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从溶液中的吸附实验报告
溶液表面吸附的测定实验报告
溶液表面吸附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溶液表面吸附的测定实验目的:1. 了解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2. 理解溶液中表面吸附现象的产生和作用;3. 掌握X方法测定特定物质的表面吸附现象。
实验原理:当溶液与固体表面接触时,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存在,表面物质会吸附在固体表面上,形成薄膜。
表面吸附现象与溶液温度、浓度、pH值等因素密切相关,其大小与固体表面性质、溶质分子结构、外界环境温度、压力、湿度等因素有关。
实验中,通过添加已知浓度的物质到溶液中,然后分别测定不同浓度下溶液表面张力值,再将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出表面吸附物质的吸附量。
实验仪器和试剂:1. 表面张力计;2. 磁力搅拌器;3. 鱼油酸钠试剂(0.1mol/L);4. 标准盐酸(0.5mol/L);5. 微量滴定管。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洁实验仪器和试剂瓶口,定量取出所需试剂。
2. 将100mL二甲苯溶液倒入清洁的烧杯中,加入脱氧鱼油酸钠浸泡1小时,搅拌均匀。
3. 用干净针头涂取适量已浸泡好的鱼油酸钠溶液滴到表面张力计的平衡槽中;4. 将磁力搅拌器调整至适当转速,使溶液中的表面张力尽量平衡;5. 记录稳定状态下的表面张力值;6. 依次加入不同浓度的标准盐酸,重复第4-5步操作,测定不同浓度下的表面张力值;7. 计算出不同浓度下的表面吸附物质的吸附量。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表面吸附量数据(单位mg/m2):【表格】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的测定,我们可以得到不同浓度下的表面张力值及表面吸附量数据。
从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表面吸附量会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与表面吸附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接触几率增加的结论相符。
通过本实验可进一步认识表面吸附现象,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该现象在工业生产和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仪器需保证干净,以免影响实验结果;2. 实验试剂需定量取用,并注意浓度值,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3. 操作过程中需严格按照实验流程进行,确认数据和记录结果时应谨慎。
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1.了解固体比表面积的测定方法;2.掌握溶液吸附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3.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结果分析方法。
实验原理:1.固体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的固体样品所具有的表面积,通常用平方米/克来表示;2.溶液吸附法是利用气体或液体在样品表面上的吸附作用来测定固体比表面积的一种方法;3.溶液吸附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较低温度下,用已知浓度的试剂溶液对固体样品进行吸附,然后通过测定吸附剂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变化,计算出固体比表面积。
实验仪器和药品:1.比表面积测定仪;2.甲醛溶液;3.乙二醇溶液。
实验步骤:1.将测定仪清洗干净,并将样品装入测定仪中;2.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试剂溶液,并将溶液装入测定仪;3.在恒定温度下,将溶液加入测定仪中,并记录下溶质浓度变化的数据;4.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固体比表面积。
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1.将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获得准确的吸附剂溶液中溶质浓度变化曲线;2.根据吸附剂溶液中溶质浓度的变化,计算出固体的比表面积;3.对比不同样品的比表面积数据,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
结论: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溶液吸附法成功地测定了固体样品的比表面积,并获取了准确的实验数据。
通过对比不同样品的比表面积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溶液吸附法是一种简单、快捷、准确的测定固体比表面积的方法。
我们还发现不同样品的比表面积差异较大,说明样品的性质和制备方法对比表面积有较大的影响。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1.实验中部分数据出现了较大的误差,可能是由于实验操作不规范或仪器设备故障引起的。
在以后的实验中,应该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同时要注意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2.在实验操作中,应该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溶液的浓度和温度等因素的稳定,从而获得更加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
实验的意义和应用价值:1.固体比表面积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学特性参数,对于催化剂、吸附剂等材料的性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2.溶液吸附法作为一种常用的测定固体比表面积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和易于控制实验条件等优点,因此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实验报告
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现象,了解吸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规律。
实验仪器与试剂,吸附柱、溶液、固体试样、分析天平、pH计、离心机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吸附柱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然后用溶剂进行洗涤,最后用烘箱干燥备用。
将固体试样称取一定质量,备用。
2. 实验操作,将已干燥的吸附柱装入实验装置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溶液,将固体试样加入吸附柱中,进行一定时间的吸附作用。
3. 分析处理,将吸附后的溶液进行离心分离,取上清液进行pH值测定,再用分析天平称取固体试样的质量变化。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得出了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实验结果。
在不同条件下,固体试样的吸附量、吸附速度、吸附后溶液的pH值等均有所不同。
通过实验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固体在溶液中吸附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固体试样的性质、溶液的性质、温度等。
吸附过程中,固体试样与溶液中的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导致溶液中物质的浓度变化、pH值的变化等。
吸附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吸附量会逐渐趋于平衡。
实验意义: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现象在化工、环境、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了解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规律,可以指导工程实践中的吸附分离、废水处理、材料表面改性等工作。
同时,也有助于加深对固体-溶液界面相互作用的理解,推动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吸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规律,不断完善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以上就是本次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实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固液界面上的吸附实验报告
固液界面上的吸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固液界面上的吸附现象,了解吸附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掌握吸附量的测定方法,以及分析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
二、实验原理当固体与液体接触时,液体中的溶质分子会在固体表面发生吸附。
吸附的驱动力通常是溶质分子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如范德华力、氢键、静电引力等。
吸附量通常用单位质量的固体吸附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来表示。
常见的吸附等温线模型有 Langmuir 等温线和 Freundlich 等温线。
Langmuir 等温线假设吸附是单分子层的,且吸附位点是均匀的;Freundlich 等温线则是经验公式,适用于非均匀表面的吸附。
吸附动力学可以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来描述。
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基于吸附速率与未被吸附的吸附质浓度成正比;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则基于吸附速率与未被吸附的吸附质浓度的平方成正比。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恒温振荡器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容量瓶、移液管等玻璃仪器2、试剂某种吸附质的标准溶液待吸附的固体材料四、实验步骤1、准备不同浓度的吸附质溶液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吸附质标准品,用溶剂配制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溶液。
2、称取固体吸附剂使用电子天平称取若干份等质量的固体吸附剂。
3、吸附实验将称好的固体吸附剂分别加入到不同浓度的吸附质溶液中,放入恒温振荡器中,在一定温度下振荡一定时间,使吸附达到平衡。
4、离心分离将振荡后的溶液离心,使固体吸附剂与溶液分离。
5、测定吸附后溶液中吸附质的浓度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离心后上清液中吸附质的浓度。
6、计算吸附量根据吸附前后溶液中吸附质的浓度变化,计算单位质量固体吸附剂的吸附量。
五、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绘制吸附等温线以吸附量为纵坐标,吸附质平衡浓度为横坐标,绘制吸附等温线。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拟合,判断符合哪种等温线模型(如 Langmuir 或Freundlich),并求出相应的模型参数。
2、分析吸附动力学根据不同时间点的吸附量数据,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确定吸附动力学方程,并求出速率常数。
溶液吸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溶液吸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溶液吸附实验的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验证吸附等温线、吸附等温式及吸附热力学参数。
4.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吸附机理。
二、实验原理溶液吸附是指溶质分子或离子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现象。
吸附剂表面具有丰富的活性位点,能够吸附溶液中的溶质分子或离子。
溶液吸附实验主要研究吸附等温线、吸附等温式及吸附热力学参数。
1. 吸附等温线:表示在恒温下,吸附剂吸附溶质的量与溶液中溶质平衡浓度之间的关系。
2. 吸附等温式:描述吸附等温线的数学表达式,常用的有朗格缪尔(Langmuir)吸附等温式和弗罗因德利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
3. 吸附热力学参数:包括吸附热、吸附熵、吸附自由能等,用于表征吸附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熵变化。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吸附柱、吸附剂、分析天平、恒温水浴、移液管、滴定管、锥形瓶、容量瓶、烧杯、玻璃棒、滤纸等。
2. 试剂:溶液吸附剂、待吸附溶质、蒸馏水、标准溶液、指示剂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吸附剂:将吸附剂用蒸馏水洗涤、烘干,然后称取一定质量。
2. 配制溶液:根据实验要求,配制一定浓度的待吸附溶质溶液。
3. 吸附实验:将吸附剂放入吸附柱中,待吸附溶质溶液以一定流速通过吸附柱。
4. 洗脱实验:用蒸馏水或洗脱剂对吸附剂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
5. 分析与计算:对吸附剂和洗脱液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吸附量、吸附率等参数。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吸附等温线:通过实验数据绘制吸附等温线,分析吸附剂对溶质的吸附性能。
2. 吸附等温式:根据实验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吸附等温线,得到吸附等温式及参数。
3. 吸附热力学参数:计算吸附热、吸附熵、吸附自由能等参数,分析吸附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熵变化。
六、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吸附等温线,分析吸附剂对溶质的吸附性能。
根据最小二乘法拟合吸附等温线,得到吸附等温式及参数。
2. 讨论与结论:根据吸附等温式及吸附热力学参数,分析吸附机理。
吸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吸附原理和吸附剂的选择原则;2. 掌握吸附实验的操作方法;3. 研究不同吸附剂对特定物质的吸附效果;4. 分析影响吸附效果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吸附是指物质在固体表面或液体界面上的富集现象。
根据吸附机理,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主要指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而化学吸附则涉及化学键的形成。
吸附实验中,常用吸附剂有活性炭、沸石、离子交换树脂等。
本实验采用活性炭作为吸附剂,研究其对特定物质的吸附效果。
实验原理如下:1. 活性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隙结构,能有效吸附水中的有机污染物;2. 吸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吸附剂种类、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溶液pH值、温度等;3. 通过测定吸附前后溶液中特定物质的浓度,计算吸附率,分析吸附效果。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锥形瓶、振荡器、分光光度计、移液管、容量瓶、烧杯等;2. 试剂:活性炭、特定物质溶液、标准溶液、pH缓冲溶液、去离子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溶液:将特定物质溶液配制成一定浓度,备用;2. 准备吸附剂:将活性炭用去离子水洗净、干燥,备用;3. 吸附实验:取一定量的特定物质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置于振荡器上振荡;4. 吸附时间:记录不同吸附时间下吸附剂对特定物质的吸附效果;5. 测定吸附率:取一定量的吸附后溶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特定物质的浓度,计算吸附率;6.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吸附剂用量:取0.5g、1.0g、1.5g活性炭分别进行吸附实验,结果如下:吸附时间(min) | 0.5g活性炭吸附率(%) | 1.0g活性炭吸附率(%) | 1.5g 活性炭吸附率(%)------------------|-------------------------|-------------------------|-------------------------10 | 60.2 | 70.5 | 80.120 | 72.3 | 81.8 | 89.630 | 78.9 | 86.4 | 92.12. 吸附时间:取1.0g活性炭进行吸附实验,结果如下:吸附时间(min) | 吸附率(%)------------------|-------------------------10 | 70.520 | 81.830 | 86.440 | 88.250 | 89.63. 温度:在20℃、30℃、40℃条件下进行吸附实验,结果如下:温度(℃) | 吸附率(%)------------------|-------------------------20 | 89.630 | 90.240 | 91.54. pH值:在pH值为4、7、10条件下进行吸附实验,结果如下:pH值 | 吸附率(%)--------|-------------------------4 | 91.27 | 90.510 | 89.8六、实验结论1. 活性炭对特定物质的吸附效果受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温度、pH值等因素影响;2. 在实验条件下,活性炭对特定物质的吸附效果较好,可应用于水处理等领域。
固液吸附设计实验报告
固液吸附设计实验报告1. 引言固液吸附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技术,通过固体吸附剂吸附液体中的目标组分,从而实现物质的分离和纯化。
本实验通过设计合适的固液吸附条件,研究吸附剂的选择对吸附性能的影响,为该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2. 实验目的1. 理解固液吸附的基本原理;2. 掌握固液吸附实验的操作方法;3. 研究吸附剂的选择对固液吸附性能的影响。
3. 实验原理固液吸附是一种通过物质在固体表面上与液相分子之间的吸附作用,将液相中的溶质转移到固体相的方法。
吸附性能的好坏与吸附剂的选择有关,常见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分子筛、凝胶等。
本实验以某种溶液为模型液,在不同条件下使用不同吸附剂进行吸附实验,通过测量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评价吸附剂的吸附性能。
4. 实验步骤4.1 实验材料和仪器- 某种吸附剂- 待吸附溶液- 恒温槽- 恒温水浴锅- 离心机- 称量瓶- 定量移液器4.2 实验步骤1. 将吸附剂称量一定质量,放入恒温槽中,并根据实验要求调节温度。
2. 准备一系列待吸附溶液,浓度分别为C1、C2、C3等(视实验要求而定)。
3. 将待吸附溶液A取定量体积,加入恒温槽,与吸附剂充分接触,在规定时间内静置。
4. 采用定量移液器取样,将吸附后的溶液离心分离,从而得到上清液。
5. 通过测量上清液中溶质的浓度,计算吸附量,并绘制吸附等温线。
5.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得吸附剂对不同浓度的溶液的吸附量,并得到吸附等温线。
在此基础上,对吸附剂的吸附性能进行评估和分析,并进行讨论。
6.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对固液吸附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研究吸附剂的选择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本实验为固液吸附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参考,并为进一步优化吸附过程提供了实验依据。
7. 参考文献[1] XXX. 固液吸附原理与应用. 化学出版社, 20XX.[2] YYY. 某种吸附剂的研究进展. 化工学报, 20XX, 40(2): 100-110.*注:该实验报告仅为示例,具体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
固液吸附法测定比表面实验报告
实验二十固液吸附法测定比表面(醋酸在活性炭上的吸附)一、实验目的同(一)次甲基蓝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实验原理】实验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活性炭对有机酸的吸附符合朗格缪尔(Langmuir)吸附方程: (2)式中,Г表示吸附量,通常指单位质量吸附剂上吸附溶质的摩尔数;Г∞表示饱和吸附量;C表示吸附平衡时溶液的浓度;K为常数.将(2)式整理可得如下形式:(3)作C/Г-C图,得一直线,由此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可求Г∞和常数K.如果用醋酸作吸附质测定活性炭的比表面时,可按下式计算:S0=Г∞×6.023×1023×24.3×10-20 (4)式中,S0为比表面(m2·kg-1);Г∞为饱和吸附量(mol·kg-1);6.023×1023为阿佛加德罗常数;24.3×10-20为每个醋酸分子所占据的面积(m2).式(3)中的吸附量Г可按下式计算(5)式中,C0为起始浓度;C为平衡浓度;V为溶液的总体积(dm3);m为加入溶液中吸附剂质量(kg). 【仪器药品】带塞三角瓶(250mL,5只);三角瓶(150mL,5只);滴定管1支;漏斗1只;移液管1支;电动振荡器1台.活性炭;HAc(0.4mol·dm-3);NaOH (0.1000mol·dm-3);酚酞指示剂.【实验步骤】1. 取5个洗净干燥的带塞三角瓶,分别放入约1g(准确到0.001g)的活性炭,并将5个三角瓶标明号数,用滴定管分别按下列数量加入蒸馏水与醋酸溶液.2. 将各瓶溶液配好以后,用磨口瓶塞塞好,并在塞上加橡皮圈以防塞子脱落,摇动三角瓶,使活性炭均匀悬浮于醋酸溶液中,然后将瓶放在振荡器上,盖好固定板,振荡30min.3. 振荡结束后,用干燥漏斗过滤,为了减少滤纸吸附影响,将开始过滤的约5mL 滤液弃去,其余溶液滤于干燥三角瓶中.4. 从1,2号瓶中各取20.00mL,从3,4,5号瓶中各取30.00mL 的醋酸溶液,用标准NaOH 溶液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每瓶滴二份,求出吸附平衡后醋酸的浓度.5. 用移液管取5.00mL 原始HAc 溶液并标定其准确浓度.【注意事项】溶液的浓度配制要准确 活性炭颗粒要均匀并干燥【数据处理】实验数据列表1.将试验数据列表。
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实验报告
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实验报告引言固体比表面积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它与物质的吸附、催化、光学等性质密切相关。
溶液吸附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固体比表面积的方法,通过测量物质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行为来推导固体比表面积。
本实验旨在利用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实验原理溶液吸附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溶液中被固体颗粒吸附的物质质量来间接测定固体比表面积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在溶液中,固体颗粒与溶质之间会发生吸附作用,吸附量与固体颗粒的比表面积成正比。
通过测量吸附量和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可以计算出固体颗粒的比表面积。
根据等温吸附原理,溶质吸附到固体表面上的量与溶液中溶质的浓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溶液中溶质的浓度与其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量呈线性关系。
利用这一关系,可以通过测量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变化来间接测定固体比表面积。
本实验采用了特定的溶质(如亚甲基蓝)作为指示剂,通过测量溶质浓度的变化来间接测定固体比表面积。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固体样品(如活性炭或硅胶)亚甲基蓝溶液乙酸钠溶液去离子水实验方法:1.准备工作:将固体样品研磨成粉末,并在110℃的烘箱中预热2小时,以去除已吸附的水分和其他杂质。
准备一定浓度的亚甲基蓝溶液。
准备一定浓度的乙酸钠溶液。
2.实验步骤:1.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样品,并将其加入一个已知体积的容器中,记录下固体样品的质量和容器的初始质量。
2.向容器中加入一定体积的亚甲基蓝溶液,并充分搅拌,使固体样品充分与溶液接触。
然后将容器密封,并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进行摇动,以达到吸附平衡。
3.取出溶液中一定体积的样品,并用去离子水稀释至一定体积,得到稀释后的溶液。
4.在稀释后的溶液中添加一定体积的乙酸钠溶液,用于还原亚甲基蓝。
5.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溶液中亚甲基蓝的吸光度,并记录下吸光度值。
6.根据已知浓度的亚甲基蓝溶液的吸光度和样品溶液的吸光度,计算出溶液中亚甲基蓝的浓度。
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实验报告
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旨在探究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特性,了解吸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实验数据支持。
实验原理,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是指溶质分子或离子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现象。
吸附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类型。
物理吸附是指溶质分子或离子在固体表面上的物理吸附,其主要特点是吸附能较低,吸附过程可逆;化学吸附则是指溶质分子或离子在固体表面上发生化学反应而吸附,其特点是吸附能较高,吸附过程不可逆。
实验材料和仪器,本次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活性炭、氯化钠溶液、试管、移液管、天平、离心机等实验仪器。
实验步骤:1. 准备活性炭样品,称取一定质量的活性炭样品,并记录其质量。
2. 将称取好的活性炭样品置于试管中。
3. 使用移液管向试管中滴加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使活性炭样品充分浸泡在溶液中。
4. 将浸泡好的试管放入离心机中,进行一定时间的离心处理。
5. 取出试管,将其中的溶液倒出,然后用天平称取活性炭样品的质量。
6.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了活性炭在氯化钠溶液中的吸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实验结果显示,活性炭在氯化钠溶液中的吸附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速率逐渐减缓,最终趋于平稳。
这表明活性炭在溶液中的吸附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吸附速率逐渐减缓,最终达到吸附平衡。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活性炭在氯化钠溶液中的吸附特性,了解了吸附过程中的动态平衡规律。
活性炭在溶液中的吸附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速率逐渐减缓,最终趋于平稳。
这一结论对于理解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活性炭样品的称取精确、溶液的浓度和温度的控制等因素,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
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实验报告
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实验报告1. 引言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是物理化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吸附是指物质在固体表面上的附着现象,它广泛应用于环境治理、化学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条件下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行为,为进一步理解吸附过程提供实验依据。
2. 实验目的1) 研究不同溶液浓度对固体吸附行为的影响;2) 探究不同温度下固体吸附过程的变化;3) 分析固体表面性质对吸附行为的影响。
3. 实验原理3.1 吸附等温线吸附等温线描述了单位质量或单位表面积上被溶质占据的量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
它是研究固体与溶液相互作用强弱及其影响因素之一。
3.2 吸附热力学吸附过程中,系统发生能量变化,其大小与系统内部能量及外界条件有关。
通过测定系统在不同温度下的吸附量,可以计算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如吸附热、吸附熵等。
3.3 吸附动力学吸附动力学研究的是吸附过程中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通过测定不同时间下的吸附量,可以了解吸附速率及其变化规律。
4. 实验装置与试剂4.1 实验装置本实验采用常规实验室设备,包括恒温槽、振荡器、天平等。
4.2 实验试剂本实验使用了甲基橙作为模型溶质。
溶剂为水。
5. 实验步骤5.1 准备工作1) 将恒温槽加热至设定温度;2) 准备不同浓度的甲基橙溶液;3) 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样品。
5.2 吸附等温线测定1) 将恒温槽中的溶液加入振荡器中;2) 将固体样品加入振荡器中,并开始振荡;3) 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取出一部分溶液样品,并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其浓度;4) 计算吸附量,并绘制吸附等温线。
5.3 吸附热力学测定1) 在不同温度下重复5.2步骤;2) 根据吸附等温线计算吸附量,并绘制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3) 根据热力学公式计算吸附热、吸附熵。
5.4 吸附动力学测定1) 在设定温度下,重复5.2步骤,但取样时间间隔缩短;2) 计算不同时间点的吸附量,并绘制吸附动力学曲线。
6. 实验结果与讨论6.1 吸附等温线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了甲基橙在不同溶液浓度下的吸附等温线。
固体的吸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现象。
2. 掌握吸附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验证吸附等温线,并了解不同吸附模型。
4. 分析影响吸附效果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吸附是指物质在固体表面形成单分子层或多层吸附的现象。
吸附过程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主要是指范德华力引起的吸附,而化学吸附则是由于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形成化学键而引起的吸附。
本实验采用Langmuir吸附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来描述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现象。
Langmuir吸附模型认为吸附剂表面是均匀的,吸附质在吸附剂表面形成单分子层吸附;Freundlich吸附模型则认为吸附剂表面是非均匀的,吸附质在吸附剂表面形成多层吸附。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活性炭、醋酸水溶液、硫酸铜溶液、NaOH溶液、pH计、恒温振荡器、分光光度计、移液器、锥形瓶、吸滤瓶、滤纸等。
2. 实验仪器:恒温水浴锅、电子天平、酸式滴定管、烧杯、漏斗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溶液:将活性炭用蒸馏水洗涤干净,放入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醋酸水溶液,振荡一定时间,使活性炭吸附醋酸。
2. 醋酸吸附实验:将吸附后的活性炭用蒸馏水洗涤干净,称取一定量的活性炭,放入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醋酸水溶液,振荡一定时间,测定平衡浓度。
3. 硫酸铜吸附实验:将活性炭用蒸馏水洗涤干净,放入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振荡一定时间,测定平衡浓度。
4. NaOH吸附实验:将活性炭用蒸馏水洗涤干净,放入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振荡一定时间,测定平衡浓度。
5.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绘制成吸附等温线,分别采用Langmuir吸附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进行拟合,分析吸附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醋酸吸附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醋酸吸附等温线,发现实验数据与Langmuir吸附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均有一定程度的吻合。
2. 硫酸铜吸附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硫酸铜吸附等温线,发现实验数据与Langmuir吸附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均有一定程度的吻合。
固体从溶液中的吸附实验报告
固体从溶液中的吸附实验报告院(系)生化系年级 10级专业化工姓名学号课程名称物化实验实验日期 2012 年 11月 29 日实验地点 3栋指导老师一、实验目的:1·熟悉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2•测定活性炭的比表面。
二、实验原理:吸附能力的大小常用吸附量Γ表示之。
Γ通常指每克吸附剂上吸附溶质的物质的量。
吸附量Γ的大小与吸附平衡时溶质的浓度C有关,常用的关联式有两个:(1)Freundlich经验公式:式中,x 表示吸附溶质的物质的量(mol);m 表示吸附剂的质量(g);c 表示吸附平衡时溶液的浓度(mol/L);k,n表示经验常数,由温度、溶剂、吸附质与吸附剂的性质决定。
以lg Γ对lgc 作图可得一直线,由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可求得n 和k。
(2)Langmuir吸附方程:式中,Γ∞表示饱和吸附量;C 表示吸附平衡时溶液的浓度;K 为常数.用c/Γ对c 作图得一直线,由此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可求得Γ∞,并进一步计算出吸附剂的比表面积S 0S 0(m 2/g)=三、实验准备:1.仪器:电动振荡器、分析天平、碱式滴定管、带塞锥形瓶(5个)、移液管、锥形瓶2:药品:活性炭;HAC(0.4mol ·ml -3);NaOH (0.1mol ·ml -3);酚酞指示剂。
四、实验步骤: 1.3.4. 五、注意事项1.溶液的浓度配制要准确,活性炭颗粒要均匀并干燥2. 醋酸是一种有机弱酸,其离解常数Ka = 1.76×10-5 ,可用标准碱溶液直接滴定,化学计量点时反应产物是NaAc ,是一种强碱弱酸盐,其溶液pH 在8.7 左右,酚酞的颜色变化范围是8-10,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 正处于其内,因此采用酚酞做指示剂,而不用甲基橙和甲基红。
直到加入半滴NaOH 标准溶液使试液呈现微红色,并保持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3.变红的溶液在空气中放置后,因吸收了空气中的CO2,又变为无色。
固液界面吸附实验报告
固液界面吸附实验报告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姓名: 学号:活性炭在醋酸水溶液中对醋酸的吸附一、实验目的1、了解固体吸附剂在溶液重点吸附特点。
2、通过测定活性炭在醋酸溶液中的吸附,验证弗劳因特立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
3、作出在水溶液中用活性炭吸附醋酸的吸附等温式,求等温式中的经验常数。
二、实验原理固液界面吸附分为分子吸附和离子吸附。
分子吸附就是非电解质及弱电解质中的吸附;而离子吸附是指强电介质溶液中的吸附。
通常,把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把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称为吸附剂。
充当吸附剂的物质一般都是多孔性的,也就是具有较大的比表面吉布斯函数。
本实验采用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在一定温度下,根据弗劳因特立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研究活性炭在中等醋酸溶液中的吸附情况:1xn,ke mx衡时,吸附质被吸附的物质的量(mol);为式中m为吸附剂的质量(g);为吸附平xm-1-1平衡吸附量(mol?g);c为吸附平衡时吸附质在溶液中的浓度(mol?L);k和n是与吸附质、吸附剂及温度有关的常数。
对上式两边取对数:x1lg,lgc,lgk mnxlg以对作图,得到一条直线,根据直线斜率和截距,就可以求出n和k。
lgcm【实验试剂和仪器】三、实验仪器试剂:振荡器1台;磨口具塞锥形瓶6个;锥形瓶6个;长颈漏斗6个;电子天平1台(0.01)移液管1支(25mL);移液管2支(10mL);移液管1支(5mL);酸式滴定管1支;碱式滴定管1支;-1HAc溶-1NaOH粉末活性炭;0.4 mol?L液;0.1000 mol?L标准溶液;定性滤纸若干; 四、实验步骤1 取6个干洁的具塞锥形瓶并编号,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2. 0g活性炭分别倒入锥形瓶。
-1HAc和然后按表1-1分别用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加入0.4mol?L蒸馏水,并立即用塞子盖上,置于25?恒温振荡器中振荡1小时。
2 滤去活性炭,用锥形瓶接收滤液。
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实验报告
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实验报告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固体与溶液中溶质之间的吸附关系。
本实验通过将不同种类的固体置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观察固体表面对溶质的吸附情况,以揭示固体与溶液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实验首先选择了几种常见的固体样品,包括活性炭、沥青、硅胶等,分别将它们置于不同浓度的甲醇溶液中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首先测量了溶液的初始浓度、固体的初始质量,然后将固体样品投入溶液中,经过一定时间的搅拌和反应,再次测量固体质量和溶液浓度,计算出固体表面对溶质的吸附量。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的固体在不同浓度的溶液中表现出不同的吸附能力。
活性炭在高浓度的甲醇溶液中表现出较高的吸附量,而沥青在低浓度的溶液中表现出较高的吸附量。
硅胶则在中等浓度的溶液中表现出较高的吸附量。
这表明固体与溶液之间的吸附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固体材料性质、溶液浓度、溶质特性等。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进一步探讨了固体与溶液之间的吸附机制。
在高浓度溶液中,溶质分子与固体表面的吸附作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静电作用、疏水作用、分子尺寸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决定了固体与溶质之间的吸附程度。
而在低浓度溶液中,溶质分子的浓度较低,固体表面可容纳更多的溶质分子,从而表现出较高的吸附量。
此外,我们还通过实验探讨了固体表面积对吸附量的影响。
实验中使用了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固体样品,观察了它们对溶质的吸附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固体表面积对吸附量有着显著影响。
表面积较大的固体样品表现出较高的吸附量,表明固体表面积是影响固体与溶质之间吸附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后,我们还讨论了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主要包括称量误差、溶液浓度误差、实验操作误差等。
为减小误差,我们可以采用精密的称量仪器、标定溶液浓度、规范实验操作流程等方法。
通过不断改进实验方法,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研究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机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固液界面吸附实验报告
固液界面吸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吸附现象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了解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和表征方法;3.掌握吸附剂的活化方法及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实验原理:吸附是指气体、液体或溶液中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在液体或固体表面上附着的现象。
吸附作用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
物理吸附是指吸附剂表面的物理力与被吸附物相互作用,并把被吸附物附在吸附剂表面上的吸附现象。
该吸附作用是可逆的,一般发生在低温和低吸附浓度条件下。
而化学吸附是指化学元素与被吸附物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化学键的吸附作用,该吸附作用是不可逆的,一般发生在高温和高吸附浓度条件下。
在固液界面的吸附过程中,液态溶剂上浮的本质原因是溶剂的表面张力较低,此时吸附在固体表面的分子具有吸引液体的作用,表面液体向着固体表面收缩,将固体表面润湿。
如果液体表面张力过大,则液体不能充分润湿固体表面。
所以,吸附剂表面性质至关重要,而表面化学性质恰恰是与润湿性质有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
吸附剂表面活性位数量的多少和分布情况直接影响吸附能力的大小。
实验步骤:1.将炭黑样品称重并加入玻璃瓶中;2.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并用磁力搅拌器搅拌20分钟;3.放置120分钟,定量取20ml样品待用;5.待吸附剂充分吸附后,用滤纸过滤样品并取得滤液;6.测定滤液中吸附剂的浓度,并计算出吸附量;7.记录数据,并做出吸附以及吸附的等温线。
实验数据:样品炭黑质量 2.5g样品溶液体积 500mL硫酸铜的质量 100mg吸附剂质量 0.5g吸附率 85%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吸附剂的吸附率为85%,表明吸附剂对样品中的杂质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而吸附等温线的形状可以反映吸附剂表面的化学性质和吸附动力学特征。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吸附作用是固液界面的一种物理现象,其特征是发生在液体和固体表面之间。
吸附剂的性质也是影响吸附能力的重要因素,而吸附剂表面活性位数量和分布情况直接决定了吸附能力的强弱。
固体从溶液中吸附实验报告
固体从溶液中吸附实验报告固体从溶液中吸附实验报告引言:吸附是一种物质分子在接触过程中,由于相互作用力的存在而发生的现象。
固体从溶液中吸附是一种重要的物理化学现象,它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环境污染治理、水处理、催化剂制备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固体吸附剂对某种溶液中溶质的吸附过程,探究吸附实验中的关键参数和规律。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吸附剂、溶液、容器等。
2. 实验装置:将吸附剂加入实验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溶液。
3. 实验条件: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pH值、搅拌速度等。
4. 吸附过程观察:观察溶液中溶质浓度的变化,记录吸附过程中的时间和浓度数据。
5.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吸附等温线图,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增加,溶液中溶质浓度逐渐降低,表明吸附剂对溶质的吸附能力较强。
吸附过程中,溶质分子与吸附剂表面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吸附层,使溶液中的溶质浓度减少。
实验讨论:1. 吸附剂选择:吸附剂的选择对吸附实验结果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吸附剂对不同溶质的吸附能力不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选择适合的吸附剂。
2. 实验条件控制:实验条件的控制对吸附实验结果也有影响。
例如,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吸附剂表面的化学反应活性,从而影响吸附过程的速率和效果。
3. 吸附等温线:吸附等温线是描述吸附剂吸附能力的重要参数。
通过绘制吸附等温线图,可以了解吸附剂对溶质的吸附行为,进而优化吸附实验条件和吸附剂的选择。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观察到固体从溶液中吸附的现象,并了解了吸附实验的关键参数和规律。
吸附实验在环境治理、水处理等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吸附过程的机理,提高吸附剂的吸附效率和选择合适的吸附剂,为解决环境问题和提高工业生产效率提供有力支持。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固体从溶液中吸附的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吸附实验是物理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吸附过程中的参数和规律,可以为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实验报告
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研究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现象。
实验原理: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是指固体表面对溶液中的溶质发
生吸附作用。
吸附过程涉及到物质的表面化学性质和溶液中的溶质分
子结构,吸附剂的表面可以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方式发生吸
附作用。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装置:取一定量的固体样品并将其放置在一个玻璃容器中。
2. 准备溶液:根据实验需要,配制出一定浓度的溶液。
3. 将溶液倒入玻璃容器中,与固体样品接触。
4. 让溶液和固体样品充分接触,并保持一定的反应时间。
5. 根据实验要求,可以调节温度、PH值等条件,观察吸附效果的变化。
6. 取出固体样品,用适当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和测量,以获得吸附量
的数据。
7.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现象,并总结影响吸附效
果的因素。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到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量,并
可以通过吸附等温线等图像来描述吸附效果。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效果受
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溶液浓度、温度、PH等条件。
吸附等温线的
形状可以提供一定的信息,如吸附类型(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和吸
附强度等。
实验总结: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现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
虑多个因素的影响。
通过实验可以了解吸附行为,并为实际应用中的
吸附分离、废水处理等提供参考。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实验条件
的准确控制和数据的准确测量,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固体从溶液中的吸附实验报告
固体从溶液中的吸附实验报告篇一:活性碳吸附综合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活性炭的吸附工艺及性能;熟悉整个实验过程的操作;掌握用“间歇法”、“连续流”法确定活性炭处理污水的设计参数的方法;学会使用一级动力学、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分析,对PAC 的吸附进行动力学分析研究;了解活性炭改性的方法以及其影响因素。
2 实验原理活性炭间隙性吸附实验原理活性炭吸附就是利用活性炭的固体表面对水中一种或多种物质的吸附作用,己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活性炭内部分子在各个方向都受到同等大小的力而在表面的分子则受到不平衡的力,这就使其他分子吸附于其表面上,此为物理吸附;另一个是由于活性炭与被吸附物质之间的化学作用,此为化学吸附。
活性炭的吸附是上述两种吸附综合的结果。
当活性炭在溶液中的吸附速度和解吸速度相等时,即单位时间内的活性炭的数量等于解吸的数量时,此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和在活性炭表面的浓度均不在变化,而达到平衡,此时的动平衡称为活性炭吸附平衡而此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称为平衡浓度。
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以吸附量q表示。
q=VX= 式中:q ——活性炭吸附量,即单位重量的吸附剂所吸附的物质量,g/g;V ——污水体积,L;C0、C ——分别为吸附前原水及吸附平衡时污水中的物质浓度,g/L;X ——被吸附物质重量,g;M ——活性炭投加量,g。
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活性炭的吸附量随被吸附物质平衡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两者之间的变化称为吸附等温线,通常费用兰德里希经验公式加以表达。
q=K·C式中:q ——活性炭吸附量,g/g ;C ——被吸附物质平衡浓度g/L;K、n ——溶液的浓度,pH值以及吸附剂和被吸附物质的性质有关的常数。
K、n值求法如下:通过间歇式活性炭吸附实验测得q、C相应之值,将式取对数后变换为下式:1lgq=lgK+lgC 将q、C相应值点绘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所得直线的斜率为1/n,截距则为K。
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实验报告甲基紫
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实验报告甲基紫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实验报告——甲基紫引言:吸附是化学与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现象,指的是固体表面吸附物质的过程。
吸附实验是研究吸附现象的常用方法之一。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固体甲基紫在溶液中的吸附行为,探究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以及溶液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一、实验原理甲基紫是一种有机染料,常用于研究吸附现象。
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是在固体表面形成一层吸附物质的现象。
吸附行为受到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溶液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固体吸附剂:甲基紫- 实验溶液:一定浓度的甲基紫溶液2. 实验方法:- 准备一定浓度的甲基紫溶液。
- 取一定质量的固体吸附剂甲基紫,加入一定体积的甲基紫溶液中。
- 静置一定时间后,离心分离固体与溶液。
- 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中甲基紫的浓度。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分别研究了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以及溶液浓度对甲基紫吸附效果的影响。
1. 吸附剂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在实验中,我们固定吸附时间和溶液浓度,分别取不同质量的甲基紫吸附剂,进行吸附实验。
结果显示,随着吸附剂用量的增加,溶液中甲基紫的浓度逐渐下降。
这说明吸附剂用量的增加可以提高吸附效果,因为更多的吸附剂能够吸附更多的溶质分子。
2. 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在实验中,我们固定吸附剂用量和溶液浓度,分别将甲基紫溶液与吸附剂静置不同时间后进行离心分离。
结果显示,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溶液中甲基紫的浓度逐渐减少。
这表明吸附时间的延长可以增加吸附效果,因为吸附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
3. 溶液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在实验中,我们固定吸附剂用量和吸附时间,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甲基紫溶液进行吸附实验。
结果显示,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溶液中甲基紫的浓度逐渐降低。
这说明溶液浓度的增加会降低吸附效果,因为更高浓度的溶液中溶质分子较多,与吸附剂竞争吸附位点。
四、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吸附剂用量的增加可以提高吸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从溶液中的吸附实验报告
院(系) 生化系年级 10级专业化工姓名学号
课程名称物化实验实验日期 2012 年 11月 29 日实验地点 3栋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的原理与实验方法。
2•测定活性炭的比表面。
二、实验原理:
吸附能力的大小常用吸附量Γ表示之。
Γ通常指每克吸附剂上吸附溶质的物
质的量。
吸附量Γ的大小与吸附平衡时溶质的浓度C有关,常用的关联式有两个:
(1)Freundlich经验公式:
式中,x 表示吸附溶质的物质的量(mol);m 表示吸附剂的质量(g);c 表示吸附
平衡时溶液的浓度(mol/L);k,n表示经验常数,由温度、溶剂、吸附质与吸附剂
的性质决定。
以lg Γ对lgc 作图可得一直线,由直线的斜率与截距可求得n 与k。
(2)Langmuir吸附方程:
式中,Γ∞表示饱与吸附量;C 表示吸附平衡时溶液的浓度;K 为常数、
用c/Γ对c作图得一直线,由此直线的斜率与截距可求得Γ∞,并进一步计算出吸
附剂的比表面积S
S0(m2/g)=
三、实验准备:
1、仪器:电动振荡器、分析天平、碱式滴定管、带塞锥形瓶(5个)、移液管、锥形瓶
2:药品:活性炭;HAC(0、4mol·ml-3);NaOH (0、1mol·ml-3);酚酞指示剂。
四、实验步骤:
1、
2
五、注意事项
1、溶液的浓度配制要准确,活性炭颗粒要均匀并干燥
2、 醋酸就是一种有机弱酸,其离解常数Ka = 1、76×10-5 ,可用标准碱溶液直接滴定,化学计量点时反应产物就是NaAc ,就是一种强碱弱酸盐,其溶液pH 在8、7 左右,酚酞的颜色变化范围就是8-10,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 正处于其内,因此采用酚酞做指示剂,而不用甲基橙与甲基红。
直到加入半滴NaOH 标准溶液使试液呈现微红色,并保持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3.变红的溶液在空气中放置后,因吸收了空气中的CO2,又变为无色。
4、 以标定的NaOH 标准溶液在保存时若吸收了空气中的CO2,以它测定醋酸的浓度,用酚酞做为指示剂,则测定结果会偏高。
为使测定结果准确,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将NaOH 溶液放置于空气中。
六、数据处理
1、已知 CNaOH=0、1040 mol/L
标准滴定醋酸:V HAC =10、00 ml c 0
V
V C
HAC
NaoH
NaoH
* 消耗NaoH 的平均体积 37、10ml
C 0=0、3858 mol/L
2、利用 V
V c NaoH
NaoH
C 样品
*= 、 C=
m
C C 碳
1
.0*)(0- 求C 、Γ、
3、吸附等温线的绘制:以吸附量Γ对平衡浓度C 作出曲线。
4、作lg Γ=
j
1
*lgc+lgk 1 0、19290 10 1、
00420 15、84
0、16470 0、022 -0、783 -1、657 7、480 2 0、11574 20 1、
00328 18、94
0、09848 0、029 -1、007 -1、543 3、439 3 0、05787 20 1、
00300 8、86
0、04607 0、034 -1、337 -1、470 1、360 4 0、03858 40 1、
00600 11、32
0、02943 0、035 -1、531 -1、451 0、831 5
0、01929
40
1、
00240
5、24
0、01362
0、037
-1、866
-1、430
0.367
求得:J=-4、983 k=0、0169
5、由c/Γ=1/(Γ∞*K)+C/T∞得:
求得:Γ∞=0、02128 k= -0、03456
6、由Γ∞计算活性炭的比表面积。
S。
= =3112、966 (m2/g)七、误差分析
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原因可能如下:
1、活性炭表面上吸附有水分子,而计算时忽略了被水分子占
据的表面积。
2、活性炭表面上有小孔,有的小孔脂肪酸不能钻进去。
3、振荡时间过短或过长。
4、活性炭在称量过程中,由于暴露于空气中,会吸附空气中
的气体。
5、实验过程中温度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八、思考题
1.吸附作用与哪些因素有关?固体吸附剂吸附气体与从溶液中吸附溶质有何不同?
答:吸附作用与温度、压力、溶剂、吸附质与吸附剂性质有关。
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除了吸附溶质还有溶剂,液固吸附到达平衡时间更长;固体吸附剂吸附气体受温度、压力及吸附剂与吸附质性质影响:气体吸附就是放热过程,温度升高吸附量减少;压力增大,吸附量与吸附速率增大;一般吸附质分子结构越复杂,被吸附能力越高。
2.弗罗因德利希吸附等温式与朗缪尔吸附等温式有何区别?
答:朗缪尔吸附等温式就是一个理想的吸附公式,它代表了在均匀表面上,吸附分子彼此没有作用,而且吸附就是单分子层情况下吸附达平衡时的规律性,有饱与吸附量值;弗罗因德利希吸附等温式属于真
实吸附,就是经验公式,但也有理论说明,θ范围比Langmuir 等温
式要大一些,没有饱与吸附量值。
3.如何加快吸附平衡的到达?如何判断就是否达到吸附平衡?
答:提高振荡速度;滴定两次不同时间的醋酸浓度时,两次消耗NaOH 体积相同,即可判断吸附已达到平衡。
九、实验小结
1、测定固体比表面时所用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要选择适当,即初始溶液的浓度以及吸附平衡后的浓度都选择在合适的范围内。
既要防止
初始浓度过高导致出现多分子层吸附,又要避免平衡后的浓度过低使吸附达不到饱与。
2、按朗格谬尔吸附等温线的要求,溶液吸附必须在等温条件下进行,使盛有样品的磨口锥形瓶置于恒温器中振荡,使之达到平衡。
本实验就是在空气浴中将盛有样品的磨口锥形瓶置于振荡器上振荡。
实验
过程中温度会有变化,这样会影响测定结果。
3.由实验结果可知,活性炭在醋酸溶液中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可用Langmuir 吸附等温式表征其吸附特性。
用溶液吸附法测定活性
炭比表面积,不需要特殊仪器,但测定过程中要防止溶剂挥发,以免引起测量误差。
此外,由于忽略界面上被溶剂占据部分,因此由这一方
法所测得的比表面积一般偏小。
但由于方法简便,可以作为了解固体
吸附剂特性的一种简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