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燃烧与灭火资料
初三化学上学期燃烧和灭火
讨论:
燃烧的条件:
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 最低温度(着火点)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人工降雨灭火)
2、隔绝氧气(或空气)(灭火器)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 物品隔离(灭火隔离带)
想想议议: 下列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理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 可用锅盖盖灭; 清除可燃物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课题1:燃烧和灭火
思考:什么是燃烧呢?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活动与探究:
实验一
禾
红磷
实验二
实验三
铜片上白磷燃烧了,铜片的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热水中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
红磷在加热的条件下燃烧了
燃烧条件: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灭火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 6、说明灭火方法,理由:
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燃烧
灭火 原理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 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燃烧的 条件:
1.燃烧的定义: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为什么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用扇子一扇就灭? 由于煤炉的着火面积大,用扇子扇,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但温度没有降到着火点以下,相反却提供了氧气,所以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的着火面积小,用扇子扇,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周围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烧得更旺,为什么? 因为打开门窗,会使室内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更多的氧气,燃烧会更旺。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讲义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讲义一、燃烧的定义和意义燃烧,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通常会伴随着发光、发热的现象。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燃烧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我们通过燃烧燃料来获取能量,用于取暖、烹饪、发电等;在工业上,燃烧则用于冶金、化工等领域。
然而,如果燃烧失去控制,就会引发火灾,给我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
所以,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对于保障我们的安全至关重要。
二、燃烧的条件要发生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通常是氧气)和达到着火点。
1、可燃物可燃物是指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
常见的可燃物包括木材、纸张、汽油、酒精、煤炭等。
不同的可燃物有着不同的燃烧特性,例如,木材的燃烧速度相对较慢,而汽油的燃烧则非常迅速。
2、助燃物助燃物是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最常见的助燃物就是氧气。
空气中约含有 21%的氧气,这为大多数燃烧反应提供了充足的助燃条件。
但有些物质在其他气体环境中也能燃烧,比如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3、达到着火点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每种可燃物都有其特定的着火点。
例如,白磷的着火点很低,约为 40℃,在常温下暴露在空气中就容易自燃;而木材的着火点则相对较高,通常在 200℃以上。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有同时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三、灭火的原理既然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那么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
1、清除可燃物将燃烧物与未燃烧的物质隔离开,中断可燃物质的供给,燃烧就会因缺乏可燃物而停止。
例如,在森林火灾中,设置防火带就是通过清除可燃物来阻止火势蔓延。
2、隔绝助燃物通过各种方法使燃烧区域与助燃物隔离,比如用灭火器喷出二氧化碳、氮气等气体,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阻止氧气与可燃物接触,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3、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水是最常用的降温灭火剂,它能吸收大量的热量,使燃烧物的温度迅速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从而灭火。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1)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隔绝氧气(或空气) 2.堆放杂物旳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把温度降到着火点下列,同步也可隔绝空气。 3.扑灭森林火灾旳有效措施之一,是将大 火蔓延线路前旳一片树木砍掉。
清除可燃物
Na2CO3+2HCl=2NaCl+H2O+CO2
吸滤瓶
浓盐酸
碳酸钠 浓溶液
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燃烧旳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到达燃烧所需要旳 最低温度(着火点) 根据燃烧旳条件推论灭火旳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 物品隔离(灭火隔离带)
2、隔绝氧气(或空气)(灭火器)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下列 (人工降雨灭火)
想想议议:
下列是某些灭火旳实例,试分析其灭火旳原理
燃烧
灭火 原理
1.燃烧旳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旳 一种发光、放热旳剧烈旳氧化反应。
2.燃烧旳 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到达燃烧所需要旳 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下列
易燃物和易爆物旳安全知识
一.填空 1.燃烧是__可__燃__物___跟_空__气__中__O_2发生旳 一种_发__光__、__放__热___旳剧烈旳氧化反应.
二.判断(可否举出反例) 1.温度到达可燃物旳着火点,就一定能 燃烧 ( )
2.水能够降低可燃物旳着火点,所以可 燃物燃烧都能够用水来灭火.( )
3.但凡发光放热旳现象都叫燃烧.( )
4. 木 炭 放 入 氧 气 中 就 可 生 成 二 氧 化 碳.( )
三.选择
课题1 燃烧和灭火1
用你学过的知识回答: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
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供热量,使木船达到着火点。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 移走可燃物 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 充足的氧气 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 __________,使火烧得更旺。
1、常用灭火材料
水既能降低燃烧物
的温度,受热蒸发 的水蒸气还可以隔 离部分空气。
三、灭火与自救
1、常用灭火材料 因为二氧化碳不燃 烧,也不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不少 灭火器中的灭火材料 就用二氧化碳.
灭火器的种类和适用范围
泡沫灭火器 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粘附 在可燃物上,使其与空气隔绝来灭火的。 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活动与探究】:灭火器原理
Na2CO3+2HCl = 2NaCl+H2O+CO2↑
让我用二氧 化碳灭火器 来扑灭
电视机着火了
快闪开, 让我用水 来扑灭
不能用水,应该 用泡沫灭火器
谁的灭火方法正确?
燃气灶着火了, 快关上燃气阀门
液化气罐着火 了,快盖上湿 棉被
请你做以下实验, 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⑴ 需要可燃物 ⑵ 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⑶ 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 最低温度
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
氧 气
着火点
三者缺一不可哟
火,让愚昧化作文明,使黑暗趋向 光明!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 的生存条件,并使人类变得聪明而 强大,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
燃烧和灭火课题1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1、知道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常用的灭火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自主学习】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概念: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反应。
2.燃烧的条件:(1)。
(2)(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也叫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2)隔绝(或空气)(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以下。
三、灭火器的使用【合作交流】一、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实验7-1】1、我们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________,而红磷__________,烧杯中的白磷____________。
2、对准烧杯底部的白磷,通入少量的氧气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为什么薄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为什么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没燃烧?说明燃烧必须具备什么条件?1、由本来在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综合上述讨论可以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3、结论:燃烧是可燃物与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的剧烈______________。
因此燃烧需要三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小组交流】燃烧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如果发生了火灾,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结论:根据燃烧条件可以推出灭火的原理下面是一些灭火的方法,试分析其灭火的原理1、烧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油锅盖灭。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反馈达标】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 复习课件(共24张PPT)
C.伏低身子逃出
D.淋湿衣服爬出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既可以降低空气的温度,也可以 防止烟尘进入呼吸道,正确; B、成站立姿势跑出容易导致窒息,错误; C、伏低身子逃出有利于防止因为缺氧而窒息,正确; D、淋湿衣服爬出既可以降低温度,也可以防止因为缺 氧而窒息,正确。 故选B。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变式题】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其中 能够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一组现象是
( A)
①图1铜片上白磷燃烧
②图1铜片上红磷未燃烧
③图1水中白磷未燃烧
④图2水中白磷燃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①图1铜片上白磷燃烧,是因为具备了物质燃烧的三个 条件;②图1铜片上红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③图1 水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④图2水中白磷燃烧, 是因为满足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 所以①②可以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①③可 以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③④可以说明物质燃烧 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②③不能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故选A。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变式题】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燃烧的共同
点是( A )
A.都放出热量
B.都生成气体
C.都有响声
D.都发光
【解析】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燃烧的共同点 是都是与氧发生的氧化反应,并且会都放出热量,生 成气体、响声、发光都与该共同点无关.
故选:A.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A、爆炸是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 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气体的体积膨胀造成的。可见爆 炸需要氧气的参与,可使燃烧处于暂时缺氧状态,达到灭火的 目的。故正确; B、爆炸灭火不需水,特别是在缺水地区,是较为理想的灭火方 法。故正确; C、爆炸可以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升高,并不能降低可 燃物的着火点。故错误; D、爆炸可以掀起大面积的沙土,覆盖可燃物,使可燃物与氧气 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故选C。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案
化学教案
课题: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因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并使学生逐步了解内因和外因之间的辩证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创新
意识和品质,同时有意渗透防火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授课时间:
教学手段:多媒体,实验仪器
教学地点:教室
课时分配:共1课时第1课时总第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题1 燃烧和灭火》实验报告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研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实验材料
1. 火碱棒
2. 硫磺
3. 火柴
4. 干净的烧杯
5. 实验台
6. 试管夹
实验步骤
1. 将一根火碱棒置于实验台上。
2. 用火柴点燃火碱棒的一端。
3. 观察火碱棒燃烧的现象,并记录下燃烧时间。
4. 用试管夹将一小块硫磺夹在试管中。
5. 用火柴点燃硫磺。
6. 将试管倾斜,将燃烧的硫磺接触到火碱棒的尽可能靠近燃烧
部分。
7. 观察火碱棒燃烧是否被灭,并记录下熄灭的时间。
实验结果
火碱棒自燃时火焰气体逸出,火焰颜色为黄色,燃烧时间约为30秒。
将燃烧的硫磺接触到火碱棒后,火焰被灭,熄灭时间约为5秒。
结论
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火焰是燃烧物质的气体所产生的可见光;
2. 灭火是将燃烧物质绝热隔开,消耗燃烧物质或降低其温度。
实验注意事项
1. 进行实验时应保持实验台、烧杯等器材的干净;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烧伤;
3. 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台、烧杯等器材清洗干净。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案
[归纳总结]热水可以使白磷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但水中的白磷并未燃烧,这是因为水隔绝了空气,说明燃烧还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讨论交流]怎样才能使烧杯底部的白磷也燃烧呢?
[演示实验]将导管对准热水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
[实验现象]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投影展示]如何灭火呢?(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从而得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归纳总结]①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意一个,使燃烧反应停止。
②灭火的方法:a.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b.隔绝氧气(或空气);c.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特别提醒]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一种属性,只与本身的性质和颗粒大小有关,一般不会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灭火时一般不能说改变物质的着火点。
课题1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对燃烧的认识历程。
2.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通过总结和设计燃烧条件的实验懂得和运用控制变量法。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战舰为什么会着火呢?事后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准确地找到了“纵火犯”——草料。那么,草料为什么就成了“纵火犯”呢?
课题1燃烧与灭火
1、为什么碳、硫、磷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不同?
因为物质的性质不同,燃烧的情况也会不同。 2、为什么刨花、小木块比大木块好燃烧?同是木
材,着火点不变,那么原因是什么?
因为薄的、小的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 所以燃烧的比较旺盛。 3、为什么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
焰,而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因为物质燃烧的现象与氧气的浓度有关系。
可燃物燃烧时,都需要一个最低 温度,也就是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 的一种固有属性,不同物质的着火点 是不同的。
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 白 磷 着火点 40 /℃ 红磷 木材 木炭 无烟煤
240
250~ 330
320~ 370
700~ 750
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 煤的着火点较高,纸与木柴着火点低,先引燃 纸与木柴,燃烧放出的热量足可以达到煤的着 火点。
拓宽视野:为什么燃烧的蜡烛一吹就
灭,而煤炉火用扇子扇,却扇越旺?
分析: 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少,用嘴吹会使 产生的热量随空气的流动而散失,温度降 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 在煤炉中燃料多,燃料燃烧时放出的 热量多,扇风不会使煤炉的温度降低到着 火点以下,而扇风时又使空气流通,补充 了氧气,所以会越扇越旺。
五、有关危险品的安全知识 1.分开存放,不要不同物品堆在一 起(防止发生事故后灭火方式不同 而不易处理) 2.不要堆得太高、太密,要注意通风 3.在仓库内严禁吸烟和点火 4.放置危险品的容器要有醒目标志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煤 气 泄 漏 要 关 闭 阀 门 , 打 开 门 窗 通 风 换 气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着火点较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 第七单元 课题一、燃烧与灭火(共19张PPT)
2.不入险地,不贪财产; 4.善用通道,莫用电梯; 6.传送信号,寻求援助; 8.缓降逃生,滑绳自救。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
当堂检测
知识点❶ 燃烧的条件
1.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D )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可燃物
火 与助燃物
(氧气或空气接触)
达到可燃物 的着火点
奥运火炬燃烧
神州7号升空
全国因火灾平均每年造成 直接经济损失16.7亿元!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2.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3.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如何逃生自救?
逃生自救常识
1.熟悉环境,明辨方向; 3.简易防护,掩鼻匍匐; 5.避难场所,固守待援; 7.火已及身,切勿惊跑;
[解析]图书馆内图书着火,应立即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用水基型灭火器 灭火会对图书造成污染,故D错误。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
5.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 这个原理的是( A )
A.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200万年前
煎炒
烧烤
什么是燃烧?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
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1、可燃物 2、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助燃物 (氧气或空气接触)
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 燃热烧水要中达的到白可磷燃不物燃的烧着,火但点白,磷即和达氧到气燃接烧触的后最开低始温燃度烧。。 燃烧需要氧气(空气)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3)能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试验等方法获取信息;(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是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和难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教学用品:铜片、烧杯2个,大试管(含橡皮塞)1支,小蜡烛,红磷,白磷,碳酸钠粉末,稀盐酸,塑料瓶,小试管,火柴。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很多物质能在氧气中燃烧,燃烧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现象,它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天上的火,来到人间,火在大地燃烧,让愚昧化做文明,火在宇宙燃烧,使黑暗趋向光明!“火”在给我们人类带来光明、温暖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灾难。
能不能控制燃烧,让它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呢?在这一节课里,我们将用实验的方法去揭示燃烧的规律,找到控制燃烧的办法。
【典故】1.1854年5月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他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
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船.......2. 农村之“鬼火”,盛夏时节,在农村经常有人看见鬼火……二、问题和猜想:(一)燃烧的条件【提问】你能说出生活中看到过哪些物质的燃烧现象?【讨论】下面的这几个变化,有哪些相同点?C+O2=CO2;4P+5O2==2P2O5;S+O2==SO2;3Fe+2O2==Fe3O4。
可燃物: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可燃物。
【板书】1.燃烧: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叫燃烧。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讲义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讲义一、燃烧的定义和现象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发光、发热的现象。
比如说,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蜡烛燃烧、木材燃烧等,都是燃烧的表现。
燃烧的发生并不是随意的,它需要一定的条件。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二、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能够发生的首要条件。
像木材、纸张、汽油等都属于可燃物。
如果没有可燃物,燃烧就无从谈起。
比如说,在一个空荡荡的房间里,没有任何可以燃烧的物品,那么无论怎样都不可能发生燃烧现象。
2、氧气(或其他助燃物)氧气是我们最常见的助燃物,但并不是唯一的。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其他气体也可以起到助燃的作用。
氧气在燃烧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与可燃物发生反应,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分子,使得燃烧能够持续进行。
比如铁在纯氧中可以燃烧,而在空气中一般不能燃烧,这就说明了氧气浓度对燃烧的影响。
3、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着火点是指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不同的可燃物有着不同的着火点。
例如,纸张的着火点相对较低,很容易被点燃;而煤炭的着火点则较高,需要更高的温度才能燃烧起来。
如果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即使有可燃物和氧气存在,燃烧也不会发生。
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燃烧才能发生。
只有当这三个条件相互配合,才能形成燃烧这一化学反应。
三、灭火的原理既然我们知道了燃烧的条件,那么相应地,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
1、清除可燃物将燃烧现场的可燃物移走或者隔离,切断燃烧的物质基础。
比如森林火灾中,设置隔离带,把未燃烧的树木和已经燃烧的区域隔离开来,防止火势蔓延。
2、隔绝氧气(或其他助燃物)通过各种方法减少或者阻止氧气与可燃物接触。
常见的灭火器,如二氧化碳灭火器,就是利用二氧化碳气体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3、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通过喷水、使用冷却剂等方式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低于着火点。
比如消防队员用水枪喷水灭火,水吸收热量,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从而终止燃烧。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2.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燃烧和灭火现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3.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燃烧和灭火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共同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让他们共同操作,共同观察,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让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四)总结归纳
5.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困难和挑战的勇气,让他们相信只要掌握了燃烧和灭火知识,就能有效地预防和应对火灾。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火灾事故案例为导入,让学生感受到燃烧和灭火知识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火灾事故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火灾的危害性,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3.小组合作:本节课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4.反思与评价: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思考和评价。通过反思和评价,学生能够明白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提高的方向。同时,教师也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的概念,掌握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燃烧与灭火》 讲义
《燃烧与灭火》讲义一、燃烧的本质燃烧,这个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实蕴含着深刻的化学原理。
简单来说,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通常伴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燃烧的发生需要三个关键要素,也被称为燃烧的“三角”,分别是可燃物、助燃物(通常是氧气)以及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可燃物是能够燃烧的物质,比如木材、纸张、汽油等。
助燃物则帮助可燃物燃烧,最常见的助燃物就是空气中的氧气。
而着火点则是可燃物燃烧所需要达到的最低温度。
比如说,一根火柴能够燃烧起来,是因为火柴头是可燃物,周围空气中有充足的氧气作为助燃物,而当我们划火柴时,摩擦产生的热量使火柴头达到了着火点,于是燃烧就发生了。
二、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可燃物的种类繁多,从固体的木材、煤炭,到液体的汽油、酒精,再到气体的天然气、氢气等。
不同的可燃物,其燃烧特性也各不相同。
有些可燃物容易燃烧,而有些则相对较难。
2、助燃物在大多数情况下,空气中的氧气是主要的助燃物。
但在一些特殊环境中,其他物质也可以起到助燃的作用,比如氯气可以支持某些金属的燃烧。
3、温度达到着火点每种可燃物都有其特定的着火点。
例如,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在常温下就能自燃;而煤炭的着火点则相对较高,需要较高的温度才能燃烧。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有同时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三、燃烧的类型燃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1、按照燃烧的形态,可以分为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
气体燃烧速度快,容易扩散;液体燃烧通常会先蒸发成气体再燃烧;固体燃烧则相对较为复杂,可能会有表面燃烧、分解燃烧等多种形式。
2、按照燃烧的剧烈程度,可以分为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完全燃烧时,可燃物能够充分与助燃物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等产物,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而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不仅浪费能源,还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四、灭火的原理既然知道了燃烧的条件,那么灭火的原理也就很清晰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学生实验操作不熟练、理论知识理解不深刻、课堂互动不足等挑战。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会提前进行实验演示,确保学生掌握实验技能;通过案例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增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我计划以下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
1.师生互动: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问并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背后的原理。
-在案例分析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2.生生互动: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互相交流看法,共同完成任务。
-在全班交流环节,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提出疑问或补充意见。
2.多媒体课件:包含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实验步骤和现象的图片、视频等。
3.互动白板:用于展示实验过程、记录讨论结果、进行实时反馈等。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实验器材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燃烧和灭火的过程,多媒体课件能够形象地展示抽象的科学原理,互动白板则能够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三)互动方式
1.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搜集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资料,撰写一篇小论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观察生活中的燃烧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其燃烧条件和可能的灭火方法。
作业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自主学习,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
课题一燃烧和灭火【知识要点】1.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2);(3)。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灭火的根本是;灭火的原理是;;。
如果遭遇火灾时,可以采取的自救措施有。
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
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要点分析】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区别和联系:一般说燃烧、爆炸、自燃与缓慢氧化的本质都是氧化反应,只是由于条件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现象。
①本质特征: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②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不同。
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
爆炸——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而引起的,是剧烈的氧化反应。
缓慢氧化——反应过程中几乎不升温、不发光、现象很不显著,反应缓慢,是氧化反应的一种形式。
自燃——指可燃物由于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例1 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B.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D.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解析钠在氯气中燃烧,说明氯气可以支持燃烧,所以A是正确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一种属性,一般不会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用水灭火,降低的是可燃物的温度,使温度低于着火点,而不是降低其着火点,所以D错误。
答案 D例2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
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解析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是增加氧气的浓度。
一般情况下,增大氧气的浓度较难操作,在空气中氧气浓度是一定的,要想燃烧更旺,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与灭火
教学重点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灭火的原理。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 (3)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 加工。
(2)热水、白磷、红磷、酒精(70%)、面 粉、酒精灯、镊子、大烧杯、火柴、棉手
帕、蜡烛,烧杯、灭火器道具、金属罐、 塑料盖、导管。
教学过程
200万年前
煎炒
烧烤
什么是燃烧?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
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学会取火
现 代 燃烧的本质是什么?
? 近
代
古 代
冶金 陶瓷 火药
控制变量的 科学实验方法
学会取火
古 代
认识燃烧本质
近 代
内燃机 蒸汽机
探明燃烧条件 和灭火原理
现 代
“神州、火炬”
冶金 陶瓷 火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 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 取安全措施。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决 实际问题→提高兴趣。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1)投影仪,500 mL烧杯, 100 mL烧杯,薄铜片,硬纸片;
燃烧需要哪些条件?你的依据是什么?木钻 木Fra bibliotek炭 燃 烧
取
实
火
验
煎
烧
炒
烤
实验用品: 酒精、 水、棉花、木炭、小木条、小石子、蜡 烛 、铁丝、铜片、纸条
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燃烧匙、石棉网、烧 杯、火柴
可燃物
火 与助燃物
(氧气或空气接触)
达到可燃物 的着火点
奥运火炬燃烧
神州7号升空
实实例例分分析析————燃燃烧烧
在海拔8844米的“世界屋脊”,温度常在零下 40摄氏度,风速达到10级,含氧量仅为海平面 的1/3。 让奥运火炬在这地球上离太阳最近的 地方燃烧谈何容易!
实实例例分分析析————燃燃烧烧
不利条件 可燃物:易吹散
易凝固 温度:达不到可燃
物的着火点 氧气:过于稀薄
攻关方案: 选用特制的固体燃料,燃料当中预 混入氧气,燃烧时形成压力较大的 喷射气流,并且放出的热量很大, 火炬还设有回热装置,使燃烧产生 的热量能够充分利用。
全国因火灾平均每年造成 直接经济损失16.7亿元!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2.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3.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如何逃生自救?
逃生自救常识
1.熟悉环境,明辨方向; 3.简易防护,掩鼻匍匐; 5.避难场所,固守待援; 7.火已及身,切勿惊跑;
2.不入险地,不贪财产; 4.善用通道,莫用电梯; 6.传送信号,寻求援助; 8.缓降逃生,滑绳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