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合成》、《制药工艺学》一体化的课程设计-年产10吨加替沙星的工业生产流程设计
加替沙星生产工艺
![加替沙星生产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28e7430df78a6529647d5327.png)
化学名为12环丙基262氟282甲 氧基272(32甲基212 哌嗪基) 21, 42 二氢代242 氧代 喹啉基232 羧酸
加替沙星(gatifloxacin) 是日本杏 林制药株式会社创制的新的6-氟-8-甲 加替沙星的性质 氧基喹诺酮化合物
让你的会议 更引人注意 加替沙星的分子式
其C7 位被甲基哌嗪取代, C8 位被甲 氧基取代[1], 它对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厌氧菌、支原体、衣 原体以及分枝杆菌等均具有较好的抗 菌作用, 且几乎没有潜在的光敏副反 C17H16FN3O3· H2O HCl· 应, 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结构 简单、给药方便(尤其具备口服给药
加替沙星的性状
加替沙星的用途
加替沙星的合成工艺过程(一)
以3,4,5,6-四氟苯二甲酸为起始原料, 避免使用三丁胺等贵重且有毒的 原料, 大大减少了合成步骤, 并对结晶条件进行了优化。 同时采用硼螯合物缩哌的方法, 提高了产物纯度, 将总收率提高到18.3%。 改进工艺材料价廉易得, 工艺简便, 适宜工业化生产。
加
星
替
物
沙
演讲者:查文婷 금융보험학과 收集资料:王竹青
药
ppt制作:胡孟林、 查文婷
PART. 1
Load _ing
一、加替沙星的命名 二、加替沙星的分子式 三、加替沙星的结构式 四、加替沙星的性质
五、加替沙星的性状
六、加替沙星的用途 七、加替沙星的工艺合成路线
- GLOVIS
加替沙星的命名 加替沙星的结构式
喹诺酮类抗菌药。可抑制DNA促旋gyrase酶而起到抑菌作 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柠檬杆菌,肠杆菌、 变形杆菌、沙雷菌、绿脓杆菌、淋球菌、流感杆菌、脆弱 拟杆菌包括厌氧革兰阳性、阴性菌均有良好抗菌作用。用 于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肠道感染、胆道 白色针状结晶。易溶于水,不溶于无水乙醇。 感染、浅表化脓疾病、妇科感染、耳鼻咽喉科感染等其它 无水物 mp326~328℃, 感染。本品具有作用迅速,副作用小等特点。 一水合物 mp315℃
制药工艺课程设计
![制药工艺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25377f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9c.png)
制药工艺课程设计1.课程名称:制药工艺2.课程目标:2.1熟练掌握制药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2.2了解制药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2.3熟悉制药材料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2.4培养制药质量管理和控制的能力。
3.教学内容:3.1 制药工艺流程及操作规范3.1.1 药品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3.1.2 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3.1.3 药品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各种操作规范;3.2 制药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3.2.1 设备的选择与配置;3.2.2 设备的检测和维护;3.2.3 设备的保养。
3.3 制药材料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3.3.1 药材的质量评价标准;3.3.2 药材检测方法及其分析技术;3.3.3 药材的加工制备,质量与标准。
3.4 制药质量管理和控制3.4.1 药品生产中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3.4.2 药品生产中的质控技术和方法;3.4.3 药品生产中质量风险评估与管理。
4.教学方法:4.1 知识讲授:通过讲述理论知识,强化学生理论基础。
4.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制药过程中的各种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
4.3 样本分析:通过分析不同的制药材料和产品,让学生熟悉制药材料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
4.4 视频教学:引入视频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制药生产的实际情况。
5.考核方式:5.1 实验报告:通过实验操作和结果统计分析的方式,测试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
5.2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制药工艺过程掌握情况,包括流程、规范和操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5.3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和出勤情况等方面。
6.参考教材:6.1 《制药工程学》(第3版),何泽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6.2 《制药工艺学教程》(第2版),姚春波,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年6.3 《制药工艺学》(第2版),孙定亮,科学出版社,2017年。
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
![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1a83b20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4.png)
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一、概述制药工艺学是药物制造工程中的核心课程,是研制和生产药品的基础。
本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制药工艺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其掌握制药工艺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
二、设计内容1. 药品选择和药品特性分析在药品制造中,药品的选择和特性对设计工艺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环节需要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药品,通过对其药物学、药理学、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对药品的特性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制药工艺设计方案。
2. 制剂类型及配方设计本环节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的制剂类型,例如片剂、胶囊、注射液等,结合药品特性,进行配方设计,并对不同配方组分的选用进行讨论和分析。
3. 工艺流程设计工艺流程是指药品从原材料到制成品的全过程,本环节需要学生根据所选药品和制剂类型,制定相应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处置、批量加工、完成制剂等流程,并对生产工艺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效率性作出评估。
4. 工艺条件的优化制药过程中的工艺条件是指温度、压力、pH等因素,以及工艺参数的选择。
本环节需要学生针对所选的药品和制剂类型,对工艺条件进行分析和优化,以提高药品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设计要求1. 设计内容分析学生应该对选题的药品的性质、制剂类型、选配方的选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设计方案。
2. 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学生需要细致地制定生产工艺流程,并描述流程中各个环节的重点和注意事项。
3. 工艺条件分析和改进学生需要根据所选药品和所设计的工艺流程分析和优化工艺条件,以提高药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4. 课程报告撰写学生根据所完成的课程设计内容,撰写课程报告,内容包括调研过程、制药工艺分析和设计、工艺流程设计等方面。
四、结论制药工艺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对于药品制造的质量和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制药工艺学的认识和应用能力,鼓励学生研究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分析和优化,以提高药品制造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制药工艺设计理论和技术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去,为药品制造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最新整理制药工程学课程设计(原料药生产示例)教学文稿
![最新整理制药工程学课程设计(原料药生产示例)教学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49b2cfd9be23482fb4da4ce8.png)
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诺氟沙星甲基化过程工艺设计二工艺条件原料参数一览表设产品的年产量为393吨,终产品诺氟沙星甲基化物的纯度为95%,诺氟沙星投料富余系数为1.05,反应转化率均为100%,甲基化收率99%,总收率为86%,用活性炭抽滤时,活性炭损失为20%(重量比),假设其它中间体及最终产品均无损失。
每年工作日为330天(具体见设计题目分配方案),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三、设计内容1.设计并选择较为合理的工艺路线、完成反应原理;2..进行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工艺条件的确定;3.写出较为完整的课程设计说明书(不少于2000字)。
四、设计要求1.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内容五、时间14周)4周(11~六、参考书1.《制药工程学》主编:王志祥出版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年第二版2.《化工原理》主编:谭天恩窦梅周明华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第三版4.《化工机械基础》主编:刁玉玮,王立业,喻健良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年第六版前言甲磺酸培氟沙星为喹诺酮类抗菌药,有广谱抗菌作用,对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杆菌、克雷白菌属、伤寒、沙门菌属以及流杆感菌、奈瑟菌属等具有强大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亦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本品对肺炎球菌、各组链球菌和肠球菌仅有轻度作用。
本品为杀菌剂,作用机理为抑制细菌DNA螺旋酶。
主要适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及绿脓杆菌等格兰氏阴性杆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如支气管及肺部感染、肾盂及复杂性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细菌性痢疾或其他肠道感染、伤寒及沙门菌属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也可用于葡萄球菌感染病例。
本次设计内容中所采用的工艺是以诺氟沙星为原料,与甲醛、甲酸甲基化生成培氟沙星,再与甲烷磺酸成盐,的甲磺酸培氟沙星,后精制得到产品。
本路线工序较短,对反应条件,反应设备的要求也不高,而且生产成本呢较低,最适合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
总收率达86%。
再经过回收,精制等工序,可以制得。
药化课程设计
![药化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054d87c01f69e3143329465.png)
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化学》、《制药工艺学》一体化课程设计年产 1120kg sivelesta 原料药的工艺流程设计指导教师:药物化学:制药工艺学:设计时间: 2013.5.20- 2013.6.20班级:组号:姓名:学号:同组成员:2013年5月目录制药工艺学部分任务书 (3)第一章sivelestat概述 (4)第一节sivelesta简介 (4)第二节sivelesta的药理药效药代 (4)第三节应用及注意事项 (9)第二章合成路线及其选择 (10)第一节合成路线 (10)第二节合成路线的选择 (15)第三章sivelesta的生产工艺流程 (16)第一节sivelesta的工艺流程框图 (17)第二节sivelesta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18)第四章物料及能量衡算 (18)第一节物料衡算 (18)第二节设备选型 (20)第三节能量衡算 (21)第五章结语 (23)第六章参考文献 (24)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化学》、《制药工艺学》一体化课程设计制药工艺学部分任务书一、设计名称根据《药物化学》课程设计内容,拟定设计题目,如:“年产kg原料药的工艺流程设计”。
二、设计条件1.操作条件(1)反应器加热采用电加热,冷却采用地下水(10℃);(2)设备操作方式为间歇操作;(3)每年按300天计;每天24 h连续运转。
2.生产能力根据市场状况,确定年生产能力,一般为全世界年销售量的1%-10%;3.设备型式常用设备;三、设计任务1.选择合适的合成工艺路线,画出生产工艺流程图;2.在总物料衡算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反应及后处理工序,进行物料衡算,确定反应器的类型和容积;3.对所选择的一个反应工序,进行能量衡算,确定加热电能的消耗量或制冷量。
四、设计说明书的内容1. 封面、首页(任务书)、目录及页码;2. 前言;3. 简述设计内容,自己选择的合成工艺路线(含以分子结构表示的工艺路线图),引用的文献等;4. 总物料衡算,确定每批操作所需要的时间和原料投料量;5. 选择一个反应及后处理工序,进行物料衡算,确定原辅材料消耗量,产品量,得率,转化率,选择性,反应器的类型和容积,后处理工序所用设备的型号规格;6. 对所选择的一个反应工序,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子的燃烧热,确定反应的吸/放热量,再结合反应过程的溶解热,汽化热,反应温度维持等,进行能量衡算,确定加热电能的消耗量制冷量;7. 主要数据一览表;8. 主要设备一览表。
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报告
![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5475ce94afe04a1b071de14.png)
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二妙栓的制备工艺)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二、课程设计的意义三、概述3.1 剂型简介3.2 二妙栓3.3 苍术3.4 黄柏3.5挥发油四、二妙栓的制备工4.1 苍术挥发油的提取及其化学成分分析4.2 黄柏挥发油提取及其化学成分分析 4.3 二妙栓的制备工艺五、参考文献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报告-二妙栓的制备工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制药工艺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综合运用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合成、制药工艺等基本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具有对化学药物和中药生产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一门课程。
除了在理论课堂上掌握有关制药工艺的基本过程之后,另一个主要环节就是能够通过设计一种药物的制备工艺,达到以下目的:1. 以理论课堂上讲解的药物工艺路线设计的基本方法、药物工艺路线的评价与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学会设计某一药物制备工艺。
2. 通过实现设计某一药物制备工艺,掌握考察和选择工艺路线的基本技术。
3. 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课程设计的意义1.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苍术,黄柏等中药材有了一定的了解。
2.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懂得了挥发油的基本知识,并学到了挥发油的提取分离方法及工艺路线。
3.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掌握了中药二妙栓的制备工艺。
三、概述3.1剂型简介栓剂(Suppository)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供人体腔道内给药的固体制剂。
栓剂在常温下为固体,塞入腔道后,在体温下能迅速软化熔融或溶解于分泌液,逐渐释放药物而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
早期人们认为栓剂只起润滑、收敛、抗菌、杀虫、局麻等局部作用,后来又发现栓剂尚可通过直肠吸收药物发挥全身作用,并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
按制备工艺与释药特点分类1、双层栓:一种是内外层含不同药物,另一种是上下两层,分别使用水溶或脂溶性基质,将不同药物分隔在不同层内,控制各层的溶化,使药物具有不同的释放速度。
2、中空栓:可达到快速释药目的。
制药工程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制药工程课堂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aa517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9.png)
制药工程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课程名称:制药工程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学时安排:32学时(16周,每周2学时)授课人员:制药工程专业教师一、课程背景制药工程是制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化工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对于制药工程原理和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门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在制药工程领域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制药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知识;2. 熟悉制药工程领域的常用设备和工艺流程;3. 培养学生对于制药工程实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制药工程概述- 制药工程的定义和范围- 制药工程的发展历史- 制药工程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2. 制药工程原理- 化学工程原理- 药剂学原理- 生物工程原理3. 制药工程设备- 制药设备的分类和特点- 制药设备的常用工艺4. 制药工程工艺- 制药工艺流程- 制药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5. 制药工程实践- 实验室操作技巧-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结合案例分析和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制药工程的原理和技术知识。
2.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制药实验操作,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 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 课外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外作业,加深学生对于制药工程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程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报告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评价。
3. 期中测试针对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测试。
4. 期末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测试。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主流的制药工程相关教材,如《制药工程导论》。
2. 实验设备配备相关的实验设备和材料,进行实践操作。
3. 计算机及多媒体设备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展示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和视频。
七、课程安排第1-2周制药工程概述第3-6周制药工程原理第7-10周制药工程设备第11-14周制药工程工艺第15-16周制药工程实践八、教学手段1. 课堂教学教师授课,学生听课并参与讨论。
制药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
![制药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https://img.taocdn.com/s3/m/f5b2135a804d2b160b4ec0a5.png)
2在兼顾技术上先进性在兼顾技术上先进性在兼顾技术上先进性可行性可行性可行性经济上合理性的前提下经济上合理性的前提下经济上合理性的前提下综合分析设计任务要综合分析设计任务要综合分析设计任务要求确定化工工艺流程进行设备选型并提出保证过程正常安全运行所需要的求确定化工工艺流程进行设备选型并提出保证过程正常安全运行所需要的求确定化工工艺流程进行设备选型并提出保证过程正常安全运行所需要的检测和计量参数同时还要考虑改善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4)设计方案简介;
(5)工艺流程草图及说明;
(6)工艺计算及主体设备设计计算及选型;
(7)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
(8)设计结果概要或设计一览表;
(9)对本设计的评述;
(10)附图(工艺流程简图、主体设备工艺条件图);
(11)参考文献。
注:画横线者为本次设计上交内容
参考文献
1.中国化工产品大全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准确而迅速地进行过程计算及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
(4)用精练的语言、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和计算结果
2、化学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简介对给定或选定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型式进行简要的论述。
(2)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包括工艺参数的选定、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的工艺尺寸计算及结构设计。
2.化学工艺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二版上册
化学工艺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二版下册
3、化工制图.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化工工艺系别专业班级设计人
一、课题名称
年产吨甲硝唑车间工艺设计
二、原始数据及条件
1、生产能力:年产(纯度)甲硝唑吨(开工率300天/年)
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
![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d698a17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8.png)
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制药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工艺流程。
2. 了解各类药物制备方法及其特点,如合成药物、天然药物、生物技术药物等。
3. 掌握药物质量评价的标准及方法,了解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制药工艺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熟练使用制药设备,并能进行简单的设备维护。
3. 培养学生查阅文献、分析数据、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制药工艺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药物制备新技术、新工艺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药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专业核心课程。
结合学生特点,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为从事制药行业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制药工艺学基本概念与原理:包括药物制备工艺的定义、分类及发展趋势,药物制备过程中的质量传递、热量传递与反应动力学等基本原理。
2. 药物制备方法:介绍合成药物、天然药物、生物技术药物的制备方法及其特点,分析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3. 制药工艺流程:详细讲解药物制备过程中的原料处理、反应条件控制、产品精制、干燥、制剂等工艺流程。
4. 药物质量评价与质量控制:学习药品质量标准制定、药物分析方法、质量控制指标及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5. 制药设备与工艺设计:介绍常用制药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及维护保养,探讨工艺设计原理及方法。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周:制药工艺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药物制备方法第三周:制药工艺流程第四周:药物质量评价与质量控制第五周:制药设备与工艺设计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如下:第一章:制药工艺学概述第二章:药物制备方法第三章:药物制备工艺过程第四章:药物质量评价与质量控制第五章:制药设备与工艺设计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制药工程课程设计
![制药工程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a0f710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c.png)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
投资估算
根据制药工程项目的规模、技术难度、市场需求等因素,对项目的总投资进行估 算,包括建设投资、流动资金、其他费用等。
资金筹措方案
根据项目投资估算结果,制定资金筹措方案,包括自有资金、银行贷款、股权融 资等多种渠道,确保项目资金的及时到位。
经济效益预测方法介绍
市场调研法
通过对目标市场进行调 研,了解市场需求、竞 争态势、价格水平等信 息,预测项目的市场前 景和经济效益。
通过降低废气温度,使其中的有害物质冷凝成液体或固体,从而 分离出来。
固废资源化利用途径
热解技术
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对固废进行加热,使其分解为可燃气体、液体 燃料和固体残渣,实现资源化利用。
厌氧消化技术
在厌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将固废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沼气,可用于 发电或作为燃料。
焚烧技术
将固废进行高温焚烧,产生的热量可用于发电或供暖,同时减少固废 体积和有害成分。
针对生产过程中的瓶颈问 题,制定改进计划并实施 。
定期对改进成果进行评估 ,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 善质量控制体系。
0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 略
废水处理技术应用
物理法废水处理技术
通过沉淀、过滤、吸附等手段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重 金属等污染物。
化学法废水处理技术
利用化学反应原理,通过中和、氧化、还原等手段处理废水中的溶 解性有机物和无机物。
加深对制药工程行业的认识, 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
培养学生能力及素质要求
01
掌握化学、生物学、工 程学等基础知识,具备 跨学科学习能力。
02
具备实验设计、数据分 析和文献检索等科研基 本能力。
03
了解药品生产质量管理 规范(GMP)等相关法 规,树立药品质量安全 意识。
制药课程设计任务书(1)
![制药课程设计任务书(1)](https://img.taocdn.com/s3/m/9cb0f11e10a6f524ccbf8564.png)
附件七制药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制药工程专业指导教师:湖南理工学院化学化工系制药工程专业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任务《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课程设计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进行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特别是本课程的有关知识解决制药工程车间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深刻领会洁净厂房GMP车间设计的基本程序、原则和方法;掌握制药工艺流程设计、物料恒算、设备选型、车间工艺布置设计等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从技术上的可行性与经济上的合理性两个方面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通过本课程设计,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设计绘图(AutoCAD)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1.设计时间为4周,即2007.3.5---2007.3.30。
2.2005.3.8上午8:30 进行课程设计动员、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
3.2007.3.5—2007.3.16 查阅资料、确定生产工艺、绘制工艺流程图,结合工程实际收集所需资料及检索相关规范标准,从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两方面确定设计思路。
物料衡算、能量计算、设备选型。
4.2007.3.19—2007.3.29进行车间工艺平面设计、绘制平面布置图、制药单体设备安装设计图、编写设计说明书。
5.2007.3.30分组答辩。
三、课程设计的考核、评分方法课程设计考核的内容包括:1.设计说明书、图纸的质量(指说明书内容是否完整、正确,文字表达是否简洁、清楚,车间布置是否合理,主要设备总装图结构是否合理,图纸表达是否规范、正确,图面是否整洁、清楚等);2.课程设计结束后,由指导教师以及相关教师主持课程设计答辩会,全班同学按各设计组分别进行汇报和答辩;成绩评定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
3.设计成果包括:①设计说明书一份,包括工艺概述、物料衡算、工艺设备选型说明、工艺主要设备一览表、车间工艺平面布置说明、车间技术要求等;②工艺平面布置图一套(1:100)、制药单体设备安装设计图(1:50)、带控制点工艺管道流程图;③一般要求学生采用AutoCAD制图;④图中所有图例、管道标号均采用国标,并在图中标出。
制药专业《制药工程设备及工艺设计》教学大纲
![制药专业《制药工程设备及工艺设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0565ba4be1e650e53ea993d.png)
《制药工程设备及工艺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413102903课程名称:制药工程设备及工艺设计学时/学分:48/3先修课程:《工程制图》、《生物化学》、《药物化学》适用专业:制药工程开课教研室:生化与制药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制药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任务:本课程将工程力学、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化学原料药生产设备、生物制药设备、中药提取设备、制剂专用机械、制药工程设计、洁净车间设计和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技术等内容进行了综合、分析、提炼、优化与重组,将GMP规范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并力求反映制药工业制药设备的发展前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对制药设备工作原理、结构的理解和制药工程设计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车间工艺设计能力和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法规意识的培养。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工程基础部分以拓宽基础和够用为度的原则;制药设备以介绍设备的原理、结构、特点和应用为主,侧重于设备的比较和选型;制药工程设计则注重于对学生工程观念的培养。
除课堂教学外,可通过现场参观、多媒体演示及课程设计等,使学生掌握制药车间主要生产设备的构造原理和工程设计与工程验证的基本要求;熟悉药厂公用工程的组成和原理;了解洁净车间设计和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技术,达到学会对相关设备的选择和工艺设计之目的,为工程实践打好理论基础。
成绩考核形式:期末成绩(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作业、期中考试、课堂提问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制药设备的分类、GMP及其对制药设备的要求。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制药设备的基本概况,包括制药设备的分类及GMP对制药设备的要求。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制药设备的分类、GMP及其对制药设备的要求。
加替沙星的生产工艺研究
![加替沙星的生产工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70e2aeb011ca300a6c390ba.png)
4、制备150 ℃反应1h。然后降温,结晶24h,过滤,得换合酯。
5、制备替沙星粗品
将醋酸、硼酸,放入反应罐中,升温至80 ℃。滴加醋酐, 控温110 ℃以下。滴加后于110 ℃、保温至80 ℃,加入上 步反应中所得的环合酯,然后升温至110 ℃,保温2h。反 应完后降温,加冷水约19h,过滤。水洗至中性,干燥得 硼酯。 HPLC含量93%。
加替沙星的生产工艺研究
一、化学结构与临床应用
化学名称:1 -环丙基-6 -氟-1,4 -二氢-8 -甲氧基-7-(3 -甲基-1 -哌嗪基) -
4 -氧-3 -喹啉羧酸
临床用途:加替沙星是第四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抗菌作用强,
抗菌广谱,毒性低的特点,口服给药,每天给药一次(400mg),易于 使用。
水洗两次,减压蒸除甲苯,得油状物。罐中加入水和对甲 苯磺酸,搅拌溶解,加入上述油状物。加热回流9h,然后 分出油层,水层用二氯乙烷提取,合并油层和二氯乙烷层, 以碳酸氢钠溶液洗一次,饱和食盐水洗一次。减压 30mmHg蒸除二氯乙烷,得醋酸酯, HPLC检测90%以上。
3、制备2-(3-甲氧基-2,4,5三氟苯甲酰基)1环丙氨基丙烯酸乙酯
将硼酯、乙晴、3-甲基哌嗪,加入反应罐,室温20 ℃
搅拌12h。减压蒸除溶剂,加入10%NaOH溶液于90 ℃,加 热1h。活性炭脱色,过滤,浓盐酸调pH1,冷至室温,放 置结晶4h,过滤,得加替沙星盐酸盐(精品)。
上述盐酸盐加入反应罐,加入蒸馏水,微热使溶解,加入
蒸馏水,微热溶解,加入活性炭,搅拌30min。过滤,用 10%NaOH调节Ph7,室温结晶4h以上。过滤,适量蒸馏水洗, 甩干。100 ℃烘干,得家替沙星粗品, HPLC检测97%。
3、废渣
20XX级化学制药课程设计任务书
![20XX级化学制药课程设计任务书](https://img.taocdn.com/s3/m/1297d6162f60ddccda38a0f9.png)
20XX级化学制药课程设计任务书20XX级制药工程化学制药方向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专业:制药工程专业指导教师:设计时间:20XX年11月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制药工程教研室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任务《制药工程设计》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实践环节。
进行制药工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特别是制药工程相关课程的有关知识解决药厂选址、药厂平面设计、工艺流程设计、车间平面设计等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深刻领会洁净厂房GMP制药工程设计的基本程序、原则和方法;掌握药厂平面设计、制药工艺流程设计、物料恒算、设备选型、车间工艺布置设计等各个方面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从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两个方面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实现制药生产物料的回收利用、能量的综合利用和生产的安全环保性。
通过《制药工程设计》实践环节的训练,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设计绘图(AutoCAD)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1.设计时间:10-13周,即-。
2.上午8:00 进行课程设计动员、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
3.-查阅资料、确定生产工艺、绘制工艺流程图,结合工程实际收集所需资料及检索相关规范标准,从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两方面确定设计思路。
物料衡算、能量计算、设备选型。
4.-进行药厂平面布置设计、车间工艺平面布置设计、绘制药厂平面图、车间设备平立面图、编写初步设计说明书。
5.分组答辩;三、课程设计的考核、评分方法课程设计考核的内容包括:1.设计说明书、图纸的质量;2.课程设计结束后,指导教师以及相关教师主持课程设计答辩会,全班同学按各设计组分别进行汇报和答辩;成绩评定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
3.设计成果包括:合成方法的选择;工艺流程的确定;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的选型;药厂总平面设计图;车间布置图;车间设备布置图;工艺流程图;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工艺设备一览表;工艺说明书。
注:所有设计都要满足GMP的要求,图纸全部使用A3纸,使用手工作图或AutoCAD制图的方法。
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合成》、《制药工艺学》一体化的课程设计-年产10吨加替沙星的工业生产流程设计
![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合成》、《制药工艺学》一体化的课程设计-年产10吨加替沙星的工业生产流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6ee18e3ec3a87c24128c44f.png)
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合成》、《制药工艺学》一体化的课程设计年产10吨加替沙星的工业生产流程设计指导老师:药物合成:制药工艺:设计时间:2011.5.1-2011.7.1班级: 08制药(2)班姓名:目录前言第一节合成路线及其选择第二节加替沙星的生产工艺原理及其过程第三节年产10吨的加替沙星原料药的工艺流程设计1. 物料衡算2. 主要设备选型3. 能量衡算4. 生产工艺流程框图5. 设备流程图第四节结束语前言加替沙星为8-甲氧氟喹诺酮类化合物,是日本杏林制药株式会社研发的,1999年在美国上市。
体外具有应谱的抗革兰氏阴性和阳性微生物的活性,其R-和S-对映体抗菌活性相同,抗菌作用是通过抑制细菌的旋转酶与拓扑异构酶,从而抑制细菌DNA 复制、转录和修复过程。
FNCOOHOOCH 3NHNCH 3加替沙星的分子图1.【药物名称】中文通用名称:加替沙星 英文通用名称:Gatifloxacin其它名称:澳莱克、百科沙、必致、福奇、盖替沙星、敢诺新、格替沙星、恒森、加迈欣、甲磺酸加替沙星、凯莱克定、凯莱星乐、科登、奎尔泰、莱迪、莱美清、利欧、罗欣严达、玛马维奇、诺丽尔、普来乐、千意、圣迪锋、天坤、严立菲、英吉朗、誉快、悦博等。
化学名称:(±)-1-环丙基-6-氟-8-甲氧基-7-(3-甲基-1-哌嗪基)-1,4-二氢-4-氧代-3-喹啉羧酸2.分子式:C19H22FN3O4分子量:375.403.药理作用体外试验和临使用结果均表明,对以下微生物的大多数菌株具有抗菌活性:(1).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仅限于对甲氧西林敏感的菌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的菌株)。
(2).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流感和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卡他莫拉菌、病奈瑟菌、奇异变形杆菌。
(3).其他微生物:肺炎衣原体、嗜肺性军团杆菌、肺炎支原体。
4.毒理研究(1).遗传毒性Ames试验中本品对多种菌株无致突变作用,但是体外对沙门氏菌株TA102的有致突变作用。
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合成实验教学改革
![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合成实验教学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3a32bd5a1a37f111f0855b44.png)
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合成实验教学改革作者:陈明杰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8年第8期[摘要]制药工程专业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专业,专门培养应用药品工艺的研究、医药产品的开发等各个医药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所以针对目前的合成实验教学现状,尝试提出一些改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制药工程;药物合成;实验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8)22-0117-01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的,就是培养具有药剂知识、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高校应当科学合理地配置课程,人才培养定位必须准确。
而药物合成是整个制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了培养出更好的人才,对药物合成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一、药物合成实验教学的现状(一)教材过于繁杂现在在药物合成实验教学这门课程中,教材版本过于繁杂,而这些教材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大多都是围绕着培养制药工程专门人才而编撰的。
毕竟课堂时间有限,也让学生、教师乃至高校都难以抉择。
(二)学生实验技能基础较差就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在经过课程学习之后,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并没有太大问题。
只是实验反应完成后,学生再进行处理的能力让人有些担忧。
其中大多数问题也是出于他们并没有真正了解到实验反应完成体系,导致在反应完成后,有些不知所措。
(三)受传统实验方法的制约长期以来,药物合成实验教学都是理论教学的附庸,并没有受到学生的重视。
这也导致了学生对实验课程的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性不强。
在实验之前,并没有充分预习课程资料,而是在实验过程中边看边做,这样会造成学生在实验过程遇到一些问题后根本无法应对。
而且在实验完成后,根本都不记得自己做了些什么。
虽然在课程中,很多学生对教师进行模仿,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可是在创新为主的新时代,他们完全缺乏了创新能力,这样根本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行业的需求。
(四)学时有限,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实验教学一般在四个小时左右,对于一般的实验课程可能也许够了。
抗菌药加替沙星的合成新工艺
![抗菌药加替沙星的合成新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2745a6c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6d.png)
抗菌药加替沙星的合成新工艺
顾海宁;李小玲;章鹏飞
【期刊名称】《浙江化工》
【年(卷),期】2008(039)002
【摘要】以2,3,4,5-四氟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酰氯化后与b-环丙胺基丙烯酸乙酯缩合,环合、水解、与2-甲基哌嗪缩合、甲氧基化制得本品,总收率为46.1%.本合成工艺原料易得,操作简单,是一种新的合成加替沙星的方法.
【总页数】3页(P3-5)
【作者】顾海宁;李小玲;章鹏飞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浙江,杭州,310028;杭州广林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28;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浙江,杭州,31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6
【相关文献】
1.脲原体属对加替沙星等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 [J], 刘杨;叶信予;王明贵;叶元康;张婴元
2.国产加替沙星等多种抗菌药物对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J], 王辉;徐英春;谢秀丽;原英;陈民钧
3.喹诺酮类抗菌药盐酸二氟沙星的合成新工艺研究 [J], 王晓东;毕彩丰
4.警惕喹诺酮类抗菌药加替沙星引起的血糖紊乱 [J], 李胜南
5.加替沙星中主要杂质P-去甲加替沙星的分离、合成与结构鉴定 [J], 王秀珍;王新图;王尔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合成》、《制药工艺学》一体化的课程设计年产10吨加替沙星的工业生产流程设计指导老师:药物合成:制药工艺:设计时间:2011.5.1-2011.7.1班级: 08制药(2)班姓名:目录前言第一节合成路线及其选择第二节加替沙星的生产工艺原理及其过程第三节年产10吨的加替沙星原料药的工艺流程设计1. 物料衡算2. 主要设备选型3. 能量衡算4. 生产工艺流程框图5. 设备流程图第四节结束语前言加替沙星为8-甲氧氟喹诺酮类化合物,是日本杏林制药株式会社研发的,1999年在美国上市。
体外具有应谱的抗革兰氏阴性和阳性微生物的活性,其R-和S-对映体抗菌活性相同,抗菌作用是通过抑制细菌的旋转酶与拓扑异构酶,从而抑制细菌DNA 复制、转录和修复过程。
FNCOOHOOCH 3NHNCH 3加替沙星的分子图1.【药物名称】中文通用名称:加替沙星 英文通用名称:Gatifloxacin其它名称:澳莱克、百科沙、必致、福奇、盖替沙星、敢诺新、格替沙星、恒森、加迈欣、甲磺酸加替沙星、凯莱克定、凯莱星乐、科登、奎尔泰、莱迪、莱美清、利欧、罗欣严达、玛马维奇、诺丽尔、普来乐、千意、圣迪锋、天坤、严立菲、英吉朗、誉快、悦博等。
化学名称:(±)-1-环丙基-6-氟-8-甲氧基-7-(3-甲基-1-哌嗪基)-1,4-二氢-4-氧代-3-喹啉羧酸2.分子式:C19H22FN3O4分子量:375.403.药理作用体外试验和临使用结果均表明,对以下微生物的大多数菌株具有抗菌活性:(1).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仅限于对甲氧西林敏感的菌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的菌株)。
(2).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流感和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卡他莫拉菌、病奈瑟菌、奇异变形杆菌。
(3).其他微生物:肺炎衣原体、嗜肺性军团杆菌、肺炎支原体。
4.毒理研究(1).遗传毒性Ames试验中本品对多种菌株无致突变作用,但是体外对沙门氏菌株TA102的有致突变作用。
中国仓鼠V79细胞的基因突变和中国仓鼠CHL/IU细胞的遗传学试验结果均为阳性。
类似的结果在其它喹诺酮类的药物也可见,这可能是由高浓度下本品对真核生物的II型DNA 拓扑异构酶的抑制作用所致。
本品经口和静脉给药的小鼠微核试验、大鼠经口给药的细胞遗传学试验、大鼠经口给药的DNA修复试验结果均为阴生。
(2).生殖毒性大鼠经口给予剂量高达200mg/kg(以每天全身暴露量(AUC)计,与人最大推荐剂量等效),对大鼠生育力和生殖无不良反应。
大鼠和家兔口予剂量分别150mg/kg和50mg/kg(以AUC计,约为人最大推荐剂量的0.7和1.9倍),未见有致畸胎作用。
但是,大鼠在器官形成期,经口或静脉给予剂量分别达200mg/kg和60mg/kg可引起胎儿骨骼畸形;经口或静脉给予剂量分别≥150mg/kg和≥30mg/kg时,可引起胎儿骨骼骨化延迟,包括出现波形肋骨。
提示在此剂量下,有轻度的胎儿毒性。
此毒性在其它的喹诺酮类药物也可见。
大鼠在妊娠后期最初阶段经口给药剂量达200mg/kg,并持续给药品哺乳期,可见后期的植入后胚胎丢失增加和新生儿和围生期的死亡率升高。
这些发现也提示了本品的胎儿毒性。
由于尚无列在怀孕妇女进行的充分和严格的研究,所以怀孕期间,只有在本品对母亲的潜在临利益大于对胎儿的危害时才能使用本品。
本品可从大鼠乳汁中分泌,但是尚不知是否可从人乳中分泌。
由于许多药物可从人乳中分泌,所以哺育期妇女应慎用。
加替沙星在受孕大鼠致畸敏感期(受孕第6—15天)口服给药,剂量分别为192、96、48mg/kg。
试验结果表明加替沙星使高剂量组孕鼠体重增长减慢,活胎数减少,死胎增多:使高、中、低剂量组胎鼠体重减轻,吸收胎增加,骨骼发育迟缓,但外观、骨骼及内脏检查未见加替沙星对胎鼠有明显的致畸胎作用。
(3).致癌性B6C3F1小鼠经掺食给药18月,雌、雄动物剂量分别为90mg/kg 和81mg/kg【以每天全身暴露量(AUC)计,约为人最大推荐剂量的0.13和0.18倍】;Fischer344大鼠经掺食给药2年,雌、雄动物剂量分别为139mg/kg和47mg/kg(以AUC计,约为人最大推荐剂量的0.18和0.36倍),结果均未提示本品有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但是雄性动物当剂量达100mg/kg(以AUC计,约为人最大推荐剂量的0.74倍)时,与对照组相比,可增加巨粒细胞淋巴(LGL)白血病的发生率,这种增加稍高于已有历史性对照的范围,但是并不能认为雄性动物高剂量下的这些发现会影响到本品临用药的安全性。
(4). 急性毒性加替沙星小鼠灌胃给药的LD50为1646.84mg/kg(其95%可信限为1418.85-1911.47mg/kg),大鼠灌胃的LD50为1849.71mg/kg(其95%可信限为1592.92-2147.89mg/kg)。
(5).长期毒性加替沙星大鼠及Beagle犬灌胃与口服13周,血液学、血生、化学、尿、粪常规等均正常,唯高剂量组出现肝细胞脂肪变性,但可恢复。
采用培养的中国仓鼠肺细胞(CHL)进行的染色体畸变试验中,在代谢活化和非活化条件下,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均低于5%,说明加替沙星未使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明显增加。
(6).药代动力学据文献报告,加替沙星口服吸收良好,且不受饮食因素影响,其绝对生物利用度为96%,药物浓度在服用1-2小时后达峰。
在临床推荐剂量范围内,加替沙星血药峰浓度(Cmax)和血药时曲线下面积随剂量成比例增加。
口服本品200mg至800mg连续14天,加替沙星的药动学呈线性的非时间信赖性。
每天一次连续用药,在第三天口服或注射日常剂量后即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每日1次,每次400mg,其平均稳态峰浓度和谷浓度为:口服4mg/L和0.4mg/L。
加替沙星血清蛋白结合率为20%,与浓度无关。
加替沙星在唾液中与其在血浆中大致相等。
加替沙星广泛地分布在许多组织和液体中,在靶组织中的浓度较血清高。
加替沙星无酶诱导作用,不改变自身和其他合用药物的清除代谢。
加替沙星在体内代谢极低,主要以原形经肾脏排出。
口服本品后48小时,药物原形在尿中的回收率达70%以上,而其乙二胺和甲基乙二胺代谢物在尿中的浓度不足摄入量的1%,加替沙星平均血浆消除半衰期7~14小时。
本品口服或静脉注射后,粪便中加替沙星的原药回收率约5%,提示加替沙星也可经胆道和肠道排除。
第一节合成路线及其选择加替沙星的结构,从它的化学名:1-环丙基-6-氟-8-甲氧基-7-(3-甲氧基-1-哌嗪基)-1,4-二氢-4-氧代-3-喹啉羧酸可以看出母核有喹啉羧酸、哌嗪基、环丙基、甲氧基、氟等。
目前按其国内赵临襄主编的《化学制药工艺学》按其原料不同将其合成路线分为两类:(1).以2,4,5-三氟-3-甲氧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按制备喹诺酮的合成通法,经成酰氯反应后与-3-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反应后再用环丙胺置换得到关键中间体。
若中间体水解后直接与2-甲基哌嗪缩合,由于8位甲氧基的强推电子作用,使得7位氟作为亲核取代反应的离去基团,活性大大降低,故缩合收率仅为19.4%;若中间体先与硼化物反应生成络合物,由于4位羧基上氧原子的p电子向硼原子的空轨道发生转移,使得4位羧基的吸电子效应进一步增强,从而提高了7位氟对亲核试剂的反应活性,与2-甲基哌嗪缩合然后水解得加替沙星,缩合和水解两步反应收率提高到75.5%。
见图合成路线(1)。
F FOMeFCOOH SOCl 2 Or(COCl) 2F FOMeFCOCl/NH 2F FOMeFOONHOEt NaHNOF FOMeCOOEtH 3BO 3/ZnCl 2/Ac 2OF FOMeNOOB OAcAcOHNNHCH 3/py/DMFF NOMeO OONHCH 3B OAcAcO Et 3N F NOMeNHNCH 3OCOOH图(1)(2)以2,3,4,5-四氟苯甲酸为起始原料,按制备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合成通法,经由成酰氯、酸酯化、乙氧亚甲基化、环丙胺化、环化、水解及与哌嗪缩合,制得中间体,后者再与甲醇钠发生亲核取代生成加替沙星,由于选择性差和7位哌嗪基的立体障碍使得本步收率仅为29%。
见图合成路线(2)。
FFF FCOOH2FFFFCOClCH2COOKCOOEtFFFFCOOEtO1.HC(OEt)3/Ac2ONH2FFF FCOOEtONH23/DMF2.HCl/HOAcFFFNCOOHOH3FNFNCOOHOHNH3C33OH FNOCH3NCOOHOHNH3C图(2)上述两条工艺路线较成熟,但步骤较多,操作不便,收率不高。
降低成本,近年来出现了多种替沙星的合成方法,其中一种是中国药科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唐磊等人研究以廉价易得的1-环丙基-6,7,8-三氟-1,4-(2H)-4-氧代喹啉-3-羧酸乙酯为原料,经水解、缩合和甲氧基化制得加替沙星,该法总收率高、成本低,小试总收率约为62.4%,适合工业化生产。
合成路线如下:FFFNCOOEtO,HOAc,H2OFFFNCOOHOHNNH,K2CO3DMFFNFNCOOHOHNCH3H2SO4MeONa, DMSOFNOMeNCOOHOHNCH3(1)(2)(3)(4)第二节加替沙星的工业生产一、1-环丙基-6,7,8-三氟-1,4-(2H)-4-氧代喹啉-3-羧酸(2)的制备(1)工艺原理1-环丙基-6,7,8-三氟-1,4-(2H)-4-氧代喹啉-3-羧酸乙酯经混酸水解制得1-环丙基-6,7,8-三氟-1,4-(2H)-4-氧代喹啉-3-羧酸。
FFFNCOOEtO,HOAc,H2OFFFNCOOHO24(1)(2)(2)生产过程将冰醋酸、水、浓硫酸加入反应釜,启动搅拌器,慢慢滴入1-环丙基-6,7,8-三氟-1,4-(2H)-4-氧代喹啉-3-羧酸乙酯(1),搅拌反应30min至反应终点。
然后加入冰水,有白色固体析出,过滤得白色固体,用水洗涤至PH为6,抽干后得1-环丙基-6,7,8-三氟-1,4-(2H)-4-氧代喹啉-3-羧酸(2),产率98%。
(3)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1-环丙基-6,7,8-三氟-1,4-(2H)-4-氧代喹啉-3-羧酸乙酯的水解为放热反应,因此加入时要缓慢,能够使反应平稳的进行下去。
冰醋酸、水、浓硫酸加入的体积比例约为7:5:1。
加入的冰水体积要适量,使产物充分析出。
二、1-环丙基-6,8-二氟-7-(3-甲基-哌嗪基)-1,4-(2H)-4-氧代喹啉-3-羧酸(3)的制备(1)工艺原理1-环丙基-6,7,8-三氟-1,4-(2H)-4-氧代喹啉-3-羧酸在碳酸钾与DMF 溶液中与2-甲基哌嗪缩合生成1-环丙基-6,8-二氟-7-(3-甲基-哌嗪基)-1,4-(2H)-4-氧代喹啉-3-羧酸(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