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指明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篙、棹”)
(3)多种形式读诗,要求正确、流利。
(4)自学,看看能否弄清诗的意思,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特别提示:看图理解是好方法。
(5)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再读感悟,体会诗境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全班交流,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要求:内容具体,人物形象生动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诗,正字音。尤其注意“铺、蓑”的读音。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4.指名交流,适时点拨。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人合作。
3.板书题目,读题。(强调“乐”的读法)
4.介绍辛弃疾生平。
(二)读入情
1.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读准:醉、相、媚、锄、媪、亡赖、剥)
3.采用各种形式读这首诗,要求:正确、流利。
(三)品悟情
1.自由读词,理解词语意思,准备质疑。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3.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牧童》和《舟过安仁》。看看这几个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
(3)师生共同评析。
4.品评诗句,悟其感情
诗人通过细心的观察,把两个顽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猜猜诗人当时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在观察两个孩童?(喜爱)
5.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六)拓展活动
1.课外读读写儿童的诗。
2.推荐背诵杨万里的其它诗。
第二课时
(一)乐调情
1.用学生熟悉的曲子唱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2.学生交流有关宋词的知识,教师适时小结。
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
6.练习背诵。
(五)总结学法,自读感悟。
1.总结学习方法:刚才我们通过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学习了《牧童》。请你用这种方法学习《舟过安仁》。
2.自读古诗,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4.教学目标
5.教学难点分析
6.教学课时
7.教学过程
8.课堂练习
9.作业安排
10.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1.自我问答: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对于语文课,最怕的是古诗教学,总觉得把握不好尺度,讲深了学生听不懂,浅了又觉得意犹未尽。怎样进行好本堂课的教学呢?
我们班共有52人,女生19人,男生33人。部分学生理解力不强,新教材的不断变化冲击着我以往的教学经验,讲读确实已经不适合课改的施行,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和能力的形成,怎样教学《古诗词三首》?我在设计教案时突破了以往的问答及条条框框,力争改变过去的老路子,向自己已习惯的传统方式和定式思维挑战。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既可言志,又可传情,诗情画意浓缩在方寸之间。诗中有画,读诗时要想象诗中的画面;画中有诗,读诗时要欣赏诗中精妙语言对画面的描述。这一课的设计中,充分运用画面想象是教学的一大亮点,而想象是依托文本的想象。将诗句的读厚,演化为画面的丰实。指导学生想象由显性画面(景物)到隐性画面(人物情感),使想象具有层次性。让学生在充分想象中,悟诗意,读诗情,品诗境。
《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7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2.进一步了解宋词的有关知识。
3.同桌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句子意思。
4.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5.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6.请学生自由谈所想象的画面。(特别提示: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
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
7.学生自由读,边看图边读边悟情。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作者:李凤兰(小学语文甘肃嘉峪关二期小学语文二班)
评论数/浏览数:1 / 2476
发表日期:2010-03-15 23:00:50
人教版demo小学语文五年级五年级上册第二组古诗词三首
修作业模版内容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3.教学内容分析
3.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写下来。
教学难点
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课时两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内容分析
《古诗词三首》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以童年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读着这些诗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见。从那充满灵气的诗句里,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感觉那遥远的,古代儿童的生活;那一幕幕生活的镜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经诗人的生活妙笔,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对于身处童年的孩子们来说,亲切感更是油然而生。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所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诗人吕岩借写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抒发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3)多种形式读诗,要求正确、流利。
(4)自学,看看能否弄清诗的意思,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特别提示:看图理解是好方法。
(5)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再读感悟,体会诗境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全班交流,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要求:内容具体,人物形象生动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诗,正字音。尤其注意“铺、蓑”的读音。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4.指名交流,适时点拨。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人合作。
3.板书题目,读题。(强调“乐”的读法)
4.介绍辛弃疾生平。
(二)读入情
1.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读准:醉、相、媚、锄、媪、亡赖、剥)
3.采用各种形式读这首诗,要求:正确、流利。
(三)品悟情
1.自由读词,理解词语意思,准备质疑。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3.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牧童》和《舟过安仁》。看看这几个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
(3)师生共同评析。
4.品评诗句,悟其感情
诗人通过细心的观察,把两个顽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猜猜诗人当时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在观察两个孩童?(喜爱)
5.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六)拓展活动
1.课外读读写儿童的诗。
2.推荐背诵杨万里的其它诗。
第二课时
(一)乐调情
1.用学生熟悉的曲子唱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2.学生交流有关宋词的知识,教师适时小结。
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
6.练习背诵。
(五)总结学法,自读感悟。
1.总结学习方法:刚才我们通过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学习了《牧童》。请你用这种方法学习《舟过安仁》。
2.自读古诗,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4.教学目标
5.教学难点分析
6.教学课时
7.教学过程
8.课堂练习
9.作业安排
10.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1.自我问答: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对于语文课,最怕的是古诗教学,总觉得把握不好尺度,讲深了学生听不懂,浅了又觉得意犹未尽。怎样进行好本堂课的教学呢?
我们班共有52人,女生19人,男生33人。部分学生理解力不强,新教材的不断变化冲击着我以往的教学经验,讲读确实已经不适合课改的施行,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和能力的形成,怎样教学《古诗词三首》?我在设计教案时突破了以往的问答及条条框框,力争改变过去的老路子,向自己已习惯的传统方式和定式思维挑战。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既可言志,又可传情,诗情画意浓缩在方寸之间。诗中有画,读诗时要想象诗中的画面;画中有诗,读诗时要欣赏诗中精妙语言对画面的描述。这一课的设计中,充分运用画面想象是教学的一大亮点,而想象是依托文本的想象。将诗句的读厚,演化为画面的丰实。指导学生想象由显性画面(景物)到隐性画面(人物情感),使想象具有层次性。让学生在充分想象中,悟诗意,读诗情,品诗境。
《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7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2.进一步了解宋词的有关知识。
3.同桌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句子意思。
4.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5.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6.请学生自由谈所想象的画面。(特别提示: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
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
7.学生自由读,边看图边读边悟情。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作者:李凤兰(小学语文甘肃嘉峪关二期小学语文二班)
评论数/浏览数:1 / 2476
发表日期:2010-03-15 23:00:50
人教版demo小学语文五年级五年级上册第二组古诗词三首
修作业模版内容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3.教学内容分析
3.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写下来。
教学难点
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课时两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内容分析
《古诗词三首》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以童年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读着这些诗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见。从那充满灵气的诗句里,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感觉那遥远的,古代儿童的生活;那一幕幕生活的镜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经诗人的生活妙笔,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对于身处童年的孩子们来说,亲切感更是油然而生。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所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诗人吕岩借写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抒发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