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满分作文素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满分作文素材:时评文精选10篇

1.将成功果实系于祖国大树(人民论坛)

吴樵人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张学记在传感技术领域蜚声海内外,曾被聘任为世界精密仪器公司首席科学家、高级副总裁。当祖国发起“千人计划”,他第一时间响应号召,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事业“黄金期”。他说:“一个人的成功果实,要挂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这句质朴的话语,既蕴含浓浓的爱国情怀,又充满深深的哲理。

的确,成功的果实只有挂结在祖国这棵参天大树上,才分外甜美。人的生命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共同体中进行的,个人生活离不开民族群体的活动及其创建的环境、背景和氛围。可以说,一个人、一个民族都是有“根”的,身上都打着无形的“烙印”。正因此,无论走到哪里,那种归属感以及为国尽责的使命感,往往是天然的、难以割舍的;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和民族的命运时刻相连,把自己的奋斗成果归属祖国和同胞,也往往是一种自觉。

回溯历史,当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传至海外,华人华侨很快掀起归国热潮。一时间,从印尼开往香港的船上,多数为归国华侨。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之初,侨居国外的科学家约5000余人,而到1956年底,已有近2000名科学家回归祖国,其中不乏钱学森等著名科学家。在给留美中国学生写的公开信中,华罗庚言辞恳切:“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老一辈科学家不远万里、以身许国,正因他们深深懂得:个人的成就即使再耀眼,如果无助或无益于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最终都将黯然失色。

其实,成功的果实只有挂结在祖国这棵大树上,才格外壮实。每个人都享有选择的自由,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事实一再证明,个人奋斗只有与国家和民族利益相融合,才更加深沉。科学家杜祥琬,曾将人生动力比喻为两个轮子:一个轮子是国家需要,一个轮子是个人兴趣,“两个轮子一起转动起来,才会有更强劲的力量”。当个人成长的溪流汇集到国家命运的滔滔大江之中,一个人的前途自会更为广阔,成功之路也必定愈发宽广。

国是千万个家的集合,是无数个体的放大。当更多人把成功果实挂结在祖国这棵大树上,这棵大树便会枝繁叶茂。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正因拥有大批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爱国者、实干家,我们不断刷新纪录、创造奇迹,取得了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航空母舰等诸多领域的重大突破。岁月为证,国家和每一个人,构成了不能分割的命运共同体。

有人说,祖国就像自己的父母,你是无法选择的;你爱自己的祖国,你为祖国要有所承担,这也是一种义务。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富强紧密结合在一起,一个人何愁不能获得磅礴的精神力量,又何愁无法抵达更高的人生境界。

2.用创新拓展可能性(评论员观察)

姜赟

近日,水陆两栖大飞机“鲲龙”首飞成功,“大国之翼”再添新军;国内首段太阳能高速公路正式投入运营,不仅能发电,还可化身电动汽车“充电宝”……带着创新的礼物,我们敲开了2018年的大门。

聆听时间的回响,世界科技赛场不断传来“中国赢了”的喝彩,我们创新的“高原”上耸立起一座座“高峰”。纳米科技、人类基因组测序等基础科学突破,FAST发现多颗脉冲星,首艘国产航母下水,可燃冰试采成功,“复兴号”高铁上路……中国科技不断激发创新潜能,令“三跑并存”中并跑、领跑的比重越来越大,有未来学家预言中国将“引领下一次全球变革浪潮”。

科技创新,凸显创新活力;创新活力,来自制度支撑。正是国家在资金支持、人才培养、建设国家实验室、重大项目协同攻关等方面的统筹设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配套设施的系统性建设,让科技创新的动力充沛、活力奔涌。有人统计,十八届中央深改组总共38次会议的新闻通稿中,“制度”出现了297次,是仅次于“改革”的高频词。从科技创新到扶贫攻坚,从管党治党到“三农”建设,从环境保护到司法改革,制度创新推动实践创新,让各方面工作取得全方位进展,那些横亘在发展之路上的石头被移除了,那些长期闯不过去的关口被攻克了,“中国号”巨轮驶入了一个新的水域。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未来有多少可能性,还要看创新活力有多强。在《爱丽丝漫游奇境》中,红桃皇后有句话引人深思:“在我们这个地方,你必须不停地奔跑,才能留在原地。”当今世界,创新竞争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国际治理格局深刻变革,从占领科技制高点到赢得国际话语权,歇歇脚、松口气,就会错过抢占未来的先机,甚至失去原有的优势。正如最高领导人所说,“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在这个激烈追逐创新的时代,我们在加速,人家也在加速,最后要看谁的速度更快、谁的创新更可持续。

揆诸国内,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多样化需求开始引领创新;基本商品供应充足,资源环境约束却加剧,需要企业加快创新;新的时代场景下,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加快创新,社会治理同样也需要创新……其实,短板所系、困难所在,也正是创新的着力点、突破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正日益与农业、工业、服务业结合起来,推动数字经济占我国GDP三成;电子政务助力实现“最多跑一次”,看病网上预约挂号,远程教育惠及边远山区的孩子,“互联网+”便利衣食住行。国家发展的新动能、未来生活的新可能、社会治理的新动向,就蕴涵于创新的伟力之中,等待我们更主动、更充分地激活。

踏上新征程,时和势依然在我,创业精神需鼓而不泄,创新火炬要旺而不熄。其中最基本的一条,还是继续用改革打破条条框框,拆除篱笆围栏,激发蕴藏于人民的创新活力、创造伟力。回头看看4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也是不断创新的历程。这么多年,从搞自由市场、搞旅游开放,到引入股市、加入“世贸”,再到搞民办学校、私人医院,不少人都曾对这些创新忧心忡忡,生怕酿出大事。但实践已经雄辩地证明,有了好想法、好点子,就可以大胆干、大胆试,新的制度、新的尝试总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束手束脚,怕这怕那,只会扼杀了更多更大的可能性。

对创新最好的弘扬,就是投身创新的实践。继续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以开放激发创新精神,把13亿多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创新的大潮中来,努力解好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考题”,就一定能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善于化短为长(思想纵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