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城市化进程分析论文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与发展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与发展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惊人的城市化进程,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与发展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这一过程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到城市的迁移与发展进行探讨。
一、农村向城市的迁移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迅猛推进。
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已成为一种普遍趋势。
农民工的大量涌入城市,为城市劳动力市场提供了廉价劳动力资源。
而农村城市化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因素农村居民通过迁往城市可以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收入。
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更高的薪资水平以及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这种经济因素是农村居民迁往城市的主要动力之一。
2.教育与医疗资源城市相对于农村拥有更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和自己享受更好的医疗条件,很多农村居民选择迁往城市。
这也是农村居民迁往城市的重要原因。
3.社会保障城市相对于农村拥有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例如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
这些社会保障政策吸引了不少农村居民迁往城市。
二、农村向城市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和发展不仅给中国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1.城市经济增长随着农村居民的迁入,城市的劳动力供应增加,劳动成本降低。
这有助于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和消费也为城市经济增添了活力。
2.社会问题大规模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例如,在城市中农民工的生存状态艰难,低收入和不稳定工作带来的生活困境成为了一大挑战。
同时,农村居民在城市融入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社会身份认同等问题也需要解决。
3.城市规划和环境问题农村向城市的迁移使得城市承受着更多的人口压力。
城市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合理的城市规划,以满足快速增长的人口需求。
此外,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也是摆在面前的难题。
中国城乡关系建国时期的农村城市化进程
中国城乡关系建国时期的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国城乡关系建国时期的农村城市化进程是指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农村的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
通过综合分析历史背景、政策措施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这个时期对中国农村城市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背景和政策导向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农村普遍处于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文化教育水平低等状态。
为了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工业化运动。
这两个政策措施为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使得土地由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家庭承包制。
农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种植农作物,并且可以流转土地获得更高的利益。
这一改革对于农村城市化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鼓励了农民投资发展农村工业和服务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农村工业化运动则是指在农村地区兴办农村工厂和农村企业,通过发展工业来改变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
政府通过向农村提供贷款和技术支持,鼓励农民创业,发展当地的工业生产。
这一运动不仅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为城市化进程提供了人力资源和资金支持。
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实际情况在建国初期,中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主要体现在建设农村工厂、兴办农村企业等方面。
政府通过资金和技术支持,促使各地加快了农村工业化的发展。
许多农村地区出现了以工厂为中心的小城镇,从而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同时,由于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许多农民开始从事土地流转和农村非农业经营。
他们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渐转移居住地至城市。
这种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趋势也加速了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然而,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交通、供水、供电等设施相对不完善,制约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其次,由于城市设施与服务的不足,农民在城市中定居还面临着医疗、教育、就业等问题。
中国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分析
中国农村城市化化进程的分析
(三)从发展空间上看,中国农村城市化水平 从发展空间上看, 呈阶梯分布
中国农村城市化水平,同三大 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呈现 阶梯状态,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 比中部地区高,中部地区城市化 水平比西部地区高。
中国农村城市化化进程的分析
(四)从发展动力上看,中国农村城市化主要 从发展动力上看, 依靠政府来推动 无论是改革开放前,还是改革开放后,政 府都是推动农村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往往政府 重视农村城市化工作,农村城市化速度就会加 快,政府一忽视,农村城市化就会停滞不前。 政府关于农村城市化的方针政策直接引导着农 村城市化的走向。近年来,市场机制虽然起了 一定的作用,而且作用越来越强劲,但没有从进程的分析
不仅如此,中国农村城市化水平低还突出 地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化水平 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按照经济发展的 一般规律,城市化与工业化存在着正相关 系。然而,中国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农村 城市化水平一直较远地落后于工业化发展 水平。
中国农村城市化化进程的分析
1952年,城市化低于工业化7个百分点, 而后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两者差距不 断拉大,到1978年二者差距达到27个百 分点。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水平虽然提 高很快,但仍然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 二是城市化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根据世 界银行统计资料,1997年中国人均GDP 为860美元,城市化水平为29.9%,
中国农村城市化化进程的分析
新中国建立以来,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和农村城 市化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市化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从上述中国 农村城市化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出: 农村城市化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出 从发展阶段上看, (一)从发展阶段上看,中国农村城市化正处 于加速发展时期 第一阶段1949—1957年农村城市化起步 较好,工业化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化。第二阶段 1957—1978年农村城市化处于曲折艰难时期, 由于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和1964年《关于户口迁移政策规定》的实施, 对城乡人口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限制了城乡 之间人口流动,农村城市化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出现停滞甚至倒退。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农村改革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农村改革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家,城市化进程和农村改革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
城市化进程指的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而农村改革则是为了提高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水平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农村改革的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城市化进程的现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60.6%,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城市化进程带来了许多好处,比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等。
然而,城市化进程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城市化进程过快导致了城市人口的膨胀和城市资源的紧张。
一些大城市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其次,城市化进程不平衡,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发展滞后,人口流失严重,形成了“空心化”现象。
此外,城市化进程还带来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和农业生产的减少,给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二、农村改革的现状为了解决农村问题,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农村改革。
首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和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农村土地资源得到了更加有效的利用,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了保护。
其次,农村金融改革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设立,为农民提供了贷款和储蓄等金融服务。
此外,农村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也是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
然而,农村改革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其次,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贫困问题仍然存在。
此外,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仍面临一些制度和政策上的障碍。
三、未来发展方向为了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农村改革,中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作文范文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作文范文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定居迁往城市,并在城市中实现就业、居住和生活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
首先,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源于农村人口的大规模流动。
中国是农业大国,多数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
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和工业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前往城市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
这些农民工成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
其次,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也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密不可分。
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城市交通、水电供应、医疗和教育设施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力发展和改造,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然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压力。
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密度增加,人口聚集导致了城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问题的出现。
此外,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也逐渐显现。
尽管城市发展迅速,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滞后,城乡差距拉大。
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首先,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规模,推动城市功能的均衡分布。
其次,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投入,提升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此外,政府还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
在未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仍将继续进行。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发展,我们可以预见到更多人口将涌入城市,城市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城市化带来的挑战也将日益凸显。
因此,我们需要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通过加强城市建设和农村发展,我们希望能够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如何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论文
如何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论文•相关推荐如何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论文(精选11篇)现如今,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
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如何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论文篇1发展小城镇,是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
我国的国情和资源条件难以支撑集中发展大中城市的城市化道路。
客观上,农民进城也存在习俗、就业、购房、生活费用等诸多约束,采用农民熟悉和能够承受的小城镇生活方式,则是一个现实选择。
当前,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城镇化,是在特定的时期一个正确的选择。
一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去年通过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我国经济取得了GDP增长8.7%的水平,其中房地产的快速增长,拉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但也导致房地产泡沫的急剧形成,投机炒房的现象较为盛行。
如果以此不发展房地产,经济发展没有新亮点,我国经济将如何保持稳定增长,是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农村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一)城镇规模小,缺乏支撑产业。
我省现有建制镇从人口来看,大多数在10万人以下;从建成面积看,块状不一,大小各异。
而集贸性城镇占一多半以上,主要以为周围农村提供商品交换、物资集散等为职能,二、三产业欠发达,致使城镇缺乏支撑产业,进入城镇的农民就业和生计难以保障,制约城镇化发展。
(二)城镇建设资金投入滞后于城镇发展需求。
我省大部分乡镇财力薄弱,难以筹集大量的资金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
大部分乡镇缺乏稳定、规范的资金来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十分紧张,资金投入明显滞后于城镇发展需求。
(三)规划滞后,建设管理经验不足。
在我省城镇建设规划中,不少规划是粗线条的规划,缺乏个性和特色;城镇规划建设标准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较多,城镇综合开发率低,出现规划趋同性;城镇管理力度不够,大部分城镇缺少现代文明气息,甚至存在“脏、乱、差”现象。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变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变城市化是指人口、经济、社会和空间等方面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和集聚的过程。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极大的推动和加速,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城市化水平也实现了快速增长。
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随着经济发展和农村工业化的推进,农民工成为农村向城市转移的重要力量。
他们通过外出打工或者创办小工厂,带动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迁往城市。
据统计,目前中国的农民工数量已经超过2亿人,他们在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农村就业机会有限,收入水平较低,农民希望通过迁往城市来改善生活。
其次,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相对不足,农民希望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
此外,城市的现代化设施和文化环境也吸引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二、城市化水平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60.6%,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
城市化的快速增长使得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也得到了极大的促进。
城市化水平的快速增长得益于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城市化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进城,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此外,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三、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和挑战虽然城市化进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城市化过程中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城市化带来了大量的建设需求和能源消耗,加重了环境污染的问题。
此外,城市扩张也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农田的减少。
另外,城市化也带来了社会问题。
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城市居住条件的紧张,住房问题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难题。
同时,城市中的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问题也需要得到更好的解决。
四、未来城市化的发展方向为了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中国需要在未来的城市化发展中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中国的农村城市化进程
中国的农村城市化进程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迁徙,农村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
这一进程不仅对农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国家整体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农村城市化的定义、发展动力、改善生活条件和面临的挑战等方面来探讨这一主题。
首先,农村城市化可以定义为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并逐渐形成城市化特征的过程。
这一过程既包括农民直接迁往城市居住和工作,也包括以城镇化为主的农村地区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村城市化既是一个人口迁移的现象,也是农村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标志。
其次,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动力主要包括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和市场需求。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给农村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潜力。
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就业机会和高薪收入使得许多农民选择迁往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与此同时,城市的市场需求也为农村提供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推动了农村农业结构的转型和发展。
然后,农村城市化对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农村城市化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使得农民能够脱离传统的农业生产,走上城市工业和服务行业。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也提供了更多的社会保障和福利。
另一方面,农村城市化带来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改善,如道路、电力、教育和医疗等。
这些改善使得农民的生活更加舒适和便利。
然而,农村城市化进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土地问题。
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制度使得土地转让和流转存在一定的限制。
这给农村城市化带来了困扰,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是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不均衡。
农村地区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方面与城市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使得农民在迁往城市后面临着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
最后是环境问题。
农村城市化往往伴随着大量的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建设,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问题。
这使得农村城市化进程必须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寻求更加和谐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综上所述,中国的农村城市化进程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问题。
中国城市化进程现状与对策
中国城市化进程现状与对策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进展迅速,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膨胀。
然而,城市化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中国城市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城市化进程的现状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述。
1.人口迁移速度加快随着经济发展的推进,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流动。
大量农民工走出农村,进入城市工作,为城市劳动力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
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长。
2.城市规模膨胀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小城镇逐渐发展成为中等或大型城市,城市规模迅速膨胀。
特别是一些发达的沿海城市,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城市群,如珠三角、长三角。
3.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城市化速度快,但同时也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
一些城市的交通拥堵严重,水电供应不足,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二、城市化进程面临的问题中国城市化进程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1.产业结构问题城市化过程中,部分地区仍然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一些地方重工业发展过快,环境污染严重,而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2.城市空间布局问题中国城市化过程呈现出“点”和“线”并重的特点。
一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繁荣发展,但一些中小城市仍然面临发展困难,城乡差距拉大。
3.社会保障问题城市化进程加大了社会保障的压力。
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后,面临着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困难。
城市社保体系仍然存在不完善的问题。
三、城市化进程的对策为了应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推进产业升级要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促进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2.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要加强中小城市的发展,推动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通过发展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提高中小城市的吸引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教育和医疗保障水平。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农村问题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农村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增加,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迅速推进。
然而,城市化进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农村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解决。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以及与之相关的农村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
城市化为中国带来了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等一系列的发展机遇。
同时,城市化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生活福利,提高了生活质量。
然而,城市化进程也伴随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首先,城市化加速了城市土地的开发和建设。
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建设房屋、道路、工厂等,导致城市土地资源的极度浪费。
其次,城市化带来了环境的恶化。
工业和交通排放的大量废气、废水污染了城市的空气和水源。
此外,城市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也制约了城市化的进程。
二、农村问题与城市化进程紧密相关的是农村问题。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地区的人口减少,农业生产面临严重困难。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农民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此外,由于缺乏足够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水平也相对较低。
农村问题涉及到农民的生计和生活质量,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解决农村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三、解决方案为解决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行动。
首先,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农村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条件。
其次,应加强农村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建设。
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条件和教学设施,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同时,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医疗水平和健康状况。
此外,应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收入增长。
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这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城市化率迅速增长,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人口数量庞大。
本文将探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原因、影响和挑战。
一、中国城市化的原因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农村就业机会相对有限,农民希望通过进入城市来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
其次,城市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这也是农民前往城市的一个重要动力。
此外,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完善,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好的交通、住房和社会福利等。
二、中国城市化的影响中国城市化进程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城市化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劳动力供应和市场需求。
通过农民进城工作,人力资源得以更有效地配置,劳动力的生产力也得到提高。
其次,城市化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城市化对社会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城市化进程中涌入城市的大量人口导致城市资源的供给不足,如住房、教育、医疗等。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来解决。
其次,城市化进程加剧了城市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一些大城市的发展过快,而其他小城市的发展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资源和人口的不均衡分布,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来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三、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挑战中国城市化进程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凸显,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城市化的进程中,居民的收入差距和社会不平等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城市化应该是让更多人共享发展成果的过程,政府需要加大社会保障和福利改革,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在面对这些挑战和问题时,中国政府正在积极采取措施。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
中国城市化进程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国城市化进程即中国农村转化成城市的过程。
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中叶,由于受到世界列强的侵略,以及受到军阀割据的困扰,导致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不均衡。
自5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了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使得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由于中国的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如何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是21世纪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摘要:中国城市化进程特征措施1中国城市化概述一百多年来,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走的是一条十分曲折、反复的道路。
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中叶,由于受到世界列强的侵略,以及受到军阀割据的困扰,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十分不均衡,有些地区,比如,城市迅速扩,另一些地区则完全处在工业化的进程之外。
中华人民国成立以后,城市布局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划。
但是,自5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了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使得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更有甚者,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实行的是“反城市化”战略,也就是说,大规模地将城市人口迁往农村,比较典型的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市民返乡,干部下放等等。
此种逆历史潮流的作法,非但不能真正解决城市人口聚集问题,反而使我国的城市化问题积蓄、矛盾累积。
由于我国的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这样,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就呈现出一种突然爆发的局面。
总之,我国的城市化没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2.城市化的含义及标志2.1含义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村人口,人口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城镇数量增加的过程。
城市化,也有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
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工业、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市化的过程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出现,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开始的。
中国的农村改革与城市化进程
中国的农村改革与城市化进程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改革与城市化进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农村改革旨在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等问题,而城市化进程则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农村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背景、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民工问题以及城市化进程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背景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问题一直是中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改革开放以前,农村经济体制僵化,农民收入低下,农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开始进行农村改革。
二、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是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农村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
这些改革措施逐渐解放了农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收入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减少。
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中的关键环节。
改革前,农村土地是集体所有制,农民只有土地使用权。
改革后,中国实行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农民可以承包土地并自主经营。
这一改革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农民工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涌向城市工作成为了农民工。
农民工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农民工在城市中遭遇的种种问题,如低工资、无保障、社会福利差等,成为制约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瓶颈。
解决农民工问题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民工的待遇和权益保护。
五、城市化进程面临的挑战城市化进程也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是城市化的规模和速度问题。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一直都非常迅速,但是过快的城市化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其次是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问题。
城市化进程需要良好的城市规划和高效的城市管理,否则会导致城市问题的加剧。
综上所述,中国的农村改革与城市化进程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然而,农村改革和城市化进程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农村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问题与解决方案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国农村面临着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到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还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就业问题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流,使得农村就业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缺乏技术和专业知识,农民很难在城市找到稳定和体面的就业岗位。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农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竞争力。
2. 鼓励和支持农民创业,提供贷款和技术支持。
3. 发展农村产业,吸纳更多就业人口。
二、教育问题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质量低下。
为改善农村教育状况,可采取以下措施:1. 加大对农村学校的设施投入,改善学校条件。
2. 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培训水平,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前往农村教学。
3. 推广远程教育和互联网教育,弥补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教育差距。
三、医疗问题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较差,医疗资源不均衡,医疗费用高昂。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1. 增加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投资,提高医疗设施和技术水平。
2. 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降低农民就医的经济负担。
3. 加强对农村医生的培训和激励,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四、基础设施问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交通、供水、供电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可采取以下措施:1. 加大对农村交通建设的投入,修建更多的公路和桥梁。
2. 完善农村供水和供电系统,确保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3. 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更便捷的网络和通信服务。
五、环境问题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大量的农村非农产业,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可持续发展。
2. 提倡农村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治理,确保农村环境的健康和安全。
说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说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城市化进程也是世界上最为迅速的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从过程、原因、影响等多个角度来探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一、城市化的过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当时中国刚刚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始进行经济建设。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农村人口的流动,城市化的进程逐渐展开。
起初,中国的城市化主要是以工业城市和重点建设的新兴工业基地为主。
像沿海地区的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以及内地的武汉、成都等城市都迅速发展起来。
随着城市工业的壮大,大量农村人口纷纷涌入城市,城市化进程得到了进一步推进。
随后,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迈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国家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大规模的城市扩张和城市更新改造也成为常态。
同时,城市化的效应也带动了工业、金融、商贸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城市的功能不断扩展并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到了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政府倡导的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使得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迅速提速。
同时,城市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很多二三线城市也经历了急速的增长。
二、城市化的原因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人口、社会等因素。
首先,经济因素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城市是经济的中心,有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发展机遇和资源集聚。
农村人口纷纷涌入城市,追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这也促使了城市化的加速。
其次,人口因素也是城市化的原因之一。
中国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占比相对较高,人口红利逐渐释放。
这就需要提供更多的城市就业和居住机会,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另外,社会因素也对城市化有着重要影响。
城市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吸引了大量人口进入城市。
同时,城市也是社会交流和文化创新的中心,人们更愿意在城市中生活。
三、城市化的影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农村发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农村发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回复:农村地区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对中国农村发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目前中国农村发展的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同时,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均有所提高。
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农村消费需求逐渐增长,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然而,中国农村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
农村道路、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设施建设滞后,限制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其次,农村地区的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民收入较低。
农民在生产农产品时,面临销售渠道少、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农产品的价值无法充分体现。
此外,由于劳动力流入城市,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短缺问题也比较突出。
劳动力的流动将对农村的农业生产和乡村发展构成挑战。
然而,尽管存在许多挑战,中国农村发展仍有许多潜力和发展趋势。
首先,随着农村电商的兴起,线上销售渠道的建设为农产品输出提供了新的机遇。
农民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直接销售农产品,获得更高的收益。
同时,政府也积极支持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
其次,乡村旅游的兴起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产业发展机会。
乡村旅游可以将当地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资源进行整合,吸引游客,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近年来农村地区的生态保护意识提高,一些地区开始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等生态农业模式,这些模式不仅能够保护环境,还能够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最后,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出一系列发展农村经济的政策措施,鼓励农村地区加快发展。
综合分析来看,中国农村发展既面临一些挑战,同时也有许多发展机会。
农村地区可以通过发展电商、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等新产业模式,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提升。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农村改革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农村改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城市化进程和农村改革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促进城乡发展的协调和统一,推动农村改革和加速城市化进程。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农村改革,并分析其现状、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指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起步较晚,但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根据统计数据,2000年以来,中国的城市人口数量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化率迅速攀升。
城市化进程带来了许多机遇,例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当人们迁移到城市时,他们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
此外,城市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创新。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为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一方面,城市化导致了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对城市基础设施、住房和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城市化也导致了农村人口的流失,农村地区面临着人口减少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此外,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征收和城市扩张也引发了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如土地纠纷和城中村问题。
二、农村改革的重要性农村改革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中国的农村改革始于上世纪末,通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来解决农村问题。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这项改革从集体所有制向家庭承包制的转变,为农民提供了更大的激励和发展空间。
通过土地流转和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民可以将自己的土地合作经营或租赁给规模更大的农业企业,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的规模化发展。
此外,农村经济发展也是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
中国政府通过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产业和提供金融支持等举措,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农村产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还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农村城市化发展历史论文
农村城市化发展历史论文
农村城市化是指农村地区向城市转变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
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在近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加速发展。
中国的农村城市化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不同阶段。
在古代,城市和农村的界限并不明显,城市周围通常有大片农田,居民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城市化进程逐渐加速,许多农民和乡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迁移,农村也逐渐走向城市化。
20世纪初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发展。
大城市的工业和商业活动吸引了大批农民工前往城市寻找工作机会,劳动力的转移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也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城市的规模和人口逐渐扩大。
20世纪后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更大的突破。
政府提出了“城市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政策,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和支持力度,促进了农村的城市化进程。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城市化进程也在加速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农村城市化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城乡差距加大、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
因此,加强农村城市化规划和管理,实现城乡一体化发
展,是当前和未来的重要任务。
希望通过共同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农村城市化,为建设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村城市化进程分析摘要:城市化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进程,它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文明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在逐步进化。
关于城市化,其理论研究非常之多,也存在不少争论,研究区域的区位论,劳动力流动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非均衡增长理论以及生态论等等,都从各自的角度阐述了城市形成的内在动力和表现形式,对这些文献的回顾和评价,有助于对城市化本质的理解和对城市化进程的认识。
关键字:城市城市化农村经济发展阶段人口一.城市化的定义世界城市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人们对城市化理论的探索也积累了大量的成果。
尽管如此,人们对城市化的认识仍然有着不同的看法,正确理解城市化的定义以及相关的概念对于进一步认识城市化的进程及其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化的概念源于英文urbanization, urban意为城市、都市;-ization是表示行为发生的过程,即“化”的意思。
那么从字面理解,城市化就是非城市地区向城市地区转变的过程。
但是,许多学者认为,城市化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包括形式上的城市、城镇数量的增加及其规模的扩大,人口向城市的集中,还包括实质上的区域产业结构的转变,以及城市文化、文明、意识和精神的扩散。
因此,城市化的定义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
从量的角度讲,城市化过程意味着农村地域不断被转化为城市地域,主要表现在城市地域范围的扩大和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
但从质的角度讲,城市化过程是一个不断被城市“同化”的过程,即城市的先进生产力、现代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和扩散,城市本身的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不断改进,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综合看来,城市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第一是人口的城市化。
第二是空间城市化。
第三是乡村城市化。
可见,城市化实际上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受众多因素影响的、极其复杂多变的系统转化过程,包括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两大系统的更替和提升,是一种从传统社会向现代文明社会的全面转型和变迁过程。
城市化不仅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并向城市(镇)集中和聚集的过程,而且是城市(镇)在空间数量上的增多、区域规模上的扩大、职能和设施上的完善以及城市(镇)的经济关系、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及人类的社会文明广泛向农村渗透的过程。
城市化过程既是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过程,同时也是广大农村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极大提高,逐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消除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的过程。
二.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四个阶段1.1950-1957年城市化起步和正常发展阶段1949年至1952年是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工农业生产全面发展。
1953年至1957年“一五”计划时期,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进行了156个重点项目的建设,新建了6个大城市,大规模扩建了20个城市,一般扩建了74个城市。
1950至1957年期间,是我国工业化起步的阶段,工农业产值由574亿元增加到1375亿元,年均增长13.3%。
这段期间,城市化与工业化是同步发展的。
1949年我国城市化率为10.6%,1957年提高到15.4%,年均增长0.53个百分点,略高于世界平均速度。
2.1958-1960年的超速城市化阶段这一阶段是国民经济发展出现异常的3年。
由于1958年提出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全国大炼钢铁,导致工业化和城市化在脱离农业的基础上超速发展。
工业产值占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1957年的43.84%提高到1960年的61.10%,相应的城市化率由15.4%猛升到19.75%。
这期间潜伏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农业生产产量年年下降。
这是导致后来出现反城市化阶段的重要起因。
3.1961-1976年的反城市化阶段在这一阶段出现了两次城市化水平倒退的现象。
第一次是1961至1965年。
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农业大幅减产,无力供养庞大的城市人口,国家实行了压缩城市人口、充实农业的政策,致使1961年到1963年由城市遣返农村的职工人数达2000万,全国城镇人口净减少1427万,城市化水平由1960年的19.75%下降到1963年的16.84。
这一时期,国家还提高了建制镇的标准,由原来的常住人口2000人提高到3000人,使全国城市数减少了37座。
第二次城市化水平倒退是在1966年至197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城市工业停滞,出现了以知识青年下乡和干部下放为特征的反城市化运动,另外“三线”建设由于布局分散,也未能提高城镇对非农产业的吸收能力。
城市化率由1966年的17.83%下降到1976年的17.44%。
4.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改革开放给各个领域带来了活力。
家庭联产承包制使农业生产率大幅提高,农业剩余增加,80年代中期以后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农村工业化推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城镇发展。
城市中工业焕发了新的活力,服务业起步发展,城市吸纳农业劳动力的能力增强,同时允许农民进城打工谋生。
此外,城市化受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表现出各地差异较大的特点。
总体上城市化呈现出与经济发展同步的特点。
改革开放后我国GDP以年均9%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城市化的提高也很迅速。
1978年我国城市化率为17.92%,1990年达到26.41%,2000年达到36.09%,2002年达到39.1%,2007年已经达到45%,进入了加速城市化阶段。
应该看到,在这一阶段,受到城市建制标准降低的影响,我国城市化还带有由于建制城市化而导致表面加速的特征。
1983年起,先后实行了市领导县体制和整县改市政策。
1984年国家又降低了设镇标准,乡改镇的步伐随之加快。
三.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1.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不协调,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2.农业发展和农村改革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了支持,但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模式起了反城市化的作用。
3.限制大城市发展,优先发展小城镇,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发展薄弱,城市化结构失衡。
4.政府主导型由上而下的城市化,城市化进程的波动较大。
四.推进城市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就业、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协调持续快速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
1.城市化:解决农民收入过低和农村经济增长乏力的根本出路。
2.城市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3.城市化: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持久动力。
4.城市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五.城市化对经济结构调整的贡献经济理论和实践反复证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城市化进程的快慢,而城市化进程的快慢也要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对于后者,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通过城市化对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所致。
因为,城市化影响经济结构变动,而经济结构变动又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显示出日益突出的结构贡献,因此,城市化进程的快慢要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经济结构,简而言之是指经济中各要素的组成情况,包括产业结构、流通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需求结构、投资结构和就业结构等等。
这里,我们主要分析研究城市化对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投资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的贡献。
(一)城市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则反映了经济发展阶段。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条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则又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但如果站在城市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角度来分析,城市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化促进了工业化进程的提高,使产业结构中的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比重明显上升。
2.城市化因促进工业发展和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使第三产业成长和壮大,因而也提高了产业结构中的第三产业比重,优化了产业结构。
3.城市化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二)城市化对消费(需求)结构调整的贡献消费和需求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作为消费者对消费品的消费,就构成了生产者的市场需求。
所以,本文把消费结构和需求结构是作为同一性质的问题来分析。
消费结构或需求结构是指社会经济发展对不同性质消费品的消费或需求的构成情况。
城市化对消费(需求)结构调整的贡献主要表现为:1.提高城市化水平,可带动城市产业的发展,刺激因城市产业发展所引起的生产性消费需求。
2.提高城市化水平,可带动收入的增加和社会购买力的增强,并能刺激消费欲望,提高人们生活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
3.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可降低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从而改变人们的消费结构。
(三)城市化对投资结构调整的贡献城市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
通过城市化进程能改变投资结构,使资金投向单一、回报率低的状况得以改善。
因为资金流动的显著特点是从回报率低的项目流向回报率高的项目。
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各城市产业为了避免因产业竞争而被淘汰,必然尽量寻求投入的高回报和稳回报,通过市场规律的自动调节,达到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的目的。
(四)城市化对就业结构调整的贡献城市化建设,可以带动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一方面,城市化建设通过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改变各产业部门间的就业结构,实现劳动力在各产业部门间的自然转移;另一方面,城市化通过对消费需求结构的影响,增加了消费需求种类,进而优化各产业部门内部的就业结构。
1.城市化促进各产业部门间就业结构的自然转移。
2.通过城市化对需求结构的影响,可优化各产业部门内部的就业结构。
参考文献:《城市化动力》钟秀明武雪萍著中国经济出版社《中国城市化道路新论》陈甬军等著商务印书馆《解读城市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周牧之著世界知识出版社《城镇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姜太碧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