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德国油画

合集下载

十九世纪德国绘画剖析

十九世纪德国绘画剖析

台岑祭坛画(又称《山中十字架》)
卡斯帕· 大卫· 弗里德里希
《两个望月的男人》(布上油画) 1819年前后
卡帕斯帕尔· 达维德· 弗里德里希
《Junotempel in Agrigent》
菲利普· 奥托· 龙格 早期浪漫主义的另一
位著名艺术家是菲利普· 奥托· 龙格( Philipp Otto Runge ,1777~1810)。他 追求的是内容与形式都适应当代需要的艺 术。他画的风景蕴藏着新的生命力,此外 他还画了不少亲属肖像。在弗里德里希画 风的带动下,19世纪20年代和19世纪30年 代出现了风景画创作的繁荣景象,出现了 一批优秀风景画家如卡尔· 古斯塔夫· 卡鲁 斯(Carl Gustav Carus,1789~1869), 约翰· 克里斯蒂安· 克劳森· 达尔(Johan Christian Claussen Dahl,1788~1857) ,卡尔· 布莱辛(Karl Blechen, 1798~1840)等人。 菲利普· 奥托· 龙格《The_Hulsenbeck_Children 》
恩斯特· 路德维希· 基尔希纳
《林间小路》(布上油画)
卡尔· 施密特· 罗特卢夫
《河滩小舟》(布上油画)
弗里德里希 前者以绘画大师卡帕斯帕
尔· 达维德· 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1774~1840)为代表。他与英 国著名风景画家康斯太勃尔、特纳一起被 称为风景画新道路的开拓者。他描绘的风 景决不是对大自然景物的单纯模仿,也不 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而是将自然的真 实写照与艺术家的内心感受融为一体,赋 予风景画以深沉的内涵。1808年圣诞节 ,弗里德里希公开展出了他的代表作《台 岑祭坛画》,此画可以视为其创作风格的 宣言书。作品立即引起了保守派的公开指 责,并掀起了一场保守派与坚持浪漫主义 创作原则的革新派之间的争论,最后以弗 里德里希的胜利而告终。

世界最著名的40张油画介绍

世界最著名的40张油画介绍

晚钟 米勒 1850年 55.5×66厘米 巴黎卢浮宫藏
外在粗陋、朴实,甚至木纳、痴呆,而内 心纯净虔诚、温顺善良的农民形象,不仅 体现了米勒对农民的深深理解和深厚的感 情,也体现了19世纪后半叶艺术家强烈的 民主意识以及现实主义的求实精神。
笛子演奏会 1852年 阿道夫·门采尔 德国 142cm×205cm 布 油彩 柏林国家美术馆藏
题材非常普通,情境极为单纯,这是一种 清闲、安逸的生活情趣,反映了下层平民 的孩子们自然、俭朴、淳厚、善良的美好 情感。——风俗画
画家与女儿像 1789年 伊丽莎白·路易丝·维瑞 法国 布上油画 130×94CM
上述肖像画的特点在这幅作品中都得到了
充分的体现她的自我写照。 构图采用了稳定匀称的三角形,色彩雅致
灯光给他以暖调,黑衣使他庄重,优美的乐曲, 似乎正从演奏家的指尖溢出,并充满了豪华富 丽的空间。
米勒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在师,他的大量的以农民题材为主的油画、素描、版画至今 仍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与鼓舞。
拾穗 弗朗索瓦.米勒 法国 油画,83.5×111厘米,1857年, 巴黎卢浮宫藏
这是一幅十分真实的,亲切美丽,而又给人以丰富 联想的农村劳动生活的图画。
和谐,线条优美洗练,背景不加任何陪衬,
更突出了主题。
这是她32岁时所作,十分潇洒优雅。女画家装束朴素典雅,端庄秀丽, 目光温柔而深情。她俯身坐着,双臂围抱着女儿的脸。女儿天真可爱, 把脸紧贴母亲,搂着妈妈的脖子,显得无限妩媚。作品将母女之爱、亲 子之情画得十分动人,也表现了画家自己的温婉多情。

5、海伦娜.弗尔曼肖像 鲁本斯 1620-1625年 79×54厘米 现存伦敦国立美术馆
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 伍奋勇前进。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 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 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中外美术简史

中外美术简史

外国美术史原始美术1.旧石器时代洞窟壁画:法国的拉斯科洞窟、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受伤的野牛》。

2.中石器时代的美术;拉文特岩画,表现人类活动的情节性绘画。

它们以人类狩猎为主要情节,以表现人物、动物的运动和速度为特点,把运动中的形象表现成剪影效果或带状样式,以拉长的四肢和夸张的动作强调动势,表现狩猎场面中的紧张和活力。

构图具有浓厚的情节性和生活气息,但忽略细节刻画,用色单纯。

3.新石器时代的美术成就主要是巨石建筑,英格兰南部的圆形巨石栏“斯通亨治”是最典型的代表。

4.苏美尔---阿卡德美术;建筑,马赛克。

绘画,代表作为乌尔城出土的军旗。

5.古王国美术雕刻程式(法则)姿势必须保持直立,双臂紧靠躯体,正面直对观:1 众;2 根据人物地位的尊卑决定比例的大小;3 人物着重刻画头部,其他部位非常简略;4 面部轮廓写实,又有理想化的修饰,表情庄严,感情表现很少;5 雕像着色,眼睛描黑,有的眼睛用水晶、石英等材料镶嵌,以达到逼真的效果。

6.《拉荷切普王子与其妻坐像》《老村长像》和《书吏凯伊》是古王国时期写实主。

义的杰作。

浮雕《纳米尔石板》7.中王国美术:建筑,门图普太普享殿。

8.新王国美术:建筑,卢克索神庙和卡纳克神庙。

9.希腊艺术形成的条件:城邦国家的奴隶主民主政体,贸易和航海业的发展,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温和的希腊气候,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些为希腊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0.古风时期;瓶画黑绘风格(代表作《阿喀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和红绘风格11.古风时期,希腊神庙建筑典型形式----围柱式。

又分为多利亚式和伊奥尼亚式。

在这两种基础上又创造出一种科林斯式。

12.古典时期;雕刻;米隆《掷铁饼》13.古典盛期最伟大的雕刻家菲狄亚斯《众神和巨人作战》《希腊人和阿玛戎之战》(为巴底农神庙创作的雅典娜女神像旁放的盾上刻着)14.波留克列特斯(是菲狄亚斯的同时代人),写了《法则》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人体各部分的比例,提出头与人体之比为 1:7。

欧洲19世纪100幅版画历史介绍

欧洲19世纪100幅版画历史介绍
格勒兹的艺术活动处于法国封建君主制走向腐化堕落和启蒙思想兴起的时代。当时的启蒙思想家们提出文艺家要向社会提供对社会和人民有益的、有道德理想的作品。格勒兹是在这样的进步思潮影响下形成自己的艺术思想和创作道路他专事描绘市民生活习俗从中体现道德训戒意义。
他擅长作风俗画和肖像画。代表作有《给孩子读圣经的父亲》(1755)、《乡村新嫁娘》(1761)、《父亲的诅咒》(约1765)、《被惩罚的儿子》(约1765)、《破壶》(约1773,均藏卢佛尔博物馆)等。这些作品尽管有些像在演戏,而D.狄德罗却对作品的民主倾向、社会教育作用、面向当代生活以及在形象和心理刻画技巧等方面给予高度评价。格勒兹在1769年曾经试图以自己的新作《塞普蒂米·塞维鲁谴责卡拉科拉》争取获得历史画家的称号,但是学院却只承认他是风俗画家,为此他愤然不再参加沙龙的展出。晚期他画了许多女子头像,表现出唯美主义倾向,这类作品就被称作格勒兹式的头像。他因思想上具有民主倾向,加之在艺术表现上的独特审美意味,而受到D.狄德罗称赞。
里克特是19世纪德国最典型的画家,他的画作和格林的童话一样家喻户晓,他的一生没有任何重大的变故,平静地度过。他的作品主题都是具有人物的风景画,他创作的240幅蚀刻版画有140幅都是家乡的萨克森州风景,其他是萨尔茨堡和罗马郊区的一些风景。此外他还创作了大约3000幅木刻版画,为许多童话故事作插图,他创作木刻版画的手法相当熟练,内容清新偕永。
从1855到1858年,他漫步在波西米亚,寻找灵感,然后在维也纳定居。在那里,他学到了教训,蚀刻,和几个当地的杂志提供插图。的影响巴比松画派开始出现在他的作品中,虽然他从未去过法国。后来他做了一次旅行的巴尔干半岛和蒂罗尔。
他回到布拉格,在1887时约瑟夫让他在学院山水画教授的职位。他的学生中有otakar lebeda,安东í斯拉夫íčEK n,弗兰蒂šEK KAVán和该卡尔沃达,形成了被称为马斯科(马园林学校)。1893年,他病的很重,不得不依靠他的学生帮助完成他的佣金。

浪漫主义画派画家:弗里德里希人物简介

浪漫主义画派画家:弗里德里希人物简介

弗里德里希的浪漫主义情怀
弗里德里希的浪漫主义情怀体现在他对自然和人的关注
• 他热爱大自然,认为大自然是最富有诗意和神秘的地方
• 他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海边的修道士》中的修道士形象,《雾海上的流浪者》中的流浪
者形象等
弗里德里希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情怀
• 他强调个性、情感和想象力的表现,如《海边的修道士》、《雾海上的流浪者》等作品
• 以自然和宗教为主题,展现了弗里德里希独特的艺术风格
• 画面中的修道士形象孤独、沉默,与大自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画面中的光影和色彩运用
• 弗里德里希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如蓝色、绿色和灰色等,营造出
一种神秘、忧郁的氛围
• 光影的处理体现了弗里德里希对光线和空间的探索,使画面更具立体
感和深度
⌛️
画面中的构图和线条运用
DOCS
• 他的作品反映了19世纪初德国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情感
动、真实
• 他的作品对德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
• 他的作品以浪漫主义色彩为主,使画面更具表现力和感
作用
染力
弗里德里希对艺术史的影响与贡献
弗里德里希对艺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他的绘画技巧和色彩运用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很大的启发和影响
弗里德里希的艺术创作受到了德国浪
漫主义运动的影响
弗里德里希的艺术创作
弗里德里希的艺术创作
受到了家庭和朋友的影
受到了自然和风景的启


• 浪漫主义强调个性、情感和想象
• 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母亲是一
• 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以自然和风景
力的表现,这与弗里德里希的创作
位音乐家,家庭的艺术氛围浓厚

世界人体油画(组图)

世界人体油画(组图)

世界人体油画(组图)世界人体油画(组图)人体名画(1)1、亚当和夏娃﹝Adam and Eve﹞,创作年代:1507 年,油彩?画板,左右画板各规格:209 x 81 公分,普拉多美术馆,马德里﹝Madrid﹞,西班牙。

杜勒第二次去意大利的目的,就是去研究透视法和人体比例学。

学成之后,他创作了《亚当与夏娃》这两幅组画。

画中的亚当与夏娃,是德国绘画史上,第一次用和自然人体大小相同比例,所绘制的裸体画。

为了了解人体的比例,杜勒早在1504 年,杜勒就画了一系列的手稿和几何结构草图,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要确定人体的比例关系,而且要确定轮廓的几何图形。

亚当与夏娃在这幅画中的形体是纤细、苗条的,轮廓线条柔和,画面上没有太过着墨于勾划那些人体的生理细节。

其中亚当是以一种稍微倾斜的方式来构图的,他的身体重心落在左腿上,右脚轻轻地抬起,右手微微向后摆,以平衡身体的重心。

波浪式的头发、憩静的表情、像想要说话的半开半闭的嘴等等,他的姿势,就像一个舞蹈姿势那般的优美。

然而温柔甜蜜的夏娃,微微倾身,好像要更仔细地倾听伴侣的声音一样,她迈出了一只脚,给人动感的印象。

2、沉睡的维纳斯乔尔乔内[意大利] 1505年尺寸:175× 108cm 布面油画德国,德累斯顿美术馆这幅画是乔尔乔内27 岁时的作品。

画面背景为宁静的大自然,维纳斯柔和的体形、旺盛的生命力与纯洁的心灵被融合在一起,让人感觉到崇敬、高贵。

比例匀称的裸体流露出一种纯真,人体弧线宛转柔和,右手枕入脑后,右腿弯在膝下,形成封闭的轮廓,有一种柔顺感。

画面坡度很小,丘岗宁静,起伏的线条与人体的轮廓相呼应。

乔尔乔内擅长表现美丽的人体和优美的大自然风景,色彩华丽、明暗关系柔和、色调流畅。

《沉睡的维纳斯》是乔尔乔内作品中最著名、最成熟的一幅,但是没有画完他就离开了人世,其弟子提香补上了画中的风景。

这幅画可算是文艺复兴时期表现女性人体美最具艺术魅力的一幅作品。

3、美惠三美神雷根劳特1793年4、美少年阿多尼斯之死意大利拉斐尔约1512年5、大宫女安格尔1814年布面油画91*162cm 现藏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安格尔先生的画把优美推到了怪异的程度——从没有这么柔软这么颀长的脊柱,也从没有这么易于弯转的脖颈,从没有这么平滑的大腿,而身体的全部曲线也从没有这么操纵过视线(这视线与其说注视着那些曲线,不如说包围并触摸着它们更恰当),《大宫女》近似于蛇颈龙,她让人梦想到一个世纪以来为了快乐的消遣而培育的一个特殊的女性品种中那精选的受过良好训练的女子,就像那熟悉情况的英国良种马一样。

十九世纪德国绘画

十九世纪德国绘画

台岑祭坛画(又称《山中十字架》)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 《两个望月的男人》(布上油画) 1819年前后
卡帕斯帕尔·达维德·弗里德里希 《Junotempel in Agrigent》
菲利普·奥托·龙格 早期浪漫主义的另一
位著名艺术家是菲利普·奥托·龙格(
Philipp Otto Runge ,1777~1810)。他
里彻尔《歌德与席勒纪念碑》 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二世塑像
克里斯蒂安·丹尼尔·劳赫 《女王刘易斯》
Power Bar
中国专业PPT设计交流论坛
感谢您的观看!
Christian Claussen Dahl,1788~1857)
,卡尔·布莱辛(Karl Blechen,
1798~1840)等人。
菲利普·奥托·龙格《The_Hulsenbeck_Children 》
菲利普·奥托·龙格 《大海上的彼得》
菲利普·奥托·龙格 《伟大的早晨》
拿撒勒派 “拿撒勒派”的代表画家有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门采尔《轧铁工厂》 弗里德里希大帝二世
门采尔 现实主义绘画大师阿道夫·冯·门采尔
(Adolph Von Menzel,1815~1905)在绘画 领域的众多门类里都做出了接触贡献,既作版 画插图,也绘制油画,他的素描、速写更是生 动传神。1839年,门采尔开始为《弗里德里希 大帝的历史》作插图,在这套精心创作的组画 中再现了弗里德里希大帝时代的历史风貌,作 者也因此蜚声画坛。门采尔选取的绘画题材十 分广泛,反映了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真实而深 刻地表现了他所处的时代。在一幅未完成的作 品《三月死难烈士的葬礼》中,画家真实记录 了1848年的革命事件,并表达了对烈士们的敬 意与哀思。1875年完成的《轧铁工厂》是以油 画形式反映现代工业生产最初阶段的代表作, 歌颂了产业工人的创造力,也揭示了紧张劳动 的艰苦与残酷,反映了德国工业革命生机勃勃 的一面,也揭露了劳资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 度上有批判现实主义的意义。

论十九世纪马奈作品《奥林匹亚》的艺术批评

论十九世纪马奈作品《奥林匹亚》的艺术批评

郑鸥帆(河北大学,保定 071002)ABSTRACT In the 19th century, the innovation of the art language of Manet's OLYMPIAaroused great concern in the critics. In view of the modern expression of the painting, whichis contrary to the traditional humanistic ideas and painting techniques, the critics have car-ried out the artistic criticism from a pluralistic perspective. Based on the classical expositionof foreign scholars in the 19th century, this paper refers to the "criticism of painting form"represented by Emile Zola, the "criticism of the perspective of painting history" representedby Gombrich.E.H., the "criticism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aintings and viewers " repre-sented by Michel Foucault and Michael Fred, and the "criticism of class and ideology" repre-sented by T.J. Clark, then provides a summary of views and also summarizes the researchachievements and hot issues discussed by the Western critics in the 19th century whichprovides a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KEY WORDS 19th Century; Manet; OLYMPIA; Artistic Criticism ZHENG Oufan马奈的《奥林匹亚》(图1)是被西方艺术评论家们当作西方艺术史的经典案例来评论分析的,作为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从1865年第一次展出至今,学者们各抒己见,对此作品的分析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西方艺术史:19世纪德国美术-早期浪漫主义风景画家卡尔·布莱陈【63】

西方艺术史:19世纪德国美术-早期浪漫主义风景画家卡尔·布莱陈【63】

西方艺术史:19世纪德国美术-早期浪漫主义风景画家卡
尔·布莱陈【63】
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
19世纪德国美术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风景画家代表是卡斯帕尔·大卫·弗里德里希,其他早期浪漫主义的重要艺术家还有菲利普·奥托·龙格、卡尔·古斯塔夫·卡鲁斯、约翰·克里斯蒂安·克劳森·达尔、卡尔·布莱兴等人。

卡尔·布莱兴(布莱陈/布勒齐Karl Blechen,1798-1840年)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那不勒斯湾石窟》1829年
《拉帕洛湾》1830年
《埃伯斯瓦尔德新城的轧钢厂》1830年
《阿马尔菲附近峡谷》1831年
《棕榈的屋内景色》1832年
《波茨坦棕榈屋》1832年
《建造魔鬼桥》1833年
《暴风雨中的脚手架》1833年
《施潘道附近林荫路》1835年
《屋顶与花园》1835年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风景画家,详见本公众号其他文章:
西方艺术史:19世纪德国美术-早期浪漫主义风景画家代表大卫·弗里德里希【63】
西方艺术史:19世纪德国美术-早期浪漫主义风景画家代表大卫·弗里德里希【63】
西方艺术史:19世纪德国美术-早期浪漫主义风景画家菲利普·奥托·龙格【63】
西方艺术史:19世纪德国美术-早期浪漫主义风景画家卡尔·古斯塔夫·卡鲁斯【63】。

19世纪德国美术-PPT课件

19世纪德国美术-PPT课件
无忧PPT整理发布
门采尔《轧铁工厂》 弗里德里希大帝二世
门采尔 现实主义绘画大师阿道夫·冯·门采尔
(Adolph Von Menzel,1815~1905)在绘画 领域的众多门类里都做出了接触贡献,既作版 画插图,也绘制油画,他的素描、速写更是生 动传神。1839年,门采尔开始为《弗里德里希 大帝的历史》作插图,在这套精心创作的组画 中再现了弗里德里希大帝时代的历史风貌,作 者也因此蜚声画坛。门采尔选取的绘画题材十 分广泛,反映了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真实而深 刻地表现了他所处的时代。在一幅未完成的作 品《三月死难烈士的葬礼》中,画家真实记录 了1848年的革命事件,并表达了对烈士们的敬 意与哀思。1875年完成的《轧铁工厂》是以油 画形式反映现代工业生产最初阶段的代表作, 歌颂了产业工人的创造力,也揭示了紧张劳动 的艰苦与残酷,反映了德国工业革命生机勃勃 的一面,也揭露了劳资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 度上有批判现实主义的意义。
弗里德里希·奥韦尔贝克《意大利和德意志》
无忧PPT整理发布
无忧PPT整理发布
弗里德里希·奥韦尔贝克 《基督教徒Jairu的女儿》
弗里德里希·奥韦尔贝克
《基督和玛丽和玛莎》
无忧PPT整理发布
二.19世纪德国现实主义美术
19世纪30年代,德国开始了工业革命。随 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日益重视社 会现实生活,于是在19世纪40年代出现了德 国现实主义美术的复兴,19世纪50年代至19 世纪70年代经历了繁荣期,产生了不少颇有 影响的艺术家。
Philipp Otto Runge ,1777~1810)。他
追求的是内容与形式都适应当代需要的艺
术。他画的风景蕴藏着新的生命力,此外
他还画了不少亲属肖像。在弗里德里希画

西方绘画大师-145阿道夫.门采...

西方绘画大师-145阿道夫.门采...

西方绘画大师-145阿道夫.门采...阿道夫·门采尔(1815~1905)德国油画家、版画家、插图画家,尤其以素描见长,是19世纪现实主义美术在德国的代表人物。

阿道夫·门采尔全名“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埃德曼·冯·门采尔”(Adolph Friedrich Erdmann von Menzel),1898年获封贵族后又称“ 阿道夫·冯·门采尔”,但本人在多数画作上使用“阿道夫·门采尔”的签名。

门采尔是继阿尔布雷希特·丢勒之后德国最伟大的画家,不仅是19世纪伟大的油画家和素描巨匠,而且是版画家、粉彩画和水彩画大师。

他的作品种类和题材都很广泛,多层面而深刻地表现了德国社会生活风俗,尤其是对工业生产和工人生活的描绘,为同时代的欧洲画坛所罕见,是现实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

90岁去世时德国皇宫为他举行只有元帅将军才能享有的盛大葬礼。

1815年12月8日,门采尔生于普鲁士王国东部的工业重镇布雷斯劳,即今天波兰的弗罗茨瓦夫。

父亲卡尔·埃德曼·门采尔是一名白手起家的石版印刷工匠,因此姓氏中也不含代表贵族身份的“冯”(von)。

1818年父亲创办了个人作坊,已经小有成绩,此时兼任当地女子学校负责人。

门采尔12岁就展出过素描,14岁起就在作坊中帮工,很早展现艺术天才。

1829年在父亲设计印刷的《普鲁士国史》插图中分担8幅石版画的创作。

1830年全家迁往新兴的首都柏林,部分因为父亲认为在柏林可以更好地拓展事业,部分因为父亲希望门采尔有机会接受学院派教育。

然而1832年父亲骤然身故,门采尔毅然挑起全家的生活重担,照顾母亲和两个弟妹。

门采尔子承父业,很快就在同业中出类拔萃,并且在工作中显露出可贵的人格特质:勤奋、自律以及责任感。

1833年艺术品交易商兼出版家路易·萨克色(Louis Sachse)为歌德的诗歌《艺术家生涯》(德文:Künstlers Erdenwallen)定制石版画组图,门采尔取得艺术上的首次成功。

世界经典油画

世界经典油画

世界经典油画1、亚当和夏娃﹝Adam and Eve﹞,创作年代:1507 年,油彩?画板,左右画板各规格:209 x 81 公分,普拉多美术馆,马德里﹝Madrid﹞,西班牙。

杜勒第二次去意大利的目的,就是去研究透视法和人*体比例学。

学成之后,他创作了《亚当与夏娃》这两幅组画。

画中的亚当与夏娃,是德国绘画史上,第一次用和自然人体大小相同比例,所绘制的裸体画。

为了了解人*体的比例,杜勒早在1504 年,杜勒就画了一系列的手稿和几何结构草图,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要确定人体的比例关系,而且要确定轮廓的几何图形。

亚当与夏娃在这幅画中的形体是纤细、苗条的,轮廓线条柔和,画面上没有太过着墨于勾划那些人体的生理细节。

其中亚当是以一种稍微倾斜的方式来构图的,他的身体重心落在左腿上,右脚轻轻地抬起,右手微微向后摆,以平衡身体的重心。

波浪式的头发、憩静的表情、像想要说话的半开半闭的嘴等等,他的姿势,就像一个舞蹈姿势那般的优美。

然而温柔甜蜜的夏娃,微微倾身,好像要更仔细地倾听伴侣的声音一样,她迈出了一只脚,给人动感的印象。

2、沉睡的维纳斯乔尔乔内[意大利] 1505年尺寸:175 ? 108cm 布面油画德国,德累斯顿美术馆这幅画是乔尔乔内27 岁时的作品。

画面背景为宁静的大自然,维纳斯柔和的体形、旺盛的生命力与纯洁的心灵被融合在一起,让人感觉到崇敬、高贵。

比例匀称的裸*体流露出一种纯真,人体弧线宛转柔和,右手枕入脑后,右腿弯在膝下,形成封闭的轮廓,有一种柔顺感。

画面坡度很小,丘岗宁静,起伏的线条与人体的轮廓相呼应。

乔尔乔内擅长表现美丽的人体和优美的大自然风景,色彩华丽、明暗关系柔和、色调流畅。

《沉睡的维纳斯》是乔尔乔内作品中最著名、最成熟的一幅,但是没有画完他就离开了人世,其弟子提香补上了画中的风景。

这幅画可算是文艺复兴时期表现女性人体美最具艺术魅力的一幅作品。

3、美惠三美神雷根劳特1793年4、美少年阿多尼斯之死意大利拉斐尔约1512年5、大宫女安格尔1814年布面油画91*162cm 现藏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安格尔先生的画把优美推到了怪异的程度——从没有这么柔软这么颀长的脊柱,也从没有这么易于弯转的脖颈,从没有这么平滑的大腿,而身体的全部曲线也从没有这么操纵过视线(这视线与其说注视着那些曲线,不如说包围并触摸着它们更恰当),《大宫女》近似于蛇颈龙,她让人梦想到一个世纪以来为了快乐的消遣而培育的一个特殊的女性*品种中那精选的受过良好训练的女子,就像那熟悉情况的英国良种马一样。

福建招教考试美术考点备考指导二:19世纪的西方美术

福建招教考试美术考点备考指导二:19世纪的西方美术

福建招教考试美术考点备考指导二:19世纪的西方美术考点1 新古典主义美术所谓新古典主义,也就是相对于17世纪的古典主义而言的。

同时因为这场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紧密相关,所以也有人称之为“革命的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艺术极力反对贵族社会倡导的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强调复兴古代趣味特别是古希腊罗马时代那种庄严、肃穆、优美和典雅的艺术形式。

维安是法国最早的新古典主义画家,他试图反对情欲的、过分雅致的艺术,力求恢复古希腊艺术的朴素、庄严。

由于他的才能和个性的局限,他没能实现艺术上的根本变革。

大卫是维安的学生,在他的笔下,无论是手执利器的战士,还是披布在肩的哲人,无不刚毅坚强,勇于牺牲。

代表作品有《马拉之死》和《拿破仑加冕式》。

安格尔是大卫的学生,他是当时最有独创的艺术家,并被推崇为古典画派的首领,代表作品有《泉》、《大宫女》、《瓦平松的浴女》、《土耳其浴室》等。

考点2 浪漫主义美术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于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

浪漫主义的先驱者是法国画家籍里柯,其他代表人物有德拉克洛瓦等。

籍里柯是法国著名画家,浪漫主义的先驱。

其代表作品《梅杜萨之筏》被看成是浪漫主义绘画的重要代表作,标志着浪漫主义画派的真正形成。

这幅画表现的是法国巡洋战舰梅杜萨号在非洲海岸触礁沉没的事件。

德拉克洛瓦是法国著名画家,曾师从法国著名的古典主义画家大卫学习绘画,但却非常欣赏荷兰画家鲁本斯的强烈色彩的绘画,并受到同时代画家籍里柯的影响,热心发展色彩的作用,成为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代表,被称作“浪漫主义的狮子”,代表作《希阿岛的屠杀》、《自由领导人民》、《但丁之舟》。

考点3 现实主义美术1.法国现实主义美术法国现实主义的代表库尔贝、杜米埃、柯罗、米勒及“巴比松画派”等。

库尔贝。

库尔贝认为美术家应当大胆直面人生,以清醒的态度反映当代的现实。

世界最著名的40幅油画

世界最著名的40幅油画

世界最著名的40幅油画1、蒙娜丽莎 1503年-1506年莱奥娜多·达·芬奇意大利 77cm×53cm 板油彩巴黎卢浮宫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妇女形象。

据记载,蒙娜丽莎原是佛罗伦萨一位皮货商的妻子,当时年仅24岁。

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呈现着微妙的笑容,眉宇间透出内心的欢愉。

画家以高超的绘画技巧,表现了这位女性脸上掠过的微笑,特别是微翘的嘴角,舒展的笑肌,使蒙娜丽莎的笑容平静安祥而又意味深长。

这正是古代意大利中产阶级有教养的妇女特有的矜持的美好表现,不少美术史家称它为"神秘的微笑"。

2、入睡的维纳斯约1510-1511年乔尔乔内意大利 108.5cm×175cm 布油彩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藏这是乔尔乔内最成功的油画作品,最后由提香完成。

作品中的维纳斯展示出造化之美,没有任何宗教女神的特征:在自然风景前入睡的维纳斯,躯体优美而温柔,形体匀称地舒展,起伏有致,与大自然互为呼应。

这种艺术处理不是为了给人以肉感的官能刺激,而是为了表现人的具有生命力的肉体和纯洁心灵之间的美的统一。

这种充满人文精神的美的创造,是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理想"美"的典范的。

3、无名女郎 1883年 I.N.克拉姆斯柯依俄国 75.5cm×99cm 布油彩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藏这是一幅颇具美学价值的性格肖像画,画家以精湛的技艺表现出对象的精神气质。

画中的无名女郎高傲而又自尊,她穿戴着俄国上流社会豪华的服饰,坐在华贵的敞蓬马车上,背景是圣彼得堡著名的亚历山大剧院。

究竟“无名女郎”是谁,至今仍是个谜。

画家在肖像画上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现风格,即用主题性的情节来描绘肖像,展示出一个刚毅、果断、满怀思绪、散发着青春活力的俄国知识女性形象。

4、女占卜师卡拉瓦乔油画 1590年 99×131厘米藏巴黎卢浮宫5、宫娥委拉士贵支 1656年 318×276厘米藏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宫6、海伦娜.弗尔曼肖像鲁本斯 1620-1625年 79×54厘米现存伦敦国立美术馆7、珍珠女郎柯罗 1868-1870年 70×55厘米巴黎卢浮宫藏8、吹笛少年马奈油画 1866年 160×98厘米9、向日葵 1888年文森特·凡·高荷兰 91×72厘米布油彩《向日葵》是凡·高在法国南方时画的。

19世纪浪漫主义名画赏析

19世纪浪漫主义名画赏析

19世纪浪漫主义名画赏析在18 世纪中叶,与提倡理性的启蒙精神相对应,欧洲出现了一股向往回归自然、迷恋中世纪的风气,从此浪漫主义的倾向露出了端倪。

从18世纪下半叶起,它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19 世纪头几十年,浪漫主义运动成为了席卷欧美的汹涌澎湃的文艺大潮。

浪漫主义美术是一种强调个性表现、主张创作自由、重视想像和感情的美术。

在许多方面,它同崇尚严谨的完美形式、追求理智与感情统一、再现普遍人性的古典美术形成了鲜明对照。

这种情况,使浪漫主义美术家在从事创作之际,往往借鉴非古典的传统。

作为一种美术运动,浪漫主义迈出了近代美术的最初脚步,给后人提供着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经历过17世纪的辉煌后,西班牙美术界沉寂下来,直到18世纪下半叶,随着达维特的同代人、奇才戈雅的出现,才打破了这种沉寂的局面。

戈雅的肖像画《卡洛斯四世一家》,笔法流畅,色彩绚丽,生动得近似漫画式的意味。

他还创作出一系列所谓的“黑色绘画”。

大胆的想像、无拘无束的造型、主观的色彩,更直接地传达了他个人的感受。

这些作品与现代绘画的距离已不遥远。

戈雅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代浪漫主义者的深深敬佩。

苏里奥特族的妇女苏里奥特族的妇女法国谢费尔布上油画纵261×横359厘米巴黎卢浮宫藏谢费尔在波旁王朝复辟后,成了一个坚定的反对皇权的革命者。

他曾经创作了六幅以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入侵者的历史为背景的作品,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反抗精神,其中《苏里奥特族的妇女》是最有名的一幅。

据说土耳其军队袭击了驻扎在沙隆果修道院的苏里奥特族人,最后只有60 多名妇女逃到山顶上。

她们誓死不降,抱着孩子一个接一个跳下了悬崖。

在表现这一悲壮的场面时,画家以强烈的明暗对比塑造出人物形象和那种目睹亲人被杀时痛不欲生的情态。

构图以一种斜三角形的形式烘托出一种不断上升的紧张感。

画家对人物的刻画虽有古典主义的手法,但也运用了大量浪漫主义的表现方式,有着与德拉克洛瓦《希奥岛的屠杀》相近的地方。

十九世纪德国画家约瑟夫·卡尔·施蒂勒传世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十九世纪德国画家约瑟夫·卡尔·施蒂勒传世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十九世纪德国画家约瑟夫·卡尔·施蒂勒传世经典绘画作品赏析十九世纪德国画家约瑟夫·卡尔·施蒂勒十八幅传世世界名画赏析西方画应该是西方之文明物,中国画应该是东方之文明物。

我们都应该好好的,用心的去感受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灿烂文化,这些都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中,舍不得也割不断。

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无处不在,但二者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互为补充是可以共同升华的。

要不断寻找中西方艺术结合的契合点,做到既保持中国艺术的传统精神,又在吸收西方艺术的同时有所创新,这样才能对于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题记19世纪,德国经历了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过渡,结束了长期的领土分裂与专制制度的小国割据,成为中央集权的国家,从而由19世纪上半叶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工业国,在政治、经济、精神生活各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9世纪的德国,经过一系列变革和经济发展以及科学的进步,都使得艺术家的思想十分活跃,各种风格流派彼此共存、相互竞争、继而迅速更新。

社会生活的大变革也促进了美术界的变化,艺术家由主要服务于教会和贵族,逐渐转为自选题材进行创作。

自18世纪末至1840年,在28个德国城市成立了艺术协会,通过协会的活动与举办展览,为艺术品开拓了销路,也扩大了观众的范围。

这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文化的发展,在德国建立了一批新型艺术博物馆,各邦国君主的艺术收藏也逐渐对公众开放,较为广泛的群众有了接触艺术品的机会,提高了艺术鉴赏力。

总之,资产阶级的艺术协会、艺术博物馆与展览会以及艺术评论都起到了传播与介绍艺术的作用。

大变革时代的种种冲击、一些列改革与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都使得德国19世纪艺术家的思想十分活跃,各种风格流派彼此共存、相互竞争、继而迅速更新。

每当有人提到世界名画中的美女佳人,我们的脑海里就会不自然想起《蒙娜丽莎》,站在蒙拉丽莎前,任何人都会感觉到生命的渺小。

丢勒

丢勒
丢勒
--自画像
高一,一班 高一 一班
阿其图 布和
【名称】丢勒自画像(一) 【类别】油画 、 名画 【年代】1498年 【作者】阿尔勃莱希特·丢勒
【名称】丢勒自画像(二)
【类别】油画 、 名画 【年代】1500年 【52×41厘米 【属地】德国 【属地】现藏慕尼黑巴伐利亚国立油画
馆古画陈列所
【名称】丢勒自画像(二)
【类别】油画 、 名画 【年代】1500年 【作者】丢勒 【规格】67×49厘米 【属地】现藏慕尼黑巴伐利亚国立油画馆古画陈列所 【简介】 1500年,是丢勒的绘画探索的转折时期,在这以前,无论画肖像还是祭坛画,他所热烈追求的是真实;而 从这时起,他开始把探索的目标放在造型的规律上。他曾经结交过一位意大利朋友,画家雅可波·德·巴巴 里,此人给他提供许多意大利人体绘画资料,丢勒如饥似渴地钻研起来,还有一些前代的科学著作,他在这 些有关人体结构的资料上弄得废寝忘食。丢勒 历十年寒窗之苦,终于写出了他那著名的三卷本《比例 论》来,总结了他从开始至1515年时期的绘画心得。这一幅《自画像》(1500年完成,),可以说就是这种科 学探索的最初成果的体现。 在这一幅木板《自画像》上,不同于他早期的作品。这里略去了所有背景和细节,他不想以突出局部 细节来吸引观者的注意力。《自画像》有67×49厘米,肖像的姿势不偏不倚地呈三角形正面展现,构图为 半身像形式,每一部分都细致地描绘,以钻研物体在一定空间的光感现象,力求形象具概括性,条理性,连被 画者的内心世界也都是平衡的。由于他的探索过于偏执,这里也暴露出形象的惶惑感。丢勒身上那件棕 色皮领上衣是充满着质感的;他那长长的卷发被一绺一绺地披散在头部四周,显然,他在注意每一绺头发的 空间位置,它的厚度与它的高光点。这里只有科学分析与试验,包括那只正在拨弄衣领上的毛皮的右手,其 观察之细密,连手的振颤都画出来了。 探索是时代的需要,文艺复兴时期不少艺术家从科学的探索中去开拓绘画领域。在这方面,丢勒的艺 术探索是富有意义的,他一生都在不断地探索着。自那以后,他还完成了许多裸体人物的素描,其实也是通 过画人体去探索男性与女性在比例上的完美公式。 阿尔勃莱希特·丢勒原是纽伦堡一名金银首饰匠的儿 子,按父亲的血统他应是匈牙利人。后来全家从匈牙利迁居到荷兰,住了几年后又辗转来到德国纽伦堡,此 是1455年的事了。丢勒此时虽然尚未出生,但后来父亲的艰苦奋斗精神给了小丢勒一种天赋的品德,即热 中于永不满足的求真。作为德国文艺复兴的一位大艺术家,丢勒一生的可贵处,在于他从不满足已获得的 知识的探索精神,不管是技巧还是哲理,不断地去发现规律,这是人生进取的重要之路。

19世纪德国美术-现实主义画家汉斯·托马

19世纪德国美术-现实主义画家汉斯·托马

19世纪德国美术-现实主义画家汉斯·托马
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
19世纪德国美术
德国现实主义画家,汉斯·托马和弗里茨·冯·乌德二人都以他们的画笔热情描绘了家乡美丽的风景、恬静的农家生活以及周围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

汉斯·托马(Hans Thoma,1839-1924年),《在森林的草地上》1876年:画家以写实的手法,抒情的色调,描绘了在森林草地上摘花的女孩。

绿色的草地,浓郁的树林、飘曳的白衣裙,正是画家所追求的“理想中的绘画”的境界。

《Baum im Herbst vor Wiesental》1862年
《Der Kinderreigen》1872年
《在森林的草地上》1876年
《向日葵》1882年
《一束野花》1872年
《Die »Oed«, Blick auf den Holzhausenpark in Frankfurt am Main》1883年
《舞蹈的八位鸟身女》1886年
《Endymion》1886年
《Stillleben mit einem Hasen, einem Fasan und einem Hummer》1889年
《夏天》1872年
《Die Geschwister》1873年
《Die Zitronenverkäuferin》1880年
《Geschwisterpaar》1888年
《Blick auf Mamolsheim》1890年
《Genoveva in der Waldeinsamkeit》
《Die Katze》1901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恩斯特· 路德维希· 基尔希纳
《林间小路》(布上油画)
卡尔· 施密特· 罗特卢夫
《河滩小舟》(布上油画)
弗里德里希 前者以绘画大师卡帕斯帕
尔· 达维德· 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1774~1840)为代表。他与英 国著名风景画家康斯太勃尔、特纳一起被 称为风景画新道路的开拓者。他描绘的风 景决不是对大自然景物的单纯模仿,也不 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而是将自然的真 实写照与艺术家的内心感受融为一体,赋 予风景画以深沉的内涵。1808年圣诞节 ,弗里德里希公开展出了他的代表作《台 岑祭坛画》,此画可以视为其创作风格的 宣言书。作品立即引起了保守派的公开指 责,并掀起了一场保守派与坚持浪漫主义 创作原则的革新派之间的争论,最后以弗 里德里希的胜利而告终。
台岑祭坛画(又称《山中十字架》)
卡斯帕· · 大卫 弗里德里希
《两个望月的男人》(布上油画) 1819年前后
卡帕斯帕尔· 达维德· 弗里德里希
《Junotempel in Agrigent》
菲利普· 奥托· 龙格 早期浪漫主义的另一
位著名艺术家是菲利普· 奥托· 龙格( Philipp Otto Runge ,1777~1810)。他 追求的是内容与形式都适应当代需要的艺 术。他画的风景蕴藏着新的生命力,此外 他还画了不少亲属肖像。在弗里德里希画 风的带动下,19世纪20年代和19世纪30年 代出现了风景画创作的繁荣景象,出现了 一批优秀风景画家如卡尔· 古斯塔夫· 卡鲁 斯(Carl Gustav Carus,1789~1869), 约翰· 克里斯蒂安· 克劳森· 达尔(Johan Christian Claussen Dahl,1788~1857) ,卡尔· 布莱辛(Karl Blechen, 1798~1840)等人。 菲利普· 奥托· 龙格《The_Hulsenbeck_Children 》
门采尔
弗里德里希大帝二世
门采尔
《 Menzel Adolph Abreise Konig WilhelmI》
门采尔
《Balk on zimmer》
威廉· 莱布尔《教堂中的三个妇女》
南方的慕尼黑历来是 德国重要的艺术中心,威廉· 莱布尔(Wilhelm Leibl,1844~1900)在那里接受过正统的学院 派美术教育。他后来去巴黎留学8个月,1870 年返回慕尼黑后,转向现实主义,并在他周围 团结了一些有共同理想与追求的青年画家,如 威廉· 特吕布纳(Wilhelm Trubner,1851~1917 ),卡尔· 舒赫(Carl Schuch,1846~1903) ,汉斯· 托马(Hans Thoma,1838~1924)等 人。1873年莱布尔离开了慕尼黑,此后他一生 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巴伐利亚的农村度过。他的 作品细致入微的描绘了农民,散发出浓郁的乡 土气息,代表作为《教堂中的三个妇女》。弗 里茨· 乌德(Fritz Von Uhde,1848~1911) 冯· 1880年定居慕尼黑,由于受到利伯曼的影响, 画了一些外光画,其中一部分作品生动的描绘 了农村劳动与日常生活,如《早晨》、《秋天 》都具有清新、质朴的特点。这些青年画家热 情描绘了农村的美丽风景、恬静的农家生活以 及周围真实生功德人物形象,为现实主义画坛 增添了光彩。
里彻尔《歌德与席勒纪念碑》
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二世塑像
克里斯蒂安· 丹尼尔· 劳赫
《女王刘易斯》
中国专业PPT设计交流论坛
Power Bar
感谢您的观看!
外光派
洛维斯·科林特《马克斯· 哈尔伯像》
马克斯·利伯曼
《沙滩诺德韦克》
马克斯·施勒福格特
《夏天的早晨》
四.19世纪德国雕塑
与画坛风格多样、流派纷繁的状况相比,19世纪德国雕塑领域的情况则单纯得多 :基本上古典主义雕刻占主导地位,出现了一些大型纪念性雕塑。1871年之前,德国 长期处于分崩离析的众多邦国统治之下,这严重地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一些古 典主义的雕塑作品歌颂了德国历史上与当代的伟大人物,赞美了中央集权的王权统治 ,在一定程度上以艺术形式表达了人们普遍要求国家统一的愿望,在那个特定的历史 时期是有进步意义的。当时,最有影响力的雕塑家是克里斯蒂安· 丹尼尔· 劳赫( Christian Daniel Rauch,1777~1857),他早年曾经在卡塞尔接受艺术教育,1805年 至1811年在意大利随著名雕塑家卡诺瓦和托尔瓦尔德森学习,回国后取得很大成就, 有众多学生追随他。《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纪念碑》是他晚年的力作:弗里德 里希二世纪的这一骑马像立于一个多层花岗岩底座上,高达雄伟,稳定庄严,体现了 古典主义的特色。劳赫的影响贯穿了整个19世纪。19世纪后期,德国雕塑风格由古典 主义过渡到现实主义。 在劳赫众多的学生中不乏成就卓著的雕刻家,恩斯特· 弗里德里希· 里彻尔(Ernst Friedrich August Rietschel,1804~1861)就是其最优秀的学生之一,1832年成为德 累斯顿美术学院的教授,代表作有《歌德与席勒纪念碑》,《莱辛纪念碑》,《劳赫 胸像》等。另外他虽是劳赫的学生,却并不僵化地遵从古典主义的传统,而是转向了 现实主义。1857年完成的《歌德与席勒纪念碑》即是他创作生涯中一件里程碑式的作 品,塑造了两位智慧崇高、站在时代前列的文学巨匠的形象,充满了时代气息。著名 雕刻家奥顾斯特· 卡尔· 爱德华· 基斯(August Karl Eduard Kiss,1802~1865)和阿尔贝 特· 沃尔夫(Albert Wolff,1814~1892)也是劳赫的学生,前者的代表作为《阿马松人 》,后者的代表作为《斗狮》。
菲利普· 奥托· 龙格
《大海上的彼得》
菲利普· 奥托· 龙格
《伟大的早晨》
拿撒勒派 “拿撒勒派”的代表画家有弗
里德里希· 奥韦尔贝克(Friedrich Overbeck,1789~1869),彼得· 柯尔 冯· 内里乌斯(Petervon Cornelius, 1783~1867),威廉· 沙多夫(Wilhelm Schadow,1788~1862)等人。这派画家 的作品大多从宗教故事、圣经和古诗中取 材,在选材与表现手法上都有复古倾向, 十分尊崇古老的的意志艺术。作品表现了 他们虔诚的宗教情感,并寄托了他们的浪 漫主义理想。
弗里德里希· 奥韦尔贝克《意大利和德意志》
弗里德里希· 奥韦尔贝克 《基督教徒Jairu的女儿》
弗里德里希· 奥韦尔贝克
《基督和玛丽和玛莎》
二.19世纪德国现实主义美术
19世纪30年代,德国开始了工业革命。随 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日益重视社 会现实生活,于是在19世纪40年代出现了德 国现实主义美术的复兴,19世纪50年代至19 世纪70年代经历了繁荣期,产生了不少颇有 影响的艺术家。
门采尔《轧铁工厂》
现实主义绘画大师阿道夫· 门采尔 冯· (Adolph Von Menzel,1815~1905)在绘画 领域的众多门类里都做出了接触贡献,既作版 画插图,也绘制油画,他的素描、速写更是生 动传神。1839年,门采尔开始为《弗里德里希 大帝的历史》作插图,在这套精心创作的组画 中再现了弗里德里希大帝时代的历史风貌,作 者也因此蜚声画坛。门采尔选取的绘画题材十 分广泛,反映了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真实而深 刻地表现了他所处的时代。在一幅未完成的作 品《三月死难烈士的葬礼》中,画家真实记录 了1848年的革命事件,并表达了对烈士们的敬 意与哀思。1875年完成的《轧铁工厂》是以油 画形式反映现代工业生产最初阶段的代表作, 歌颂了产业工人的创造力,也揭示了紧张劳动 的艰苦与残酷,反映了德国工业革命生机勃勃 的一面,也揭露了劳资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 度上有批判现实主义的意义。
其他现实主义画家
弗里茨· 乌德 冯·
《宽限期》
威廉· 特吕布纳
《奥登瓦尔德的利希滕贝格城堡》
三.19世纪德国其他流派
德国-罗马派 19世纪60年代和19世纪70
年代,德国出现了一个画派即“德国-罗马 派”,以安泽尔姆·费尔巴哈(Anselm Feuerbach,1829-1880)为代。当时由于 工业发展,德国国内出现了富有的资产阶 级,功利主义日益影响美术创作。一些艺 术家不愿适应资产阶级观众的欣赏口味而 逃避德国的现实,他们迁居罗马,认为在 那里仍然存在古代文化的气氛。他们喜欢 选取古希腊神话为绘画题材,创造了具有 古典色彩的、高贵自尊的理想人物。
19世纪德国美术
弗里德里希 (德)《秋日石墓》
19世纪,德国经历了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过渡,结束 了长期的领土分裂与专制制度的小国割据,成为中央集权的国 家,从而由19世纪上半叶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工业园,在政治、 经济、精神生活的各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获得了突飞猛 进的发展。 社会生活的大变革也促进了美术界的变化,艺术家由主要 服务于教会和贵族逐渐转为自选题材进行创作。自18世纪末至 1840年,28个德国城市成立了艺术协会。通过协会的活动与举 办展览,为艺术品开拓了销路,也扩大了观众的范围。 大变革时代的种种冲击、一系列改革与经济的发展以及科 学技术的进步都使得德国19世纪艺术家的思想十分活跃。各种 风格流派彼此共存、相互竞争,继而迅速更新。
阿诺尔德·勃克林
《圣木》
阿诺尔德·勃克林
《别墅由海》
19世纪下半叶,德国画坛出现了一些 新流派、新风格,尤以外光派绘画成就突出。 马克斯·利伯曼(Max Liebermann,1847-1935 ),洛维斯·科林特(Lovis Corinth,18581925),马克斯·施勒福格特(Max Slevogt,1868-1932)并称19世纪德国三大外光 派画家。利伯曼是一位优秀的外光画家,也是 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大师,许多作品都以普通 劳动者为主人公,表现出鲜明的民主倾向和对 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相当深刻地反映了19世 纪下半叶德国的社会现实。科林特的作品特别 富有活力,尤其在晚年还大胆探索新的表现方 法,与早期表现主义画派具有内在联系。《马 克斯· 哈尔伯像》、《瓦尔辛湖风光》都是他 的代表作。施勒福格特多才多艺,其绘画题材 十分广泛。他的风景画体现出德国外光画派的 独特成就,着色鲜明,笔法灵活。除了风景画 之外,他尤喜描绘戏剧与舞蹈场面,代表作有 《香槟酒之歌》、《法尔次风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