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讲课讲稿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平衡国际收支。
首先,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
经济增长意味着国民经济总量的扩大,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的整体综合实力。
通过实施适当的经济政策,鼓励投资、创新和消费,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国家的发展。
其次,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充分就业意味着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福祉,可以减少社会不平等和贫困。
政府可以通过推动就业创造、提供职业培训和改善劳动力市场的机制,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和就业率的提高,实现全民就业的目标。
稳定物价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三个目标。
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造成人民的购买力下降,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监管措施来控制通货膨胀,确保物价的稳定。
最后,平衡国际收支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四个目标。
平衡国际收支意味着国家的对外经济活动和国际贸易能够处于可持续的平衡状态,而不是长期出现贸易逆差。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政策、促进出口和控制进口,以及吸引外资和提高国内投资水平等手段来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
总的来说,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
稳定物价和平衡国际收支。
这些目标相互关联,互为支撑,是实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政府应该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积极推动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和国际收支的平衡,以实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宏观经济学六宏观经济政策PPT课件
Kg
y g
(
y
)
' g
Kg
1
1 b(1 t)
对g求偏导
四、财政政策乘数
2、税收乘数推导
1)当税收为定量税T 时:
对T求偏导
aig b
y0
1b
T 1b
KT
y T
( y)T'
KT
b 1 b
2)当税收为比例所得税T=ty 时:
y0
ai g 1 b(1 t)
y b(1 t)T b(1 t)2 T ... b(1 t)n T
原则是要逆经济波动的风向行事,即: ➢总需求过大时,通过政策实施压缩总需求; ➢总需求过小时,通过政策实施扩大总需求。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西方财政政策发展阶段:
❖1936 ~ 1945年:反萧条的、简单的、膨胀性的财政政策。 ❖1945 ~ 1961年:推行反经济周期的补偿性财政政策。 ❖1961 ~ 1979年,实施充分就业预算的财政政策。 ❖1981 ~ 1991年,供应学派的财政政策。
1b
T 1b
T=Tz-Tr
y0
a
i 1b
g
b 1b
(Tz
Tr
)
KTr
y Tr
( y)T' r
T为净税收; Tz为总税收; Tr为转移支付
KTr
b 1 b
2)当税收为比例所得税T=ty 时:
c=a+byd yd=y-T+Tr T=ty
c=a+b[(1-t)y+Tr] y0=AE=c+i+g
y0
ai g 1 b(1 t)
T b(1 t) b(1 t)2 ... b(1 t)n
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ppt课件
公布后首个交易日 沪指表现
下跌1.84% 下跌2.09% 上涨2.53% 下跌2.63% 上涨1.38% 下跌2.4% 上涨2.15% 下跌2.16% 上涨0.68% 上涨1.04% 上涨2.16% 上涨0.43% 上涨1.40%
次数
2007年后准备金率历次调整后影响股市
公布时间
调整前
调整后
幅度
公布后首个交 易日沪指表现
活期存款
2.88 2.16 1.80 2.16 3.15 2.97 1.98 1.71 1.71 1.44 1.44 0.99 0.72 0.72 0.72 0.72 0.72 0.81 0.81 0.81 0.72 0.72 0.72 0.36
历年银行存款利率变化表
三个月
6.30 4.32 3.24 4.86 6.66 4.86 3.33 2.88 2.88 2.79 2.79 1.98 1.71 1.71 1.80 1.98 2.07 2.34 2.61 2.88 3.33 3.15 2.88 1.98
三、货币政策的工具
(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 卖政府债券, 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的准备金,从 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以达到扩张或收缩信 用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标。 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 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和利率的变化,最终影响产 出和就业水平。 买进政府债券实际上就是发行货币,从而增加货币供 应量;迈出政府债券实际上就是回笼货币,从而减少货币 供应量. 公开市场业务是一种灵活而有效地调节货币量,进而 影响利息率的工具,因此,它成为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16.5% 16% 15.5% 15% 14.5% 13.5% 13% 12.5% 12% 11.5% 11% 10.5% 10% 9.5%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讲义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讲义一、宏观经济政策概述货币政策是通过央行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以影响市场资金供需状况,调节经济波动的一种政策。
它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从而对经济进行调控。
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调节财政收支水平,改变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以对经济进行调控的一种政策。
通过提高或降低政府支出和税收水平,可以对经济进行刺激或抑制。
产业政策是指国家在产业发展方向上进行引导和调控的一种政策。
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可以促进一些优势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原则1.经济稳定原则:保持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任务。
经济稳定包括物价稳定、金融稳定和就业稳定等。
为了实现经济稳定,政府可以通过调控货币供给、控制通货膨胀、维护金融秩序以及促进就业等措施。
2.适度调控原则: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力度要适度,既不能过于严厉导致经济过热或过冷,也不能过于宽松导致通货膨胀。
3.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宏观经济政策要以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这包括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资源合理配置,产业结构优化等。
4.保证公平原则:宏观经济政策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性,防止贫富差距拉大。
政策调控应注重弱势群体,提高民生福祉,构建和谐社会。
三、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发展规划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明确了国家的发展目标、战略和政策。
发展规划具有指导性、导向性和稳定性。
它为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基本依据。
发展规划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可以明确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产业优先发展方向以及社会发展目标。
这将指导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2.协调发展各项政策:发展规划可以协调各项政策,使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等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的政策框架。
3.提高政策的稳定性:发展规划可以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长期稳定性。
制定发展规划可以使政府在宏观调控中更加客观、稳定,避免频繁调整产生的不确定性,增强市场信心。
讲课稿-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取向——2018全国两会精神解读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取向——2018全国两会精神解读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就推动高质量发展对2018年经济工作作了部署。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并按照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了具体部署。
下面就结合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取向,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态势以及2018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作一个解读,供大家参考。
一、五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大势和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一系列新战略新举措,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2017年,在国际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和国内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处置防范金融风险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就业形势持续向好、物价形势总体稳定、国际收支保持平衡,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进行,市场供求关系出现积极变化,企业信心和市场预期明显改善,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为转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也就是四大经济指标,即经济增长、就业、通胀和国际收支。
第一,经济增长好于预期。
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82.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提高0.2个百分点,增速已连续10个季度稳定在6.7%-6.9%,延续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2013年-2017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7.1%,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左右。
宏观经济的四项主要目标
宏观经济的四项主要目标引言宏观经济是指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活动的总体表现和运行状态。
在宏观经济管理中,政府通常会设定一些目标,以指导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这些目标旨在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宏观经济的四项主要目标,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实现方法。
一、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之一。
它指的是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活动的规模和产出的增加。
经济增长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推动科技创新和改善社会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1. 重要性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
它可以推动企业投资和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出和就业机会。
经济增长还可以为政府提供更多的财政收入,用于社会福利的提升和基础设施建设。
2. 实现方法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推动科技创新、加强教育培训、改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等。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政策支持、鼓励创新和投资等方式来推动经济增长。
二、就业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它指的是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就业状况和就业率。
就业对于稳定社会、减少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重要性就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通过创造就业机会,人们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此外,就业还可以减少贫困和社会不平等,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2. 实现方法实现充分就业的方法包括促进经济增长、鼓励创业和创新、提供职业培训和教育机会等。
政府可以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企业扩大招聘规模,提供就业机会。
三、物价稳定物价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它指的是国家或地区商品和服务价格的相对稳定性。
物价稳定对于维护消费者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 重要性物价稳定可以保护消费者利益,防止通货膨胀对人民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
稳定的物价可以提高人民的购买力,促进消费和经济增长。
此外,物价稳定还可以减少经济波动和社会不稳定的风险。
2. 实现方法实现物价稳定的方法包括货币政策调控、供求管理、价格监管等。
四大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讲课讲稿
四大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四大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物价稳定货币政策四个最终目标要同时实现是非常困难的。
它们之间既有一致性又有矛盾性。
1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此消彼长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因此,要维持实现充分就业目标,就要牺牲一定的物价稳定;而要维持物价稳定,又必须以提高若干程度的失业率为代价。
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两者根本上是统一的,但如果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不正确,比如以通货膨胀政策刺激经济,暂时可能会导致经济增长,但最终会使经济增长受到严重影响。
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如果经济迅速增长,就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加快进口贸易增长,导致国际收支状况恶化,而要消除逆差必须压缩国内需求,而紧缩货币政策又同时会引起经济增长缓慢乃至衰退。
4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为了平抑国内物价,增加国内供给,就必须增加进口,减少出口,导致国际收支逆差。
反之,略,一样。
总之,实际经济运行中,要同时实现四个目标非常困难,因此,在制定货币政策目标是,要根据国情,在一定时间内选择一个或两个目标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机会成本例如,当一个厂商决定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生产一辆汽车时,这就意味着该厂商不可能再利用相同的经济资源来生产200辆自行车。
于是,可以说,生产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所放弃生产的200自行车。
如果用货币数量来代替对实物商品数量的表述,且假定200辆自行车的价值是10万元,则可以说,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价值为10万元的其他商品。
在西方经济学中,企业的生产成本应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理解。
企业的生产成本可以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
机会成本”的概念告诉我们,任何稀缺的资源的使用,不论在实际中是否为之而支付代价,总会形成机会成本”,即为了这种使用所牺牲掉的其他使用能够带来的益处。
因此,这一概念拓宽和深化了对消耗在一定生产活动中的经济资源的成本的理解。
通过对相同的经济资源在不同的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不同收入的比较,将使得经济资源从所得收入相对低的生产用途上,转移到所得收入相对高的生产用途上,否则就是一种浪费机会成本计算以下面的例子作为计算例子:农民在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其他家禽,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或养鸭等的收益。
《宏观政策》PPT课件教学内容
(4)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矛盾:因为经 济增长过程中,通货膨胀是难免的。
6、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矛盾,就要求政策制定者或 者确定重点政策目标,或者对这些政策目标进行协调。
不同的经济学家、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期对政策目标的 偏重不同。
二、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是用来达到政策目标的手段。常用的有需求 管理、供给管理和对外经济管理政策。
即问即答:如果法定准备金率为20%,商业银行 在吸收了100万元存 款后,要留多少作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excess reserve)为保险起见,银行备有的存款准备金, 往往会超过法定准备金,超过的部分就称为超额准备金。
3、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就是货币,可以用支票在市场 上流通。
4、货币创造过程 银行对货币的创造,表现为银行系统在法定准备率下,
思考题:中国、美国近期会采用何种财政政策?
第三节 需求管理(二):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的基本知识 (一)货币的基本知识 1、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充当交换媒介的东西。 货币的职能主要有三:第一,交换媒介;第二,计
价单位;第三,贮藏手段。
2、目前西方国家的货币种类 (1)纸币;(2)铸币。统称为通货或现金。 (3)存款货币:是指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4)近似货币:又称准货币。是商业银行的
二、内在稳定器
“内在稳定器”又称“自动稳定器”指经济中 一种无需改变政府政策 而能自动地减少国民 收入的波动,从而稳定经济的机制。
某些经济政策由于其本身的特点无需有意的变 动就可以 稳定经济,这些经济政策就具有内 在稳定器的作用。
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是个人 所得税、公司所得税,以及各种转移支付。
3、政府实行赤字财政政策是通过发行公债来进行 的。
宏观经济政策四大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四大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包括稳定物价、促进就业、维护经济增长和提高收入分配公平。
稳定物价是一国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之一。
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使居民的购买力下降,对居民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政府应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维持物价的稳定。
促进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二个重要目标。
高就业率有助于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社会福利和稳定社会。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鼓励创业等方式来促进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
维护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三个目标。
经济增长可以提高国民生产总值(GDP),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提高
国家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优化投资环境和加强财政支出等方式来推动经济增长。
提高收入分配公平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四个目标。
不平等的收入分配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社会矛盾加剧,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政府应通过税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和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在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时,政府需要平衡这四个目标之间的关系。
例如,货币政策的宽松可能会刺激经济增长,但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加剧;减税可以促进就业,但也可能导致财政赤字增加。
因此,政府需要根据具体的国情和经济形势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实现这四个目标的平衡和统一。
《宏观经济政策》PPT课件
2021/3/8
9
案例:失业保障事与愿违——制度与自然失业 可是在这种制度下,失业工人
不积极找工作是对这种激励的 一种合理反应。
政府可以规定最低工资,但不 能强迫企业雇佣工人。
但工会的一些做法无疑是暂时 保护了部分工会会员的利益而 损害了其他人的利益,并提高 了整个经济的失业率。
制度与失业的关系又使我们回 到效率与公平这个老问题上。
共识:经济实现其潜在产出时的就业就是充分就业,充分就
业不是百分百就业,此时存在自然失业率。一般认为存在4~
6%的失业率是正常的,此时社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2021/3/8
12
第十五\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物价稳定
(二)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指价格总体水平的稳定。一般用价格指
以1992年为基年, CPI为100, 则 1931年的 CPI 为 8.7, 而1995年的 CPI为107.6。
胡佛的实际工资是克林顿的4.6倍。
2021/3/8
15
第十五\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物价稳定-经济增长
(三)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指一个特定的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 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实际 GDP 的平均增长率来衡量。
业人员、其他就业人员。
➢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 内(16岁以上及男50岁以下、女45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无业 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 “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 (扣除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港澳台及外方 人员)、城镇单位中的不在岗职工、城镇私营业主、个体户主、 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之和的比。
《宏观经济政策》课件
3
失业保险
建立失业保险制度,为失业者提供经济保障。
物价控制政策的必要性及实施方法
1 经济稳定
2 价格监管
3 储备管理
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稳 定发展。
建立价格监管机制,防止价 格过高或过低。
建立粮食和商品储备,应对 市场波动。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均衡发展。
投资政策的作用和内容
资本引进
吸引国内外资本,促进投资者参 与经济建设。
投资保护
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提供安全 稳定的投资环境。
投资优惠
提供税收和其他优惠政策,鼓励 投资。
就业保障政策的目的和手段
1
就业机会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降低就业压力。
2
职业培训
提供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的和意义
1 经济稳定
2 资源配置
3 结构调整
维持经济的平稳增长,促进 就业和社会稳定。
合理调配资源,提高生产效 率和经济效益。
引导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 济转型升级。
财政政策的作用及其形式
1
宏观调控
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影响总需求和经济增长。
2
经济纾困
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刺激经济发展,应对经济危机或衰退。
通过自由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拓展 对外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提升竞争力
引入外国资本和技术,提升产业竞 争力,推动经济创新。
促进合作发展
参与国际组织和合作机制,分享经 验和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劳动力政策的重要性及措施
人才培养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和素质。
职业安全
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提高职业安全水平。
《宏观经济政策》PPT课 件
第四讲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经济政策目标
2021/5/19
一、经济政策
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 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二、经济政策目标
2021/5/19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第二节
财政政策
2021/5/19
一、政府收支的自动稳定机制(自动稳定器)
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
2、西方财政的构成 西方国家财政的构成
2021/5/19
政府购买 政府支出
政府转移支付
税收 政府收入
公债
3、分类: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二)财政政策的乘数效果(以三部门经济为例)
即:政府收支的变化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
y = c + i + g = α + β( y – t ) + i +g
m
k
r= -
+
y
h
h
LM曲线越平坦,即h越大(L2=-hr),一定的货币 需求增加将使利率上升较少,从而对私人部门 投资产生较小的挤出效应,财政政策效果较大.
2021/5/19
(三)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LM越平坦,或IS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
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如果出现一种IS
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
α+i+g–βt y* =
1-β
2021/5/19
(三)功能财政: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 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 就盈余,而不应为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妨碍政 府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
2021/5/19
宏观政策的四个目标
宏观政策的四个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涵盖了经济稳定、经济增长、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进步四个方面。
这四个目标的实现,对于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经济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之一。
在一个动荡不安的经济环境中,企业难以进行长远规划,消费者也会降低购买能力,进而影响整体经济的稳定性。
政府应通过实施合理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来维护经济的稳定。
同时,也需要健全的监管机制来预防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其次,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目标。
经济增长意味着国家的经济总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创新和科技进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健康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来推动经济增长。
此外,政府还应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扩大出口市场和吸引外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资源优化配置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资源的优化配置意味着让资源在不同领域和企业之间得到最佳利用。
政府应通过改革和完善市场机制,推动资源向效益高、环保的产业领域流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的绿色发展。
最后,社会进步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终极目标。
经济的发展不仅仅要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更要关注人民的生活质量、社会平等和公正。
政府应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贫富差距的缩小,推动社会进步。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让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总之,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涵盖了经济稳定、经济增长、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进步四个方面。
只有在实现这四个目标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的福祉水平。
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应全面考虑这四个目标,确保各方面的目标均能得到充分的实现,为国家和人民谋取更好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四大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物价稳定货币政策四个最终目标要同时实现是非常困难的。
它们之间既有一致性又有矛盾性。
1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此消彼长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因此,要维持实现充分就业目标,就要牺牲一定的物价稳定;而要维持物价稳定,又必须以提高若干程度的失业率为代价。
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两者根本上是统一的,但如果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不正确,比如以通货膨胀政策刺激经济,暂时可能会导致经济增长,但最终会使经济增长受到严重影响。
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如果经济迅速增长,就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加快进口贸易增长,导致国际收支状况恶化,而要消除逆差必须压缩国内需求,而紧缩货币政策又同时会引起经济增长缓慢乃至衰退。
4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为了平抑国内物价,增加国内供给,就必须增加进口,减少出口,导致国际收支逆差。
反之,略,一样。
总之,实际经济运行中,要同时实现四个目标非常困难,因此,在制定货币政策目标是,要根据国情,在一定时间内选择一个或两个目标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机会成本相同的经济资源来生产200辆自行车。
于是,可以说,生产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所放弃生产的200自行车。
如果用货币数量来代替对实物商品数量的表述,且假定200辆自行车的价值是10万元,则可以说,一10万元的其他商品。
“机会成本”价,总会形成“机会成本”,即为了这种使用所牺牲掉的其他使用能够带来的益处。
因此,这一概念拓宽和深化了对消耗在一定生产活动中的经济资源的成本的理解。
通过对相同的经济资源在不同的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不同收入的比较,将使得经济资源从所得收入相对低的生产用途上,转移到所得收入相对高的生产用途上,否则就是一种浪费1机会成本计算以下面的例子作为计算例子:农民在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其他家禽,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或养鸭等的收益。
假设养猪可以获得9万元,养鸡可以获得7万元,养鸭可以获得8万元,那么养猪的机会成本是8万元,养鸡的机会成本为9万元,养鸭的机会成本也为9万元。
1、机会成本的概念2、机会成本是由选择产生的——一种经济资源往往具有多样用途,选择了一种用途,必然要丧失另一种用途的机会,后者可能带来的最大收益就成了前者的机会成本。
3、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为何必须要考虑机会成本在现实中,有很多企业在购进某种生产要素时,这种要素的市场价格较低,一段时间后,价格上扬,这个时候,是按照原来的生产计划再加工这种要素,还是直接出售这种要素呢?如果是选择前者,那么直接销售所可能获得的收益就是再加工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和经济利润都可以用来衡量一项决策的经济利益。
经济利润区别于会计利润就在于它考虑了机会成本。
管理者必须考虑机会成本和经济利润这两个概念。
作为决策分析中经常使用的一个特定概念“机会成本”,是在决策分析过程中,从多个供选方案中选取最优方案而放弃次优方案,从而放弃了次优方案所能取得的利益而成为损失。
这种由于放弃次优方案而损失的“潜在利益”就是选取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
皇室婚礼对英国经济的影响历史似乎暗含某种巧合,威廉与凯特这场婚礼,得益的首先是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处于困境中的英国经济。
根据英国一家市场调查公司的估算,这场皇家婚礼今年有望给英国增加62亿英镑收入,包括来自零售和旅游的直接收入,以及由于居民“与王同庆”的消费心理而产生的间接收入。
调查显示,有34%的英国人会通过某种方式庆祝王子大婚,这些人人均消费约为29英镑,用于购买啤酒和食物,组织聚会。
仅用来庆祝威廉王子大婚,英国人就可能额外消费4.8亿英镑。
食品、饮料消费量激增自然首当其冲,就连园艺店、玩具店和IT店也都会跟着沾光。
另外,全球大约有15亿人通过各种方式观看婚礼,其中大约有110万人亲自来伦敦观礼,这些人潮在给伦敦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更会带来人气。
酒店房价由此飙升,就连赌博公司都为婚礼新人亲吻的方式和位置、女王帽子的颜色、嘉宾出场顺序等开出了赔率,吸引全球赌迷掏腰包下注。
目前经济形势是什么样的,应出台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套用官方的话来说,我们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当前我国出现了需求不足,投资、出口和经济增长乏力,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剧等特殊情况下,在政策环境允许的限度内,所采取的一种阶段性或暂时性的适度扩张政策。
主要办法是增加投资,刺激消费,优化产业结构。
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低利率,低准备金率。
不过目前我过通胀形式比较严重,政策可能会转向。
宽松货币政策 - 具体政策12、降低再贴现3、中央银行在市场上购买有价证券、货币投放市场。
4、放松信贷条件和规模。
经济形势:我认为我国目前经济的根本状况是通货膨胀。
因为治理通货膨胀最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同时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实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等措施。
治理通货紧缩要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抖动经济增长,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正确的消费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通货紧缩是通过加强市场竞争,有助于调整经济结构和挤去经济中的泡沫,也会促进企业加强技术投入和技术创新,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对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的一面。
但过度的通货紧缩,会导致市场银根趋紧,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市场销售不振,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强化了居民“买涨不买落”的心理,左右了企业的惜投和居民的惜购,限制了社会需求的有效增长,最终导致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增长下降。
由此看来,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不利的一面。
为此,我们必须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刺激国内需求,抑制价格下滑,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GDP和GAPGDP gap亦被称为Output gap,即GDP缺口,用以衡量一个地区在一段时间内的潜在GDP与实际GDP之间的差距,其计算公式为[(实际GDP-潜在GDP)/潜在GDP]当这个数值为正数时,称为通货膨胀缺口,意味着这这段时间内有发生通货膨胀的预期,当数值为负数时,称为通货紧缩缺口,即有可能发生通货紧缩.也就是说,它反映的是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差距.所谓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反映一个国家在当前失业率水平下的产出水平.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
用公式表示为: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 CB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
最低可持续失业率:指一种失业率水平,在该水平上,导致工资上升和价格膨胀的压力和导致工资下降和价格收缩的压力二者,处于衡状态,所以通货膨胀既不上升也不下降;LSUR代表在长期内不存在通货膨胀上升压力的情况下所能获得的最低失业率。也即是这样的一种失业率,在该失业率水平上,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是垂直的。如何看待中国的通货膨胀风险与机遇共存外部来讲油价高企美元贬值令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内部来说四川地震南方洪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今年的经济形式可以说通胀是不可避免的只是这个度是我们国家管理层要考虑控制的至于能控制到什么程度也就是开头所说的机遇了控制的好了无形当中增加国际影响力以及自身的软实力现实的是人民不会因为世界经济环境受到波及。
什么是通胀: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需求。
供给曲线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需求量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斜率绝对值越大,曲线越平缓,敏感性越高。
在管理决策中,应把敏感性高的产品作为管理的重点。
需求曲线可分为以下三类:1、个人需求曲线(Individual Demand Curve):单个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2、市场需求曲线(Market Demand Curve):市场上全体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市场需求曲线可由行业内各个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曲线横向相加求得;3、企业需求曲线(Firm Demand Curve):某企业的全体顾客愿意向该企业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市场行业需求曲线的斜率大于个人需求曲线的斜率;企业需求曲线的斜率小于行业需求曲线的斜率。
需求曲线通常以价格为纵轴(y轴),以需求量为横轴(x轴),在一条向右下倾斜、且为直线的需求曲线中,在中央点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等于一,而以上部份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一,而以下部份的需求价格弹性则小于一。
供给曲线是以几何图形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供经济的供给曲线给曲线是根据供给表中的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一般而言,供给量与价格会呈正相关。
影响供给的因素包含:相关财货的价格,生产因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图中的横轴OQ表示商品数量,纵轴OP表示商品价格。
在平面坐标图上,把根据供给表中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所得到的相应的坐标点A、B、C、D、E连结起来的线,就是该商品的供给曲线。
它表示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
三级价格歧视:即对于同一商品,完全垄断厂商根据不同市场上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实施不同的价格。
如电厂对于弹性较大的工业用电实行低价格,而对弹性较小的家庭用电采用高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中,制造商对每个群体内部不同的消费者收取相同的价格,但不同群体的价格不同。
在每一个群体内部与统一定价相似,存在正的社会福利净损失,与完全竞争相比降低了社会总福利。
CPI居民消费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
需求条件:购买能力和购买欲望2.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经济与非经济)商品自身的价格(price):一般规律: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
例外:炫耀性商品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一般规律:收入水平越高,对一定价格条件下的商品需求量越大。
正常商品价格(P)收入(Y)预期(E)消费信贷利息率(I其他(α)5.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