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科普知识课件
2024版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课件
![2024版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865907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cd.png)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课件•地震基本概念与原理•地震灾害影响与评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与措施•地震应急预案与救援体系建设•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培养与教育•科技创新在防震减灾中应用前景01地震基本概念与原理地震定义及分类地震定义地震是指地球内部的岩石在应力作用下突然断裂或错位,释放出集聚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引起地面震动的现象。
地震分类根据地震的成因、震源深度、震级大小等因素,地震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等类型。
其中,构造地震是最常见、破坏性最大的地震类型。
地震波传播特性地震波种类地震波包括体波和面波,体波又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传播速度快,但破坏力相对较小;横波传播速度慢,但破坏力较大。
地震波传播方向地震波从震源向四周传播,遇到不同介质时会产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等现象。
地震波的传播方向和速度受到地球内部结构、岩石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地震发生原因及机制地震发生原因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内部的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释放。
这些应力来自于板块运动、地幔对流等地质作用。
地震发生机制地震的发生与地壳中的断层活动密切相关。
当断层两侧的岩石受到应力作用而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形成地震。
根据断层的运动方式,地震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等类型。
地震活动分布规律地震带分布地震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一定的分布规律,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等区域。
这些地震带是地壳上构造活动比较强烈的地区。
地震周期性地震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即在一个时间段内地震活动比较频繁,而在另一个时间段内则相对较少。
这种周期性受到地球内部构造运动和应力积累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地震活动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太阳活动、气候变化等。
02地震灾害影响与评估地震会导致建筑物的结构破坏,包括倒塌、裂缝等,严重时会造成人员伤亡。
建筑物破坏地面破坏生命线工程破坏地震会引发地面裂缝、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对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破坏。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PPT课件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481fce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c0.png)
防震减灾 科普先行
珍爱生命·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在破坏性地震发生之前,各级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及社会公众为增强社会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应 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组织开展的地震区划等工程性防御措施
W
O
R
K
CONTENTS
目 录
R
E
P
O
R
T
01 地震灾害及其分布 02 地震巨灾及其应
应急救援特点
地震应急救援工作
是指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在政府领导下,各级防震减灾相 关部门和社会力量为减轻人员伤亡以及减小经济损失而采取 的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指挥、协调一致的救援。 早期灾情获取困难应急响应程度低、早期应急救援决策能力 偏低、目标局限、早期以自救互救、地方救援力量等救援为 主。
• 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xx多次, 遍布除贵州、浙江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 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PA RT 02
地震巨灾及其 应急救援特点
地震巨灾特征
巨灾
是指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特别巨大的破坏损失,对区 域或国家经济社会产生严重影响的灾害事件。 其特征为突发性强、受灾面积大、人员伤亡惨重、基 础设施破坏严重、灾害次生链式灾害严重、重大工程 (核电)破坏严重、通讯大面积中断灾情难以获取。
响得长在远程,响得短离不远 先听响后地动,听到响声快行动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防震减灾 科普先行
演示完毕感谢大家观看
在破坏性地震发生之前,各级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及社会公众为增强社会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应 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组织开展的地震区划等工程性防御措施
防地震安全教育PPT课件
![防地震安全教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b42395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1c.png)
震级
衡量地震大小的标准,常用里氏震级表示,与地震 释放的能量有关。
02
地震危害与风险评估
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原因分析
01
02
03
04
建筑物倒塌
地震时,建筑物的结构受到破 坏,导致墙体、楼板等部分倒 塌,造成人员伤亡。
地面裂缝
地震引起的地面裂缝可能使人 员陷入其中,导致伤亡事故。
自救互救方法
学习基本的自救互救方法,如止血、 包扎、心肺复苏等,以便在关键时刻 能够自救或救助他人。
05
心理干预与恢复重建工作部署
受灾群众心理援助计划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
80%
制定心理援助计划
在地震发生后,迅速组织心理专 家团队,针对受灾群众的心理特 点,制定科学有效的心理援助计 划。
100%
执行情况回顾
检查评估
对演练效果进行检查评估,及 时发现问题并改进完善。
自救互救基本技巧和方法教授
保持镇静
在地震发生时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失 措,以免增加不必要的伤害。
寻找安全地带
迅速找到相对安全的地带,如桌子下 、墙角等,避免被掉落物砸伤。
切断电源和火源
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切断电源和火 源,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火灾
地震后火灾是一种常见的次生 灾害,由于燃气泄漏、电线短 路等原因引发火灾,威胁人员 生命安全。
恐慌与逃生不当
地震时人们往往惊慌失措,逃 生不当可能导致踩踏、挤压等 伤害事故。
财产损失统计及影响因素探讨
建筑物损坏
地震造成大量建筑物损坏,包括住宅、商业设施 、公共设施等,导致巨额财产损失。
基础设施破坏
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 ,地震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时 效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 更快速、更精准的地震预警。
临“震”不慌 守护生命安全——防震减灾安全教育原创精品课件(共29张PPT)
![临“震”不慌 守护生命安全——防震减灾安全教育原创精品课件(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da9ba08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64.png)
目录
一、地震基本知识概述 二、地震前兆识别与预警 三、校园建筑安全与避难场所选择 四、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培养
01
地震基然现象的一种,指的是大 地突然发生的震动,即地壳某个 部位的岩石在内、外应力作用下 突然释放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 震动的现象。
地震成因
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岩石突然断裂和滑动造成的。这种断裂 通常发生在地壳的板块边界附近,因为这里的应力积累到足 够大的程度,超过了岩石的强度极限。当岩石断裂时,储存 的能量会以地震波的形式迅速释放出来,这些波会传播到地 球表面引起地面震动。
难和寻求帮助。
听从指挥,不擅自行动果断,不 要犹豫不决。地震突发性强,从 主震发生到结束一般也就几秒到 十几秒,躲避能否成功,就在千 钧一发之间,容不得你瞻前顾后 ,犹豫不决。时间就是生命。这 句话用在避震的行动上最贴切, 同学们一定要保持镇静,果断行
动,科学避震,化险为夷。
在教室、图书馆,要躲避在书桌 旁边或下面,远离窗户,在礼堂、 食堂、体育场馆内,躲避在排椅、 桌椅、运动器具旁边或下面。在 宿舍,躲在内承重墙的墙根、墙 角,床旁边或下面。在室外,要 远离围墙、玻璃幕墙,远离可能 倒塌的建筑物和跌落的大型物件 等。破坏性地震过程十分短暂, 如果能坚持熬过这一两分钟,就 有生存的希望。
信息。
服从指挥
在地震发生后,服从政 府或救援部门的指挥和
安排。
03
校园防震减灾
防震减灾自救知识常记
记住应急避难场所的标志。应急 避难场所是我们“生命的保护伞 ”,一般建在城市的公园、绿地 、广场和我们学校的操场等,同 学们平时要记住这些应急避难场 所的标志,了解这些应急避难场 所的位置,熟悉从学校或家到应 急避难场所最近的线路,以便地 震发生后及时到应急避难场所避
防震减灾知识PPT课件
![防震减灾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06e5d1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9.png)
救
挖掘被埋压人员时应保护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使伤者先暴露头
人
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 工呼吸;
方
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脊椎损 伤者,搬运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
法
立下标记,以待救援。
五、长治会不会发生地震
在公共场所如何避震?
在室内如何避震?
在学校如何避震?
“大家不要慌,躲在 桌子下,靠门窗的同 学躲到墙根下!”
正在教室上课时,要在教师指 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 各 自的课桌下。
千万不能跳楼!
在户外场所如何避震?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 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 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 回到教室去。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指发生7级以上地震,或造成300
人以上死亡,产生特别重大社会影响的地震。
为什么要在学校进行防震
? 减灾科普知识的教育
法律 法规 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第二十三条规定:各级人民政 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防震 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 民在地震灾害中自救、互救的 能力。
(4)看现在。解放以后,长治市记录最早的一次破坏性地震 是1965年9月4日发生在平顺的4.5级地震,到目前为止,共记 录三级以上地震十二次,其中四级以上地震四次,这说明长治 地区的地震并不是不活动。04年2月20日,黎城发生3.6级地震 、6月29日沁源发生3.2级。06年8月到9月黎城和潞城交界处发 生小震群。
地球是不断运动的,所 以地球表面的地壳也是不断 运动着的。原先的海底会随 着地壳的变化慢慢升起,变 为高山。
沧海桑田
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 在几千万年前就曾是一片 沧海。
地震安全教育知识普及PPT课件
![地震安全教育知识普及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6d050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7.png)
关于城市
地震安全教育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 表现形式。
地震安全教育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 表现形式。
地震安全教育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 表现形式。
关于山区
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 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 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
关于海上
地震安全
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 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 安全教育。
地震安全
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 教育地震安全教育。
地震安全
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 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地震 安全教育。
Part 2 地震征兆
通过物理现象 通过观察水位
感谢聆听
地震
安全知识教育普及
目 录
01 地震的危害 02 如何预防地震 03 地震征兆 04 如何自救
Part 1地震的危害
地震的成因 地震的危害
地震的成因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每年约有 500万次。一般情况下,3级以上的地震人们才会有感觉。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每 年约有500万次。一般情况下,3级以上的地震人们才会有感觉。
震前,地下水的水位往往会发生异常变化,有时甚至会喷出地面。有 时还会发生水质的变化,如变味、变色、出气泡等。
Part 3
如何预防地震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ppt课件(2024版)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ppt课件(2024版)](https://img.taocdn.com/s3/m/1c760407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07.png)
在学校
1、在教室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上课时候千万不要锁教室的后门。如果楼层较高,千万不要跳楼、跳窗,也不要在教室里乱跑、争抢外出。从高楼向下转移时,千万不要跳楼,也不能乘电梯。要注意保护头部,以防异物砸伤。
在学校
2、在操场、室外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站立不稳时,可原地不动蹲下,以免在地震中摔倒。不要慌张地往室内冲。双手抱住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如电线、标牌、盆景等。远离在建中的建筑物。在山区,要警惕滚石、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洪、崩塌等。
地震成因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地震类型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天然地震: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
其他地震:人工地震孤立型地震双震型地震
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 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 地下水异常:地震前出现的主要异常有发浑、翻花、冒泡、升温、变色、变味、 井孔明显变形、泉眼突然枯竭或涌出等现象。动物异常:牛、马、驴、骡等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电磁异常:电磁异常是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失灵现象。
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
地震震波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地震感人事迹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无私的超市老板娘:胡国香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第二部分
介绍著名地震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基金会提供30万美元紧急援助
防震科普知识课件PPT
![防震科普知识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dcf3cf9e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b5.png)
加强防震减灾科 普宣传和教育
提高公众防震意识是防震减 灾工作的重要环节。建议加 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和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普及地震知 识和防震减灾技能,提高公 众的防震意识和自救互救能 力。
完善应急救援体 系
应急救援是减轻地震灾害损 失的关键环节。建议完善应 急救援体系,加强应急救援 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 力和效率。同时,加强应急 物资储备和调配,确保救援 工作的顺利进行。
01
通过课堂教育、宣传栏、演练等多种形式,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提高师生员工的防震意识。
紧急疏散演练
02
定期组织紧急疏散演练,让师生员工熟悉疏散路线和避难场所
,提高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的能力。
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
03
对学校等公共场所的建筑物进行抗震性能评估,及时加固改造
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
个人自救互救技能培养
地震次生灾害及其危害
次生灾害类型
包括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瘟疫等。
危害
地震次生灾害可能加重地震直接灾害的损失,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例如,火灾会烧毁房屋和财 产,造成人员伤亡;水灾会冲毁道路、桥梁和农田等;毒气泄漏和瘟疫则可能引发公共卫生危机。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历史资料分析法
通过分析历史地震资料,评估 未来地震发生的概率及其可能
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公众的地震安全 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地震保险制度
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工作,为制 定科学合理的防震减灾策略提供依据。
建立地震保险制度,为受灾群众提供经济 补偿和重建支持。
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应急指挥体系
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 条块结合的应急指挥体系,确保地震应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中小学课件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中小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70c84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c.png)
在进行自救或互救时,应遵循科学的方法和技巧 。了解基本的救援知识和技能,以便在紧急情况 下能够正确地采取行动。
相互协作
在地震等紧急情况下,团结协作是非常重要的。 与周围的人相互帮助、支持,共同应对灾难,提 高生存和救援的机会。
04
地震次生灾害防范
火灾的预防和应对
01
02
03
04
总结词
减少人员伤亡
通过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施工,提高建筑物 的抗震能力,可以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
降低财产损失
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保护家 庭财产和经济安全。
提高社会稳定性
地震预防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减轻地震对社会 经济和发展的影存在很大的不 确定性,预测精度和时间尺度有 限。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岩层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发生断裂,释 放出积聚的能量而产生的。这种能量的释放会引起地面的震 动,从而对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造成破坏,甚至 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
地震的成因和分类
总结词
地震的成因主要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塌陷地震等类型,不同类型的地震成因不同,对地表和建筑物的影响 也有所不同。
通过培训和实践演练,使公众掌握应急避 险和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提高应对地震 灾害的能力。
加强社区和学校的防震减灾工作
加强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
社区和学校是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重要场 所,应加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高社区和 学校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政府部门在防震减灾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应加强组织协调工作,整合资源, 提高防震减灾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总结词
了解水灾的成因和危害 ,掌握防水防涝的措施 ,培养在水灾发生时的
应对能力。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中小学课件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中小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be44b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4a.png)
VS
新型建筑材料
采用高性能混凝土、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 新型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物的抗灾能力。
国际防震减灾合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防震减灾合作,共享地震监测 数据、技术和经验,共同应对地震灾害。
学术交流
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各 国在防震减灾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感谢观看
学校防震教育
开设防震减灾课程
将地震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通过课 堂教育让学生了解地震成因、预防措 施等。
组织地震疏散演练
定期在学校开展地震疏散演练,提高 学生应对地震的应急处置能力。
社区防震宣传与演练
社区宣传栏
利用社区宣传栏发布地震相关知识,提醒居民关注地震预防。
组织居民疏散演练
在社区开展地震疏散演练,指导居民掌握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的方法。
地震的成因和分 类
地震的成因主要有两种:构造地震和 火山地震。构造地震是由地壳板块相 互挤压或碰撞引起的;火山地震则是 由火山活动引起的。
不同地区的地震活动类型也不同,如 板块边界地区、陆内盆地和火山地 以分为不同等级,如里氏震级和面波 震级等。
地震波和地震烈度
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两种类型。体波在地壳内部传播,而面波则在地表传播。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的影响程度,分为12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不同 的影响范围和表现形式。
烈度的确定需要考虑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多种因素,因此同一地区不同烈度 的情况时有发生。
02
地震灾害预防
房屋抗震设防与加固
房屋抗震设防
05
防震减灾科技发展
现代地震监测与预测技术
地震监测网络
建立全球地震监测网络,实时收集地 震数据,为地震预警和科学研究提供 基础数据。
防地震安全教育PPT课件
![防地震安全教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211ddd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fd.png)
定期开展防震安全检查,及时 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学生防震知识普及教育
通过课堂教育、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学生普及地震知识、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应急 避险技能。
利用宣传栏、校园广播、网络等渠道,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防震意 识。
组织学生参加防震减灾知识竞赛、演练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保护意 识。
切断电源和火源
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切断工作场所的电源和火源,防止次生 灾害的发生。
组织疏散
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组织员工有序疏散到指定的安全区域,确保 员工生命安全。
灾后恢复生产和重建工作指导
01
灾后评估
在地震发生后,对工作场所进行灾后评估,了解受损情况和恢复生产的
可行性。
02
恢复生产
根据灾后评估结果,制定恢复生产计划,组织员工清理废墟、修复设备
社会组织参与地震救援和重建工作支持
救援力量建设
社会组织应积极组建地震救援队伍,开展救援技能培训和演练,提 高救援能力。
物资筹措和运输
在地震发生后,社会组织应迅速筹措和运输救援物资,保障受灾群 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灾后重建支持
社会组织可参与灾后重建工作,为受灾地区提供资金、技术、人力等 方面的支持,帮助受灾地区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学校定期举行防震演练
根据地震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全 校师生进行防震演练。
演练前制定详细的演练计划,明 确演练目的、时间、地点、参与
人员和物资准备等。
演练过程中,注重指挥协调、信 息传递、应急处置等环节的演练 ,提高演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师生紧急疏散和自救互救能力培养
教育师生掌握紧急疏散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熟专家学者应深入研究地震现象,探索地震发生的机理和规律,
《防震减灾基本知识》课件
![《防震减灾基本知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6ac62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9a.png)
瘟疫预防
总结词
地震后可能引发水源污染,增加瘟疫 风险
详细描述
在地震后应特别注意水源卫生,避免 饮用未经消毒的水;同时应加强食品 卫生管理,避免食用变质食品;如有 疫情发生,应遵循卫生部门指示,采 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05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学校防震减灾教育
定期开展地震应急演练
制作宣传资料
通过模拟地震场景,让学生熟悉应急 疏散路线和避难场所,提高自我保护 意识和应对能力。
储备应急物资
包括食品、水、急救用品、照明设备 、保暖用品等,以备不时之需。
检查和加固家庭设施
对家庭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稳 固安全,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进行 加固处理。
社区防震准备
建立社区防震组织
成立由社区居民组成的防震减 灾志愿者队伍,负责社区内的
防震减灾工作。
制定社区疏散预案
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 的疏散路线和避难场所,确保 居民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快速有 序地疏散。
地震的分类
浅源地震
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震,也称为浅震。这类地震对地面的影响较 大,造成的破坏也较严重。
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地震,这类地震由于震源深度较大,对地面 的影响较小,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逆冲地震
震源断层错动方向垂直于地面的地震,这类地震的断层错动方式与一 般正断层不同,地层相互冲撞挤压,容易造成严重的破坏。
右旋地震
断层面呈右旋状态的地震,这类地震在北半球占多数,由于地层的旋 转作用,地表往往呈环形破裂。
02
防震减灾措施
家庭防震准备
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包括确定家庭成员的紧急联络方式、 制定疏散路线、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 等。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PPT课件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59633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f5.png)
加强单位建筑抗震能力
对重要建筑进行抗震加固,提高其抗震性能 。
开展防震知识培训
通过开展防震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对地震的 认知和应对能力。
03
地震应急救援
地震应急预案
制定应急预案
根据当地地震灾害特点和救援能 力,制定详细的地震应急预案, 明确救援组织、救援流程和救援
责任。
预案更新与演练
定期更新地震应急预案,并组织相 关人员进行演练,确保预案的有效 性和可行性。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安装防震装置
如防震器、防滑垫等,以减少家具倒塌或滑动对 人员造成的伤害。
学校防震
01 制定学校防震预案
包括确定疏散路线、组织紧急疏散演练等。
02 提高师生防震意识
通过开展防震知识讲座、制作防震宣传栏等方式 ,提高师生对地震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03 定期检查学校建筑
确保学校建筑符合抗震设计要求,及时维修和加 固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
05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学校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定期开展地震应急演练
通过模拟地震情境,让学生熟悉应急避难场所和疏散路 线,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开设防震减灾课程
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学校课程,通过课堂教育向学生普 及地震成因、地震预警、应急避难等方面的知识。
社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制作和发放宣传资料
制作地震安全手册、宣传海报等资料,通过社区 公告栏、活动室等场所进行展示和发放,提高居 民的地震安全意识。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录
• 地震基本知识 • 防震减灾措施 • 地震应急救援 • 地震次生灾害防范 •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01
2024全新防震减灾科普知识ppt课件
![2024全新防震减灾科普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375ee8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42.png)
03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与 加固方法
建筑结构类型及抗震性能分析
常见的建筑结构类型
01
砖混结构、框架结构、钢结构等。
不同结构类型的抗震性能特点
02
砖混结构脆性大,框架结构延性好,钢结构强度高。
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指标
03
刚度、强度、延性等。
抗震设计原则和方法论述
抗震设计基本原则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组织跨部门联合演练和培训,提高各部门之 间的协同作战能力。
信息沟通与报告机制
建立信息沟通与报告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 的信息畅通和及时反馈。
05
科普知识普及与教育 推广活动
科普知识内容梳理和传播途径
梳理防震减灾基础知识
包括地震原理、灾害类型、预警系统、应急避险等方面内容,形 成系统化、科学化的知识体系。
调配机制设计
定期对储备物资进行更新和轮换,确保物 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建立灵活的物资调配机制,根据灾害程度和 救援需求进行动态调配。
跨部门协同作战能力提升途径
统一指挥平台
建立统一的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 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
部门间合作协议
签订部门间合作协议,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 协作方式。
联合演练与培训
应和决策。
救援队伍
组建专业、训练有素的 救援队伍,具备应对各
种灾害的能力。
物资储备
建立完善的物资储备体 系,确保救援物资的充
足和及时供应。
交通运输
保障交通运输畅通,确 保救援人员和物资的快
速到达。
救援队伍建设和装备配置要求
救援人员选拔
选拔身体素质好、专业技能强的人员 加入救援队伍。
专业培训
地震安全教育知识完整ppt课件
![地震安全教育知识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14b872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f.png)
❖ 4.演习结束后,学生不回教室,按正常的时间参
加课间跑步。
精品课件
7
精品课件8精品ຫໍສະໝຸດ 件9地震时自救方案
❖ 自救方案—因地制宜,就近避震,伏而待定
“伏”在何处?如果你在室内!
牢固的写字台或床边
哪
些
到阳台上方便求助
方
管道多、整体性好、小跨度的卫生间
案
电梯间内躲避
可
贴近窗边或窗台下 室内墙角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13
小结及思考
无论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 物质保护头部;如用明火,应迅速灭掉。总之尽量找到地震 时你所在位置最近的承重最强的空间,一般是建筑的三角区, 如墙角;一定要镇定,如果身边有手机、矿泉水,顺手抓住, 是求救与自救的必要工具。身在室外时远离一切建筑物。逃 生时头脑冷静,服从指挥。
7、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 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精品壁课,件 向外界传递消息。当确定不远处 12 有人时,再呼救。
大地震后的互救原则
❖ 互救原则:指已经脱险的人和专门抢险营救人员对 压埋在废墟中的人进行营救。原则如下:
1.先多后少---先救压埋人多的地方 2.先近后远---先救近处被压的人 3.先易后难---先救容易救的人 4.先轻后重---先救轻伤和强壮的人(扩大营救队伍) 5.医务人员优先(增加抢救力量)
2.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3.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
4.有同伴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5.寻找和开辟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
6.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 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震科普知识课件
防震科普知识课件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必要的防震减灾知识,在突遇危急情况时能够进行一些有效的举措,从而保护自己减少伤害。
二、教学过程:
A、正确认识地震
讲解汶川大地震的情形,将受灾情况与学生作交流,使学生了解到地震带给人类的危害。
B、如何有效的.防震减灾
(一)面临地震,如何做好防震减灾?
1、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
假若地震时你正在室内,如离门窗较远,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是较安全的。
另外,也可以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处暂避。
2、如果在建筑物密集的地方,最好将手或皮包等柔软物品护住头部,尽可能做好自我防御的准备。
并迅速离开变压器、电线杆和围墙、狭窄巷道等。
(二)地震时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当你感到地面或建筑物晃动时,切记最大的危害是来自掉下来的碎片,此刻,要动作机灵的躲避。
1、在房屋里,则赶快到安全的地方,如躲到书桌、工作台、床底下。
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墙角,依靠上下水管道和煤气管道的支撑,减小伤亡。
对于户外开阔,住平房的职工,震时可头顶被、枕头或安全帽逃出户外,来不及时,最好在室内避震,要注意远离窗户,趴下时,头靠墙,使鼻子上方双眼之间凹部枕在横着的双臂上面,闭上眼和嘴,用鼻子呼吸。
2、地震时,如已被砸伤或埋在倒塌物下面,应先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千方百计想办法出去。
若无通道,则要保存体力,不要大喊大叫,要静听外面的动静,如听到有人走过的声音,可敲击铁管或墙壁使声音传出去,以便救援。
同时要在狭小的空间里,寻找食物维持生命。
(三)学校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
三、学生交流了解的防震知识
四、教师小结
地震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保持冷静的头脑,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一定能够战胜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