠BCD 的平分线,∴∠DAM=12∠OAD ,∠PCM=12∠OCB .∴∠PCM -∠DAM=12∠OCB -12∠OAD. ∴∠D -∠P=12(∠D -∠B). ∴2∠P=∠B +∠D ,即∠P 与∠D 、∠B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2∠P=∠B +∠D.25.解:(1)(2)共连接了8个点.(3)1+2+3+…+(n+1)=0.5[1+2+3+…+(n+1)+1+2+3+…+(n+1)]=0.5(n+1)(n+2). 故填0.5(n+1)(n+2).。
三角形培优训练题集锦资料
ED F CB A三角形培优训练专题【三角形辅助线做法】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3、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4、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
5、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
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6、已知某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那么可以在垂直平分线上的某点向该线段的两个端点作连线,出一对全等三角形。
7、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
1、已知,如图△ABC中,AB=5,AC=3,求中线AD的取值范围.2、如图,△ABC中,E、F分别在AB、AC上,DE⊥DF,D是中点,试比较BE+CF与EF的大小.3、如图,△ABC中,BD=DC=AC,E是DC的中点,求证:AD平分∠BAE.ED CBA4、以ABC∆的两边AB、AC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Rt ABD∆和等腰Rt ACE∆,90,BAD CAE∠=∠=︒连接DE,M、N分别是BC、DE的中点.探究:AM与DE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1)如图①当ABC∆为直角三角形时,探究:AM与DE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2)将图①中的等腰Rt ABD∆绕点A沿逆时针方向旋转︒θ(0<θ<90)后,如图②所示,(1)问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改变?并说明理由.5、如图,ABC∆中,AB=2AC,AD平分BAC∠,且AD=BD,求证:CD⊥AC.CBACBACBA6、如图,AD ∥BC ,EA,EB 分别平分∠DAB,∠CBA ,CD 过点E ,求证;AB =AD+BC 。
小学四升五年级数学培优练习:三角形专项练习(含答案)
小学四升五年级数学培优练习:三角形专项练习(含答案)一、填空题1、由三条()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分类有()三角形、()三角形和()三角形。
2、在下面这个长方形图形中,有()个直角三角形,有()个钝角三角形,有()个等腰三角形。
3、至少要用()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至少用()个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等腰梯形;至少用()个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七巧板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智力玩具,如果把3号和5号两块小三角板拼成一个大三角形,那么这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5、有一个周长是27厘米的等边三角形,其中它的一条边长是()厘米,一个内角是()度。
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98°,它的两个底角分别是()°和()°。
7、房屋的三角架是应用了三角形的()来设计的。
8、有一个三角形,它的两个锐角的度数和等于它的第三个角的度数,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二、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B、用3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梯形。
C、用3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等腰梯形。
2、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78°,另外两个角可能是()。
A、54°和58°B、39°和63°C、23°和69°3、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度数是顶角度数的2倍,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
A、36°B、45°C、72°4、有两根长度分别为8厘米和12厘米的小棒,再选一根()的小棒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
A、4厘米B、9厘米C、21厘米5、已知一个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54°和72°,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直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三角形全等培优证明题100题(有答案)
全等三角形证明题专项练习(100题)1.已知如图,△ABC≌△ADE,∠B=30°,∠E=20°,∠BAE=105°,求∠BAC的度数.∠BAC=_________.2.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D∥BC.求证:△ABD≌△CDB.3.如图,点E在△ABC外部,点D在边BC上,DE交AC于F.若∠1=∠2=∠3,AC=AE,请说明△ABC≌△ADE 的道理.4.如图,△ABC的两条高AD,BE相交于H,且AD=BD.试说明下列结论成立的理由.(1)∠DBH=∠DAC;(2)△BDH≌△ADC.5.如图,在△ABC中,D是BC边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且DE=DF,则AB=AC,并说明理由.6.如图,AE是∠BAC的平分线,AB=AC,D是AE反向延长线的一点,则△ABD与△ACD全等吗?为什么?7.如图所示,A、D、F、B在同一直线上,AF=BD,AE=BC,且AE∥BC.求证:△AEF≌△BCD.8.如图,已知AB=AC,AD=AE,BE与CD相交于O,△ABE与△ACD全等吗?说明你的理由.9.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点E在AD上,找出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并说明它们为什么是全等的.10.如图所示,CD=CA,∠1=∠2,EC=BC,求证:△ABC≌△DEC.11.已知AC=FE,BC=DE,点A、D、B、F在一条直线上,要使△ABC≌△FDE,应增加什么条件?并根据你所增加的条件证明:△ABC≌△FDE.12.如图,已知AB=AC,BD=CE,请说明△ABE≌△ACD.13.如图,△ABC中,∠ACB=90°,AC=BC,将△ABC绕点C逆时针旋转角α(0°<α<90°)得到△A1B1C,连接BB1.设CB1交AB于D,A1B1分别交AB,AC于E,F,在图中不再添加其他任何线段的情况下,请你找出一对全等的三角形,并加以证明.(△ABC与△A1B1C1全等除外)14.如图,AB∥DE,AC∥DF,BE=CF.求证:△ABC≌△DEF.15.如图,AB=AC,AD=AE,AB,DC相交于点M,AC,BE相交于点N,∠DAB=∠EAC.求证:△ADM≌△AEN.16.将两个大小不同的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1所示放置在同一平面内.从图1中抽象出一个几何图形(如图2),B、C、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DC.求证:△ABE≌△ACD.17.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D、E分别在边BC、AC上,且CD=CE,连接DE并延长至点F,使EF=AE,连接AF、BE和CF.请在图中找出所有全等的三角形,用符号“≌”表示,并选择一对加以证明.18.如图,已知∠1=∠2,∠3=∠4,EC=AD.(1)求证:△ABD≌△EBC.(2)你可以从中得出哪些结论?请写出两个.19.等边△ABC边长为8,D为AB边上一动点,过点D作DE⊥BC于点E,过点E作EF⊥AC于点F.(1)若AD=2,求AF的长;(2)求当AD取何值时,DE=EF.20.巳知:如图,AB=AC,D、E分别是AB、AC上的点,AD=AE,BE与CD相交于G.(Ⅰ)问图中有多少对全等三角形?并将它们写出来.(Ⅱ)请你选出一对三角形,说明它们全等的理由(根椐所选三角形说理难易不同给分,即难的说对给分高,易的说对给分低)21.已知:如图,AB=DC,AC=BD,AC、BD相交于点E,过E点作EF∥BC,交CD于F,(1)根据给出的条件,可以直接证明哪两个三角形全等?并加以证明.(2)EF平分∠DEC吗?为什么?22.如图,己知∠1=∠2,∠ABC=∠DCB,那么△ABC与△DCB全等吗?为什么?23.如图,B,F,E,D在一条直线上,AB=CD,∠B=∠D,BF=DE.试证明:(1)△DFC≌△BEA;(2)△AFE≌△CEF.24.如图,AC=AE,∠BAF=∠BGD=∠EAC,图中是否存在与△ABE全等的三角形?并证明.25.如图,D是△ABC的边BC的中点,CE∥AB,E在AD的延长线上.试证明:△ABD≌△ECD.26.如图,已知AB=CD,∠B=∠C,AC和BD相交于点O,E是AD的中点,连接OE.(1)求证:△AOB≌△DOC;(2)求∠AEO的度数.27.如图,已知AB∥DE,AB=DE,AF=DC.(1)求证:△ABF≌△DEC;(2)请你找出图中还有的其他几对全等三角形.(只要直接写出结果,不要证明)28.如图:在△ABC中,BE、CF分别是AC、AB两边上的高,在BE上截取BD=AC,在CF的延长线上截取CG=AB,连接AD、AG.(1)求证:△ABD≌△GCA;(2)请你确定△ADG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9.如图,点D、F、E分别在△ABC的三边上,∠1=∠2=∠3,DE=DF,请你说明△ADE≌△CFD的理由.30.如图,在△ABC中,∠ABC=90°,BE⊥AC于点E,点F在线段BE上,∠1=∠2,点D在线段EC上,给出两个条件:①DF∥BC;②BF=DF.请你从中选择一个作为条件,证明:△AFD≌△AFB.31.如图,在△ABC中,点D在AB上,点E在BC上,AB=BC,BD=BE,EA=DC,求证:△BEA≌△BDC.32.阅读并填空:如图,在△ABC中,∠ACB=90°,AC=BC,BE⊥CE于点E,AD⊥CE于点D.请说明△ADC≌△CEB的理由.解:∵BE⊥CE于点E(已知),∴∠E=90°_________,同理∠ADC=90°,∴∠E=∠ADC(等量代换).在△ADC中,∵∠1+∠2+∠ADC=180°_________,∴∠1+∠2=90°_________.∵∠ACB=90°(已知),∴∠3+∠2=90°,∴_________.在△ADC和△CEB中,.∴△ADC≌△CEB (A.A.S)33.已知:如图所示,AB∥DE,AB=DE,AF=DC.(1)写出图中你认为全等的三角形(不再添加辅助线);(2)选择你在(1)中写出的全等三角形中的任意一对进行证明.34.如图,点E在△ABC外部,点D在BC边上,DE交AC于点F,若∠1=∠2=∠3,AC=AE.试说明下列结论正确的理由:(1)∠C=∠E;(2)△ABC≌△ADE.35.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D是斜边AB上的一点,AE⊥CD于E,BF⊥CD交CD的延长线于F.求证:△ACE≌△CBF.36.如图,在△ABC中,D是BC的中点,DE∥CA交AB于E,点P是线段AC上的一动点,连接PE.探究:当动点P运动到AC边上什么位置时,△APE≌△EDB?请你画出图形并证明△APE≌△EDB.37.已知:如图,AD∥BC,AD=BC,E为BC上一点,且AE=AB.求证:(1)∠DAE=∠B;(2)△ABC≌△EAD.38.如图,D为AB边上一点,△ABC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CA=CB,CD=CE,图中有全等三角形吗?指出来并说明理由.39.如图,AB=AC,AD=AE,∠BAC=∠DAE.求证:△ABD≌△ACE.40.如图,已知D是△ABC的边BC的中点,过D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分别交AB于E,交AC于F,求证:BE+CF>EF.41.如图所示,在△MNP中,H是高MQ与NE的交点,且QN=QM,猜想PM与HN有什么关系?试说明理由.42.如图,在△ABC中,D是BC的中点,过D点的直线GF交AC于F,交AC的平行线BG于G点,DE⊥GF,交AB于点E,连接EG.(1)求证:BG=CF;(2)请你判断BE+CF与EF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43.如图,在△ABC中,∠ACB=90°,AC=BC,BE⊥CE于E,AD⊥CE于D,AD=2.5cm,DE=1.7cm,求BE的长.44.如图,小明在完成数学作业时,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AB=CD,BC=AD,请说明:∠A=∠C的道理,小明动手测量了一下,发现∠A确实与∠C相等,但他不能说明其中的道理,你能帮助他说明这个道理吗?试试看.45.如图,AD是△ABC的中线,CE⊥AD于E,BF⊥AD,交AD的延长线于F.求证:CE=BF.46.如图,已知AB∥CD,AD∥BC,F在DC的延长线上,AM=CF,FM交DA的延长线上于E.交BC于N,试说明:AE=CN.47.已知:如图,△ABC中,∠C=90°,CM⊥AB于M,AT平分∠BAC交CM于D,交BC于T,过D作DE∥AB 交BC于E,求证:CT=BE.48.如图,已知AB=AD,AC=AE,∠BAE=∠DAC.∠B与∠D相等吗?请你说明理由.49.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EF,AE=CE,求证:AB∥CF.50.如图,M是△ABC的边BC上一点,BE∥CF,且BE=CF,求证:AM是△ABC的中线.51.四边形ABCD中,AD=BC,BE=DF,AE⊥BD,CF⊥BD,垂足分别为E、F.(1)求证:△ADE≌△CBF;(2)若AC与BD相交于点O,求证:AO=CO.52.如图,已知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F,AC=DE,∠A=∠D.(1)求证:AC∥DE;(2)若BF=13,EC=5,求BC的长.53.如图,BD⊥AC于点D,CE⊥AB于点E,AD=AE.求证:BE=CD.54.如图,点O是线段AB和线段CD的中点.(1)求证:△AOD≌△BOC;(2)求证:AD∥BC.55.如图:点C是AE的中点,∠A=∠ECD,AB=CD,求证:∠B=∠D.56.如图,已知△ABC和△DAE,D是AC上一点,AD=AB,DE∥AB,DE=AC.求证:AE=BC.57.如图,AB∥CD,E是CD上一点,BE交AD于点F,EF=BF.求证:AF=DF.58.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求证:AB∥DE.59.如图,点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E,FC∥AB求证:AE=CE.60.如图,点A、C、D、B四点共线,且AC=BD,∠A=∠B,∠ADE=∠BCF,求证:DE=CF.61.如图,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CE∥DF,EC=BD,AC=FD.求证:AE=FB.62.已知△ABN和△ACM位置如图所示,AB=AC,AD=AE,∠1=∠2.(1)求证:BD=CE;(2)求证:∠M=∠N.63.如图,BE⊥AC,CD⊥AB,垂足分别为E,D,BE=CD.求证:AB=AC.64.如图,在△ABC和△CED中,AB∥CD,AB=CE,AC=CD.求证:∠B=∠E.65.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且BD=CD,DE⊥AB于点E,DF⊥AC于点F.(1)求证:AB=AC;(2)若AD=2,∠DAC=30°,求AC的长.66.如图,Rt△ABC≌Rt△DBF,∠ACB=∠DFB=90°,∠D=28°,求∠GBF的度数.67.如图,已知AC⊥BC,BD⊥AD,AC与BD交于O,AC=BD.求证:△ABC≌△BAD.68.已知: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BF=CE,AC=DF,且AC∥DF.求证:△ABC≌△DEF.69.已知:点A、C、B、D在同一条直线,∠M=∠N,AM=CN.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BM≌△CDN,并给出证明.(1)你添加的条件是:;(2)证明:.70.如图,AB=AC,AD=AE.求证:∠B=∠C.71.如图,在△ABC中,AD是△ABC的中线,分别过点B、C作AD及其延长线的垂线BE、CF,垂足分别为点E、F.求证:BE=CF.72.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如图所示,其中AB=AD,BC=DC.求证:∠BAC=∠DAC.73.在数学课上,林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形(其中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并写出四个条件:①AB=DE,②BF=EC,③∠B=∠E,④∠1=∠2.请你从这四个条件中选出三个作为题设,另一个作为结论,组成一个真命题,并给予证明.题设:;结论:.(均填写序号)证明:74.如图,在△ABC和△DEF中,AB=DE,BE=CF,∠B=∠1.求证:AC=DF.(要求:写出证明过程中的重要依据)75.如图,已知AB=DC,AC=DB.求证:∠1=∠2.76.如图,D、E分别为△ABC的边AB、AC上的点,BE与CD相交于O点.现有四个条件:①AB=AC;②OB=OC;③∠ABE=∠ACD;④BE=CD.(1)请你选出两个条件作为题设,余下的两个作为结论,写出一个正确的命题:命题的条件是和,命题的结论是和(均填序号);(2)证明你写出的命题.77.如图,已知AB∥DE,AB=DE,AF=DC,请问图中有哪几对全等三角形并任选其中一对给予证明.78.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AD∥BC,∠B=∠C,点E是BC边上的中点.求证:AE=DE.79.如图,给出下列论断:①DE=CE,②∠1=∠2,③∠3=∠4.请你将其中的两个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构成一个真命题,并加以证明.80.已知:如图,∠ACB=90°,AC=BC,CD是经过点C的一条直线,过点A、B分别作AE⊥CD、BF⊥CD,垂足为E、F,求证:CE=BF.81.如图,在△ABC中,AC⊥BC,AC=BC,D为AB上一点,AF⊥CD交于CD的延长线于点F,BE⊥CD于点E,求证:EF=CF﹣AF.82.如图,在△ABC中,∠BAC=90°,AB=AC,若MN是经过点A的直线,BD⊥MN于D,EC⊥MN于E.(1)求证:BD=AE;(2)若将MN绕点A旋转,使MN与BC相交于点O,其他条件都不变,BD与AE边相等吗?为什么?(3)BD、CE与DE有何关系?83.已知:如图,△ABC中,AB=AC,BD和CE为△ABC的高,BD和CE相交于点O.求证:OB=OC.84.在△ABC中,∠ACB=90°,D是AB边的中点,点F在AC边上,DE与CF平行且相等.试说明AE=DF的理由.85.如图,在△ABC中,D是边BC上一点,AD平分∠BAC,在AB上截取AE=AC,连接DE,已知DE=2cm,BD=3cm,求线段BC的长.86.如图:已知∠B=∠C,AD=AE,则AB=AC,请说明理由.87.如图△ABC中,点D在AC上,E在AB上,且AB=AC,BC=CD,AD=DE=BE.(1)求证△BCE≌△DCE;(2)求∠EDC的度数.88.已知:∠A=90°,AB=AC,BD平分∠ABC,CE⊥BD,垂足为E.求证:BD=2CE.89.如图,已知:AB=CD,AD=BC,过BD上一点O的直线分别交DA、BC的延长线于E、F.(1)求证:∠E=∠F;(2)OE与OF相等吗?若相等请证明,若不相等,需添加什么条件就能证得它们相等?请写出并证明你的想法.90.如下图,AD是∠BAC的平分线,DE垂直AB于点E,DF垂直AC于点F,且BD=DC.求证:BE=CF.9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BC=12,点E是BC的中点,连接AE,将△ABE沿AE折叠,点B 落在点F处,连接FC,(1)求CF的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培优训练专题【三角形辅助线做法】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3、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4、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
5、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
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6、 已知某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那么可以在垂直平分线上的某点向该线段的两个端点作连线,出一对全等三角形。
7、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
1、已知,如图ABC ∆中,5=AB ,3=AC ,求中线AD 的取值范围。
分析:本题的关键是如何把AB ,AC ,AD 三条线段转化到同一个三角形当中。
解:延长AD 到E ,使DA DE =,连接BE 又∵CD BD =,CDA BDE ∠=∠ ∴()SAS CDA BDE ∆≅∆,3==AC BE∵BE AB AE BE AB +- (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 即822 AD ∴41 AD2、如图,ABC ∆中,E 、F 分别在AB 、AC 上,DF DE ⊥,D 是中点,试比较CF BE +与EF 的大小。
证明:延长FD 到点G ,使DF DG =,连接BG 、EG ∵CD BD =,DG FD =,CDF BDG ∠=∠ ∴CDF BDG ∆≅∆E C ABDA∴CF BG = ∵DF DE ⊥ ∴EG EF =在BEG ∆中,EG BG BE + ∵CF BG =,EG EF = ∴EF CF BE +3、如图,ABC ∆中,AC DC BD ==,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 ∠.证明方法一:利用相似论证。
证明:∵AC DC BD == ∴BC AC 21=∵E 是DC 中点∴AC DC EC 2121==,BCA ACE ∠=∠∴BCA ∆∽ACE ∆ ∴CAE ABC ∠=∠ ∵DC AC =∴DAC ADC ∠=∠,BAD ABC ADC ∠+∠=∠ ∴CAE DAE BAD ABC ∠+∠=∠+∠ ∴DAE BAD ∠=∠ 即AD 平分BAE ∠证明方法二:利用全等论证。
证明:延长AE 到M ,使AE EM =,连结DM 易证CEA DEM ∆≅∆ ∴MDE C ∠=∠,DM AC = 又∵AC DC BD ==∴DM BD =,CAD ADC ∠=∠又∵CAD C ADB ∠+∠=∠,ADC MDE ADM ∠+∠=∠ ∴ADB ADM ∠=∠ ∴ADB ADM ∆≅∆ ∴DAE BAD ∠=∠ 即AD 平分BAE ∠4、以ABC ∆的两边AB 、AC 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Rt ABD ∆和等腰Rt ACE ∆,︒=∠=∠90CAE BAD ,连接DE ,M 、N 分别是BC 、DE 的中点。
探究:AM 与DE 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
(1)如图1 当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AM 与DE 的位置关系是 ,线段AM 与DE 的数量关系是 ;(2)将图1中的等腰Rt ABD ∆绕点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θ(︒︒︒900 θ)后,如图2所E CABDME CAB D图 1M NCABDNECA B DM 图 2示,(1)问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改变?并说明理由。
∴DE AM ⊥,DE AM 21=5、如图,ABC ∆中,AC AB 2=,AD 平分BAC ∠,且BD AD =,求证:AC CD ⊥ 证明:过D 作AB DM ⊥,垂足为M ∴︒=∠=∠90BMD AMD 又∵BD AD =,DM DM =A∴BDM ADM ∆≅∆ ∴BM AM = ∵AC AB 2= ∴AM AC = ∵AD 平分BAC ∠ ∴CAD BAD ∠=∠ 在ADC ∆和ADM ∆中AM AC =,CAD BAD ∠=∠,AD AD =∴ADC ADM ∆≅∆ ∴︒=∠=∠90ADM ACD 即: AC CD ⊥6、如图,BD AC //,EA ,EB 分别平分CAB ∠,DBA ∠,CD 过点E ,求证:BD AC AB += 证明:在AB 上截取AC AF =,连接EF 在CAE ∆和FAE ∆中 ⎪⎩⎪⎨⎧=∠=∠=AE AE FAE CAE AF AC ∴FAE CAE ∆≅∆ ∴FEA CEA ∠=∠∴︒=∠+∠=∠+∠90FEB FEA BED CEA 即DEB FEB ∠=∠ 在DEB ∆和FEB ∆中 ⎪⎩⎪⎨⎧∠=∠=∠=∠DBE FBE BEBE DEB FEB ∴FEB DEB ∆≅∆(ASA ) ∴BF BD =∴BD AC BF AF AB +=+=7、如图,已知在ABC ∆内,︒=∠60BAC ,︒=∠40C ,P ,Q 分别在BC ,CA 上,并且AP ,BQ 分别是BAC ∠,ABC ∠的角平分线。
求证:BP AB AQ BQ +=+证明:延长AB 到D ,使BP BD =,连接PD .则5∠=∠D∵AP ,BQ 分别是BAC ∠,ABC ∠的角平分线,︒=∠60BAC ,︒=∠40C ∴︒=∠=∠3021,︒=︒-︒-︒=∠804060180ABC ,C ∠=︒=∠=∠4043 ∴QC QB =又︒=∠+∠=∠+∠80435D ∴︒=∠40D 在APD ∆与APC ∆中AP AP =,21∠=∠,︒=∠=∠40C D∴APC APD ∆≅∆(AAS )FEDA BC4 5 23DQA B1∴AC AD =即QC AQ BD AB +=+ ∴BP AB AQ BQ +=+8、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A BC ,CD AD =,BD 平分ABC ∠. 求证:︒=∠+∠180C A解:过点D 作BC DE ⊥于E ,过点D 作AB DF ⊥交BA 的延长线于F ∵BD 平分ABC ∠∴DF DE =,︒=∠=∠90DEB F 在CDE Rt ∆和ADF Rt ∆中 ⎩⎨⎧==DF DE CDAD ∴≅∆CDE Rt ADF Rt ∆(HL ) ∴C FAD ∠=∠∴︒=∠+∠=∠+∠180FAD BAD C BAD9、如图,在ABC ∆中,AC AB ,CAD BAD ∠=∠,P 为AD 上任意一点。
求证:PC PB AC AB --∴PC PE =在PBE ∆中,PE PB BE - ,即PC PB AC AB --10、在四边形ABCD 中,BC AD //,点E 是AB 上一个动点,若︒=∠60B ,BC AB =,且︒=∠60DEC ,判断AE AD +与BC 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分析:此题连接AC ,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等边三角形的问题,然后利用已知条件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解决它们的问题。
EF DCAB∴FEC AED ∠=∠ 在ADE ∆与FCE ∆中CFE EAD ∠=∠,EF AE =,FEC AED ∠=∠∴FCE ADE ∆≅∆ ∴FC AD = ∴AE AD BC +=点评:此题的解法比较新颖,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等边三角形的问题,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
11、如图D 为ABC ∆的角平分线,直线AD MN ⊥于A .E 为MN 上一点,ABC ∆周长记为A P ,EBC ∆周长记为B P .求证:A B P P .证明:延长BA 到F ,使AC AF =,连接EF ∵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 ∴CAD BAD ∠=∠ ∵AD MN ⊥∴CAE CAD BAD FAE ∠=∠-︒=∠-︒=∠9090 ∵AC AF =,AE AE = ∴ACE AFE ∆≅∆ ∴EC EF = ∵BF EF BE +∴AC AB AF AB EC BE +=++∴BC+BE+CE>AB+AC+BC BC AC AB BC EC BE ++++ ∴ABC ∆的周长小于EBC ∆的周长,即A B P P12、已知:△ABC 和△ADE 是两个不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BA =BC ,DA =DE ,联结EC ,取EC 的中点M ,联结BM 和DM .(1)如图1,如果点D 、E 分别在边AC 、AB 上,那么BM 、DM 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是 ;(2)将图1中的△ADE 绕点A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FN MDEACBD CB A E M M EABC D解:(1)BM =DM 且BM ⊥DM . ………2分 (2)成立. ……………3分理由如下:延长DM 至点F ,使MF =MD ,联结CF 、BF 、BD . 易证△EMD ≌△CMF .………4分 ∴ED =CF ,∠DEM =∠1.∵AB =BC ,AD =DE ,且∠ADE =∠ABC =90°, ∴∠2=∠3=45°, ∠4=∠5=45°. ∴∠BAD =∠2+∠4+∠6=90°+∠6.∵∠8=360°-∠5-∠7-∠1,∠7=180°-∠6-∠9, ∴∠8=360°-45°-(180°-∠6-∠9)-(∠3+∠9) =360°-45°-180°+∠6+∠9- 45°-∠9 =90°+∠6 . ∴∠8=∠BAD .又AD =CF . ∴△ABD ≌△CBF . ∴BD =BF ,∠ABD =∠CBF . ∴∠DBF =∠ABC =90°.∵MF =MD , ∴BM =DM 且BM ⊥DM .13、如图,已知在ABC ∆中,︒=∠60B ,ABC ∆的角平分线AD ,CE 相交于点O .求证:OD OE =证明:在AC 上取点F ,使AE AF =,连接OF ∵AD 是A ∠的平分线 ∴FAO EAO ∠=∠ ∵AO AO = ∴AFO AEO ∆≅∆∴FO EO =,AOF AOE ∠=∠ ∵CE 是C ∠的平分线 ∴FCO DCO ∠=∠ ∵︒=∠60B∴︒=∠+∠120ACB BAC∴=∠+∠=∠OCA CAO COD ()︒=∠+∠6021ACB BAC ∴︒=︒-︒-︒=∠-∠-︒=∠606060180180AOF COD COF ∴COD COF ∠=∠ ∵OC OC = ∴OCF OCD ∆≅∆ ∴OF OD =∴CD AE CF AF AC +=+=,OD OE = 即:CD AE AC +=FO DEACB9O P AMNEBCD FACEFBD 图①图②图③ 14、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BC DG ⊥且平分BC ,AB DE ⊥于E ,AC DF ⊥于F . (1)说明CF BE =的理由;(2)如果a AB =,b AC =,求AE 、BE 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