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第三章习题及答案分析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实务第3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国际贸易实务第3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案例二参考答案:
货物与样品关系:货物品质要与样品品质相符。这批瓷器出现“釉裂”由配方本身与加工不当所导致。买方收到货物时无法发现,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可显露出来;留存样品与出现同样情况,所以要赔偿。
案例三参考答案:
通常这种可以清楚的清点的产品,是不设有溢短量条款的,所以不能引用这一条款,除非合约有规定。
毛重:指商品本身的重量加包装的重量。
净重:指只是产品本身的重量,不包括产品的包装重量。
以毛作净:是交易中的一种计算重量的方法,是说产品以毛重作为计算价格的重量,不再减去包装的重量或者是价值,这个也一般是价值较低的商品或者是农产品的重量计算方法。
3.答案要点:主要包括成交商品的数量和计量单位,按重量成交的商品,还需订明计算重量的方法。数量条款的内容及繁简应视商品特性而定。
国际贸易实务第3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国际贸易实务第3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 合同的标的课后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BBAC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0BA BC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 3.ABCD 4.AB 5.ABCD 6.ABCDE
1答案要点: 品质条款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品名、规格、等级、品牌、标准以及交付货物的品质依据等。在凭样品买卖时,应列明样品的编号和寄送日期,有时还加列交货品质与样品一致或相符的说明。在凭标准买卖时,一般应列明所采用的标准及标准版本的年份。 2答案要点:
案例四参考答案:
这是一起定牌中性生产的案例,不得注明“Made in China”是因为自行车是美国与欧盟等对我国实施反倾销的商品对原产地有严格的要求防止转口贸易。永久牌自行车是否使用这个品牌出口到菲律宾,如果已经出口了很久,那么可以接受,如果还没出口过,那么,最好不要接受,否则,菲律宾这个市场就拱手让人了。

《国际贸易实务》(钟昌标 叶劲松)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三章

《国际贸易实务》(钟昌标 叶劲松)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三章

第三章一、思考题1.交易磋商的方式有哪几种?在实际业务中应如何选用?交易磋商的方式可以分为口头的和书面的两类。

口头磋商主要指进出口双方面对面的谈判。

另外,进出口双方通过国际长途电话进行谈判也属于口头磋商形式。

书面磋商是指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或因特网等通讯方式来进行交易磋商。

通常口头磋商方式用于大宗的、交易条件复杂的商品的交易,以及新产品、对新客户的初次成交当中。

这是因为面对面的口头磋商便于双方充分交流和使用谈判技巧,有利于双方建立信任和发展长远的业务关系。

书面磋商方式则用于交易条件清楚明确或有普通习惯做法的商品、技术交易中。

2.处理询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询盘不一定要有“询盘”字样,凡含有探询交易条件或价格方面的意思表示的均可作询盘处理。

(2)询盘人在询价时除询问商品价格外,也应注意询问其他交易条件,如商品的款式、型号、数量、包装以及付款方式、交货时间、估价等。

(3)在选定了询盘的国别或地区后,要选择其中几家交易对象向他们发出询盘,而不是同时向所有的潜在交易对象发出询盘,以免暴露我方销售或购买意图。

(4)因买卖双方处于平等地位,所以询盘不必使用过分客气的词句。

同时,买卖是公司间的交易,而不是私人间交易,因此询盘应寄送给公司,而不应寄给个人,这样也可避免信件被耽搁。

(5)询盘必须简洁、清楚,用词要得体。

询盘是交易磋商的第一步,在法律上对询盘人和被询盘人均无约束力。

3.构成发盘的条件有哪些?根据《公约》,构成发盘应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发盘应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

(2)发盘内容必须十分确定。

(3)发盘应表明订约的意旨。

(4)发盘应传达到受盘人。

发盘只有被送达到受盘人时才生效。

4.《公约》对发盘的撤销是如何规定的?根据《公约》第16条第(1)款的规定,在合同订立以前,发盘可以撤销,如果撤销的通知于受盘人发出接受通知之前送达受盘人,也就是说,在发盘已经送达受盘人之后,即发盘已经生效之后,在受盘人发出接受通知以前的这段时间内,发盘原则上仍可以撤销,但撤销的通知必须在受盘人发出接受通知之前送达受盘人。

《国际贸易》第三章习题及答案教学文案

《国际贸易》第三章习题及答案教学文案

《国际贸易》第三章习题及答案《国际贸易》第三章习题及答案第三章国际价值与世界市场价格一、单选1.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也是由抽象的社会劳动所决定的。

1.商品 B.国别 C.劳动 D.时间2.形成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的基本原因是()。

A.援助B.垄断C.经济增长D.各国生产率不同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不等价交换,当时,()占统治地位。

A.商业资本B.产业资本C.垄断资本D.生产资本4.最早从理论上阐述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条件的是经济学家()。

A.李嘉图 B.俄林 C.穆勒 D.马歇尔5.()已成为衡量一国贸易利益大小的指标,也是反映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的重要指标。

A.国际价值B.国际价格C.产品的差别D.贸易条件6.()指一国出口商品的实际收入水平,以反映一国出口商品的实际购买能力。

A.收入贸易条件B.自由市场价格C.垄断价格D.商品贸易条件7. 帝国主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占统治地位。

A.商业资本B.产业资本C.垄断资本D.生产资本8.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占统治地位。

A.商业资本B.产业资本C.垄断资本D.生产资本9.穆勒在《》一书中,分析了两国贸易中两种商品的实际交换比率是由什么因素确定的。

A.国富论B.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C.政治经济学原理D.论贸易和转变10.()价格基本上能客观地反映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供求状况,并且能得到各国普遍承认的具有代表性的国际贸易价格。

A.垄断价格B.转移价格C.世界“自由市场”价格D.管理价格二、判断1.国际价值形成的最重要条件,就是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世界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2.形成商品国际价值的国际必要劳动时间,是指世界各国生产同一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加权平均。

3.比较成本论说明贸易利益是如何在双方间进行分配的。

4.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背离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5.贸易条件改善,贸易利益随之而增大;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利益随之而缩小。

(完整版)国际贸易课后题参考答案

(完整版)国际贸易课后题参考答案

课后计算题参考答案第三章复习思考题4:表1 分工前两国劳动生产率(1)本国黄油的生产率较高,外国布的生产率较高,所以本国绝对优势产品是黄油,外国是布,本国应专门生产黄油,外国生产布。

表2 分工后两国的劳动投入和产出表3 贸易后两国的国内消费量(假设交换比例为1:1)(2)两国的贸易利益为本国多得0.67单位黄油;外国多得1.4单位布。

(3)本国国内布与黄油的交换比例为1/10:1/6,即:0.6;外国国内布与黄油的交换比例为1/5:1/12,即:2.4.因此,黄油与布的合理交换比例介于0.6-2.4之间。

(或者,黄油与布的合理交换比例介于0.42-1.67之间)注:两国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例,应在双方国内商品交换比例的之间;两种商品的国内交换比例=两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之比。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5:表1 分工前两国劳动生产率(1)生产可能性方程为:L=a Lx x+a LY Y,其中L代表总劳动力,a Lx代表X商品的生产成本,x代表X商品的产量,a LY代表Y商品的生产成本,Y代表Y商品的产量。

因此,把已知条件代入上述等式,得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方程为:2=10X+4Y,即:Y=0.5-2.5X;同理,得出外国的生产可能性方程为:1.2=3X+2Y,即:Y=0.6-1.5X。

(另一种简洁算法为:画出几何图形,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横轴的交点为投入所有劳动生产X的产量,与纵轴的交点为投入所有劳动生产Y的产量,则生产可能性方程为Y=纵轴Y的产量-斜率乘以X)(2)无贸易时的生产组合意味着求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交点,即:生产可能性方程与效用函数的交点,在这一交点上,生产可能性方程与效用函数的斜率相等,由(1)可知本国生产可能性方程的斜率为2.5,外国生产可能性方程的斜率为1.5,而两国的效用函数均为U=XY2,效用函数的斜率为效用函数分别对X和Y求导后的比率,即:U X’/U Y’= Y2/2XY,则本国:Y2/2XY=2.5,即:Y=5X,外国:Y2/2XY=1.5,即:Y=3X,把Y=5X与本国的生产可能性方程Y=0.5-2.5X联立,解出X=1/15,Y=1/3,所以本国无贸易时的国内生产组合为(1/15,1/3);把Y=3X与外国的生产可能性方程Y=0.6-1.5X联立,解出X=2/15,Y=2/5,所以外国无贸易时的国内生产组合为(2/15,2/5)。

国际贸易课后答案

国际贸易课后答案

第一章导论1.为什么说从地理大发现开始才形成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思路: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不仅发生在洲内,而且要求各州之间更加广泛的贸易往来。

在15世纪之前,由于技术和知识的局限,贸易主要局限于各州内以及亚欧间。

15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是欧洲人开辟的一系列新土地、新航道,它联系亚欧非大陆,为洲际贸易创造了便利的地理条件,从此引发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业机构。

2.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是什么?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什么主要的区别?思路: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表现为(1)加大贸易需求。

工业革命提高生产率,促进生产,从而使贸易成为配置剩余产品的必要手段。

(2)为贸易提供物质便利。

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3)改变贸易模式。

世界从单一的农业社会转向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现代经济,从而使贸易建立在各国分工的基础上。

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主要的区别表现为(1)贸易量迅猛增长。

(2)贸易依存度加大。

(3)改变贸易的产品结构。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除了本章中列举的因素以外,你还有哪些补充?思路:二战后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1)战后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是贸易发展的保障。

(2)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信息产业革命促进生产和分工,使贸易成为必然。

(3)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增长促进了对贸易的需求。

(4)战后较为健全的国际经济秩序减少贸易摩擦,推动贸易发展。

补充:可能政府的出口鼓励、人口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全球投资自由化等因素大大推进世界贸易。

4.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思路:新趋势包括(1)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加大。

(2)服务贸易越来越普遍。

(3)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成为主流。

(4)行业内贸易发展迅速。

(5)区域性自由贸易得到加强。

5.中国的对外贸易早于西欧国家,但为什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不及西欧?思路:长期以来中国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加上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对西方所求不多,贸易动机长期都是互通有无。

《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根据重商主义的观点,一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

在两国模型中是否可能?为什么?在两国模型中一国的贸易顺差等于另一国的贸易逆差,不可能出现两国都顺差的情况,重商主义贸易顺差的目标必有一国无法实现。

2.在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利弊时,有人说“为了能够打开出口市场,我们不得不降低关税,进口一些外国产品。

这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请分析评论这种说法。

这种说法实际是“重商主义”,认为出口有利,进口受损,实际上降低关税多进口本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把资源用在更加有效率的产品生产中去再出口,能大大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对一国来说反而是好事。

3.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

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4.“贸易中的‘双赢理论’本是强权理论。

对于弱国来说,自由贸易的结果只能变得更穷”,请评论上述观点。

贸易中的“双赢理论”说的是自由贸易对贸易双方都有利,这本是个可证实的经济理论,决不是个强权理论,只要按照比较优势进行贸易,专业化生产,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穷国也可以得到好处,这不仅可以从Sachs 和Warner对78个发展中国家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中的得到证实,单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就可以得到说明。

5.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国际贸易第三章答案

国际贸易第三章答案

国际贸易第三章答案国际贸易第三章答案【篇一:国际贸易理论习题3与答案】t>第一章绪论【试一试】单项选择题:1.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货物额是指()。

a.世界出口货物总额 b. 世界进口货物总额c.世界进出口货物总额 d. 世界贸易量2.一般情况下,随着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加深,其对外贸易依存度将会()。

a.提高 b. 下降c.不变 d. 变化方向不确定3.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状况用()来反映。

a.对外贸易额 b. 贸易差额c.对外贸易量 d. 国际贸易量4.转口贸易又称()a.直接贸易b. 间接贸易c.过境贸易d. 中转贸易5.能指明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与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并能反映出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程度的指标是()。

a.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b.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c.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d.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参考答案:1. a、2. a、3. b、4. d、5. a第二章国际分工【试一试】单项选择题1.绝对成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亚当.斯密 b. 大卫.李嘉图c.赫克歇尔 d. 俄林2.在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中,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两国的()。

a.绝对劳动生产率差异 b. 相对劳动生产率差异c.绝对生产要素禀赋差异 d. 相对生产要素禀赋差异3.重商主义贸易政策的目的是()。

a.培育自由竞争的能力 b. 追求国内贵金属货币的积累c.垄断国际市场 d. 追求使用价值的增加参考答案:1. a、2. b、3. b复习思考题1.重商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什么是“绝对利益学说”和“比较利益学说”?3.赫-俄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5.产品生命周期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简述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内容。

7.怎样认识和评价对外贸易乘数理论?8.如果一个国家连一个成本优势的商品都没有,而另一个国家两种商品都具有成本优势,那么双方还会发生贸易吗?即使进行贸易,贸易双方都能获得利益吗?两国还会实行自由贸易吗?参考答案:1-7题答案参考教材8.双方会发生贸易;贸易双方仍能获益;两国会实行自由贸易。

国际贸易实务习题答案 第三章习题答案

国际贸易实务习题答案 第三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1.我国进出口商品的作价原则价格水平的高低是进出口双方最关心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获利的多少。

我国进出口商品作价过程中,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以成本为依据作价国际贸易中的成本是指包括生产成本在内的“市场成本”,即包括产品从生产到交货的一切费用。

具体说来,它包括生产该产品所需的原材料、机器设备的折旧费、劳动和管理费用以及为购销该商品所耗费的调研、运输、广告、关税、保险、中间商的佣金等费用。

此外,在国际贸易中,双方的交货条件和使用的贸易术语不同,成本也会随之不同。

(2)以国际市场价格水平为参考作价国际市场价格是指一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在一定时期内,具有代表性的成交价格。

(3)结合市场结构作价市场结构对价格有一定的影响。

市场结构可分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四种情况,处于不同的市场结构时其价格水平也会有所差别。

(4)结合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作价在国际市场上,一般都遵循按质论价的原则,即好货好价,次货次价。

品质的优劣,档次的高低,包装装潢的好坏,式样的新旧,商标、品牌的知名度,都会影响商品的价格。

另外,产品自身所包含的技术水平或工艺不同,也会影响商品的价格。

(5)结合环境因素作价环境因素涉及的面很广。

诸如世界经济形势的动向、贸易国的经济和政治状况以及政策变化、国际金融市场状况、汇率的波动和银行利率的变化等,都会对价格有较大的影响。

还有,产品本身的生命周期、销售的淡季和旺季、成交数量的多寡、售后服务的情况、竞争对手的情况、交易对手的情况等,这些因素在作价时都要通盘考虑。

2.进出口商品的主要作价办法有哪些?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作价方法。

(1)固定价格固定价格是交易双方在交易磋商阶段就确定成交价格,签约后不得变更,买卖双方都必须严格遵守执行。

除非合同另有约定,或经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任何一方都不得擅自更改。

我国进出口合同,绝大部分都是在双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明确地规定具体价格,这也是国际上常见的做法。

参考答案 国际贸易 最新版 习题课后答案

参考答案 国际贸易 最新版 习题课后答案

《国际贸易》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导论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C3、B4、A5、B6、C7、D8、D9、D 10、D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3、AD4、ABCD5、CDE三、名词解释1、国际分工:是国与国之间在可交易性货物与服务的生产与提供方面的劳动分工。

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的产物。

2、贸易差额: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货物或服务)总额与进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之间的差额。

3、贸易条件:是指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对其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

4、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服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

对外贸易是指一国和地区同别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商品、服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5、总贸易体系亦称一般贸易体系,是以过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而统计的贸易。

专门贸易体系亦称特殊贸易体系,是以关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而统计的贸易。

6、国际贸易额是以货币表示的和用现行世界市场价格计算的世界各国与地区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之和,又称国际贸易值。

国际贸易量是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各个时期的国际贸易额,即用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除以当时的进口额或出口额的方法,得出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7、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货物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类货物贸易额与世界出口贸易总额之比,以比重表示。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或地位,即各类货物进出口贸易额与该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8、国际贸易地理方向指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各洲、各国家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用它们的出口额或进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的比重来表示,也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总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对外贸易国别结构,指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各地区、各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对该国的进出口额占该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来表示。

第五版版《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薛荣久著)

第五版版《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薛荣久著)

国际贸易第一章导论1.何谓国际贸易?答: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交换的活动。

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

从国家角度可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角度可称为国际贸易。

2.对外贸易产生需要什么条件?答:对外贸易产生需要的条件是:(1)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2)出现了政治实体。

它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3.国际贸易如何分类?(1)按交易内容划分①货物贸易,指有形商品的国际交易,也称为有形贸易,《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把国际货物分为10大类。

②服务贸易是指无形商品的交易,也称为无形贸易。

服务业包括12个部门。

即商业、通讯、建筑、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卫生、旅游、娱乐、运输、其他。

③国际技术贸易是指技术跨越国界进行有偿转让的交易。

主要包括:许可贸易,工业产权、非工业产权的转让,技术服务与技术咨询,合作生产与合作设计,工程承包,与设备买卖相结合的技术贸易。

(2)按商品移动方向划分①出口贸易,是指将本国生产和加工的货物因外销而运出国境,作为出口贸易或输出贸易。

②进口贸易:是指将外国生产和加工的货物外购后,因内销而运进国境。

③过境贸易,是指从甲国经过丙国国境向乙国运送的货物,而货物所有权不属于丙国居民,对丙国来说,是过境贸易。

④复出口与复出口:复出口是指输入本国的外国货物未经加工而再输出。

复进口是指输出国外的本国货物未经加工而再输入。

⑤净出口与净进口:净出口是指一国在某种货物贸易上既有出口又有进口,如出口量和值大于进口量和值。

一国在某种货物贸易上既有出口也有进口,如出口量和值小于进口量和值称为净进口。

(3)按交易对象划分①直接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直接卖、买货物的行为。

对生产国而言,是直接出口贸易,对进口国而言是直接进口贸易。

②间接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之间经由第三国商人进行贸易的行为。

对生产国来说,是间接出口贸易;对消费国来说,是间接进口贸易。

国际贸易和实务第三章习题答案解析

国际贸易和实务第三章习题答案解析

国际贸易习题答案配套教材:《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第二版) 》主编:赵登峰江虹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8月第三章一、填空题1、南北贸易2、外部3、产业内4、历史或偶然5、产品生命周期6、收入水平7、林德8、贸易模式9、对外贸易乘数10、通过补贴获得市场份额11、自由贸易政策12、《综合贸易法》GAGGAGAGGAFFFFAFAF13、进口替代政策14、出口替代政策15、规模经济16、最优关税17、知识产权保护18、大低19、先发优势20、产业内贸易产业间贸易21、《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22、劳动密集型23、战略性贸易理论24、竞争效率25、政府干预二、判断题GAGGAGAGGAFFFFAFAFGAGGAGAGGAFFFFAFAF三、单项选择题四、问答题1、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有什么区别?产业内贸易是怎么发生的?答: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之间的区别有:(一)产业间贸易是建立在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产生的比较优势之上,而产业内贸易则是以产品差异性和规模经济为基础。

(二)产业间贸易的流向可以根据贸易前同种产品的相对价格差来确定;如果在规模经济条件下进行差异产品的生产与产业内贸易,贸易前相对价格就不能准确预测贸易模式。

GAGGAGAGGAFFFFAFAF(三)按照要素禀赋理论,产业间贸易会提高本国丰裕要素的报酬和降低本国稀缺要素的报酬,而基于规模经济的产业内贸易可以使所有要素都获得收入。

(四)在以要素禀赋差异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条件下,要素的国际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是贸易的一种替代品;而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间产业内贸易条件下,要素流动带来了作为产业内贸易主要载体的跨国公司的兴起。

从这点来说,产业内贸易与要素流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关系。

产业内贸易的成因有:(一)产品的差异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

产品的差异性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特殊偏好,并且成为产业内贸易存在与发展的客观条件。

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并不一定要有规模效益,只要产品存在着多样性,就足以引起产业内贸易。

国际贸易实务课后答案详解 第三章

国际贸易实务课后答案详解 第三章

第三章商品的包装一、思考题1.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商品包装的意义何在答:商品包装是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附加价值的必要手段之一。

适当的商品包装,对保护、保存商品,美化、宣传商品以及方便商品的存储、运输、销售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包装的功能、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保护功能保护功能是商品包装最基本的功能,用以保证出口商品的品质和数量在运输、储存、销往国外市场的过程中不受损、不变质、不散失。

(2)方便性功能商品包装应能方便生产、方便装填、方便储运和装卸、方便陈列与销售、方便开启、方便使用、方便回收、处理或重复使用。

(3)信息传递功能通过包装设计及其包装上的各种标识、文字、色彩等,不同的包装不仅可以传递运输货物的信息,而且可以传递有关商品的牌号、性质、成分、容量、使用方法、生产单位等信息,起到一定的广告作用,便于消费者识别,从而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

2.进出口商品的包装有哪些种类试分别说明其主要作用。

答:根据包装在流通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商品包装可分为运输包装(即外包装)和销售包装(即内包装)两种类型。

其中,运输包装的主要作用在于保护商品和防止出现货损货差;销售包装除了保护商品的品质外,还能美化商品,宣传推广,便于陈列展销,吸引顾客和方便消费者识别、选购、携带和使用,从而能起到促进销售,提高商品价值的作用。

3.对出口商品包装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对出口商品包装的基本要求主要有:(1)适应国际市场对商品包装的要求,符合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包装的规定。

(2)适应商品的特性。

(3)适应不同运输方式的需要。

(4)适度包装,保证包装牢固的前提下,节省包装费用。

(5)符合科学、经济、牢固、美观、适销的要求,以充分发挥包装的促销作用。

4.出口商品的运输包装应符合哪些要求答:运输包装又称大包装、外包装,是指将货物装入特定容器,或以特定方式成件或成箱的包装。

出口商品的运输包装应符合以下要求:(1)适应商品的特性,防止货物破损、变质、污染等损失发生。

国际贸易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国际贸易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国际贸易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国际也叫世界贸易,是指国际间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它包含着有形产品实物产品的交换,也包含有无形产品劳务、技术、咨询等的交换;传统的国际贸易,仅指国际间各类货物的交换,不包含服务;现代的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国家贸易是一门研究国际间商品和劳务的产生、发展和贸易效果,揭示其特点、运动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和内容大体包括两个方面: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实务;2.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有何关系答: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是指国际间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它包含着有形产品实物产品的交换,也包含有无形产品劳务、技术、咨询等的交换;传统的国际贸易,仅指国际间各类货物的交换,不包含服务;现代的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有一些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等,将对外贸易称为“海外贸易”;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同属一类活动,只是从全世界范围看时,称其为国际贸易,而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看时,则称其为对外贸易;3.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正确看待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答:贸易差额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时,称为贸易顺差、贸易盈余或出超;当出口总值小于进口总值时,称为贸易逆差、贸易赤字或入超;当一国出现贸易顺差时,反映这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当一国出现贸易逆差时,反映这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不利地位;不过长期顺差不一定是好事,逆差也并非绝对是坏事,从长期趋势来看,一国的进出口贸易应该基本保持平衡;4.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转口贸易和过境贸易的区别是什么答:直接贸易是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而直接买卖商品的贸易活动;直接贸易的双方直接谈判,直接签约,直接结算,货物直接运输;间接贸易是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所进行的商品买卖行为;此类贸易因为各种原因,出口国与进口国之间不能直接进行洽谈、签约和结算,必须借助于第三国的参加;转口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商品买卖,对第三国来说是转口贸易,转口贸易亦包括下述情况,即商品直接从生产国运往消费国,但两国并没有发生直接贸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分别与两国发生贸易关系;过境贸易是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其货物运输过程必须要通过第三国的过境;第三国则对此批货物收取一定的费用,这对第三国来说就构成了该国的过境贸易;转口贸易与间接贸易的区别在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生产国和消费国而言是间接贸易,对第三国地区而言,则是转口贸易;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的区别在于:在转口贸易中,商品的所有权先从生产国出口者那里转到第三国或地区商人手中,再转到最终消费该商品的进口国商人手中;而在过境贸易中,商品所有权无需向第三国商人转移;转口贸易以盈利为目的,通常有一个正常的商业加价,而过境贸易只收取少量的手续费;5.对外贸易值和对外贸易量是如何计算的答:对外贸易值又称对外贸易额,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和;对外贸易量,是指用进出口商品的实物计量单位表示的、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指标;对外贸易量是按一定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各个时期的贸易值,即用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当期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除当期的进口额或出口额的方法,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二者之和即为对外贸易量;6.贸易条件是如何计算的答:贸易条件是指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换回多少单位的外国商品;换回的外国商品越多,称为贸易条件好转;换回的外国商品越少,称为贸易条件恶化;在以货币为媒介、以价格表示交换价值的条件下,贸易条件一般以一定时期内出口价格指数和进口价格指数之比来表示;用公式表示为:其中,TOT为贸易条件指数,PX 为出口商品价格指数,PM为进口商品价格指数;7.近些年,我国“国货复进口”规模逐步扩大,在当年进口总额中的比重也逐步上升,到2007年国货复进口额已达到亿美元,占当年进口总额比重为%;当前我国“国货复进口”的主要特点:一是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部分沿海省份如山东、广西国货复进口倍增;二是自香港复进口占逾9成,自东盟复进口增幅明显趋缓;三是复进口主要产品为电器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和仪器仪表,占当年国货复进口总值的%;四是加工贸易仍是复进口主要方式,占当年国货复进口总值的%,一般贸易复进口增长42%,增幅较快;五是外商投资企业国货复进口占近8成,私营企业复进口大幅增长;请问:1什么是复进口它有什么危害2我国“国货复进口”的原因和解决对策分别是什么答:1复进口是指本国商品输往国外后,未经加工又输入国内,也称在进口;复进口多因偶然原因如出口退货、未销售掉的寄售商品的退回等所造成,但也可能是由于价格或其他非偶然原因造成;从经济效益角度讲,复进口是不利的,应尽量避免;复进口既浪费税收资源,徒增企业物流成本,也扭曲外贸数据,使政府无法对进出口形势做出准确判断;2我国出现的复进口,因为出口产品的出口补贴或低价策略,使国外市场上的中国产品,比国内同类产品价格还低,导致复进口;主要原因包括:一是贸易因素;我们知道我国已逐渐成为世界的制造基地,大量产品在我国生产,但是产品的销售权、货物所有权来料加工方式却并不都在我国,有的是在跨国公司总部或是地区总部,有的是在专业的贸易供应商手上;所以国内加工贸易企业需要根据销售总部或是贸易商的指令将货物出口,尽管其最终用户可能还是在国内;然而因为其中有贸易增值的缘故所以产品需要出口后再进口;二是物流因素;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理念,全球采购、全球配送、全球分销的物流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生产商负责将产品交给指定的境外物流企业,物流企业再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配送,这种物流模式下就可能带来国货复进口的问题;三是深加工结转税收政策因素;目前国税部门对于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实施的是“不征不退”的政策,“不征”是指不征收企业本环节加工增值部分的增值税,“不退”是指不退还企业用于生产该产品而采购国内料件的那部分进项税;所以企业一直在“不征”与“不退”之间权衡得失,选择徘徊;如果该企业国内采购料件价值在成品价值构成中所占比例高,而企业本环节增值部分在成品价值构成中所占比例小的话,采用深加工结转方式享受“不征不退”政策是划不来的,因为这会使所占比例高的国内采购料件的进项税沉淀在成品中,即使产品结转给下游企业最终由其出口后,也无法获得退税,这笔进项税就进入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因此企业最优的选择是放弃深加工结转模式,而改由上游企业将货物出口,下游企业再进口,尽管因此而徒增了许多运费和时间;四是税率倒挂因素;这是因为税率设置的问题引起的企业合理避税行为;由于税率倒挂的情况毕竟所涉及的商品不多,不应该成为国货复进口的主要原因,况且企业选择出口方式的话,还会增加一些报关、物流等额外费用,增加物流时间,所以这之间还会有个冲抵平衡的力量;此外,国货复进口还存在着一些其他因素,如出口加工区货物无法内销,品名归类不一致在国内无法结转,来、进料贸易性质转换,余料在不同企业间调拨,出口产品的海外退货等;由于许多人对国货复进口的真正原因缺乏认识,夸大了其对国家税收的危害性,一味归咎于对国货复进口实行的加工贸易政策,因此出现了以“堵”为主的论调;建议“取消国货复进口的加工贸易进口保税政策,并对国内能够生产供应的料件限制以加工贸易方式保税进口”,提出“对于区外加工贸易项目在国内销售的加工贸易产品,应按规定征税,货物最终出口后再按规定退税”等等;如果按照上述“堵”的思路,企业搞加工贸易就只有两条路,一是只能搞加工贸易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并且在这个环节进口的原材料还不能是国内企业生产的;二是逼着企业只能花更高的价钱去购买国外企业生产的产品,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直接影响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是人为在割裂加工贸易产业链,造成产业链一段在国内,下一段必须在国外,等再下一段才能再回到国内;这与加工贸易要延伸产业链,优化供应链,发挥产业集聚效应背道而驰,与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精神背道而驰;此外,实施“先征后退”还将带来其他一些其他负面影响;一是这笔先征收的资金进入政府系统,但政府又不能真正支配使用这笔资金,使其再进入经济运行系统发挥作用,这势必不利于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二是国税部门实施先征后退,进一步增加了其工作量;三是对于企业国内结转贸易,海关是按加工贸易在保税监管,国税是按国内贸易在征税处理,两个部门监管不在一个政策层面上,如果最终下游企业的产品内销了,海关将对其实施补税处理,这就造成已被国税部门征收过的增值税再征收了一遍增值税,显然是不合理的;由此可见,光靠“堵”可能会带来许多操作层面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可能引起外向型经济的较大振荡,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我们认为,要解决国货复进口问题,在某些方面的限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应当顺应企业全球化经营的需要和规律,针对其形成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总的来说,要以疏导为主;为此我们提出如下5点建议:一是大力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业,吸引更多的国际物流企业将区域性的物流配送中心、分拨中心设立到国内来;这就尤其需要加快我国保税港、保税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新型物流载体的建设,加快国税、外管等部门的政策配套,为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更合理、宽松的环境;二是大力改善我国服务业环境,吸引更多的跨国企业将区域销售总部设立到国内;例如可进一步考虑赋予保税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等物流载体以贸易功能,从而建立更多的可体现进出口贸易性质的载体,允许在区内、中心内设立纯贸易公司,吸引企业在区内、中心内完成国际贸易的结算,逐步推动建立起一些带有行业特色的区域性国际商品交易市场;这既可解决因多方贸易因素引起的国货复进口问题,更重要的是可将贸易所带来的增值部分及其税收留在国内;三是调整现行深加工结转“不征不退”政策,将结转业务视作实际出口给与退税政策,由海关监管结转货物最终实际出口,一旦内销由海关按进口货物补征进口关税和增值税;这可有效解决大量国货复进口问题;四是进一步合理设置进口关税率、出口退税率;抑制因进口关税率倒挂而引起的国货以一般贸易方式复进口的现象;使出口退税率更合理地体现抑制资源性初级产品出口,鼓励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导向性作用,使国货复进口企业虽然提早获得退税,但也损失了退税率差;五是调整部分政策抑制国货复进口中存在的一些不正常情况;如国产设备出口后复进口享受减免税政策,这有违减免税政策是为了吸引国外先进技术的初衷,建议明确限制国产设备不得享受减免税政策或限定国产比例;第二章国际贸易基本理论1.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有什么影响答:1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2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市场结构;3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4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5国际分工影响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和世界贸易依存度;2.简述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答:1世界市场的规模大大增加;2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3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速;4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跨国公司给世界市场以巨大影响;5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世界市场上的联系在加强;3.价值规律在国际贸易中有哪些作用答:1调节国际分工和各国出口商品生产;价值规律调节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分工,同时也调节了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和管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加深了世界各国间的不平衡发展;4加深了世界各国间的不平衡发展;4.在计算不等价交换时,应包括哪些内容答:在计算不等价交换时,应包括如下内容:1由价值的相对变化而造成的不等价交换,主要是依据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产生的价值变化;2由价格的相对变化而造成的不等价交换,主要是计算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工业制成品和发展中国家大宗出口商品初级产品之间的交换比价变化;3发达国家垄断组织在发展中国内以垄断低价收购出口物资和高价出售进口物资而进行的中间剥削;4由航运和保险费而造成的不等价交换;5.影响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相关因素有哪些答:1生产费用;2供求因素;3垄断因素;4通货膨胀因素;5汇率因素;第三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对重商主义的批判,包括批评了重商主义财富观、借贸易顺差聚敛财富观点、“零和游戏”规则和重商主义贸易政策;2分工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3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4国际分工是家庭分工和行业分工的更高阶段,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会给各国都带来利益;5国际分工建立在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自然优势或获得性优势的基础之上;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分工的原则是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指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2比较优势的核心内容是“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3.试比较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异同点;答:联系:比较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理论都认定对外贸易可以使一国的产品销售市场得以迅速扩张,因而十分强调对外贸易对促进一国增加生产扩大出口供给的重要作用;或者反过来说,斯密和李嘉图站在当时新兴的产业资本家阶级的立场上,为了给产业资本所掌握的超强的工业生产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大量剩余产品寻找出路,从供给的角度,论证了开拓国际市场推进国际贸易的重要性,以及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以将斯密和李嘉图的贸易思想归于贸易理论研究上的“供给派”;区别:但就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各自涵盖的研究对象而言,对此两者进行比较,人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无论一国是否拥有绝对低成本的优势商品,只要存在相互间的比较优势,国际间的自由贸易就可以使贸易双方获得贸易利益;这就是说,实际上,从理论分析的角度考察,比较优势理论分析研究的经济现象涵盖了绝对优势理论分析研究的经济现象,而不是相反;这说明,斯密所论及的绝对优势贸易模型不过是李嘉图讨论的比较优势贸易模型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一个特例;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4.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穆勒认为国际贸易可以带来巨大的贸易利益,包括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对外通商在经济上和道德上的间接利益要比直接利益更大;穆勒认为,一个国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两大利益:第一,国际贸易可以使一个国家获得它自己完全不能生产的那些商品,因而提高该国的总体消费水平和社会福利;第二,国际贸易可以使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生产力都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约翰·穆勒提出了一个明显不同于前人的结论,他认为,“对外贸易唯一的直接利益寓于进口之中,通过进口,一个国家得到了要么它自己不能生产的商品,要么它必须耗费更多资本和劳动才能获得,而它本来可以用耗费较少成本生产出来的东西与之交换而来的商品”;“对外贸易唯一的直接利益寓于进口之中”,这是穆勒区别于斯密和李嘉图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观点,也是穆勒论述相互需求原理的基础;穆勒对贸易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他提出来决定国际贸易商品的价值法则,即相互需求理论;穆勒认为,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受国际间需求均衡规律支配的,而国内贸易的商品价值则取决于该商品的生产费用,两者是不相同的;“外国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国际交换的条件”,也即进口商品的价值取决于为了换取该项进口所需出口的商品的数量;而这种“国际交换的条件”,即贸易条件,又取决于贸易双方对对方商品的需求强度和需求弹性;5.本国生产1单位小麦的劳动投入1/4,生产1单位布的单位劳动投入为1;外国生产1单位小麦的劳动投入为1,生产1单位布的劳动投入为1/2;问:1本国在哪一样商品的生产上拥有绝对优势外国在哪一样商品的生产上拥有绝对优势为什么2假如外国用1单位布换取本国3单位小麦,本国与外国的贸易得益分别是多少为什么 3假如外国用1单位布换取本国1单位小麦,本国与外国的贸易得益分别是多少为什么答:1本国在小麦生产上拥有绝对优势,外国在布的生产上拥有绝对优势;因为本国生产小麦的劳动投入量是1/4,优于外国;外国生产布的劳动投入量是1/2,优于本国;2本国得益为1单位小麦;外国得益为2单位小麦和1单位布;3本国得益为3单位小麦;外国得益为1单位布;6.比尔·盖茨先生无论在编写软件还是打字速度上都强于他的秘书;比尔·盖茨先生编写软件的速度是秘书的N倍,打字的速度是秘书的2倍;由于盖茨在编程和打字上都强于其秘书,他是否应该自己来完成全部的工作,以节省下每天付给秘书的20美元薪水据说盖茨如果掉了100美元,他是不会弯腰去捡的,因为弯腰的5秒钟会使他丧失1万美元;试用贸易理论来解释盖茨先生是否要自己做编写软件和打字的全部工作;答:虽然比尔·盖茨先生在编写软件还是在打字速度上都强于他的秘书,他还是应该只编写软件,而将打字的工作交给秘书完成;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比尔·盖茨先生在两项工作上都有优势,但显然在编写软件方面更具优势,因此如果他把自己的时间和经历全部用在编写软件上,即使在支付给秘书每天20美元后,他仍将获得比又编写软件又打字更大的收益;7.案例分析2000国市年美场推出了一种可发声的仪器,在美国商场的零售价为88美元,由美国的一家公司设计经销;这家美国公司将订单下给了一家香港公司,每件40美元;香港公司将订单交给了相熟的一家广东外贸公司,每件20美元;外贸公司再以每件15美元交给江苏的工厂,工厂的原料和生产成本为12美元;美国公司以每件72美元的价格卖给商场;粗算下来,工厂的毛利为每件3美元,外贸公司毛利为每件5美元,香港公司的毛利为每件20美元,美国公司的毛利为每件32美元,美国商场的毛利为每件16美元;国内部分的利润微乎其微,而就在这国内工厂截留的3美元中,又有多少利润能流进一线生产工人的口袋呢试结合所学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对这一事例加以评析;答:提示:可以从比较优势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第四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简述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假设,并说明这些假设的必要性;答:基本假设条件:1世界经济中只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使用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 和劳动L生产两种产品X和Y,即这是一个典型的两国两要素两商品模型2×2×2模型;2生产过程中的规模收益不变;3两国生产相同产品的生产技术相同,生产函数相同;4没有要素密集度逆转,即各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不随要素相对价格变化而变化;X总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总是资本密集型产品;5两国消费者的需求偏好相同;6两国均为不完全的专业化分工;即假定两国在自由贸易下均生产两种产品,两国都不是“小”国;7两国的商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8每个国家的生产要素都是给定的;在一国内,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与国之间不能流动;9没有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也没有任何限制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10两国的生产资源都被充分利用;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假设的必要性:只有在这些苛刻的假设条件下,才便于分析、研究问题,得出某些结论;2.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如何解释谜的产生答:里昂惕夫对要素禀赋理论两度验证的结果都表明,美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和商品流向同历来被学术界奉为经典的要素禀赋理论明显相互矛盾,这样的验证结果无法用传统的贸易理论加以解释与说明,因此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很多理论都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里昂惕夫之谜,比如人力资本说、劳动技能说、研究与。

国际贸易实务各章案例分析题及答案(共10章,21页)

国际贸易实务各章案例分析题及答案(共10章,21页)

第一章贸易术语案例分析1.我某出口公司与某德国商人按CIF汉堡、即期信用证方式付款的条件达成交易,出口合同和来证均规定不准转运。

我方在信用证有效期内将货物装上直驶目的港的班轮,并以直运提单办理了议付,国外开证行也凭议付提交的直运提单付了款,。

承运船只驶离我国途径某港时,船公司为接载其它货物,擅自将我方托运的货物卸下,换装其它船舶继续运往目的港。

由于中途耽搁,加上换装的船舶设备陈旧,使抵达目的港的时间比正常直运船的时间晚了两个多月,影响了买方对货物的使用。

为此,买方向我出口企业提出索赔,理由是我方提交的是直运提单,而实际上是转船运输,是弄虚作假行为。

我方有关业务员认为,合同用的是“到岸价格“,船舶的舱位是我方租订的,船方擅自转船的风险理应由我方承担。

因此按对方要求进行了理赔。

问:我方这样做是否正确?为什么?2.我某进出口公司对日本某客户发盘,供应棉织浴巾4000打,每打CIF大阪80美元,装运港大连;现日商要求我方改报FOB大连价,问:我出口公司对价格应如何调整?如果最后按FOB条件签订合同,买卖双方在所承担的责任、费用和风险方面有什么不区别?3.我某出口公司与外商按CIF Landed London 条件成交出口一批货物,合同规定,商品的数量为500箱,以信用证方式付款,5月份装运。

买方按合同规定的开证时间将信用证开抵卖方。

货物顺利装运完毕后,卖方在信用证规定的交单期内办好了议付手续并收回货款。

不久,卖方收到买方寄来的货物在伦敦港的卸货费和进口报关费的收据,要求我方按收据金额款项支付给买方。

问:我方是否需要支付这笔费用?为什么?4.我方以FCA贸易术语从意大利进口不料一批,双方约定最迟的装运期为4月12日,由于我方业务员的疏忽,导致意大利出口商在4月15日才将货物交给我方指定的承运人,当我方收到货物后,发现部分货物有水渍,据查是因为货交承运人前两天大雨淋湿所致。

据此,我方向意大利出口商提出索赔,但遭到拒绝。

国际贸易各章节习题答案(最全面)

国际贸易各章节习题答案(最全面)

第一章国际贸易术语一、判断正误题及参考答案1.按DES术语成交,卖方是否投保,由其自便,按CIF术语成交,卖方则必须投保。

(对)2.买卖双方按CIF Liner Terms成交,卖方发运的货物必须采用班轮装运。

(错)3.买方采用FOB条件进口散装小麦,货物用程租船运输,如买方不愿承担装船费用,可采用FOBTrimmed 条件成交。

(对)4.在CIF条件下由卖方负责办理货物运输保险,在CFR条件下是由买方投保,因此,运输途中货物灭失和损失的风险,前者由卖方负责,后者由买方负责。

(错)5.按CIFEx Ship's Hold Louis port条件成交后,卖方应负担从装运港到目的港为止的费用和风险。

(错)6.根据《INCOTERMS 1990》的解释,采用D组术语成交,卖方没有办理货运保险的义务,所以卖方可不必提交保险单。

(对)7.按CFR Landed Singapore成交,货物在新加坡港的卸货费及进口报关费应由卖方负担。

(错)8.按FCA术语成交,应由买方订立运输合同或指定承运人。

按惯例,当卖方被要求协助订立运输合同时,只要买方承担费用和风险,卖方也可以办理。

(对)9.业务中常将CIF价格称作“到岸价”,也就是说,按CIF术语成交时,卖方要承担货物运达目的港之前的一切风险、责任和费用。

(错)二、单项选择题及参考答案1.《INCOTEMS 2000》C组贸易术语与其它各组贸易术语的重要区别之一是(C)。

A.交货地点不同B.风险划分地点不同C.风险和费用划分的地点相分离2.按CIF术语成交的合同,货物在运输途中因火灾被焚,应由(C)。

A.卖方负担货物损失B.卖方负责请求保险公司赔偿C.买方负责请求保险公司赔偿3.CIF和CFR两种贸易术语相比,就卖方承担的风险而言(C)A.CIF比CFR大B.CFR比CIF大C.CIF与CFR相同4.按FOB术语签订的合同,采用程租船运输的大宗货物,应在合同中具体订明(A)。

国际贸易实务第三章参考答案

国际贸易实务第三章参考答案

国际贸易实务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判断题四、简答题1、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分为两大类:以实物表示和以文字说明表示。

2、溢短装条款是指合同明文规定卖方交货时允许多交或少交合同数量的浮动比例,在这个比例范围内交货,均不算违约。

“溢短装条款”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最常见的规定数量机动幅度的条款,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数量机动幅度的范围、溢短装的选择权和溢短装部分的作价办法,数量机动幅度的范围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在数量机动幅度范围内,多装或少装的货物,一般都按合同价格计收。

3、在合同中规定数量机动幅度条款(即溢短装条款)应注意以下几点:(1)数量增减幅度的大小要适当;(2)增减幅度选择权的规定要合理;(3)溢短装数量的计价方法要公平合理。

4、包装标志主要包括运输标志、指示性标志、警告性标志等。

运输标志俗称唛头,由一些数字、字母及简单的文字组成,通常刷印在外包装明显的部位。

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货物装卸协会推荐使用的标准运输标志由四个要素构成:(1)收货人的名称字首;(2)参考号码;(3)目的地;(4)件数号码。

5、买卖合同中的包装条款主要包括包装材料、包装方式、包装件数、包装标志和包装费用的负担等内容。

六、案例分析1、A公司的要求是合理的。

因为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凡是凭样品达成的交易,一经双方确认的样品便成为交接货物的品质依据,卖方承担货物品质与样品完全一致的责任,这是凭样品买卖的基本特点;否则,买方有权提出索赔甚至拒收货物。

2、因纺织品已制成服装,不能恢复到纺织品的原状,我方不予赔偿。

3、此为定牌中性包装,我方可接受。

但注意,“鲨鱼”牌可能会侵犯到第三方工业产权,应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若有侵犯第三方工业产权的问题,责任由国外某商人承担的字句。

4、因多装2公吨后,货物总金额超过了开证金额。

按UCP600规定,所交货物数量不应超出信用证总金额。

因此,遭到银行的拒付。

答案版国贸作业

答案版国贸作业

第三章国际货物交易前的准备、磋商与合同订立本章练习题(一)不定项选择题1.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合同成立的时间是()。

A接受生效的时间B交易双方签订书面合同时C在合同获得国家批准时D当发盘送达受盘人时2.按照《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解释,发盘于()生效。

A向特定的人发出时B合理时间内C送达受盘人时D受盘人收到并确认时3.关于迟到接受,《公约》的规定是()。

A迟到接受无效B迟到接受是一个新的发盘C迟到接受完全有效D迟到接受是否有效,关键取决于发盘人4.关于接受生效的时间,各国法律有不同的规定,其中()采用“投邮生效”的原则。

A英美法B大陆法C《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D我国《合同法》5.构成一项有效的发盘,必须具备()条件。

A发盘应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B必须表明发盘人在其发盘一旦被受盘人接受即受约束的意思C必须规定发盘的有效期D必须列明各种交易条件E发盘内容必须十分确定6.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发盘内容必须十分明确,即发盘中应包括()。

A表明货物的名称B表明货物的交货时间、地点C明示或默示地规定货物的数量或确定数量的方法D明示或默示地规定货物的价格或确定价格的方法E表明付款的时间和地点(二)判断题1.交易磋商是签订买卖合同的必需阶段和法定程序。

()2.询盘与发盘一样是达成交易、合同成立的基本环节和必经的法律步骤,具有法律约束力。

()3.在订约建议中如果没有提到交货时间、地点和付款时间、地点,是不能构成一项有效的发盘的,也会妨碍合同的成立。

()4.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在发盘生效后但受盘人尚未表示接受之前,发盘人及时将撤销通告送达受盘人一般可将其发盘撤销。

()5.迟到接受是否有效完全取决于发盘人的态度。

()6.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一项有效的接受必须是同意发盘所提出的交易条件。

()7.在国际贸易中,订立合同只能以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表示,否则无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第三章习题及答案第三章国际价值与世界市场价格一、单选1.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也是由抽象的社会劳动所决定的。

1.商品 B.国别 C.劳动 D.时间2.形成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的基本原因是()。

A.援助B.垄断C.经济增长D.各国生产率不同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不等价交换,当时,()占统治地位。

A.商业资本B.产业资本C.垄断资本D.生产资本4.最早从理论上阐述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条件的是经济学家()。

A.李嘉图B.俄林C.穆勒D.马歇尔5.()已成为衡量一国贸易利益大小的指标,也是反映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的重要指标。

A.国际价值B.国际价格C.产品的差别D.贸易条件6.()指一国出口商品的实际收入水平,以反映一国出口商品的实际购买能力。

A.收入贸易条件B.自由市场价格C.垄断价格D.商品贸易条件7. 帝国主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占统治地位。

A.商业资本B.产业资本C.垄断资本D.生产资本8.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占统治地位。

A.商业资本B.产业资本C.垄断资本D.生产资本9.穆勒在《》一书中,分析了两国贸易中两种商品的实际交换比率是由什么因素确定的。

A.国富论B.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C.政治经济学原理D.论贸易和转变10.()价格基本上能客观地反映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供求状况,并且能得到各国普遍承认的具有代表性的国际贸易价格。

A.垄断价格B.转移价格C.世界“自由市场”价格D.管理价格二、判断1.国际价值形成的最重要条件,就是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世界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2.形成商品国际价值的国际必要劳动时间,是指世界各国生产同一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加权平均。

3.比较成本论说明贸易利益是如何在双方间进行分配的。

4.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背离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5.贸易条件改善,贸易利益随之而增大;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利益随之而缩小。

6.垄断价格的下限取决于世界市场对于国际垄断组织所销售的商品的需求量。

()7.形成不等价交换的原因,既有政治方面的,也有经济方面的。

8.在当代,世界市场价格出现了统一的倾向。

9.货币价值是商品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

10.易货贸易一般是为了克服因外汇支付困难而造成的贸易障碍。

三、多选1. 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A.卖价高于国际价值和买价低于国际价值,或反之。

B.它必然伴随着国际价值量的转移。

C.它体现着国际间的剥削关系。

D.偶然因素2. 世界市场价格可分为()类。

A.世界自由市场价格B.垄断价格C.国家垄断价格或管理价格D.转移价格E.协定价格3. 国际贸易实务中,世界市场价格主要有()。

A.主要集散地价格B.主要出口国的出口价或主要进口国进价C.具有代表性的商品交易所价格D.重要拍卖市场价E.大宗商品的开标价4.影响世界市场供求关系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A.垄断和竞争B.经济周期的变动C.气候变化D. 原材料价格的变化E.重要供需国家的销售或购买动向5.在公司内部实行价格转移,主要目的是为了()。

A.逃避税收B.实现整个公司税金最小化C.实现整个公司财务收益最大化D.实现整个公司团队管理6.贸易条件恶化是指()。

A.出口价格指数不变,进口价格指数上升B.进口价格指数不变,出口价格指数上升C.出口价格指数下降,进口价格指数上升D.进口价格指数不变,出口价格指数下降7.下列几种情况,不属于净贸易条件的是()。

A.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B.把贸易量加进来进行计算的贸易条件的变化C.考虑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后贸易条件的变化D.同时考虑到进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后贸易条件的变化E.把科技发展水平加进来进行计算的贸易条件的变化8.对国际价值量不起影响作用的因素有()。

A.劳动生产率B.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C.劳动强度D.自然条件E.消费者的消费习惯9.由于垄断而形成的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三个阶段。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不等价交换B.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C. 封建主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D. 帝国主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10.下列()属于各国普遍承认的具有代表性的国际贸易价格。

A.交易所价格B.拍卖价格C.开标价格D.参考价格E.转移价格四、案例据中国商务部政策研究室统计资料,1995—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条件出现某些值得注意的发展趋势,具体情况见下表:1995—2004年中国外贸条件走势分析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净贸易条件100 103 107 104 98 94 91 88 86 85收入贸易条件100 101.7130.9133 140.7156.4161.3189.9217.6225.5试运用国际贸易相关知识对此进行分析。

(1)适用理论所谓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条件,是指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对其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穆勒将贸易条件分为商品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等。

①商品贸易条件——最基本、最常用,贸易条件常指此。

称纯(净)易货贸易或纯(净)物物贸易条件。

N=Px(出口价格总指数)/Pm (进口价格总指数)②收入贸易条件——指一国出口商品的实际收入水平,以反映一国出口商品的实际购买能力。

I=Px(出口价格总指数)/Pm (进口价格总指数)*Qx(出口数量指数)(2)案情分析表中显示,1995—1997年期间,中国的净贸易条件逐渐得到改善。

但自1997年以来,中国净贸易条件指数不断减小,表明中国净贸易条件处于恶化中,相对而言,中国收入贸易条件却趋于改善。

该现象表明目前中国外贸出口额和贸易顺差的增大,主要得益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剧增,而非出口商品质量的提升,即近年来中国外贸依然属于“以量取胜”,而非“以质取胜”,中国目前仅是贸易大国,而非贸易强国。

(3)案例启示中国的外贸发展,特别是出口贸易虽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出口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

但中国出口额的增加主要依赖于出口数量的激增,出口商品的价格却没有相应提升,可能与中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价值附加值低密切相关。

因此,中国在外贸发展过程中,应注重贯彻“以质取胜”、“科技兴贸”战略,推动出口商品结构升级和优化,提升中国外贸利益,加速由贸易大国转向贸易强国的进程。

答案第三章国际价值与世界市场价格一、单选1.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也是由抽象的社会劳动所决定的。

2.商品 B.国别 C.劳动 D.时间2.形成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的基本原因是()。

BA.援助B.垄断C.经济增长D.各国生产率不同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不等价交换,当时,()占统治地位。

AA.商业资本B.产业资本C.垄断资本D.生产资本4.最早从理论上阐述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条件的是经济学家()。

CA.李嘉图B.俄林C.穆勒D.马歇尔5.()已成为衡量一国贸易利益大小的指标,也是反映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的重要指标。

DA.国际价值B.国际价格C.产品的差别D.贸易条件6.()指一国出口商品的实际收入水平,以反映一国出口商品的实际购买能力。

AA.收入贸易条件B.自由市场价格C.垄断价格D.商品贸易条件7. 帝国主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占统治地位。

CA.商业资本B.产业资本C.垄断资本D.生产资本8.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占统治地位。

BA.商业资本B.产业资本C.垄断资本D.生产资本9.穆勒在《》一书中,分析了两国贸易中两种商品的实际交换比率是由什么因素确定的。

CA.国富论B.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C.政治经济学原理D.论贸易和转变10.()价格基本上能客观地反映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供求状况,并且能得到各国普遍承认的具有代表性的国际贸易价格。

CA.垄断价格B.转移价格C.世界“自由市场”价格D.管理价格二、判断11.国际价值形成的最重要条件,就是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世界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对12.形成商品国际价值的国际必要劳动时间,是指世界各国生产同一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加权平均。

错13.比较成本论说明贸易利益是如何在双方间进行分配的。

错14.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背离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对15.贸易条件改善,贸易利益随之而增大;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利益随之而缩小。

对16.垄断价格的下限取决于世界市场对于国际垄断组织所销售的商品的需求量。

()错17.形成不等价交换的原因,既有政治方面的,也有经济方面的。

对18.在当代,世界市场价格出现了统一的倾向。

错19.货币价值是商品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

错20.易货贸易一般是为了克服因外汇支付困难而造成的贸易障碍。

对三、多选1. 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ABCA.卖价高于国际价值和买价低于国际价值,或反之。

B.它必然伴随着国际价值量的转移。

C.它体现着国际间的剥削关系。

D.偶然因素2. 世界市场价格可分为()类。

A-EA.世界自由市场价格B.垄断价格C.国家垄断价格或管理价格D.转移价格E.协定价格3. 国际贸易实务中,世界市场价格主要有()。

A-EA.主要集散地价格B.主要出口国的出口价或主要进口国进口价 C.具有代表性的商品交易所价格 D.重要拍卖市场价 E.大宗商品的开标价4.影响世界市场供求关系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A-EA.垄断和竞争B.经济周期的变动C.气候变化D. 原材料价格的变化E.重要供需国家的销售或购买动向5.在公司内部实行价格转移,主要目的是为了()。

ABCA.逃避税收B.实现整个公司税金最小化C.实现整个公司财务收益最大化D.实现整个公司团队管理6.贸易条件恶化是指()。

ACDA.出口价格指数不变,进口价格指数上升B.进口价格指数不变,出口价格指数上升C.出口价格指数下降,进口价格指数上升D.进口价格指数不变,出口价格指数下降7.下列几种情况,不属于净贸易条件的是()。

BCDEA.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B.把贸易量加进来进行计算的贸易条件的变化C.考虑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后贸易条件的变化D.同时考虑到进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后贸易条件的变化E.把科技发展水平加进来进行计算的贸易条件的变化8.对国际价值量不起影响作用的因素有()。

CDEA.劳动生产率B.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C.劳动强度D.自然条件E.消费者的消费习惯9.由于垄断而形成的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三个阶段。

ABD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不等价交换B.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C. 封建主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D. 帝国主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10.下列()属于各国普遍承认的具有代表性的国际贸易价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