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范进中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范进中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范进中举》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范进中举》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范进中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古代小说,写了学生范进在经过多年刻苦学习后,终于中了举人的故事。

本文将以该篇小说为基础,设计一节语文课的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小说了解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背景和制度特点;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写出符合古代文学风格的文章。

二、教学内容1. 古代科举制度的背景和特点;2. 小说《范进中举》的情节和文学特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1. 预热环节教师通过数字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背景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古代科举制度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 导入环节教师分发小说《范进中举》的原文,让学生阅读该文章的前几段,并且询问学生的阅读体验和理解。

3. 正确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且与学生共同发现小说的文学特点和人物形象的细节描写。

4. 阅读理解与分析教师启发学生结合课文,让学生通过前后对比和情节分析,思考范进中举是如何征服自己的懒惰和怠惰的?5. 写作训练教师布置一篇作业,让学生模仿小说的写法,从范进中举的角度写一篇古文化作文,要求学生要符合古代文学风格的要求。

6. 作业展示在下一节课堂上,教师安排学生把自己的作业展示给全班同学,以共同探讨和分享,提供机会使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7. 总结回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流程,并让学生给出具体的建议和反馈,为下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四、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言谈举止和作业的呈现,可以了解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高情况;2. 通过作业评分,可以了解到学生古代文学风格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情况。

五、小结通过以上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小说《范进中举》传递学生正能量,提高他们对自我、对生活的认知和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和文学的魔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考能力通过对小说《范进中举》的教学,我们可以看到,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可以在学生的心智和感受上留下深刻的印记,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想象力,同时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精选5篇)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精选5篇)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精选5篇)《范进中举》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范进中举》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11、长课文教学讲究适当的取舍,尤其要注意精讲。

本文的教学,应在“中”和“好”字上下工夫,应重点分析范进这一人物形象,并与孔乙己进行比较。

2、方法上以默读体会、比较鉴赏为主。

1、分析人物形象并把握其特点,理解范进中举的悲剧及其社会根源。

2、体会作品的讽刺性和戏剧性效果,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超的讽刺艺术。

3、提高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感知、欣赏艺术形象的能力,为学生阅读文学名著打下基础。

一、导入新课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恶,反映了当时的世态炎凉。

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20岁开始应试,前后考过二十多次,直到54岁才中举。

几十年的痴情追求,一旦功名到手竟高兴得发了疯,命运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范进中举》。

二、教学重点突破1、从品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切入:抓住范进中举发疯时集中体现人物思想感情的一段话,作为全篇教学的突破口。

引导学生分析范进中举前后地位的变化,理解人物性格及思想情感,深刻认识全文主题。

师:范进中举后发疯时说:“噫!好了!我中了!”这句话中,哪一个字道出了他发疯的根本原因?谈谈范进中举发疯时大叫“好”的内涵是什么。

2、从品味对联切入:“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这副对联生动地概括了全文内容,体现了文章主旨。

从中我们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不仅仅是读书人,还包括像胡屠户、众邻居这些目不识丁的平头百姓。

《范进中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寓意。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演讲等形式,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讲解:对《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理解故事的基本框架。

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汇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人物分析:对课文中的主要人物范进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变化。

对其他重要人物进行简要介绍,帮助学生理解他们在故事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作者吴敬梓的简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

2. 课文讲解:分段落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变化。

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细节和象征意义。

3. 人物分析:对范进的性格特点和行为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其命运的变化和社会背景的关系。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其他人物的作用和与范进的关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2. 作业和练习:布置相关的写作和翻译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的运用能力。

评估学生在作业中的书写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范进中举》课文文本。

2. 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

播放相关的电影或电视剧片段,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感受。

六、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包括范进、胡屠户等。

《范进中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寓意。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模仿、创编、表演等形式,提高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范进中举》原文2.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和寓意。

3. 教学难点:(1)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讽刺意味和社会背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激发学生对《范进中举》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简要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其作品《儒林外史》。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分析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和寓意。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给予积极评价。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思考深度,给予适当评价。

3. 表演展示:评价学生在表演中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范进中举》原文2. 相关资料:关于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的介绍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和寓意。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范进中举》的兴趣。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1套)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1套)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1套)范进中举教学设计1【教学设想】因《范进中举》是长篇小说节选,学生要想较好地完成该课的学习目标,宜课外阅读《儒林外史》全书,对该书的整体情况,包括所刻画的人物,所选取的典型题材,反映的主题,主要的艺术手法有个大体的了解。

学习本文时,着重从范进的语言、动作分析其性格,抓住范进中举先后的不同遭遇及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原因的讨论分析,理解本文的主题及艺术特点。

【教学目标】1、了解《儒林外史》的介绍。

2、欣赏小说的讽刺艺术。

3、了解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教学重心】1、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与动作。

2、对比、夸张与直接写实在讽刺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旧小说中的雅语与口语。

【教学媒体】录音机、投影仪。

【其他】1、教师推荐《儒林外史》精彩片断。

2、学生预习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介绍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2、从范进中举先后地位、经济状况变化把握科举制度的罪恶,从周围人的态度变化了解世态。

3、范进喜极而疯片断精读。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古代的科举制度不但麻烦,并且森严,过了这一关,还不知道是否能过下一关,其考试内容多为八股文和试贴诗等。

那时取得考试资格的童试令人神往,正考的乡试、会试、殿试令人生畏,八股文和试贴诗等令人胆寒。

但是,读书又是步入官场、获得特权的最好途经,很多人靠此一步登天,因而它具有极大的魔力,令很多人趋之若鹜。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科举考试种的大喜大悲的人物──范进。

(板书课题)介绍相关背景,扫除阅读障碍。

二、明确目标1、介绍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2、从范进中举先后地位、经济状况变化把握科举制度的罪恶,从周围人的态度变化了解世态。

3、范进喜极而疯片断精读。

明确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1、学生简介作家、作品,教师相机补充。

吴敬梓,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早年也曾热衷功名,便考场屡屡失意,同时在家境由富到贫的变化中,他也饱尝世态炎凉,这些使他对现实,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清醒的认识,督促他写下了长达三十万字的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范进中举优秀教案(精选3篇)

范进中举优秀教案(精选3篇)

范进中举教案范进中举优秀教案(精选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范进中举教案(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范进中举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体会课文讽刺、夸张的语言;2.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重点、难点1.范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重点)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字词:注音、解释;2.介绍文学常识及有关明清科举制度的文化知识;3.整体感知小说的情节结构;4.分析15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

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解元、会元、状元。

三、检查预习情况1.注音2.解释下列词语体统同案火候局不过兀自桑梓万贯家私谨具贺仪相与四、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思考预习题及情节结构五、整体感知课文情节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可分为两部分:(一)(12)写范进中举困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二)(312)写范进中举后高兴得发了疯及其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

①(35)写范进上集卖鸡和喜极而疯。

②(610)治疯;③(1112)张乡绅拜会范进。

六、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一部分。

1.结合注释自渎课文,并理解文义。

2.讨论下列问题。

①分别概括第一段、第二段的中心意思;②范进中了相公,胡屠户来贺喜,带了哪些礼品?写明礼物的作用是什么?③胡屠户教导范进的话主要有两层意思,请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范进中举语文课文教案

范进中举语文课文教案

范进中举经典优秀语文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范进中举》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范进中举》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如科举制度、功名等。

2. 把握课文中的讽刺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范进中举》的作者吴敬梓及作品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了解范进中举的过程。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后作业: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读后感,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反思。

3. 学习效果:通过单元测试或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范进中举》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范进中举》原文2. 参考资料:关于吴敬梓及《儒林外史》的介绍3. 视频资源:关于《范进中举》的影视作品片段(可选)4. 网络资源:相关讨论区或评论,以便学生了解不同观点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讽刺手法,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4. 情境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故事氛围。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优秀5篇)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优秀5篇)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范进中举》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范进中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范进中举》,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范进中举》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范进中举》中汲取传统文化精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范进中举》全文。

2.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特色。

3. 教学难点:文言文词汇的理解和运用,对文章深层次意义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范进中举》的作者吴敬梓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字词难关,理解文章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分析人物形象,解读文章内涵。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精神。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学习重点。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字词。

2. 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3. 选取课文中的一个片段,进行翻译和解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范进中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案例分析:以《范进中举》为例,讲解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3. 比较学习:引导学生将《范进中举》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阐述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谈话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3.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八、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范进中举》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古典小说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2. 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教学难点:1. 古代科举制度的了解。

2. 对作品深入内涵的理解和探讨。

教学准备:1. 教材《范进中举》。

2. 参考资料关于《范进中举》的解析。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范进中举》的作者吴敬梓及作品背景。

2. 提问:同学们对古代的科举制度有多少了解?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范进中举》。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三、人物分析(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主题思想探讨(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范进中举》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2.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艺术特色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范进中举》的艺术特色。

2.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教学延伸:1. 学生课后阅读其他有关科举制度的小说,如《儒林外史》等。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等,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六、课堂互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

2. 各组表演后,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并给予点评。

七、案例分析(20分钟)1. 教师展示与《范进中举》相关的案例,如古代科举考试的真实情况等。

2. 学生分析案例,联系作品中的情节,深入理解作品背景。

八、价值观教育(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提取积极的价值观,如勤奋学习、尊重知识等。

范进中举教案(精选9篇)

范进中举教案(精选9篇)

范进中举教案(精选9篇)教师撰写优秀教案,是教师不时反思、改进自身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生长的过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下是可爱的小编为大伙儿收集的范进中举教案(精选9篇),欢迎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篇一【设计思路】1、长课文教学讲究适当的取舍,尤其要注意精讲。

本文的教学,应在“中”和“好”字上下工夫,应重点分析范进这一人物形象,并与孔乙己进行比较。

2、方法上以默读体会、比较鉴赏为主。

【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并把握其特点,理解范进中举的悲剧及其社会根源。

2、体会作品的讽刺性和戏剧性效果,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超的讽刺艺术。

3、提高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感知、欣赏艺术形象的能力,为学生阅读文学名著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恶,反映了当时的世态炎凉。

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20岁开始应试,前后考过二十多次,直到54岁才中举。

几十年的痴情追求,一旦功名到手竟高兴得发了疯,命运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范进中举》。

二、教学重点突破1、从品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切入:抓住范进中举发疯时集中体现人物思想感情的一段话,作为全篇教学的突破口。

引导学生分析范进中举前后地位的变化,理解人物性格及思想情感,深刻认识全文主题。

师:范进中举后发疯时说:“噫!好了!我中了!”这句话中,哪一个字道出了他发疯的根本原因?谈谈范进中举发疯时大叫“好”的内涵是什么。

2、从品味对联切入:“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这副对联生动地概括了全文内容,体现了文章主旨。

《范进中举》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作者的观点态度;(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分析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作者的观点态度;(3)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作品中的讽刺手法;(2)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的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讽刺手法;(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拓展:(1)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2)举例说明成语和典故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3. 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课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范进中举》原文;2. 参考资料:有关吴敬梓及《儒林外史》的背景资料;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步骤1. 讲述故事背景:向学生介绍清朝科举制度以及范进中举的历史背景。

演绎众生相 讽刺世间情——《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演绎众生相 讽刺世间情——《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演绎众生相讽刺世间情——《范进中举》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通过朗读体会体会文章的讽刺艺术,加深对悲剧、喜剧的认识。

2.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教学重难点】体会讽刺小说的特点(重点)体会小说的细节描写(难点)【课前预习】自读疏通字词,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新课,同学畅谈对悲剧和喜剧的认识,然后展示悲剧和喜剧的定义。

喜剧:多通过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语言等方法引起人们对丑恶的、落后的社会现象的嘲笑和讽刺,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结局大多是圆满的。

悲剧:主要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

出示教材课后合作探究第一题: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喜剧还是悲剧?结合课文的相关描写,谈谈你的看法。

二、品读“疯”行,感受夸张的艺术原文呈现: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

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

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指名学生朗读范进喜极而疯的细节,概括他发疯的全过程。

(学生分角色朗读,生生互评,教师点拨)提示:第5段写的是范进中举发疯的情态,学生应揣摩文中各人物的情感。

《范进中举》教案3

《范进中举》教案3

《范进中举》精品教案一、教材分析《范进中举》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了范进从贫困潦倒到科举中举,最终成为官员的故事。

通过范进的奋斗历程,展现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影响,以及人们在追求功名利禄过程中的喜怒哀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和人物性格特点;(3)能够体会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讽刺手法,提高审美情趣;(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负面影响;(2)理解人们在追求功名利禄过程中的喜怒哀乐;(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 分析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和人物性格特点;3. 体会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态度。

四、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和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2. 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和人物性格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惑。

5.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完成课后作业,巩固知识。

8. 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封建社会环境,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范进中举》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

3. 学习古典小说的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

2. 故事情节梳理:概括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

3. 人物形象分析:探讨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

4. 主题思想探讨:剖析作品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引导学生思考现实意义。

5. 古典小说表现手法学习:分析课文的写作技巧,如描写、对话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例子,分析课文的写作技巧。

4. 任务驱动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思考课文主题。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范进中举》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

3. 故事情节梳理:概括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

4. 人物形象分析:探讨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

5. 主题思想探讨:剖析作品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引导学生思考现实意义。

五、课后作业1.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认识。

2. 选取课文中一个典型例子,分析其写作技巧。

3. 拟写一篇以“现代科举”为话题的短文,发表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感悟。

注意:本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请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教学要求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

2. 课后作业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内容完整性、思考深度等。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口语表达: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初中语文《范进中举》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范进中举》教案设计

范进中举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位小人物。

他有一个执着的梦想,那就是要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一个官员,但他的家庭背景和学历水平都不是很高。

故事围绕着他如何克服种种困难,最终中举成为一名官员展开。

本篇教案设计的主题便是范进中举,旨在通过阅读和探究故事,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操和阅读能力。

一、教材分范进中举是一篇中篇小说,情节紧凑,思想深刻,情感真挚。

本篇小说的主题有两个,一个是“人生如梦”,一个是“敢于追梦”。

范进是一个充满着追求梦想的人,他始终坚定地相信自己会成功,并且不断地努力着。

通过故事的展开,范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就告诉我们,只要有目标和追求,勇于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教学目标1.能够分析小说情节,理解小说主旨。

2.能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能够领会本文所传递的精神内涵并加以运用,促进个性的健康成长,并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师可以先与学生一起回忆范进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然后提出问题:范进为什么要通过科举考试?【Step 2】阅读1.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文章,让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概括。

2.学生依次复述故事情节。

3.学生自己进行阅读,然后写下自己的理解。

【Step 3】分组教师可以将整个班级分成几组,分别让学生对不同角色的生活背景、性格特征进行分析。

【Step 4】小组讨论让小组学生自由交流现在谁有类似于范进的追梦故事?为什么这个人能够在困境中坚持不懈、奋发向前,并终于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以激励学生勇敢追梦。

【Step 5】道德教育范进中举一开始的家境比较窘迫,但他不是因此而灰心丧气,甚至还去学裁缝,寄人篱下也要积极向上。

让学生思考:如果你们面对类似的困境,你们怎样才能继续努力,完成自己的梦想?【Step 6】小结教师请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回答“今天我从《范进中举》这篇文章当中学到的东西是什么?”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本篇小说,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操和阅读能力。

《范进中举》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把握《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并评价范进的人物性格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命运。

(3)能够欣赏吴敬梓的讽刺手法,了解其对社会现象的揭露和批判。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范进中举》。

(2)运用对比分析法,探讨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

(3)运用文献研究法,了解科举制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批判精神,敢于对不良社会现象说“不”。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吴敬梓的讽刺手法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

2. 教学难点:(1)范进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命运。

(2)对科举制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吴敬梓及其作品《儒林外史》。

(2)阐述《范进中举》在《儒林外史》中的地位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范进中举》,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让学生分析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范进中举》中的讽刺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主题讲解:(1)讲解范进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命运。

(2)讲解科举制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思考范进中举故事背后的社会现象。

(2)培养学生批判精神,敢于对不良社会现象说“不”。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请学生分析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

3. 请学生探讨《范进中举》中的讽刺手法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范进中举》的理解是否深刻。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优秀5篇)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优秀5篇)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范进中举》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这里的5篇《范进中举》教学设计是作者小编为您分享的范进中举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篇一范进中举教学设计黄河中学刘春英一、设计依据1、教材分析:《范进中举》是初中语文的传统名篇,作者以及漫画式的笔触,塑造了范进这个被封建科举制度扭曲了灵魂的腐儒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当时社会众生相,在讽刺科举制度的同时揭露了社会的世态炎凉。

解读人物是读懂小说的主要途径。

首先要将人物放回他所处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解读。

一课时主要和学生一起分享资料,了解《儒林外史》、吴敬梓、科举制度等,分析其社会背景。

第二课时从探讨范进中举的悲喜剧入手,把握人物形象,深层探究人物悲剧的社会原因,以理解全文主题思想。

同时,引导学生品味小说幽默讽刺的语言,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学生基础分析:初三的学生已经接触过小说学习,基本了解小说的三大要素,并能够自行分析人物形象,但是对于人物的深层把握还需要老师很好的引导。

3、教学任务分析:《语文新课标》对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文学作品教学提出的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因此我对本课的把握是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文中人物形象,把握情节,联系小说的写作背景去认识小说的主题,认识社会。

新课改还指出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恢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大力倡导和形成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讨论。

因为班级中学生层次存在的差异,我在设计问题时也照顾到各层次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让每个人都觉得有话可说,能更好的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范进中举》教案(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范进中举》教案(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范进中举》教案(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范进中举》教案(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范进中举》教案(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范进中举》是中国古代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篇长篇小说。

小说以范进的考试为主线,反映了当时高官厚禄的考试制度下的腐败陋习和劝学用人的思想观点。

同时,通过写范进之父范爷,范进之友路从严等人物的形象描写和语言交际活动,让读者感受到了古代中国的士人文化和礼教社会的痛苦。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明代科举制度对中国士人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词运用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价值观念。

三、教学内容及活动设计1. 教学内容:(1)背景知识,了解范进的社会环境和科举制度。

(2)阅读和分析小说《范进中举》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并进行课堂讨论和解读。

(3)学习和实践写作技巧,尝试写出自己的范进故事或心得体会。

(4)展开情境教学,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和角色扮演,深度体验范进的考试之路和与他人的交往。

(5)开展展示活动,邀请范进故事的演说者或求官者演说或宣扬“进士不如范进”理念。

2. 教学活动设计:(1)导入活动:观看视频“范进中举”,带领学生们回忆当时的人物和情节,并引入文化素养的认识点。

(2)知识讲授活动:读小说《范进中举》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结合词语运用技巧,注重语文知识的巩固和提升。

(3)课堂讨论和分析活动:以问题和分组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并就个人观点和唯美性进行探讨和交流。

(4)写作技巧应用:实际操作环节,教师讲解写作方法和技巧,开展小品文或读后感书写活动。

(5)情境教学体验:以角色扮演、朗诵和分组互动的形式,实现学生对范进的真实体验,加深主题教育的印象效果。

(6)展示交流活动:学生进行口语演讲和表演,以“进士不如范进”等观点为向导,推广和孕育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四、教学反思1. 学生的反应和参与度高,热情积极。

4、范进中举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

4、范进中举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

4、范进中举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

(2)学会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3)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翻译水平。

2.过程与方法(1)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剖析文本。

(2)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合作能力。

(3)结合现实生活,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节。

(2)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提高翻译水平。

2.教学难点(1)把握文本主题,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2)运用文言文阅读技巧,准确翻译文段。

三、教学过程1.导入(1)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其作品《儒林外史》。

(2)简介《范进中举》的背景及故事梗概。

2.自主阅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范进、胡屠户等人物形象。

(2)讨论范进的悲剧原因,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4.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幽默、讽刺手法。

(2)讨论《范进中举》的现实意义。

5.文言文阅读技巧讲解(1)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如词义辨析、句式分析等。

(2)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翻译重点文段。

6.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重点文段。

2.分析范进、胡屠户等人物形象,写一篇短文。

3.运用文言文阅读技巧,翻译课后练习题中的文段。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难点知识。

2.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3.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资源1.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2.吴敬梓《儒林外史》原著3.网络资源,如人物简介、教学视频等。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评价1.课后作业完成情况2.课堂表现,如发言积极、讨论热烈等3.期中、期末考试成绩4.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九、教学建议1.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进中举》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故事情节。

(重点)3.学习小说的对比手法。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儒生周进,考了几十次连个秀才也没考上,受尽了困顿和屈辱。

一次在贡院撞号饭,口吐鲜血,满地打滚,闹得不可开交时,四个商人出于怜悯,替他捐了个监生进场考试。

从此他步步高升。

后来他主持秀才考试,一个考了二十多次的老童生引起了周进的高度注意,周进顿生怜悯,为其填了个第一名,这个老童生便是范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范进中举》。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

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年幼聪明,才识过人,不善于治理家业,喜欢慷慨资助别人,与朋友歌吟豪饮。

二十三岁中秀才,此后科场一直不利。

代表作《儒林外史》。

2.《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

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习气,成功地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3.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带挈(qiè)体统(tǒng)劈手(pī)醉醺醺(xūn) 商酌(zhuó) 尖酸(suān)攀谈(pān) 桑梓(zǐ) 簇拥(cù)侥幸(jiǎo) 权变(quán) 轩敞(xuān)4.词语解释带挈:挈带。

文中指提携,意思是“让人沾我的光,得到好运气”。

唯唯连声:连连答应,形容十分恭顺。

作揖:拱手行礼。

倒运:事情不顺利,倒霉。

狗血喷头:形容骂得很凶。

不省人事:昏迷,失去了知觉。

商酌:商量斟酌。

5.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明确: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了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请用简洁的语言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

明确:开端:范进借钱应试发展:范进卖鸡高潮:范进喜极而疯,胡屠户治疯结局:张乡绅来访(二)对比手法1.阅读第1—2自然段内容,说说中举前范进的家境如何。

胡屠户和众乡邻对他的态度如何。

在这种情况下,他仍偷偷地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家境:每日小菜饭;不知猪油味;饿了两三天;乡试无盘费。

胡屠户:鄙视、讽刺、嘲弄:现世宝——癞蛤蟆——尖嘴猴腮——不三不四。

众乡邻:家里饿了两三天,无人关心无人问。

说明了:热衷功名利禄,沉迷于仕途。

2.阅读3—12自然段内容,说说中举后范进的经济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胡屠户和众乡邻、张乡绅对他的态度如何。

这又说明了什么。

明确:经济条件:众人送米送粮送钱送肉又送房。

胡屠户:巴结奉承:才学高、品貌好、天上星宿、贤婿老爷众乡邻:极力讨好:拿蛋送酒、背米捉鸡、搬桌拿椅、飞奔找人、帮忙治疯张乡绅:百般拉拢:称兄年谊、送银赠房这说明了:中举后范进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得到了提高。

3.小说将范进中举前后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形成鲜明对比,有何用意?明确:通过对比,突出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命运的主宰,以及在这种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关系和世态的炎凉,增强了作品的讽刺效果。

四、板书设计范进中举中举前中举后范进贫困潦倒衣食无忧、喜极而疯胡屠户欺贫爱富阿谀奉承、慷慨大方邻人、张乡绅不闻不问趋炎附势、巴结攀附五、课外拓展1.学习了《范进中举》后,有同学作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完成下联和横批。

上联:忆往昔,无米无柴,谁肯雪中送炭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横批:__________________示例:看今朝,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世态炎凉2.“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

”很多人认为现行的教育制度和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没什么区别,学生就是“现代的范进”。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解。

示例:不同意。

现行的教育制度和封建科举制度不一样。

现行教育就个人而言,是培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传授文化技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社会而言,是培养有用人才,服务于社会。

而封建科举制度对个人来说,是名利的竞技场;对社会而言,其选拔人才的作用已丧失。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情节和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重点)2.赏读小说的精彩句段,赏析细节描写,学习讽刺手法。

(重点)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鲁迅说:“迨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这是对《儒林外史》进步思想和讽刺艺术的最好的概括。

这一节,我们继续来学习《范进中举》。

二、自主预习讽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手法。

阅读中把你认为好笑的情节标记出来,想一想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

示例1: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在挨了一个巴掌后才清醒过来。

中举,对范进来说自然是荣耀之至,但挨巴掌却是受辱,荣而后辱,这是作者有意鞭挞他的丑恶灵魂,具有极强的讽刺意义。

示例2:写范进的疯态:“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这些细节生动地揭示了范进内心和外形的矛盾:就内心而言,他是个胜利者,他感到扬眉吐气,因而拍着手大笑;他要向周围的人宣布自己的宿愿已经实现,所以往门外飞跑,跑到集上。

但在外形上他却是个失败者,头发跌散,两手黄泥,遍身是水,如同落汤鸡一样。

这就是强烈的讽刺。

示例3:写胡屠户的贪婪相:“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这里揭示的是胡屠户言语和动作的矛盾:银子已经紧紧地攥在手里了,嘴上却偏说不要,暴露了这个市侩嗜钱如命的本性。

三、合作探究(一)人物形象探究1.分析范进的形象(1)选文对范进的塑造主要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请找出典例,赏析其作用。

明确:选句1:范进说道:“是了。

我也记得是中的第七名。

”提示:范进清醒后什么都记不得了,但却清楚地记得“中的是第七名”,这入木三分的讽刺描写,不仅突出了范进的丑恶形象,而且尖锐地讽刺和揭露了封建知识分子热衷功名富贵、甘当封建统治阶级爪牙的本质,抨击了罪恶的科举制度。

赏析:运用语言描写,写出了范进热衷功名的特点,也表现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之深。

选句2: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棚下坐着。

赏析: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了范进未中举前对胡屠户的温顺,表现了他精神的猥琐与恭顺、麻木。

选句3: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赏析: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突出了范进得知中举后,不敢确信、惊喜过望的心理和得意忘形的神态,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之深。

(2)结合上述分析,请概括范进的人物形象。

明确:范进:热衷功名、懦弱丑陋、虚伪世故。

(3)联系作品来看,作者塑造范进这一形象有何深刻用意?明确:通过塑造范进这一典型人物,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之深。

2.分析胡屠户的形象(1)从文中找出描写胡屠户的精彩语句,品味揣摩,赏析其作用。

选句1:胡屠户凶神似的走到跟前,说道:“该死的畜生!你中了甚么?”一个嘴巴打将去。

赏析:运用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写出了胡屠户的圆滑世故和趋炎附势的性格,也间接表现了他深受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

选句2: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赏析:运用动作描写把胡屠户的凶相刻画得入木三分,传神地表现了胡屠户对范进蔑视程度已达到极点。

选句3:又转回头来望着女儿,说道:“我早上拿了钱来……骂这死砍头短命的奴才!”赏析:运用了语言描写,点明了胡屠户对范进前倨后恭的原因,体现了他虚伪势利、趋炎附势的个性。

选句4: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赏析:运用动作(细节)描写,写出了胡屠户对中举之后的女婿极尽巴结奉承之能事,突出了他心灵的卑劣,讽刺意味更足。

(2)结合上述分析,请概括胡屠户的人物形象。

明确:胡屠户:前倨后恭、趋炎附势、贪婪虚伪、惟利是图。

3.结合对众邻居的描述,谈谈众邻居、张乡绅在文中是怎样的形象。

提示:众邻居、张乡绅对未中举的范进漠不关心,对中举后的范进争相送米送钱送酒送房,可以从中看出这群人的形象。

明确:趋炎附势、虚伪世故。

(二)研读重点语段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范进不看便罢”至“再为商酌”),回答问题。

1.作者描写范进喜极而疯,富有层次,请将这一情节梳理完整。

明确:惊喜——昏厥——疯跑——跌进泥塘——疯走集上2.下面的句子分别对主人公进行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1)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2)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提示:第(1)句是对主人公的动作、外貌描写,第(2)句则是对主人公的侧面描写。

作用要围绕人物的性格特点解答。

明确:(1)动作、外貌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了范进疯后的丑态,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之深,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2)侧面描写;用众人的表现,烘托范进发疯的不可思议。

3.“噫!好了!我中了!”请揣摩范进说这句话时的内心活动,用第一人称描述下来。

示例:“我”终于中举了,可以摆脱贫穷屈辱了,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

4.联系全文来看,本段描写范进和众人的表现,对突出作品主题有何作用?明确:刻画范进发疯的丑态和众人趋炎附势的嘴脸,真实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心灵的毒害以及在封建科举制度下形成的炎凉世态。

(三)孔乙己与范进比较我们前面还学过一位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形象——孔乙己。

孔乙己与范进有什么异同之处?明确:异:范进终于中举,而孔乙己直到临死“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

设疑:(1)范进遭胡屠户辱骂还唯唯连声,而孔乙己在酒客们嘲笑他有偷窃行为时,为什么硬撑“窃书不能算偷”,范进能在大庭广众中寻人买鸡,孔乙己却饿得“脸色青白”也不肯脱下长衫?(2)范进中举后,对张乡绅曲意附和,而孔乙己对人们问他识不识字都不屑回答?(3)孔乙己穷得要讨饭,却将茴香豆分给孩子,范进却在胡屠户受银假谦让时,又说“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的客气话?从疑问中明白范进自卑自贱、圆滑世故、狡诈虚伪,而孔乙己虽穷困却有清高的傲气,腐儒之风,带着些许善良。

同:同受封建科举的毒害,都迂腐至极,都不会“营生”,对社会的摆布都同样的软弱无力。

(质疑:若孔乙己也中了举,他会怎样?从而明确两人的共同之处)腐朽的科举制度使读书人以功名为念,将青春乃至大半生浪费在应试和科场上,致使读书人只知经书八股,根本没有真才实学,丧失谋生的本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