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旅游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及对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旅游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及对策

一、我国当前旅游消费市场分析

旅游是人类在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高层次的生活需求。从目前世界范围看,在发达国家,旅游已不再是时尚的象征,它正在演变为一种根深蒂固的生活方式,并成为仅次于食品和住房的消费者优先选择的第三大消费项目。而为旅游者提供行、游、住、食、娱、购系统性服务的旅游业,也以其投入少、效益高、增长快、活力强等优势,被誉为永不衰败的“朝阳产业”。

旅游消费市场迅猛发展的主要依赖因素:一是居民收入达到相应水平。据国际经济统计资料表明:当一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美元时,居民将普遍产生国内旅游动机;达到1000美元时,将产生国际旅游的动机;超过3000美元,将产生洲际旅游动机。二是居民业余时间相应增多。随着人们劳动时间的逐步缩短,各种假期的日益增多,为提升生活层次与生活质量,人们将会用更多的时间用于休息和享受生活。三是旅游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强。美国《幸福》杂志早在二十世纪90年代就曾提出,消费者集中追求的5个目标是时间、质量、健康、环境与家庭,能同时满足这5个目标的最佳消费领域就是旅游活动。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成长阶段。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劳动时间的缩短和带薪假期的增多,使得我国国际和国内旅游消费市场潜力无限。

从理论上讲,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从二十世纪90年代初的300美元,发展到20XX年的850美元。就目前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的支付能力而言,70%的工薪阶层已处于适宜国内旅游区间。据统计,20XX年我国国内旅游人员达亿人次,其中城镇居民亿人次,农民亿人次;全国国内旅游收入亿元人民币;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元。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均花费元,农民国内旅游人均花费元。

另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最新展望报告分析,在未来的20年,全世界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将分别以每年平均%和%的速度增长。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旅游业保持着高速发展态势,市场前景极为广阔。但客观地讲,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与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相比较差距还较大,尤其是现代旅游业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的旅游业相比明显落后,居民旅游消费需求严重不足。

二、我国当前旅游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分析

我国当前旅游消费需求不足是制约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在我国,旅游消费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倾向,且旅游消费水平的高低同居民收入水平与居民消费倾向成正比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在不考虑消费模式的情况下,居民收入水平高,则居民消费倾向高。当前我国旅游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可归结为:

1.收入水平相对下降

对我国城乡居民来说,改革开放带来的最大、最直接的变化就是收入的增加与生活质量的提高。据统计,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的收入由1978年的元增加到20XX年的元,自1997年以来年递增率超过6%;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降到%。这为居民旅游消费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随着住房、医疗、交通、教育与养老等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城乡居民的各项预期支出也在大幅度增加,这就使得我国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相对于支出而言,有下降趋势。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其旅游消费需求的最根本的因素。居民收入水平的相对下降,必然导致旅游消费市场与居民购买力相脱节,总消费需求不足。

2.收入差距日益拉大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止20XX年底,我国人均GDP首次接近1000美元;上海人均GDP已近5000美元。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致使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地域间收入差距、城镇与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日益拉大。

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社会财富又较多地集中于少数高收入阶层,而低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虽然较高,但其潜在的消费需求因收入增幅下降而难以转化为现实需求,从而导致了我国当前居民的总体边际消费倾向降低,并成为旅游消费需求的强大抑制力。同时,社会收入差距扩大,使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格局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断层,进而形成了城乡居民旅游消费结构的断档。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统计:中国家庭财产在15-30万之间的中产阶层,即中等收入以上者所占比重已达15%以上。另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表明:占居民家庭户数7%的豪富家庭,拥有中国现有全部金融资本的%,这一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对较低;而占85%的消费主体,又因收入水平相对下降,旅游有效需求不足。

3.收入稳定性较差

居民收入稳定性较差,给居民的旅游消费心理造成了严重的不良预期,并出现了居民压缩现期消费趋向。根据统计,仅我国居民在金融机构中的存款,由改革开放初期的500亿元发展到20XX年11月底,已增加到万亿元。且我国的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不仅高于发达国家,而且也高于众多发展中国家。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持续下滑,给居民造成强大

的心理压力。加之社会转型期下岗、失业、伤残、疾病等严重影响生计或生活质量因素的不可预见性,致使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急剧下降,从而尽量压缩即期消费,形成了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有钱不敢花”的高储蓄、低消费的发展态势。据统计分析,我国反映收入不平等的基尼系数,1978年为,1998年已超过。

4.旅游消费信贷不畅

消费信贷是缓解生产与消费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目前在发达国家颇为流行。然而,当前我国消费信贷业务,特别是旅游消费信贷业务还相当滞后。这种滞后与我国现阶段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相对下降、收入稳定性较差及收入差距日益拉大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而言,发展消费信贷有三个基本前提:一是居民收入水平较高,有一定的储蓄能力;二是收入水平比较稳定,居民的收入预期较高;三是消费观念较为超前。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虽然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但总体而言,我国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还较低,居民的收入水平与大规模开展住房、汽车与旅游等信贷消费等还有一定距离。同时,居民收入的稳定性还较差,造成了广大城乡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不稳定,因而对开展旅游消费信贷也就心存疑虑。即使有足够的能力,由于受传统消费意识的影响,也往往不敢盲目贷款旅游消费。所以说,收入水平下降与收入增长不稳定,深深妨碍着我国城乡居民旅游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

三、我国当前启动居民旅游消费需求的主要对策

居民的收入水平及收入的稳定性是旅游消费需求的最终决定力量。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居民实际收入,是当前启动旅游消费和扩大内需的关键。笔者认为当前启动旅游消费需求应采取如下对策:

1.适度增加居民稳定的可支配收入

旅游消费需求是旅游市场活跃与产品旺销的原动力。在我国,由于占80%以上的消费主体属低收入阶层,旅游市场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同时,富裕人员的边际消费倾向又较低,最终势必造成社会旅游商品相对过剩,市场供需结构错位。正因为如此,实实在在地增加居民稳定的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的有效购买力,改善居民的收入预期,才是最直接、有效地扩大居民旅游消费需求的根本出路。

根据《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XX年)》调查显示:20XX年国内旅游的出游比例,家庭月收入1000~1999元的出游者位居第一,占%;家庭月收入20XX~2999元的出游者位居第二,占%;500~999元的出游者位居第三,占%;家庭月收入3000~99元的出游者位居第四,占%;家庭月收入4000~4999元的出游者位居第五,占%。

由此可见,在职职工是旅游消费的主体力量,他们的旅游消费直接取决于他们的工资增幅与收入同支出的比率以及对未来的预期变化。当前,我国在职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