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动物生理学第九章内分泌和生殖
动物生理学知识点(动物生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动物生理学笔记主讲:Hong Yu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2013年11月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第四章血液第五章血液循环第六章呼吸第七章消化与吸收第八章尿的生成与调节第九章内分泌第一章序论一、课程内容1、生理学概念(机能及其机制)。
2、动物生理学研究层次(整体与环境、器官与系统、细胞与分子)。
3、生理学研究方法(急性、慢性)。
4、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5、内环境与稳态(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稳态的维持)。
6、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反射),体液(内分泌,神经-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7、调节模式:非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前馈、反馈:负反馈和正反馈)。
8、生理学发展概述(略)。
二、思考题1、重要概念:急性实验、慢性实验、新陈代谢、兴奋性、刺激、生殖、正反馈、负反馈。
2、为什么说新陈代谢是最基本的生命特征?(生命特征、新陈代谢、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一切生命活动都建立在新陈代谢基础上)。
3、生理学机能调节方式有几种?【神经调节(反射与反射弧),体液(内分泌,神经-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局部调节)】。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细胞膜结构与物质转运一、课程内容1、细胞膜成分与结构(细胞膜成分;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的蛋白质,还有糖类等)。
2、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与功能【表面蛋白、内在蛋白;具有结构、物质转运、信号转导、催化(酶)、免疫识别等功能】;3、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被动转运:包括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载体介导、通道介导)、转运主要物质(脂溶性物质;氨基酸和蛋白质等;离子)、机制【扩散、结合与解离、化学门控和电压门控,后两者有特异性、竞争性抑制、饱和性(通道饱和性较差)】。
主动转运(泵):耗能,包括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转运物质(主动转运重要离子,被动转运营养物质)、特点(特异性、饱和性、竞争抑制、方向性);生理意义(维持渗透压、维持细胞兴奋性、物质转运和重吸收)。
动物生理学之内分泌生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2.激素的化学分类
(1). 含氮激素: ① 肽类激素和蛋白质激素:下丘脑调节肽等 ② 胺类激素和AA衍生物类激素: E、NE; T3、T4 (2):类固醇激素(甾体激素): ① 糖皮质激素 ② 盐皮质激素 ③ 性激素④ 1,25-二羟维生素D3 3:脂肪酸衍生物:前列腺素等
第二节 下丘脑与脑垂体的内分泌
3、泌乳的启动 动物分娩时或分娩前后,乳腺生长停止而开始分泌乳汁的过程
条件: E激素(雌激素)、P激素(孕酮)的抑制作用解除; 胎盘生乳素(PL)对PRL受体封闭的解除; PRL和GCs(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进一步提高;
第二节 下丘脑与脑垂体的内分泌
4、泌乳的维持 PRL依赖型:
第一节 概述
(六)、激素的生理作用: 1.调节物质代谢细胞内 2.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 3.促进生殖 4.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和适应能力
(七)、激素作用机制 1.激素受体的种类 细胞膜受体:糖蛋白(含氮激素) 细胞内受体:类固醇激素
图 垂体分泌的数素和它的作用器官
第一节 概述
2.受体的调节: 在生理和病理因素影响下, 受体的数量和亲和力发生改变
妊娠末期子宫平滑肌对OXT敏感; 分娩时, 胎儿刺激子宫颈引起OXT↑; 低剂量引起节律性收缩,大剂量引起强直收缩
第二节 下丘脑与脑垂体的内分泌
2、催乳素和催产素的区别
催乳素
催产素
①分泌部位: 腺垂体
室旁核
②作用:
促进乳汁分泌 ,刺激 LH(促黄体生产素) 受体生成
促进乳汁排出,促进子宫 收缩,参与应激反应
第二节 下丘脑与脑垂体的内分泌
2、分泌的调节 PRF(催乳素释放因子)、PIF(催乳素释放抑制激素)双重控制;平时:以 PIF 为主。 妊娠期:雌激素→ PRL分泌↑; 授乳时:婴儿吮吸乳头→ PRL分泌(反射性); 促进分泌: 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P物质、(雌激素)、VIP、5HT、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抑制分泌:多巴胺、GABA、SS、谷氨酸。
动物生理学内分泌生理

形成四碘甲腺原氨酸(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
动物生理学内分泌生理
第5页
动物生理学内分泌生理
第6页
(二)甲状腺激素贮存、释放、运输与代谢 ➢甲状腺激素贮存
形式:甲状腺激素在腺泡腔内以胶质形式贮存
特点:一是储存于细胞外(腺泡腔内);二是储 存量很大,可供机体录用2-3月之久
动物生理学内分泌生理
动物生理学内分泌生理
第30页
第六节 肾 上 腺
一、肾上腺皮质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
球状带(弓状带)分泌激素以醛固酮为主
主要参加调整体内水盐代谢,故称盐皮质激素
肾
上 腺
束状带和网状带以分泌皮质醇为主
皮
参加体内糖代谢调整,故称糖皮质激素
质
网状带还分泌少许性激素,如脱氢异雄酮 和雌二醇
动物生理学内分泌生理
(1)对糖代谢作用 促进糖异生和抑制组织细胞对葡萄糖利 用,结果引发血糖浓度升高。
(2)对蛋白质代谢作用 促进肝脏外组织(尤其是肌肉组织) 蛋白质分解,促进氨基酸转运至肝脏,作为糖异生材料; 同时又抑制蛋白质合成。
(3)对脂肪代谢作用 提升四肢个别脂肪酶活性,促进脂肪 水解、促进脂肪酸在肝内氧化。
动物生理学内分泌生理
二、维生素D3
(一)1,25-二羟胆钙化醇生成
7-脱氢胆固醇→紫外照射形成胆钙化醇→肝内转变为25-羟胆钙化醇→入 血(VD3主要形式)→肾脏内转变为1,25-二羟胆钙化醇(生物活性形式)
(二)生理作用:
①对肠作用 促进小肠上皮细胞对Ca2+吸收。 促进肠道对钙、磷吸
收,使血钙、血磷维持在较高水平,利于骨钙化。
动物生理学内分泌生理
第27页
分泌调整
动物生理学-10-内分泌生理学

§2 下丘脑与垂体的内分泌
下丘脑垂体功能单位 下丘脑-腺垂体系统 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
下丘脑 垂 体 门 脉 系 统
腺垂体
下丘脑 下 丘 脑 垂 体 束
N垂体
一、下丘脑调节肽 (hypothalamic regulatory peptides, HRP):
由下丘脑促垂体区肽能神经元分泌,能 调节腺垂体活动的肽类激素
F O
F HO
F O
O
CH2OCCH3
CO O
CH3 CH3
O 醋酸氟轻松
CH2OCCH2CH2COONa CO
OH CH3
地塞米松琥珀酸钠
盐皮质激素:结构式及作用
维持盐代谢、潴Na+排K+,保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活性较强的盐皮质素:
醛甾酮
去氧皮甾酮
OH CH2OH
O
CH C O
CH2OH CO
O O
酪氨酸激酶受体
CRH,ADH及垂体促激素、β-MSH,PTH、 CT,胰高血糖素,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 Ⅱ TRH 、GnRH,ADH、OXT ,儿茶酚胺, 血管紧张素Ⅱ,胃泌素, PDGF
心房钠尿肽
OXT,生长素、催乳素;胰岛素,几种生 长因子(IGF-1、2,NGF、VEGF、 PDGF …)
(一)含氮激素作用的机制—第二信使学说
cCAa2M+ P、cGMP、IP3 、DG、
1.G蛋白偶联受体途径
G蛋白耦联受体 与配体结合后,通过构象变化结合并激活G蛋白
G蛋白:鸟苷酸结合蛋白
亚单位 α 催化亚单位 结合GDP或GTP
β
γ
使G蛋白锚定在细胞膜内侧
G蛋白效应器酶 指催化生成(或分解)第二信使的酶,通过
《动物生理学内分泌》课件

06
CHAPTER
内分泌系统的研究前景
总结词
内分泌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这种关系在维持机体健康和应对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从而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和防御能力。同时,免疫系统也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等介质来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和激素水平。这种内分泌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在维持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感染等疾病中发挥作用。
详细描述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生长激素是由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激素,主要负责调节动物体内的代谢、生长和发育过程。
生长激素
促进生长
调节代谢
生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动物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官的生长,从而影响动物的总体生长和发育。
生长激素还能调节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包括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以适应生长发育的需要。
03
02
01
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一种激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垂体腺的分泌活动受到下丘脑的控制和调节,是内分泌系统中的核心部分。
垂体腺是动物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腺,通过分泌多种激素来调节其他腺体的活动。
甲状腺是动物体内重要的内分泌腺,主要负责调节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
甲状腺通过分泌甲状腺激素来影响动物体的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和生长发育等过程。
甲状腺的分泌活动受到垂体腺的控制和调节,是维持动物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器官。
攻击行为是动物在争夺领地、食物、配偶等资源时所表现出的行为。
攻击行为受到多种激素的调节,其中最为重要的激素是睾酮和皮质醇。睾酮是一种雄性激素,能够促进动物的攻击性和竞争性行为。皮质醇则是一种应激激素,在动物面临压力或紧张时分泌,可以影响攻击行为的程度和反应。
动物生理学第九章神经生理

神经冲动传导的原理 无髓纤维的传导 局部电流 有髓纤维的传导 郎飞氏结处形成局部电流
(二)神经纤维 的分类 (三)神经纤维 的轴浆运输
添加标题
突触
添加标题
轴-树突触
添加标题
突触的分类和基本 结构
添加标题
轴-胞突触
添加标题
突触的分类
添加标题
轴-轴突触
添加标题
根据突触的接触部 位不同
二.根据突触对下一个神经元的影响不同 一类是兴奋性突触,另一类为抑制性突触 二.根据突触工作的方式不同,分为电突触和化
具有精细定位
添加标题
04
支配不同部位有不同的 定位区
添加标题
椎体系统
05
添加标题
06
椎体外系统
添加标题
07
第五节 神经系统 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添加标题
பைடு நூலகம்
08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 神经特征
二.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 三.植物性神经末梢的兴奋传递 四.神经递质 胆碱能纤维: 肾上腺素能纤维: 胆碱能纤维又分为烟碱型作用(N型),
添加标题
去大脑僵直
添加标题
基底神经节对躯体 运动的调节
添加标题
脑干对姿势反射的 调节
添加标题
小脑对躯体运动的 调节
添加标题
状态反射
添加标题
小脑的结构
添加标题
翻正反射
小脑的功能
原始小脑
旧小脑
新小脑
大脑皮质对躯 体运动的调节
添加标题
01
添加标题
02
添加标题
03
大脑皮层运动区
特点:1.两侧交叉
单击添加副标题
第 九章 神经生理
大学动物生理学第九章内分泌和生殖

CDCCA AA 8:B、C BAB 12:A、B第九章内分泌和生殖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胰岛素生理作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促进糖的储存和利用 B.促进糖原异生C.促进脂肪合成,抑制其分解 D.促进蛋白质合成2.下列哪项不属于生长素的作用()。
A.促进蛋白质合成 B.促进软骨发育 C.促进脂肪分解 D.主要促进脑发育3.激素传递的方式不包括()A.血液运送 B.经组织液扩散 C.神经轴浆运输D.经腺体导管分泌 E.自分泌4.能促进机体产热的最重要的激素( )A. 肾上腺素B. 肾上腺皮质激素C. 甲状腺激素D. 生长素E. 胰岛素5.胰岛中分泌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是()A.α细胞B.β细胞C.δ细胞D.PP细胞6.神经垂体激素有( )A.血管升压素与催产素B. 催产素与催乳素C. 催乳素与生长激素D. 抗利尿激素与醛固酮E. 催乳素与血管升压素7.胰岛素对糖代谢的作用是 ( )A、促进组织摄取、贮存、利用葡萄糖B、促进糖异生C、促进糖原分解D、抑制葡萄糖转化为脂肪8.腺分泌水平的相对稳定主要是通过()实现的,当环境急剧变化时尚可通过()系统引起激素合成和分泌相应改变。
A.正反馈;B.负反馈;C.神经;D.体液9. 素中,哪一种不是腺垂体分泌的?()A 生长激素B 催产素C 催乳素D 促黄体激素E 促甲状腺激素10.成类固醇激素的原料是()。
A.胆固醇B. 乙酸C. 丁二酸D. γ-羟基丁酸11.不参与鱼类水盐代谢调节的激素是()A. 催乳素B. 肾上腺素C. 醛固酮D. 皮质醇12.在鱼类雌体,雄激素最终合成于(),雌激素最终合成于()。
A.卵泡的鞘膜层 B. 卵泡的颗粒层 C. 卵巢的支持细胞 D.卵巢的基质细胞A C13.那种激素属于含氮激素()A.促性腺激素B.雌激素C.孕激素D.糖皮质激素14.许多研究证明,无论是春季产卵或秋季产卵的鱼类,卵母细胞积累卵黄的时期是在()进行的。
A.春季水温升高时 B.夏季高温时 C.秋季水温降低时 D.一年四季中二、填空题1、激素对治疗糖尿病十分有效,其主要原因是。
动物生理学10内分泌生理

---------------------------------------------------------------最新资料推荐------------------------------------------------------1 / 18 动物生理学10内分泌生理第九章 内分泌 课程要求 掌握 激素及其分类; 激素的作用特征与机制; 激素的生物合成与分泌调节; 了解 内分泌器官与下丘脑-垂体轴的功能。
第九章 内分泌 本章内容 第一节 激素及其分类 第二节 激素的作用特征与机制 第三节 激素的生物合成和分泌调节 第四节内分泌器官 第一节 激素及其分类 一、激素的概念及其作用方式内分泌(Endocrine ):无管腺分泌物直接释放入血液或组织液,将信息传递给特定的器官、组织或细胞。
内分泌系统: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组成的信息传递系统。
激素:由内分泌系统所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
被激素作用的器官或细胞称为靶细胞或靶器管。
神经激素:由某些神经元所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它们经体液循环遍布全身,对靶组织或靶细胞发挥其调节作用。
第一节 激素及其分类 2 、激素作用方式远距分泌:激素经血液运输至靶细胞而发挥作用。
旁分泌:不经血液运输,经扩散而作用于邻近细胞。
自分泌:激素经过局部扩散又返回作用于该内分泌细胞而发挥反馈作用。
内分泌腺体:人体和高等动物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性腺、胎盘、松果体、胸腺等;散在于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比较广泛:消化道、心、肾、肺、皮肤、胎盘等;下丘脑中的神经细胞。
第一节激素及其分类激素的作用方式第一节激素及其分类二、激素分类激素的种类繁多,来源复杂,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两大类:1 、含氮激素肽类和蛋白质激素:下丘脑调节肽、神经垂体激素、腺垂体激素、胰岛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以及胃肠激素。
胺类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
2. 类固醇(甾体)激素肾上腺皮质和性腺分泌:皮质醇(可地松)、醛固酮(盐皮质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和孕激素(性激素)等。
806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动物生理学: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实验原理与方法,并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化学:1.了解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发展简史,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有关的基本概念、理论以及实验原理和方法。
2.能够运用辩证的观点正确认识生命现象的生物化学本质和规律,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查范围一、《动物生理学》部分考试大纲一、绪论(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二)机体与内环境1.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2.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生理意义(三)动物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3.自身调节(四)机体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1.非自动控制系统2.反馈控制系统3.前馈控制系统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细胞膜的结构特征和物质转运功能1.细胞膜的结构特征2.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二)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1.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和一般特性2.跨膜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三)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1.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2.细胞的兴奋性及其周期性变化3.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四)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1.化学突触(经典突触和接头突触)(五)骨骼肌的收缩1.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一收缩偶联(六)实验1.蛙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制备2.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的关系第二章、血液(一)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1.血液组成和血量2.血液的主要机能3.血液的理化特性(二)血细胞及功能1.红细胞生理2.白细胞生理3.血小板生理(三)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1.血液凝固2.抗凝系统3.纤维蛋白溶解(四)血型1.红细胞凝集与血型2.输血原则及交叉配血3.动物血型(五)实验1.红细胞脆性实验第三章、血液循环(一)心脏生理1.心肌的生物电现象2.心肌的生理特性3.心脏泵血功能(二)血管生理1.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2.血压及影响因素3.微循环与物质交换4.组织液和淋巴的生成与回流(三)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心脏、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2.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四)实验1.动脉血压的直接测定第四章、呼吸(一)肺通气1.肺通气的原理2.肺容量与肺通气量(二)肺换气与组织换气(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1.氧的运输2.二氧化碳的运输(四)呼吸运动的调节(五)实验1.呼吸运动的调节2.胸内压测定第五章、消化与吸收(一)消化概述1.消化与吸收2.消化方式3.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4.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和作用5.胃肠激素(二)口腔消化1.摄食方式、咀嚼和吞咽2.唾液的性质、组成和生理作用3.唾液分泌及其调节(三)单胃消化1.胃液的性质、组成与作用2.胃液的分泌及其调节3.胃的运动及其调节4.胃的排空(四)复胃消化1.前胃运动及其调节2.反刍及其机制3.瘤胃及网胃内的消化与代谢4.瓣胃、皱胃消化(五)小肠消化1.胰液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2.胆汁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3.小肠运动及其调节(六)大肠内消化大肠的消化功能及排粪反射。
动物生理学(总结)

3)脂肪
4.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其机理
(1)吸收
(2)吸收机理: 1)被动转运;包括滤过,渗透、扩散和易化扩散等; 水分靠滤过、渗透吸收。脂类物质,如甘油一酯,脂肪酸等靠扩散或易化扩散吸收。 2)主动转运:需要耗能量。钠泵 3)胞饮作用
第六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1.机体热量的产生和散失及其调节 1)在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主要通过传导、对流、辐射方式散热; 2)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则成为唯一的散热方式。 2.家畜对高、低温的反应 1)习服 动物短期(通常数月)生活在超常环境温度(寒冷或炎热)中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2)风土驯化 随着季节性变化机体发生的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表现为被毛厚度和血管收缩性发生变化等,以增强机体对 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3)气候适应 经过几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动物的特性、生理、生化,随本身及当地的温度环境表现出良好 的生活能力,并且能够繁衍后代。
第九章 内分泌
1.激素的概念、分类、作用原理、分泌的调节 (1)概念: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信息分子,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对特定的靶器 官、靶细胞产生特定的生物学效应。 (2)分类: 根据化学本质,可将激素分为以下四类: 1)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松果体激素等。 2)肽及蛋白质。下丘脑激素、垂体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心肌激素、胃肠道激素、某些胎盘激 素等。 3)类固醇。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等。 4)脂肪酸衍生物。前列腺素等。 (3)作用机理
第二章 血液
1.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2.全身血液占体重的比例:6%~8% 3.血浆蛋白的功能: 1)运输功能; 2)营养功能; 3)形成胶体渗透压; 4)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5)缓冲作用; 6)免疫功能。 4.红细胞的功能及其脆性: 1)担当体内运载 O2 和 CO2 的工具; 2)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 3)红细胞容易破裂的特性称为红细胞脆性。 5.各白细胞的功能特点: 1)中性粒细胞:吞噬外来微生物和机体本身的坏死组织,故有防御病菌和清除坏死组织的作用; 2)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参与过敏反应; 3)嗜酸性粒细胞:起到限制、减轻速发性过敏反应的作用,具有特殊的杀伤作用 又有调节变态反应的 功能; 4)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不仅具有吞噬作用,还参与免疫作用; 5)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6.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转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为血液凝固。 7.抗凝与促凝措施: 1)抗凝:血液与光滑面相接触;减低创面的温度;除去 Ca2+和纤维蛋白;加入抗凝剂(抗凝血酶Ⅲ、肝 素等)。 2)促凝:血液与糙面相接触;提高创口的温度;添加维生素 K。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一、绪论1、内环境:内环境是指机体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如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
2、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称为稳态。
3、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4、反应:反应是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对刺激所发生的应答。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5、量子释放:以小泡为单位的倾囊释放称为量子释放。
6、主动转运:主动转运又名主动运输,是指某些物质在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帮助下,同时消耗能量,进行逆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
7、被动转运:被动转运又名被动运输,是指某些物质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其特点是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包括简单扩散、滤过和易化扩散。
8、阈电位:能使Na+通道大量开放从而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称为阈电位。
9、阈刺激:在刺激持续时间和对时间变化率保持中等数值的情况下,引起组织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刺激。
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10、局部兴奋:阈下刺激引起的膜部分去极化的状态称为局部兴奋。
11、终板电位:终板电位是指终板膜上的N2胆碱能受体与ACh结合后,Na+、K+通道开放,Na+内流、K+外流,尤其是以Na+内流为主,从而使终板膜局部产生的去极化电位。
12、跨膜信号转导:跨膜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针对外源信息所发生的细胞内生物化学变化及效应的全过程。
三、血液13、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是指小血管破损后出血自行停止的现象,包括受损小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
14、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液体状态转变为凝胶状态的过程。
血液凝固实质是血浆中可溶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可溶的纤维蛋白的过程。
15、交叉配血:将供血者红细胞与受血者血清混合作为主侧,将供血者血清与受血者红细胞混合作为次侧,观察有无凝集反应。
这一过程称为交叉配血。
四、血液循环16、正常起搏点:窦房结是心传导系统中自律性最高的部分,故窦房结称为正常起搏点。
动物生理 第九章内分泌

2.典型激素的特点
①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只对特定的靶细胞产生作用;
②只调节细胞内生理反应的速度,不能发动新的反应;
③表现高效性,微量激素就能起显著反应; ④分泌速率不均一,常表现间断性或周期性分泌; ⑤通过代谢在肝脏或靶组织内失活,不断从体内消失。
(二)激素的分类
1.肽类和蛋白质激素
含氮激素 2.胺类和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 3.类固醇(甾体)激素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
(一)对代谢的影响
⒈ 生热作用
促使机体内某些组织的耗氧量和产热量增多,细胞内氧化 速率增加,提高有机体的基础代谢率。
2.对糖代谢的作用
促进糖的吸收,增加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使血糖升高; 同时促进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又有降血糖作用,但升糖大于降 糖作用,甲亢时可出现糖尿。
3.对脂肪代谢的作用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①促进肾上腺皮质的生长发育 ②促进糖皮质激素的合成和释放
4.促甲状腺激素(TSH)
①促进甲状腺细胞的增生及其活动 ②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
5.生长激素(GH)
①促进生长发育——I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②促进代谢 缺少时:侏儒症;过多时:幼儿-巨人症,成人-肢 端肥大
“保钠、保水、排钾“
2.糖皮质激素
(1)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①对糖代谢的作用:加强肝糖原合成,促进糖异生和抑制组
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引起血糖浓度升高。
②对蛋白质代谢的作用: 既抑制蛋白质合成,又加速蛋白 质分解,增加氨基酸进入血液。 ③对脂肪代谢的作用: 促进脂肪分解和脂肪酸在肝内氧化供 能,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利于糖原异生。但由于糖皮 质激素对胰岛素的分泌有刺激作用,所以其对脂肪代谢的总效应 是促进脂肪合成。Cushing’ s Syndrome ④对水盐代谢的作用: 增加肾小球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 增加,促进水排出;分泌不足,排水功能低下,严重则导致水 中毒、全身肿胀,补充后可缓解。
扬州大学动物生理学辅导--09 内分泌

分泌激素的种类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素(T4 )、 三碘甲腺原氨酸(T3)
2、生理功能
(1)代谢:产热作用 三大营养物质 主要是促进蛋白质合成
蛋白质代谢:加速蛋白质与各种酶的生成,肌肉、肝 与肾的蛋白质合成明显增加。
糖代谢:促进小肠粘膜吸收糖,糖原分解增强,糖原 合成抑制,增强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皮质 醇和生长素的生糖作用,血糖升高;加强外周 组织对糖的利用,降低血糖
2、垂体激素的生理作用 脑垂体分泌的主要激素
腺垂体激素
(1) GH--躯体刺激素 ① 促进生长:促进骨、 软骨、肌肉及其他 组织细胞分裂增 殖,蛋白质合成增 加。 IGF( SM) 腺垂体-肝轴 亢进与缺乏
② 调节代谢 (原理)
蛋白质合成:经IGF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加速蛋白 质合成,包括软骨、骨、肌肉、肝、肾、心、 肺、肠、脑以皮肤等组织的蛋白质合成增强
脂肪分解与氧化:促进脂肪分解,增强脂肪酸氧化, 提供能量
升血糖:抑制外周组织摄取与利用葡萄糖,减少葡萄 糖的消耗,提高血糖水平。
(2) GTH FSH:促进卵泡的生长和发育,刺激睾丸曲细精管的发 育;促进卵泡细胞分泌雌激素,促进精子细胞的 形成。 LH:促进被FSH作用过的卵泡成熟和排卵;刺激已排卵 的卵泡生成黄体和分泌孕激素;刺激睾丸间质细 胞的发育和使其分泌雄激素。
第 三 步 : 在 腺 苷 酸 环 化 酶 作 用 下 , ATP 分 解 为 cAMP(“第二信使”);
第四步:cAMP激活蛋白激酶;
第五步,蛋白激酶再诱导出一系列的继发性、特 异性生理反应。 flash
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说
第一步:激素到达细胞后,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在细胞 内与受体结合构成激素-受体复合物;
(精选)畜禽生理学-内分泌

神经分泌
人与硬骨鱼的内分泌系统比较
鱼类没有甲状旁腺,肾上腺皮质和髓质是分开的,鱼类特有斯氏小体和尾下垂体
附 脊椎动物内分泌系统的起源与进化
• 最原始的内分泌调节作用是由神经内分泌细胞 产生的神经分泌物质完成的, 特点:分泌物存在时间较长,扩散远,作用范 围大
• 无脊椎动物的内分泌主要是神经分泌作用。 • 如珊瑚、水母等腔肠动物)
布在脑和脊髓。
• 高等脊椎动物:神经分泌细胞主要集中在: 松果体——由间脑的上丘脑区发展而来 下丘脑区——出现内分泌核团视上核,室旁
核,弓状核,腹内侧核,视交叉上核等。 尾下垂体——鱼类特有,由脊髓末端的神
经分泌细胞逐渐集中而成
2)消化系统: 如腺垂体和胃肠道的内分泌细胞 等均由消化道的前端发育而来
第九章 内分泌
要求: • 激素的概念,激素作用的特征和作用机制
• 主要内分泌腺的生理功能、调节
第一节 概述
一、内分泌腺和激素 (一)内分泌腺 • 有管腺或外分泌腺:凡分泌物从腺体经导
管流至皮肤表面或体腔中的腺体,汗腺
• 无管腺或内分泌腺:没有导管的腺体,其 分泌物由腺细胞经出胞作用直接渗入血液 /组织液/淋巴,传布至局部或全身
上腺复合体。 • 爬行类以上的动物——形成一对肾上腺,位于
肾的上方。鸟类和爬行类中嗜铬组织分散在肾 上腺皮质内部 • 哺乳类的嗜铬组织位于肾上腺的中心并与肾上 腺皮质结合紧密。
4、激素的生理作用
1)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和消化过程。 如GH,Ad、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胰 岛素参与糖代谢的调节;胃泌素等对消化管 运动和消化腺分泌的调节。
非神经分泌和源于非 神经组织的内分泌 腺体——
较高等的无脊椎动物 (昆虫的脑激素、 蜕皮激素和保幼激 素共同控制变态)、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 物(甲壳类触须部 有产生蜕皮素的蜕 皮腺)、脊椎动物
动物生理学内分泌系统PPT

三、神经垂体激素
调节渗透压、血容量和血压 血管加压素 学习、记忆和性行为 神经垂体激素 催产效应
催产素 排乳效应
第三节
甲状腺的内分泌
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 谢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三、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甲状腺
甲状腺结构特点: 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和神 经支配; 甲状腺由腺泡组成;腺 泡壁是一层立方上皮细 胞,腺泡腔中充满上皮 细胞的胶质分泌物,主 要是甲状腺球蛋白。
三、1,25-二羟维生素D3
1,25-二羟维生素D3是维生素D在肾脏经羟化修饰后的产物, 它能够促够钙磷吸收和骨钙动员,从而升高血钙、血磷水平 。 (一)1,25-二羟维生素D3的生理作用 对小肠的作用 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 对骨的作用 促进骨质溶解,促进骨的生成和钙化 ——表现为骨的代谢和更新加快。 促进肾小管对钙和磷的重吸收。
二、降钙素
降钙素是由哺乳动物甲状腺内部的滤泡旁细胞(C细胞) 和其他脊椎动物的腮后体分泌的多肽,含32个氨基酸残基。 (一)降钙素的生理作用 CT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血钙和血磷,其作用与PTH相反。 对骨的作用 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动,增加成骨过程,抑制 骨钙的吸 收,导致骨组织钙。磷沉积增加、释放 减少。 对肾的作用 减少肾小管对钙、磷、钠及氯等离子的重吸收。 对小肠的作用 间接抑制小肠对钙的吸收。
(2)调节新陈代谢
(3)维持生长和发育 (4)调节生殖过程
二、激素的分类(根据其化学结构)
体激素、胰岛素、 含氮类激素 状腺素等,
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 主要由下丘脑调节肽、腺垂
甲状旁腺激素和消化道激素等。 胺类激素 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甲
素,包括
多为氨基酸的衍生物。 脂类激素 脂类激素指以脂质为原料合成的激
内分泌名词解释动物生理学

内分泌名词解释动物生理学
内分泌是指生物体内由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等生理活性物质,通过血液循环传递到各组织和器官,调节和控制生物体的生理活动的一种机制。
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组织、激素及其作用器官组成。
其中,内分泌腺主要指能够产生、储存和释放激素的特殊细胞或组织,激素则是生物体内的一类化学物质,它们能够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传达信息,作用于特定的靶组织或器官,调节和控制其功能。
内分泌系统在动物的生长发育、代谢调节、生殖与性腺发育、心血管调节、应激反应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DCCA AA 8:B、C BAB 12:A、B
第九章内分泌和生殖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胰岛素生理作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促进糖的储存和利用 B.促进糖原异生
C.促进脂肪合成,抑制其分解 D.促进蛋白质合成
2.下列哪项不属于生长素的作用()。
A.促进蛋白质合成 B.促进软骨发育 C.促进脂肪分解 D.主要促进脑发育
3.激素传递的方式不包括()
A.血液运送 B.经组织液扩散 C.神经轴浆运输
D.经腺体导管分泌 E.自分泌
4.能促进机体产热的最重要的激素( )
A. 肾上腺素
B. 肾上腺皮质激素
C. 甲状腺激素
D. 生长素
E. 胰岛素
5.胰岛中分泌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是()
A.α细胞
B.β细胞
C.δ细胞
D.PP细胞
6.神经垂体激素有( )
A.血管升压素与催产素
B. 催产素与催乳素
C. 催乳素与生长激素
D. 抗利尿激素与醛固酮
E. 催乳素与血管升压素
7.胰岛素对糖代谢的作用是 ( )
A、促进组织摄取、贮存、利用葡萄糖
B、促进糖异生
C、促进糖原分解
D、抑制葡萄糖转化为脂肪
8.腺分泌水平的相对稳定主要是通过()实现的,当环境急剧变化时尚可通过()系统引起激素合成和分泌相应改变。
A.正反馈;
B.负反馈;
C.神经;
D.体液
9. 素中,哪一种不是腺垂体分泌的?()
A 生长激素
B 催产素
C 催乳素
D 促黄体激素
E 促甲状腺激素
10.成类固醇激素的原料是()。
A.胆固醇
B. 乙酸
C. 丁二酸
D. γ-羟基丁酸
11.不参与鱼类水盐代谢调节的激素是()
A. 催乳素
B. 肾上腺素
C. 醛固酮
D. 皮质醇
12.在鱼类雌体,雄激素最终合成于(),雌激素最终合成于()。
A.卵泡的鞘膜层 B. 卵泡的颗粒层 C. 卵巢的支持细胞 D.卵巢的基质细胞
A C
13.那种激素属于含氮激素()
A.促性腺激素
B.雌激素
C.孕激素
D.糖皮质激素
14.许多研究证明,无论是春季产卵或秋季产卵的鱼类,卵母细胞积累卵黄的时期是在()进行的。
A.春季水温升高时 B.夏季高温时 C.秋季水温降低时 D.一年四季中
二、填空题
1、激素对治疗糖尿病十分有效,其主要原因是。
2、胰岛素是由胰岛的细胞分泌的,而胰高血糖素则是由细胞分泌的。
3、分泌神经垂体激素的细胞体存在于。
4、性类固醇激素是通过机制起作用的,甲状腺激素则是通过机制起作用的。
5、神经垂体储藏和释放的两种激素为和。
6、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有和。
7、醛固酮是由分泌的一种激素,它能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排出。
8、受下丘脑双重控制的腺垂体激素有,
和。
9、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激素蛋白质合成,表现为氮平衡。
10、凡能被激素作用的细胞称为细胞,类激素是通过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相结合而发挥作用的。
11、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有和。
胰岛分泌的激素主要有和。
12、一般来说,硬骨鱼类临排卵前促性激素在血液中浓度出现,这是激素负反馈引起的。
13、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主要作用是,而它所分泌的孕激素主要作用是。
14、成熟雄蛙,切除脑垂体后注射HCG会否排精?
15、精巢分泌的孕激素主要作用是,卵巢分泌的孕激素主要作是。
6、精巢的生理机能主要是和。
答案:
1、胰岛素,胰岛素能降低血糖
2、B,A
3、下丘脑
4、基因调节,基因调节
5、催产素,加压素
6、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7、肾上腺皮质球状带,Na+,K+
8、生长激素,催乳素,促黑激素
9、促进,正10、靶,含氮
11、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12、下降,性
13、(刺激肝合成卵黄蛋白原,促进卵黄发生),(促进卵母细胞最后成熟和排卵)
14、会
15、
16、生精作用,内分泌
×√×√×
三、判断题
1、性类固醇激素是通过“基因调节”机制起作用的,而甲状腺激素则通过“二级信使”机
制起作用。
2、直接调节胰岛素分泌量的因素主要是血糖。
3、注射促性激素诱导亲鱼产卵总是有效的。
4、利用DOM进行催产,是因为它是一种多巴胺拮抗物,可使GTH大量增加以催产。
5、利用利血平进行催产,是因为它是一种抗雌药物,可使GTH大量增加以催。
四、名词解释
1、神经激素:由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称为神经激素。
2、胃肠道激素:由胃肠道粘膜内的内分泌细胞,合成与分泌的生物化学活性物质,统称为
胃肠激素。
3、激素: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
五、简答题
1、试比较生长素和甲状腺激素生理功能的异同。
答:(1)生长素生理功能:
①促进生长发育②调节新陈代谢:a)促进蛋白质的合成b)促进脂肪分解,增强脂肪酸氧化,减少组织的脂肪量c)GH生理量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加强糖利用;GH过量则抑制糖的利用→血糖↑→垂体性糖尿病。
(2)甲状腺激素生理功能:
①促进生长和发育成熟②增加机体的代谢活动:a)使肝糖分解,血糖升高;b)促进细胞的呼吸作用,使机体耗氧量和代谢率增加c)调节体温d)对变温动物的代谢活动也起重要作用:如鲑鱒鱼类经甲状腺素处理后皮肤发生“银化”,这是由于甲状腺素能影响皮肤的鸟嘌呤代谢③调节渗透压:硬骨鱼类处于渗透压变化的环境中,甲状腺素能促使渗透压调节所需的能量代谢增强④甲状腺处理鱼受精卵和鱼苗能明显地提高孵化率和成活率,此外,甲状腺可改变鱼类运动行为。
2、甲状腺激素是如何合成和分泌的?
答:1)合成:第一步是甲状腺分泌单位(滤泡)通过离子的主动转运从血液中浓集碘。
第二步包括碘离子被氧化成活性碘以及活性碘与酪氨酸作用产生一碘酪氨酸(MIT)和3,5-二碘酪氨酸(DIT)。
第三步是由两个碘酪氨酸分子的缩合作用而形成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四碘甲腺原氨酸(T4,即甲状腺素)。
2)分泌:甲状腺细胞能够“胞饮”胶体,使甲状腺球蛋白进入腺细胞内。
腺细胞中有溶酶体,内含蛋白水解酶,可将甲状腺球蛋白消化,从而释放T3、T4,而后由腺细胞转入血流。
六、论述题
1、详述类固醇激素的作用原理
答:“基因调节”机制:
激素→DNA→RNA聚合酶激活→基因转录→mRNA生成→新蛋白质合成→调节蛋白激活→生理效应
类固醇激素的基本作用是影响细胞核。
其分子较小,能进入细胞内,与细胞质内的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结合物,后者进入细胞核内,与核内染色体DNA结合,并在激活RNA 聚合酶的基础上,发动基因转录。
首先,按某种特异的DNA为模板,转录成信使RNA(mRNA)。
新合成的mRNA从细胞核内出来,到达细胞质中的粗面内质网上(RER),在RER上,mRNA参加和指导蛋白质合成。
新合成的蛋白质激活细胞内的特异性调节蛋白,从而引起生物化学反应和产生生物学效应。
2、说明雌激素在鱼类中的作用。
答:(1)刺激肝合成卵黄蛋白原,促进卵黄发生;(2)刺激产卵后性腺的再度发育;(3)促进卵原细胞增殖发育,进入卵黄发生期;(4)刺激体内受精鱼类发生性行为;(5)对GtH 有正反馈或负反馈作用。
3、试述鱼类脑垂体对性腺活动的调节。
(不确定)
答:脑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通过促性腺激素(GtH)调节性腺活动。
在鱼类卵母细胞生长阶段,雌激素刺激卵黄蛋白原合成,而睾酮是合成雌激素的前身物。
成熟GtH(GtHⅡ)对发动卵黄发生起主导作用,诱发卵巢雌激素合成和分泌,进而刺激肝细胞合成卵黄蛋白原,而成熟GtH在促使性腺结合卵黄蛋白原方面的作用,则明显小于卵黄发生GtH (GtHⅠ)的作用。
此阶段,雌激素的含量将增加,促性腺激素、17α20β-双羟孕酮的含量比较低,有利于卵黄的积累和避免卵母细胞过早成熟。
在鱼类卵母细胞成熟阶段,促性腺激素促进卵母细胞最后成熟和排卵;促进卵母细胞最后成熟最有效的性激素是17α20β-双羟孕酮。
此阶段,雌二醇浓度下降,促性腺激素浓度升高,17α20β-双羟孕酮浓度大量迅速上升,有利于卵母细胞的最后成熟。
4、论述鱼类下丘脑-垂体-性腺生殖轴调控的分子机制及其生产应用。
答:鱼类的生殖受到环境的影响,感觉器官把外界环境的刺激(如温度,光照,降雨等)传递到脑,使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发脑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分泌性类固醇激素,以促使性腺发育成熟与排出精子和卵子。
由于对性腺、下丘脑、垂体的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都将影响性腺的活动,进而影响鱼类的生殖过程,故而利用下丘脑-垂体-性腺这种调控中轴,可以打入与之相关的催产剂(如GnRH 的类似物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HRH-A)和地欧酮(DOM))催产以及诱导鱼类人工排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