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解三角形

合集下载

2024高中数学解三角形ppt课件

2024高中数学解三角形ppt课件

目录•三角形基本概念与性质•正弦定理及其应用•余弦定理及其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及其应用•解三角形综合应用举例三角形基本概念与性质三角形的分类按边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

三角形的定义与分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0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

02证明方法通过平行线的性质或者撕拼法等方法进行证明。

三角形外角性质三角形外角的定义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边与角关系01正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值的比相等且等于外接圆的直径。

02余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0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1/2absinC,其中a、b为两边长,C为两边夹角。

正弦定理及其应用正弦定理的推导与证明推导过程通过三角形的外接圆和正弦函数的定义,推导出正弦定理的表达式。

证明方法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正弦函数的性质,证明正弦定理的正确性。

利用正弦定理求解三角形已知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通过正弦定理计算出已知两边夹角对应的第三边的长度。

已知两角及夹边求其他元素利用正弦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三角形的其他元素。

解决三角形中的角度问题通过正弦定理计算出三角形中的未知角度。

解决三角形中的边长问题利用正弦定理求出三角形中的未知边长。

解决力学问题在力学中,正弦定理可用于解决涉及三角形的问题,如力的合成与分解等。

解决光学问题在光学中,正弦定理可用于解决涉及光的反射和折射等问题。

余弦定理及其应用余弦定理的推导与证明向量法推导余弦定理通过向量的数量积和模长关系,推导余弦定理的表达式。

几何法证明余弦定理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正弦定理,结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余弦定理。

07第七章 解三角形【讲义】

07第七章  解三角形【讲义】

第七章 解三角形一、基础知识在本章中约定用A ,B ,C 分别表示△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分别表示它们所对的各边长,2cb a p ++=为半周长。

1.正弦定理:CcB b A a sin sin sin ===2R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

推论1:△ABC 的面积为S △ABC =.sin 21sin 21sin 21B ca A bc C ab ==推论2:在△ABC 中,有bcosC+ccosB=a. 推论3:在△ABC 中,A+B=θ,解a 满足)sin(sin a ba a -=θ,则a=A. 正弦定理可以在外接圆中由定义证明得到,这里不再给出,下证推论。

先证推论1,由正弦函数定义,BC 边上的高为bsinC ,所以S △ABC =C ab sin 21;再证推论2,因为B+C=π-A ,所以sin(B+C)=sinA ,即sinBcosC+cosBsinC=sinA ,两边同乘以2R 得bcosC+ccosB=a ;再证推论3,由正弦定理BbA a sin sin =,所以)sin()sin(sin sin A a A a --=θθ,即sinasin(θ-A)=sin(θ-a)sinA ,等价于21-[cos(θ-A+a)-cos(θ-A-a)]=21-[cos(θ-a+A)-cos(θ-a-A)],等价于cos(θ-A+a)=cos(θ-a+A),因为0<θ-A+a ,θ-a+A<π. 所以只有θ-A+a=θ-a+A ,所以a=A ,得证。

2.余弦定理:a 2=b 2+c 2-2bccosA bca cb A 2cos 222-+=⇔,下面用余弦定理证明几个常用的结论。

(1)斯特瓦特定理:在△ABC 中,D 是BC 边上任意一点,BD=p ,DC=q ,则AD 2=.22pq qp qc p b -++ (1)【证明】 因为c 2=AB 2=AD 2+BD 2-2AD ·BDcos ADB ∠, 所以c 2=AD 2+p 2-2AD ·pcos .ADB ∠ ① 同理b 2=AD 2+q 2-2AD ·qcos ADC ∠, ② 因为∠ADB+∠ADC=π,所以cos ∠ADB+cos ∠ADC=0, 所以q ×①+p ×②得qc 2+pb 2=(p+q)AD 2+pq(p+q),即AD 2=.22pq qp qc p b -++ 注:在(1)式中,若p=q ,则为中线长公式.222222a c b AD -+=(2)海伦公式:因为412=∆ ABC S b 2c 2sin 2A=41b 2c 2(1-cos 2A)=41b 2c 21614)(1222222=⎥⎦⎤⎢⎣⎡-+-c b a c b [(b+c)2-a 2][a 2-(b-c) 2]=p(p-a)(p-b)(p-c). 这里.2cb a p ++=所以S △ABC =).)()((c p b p a p p ---二、方法与例题1.面积法。

第七讲 总结三角形的解题思路与规律(整理与复习)

第七讲 总结三角形的解题思路与规律(整理与复习)

个性化辅导讲义学生:科目:数学第 1 阶段第 7 次课教师:BC,B′C′边上的高,且只需要填写一个你认为适当的条件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如图,已知0A=OB,OC=0D,下列结论中:①∠A=∠B;②DE=CE;③连OE,则0E平分∠0,正确的是( )A.①②B。

②③C.①③D.①②③2.如图,A在DE上,F在AB上,且AC=CE,∠l=∠2=∠3,则DE的长等于( ).A:DC B.BC C.AB D.AE+AC3.如图,AB∥CD,AC∥DB,AD与BC交于0,AE⊥BC.于E,DF⊥BC于F,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对A.5 B.6 C.7 D.8第1题图第2题图第3题图二、解答题1.已知:AB=4,AC=2,D是BC中点,AD是整数,求ADAD=CE,AD⊥CE中结论是否仍成立?请证明AB C2.已知:D是AB中点,∠ACB=90°,求证:12 CD ABB3.已知:BC=DE,∠B=∠E,∠C=∠D,F是CD中点,求证:∠1=∠2 AEC F D4.已知:∠1=∠2,CD=DE,EF//AB,求证:EF=AC5.已知:AD平分∠BAC,AC=AB+BD,求证:∠B=2∠C6.已知:AC平分∠BAD,CE⊥AB,∠B+∠D=180°,求证:AE=AD+BEBACDF21ECDBA7.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8.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DC ,BE 、CE 分别平分∠ABC 、∠BCD ,且点E 在AD 上。

求证:BC=AB+DC 。

9如图,在△ABC 中,BD =DC ,∠1=∠2,求证:AD ⊥BC .10.如图,OM 平分∠POQ ,MA ⊥OP ,MB ⊥OQ ,A 、B 为垂足,AB 交OM 于点N .求证:∠OAB =∠OBA11.如图,已知AD ∥BC ,∠P AB 的平分线与∠CBA 的平分线相交于E ,CE 的连线交AP 于D .求证:AD +BC =AB .ADBCP EDCB A。

第4章 第7节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2022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讲义(新高考)

第4章 第7节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2022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讲义(新高考)

第七节解三角形应用举例一、教材概念·结论·性质重现1.仰角和俯角意义图示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2.方位角意义图示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3.方向角意义图示相对于某一正方向的水平角(1)北偏东α,即由指北方向顺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2)北偏西α,即由指北方向逆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3)南偏西等其他方向角类似.4.坡角与坡度意义图示(1)坡角: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如图,角θ为坡角);(2)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长度之比(如图,i为坡度).坡度又称为坡比.解三角形应用问题的步骤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若从A 处望B 处的仰角为α,从B 处望A 处的俯角为β,则α,β的关系为α=β.(√) (2)俯角是铅垂线与视线所成的角,其范围为⎣⎢⎡⎦⎥⎤0,π2.(×) (3)若点P 在点Q 的北偏东44°,则点Q 在点P 的东偏北46°. (×) (4)方位角大小的范围是[0,π),方向角大小的范围是⎣⎢⎡⎭⎪⎫0,π2.(×)2.如图,两座灯塔A 和B 与海岸观察站C 的距离相等,灯塔A 在观察站南偏西40°,灯塔B 在观察站南偏东60°,则灯塔A 在灯塔B 的( )A .北偏东10°B .北偏西10°C .南偏东80°D .南偏西80°D 解析:由条件及图可知,∠A =∠CBA =40°,又∠BCD =60°,所以∠CBD =30°,所以∠DBA =10°,因此灯塔A 在灯塔B 的南偏西80°. 3.如图,为测量一棵树OP 的高度,在地面上选取A ,B 两点,从A ,B 两点分别测得树尖的仰角为30°,45°,且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60 m ,则树的高度为________m.30+303解析:在△PAB中,∠PAB=30°,∠APB=15°,AB=60 m,sin 15°=sin(45°-30°)=sin 45°cos 30°-cos 45°·sin 30°=22×32-22×12=6-2 4.由正弦定理得PBsin 30°=ABsin 15°,所以PB=12×606-24=30(6+2),所以树的高度OP=PB sin 45°=30(6+2)×22=(30+303)(m).4.如图,A,B两点在河的同侧,且A,B两点均不可到达,要测出A,B的距离,测量者可以在河岸边选定两点C,D.若测得CD=32km,∠ADB=∠CDB=30°,∠ACD=60°,∠ACB=45°,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 km.64解析:因为∠ADC=∠ADB+∠CDB=60°,∠ACD=60°,所以∠DAC=60°,所以AC=CD=32km.在△BCD中,∠DBC=180°-∠CDB-∠ACD-∠ACB=45°,由正弦定理,得BC=CDsin∠DBC·sin∠BDC=32sin 45°·sin 30°=64(km).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AB2=AC2+BC2-2AC·BC cos 45°=34+38-2×32×64×22=38.所以AB=64km.所以A,B两点间的距离为64km.5.要测量底部不能到达的电视塔AB的高度,在C点测得塔顶A的仰角是45°,在D点测得塔顶A的仰角是30°,并测得水平面上的∠BCD=120°,CD=40 m,则电视塔的高度为________.40 m解析:设电视塔的高度为x m,则BC=x,BD=3x.在△BCD中,由余弦定理得3x2=x2+402-2×40x×cos 120°,即x2-20x-800=0,解得x=40或x=-20(舍去).故电视塔的高度为40 m.考点1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应用性考向1测量距离问题如图,某旅游景点有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峰,山上有一条笔直的山路BC 和一条索道AC,小王和小李打算不坐索道,而是花2个小时的时间进行徒步攀登.已知∠ABC=120°,∠ADC=150°,BD=1 km,AC=3 km.假设小王和小李徒步攀登的速度为每小时1 250m,请问:两位登山爱好者能否在2个小时内徒步登上山峰.(即从B点出发到达C点)解:在△ABD中,由题意知,∠ADB=∠BAD=30°,所以AB=BD=1.因为∠ABD=120°,由正弦定理ABsin∠ADB=ADsin∠ABD,解得AD=3(km).在△ACD中,由AC2=AD2+CD2-2AD·CD·cos 150°,得9=3+CD2+23×32×CD.即CD2+3CD-6=0,解得CD=33-32(km),BC=BD+CD=33-12(km).两个小时小王和小李可徒步攀登1 250×2=2 500(m),即2.5km , 而33-12<36-12=52=2.5,所以两位登山爱好者可以在两个小时内徒步登上山峰.1.若将本例条件“BD =1 km ,AC =3 km ”变为“BD =200 m ,CD =300 m ”,其他条件不变,求这条索道AC 的长.解:在△ABD 中,BD =200,∠ABD =120°. 因为∠ADB =30°,所以∠DAB =30°. 由正弦定理,得BD sin ∠DAB =ADsin ∠ABD , 所以200sin 30°=ADsin 120°. 所以AD =200×sin 120°sin 30°=200 3 (m). 在△ABC 中,DC =300 m ,∠ADC =150°,所以AC 2=AD 2+DC 2-2AD ×DC ×cos ∠ADC =(2003)2+3002-2×2003×300×cos 150°=390 000,所以AC =10039 m.故这条索道AC 长为10039 m.2.若将本例条件“∠ABC =120°,∠ADC =150°,BD =1 km ,AC =3 km ”变为“∠ADC =135°,∠CAD =15°,AD =100 m ,作CO ⊥AB ,垂足为O ,延长AD 交CO 于点E ,且CE =50 m ,如图”,求角θ的余弦值.解:在△ACD 中,∠ADC =135°, ∠CAD =15°,所以∠ACD =30°. 由正弦定理可得AC =100×sin 135°sin 30°=100 2.在△ACE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CEA =AC ·sin ∠CAE CE=3-1,所以cos θ=cos ⎝ ⎛⎭⎪⎫∠CEA -π2=sin ∠CEA =3-1.距离问题的解题思路这类实际应用题,实质就是解三角形问题,一般都离不开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解题中,首先要正确地画出符合题意的示意图,然后将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去求解.提醒:①基线的选取要恰当准确;②选取的三角形及正弦、余弦定理要恰当. 考向2 测量高度问题如图,小明同学在山顶A 处观测到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沿直线匀速行驶,小明在A 处测得公路上B ,C 两点的俯角分别为30°,45°,且∠BAC =135°.若山高AD =100 m ,汽车从B 点到C 点历时14 s ,则这辆汽车的速度约为________m/s(精确到0.1).参考数据:2≈1.414,5≈2.236.22.6 解析:因为小明在A 处测得公路上B ,C 两点的俯角分别为30°,45°, 所以∠BAD =60°,∠CAD =45°. 设这辆汽车的速度为v m/s ,则BC =14v . 在Rt △ABD 中,AB =AD cos ∠BAD =100cos 60°=200. 在Rt △ACD 中,AC =AD cos ∠CAD =100cos 45°=100 2.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BC 2=AC 2+AB 2-2AC ·AB ·cos ∠BAC , 所以(14v )2=(1002)2+2002-2×1002×200×cos 135°,所以v =50107≈22.6,所以这辆汽车的速度约为22.6 m/s.解决高度问题的注意事项(1)在解决有关高度问题时,理解仰角、俯角是关键.(2)高度问题一般是把它转化成解三角形问题,要注意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的应用.若是空间的问题要注意空间图形向平面图形的转化.1.圭表(如图1)是我国古代一种通过测量正午日影长度来推定节气的天文仪器,它包括一根直立的标杆(称为“表” )和一把呈南北方向水平固定摆放的与标杆垂直的长尺(称为“圭” ).当正午太阳照射在表上时,日影便会投影在圭面上,圭面上日影长度最长的那一天定为冬至,日影长度最短的那一天定为夏至.图2是一个根据北京的地理位置设计的圭表的示意图,已知北京冬至正午太阳高度角(即∠ABC)为26.5°,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角(即∠ADC)为73.5°,圭面上冬至线与夏至线之间的距离(即BD的长)为a,则表高(即AC的长)为()A.a sin 53°2sin 47°B.2sin 47°a sin 53°C.a tan 26.5°tan 73.5°tan 47°D.a sin 26.5°sin 73.5°sin 47°D解析:由题意得,∠BAD=73.5°-26.5°=47°.在△ABD中,由正弦定理可得,BDsin∠BAD=ADsin∠ABD,即asin 47°=ADsin 26.5°,则AD=a sin 26.5°sin 47°.在△ACD中,ACAD=sin∠ADC=sin 73.5°,所以AC=a sin 26.5°·sin 73.5°sin 47°.故选D.2.如图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展览的展馆——国家博物馆.现欲测量博物馆正门柱楼顶部一点P 离地面的高度OP (点O 在柱楼底部).在地面上的A ,B 两点测得点P 的仰角分别为30°,45°,且∠ABO =60°,AB =50米,则OP 为( )A .15米B .25米C .35米D .45米B 解析:如图所示:由于∠OAP =30°,∠PBO =45°,∠ABO =60°,AB =50米,OP ⊥AO ,OP ⊥OB .设OP =x ,则OA =3x ,OB =x ,在△OAB 中,由余弦定理得OA 2=OB 2+AB 2-2OB ·AB ·cos ∠ABO , 即(3x )2=502+x 2-2×50x ×12,所以x 2+25x -1 250=0,解得x =25或x =-50(舍).3.海洋蓝洞是地球罕见的自然地理现象,被喻为“地球留给人类保留宇宙秘密的最后遗产”,我国拥有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蓝洞.若要测量如图所示的蓝洞的口径A ,B 两点间的距离,现在珊瑚群岛上取两点C ,D ,测得CD =80米,∠ADB =135°,∠BDC =∠DCA =15°,∠ACB =120°,则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米.805 解析:如图,在△ACD 中,∠DCA =15°,∠ADC =150°,所以∠DAC =15°.由正弦定理,得AC=80sin 150°sin 15°=406-24=40(6+2)(米).在△BCD中,∠BDC=15°,∠BCD=135°,所以∠CBD=30°.由正弦定理,得CDsin∠CBD=BCsin∠BDC,所以BC=CD·sin∠BDCsin∠CBD=80×sin 15°sin 30°=40(6-2)(米).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AB2=AC2+BC2-2AC·BC·cos∠ACB=1 600(8+43)+1 600(8-43)+2×1 600(6+2)×(6-2)×12=1 600×16+1 600×4=1 600×20,解得AB=805(米),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805米.考点2正余弦定理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2020·青岛模拟)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AB⊥AD,AB=1,AD =3,BC= 2.(1)若CD=1+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2)若sin∠BCD=325,∠ADC∈⎝⎛⎭⎪⎫0,π2,求sin∠ADC.解:(1)如图,连接BD,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可得,BD2=AB2+AD2=4,所以BD=2.在△BCD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C =BC 2+CD 2-BD 22BC ·CD =2+(1+3)2-222×2×(1+3)=22. 因为C 为三角形的内角,故C =π4, 所以S △ABD =12AB ·AD =12×1×3=32, S △BCD =12BC ·CD sin C =12×2×(1+3)×22=1+32, 故四边形ABCD 的面积S =1+232.(2)在△BCD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BC sin ∠BDC =BDsin ∠BCD , 所以sin ∠BDC =BC ·sin ∠BCD BD=35. 因为∠ADC ∈⎝ ⎛⎭⎪⎫0,π2,所以∠BDC ∈⎝ ⎛⎭⎪⎫0,π2, 所以cos ∠BDC =45,在Rt △ABD 中,tan ∠ADB =AB AD =33, 故∠ADB =π6,所以sin ∠ADC =sin ⎝ ⎛⎭⎪⎫∠BDC +π6=35×32+45×12=4+3310.正余弦定理解平面几何问题的注意点(1)图形中几何性质的挖掘往往是解题的切入点,或是问题求解的转折点. (2)根据条件或图形,找出已知,未知及求解中需要的三角形,用好三角恒等变换公式,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题.(3)养成应用方程思想解题的意识.1.如图,为了测量A ,C 两点间的距离,选取同一平面上B ,D 两点,测出四边形ABCD 各边的长度(单位:km),AB =5,BC =8,CD =3,AD =5,且∠B 与∠D 互补,则AC 的长为( )A .7 kmB .8 kmC .9 kmD .6 kmA 解析:在△ACD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D =AD 2+CD 2-AC 22AD ·CD =34-AC 230.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B =AB 2+BC 2-AC 22AB ·BC=89-AC 280. 因为∠B +∠D =180°,所以cos B +cos D =0,即34-AC 230+89-AC 280=0,解得AC 2=49.所以AC =7.2.(2020·山师附中高三模拟)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 =26,AD =3,∠ADB =2∠ABD ,∠BCD =π3.(1)求BD ;(2)求△BCD 周长的最大值.解:在△ABD 中,设BD =x ,∠ABD =α,则∠ADB =2α, 因为AB sin 2α=AD sin α, 所以cos α=63.由余弦定理得cos α=x 2+24-946x =63. 整理得x 2-8x +15=0,解得x =5或x =3. 当x =3时,得∠ADB =2α=π2, 与AD 2+BD 2≠AB 2矛盾,故舍去, 所以BD =5.(2)在△BCD 中,设∠CBD =β, 所以BD sin π3=BC sin ⎝ ⎛⎭⎪⎫2π3-β=CD sin β,所以BC =1033sin ⎝ ⎛⎭⎪⎫2π3-β,CD =1033sin β,所以BC +CD =1033·⎝ ⎛⎭⎪⎫32sin β+32cos β=10sin ⎝ ⎛⎭⎪⎫β+π6≤10. 所以△BCD 周长的最大值为15.考点3 解三角形与三角函数的综合问题(2020·合肥模拟)已知函数f (x )=cos 2x +3sin(π-x )sin ⎝ ⎛⎭⎪⎫x -π2-12.(1)求函数f (x )在[0,π]上的单调递减区间;(2)锐角△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f (A )=-1,a =2,求△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解:(1)f (x )=1+cos 2x 2-3sin x cos x -12=12cos 2x -32sin 2x =-sin ⎝ ⎛⎭⎪⎫2x -π6. 令2k π-π2≤2x -π6≤2k π+π2, 得k π-π6≤x ≤k π+π3(k ∈Z ),所以函数f (x )在[0,π]上的单调递减区间为⎣⎢⎡⎦⎥⎤0,π3和⎣⎢⎡⎦⎥⎤5π6,π. (2)因为△ABC 为锐角三角形,所以0<A <π2,所以-π6<2A -π6<5π6. 又f (A )=-sin ⎝ ⎛⎭⎪⎫2A -π6=-1, 所以2A -π6=π2,即A =π3.因为a 2=b 2+c 2-2bc cos A =b 2+c 2-bc ≥2bc -bc =bc ,当且仅当b =c =2时,等号成立.又a =2,所以bc ≤4, 所以S △ABC =12bc sin A ≤ 3. 即△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3.解三角形与三角函数综合问题的一般步骤已知函数f (x )=32sin 2x -cos 2x -12(x ∈R ),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应边分别为a ,b ,c ,且c =3,f (C )=0.(1)求角C ;(2)若向量m =(1,sin A )与向量n =(2,sin B )共线,求△ABC 的周长. 解:(1)f (x )=32sin 2x -cos 2x -12=32sin 2x -12cos 2x -1=sin ⎝ ⎛⎭⎪⎫2x -π6-1. 因为f (C )=sin ⎝ ⎛⎭⎪⎫2C -π6-1=0且C 为三角形内角,所以C =π3. (2)若向量m =(1,sin A )与向量n =(2,sin B )共线, 则sin B -2sin A =0. 由正弦定理得b =2a ,由余弦定理得cos π3=a2+4a2-3 2·a·2a=12,解得a=1,b=2,故△ABC的周长为3+ 3.。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第七讲 三角形(一)精讲精练 提升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第七讲 三角形(一)精讲精练 提升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第7讲三角形(一)提高篇知识点一:三角形的特性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或重合),叫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三角形只有3条高。

重点:三角形高的画法:一落二移三画四标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

4、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

判断三条线段能不能组成三角形,只要看最短的两条边的和是不是大于第三条边。

5、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可表示成三角形ABC。

知识点二:三角形的分类1、按照角大小来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按照边长短来分:三边不等的△,三边相等的△,等腰△(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

3、等边△的三边相等,每个角是60度。

(顶角、底角、腰、底的概念)4、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5、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6、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7、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直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钝角。

8、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9、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10、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考点1:三角形的特性【典例1】(2020春•桐梓县期末)下面每组中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是()A.5m、7m、9m B.7dm、5dm、ldmC.4cm、8cm、5cm【典例2】(2020春•桐梓县期末)下面形状中具有稳定性的是()A.B.C.【典例3】(2020春•峄城区期末)把一根13厘米的小棒截成3根整厘米的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最长的一根小棒不能超过()厘米.【典例4】(2020春•浦城县期末)动物王国举行围篱笆比赛,()围的比较牢固.A.小熊B.公鸡C.小狗【典例5】(2020春•鄄城县期末)爷爷要给一块地围上篱笆,()形状的篱笆稳固不易变形.A.B.C.D.【典例6】(2020春•微山县期末)下面三种物品,利用了三角形稳定性的是()A.三角形花坛B.红领巾C.自行车的三角形车架考点2:三角形的分类【典例1】(2020春•邛崃市期末)如图中是锐角三角形.【典例2】(2019春•梁子湖区期末)在图中,一共有个钝角三角形,6个直角三角形,个等腰三角形,个等边三角形.【典例3】(2020春•灌阳县期末)红领巾按角分类属于三角形,按边分类属于三角形..【典例4】(2020春•洪山区期末)三角形如果有两个角是锐角,就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判断对错)综合练习一.选择题1.(2020秋•宁化县期中)任意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锐角。

第7讲、构造直角三角形

第7讲、构造直角三角形

第七讲 构造直角三角形知识梳理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 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即:在△ABC 中,若222c b a =+,则△ABC 为Rt △。

(2) 满足a 2+b 2=c 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常用的勾股数组:如: 3、4、5; 6、8、10; 5、12、13等;若a ,b ,c 为一组勾股数,那么ka ,kb ,kc (k ≠0,k 为常数)也是勾股数。

2.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步骤与方法◆步骤:① 首先确定最大边;② 计算最大边的平方及其余两边的平方和; ③ 比较最大边的平方与其余两边的平方和。

◆方法:假设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 ,b ,c ,且c 为最大边:(1)若222c b a =+,则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若222c b a >+,则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3)若222c b a <+,则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例题精讲例1:已知△ABC 的三边为a 、b 、c ,有下列各组条件,判定△ABC 的形状。

(1)a =6,b =8,c =10; (2)a =41,b =40,c =9;(3))(,,0n m mn 2c n m b n m a 2222>>=+=-=。

例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C 是直角,AB =13,BC =4,CD =3,AD =12,求证:AD ⊥BD 。

同步训练 A 组1.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边,(1)a =0.3,b =0.4,c =0.5; (2)a =4,b =5,c =6; (3)a =7,b =24,c =25; (4)a =15,b =20,c =25. 上述四个三角形中,直角三角形有( )个。

2.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A .在△ABC 中,若∠A =∠C -∠B ,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B .在△ABC 中,若222c b a =+,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C .在△ABC 中,若∠A,∠B,∠C 的度数比是1:2:3,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D .在△ABC 中,若三边长a :b :c =1:2:3,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

第七讲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高考状元之路

第七讲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高考状元之路

第七节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预习设计 基础备考知识梳理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2.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解三角形时,解的情况3.三角形常用的面积公式a a h h a s (21)1(⋅=表示a 边上的高).⋅====R abcA bcB acC ab s 4sin 21sin 21sin 21)2(r c b a r s )((21)3(++=为内切圆半径).(4)设),(21c b a P ++=则.))()((c p b p a P P S ---=典题热身1.已知△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2=c ,120,6 ==B b 则a 等于 ( )6.A 2.B 3.c 2.D答案:D2.已知△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b 、c 成等比数列,且,2a c =则cosB 等于 ( )41.A 43.B 42.c 32.D 答案:B3.在△ABC 中,,24,34,60===b a A 则B 等于 ( )13545.或A 135.B 45.C D .以上答案都不对答案:C4.(2011.福建高考)若△ABC 的面积为,60,2,3o C BC ==则边AB 的长度等于答案:25.(2010.绍兴一模)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1,2,45===∠a b B 则=∠C答案:105 课堂设计 方法备考题型一 应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例1】(2010.浙江高考)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412cos C (1)求C sin 的值;(2)当C A a sin sin 2,2==时,求b 及c 的长.题型二 应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例2】(2010.辽宁高考)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且.s i n )2(s i n )2(s i n 2C b c B c b A a +++=(1)求A 的大小;(2)若,1sin sin =+C B 试判断△ABC 的形状,题型三 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问题【例3】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3,2πC c(1)若△ABC 的面积等于;,,3b a 求(2)若,2sin 2)sin(sin A A B C =-+求△ABC 的面积. 技法巧点(1)应熟练掌握和运用内角和定理:++=++22,B A c B A π22π=C 中互补和互余的情况,结合诱导公式可以减少角的种数.(2)正弦、余弦定理的公式应注意灵活运用,如由正、余弦定理结合得,c o s s i n s i n 2s i n s i n s i n 222A C B C B A ⋅⋅-+=可以 进行化简或证明.(3)根据所给条件确定三角形的形状,主要有两种途径:①化边为角;②化角为边,并常用正弦(余弦)定理实施边、角转换.,失误防范1.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应注意的问题在利用正弦定理解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进而求出其他的边和角时,有时可能出现一解、两解或无解的情况,应结合图形并根据“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来判断解的情况,作出正确取舍.2.三角形形状的判断在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时,一般将已知条件中的边角关系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转化为角角的关系或边边的关系,再用三角变换或代数式的恒等变形(如因式分解、配方等)求解,注意等式两边的公因式不要约掉,要移项提取公因式,否则会有漏掉一种形状的可能,随堂反馈1.(2011.重庆高考)若△ABC 的内角A 、B 、C 满足=A sin 6,sin 3sin 4C B =则=B cos ( )415.A 43.B 16153.c 1611.D 答案:D2.(2011.浙江高考)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sin cos B b A a =则=+B A A 2cos cos sin ( )21.-A 21.B 1.-c 1.D 答案:D3.(2010.北京高考)某班设计了一个八边形的班徽(如图),它由腰长为1,顶角为a 的四个等腰三角形,及其底边构成的正方形所组成,该八边形的面积为 ( )2cos 2sin 2.+-ααA 3cos 3sin .+-ααB 1cos 3sin 3.+-ααC 1cos sin 2.+-ααD答案:A4.(2011.北京高考)在△ABC 中,若==∠=A B b sin ,4,5π,31则=a 答案;3255.(2010.广东高考)已知a ,b ,c 分别是△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若,2,3,1B C A b a =+-≡= 则=C sin答案:1高效作业 技能备考一、选择题1.(2011.四川高考)在△ABC 中,-+≤C B A 222sin sin sin ,sin sin C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6,0.(πA ),6[ππ⋅B )3,0.(πc ),3.(ππD 答案:C2.已知锐角△ABC 的面积为,3,4,33==CA BC 则角C 的大小为 ( ) 75.A 60.B 45.C 30.D答案:B3.已知△ABC 中,C B A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26+=c 且,75 =∠A 则b 等于( )2.A 324.+B 324.-C 26.-D答案:A4.(2011.滨州质检)△ABC 中,,30,1,3e B AC AB =∠==则△ABC 的面积等于 ( )23.A 43.B 3223.或c 4323或⋅D 答案:D5.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若=B c cos ,cos C b 且,32cos =A 则B sin 等于 ( ) 66.±A 66.B 630.±C 630.D 答案:D6.(2011.福州模拟)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s i n 32s i n ,322B C bc b a ==- 则=A ( )o A 30. 60.B 120.C 150.D答案:A二、填空题7.(2011.南京模拟)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54cos ,7,5===C b a 则角A 的大小为 答案:4π8.(2011.沈阳模拟)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222bc a c b +=+且 ,4=⋅AB AC 则△ABC 的面积等于答案:329.(2011.上海模拟)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ABC 的顶点A (-1,O ),C(l ,0),顶点B 在椭圆13422=+y x 上,则BC A sin sin sin +的值为 答案:2三、解答题10.(2011.湖北高考)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41cos ,2,1C b a(1)求△ABC 的周长;(2)求cos(A- C)的值.11. (2011.湖南高考)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cos sin C a A c = (1)求角C 的大小;(2)求)4cos(sin 3π+-B A 的最大值,并求取得最大值时角A ,B 的大小,12.(2011.江苏高考)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c .(1)若,cos 2)6sin(A A =+π求A 的值;(2)若,3,31cos c b A ==求C sin 的值,。

全等三角形---中点模型

全等三角形---中点模型

第七讲全等三角形中点模型模型一:倍长中线或类中线(与中点有关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模型分析如图①,AD是△ABC的中线,延长AD至点E使DE=AD,易证:△ADC≌△EDB(SAS)。

如图②,D是BC中点,延长FD至点E使DE=FD,易证:△FDB≌△FDC(SAS)。

当遇见中线或者中点的时候,可以尝试倍长中线或类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目的是对已知条件中的线段进行转移。

例1-1.如图,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连接BE并延长AC 于点F,AF=EF。

求证:AC=BE。

例1-2.如图①,点O为线段MN的中点,PQ与MN相交于点O,且PM∥NQ,可证△PMO≌△QNO.根据上述结论完成下列探究活动:(1)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中,AB∥DC,E为BC边的中点,∠BAE=∠EAF,AF与D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试探究线段AB与AF、C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③,DE、BC相交于点E,BA交DE于点A,且BE:EC=1:2,∠BAE=∠EDF,CF∥AB.若AB=4,CF=2,求DF的长度.思考题1.已知:点P是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所在直线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A、C重合),分别过点A、C向直线BP作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F,点O为AC的中点.(1)当点P与点O重合时如图①,求证OE=OF;(2)直线BP绕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当∠OFE=30°时,如图②、图③的位置,猜想线段CF、AE、OE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对图②、图③的猜想,并选择一种情况给予证明.模型二: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可以考虑与顶点连接用“三线合一”模型分析等腰三角形中有底边中点时,常作底边的中线,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到角相等或边相等,为解题创造更多的条件,当看见等腰三角形的时候,就应想到:“边等、角等、三线合一”。

例2-1.如图,在△ABC中,AB=AC-5,BC=6,M为BC的中点,MN⊥AC于点N,求MN的长度。

解三角形PPT

解三角形PPT

第7讲│ 要点热点探究
► 探究点三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1—测量问题 例 3 如图 2-7-1,某人在斜坡上仰视对面山顶上的一 座铁塔 AB,发现在 P 点处的视角∠APB 的正切值为121.若塔所 在山高 OA=220 m,OC=200 m,观测者所在斜坡 CP 的直线 距离为 60 5 m,斜坡与水平面夹角为 α,且 tanα=12,据此推 测,塔高 AB 约为________ m.(点 P 与 OAC 在同一竖直面内)
第7讲│ 要点热点探究
[规范评析] 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常见题型:① 已知两角及一边,利用正弦定理求解;②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 角,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解的情况可能不唯一;③ 已知两边及其夹角,利用余弦定理求解;④已知三边,利用余 弦定理求解.
第7讲│ 要点热点探究
变式题 (1)在△ABC 中,a=4,b=52,5cos(B+C)+3=0,
定理得44=sin2B,求得 sinB=12.又 a>b,所以 B 必为锐角,即 B=π6. 5
故选 A. (2)设 A,B,C 对边分别为 a,b,c.由已知等式利用正弦、余弦
定理得 b+c=aa2+2ca2c-b2+a2+2ba2b-c2,整理得(b+c)(b2+c2-a2) =0.∴b2+c2=a2,∴△ABC 为直角三角形,且∠A=90°.
则 sinA∶sinB∶sinC 为( )
A.4∶3∶2
B.5∶6∶7
C.5∶4∶3
D.6∶5∶4
第7讲│ 要点热点探究
[思考流程] (1)(分析)将已知的边角条件在△ABC 中标出 ⇨ (推理)根据正弦定理列出等式 ⇨ (结论)求出对应的边长 AC.
(2) (分析)得到边 a,b,c 的大小及其关系 ⇨ (推理)根据余 弦定理列出等式 ⇨ (结论)求出对应的边长 c,即得 a,b;最后 由正弦定理得结论.

第7节解三角形课件

第7节解三角形课件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 180°。
0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02
推论
三角形外角性质
三角形外角性质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 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 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边与角关系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 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地理问题中解三角形方法
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地球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和方位 角。
通过测量地球上两点的经纬度 ,利用球面三角形的性质,求 解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和方位 角。
利用地理坐标系和地图投影的 原理,将地理问题转化为平面 几何问题,进而利用解三角形 的方法求解。
其他实际问题中解三角形方法
在建筑设计中,利用解三角形的方法 求解建筑物的角度、高度和距离等问 题。
02
航海问题
在航海问题中,如确定船只的 位置、计算航程等,也可以利
用余弦定理进行计算。
03
物理问题
在物理问题中,如计算力的合 成与分解、求解物体的运动轨 迹等,也可以利用余弦定理进
行计算。
04
三角形面积公式与计算
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三角形面积公式为:$S = frac{1}{2}absin C$,其中 $a, b$为三角形的两边长,$C$为这两边所夹的角。
已知两边及夹角求三角形面积方法
• 直接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S = \frac{1}{2}ab\sin C$ ,其中$a, b$为已知的两边长,$C$为已知的夹角。
三角形面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
03
测量问题
工程问题
物理问题
在测量中,经常需要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 积,可以通过划分成多个三角形,然后分 别计算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最后求和得到 整个图形的面积。

2014高考数学理(真题讲练 规律总结 名师押题)热点专题突破:第七讲 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

2014高考数学理(真题讲练 规律总结 名师押题)热点专题突破:第七讲 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

第七讲 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简单三角恒等变换差角余弦公式倍角公式和(差)角公式余弦定理正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解三角形应用举例1.(倍角公式)(2013·课标全国卷Ⅱ)已知sin 2α=23,则cos 2⎝⎛⎭⎫α+π4=( ) A.16 B.13 C.12D.23【解析】 ∵sin 2α=23,∴cos 2⎝⎛⎭⎫α+π4=1+cos ⎝⎛⎭⎫2α+π 22=1-sin 2α2=1-232=16.【答案】 A2.(正弦定理与和角公式)(2013·陕西高考)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b cos C +c cos B =a sin A ,则△ABC 的形状为( )A .直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确定【解析】 由正弦定理,及b cos C +c cos B =a sin A ,得 sin B cos C +sin C cos B =sin 2A ,即sin(B +C )=sin 2A , ∴sin A =1,得A =π2(由于0<A <π),故△ABC 是直角三角形. 【答案】 A3.(正弦定理)在△ABC 中,若∠A =60°,∠B =45°,BC =32,则AC =________. 【解析】 在△ABC 中,AC sin B =BCsin A, ∴AC =BC ·sin B sin A=2 3.【答案】 2 3图2-2-14.(余弦定理的应用)(2013·福建高考)如图2-2-1,在△ABC 中,已知点D 在BC 边上,AD ⊥AC ,sin ∠BAC =223,AB =32,AD =3,则BD 的长为________.【解析】 ∵sin ∠BAC =sin(90°+∠BAD )=cos ∠BAD =223,∴在△ABD 中,有BD 2=AB 2+AD 2-2AB ·AD cos ∠BAD , ∴BD 2=18+9-2×32×3×223=3,∴BD = 3. 【答案】35.(三角恒等变换)(2013·重庆高考改编)4cos 50°-tan 40°=________. 【解析】 4cos 50°-tan 40°=4sin 40°-sin 40°cos 40°=4sin 40°cos 40°-sin 40°cos 40°=2sin 80°-sin 40°cos 40°=sin 80°+sin (60°+20°)-sin (60°-20°)cos 40°=sin 80°+2cos 60°sin 20°cos 40°=sin 80°+sin 20°cos 40°=sin (50°+30°)+sin (50°-30°)cos 40°=2sin 50°cos 30°cos 40°=3·cos 40°cos 40°= 3.【答案】 3(2013·湖南高考)已知函数f (x )=sin ⎝⎛⎭⎫x -π6+cos ⎝⎛⎭⎫x -π3,g (x )=2sin 2x 2.(1)若α是第一象限角,且f (α)=335, 求g (α)的值; (2)求使f (x )≥g (x )成立的x 的取值集合.【思路点拨】 (1)利用和(差)角、倍角公式将f (x )、g (x )化简,沟通二者联系;(2)由f (x )≥g (x ),化为“一角一名称”的三角不等式,借助三角函数的图象、性质求解.【自主解答】 f (x )=sin ⎝⎛⎭⎫x -π6+cos ⎝⎛⎭⎫x -π3 =32sin x -12cos x +12cos x +32sin x =3sin x ,g (x )=2sin 2x2=1-cos x .(1)由f (α)=335得sin α=35.又α是第一象限角,所以cos α>0.从而g (α)=1-cos α=1-1-sin 2α=1-45=15.(2)f (x )≥g (x )等价于3sin x ≥1-cos x , 即3sin x +cos x ≥1,于是sin ⎝⎛⎭⎫x +π6≥12, 从而2k π+π6≤x +π6≤2k π+5π6,k ∈Z ,即2k π≤x ≤2k π+2π3,k ∈Z .故使f (x )≥g (x )成立的x 的取值集合为{x |2k π≤x ≤2k π+2π3,k ∈Z }.1.(1)注意角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和(差)、倍角公式化为“同角x ”的三角函数,这是解题的关键;(2)重视三角函数图象,性质在求角的范围中的应用,由图象的直观性、借助周期性,整体代换可有效避免错误.2.进行三角恒等变换要抓住:变角、变函数名称、变结构,尤其是角之间的关系;注意公式的逆用和变形使用.变式训练1 已知sin α=12+cos α,且α∈⎝⎛⎭⎫0,π2. 求cos 2αsin (α-π4)的值.【解】 依题意得sin α-cos α=12,所以1-2sin αcos α=14,2sin αcos α=34.则(sin α+cos α)2=1+2sin αcos α=74.由0<α<π2,知sin α+cos α=72>0.所以cos 2αsin (α-π4)=cos 2α-sin 2α22(sin α-cos α)=-2(sin α+cos α)=-142.(2013·山东高考)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a +c =6,b =2,cos B =79.(1)求a ,c 的值; (2)求sin(A -B )的值.【思路点拨】 (1)由余弦定理,得关于a ,c 的方程,与a +c =6联立求解;(2)依据正弦定理求sin A ,进而求cos A ,sin B ,利用两角差的正弦公式求值.【自主解答】 (1)由余弦定理b 2=a 2+c 2-2ac cos B , 得b 2=(a +c )2-2ac (1+cos B ), 又b =2,a +c =6,cos B =79,所以ac =9,解得a =3,c =3. (2)在△ABC 中,sin B =1-cos 2B =429, 由正弦定理得sin A =a sin B b =223.因为a =c ,所以A 为锐角. 所以cos A =1-sin 2A =13.因此sin(A -B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10227.1.(1)本题求解的关键是运用正弦(余弦)定理完成边角转化;(2)求解易忽视判定A 的范围,错求cos A =±13,导致增解.2.以三角形为载体考查三角变换是近年高考的热点,要时刻关注它的两重性:一是作为三角形问题,它必然通过正弦(余弦)定理、面积公式建立关于边的方程,实施边角转化;二是它毕竟是三角变换,只是角的范围受到了限制,因此常见的三角变换方法和原则都是适用的.变式训练2 (2013·重庆高考)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2=b 2+c 2+3bc .(1)求A ;(2)设a =3,S 为△ABC 的面积,求S +3cos B cos C 的最大值,并指出此时B 的值. 【解】 (1)由余弦定理得cos A =b 2+c 2-a 22bc =-3bc 2bc =-32.又因为0<A <π,所以A =5π6.(2)由(1)得sin A =12.又由正弦定理及a =3得S =12bc sin A =12·a sin B sin A·a sin C =3sin B sin C , 因此,S +3cos B cos C =3(sin B sin C +cos B cos C )=3cos(B -C ). 所以,当B =C ,即B =π-A 2=π12时,S +3cos B cos C 取最大值3.(2013·济南质检)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B (tan A +tan C )=tan A tan C .(1)求证:a ,b ,c 成等比数列; (2)若a =1,c =2,求△ABC 的面积S .【思路点拨】 (1)从要证的结论看,需将条件中角的三角函数化为边,因此需统一为正弦函数,然后运用三角变换公式化简.(2)由(1)的结论,联想余弦定理,求cos B ,进而求出△ABC 的面积.【自主解答】 (1)在△ABC 中,由于sin B (tan A +tan C )=tan A tan C ,所以sin B (sin Acos A+sin C cos C )=sin A cos A ·sin Ccos C, 所以sin B (sin A cos C +cos A sin C )=sin A sin C . 所以sin B sin(A +C )=sin A sin C . 又A +B +C =π, 所以sin(A +C )=sin B , 所以sin 2B =sin A sin C . 由正弦定理得b 2=ac , 即a ,b ,c 成等比数列. (2)因为a =1,c =2,所以b = 2. 由余弦定理得cos B =a 2+c 2-b 22ac =12+22-22×1×2=34.因为0<B <π,所以sin B =1-cos 2B =74, 故△ABC 的面积S =12ac sin B =12×1×2×74=74.1.认真分析题设与要求结论的联系与区别,消除差异,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这是本题求解的关键.2.三角形中的边角计算是近年命题的重点,解决这类问题要抓住两点:(1)根据条件,恰当选择正弦、余弦定理完成边角互化;(2)结合内角和定理、面积公式,灵活运用三角恒等变换公式.变式训练3 已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设向量m =(c -a ,b -a ),n =(a +b ,c ),且m ∥n .(1)求角B 的大小;(2)求sin A +sin C 的取值范围.【解】 (1)∵m ∥n ,∴c (c -a )=(b -a )(a +b ), ∴c 2-ac =b 2-a 2,则a 2+c 2-b 2=ac . 由余弦定理得cos B =a 2+c 2-b 22ac =12.又0<B <π,因此B =π3.(2)∵A +B +C =π,∴A +C =2π3,∴sin A +sin C =sin A +sin ⎝⎛⎭⎫2π3-A =sin A +sin2π3 cos A -cos 2π3sin A =32sin A +32cos A =3sin ⎝⎛⎭⎫A +π6, ∵0<A <2π3,∴π6<A +π6<5π6,∴12<sin ⎝⎛⎭⎫A +π6≤1,∴32<sin A +sin C ≤ 3. 故sin A +sin C 的取值范围是⎝⎛⎦⎤32,3实际行程中的速度、时间的计算.如图2-2-2所示,A ,B 是海面上位于东西方向相距5(3+3)海里的两个观测点,现位于A 点北偏东45°,B 点北偏西60°的D 点有一艘轮船发出求救信号,位于B 点南偏西60°且与B 点相距203海里的C 点的救援船立即前往营救,其航行速度为30海里/时,该救援船到达D 点需要多长时间?图2-2-2【思路点拨】 由题设条件,要求该救援船到达D 点的时间,只需求出C 、D 两点间的距离,先在△ABD 中求BD ,再在△BDC 中求CD ,进而求出时间.【自主解答】 由题意知AB =5(3+3),∠DBA =90°-60°=30°,∠DAB =45°,∴∠ADB =105°.∴sin 105°=sin 45°·cos 60°+sin 60°·cos 45° =22×12+32×22=2+64. 在△ABD 中,由正弦定理得: BD sin ∠DAB =ABsin ∠ADB,∴BD =AB ·sin ∠DAB sin ∠ADB =5(3+3)·sin 45°sin 105°=5(3+3)×222+64=103(1+3)1+3=10 3.又∠DBC =180°-60°-60°=60°,BC =203, 在△DBC 中,由余弦定理得 CD 2=BD 2+BC 2-2·BD ·BC ·cos 60° =300+1 200-2×103×203×12=900.∴CD =30(海里),∴救援船需要的时间t =3030=1(小时).1.该题求解的关键是借助方位角构建三角形,要把需求量转化到同一个三角形(或相关三角形)中,运用正(余)弦定理沟通边角关系.2.应用解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下列三步: (1)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并标出条件.(2)将所求问题归结到一个或几个三角形中,通过合理运用正、余弦定理等有关知识正确求解.(3)检验解出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得出正确答案.变式训练4 如图2-2-3,A 、C 两岛之间有一片暗礁,一艘小船于某日上午8时从A 岛出发,以10海里/小时的速度沿北偏东75°方向直线航行,下午1时到达B 处.然后以同样的速度沿北偏东15°方向直线航行,图2-2-3下午4时到达C 岛. (1)求A 、C 两岛之间的距离; (2)求∠BAC 的正弦值.【解】 (1)在△ABC 中,由已知,得AB =10×5=50(海里),BC =10×3=30(海里), ∠ABC =180°-75°+15°=120°,由余弦定理,得AC 2=502+302-2×50×30 cos 120°=4 900, 所以AC =70(海里).故A 、C 两岛之间的距离是70海里.(2)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BC sin ∠BAC =AC sin ∠ABC ,所以sin ∠BAC =BC ·sin ∠ABC AC =30sin 120°70=3314.故∠BAC 的正弦值是3314.从近两年的高考命题看,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不仅是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边角计算问题;且常与三角函数、向量、不等式交汇命题,灵活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多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属中低档题目.以三角形为载体的创新交汇问题(12分)已知△ABC 是半径为R 的圆内接三角形,且2R ·(sin 2A -sin 2C )=(2a -b )sin B .(1)求角C ;(2)试求△ABC 的面积S 的最大值. 【规范解答】 (1)由2R (sin 2A -sin 2C ) =(2a -b )sin B ,得a sin A -c sin C =2a sin B -b sin B , ∴a 2-c 2=2ab -b 2,4分由余弦定理得cos C =a 2+b 2-c 22ab =22,又0<C <π,∴C =π4.6分(2)∵csin C=2R , ∴c =2R sin C =2R . 由(1)知c 2=a 2+b 2-2ab , ∴2R 2=a 2+b 2-2ab .8分又a 2+b 2≥2ab (当且仅当a =b 时取“=”), ∴2R 2≥2ab -2ab , ∴ab ≤2R 22-2=(2+2)R 2.10分∴S △ABC =12ab sin C =24ab ≤2+12R 2. 即△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2+12R 2. 12分【阅卷心语】易错提示 (1)不能灵活运用正弦定理化简等式,致使求不出角C ,究其原因是不能深刻理解正弦定理的变形应用.(2)对求△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束手无策,想不到利用等式求ab 的最大值. 防范措施 (1)利用a =2R sin A ,b =2R sin B ,c =2R sin C ,可实施边角转化.(2)对于“已知一边及其对角”的三角形,常用余弦定理,得到其他两边的关系,再利用基本不等式便可求三角形面积的最值.1.已知函数f (x )=sin(x +7π4)+cos(x -3π4),x ∈R . (1)求f (x )的最小正周期和最小值;(2)已知cos(β-α)=45,cos(β+α)=-45,0<α<β≤π2,求f (β)的值. 【解】 (1)∵f (x )=sin ⎝⎛⎭⎫x +74π-2π+sin ⎝⎛⎭⎫x -34π+π2 =sin(x -π4)+sin(x -π4)=2sin(x -π4). ∴T =2π,f (x )的最小值为-2.(2)由cos(β-α)=45,cos(β+α)=-45得 cos βcos α+sin βsin α=45, cos βcos α-sin βsin α=-45. 两式相加得2cos βcos α=0.∵0<α<β≤π2,∴β=π2. ∴f (β)=2sin ⎝⎛⎭⎫π2-π4=2sin π4= 2. 2.△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b cos C +c sin B .(1)求B ;(2)若b =2,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解】 (1)由已知及正弦定理得sin A =sin B cos C +sin C sin B ,①又A =π-(B +C ),故sin A =sin(B +C )=sin B cos C +cos B sin C .② 由①②和C ∈(0,π)得sin B =cos B .又B ∈(0,π),所以B =π4. (2)△ABC 的面积S =12ac sin B =24ac . 由已知及余弦定理得4=a 2+c 2-2ac cos π4. 又a 2+c 2≥2ac ,故ac ≤42-2, 当且仅当a =c 时,等号成立.因此△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2+1.。

解三角形PPT演示课件

解三角形PPT演示课件
量之间的夹角。
振动分析
在振动分析中,经常需要研究物体的振动规律。通过使用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的方法, 可以分析出物体的振动频率、振幅和相位等参数,进而对物体的振动特性进行分析和预
测。
06
总结与展望
解三角形的意义
三角形是几何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图形之一,解三角形是 研究三角形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解三角形,我们可以了解 三角形的性质、特点、变化规律等,为几何学、物理学、工 程学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解三角形的方法
解三角形的方法有很多种, 包括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勾股定理等。
三角形的重要性
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建筑、工程、航海、航 空等领域。
三角形在数学中的地位
三角形是几何学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图形之一,对于几何学的发展 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角形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角度和为180度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为180度。
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一边与其对应 角的正弦值的比等于三角形的外接圆 直径。
余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一边的平方等 于其他两边平方和减去两倍的这两边 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
03
解三角形的工具
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是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用于描述三角形中各角度和边长之间的关系。 常用的三角函数包括正弦、余弦、正切等,它们在解三角形问题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掌握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公式,能够快速解决各种解三角形问题。
余弦定理
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一个重要 定理,用于计算三角形各边的长
度。
定理公式为:c²=a²+b²2abcosC,其中a、b、c分别代 表三角形的三条边边和夹角,或者已 知的三边,利用余弦定理可以求

高中数学竞赛第七章 解三角形【讲义】

高中数学竞赛第七章  解三角形【讲义】

第七章 解三角形一、基础知识在本章中约定用A ,B ,C 分别表示△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分别表示它们所对的各边长,2cb a p ++=为半周长。

1.正弦定理:CcB b A a sin sin sin ===2R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

推论1:△ABC 的面积为S △ABC =.sin 21sin 21sin 21B ca A bc C ab ==推论2:在△ABC 中,有bcosC+ccosB=a. 推论3:在△ABC 中,A+B=θ,解a 满足)sin(sin a ba a -=θ,则a=A. 正弦定理可以在外接圆中由定义证明得到,这里不再给出,下证推论。

先证推论1,由正弦函数定义,BC 边上的高为bsinC ,所以S △ABC =C ab sin 21;再证推论2,因为B+C=π-A ,所以sin(B+C)=sinA ,即sinBcosC+cosBsinC=sinA ,两边同乘以2R 得bcosC+ccosB=a ;再证推论3,由正弦定理BbA a sin sin =,所以)sin()sin(sin sin A a A a --=θθ,即sinasin(θ-A)=sin(θ-a)sinA ,等价于21-[cos(θ-A+a)-cos(θ-A-a)]=21-[cos(θ-a+A)-cos(θ-a-A)],等价于cos(θ-A+a)=cos(θ-a+A),因为0<θ-A+a ,θ-a+A<π. 所以只有θ-A+a=θ-a+A ,所以a=A ,得证。

2.余弦定理:a 2=b 2+c 2-2bccosA bca cb A 2cos 222-+=⇔,下面用余弦定理证明几个常用的结论。

(1)斯特瓦特定理:在△ABC 中,D 是BC 边上任意一点,BD=p ,DC=q ,则AD 2=.22pq qp qc p b -++ (1)【证明】 因为c 2=AB 2=AD 2+BD 2-2AD ·BDcos ADB ∠, 所以c 2=AD 2+p 2-2AD ·pcos .ADB ∠ ① 同理b 2=AD 2+q 2-2AD ·qcos ADC ∠, ② 因为∠ADB+∠ADC=π,所以cos ∠ADB+cos ∠ADC=0, 所以q ×①+p ×②得qc 2+pb 2=(p+q)AD 2+pq(p+q),即AD 2=.22pq qp qc p b -++ 注:在(1)式中,若p=q ,则为中线长公式.222222a c b AD -+=(2)海伦公式:因为412=∆ ABC S b 2c 2sin 2A=41b 2c 2(1-cos 2A)=41b 2c 21614)(1222222=⎥⎦⎤⎢⎣⎡-+-c b a c b [(b+c)2-a 2][a 2-(b-c) 2]=p(p-a)(p-b)(p-c). 这里.2cb a p ++=所以S △ABC =).)()((c p b p a p p ---二、方法与例题1.面积法。

新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专题二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第7讲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

新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专题二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第7讲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

第7讲 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考情分析] 1.三角恒等变换的求值、化简是命题的热点,利用三角恒等变换作为工具,将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相结合求解最值、范围问题.2.单独考查可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中,综合考查以解答题为主,中等难度. 考点一 三角恒等变换 核心提炼1.三角求值“三大类型”“给角求值”“给值求值”“给值求角”. 2.三角恒等变换“四大策略”(1)常值代换:常用到“1”的代换,1=sin 2θ+cos 2θ=tan45°等.(2)项的拆分与角的配凑:如sin 2α+2cos 2α=(sin 2α+cos 2α)+cos 2α,α=(α-β)+β等.(3)降次与升次:正用二倍角公式升次,逆用二倍角公式降次. (4)弦、切互化.例1 (1)(2020·全国Ⅰ)已知α∈(0,π),且3cos2α-8cos α=5,则sin α等于( ) A.53 B.23C.13D.59答案 A解析 由3cos2α-8cos α=5, 得3(2cos 2α-1)-8cos α=5, 即3cos 2α-4cos α-4=0,解得cos α=-23或cos α=2(舍去).又因为α∈(0,π),所以sin α>0, 所以sin α=1-cos 2α=1-⎝ ⎛⎭⎪⎫-232=53. (2)已知sin α=55,sin(α-β)=-1010,α,β均为锐角,则β等于( ) A.5π12B.π3C.π4D.π6答案 C解析 因为α,β均为锐角,所以-π2<α-β<π2.又sin(α-β)=-1010,所以cos(α-β)=31010. 又sin α=55,所以cos α=255, 所以sin β=sin[α-(α-β)] =sin αcos(α-β)-cos αsin(α-β) =55×31010-255×⎝ ⎛⎭⎪⎫-1010=22. 所以β=π4.易错提醒 (1)公式的使用过程要注意正确性,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符号和函数名的变换,防止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2)求角问题要注意角的范围,要根据已知条件将所求角的范围尽量缩小,避免产生增解. 跟踪演练1 (1)已知α∈⎝ ⎛⎭⎪⎫0,π2,β∈⎝ ⎛⎭⎪⎫0,π2,tan α=cos2β1-sin2β,则( )A .α+β=π2B .α-β=π4C .α+β=π4D .α+2β=π2答案 B解析 tan α=cos2β1-sin2β=cos 2β-sin 2βcos 2β+sin 2β-2sin βcos β =cos β+sin βcos β-sin βcos β-sin β2=cos β+sin βcos β-sin β=1+tan β1-tan β=tan ⎝ ⎛⎭⎪⎫π4+β, 因为α∈⎝ ⎛⎭⎪⎫0,π2,β∈⎝⎛⎭⎪⎫0,π2,所以α=π4+β,即α-β=π4.(2)(tan10°-3)·cos10°sin50°=________.答案 -2 解析(tan10°-3)·cos10°sin50°=(tan10°-tan60°)·cos10°sin50°=⎝ ⎛⎭⎪⎫sin10°cos10°-sin60°cos60°·cos10°sin50°=sin -50°cos10°cos60°·cos10°sin50°=-1cos60°=-2.考点二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核心提炼1.正弦定理:在△ABC 中,a sin A =b sin B =csin C=2R (R 为△ABC 的外接圆半径).变形:a =2R sinA ,b =2R sinB ,c =2R sinC ,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2R,a ∶b ∶c =sin A ∶sin B ∶sin C 等.2.余弦定理:在△ABC 中,a 2=b 2+c 2-2bc cos A .变形:b 2+c 2-a 2=2bc cos A ,cos A =b 2+c 2-a 22bc.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 =12ab sin C =12ac sin B =12bc sin A .考向1 求解三角形中的角、边例2 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sin C1-cos A=3c .(1)求角A 的大小;(2)若b +c =10,△ABC 的面积S △ABC =43,求a 的值.解 (1)由正弦定理及a sin C1-cos A=3c ,得sin A sin C1-cos A=3sin C ,∵sin C ≠0,∴sin A =3(1-cos A ),∴sin A +3cos A =2sin ⎝⎛⎭⎪⎫A +π3=3,∴sin ⎝ ⎛⎭⎪⎫A +π3=32,又0<A <π,∴π3<A +π3<4π3,∴A +π3=2π3,∴A =π3.(2)∵S △ABC =12bc sin A =34bc =43,∴bc =16.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 cos π3=(b +c )2-2bc -bc =(b +c )2-3bc ,又b +c =10,∴a 2=102-3×16=52,∴a =213.考向2 求解三角形中的最值与范围问题例 3 (2020·新高考测评联盟联考)在:①a =3c sin A -a cos C ,②(2a -b )sin A +(2b -a )sin B =2c sin C 这两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列问题中,并解答.已知△ABC 的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c =3,而且________. (1)求角C ;(2)求△ABC 周长的最大值.解 (1)选①:因为a =3c sin A -a cos C , 所以sin A =3sin C sin A -sin A cos C , 因为sin A ≠0,所以3sin C -cos C =1,即sin ⎝⎛⎭⎪⎫C -π6=12,因为0<C <π,所以-π6<C -π6<5π6,所以C -π6=π6,即C =π3.选②:因为(2a -b )sin A +(2b -a )sin B =2c sin C , 所以(2a -b )a +(2b -a )b =2c 2, 即a 2+b 2-c 2=ab ,所以cos C =a 2+b 2-c 22ab =12,因为0<C <π,所以C =π3.(2)由(1)可知,C =π3,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a 2+b 2-2ab cos C =3,即a 2+b 2-ab =3,所以(a +b )2-3=3ab ≤3a +b24,所以a +b ≤23,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所以a +b +c ≤33,即△ABC 周长的最大值为3 3.规律方法 (1)利用余弦定理求边,一般是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利用正弦定理求边,必须知道两角及其中一边,且该边为其中一角的对边,要注意解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三角形中的最值与范围问题主要有两种解决方法:一是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得最大值或最小值;二是将所求式转化为只含有三角形某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形式,结合角的范围确定所求式的范围.跟踪演练2 (1)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BC 的面积为S ,且a =1,4S=b 2+c 2-1,则△ABC 外接圆的面积为( ) A .4πB.2πC.πD.π2答案 D解析 由余弦定理得,b 2+c 2-a 2=2bc cos A ,a =1, 所以b 2+c 2-1=2bc cos A , 又S =12bc sin A,4S =b 2+c 2-1,所以4×12bc sin A =2bc cos A ,即sin A =cos A ,所以A =π4,由正弦定理得,1sinπ4=2R ,得R =22,所以△ABC 外接圆的面积为π2. (2)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3B ,则a b的取值范围是( ) A .(0,3) B .(1,3) C .(0,1] D .(1,2] 答案 B 解析A =3B ⇒sin A sin B =sin3B sin B =sin 2B +Bsin B=sin2B cos B +cos2B sin Bsin B=2sin B cos 2B +cos2B sin B sin B =2cos 2B +cos2B =2cos2B +1,即a b =sin A sin B=2cos2B +1,又A +B ∈(0,π),即4B ∈(0,π)⇒2B ∈⎝⎛⎭⎪⎫0,π2⇒cos2B ∈(0,1),∴a b ∈(1,3).(3)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tan C =125,a =b =13,BC 边上的中点为D ,则sin∠BAC =________,AD =________.答案31313 352解析 因为tan C =125,所以sin C =1213,cos C =513,又a =b =13,所以c 2=a 2+b 2-2ab cos C =13+13-2×13×13×513=16,所以c =4.由asin∠BAC =c sin C ,得13sin∠BAC =41213,解得sin∠BAC =31313.因为BC 边上的中点为D ,所以CD =a2,所以在△ACD 中,AD 2=b 2+⎝ ⎛⎭⎪⎫a 22-2×b ×a 2×cos C =454,所以AD =352.专题强化练一、单项选择题1.(2020·全国Ⅲ)在△ABC 中,cos C =23,AC =4,BC =3,则cos B 等于( )A.19B.13C.12D.23 答案 A解析 由余弦定理得AB 2=AC 2+BC 2-2AC ·BC cos C =42+32-2×4×3×23=9,所以AB =3,所以cos B =AB 2+BC 2-AC 22AB ·BC =9+9-162×3×3=19.2.(2020·全国Ⅲ)已知sin θ+sin ⎝ ⎛⎭⎪⎫θ+π3=1,则sin ⎝ ⎛⎭⎪⎫θ+π6等于( )A.12B.33C.23D.22 答案 B解析 因为sin θ+sin ⎝ ⎛⎭⎪⎫θ+π3 =sin ⎝ ⎛⎭⎪⎫θ+π6-π6+sin ⎝ ⎛⎭⎪⎫θ+π6+π6=sin ⎝ ⎛⎭⎪⎫θ+π6cos π6-cos ⎝ ⎛⎭⎪⎫θ+π6sin π6+ sin ⎝ ⎛⎭⎪⎫θ+π6cos π6+cos ⎝ ⎛⎭⎪⎫θ+π6sin π6 =2sin ⎝ ⎛⎭⎪⎫θ+π6cos π6=3sin ⎝ ⎛⎭⎪⎫θ+π6=1.所以sin ⎝⎛⎭⎪⎫θ+π6=33. 3.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b =2,sin2C 1-cos2C =1,B =π6,则a 的值为( ) A.3-1 B .23+2 C .23-2 D.2+ 6答案 D解析 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b =2,sin2C1-cos2C =1,所以2sin C cos C 2sin 2C =1,所以tan C =1,C =π4. 因为B =π6,所以A =π-B -C =7π12,所以sin A =sin ⎝ ⎛⎭⎪⎫π4+π3=sin π4cos π3+cos π4sin π3=2+64.由正弦定理可得a2+64=2sinπ6,则a =2+ 6.4.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a cos B +b cos A =2c cos C ,c =7,且△ABC 的面积为332,则△ABC 的周长为( )A .1+7B .2+7C .4+7D .5+7答案 D解析 在△ABC 中,a cos B +b cos A =2c cos C , 则sin A cos B +sin B cos A =2sin C cos C , 即sin(A +B )=2sin C cos C ,∵sin(A +B )=sin C ≠0,∴cos C =12,∴C =π3,由余弦定理可得,a 2+b 2-c 2=ab , 即(a +b )2-3ab =c 2=7,又S =12ab sin C =34ab =332,∴ab =6,∴(a +b )2=7+3ab =25,即a +b =5, ∴△ABC 的周长为a +b +c =5+7. 5.若α,β都是锐角,且cos α=55,sin(α+β)=35,则cos β等于( ) A.2525B.255C.2525或255D.55或525答案 A解析 因为α,β都是锐角,且cos α=55<12, 所以π3<α<π2,又sin(α+β)=35,而12<35<22,所以3π4<α+β<5π6,所以cos(α+β)=-1-sin2α+β=-45,又sin α=1-cos 2α=255,所以cos β=cos(α+β-α)=cos(α+β)cos α+sin(α+β)·sin α=2525.6.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A =120°,a =1,则2b +3c 的最大值为( ) A .3B.2213C .32D.352答案 B解析 因为A =120°,a =1,所以由正弦定理可得bsin B=csin C =a sin A =1sin120°=233, 所以b =233sin B ,c =233sin C ,故2b +3c =433sin B +23sin C=433sin ()60°-C +23sin C =433sin C +2cos C =2213sin(C +φ). 其中sin φ=217,cos φ=277, 所以2b +3c 的最大值为2213.二、多项选择题7.(2020·临沂模拟)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b =23,c =3,A +3C =π,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cos C =33B .sin B =23C .a =3D .S △ABC = 2答案 AD解析 因为A +3C =π,A +B +C =π,所以B =2C .由正弦定理b sin B =c sin C ,得23sin2C =3sin C,即232sin C cos C =3sin C ,所以cos C =33,故A 正确;因为cos C =33,所以sin C =63,所以sin B =sin2C =2sin C cos C =2×63×33=223,故B 错误;因为cos B =cos2C =2cos 2C -1=-13,所以sin A =sin(B +C )=sin B cos C +cos B sin C =223×33+⎝ ⎛⎭⎪⎫-13×63=69,则cos A =539,所以a 2=b 2+c 2-2bc cos A =(23)2+32-2×23×3×539=1,所以a =1,故C 错误;S △ABC =12bc sin A =12×23×3×69=2,故D 正确. 8.已知0<θ<π4,若sin2θ=m ,cos2θ=n 且m ≠n ,则下列选项中与tan ⎝ ⎛⎭⎪⎫π4-θ恒相等的有( ) A.n1+m B.m 1+n C.1-n m D.1-mn答案 AD解析 ∵sin2θ=m ,cos2θ=n , ∴m 2+n 2=1,∴1-m n =n 1+m,∴tan ⎝ ⎛⎭⎪⎫π4-θ=1-tan θ1+tan θ=cos θ-sin θcos θ+sin θ=cos θ-sin θcos θ-sin θcos θ+sin θcos θ-sin θ=1-sin2θcos2θ=1-m n =n1+m.三、填空题9.(2020·保定模拟)已知tan ⎝ ⎛⎭⎪⎫π4+α=12,则sin2α-cos 2α1+cos2α=________.答案 -56解析 因为tan ⎝ ⎛⎭⎪⎫π4+α=12,所以tan π4+tan α1-tan π4tan α=12,即1+tan α1-tan α=12,解得tan α=-13,所以sin2α-cos 2α1+cos2α=2sin αcos α-cos 2α2cos 2α=tan α-12=-56. 10.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内角A ,B ,C 的对边,且b +a sin C =2a sin B -c sin B -sin A,则A =________.答案π4解析 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csin C ,得b +ac =2a sin B -cb -a, 整理得b 2-a 2=2ac sin B -c 2, 即b 2+c 2-a 2=2ac sin B =2bc sin A , 由余弦定理得,b 2+c 2-a 2=2bc cos A , ∴2bc cos A =2bc sin A ,即cos A =sin A , ∴tan A =1,∴A =π4.11.(2020·全国Ⅰ)如图,在三棱锥P -ABC 的平面展开图中,AC =1,AB =AD =3,AB ⊥AC ,AB ⊥AD ,∠CAE =30°,则cos∠FCB =________.答案 -14解析 在△ABD 中,∵AB ⊥AD ,AB =AD =3,∴BD =6,∴FB =BD = 6. 在△ACE 中,∵AE =AD =3,AC =1,∠CAE =30°, ∴EC =32+12-2×3×1×cos30°=1,∴CF =CE =1.又∵BC =AC 2+AB 2=12+32=2,∴在△FCB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FCB =CF 2+BC 2-FB 22×CF ×BC =12+22-622×1×2=-14. 12.(2020·山东省师范大学附中月考)在△ABC 中,设角A ,B ,C 对应的边分别为a ,b ,c ,记△ABC 的面积为S ,且4a 2=b 2+2c 2,则Sa 2的最大值为________.答案 106解析 由题意知,4a 2=b 2+2c 2⇒b 2=4a 2-2c 2=a 2+c 2-2ac cos B , 整理,得2ac cos B =-3a 2+3c 2⇒cos B =3c 2-a 22ac ,因为⎝ ⎛⎭⎪⎫S a 22=⎝ ⎛⎭⎪⎪⎫12ac sin B a 22=⎝ ⎛⎭⎪⎫c sin B2a 2=c 21-cos 2B4a 2,代入cos B =3c 2-a 22ac ,整理得⎝ ⎛⎭⎪⎫S a 22=-116⎝ ⎛⎭⎪⎫9×c 4a 4-22×c2a 2+9,令t =c 2a 2,则⎝ ⎛⎭⎪⎫Sa 22=-116(9t 2-22t +9)=-116⎝ ⎛⎭⎪⎫3t -1132+1036,所以⎝ ⎛⎭⎪⎫S a 22≤1036,所以Sa 2≤106,故S a 2的最大值为106.四、解答题13.(2020·全国Ⅱ)△ABC 中,sin 2A -sin 2B -sin 2C =sin B sin C .(1)求A ;(2)若BC =3,求△ABC 周长的最大值.解 (1)由正弦定理和已知条件得BC 2-AC 2-AB 2=AC ·AB .①由余弦定理得BC 2=AC 2+AB 2-2AC ·AB cos A .②由①②得cos A =-12.因为0<A <π,所以A =2π3.(2)由正弦定理及(1)得AC sin B =AB sin C =BCsin A =23,从而AC =23sin B ,AB =23sin(π-A -B )=3cos B -3sin B .故BC +AC +AB =3+3sin B +3cos B=3+23sin ⎝⎛⎭⎪⎫B +π3. 又0<B <π3, 所以当B =π6时,△ABC 周长取得最大值3+2 3. 14.(2020·重庆模拟)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2b 2=(b 2+c 2-a 2)(1-tan A ).(1)求角C ;(2)若c =210,D 为BC 的中点,在下列两个条件中任选一个,求AD 的长度.条件①:△ABC 的面积S =4且B >A ;条件②:cos B =255. 解 (1)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知, b 2+c 2-a 2=2bc cos A ,所以2b 2=2bc cos A (1-tan A ),所以b =c (cos A -sin A ),又由正弦定理知,b c =sin B sin C, 得sin B =sin C (cos A -sin A ),所以sin(A +C )=sin C (cos A -sin A ),即sin A cos C +cos A sin C =sin C cos A -sin C sin A ,所以sin A cos C =-sin C sin A ,因为sin A ≠0,所以cos C =-sin C ,所以tan C =-1,又因为0<C <π,所以C =3π4. (2)选择条件②,cos B =255, 因为cos B =255,且0<B <π,所以sin B =55, 因为sin A =sin(B +C )=sin B cos C +sin C cos B=55×⎝ ⎛⎭⎪⎫-22+22×255=1010,由正弦定理知c sin C =asin A ,所以a =c sin A sin C =210×101022=22,在△ABD 中,由余弦定理知 AD 2=AB 2+BD 2-2AB ·BD ·cos B=(210)2+(2)2-2×210×2×255=26,所以AD =26.。

数学一轮复习第三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第7讲解三角形应用举例学案含解析

数学一轮复习第三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第7讲解三角形应用举例学案含解析

第7讲解三角形应用举例[考纲解读]1。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重点)2.利用正、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主要考查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三角函数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难点)[考向预测]从近三年高考情况来看,本讲是高考中的一个考查内容.预计2021年会强化对应用问题的考查.以与三角形有关的应用问题为主要命题方向,结合正、余弦定理求解平面几何中的基本量,实际背景中求距离、高度、角度等均可作为命题角度.试题可以为客观题也可以是解答题,难度以中档为主。

1.仰角和俯角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错误!上方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错误!下方的角叫俯角(如图①).2.方位角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②).3.方向角相对于某一正方向的水平角.(1)北偏东α,即由指北方向顺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如图③).(2)北偏西α,即由指北方向逆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3)南偏西等其他方向角类似.4.坡角与坡度(1)坡角: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如图④,角θ为坡角).(2)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长度之比(如图④,i为坡度).坡度又称为坡比.1.概念辨析(1)东北方向就是北偏东45°的方向.()(2)从A处望B处的仰角为α,从B处望A处的俯角为β,则α,β的关系为α+β=180°.()(3)方位角与方向角其实质是一样的,均是确定观察点与目标点之间的位置关系.()(4)方位角大小的范围是[0,2π),方向角大小的范围一般是错误!。

()答案(1)√(2)×(3)√(4)√2.小题热身(1)在某测量中,设A在B的南偏东34°27′,则B在A的() A.北偏西34°27′ B.北偏东55°33′C.北偏西55°33′ D.南偏西34°27′答案A解析由方向角的概念知,B在A的北偏西34°27′。

九年及数学中考专题(数与代数)-第七讲《三角形(三)》课件(北师大版)

九年及数学中考专题(数与代数)-第七讲《三角形(三)》课件(北师大版)
第七讲 三角形(三)
一.复习目标
复习等腰(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以及底边上的高、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三 线合一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二.知识要点
1.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腰、底边、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 (3)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和顶角 的平分线重合. 3.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 (1)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解答题: 1、证△DBE≌△ECF 2、提示:分两种情况讨论.不妨设AB=10米,作 CD⊥AB于D, 则CD=6米. (1)当AB为底边时,AC=BC= 61 米; (2)当AB为腰且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时,AB= 2 10 米; AC=10米, BC= (3)当AB为腰且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时,AB= 6 10 BC=10米,AC= 米; 3、提示:延长AD交BC于点M. 4、△ADE为等边三角形.
; 上海商业摄影 ;
术士留下の手藉,不过也算天赋不错了,竟然偷偷の在族中开辟了壹条通往神域の传送法阵...""咦..."他又看向了青婷,却皱起了眉头,喃喃自语の说:"你这丫头有些奇怪,竟然被人实施了灌道,身世也如谜团无法看透...""前辈您究竟是何人..."谭妙彤沉着脸,盯着白袍老者,很显 然这个亭子是对方布下の,对方是善是恶现在还不得而知.如果是恶人の话,自己这壹行人怕是凶多吉少了,这个老者是壹个实实在在の强大圣人,而且还可以看透人の元灵,过往."轰隆轰..."白袍老者还没有来得及回答,这时天空中便传来了壹阵恐怖の悸动,黄沙上空壹片虚空中,裂 开了壹个巨大の口子,遮天蔽日の乌云窜了出来,壹个巨大の狼影从

第七讲全等三角形的判定(HL)

第七讲全等三角形的判定(HL)

第七讲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HL )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探究发现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能力;2. 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别的条件,并能应用它来判别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 并能运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 通过对一般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比较,初步感受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重点难点:“斜边、直角边”判定方法的掌握;用不同的方法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合作探究复习引入1、如图,AB ⊥BE 于B ,DE ⊥BE 于E ,(1)若∠A =∠D ,AB =DE ,则△ABC 与△DEF ;根据 .(2)若∠A =∠D ,BC =EF ,则△ABC 与△DEF ;根据 .(3)若AB =DE ,BC =EF , 则△ABC 与△DEF ;根据 .(4)若AB =DE ,BC =EF ,AC =DF 则△ABC 与△DEF ;根据 .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哪些?“AAA ”显然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那么满足“SSA ”条件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呢?【探索新知】情境1:试用尺规作出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 ⑴∠B=30°,AB=5cm ,AC=3cm ;(追问:所作的三角形全等吗?)(2)如图11.3-5-1,对于非直角三角形,满足条件⎪⎩⎪⎨⎧∠=∠==.,,2121ABC ABC AC AC AB AB 的三角形有两个△ABC 1和△ABC 2,它们不全等是显然的,因为△ABC 2比△ABC 1多出了部分,这部分就是等腰△AC 1 C 2;其实我们还可以由∠AC 2B 是锐角而∠AC 1B 是钝角作出判断.A B C 1 C 2 DAB (C 1)D (C 2)A B C D先准备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ABC (AB=AC ),将它沿底边上的高AD 对折.让学生猜测:高两侧的部分能否完全重合?(如图11.3-5-3)为什么? 做一做:按下列画法,用圆规和刻度尺画直角三角形画法图形 1. 画角∠PCQ =90°.2. 在射线CP 上取CB =2cm .3. 以B 为圆心,3cm 为半径画弧交射线CQ 与点A . 4. 连接AB .(1)你画的这个三角形,和其他同学所作的三角形进行比较,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斜边、直角边的判定方法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斜边、直角边或HL .通常写成下面的格式:在Rt △ABC 与Rt △DEF 中,∵⎩⎨⎧AC =DF BC =EF∴Rt △ABC ≌R △DEF (HL )①两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根据 . ②两直角三角形斜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根据 . ③两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根据 .④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是______和_______对应相等.问题2:谈谈“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这句话的理解.(分组讨论)例题分析例1 如图,B 、E 、F 、C 在同一直线上,AE ⊥BC ,DF ⊥BC ,AB=DC ,BE=CF ,试判断AB 与CD 的位置关系.例2 已知 如图,AB ⊥BD ,CD ⊥BD ,AD=BC ,求证:AD ∥BC.例3 公路上A 、B 两站(视为直线上的两点)相距26km ,C 、D 为两村庄(视为两个点),A B A D BCCDF┐┘EDA ⊥AB 于点A ,CB ⊥AB 于点B ,已知DA=16km ,BC=10km ,现要在公路AB 上建一个土特产收购站E ,使CD 两村庄到E 站的距离相等,那么E 站应建在距A 站多远才合理?例4 如图,AD 是△ABC 的高,E 为AC 上一点,BE 交AD 于F ,具有BF=AC ,FD=CD ,试探究BE 与AC 的位置关系.例5 如图,A 、E 、F 、B 四点共线,AC ⊥CE 、BD ⊥DF 、AE=BF 、AC=BD ,求证:△ACF ≌△BDE.课堂练习达标训练1.如图,已知∠ACB =∠ADB =90°,要使△ABC ≌△BAD 还需增加一个什么条件?把增加的条件填在横线上,并在后面相应括号内填上判定它们全等的理由: ①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 ) ④___________( ) 请根据“HL ”填2-4题 2.如图1,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高,再加一个条件 ,得到△ABD ≌△ACD . 3.如图2,AC ⊥AB ,DF ⊥DE ,AC =DF ,再加一个条件 ,得到△ABC ≌△DEF . 4.如图3,AB ⊥BC ,AC =BD ,当CD 与BC 互相 ,得到△ABC ≌△DCB .5.下列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的是( )A .有两个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B .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C .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D .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6.如图:AB =DF ,CF =EB ,AC ⊥CE ,DE ⊥CE ,垂足分别为A EBCD┐┎ ABEDFCABDCE F B D CA 图3ABCDFEBCDA 图2A BD C图1C、E.△ABC与△DEF全等吗?为什么?能力提升1、如图,在△ABC中,AB=AC,DE是过点A的直线,BD⊥DE于D,CE⊥DE于点E;(1)若B、C在DE的同侧(如图所示)且AD=CE.求证:AB⊥AC;(2)若B、C在DE的两侧(如图所示),其他条件不变,AB与AC仍垂直吗?若是请给出证明;若不是,请说明理由.2、如图,△ABC中,∠ACB=90°,AC=BC,AE是BC边上的中线,过C作CF⊥AE,垂足为F,过B作BD⊥BC交CF的延长线于D.(1)求证:AE=CD;(2)若AC=12cm,求BD的长课外练习90,AB=DE,AC=DF,那么Rt△ABC与Rt△DEF 1.在Rt△ABC和Rt△DEF中,∠ACB=∠DFE=(填全等或不全等)2.如图,点C 在∠DAB 的内部,CD ⊥AD 于D ,CB ⊥AB 于B ,CD=CB 那么Rt △ADC ≌Rt △ABC 的理由是( )A .SSS B. ASA C. SASD. HL 3.如图,CE ⊥AB ,DF ⊥AB ,垂足分别为E 、F ,AC ∥DB ,且AC=BD ,那么Rt △AEC ≌Rt △BFC的理由是( ).A .SSSB. AASC. SASD. HL4.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①有一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②有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③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④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5.过等腰△ABC 的顶点A 作底面的垂线,就得到两个全等三角形,其理由是 . 6.如图,△ABC 中,∠C=︒90,AM 平分∠CAB ,CM=20cm ,那么M 到AB 的距离是( )cm.7.在△ABC 和△C B A '''中,如果AB=B A '',∠B=∠B ',AC=C A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 ). A .全等B. 不一定全等C. 不全等D. 面积相等,但不全等8.如图,∠B=∠D=︒90,要证明△ABC 与△ADC 全等,还需要补充的条件是 .9.如图,在△ABC 中,∠ACB=︒90,AC=B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AD ⊥MN 于D ,BE ⊥MN 于E ,求证:DE=AD+BE. 10.如图,已知AC ⊥BC ,AD ⊥BD ,AD=BC ,CE ⊥AB ,DF ⊥AB ,垂足分别为E 、F ,那么,CE=DFAC DBBCDF ┎ ┘AE ┐ABM CACDB A DBEN C吗?谈谈你的理由!11.如图,已知AB=AC ,AB ⊥BD ,AC ⊥CD ,AD ,BC 相交于点E ,求证:(1)CE=BE ;(2)CB ⊥AD.答案 1、2、AB CDE F AEDB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讲│ 命题立意追溯
命题立意追溯
应用意识——通过解三角形进行数学建模 示例 某城市有一块不规则的绿地如图2-7-2所示,城建 部门欲在该地上建造一个底座为三角形的环境标志,
图2-7-2
第7讲│ 命题立意追溯
小李、小王设计的底座形状分别为△ABC、△ABD, 经测量AD=BD=14,BC=10,AC=16,∠C=∠D. (1)求AB的长度; (2)若建造环境标志的费用与用地面积成正比,不考虑 其他因素,小李、小王谁的设计使建造费用最低,请说明 理由.
第7讲 │ 二轮复习建议
预计2013年对该部分的考查会延续前几年的命题方向, 并有适度的创新,如把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等结合起来 进行考查. 复习建议:该部分的知识点不多,但可以与三角函数、 平面向量、实际应用题等问题相互交汇,具有较为广阔的命 题背景.从五年来课程标准卷的考查情况看,该部分出现过 一个实际应用题、一个解三角形与三角变换交汇的解答题, 出现过两个难度为C级的解三角形的试题,因此复习该部分 时要重在引导学生提高使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一般的斜 三角形的能力(实际应用题也是解一般的斜三角形).
第7讲│ 要点热点探究
[思考流程] (1)(分析)欲求cosC只要求出cos2B ⇨ (推理)只 需求出cosB ⇨ (结论)在8b=5c,C=2B下使用正弦定理即得. (2)(分析)欲求cosC的最小值,建立cosC关于边a,b,c的 关系式 ⇨ (推理)代入a2+b2=2c2消去c得关于a,b的关系式 ⇨ (结论)使用基本不等式a2+b2≥2ab即得.
第7讲 │ 主干知识整合
3.面积公式 1 abc 1 S= absinC.导出公式:S= (R为外接圆半径),S= (a 2 4R 2 +b+c)r(r为内切圆半径). 4.常用技巧 (1)利用正弦定理实现边角互化; π (2)若三角形ABC为锐角三角形,则A+B> ,sinA>cosB, 2 cosA<sinB,a2+b2>c2.类比三角形ABC为钝角三角形可得相 应结论.
第7讲 │ 主干知识整合
主干知识整合
第7讲 │ 主干知识整合
1.正弦定理 a b c = = =2R(R为外接圆半径), sinA sinB sinC 变形:a=2RsinA,b=2RsinB,c=2RsinC. 2.余弦定理 a2=b2+c2-2bccosA, 变形: b2+c2-a2 b+c2-a2 cosA= = -1. 2bc 2bc
第7讲│ 要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二
三角形的面积问题
例2 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 c,已知向量m=(cosA,cosB),n=(2c+b,a),且m⊥n. (1)求角A的大小; (2)若a=4,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第7讲│ 要点热点探究
[思考流程] (1)(条件)m⊥n,即已知三角形的边角的一个 方程 ⇨ (目标)求角A ⇨ (方法)根据正弦定理把边的关系转化 为角的三角函数方程即可得出; (2)(条件)a=4和第一问求出的角A ⇨ (目标)求三角形面 积的最大值 ⇨ (方法)根据余弦定理和不等式的知识得出bc的 最大值即可.
第7讲│ 要点热点探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设A,B,C对边分别为a,b,c,由已知等式利用正 a2+c2-b2 a2+b2-c2 弦、余弦定理得b+c=a + , 2ac 2ab 2 2 2 b +c -a =0. 整理得(b+c) ∴b2+c2=a2,∴△ABC为直角三角形,且∠A=90° .
第7讲│ 要点热点探究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几种问题
[答案] (1)A
(2)C
[解析] (1)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及正弦定理, 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中档题. 4 由正弦定理得8sinB=5sinC,∵C=2B,∴cosB= ,∴ 5 4 7 2 2 cosC=cos2B=2cos B-1=25 -1= . 25 a2+b2-c2 a2+b2 2ab 1 (2)由余弦定理知cosC= = ≥ = .故选 2ab 4ab 4ab 2 C.
第7讲│ 要点热点探究
三角形的面积问题 解:(1)∵m⊥n, ∴m· n=(cosA,cosB)· (2c+b,a)=(2c+b)cosA+acosB =0.(2分) 由正弦定理可得(2sinC+sinB)cosA+sinAcosB=0, 即2sinCcosA+(sinBcosA+sinAcosB)=0, 整理可得sinC+2sinCcosA=0. 1 2π ∵0<C<π,∴sinC>0,∴cosA=- ,∴A= .(5分) 2 3
第7讲│ 要点热点探究
(2)由余弦定理可得,a2=b2+c2-2bccosA,即16=b2+ 16 2 c +bc≥3bc(当且仅当b=c时取等号),故bc≤ .(8分) 3 1 3 4 3 故△ABC的面积为S= bcsinA= bc≤ ,当且仅当b 2 4 3 4 3 4 3 =c= 时,△ABC的面积取得最大值 .(12分) 3 3
第7讲│ 要点热点探究
[规范评析] 在含有边角混合等式的问题中,如何进行转 化是问题的关键.当等式中含有角的余弦、正弦时首先要考 虑使用正弦定理把边的关系转化为角的三角函数关系,以便 于问题的解决.在解三角形问题中要注意方程思想的应用,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本身就是一个方程,当已知三角形面积 时得边角的一个方程,就把求解的元素纳入到方程中,通过 方程解三角形.
•规律 当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个边的对角求解第三边时, 可以使用正弦定理,也可以使用余弦定理.使用余弦定理就是根 据余弦定理本身是一个方程,这个方程联系着三角形的三个边和 其中的一个内角,在这类试题中要注意方程思想的运用. 1 •技巧 在与三角形面积S= absinC有关的问题中,注意使用不等 2 a+b2 . 式ab≤ 2 •易错 当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而使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时, 可能有一解、两解,注意讨论;在求与三角形内角有关的三角函 数取值范围、最值时忽视角的范围.
第7讲│ 要点热点探究
变式题 (1)在△ABC 中,B=60° ,AC= 3,则 AB+2BC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2)在△ABC 中,已知 sinB+sinC=sinA(cosB+cosC),则 △ABC 的形状为________.
第7讲│ 要点热点探究
[答案] (1)2 7 (2)直角三角形
第7讲│ 要点热点探究
► 例3 探究点三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如图2-7-1,某测量人员,为了测量西江北岸不能到达的两 点A,B之间的距离,她在西江南岸找到一个点C,从C点可以观察 到点A,B;找到一个点D,从D点可以观察到点A,C;找到一个点 E,从E点可以观察到点B,C;并测量得到数据:∠ACD=90° ,∠ ADC=60° ,∠ACB=15° ,∠BCE=105° ,∠CEB=45° ,DC=CE =1 km. (1)求△CDE的面积;(2)求A,B之间的距离.
第7讲│ 要点热点探究
[规范评析] 解三角形就是根据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得出 方程进行的.当已知三角形边长的比时使用正弦定理可以转 化为边的对角的正弦的比值,本例第一题就是在这种思想指 导下求解的;当已知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式,特别是边的 二次关系式时要考虑根据余弦定理把边的关系转化为角的余 弦关系式,再考虑问题的下一步解决方法.
第7讲│ 命题立意追溯
[思考流程] (1)(条件)AD=BD=14,BC=10,AC= 16,∠C=∠D ⇨ (目标)求AB的长度 ⇨ (方法)在△ABC, △ABD中分别使用余弦定理得关于cosC,cosD的方程,得 出cosC,在△ABC中再次使用余弦定理可得; (2)(条件)AD=BD=14,BC=10,AC=16,∠C=∠D ⇨ (目标)比较两个三角形面积的大小 ⇨ (方法)使用三角形面 积公式可得所求面积.
题型(频率)
第7讲 │ 二轮复习建议
二轮复习建议
命题角度:该部分的命题围绕三点展开.第一点是围绕利 用正弦定理定理解三角形展开,目的是考查使用这两个定理解 一般的斜三角形,通常是选择题或者填空题;第二点是围绕解 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展开,考查使用正弦定理、余弦定 理以及三角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一般以解答 题的方式进行考查;第三点是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和解三 角形的交汇,目的是考查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 以解答题的方式进行考查.解三角形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点.
[解析] (1)A+C=120° ⇒C=120° -A,A∈(0° ,120° ),由 BC AC = =2得BC=2sinA, sinA sinB AB AC = =2⇒AB=2sinC=2sin(120° -A)= 3 cosA+ sinC sinB sinA, ∴AB+2BC= 3cosA+5sinA= 28sin(A+φ)=2 7 sin(A +φ),故最大值是2 7.
第7讲│ 要点热点探究
要点热点探究
► 探究点一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 例1 (1)[2012· 天津卷] 在△ABC中,内角A,B,C所对 的边分别是a,b,c.已知8b=5c,C=2B,则cosC=( ) 7 7 7 24 A. B.- C.± D. 25 25 25 25 (2)[2012· 陕西卷] 在△ABC中,角A,B,C所对边的长分 别为a,b,c,若a2+b2=2c2,则cosC的最小值为( ) 3 2 1 1 A. B. C. D.- 2 2 2 2
第7讲│ 命题立意追溯
[命题阐释] 本题立意是考查利用解三角形的知识进行 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需要把实际问题涉 及的三角形的元素确定下来,确定“谁的设计建造费用最 低”这个问题的数学模型,即“谁设计的三角形面积较 小,谁的设计使建造费用最低”,体现了使用解三角形知 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考查了应用意识.
第7讲│ 要点热点探究
[规范评析]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问题就是把求解的量纳 入到一个可以使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求解的三角形中,这 个三角形的一些元素如果不完全具备就要借助于其他的三角 形求解,如本题中就是先根据两个可解三角形求出了我们需 要求解的三角形的两边长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