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栖居者——论陶渊明的田园诗(参考模板)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通过对陶渊明田园诗内容和形式的探讨, 不难看出陶渊明将自己的所有才华和精力都倾 注到田园诗的创作上,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 一下子便将田园诗推向了峰巅。陶渊明田园诗 “在平淡中见真情,在质朴中含至味”的艺术 特色,仍有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倍受现代人 关注
参考文献
1、罗宗强、陈洪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袁行霈校注《陶渊明集笺注》中华书局出版 社,2005年版; 3、程郁缀著《唐诗宋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4、姜书阁著《中国文学史四十讲》,湖南人民出版 社1982年版; 5、朱光潜《诗论》(第十三章:陶渊明)广西师范 大学出版,2004年版;
二、陶渊明的田园诗从形式上看,也体现了“在 平淡中见真情,在质朴中含至味。”的艺术特色。
其一,语言上自然本色、精练传神。 其二,结构上高远拔俗、天然浑成。主要体现 在追求情、景、事、理的交融统一。 创造出深融完整的意境也是陶渊明田园诗 歌艺术的重要特色。 陶诗善于以白描手法勾 勒景物,点染环境。朴素真率的语言也体现出 乎淡自然的风格。
一、 陶渊明的田园诗从内容上看,体现 了“在平淡中见真情,在质朴中含至味”。
第一类描写恬美静穆田园风光,抒发了诗人闲 适自得的心情。 第二类歌咏农业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 深情厚谊。 第三类,反映了农村的凋蔽和村民生活的贫苦。 第四类,表现了诗人美好的社会理想。
在陶诗中出现的事物,大都是平信所见的 东西,没有奇特的意象,不雕章丽句,诗人以 清闲的感受,真切的体验化俗为雅,化平凡为 神奇。这是陶诗韵隽永的原因。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朱春雨
写作目的
陶渊明是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以田 园诗的成就最大陶源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最受后人称 道的是其“在平淡中见真情,在质朴中含至味”的风 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通过本篇论文,可 以让读者正确认识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规律。引导人 们正确的阅读陶渊明的田园诗,了解陶渊明的田园诗 思想内容,感悟其艺术特色。为今后的的诗歌创作, 提供充足的养料。同时也可以纠正当前少数人对陶渊 明诗的错误看法,使人们能正确评价陶渊明的田园诗。
浅论陶渊明的隐逸情怀与其田园诗的融合及影响(5篇)
浅论陶渊明的隐逸情怀与其田园诗的融合及影响(5篇)第一篇:浅论陶渊明的隐逸情怀与其田园诗的融合及影响浅论陶渊明的隐逸情怀与其田园诗的融合及影响中文摘要:陶渊明不仅是中国田园诗的开创者,还是隐逸诗人的最高成就者。
陶渊明把田园诗作为自己人生的理想和归宿,把自己融入田园中,用朴实的话语表达了自己的心情的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陶渊明的后半生离开了黑暗腐朽的官场,诗人获得了宁静、自由、酣畅、舒怡的心境,在淳朴的田园中找到了自己人生归属。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主要表现对象是田园风光,并且这种形式使其在诗歌写作艺术上展现出独特的视角,从而成为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山鼻祖。
关键词:田园诗人隐逸情怀生存环境安贫乐道自然和谐Abstract:TaoYuanming is not only the founder of Chinese pastoral poetry, or is the highest achievement of the reclusive poet.Tao Yuanming put the pastoral poetry as his life ideal and goal, put themselves into the countryside, use simple words to express their feelings of his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so as to achieve the unity of the realm of.After the life of Tao Yuanming from the darkness and decay of the officialdom, the poet was quiet, freedom, hearty, Shu Yi's state of mind, to find their own home in the simple life in the garden.He put the pastoral scenery as the main object of poetry, an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art, thus becoming the founder of Chinese pastoral poetry.Key Words:Pastoral poetThe hermit feelings The living environmentBe contented in poverty and devoted to things spiritualNatural harmony在东晋的社会背景下,陶渊明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填充了他的理想,虽然社会黑暗,但他洁身自好,不与世人同流合污,更没有随波逐流;他归隐田园后过着和农人般的田间生活,在自己的隐居生活里写下了不少优秀的田园诗章,一首首动人的诗篇都融入了隐逸的情怀。
陶渊明写的田园诗(精选6篇)
陶渊明写的田园诗陶渊明写的田园诗(精选6篇)《归园田居·其三》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陶渊明写的田园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陶渊明写的田园诗篇1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落一作:误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颠通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写的田园诗篇2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写的田园诗篇3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陶渊明写的田园诗篇4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墟曲中一作:墟曲人)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陶渊明写的田园诗篇5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己缅。
鸟弄欢新节,泠风送馀善。
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
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陶渊明写的田园诗篇6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论文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论文-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1000字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田园诗影响了几代文人墨客,为后人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境界。
本文将从陶渊明的人生背景、田园诗的特点以及影响等方面,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渊明出生在东汉末年,浙江山阴(现富阳)人。
他的童年和青年时期,由于政治动荡、家族冲突等原因,一直处于流离失所的状态,直到39岁才辗转重归故里。
陶渊明的人生经历,让他对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丑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对官场、权贵、战乱等话题进行了广泛的批判和反思。
同时,陶渊明也对田园生活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曾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段充满哲理和文艺气息的诗句,充分表现出他对自然风光和人生自由的向往。
田园诗是陶渊明的代表作,它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田园诗的情感表现方式清新脱俗,描绘的是无忧无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田园生活。
例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有着鲜明的田园特色,其中描述了一个人们无法触及和侵犯的桃花园,这个桃花园里充满了和平、自由和快乐。
其次,田园诗的题材主要以描绘美景、描写动物、抒发感慨等为主,这些题材都有着强烈的现实社会关联性。
例如《归园田居》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些诗句表达了陶渊明对山水、野花、小鸟等自然景观的赞美,也透露出他对自然本质的深刻认识。
最后,田园诗的语言表达简练清新,色彩丰富生动,富有感染力和诗意。
例如《桃花源记》中的诗句:“阳春白雪,草木知春,路无车马,人有闲心。
”将自然景观和人的感受紧密结合起来,展示了作者高妙的语言功底和洞察力。
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它不仅具有美学意义,还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深刻思考。
在文学史上,田园诗派被誉为中国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们里凝结了作者对美好生命的传承和思考。
陶渊明的田园诗30首(五篇)
最新陶渊明的田园诗30首(五篇)陶渊明的田园诗30首篇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田园诗30首篇二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陶渊明的田园诗30首篇三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____。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____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绘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陶渊明的诗,可以分为述怀、哲理和田园诗三局部,共约六十首左右,而田园诗三十首左右,约占一半。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诗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田园诗的奠基之作。
他继承了古代农事诗的优良传统,扩大了诗歌题材,并在思想艺术上有新的打破,在玄言诗弥漫的东晋诗坛上,独树一帜,为诗歌的开展开拓了新的道路。
隋唐以后大批以田园诗创作著称的诗人和诗作陆续涌现,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东晋末年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严密相关。
魏晋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开展。
永嘉之乱后,南逃的士族地主在东晋政权的庇护下,广置田园,掠夺土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崇自然、尚清谈的玄学风气极盛,加上的广泛传播,儒家经学暂时衰败。
当时的士族文人往往生活____,意志颓废,精神上纷纷向“玄之又玄”的老庄道学寻求寄托,有的纵情山水,以隐居逃避现实,所以文学领域玄言诗、山水诗盛行一时。
与此相反,一局部不满现实的文人士大夫,深感仕途黑暗,于是弃官归隐,躬耕自食,去探究人生的真谛,寻求个人安生立命的场所,渐渐与统治集团有了间隔,因此更接近于广阔劳苦群众。
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
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谢灵运山水田园诗之比较一、家世背景陶渊明虽出身于贵族后裔,但到陶渊明时,其家已沦为“瓶无储粟”的庶族寒门,在东晋这个重视门阀的社会中,他始终有志不得伸,又不甘心降志辱身作军阀爪牙,不肯改变本性以适应世俗,故与仕途决裂,安贫乐道,体现了儒家“独善其身”的思想,同时也表现了道家“遗世独立”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他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表现其淡泊名利的思想,而作为士大夫亲自参加农耕,并用诗写出农耕体验的,陶渊明是第一位。
谢灵运出身于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
自幼生活在山水秀丽的家乡会稽东山,吸引他去寻山涉水,为人奢豪放纵,信仰道教、佛教,而佛教精舍又大多在深山绝谷,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谢灵运门第感强烈,本想作政治家,不愿作文人。
但是在仕途上,谢灵运是一个失意者。
于是他寄意山水,掩饰他对权位的热衷,同时又无奈地用老庄思想自我安慰,谢灵运除了山水诗,也写田园诗和表现别墅生活的诗歌,流露出懷恋祖宗的世族遗少的思想,且多是通过玄言来渲染。
二、思想倾向在思想倾向上,陶渊明的思想尚存争议,儒道均有体现,但总体上不脱离魏晋思想特征,秉持的是一种经魏晋玄学改造过的新自然观。
陈寅恪称之为“外儒而内道”。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之一,其田园诗作品集中表现了他对自然、乡村生活以及人生价值观的独特见解和深刻认识。
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题涉及自然、人生、家园、友谊等方面,以其真挚、朴素、自然的情感表达,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他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尤为突出。
他通过对自然的描述和描绘,表现出自然的美妙和神奇,并从中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他认为,人类应该像自然一样,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平共处,而不是逆自然而行。
陶渊明的田园诗也表现出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
关注。
他认为,人生短暂而有限,应该珍惜时间,追求真理和美好。
他通过田园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人类命运的反思,呼吁人们要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平静,而不是被功名利禄所束缚。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揭示了中国自然观和人生观的深厚根源,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普遍性的人类价值,其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将会永远感染和启迪后人。
- 1 -。
略论陶渊明的田园诗5篇
略论陶渊明的田园诗5篇第一篇:略论陶渊明的田园诗略论陶渊明的田园诗[摘要]本文主要从陶渊明为什么会写田园诗、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什么丰富的内容和意蕴以及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这三个方面论述了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也反映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对艺术执着。
陶渊明的田园诗语言平淡简洁、隽永清新、质朴自然,在魏晋时期别树一帜,为后代田园诗开创了局面。
魏晋时期,社会处于“政治上混乱衰弱,思想上甚自由解放”①的状态,玄学风气弥漫着整个知识分子阶层和贵族阶层,隐士渐多。
陶渊明作为魏晋时期最著名的诗人、隐士,有着独特的人格和艺术魅力,他是写田园诗的第一人,也是第一个把农村景物写进诗的有名作者,尽管在当时他的诗不受人重视,人们所称道的只是他的人格(见颜延之《陶徵士粖》),在宋朝时他的田园诗才真正被苏轼等人所重新“发掘”、所“欣赏”,所进行“再评价”,但也无妨他的田园诗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地位。
他的田园诗至今仍有着它自身的价值,在资本主义、消费主义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在人人生活在钢筋森林,逐渐被“异化”的过程中,不难发现陶渊明的田园诗给我们的启示,那就是:认识心灵深处真正的自我。
读到陶渊明的田园诗,使我们有了一种心灵的体悟,仿佛回到了那单纯质朴的农业社会,人人没有纷争,自食其力……作为田园诗的开山鼻祖,陶渊明生性好自然,他在《归园田居其一》中写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又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那时他还在当官,就已时时不忘他的田园风光,想要回到他的农耕生活。
况且他又“生平保持陶氏世传之天师道信仰,虽膺服儒术,而不归命释迦也”②,故一直喜欢那种悠然自得的农业生活。
在彭泽辞官后,陶渊明开始在农村过着闲居的生活,天天浸润在农村的大自然风景中,南山、菊花、桑麻,甚至耕作的工具——锄头,无一不与诗人敏感的心灵发生着密切的交流,于是诗人体悟到了一种“自然之道”,这“道”到了诗人手中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诗。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目录前言 (1)1、陶渊明的生平简介 (3)2.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4)2.1恬静自然的田园风光 (4)2.2躬耕生活的感受 (5)2.4赞美劳动和在劳动中建立的友谊 (5)2.5叙写归隐后的艰难生活 (5)2.6抒发壮志未酬的感慨错误!未定义书签。
2.7反映了农村的凋敝和村民生活的贫困 6 3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8)3.1恬淡自然,质朴无华 (8)3.2平淡与醇美的统一 (8)3.3平淡中见朴素,朴素中有平淡 (9)3.4高远拔俗,天然浑成的意境 (10)3.5质朴自然、不着雕饰的语言 (10)总结 (12)前言陶渊明归隐后的田园诗可谓是家喻户晓,这些田园诗集情、景、理为一体,把玄言诗的平淡冲远与现实生活的朴实淳厚相结合。
他的作品内容无论是叙事写景,还是咏怀都平淡朴实,丝毫没有矫情的刻意雕凿,但却又在魏晋玄学和汉代以后崇尚神似的审美观支配下,呈现出一种渊源朴茂的奇趣和深意,为时人和后代作家所难以企及。
本文结合前人的观点针对陶渊明的田园诗作进一步的分析。
1、陶渊明的生平简介陶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詒靖节,人称靖节先生,故又名陶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的仕宦家庭,从小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外祖父家里有很多书籍,正好陶渊明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陶渊明不仅阅读《老子》、《庄子》的作品,还阅读了儒家的《六经》和诗书、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曾胸怀“大济苍生”的理想出仕,几近波折,受不了官场的约束,最后决定辞官归隐,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安贫乐贱,通过劳动,维持生计。
也正因为这样,陶渊明从出仕到下定决心归隐,才成就了他的田园诗,让世人永远记住他。
2.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创始人,在陶渊明归隐之后,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在生活中与下层劳动人民有较多的交往,接近自然,接近生活,写出了大量赞美田园风光和农村纯朴劳动生活的美丽诗篇。
解读陶渊明的田园诗正文
解读陶渊明的田园诗——归隐、闲适、飘逸的情怀【摘要】陶渊明是东晋时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身居田园的他,饱览了大自然淳朴自然的美丽风光,也感悟到了农村山水田园的清新与恬静。
他在自然中发现了纯净的美,在村居生活中找到了质朴的人际关系,在田园劳动中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因此,在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中表现了作者归依自然、顺应自然的人生理想。
这类诗以自己的农村隐居生活体验为基础,直接描写农村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闲适的心境,同时,体现了作者淳朴的思想和深邃的人生意趣。
当然,归田后,他仍然关心时事,在诗作中流露出对时政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愤怒。
他的归隐,是对统治者所抱的幻想完全破灭之后所选的一条洁身自好的生活道路,这些思想均在其诗作中有体现。
陶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来源于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深切感受,有的接近于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直接表明了作者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而自然,朴实而又毫不缺少色彩,给人一种清新、淳美的感觉、诗情画意的感受。
可以说,陶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有崇高的地位,这首先是由于其高妙的田园诗,他的田园诗对中国诗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假若没有这些田园诗,中国诗歌将大为逊色。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自然、闲适、友爱、情趣、理想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体验并描写农耕生活的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是经过长期农村生活体验的结晶,充分体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也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恨和彻底决裂;从而抒发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他的田园诗描写了田园风光、歌唱农民、赞美劳动与农民建立深挚的友情。
他亲身参加农耕劳作、自力更生、咏叹自己的劳作经历和感受。
另外,陶渊明作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在田园诗中表现了他全身心的归隐山林的隐逸情怀。
一走进田园,亲近百姓,感受生活陶渊明出生于没落的官僚家庭,得不到当时社会的重视,少时虽颇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社会动乱不安,有志难酬。
《浅论陶渊明与田园诗》
《浅论陶渊明与田园诗》浅论陶渊明与田园诗内容摘要: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杰出的诗人之一。
他一生中始始终贯穿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几度仕隐,几度沉浮。
盾既既然“大济苍生”无望,莫如如“击壤以自欢”,从此过着着躬耕自资的生活。
归隐期间,他把田园生活的题材带间进了诗歌中,开拓进了一个全新新的表现领域,使田园诗在唐宋时期还成为诗歌重唐要描写的内容。
而且,他创造了写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中的的类型,一种韵味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的美,而被被后人誉为“田园诗人之祖””。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思想艺术艺陶渊明(365—4274年),字元亮,一说名潜,浔阳柴桑名(今江西九江)人。
陶渊明是我国魏晋江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南诗人,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伟也大诗人之一。
他自幼受儒大家正统思想的熏陶,抱有“大正济济苍生”(,)的凌云壮志。
他“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远翥”(,),希望能展翅腾腾飞,遨游苍穹,也希望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
为此机,他曾几度,出仕。
但腐败、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不黑仅使他济世的抱仅负根本无法实现,还得降志辱身,小心实谨慎的周旋风浪险恶谨的官场,这种生活使他倍感矛盾和,痛痛苦。
从二十九岁入仕到四十二岁归隐,经过几上几四下下,陶渊明对仕途彻底绝望了。
在仕途展转的十三年,了大济苍生的理大想如镜中花,水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
一腔热情化为一汪冰水。
热他总算明白了一个道理:官场对于明正正直的人来说无异于密网之于鱼,宏罗之于雀。
无论政于客军阀们打着什么旗号,并客没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政治的黑暗就在于这帮丑类为谋的私利而私无所不用。
既然“大济苍生”无望,莫如“击壤济以自欢”(,),以走一条独善善其身的路。
离开官场,如释重负,顿感身轻意舒,释有一种挣脱羁绊重获自由的轻一松松感。
还乡途中,小船轻快的的驶进,清风拂面,晨光熹微微。
陶渊明的心中全然是一种恍然种大悟,返朴归真的感觉。
归田以后,陶渊明过着觉“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翟乐乐贱,夫耕于前,妻耕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一起日出而作,劳日入而息,悠然自得地做了躬入耕耕田亩之民。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参考模板)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摘要]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这一古典诗歌题材。
他的创作,与其所处时代、家事背景,以及个人的生活思想密不可分。
陶渊明在其独特的以自然为核心的思想引导下,运用质朴的诗歌语言,描绘躬耕自资的劳苦与欣悦,冲淡自然的表现田园生活的淳真与美好,既抒发个人的志趣(《归园田居》),有寄托社会的理想(《桃花源记并诗》)。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突出表现在意象的塑造和意境的高远,对后世诗人产生巨大影响。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新自然说意象意境目录前言 (3)一、陶渊明的生平思想介绍 (4)(一)、穷途多厄 (4)(二)、内道外儒的思想 (5)二、陶渊明的诗情与诗境 (7)(一)平心静气 (7)(二)有我之境 (7)三、田园诗的形式与技巧 (9)(一)融合性结构 (9)(二)描写技巧传神会意 (9)(三)描写景色清新自然 (10)(四)语言清水芙蓉 (11)结束语 (14)致谢 (15)参考文献 (16)前言陶渊明出身于官宦家庭,陶渊明出生时,他的家庭己衰落,加上他12岁丧父,以至一生下来就过着贫穷的生活,日常生活中也雇不起仆人,生计也成了问题,不仅如此,陶渊明在仕途上不得志,生活中也很不顺心,陶几次徘徊于仕隐之间。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的陶渊明,为了谋得生存的物质,不得不放下他高贵的自尊,先后出为州祭酒、镇军参军,以后又担任过建威参军、彭泽令。
义熙元年八月辞去彭泽令后,他一直隐居农村,因而他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农村与农民为伍。
逐渐接近社会底层,这使他对农村有更多的了解,对农民有更多的同情。
贫困的生活又迫使他不得不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并且也改变了他对劳动的看法。
隐居农村,陶渊明交往的大多是他的邻曲,而非达官贵人。
长时间的潜移默化,陶渊明的思想和行为,也就少了一些士大夫的文雅与风流,从而多了一份田园的质朴与清新。
志不得伸,又促使他接受了道家回归自然、向往自由的思想,把田园当作理想王国,把自我融入田园。
陶渊明的田园诗论文
陶渊明的田园诗论文陶渊明的田园诗论文陶渊明的田园诗论文一内容提要:中国诗坛,人才辈出,其中“五柳先生”就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出身在东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他的田园诗不多,却在中国诗歌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他厌恶污浊的官场,绝然躬耕田园,矢志不改。
在田园生活中,他领略了田园的美好,民风的淳朴,也尝尽了生活的艰辛。
他还将当时士大夫所不耻的田园风光、劳动生活带入到诗歌领域,开创了中国诗歌史上田园诗创作的先河。
他的田园诗风格自然质朴,体现了自然质朴的创新美、自然淡永的抒情美、意境盎然的形象美、质朴无华的语言美,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自然”的风格至今都可称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几乎无人能超越其艺术的高峰。
关键词:创新、抒情、形象、语言学校(院系):*****班级:*****学号:*****中国诗正文:坛,人才辈出。
其中“五柳先生”就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出身在东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他就是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田园诗派的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年著名诗人,田园诗派的开创者,别号“五柳先生”。
这是作者晚年,时适战乱频繁,社会*暗,作者为了洁身自好,归隐田园,过上自食其力的生活,于是托名“五托先生”,写《五柳先生传》来表现他的志趣。
陶渊明的田园诗不多,却在中国诗歌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他厌恶污浊的官场,绝然躬耕田园,矢志不改。
在田园生活中,他领略了田园的美好,民风的淳朴,也尝尽了生活的艰辛。
虽他饱受困顿之苦,却不返官场半步。
这种高洁的德操常人难以企及,也震撼着人心。
他还将当时士大夫所不耻的田园风光、劳动生活带入到诗歌领域,开创了中国诗歌史上田园诗创作的先河。
提起陶渊明,人们便会谈起他的隐逸和他的田园诗。
他的归隐,绝不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仙踪难寻,而是真真切切的不愿做官,实实在在的躬耕田园。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摘要:他被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而且开创了田园文学这一文学潮流。
他的诗文充满了田园气息,他的名士风范和对生活简朴的热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深受其影响。
他就是陶渊明。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归去来兮辞陶渊明的田园诗创作,有其独特的个人生活经历和思想基础。
他出身于一个没落士族地主家庭,少年生活在农村环境,家乡故园的风光,这些都对他的思想和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养料。
仕宦归来,他“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晋书·隐逸传》)。
他的后半生更是长期活动在百里之内的农村,接触的多是田野村夫,议论的多是稻麦桑麻,过着粗衣淡食的贫士生活。
长期的农村生活实践,为他的田园诗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源泉。
陶渊明早年寄身仕途,亲尝了宦海浮沉之苦,中年以后躬耕垄亩,饱经风霜雨露,渐进晚年,更目睹了王朝换代的巨变。
不容否认,他的田园诗有“颖脱不羁,任真自得”的反映封建士大夫闲适自得的个人情趣的“超然静穆”的一面,但是由于他早年政治上极度苦闷,晚年生活上极度贫困,感发出来的诗篇就不仅是超然世外、飘飘欲仙式的。
从他的田园诗,我们还可以看出他的心灵深处的痛苦与矛盾。
他在《饮酒》诗中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六经,指儒家的六部经典。
这极鲜明地反映了陶渊明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自然懂得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更明白儒家标榜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我们看他的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显然,陶渊明年轻时也有过远大报负,梦想建功立业,展翅高飞。
但是,他的理想并未成为现实。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表现他曾经也有过功业未竞的焦虑。
尽管他后来极力遮掩这一点,声称出仕只是为了糊口养家,但我们可以明白他的初志并非如此。
只是经历了仕途挫折后,他才归隐田园,并不是真的忘怀了现实,生来就要作隐士。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内容摘要:本文主要探讨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点和回归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个性美。
陶渊明长期在农村与农民为伍,这使他对农村有更多的了解,对农民有更多的同情,因而他的思想和行为就少了一份士大夫的文雅与风流,而多了一份田园的质朴与清新。
陶渊明在仕途上不得志,生活中也很不顺心,陶几次徘徊于仕隐之间。
又促使陶渊明接受了道家回归自然、向往自由的思想,平心静气地把田园和田园生活作为自己的生活氛围和理想归宿,把自我融入田园中。
他的灵魂与田园密不可分,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因而他能用清新朴素的语言描述淳朴自然的生活与心情。
其诗歌结构浑融一体,描写景物,神与物会而少夸张铺饰。
选词造句看似信手拈来,却用心良苦。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美陶渊明的清新自然之景表现在优美的田园风光。
陶渊明把理想寄于田园,把田园理想化,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田园景致。
文学的艺术特色很大程度上是与作者的个性分不开的。
秉性纯真的陶渊明向往的社会是和平安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有相互的压迫和残害;他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淡泊高远、任运委化、无身外之求的人生。
自然,日常生活的诗化,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田园诗的总体艺术特色。
1、自然质朴的内容美陶诗田园诗描绘了平淡的田园生活,表现了农村生活的恬美静穆和作者悠闲自得的心情。
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采菊于东篱、或盥濯于檐下,以及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日见茁壮的桑麻,无不化为美妙的诗歌。
如:《归园田居》诗人对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村炊烟,鸡鸣狗吠的白描,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农村恬静美丽的风景画,让人留恋往返,驻足神往。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远一近:“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以动写静,简直达到了化境。
作者眼之所见、耳之所闻,细细读来,犹如身临其境。
这一切经过陶渊明点化也都诗意盎然了,仿佛自己要将置身于世外桃源了。
诗人那纯净的心地、平和的心境,与简朴恬静的田园风光交融在一起,给人一种无限回味之感,充满了欣然畅快之情。
“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十首经典田园诗,让生命回归丰富的宁静
“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十首经典田园诗,让生命回归丰富的宁静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一、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出自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英,花。
诗句描写世外桃源之景。
二、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出自陶渊明《九日闲居》。
喝酒能够让人消除忧愁,服用菊花酒可以祛病延年。
三、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出自晋·陶渊明《拟古九首》。
庐,房屋。
诗句描写春天新燕翩翩翻飞、双双入室的景象。
四、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出自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连片成林的树木没有什么新奇的景观,巍然独立、高大挺拔的苍松才会引人注目。
此乃赞颂青松之句,写景之中寄予了对特立独行的高士的礼赞之意。
五、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出自陶渊明《移居二首》。
人的衣食需要自己经营,只要付出劳动,田地是不会欺骗我的!六、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出自陶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人生最终要归依的道理就是要有衣穿、要有饭吃。
七、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
出自晋·陶渊明《和刘柴桑》。
弱女子虽然不像男孩,但慰藉感情确实有胜于无。
此言虽肯定了女子有天伦慰情作用,但是骨子里还是透着“男尊女卑”的思想。
八、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出自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群动息,指各种活动。
趋,奔。
诗句描写夕阳西下、万籁俱静、倦鸟归林的晚景。
九、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出自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欣欣:草木旺盛的样子。
涓涓:水流细小的样子。
诗句描写初春草木茂盛、泉水细流之景。
十、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绪论翻看中国的文学史,其中不乏写田园诗歌的著名诗人,但陶渊明是这众多田园诗人的第一人,是第一个将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作为诗歌的题材。
在陶渊明的笔下,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对农村自然美景和愉悦的劳作生活的赞美,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欣喜之情。
在陶渊明一生中,儒家入世和道家出仕这两种思想对他影响颇深,前者强调对有序社会理想的建设和个人人格情操的坚守,后者则追求个人自由。
综合这两者,他创造出了清新淡然的田园诗。
诗人将菊花、鸟、酒等作为自己写作的对象,寄托了诗人无限高尚的情操,是诗人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也是反对社会黑暗的重要创作之举。
陶渊明田园诗的创作,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后代诗人不断学习和借鉴的源泉。
也为当今田园诗的创新提供方向。
第一章陶渊明田园诗的渊源及形成第一节《诗经》中的农事诗《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诗歌总集,记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数百年流传下来的各种类型的诗歌。
其中对田园的赞美就有不少篇章。
经相关资料了解,农事诗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上的农事诗是农业社会的产物,这些诗歌带有农业社会的性质,反映了农业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
[1]狭义上的农事诗是指那些直接描述农业生产生活的以及与农事直接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诗歌。
[2]我们一般研究《诗经》的农事诗是狭义上的。
《诗经》中的《齐风•甫田》《小雅•大田》等诗歌大多反映的是大规模奴隶劳动的情景,基本是对现实的再现和反映,田园景物很少在诗中出现,但是诗中偶尔也会有写景的句子,如《桃夭》的“桃之天天,灼灼其华”,《蒹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些农事诗都有田园诗的性质,虽然诗中所写景物并不是诗歌的主要题材,但都写的非常出色,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如比兴、渲染、衬托。
陶渊明田园诗代表作
陶渊明田园诗代表作陶渊明田园诗代表作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陶渊明田园诗代表作,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陶渊明是中古时代的大思想家。
他的文学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对真的理解,既注重历史与生活的真实,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怀抱负的真实,是较完美的艺术真实。
同时,他对自然的理解也表现其文学思想的独特性。
他不言教化、不事雕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发,注重诗文的自然天成,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
然而,无论是提倡艺术真实,还是推崇文学的自然,都是为了酣畅淋离地表现人生。
这是陶渊明文学思想的灵魂。
陶渊明对社会人事的虚伪黑暗有极清醒的认识,因而他的隐逸不是消极的逃避现实,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会现实的积极意义。
当他在漫长的隐居生活中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时,尽管也彷徨过,动摇过,但最终还是没有向现实屈服,宁固穷终生也要坚守清节。
据说郡官派督邮来见他,县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
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从此不为五斗米折腰传为佳谈。
”故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后世称“陶靖节”。
陶渊明喜欢喝酒,“寄酒为迹” 抒发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心愿,表现出诗人恬淡旷远的襟怀、孤傲高洁的品格,也正是因为如此它的作品才虽平淡质朴却诗意盎然。
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
【思想】专题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关键字】思想重庆市高教自考本科毕业论文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姓名:***准考证号:**********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考生单位:*******邮编:****** 电话:************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提交日期:答辩日期:主考单位:*******2009年月日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汉语言文学******级***指导老师***摘要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
他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诗派的鼻祖。
本文探讨了陶渊明的田园诗产生的思想基础、反映的思想内容,从诗歌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文学成就。
关键词田园诗思想艺术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
陶诗今存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田园诗的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田园诗在中国诗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田园诗的奠基之作。
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休息的认识和对休息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一、陶渊明的田园诗创作,具有其独特的个人生活经历和思想基础。
仔细地研读过陶诗和了解诗人生平的人,都会知道陶渊明是个外表恬淡静穆,而内心热情济世无神论者。
他少年时曾胸怀大志,接受儒家思想,希望建功立业。
但在出仕了一个时期以后,现实使他感到失望,他不愿与当政的人同流合污,便选择了一条退隐归耕的道路。
他出身于一个没落士族地主家庭,少年生活在农村环境,家乡故园的风光,这些都对他的思想和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养料。
仕宦归来他的后半生更是长期活动在百里之内的农村,接触的多是田野村夫,议论的多是稻麦桑麻,过着粗衣淡食的贫士生活。
长期的农村生活实践,为他的田园诗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源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本科生毕业 论文(对外汉语)学 部 人文学部 学科门类 汉语言文学类专 业 对外汉语 学 号 2009473071 姓 名 王虹霞 指导教师 田小军 2010年5月30日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装订线河北大学工商学院诗意的栖居者——论陶渊明的田园诗摘要陶渊明、陶诗融洽的展现了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平衡关系,作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的代表,陶渊明的存在实现了真正意义的“诗意地栖居”。
陶渊明的诗意栖居表现为对躬耕田园生活的体验和表现为诗意化,追求任真自然和身心自由境界; 与劳动创造、美酒、诗书相伴的美好人生; 与自然和谐共生、与亲友民胞物与的仁爱情怀;都是他对美的诠释。
这种境界追求、美好人生、仁爱情怀三位一体,分别从感性的生活体验和理性的生命思考,建构起陶渊明诗意栖居的动人的美学精神景观。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诗意的栖居装订线Poetic Dwelling Persons_____Taoism 's Pastoral PoetryABSTRACTTaoism and his poems show us a kind of harmonious balance which is human with nature, society and human themselves. As a delegat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rofessional with high value of life,Tao’s existence appears a truly poetic dwelling which is the experience of rustic life, the freedom of mind and body, and the life of poetic. His definition of beauty is that live with work, good wine, nature and books , and love all nations. That is the beauty in his heart. He built a landscape from the perceptual life experience and rational thinking which are including the pursuit of excellence, beautiful life and love.Key words:taoism;pastoral poet;poetic dwelling目录前言 (1)1.诗中的境界美 (2)1.1 虚实之境 (2)1.2无我之境 (3)1.3 自然之境 (4)2.诗中的生态美 (5)2.1. 人与自然的相亲相融 (5)2.2.生态乌托邦的追求 (7)结论 (9)参考文献 (9)注释 (10)致谢 (11)前言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诗歌风格的独特性来自于他超凡脱俗的性格。
他擅于将平淡的田园生活写进诗歌中,平淡中见绮丽,创造出一种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在中国诗歌史上开创了新的诗派——田园诗派。
陶渊明的诗意栖居表现为对躬耕田园生活做诗意化的表现,其美学精神是对任真自然、身心自由境界的追求; 是能与劳动创造、美酒、诗书相伴的美好人生; 是与自然和谐共生、与亲友邻里相互敬爱的仁爱情怀。
这种境界追求、美好人生、仁爱情怀三位一体,分别从感性的生活体验和理性的生命思考,建构起陶渊明诗意栖居的动人的美学精神景观。
陶渊明的美学思想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以“平淡”、“自然”、“率真”而闻名,在魏晋南北朝美学思想乃至现代美学思想中占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位置。
陶渊明的田园诗,以他独特的个人生活经历和思想为基础。
他是一个没落士族家的孩子,少年时都是生活在乡村之中,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源泉。
仕宦归来,他“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 (《晋书·隐逸传》)他后期的作品很多都是议论稻麦桑田,田野村夫的,这都源于他的后半生恬静悠然的农村生活的缘故,他过的是粗衣淡食的贫士生活。
长期的田园生活,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源泉。
另外,个人的人生志向对他的田园诗创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道出了他从小就喜爱“丘山”的志向。
然而时代的纷乱复杂造就了陶渊明人格的复杂性。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期,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与他的理想追求产生了强烈的冲突,使得他开始憎恶污浊现实社会,一心向往无争无扰的田园境地。
而陶渊明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宁可穷而不改其节操,处贫贱而能心境怡然,在田园归隐生活中,体会人生的价值与真谛。
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与他的理想追求产生了强烈的矛盾冲突时,陶渊明的归隐只是一种生存方式,其目的是追求诗意的栖居。
人无法选择被抛在世的宿命,但如何生存却是人的权利。
马克思说: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
” [1]魏晋是人觉醒的时代,陶渊明更具自觉意识。
钱志熙指出:“陶渊明的一生,基本上可以说是一种理性的、自觉的人生。
” [2]袁行霈进而言之: 陶渊明“用自己的言行、诗文、艺术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明确表示“他的一生却是很艺术的” [3]。
陶渊明平淡清雅的田园诗,渗透着他对美得认知和态度。
他的诗将“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提到了超越时代的高度,创造了新的美学精神和美学境界。
陶渊明、陶诗融洽的展现了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平衡关系,作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的代表,陶渊明的存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诗意地栖居”。
1.诗中的境界美陶渊明是魏晋时期时代特征的一个人格化代表。
他离开了“尘网”,退隐田园,把精神寄托在农村生活的农耕、饮酒、读书上,自由地思考和生活。
然而,他也并非完全的脱离社会,不食人间烟火。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他在田园思考世界,在世俗中享受寂寞。
陶渊明并不追求外在的轩冕荣华,而是注重内心的安宁与和谐。
他对人生、社会、生死、世界都有独特的见解,并把所见所想注入到诗歌中,将人的觉醒提高到一个超越时代的高度,达到了新的人生境界和美学高度。
1.1 虚实之境境界是虚和实的结合。
老子言:“有无相生”“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老子》);范晞文言:“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
”(范晞文《对床夜语》)就像画要讲究留白一样,虚实对于诗歌境界也同样重要。
陶渊明云“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虚实之间,尽显真情实意。
孟子曰:“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谓之大”。
恽南田说:“灵想之独辟,总非人间所有,其意象在六合之表,荣落在四时之外”。
诗的美在于有空灵之心,在于有充实之意。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在诗句中把生活的哲理与诗意完全融合,在景物中反映了与自然一体,浑然忘我的理趣。
“采菊”只是一个动作,却将诗人“心远地自偏”的情感悠然道出,淳朴自然,语淡意远,使人产生一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情韵。
尤其是一个“见”字,富弦外之响于无意之间,极精确地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神逸言外的潇洒恬静的心情。
又如“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移居》)一个“呼”字,十分平淡,但出语的粗朴,反现出朋友间情意的率真,也现出诗人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自由轻松;“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乞食》)一个“拙”字把诗人因饥饿逼迫乞食时的难堪境况,刻画的淋漓尽致。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然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饮酒》十四),此诗虚实结合,塑造了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其中“味”字,是酒味?是人生的酸甜苦辣?寓意深远。
形成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境界。
司空图的《诗品》形容艺术人格为“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虚化的空间,淡泊的精神,于宁静中体味世俗至情,乃是陶渊明所谓的“素心人”。
陶潜退隐田园,既耕亦种,东篱把酒,空而生思,静而有悟,与自然相默契,“遇之自天,泠然希音”(《诗品》)。
艺术的空灵境界,使其“心远”以至于“忘言”。
“万物自生听,大空恒寂寥”(韦应物《咏声》),缅怀寂寥之时,万物仍在。
《移居》其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此诗以平白语写生活,以情晓理,从容自然而有情趣。
陶田园诗虽无“天风浪浪,海山苍苍”(《二十四诗品.豪放》)之境,却不乏“真力弥满,万象在旁”(《诗品》)之意。
陶渊明关注生活,其丰富的生命体验,也为诗歌增添了充盈之美。
1.2无我之境王国维《人间词话》谓“词以境界为最上”[4]。
他还将中国诗歌的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并以“无我之境”为上乘境界:“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颜色。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耳。
”[4]陶渊明的田园诗富于意境,在客观景物的自描中,寄托着深厚的主观意识,欲说不说,欲解不解,情与景会,境与意合,情理形神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
王国维披沙拣金,以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无我之境”的典型代表,的确是独具慧眼。
其中“菊”、“东篱”、“南山”、“山气”、“日夕”、“飞鸟”,客观自在、天然真色,没有丝毫人情浸染的痕迹,其景皆为陶渊明归稳田园,悠然自得,乐在其中的心境的体现。
“菊”,花之雅品逸品,东篱采菊,清旷高雅,悠游闲适,高雅之花即高雅之人,隐逸之花即隐逸之人,真不知何者为花,何者为人;“南山”,乃贤者隐者所居,“贤者好静,故乐之”,山之静穆安谧、平和淡远,青山不改,与世无争,即是人之清空一气,不染尘俗,意定神闲,清操自守,亦不知何者为山,何者为人;山色青苍,落霞晚照,飞鸟投林,相呜呼伴,一切都是那样任真自得,自由自在,又暗寓了作者倦于官场,复归自然,欣欣然自得其乐的心情,真是物我两忘,万物合一。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也深显无我之境之妙。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于桑树颠。
”十亩方宅,数间草屋,安身立命;桃李在目,榆柳成荫,愉悦性情;远处村落渺渺,依稀可辨,近处炊烟缕缕,袅袅轻柔;狗吠于深巷中,鸡鸣于桑树之间,万物各适其性,各得其所,自得其乐;这幅淳朴自然、宁静安闲的田园风光,又正是诗人性爱丘山,失而复得和怡然自适,乐在其中的心情的物化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