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元素概述
现代生活化学-第四章-保健与化学PPT课件
![现代生活化学-第四章-保健与化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f6a8f258fb770bf68a558b.png)
3.铜过量多可加速衰老。
锌
(人体内含 锌量2~2.5
克)
1.是合成蛋白质和核酸酶的必需元 1.缺锌时会造成蛋白质合成
素;
障碍,细胞分裂受到干扰,
2.大约有160种酶含有锌元素; 从而生长停滞、生殖受阻、
3.促进生长发育 ;
免疫力低下,儿童缺锌则味
4.参与性腺、胰腺、脑下垂体活动;觉、嗅觉减退;
5.存在于所有动物的眼睛中。
人体中常量元素的名称及其含量见表4.2
2021
名称
表4.2 人体中常量元素的名称及其含量 含量(%) 名称 含量(%) 名称 含量(%)
氧
65
钙
2
钠
0.15
碳
18
磷
1
氯
0.15
氢
10
硫
0.25
镁
0.05
氮
3
钾
0.35
常量元பைடு நூலகம்占人体总量的99.95%
2021
另外一类叫微量元素也称痕量元素,指每天摄入量在0.04 克以下,在人体中含量低于0.01%的元素。目前已确定的微量 元素有铁、铜、锌、铷、锶、氟、硼、溴、碘、钡、锰、硒 、铬、钼、砷、钴、钒等17种(有的如镍、碲等尚未确定) ,这17种元素占人体约0.05%。这些元素在体内含量真是微乎 其微,如锌在人体中只有百万分之三十三,氟不超过百万分 之四十,铁也只有百万分之六十。然而,就是这些看来微不 足道的元素,与机体的生命活动关系密切,与人的生存和健 康息息相关。它们当中,有的是组成人体血液的重要成分, 有的是构成人体细胞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有的是形成人体中 某些酶、激素或维生素等活性物质的核心成分。总之,微量 元素能帮助将普通元素运输到身体各个部分,对人的正常代
高中化学4.1.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4.1.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6745bff231b765ce050814da.png)
第1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核心微网络素养新目标1.认识原子的组成及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
2.学会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与应用。
3.认识元素周期表及发展历程。
4.理解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预习新知]一、原子结构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原子⎩⎨⎧原子核⎩⎪⎨⎪⎧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如碳原子的原子结构模型(2)原子的表示方法即:A ZX 表示质量数是A ,质子数是Z 的X 原子。
2.质量数 (1)概念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后相加所得的数值。
(2)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两个关系①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②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3.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电子层从内到外,分别用n 表示,依次为1,2,3,4,5,6,7或K ,L ,M ,N ,O ,P ,Q 。
(2)内层电子能量较低,外层能量较高。
电子总是先从内层排起,排满后,再排下一层。
4.第n 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 2,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K 层只能容纳2个电子。
二、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1)诞生: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列,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2)演变:为未知元素留下的空位先后被填满。
(3)现行:元素的排序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核电荷数。
2.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①数目: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故有7个周期。
②分类③周期的序数即为该周期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
每一周期中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递增。
(2)族①数目:元素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 16个族。
②分类③常见族的别称族别称第ⅠA族(除氢) 碱金属元素第ⅦA族卤族元素0族稀有气体元素[即学即练]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4.1.2 元素周期表 核素、同位素(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1.2 元素周期表 核素、同位素(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7347d810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b0.png)
目录
CONTENTS
01 元素周期表
0 核素 同位素 2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讨论交流,了解核素、同位素的含义,认 识同位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学会利用各概念之间的关 系解答有关问题。
2.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发现史资料的收集整理、交流汇报,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形成过程,并能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 进行加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任务二、讨论交流:阅读教材P94页内容,思考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 排原则是什么?
①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方式: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 顺序由左向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 数递增的顺序由上向下排成纵列。
元素的种类
2 8 8 18 18 32 32
01 元素周期表
活动二、探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任务一、观察元素周期表,结合教材P95页“思考与讨论”,思考周期序 数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何关系?完成表格内容。
周期序数 1 2 3 4 5 6 7
起止元素 H~He Li~Ne Na~Ar K~Kr Rb~Xe Cs~Rn Fr~Og
A. 、 、H+和H2是氢元素的四种不同粒子 B. 和 、石墨和金刚石均为同素异形体 C. 和 是不同的核素 D.12C和14C互为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 同 【解析】A项中的四种微粒是氢元素的四种不同粒子, 和 是质子数均为
1,中子数不等的不同的氢原子,它们是不同的核素,12C和14C由于其质子数 均为6,而中子数分别为6和8,故它们互为同位素,同理, 和 也互为 同位素,其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金刚石与石墨是由碳 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单质,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教案:4.1.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教案:4.1.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https://img.taocdn.com/s3/m/8247b5e0b9d528ea81c77975.png)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2.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及能够根据原子序数确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情境]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很早以前,人们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物质是否无限可分?在公元前5世界,希腊哲学家德谟利特等人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
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实心球。
1904年汤姆孙利用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他认为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1911年卢瑟福(汤姆孙的学生)进行了α散射实验,得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1913年玻尔(卢瑟福的学生)引入量子论的观点,提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圆周运动。
1926~1935年,现代物质结构学说提出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内做高速运动,其运动规律与一般物体不同,没有确定的轨道。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程,学生可以认识到从宏观和微观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知道科学研究过程中常需要依据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建构模型,提高模型的认知能力。
[复习]回顾原子的构成。
提出问题: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原子本身为什么不带电?[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由于原子核中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正负电荷数相等,因此原子本身不带电。
2.新课讲授[师]我们知道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质子和中和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我们把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叫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
[投影]展示标有质量数的某元素X[师]质量数用A表示位于元素符号的左上方,质子数用Z表示位于元素符号的左下方。
4.1.2+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1.2+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7068cda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95.png)
元素周期表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内容与地位:“元素周期表”是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认识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表中元素信息及元素周期律内容描述等都属于元素周期表(律)的表层知识。
元素周期表作为元素周期律的表征模型,元素周期表(律)的本质在于科学家们建立了基于元素原子结构周期表位置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的系统模型,反映了不同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未知元素卡片上各个元素的信息,建立族和周期的位置变量在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之间的关联,寻找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初步建构元素周期表模型。
(2)通过评价不同编排原则,指出所建模型的局限性,优化模型,体会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模型建立的本质。
(3)通过猜测未知元素的质子数并绘制原子结构示意图,应用原子结构解释元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认识原子结构以及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从核外电子排布的角度理解元素周期表周期、族、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4)通过应用模型给未知元素定位,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运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分析、推知元素的位置,用周期和族的符号表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实现元素周期表模型中“位-构-性”3者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推理。
教学重难点:1.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史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3.核素、同位素的定义二、说教法目前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只是关注元素周期表的表层知识,制作元素周期表的教学活动对象一般为学生熟知的前20号元素,编排原则大多是通过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或化学史直接获得,信息单一易得。
教学活动中既没有体现元素周期表模型建构中的科学思维的变化,也没有揭示建构历程中的科学本质。
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元素周期表知识的深层含义的挖掘,对元素周期表模型演变过程中的教育价值体现不够。
元素周期表模型的生成和完善经历160余年,其中不乏各式各样的尝试与归纳,故本节课尝试基于建模思想来进行教学,着重围绕模型的生成性和变化性等2个维度,通过建模实践活动发展学生对元素周期表模型的认知,让学生关注模型建立过程中科学思维的发展,理解元素周期表模型建立的本质。
大学环境毒理学环境中重金属的毒性
![大学环境毒理学环境中重金属的毒性](https://img.taocdn.com/s3/m/469a0803ddccda38366baf19.png)
经消化道排泄: 胆汁排泄—金属在胆汁中几乎均与蛋白结合或形成低分子量络合物; 胰液排出—Zn消化道上皮细胞的脱落—使积存胞内的金属元素排出体外。
经呼吸道排出: 金属在体内代谢转化为挥发性化合物时,可从呼吸道随呼气排出,如硒、砷、 碲等类金属可以在体内转化成挥发性的二甲基硒、三甲基胂、二甲基碲而从呼
能与硫和氯结合生成硫化汞和氯化汞。
汞在自然界以金属汞、无机汞和有机汞的形式存在。有机汞的毒性较金属汞和 无机汞大。
有机汞化合物均为脂溶性(如甲基汞、二甲基汞、苯基汞、甲氧基乙基汞
等 )。
汞污染的来源:
以汞为原料的工业生产过程:氯碱工业(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方法来制取
NaOH、Cl2
和H2时使用的催化剂)、电子工业、塑料工业、仪表工业、含汞农药工业; 含汞农药的使
围内。目前人们关注的有毒重金属有(17种):汞、镉、铅、铬、锌、铜、 锰、钴、镍、锡、钡、锑、铍、锂、铝、砷、硒。
环境毒理学的重点研究对象
主要是:汞Hg、镉Cd、铅Pb、铬Cr、砷As、硒Se;其次还有锌Zn、锰Mn等。
环境中的重金属为什么会损害人类健康? 生物和环境是统一的,生物体的物 质组成和环境的物质组成也是统一的;各生物元素在体内
铸造合金、电缆包铅、油漆、颜料、农药、陶瓷、塑料、辐射防护材料等。汽 车使用的含铅
汽油中常加入四乙基铅作为防爆剂。在汽油燃烧中四乙基铅绝大部分分解成无 机铅盐及铅的
氧化物,随汽车尾气排出,成为最严重的铅污染源。
吸收:
Pb消化道 门静脉 肝脏 血液循环 环境中的铅主要从消化道,其次从呼吸道 和皮肤进入人体。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二课时 课件【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4.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二课时 课件【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b01c1bccc281e53a5902ff1a.png)
同周期相邻元素之间的关系(原子序数相差)
ⅡA、ⅢA
二周期
1
三周期
1
四周期
11
五周期
11
六周期
25
七周期
25
3.同主族相邻元素之间的关系(原子序数相差)
同主族相邻元素之间的关系(原子序数相差)
ⅠA、ⅡA
其他族
二三周期
8
三四周期
8
18
四五周期
18
五六周期
18
32
六七周期
32
4.你发现各周期的元素种数有什么规律?
周期序数
一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稀有气体原子序数 2 10
18
36
54
86
118
练习2:推算原子序数为34,53,88, 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1.元素周期表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是哪一个族? 提示 因ⅢB族中含有镧系和锕系元素,元素种类最多。
2.同一周期的第ⅡA族、第ⅢA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多少? 提示 二、三周期时,相差1; 四、五周期时,相差11;六、七周期时,相差25。
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本质
质子数(核电荷数) 质子数、中子数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 相同的一类原子 都一定的原子 核素
同种元素组成的 不同单质
范畴 同类原子
原子
原子
பைடு நூலகம்
单质
特性
只有种类 , 没有个数
化学反应中 的最小微粒
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 组成元素相同 , 因质量数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性质不同
联系:
2. 已知氟位于周期表中第2周期,第ⅦA族,
画出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4.1第一课时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课件
![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4.1第一课时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110a0e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7.png)
变式训练2(2020吉林长春高一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同一主族相邻两个周期的元素的原子序数差一定等于上一周期所含元 素种数 B.11号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C.在元素周期表中114号元素的上一周期同一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82 D.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36种元素
提示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应用其中的一项。
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为电子层,有人把这种电子层模型比拟为洋葱式结构:
科学家预测第114号元素具有良好的力学、光学、电学性质,将它命名为“类铅”。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已知R原子有b个中子,R2+核外有a个电子。
变式训练3-2短周期元素A、B、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同一主族相邻两个周期的元素的原子序数差一定等于上一周期所含元素种数
(2)族(纵列) ①个数:元素周期表中有18个纵列,但只有16个族。 ②特点: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的族序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③分类
④常见族的特别名称 第ⅠA族(除H外):碱金属元素;第ⅦA族:卤族元素;0族:稀有气体元素。
【情境链接】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给元素设计并建造了个新家— —元素周期表,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被分在了同一个楼层上(同周期), 具有相似性质的一个家族(同族)的元素被分在了同一个单元。你瞧,元素 们正在忙忙碌碌、高高兴兴地搬进新家呢!
3.原子或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的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各电子层 排布的图示。 如Na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4.1 元素、化学式与化合价分析
![4.1 元素、化学式与化合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76b848011ca300a6c39060.png)
1. 原子的构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 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3. 构成物质的粒子除原子、分子之外,还有离子。
带电的原子叫做离子。
4. 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 子质量。
秦始皇幻想帝位永在,龙体长存,日思长生药,夜作金银梦。
于是各路仙家大炼金丹,他们深居简出于山野之中,过着超脱尘世的神仙般生活。
炼丹家以丹砂(硫化汞)、雄黄(硫化砷)等为原料 ,开炉熔炼。
企图制得仙丹,再点石成金,服用仙丹或以金银为皿,均使人永不老死。
西文洋人也仿效于暗室或洞穴,单身寡居致力于炼金术。
一两千年过去了,死于仙丹不乏其人,点石成金出终成泡影。
金丹太徒劳无功而销声匿迹。
中外古代炼金术士毕生从事化学实验 ,为何中一事无成?乃因其违背科学规律。
他们梦想用升华等简单立法改变贱金属的性质,把铅、铜、铁、汞变成 贵重的金银。
殊不知用一般化学立法是不能改变元素的性质的。
课程回顾课前导读4.1 元素、化学式和化合价化学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种原子的总称,而原子是经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却不能再分。
随着科学的发展,今天“点石成金 ”已经实现。
1919处英国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元素使氮变成了氧。
1941年科学家用原子加速器把汞变成了黄金-人造黄金镄(一百号元素)。
1980处美国科学家又用氖和碳原子高速轰击铋金属靶,得到了针尖大的微量金。
金丹术士得知今人之丰功伟绩,在天之灵出会自觉羞愧的。
知识点一 元素世界上的万物是由什么形成的?这是人类自古以来就不断探索的问题。
在人们认识了原子和原子结构之后,对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知识精讲知识网络图 1 贝壳中有哪些元素? 图2 漂亮的溶洞你想去参观吗?1.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质,发现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其实只有一百多种,就像可拼写出数十万英文单词的字母只有26个一样。
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基础复习《4.1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归纳总结
![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基础复习《4.1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c4d743c312b3169a451a4fa.png)
即原子中电子数=质子数。
答案:A
[分级训练·课课过关]
1.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关于该粒子的说法错误
的是
()
A.核电荷数为 17
B.属于金属元素
C.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D.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 1 个电子 解析: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为氯原子,是非金属元素。
答案:B
2.下列有关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表示正确的是 ( )
构示意图;B 项中最外层超过 8 个电子,而该层最多只能
容纳 8 个电子;D 项中违背了电子通常先排布在能量较低
的电子层的原则。
答案:C
4.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 3 个电子层,最外层有 4 个电子,则
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
A.14
B.15
C.16
D.17
解析:该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为 2,8,4,得电子数为 14,
4.元素周期表中的数量关系: (1)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3)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5.元素周期表结构的记忆口诀: 七个周期横着看,三短和四长;纵看共有十八列,七主七 副零Ⅷ三; 副族元素中间站,主族元素靠两边;若分金属非金属,硼 砹之间划连线。
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基础复习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主干知识结构化]
[关键要点条目化]
1.原子结构记忆口诀: 原子构成三子(质子、中子、电子)奇(奇妙),质子正电擎大旗。电子抗 衡带负电,中子中立不带电。
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子数为 108-42=66,因此14028Mo 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4.1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说课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4.1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d9ff8fac27284b73f34250ad.png)
(7)教师总结提高。
(8)迁移应用,讲练结合。
(9)布置课后作业,提出训练要求(课后作业见学案)。
Hale Waihona Puke 七、本节重点概括: 1、数量关系: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谢谢各位老师莅临指导
二、三维目标的确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中子数、质量 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②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掌握质量数和符号A、X、Z的含义,并明确各 微粒之间的关系。
二、三维目标的确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学习与探究,培养学生处
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三维目标的确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学习,认识物质的微观本质。使 学生认识到原子是由带不同电性(正负电荷)的微观粒子构成,认识原 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②通过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推理等科学 研究方法以及历代科学家科学研究的辛苦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 科学精神,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永攀科技高峰。
原子核
一个氧原子 电子
核外电子是怎样运动的? 观看原子的核外电子运动的模拟动画。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运动情况
钠原子的核外电子运动情况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 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
(6)提出5个问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讨论,发言,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
问题一 当K层为最外层时,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是多少? 除了K层,其他各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多少? 问题二 次外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多少 ? 问题三 倒数第三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多少 ? 问题四 K、L、M、N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各是是多少 ? 问题五 你能归纳出第n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吗 ?
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1原子结构与元素 周期表(知识点)
![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1原子结构与元素 周期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a80b74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0.png)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认识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能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能从原子结构的角度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能进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之间的相互推导。
3.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及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4.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A Z X的含义,并能比较它们的不同。
5.知道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的结构和性质,能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6.能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7.巩固原子的构成,加深对核素、同位素概念的理解,熟练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关系。
8.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知识点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点三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与结构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其性质2.质量数(1)概念: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常用A 表示。
(2)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两个关系①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②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3.元素(1)概念: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
4.核素(1)概念: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表示方法:A Z X。
(2)实例原子符号(A Z X)原子名称氢元素的原子核质子数(Z)中子数(N)11H氕1021H或D氘1131H或T氚125.同位素(1)概念: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即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同位”是指核素的质子数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有相同的位置。
例如:氢元素有11H、21H、31H三种核素;碳元素有126C、136C、146C等核素;氧元素有168O、178O和188O三种核素;铀元素有23492U、23592U、23892U等核素。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4.1第1课时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核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4.1第1课时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核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82a55470d4d8d15abf234e92.png)
原子构造 元素周期表 核素课程标准核心素养1.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
2.知道元素周期表的构造。
3.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1.微观探析:能从元素和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造。
2.证据推理: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构造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
原子构造1.原子的构成原子⎩⎪⎨⎪⎧原子核⎩⎪⎨⎪⎧质子:相对质量近似为1,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相对质量近似为1,不带电核外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2.质量数(1)概念: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作质量数,常用A 表示。
(2)质量关系: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3.电子层(1)含义: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称作电子层。
(2)表示方法电子层数(n ) 1 2 3 4 5 6 7 字母表示 KLMNOPQ离核远近 ――→由近到远 能量上下――→由低到高(1)电子一般总是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2)原子核外第n 层最多能容纳2n 2个电子。
(3)无论原子有几个电子层,其最外层中的电子数最多只有8个(K 层只有2个),次外层中的电子数最多有18个。
1.原子、分子、离子中微粒间的数量关系(1)电中性微粒(分子或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阳离子X m+:质子数=核外电子数+m。
(3)阴离子X m-:质子数=核外电子数-m。
2.1~18号元素原子构造的特殊关系特殊关系对应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Li、Si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Be、Ar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C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O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4倍Ne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H、Be、Al最外层有1个电子H、Li、Na最外层有2个电子He、Be、Mg1.R原子有b个中子,R2+核外有a个电子。
高中化学必修一4.1元素周期表,律-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一4.1元素周期表,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f9a3ce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f.png)
高中化学必修一4.1元素周期表/律-知识点1、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中,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
共有 7 个周期,其中第 1、2、3 周期称为短周期,第 4、5、6、7 周期称为长周期。
有 18 个纵列,第 1、2、13~17 族,即ⅠA~ⅦA族,为主族元素;第 11、12、3~7 族,即ⅠB ~ⅦB 族,为副族元素;第 8、9、10 族,为第Ⅷ族;第 18 族为 0 族。
2、对一个原子而言: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的最高价一般等于族序数,比如Si,P,S,Cl等,但氟和氧的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
3、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氧化性)越强,元素的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化合,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4、元素金属性越强,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还原性)越强,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置换出氢气,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5、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向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②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③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6、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②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③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7、金属钠与冷水发生剧烈反应;金属镁与冷水反应缓慢,加热后镁带表面有少量气泡;金属铝加热后与水的反应也不明显。
8、硅、磷、硫和氯元素的性质比较9、碱金属元素:包括锂、钠、钾、铷、铯和钫。
性质:①单质都能与氧气、水等发生反应,原子序数越大,反应越剧烈。
②最高价氧化物都有较强的碱性,从1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
③都比较柔软、熔点较低,从上往下,熔点和沸点都不断降低。
10、卤素:包括氟、氯、溴、碘和砹。
性质:从氟到碘,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故:①其单质与氢气的化合能力逐渐减弱,(F:冷暗处,剧烈化合;Cl:光照或点燃时化合;Br:加热时反应;I:加热时缓慢反应)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逐渐减弱;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减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s区的元素均为金属晶体;p区的元素的中间部分,有 的为原子晶体,有的为分子晶体。最右边非金属和稀 有气体则全部为分子晶体。
❖ 从左至右,由典型的金属晶体经过原子晶体,最后过 渡到分子晶体;由上而下,由分子晶体或原子晶体过 渡到金属晶体。
1、熔沸点
物质熔沸点决定于物质的晶体类型
主族元素,从左到右,熔沸点由低到高再到低。
❖ 普通元素和稀有元素
➢稀有元素是指在自然界中含量较少和分布较散;或 被发现较晚
➢ 钛在地壳中含量排第十位,但难于制备;有些普通 元素比较集中,但总量较少,因此普通与稀有的划 分不是绝对的
2020/8/10
17
❖ 稀有元素——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轻稀有元素:如锂(Li)、铷(Rb)等; 高熔点稀有元素:钛(Ti)、锆(Zr)等; 分散性稀有元素:镓(Ga)、铟(In)等; 铂系元素:锇(Os)、铂(Pt)等; 稀土元素:钪(Sc)、镧(La)及镧系等; 放射性稀有元素:锕(Ac)及锕系、镭等; 稀有气体:氦(He)、氖(Ne)等。
1875年法国布瓦德朗用光谱分析法发现新元素, 并命名为镓。除比重差异外,一切都应验了
门捷列夫写信给巴黎科学院:“ 镓就是我预言的 亚铝,它的原子量接近68,比重应该是5.9~ 6.0 g/cm-3 ,不是4.7,请再试验一下,也许您那块物 质还不纯……”
布瓦德朗重新测定镓的比重,果然是5.94。
1930年前,氨、二氧化硫、氯乙烷和氯甲烷等被相继用作致冷剂; 这些致冷剂不是有毒就是易燃,很不安全
为了寻找无毒不易燃烧的致冷剂,米奇利 根据对元素周期表研究, 分析单质及化合物易燃性和毒性的递变规律。
在第三周期中,单质的易燃性:CH4>NH3>H2O;氢化物的毒性: AsH3>PH3>NH3 H2S >H2O
V 存在于动、植物和人体蛋白,降低血清中胆 固醇
Cr 维持正常代谢,协助胰岛素起作用
2020/8/10
24
d区元素
Mo 存在于黄嘌呤氧化酶等与染色体有关的金 属酶中,影响体内的嘌呤代谢
Mn 输锰蛋白质、精氨酸酶、丙醇酸羧化酶等、 缺锰可能导致动脉硬化、食道癌等
Co 维生素B12的重要成分,参与核酸合成、血 红蛋白合成、氨基酸新陈代谢等
第四部分 简明元素概论
4.1 元素概述 4.2 s、p区元素 4.3 ds、d区元素 4.4 镧系元素和稀土元素(f区)
2020/8/10
1
学习内容参考教材:
1、郑利明等编.简明元素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超星图书馆可下载) 2、刘新锦等.无机元素化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2020/8/10
2
4.1 元素概述
Cd 与蛋白质分子结合,导致多种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和破坏, 干扰必需微量元素在体内的正常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阻 碍铁的吸收等。
As 三价砷使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抑制细胞
呼吸导致其死亡。
2020/8/10
27
元素与环境
大气污染 CO2、H2O、CH4、N2O、O3、氟氯 烃等温室气体 酸雨 PH<5.6,H2SO4、H2SO3、HNO3、HNO2、 少量有机酸等 水污染 工业废水含P、As、Sb等半金属和Cd、 Hg、Cr(VI)等元素及化合物
主族元素单质呈现出由导体向半导体、绝缘体变化的 趋势。位于 p 区的对角线附近的金属是半导体,其中 Si ,Ge 被认为是最好的半导体。
副族元素均为金属,易导电。
2020/8/10
31
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热稳定性逐渐增强
热 稳 定 性 逐 渐 减 弱
热
BCNO F
稳 定
Si P S Cl
性
2020/8/10
28
性质——元素之最
最活泼金属Cs、最活泼非金属F2 最轻的金属Li、最轻的非金属H2 最高熔沸点是C、最低熔沸点是He 最稳定的气态氢化物HF,含H%最大的是CH4
最强酸 HI、最强碱CsOH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和非金属分别是 Al 和O
2020/8/10
29
三、 单质的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质
Ni 缺Ni影响人体对铁的吸收,导致血红蛋白水 准和红细胞数量下降
2020/8/10
25
生物体内的元素
p区元素 (卤素及硒)
Cl 体内宏量元素,与Na+、K +维持体液的解离 平衡、酸碱平衡和渗透平衡,
F、Br、I、Se 微量元素;F 强硬骨骼 CaF2 溴化物(NaBr、KBr)抑制神经中枢、医药上 用作镇静剂;I 甲状腺分子;
2020/8/10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推荐 (1998年)
5
2020/8/10
6
2020/8/10
7
2020/8/10
82020/8/10源自92020/8/10
10
1869年的门捷 列夫第一张元 素周期表
2020/8/10
11
1870年门捷列夫预言了31号元素镓,门捷列夫称 它为亚铝, “亚铝是一种易挥发的物质,将来一 定有人利用光谱分析发现它”
根据这样的变化趋势,周期表中右上角F、Cl元素的化 合物可能是理想的元素,不易燃、低毒性的致冷剂
2020/8/10
16
2 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90种)和非金属元素(22种)
B-Si-As-Te—At 和Al—Ge—Sb—Po对角线划分
位于该对角线左下方的单质都是金属;右上方都是 非金属。这条对角线边上的元素为准金属
一、 元素的发现、分类和存在形态 二、元素的自然资源 三、单质的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质 四、单质的制取方法
2020/8/10
3
一、 元素的发现、分类和形态
1 元素的发现 2 元素的分类 3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
2020/8/10
4
1 元素的发现
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天然存在的元素有92种,人工合 成的元素有20(多)种,共112 +种
(3)准金属元素(B除外)以及ⅠB族和ⅡB元素常以难溶性硫化 物存在,如辉铜矿(Cu2S)
(4)ⅢB~ⅦB族过渡元素主要以稳定的氧化物存在,如软锰矿 (MnO2)
2020/8/10
19
2)游离态
常温常压下的单质以气体存在的有11种 氮、氧、氢、氯、氟和六种稀有气体
以液态存在的单质有 2种 + 2种 (1)Hg、Br; (2)低熔点,易形成过冷态 Cs (熔点28.5℃)和 Ga(熔点30℃)
副族均为金属元素,其单质具有一般金属熔沸点通性
2020/8/10
30
2、硬度和密度
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单质的密度是两头小中间 大,这与原子半径和晶体结构的变化有关。
副族元素具有较大的密度和硬度。单质中密度最大的 是Os、Ir、Pt ;硬度最大的是Cr,仅次于金刚石。
3、导电性(周期表从左到右)
“按照我们老师门捷列夫的那样,我也尽可 能地写下了这些元素可能有的性质和预见到 的各种关系”
按照周期表所指示的方向进行探索,他在 1898年一年内又发现了和氩性质相似的三种 元素氖、氪、氙
2020/8/10
15
氟里昂与元素周期表
19 3 0 年美国托马斯·米奇利 成功获得一种新型致冷剂—— CCl2F2(氟里昂,F12)
非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Cs Ba Tl Pb Bi Po At
2020/8/10
金属性逐渐增强
36
元素周期表实际应用:位-构-性的推断
原子结构
质子数=原子序数 电子层数=周期序数 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
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最高正价 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为准金属 酸性,稳定性的递变性
Cs2O
CsOH
F
酸 性
HClO4
Cl2O7
Cl
增 强
HBrO4
Br2O7
Br
HIO4 I2O7
I
HAtO4
At2O7
At
34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
酸性逐渐增强
H
碱 性
Li Be B C N O F
逐 Na Mg Al Si P S Cl
渐
增 K Ca Ga Ge As Se Br
强
酸 性 逐 渐 增 强
2020/8/10
18
3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
存在形态有:游离态(单质)和化合态(化合物)
1)化合态 (大多数元素以化合态存在)
(1)活泼金属元素与ⅦA(卤素)形成的离子型化合物,存在于 各种水体及矿体之中;
(2)ⅡA族元素还常以难溶性碳酸盐或硫酸盐形式存在于矿物中; 如石灰石(CaCO3)等;
Se 含Se酶能避免过氧化物或含氧自由基对机体 损伤,抑制癌症
2020/8/10
26
对生物体有害的元素
Pb 与体内一系列蛋白质、酶和氨基酸中的巯基(-SH)结 合,从多方面干扰机体的生化和生理功能;铅中毒主要损 害造血、神经、消化系统和肾脏,有致畸、致癌作用。
Hg 与蛋白质中巯基有较强的亲和力,改变或破坏蛋白质 的结构和活性,导致细胞代谢紊乱;主要损害神经、生殖 系统和肾脏等。
其余的单质均为固态 (1)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碳; (2)金属单质:如Hg、Au等及铂系元素等。
2020/8/10
20
二、 元素的自然资源
元素在自然界总含量称为丰度。
丰度占前十位的元素为(数字均为百分比)
O
H
Si
Al
Na
52.32 16.95
16.67
5.53
1.95
Fe
Ba
Mg
K
Ti
1.50 1.48
Rb Sr In Sn Sb Te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