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学的蒙牛早期品牌战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得不学的蒙牛早期品牌战略
结论:实力相对较弱的企业,为了尽快赶上领先的企业,经常采取“跟随战略”,选择一个跟随对象,然后在产品、定价、甚至包装等方面模仿领先企业。
这是弱势企业避免被领先企业甩开的好战略。
蒙牛:实力相对较弱的企业,为了尽快赶上领先的企业,经常采取“跟随战略”,选择一个跟随对象,然后在产品、定价、甚至包装等方面模仿领先企业。
这是弱势企业避免被领先企业甩开的好战略。
蒙牛在起步初期,就是以跟随战略迅速缩短了与伊利的差距,在2004年以后,又逐步开始超越。
1999年初,蒙牛刚成立,但是蒙牛的力量非常弱小,资金只有一千多万元,这在乳品行业实在是微不足道;同时,蒙牛的生存环境却非常恶劣,根源就在于牛根生。
1.放低姿态:1.放低姿态:避免和伊利直接冲突放低姿态牛根生实质上是被伊利驱除的,伊利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叛将过得太好,这会让伊利很没有面子。
蒙牛的管理团队,几乎都是从伊利叛逃的,这更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伊利打压蒙牛,既是为了出气,也是一种震慑,稳定住自己的人马,防止更大规模的叛逃。
所以,蒙牛从一诞生起,就遭遇到很多莫名的挫折。
例如,蒙牛的一些运奶车半路被人截住,牛奶被当场倒掉。
蒙牛做的户外广告牌,刚树立起来就被砸坏好几块。
明眼人都知道,这些事情是谁干的。
这时,牛根生的江湖智慧发挥了作用。
他明白一个道理:这种事情即使是犯法,蒙牛也很难拿到证据,即使拿到一些证据,以当时蒙牛微弱的地位,也没处说理;如果对着干,就会把矛盾更加激化,甚至断送了蒙牛。
所以唯一聪明的做法就是“忍耐”。
为了减少冲突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为了不抢夺伊利的奶源,同时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牛根生很快制定了三个“凡是”政策:第一,凡是伊利等大企业有奶站的地方蒙牛不建奶站;第二,凡是非奶站的牛奶,蒙牛不收;第三,凡是跟伊利收购标准、价格不一致的事,蒙牛不干。
这些措施,把蒙牛和伊利的利益区隔开,从而避免了直接冲突。
2.暗度陈仓:宣称要做“内蒙第二品牌”
2.暗度陈仓:宣称要做“内蒙第二品牌”暗度陈仓忍耐只是防守性的行为,更聪明的是化被动为主动。
聪明人善于把坏事变为好事,把危机转化为机遇。
在2000年前后,蒙牛提出了“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创意。
当时内蒙乳品市场的第一品牌当然是伊利,蒙牛当时还名不见经传,连前五名也进不去。
但是蒙牛的聪明也就表现在这里,蒙牛通过把标竿定为伊利,使消费者通过伊利知道了蒙牛,而且留下的印象是:蒙牛似乎也很大。
蒙牛首先把这个创意用在户外广告上,地点就选在呼和浩特。
2000年,蒙牛用300万元的低价格买下了当时在呼和浩特还很少有人重视的户外广告牌。
一夜之间,呼和浩特市区道路两旁冒出一排排的红色路牌广告,上面写着:“蒙牛乳业,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向伊利学习,为民族工业争气,争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这让很多人记住了蒙牛,记住了蒙牛是内蒙乳业的第二品牌。
蒙牛还在冰激凌的包装上,打出“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的字样;有的广告牌上写着“千里草原腾起伊利、兴发、蒙牛乳业”。
蒙牛表面上似乎为伊利和兴发免费做了广告,实际上为自己做了广告,默默无闻的蒙牛正好借这两个内蒙无人不知的大企业的“势”,出了自己的“名”。
这种策略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伊利的“敌意”,这对初生的蒙牛来说非常重要。
3.“并驾齐驱”——创造“乳都”
3.“并驾齐驱”——创造“乳都”的概念并驾齐驱创造蒙牛的“内蒙第二品牌”的创意使用的时间很短,在蒙牛业绩突飞猛进,蒙牛真的成为内蒙的第二品牌之后,就很少使用了。
这个时候再使用这个创意就不仅不能借伊利的“势”,还会平白地灭了自己的“名”。
在蒙牛成长到一定程度后,蒙牛及时修正了跟随战略,而开始以平等地位和伊利并驾齐驱,
并开始放眼全国,提出了“中国乳都”的宣传口号,而且在很长时间内使用。
从2000年9月至2001年12月,蒙牛推出了公益广告——《为内蒙古喝彩?中国乳都》。
在所投放的300多幅灯箱广告中,首次推出“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
“乳都”的概念是一个创新,这不仅有利于蒙牛和伊利,而且对内蒙的区域经济战略也是一个很好的提升和宣传,蒙牛把自己的命运同整个内蒙经济的腾飞牢牢维系在一起。
同时,在国内其他区域市场,“乳都”的定位也能提升蒙牛奶源的正宗——虽然蒙牛后来的多数奶源不在内蒙,从而把自己和光明、三元等品牌隔离开,给了消费者一个很好的想象空间。
“乳都”概念的提出,突出了内蒙乳品品牌在全国的地位,而蒙牛作为内蒙最好的乳品企业之一,同时又是“乳都”概念的创造者、宣传者,自然而然就给人留下印象:蒙牛是“乳都”企业群中的第一品牌,虽然此时的蒙牛比伊利还是有一些差距的。
4.挑战第一4.挑战第一很多跟随战略的实施者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反超,在实现反超之前要耐心,但是一旦机会成熟就要主动出击。
与伊利相比,蒙牛的发展思路与战略操作也有许多惊人之举。
在蒙牛提出“乳都”概念的同一时期,蒙牛依靠从摩根斯坦利等知名投资机构得到的巨额投资,为蒙牛超常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3年以后,再也没有在宣传中把自己和伊利相提并论,而是开始主动出击,此时的蒙牛已经羽翼丰满,2004年,蒙牛成功在香港上市,解决了资金问题,更是采取了一系列大手笔,力争成为中国乳品行业的第一。
2005年初,蒙牛斥资3亿元、日产量为100吨的通州工厂落成,它是亚洲第一大规模的酸奶研发生产基地。
酸奶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产品,蒙牛之所以要斥资建设这个基地,而不是采取虚拟经营的方式,就是因为蒙牛要依托这个基地为自己的赶超战略奠定基础。
2005年,蒙牛又成功赞助“超级女声”,在乳品行业独领风骚,2005年1到6月,蒙牛酸酸乳在全国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7倍,很多销售终端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从回避与伊利的冲突、到亦步亦趋地跟随伊利,蒙牛在创业之后几年内,很好地采取了跟随战略,从而快速塑造了自己的品牌,同时避免了强大竞争对手的打压,然后,当具备一定实力之后,又及时改变了跟随战略,在产品结构方面蒙牛开始有所侧重,与伊利有所区隔,从而在某些方面超过了伊利。
例如,冰淇淋市场,伊利第一,蒙牛第二,但是在液态奶市场,蒙牛高居第一。
到2004年,蒙牛成为全国第二,此时的蒙牛已经不仅是内蒙的第二品牌,而是全国的第二品牌,而且发展势头很猛,后来居上、超越伊利已经为时不远。
蒙牛依附定位:牛根生的品牌比附定位策略无疑是对孙子兵法的最好运用。
凭着一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蒙牛在市场的搏击中脱颖而出。
就让我们来体会一下比附定位的精髓吧。
一、甘居第二赢口碑,使人对其产生一种谦虚诚恳的印象,同时也向人们展示,我们虽然是老二,但我们要进一步努力,我们会做得更好。
这一招既回避了竞争者的锋芒,又赢得了市场的同情,更赢得了广泛的口碑。
二、攀龙附凤立口碑,承认同类中已有卓有成效的品牌,本品牌自愧不如,但在某些方面还可以与这些最受消费者欢迎和信赖的品牌并驾齐驱。
“做内蒙古第二品牌”“千里草原腾起伊利集团、蒙牛乳业…我们为内蒙古喝彩”“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蒙牛此举不知攀了多少龙,附了多少凤呀。
正是这种社会大局观,使蒙牛迅速树立起自己的形象,树立起了良好的口碑。
三、高级俱乐部传口碑,公司如果不能取得第一或攀附第二,便退可采用此策略,借助群体的声望和模糊数学的手法,打出俱乐部式的高级团体牌子,强调自己是这个高级群体的一员,从而提高自己的品牌形象,传播自己的口碑。
前言
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于1999 年7 月成立, 仅仅8 年, 在一无资金、二无市场、三无工厂、四无品牌的“四无”条件下, 飞速狂奔, 最终从业内排名1116 位跻身我国乳业三强之列, 创造了在诞生之初1000余天里平均一天超越一个乳品企业的奇迹!2002年10月19日,“第五届中国成长企业CEO峰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在大会表彰的1999-2001年度中国超速成长百强企业(非上市、非国有控股)中,蒙牛乳业以1947.31%的成长速度名列榜首。
蒙牛销售收入从1999年的0.37亿元飙升至2003年的40.7亿元,后者是前者的110倍,年平均发展速度高达323%!“蒙牛速度”,成为中国企业的一面旗帜。
蒙牛不论是在品牌塑造上还是在产品自身的竞争力上, 都是值得国内企业学习的。
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999年,蒙牛成立时,名列中国乳业的第1116位,处于三无的状态。
蒙牛势单力薄,要想在内蒙古立足,处境也非常困难,更不用说全国。
并且伊利一直是中国乳业的强势品牌,内蒙古的老大,出生在这样一个乳业强省,当时的蒙牛并不被看好。
可是,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以“人”为本,人的思想决定事情的发展动向。
蒙牛采取了“比附定位”,喊出“创建内蒙古第二品牌,向伊利学习的口号”,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也麻痹了竞争对手。
如果戴安娜不嫁给查尔斯王子,她可能永远是一个平民。
如果章子怡碰不到张艺谋,她可能永远成不了世界明星。
如果姚明不去NBA,他可能永远成不了世界巨星。
这就是比附带来的结果。
蒙牛品牌的初期传播做到了比附,并且是恰到好处。
在刚启动市场时,蒙牛只有区区1300多万元的资金,与伊利、草原兴发这些大企业相比不过是个相当于“指甲盖”大小的小厂,为此,蒙牛做出了“为别人做广告”的决定,将“为民族争气、向伊利学习”、“争创内蒙乳业第二品牌”、“千里草原腾起伊利集团、蒙牛乳业——我们为内蒙古喝彩”等广告打在产品包装上,事实上,这些广告看似是对伊利的赞赏,同时也使蒙牛和乳业第一巨头伊利并驾齐驱,在消费者心里留下深刻印象。
而蒙牛这种“谦虚、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宽广的胸襟,同样令人感到尊敬,获得了业界的口碑。
在2000年9月,蒙牛出资100多万元,投放了300多幅主题为《为内蒙古喝彩》的灯箱广告,内容是“千里草原腾起伊利集团、兴发集团、蒙牛乳业;塞外明珠辉照宁城集团、仕奇集团;河套峥嵘蒙古王;高原独秀鄂尔多斯——我们为内蒙古喝彩,让内蒙古腾飞。
”
借伊利等名牌企业的名气提高自身品牌的影响力,无形中就将蒙牛的品牌打了出去,蒙牛的品牌比附定位走出了成功的一步。
使蒙牛从一个不起眼的小乳品企业,一跃成为了知名的品牌企业。
二、善捕商机者胜
1、搭载神五品牌崛起
2003年10月16日。
“神舟五号”顺利返回,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借助这一举世瞩目的事件, 蒙牛成功掀起了一场席卷全国的蒙牛“宣传风暴”:蒙牛以“举起你的右手,为中国喝彩!”为口号,推出了“航天员专用奶”的广告,并铺天盖地的出现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的路牌和建筑上,全国30多个城市的大街小巷蒙牛广告也是随处可见;蒙牛的电视广告也出现在全国几十家电视台的节目中,“发射——补给——对接篇”在中央和地方台各频道同步亮相,气势夺人;同时,印有“航天员专用奶”标志的新包装牛奶和相应的众多pop、宣传页也即时出现在各卖场和销售终端。
一时间蒙牛宣传攻势锐不可当。
正是因为抓住了这个机会,蒙牛的销售额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蒙牛借助“神州五号”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品牌价值立刻提升。
在消费者眼里,蒙牛成成为了高档牛奶、纯正牛奶、好牛奶的象征。
因为蒙牛是中国航天员专用奶。
这一年,蒙牛销售额达到40多亿元人民币。
蒙牛实现了“名利”双收,尤其在品牌的传播方面,蒙牛实现了质的飞跃,由一个二线品牌直接上升到一线品牌。
成为了中国乳业的第一军团,可以说实现了“品牌崛起”。
蒙牛的草原奶直接上升到“中国健康奶”,用国人的航天形象,带动了蒙牛品牌的一次飞跃。
由草原奶的品牌背书转嫁到航天员身上,由青青的草原过渡到高科技,蒙牛的品牌通过“神五”,又向专业和高端迈进了一大步。
2、联姻超女品牌蔓延
超级女声。
上至八旬老人,下到五岁小孩,对超级女声的喜爱以达到狂热的程度。
其中“蒙牛酸酸乳”成为了大家熟知的产品,伴随着超女的大力推广,蒙牛深入到了千家万户。
蒙牛利用这次全国的娱乐总动员——超级女声,实现了蒙牛品牌认知度的提升,产品销量的突破,达到酸酸乳年销售额20多个亿。
蒙牛,又一次实现了品牌飞跃。
超级女声的海选活动,影响到了全国各地,无论一二线城市还是农村市场,知名度都非常高。
蒙牛品牌也随之深入到消费者心中,口碑的传播都是“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蒙牛两个字家喻户晓。
蒙牛这种造势的传播,让品牌和产品实现了双赢。
蒙牛的品牌属性也有了“时尚”的味道,注入了年轻、活力的符号。
加之蒙牛酸酸超女张含韵代言,湖南卫视的娱乐平台,蒙牛的定位虽然没有直接的传播,但是通过酸酸乳产品娱乐营销,消费者已经把蒙牛品牌看作了现代化、年轻化、时尚化。
蒙牛酸酸乳的成功,即是蒙牛战略的一次调整和胜利,又是一次战术的胜利。
蒙牛的液态奶相对酸酸乳来说,消费的人群和消费市场都有很大区别。
蒙牛酸酸乳的消费特性倾向年轻化,这种年轻化的消费热潮促使蒙牛品牌定位得到提升。
并且随着这种热潮,使蒙牛品牌一夜之间像长起的野草一样,遍地蔓延。
蒙牛品牌扎入了消费者心里,让人记住了蒙牛酸酸乳,记住了蒙牛。
三、公益营销成就蒙牛品牌
蒙牛乳业在其发展的历程中,非常注重用公益营销来打造自己的强势品牌。
1999 年:在呼和浩特市一夜间推出500 多块户外广告牌———形象初塑;2001 年:蒙牛赞助中国“申奥”成功———掷地有声;2003 年:蒙牛与国家共同抗击“非典”、非典初期, 面对全社会的抢购风潮, 蒙牛严禁分公司与经销商涨价, 同时加大了疫区牛奶供给量, 避免出现断货现象。
非典中后期, 根据乳品市场萧条现状, 蒙牛走出超市, 送货上门, 同时加大广告播出密度, 以真诚的服务、优质的产品伴随消费者共度难关;蒙牛搭乘“神五”一起腾飞———垄断资源。
2004 年:蒙牛为奥运健儿“加奶”———竞争升华2006 年德国世界杯期间, 蒙牛提出了“全民运动”的口号使消费者眼前一亮。
在大多数的商家斥巨资聘请球星代言和冠名电视转播的时候, 蒙牛集团却独辟蹊径, 运用动感十足的小奶人将世界杯与全民健身有机结合, 此构思独特巧妙, 借势世界杯, 却不提世界杯, 取得了很好的品牌效果;
2006 年6 月7 日, 中国奶业协会、国家学生奶办公室、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和蒙牛乳业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 宣布“每天一斤奶, 强壮中国人”,让全国500 所贫困地区小学学生每天饮用一斤牛奶。
会上, 蒙牛率先提出向贫困山区500 所小学生免费赠送一年的牛奶, 让喝不起牛奶的孩子能够喝上牛奶。
四、与时俱进推出经典特伦苏
2005年底,特仑苏横空出世。
“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上市初期的广告语,突出了产品的高贵、神秘,建立了产品利益区隔,为品牌的高端建设打下基础。
特仑苏蛋白质含量3.3%,超出了国家标准13.8%。
产品的营养价值远远高出了普通牛奶,使特仑苏理所当然的成为了高端纯牛奶的代表。
随之,又推出了特仑苏OMP“造骨蛋白”概念,以高科技突出品牌的技术优势,从而烘托出品牌价值。
特仑苏从包装盒上面也进行了大胆的改进,放弃了传统的绿色调,风格典雅、高贵,简洁、大方,放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牛奶中的贵族。
特仑苏的上市,为了是在竞争激烈的乳品市场中开创一个新的领域,寻找新的利益增长点。
蒙牛的策略是用特仑苏的产品价值来提升蒙牛品牌地位。
特仑苏是高端的牛奶,蒙牛是高端的品牌。
“只为优质生活”是在特仑苏推出的基础上提出的,采取了产品带品牌,品牌促产品的“双腿”策略。
特仑苏成就了蒙牛高端的定位,蒙牛成为了中国乳品的品牌领袖。
2007年10月,蒙牛“现代牧场”高端鲜奶上市,广告语是“我以前喝鲜奶,现在喝现代牧场”,与特仑苏的调性基本上一致。
“现代牧场”是安徽马鞍山生产,用草原、天然的概念显然不合适,但是定位到蒙牛“只为优质生活”,消费者没有心理的排斥和疑惑。
这也是蒙牛鲜奶和酸奶将来推广的定位策略,为更多产品的开发和延伸提供了空间。
纵观蒙牛品牌的定位发展,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品牌导入期有差异性
一个品牌的建立,在推广的初期,扩大知名度是第一位。
我们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手段,目的就让消费者能够记住我们的品牌。
记住自己品牌的特色,犹如一个人要想在人群中突出,
必须从穿戴到说话,与众不同,才能引人注意。
蒙牛的草原形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个性”品牌,在众多的乳品品牌中,蒙牛喊响了自己。
品牌定位需要差异性定位。
2、品牌发展期有机遇性
经过初步的市场发展,品牌开始向全国或全世界扩张时,需要的是魄力和速度。
不能按照原来的节拍发展,否则会落后淘汰。
脑白金的创造者史玉柱也曾经说过“样板市场急不得,全国市场慢不得”,道理都是一样,品牌快速发展需要自上而下进行“血性”的厮杀。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机会跳出来,超越别人。
随着整个市场的变化,大刀阔斧的推进品牌传播,利用一切的资源传播品牌,做到品牌传播最大化。
品牌的定位做到了“识时务者为俊杰”,看准市场的风向标,及时调整定位方向。
抓住行业机遇、抓住市场机遇,品牌定位做到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3、品牌提升期有前瞻性
蒙牛在经历了几年的发展后,由全国排名一千多位跳跃到领导品牌,其品牌美誉度得到了充分的认可。
品牌定位也是上升到“只为优质生活”,具有了很大的品牌延展性,品牌核心比较丰富。
不是单纯的酸甜、纯正、天然等个性定位,这是蒙牛品牌提升的结果。
随着中国消费水平的提高,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牛奶消费会越来越大。
鲜奶、酸奶是将来的发展大趋势,还有其他奶制品的消费不断提升,这是乳品的另一个春天。
蒙牛看到了大未来,看到了提高产品利润的另一个天地,所以,开发高端的特仑苏、现代牧场产品,顺其自然的冠上“只为优质生活”。
蒙牛的品牌定位站在了行业前沿,拓宽了自己的市场。
4、品牌成熟期有整合性
蒙牛07年开始了向国外市场拓展,首批产品出口俄罗斯,并且打算在国外建厂。
蒙牛又和国外的奶粉公司、酸奶公司合作,真正实现“世界牛”。
在品牌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战略定位更加明确,整合发展变得更为重要。
品牌定位要时刻保鲜,品牌定位要时刻升级,品牌定位要时刻迎合消费者。
品牌定位发展,要做到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一.公益营销:不营销的营销高手
营销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不营销的营销,是你在心灵上启迪了一个时代,是你在身体力行地推动了人类的道德水准和素质向着更高的层次进发,是你赢得了公众,赢得了政府,就此成为国家时代精神的代言人,企业的宗旨和品牌愿景得以实现,成就他人时也极大的成就了自己。
这正是蒙牛营销的真实写照。
在信息时代,传统行业,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听过无数营销专家大谈蒙牛的营销秘笈,术的层面谈得太多。
从升华企业愿景“百年蒙牛,强乳兴农”到塑造蒙牛企业公民形象;从香浓的草原牛奶到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再到营养专家形象——中国奥运军团的秘密武器:配奶套餐,再到今天的响应总理号召,每天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蒙牛不但塑造品牌形象,更注意带着一颗与生俱来的公益心树造商业社会不多见的公益形象。
牛根生这位历尽磨难的本土企业家象知名的默克药业一样,深知给与的意义,博大的胸怀在群狼四起的乳业,我们惊奇的听到他称呼竞争对手为队友,大智若愚的智慧化解一切干戈,他相信可以多赢。
蒙牛领袖悲天悯人的胸怀奠定了蒙牛企业公益营销的基因,从诞生之日起我们就领略了这种公益营销基因强大的生命力。
蒙牛为“公益营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开创了中国公益营销的新时代。
二.公益营销在全球的起源
公益营销最早被美国运通公司应用,于1981年在全国性的营销活动中与公益事业——“修复自由女神神像”相结合,只要用购买运通公司的产品,运通公司就相应地捐赠一笔钱用来修复自由女神象,到1983年,该公司为此公益事业捐赠了170万美元。
也因此,公益营销渐成全球营销界热点话题。
另一个精彩的公益活动由直销企业的领军人物安利创意,当年加勒比海油轮泄漏,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无数海鸥翅膀被油粘连,失去飞翔的能力,安利发动当地的直销人员,用那款著名起家产品的LOC,清洁海鸥翅膀,当成千上万的海鸥重新展翅高飞时,世人共同目睹了安利的爱心,品质与环保性,而LOC产品的非凡品质尽在不言中,成为安利40多年全球畅销不衰的洗涤用品。
公益营销其实就是与公益组织合作,充分利用其权威性、公益性资源,搭建一个能让消费者认同的营销平台,促进市场销售的营销模式,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营销模式。
我们所说的非盈利组织的资源往往都是能让公众广泛认同、信任的,因为他们的权威性可以被最广泛的消费者接受,而他们的公益性又可以得到国家各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公益营销不能等同于公益活动,它需要与企业的形象提升,销售的推动有机结合,否则就变成了无名英雄。
当然也不能走另一个极端,过于急躁,让消费者反过来觉得企业缺乏信任感。
公益营销是一种多赢的艺术,企业从关爱人类出发,承担起社会责任,在公益平台上展示企业存在的终极意义:企业宗旨。
更完美的还可以透过其产品实现其品牌远景和品牌承诺,而受众始终是消费者,以公益营销赢得的市场,消费者通常是忠诚度最高的优质客户。
企业在人类的精神境界与消费者个体深深共鸣,经过灵魂的交融后,很难不爱。
三.天使在人间:带着一颗仁爱的公益心诞生了
蒙牛的公益营销,正是深谙此道,从他第一天如此弱小的时候开始,那万丈雄心因公益心而光芒万丈。
蒙牛起步的时候,一无工厂,二无品牌,三无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蒙牛把900万元启动资金中的三分之一用于公益广告宣传,1999年5月1日在呼和浩特市一夜之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