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诗三首

合集下载

《悯农 其一》原文及译文

《悯农 其一》原文及译文

《悯农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一组五言古诗,共有两首,其中第一首广为流传。

这首诗反映了农民辛勤劳作却生活贫困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封建剥削制度的不满。

李绅通过这首诗,揭示了农民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境遇,以及他们辛勤劳动成果被上层阶级所占有的不公现象。

原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
春天播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能收获成千上万的谷粒。

尽管天下的土地都在耕种,没有闲置的田地,但农民们仍然面临着饥饿的威胁。

这首诗通过对比春天播种和秋天收获的丰富与农民生活的贫困,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

诗中的“四海无闲田”描绘了农民辛勤耕作的场景,而“农夫犹饿死”则揭示了他们劳动成果被剥削的残酷现实。

李绅的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悯农诗词 悯农诗词朗读

悯农诗词 悯农诗词朗读

悯农诗词悯农诗词朗读《悯农》【作者】李绅【朝代】唐。

春种一粒粟悯农诗词,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悯农诗词,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赏析: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的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诗的后两句是说,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土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第三句推而广之,描述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

这和前两句联系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丰收的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

前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巨大的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丰收了又怎样呢?“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语近意深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悯农的诗句古诗悯农的诗句古诗悯农二首⑴其一春种一粒粟⑵,秋收万颗子⑶。

四海无闲田⑷,农夫犹饿死⑸。

其二锄禾日当午⑹,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⑺,粒粒皆辛苦⑻。

[1][2]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悯悯农诗词:怜悯。

这里有同情悯农诗词的意思。

这两首诗的排序不同版本有分歧。

李绅《悯农》古诗赏析

李绅《悯农》古诗赏析

李绅《悯农》古诗赏析
悯农·春种一粒粟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
简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

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

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

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

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

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悯农 诗歌

悯农 诗歌

悯农的诗歌悯农——【明】于谦无雨农怨咨,有雨农辛苦。

农夫出门荷犁锄,村妇看家事缝补。

可怜小女年十馀,赤脚蓬头衣蓝缕。

提筐朝出暮始归,青菜挑来半沾土。

茅檐风急火难吹,旋爇山柴带根煮。

夜归夫妇聊充饥,食罢相看泪如雨。

泪如雨,将奈何。

有口难论辛苦多,嗟尔县官当抚摩。

悯农——【宋】张咏悠悠世事称无穷,千灵万象生虚空。

活人性命由百谷,还须着意在耕农。

自有奸民逃禁律,农夫倍费耕田力。

青巾短褐皮肤乾,不避霜风与毒日。

暮即耕兮朝即耘,东坻南垄无闲人。

春秋生成一百倍,天下三分二分贫。

天意昭昭怜下土,英贤比迹生寰宇。

惩奸济美号长材,来救黎元暗中苦。

我闻悯农之要简而平,先销坐食防兼并。

更禁贪官与豪吏,悯农之道方始行。

悯农——【宋】洪咨夔麦黄蚕登簇,秧青雨催耕。

农家竭作时,无工搏蚊虻。

短杠雁鹜进,脩繂蝼蚁行。

谟盖溪壑满,名言舆梁成。

吞声不敢怨,但愿天长晴。

悯农——【宋】叶清臣五月雨未沛,吾民耕固迟。

中秋霜早至,我稼飒其委。

膏泽叹苦晚,芃苗惜遽衰。

盈畴皆秕稗,卒岁误京坻。

国谢三年蓄,人悲一顷萁。

编齐陈牒诉,奔走失程期。

县籍拘彝制,官征有定规。

劳歌不可继,为作悯农诗。

悯农——【宋】李流谦秋苗扫地尽,春苗破土出。

尚当积陈陈,那得有菜色。

不知终年耕,未了一日食。

守令民父母,贱士但俛嘿。

悯农——【宋】陈宗远条桑事了蒸麻急,刈麦人兼种稻归。

作苦那能衣食足,几多游冶厌轻肥。

悯农——【宋】杨万里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著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悯农·其一——【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其二——【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励志古诗词《悯农》原文及赏析

励志古诗词《悯农》原文及赏析

励志古诗词《悯农》原文及赏析
《悯农》原文:
天若有情天亦老,穷叟当嗟叹。

皇天不责农夫辛,谁知盘中餐。

苦工汗流裹著身,狡兔死走狗烹粑。

谁将无酒也劝一杯,复习昔日稚笑苦。

小村四周田野秀,采石行歌声此间休。

数声耆老泪沾襟,落日孤标愁思无穷。

《悯农》赏析: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著名作品,从古老的乡村生活中萃取出的文字,奠定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里程碑。

这首诗描绘的是农人的辛苦生活,虽然他们苦苦辛劳,但却始终没有得到乐趣。

皇天既不责怪他们,又没有奖赏,却仍然不懈地勤劳着,由这令人动容,又让人感叹天会有情。

诗中还描写了农民穿裹着衣衫,不分昼夜地砍柴,耕种田地。

此外,还有耆老流着泪,感叹自己年迈无力,以及夜色下孤身招待落日,沉浸在无尽思念中的场景,表达出一种浓浓的思乡之情。

最后,这首诗通过描写农人的日常来表达对自然的崇敬之情。

文中所传递出的是一种对劳动的尊重,对农民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

它把农民在辛勤劳作中的汗水和思乡之情化作了一
种百感交集的深情,为我们注入了激发梦想的动力,让我们付出努力,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李绅著名10首

李绅著名10首

李绅著名10首篇一:李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以下是他的一些著名作品:1.《悯农》:这是李绅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描绘了农民的艰辛和贫穷,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剥削的不满。

2.《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离别古原草原时的感慨和思念,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3.《悯农二首》:这是李绅对农民生活的再次呼吁,他呼吁统治者要关心农民,减轻他们的赋税负担,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4.《登科后》: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科举考试成功的兴奋和喜悦,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5.《古风二首·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夜晚泊船的时候,对牛渚古战场的感慨和思念,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感悟和思考。

6.《赋得古原草送别二首》:这是李绅对古原草原的再次描绘,他呼吁人们要珍惜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7.《静夜思》: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思考,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一。

8.《杂诗三首·其一》: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对大自然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他对人生的追求和信念。

9.《悯农诗三首》:这是李绅对农民生活的再次呼吁,他呼吁统治者要关心农民,减轻他们的赋税负担,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10.《赋得古原草送别三首》:这是李绅对古原草原的再次描绘,他呼吁人们要珍惜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这首诗也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篇二:李绅 (772 年 -846 年) 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作品被广泛传颂并深受人们的喜爱。

以下是李绅著名的 10 首诗:1. 《悯农》:这首诗描述了农民的艰辛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它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农业的重视。

2.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

3. 《悯农二首·其一》:这首诗呼吁人们珍惜粮食和资源,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和重视。

《悯农》全文与赏析

《悯农》全文与赏析

《悯农》全文与赏析《<悯农>全文与赏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悯农》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短短二十个字,却生动地描绘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以及粮食的来之不易,传达出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浪费粮食行为的批判。

先来看诗的前两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这两句以极其质朴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画面。

“锄禾”指的是给禾苗除草,这本身就是一项辛苦的工作。

而“日当午”,则强调了时间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太阳高悬,酷热难耐。

在这样的高温下,农民们依然在田地里劳作,汗水不停地滴落,融入到脚下的土地中。

每一滴汗水都代表着他们的辛勤付出,每一滴汗水都诉说着劳动的艰辛。

这两句诗没有任何华丽的修饰,却通过简单的描述,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农民的劳苦。

再看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两句是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慨。

诗人发出了疑问:有谁真正知道我们盘中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们用如此辛苦的劳动换来的呢?这是一种对人们不珍惜粮食行为的质问,也是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和呼吁。

“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都饱含着农民的心血和汗水,都凝聚着他们的辛勤付出。

这句诗不仅仅是在说粮食的来之不易,更是在提醒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要懂得感恩和尊重劳动者。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它以朴素的语言,反映了社会底层农民的真实生活状况,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劳动的尊重。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统治阶级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而广大农民却饱受剥削和压迫,生活困苦。

这首诗无疑是对这种不平等现象的一种批判和抗争。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前两句描写农民劳作的辛苦,后两句则是对人们浪费粮食行为的反思,通过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粮食的珍贵和劳动的价值。

同时,诗中还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直接描绘出农民劳作的场景,不加修饰,却生动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诗《悯农》全解及名句赏析

古诗《悯农》全解及名句赏析

古诗《悯农》全解及名句赏析古诗《悯农》全解及名句赏析锄禾古诗《悯农》全解悯农唐·李绅chú hé rì dāng wǔ锄禾日当午,hàn dī hé xià tǔ汗滴禾下土。

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谁知盘中餐,lì lì jiē xīn kǔ粒粒皆辛苦。

作者背景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唐代宰相、诗人。

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大历七年(772年),父亲李晤时任乌程县县令,生李绅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

李绅六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庐氏带着他迁居润州无锡(今属江苏),由母亲躬授学业。

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

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

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

《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注释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

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

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

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悯农诗歌鉴赏

悯农诗歌鉴赏

悯农诗歌鉴赏《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第一首诗具体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语近意深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一、作品原文悯农二首⑴其一春种一粒粟⑵,秋收万颗子⑶。

四海无闲田⑷,农夫犹饿死⑸。

其二锄禾日当午⑹,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⑺,粒粒皆辛苦⑻。

二、注释⑴悯:怜悯。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这两首诗的排序不同版本有分歧。

⑵粟:泛指谷类。

⑶秋收:一作“秋成”。

子:指粮食颗粒。

⑷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⑸犹:仍然。

⑹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⑺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⑻皆:都,都是。

三、白话译文其一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其二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3]创作背景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这组诗是李绅为向时任集贤殿校书郎吕温求荐而作,可推定大致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

[4-5]四、作品鉴赏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悯农》原文翻译及分析

《悯农》原文翻译及分析

《悯农》原文翻译及分析关键信息项:1、《悯农》原文2、作者信息3、诗句翻译内容4、翻译方法和特点5、诗句分析角度6、表达的思想感情7、诗歌的艺术特色8、对后世的影响11 《悯农》原文《悯农二首》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11 作者信息《悯农》的作者是李绅。

李绅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

112 诗句翻译内容其一: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其二: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113 翻译方法和特点翻译采用了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

直译以忠实反映原文的字面意思为主,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直接翻译成“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意译则注重传达原文的意境和情感,例如“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通过意译更能让读者感受到农民的悲惨境遇。

翻译的特点在于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同时又不失诗歌的韵味和意境。

12 诗句分析角度121 主题与思想这两首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农民的辛勤劳作与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社会不公的强烈谴责。

其一通过描绘春天播种、秋天丰收的景象,与“农夫犹饿死”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社会的贫富悬殊和阶级矛盾。

其二着重描写农民劳作的艰辛,呼吁人们珍惜粮食,尊重劳动成果。

122 艺术手法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其一“四海无闲田”与“农夫犹饿死”的对比,突出了社会的不公平;其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将粮食的来之不易与人们的浪费行为形成对比,增强了警示效果。

同时,语言质朴平实,却极具感染力,以简洁的文字传达出深刻的思想。

123 意象与意境诗中选取了“粟”“田”“锄禾”“汗滴”等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意象,营造出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和悲苦的生活境遇,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古诗《悯农》及解释

古诗《悯农》及解释

古诗《悯农》及解释《悯农》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古诗《悯农》及解释,希望有所帮助!古诗《悯农》及解释篇1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者背景李绅(772-846),唐代诗人。

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的关系很密切。

注词释义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

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

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

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注释:1、悯:怜悯。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诗一作《古风二首》。

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2、粟:泛指谷类。

3、秋收:一作“秋成”。

子:指粮食颗粒。

4、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5、犹:仍然。

6、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7、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作者简介: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

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人)。

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扩展资料:首先,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

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

《悯农》全文与赏析

《悯农》全文与赏析

《悯农》全文与赏析《<悯农>全文与赏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短短二十个字,却生动地描绘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诗的前两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烈日当空、农民辛勤劳作的画面。

在正午时分,太阳高悬,酷热难耐,农民们却依然在田间挥舞着锄头,为了生计辛苦耕耘。

汗水不停地从他们的额头滴落,浸湿了脚下的土地。

这两句通过对环境和农民劳作姿态的描写,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艰苦。

一个“日当午”,突出了天气的炎热;一个“汗滴”,形象地描绘出了农民劳作的辛苦程度。

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和主题的深化。

从农民的辛勤劳作,联想到我们日常所吃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们用汗水换来的。

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能够体会到这份辛苦,珍惜每一粒粮食呢?这两句质问,发人深省,唤起了人们对劳动的尊重和对粮食的珍惜之情。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极具感染力。

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复杂的修辞,只是用最平实的语言,描绘了最真实的场景,却能触动人心。

它让我们看到了农民的辛勤付出,也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珍惜了他们的劳动成果。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前两句写农民劳作的辛苦,后两句写人们对粮食的不珍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同时,诗中还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描写农民锄禾这一个小小的场景,反映出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以及珍惜劳动成果的普遍意义。

再从诗歌的历史背景来看,在古代的农业社会,农民是社会的基础,他们的劳动支撑着整个社会的运转。

然而,农民往往处于社会的底层,生活困苦,劳动成果也常常被剥削。

李绅的这首《悯农》,不仅是对农民劳动的赞美,也是对社会不公的一种批判,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在当今社会,这首诗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尽管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不再为温饱问题而担忧,但浪费粮食的现象依然存在。

《悯农·春种一粒粟》李绅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悯农·春种一粒粟》李绅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悯农·春种一粒粟》李绅唐诗注释翻译赏析《悯农·春种一粒粟》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描绘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和悲惨生活,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首诗以“春种一粒粟”为起点,描绘了农民在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能收获万颗粮食的景象。

“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展现了丰收的喜悦,同时也凸显了农民的辛勤劳动。

“四海无闲田”,这是对前一句的补充说明,意味着全国范围内的土地都被耕种,没有一块闲置的田。

然而,在这样的丰收景象下,农民们却“农夫犹饿死”,依旧遭受着饥饿和贫困的折磨。

这两句诗通过前后对比,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农民的苦难。

尽管农民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他们却无法享受到丰收的果实,甚至连基本的生存需求都无法满足。

这种残酷的现实,使得读者不得不对农民的命运产生同情和关注。

接下来的两句“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则进一步强调了农民的困境。

尽管全国的土地都被耕种,但农民们仍然面临着饥饿和贫困。

这是因为,在封建社会中,土地高度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农民们只能租用土地,而无法拥有自己的土地。

他们必须向地主缴纳高额的地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最后一句“农夫犹饿死”,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农夫们辛勤劳作,却只能换来饥饿和死亡,这是多么不公平的社会现实!诗人通过这首诗,呼吁社会关注农民的命运,为他们争取平等和正义。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它通过对农民生活的描绘,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农民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而且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总的来说,《悯农·春种一粒粟》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诗歌,它通过对农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的不平等和农民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悯农》深刻反映农民的艰辛与生活写照

《悯农》深刻反映农民的艰辛与生活写照

《悯农》深刻反映农民的艰辛与生活写照《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关怀。

以下是对这两首诗的详细赏析:一、《悯农》(其一)原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及注释译文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注释悯:怜悯。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诗一作《古风二首》。

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粟:泛指谷类。

秋收:一作“秋成”。

子:指粮食颗粒。

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犹:仍然赏析1.内容主题:这首诗通过描绘丰收景象与农民饥饿的现实对比,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的不公与农民的苦难。

春天播种下粒种子,秋天收获万颗粮食,四海之内没有闲置的田地,但勤劳的农夫却依然遭受饥饿之苦。

2.表现手法:a.对比手法:前两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与后两句“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农民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微薄,以及社会制度的不合理。

b.虚实结合:诗歌以“一粒粟”到“万颗子”的具象描绘丰收的喜悦,再以“四海无闲田”的虚写展现物产的丰富,最后以“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收尾,使全诗充满张力。

3.情感表达:诗人对农民的同情与愤慨溢于言表,通过对比与虚实的结合,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中农民劳动的艰辛与生活的苦难。

二、《悯农》(其二)原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及注释译文盛夏中午时分,烈日炎炎,农民还在田地里劳作,脸上的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呢?注释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赏析1.内容主题这首诗具体描绘了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场景,强调了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呼吁人们珍惜粮食、尊重劳动。

2.表现手法a.细节描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两句,通过描绘农民在烈日下锄禾的情景,细腻地刻画了劳动的艰辛,汗珠滴入泥土的细节,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和感染力。

悯农古诗三首全文

悯农古诗三首全文

悯农古诗三首全文
以下是介绍悯农古诗三首的全文:
悯农古诗是古代著名诗人李绅写的三首诗,反映了古代社会庶民深厚的苦难,以及对农业生产的赞颂。

正因为这样,悯农古诗一经问世,就被广泛流传,成为传世经典。

以下是三首古诗的全文:
1.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古诗通过描绘农民在田地里劳作的一幕,展现出农民艰苦卓绝的生活,呼吁社会各界对其多加关注。

诗人以平实、朴实的文字,使读者深深地感受到农民精神力量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2. 七律·悯农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 绝句·悯农三首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这两首诗是同一主题的延伸,也是李绅在悯农诗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的作品。

诗人通过对农业生产的点滴描绘,反映出庶民艰辛,呼吁社会各界重视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同时也抒发了对家国、对人民的深情厚爱。

总之,“悯农古诗三首”的诸多版本,早已融入国人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了历史悠久的民间经典,诠释着中国历史和文明中的千丝万缕。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原文、译文、赏析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原文、译文、赏析

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原文、译文、赏析悯农(二)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作者简介]李绅,字公垂,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祖籍安徽亳州,中书令敬玄曾孙。

父辈定居无锡梅里,幼年丧父,少时就读于惠山。

宪宗元和初进士,擢翰林学士,补国子助教。

因触怒权贵下,狱。

武宗即位,徙淮南。

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召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进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郡公。

居位四年,辞位。

以检校右仆射平章事,复淮南节度使。

会昌六年(公元846年)逝世,赠太尉,谥文肃。

李绅,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与唐代著名诗人李德裕、元稹一起,号称“三俊”,是当时诗坛较有现实意义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作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失传。

今存《追昔游诗》三卷、《全唐诗》,另录其杂诗为一卷。

其中《悯农》二首,较有名。

另有《莺莺歌》残段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李绅与宜兴蒋诫修好,蒋诫亦喜诗文,常在一起吟诗。

一日,李绅又到蒋诫家,蒋诫子防是年18岁,绅见其敏慧,李绅当即让其赋《鞲上鹰》,蒋防即席作答:“几欲高飞天上去,何人为解绿丝绦。

”李绅叹其才智,遂向朝廷推荐。

后蒋防官至翰林学士,中书舍人。

蒋防是著名文学家,所作传奇小说《霍小玉传》至今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李绅,喜爱宜兴山水,曾游历宜兴善卷寺、善卷洞,并留下《别泉石》诗篇:“晴沙见底空无尘,青石潜流暗有声。

微动松风涵淅沥,细浮竹月透轻盈。

桂凝秋露添灵液,茗折春芽泛玉英。

应是梵宫连洞府,浴池今化醴泉清。

”[注释]悯(mǐn)农:就是对农民遭受的苦难生活表示同情、哀怜。

悯,哀怜的意思。

粟:谷子。

这里指代所有粮食作物。

子:植物的籽实。

四海:指普天之下、全国。

闲田:荒废闲置不种的土地。

犹:还,仍然。

[译诗]春天种下一颗种子,秋收时可以收获万颗子粒。

四海之内并无闲置荒芜的田地,可是仍有农夫饿死。

悯农古诗赏析

悯农古诗赏析

《悯农古诗赏析》
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悯农》这首古诗。

《悯农》有两首,咱们先看第一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春天种下一粒小小的种子,到了秋天能收获好多好多的粮食。

到处的田地都种满了庄稼,可还是有农民被饿死。

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有个农民伯伯,春天的时候,天不亮就起来去田里播种,辛苦地浇水、施肥。

秋天到了,粮食丰收了,可他却因为交不起租子,没有粮食吃,最后饿肚子。

这多让人心疼呀!
再看第二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中午的,太阳特别晒,农民伯伯还在地里锄草,汗水一滴滴地掉在土里。

咱们吃的每一粒粮食,都饱含着农民伯伯的辛苦。

想象一下,大热天咱们在外面玩一会儿就觉得热得受不了,可农民伯伯还在地里干活呢。

这首诗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因为它让我们知道了粮食来之不易。

比如说,咱们在学校吃饭的时候,有的同学会把饭菜倒掉,这可不好。

想想农民伯伯那么辛苦,咱们是不是应该珍惜每一粒粮食呀?
还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小朋友吃饭,把米饭撒得到处都是,他的妈妈就给他讲了《悯农》这首诗,小朋友马上就知道自己错了,以后再也不浪费粮食了。

同学们,咱们要记住这首诗,更要记住珍惜粮食的道理。

当我们看到满桌的美食时,要想到农民伯伯的辛勤付出。

就像我们学习一样,每一点知识都需要我们努力才能获得。

好啦,关于《悯农》的赏析咱们就说到这儿,希望大家都能从这首诗里学到珍惜的美德!。

悯农

悯农
课外作业: 探索农历闰年和公历闰年的奥秘。
悯农 宋 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 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 更堪岁里闰添长。
思考:在“残岁”里农民都经历了什么?
稻云 荞麦 已分 更堪
不多黄, 早着霜。 度残岁, 闰添长。
稻云

荞麦

已分

更堪

悯农 宋 杨万里
, 。 , 。
我会写
悯农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3.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 感,与同学交流。
堪:能忍受,能承受。
4.最后选一人汇报。
悯农 宋 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 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 更堪岁里闰添长。
“闰”,指闰年,农历有闰月的一年叫闰年。 每3年一闰,5年两闰,19年7闰,每逢闰年 所加的一个月叫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 称闰某月。有闰月的这一年为13个月,即 383天或384天。本诗的闰年指农历的闰年, 不是公历的闰年。
悯农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读了上面的诗,你有什么体会?
会背诵 悟诗境 解诗意 释诗题
知诗人
作业:
收集与《悯农》主题相似的古 诗,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古诗三首——悯农
黑龙江省宁安市海浪中心小学校 公秀华
小花露开 尖荷柴尖 才水角久
小荷才露尖尖角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 。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