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导读

合集下载

经济学从入门到精通必读的120本经典书籍

经济学从入门到精通必读的120本经典书籍

经济学从入门到精通必读的120本经典书籍1、亚当·斯密:《国富论》2、阿瑟·刘易斯.《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北京.商务印书馆3、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4、艾伯特·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5、爱德华·S·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上海三联书店6、奥尔森.(中译本)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7、巴泽尔.(中译本)产权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8、贝克尔.人力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9、陈郁编.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交易费用经济学文选.上海三联书店10、陈宗胜.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1、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2、岛田晴雄.劳动经济学.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3、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北京.商务印书馆14、道格拉斯·诺思.罗伯特·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北京.华夏出版社15、德姆塞茨.(中译本)所有权、控制与企业–论经济活动的组织(第一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6、迪帕克·拉尔.”发展经济学”的贫困.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7、迪屈奇.(中译本)交易成本经济学–关于公司的新的经济意义.经济科学出版社18、多马.经济增长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费尔南·布罗代尔.资本主义的动力.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费方域.企业的产权分析.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1、费景汉、G·拉尼斯.劳动过剩经济的发展.台湾.台湾中华书局22、佩鲁.略论’增长极’概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3、格哈特·门施等.资本价值变化与创新偏好.北京.商务印书馆24、霍利斯·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5、基思·格里芬.可供选择的经济发展战略.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6、吉利斯等.发展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7、贾塔克.发展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8、卡洛·M·奇波拉.欧洲经济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9、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30、康芒斯.制度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31、科斯、哈特、斯蒂格利茨等.契约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32、科斯.社会成本问题.上海三联书店33、拉格纳·纳克斯.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34、莱斯特·布朗.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35、劳·普雷维什.外国资本主义.商务印书馆36、林毅夫等.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上海三联书店37、刘世锦.经济体制效率分析导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38、罗伯特·M·索洛等.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北京.商务印书馆39、罗纳德·卜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上海.上海三联书店40、罗纳德·伊兰伯格、罗伯特·史密斯.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1、罗森斯坦一罗丹.略论’大推进’理论.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42、罗斯托.经济成长的阶段.北京.商务印书馆43、罗伊·哈罗德.动态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44、马尔萨斯.人口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45、马尔萨斯.政治经济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46、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北京.商务印书馆47、麦多斯.增长的极限.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48、摩尔根编.劳动经济学.北京.工人出版社49、尼·康德拉季耶夫.经济生活中的长期波动.北京.商务印书馆50、钱颖一.企业理论.商务印书馆51、青木昌彦、奥野正宽编著.(中译本)经济体制的比较制度分析.中国发展出版社52、琼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导引.北京.商务印书馆53、萨·阿明.不平等的发展.北京.商务印书馆54、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55、樋口美雄.劳动经济学.东洋经济新报社56、托达罗.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上、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57、瓦连捷伊主编.马克思列宁主义人口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58、汪丁丁.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59、西尔斯.发展经济学的先驱.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60、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北京.商务印书馆61、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62、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63、伊兰伯格.史密斯.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4、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北京.商务印书馆65、约翰·希克斯.经济史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66、张培刚.新发展经济学.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67、周天勇.劳动与经济增长.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68、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重译本).高鸿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69、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70、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71、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72、李文斯:《政治经济学理论》73、门格尔:《国民经济学原理》74、瓦尔拉斯:《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75、宠巴维克:《资本实证论》76、克拉克:《财富的分配》77、凡勃伦:《有闲阶段论》78、庇古:《福利经济学》79、缪尔达尔:《货币均衡论》80、缪尔达尔:《亚洲的戏剧:一些国家贫困的研究》81、张伯仑:《垄断竞争理论》82、希克斯:《价值与资本–对经济理论某些基本原理的探讨》83、熊彼特:《经济分析史》84、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85、萨缪尔森:《经济学》86、萨缪尔森:《经济分析的基础》87、米德:《国际经济政策理论》88、斯拉法:《用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理论批判绪论》89、里昂惕夫:《投入产出经济学》90、施蒂格勒:《产业组织》91、施蒂格勒:《公民和国家》92、弗里德曼:《最优货币数量和其他论文》93、弗里德曼:《消费函数理论》94、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95、罗宾逊:《不完全竞争经济学》96、加尔布雷思:《经济学和公共目标》97、加尔布雷思:《美国资本主义:抗衡力量的概念》、98、加尔布雷思:《丰裕社会》99、莫里斯:《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100、道格拉斯:《数理经济学》101、钱纳里:《产业关联经济学》102、贝克尔:《歧视经济学》103、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104、布坎南:《赤字中的民主:凯恩斯的政治遗产》105、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106、丹尼森:《美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与我们面临的选择》107、刘易斯:《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108、诺思:《西方世界的兴起:新经济史》109、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110、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11、俄林:《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12、哈耶克:《通向奴役的道路》113、哈耶克:《个人主义和经济秩序》114、克莱因:《凯恩斯革命》115、索洛:《增长理论:一个说明》116、梅多斯等:《增长的极限》117、罗宾逊、伊特韦尔《现代经济学导论》118、托宾:《资产积累与经济活动》119、加纳德:《宏观经济理论》120、西蒙·克拉克:《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与国家的危机》。

2、《一次读完25本经济学著作》读书笔记

2、《一次读完25本经济学著作》读书笔记

《一次读完25本经济学著作》读书笔记一、《赋税论》《赋税论》的作者威廉·配第被誉为“英国政治经济学之父”。

在这本书中,威廉·配第通过对爱尔兰社会现状的分析引出了税收的起因、种类,以及自己对税收改进的看法。

令我比较印象深刻的观点有:1、把劳动看做财富的源泉。

2、把劳动时间看为衡量价值的尺度和基础。

3、地租是农产品中扣除生产费用以后的余额。

这本书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为我讲解了许多经济学知识,今天读来仍然是引人深思。

或许其中有许多观点已经过时,但仍有一些观点是一直被后人沿用至今的,例如对私人财产或地产做出价值评估,并据此开征土地税的做法。

虽然这种做法容易产生腐败漏洞,给贪官以可乘之机,但此做法是现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征税的方式。

《赋税论》的智慧光芒穿越数百年历史照耀着当代人类,可见其伟大。

二、《经济表》《经济表》的作者魁奈试图说明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并对此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这本著作就是他关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的学说和对经济体系的全面总结。

魁奈的经济思想中心就是认为法国财富生产的减少和经济处于危机状态,根本原因在于农业的没落和衰退。

由此可见,魁奈是重农主义的代表。

读完了这一章,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作者从三个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不生产阶级、生产阶级)之间的交换行为来说明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

在这个说明过程中,魁奈运用了生动的例子,让我能较为简单地就理解了原本应该是抽象复杂的过程。

三、《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该著作的作者詹姆斯·斯图亚特是重商主义后期的代表人物。

在本书中,他对税收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首先,对于税收的来源他是这样解释的:“历史地看,赋税是充当君主借款的一种担保而产生的,赋税产生的根源是在古代社会富人的生活靠隶属的劳动与徭役维持,经济社会是封闭的。

以后自由思想解放了隶属的关系,过去,奴隶主不向奴隶与农奴支付劳动的报酬,现在需要支付了,这样导致了工商业新秩序的形成,并进而促成社会经济的繁荣,换言之,没有法律和纪律就不会有工商业的繁荣。

30部必读经济学经典

30部必读经济学经典

第1部《经济表》弗朗斯瓦·魁奈(法国1694—1774)魁奈的《经济表》作于1758年。

但从杜邦德奈穆尔在1769年描写的在凡尔四开本长时间被认为是《经济表》的第一版到1904年舍勒声称他见到了杜邦四开本的版本并认为是《经济表》的第三版,直至1971年贝卡格利在意大利店中发表现了符合舍勒所描述的资料,《经济表》的初版可谓经过多年之后,才《经济表》的作者弗朗斯瓦魁奈(1694-1774),出身于巴黎附近一个地主家庭,由于兄弟姐妹众多,早年受到的教育并不太好,13岁丧父,16岁外出医,后又回乡作外科医生,声誉日隆。

魁奈一生研究过化学,植物学,哲学等并受庇护他的侯爵妇人庞巴杜夫人的影响,对中国文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尤语》。

魁奈在宫廷居住期间常同当时法国上流的思想家,哲学家交往和聚会,熟会和经济情况。

1753-1756年,也就是魁奈60岁左右的时候,由于路易十五继续推行重商主产品价格被压得很低,而且大部分赋税都加在农民身上,导致大量农民破产,会上一般舆论也都很关心经济问题。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魁奈开始对经济问题于1756年和1757年为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写了《农民论》和《谷物是魁奈最早发表的两篇经济著作。

此后,他又相继为《百科全书》写了《人类论》《租税论》和《利息论》。

中,魁奈提出也纯产品说,社会结构理论,资本理论,价值与货币理论等,而论,为魁奈《经济表》的出炉,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石,而这些里论中的纯阶级的划分更是直接构成了《经济表》的理论基轴,贯穿着《经济表》的始终《经济表》的理论前提和重要假设。

正是在以上所提到的背景下,魁奈开始第一次试图说明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并对此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于是魁奈的《经济表》于1758年产生了,而这也会资本的再生产的学说和对经济体系的全面总结。

作为医生出身的魁奈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都存在一种不以人勿的意志移的自然秩序,这种自然秩序无论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都处于统治地位。

国际贸易各种理论详细介绍

国际贸易各种理论详细介绍

这些现象的出现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提出了挑战。

占世界贸易额相当大比重的一部分贸易并不是因为比较成本的差异或者资源禀赋的差异而发生的。

为了解释这些国际贸易的新现象,以克鲁格曼、雷蒙德·弗农等为代表的大批经济学家提出了各种新的学说。

这些学说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我们把这些学说称为新国际贸易理论。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的应用,互联网日益成为全球商品交易的载体,互联网成为企业备选的市场进入战略。

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导读

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导读
第一编生产第五编论政府的影响第三编交换第二编分配第四编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绪论体系结构体系结构体系结构体系结构第一篇第五篇第三篇第二篇第四篇第一章论生产要素第二章论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第三章论非生产性劳动第四章论资本第五章关于资本的基本命题第六章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第七章论决定生产要素生产力程度的原因第八章论合作或劳动的联合第九章论大规模生产和小规模生产第十章论劳动增加规律第十一章论资本增加规律第十一章论土地与生产增加规律的关系第十一章前述规律的后果体系结构体系结构第一篇第五篇第三篇第二篇第四篇第一章论所有制第二章续论所有制第三章论获得产品分配的各阶级第四章论竞争和习惯第五章论奴隶制第六章论自耕农第七章续论自耕农第八章论分益佃农第九章论投标佃农第十章废除投标佃农制度的方法第十一章论工资第十二章论补偿低工资的一般方法第十三章再论补偿低工资的方法第十四章论工资因职业而异第十五章论利润第十六章论地租体系结构体系结构第一篇第五篇第三篇第二篇第四篇第一章论价值第二章论需求和供给以及它们与价值的关系第三章论生产费用及其与价值的关系第四章对生产费用的最后分析第五章论地租与价值的关系第六章价值理论概要第七章论货币第八章论货币的价值取决于需求和供给第九章论货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费用第十章论复本位制及辅币第十一章论作为货币的替代物的信用第十二章信用对价格的影响第十三章论不兑现纸币第十四章论供给过剩第十五章论价值的尺度第十六章论价值的若干特殊情形第十七章论国际贸易第十八章论国际价值第十九章论作为输入品的货币第二十章论国外汇兑第二十一章论贵金属在商业世界的分配第二十二章通货对汇兑和对外贸易的影响第二十三章论利率第二十四章论可兑换纸币的调节第二十五章论各国在同一市场上的竞争第二十六论交换对分配的影响体系结构体系结构第一篇第五篇第三篇第二篇第四篇第一章财富增长状态的一般特征第二章产业发展和人口增长对价值和价格的影响第三章产业发展和人口增长对地租利润以及工资的影响第四章论利润降至最低限度的趋势第五章利润降至最低点的趋势带来的种种后果第六章论静止状态第七章论劳动阶级可能的未来体系结构体系结构第一篇第五篇第三篇第二篇第四篇第一章论政府的一般职能第二章论课税的一般原则第三章论直接税第四章论货物税第五章论其他一些税第六章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比较第七章论国债第八章论政府的一般职能及其经济影响第九章论政府的一般职能及其经济影响续第十章论以错误理论为依据的政府

《政治经济学要义》[英]詹姆斯穆勒著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要义》[英]詹姆斯穆勒著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要义》[英]詹姆斯穆勒著读后感
第一篇范文:《政治经济学要义》[英]詹姆斯穆勒著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要义》是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穆勒的代表作,也是政治经济学领域的一部经典之作。近日,我翻阅了这本书,对其中的观点和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本书不仅让我对政治经济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对现实世界中的经济现象有了新的思考。
书中,穆勒首先对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目的进行了阐述。他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目标是研究人类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进行生产和分配,以满足无限的需求。这一观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政治经济学并非一门冷冰冰的学科,而是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穆勒在书中详细分析了财富的来源和分配规律。他指出,财富的来源主要有土地、劳动和资本三种生产要素。而在市场经济中,这三种要素的分配规律则是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这一观点让我明白了,市场经济并非一片混乱,而是有着内在的规律和秩序。
第三篇范文:《政治经济学要义》[英]詹姆斯穆勒著读后感——主题、情节、角色与个人感受
在阅读《政治经济学要义》这本书时,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詹姆斯·穆勒对政治经济学的热情和他对自由市场经济的坚定信仰。这本书不仅让我对政治经济学有了全新的理解,也让我对自由市场经济有了更深的认识。
穆勒在书中对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目的的阐述,让我对政治经济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他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目标是研究人类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进行生产和分配,以满足无限的需求。这一观点让我认识到,政治经济学并非一门冷冰冰的学科,而是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对这一观点深感认同,因为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资源分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满足自己的需求。
然而,我也认为穆勒在书中某些地方的论述过于冗长,可能导致读者的阅读疲劳。例如,在评价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时,他对于市场经济的优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但对于市场经济的缺点和局限性却未能进行充分的探讨。这使得读者可能对于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解存在一定的主观片面性。

经济学历史上的三次大综合

经济学历史上的三次大综合

经济学历史上的三次大综合1、第一次经济学理论大综合:《政治经济学原理》约翰.穆勒1848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

穆勒首先重申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规律,而财富则是具有效用和交换价值的物品,然后阐述了他的生产理论和分配理论。

其《政治经济学原理》共分五编,第一编,生产理论大体上包括三部分:生产要素论;“决定生产要素生产力程度的原因”的理论;“生产增长规律”,论述的是劳动、资本和土地的增长规律。

第二编,分配理论继承了亚当.斯密以来把社会阶级划分为工人、资本家、地主三大阶级和把收入划分为工资、利润、地租的传统观点,并依次考察了分配的决定法则和变动规律。

第三编,交换。

穆勒认为价值问题是一个交换领域的问题:把价值归结为交换价值,把价格视为价值的货币表示;物品的价值取决于效用和稀缺,物品的交换价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

第四编,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

第五编,论政府的影响。

他主张由国家政策来调节收入的分配。

穆勒的理论体系大体上综合了亚当.斯密以来的前人和同时代人的经济学说,在《政治经济学原理》里一方面尽量维护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理论,另一方面又提出了改善资本主义制度的方案。

换言之,穆勒字基本上维持“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同时,提出改善资本主义运行的政策建议。

自出版后的半个世纪里,被资产阶级经济学界视为经济理论的经典而名扬海外,奠定了穆勒作为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的历史地位。

2、第二次经济学理论大综合:《经济学原理》阿尔弗里德.马歇尔1890年出版《经济学原理》是剑桥学派(新古典学派)创始人马歇尔的代表作,被认为是继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之后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之一。

20世纪30年代以前,支配着英美经济学论坛。

《经济学原理》,宣传渐进改良,采用折衷主义方法,综合各种经济学理论,尤其在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形式下,吸收边际效用学说,因而其理论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

全书分六编。

第一编,导言。

经济学历史上的三次大综合

经济学历史上的三次大综合

经济学历史上的三次大综合经济学历史上的三次大综合1、第一次经济学理论大综合:《政治经济学原理》约翰.穆勒1848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

穆勒首先重申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规律,而财富则是具有效用和交换价值的物品,然后阐述了他的生产理论和分配理论。

其《政治经济学原理》共分五编,第一编,生产理论大体上包括三部分:生产要素论;“决定生产要素生产力程度的原因”的理论;“生产增长规律”,论述的是劳动、资本和土地的增长规律。

第二编,分配理论继承了亚当.斯密以来把社会阶级划分为工人、资本家、地主三大阶级和把收入划分为工资、利润、地租的传统观点,并依次考察了分配的决定法则和变动规律。

第三编,交换。

穆勒认为价值问题是一个交换领域的问题:把价值归结为交换价值,把价格视为价值的货币表示;物品的价值取决于效用和稀缺,物品的交换价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

第四编,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

第五编,论政府的影响。

他主张由国家政策来调节收入的分配。

穆勒的理论体系大体上综合了亚当.斯密以来的前人和同时代人的经济学说,在《政治经济学原理》里一方面尽量维护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理论,另一方面又提出了改善资本主义制度的方案。

换言之,穆勒字基本上维持“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同时,提出改善资本主义运行的政策建议。

自出版后的半个世纪里,被资产阶级经济学界视为经济理论的经典而名扬海外,奠定了穆勒作为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的历史地位。

2、第二次经济学理论大综合:《经济学原理》阿尔弗里德.马歇尔1890年出版《经济学原理》是剑桥学派(新古典学派)创始人马歇尔的代表作,被认为是继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之后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之一。

20世纪30年代以前,支配着英美经济学论坛。

《经济学原理》,宣传渐进改良,采用折衷主义方法,综合各种经济学理论,尤其在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形式下,吸收边际效用学说,因而其理论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

全书分六编。

政治经济学原理—穆勒

政治经济学原理—穆勒

《政治经济学原理》框架 政治经济学原理》
政治经济学原理
生产
分配 交换 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 论政府的影响
政治经济学原理内容概览
第一编为“生产” 吸收萨伊生产创造效用和三要素学说, 第一编为“生产”,吸收萨伊生产创造效用和三要素学说,依次论 述了生产要素、劳动(及非生产性劳动)、资本(包括资本主义、 )、资本 述了生产要素、劳动(及非生产性劳动)、资本(包括资本主义、 基本命题、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 )、决定生产要素生产力程度的原 基本命题、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决定生产要素生产力程度的原 合作或劳动的联合、大规模生产和小规模生产、 因、合作或劳动的联合、大规模生产和小规模生产、劳动增加规律 和资本增加规律、土地与生产增加规律的关系等。 和资本增加规律、土地与生产增加规律的关系等。 第二编为“分配” 首先论述了所有制,分析竞争与习惯, 第二编为“分配”,首先论述了所有制,分析竞争与习惯,叙述奴 隶制、自耕农、分益佃农等制度,然后分别论述工资、利润和地租。 隶制、自耕农、分益佃农等制度,然后分别论述工资、利润和地租。 第三编为“交换” 首先论述了价值、供求法则、生产费用、 第三编为“交换”,首先论述了价值、供求法则、生产费用、地租 与价值之间的关系;然后论述货币、货币供求、货币制度, 与价值之间的关系;然后论述货币、货币供求、货币制度,讨论 供给过剩” 即经济危机;接着论述国际贸易、国际价值、 “供给过剩”(即经济危机;接着论述国际贸易、国际价值、国际 金融;后又论述利率和可兑换纸币的调节; 金融;后又论述利率和可兑换纸币的调节;论述各国在同一市场上 的竞争;最后论述交换对分配的影响。 的竞争;最后论述交换对分配的影响。 第四编为“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 第四编为“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讨论财富增长的一般 特征、产业发展与人口,以及与工资、利润、地租的关系, 特征、产业发展与人口,以及与工资、利润、地租的关系,分析利 润率下降趋势,讨论静止状态和劳动阶级可能的未来。 润率下降趋势,讨论静止状态和劳动阶级可能的未来。 第五编为“论政府的影响” 分析政府职能、赋税, 第五编为“论政府的影响”,分析政府职能、赋税,讨论自由放任 原则及其限制。 原则及其限制。

30部必读的经济学经典

30部必读的经济学经典

30部必读的经济学经典1、《经济表》弗朗斯瓦·魁奈(法国1694—1774)《经济表》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生产、流通、分配有规律的运行过程的简明图示说明,这对经济理论的研究是一个很大的贡献,也是重农主义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石。

魁奈在“纯产品”的概念下,研究了剩余价值,并把剩余价值起源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直接生产领域,为科学地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奠定了基础。

2、《国富论》亚当·斯密(英国1723—1790)《国富论》的首次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它从国富的源泉――劳动,说到增进劳动生产力的手段――分工,因分工而起交换,论及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再探究商品的价格,以及价格构成的成分――工资、地租和利润。

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

在《国富论》中,斯密在一定程度上预见到了马尔萨斯人口过剩的观点。

3、《人口原理》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英国1766—1834)《人口原理》是学术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出版以来社会科学领域争议最多的一部著作,它对世界人口理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人口原理》是作为法国革命和革命的激进思潮的“消毒剂”而问世的。

马尔萨斯直言不讳地说,他写作《人口原理》的目的,“是运用这原理来试验一下那些关于人类和社会的完善性的理论的真实性”,而他所揭示的“真理”的效用则在于,使下层阶级“永远不易受到煽动性出版物的影响”,让上层阶级“无须担心那种革命的过火行为”。

正因如此,《人口原理》一问世,立即受到英国统治阶级热情的喝彩。

二百多年来,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影响了全世界一代又一代的社会科学家及政治家。

不仅如此,他的观点还影响着生物学的研究,查理•达尔文说他读过《人口原理》,该书为他的进化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环节。

经济学的自学书籍推荐书目精选30本

经济学的自学书籍推荐书目精选30本

经济学的自学书籍推荐书目精选30本一本好书,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常常读书,是通往梦想天堂的道路,细细品味,是通向胜利彼岸的直通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希望你喜欢。

经济学的自学书籍推荐书目65、约翰·希克斯:《经济史理论》66、张培刚:《新发展经济学》67、周天勇:《劳动与经济增长》68、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重译本)》69、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70、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71、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72、李文斯:《政治经济学理论》73、门格尔:《国民经济学原理》74、瓦尔拉斯:《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75、宠巴维克:《资本实证论》76、克拉克:《财富的分配》经济学提高自身自学书籍80、缪尔达尔:《亚洲的戏剧:一些国家贫困的研究》81、张伯仑:《垄断竞争理论》82、希克斯:《价值与资本——对经济理论某些基本原理的探讨》83、熊彼特:《经济分析史》84、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85、萨缪尔森:《经济学》86、萨缪尔森:《经济分析的基础》87、米德:《国际经济政策理论》88、斯拉法:《用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理论批判绪论》89、里昂惕夫:《投入产出经济学》90、施蒂格勒:《产业组织》91、施蒂格勒:《公民和国家》92、弗里德曼:《最优货币数量和其他论文》国际经济政策理论读后感经济周期性衰退不一定就是经济危机,只有严重性衰退才能说是经济危机。

经济衰退,也有经济总量减少和经济增速下滑之分。

导致经济危机的原因,并不一定就是经济本身的周期性规律,也有可能是政治、战争、金融风险、政策、法律等原因导致的。

书中有提到——经济周期性衰退,是因为过度生产,供给大大超过了需求而导致的,而我认为,本质上是旧供给太多,而新供给不足,政府实时发布行业数据,以及政策倾斜和限制,大力支持创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案。

而技术大爆炸的时代——人工智能+自动化+无人技术+机器人+3D打印等,旧技能的劳动力同样也会过剩,但是今天和100年前不同,旧技能的劳动力几乎是不可能升级到新技能的,即使参加一些职业培训或者教育(马夫学习几个月能当上司机、而司机不可能学习几个月就当上无人驾驶技术工程师的)。

西方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西方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西方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18世纪开始形成,并且在20世纪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西方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并介绍一些重要的经济学家和他们的贡献。

一、古代经济思想在古代,一些思想家就开始思考经济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关财富、价值和分工的理论。

其中最著名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他在《政治学》中论述了财富的获得和使用,以及分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此外,古代罗马哲学家塞涅卡和哲学家-皮埃尔·让·毕约兹等人也对经济学做出了一些贡献。

二、重商主义16世纪到18世纪的重商主义阶段是西方经济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重商主义者强调国家财富的重要性,提倡贸易保护主义和积累财富。

他们支持国家干预经济,通过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来实现贸易顺差。

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英国的托马斯·蒙克和法国的让-巴蒂斯特·柯尔伯特。

三、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该学派由一些18世纪和19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创立,他们在市场经济和自由放任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自由放任的理论。

大卫·李嘉图则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阐述了劳动价值理论和相对贫困理论。

另外,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强调了需求与供给的平衡对价格的决定作用。

四、边际革命和新古典经济学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经济学经历了边际效用理论的革命,从而引出了新古典经济学。

边际革命主要由奥地利经济学家卡尔·门格尔和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等人推动。

他们将价值和需求的解释转向了个体层面,并首次引入了边际效益的概念。

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并尤其注重市场机制和个体行为。

五、凯恩斯主义和现代经济学20世纪初,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了总需求决定经济波动的观点,从而引发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兴起。

2018年度尔雅《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解析

2018年度尔雅《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解析

国际贸易理论(一)已完成成绩:60.0分1【单选题】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的标准可以通过()坐标去衡量。

•A、速度、效率•B、生产力、生产率•C、微观、宏观•D、稳定性、可持续我的答案:B得分:0.0分2【单选题】国际经济学的主要理论研究内容不包括()。

•A、国际贸易理论及其对策•B、开放的微观经济学•C、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D、开放的宏观经济学我的答案:B得分:20.0分3【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A、在资源稀缺条件下,如何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B、在资源有效配置下,如何实现国民福利最大•C、在市场经济条件情况下,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D、在要素有限情况下,如何实现产出最大我的答案:BCD得分:0.0分4【判断题】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标志着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诞生。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5【判断题】西方经济学就是讨论在资源稀缺条件下如何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问题。

()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际贸易理论(二)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宏观经济学主要讨论的内容不包括()。

•A、经济增长•B、物价稳定•C、生产要素•D、充分就业我的答案:C得分:20.0分2【单选题】宏观经济学是()创立的。

•A、亚当·斯密•B、凯恩斯•C、大卫·李嘉图•D、大卫·威尔兹我的答案:B得分:20.0分3【多选题】萨伊认为生产要素包括()。

•A、资本•B、价值•C、劳动•D、土地我的答案:ACD得分:20.0分4【判断题】1355年的美国,就已存在有关国际贸易的统计资料。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5【判断题】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基本着眼点是价格、交换、均衡、效益和福利。

()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国际贸易理论(三)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现代经济学最大的难点问题在于()。

•A、形而上学•B、不确定性•C、抽象能力•D、稳定性我的答案:B得分:20.0分2【单选题】经济学与国际经济学两者在经济运行机制层面的异同不包括()。

经济学从入门到精通必读的120本经典书籍

经济学从入门到精通必读的120本经典书籍

经济学从入门到精通必读的120本经典书籍1、亚当·斯密:《国富论》2、阿瑟·刘易斯.《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北京.商务印书馆3、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4、艾伯特·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5、爱德华·S·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上海三联书店6、奥尔森.(中译本)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7、巴泽尔.(中译本)产权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8、贝克尔.人力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9、陈郁编.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交易费用经济学文选.上海三联书店10、陈宗胜.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1、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2、岛田晴雄.劳动经济学.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3、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北京.商务印书馆14、道格拉斯·诺思.罗伯特·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北京.华夏出版社15、德姆塞茨.(中译本)所有权、控制与企业–论经济活动的组织(第一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6、迪帕克·拉尔.”发展经济学”的贫困.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7、迪屈奇.(中译本)交易成本经济学–关于公司的新的经济意义.经济科学出版社18、多马.经济增长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费尔南·布罗代尔.资本主义的动力.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费方域.企业的产权分析.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1、费景汉、G·拉尼斯.劳动过剩经济的发展.台湾.台湾中华书局22、佩鲁.略论’增长极’概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3、格哈特·门施等.资本价值变化与创新偏好.北京.商务印书馆24、霍利斯·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5、基思·格里芬.可供选择的经济发展战略.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6、吉利斯等.发展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7、贾塔克.发展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8、卡洛·M·奇波拉.欧洲经济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9、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30、康芒斯.制度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31、科斯、哈特、斯蒂格利茨等.契约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32、科斯.社会成本问题.上海三联书店33、拉格纳·纳克斯.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34、莱斯特·布朗.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35、劳·普雷维什.外国资本主义.商务印书馆36、林毅夫等.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上海三联书店37、刘世锦.经济体制效率分析导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38、罗伯特·M·索洛等.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北京.商务印书馆39、罗纳德·卜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上海.上海三联书店40、罗纳德·伊兰伯格、罗伯特·史密斯.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1、罗森斯坦一罗丹.略论’大推进’理论.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42、罗斯托.经济成长的阶段.北京.商务印书馆43、罗伊·哈罗德.动态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44、马尔萨斯.人口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45、马尔萨斯.政治经济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46、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北京.商务印书馆47、麦多斯.增长的极限.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48、摩尔根编.劳动经济学.北京.工人出版社49、尼·康德拉季耶夫.经济生活中的长期波动.北京.商务印书馆50、钱颖一.企业理论.商务印书馆51、青木昌彦、奥野正宽编著.(中译本)经济体制的比较制度分析.中国发展出版社52、琼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导引.北京.商务印书馆53、萨·阿明.不平等的发展.北京.商务印书馆54、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55、樋口美雄.劳动经济学.东洋经济新报社56、托达罗.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上、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57、瓦连捷伊主编.马克思列宁主义人口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58、汪丁丁.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59、西尔斯.发展经济学的先驱.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60、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北京.商务印书馆61、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62、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63、伊兰伯格.史密斯.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4、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北京.商务印书馆65、约翰·希克斯.经济史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66、张培刚.新发展经济学.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67、周天勇.劳动与经济增长.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68、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重译本).高鸿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69、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70、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71、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72、李文斯:《政治经济学理论》73、门格尔:《国民经济学原理》74、瓦尔拉斯:《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75、宠巴维克:《资本实证论》76、克拉克:《财富的分配》77、凡勃伦:《有闲阶段论》78、庇古:《福利经济学》79、缪尔达尔:《货币均衡论》80、缪尔达尔:《亚洲的戏剧:一些国家贫困的研究》81、张伯仑:《垄断竞争理论》82、希克斯:《价值与资本–对经济理论某些基本原理的探讨》83、熊彼特:《经济分析史》84、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85、萨缪尔森:《经济学》86、萨缪尔森:《经济分析的基础》87、米德:《国际经济政策理论》88、斯拉法:《用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理论批判绪论》89、里昂惕夫:《投入产出经济学》90、施蒂格勒:《产业组织》91、施蒂格勒:《公民和国家》92、弗里德曼:《最优货币数量和其他论文》93、弗里德曼:《消费函数理论》94、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95、罗宾逊:《不完全竞争经济学》96、加尔布雷思:《经济学和公共目标》97、加尔布雷思:《美国资本主义:抗衡力量的概念》、98、加尔布雷思:《丰裕社会》99、莫里斯:《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100、道格拉斯:《数理经济学》101、钱纳里:《产业关联经济学》102、贝克尔:《歧视经济学》103、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104、布坎南:《赤字中的民主:凯恩斯的政治遗产》105、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106、丹尼森:《美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与我们面临的选择》107、刘易斯:《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108、诺思:《西方世界的兴起:新经济史》109、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110、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11、俄林:《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12、哈耶克:《通向奴役的道路》113、哈耶克:《个人主义和经济秩序》114、克莱因:《凯恩斯革命》115、索洛:《增长理论:一个说明》116、梅多斯等:《增长的极限》117、罗宾逊、伊特韦尔《现代经济学导论》118、托宾:《资产积累与经济活动》119、加纳德:《宏观经济理论》120、西蒙·克拉克:《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与国家的危机》。

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

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

内容简介
全书除绪论以外共分为五篇,分别为生产、分配、交换、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论政府的影响。此 外还有与全书内容有关的附录。在五篇中,前三篇较为主要,穆勒称其为“经济学的静力学”,其中第一篇包括 13章,专门讨论生产问题;第二篇包括16章,专门讨论分配问题;第三篇包括5章,专门讨论交换问题。后两篇 穆勒之为“经济学的动力学”。
写作进程
穆勒在撰写《论理学》这部著作时,提出写书的方法。他认为,写书必须一再修改。初稿的着重点在于布局。 第一次修改主要是使文气同反复考虑后所得到的成分连成一片。笫二次修改则在修辞方面下功夫。《政治经济学 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也是用这种方法撰写的。穆勒是在熟读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 原因的研究》、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等各种经济理论著作之后,才着手撰写《政治经济学 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的。他认为亚当·斯密的著作虽重要,但必须加以修正和补充,在斯密之 后各位学者所发表的重要作品,也都必须加以研究。该书于1845年秋天开始撰写,并于1847年末完成并准备付印, 1848年出版第一版。
作者简介
约翰·穆勒(1806—1873),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属于资产阶级激进派。穆勒于1823—1858年 任东印度公司官员,1865—1868年任威斯敏斯特议员,其主要著作有《逻辑体系》(1843年)、《略论政治经济 学的某些有待解决的问题》(1844年)、《论自由》(1859年)、《功利主义》(1861年)、《自传》(1873 年)、《J·S·穆勒文集》(九卷1863年)等。
作品影响
《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被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吹捧为19世纪下半期西方国家一本 无可争议的经济学的圣经,直至19世纪末年,一直是英、美等讲英语国家的大学初级经济学课程的基础教科 书。

政治经济学原理—穆勒

政治经济学原理—穆勒
政治经济学原理生产分配交换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论政府的影响第一编为生产吸收萨伊生产创造效用和三要素学说依次论述了生产要素劳动及非生产性劳动资本包括资本主义基本命题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决定生产要素生产力程度的原因合作或劳动的联合大规模生产和小规模生产劳动增加规律和资本增加规律土地与生产增加规律的关系等
核心部分
一、价值与国际价值理论 二、分配理论 三、信用周期论 四、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 五、改良主义的经济政策思想
一、价值与国际价值理论
约翰·穆勒在李嘉图的分类基础上 把商品分为三类: 穆勒在李嘉图的分类基础上, 1. 约翰 穆勒在李嘉图的分类基础上,把商品分为三类: 数量有限,供给不能任意增加的商品,如古画、 (1)数量有限,供给不能任意增加的商品,如古画、古 玩等,它们的价值取决于供求。 玩等,它们的价值取决于供求。 供给数量可以无限增加, (2)供给数量可以无限增加,其单位生产费用不会提高 的商品,如工业品。他认为, 的商品,如工业品。他认为,这类商品的价值由生产成 本决定, 本决定,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或几乎可以说是惟一的因 素是劳动。所以,商品的生产成本对于它的生产者来说, 素是劳动。所以,商品的生产成本对于它的生产者来说, 就是该商品在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 就是该商品在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 供给数量可以增加, (3)供给数量可以增加,但其单位生产费用会随之提高 的商品,如农产品。 的商品,如农产品。其价值取决于最不利条件下的生产 费用。 费用。
三、信用周期论
嘉图、萨伊和马尔萨斯、 1、 嘉图、萨伊和马尔萨斯、西斯蒙第曾就经济危机展开 过针锋相对的争论。约翰·穆勒总结前人的讨论 穆勒总结前人的讨论, 过针锋相对的争论。约翰 穆勒总结前人的讨论,提出一 信用周期理论,用来解释商业恐慌,并以此否认普遍 种信用周期理论,用来解释商业恐慌,并以此否认普遍 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 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 约翰·穆勒接受萨伊定律 站在李嘉图的立场上, 穆勒接受萨伊定律, 2、 约翰 穆勒接受萨伊定律,站在李嘉图的立场上,反 对生产过剩危机论,认为一切物品的价值都趋向于一定 对生产过剩危机论,认为一切物品的价值都趋向于一定 的中心点(即自然价值),当产品过剩或不足时,供给 的中心点(即自然价值),当产品过剩或不足时, ),当产品过剩或不足时 也会相应调整是价值趋向中心点。 也会相应调整是价值趋向中心点。

第二讲-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

第二讲-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
经典来自作第一篇构体 系 结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财富增长状态的一般特征 产业发展和人口增长对价值和价格的 影响 产业发展和人口增长对地租、利润以 及工资的影响 论利润降至最低限度的趋势 利润降至最低点的趋势带来的种种后 果 论静止状态 论劳动阶级可能的未来
生平
约翰·穆勒 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
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 1806年,出生于英国伦敦 1819年,开始研究经济学 1820年,法国留学 1823年,任职于东印度公司 1835年,创立《伦敦周刊》 1845年,开始撰写《政治经济学原理》 1848年,《政治经济学原理》出版 1856年,辞去东印度公司职务,移居法国 1865~1868年,任英国下议院议员 1873年,去世,享年67岁
经典著作 学说背景&思想影响
经典著作
绪论 第一编 生产

第二编 分配


第三编 交换

第四编 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
第五编 论政府的影响
经典著作
第一篇
构体 系 结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包括: 1.生产要素论 2.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各种因素 3.生产增长规律
经典著作
生产要素理论
1、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和土地 2、生产要素中的劳动
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区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劳动;一种是间接劳动。
根据劳动的结果,把劳动区分:生产性劳动;非生产性劳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
第二篇
体 系 结 构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
论价值 论需求和供给,以及它们与价值的关系 论生产费用及其与价值的关系 对生产费用的最后分析 论地租与价值的关系 价值理论概要 论货币 论货币的价值取决于需求和供给 论货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费用 论复本位制及辅币 论作为货币的替代物的信用 信用对价格的影响 论不兑现纸币 论供给过剩 论价值的尺度 论价值的若干特殊情形 论国际贸易 论国际价值 论作为输入品的货币 论国外汇兑 论贵金属在商业世界的分配 通货对汇兑和对外贸易的影响 论利率 论可兑换纸币的调节 论各国在同一市场上的竞争 论交换对分配的影响
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生 于伦敦近郊。父亲詹姆士·穆勒(James Mill,1773— —1836)是一位颇有影响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同李嘉 图、边沁是好友。小穆勒在父亲严格到几近残酷的管教和 教育下开始学习,3岁学希腊文、8岁学拉丁文、12岁学逻 辑学和哲学、14岁学经济学。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逻 辑学家。 1820年,法国留学 1823年,任职于东印度公司 1835年,创立《伦敦周刊》 1845年,开始撰写《政治经济学原理》 1848年,《政治经济学原理》出版 1856年,辞去东印度公司职务,移居法国 1865~1868年,任英国下议院议员 1873年,去世,享年67岁
历史学派→制度学派 马克思经济学→前苏
约翰.穆勒 《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
生 平
背 景
著 作 内 容
精 彩 语 录
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 又译密尔 建立了经济学说 史上第一个折衷 的经济学体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约翰· 穆勒 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
第五篇
第一篇
第二篇
体 系 结 构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论所有制 续论所有制 论获得产品分配的各阶级 论竞争和习惯 论奴隶制 论自耕农 续论自耕农 论分益佃农 论投标佃农 废除投标佃农制度的方法 论工资 论补偿低工资的一般方法 再论补偿低工资的方法 论工资因职业而异 论利润 论地租
思想吸收进经济学中,并在理论上协调这种思想,将自由 放任主义的的经济理论加以补充完善,构成了自己的理论 体系。他不属于庸俗经济学派,也不是一种折衷主义家。 他将以前的经济学家的理论互相矛盾的地方加以统一,特 别是对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理论继承很多,在人口理论方 面批判继承了马尔萨斯的理论,在资本理论上采纳了西尼 尔的许多观点。他在经济学上的影响时间长,直到19世纪 末才逐渐开始减退,但直到今天,许多经济学家依然对他 的理论推崇备至。
穆勒的著作简介
1、《略论政治经济学中若干未解决的问 题》 (1844) 2、《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方 面的 应用》 (1848) 3、《论自由》(1859) 4、《功利主义》(1863) 5、《孔德与实证主义》(1865)
流行近半个世纪的经济学教科书
8
重要贡献
约翰· 穆勒在经济学上的重要贡献是把斯密以后的经济
生平
生平
由于感觉不到生活的意义,小穆勒20岁时神经失常,企 图自杀。后来此病痊愈,但时有复发。 1830年是穆勒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偶然遇到挚爱 一生的哈利特·泰勒(Harriet Taylor,1807——1859 )。哈利特对穆勒影响深远,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女权主 义方面。1848年,穆勒发表《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 哲学方面的应用》。这是一本统治西方世界半世纪的教科 书,前后共修订出版32次。1858年,穆勒夫人去世。这对 穆勒打击甚大。 在穆勒晚年,仍然笔耕不辍。为降低其作品的销售 价格,穆勒不仅以简装版发行,而且常常放弃版税。他曾 担当过议会议员,为妇女的选举权四处奔走,反对美洲的 奴隶制。 1873年,穆勒由于因皮肤炎而引起的高烧去世。
背景
历史背景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已发展成熟,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 矛盾日益尖锐。
学术背景
在1820~1830年间,英国曾展开了一场拥护和反对李嘉 图学说的理论斗争。此后古典经济学沿着萨伊和李嘉图开 辟的两个方向发展:一派宣扬各阶级利益一致的和谐论, 或以对交换领域现象的描述来代替古典经济学对生产关系 的研究,其代表性人物有法国的巴师夏和英国的西尼尔; 另一派则承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但采取折衷主 义手法来加以调和,表现在经济理论上的混合主义,即把 各种见解综合起来,其代表性人物为约翰· 穆勒。
绪论
第一编
生产
第二编
分配
体 系 结 构
第四编
第三编
交换
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
第五编
论政府的影响
第一篇
第二篇
体 系 结 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三篇
第四篇
论生产要素 论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 论非生产性劳动 论资本 关于资本的基本命题 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 论决定生产要素生产力程度的 原因 第八章 论合作或劳动的联合 第九章 论大规模生产和小规模生产 第十章 论劳动增加规律 第十一章 论资本增加规律 第十一章 论土地与生产增加规律的关系 第十一章 前述规律的后果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With Some of their Applications to Social Philosophy
约翰.穆勒 John Stuart Mill
古典经济学
重商主义 亚当•斯密 萨伊 李嘉图 马尔萨斯 约翰•穆勒
重农学派
非古典经济学
第一篇
第二篇
体 系 结 构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第一章 财富增长状态的一般特征 第二章 产业发展和人口增长对价值和价格的 影响 第三章 产业发展和人口增长对地租、利润以 及工资的影响 第四章 论利润降至最低限度的趋势 第五章 利润降至最低点的趋势带来的种种后 果 第六章 论静止状态 第七章 论劳动阶级可能的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