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 北师大版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
邹忌以自己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本文语言浅显,故事情节生动,内容并无费解之处。
教学的基本方式应是以学生自读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
点拨,主要是抓住劝谏和讽喻手法来启发学生,使他们悉心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在当代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另外,梳理文言知识。
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也是教学重点之一,不宜忽略。
【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能借助课下注解疏通文意;2.精读课文,读出人物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表演,揣摩人物心理,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把握人物形象,欣赏邹忌高超的讽谏艺术,学习主人公机巧智慧、直言敢谏的精神。
【教学重点】识记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能借助课下注解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
1.畅言智慧课堂平台、多媒体课件等;2.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一、出示镜子,导入新课出示镜子,问镜子有什么作用?镜子,使我们知道了美与丑,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镜子有关的文章。
板书《邹忌讽齐王纳谏》,下面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明确目标展示自我(ppt)齐读学习目标,这些目标都会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一一落实。
三、通读感知与文本对话1.题解:(1)题目交代了哪两件事?(2)要弄懂课题的意思,还有三个字需要我们弄清楚:“讽”“纳”和“谏”从课文的题目上看,本文与镜子有关系吗?你认为镜子引出哪些精彩的故事情节?那同学们赶紧翻开书看看有没有。
2.一听:听准字音、语气语调、并在书上划出节奏。
(1)写出你从课文中学到的生字:(学生板书,随机强调注意事项并解释)纳谏(jiàn)朝(zhāo)服衣冠(guān)寝(qǐn)而思之谤(bàng)议于市朝燕(yān)、赵、韩、魏(2)断句,划分节奏: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最新精选】北师大初中语文八下《11邹忌讽齐王纳谏》word教案 (6)
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学习目标1、知识能力:理解内容,体会中心,学习写法,背诵课文。
2、过程方法:朗读分析,体会作者观点,学习课文构思严密,对比鲜明的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 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难点: 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教法选择学导式教学法、诵读法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熟读课文并按要求预习。
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时数第2 课时备课总数第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揭示学习目标:1出示课题、作者。
2.揭示学习目标:(见上)二、指导学生先学。
1. 文言文学法:一读,二译,三理解赏析,四背诵。
本节课重点理解赏析,背诵。
2. 结合学法导航进行学法指导。
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
学法导航:1. 朗读课文,品味语句。
2.质疑讨论,理解中心。
3.归纳写法,拓展感悟。
4.梳理小结,背诵课文。
四、检查学生先学效果。
(一)解释下列词语修昳丽窥镜旦日孰视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王之蔽甚矣面刺谤讥时时而间进期年(二)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4、闻寡人之耳者(三)古今异义1。
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今:讽刺2。
窥镜古:今:偷看3。
明日,徐公来古:今:明天4。
今齐地方千里古:今:地点5。
能面刺寡人之过古: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6。
谤讥于市朝古:今:诽谤嘲讽7。
臣之妻私臣古:今:自私8。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今:不,不要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
理解课文的话语艺术。
问题一:你认为邹忌讽谏并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一些?起主要1.复习旧知识,检查学生先学情况。
2、看屏幕了解作者,听导语。
3、默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4、学生明确先学的方法。
5、自主先学阶段6、学生重点研读讨论7、检查先学情况,了解作者相关资料。
1.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引入新课,渲染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11. 邹忌讽齐王纳谏1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体味本文写作技巧之妙,邹忌劝谏技巧之高;2、质疑解疑,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3、联系实际,对照反思,掌握人际交往艺术。
2学情分析学生以熟练朗读该文,并能准确理解疏通文意,掌握关键文言字词,叙述课文情节,有进一步理解学习的需求和基础。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精巧的结构方式和形象生动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思考邹忌进谏成功的原因。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课堂在现实生活中,同一件事由于实施主题的不同,结果会大不一样,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雷同视频作进一步的引导。
活动2【导入】导学探究(一)、破题设悬,激发兴趣。
结合视频,探讨引出—语言技巧的魅力(二)、品读课文,鉴赏写作技巧之妙,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1、鉴赏写作技巧之妙教师提出问题,诱发学生思考。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被人称赞有加的有两点,一为精彩的对话,一为精巧的结构。
请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学生自由发言。
成果展示:(1)精彩的对话品味邹忌的三问,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问妾:“吾孰与徐公美?”问客:“吾与徐公孰美?”第一问的背景是:“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呋丽,朝服衣冠,窥镜。
”试想一位相貌堂堂、风度翩翩的美男子,早晨起床,对着镜子一照,问他的:妻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心里应该是对自己的美貌充满信心,并且不用妻子回答便知道结果。
所以,这第一问的语气应充满自信,且沾沾自喜的。
第二问的原因是:“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
”所以对自己的美貌略有怀疑。
因此,应带有疑虑,并且急于知道结果,另外,考虑到所问的对象是小妾。
因此,语气是严肃、疑虑、急切的。
第三问的背景是:“且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客,外人,看问题可能更客观,但问这样的问题似乎又不好意思,因此,即使问,也是试探着小声问。
小结:这三问,看似平常,普通,问的都是“和徐公比美”问题,但由于问的对象不同,问的背景情况不同,因此问的语气与神态都会不同品味妻、妾、客三答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太平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在殷商时代,有一位大臣比干因进谏国君而被纣王剖心致死,像这样悲惨的结局足以使谏臣望而却步。
但是,各朝各代仍有不少智勇双全的忠臣义士,为了国家的前途而勇于进谏,在那伴君如伴虎的时代游刃有余的生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邹忌,看看他是如何讽谏齐威王纳谏除蔽,修明政治的。
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链接材料】1——解题:①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②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链接材料】2——《战国策》介绍:《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
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链接材料】3===背景资料: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
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
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
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因素。
失去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
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得到“士”的支持。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于史无考。
(二)课文预习1、扫清字词障碍,掌握重点字词(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昳( )丽朝( )服衣冠( ) 窥( )镜期( )年朝( )于齐间( )进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授课教师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结合工具,读准字音。
北师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北师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和整理的北师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希望大家喜欢!更多资讯尽在教案栏目!北师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一)一、素质教育目标1. 知识和能力( 1 )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 )了解《战国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 )全面、正确地认识和分析人物形象2. 过程与方法( 1 )朗读课文,培养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 )合作探究,体味本文写作技巧之妙,分析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二、教学重点、难点1. 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齐威王这两个人物形象2. 领悟文章高超的写作技巧和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概括(5分钟) PPT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疏通了文意,讲到它是《战国策》里的名篇,而《战国策》堪称中国古代散文的典范,那作为名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到底美在哪里?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探寻——板书: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下面我找同学来读一下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PPT2提示:“六要素”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不重要的要素可以忽略(二)解题(2分钟)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课文题目的意思了,它包含哪些内容?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兼语句式点明文章讲述的是两件事全文围绕着哪个字而展开?(讽)板书:讽(三)品味构思精巧之妙(10分钟)1. 文章哪一个自然段写的是“讽”? ——第二自然段那第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呢?(比美)它是如何转到写“讽”上来的,抓住一个关键人物、一个关键字——邹忌、“思”板书:思邹忌“思”字是最能体现邹忌这个人物特点的一个字邹忌在三问之后,从妻、妾、客得到美于徐公的答案邹忌又是怎么做的?(明日徐公来……)说明邹忌有什么样的品质?( 自知之明)板书:自知之明于是“暮寝而思之” 请一位同学读一下邹忌“思”的内容,再找一位同学试着翻译一下你们认为他翻译得好不好?在不同的语境下,这三个“美我”的意思是否相同?妻、妾、客从内心里都认为“我”美吗?对于妻子,情人眼里出西施俗话说:“刺猬夸儿光,狐狸夸儿香”,别说邹忌本来就挺美,就算不美,在爱人眼里他仍然是最美的文中交代邹忌美吗?妻子的态度从哪句话可以看出? 热情地赞扬“君美甚”,打心眼里就“认为我美”对于妾,地位低下,害怕会失宠,回答时就一门心思想着去迎合他妾的态度从哪里可以看出?我们在翻译古文时一定要做到“以理解文”,就是根据生活的逻辑、事理常情去理解文意按照生活的逻辑,心里害怕,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就不一定一致,也就是可以说违心的话邹忌在反思之后也说了妾是“畏我”,那么妾的“美我”应该如何翻译?(说我美)对于客,他是有事来访,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所以回答总得让对方满意,其实客人是能分辨谁更美的,从他的语气中能体会到,客的回答较为平淡,有敷衍成分,那这里的“美我”该如何翻译?(说我美)文言文阅读,有两把“金钥匙”——“以文解文”和“以理解文”“以文解文”,就是根据文本本身提供的信息进行理解的方法“以理解文”,就是根据生活的逻辑、事理常情去理解文意学习文言文,要注意注释,但如果解出的意义有悖于常理,不合逻辑,就需要我们回归原文,结合语境再做仔细的推敲 PPT3邹忌在“思”中,比较客观地总结出个中的原委: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更难得的是,他能进而类推到治理齐国的大王身上,“于是入朝见威王”这体现了邹忌什么样的品质特点?——善于思考板书:善于思考可以说这一“思”是文章情节推进的关键,正是有了“思”才会有下文的“讽”,这是行文的一大转折──由不值一谈的闺中小事转向了国家大事2. 文章第三自然段写的又是什么呢?(劝谏及结果)出现这一结果有一个人物起了关键作用,他是谁?他的态度从哪个字可以看出?——齐王、“善”板书:善齐王齐王针对什么内容说“善”的?请一位同学读一下齐王回答“善”,这一字千钧,鲜明地表明了齐威王的态度,集中地表达了“讽”的效果齐王在听了邹忌的闺房小语之后,一没有怪邹忌在朝廷上谈闺中之事;二没有责怪邹忌与自身相提并论;三不掩饰自身深受蒙蔽的事实相反,他只说一“善”字,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虚怀若谷)板书:虚怀若谷文中对齐王着墨不多,一个“善”字鲜明地表明了他的态度,那接下来他是怎么做的? ——“乃下令”,体现了他的什么品质?(英明果断)板书:英明果断讽谏最终的结果如何?——劝谏成功板书:劝谏成功(四)分析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15分钟) PPT4(小组合作探究)1.封建社会,历来有“武死战,文死谏”之说,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原放逐,司马迁身受腐刑,多少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能劝谏成功请同学们齐读第二自然段,前后桌讨论交流:邹忌劝谏为什么能成功?(1)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心中有国有君邹忌向齐王献策之时,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的推断来看,齐国的政治存在诸多弊端但邹忌很了解齐王有修明内政以兴邦的宏志,为此设喻使齐王欣然接受劝告,纳谏除弊,提升了齐国的威望,赢得了诸侯的尊敬(2)劝谏艺术高超邹忌见威王,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齐王进谏,而是从自已个人的生活小事入手,把自已在美不美这个问题上受到妻妾和客人蒙蔽的这件事讲给齐王听,先引起齐王的兴趣,然后抓住这一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的相似点——受蔽,把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起来,进而指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一严峻事实,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形象而委婉地说服了齐王正如《古文观止》编者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3)遇到明君板书:善于劝谏的忠臣乐于纳谏的贤君2. 邹忌劝谏成功给我们今天的启示 PPT5(1)劝说他人时态度要真诚,要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2)提建议要讲究方式方法,使对方乐于接受(3)要善于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五)虚拟生活情境(6分钟)PPT6刘晓龙假期玩电子游戏上了瘾,借了别人的钱需要还,于是找到作为好朋友的你:“借我一百元钱,别告诉我爸妈,也别告诉老师,千万要保密!”面对刘晓龙的要求,你该如何回答?回答要点:1. 不借2. 帮他解决问题,想办法,激励他戒掉,可以陪他一起找家长(六)课堂小结(1分钟)《邹忌讽齐王纳谏》是《战国策》中的名篇,虽然只有343字,却具有健康的思想性和极强的艺术性其构思精巧,语言精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人际交往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愿同学们学会将古代前贤的智慧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点亮智慧人生!(七)布置作业 PPT71. 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分析邹忌的方法分析齐王这个人物2. 比较阅读《触龙说赵太后》,体会古人劝谏艺术的高明(八)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思→→→→→→→讽→→→→→→→善邹忌:自知之明,善于思考齐王:虚怀若谷,英明果断劝谏成功善于劝谏的忠臣乐于纳谏的贤君北师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最新精选】北师大初中语文八下《11邹忌讽齐王纳谏》word教案 (2).doc
第六单元《历史智慧》邹忌讽齐王纳谏(第1课时)教案课前预习: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自主预习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相关课程标准:“诵读古诗文,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其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文化常识。
教学目标:1.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2.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4.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学习讽喻说理的劝说技巧。
认识除敝的历史意义和今天借鉴的现实意义。
评价任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这样评价敢于直谏的魏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今魏征死,吾痛失一镜。
”可见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的“忠言逆耳利于行”。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人物。
二、了解《战国策》及本文涉及的相关人物。
(多媒体)①《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
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33篇。
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
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②邹忌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
而当时的淳于髡(kūn)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
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1课时)导学案 北师大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Ⅰ学法导引本文讲述了邹忌通过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
学习本文,可从理清本文的层次入手,按照进谏的缘起、内容及结果的顺序进行品读。
对进谏的缘起(第1段)要读出邹忌三问三答的语气,读出层次感。
进谏的内容是全文的核心,要读得十分流畅,重点学习、体会用设喻讲述道理的写法。
最后两段全用陈述语气读。
还要抓住对人物细节和对话的描写,分析人物个性。
Ⅱ知识要点精讲一、字词积累1.注音谤(bànɡ)讥谏(jiàn)讽(fěnɡ)朝(zhāo)服衣冠2.通假字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3.古今异义①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
)②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地方。
)③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时时,古义:不时,有时候;今义:时常,经常。
)4.词类活用①朝服衣冠(服,名词活用作动词,穿戴。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私,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偏爱。
)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活用作动词,当面。
)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5.特殊句式(1)省略句A.朝服衣冠〔即“(邹忌)朝服衣冠”,省略主语“邹忌”。
〕B.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即“与(之)坐谈”,省略宾语“之”。
〕(2)判断句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为判断句的标志。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者,……也”为判断句的标志。
)(3)倒装句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即“我与城北徐公孰美”,宾语前置的倒装句。
)B.能谤讥于市朝(即“能于市朝谤讥”,状语后置的倒装句。
)C.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即“皆于齐朝”,状语后置的倒装句。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即“此所谓于朝廷战胜”,状语后置的倒装句。
)(4)疑问句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B.吾孰与徐公美?C.徐公何能及君也?二、文学常识1.作品简介《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年间编集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精校版)
学习目标: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
2.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
知识梳理一、基础练习:1、填空:①《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体的历史著作《》。
"讽谏"的意思是____ .②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___ _______.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____ _。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
(1)谓其妻曰()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于是入朝见威王()皆朝于齐()(3)皆以美于徐公()必以情()(4)时时而间进()中间力拉崩倒之声()3、指出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的类型及意思。
(1)朝服衣冠()(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4、判断下面各句子属于什么句式,并翻译句子。
(1)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2)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古今义。
(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古义: _______ 今义:_____(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古义: _______ 今义:______(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 ______ 今义:______(4)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______ 今义:_______6、请列举两个出自《战国策》的成语: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习题。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2、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①能谤讥于市朝()②群臣进谏,门庭若市()③期年之后,……()④王曰:"善。
"乃下令()3、这一段是写进谏的结果,即齐威王下令纳谏及收到的效果。
北师大版语文八下《邹忌讽齐王纳谏》word学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主备:
金鑫
审核:备课组
类型:预习导学单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战国策》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目标:欣赏邹忌的讽刺艺术,体会讽喻说理的妙处。学习叙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的艺术手法,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情感目标:领悟以事喻理的委婉劝说方式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重点
难点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自主预习,基础夯实
1、自读课文,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读准字音,积累文中生字词,在下面写一写:
2、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3、小组内展示读课文,把握字音、重音与节奏。
2、知道的历史上敢于进谏的忠臣有哪些?他们的结果一样吗?
作业布置
学后反思
预习
六字诀:
查划写
记练思
学贵有疑
乐在解惑
自主学习
生成问题
合作学习
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2.欣赏邹忌的讽刺艺术,体会讽喻说理的妙处。
学习活动
教(学)手记
知识链接屈原投江,屈原因劝谏昏君楚怀王而遭流放,最终投江自尽。
魏征死谏:魏征曾被明君唐太宗李世民称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但有时也是冒着杀头危险直言进谏的。
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办法。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1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北师大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意思。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3.理解文中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用自学、质疑、答疑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课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章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要有勤于思考和自知之明的精神。
2.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难点:体会邹忌劝谏的技巧。
教学过程课前观看视频。
一、谈话导入新课师:刚才这段视频其实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小故事,谁知道这个故事?来给大家讲一讲。
(指名学生来讲)师:魏徴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他敢触龙颜,经常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的过失。
幸而唐太宗是一代明君,深知忠言逆耳的道理,方能够纳谏如流,若遇到像商纣王那样的暴君,岂不和比干一样落得个剖腹挖心的悲惨下场。
所以文臣们不能只一味地敢于进谏,更要善于进谏。
战国时期就有一位善于进谏的贤臣叫邹忌,和魏徴那种容易惹怒皇上的犯颜直谏不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贤臣用了讽谏的进谏之法,为后人所称道。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分享关于邹忌讽谏的小故事——《邹忌讽齐王纳谏》。
师: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哪位同学可以说一说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意思。
师:这篇文章出自《战国策》,课前让同学们搜集了资料,谁来介绍一下《战国策》?师:《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书中擅长运用寓言说理,《狐假虎威》《亡羊补牢》《画蛇添足》这些寓言故事皆出自《战国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读一读。
二、初读文本,识字断句通文意(一)播放视频,听课文范读师:同学们,学习文言文,朗读是第一步。
先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断句、语气,拿起笔,边听边在文中做上记号。
(二)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我能行!听完范读后,我把本文中容易读错的字词列举在上面。
【最新精选】北师大初中语文八下《11邹忌讽齐王纳谏》word教案 (4).doc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 (祥见课件)
3、重要字词
纳谏(jiàn)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 ī)镜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4、疏通文意
a.初读课文:让4名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读音、语气、句读(投影显示)
2、听老师要求,掌握先学方法。
3、朗读课批注。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检查自学效果:明确归纳
1、作者作品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集的一部重要 的国 别体史书。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西汉时期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
难点: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法
选择
诵读法、学导式教学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准备
阅读课文、搜集材料、准备课件
是否采用多媒体
是
教 学
时数
3课时
教学
时数
第1课时
备课
总数
第课时
课堂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出示目标:1、导语: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习题练习册学案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习题练习册学案答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习题练习册学案答案5、追求高尚情操,正直人格。
(意思对即可。
)第六单元《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收获平台:7、理读课文,整理文言现象。
⑴通假字“有”通“又”,整数和零数之间。
“孰”通“熟”,仔细.⑵古今异义字①今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地方、处所②能谤讥于市朝古义:讽谏劝说今义:诽谤讥讽。
⑶.掌握一词多义①受上赏上等①乃下令颁布,下达上下②上书谏寡人之过者献上②受下赏下等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如①朝服衣冠在早晨若朝②入朝见为王朝廷②门庭若市好像③皆朝于齐朝拜①孰视之“孰”通“熟”,仔细①齐国之美丽者也的孰之②孰视之代词他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③暮寝而思之代词这件事⑷.词类活用①朝服衣冠名词作状语,表时间在早上②能面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当面③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作意动用法以……为美④闻寡人之耳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⑸、特殊文言句式○1判断句②判断句③倒装句④省略句第二课时收获平台:1(1)长(2)偏爱(3)早晨,穿戴;朝见、朝拜(4)集市;众人聚集的场所(5)谁,哪一个,通“熟”;仔细。
(6)于是。
2、(1)判断句(2)倒装句(3)倒装句(4)省略句3、略4、.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闻:使……听到:⑵、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或: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
重点词“地”、”方”翻译正确即可。
⑶、国内: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国外: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⑷门庭若市⑸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终于“战胜于朝廷”。
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战国策》。
3.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4.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5.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一、资料助读
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33篇。
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
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高考诗歌鉴赏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林斌讲英语阅读理解
2、解题
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变著称。
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籍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
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
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
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
邹忌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人治。
二、读准字音。
帙丽朝服衣冠窥镜期年朝于齐间进
三、《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知识系统解析:
1. 通假字:孰:通“熟”,仔细。
例:孰视之。
2. 实词: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③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的确,确实)④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
⑤时时而间进(间:间或,断断续续地)⑥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
⑦期年之后(期:满一年)⑧能谤讥于市朝(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讥:微言讽刺)(注:讽:微言劝谏)
3. 虚词:
“于”
①欲有求于我也(于:介词,对)②皆以美于徐公(于:介词,比)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于:介词,在)④皆朝于齐(于:到)
“而”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而:连词,并且)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而:表顺接连词,于是)③时时而间进(而:连词,表修饰)
4. 词类活用:
①名动:朝服衣冠(服:穿戴)②名状:朝服衣冠(朝:早晨)暮寝而思之(暮:夜晚)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当面)
③使动: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④意动:吾妻之美我者(美:认为…美)
5. 古今异义:
①讽[今] 用含蓄的话劝告或讽刺,不单用,用在含贬义的“讥讽”“讽刺”等词语中。
[古] 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②明日:[今] 今天的下一天。
[古] “次日”“下一天”。
不限于指今天的下一天,课文指后天。
③美丽:
[今] 不能用于修饰男子,只能修饰妇女。
[古] 能修饰男子。
④地方:
[今] 部分、区域、本地,跟“中央”相对的行政区划。
[古] 两个单音词。
地。
土地,国土。
方,方圆,纵横。
6. 特殊句式:
省略句:
①与(之)坐谈(省宾语)②问之(于)客曰(省介词“于”)
判断句: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状语后置:皆朝于齐(应为“皆于齐朝”)
被动句:王之蔽甚矣。
宾语前置:忌不自信(应为“忌不信自”)
固定格式:孰与…”和“与…孰”疑问句经常用来比较人物的高下或事情的得失,成选择疑问句中的一种,介词“与”的宾语是用来作比较对象,句末的形容词则是比较的标准。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四、练习
①朝服衣冠( )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④闻寡人之耳者( ) ⑤今齐地方千里()
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⑦邹忌讽齐王纳谏()⑧能谤讥于市朝()
一词多义
有莫不有求于王()
邹忌修八尺有余(”)
朝朝服衣冠()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于齐()
谤讥于市朝()
孰吾与徐公孰美()
孰视之()
美吾妻之美我者()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甚君美甚()
王之蔽甚矣()
闻闻寡人之耳者()
燕、赵、韩、魏闻之()
于欲有求于我()
皆以美于徐公()
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词义比较
“我”与“吾”“窥”与“视”
“若”与“如”“不”与“弗
“讽、谏、刺、谤、讥”
讽:婉言规劝;谏:直言规劝;刺:斥责、指责;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讥:微言讽刺
五、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把握“……孰与……”的句式)
②忌不自信。
(邹忌不相信自己。
(把握宾语前置)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
④王之蔽甚矣。
()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
”“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
”“立国家之王赢几倍?”曰:“无数。
”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
愿往事之。
”
(选自《战国策》)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贾:②谓……曰:③利:
④力田:⑤泽:⑥之:
2.解释下列句子。
(1)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
(2)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
愿往事之。
3.试评论一下吕不韦
参考答案:
1.贾:经商,做买卖。
谓……曰:对……说。
利:赢利。
力田:辛勤耕作。
泽:恩泽。
之:指代秦公子子楚。
2.(1)吕不韦到邯郸经商,见到人质于赵的秦公子子楚(即异人)。
(2)如果帮助他获得秦王王位,恩泽町以遗留万世,我愿意去资助他。
3.吕不韦资助异人并力助其夺得秦王王位,帮助他养育儿子。
助其于灭六国,一统天下,他做了天大的生意,是最精明的生意人。
一词多义
有莫不有求于王(有)
邹忌修八尺有余(通“又”)
朝朝服衣冠(早晨)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朝于齐(朝见)
谤讥于市朝(公共场所)
孰吾与徐公孰美(谁)
孰视之(熟)
美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漂亮)
甚君美甚(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很、非常”)
王之蔽甚矣(厉害)
闻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燕、赵、韩、魏闻之(听说)于欲有求于我(对)
皆以美于徐公(比)
皆朝于齐(到)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
词义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