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纳米球吸收光谱特性研究_尺寸对纳米粒子吸收光谱的影响
金纳米颗粒的尺寸与紫外吸收峰的关系
金纳米颗粒的尺寸与紫外吸收峰的关系金纳米颗粒是近年来在纳米材料领域备受关注的一种材料,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中,金纳米颗粒的尺寸对其紫外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金纳米颗粒的尺寸与紫外吸收峰的关系展开讨论。
一、金纳米颗粒的尺寸对其紫外吸收峰的位置的影响金纳米颗粒的尺寸对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的波长有显著影响。
当金纳米颗粒的尺寸较小,处于纳米尺度时,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位于紫外光区域。
随着金纳米颗粒尺寸的增大,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逐渐向可见光区域移动。
因此,金纳米颗粒的尺寸越大,其紫外吸收峰的位置就越靠近可见光区域。
二、金纳米颗粒的尺寸对其紫外吸收峰的强度的影响金纳米颗粒的尺寸对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的强度也有重要影响。
当金纳米颗粒的尺寸较小时,其表面积相对较大,使得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的强度较强。
随着金纳米颗粒尺寸的增大,其表面积相对减小,从而使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的强度逐渐减弱。
因此,金纳米颗粒的尺寸越小,其紫外吸收峰的强度就越强。
三、金纳米颗粒尺寸与紫外吸收峰的关系的应用基于金纳米颗粒尺寸与紫外吸收峰的关系,人们可以通过调控金纳米颗粒的尺寸来实现对其紫外吸收峰的调节。
这一特性使得金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光电子学、催化剂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生物医学领域,通过调节金纳米颗粒的尺寸,可以实现对其在纳米材料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光学性质的调控,从而用于生物成像、光热治疗等方面。
此外,在光电子学领域,金纳米颗粒也可以作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基础材料,通过调控其尺寸实现对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的调节。
金纳米颗粒的尺寸与紫外吸收峰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其尺寸对其紫外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有着显著影响。
人们通过调节金纳米颗粒的尺寸,可以实现对其紫外吸收峰的调节,从而在生物医学、光电子学、催化剂等领域实现广泛的应用。
金纳米颗粒的尺寸与紫外吸收峰的关系的研究将为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验依据。
金纳米颗粒的尺寸与紫外吸收峰的关系
金纳米颗粒的尺寸与紫外吸收峰的关系金纳米颗粒是一种具有许多应用潜力的纳米材料。
它们具有小尺寸、高比表面积和特殊的光学性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学、催化剂等领域。
其中,金纳米颗粒的尺寸与其紫外吸收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金纳米颗粒的尺寸通常通过直径来表示,常用的单位有纳米(nm)。
尺寸较小的金纳米颗粒通常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这意味着它们能够吸收更多的光线。
当金纳米颗粒吸收光线时,会发生表面等离子共振现象,即金纳米颗粒表面的电子在光的作用下产生共振振荡。
这种共振振荡会导致金纳米颗粒对特定波长的光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形成紫外吸收峰。
根据研究发现,金纳米颗粒的尺寸与其紫外吸收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一般而言,金纳米颗粒的尺寸越小,其紫外吸收峰就会越靠近短波长的紫外光区域。
这是因为尺寸较小的金纳米颗粒具有更高的能级间距,能够吸收更高能量的光,因此其紫外吸收峰在紫外光区域出现。
相反,尺寸较大的金纳米颗粒具有较低的能级间距,主要吸收可见光,因此其紫外吸收峰在可见光区域出现。
具体来说,当金纳米颗粒的直径在1-10纳米范围内时,其紫外吸收峰通常在250-400纳米之间。
随着金纳米颗粒直径的增加,紫外吸收峰会逐渐向可见光区域移动。
当金纳米颗粒的直径超过10纳米时,其紫外吸收峰可能出现在400-550纳米之间,即可见光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金纳米颗粒的尺寸与紫外吸收峰之间的关系并非绝对。
除了尺寸,金纳米颗粒的形状、表面修饰和环境等因素也会对其光学性质产生影响。
此外,金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质还受到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和远场耦合等现象的影响。
因此,在研究金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质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总结起来,金纳米颗粒的尺寸与紫外吸收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一般而言,尺寸较小的金纳米颗粒会在紫外光区域出现紫外吸收峰,而尺寸较大的金纳米颗粒会在可见光区域出现紫外吸收峰。
这一关系可以通过调控金纳米颗粒的尺寸来实现对其光学性质的调控。
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入理解金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质将有助于其在光学、电子学和催化剂等领域的应用。
金纳米团簇的吸收光谱
金纳米团簇的吸收光谱金纳米团簇是一种由几十个金原子组成的超小尺寸聚集体。
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金纳米团簇在生物医学、光学材料、催化剂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了解金纳米团簇的光谱特性对于研究其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金纳米团簇的吸收光谱研究主要集中在紫外可见区域(200-800 nm),这个区域是金纳米团簇吸收光的主要范围。
金纳米团簇的吸收光谱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首先,金纳米团簇的吸收光谱具有明显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峰。
表面等离激元是指光子和电子在金纳米颗粒表面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准粒子。
金纳米团簇表面的电子在外界电场的激励下振动,从而与周围介质和其他金原子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能级结构和能量态。
这种共振现象在光谱中表现为一个明显的峰。
不同大小和形状的金纳米团簇,其共振峰的位置会有所不同。
其次,金纳米团簇的吸收光谱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形状、大小、溶剂、浓度和温度等。
这些因素会改变金纳米团簇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峰的位置、强度和宽度。
例如,较小的金纳米团簇通常表现出蓝色位移的吸收峰,而较大的金纳米团簇则表现为红色位移的吸收峰。
溶剂对金纳米团簇的吸收光谱也有显著影响,不同溶剂对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此外,金纳米团簇的光谱还会受到电荷态和表面修饰的影响。
金原子在纳米尺度下具有明显的非金属特性,被电荷激发后会引起吸收光谱的变化。
表面修饰也可以通过改变金团簇表面的配体,调控金团簇的光学性质。
例如,通过修饰团簇表面的配体可以调节团簇的发光强度和发光峰位的位置,从而实现荧光探针等应用。
总体而言,金纳米团簇的吸收光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研究课题。
通过对吸收光谱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金纳米团簇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为其在生物医学、光学材料、催化剂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此外,金纳米团簇的吸收光谱还可以作为表征金纳米颗粒的重要手段,为金纳米材料的合成和制备提供指导。
金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一):尺寸的影响
金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一):尺寸的影响2016-08-16 12:45来源:内江洛伯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者:研发部AuNPs查阅文献时,在AuNPs的尺寸对细胞作用方面可以看到许多相互矛盾的报道。
例如Pan 等制备了4种1.4nm左右和15 nm多种粒径的金颗粒(AuNPs),他们提出:AuNPs的毒性是尺寸依赖的,1.4 nm时表现最强毒性,尺寸小于或大于1.4 nm时毒性逐渐减弱。
并且提出1.4 nm颗粒的明显毒性主要是因为它可以立体选择性地连接到B-DNA的大沟,从而造成对细胞的损伤。
但是在他们的实验中,在尺寸1.4 nm之外的几个AuNPs(0.8,1.2和1.8 nm)都具有相似毒性,不具有特异性,解释难以令人信服。
他们的实验还表明,当纳米颗粒大于15 nm时,是贴在细胞膜上而无害的,而Connor等则报告18 nm以下的含有各种表面修饰物(如半胱氨酸、柠檬酸钠、生物素和葡萄糖)的AuNPs对于人体细胞是无毒的,其毒性是由于所用的保护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造成的。
如果将CTAB去除干净,那么AuNPs对细胞是无毒的。
Shukla等报道了由赖氨酸加上聚赖氨酸共同修饰的3.5 nm AuNPs不具有毒性和免疫原性。
Soenen等指出AuNPs浓度对细胞毒性的影响。
他们发现4 nm的聚甲基丙烯酸保护的AuNPs在浓度10 nM时,对于多种敏感细胞系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参数改变,但是当浓度高于200 nM 时则引起明显的细胞毒性,他们认为这是由于增加了活性氧的原因。
Wang等研究了不同形状、作用时间和表面活性剂等与尺寸小于70 nm AuNPs细胞毒性的关系,认为圆形无毒,棒型有毒,而棒型的毒性主要是其保护剂CTAB所造成。
Yen等比较了金和银纳米颗粒对于巨噬细胞(macrophages)的作用,认为带负电的金纳米颗粒比银纳米颗粒毒性更大。
Gu等将24 nm金颗粒通过半胱胺连接到金膜上,然后将此薄膜与猪的肝细胞共培养,发现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并且很好的保持了其生物代谢功能。
金属纳米粒子LSPR效应的机理及其光谱特征研究【毕业作品】
毕-论业-文(20 届)金属纳米粒子LSPR效应的机理及其光谱特征研究所在学院专业班级理论物理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年月摘要【摘要】目前,基于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现象的传感研究是一个热点方向,LSPR传感方法在器件开发和相关应用上均有很大的潜力。
LSPR传感器具有优于传统SPR传感器的一些特性,特别是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测量分析方面,灵敏度高,使用方便,效果显著,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本文通过理论模拟不同大小的纳米金粒子模型,并且实验制备不同浓度下的纳米金粒子薄膜,观察金属纳米粒子LSPR效应的机理及纳米金浓度对其光谱吸收峰和吸收率的影响。
通过研究,获得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特征的深入理解,为以后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金纳米粒子;米氏理论;吸收峰;红移。
Abstract【ABSTRACT】Recently,the research of the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LSPR) is a hot spot.A LSPR-based method has a high potential in developments of devices and related applications.A LSPR-based sensor has some characters which are better than a traditional SPR-based sensor.Especially in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the physical,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a LSPR-based sensor have a high value for development because of its high sensitivity,ease to use and significant effect.By theoretical modeling of gold nano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sizes and preparation of gold nanoparticles film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we have observed the LSPR effect of metal nano-particles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ir absorption peaks and absorption rate by the concentration of gold nanoparticles.Through the research,we get in-depth understanding on th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which will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ing application.【KEYWORDS】Local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LSPR),Goldnanoparticles,Mie scattering theory,Absorption peaks,Redshift.目录摘要 (2)Abstract (3)目录 (4)第一章引言 (5)1.1LSPR的定义 (5)1.2LSPR的研究历程 (5)1.3LSPR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6)第二章散射理论 (8)2.1拉曼散射 (8)2.2布里渊散射 (8)2.3瑞利散射 (9)2.4米氏散射 (9)2.2.1概述 (9)2.2.2公式推导 (10)第三章纳米金粒子膜的LSPR光谱特征 (15)3.1金纳米溶液的制备 (15)3.2纳米金薄膜的制备 (15)3.3实验结果与分析 (16)3.3.1 pmma浓度对均匀度的影响 (16)3.3.2 纳米金浓度对吸收峰的影响 (17)3.3.3 comsol模拟 (17)3.3.4总结 (18)第四章展望 (19)4.1LSPR传感器技术的商化 (19)4.2LSPR传感器的未来发展趋势 (19)参考文献 (21)致谢 (22)第一章引言近年来,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光学、电磁学和力学特性而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金属纳米粒子对光谱性能的影响研究
金属纳米粒子对光谱性能的影响研究引言: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金属纳米粒子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金属纳米粒子对光谱性能的影响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金属纳米粒子在光谱学中的应用及对光谱性能的影响。
一、金属纳米粒子在光谱学中的应用光谱学是研究物质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的学科,而金属纳米粒子的引入为光谱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金属纳米粒子在光谱学中的应用包括表面等离子共振、增强拉曼散射等方面。
表面等离子共振是指当金属纳米粒子的尺寸与入射光波长相当时,产生的局域化等离子体共振现象。
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导致了光的吸收、散射和传输等性能的变化,从而影响了光的传播和光学器件的性能。
拉曼散射是分析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的重要手段,而金属纳米粒子在拉曼散射中的增强作用已经被广泛研究。
金属纳米粒子能够增强被测物质的拉曼信号,提高其灵敏度和检测限,并且可以用于单细胞拉曼光谱分析等领域。
二、金属纳米粒子对光谱性能的影响金属纳米粒子对光谱性能的影响可以从光学性质、电子性质和热学性质等角度来考虑。
1. 光学性质影响:金属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形状对其光学性质有着重要影响。
当金属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入射光波长相近时,表面等离子共振现象发生,导致光谱的吸收峰位产生平移现象。
此外,金属纳米粒子的形状也会影响其光学性质,例如纳米棒形状的金属粒子相较球形粒子更容易产生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因此其光学性质也有所不同。
2. 电子性质影响:金属纳米粒子的电子性质对其光谱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由于金属纳米粒子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其表面存在丰富的表面电子态。
这些表面电子态与光子进行相互作用,导致光吸收和散射现象的改变。
此外,金属纳米粒子还会影响电磁波的楞次场分布,改变电场强度,进而影响光谱性能。
3. 热学性质影响:金属纳米粒子具有较高的热导率和热膨胀系数,这些热学性质也会对光谱性能产生影响。
例如,在拉曼散射中,金属纳米粒子的热学性质会导致其表面产生局域加热现象,从而影响样品分子的振动行为,进而改变其拉曼散射信号。
金纳米颗粒尺寸,吸附蛋白种类
金纳米颗粒尺寸,吸附蛋白种类金纳米颗粒尺寸与吸附蛋白种类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金纳米颗粒作为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
而金纳米颗粒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也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金纳米颗粒的尺寸对吸附蛋白种类的影响进行解析,并逐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金纳米颗粒的尺寸对其生物活性和相互作用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金纳米颗粒的尺寸在1到100纳米之间。
小于10纳米的颗粒通常具有更高的表面能,因此更容易与蛋白质相互作用。
此外,尺寸较小的纳米颗粒也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从而提供了更多的吸附蛋白质的位点。
这些因素导致小尺寸金纳米颗粒更容易吸附多种蛋白质,从而产生更复杂的蛋白质吸附模式。
相反,大尺寸的金纳米颗粒的具有较低的表面能,因此对蛋白质的吸附能力较弱。
此外,较大的颗粒也具有较低的比表面积,因此对蛋白质的吸附位点较少。
这导致大尺寸金纳米颗粒往往只能吸附一种或少数几种蛋白质。
而当金纳米颗粒的尺寸在中等范围内时,其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变得更加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金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状会影响其表面电荷和电性能,并进而影响其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通过电荷吸引力、疏水/亲水性质以及形状拟态等方式进行。
此外,除了金纳米颗粒尺寸的影响外,吸附蛋白质种类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蛋白质的特异性和亲和性是其与金纳米颗粒发生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
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具有不同的结构、电荷和亲和性,从而导致其与金纳米颗粒的相互作用方式和强度的差异。
此外,溶液条件(如pH、离子浓度等)以及金纳米颗粒表面的化学修饰也可能对吸附蛋白质种类产生影响。
这些因素可以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电荷状态,从而影响其与金纳米颗粒的相互作用。
总的来说,金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吸附蛋白质种类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金纳米颗粒的尺寸越小,其吸附的蛋白质种类通常会更多样化。
然而,蛋白质的种类和溶液条件等因素也会对其吸附情况产生影响。
金纳米颗粒的尺寸与紫外吸收峰的关系
金纳米颗粒的尺寸与紫外吸收峰的关系金纳米颗粒是一种具有特殊光学性质的纳米材料,其尺寸与紫外吸收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从金纳米颗粒的尺寸变化、光学性质以及紫外吸收峰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金纳米颗粒的尺寸变化对紫外吸收峰的影响金纳米颗粒的尺寸通常是以纳米为单位进行描述的,其尺寸范围可以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不等。
当金纳米颗粒的尺寸较小时,其吸收光谱主要集中在紫外光区域,形成明显的紫外吸收峰。
随着金纳米颗粒尺寸的增大,紫外吸收峰逐渐向长波方向移动,同时也变得较为宽泛。
二、金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质与紫外吸收峰的关系金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质主要受到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影响。
当金纳米颗粒受到紫外光照射时,光子与金纳米颗粒表面的自由电子发生共振相互作用,导致电子在表面形成等离子体振荡。
这种等离子体振荡会吸收一部分紫外光的能量,从而形成紫外吸收峰。
金纳米颗粒的等离子体共振频率与颗粒的尺寸密切相关。
当金纳米颗粒的尺寸变化时,其等离子体共振频率也会相应变化。
较小尺寸的金纳米颗粒具有较高的等离子体共振频率,对紫外光的吸收也更强,因此呈现出较强的紫外吸收峰。
随着尺寸的增大,金纳米颗粒的等离子体共振频率逐渐降低,紫外吸收峰也会向长波方向移动。
三、金纳米颗粒尺寸与紫外吸收峰的应用金纳米颗粒的尺寸与紫外吸收峰之间的关系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调控金纳米颗粒的尺寸来实现对特定波长的紫外光的吸收和散射,从而实现对生物组织的成像和治疗。
此外,金纳米颗粒还可以用于光催化、传感器、纳米光子学等领域。
四、总结金纳米颗粒的尺寸与紫外吸收峰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较小尺寸的金纳米颗粒具有较高的等离子体共振频率,对紫外光的吸收也更强,因此呈现出较强的紫外吸收峰。
随着尺寸的增大,金纳米颗粒的等离子体共振频率逐渐降低,紫外吸收峰也会向长波方向移动。
这一关系在生物医学、光催化、传感器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金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光谱分析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金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光谱分析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金纳米微粒具有独特的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在生物医学、催化、传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金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和表面修饰是影响其性质和应用的重要因素。
此外,金纳米微粒的光谱法分析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金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及表面修饰,并开展金纳米微粒在光谱分析领域的应用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利用化学还原法制备金纳米微粒,并对其形貌和大小进行表征分析。
2.对制备的金纳米微粒进行表面修饰,探讨其对纳米粒子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和红外光谱的影响。
3.利用金纳米微粒的SPR光谱研究其与不同浓度蛋白质的作用,探讨其在蛋白质检测中的应用潜力。
三、研究方法
1.制备金纳米微粒: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金纳米微粒。
2.表征分析: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技术对金纳米微粒的形貌、大小及光学性质进行表征分析。
3.表面修饰:利用修饰剂对金纳米微粒进行表面修饰。
4.光学光谱分析:利用SPR和红外光谱研究金纳米微粒表面修饰对光学性质的影响,并探讨其在蛋白质检测中的应用潜力。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为制备金纳米微粒及其表面修饰提供新思路和方法,同时也将为研究金纳米微粒的光学性质和在蛋白质检测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五、预期结果
预计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出具有一定形貌和参数的金纳米微粒,同时对其表面进行修饰。
光学光谱分析显示,金纳米微粒的表面修饰对其SPR吸收峰位置和红外光谱有明显影响。
此外,研究还将发掘金纳米微粒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
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状对其性能的影响
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状对其性能的影响纳米颗粒是一种粒径在纳米尺度范围内的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
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状对其性能产生显著影响,这对纳米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着重探讨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状如何影响其光学、磁学和催化性能。
首先,纳米颗粒的尺寸对其光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从尺寸效应的角度来看,当纳米颗粒的尺寸小于光的波长时,纳米颗粒表面会出现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现象。
这种现象会导致纳米颗粒在可见光范围内表现出独特的光学性质,如强烈的吸收和散射。
此外,纳米颗粒的形状也会影响其光学性能。
不同形状的纳米颗粒会引发不同类型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从而使得吸收和散射的波长范围发生变化。
因此,通过调控纳米材料的尺寸和形状,可以实现对其光学性能的精确调控,为光电子学、生物成像和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次,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状对其磁学性能也起到重要影响。
纳米颗粒在磁学上表现出与其大尺寸块材料本质不同的特性,这种现象被称为尺寸限制磁性。
例如,当纳米颗粒的尺寸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其自发磁化会受到玻尔兹曼方程限制,从而表现出超顺磁性。
此外,纳米颗粒的形状对于自发磁化的方向也产生影响。
不同形状的纳米颗粒会导致自旋极化方向的异向性,从而影响其磁学性能。
因此,通过调节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状,可以实现对其磁性能的精确调控,为磁记录、磁致动和磁共振成像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最后,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状对其催化性能也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发现,纳米颗粒的表面积远大于其体积,使得纳米颗粒具有较高的表面原子数目,从而增强了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此外,纳米颗粒的尺寸也决定了其局域电子态密度的变化,进而影响其催化反应速率。
此外,纳米颗粒的形状也会影响其表面活性位点的分布和裂解活性。
因此,通过调节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状,可以调控其催化性能,为催化剂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尺寸和形状对纳米颗粒光学性质的影响
尺寸和形状对纳米颗粒光学性质的影响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纳米颗粒作为一种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生物医学、电子、化学和材料等。
而其中的光学性质对于纳米颗粒的应用尤为重要。
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状是影响其光学性质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研究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状对其光学性质的影响及机制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在过去的研究中发现,纳米颗粒的尺寸对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有着影响。
随着纳米颗粒的尺寸减小,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会向短波方向移动,并且强度也会随之增强。
这是因为随着纳米颗粒尺寸的减小,其电子随之变得更为局限于颗粒表面,从而增强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强度和频率。
另外,当纳米颗粒尺寸进一步减小到亚纳米尺度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会有进一步红移的现象。
这是因为在亚纳米尺度下,纳米颗粒表面会形成非球形形态,导致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的位置随之发生变化。
除了尺寸,纳米颗粒的形状对其光学性质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研究表明,纳米颗粒的形状会影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强度和位置。
例如,在一些金属纳米棒的研究中发现,当其长轴与短轴的比例不同时,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位置和强度也会随之变化。
当纳米棒的长轴与短轴的比例为3:1时,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位于近红外区域,而比例为1:1时,吸收峰位于可见光区域,并且峰高度也更高。
这是因为当纳米颗粒的形状不同时,其局部电场分布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位置和强度发生变化。
除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状还会影响其荧光性质。
根据研究,纳米颗粒的尺寸对于其荧光强度和颜色都有影响。
当纳米颗粒的尺寸变化时,其荧光强度会随之变化,并且蓝移。
而当纳米颗粒的形状变化时,荧光强度和颜色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一些金纳米三角形的研究中发现,当其外形从等腰三角形变为锐角三角形时,其荧光强度和颜色也随之变化。
总之,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状对于其光学性质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纳米颗粒的合成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棒—棒结构金纳米粒子消光性的尺寸效应
棒—棒结构金纳米粒子消光性的尺寸效应作者:安慧丽曾勇来源:《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2年第02期【摘要】本文采用离散偶极近似方法计算了金纳米棒-棒耦合状粒子的消光光谱,分析了尺寸对棒-棒耦合金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的影响,给出消光峰峰位随着尺寸变化的拟合曲线图。
数值计算表明:金纳米棒-棒耦合状粒子随着棒的纵向高和截面直径的变化,其消光光谱的峰位分别发生红移和蓝移,消光光谱的强度也随之增大或减小。
因而,通过研究结构参数对其消光性质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其尺寸来调节其等离子体共振峰的位置,以满足其在等离子体光子学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金纳米棒;耦合;离散偶极近似;消光光谱【中图分类号】 O4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003-03一、引言纳米尺度的金属粒子所具有的特殊光学及电子学性质使得其在生物传感器、化学传感器、表面增强光谱技术以及光电子、纳电子器件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1-5]。
人们已经证明金、银纳米结构能够表现出强烈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而且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衬底。
由于纳米结构的等离子体共振对其形状、尺寸、周围介质等因素都有很强的依赖性[6-12],因此我们可以对特定结构的纳米材料通过改变其结构尺寸参数来调节其等离子体共振峰,使得该共振峰与拉曼光谱的激发波长相同,这样可以产生更强的拉曼信号。
金纳米棒独特、可调的表面等离子共振特性以及合成方法具有简单、稳定、高产等优点,使其在材料学、生物医学以及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金属纳米材料的线性光学性质受粒子的形状、尺寸、周围介质的介电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很大,本文则主要从理论上运用离散偶极近似方法研究尺寸对两金纳米棒耦合时的消光光谱的影响作用。
这些结果为相关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参考。
二、离散偶极近似原理离散偶极近似原理:运用离散偶极近似计算任意形状的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时,是将该粒子视为N个可极化点的立方晶格构成的集合体,而具体哪一个立方晶格被极化并不受限制。
金纳米球吸收光谱特性研究_尺寸对纳米粒子吸收光谱的影响
32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年
2.3 金纳米球吸收光谱的实验值 用分光光度计(BECKMAN D Ⅱ7400)观测粒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如 Fig.2 所示. 由 Fig.2 (a)可见,金纳米球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曲线仅具有单个吸收峰,而且,随粒径的增
[3]
形状、 材料及周围介质介电特性等因素的强烈影响
.研究金属纳米粒子的线性光学特性,将
[4,5]
促进其在光学设备、表面增强光谱及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 . 本文用 Na3C6H5O7 还原 HAuCl4,制得不同粒径的金纳米球,观测它们的 UV/VIS 吸收光 谱,并利用离散偶极子近似理论模拟该光谱,分析纳米粒子的尺寸对其 UV/VIS 吸收光谱的影 响.
1
引言
金属纳米材料,特别是金、银球状纳米颗粒及纳米棒和纳米线等,由于具备优良的光学特 性和电学特性,在未来纳米电子学中有重要应用前景.近年来,许多研究小组采用各种物理或 化学方法,力求精确控制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形貌,并借助各种实验手段研究它们的光学特性
[1,2]
. 目前,大量实验表明,金属纳米粒子的线性光学特性(消光,吸收与散射)受粒子尺寸、
DDA 理论将所研究的纳米粒子视为由 N 个偶极子构成的立方阵列, 每个偶极子的极化率
v
r r r r r r E 0 和 k 分别表示入射波的振幅与波矢, k = ω / c , A ij 也为张量.而 − A ij ⋅ P j 指在位
r r r r E inc ,i = E 0 exp i k ⋅ ri − ω t r r r E other , i = − ∑ A ij ⋅ P j
金纳米粒子光学性质中的尺寸和形状效应
向的横向等离子体吸收峰 ;另一个吸收峰要强得多 ,它对
应着沿长轴方向的纵向等离子体吸收峰 ,该峰对纳米椭
球的光学性质起着主导作用 。从图中还可以看到 ,椭球 Fig. 2 DDA simulations of the orientation aver2
光吸收特点相比较 ,我们进而对形状固定但尺寸变化的
nanospheres having indicated radius.
椭球状的金纳米粒子的光学吸收性质作了计算 ,主要结
果见 Fig. 2 。计算中我们固定粒子的纵横比 (长轴 2a 与
短轴 2b 之比) 为 3 ∶1 , 计算中取周围介质的折射率为
第 15 卷 第 1 期 2003 年 4 月
光 散 射 学 报
CHIN ESE J OURNAL OF L I GHT SCA TTERIN G
文章编号 :100425929 (2003) 0120001205
Vol115 No11 Apr1 2003
金纳米粒子光学性质中的尺寸和形状效应
×P j )
+
(1
- ik rij) r2ij
×[ r2ij Pj
-
3r ij (r ij ·Pj) ]} ( j
≠ i) .
(3)
式中 r ij = | r i - r j| ,将 (2) 与 (3) 代入 (1) 式并整理可得到 :
A ·P = E
(4)
对于包含 N 个点偶极子的体系来说 , E 与 P 均为 3N 维矢量 ,A 为 3N ×3N 矩阵 。解此 3N 复线
Draine 和 Flatau 应用快速傅利叶变换和复共轭梯度方法编写了能计算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 (包 括吸收 、散射和消光截面) 的 DDA Fort ran 语言源程序[14 ] 。我们采用的是最新版的 DDSCA T5a10 并 经过修正后用于相关计算 ,计算中金属的介电常数取自文献[15 ] 。
量子尺寸效应会导致吸收光谱带的
量子尺寸效应会导致吸收光谱带的
近年来,量子尺寸效应在材料科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量子尺寸效应指的是当材料的粒子尺寸缩小到纳米尺度时,其物理性质会发生显著变化。
其中,对于光学性质的影响尤为重要。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量子尺寸效应会导致吸收光谱带的变化。
这项研究使用了金属纳米颗粒和半导体量子点,通过调控它们的粒子尺寸,研究了它们在紫外-可见光区域的吸收谱。
结果显示,在纳米尺度下,金属颗粒和量子点的吸收峰会呈现出明显的红移现象。
这是因为在小尺寸下,粒子的表面积与体积比例增大,导致表面原子的电子态密度增加,从而影响了材料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
此外,这项研究还发现,材料的结晶度、晶胞大小和形状等因素也会影响吸收光谱带的变化。
这些发现为理解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量子尺寸效应是影响材料光学性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纳米材料的光谱带变化,有助于深入探究量子尺寸效应的本质,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指导。
- 1 -。
金纳米颗粒的尺寸与紫外吸收峰的关系
金纳米颗粒的尺寸与紫外吸收峰的关系金纳米颗粒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纳米材料,其尺寸与紫外吸收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从金纳米颗粒的尺寸和紫外吸收峰的特性入手,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需要了解金纳米颗粒的尺寸对其光学性质的影响。
金纳米颗粒的尺寸通常在1-100纳米之间,当其尺寸小于10纳米时,其表面会出现量子尺寸效应,导致其光学性质发生变化。
此时,金纳米颗粒的吸收峰会向蓝色方向移动,即吸收波长变短,同时吸收强度也会增强。
当金纳米颗粒的尺寸大于10纳米时,其光学性质则受到经典物理学的影响,吸收峰会向红色方向移动,即吸收波长变长,同时吸收强度也会减弱。
我们需要了解金纳米颗粒的尺寸与紫外吸收峰之间的关系。
实验表明,金纳米颗粒的尺寸越小,其紫外吸收峰就越靠近短波长端,即吸收波长越短。
这是因为当金纳米颗粒的尺寸小于10纳米时,其表面会出现量子尺寸效应,导致其电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吸收峰的位置。
此外,金纳米颗粒的尺寸还会影响其吸收强度,通常情况下,金纳米颗粒的吸收强度随着尺寸的减小而增强。
我们需要了解金纳米颗粒的尺寸与紫外吸收峰的应用。
金纳米颗粒的尺寸与紫外吸收峰的关系可以用于制备具有特定光学性质的金纳米颗粒。
例如,通过控制金纳米颗粒的尺寸,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吸收波长的金纳米颗粒,从而实现对特定波长的光的选择性吸收。
此外,金纳米颗粒的尺寸与紫外吸收峰的关系还可以用于制备具有特定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特性的金纳米颗粒,从而实现对特定分子的检测和识别。
金纳米颗粒的尺寸与紫外吸收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对金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还可以用于制备具有特定光学性质的金纳米颗粒,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纳米金属粒子对光吸收的研究
纳米金属粒子对光吸收的研究作者:詹立伟田梦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2期摘要:纳米金属粒子的光学性质与其组成、尺寸、形貌和介电环境的影响,不同颗粒拥有独特的光学性质。
所以考虑纳米粒子种类、尺寸、阵列等多重影响的因素,使用FDTD方法来模拟金纳米对光的吸收。
先计算出粒子的透射谱、反射谱和吸收谱,从而可以得到纳米金属粒子的吸收曲线。
根据仿真结果,我们发现纳米金属粒子的结构不同,吸光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异。
关键词: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纳米金属粒子;光学性质1.引言纳米金属粒子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表面原子数、表面能和表面张力随颗粒粒度的下降将急剧增加,量子尺度效应、小尺度效应、表面效应等会使得纳米颗粒的磁、光、热、敏感特性和表面稳定性等不同于常规的块体材料,由此开拓了许多新颖的应用前景。
金属纳米颗粒在许多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催化、光电子学、光子学、信息存储、表面拉曼增强(SERS)和磁流体等领域。
所以开展纳米金属粒子对光吸收的研究对于传导、抗菌、催化、生物传感等领域的实际应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研究理论及方法2.1电磁理论Maxwell方程式及边界条件Maxwell在总结前人的理论(安培定律、高斯定律、法拉第定律和自由磁极不存在)和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统一的电磁场理论,并采用数学模型揭示了自然界宏观电磁现象所遵循的一般规律,这就是有名的Maxwell方程。
对于线性材料而言,因为Maxwell方程式是线性微分方程,因此在稳定状态下,在任何的时变场,不同频率下的简谐解都可以做线性叠加来表示。
电磁场可用四个向量、、、来描述,其中和分别表示电场强度及磁场强度,而和则分别表示电通量及磁通量密度。
Maxwell方程式表示如下:(2.1)(2.2)(2.3)(2.4)其中,j 为单位复数,ω、t分别表示电磁波的入射频率与时间变数。
、ρ分别为外加电流源和电荷密度,而ε、μ则分别为介电系数与磁导系数。
由于金属粒子的介电系数为频率的函数,一般的使用上,多半采用Johns与Christy的实验数据、或Drude模型、Weave和Frederikse的实验数据。
基础实验: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
基础实验: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南彩云;张宇;李玉峰;赵云岺【摘要】围绕金纳米粒子前沿内容,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本科生基础实验,利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法制备分散性好的金纳米粒子溶液,讨论了其尺寸与颜色的关系,探究了不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对金纳米粒子团聚及其颜色的影响,初步了解金纳米粒子的光学特性和探针效应基本原理.【期刊名称】《大学化学》【年(卷),期】2019(034)001【总页数】6页(P58-63)【关键词】金纳米粒子;光学性质;尺寸;基础实验【作者】南彩云;张宇;李玉峰;赵云岺【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 100875;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 100875;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 100875;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 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O6金单质通常称为“黄金”,常用作货币或用来装饰,然而金还会通过一种人们并不熟悉的形式“金纳米粒子”发挥更大的作用。
纳米(nm)是一个尺度概念,1纳米等于10−9米。
当材料的尺寸降低到纳米尺度时,纳米粒子由于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会产生不同于块体材料的特殊物理、化学性质。
例如大尺寸金固体,无论把它做成首饰还是拉成薄的金箔,始终呈耀眼的金黄色,然而,如果把它制成纳米粒子分散在水溶液里,其显现出的却可能是红色或者蓝色。
例如公元前四至五世纪制作的莱克格斯杯(Lycurgus Cup),当光线从前方照射时杯子呈现出绿色,光线从后方透过时杯子呈现出红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种罗马高脚杯中加入了50 nm的金纳米粒子。
研究发现,不同尺寸、形貌的金纳米颗粒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如图1所示[1]。
对于自身不发光的物体来说,其显示出不同的颜色主要是由于物体能够选择性地吸收或者反射、散射可见光(波长400–700 nm范围)中特定波长的光。
不同粒径量子点的吸收光谱
不同粒径量子点的吸收光谱表现出尺寸效应。
当量子点的直径变化时,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会有所变化。
通常情况下,较小尺寸的量子点(例如直径小于5纳米)会表现出蓝移现象,吸收峰会向短波长移动。
而较大尺寸的量子点(例如直径大于10纳米)会表现出红移现象,吸收峰会向长波长移动。
这种尺寸效应可以通过量子点的能带结构来解释。
较小尺寸的量子点,由于其尺寸较小,会产生较高的能级限制,导致能带结构的间隔增大。
这样,电子和空穴在量子点中发生跃迁所需的能量也会增加,因此吸收峰会向短波长移动。
相反,较大尺寸的量子点,由于其尺寸较大,能级限制较低,能带结构的间隔变小。
这样,电子和空穴的跃迁能量降低,吸收峰会向长波长移动。
总体而言,不同粒径的量子点吸收光谱的变化是由量子点的尺寸效应引起的。
这个尺寸效应是由量子点的能带结构决定的,从而影响了电子和空穴的跃迁能量和吸收峰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状、 材料及周围介质介电特性等因素的强烈影响
.研究金属纳米粒子的线性光学特性,将
[4,5]
促进其在光学设备、表面增强光谱及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 . 本文用 Na3C6H5O7 还原 HAuCl4,制得不同粒径的金纳米球,观测它们的 UV/VIS 吸收光 谱,并利用离散偶极子近似理论模拟该光谱,分析纳米粒子的尺寸对其 UV/VIS 吸收光谱的影 响.
∑
N
i =1
r r −1 Im P i ⋅ α i
[
(
r )P
∗
i
k ]− 2 3
3
(7)
此外,若粒子的总体积为 V ,而偶极子的间距为 d ,则有: V = N d 3 ,定义粒子的有效 半经 a eff 为: a eff = (3 V / 4 π )1 / 3 ,相应的吸收有效因子:
A
B
C
D
Fig. 1 金纳米粒子的 TEM 图像,从(A)到(D)各粒子的平均直径为: 16nm, 24nm, 41nm, 71nm.
大,对应吸收峰的峰位呈现向长波段红移的趋势. 收峰的极值波长随粒子直径的变化关系则如 Fig.2 (b) 所示.粒子直径由 16nm 增至 24nm, 再到 41nm 最后到 71nm 时,相应的吸收峰峰位由 519nm 红移至 523nm,再到 532nm,最后到 540nm.可见,在一定的尺寸范围内,吸收峰的极值波长随粒子直径的变化关系大体呈线性.在 当 前 的 实 验 条 件 下 , 变 化 的 斜 率 大 约 为 0.3778 , 两 者 的 关 系 经 线 性 拟 合 后 为 :
4 结论
将实验光谱与 DDA 模拟光谱进行对比表明:DDA 算法能相对准确地反应纳米粒子的实 际吸收光谱.而从这两组数据均可发现,纳米粒子的吸收光谱与其尺寸有密切联系:随粒子尺 寸增加,光谱吸收峰峰位随之红移,在一定的尺度范围内两者的关系大体呈线性.
参考文献:
[1] Yu Y, Chang S, Lee C, Wang C R C, Gold Nanorods: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and Optical Properties, [J]. Phys. Chem., B, 1997, 101: 6661. [2] Yugang Sun and Younan Xia, Shape-Controlled Synthesis of Gold and Silver Nanoparticles, [J].Science, 2002, 298: 2176-2179. [3] S. Link and A. El-Sayed, Size and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Plasmon Absorption of Colloidal Gold Nanoparticles, [J]. Phys. Chem. B 1999, 103: 4212-4217. [4] Satohhi Nishimura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a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ensor Combined with a Poly(vinyl chloride)Film-based Ionophore technique for Metal Ion Analyses, [J].Analytical Sciences, March 2002, 18: 267-271. [5] A. A. Lazarides, K. Lance Kelly, G.C.Schatz, et al, Optical properties of metal nanoparticles and nanoparticle aggregates important in biosensors. [J].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Theochem) , 2000, 529:59-63. [6] E. M. Purcell and C. R. Pennypacker, Scattering and absorption of light by nonspherical dielectric grains, Astrophys. [J]. 1973, 186: 705-714. [7] B.T.Draine, Discrete dipole approximation, Astrophys. [J]. 1988, 333: 848-872. [8] B.T.Draine, J. J. Goodman,beyong calausius-mossotti: Wave propagation on a polarizable point lattice and the discrete dipole approximation, Astrophys.[ J]. 1993,405: 685-697. [9] B.T.Draine, and P.J. Flatau, [J]. Opt.Soc. Am. A, 1994, 11(4): 1491-1499. [10] T.Draine, P. J. Flatau, Program DDSCA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Scripps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8605 La Jolla Dr., La Jolla, CA 92093-0221, US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8 E D B 0.4 (a) 475 500 525 550 575 600 625 C
530
d=41nm,max=532nm
0.6
d=24nm,max=523nm 520 (b) d=16nm,max=519nm 20 30 40 50 diameter(nm) 60 70 80
Wavelength(nm)
第 17 卷 第 2 期 2004 年 6 月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Zhangzhou Teachers College(Nat.Sci.)
Vol.17 No.2 Jun. 2004
金纳米球吸收光谱特性研究
—尺寸对纳米粒子吸收光谱的影响 李秀燕 1,杨志林 2,周海光 2
λ max = 514.049 + 0.3778 d ( nm ) .
Absorption efficiency(a.u.)
1.2
Max of the Wavelength(nm)
1.0
Q absof gold sphere m=1.33
540 max=514.049+0.3778d d=71nm,max=540nm
[ ]
实验测得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相结合,是当前研究纳米粒子光学性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2期
李秀燕: 金纳米球吸收光谱特性研究
33
r r .每个偶极子在局域场 ,中心位置设为 r 张量设为 α E loc 的作用下产生的极化矢量为: i i r r r r (1) Pi = α i ⋅ E loc (ri ) r r r E loc 由入射场 E inc 和其他 ( N − 1) 个偶极子激发的场 E other
20
(b) 80
600
520
W a v e le n g t h ( n m )
diameter(nm)
40
60
Fig.3 (a) 用 DDA 算法模拟置于水中, 直径分别为 16, 24, 41, 71 nm 的金纳米球的 吸收光谱. (b) 吸收峰的极值波长与粒子直径之间的关系.
Fig.3 给出了用 DDA 算法对该实验吸收光谱模拟的结果.由 Fig.3(a)可以发现,用 DDA 算法所得结果能很好的反映:随粒子直径的增大,相应的吸收峰峰位逐渐红移这一趋势.而且 由小到大这四种粒子各自的吸收峰峰位分别位于 523nm, 525nm, 530nm, 542nm, 与实验的结果
3.1 离散偶极子近似理论 1973 年首次提出,后来分别于 1988 年(Draine)[7],1993 年(Draine &Goodman)[8],1994 年(Draine &Flatau)[9]和 2000(Draine)10 得到不同程度的修正与改进,并逐步发展成一种 算法.原则上 DDA 理论可用于计算各种形状的粒子的光学性质(如消光,散射与吸收) ,它与
(
)
,i
两部分组成,其中, (2) (3)
j≠i
置 j 处的偶极子在位置 i 处激发的电场,可写成:
r r r r (1 − ikr ij ) r 2 P exp (ikr ij ) r r r r 2r (4) A ij ⋅ P j = k rij × rij × P j + (i ≠ j ) ij j − 3 rij rij ⋅ P j 3 2 rij rij v v ,由于上式已规定矩阵 r 中 i ≠ j ,可定义: 其中, rij = r A ij i − rj r r (5) A ii = α i − 1
收稿日期:2003-10-12 作者简介:李秀燕(1974-), 女, 福建省漳州市人, 讲师, 硕士.
32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年
2.3 金纳米球吸收光谱的实验值 用分光光度计(BECKMAN D Ⅱ7400)观测粒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如 Fig.2 所示. 由 Fig.2 (a)可见,金纳米球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曲线仅具有单个吸收峰,而且,随粒径的增
D C 1 B (a) 0 400 450 500 550
4
max of the Wavelength(nm)
max=516.73+0.34692d(nm)
540
3
d=71nm,max=542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