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绿地结构初步分析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解读及应用
G3
广场用地
AG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 设施用地附属绿地
BG XG 附属绿地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附属绿地 工业用地附属绿地 物流仓储用地附属绿地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附属绿地 公用设施用地附属绿地 —— 风景游憩绿地 生态保育绿地 区域设施防护绿地
MG WG
2.分类代码的局部调整。
为使分类代码具有较好的识别性,便于图纸、文件 的使用和绿地的管理,并与城市用地分类代码相对
设相对较少,居住区公园已越来越少,在“城
市用地分类标准”( 2011 版)中已取消“居住 区公园”一词。同时,在实际的管理和统计工 作中,对“居住区公园”的判别也存在困难。
社区 公园
对“专类公园”下设小类进行调整。 修订了历史名园的定义。原标准将“体现
传统造园艺术”和“审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是评定为“历史名园”的关键指标。修订将 一些能反应近代中国造园艺术发展轨迹的、 却不是文物保护单位的园林纳入其中。 增加了遗址公园小类。 G134所指的“遗址公 园”是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其用地性 质在城市总体规划或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
公园绿地
广场用地
用地”划归“ G”类,命名为“绿地与广场用地”,提出 “广场用地”是指“以游憩、纪念、集会和避险等功能为 主的城市公共活动场地”,“不包括以交通集散为主的广 场用地,该用地应划入‘交通枢纽用地’”。 并以强制性条文规定:“规划人均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不 应小于10.0m2/人,其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应小于8.0m2/
SG
UG —— EG1 EG2 EG 区域绿地 EG3 EG4
应,本标准使用英文字母组合表示、或使用英文字
母和阿拉伯数字组合表示。
生产绿地
3.“公园绿地”解读及分类调整
上海城市绿地结构初步分析
上 海 市 外环 以 内 的城 市绿 地 为研 究 对 象 , 析 其 空 间 分 布 分 特 征 、 构特 征及 树 种 组成 特征 , 期为 城 市绿 地 的研 究 提 结 以
供 资料 。
1 研 究 地 区 与 研 究 方 法
11 研 究 区 概 况 .
线 , 角为 3 o 在 1 样线 上随机 选 取 5 样 点 , 每 个 夹 0 , 2条 5个 在 样 点 中随 机选 择 若干 样 方 , 个样 方 大小在 1 mX 0 2 mX 每 0 1 ̄ 0 2 m 之 间 , 方 总数 为 1 9个 , 中公园 绿 地 4 0 样 2 其 7个 , 住 区 居 绿地 2 3个 , 位附 属 绿地 3 单 6个 , 路绿 地 1 道 6个 , 产绿 地 生 7个 。 对所 有 样 方进 行 每 木 调查 , 查 内容 包 括 树 种 、 径 、 调 胸 树高、 下高、 枝 冠幅 直径 和 健康 状 况等 。 胸径 : 划分 为 5个 等
高 校 和 科 研 机 构 、 小 学 校 等 公 共 机 构 )道 路 绿 地 ( 中 、 Ro: Ro d gen e ) 生 产 绿 地 (rP o u t epat o ra a - ebl 和 r t P : rd c v l a n ae) i nt i ( 圃 、 园 、 圃等 经 济型 绿地 , 究区 内 的生 产绿 地 以 苗 苗 果 花 研 圃 为 主 ) 绿 地 类型 。 用 E S公 司出 品 的 地 理 信 息 系 5个 利 RI
级 : 0m、0 1 c 2  ̄ 9m、0 3 c > 0m。 木 健 康 <1c 1  ̄ 9 m、 0 2 c 3  ̄ 9 m、 4 c 树
上海 位 于我 国长 江 人 海 口处 , 理 位 置 为北 纬 3 o2~ 地 0 4
上海郊区城镇居住环境特点与发展浅析
上海郊区城镇居住环境特点与发展浅析曹洪虎 刘承珊(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松江:201600)摘 要:本文从人居环境的概念和内涵入手,结合上海的地理环境等条件,初步分析了上海郊区城镇居住环境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上海郊区;居住环境;新城一、从人居环境谈起(一)人居环境涵义及研究范围“人类聚居”这一概念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Doxiadis)创立的,它的特点是把人类聚居与生态学、环境学结合起来。
人居环境,顾名思义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按照人类生存活动的功能作用和影响程度的高低,在空间上人居环境又可以再分为生态绿地系统与人工建筑系统两大部分[1]。
人居环境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发生联系和作用的中介,其核心是人以大自然为基础,以满足“人类居住”需要为目的,其建设本身就是人与自然相联系和作用的一种形式,理想的人居环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或如古语所云“天人合一”。
人创造人居环境,而人居环境又对人产生影响。
吴良镛院士用系统观念,从分解开始将人居环境从内容上划分为五大系统: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及支撑系统。
在五大系统中“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是两个基本系统,“居住系统”与“支撑系统”则是人工创造与建设的结果。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谐与矛盾共生,人类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保护和利用自然,妥善解决矛盾。
图1 人与自然的协调为中心的人居环境系统[1]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的取得,不能只着眼于它各个部分的存在和建设,还要达到整体的完善,既达到作为“生物的人”在生物圈内存在的多种的满足,即生态环境的满足,又达到作为“社会的人”在社会文化环境中需要的多种条件的满足,即人文环境的满足。
(二)城市居住环境在人居环境中的位置根据中国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人居环境研究的实际情况,为了研究的方便,吴良镛院士将人居环境科学范围分为全球、区域、城市、社区(村镇)、建筑五大层次。
上海小区绿化率标准
上海小区绿化率标准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小区绿化成为
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绿化是小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因此,上海对于小区绿化率也有着相应的标准和要求。
首先,根据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上海市居住区规划设计
规范》,小区绿地率应不低于30%,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0%,绿地率不低于20%。
这些指标在小区规划设计阶段就需要被充分考虑和落实,确保小区绿化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充分满足居民的需求。
其次,根据《上海市城市绿化条例》,上海市规定了不同类型的居住区绿化标准。
例如,高层住宅小区的绿地率不得低于25%,绿化覆盖率不得低于30%;而
别墅区的绿地率则应不低于35%,绿化覆盖率不得低于40%。
这些标准的制定,
旨在根据不同类型的居住区特点,合理确定绿化率标准,满足不同居民群体的需求。
除了以上规定的标准外,上海市还鼓励小区在绿化方面进行创新和提升。
例如,通过引入多样化的植物种类,打造多彩的景观,提高绿化质量和观赏性;利用屋顶、墙面等空间进行立体绿化,增加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绿化率;开展居民参与式绿化活动,增强居民对绿化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这些举措旨在提升小区绿化的品质和居民的满意度,推动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综上所述,上海小区绿化率标准是根据相关法规和规范制定的,旨在保障居民
的生活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
同时,上海市也鼓励小区在绿化方面进行创新和提升,以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希望未来上海的小区绿化能够更加美丽,让居民享受到更好的生活环境。
上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文本)
前言绿化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城市进步的象征。
绿化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国内外的实践和经验表明,使城市贴近自然,融入自然,日益成为未来城市绿化发展的主旋律。
一、总则第一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以及《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2、《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1/5/11批准)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1、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规划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2、体现大都市圈发展的思想,规划城乡一体、具有特大型城市特点的绿化体系。
3、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市民居住、生活、休憩功能。
第三条规划原则1、生态性原则:以生态效应为核心,完善绿化生态功能。
2、系统性原则:增强绿化系统功能,完善绿地类型和布局。
3、多样性原则:体现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群落层次、种类。
4、地带性原则:强化地域特点,品种选择、栽植因地制宜。
第四条规划期限远期到2020年,近期到2005年。
第五条规划范围为市域6340平方公里二、现状分析第六条对城市绿化发展的总体认识和分析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上海的绿化建设经历了由慢到快,由小到大、由量变逐步到质变的发展阶段,形成今天的格局和特点。
1、1949~1978年,缓慢发展阶段。
解放前,上海的绿化建设缓慢、无序,分布不均。
1949年前的百年间,全市平均每年仅开辟绿地0.6公顷,各种公园绿地约为89ha。
这些绿地绝大部分集中于租界和上层人士聚居的住宅区,市民群众居住集中的南市、普陀、杨浦等地区没有一块公共绿地。
解放以后,上海的绿地建设随着城市发展逐步展开。
特别是结合旧城改造,相继建成第一条外滩滨江绿带、肇嘉浜林荫道、人民公园、杨浦公园、长风公园、西郊公园等。
到1978年,市区绿化总面积达到76lha,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由解放初的0.13平方米增加到0.47平方米。
关于黄浦江沿岸E20单元中栈地区公共绿地(E-1-1a地块)及
关于黄浦江沿岸E20单元中栈地区公共绿地(E-1-1a地块)及防汛墙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上海富浦滨江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你单位送审的黄浦江沿岸E20单元中栈地区公共绿地(E-1-1a 地块)及防汛墙工程初步设计申请文件和有关资料,以及由上海经纬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的初步设计文件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工程范围工程位于浦东新区黄浦江沿岸E20单元E-1-1a地块,中栈地区公共绿地范围为防汛墙以内,东至规划一路、南至微山路、西至黄浦江、北至塘桥新路,沿黄浦江岸线长度约386.5米。
二、工程内容和规模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绿地景观工程、配套建筑、防汛墙改造工程等。
公共绿地规划用地面积12578.6平方米(陆域部分),主要包括绿化种植、土方造型、园路铺装、园林小品以及给排水、电气照明等;公共绿地中新建绿地面积为8995.4平方米,道路等硬质铺装面积为2775.6平方米,新建配套管理服务用房建筑面积700平方米;防汛墙总长度约386.5米,按照防御黄浦江千年一遇高潮位、Ⅰ等1级水工建筑物、墙顶高程不低于6.70米(上海吴淞高程,下同)的标准进行改造。
三、工程设计(一)总体设计1、公共绿地12578.6平方米(陆域部分)用地中,绿化种植、园路铺装等面积按绿化部门意见落实。
下阶段的防汛墙前沿高桩平台上的绿化种植面积应达到4000平方米。
绿化种植面积缺口应在其他地块中补足。
2、绿地内部的各功能布局应与周边环境、相邻绿地地块相衔接,确保沿江绿地的统一性。
3、涉及码头、地铁等相关事宜,建设单位应征求交通、海事管理部门的意见,并结合防汛墙改造工程予以落实。
(二)绿化设计1、本工程应以绿为主,以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为核心,建议增加乔木种植量,主要树种的选择应以乡土树种为主。
2、本工程应贯彻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使用透水材料用作园路铺装,设置排水植草沟。
(三)道路设计“三道”贯通涉及骑行道、跑步道、漫步道以及跑步道和骑行道合并道四种道路断面类型(包括设置于高桩平台上的道路),按照东岸贯通导引统一标准实施。
上海城市绿地结构初步分析
上海城市绿地结构初步分析摘要采用样方调查法对上海市外环以内680km2范围的绿地进行调查,并结合遥感技术和GIS技术分析上海各类型城市绿地分布格局。
研究区共有城市绿地13 910hm2,绿地覆盖率为20.4%;同时对绿地的群落类型、树木的种类组成、径级分布、健康状况等反映城市绿地结构特征的各类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森林是城市绿地的主要群落类型,占城市绿地总面积的72%。
上海共有18个主要群落优势树种,其中乔木12种,灌木6种;生产绿地中91.8%的树木为胸径小于10cm的小径木,而在其他绿地类型中,则以胸径在10~19cm和20~29cm 区间内的中径木占多数,超过60%;城市绿地树木总体健康状况良好。
关键词城市绿地;结构;上海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净化空气、调节碳氧平衡、降温增湿、美化景观、安全防护和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1-3]。
绿地结构是研究城市绿地生态效益及规划管理的基础[4],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城市都开展了关于城市绿地结构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①树木的种类组成、植物类型、高度、径阶、健康状况等组成特征;②城市绿地面积、叶面积指数、三维绿量等数量特征;③群落密度、群落垂直结构等结构特征;④反映群落组成和结构的景观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
这些研究为研究城市绿地生物量和生产力、碳贮存和碳吸收、改善小气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的生态效益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为城市绿地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了依据和建议[5-8]。
本文以上海市外环以内的城市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构特征及树种组成特征,以期为城市绿地的研究提供资料。
1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1.1研究区概况上海位于我国长江入海口处,地理位置为北纬30°42′~31°48′,东经120°52′~122°16′。
地处长江三角洲东缘,除西南部有10余座高度在100m左右的孤立残丘外,其余均为泥沙堆积而成的低平冲积平原和河口沙洲,一般海拔高度3~5m。
上海城市规划志.第二篇:上海城市总体规划
第二篇上海城市总体规划 (1)概述 (1)第一章建国初期上海城市规划 (2)第一节上海市改建及发展前途问题意见书 (2)第二节上海市发展方向图草案 (3)第三节上海市总图规划示意图 (5)第二章“二五”计划期间上海城市总体规划 (7)第一节1956~1967年近期规划草案 (7)第二节1958年城市建设初步规划总图 (8)第三节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初步意见 (9)第三章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11)第一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12)第二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14)一、总体规划方案编制 (14)二、总体规划方案主要内容 (15)三、总体规划方案审批 (22)第四章浦东新区总体规划 (25)第一节浦东新区规划纲要和初步方案 (26)第二节浦东新区总体规划方案 (27)第二篇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概述城市总体规划是根据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而制定的指导城市合理发展和建设管理的蓝图,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功能分区、重大基础设施布局,指导各项专业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总体部署各项建设。
建国初期,中共上海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努力恢复发展生产,关心劳动人民生活,重视城市建设,提出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首先为工人阶级服务的方针,为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1949年12月,政务院邀请苏联专家希马柯夫(CиMAKOB)、巴莱尼柯夫(BEHEHиKOB)来上海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1953年9月,穆欣(MOжиH)来上海指导编制《城市总图规划》,并作专题报告,为上海引进了苏联城市规划理论和工作方法,推进了上海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
1956年,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发表以后,中共上海市委及时制定了上海工业“充分利用,合理发展”的方针,对城市规划提出新的要求。
1958年,国务院批准将江苏省的嘉定、上海、松江等10个县划归上海市,为上海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这阶段编制的《上海市1956年~1967年近期城市规划草图》和《上海市1958年城市建设初步规划总图》,提出开辟近郊工业区和远郊卫星城,适应了工业发展和布局调整的需要,上海市城市布局开始形成以市区为主体,近郊工业区和远郊卫星城镇相对独立又有有机联系的群体组合城市。
上海市绿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模式; 注重法制化和规 范 化工作标 准, 提升绿化生态质 量, 拓展绿地综合功能, 为加快推进 “ 率先” 加 四个 、 快建设 “ 个 中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努 四 心” 力奋斗!
( 基本 原则 二)
共建筑的8% 0以上; 公共绿地枯枝落叶资源化利用率达 到6% 0 以上; 绿化有害生物危害率控制在 5以内; % 绿地
基 本建 成外环 绿带, 启动郊环 绿带等结构性 绿地 建 设, 分层次有重点地推 进新城绿地建设 ; 积极推进构
建镇级公 园体 系, 完善城镇绿地空间网络布局; 重点实
淋等传 统浇水方式。
( 坚持科技集成创新 , 四) 提高园艺技术水平 调整植物g种 目 1 标和方式, 从单纯增加物种数量为
质量安全监督实施办法》 树木迁移砍伐等行政许可实 、 施细则、 居住 区 绿化调整和公 共绿地、 行道树养护招投 标养护管理办法等1件与法规相 配套 的规范性文件。 4
=.“ 十二五” 形势分析
“ 十二五 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关 时 ” 键 期, 是深化改革开放、 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 期, 是上海加 快推 进 “ 四个率先” 加快建设 “ 个 中 、 四 心” 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 期, 上 是 海经济、 社会 、 城市发展进入 战略转型的新阶段, 也是 绿化行业持续推进城乡 环境建设、 加 强城市管理、 全面 切实维护城市安全运行 的重要五年。 十 “ 二五” 期间, 绿 化需要适应上海城市 发展的总 体要求, 围绕上海建设 宜 居城市的目 , 标 实现绿化行业全面、 持续、 快速发展。
景观 多样性不够丰富, 易诱发植物病虫害; 河道绿化和 道路绿化形式 比较单一, 仍 绿地 结构有待优化, 生态景
城市绿地分类探讨
城市绿地分类探讨建设生态健全的城市,必须有一个布局合理、结构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
要做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有恰当的绿地分类、合理的技术指标,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国内外城市绿地分类简介1.历年来国内外有关绿地分类的方法有数十种。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下列几种:(1)前苏联的列甫琴柯把城市绿地分为七类:(2)日本的高原荣重把城市绿地分为:(3)同济大学丁文魁教授在《对城市绿地分类与定额的看法》中,把城市绿地分为:这种分类方法,将城市各种绿地与城市用地一一作了对应,每一种绿地都能归入一项城市用地之中,可对号入座,便于统计。
2.近年来,有关城市绿地分类方法:(1)吴翼先生在《城市园林绿化指标尺度的探讨》中提出,园林绿化的类型基本上分为两大类:①园林绿地。
在城市规划用地平衡中占一定地位,又叫纯绿地。
包括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绿化环带及风景区、森林公园等。
②环境绿化。
从属于居住街坊、公共建筑用地、道路广场、工业用地、仓库设备用地、公用事业设备用地上的环境绿化,在城市用地平衡中不单独占有用地,故不称作“绿地”而称为“绿化”。
(2)朱钧珍教授在《城市绿地分类及定额指标问题的探讨》中,把城市绿地分为:①公园绿地②一般绿地(或附属绿地、环境绿地)③特种绿地(包括生产性与防护性绿地)④郊区绿地(3)刘家麒先生在《城市绿地分类和定额的初步探讨》中,把城市绿地分为:(4)王璋同志在《试论我国城市绿地的分类》中,把城市绿地分为:(5)汤影梅同志在《关于我国园林绿地分类问题的探讨》中,把城市绿地分为:(6)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标准》规范中,把城市绿地分为:在这个规范中,绿地指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公共绿地及生产防护绿地,不包括专用绿地和自然风景区绿地。
绿化用地标准中,也只有这两部分。
3.存在的问题国内外不同的绿地分类方法大都从各自应用需要和研究目的出发,在实际运用中容易引起误解;有的方法过于简单机械,既不能反映绿地的功能性质也不能适应实际需要;可比性差,不易找出城市绿化的真正薄弱点和主要欠缺内容;有的分类方法中绿地名称不够确切,如“专用绿地”,既可理解为专门用途的绿地,又可理解为属于某部门、专供某部门内部使用的绿地。
对土地出让前规划评估的初步探讨——以上海市奉贤区南桥新城18 单
对土地出让前规划评估的初步探讨——以上海市奉贤区南桥新城18 单元02-04 地块评估实践为例作者:费翔鹰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8年第17期【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推进,原有控规对地块的控制指标已跟不上快速发展进程,导致城市设计方案未能从公共角度出发,对公共绿地、开放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等要素考虑不足。
文章以上海市奉贤区南桥新城18 单元02-04 地块规划评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出让地块所在街坊就各类公共要素的需求和综合设置的方式作相应论证,并在评估结论中提出相应建议,为土地出让前的规划评估提供相关参考,并为下阶段的项目开发建设提供了有效指导,亦对上层次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规划评估;土地出让;控制性详细规划(控规)1、引言在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简称控规)始终处于核心地位, 它对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起重要作用,是指导城市规划调控城市土地开发和各项建设活动的直接依据。
随着城市化进程地不断加速推进,建设发展与规划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控规调整的申请诉求也大量涌现,原有控规对地块的控制指标已跟不上快速发展进程,导致城市设计方案未能从公共角度出发,对公共绿地、开放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等要素考虑不足。
本文首先对上海市控规实施概况和土地出让前规划评估工作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其次,对实际案例开展土地出让前规划评估工作,并给出评估结论;最后,对上海市土地出让前规划评估工作提出建议。
2、上海市控规实施概况2008年上海市基本实现中心城控规全覆盖,基本能够满足快速发展的需要,避免无序建设。
但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已批控规逐渐面临调整和修编。
由于控规调整有着十分严格、近乎苛刻的程序规定,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如果根据每个地块的具体方案对整体控规进行细化调整,那么对城市建设的进度有较大影响。
规划管理部门适时地推出关于土地出让前规划评估这一举措,找出规划实施短板并细化土地出让条件,进一步弥补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不足,使其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促进城市有机更新。
上海2040城市更新规划
南翔城镇工 业地块
金桥出口 加工区( 环外)
松江工业 区东区
莘庄工业 区
康桥工业 园区
中心城周边区工业用地分布
江湾-五角场 真如
徐家 汇
花木
全市各区域人均公共服务设施指标(m2/人) 资料来源: 上海市规划院信息中心数据和《中心城周边地区研究报告》
中心城及周边区现状主要公共中心分布
三、现实条件
二、上海历程
Processes in Shanghai
工业用地改造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Areas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明确提出“退二 进三”的政策后,开始了产业用地的升级改 造,出现了创意产业园区,工业用地转型为 科研用地(M4,C65)等多种更新尝试。
上海工业用地比重与国际大都市对比(单位:%)
主要更新地区存挑战——工业 Major Challenge – Industrial Area
用地比重高,用地绩效低
资料来源:2014年4月市规土局和市经信委对全市工业用地使用和转型的普查 石忆邵等.产业用地的国际国内比较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三、现实条件
在城市发展资源紧约束的背景下,城市更新将是未来规划的重要方向,今后 城市更新的对象、规模、类型和方式都将有全面且多元的扩展。
这一时期有必要重新审视全市更新现实条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14年,市域范围内工业用地(实际从事工业生产的) 为602平方公里,占现状建设用地约19.8%,中心城和周边地 区工业用地比例为18.2%,均远高于国际大都市一般水平。
今年3月,市政府发布了《关于本市盘活存量工业用地的 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加强本市工业用地出让管理的若 干规定(试行)》,其中对于全市各类型工业用地转型的要求 、方式和政策进行了规定。
上海世博会绿地后续利用研究
上海世博会绿地后续利用研究上海世博会绿地后续利用研究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绿地的保护和利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上海世博会作为一个世界级的大型活动,充分展示了上海作为世界级城市的城市形象和城市绿地建设成果。
然而,世博会结束后,如何合理利用世博会的绿地资源,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上海世博会绿地现状分析上海世博会绿地总面积为97 公顷,其中包括园区内、园区外和临时建设的绿地。
世博会结束后,上海市政府开始考虑如何合理利用这些绿地资源。
从现状来看,世博会绿地已经有了初步的利用成果。
例如,园区内的“世博公园”开放给市民休闲活动和租赁业务使用,成为了市民喜爱的休闲场所;园区外的绿地,则利用为公共交通、道路建设和产业用地。
临时建设的绿地,则在世博会结束后将全部撤除。
然而,其它一些绿地资源,如世博会主题馆、国际馆等,由于存在复杂的地块归属、建筑物保护等问题,暂时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这些绿地如何转化为有效的社会资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上海世博会绿地后续利用的价值上海世博会绿地是上海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价值。
从社会价值来看,上海世博会绿地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同时也提升了城市形象,为上海的城市推广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在未来的利用过程中,这些绿地可以继续作为市民休闲、文化教育等活动的场所,同时还可以开放给游客参观、体验,推动城市旅游事业的发展。
从经济价值来看,上海世博会绿地可以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一方面,这些绿地可以利用为商业、服务、创意产业等用地,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另一方面,这些绿地还可以为城市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从环境价值来看,上海世博会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
对这些绿地的合理利用可以促进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城市绿化水平和环保治理水平的提高。
三、上海世博会绿地后续利用的建议针对上海世博会绿地后续利用的问题和价值,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确定绿地用途。
上海市楔形绿地规划实施评估和思考
上海市楔形绿地规划实施评估和思考仇昕晔【摘要】楔形绿地是上海市基本生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城市"风道"、确保中心城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结构性空间.从1993年初步构思起,楔形绿地规划历经了从总规层面的布局引导,到单元层面框定规模指标,最后到详细规划层面的层层深入.但是在规划构想与具体现实的角力过程中,存在生态作用未体现、公共功能未发挥、实施建设不同步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规划编制体系不完善、生态价值观未建立、政策管控与建设配套不足、既有实施机制存在缺陷、建设用地与生态要素实施不同步.建议在规划层面完善编制体系,提升生态地位;制定专项政策,落实生态红线管控,加强财政补贴;在实施层面建立区域平衡机制,严格捆绑开发,以促进楔形绿地的实施建设.%Wedge-shaped greenlands are important parts of Shanghai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and structural space for constructing urban 'air duct' and ensur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of the central city. From the initial concept in 1993, wedge-shaped greenland planning has gone through three stages of the comprehensive planning, the unit planning and the detailed planning. However,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here still exists some problems. For example,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is not reflected, the public function is not played, and the construction is not synchronized. The reasons are that the planning system is imperfect, the ecological value is not established, the policy control and the construction are insufficient, the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is flawed and the construction land is not synchronized with the ecological factor implementation. It is recommended to improve thecompilation system at the planning level, as well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cological system; formulate special policies to implement the red line control, and strengthen financial subsidies; simultaneously encourage the establishment of regional balance mechanism at the implementation level, and strictly control bundled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wedge-shaped green building.【期刊名称】《上海城市规划》【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7页(P109-115)【关键词】楔形绿地;规划实施;规划体系;上海市生态网络格局【作者】仇昕晔【作者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区域分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1仇昕晔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区域分院助理工程师,硕士上海市楔形绿地的构想肇始于1993年上海市第三次城市规划工作会议,后成为构建《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中心城绿化布局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在之后的历版专项规划中得到进一步明确。
上海市绿色建筑评星标准x
上海市绿色建筑评星标准3 基本规定3.0.1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应进行绿色建筑策划,明确绿色建筑目标。
3.0.2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结合气候、资源、生态环境、经济、人文等进行,应符合城市规划管理的相关规定。
3.0.3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应综合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技术与经济特性,使用有利于促进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场地、建筑形式、技术、设备和材料。
公共建筑的绿色设计技术组合方案应按照本标准附录A确定。
3.0.4 方案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应包括绿色建筑策划,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应编制绿色设计专篇,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还应明确对绿色建筑施工和运营管理的主要技术要求。
3.0.5 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和电气专业应紧密配合,结合公共建筑特点,选择适用、经济合理的绿色建筑技术。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的评价应用详见附录B。
4 绿色建筑策划与绿色设计文件4.1 一般规定4.1.1 公共建筑设计应在方案阶段进行绿色建筑策划,应体现在方案、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三阶段全过程中。
4.2 建筑专业策划4.2.1 前期调研应对场地条件、区域资源等进行调研:1 场地条件调研应包括:对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周边物理和生态环境、道路交通、人流、绿地构成和市政基础设施等规划条件进行分析。
提出远离污染源,保证日照条件,促进自然通风,满足公共交通,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场地声、光、热物理环境的技术措施。
2 区域资源调研应包括:对场地可再生能源可利用情况及建筑自身节能需求进行分析,以确认符合区域条件及建筑特点的能源利用节约方案。
4.2.2 建筑专业策划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1 远离污染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2 改善室外声、光、热、风环境质量的措施及指标。
3 场地交通组织。
4 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措施及指标。
5 建筑遮阳的技术分析和形式。
6 保证室内环境质量的措施及指标。
7 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措施。
8 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本市公共绿地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相关工作的意见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本市公共绿地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相关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公布日期】2013.05.24•【字号】沪绿容[2013]176号•【施行日期】2013.05.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本市公共绿地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相关工作的意见(沪绿容〔2013〕176号)各区、县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浦东新区环境保护和市容卫生管理局: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公共绿地管理,进一步提高绿地质量,根据《上海市绿化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一款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建城〔2012〕166号)有关规定,现就做好本市公共绿地建设工程的竣工验收相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提高公共绿地建设质量的重要意义公共绿地是为城市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公益事业和民生工程,承担着生态环保、休闲游憩、景观营造、文化传承、科普教育、防灾避险等多种功能,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
本市各级绿化管理部门要将园林绿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改善人民群众质量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从战略和全局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公共绿地建设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一步统一思想,落实各项措施,严格依法依规履行职责,加强本市公共绿地建设源头管理和全过程监管,切实提高公共绿地建设质量和水平,发挥绿化的生态效应,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积极主动做好公共绿地建设相关审查阶段的衔接和协调公共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公共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满足公众游览、休憩的需要,必须坚持公益性、专业化发展方向,抓好规划设计方案源头管理,实行统一规划、协同建设、综合管理。
在公共绿地项目的立项、规划许可、公共绿地建设初步设计等阶段,绿化管理部门应当主动与同级发改、规划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接,加强对规划设计方案技术指导服务,严格把握和做好公共绿地规划设计方案等审查工作,按照绿化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注重工程质量监管,落实竣工验收制度,全面提升绿地建设品质。
新中考背景下的生物地理跨学科教学设计
新中考背景下的生物地理跨学科教学设计作者:卢钟玲来源:《中学生物学》2020年第05期1教材分析“城市绿化”一节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命科学》第二册第六章“城市生态”第一节的内容。
从内容上看,“城市绿化”主要包括城市绿化的概念、上海城市绿化的发展变化和城市绿化的作用3个知识点。
城市绿化的概念是基础理论知识,是对城市绿化的理解。
教师由理论知识深入到现状调查,促进学生关注上海城市绿化的制定标准及其发展变化,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校园绿化覆盖率并提出改进意见、简单设计規划城市的活动,知道城市绿化的作用,并指导学生基于理论知识进行模拟实践应用。
整个过程从理论到实践,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城市绿化”位于整本书第六章,在“城市生态系统”之后。
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的生理功能,有助于理解城市绿化的概念,即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同时对城市绿化于人类的作用也更易理解。
在学习“城市绿化”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学习“城市环境保护”,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
2学情分析学生在学期初已经学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且对一些上海常见植物有初步的认识,对推测城市绿化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学生刚学习了“城市生态系统”,了解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特点,有助于理解城市绿化的概念。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查阅和搜集能力,能利用网络和书籍查找信息,但信息的分析整理能力还有所欠缺。
学生也有一定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通过观察比较进行简单归纳、总结的能力。
但是,学生思维发散有一定的局限。
学生对于生活周边的绿化情况较清楚,且在学校春秋游、周末或节假日可能会去上海某些公园或湿地游玩,对上海城市中的绿化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城市绿化和校园绿化与学生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学生对此有一定的兴趣。
3教学目标①了解城市绿化的概念,说出城市绿化的作用,初步学会计算绿化覆盖率。
②通过网络和实地调查,交流喜欢上海城市绿化的理由,关注上海城市绿化的发展变化,关注身边绿化环境。
【“上海2035”解读】专家视角:《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解读∣上海。。。
【“上海2035”解读】专家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解读∣上海。
编者按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以下简称“上海2035”)已于2017年12⽉经国务院批复。
批复指出,规划“坚持以⼈民为中⼼,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与⾃然和谐共⽣,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注重远近结合、城乡统筹,注重减量集约、多规合⼀”。
为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上海2035,本刊编辑部采访了曾参与指导上海2035编制的相关专家,多视⾓、多⽅位解读规划,以期为上海总规实施提供指导,同时对其他城市新⼀轮城市总规编制有所助益。
郑时龄中国科学院院⼠同济⼤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教授上海2035有诸多亮点和突破。
⾸先内容更全⾯。
规划提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都市,将国际化提升到了更⾼层次,同时涵盖了科技和⽂化的内容。
另外,过去的总规只是从城市⾃⾝⾓度来看,⽽这⼀版上海总规谈到了区域协同和区域⼀体化。
其次思考更理性。
新版总规提出了以前规划没有的底线约束,并且把⽣态放在了⾮常重要的地位。
“卓越的全球城市”、令⼈向往的“创新之城、⼈⽂之城、⽣态之城”,这⼏个⽅⾯的概括也⾮常具有创新性。
同时,这版总规也贯彻了中央城市建设⼯作会议的⼀些精神,与国家⼤政⽅针有密切关系。
此外,编制⽅法更具⽰范性。
编制规划前就对18个课题进⾏充分研究,针对⼀些城市问题提出总体发展思路,所以这轮总规⽆论是总体思路、编制⽅法、技术⼿段,还是“1+3”的规划成果、“开门办规划”公众参与⽅⾯,相⽐以前都有很⼤进步。
同时这轮总规也不单单是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量,还集合了同济规划院、中规院上海分院、地调院等多⽅⼒量为上海群策群⼒。
联合国伊斯坦布尔⼈居会议提出“安全、健康、幸福、充满希望的城市”,我觉得这样的城市才是满⾜⽼百姓基本要求的城市。
上海2035提出打造15分钟⽣活圈,提出绿地、轨道交通⽹覆盖率,提出每个10万⼈以上的新市镇都要通地铁,这些都体现了“以⼈民为中⼼”。
心理模式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案例分析讲解材料
湿地净化系统示意
净化流程:从西到东,湿地水流经过病原体净化区、重金属净化区和营养 物净化区后,进入水质稳定调节区;期间,水流又不断通过地下管道在 梯田进出,迂回净化。
系统设计:净化系统考虑了黄浦江与内河湿地的水位、纵向流速,湖底生 态化设计为水生物多样性提供条件;同时考虑了水体的沉淀、加氧、过 滤和生物吸收。
• 滨河绿地景观空间,作为一个目标空间,用SD法,即通过5~7级 评价尺度的设定,并选择20~40组形容词来衡量景观可游度,将 对景观可游度描述的定性转化为定量,是比较合适的。通过反复对比 与分析,此评价模式尺度采用5级制,以“3”为尺度的中点对称设 置。
• 通过对滨河绿地景观进行实地调查与分析,设定25个因子,即2 5组与滨河绿地景观中游憩相关的形容词(正、反义),并制定调查 问卷。这25组形容词分别从滨河绿地景观各类游憩设施的设置情况、 景观历史文化的蕴涵、游人量、游人逗留时间、交通可达性、亲水性、 安全性、环境清洁度、游人满意度、游人感受等方面进行设置,力求 能全面地反映滨河绿地的景观可游度。 设定的景观可游度25个感知 因子及调查问卷如表2所示。
滨河绿地景观评价指标选取
滨河绿地景观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按照下列原则: ①科学性,指标选取要科学,能反映滨河绿地景观组成要素的作用及 内在本质; ②独立性,指标要具有独立性,避免指标间相互涉及或者小异大同, 尽可能做到精而少; ③代表性,指标要具有代表性,尽量选择最能表现滨河绿地景观的美 观度和可游度,保证评价的全面性; ④可比性,指标选择要具有可比性,能利用指标合理有效地进行滨河 绿地景观比较和评价; ⑤可操作性,指标要具有可操作性,所选取的指标要比较容易获取并 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使评价系统最大程度地建立在滨河绿地景观最 有效的信息基础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城市绿地结构初步分析摘要采用样方调查法对上海市外环以内680km2范围的绿地进行调查,并结合遥感技术和GIS技术分析上海各类型城市绿地分布格局。
研究区共有城市绿地13 910hm2,绿地覆盖率为20.4%;同时对绿地的群落类型、树木的种类组成、径级分布、健康状况等反映城市绿地结构特征的各类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森林是城市绿地的主要群落类型,占城市绿地总面积的72%。
上海共有18个主要群落优势树种,其中乔木12种,灌木6种;生产绿地中91.8%的树木为胸径小于10cm的小径木,而在其他绿地类型中,则以胸径在10~19cm和20~29cm 区间内的中径木占多数,超过60%;城市绿地树木总体健康状况良好。
关键词城市绿地;结构;上海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净化空气、调节碳氧平衡、降温增湿、美化景观、安全防护和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1-3]。
绿地结构是研究城市绿地生态效益及规划管理的基础[4],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城市都开展了关于城市绿地结构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①树木的种类组成、植物类型、高度、径阶、健康状况等组成特征;②城市绿地面积、叶面积指数、三维绿量等数量特征;③群落密度、群落垂直结构等结构特征;④反映群落组成和结构的景观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
这些研究为研究城市绿地生物量和生产力、碳贮存和碳吸收、改善小气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的生态效益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为城市绿地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了依据和建议[5-8]。
本文以上海市外环以内的城市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构特征及树种组成特征,以期为城市绿地的研究提供资料。
1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1.1研究区概况上海位于我国长江入海口处,地理位置为北纬30°42′~31°48′,东经120°52′~122°16′。
地处长江三角洲东缘,除西南部有10余座高度在100m左右的孤立残丘外,其余均为泥沙堆积而成的低平冲积平原和河口沙洲,一般海拔高度3~5m。
广阔的平原上河湖纵横,水系发达。
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5.8℃,7月气温最高,平均27.8℃,1月气温最低,平均3.7℃;无霜期约228d;全年日照2 036h;年降水量1 145.1mm。
上海的植被区划可分为隶属于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河口沙洲植被区,碟缘高地植被区和东北淀泖低地植被区,以及隶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的西南丘陵、低地植被区等。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上海城市绿化加速发展,绿地数量猛增。
到2005年,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1m2,绿化覆盖率37%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1.63%。
研究区为上海市外环路以内区域,面积约680km2,包含黄浦、卢湾、徐汇、长宁、静安、普陀、闸北、虹口、杨浦9个完整区,并覆盖了宝山、闵行、嘉定、浦东4区的部分地区。
1.2研究方法将研究区内城市绿地分为公园绿地(Pa:Park green land)、居住区绿地(Re:Residential greenbelt)、单位附属绿地(Ac:Accessory greenbelt of the branches)(政府机关、工厂和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中小学校等公共机构)、道路绿地(Ro:Road-greenbelt)和生产绿地(Pr:Productive plantation area)(苗圃、果园、花圃等经济型绿地,研究区内的生产绿地以苗圃为主)5个绿地类型。
利用ERIS公司出品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9.1,按照上述绿地类型对研究区内绿地进行数字化处理。
以人民广场西北角的国际饭店为中心,四周画12条样线,夹角为30°,在12条样线上随机选取55个样点,在每个样点中随机选择若干样方,每个样方大小在10m×10~20m×20m之间,样方总数为129个,其中公园绿地47个,居住区绿地23个,单位附属绿地36个,道路绿地16个,生产绿地7个。
对所有样方进行每木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树种、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直径和健康状况等。
胸径:划分为5个等级:40cm。
树木健康状况共分为5个等级:1级:树冠缺损75%以上,濒于死亡甚至死亡;2级:差,叶色不正常,树冠缺损51%~75%;3级:一般,叶色基本正常,树冠缺损26%~50%;4级:较好,叶色正常,树冠缺损5%~25%;5级:好,表现为树冠饱满,叶色正常,无病虫害,无死枝,树冠缺损小于5%。
2研究结果2.1上海城市绿地总体分布情况在上海市680km2的中心城区内,城市绿地面积为13 910 hm2,绿地覆盖率为20.4%。
对研究区内城市绿地的数字化结果表明(图1),在上海中心城区,单位附属绿地是最主要的绿地类型,占城市绿地面积的40%;其次为居住区绿地25%,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分别占15%和12%,生产绿地最少,占8%。
2.2上海市城市绿地群落分布在上海城市绿地中,森林(For:Forests)、灌丛(Sh:Shrubs)、草坪(Law:Lawn)分别占城市绿地总面积的72%、16%、12%(图2)。
可见,森林群落是上海城市绿地的主要群落结构,尤其在生产绿地中,森林面积占到92%;在公园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中,草坪分别占总面积的17%和19%,多于灌丛;而在居住区绿地和道路绿地中,灌丛分别占27%和20%,多于草坪。
2.3上海市城市绿地结构2.3.1树种组成。
上海市城市绿地群落中一般常见的乔木树种约68种,小乔木或灌木树种约有105种[9]。
群落调查发现,上海城市绿地中的常见树种(出现频度>2%)共有18种,其中乔木树种12种,小乔木或灌木树种6种。
乔木平均高度11.2m,平均胸径21.7cm,平均冠幅4.9m,所有树种中平均胸径最大的是悬铃木,达32cm,平均胸径最小的是女贞,为12cm;灌木或小乔木平均高度3.2m,平均冠幅1.9m。
上海城市绿地单种优势较明显,以香樟(Cinnamamum amphora)为优势种的样方最多,其次为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oboides)、雪松(Cedrus deodara)、悬铃木(Platanus hispanica),出现频度均超过10%(表1)。
在林分类型上,以香樟(Cinnamamum amphora)、广玉兰(Magnalia grandiflora)、女贞(Ligustrum Vicaryi)为代表的常绿阔叶林为主(出现频度36.1%)。
表明虽然城市绿地在树种选择上存在单一化、简单化、受人为干扰较强等问题,但由于受水湿、热量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其群落仍可表现出一定的地带性植被特征,特别是在受人为干扰程度较小的公园绿地中得到较好的体现。
2.3.2树木径级分布。
上海城市绿地中胸径小于10cm的树木最多,占树木总数的44.2%,然而这些小径木主要集中在生产绿地中,不能代表其他绿地类型的分布状况,生产绿地中91.8%的树木胸径小于10cm,占所有小径木的83.1%。
在单位附属绿地、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中,出现最多的是胸径在10~19cm间的树木,分别占各自类型绿地树木数的53.0%、43.8%和33.1%;其次为胸径在20~29cm间的树木,分别占20.1%、33.5%和27.3%。
而在道路绿地中51.0%的树木胸径在20~29cm之间,31.4%的树木胸径在10~19cm之间。
从上海城市绿地总体来看,胸径大于30cm的大径木出现最少,少于所有树木总数的10%(图3)。
2.3.3树木健康状况。
树木的健康状况是城市森林的重要指示,它反映了对现有树木的养护水平,指示了树木是否适合现有的立地环境,在经营管理上是否需要加强[10]。
在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和生产绿地中,≥60%的树木健康状况很好,等级为5级;其次为4级树木,所占比例>20%。
道路绿地中树木的健康状况相对稍差,健康等级为5级的树木占45%,略低于其他4类绿地,另外有45%的树木健康等级为4级,也属于健康水平;而健康状况较差的2级树木只有在居住区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中占一定的比例,分别为14.0%和8.6%,在其他3类绿地中所占比例很小。
健康等级为1级的濒死树木最少,在所有5类绿地中所占比例都不超过1%(图4)。
可见上海城市绿地树木的总体健康状况良好。
3结论与讨论上海中心城区绿地面积为13 910hm2,其中单位附属绿地占绿地总面积的40%,是上海市最主要的城市绿地类型,中心城区绿地覆盖率为20.4%,远低于城市总体绿化覆盖率37%,反映了上海市绿化中心城区少、外围郊县多的整体格局。
森林是城市绿地的主要群落类型,占城市绿地总面积的72%。
绿地群落的优势树种成分较单一,以香樟、水杉、雪松、悬铃木4个树种为优势种的群落约占所有群落的70%;生产绿地中91.8%的树木为胸径小于10cm的小径木,而在其他绿地类型中,则以胸径在10~19cm和20~29cm区间内的中径木占多数,超过60%;城市绿地树木总体健康状况良好。
在绿地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拥有乔+灌+草复层结构的森林群落所带来的生态效益远远高于灌丛和草坪群落[10]。
然而,在一些建成时间较短的公园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中,施工时片面追求绿化覆盖率,选择了结构最简单的草坪最为主要群落类型,不但难以起到应有的生态服务功能,反而增加了养护和管理成本。
对于这些草坪,应在不影响人们休憩娱乐需求的基础上移栽一些乔木,改造成稀树草坪,提高其生态效益。
而在今后的绿地规划中应尽量避免或减少草坪的使用。
在上海城市绿地常见的树种中,外来引入树种所占比例过大,常见树种中只有香樟1种乡土种出现频度较大(28.7%),其余乡土种如银杏、旱柳、女贞、青桐等频度都较小。
而在灌木树种中,海桐、枸骨、南天竹等乡土中都不属于灌丛群落的优势种,多分布于疏林林下或林缘。
实际上,乡土树种在原产地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有效地维持群落的稳定性。
一些乡土植物还能有效地避免地力衰退,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能更好地抵抗自然灾害[11]。
今后在绿地建设中应增加乡土树种的使用。
近年来城市土地资源稀缺,城市绿地的建设成本越来越高。
因此,必须合理利用城市绿化用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
这就需要城市决策者和绿化管理部门在绿地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优化绿地结构,并对现有绿地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改造。
4参考文献[1] 魏斌,王景旭,张涛.城市绿地生态效果评价方法的改进[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7,10(4):54-56.[2] 管东生,陈玉娟,黄芬芳.广州城市绿地系统碳的贮存、分布及其在碳氧平衡中的作用[J].中国环境科学,1998,18(5):437-441.[3] 周立晨,王天厚,薛文杰,等.上海园林绿地植被结构与温湿度关系浅析[J]. 生态学杂志,2005,24(9):1102-1105.[4] 胡志斌,何兴元,陈玮,等. 沈阳市城市森林结构与效益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2):2108-2112.[5] 吴泽民,黄成林,白林波,等.合肥城市森林结构分析研究[J].林业科学,2002,38(4):7-13.[6] 高成广,胥辉.昆明市城市森林结构特征分析[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6,26(6):54-56.[7] 王强,唐燕飞,王国兵. 城市森林中校园森林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1):109-112.[8] 祝宁,李敏,王成,等.哈尔滨市绿地系统结构初步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2,30(3):127-130.[9] 傅徽楠,严玲璋,张连金,等.上海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生态结构的研究[J].中国园林,2002,16(2):22-25.[10] 张浩,王祥荣,陈涛,等.城市绿地群落结构完善度评价及生态管理对策——以深圳经济特区为例[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5(6):719-725.[11] 杨永川,达良俊.上海乡土树种及其在城市绿地建设中的应用[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22(3):286-290.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