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3期(总第393期

)下C H IN E SE &FO R E IG N E N T R E PR E N E U R S

一、引言

自五四运动以来,文学翻译在我国翻译实践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文学翻译就必然产生文学翻译批评。刘云虹(2002)指出“现今的翻译批评已摆脱了‘挑错式’和‘感想式’的不良倾向,但一直以来,传统的文学翻译批评仍将自身囿于文本之中,仍旨在对译者的素质和技能提出要求。”这反映了我国的文学翻译批评尚未规范化,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仍处于把翻译批评限制于译者和译文的范围中,属于一种静态、单向的思维。这说明我国的文学翻译急需形成一种体系,而要形成一种体系,就需要一种理论的指导(文军:2003)。刘云虹(2002)认为,“文学翻译批评不应是一种直白的‘好’或‘坏’的评判,更不应该成为对译文和译者的责难。”这里,刘云虹教授明确提出文学翻译批评不仅仅是评判译文和译者,而是有更广的范围。

许钧教授(1999)强调“除了原文与译文的转换,还应考虑到文化因素、读者审美习惯等诸多因素对翻译的制约与影响力。”

许钧教授进一步把文化因素和读者纳入文学翻译批评的评判因素之中。从两位教授的评论中,可以得出文学翻译批评已不仅仅是囿于译者、

译文、原文圈子中,而是更大范围内包括了文化因素、读者审美习惯等诸多因素。以翻译目的为核心,标准多元化,兼顾原文作者、翻译发起者、译者和译文多边关系,同时强调翻译的跨文化交际功能的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无疑兼容了刘许二人的观点,为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二、功能翻译理论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凯瑟林娜·赖斯、汉斯·威密尔和贾斯塔·赫兹·曼塔利。赖斯于20世纪70年代初出版《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此后,赖斯的学生威密尔摆脱以原语为中心的等值论的束缚,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翻译的目的论。在威密尔“目的论”的基础上,曼塔利建立行为翻译理论。20世纪90年代初,诺德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功能派的各种学术思想,并进一步提出忠诚原则。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出现并非偶然。在整个翻译史中,译者、

尤其是文学翻译者,意识到在不同情况下需采用不同的翻译手法。早期的翻译实践主要是词对词进行翻译,不考虑译文是否达到了预期功能。而在实际翻译中,许多译者不时陷入一种窘境,一方面要忠实传达原文语言形式,另一方面又要使译文符合译语读者的习惯,这两方面难以考虑周全。在这种情况下,功能翻译理论应运而生。其目的就是要为翻译中这些难以把握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功能翻译理论就是为了指导文学翻译而诞生,这将对文学翻译乃至文学翻译批评提供强大助益。

功能翻译理论的行为翻译论肯定了翻译的文化交际性和互动性,视翻译为一种跨文化转换行为,而交际互动又涉及到翻译参与者,包括原文作者、译者、委托人、译文读者,这些个体的交际互动就构成了翻译行为。

而这种交际互动又与文化背景密不可分,交际互动的整个过程都与文化因素发生着关系,而翻译过程中的语言转换行为又同时伴随着特定的文化信息。

三、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

1.目的语读者的重要性

威密尔同时认为,

“翻译是一种人类的行为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活动。翻译时,译者根据客户或委托人的要求,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特殊情况,从原作所提供的多源信息中进行选择性的翻译”。决定翻译目的的重要因素就是处于特定文化中,有特定世界知识和交际需求的译文接受者。因此,根据目的论,翻译可以被认为是为满足译语文化中读者的特殊需求而进行的一项语言转换活动。翻译目的论肯定了译语读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这对文学翻译来说尤其如此。针对的读者不同,翻译目的也将发生变化。这就是说,翻译时读者因素也不容忽视。

2.忠诚原则

功能翻译论的后期代表人诺德针对功能翻译理论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忠诚原则。忠诚原则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诺德认为译者对译文接受者负有道义上的责任,必须向他们解释自己所做的一切以及这样做的原因,另一方面,要求译者忠诚于原文作者,尊重原文作者,协调好译文目的与原文作者的意图。

收稿日期:2012-03-10

作者简介:陈梅霞(1982-)女,宁夏中卫人,硕士,助教,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

陈梅霞

(北方民族大学,宁夏银川750021)

要: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项有目的性、

跨文化、跨交际的行为活动,把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都纳入翻译研究范畴,从而为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多元化、动态的研究视野。基于功能翻译理论,以杨必翻译的《名利场》汉译本为例,探讨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

关键词:名利场;文学翻译批评;功能翻译理论;译者;读者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6-0172-02

【广角镜】Wide-angle lens

172

2012年第3期(总第393期

)下C H IN E SE &FO R E IG N E N T R E PR E N E U R S

(仲伟合:1999)由此可见,忠诚原则关切的是译者与其他参与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所以,在进行文学翻译批评时,除了考查译文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之外,还要看译文是否遵从了原文作者的意图,只有综合多方面进行翻译批评,才能对译文的优劣作出科学评判。

下面我们通过杨必翻译的《名利场》(以下简称杨译本),来具体分析如何运用功能翻译理论进行文学翻译批评。本文选用的杨译本是1994年12月(译林出版社)印刷的版本。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杨译本的翻译目的。在译本前言中杨必并没有明确说明她的翻译目的,但认为“萨克雷不甘心写小说仅供消遣,而要求自己的小说‘描写真实、宣扬仁爱’。‘描写真实’就是无情地揭出名利场中种种丑恶;‘宣扬仁爱’就是写出某些人物宅心仁厚,乐于助人而忘掉自己。同时认为萨克雷写小说力求客观,不以他本人的喜爱或愿望而对人物、对事实有

所遮饰和歪曲。”①

这说明杨必在翻译时,也本着“描写真实、宣

扬仁爱”

的目的,力求译文与原文一样客观。例如,原作者在第九章中谈到克劳莱爵士一家的写照时,对克劳莱爵士做了如下刻画:

Vanity Fair ——

—Vanity Fair!Here was a man ,who could not spell ,and did not care to read ——

—who had the habits and cunning of a boor:whose aim in life was pettifogging:who never had a taste ,or emotion ,or enjoyment;but what was sordid and foul;and yet he had rank ,and honors ,and power ,somehow;and was a dignitary of the land ,and the pillar of the state.He was high sheriff ,and rode in a golden coach.Great ministers and statesmen courted him;and in Vanity Fair he had a higher place than the most brilliant genius or spotless virtue.

杨必译文:好个名利场!我们且看这个人,他别字连篇,不肯读书,行为举止又没有调教,只有村野人那股子刁滑。他一辈子的志向就是包揽诉讼,小小地干些骗人的勾当。他的趣味、感情、

好尚,没有一样不是卑鄙龌龊,然而他有爵位,有名气,有势力,尊荣显贵,算得上国家的栋梁。他是地方上的官长,出入坐了金色的马车。大官儿、大政治家,还要对他献殷勤。在名利场上,他比天才和圣人的地位还高呢。

众所周知,萨克雷在写作手法上富于机智、善于讽刺,人物刻画惟妙惟肖,语言诙谐幽默。原作中连用了两个“Vanity Fair ”

,语气上既富强调,同时又夹杂着辛辣的笔触。整段中,原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村野匹夫之辈凭借徒有虚名的爵位横行于名利场的卑鄙行径。作为译者,

杨必必须准确传达萨克雷的个人风格与写作风格。译者将其译为“好个名利场”。“好个……”在汉语中一般表示赞叹或讽刺,此处根据原文语境,表示讽刺。整段中,译者基本上保留了原文的句式,采用了直译法,用词简洁明快,把从男爵的低俗趣味,道德沦丧刻画得淋漓尽致,揭示了名利场的真实写照,使译文在译语情景中达到了预期目的。

前文已经说过,文学翻译不同于其他体裁的翻译,在翻译

时尤其要注重文化信息的传递。杨必在这方面做得较好。对译文中可能会使读者产生迷惑的地方都一一做了注释。这样,译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了解了故事情节,而且丰富了文化信息,使译本真正起到了文化传递功能。例如第四章形容爱米莉亚与利蓓加的感情滋长得很快,像“贾克的豆梗一般,一夜的功夫就直入云霄。”杨必对此做了注释:“穷苦的贾克得了仙豆,第二天起身,发现撒在园里的仙豆长得直入云霄,贾克攀附着豆梗上天,碰到许多奇遇。”(杨必:40)这样一来,读者便了解了这个典故,又增加了文化知识。又如第八章中提到从男爵一家吃饭时的食物有“M outon aux navets ”,汤是“potage de mouton a I ’

Ecossaise ,外加“pomme de terre au naturel ”和“choufleur a I ’eau.”

如果不做注释的话,读者必然不能理解此处为什么要用法语来形容。杨必做了如下注释:“法国是著名讲究饭菜的国家,因此用法文菜名,显得名贵,实际上吃的菜不过是羊肉萝卜,苏格兰式羊肉汤,添的菜是白煮马铃薯和菜花。”(杨必:89)如此,既能使读者一目了然,又间接说明了从男爵的吝啬和虚荣。可见,在文学翻译中,注重文化信息的传递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增加了读者对异域文化的了解,而且直接影响到读者对译文的理解。

四、结语

通过以上对《名利场》中译本的简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翻译目的的实现不在于使用何种翻译方法,而在于翻译目的是否实现。为了实现翻译目的,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杨必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没有把自己局限于一种翻译方式。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

翻译手段的采用不仅要切合译者的翻译目的,更要注重协调好原作者、译者和译语读者之间的关系。但翻译目的的实现必须在忠实于原作者意图的前提下进行。注释:

《名利场》杨译本前言落款为杨绛。参考文献:

[1]Thackeray ,W.N.Vanity Fair [M ].Beijing: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and Research Press ,1994.

[2]Nord 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杨必.名利场[M ].江苏:译林出版社,1994.

[4]刘云虹.论文学翻译批评的多元功能[J].中国翻译:2002.[5]文军,

高晓鹰.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

[6]杨自俭.简论翻译批评———《文学翻译批评论稿》序[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7]仲伟合,钟钰.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9.

(责任编辑:陈丽敏)

【广角镜】Wide-angle lens

1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