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含深情写汉字——谈于永正老师的写字教学
浅谈于永正作文教学艺术
浅谈于永正作文教学艺术
《浅谈于永正作文教学艺术》是一篇关于作文教学的文章。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语言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永正作文教学艺术则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从永正作文教学的定义、特点以及实施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永正作文教学可以定义为一种通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和写作技巧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相比,永正作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真正享受到思考和表达的乐趣。
永正作文教学的实施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选取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和有趣的话题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教学活动和练习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师要注重教学材料的准备和选择,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以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和提高写作质量。
教师要注重进行写作指导和评价,通过对学生作文的指导和评价来帮助学生改进写作技巧和提高作文水平。
《浅谈于永正作文教学艺术》通过对永正作文教学的定义、特点以及实施方法的分析和探讨,揭示了永正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语言能力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只有通过永正作文教学的实施,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以更加准确、生动和有深度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于永正的写字指导
【摘要】写字教学是于永正语文教学的一大亮点。
他的写字指导贯穿于整堂语文课。
教学中,他不仅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关键笔画、书写笔顺等,还总结出“一看、二写、三对照”的习字程序,帮助学生掌握规律性知识,写规范的汉字。
仔细观察、研究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生成针对学生写字实际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正是于永正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精神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写字指导;于永正;语文教学于永正老师说,“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两个不到位,一是写字教学不到位,二是学生朗读不到位”。
他尖锐地指出:“现在有多少学生能写好字?不多。
每每看到中学生、大学生写的字像狗尾巴圈似的,我都有一种负罪感,失职了。
”“其实,写字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
字是人的第二张脸,是人的一张名片。
”因此,无论上哪个年级的语文课,于老师都重视写字指导。
他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功夫。
写字教学是于永正语文教学的一大亮点,堪称一绝。
于老师的写字指导不是仅落实在学生的写字环节,而是贯穿于整堂语文课。
许多教师上公开课时都事先写好课题。
于老师每次上课,都是当着学生的面书写课题,他把课题书写看作是指导学生写字的最佳时机。
执教《白杨》一课时,他板书课题中的“杨”字,边写边提醒学生“杨”字右半边第一笔“横折”的“折”要写得长一点,不然,就像短脖子的企鹅,会很难看。
执教《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他在板书“基”字的第三笔时,提醒学生“这一竖要长”;写到“他”字的第四笔时,提醒学生“这一竖要高”。
于老师用极简洁的语言提醒学生看清楚关键笔画的位置和写法,只有把这些关键笔画写到位,才能把字写得匀称、美观。
在指名学生轮读课文的过程中,于老师也会相机穿插写字指导,将写字指导和学生读书融合在一起。
他执教《月光曲》,先让学生自由初读课文,接着请几位学生轮读。
当学生读到第8自然段中“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一句时,于老师让学生暂停,随手在黑板上书写生字“幽”,边写边说:“大家注意‘幽’字的写法,先中间,后两旁(边说边板书示范),当中一竖写长一点,下边的‘山框儿’,要写得上宽下窄,否则难看。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书不是用来读的,是用来收藏的,这本书也是在半年前进入我的视线范围,现在闲下来,开始看书。
虽然没有教过语文,但由于与语文还要打交道,所以要学习关于语文的知识。
这本书无疑是非常好的一本书。
于老师,我现场听过他的课,印象非常难忘,有声有色的写作文,其作文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几乎在中国,每一位语文老师都知道他。
读这本书前后大概花掉10小时,由于条件所限,没有笔在上面圈画,这里面没一句话都是经典,不像有些书是某些人编组在一起的,这里的每段文字都不舍得跳过。
小学语文教育应该给学生留下以下东西:留下认识4000个汉字,留下较好的语感,能不假思索的行文,留下认识和情感,留下初步的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留下兴趣和习惯。
教学时,眼睛不要只盯着语文,还要盯着人,一只眼睛盯着语文,一只眼睛盯着人,这才叫完整的语文教学。
写字就如同做人一样重要。
字如其人就是这么来的。
强调是老师配合学生,不是学生配合老师。
这种师生关系才是正确的。
中央教科所的张田若提出了四三二一语文评价标准,他把看全班学生是否把课文读熟了作为第一条标准,占40%;把字词句是否落实作为第二条标准,占30%,把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解决了,作为第三条标准,占20%,把课文内容是否理解作为第四条标准占10%。
他说:语文课讲的多,分析得多是国际通病,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看来育才小学的语文教学真是走入了教学误区,我们课堂多的是理解分析,少的是读的训练,所以,我们的孩子在读的方面要弱于普通小学,这是不争事实是。
相反我的字词教学,应试教学确实无出其右。
看来我们要改一改了。
于老师强调教学相长,学问无大小,能者为尊。
看来任何教师都有这种情况发生,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也会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在名校工作更是幸运,因为你经常会被学生教育。
季羡林曾经说过,人类共同创造了两个大的文化体系,一个东方,一个西方,再没有第三个了,西方就是分析,东方就是综合,分析出理论,综合出技术。
饱含深情写汉字——谈于永正老师的写字教学
饱含深情写汉字——谈于永正老师的写字教学最近,观摩了一节公开课,印象最深的就是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全部都是用双面胶粘贴的事先打印好的纸条。
就连课前学生提出的几个问题也是由执教者用键盘敲上去的。
评课者指出:“某老师虽然粉笔字写得不好,不过她能扬长避短,展示自己的优势……”乍听之下,蛮有道理;仔细一想,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不是坑人吗?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讲完一节课,黑板上没有留下一个自己写的字,写字教学如何落实?学生跟着谁去练字?说实话,我可不愿意自己的孩子遇到一个这样的语文老师!我不禁想起了于永正老师。
于老师很重视写字教学,不但要求写得正确,而且要求写得规范。
并且在教学中身体力行,以身示范,将写字教学真正落到了实处。
镜头一:当着学生的面板书课题[例1]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从板书课题开始,于老师就提醒学生注意“母”字的笔顺。
[例2]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小稻秧脱险记》。
请小朋友们跟于老师一起写课题。
注意“稻”的笔顺,“秧”的右边第一笔的起笔位置……[例3]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倔强的小红军》(师板书课题,一边板书,一边指出这些字怎么写才规范、才好看,并让学生跟着写一写。
师巡视学生书写情况,表扬了几个写得好和写得认真的学生。
)[例4]师:拿出本子来,跟于老师写字:新——型——玻——璃。
注意“新”的写法,最后一竖要长一点,“型”的第四笔竖要写短一点。
为什么要短呢?因为让地方写下面的“土”。
“玻”的捺要有“脚”,写长一些,这样才有精神……[例5]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现代作家袁鹰写的一篇文章——《白杨》。
(说完,于老师板书课题)“白”字上宽下窄;“杨”字右边的“横折”的“折”,就是第一个“折”,要长一点,不然就像短脖子的企鹅,很难看。
大家把课题写一遍。
(师巡视,表扬了几个写得好和写得认真的学生。
)[例6]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大家一起跟着于老师写课题。
2024年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有感
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有感近期刚刚读完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这本书记录了于老师四十多年的教学思考,语言平实真切,让人受益良多。
读于老师的这本书时,我采用了摘抄式阅读的方法。
我边读边在觉得重要的句子下画横线,等读完当天的阅读内容就在文档里将这些重要的部分摘录下来,全部记录完才结合内容完成百字读书打卡,这是初读的简单梳理。
整本书读完,摘记的内容已有近一万字,相对整本书来说,这算是把书读薄了一些。
读书笔记放置了一周多,我重新浏览文档试图寻找撰写读书随笔的角度,看看能否将书再读得厚一点。
摘录时我是完全按照本书的行文顺序记录了我觉得有意思的内容:小到某个字的笔画书写注意点,大到习作教学“三位一体”的理念,整体来看笔记很零散,逻辑结构不明朗。
读着读着我看到了“五重”教学(即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部分。
尽管这只是于老师这本书中的一篇文章,但却是其教学理念的浓缩,渗透在本书的角角落落。
于是,我决定以“五重”教学为切入点,来梳理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
撰写随笔时,我发现一下说不清楚所有内容,决定这次只谈“五重”教学中的“重情趣”部分,其他的留待后面再写。
小学是培养习惯的黄金时期,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于老师的“五重”教学第一个谈到的却是“重情趣”,“重情趣”何以如此重要呢?我想这和于老师对“情趣”的解读有关。
于老师认为“情”首先是指教师对学生有情,其次才指教师对教学有情,上课有情;“趣”则是指教师的“课要上得有趣味性,让学生愿意学,乐此不疲”。
基于以上解读,我认为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需要朝着如下方向修炼自我。
一、做一个有情的老师教学不是冷冰冰的,教学是人学。
人是受情绪驱动的,小学生尤其如此,相较于思想还不成熟的学生而言,教师应该首先抛出善意的橄榄枝,对学生释放善意。
一个班的学生往往千姿百态,社会和大众习惯将其分为优秀生、中等生和潜能生,在看待学生时老师也会在无意识中带上刻板印象来评判学生。
把作文课上得有声有色——于永正老师作文教学赏析
把作文课上得有声有色——于永正老师作文教学赏析于永正老师是一位有着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中学语文教师,他运用创新的方法,让平淡乏味的作文课,变得有声有色,让学生们得以经历从贫乏到丰盛的学术洗礼。
首先,老师采取主动式教学,他在讲解篇章架构、文言文背诵以及细节解析的同时,还会让学生主动发问,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综合能力,也能让学生多思考,积累文字素材和改写体例。
其次,他能够发挥学生个性,在课上不但能让学生动手进行即兴创作,还充分调动学生想象力。
他将学生想象中的文字与自身文本比较融合,从而让学生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让文字更具有丰富性,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此外,老师也采取了针对性的指导,他不仅针对各个学生的不同水平以及个性不同,定制学习计划,还能抓住学生的痛点,给出特殊的调整,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方式,把握文章的细节,把作文课多新的情绪放入其中,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此外,老师的课堂管理也得到了很好的反馈,他能及时调节课堂气氛,积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们在经历精彩课堂洗礼之际,也能辅以有针对性的加训,把作文课变成有效的学习过程。
在于永正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高中学生纷纷从中受益,更重要的是,他的教学方法为中学生的作文课教学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方向,他让作文课从乏味变得有声有色,让学生们在文字的游戏中有所收获,心态也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通过于永正老师的教学,学生们写出的文章不仅多元化而且有着新意,他所传授的实用知识技能让学生可以灵活运用,甚至成为他们终身受益的因素,他对语文教学的节奏完美的掌控,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有挑战,也有收获,最后他用自己的教学及其专业的素质获得学生的尊重,更赢得了家长的充分认同。
总之,通过于永正老师的教学,作文课已经不仅仅是一些死板的学习过程,他使用自己的才华和理念,让课堂变得有声有色,让学生的文字更富有情感,也让学生更加动感地接受知识的赐福,乐此不疲,觉得学习有乐趣。
小学语文老师读书心得 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有感
小学语文老师读书心得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有感说来惭愧,于老师的这本书我反反复复用了很长时间才断断续续地看完,这本书里有于老几十年的人生积淀和教学经验,厚重非常,要参透里面的道理,我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清楚的记得在与何校长交流的时候,自己绞尽脑汁地说着从书中看到的内容,但何校长打断了我,他问我的那句话直扣心灵:“你刚才说的都是书上说,于永正说,我希望有一天你能告诉我你怎么说。
”我当时哑口无言。
回来后反复追问自己:现阶段的我到底能说什么?苦苦思索,抽丝剥茧,才发现自己嘴上说着别人怎么说,正是因为自己腹内空空,无话可说。
现在的我能给出的答案就是:别人的理论经验能让我少走弯路,但万万不能少了自己的实践。
我愿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远方,经过时间的磨砺,不负光阴。
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
书里的这一句话我觉得值得每一位语文老师铭记——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在教育的汪洋里扬帆远航,不偏方向。
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呢?我们也曾经历过学生时代,不如也跟着于老师一起回想一下,我们的语文老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l 留下了语言——认识了近4000个生字,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词汇。
l 留下了较好的语感,使学生能不假思索地缀字成文。
l 留下了认识和情感。
l 留下了初步的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包括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l 留下了兴趣和习惯。
这就是大浪淘沙后,我们留下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教给孩子们的课文内容他终有一天会忘掉绝大部分,可能连课文题目都不记得,但是我们得为孩子留下更多值得留下的素养。
到底要怎么教呢?教学有三个境界:教过了,教对了,教会了。
教会了,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
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要实实在在地教,扎扎实实地教。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让学生多读多写,要求学生字要会写,书要会读,精彩诗文要会背,词语要会运用,作文要会写。
如果老师喜欢写字、喜欢读书、能写点文章,那么教语文就更不难了。
(一)写字育人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学生的识字与写字能力。
缅怀大师:于永正老师的作文教学绝活
缅怀大师:于永正老师的作文教学绝活『诗画经典』四:文肖绍国谨以此文缅怀大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大连市实验小学上的题为《于老师印象记》的“言语交际”作文指导课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但在我的脑海中仍然记忆犹新。
它宛如一首爱心与真情的合奏曲时常在我耳边萦绕。
图片 / 来自网络一、爱心关照,营造和谐氛围于老师的爱心在他的课堂教学中流露无遗,这位善意的长者在课堂上以宽阔的胸怀包含着每个学生需要关照,需要爱护的情感。
他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确信学生具备巨大的学习潜能,以满腔热情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上课伊始,于老师幽默地作着自我介绍:“我姓于,叫于永正(板书姓名),是个男的(听课老师笑),在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小学当老师。
我特别喜欢作文,在作文教学上取得了一点成绩,被评为特级教师。
(停顿)听清楚了吗?”此时他发现坐在最后面的那位男同学正在极力地向前张望。
图片 / 来自网络于老师走到他身边,摸着他的头问:“看黑板上的名字是否有点吃力?”该生点点头。
于老师说:“请你把凳子搬到前面来坐。
要注意保护视力。
”说完将其调到前面坐在一位个子较小的同学旁边。
在这一环节中,我注意到这位男同学那绯红的脸颊。
我猜这涨红的的脸颊并不是他怕难为情的效果,而是对面前这位长者深深的谢意。
在后面的教学中,这位男同学以他的精彩表演回报了于老师给予他的关爱。
其他同学也敏锐地观察着这一细节,给他们一个信号:面前这位于老师容易接近,关爱小朋友,上他的课应该非常有趣。
二、小品呈现,调动主体参与爱玩,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于老师总是喜欢在他的“言语交际表达训练”课中让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以即兴小品的形式呈现写作情境,把学生带入写作情境,调动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
图片 / 来自网络于老师为刚才那位男同学调好位置后,满怀笑容地说:“今天中午放学回家,家长可能要问是谁上的作文课,你怎么回答?下面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我当他的家长,当面问问,看看能不能说清楚。
语文老师读书心得 读《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有感
语文老师读书心得读《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有感作文教学一直是老师们的烦心事,可于永正老师的作文课堂教学,总是充满了快乐!拜读于老师作文课堂教学实录,于老师精湛的作文教益给我很多的启示。
一、创设情境,贴近生活在习作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会遇到这样一些困感:学生生活丰富多彩,但仍觉得没内容可写,勉强挤出一些内容来,也毫无情感可言。
教学中,老师片面强调书本学习、课内学习,让学生远离自然和社会,致使学生缺乏感性经验;过于强调学科本位,不注重与其它学科沟通,封闭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过于注重写作知识和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观察蔬菜、水果,招待客人》教学实录中,上课铃声一落,于老师挎着一只盛着水果和蔬莱的篮子走进教室,班主任:于老师,您怎么挎着篮子来上课了?师:我家来了一位客人,买点东西准备中午回去招待一下。
刚走到学上课铃响了,没来得及送到办公室。
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为交际说话构建了必要的环境与氛围。
这是这类课堂教学设计中事关整体布局的重要一笔。
这里,于老师巧妙地借最了班主任老师的角色参与,使整个开局显得格外自然化、生活化,为言语交际活动回归于生活应用创造了条件。
师:小朋友,我家来了位客人,他是医生。
我买了些什么东西招待他呢?小朋友注意看。
看看谁能说一说,说完,把一捆韭萊、一捆苔菜、一把蒜苗、两只萝卜、七个苹果、八个橘子、两串香蕉一一拿出来放在讲台上。
学生写作上的最大的障碍就是“无米下锅”,无材料可弓,也就是说,没有体验。
激发学生的体验,如联系生活展现情境,播放音乐渲情境,运用实物演示情境等,有意识地“制造材料”,教师就要善于有目的地导演“情境”,为学生如临其境,从而产生表达的愿望和写作灵感。
二、当堂评改,捕捉闪光与不足多数教师评改作文常在作文本上面做详细辛苦的圈点旁批。
于永正老师的教学理念
于永正老师的教学理念今年暑假,我有幸走进于永正老师,看了他的课堂实录,学习了他先进的教学理念。
我概括总结了于老师的“以学生为本,以读书为本、以创新为本”、“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教学特色,对于永正教学观的研究达到又一新高度。
在于老师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常常是这样一番景象: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言语生动,琅琅书声不绝于耳,课堂上不时发出阵阵笑声,教学中,基本功训练很扎实,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课堂上,有于老师设置的诗一般的意境,有孩子们纯真的笑容,加上于老师的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听于老师的课就是一种艺术享受。
于老师特别重视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情感,他一直默默地进行着语文教学的探索,他的“教无定法”的阅读教学、生动活泼的作文教学对陈旧的教育理念、封闭的教学思想都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他的语文教学承继了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注重语言“意合”的特点,注重在诵读中感悟并将其与现代教育观中的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结合进行教学,将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
“五重”教学的提出,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语文教育的一次回归,标志着于永正老师语文教学艺术风格的成熟和进一步完善。
1、以学生为本:一以贯之的教学特色。
“以学生为本”是于永正一以贯之的教学特色。
教育是什么?教育不是给予,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唤醒是激励,是教孩子学会如何学习语文。
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于老师认为,学生的身心尚处于发展过程中,并且其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不可低估;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有着跟成人不同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儿童每天来到学校,并不是以纯粹的学生——致力于学习的人——的面貌出现的,不,他们是以形形色色的个性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每一个儿童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的世界。
(精品语文论文)于永正老师这样教写字
于永正老师这样教写字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更加强调了写字的重要性,特别指出:“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
”那么如何提高练字效果和书写质量呢?这是广大教师最关心的一个话题,笔者在上海师范大学参加“国培计划”期间,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和国培班两位青年教师同台执教二年级的《一株紫丁香》,受益匪浅。
一、写“下水字”,确定写字教学的难点《一株紫丁香》(苏教版)课后生字共18个,其中绿线格中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田字格的10个生字能识会写。
教学中是不是这10个生字都要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平均用力呢?时间上显然难保障,也没有必要,因为学生已经会的,老师反复讲,往往使他们产生厌倦懈怠情绪,必须抓住难点,教学生不会的。
两位青年教师都用了5分钟各指导学生写了一个字,分别是“快”和“浓”。
于老师也用了5分钟时间随堂练字,但于老师指导的是“除”和“院”,重点指导写好左耳刀。
这个偏旁不仅是学生书写的难点,不少教师在书写时也容易疏忽左耳刀和右耳刀的细微区别。
这个难点抓得真准。
课后,听课教师请教于老师为什么能准确判断本课写字教学的难点?于老师打开他的备课笔记,原来,课前于老师把本课所有生字都工工整整地抄了几遍,用于老师自己的话说:“在写‘下水字’的过程中体会孩子写字的甘苦和可能遇到的坎坎坷坷,站在学生的角度确定难写字来教。
”而两位青年教师则是把自己想教的教给学生,他们选取的所谓代表字并不一定是学生书写的难点。
二、精讲多练,提高写字教学的效率两位青年教师在指导写字时,不约而同地采取这样的指导步骤:第一步,屏幕出示大写的“快”或“浓”字,让学生说说这个字在写时注意什么?第二步,教师范写;第三步,学生练习;第四步,反馈评价。
而于永正老师是这样指导的:第一步,仔细观察“院”和“除”,看两个字相同处;第二步,板书“阝”,特别指出“阝”的第二画有点类似“S”状,自然弯曲,一笔写成,还要注意避让右边的部件;第三步,学生在本子上写两个“阝”,第四步,投影反馈;第五步,添上右边的部件,把字写完整。
全国第三届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暨于永正教学思想研讨会(发言整理)
全国第三届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暨于永正教学思想研讨会(发言整理)(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托班教案、幼儿评语、小学随笔、小学作文、课堂实记、计划总结、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small class lesson plans, middle class lesson plans, large class lesson plans, kindergarten lesson plans, children's comments, primary school essays, primary school compositions, classroom notes, plan summaries,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全国第三届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暨于永正教学思想研讨会(发言整理)《全国第三届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暨于永正教学思想研讨会(发言整理)》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随笔集锦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一、当前识字写字教学存在的最普遍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于老师写过一篇文章《说示范》,他说:“好的字和其他美的东西一样,具有一种诱人的魅力,学生会受到感染,从而喜欢写字”于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本身的字很漂亮,而且有强烈的示范意识,经常说的话就是“看我写课题”,他认认真真,一笔一划,字写得非常漂亮。
作文教学贵在一个真字——于永正“于老师印象”作文教学片断与赏析
发” 的道理讲给学生 , 让学生学会观察 生活 、 体 验生活 ,
并通 过 日记 、 周记 、 随笔等形式 随时把观察所 得记 录下
来, 存入 自己的题材 库 , 防止“ 材料 用时方恨 少” 。 第三 , 倡导学生抒发 真情 。在写作 时 , 必 须从 自己
的生活视野和感情经验 中取题 立意 , 引发真情 实感 , 用
生: 于老 师今 年 大 约 5 O岁 。
师: 大约一词 用得 有分寸 , 因为这毕 竟是估 计。告 诉 大家, 他的猜的和我 的实际年龄 只相差一 点。 ( 说 着 伸 出一 个指 头 ) 生: 于老 师今年 5 1岁。
师: 再 看 看 于老 师 的 长相 , 这是 重点 , ( 边 说 边 用 手
“
一
、
于 永 正 老 师 的 作 文 教 学 实录
师: 现在 , 请 大家认 真观 察一 下, 要边 看边 想, 说 的
时候 , 要 大胆 , 实事 求是 , 不要 有什 么时候 顾虑 。—— 先看 于老 师有 多大年纪?
生: 我看 , 于老 师今 年 4 O 多岁 。
师: 多 多 少?
心灵撞 击的 火花 展 现独 特 的个性 、 传 达真 切 的体 验 。 案例中 , 于老师 引导 学生说真话 , 抒真情 。学生通 过观
察, 感受到 “ 老师 的眼睛虽 小但 很有 神 , 还流 露 出一种 亲切 慈祥的 目光” 。这样 的话 语 是学 生通 过仔 细观 察 并结 合生活实际 , 得 出的感悟 , 是一 种发 自内心 的真情 表达。这些真实 的感 受成 为 了写 作 的第一 手材 料 , 不
师: 这位 同学实事 求是 了, 只是 有 点不 好 意思说 。 没有 关 系, 不是“ 好像 ” , 就是 有点歪。我年轻 时得过 面 部神 经麻 痹 , 留下了后遗症 , 嘴 角有点 歪。
把作文课上得有声有色——于永正老师作文教学赏析
把作文课上得有声有色——于永正老师作文教学赏析
作文教学是中小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于永正老师是一名拥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他的作文教学非常有特色,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于永正老师从小就认为作文教学不能只是让学生背诵文章,或者机械地写出一篇文章,而应该是一种贴近生活的表达。
于永正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实践性、主动性,他鼓励学生自行思考、发现,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口头来观察和感受,把自己对生活的体悟发挥到文章中。
与此同时,他也注重学生的文章结构,把文章的结构艺术性置于重要位置,给学生布置习作时,也把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紧扣作文主题。
此外,于永正老师还结合生活实践,给学生布置写实践作文类型的作文,以便学生从实际获得更多的灵感和启发。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于永正老师要求学生不仅要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文字,还要把所学知识融入生活,让文字变得有声有色。
在课堂上,于永正老师还会让学生自己把自己写的文章朗读出来,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文字发挥到极致。
此外,他还会使用多媒体工具,让学生自己拍摄、编写短片,让文字更加生动有趣。
以上就是于永正老师作文教学中的特色之处,其精彩的课堂教学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爱写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总的来说,于永正老师的作文教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他的教
学思想和方法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使课堂教学更加有声有色、生动有趣。
简简单单教语文 ——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有感
简简单单教语文——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有感简简单单教语文——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有感生活是个大舞台,于老师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从教40余年,他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音乐、书法、绘画、戏剧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于老师说语文教学很简单,无外乎是让学生多读多写。
(一)写好字识字与写字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
于老师抓住这个基础,扎扎实实地教小学生识字和写字。
当然,要想学生把字写好,教师必须自己练字,给学生做好正确的示范,同时再进行细致的写字指导,效果会更好。
写好字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要求。
这学期,我承担着三年级硬笔书法教学,他们正处于从使用铅笔向使用钢笔过渡的关键阶段,教学中,我时刻以于老师为榜样,注重加强对学生书写的指导和要求,现在,同学们对书法练习的热情和自我要求越来越高,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同学们的书写一定会越来越好。
(二)写好文写作对于学生来说,本来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是于老师巧妙地把练笔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实现了读写的正向迁移。
在写作训练中,于老师也极具艺术性,他以课文为载体,采取续写、补写、补段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既是想象的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
现在的我,刚刚走上教师岗位,却也深切地体会到研读文本的重要,三年级的学生处于由写段向写一篇完整作文的过渡。
除了园地和书后的小练笔,我们完全可以从文本入手,捕捉学生可以写、有的写的东西加以训练。
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差,就像米主任在教研中说的,可以把每篇教材当做阅读题,教师有意识地加以训练,相信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训练中,看到阅读题就不会再畏惧。
(三)读好书于老师非常重视朗读,他说:“一切讲解在朗读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
在朗读中,文本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它是信息的载体,是认识的工具,学生必须凭借它入情入理,接受熏陶;另一方面,朗读时,学生还要认识掌握载体本身。
"字是练出来的"——特级教师于永正《"番茄太阳"》写字教学赏析
城 区实验 小 学 )
责任 编辑 周 慧 林
一
师 :请 你推 荐 班 上 字 写得
好 的“ 书 法 家” 上 台 写。
师: 好, 咱们 欣 赏一 下 。看
3 0 小学文
边 用手 书 空 ,记 住 每 笔在 哪 里
起 笔 ,哪 里 收 笔 , 记 住 它 的 形
师: 第二 个 字 “ 戚” 斜 勾 再
长点就好 了, 斜 勾要有弹性 , 有
力度 。 师: “ 屋” 要 稍微 处 理 一 下 ,
”
。
别好 的字 打两个 圈。 教师 的评 价
状 。好 , 一 边看 一 边 书空 。
字。 这 9个字 中, 比较难写的有
4个 , 盲、 戚、 屋、 献。
于老师的写字教学 , “ 讲究写字
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 写字技能 ,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第 四步上黑板演示 , 教师 示范 , 写得好 的字加圈 , 写得特
… …
师:写好 字的第一步叫读 帖, 认 真 地观 察 字 帖 , 一 边 看 一
大发 明。 中国人 要 写好 汉 字 。 师: 最后 , 我要 送 给 大 家 两
色描得更黑。 注意 : 头正、 身直、 两 只脚放 平 ,端 正 坐好 ,先把
“ 盲、 戚、 屋、 献” 四个 字描 一遍 。
写字是一种技能 ,要想使
理论 变 成手 上 的功 夫 ,需 要 不
句名 言。 第一 句 : 书是 读 懂 的 ,
师: 写好 字的 第 三步 , 叫 临
帖 ,请照着字帖把这四个字各
写 两遍 。 临帖 的 时候 , 要做 到:
于永正:从学生的字看写字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名师介绍]于永正:从学生的字看写字教学的问题及对策作者:于永正发表时间:2009-5-20 17:52:55来源:摘自《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荟萃》出版社: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访问次数:1002从学生的字看写字教学的问题及对策于永正最近,我就小学生的字做了些调查研究。
调查对象:低、中、高年级的学生;调查项目:写字簿。
从这些作业的字中,我发现了许多共性的问题。
不仅从中发现了写字教学的不足,也找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字的各个部分比例失调。
这里又分以下几种情况:1.头重脚轻。
上下、上中下结构的字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2.左挤右。
如“秤”字,左边的“禾”写得很大,右边的“干”被挤得小。
3.左右两部分上下平齐,没有做到“比例适当、随字立形”。
如“细”字,左边的绞丝旁应细长一些,右边的“田”应适当居中,但是将右边的“田”写得与左边的绞丝旁上下一般齐,字就显得臃肿了。
二、左右、上下、上中下结构的字写得分了家。
如将“歌”字写得成了“哥”、“欠”两字。
三、起笔不是地方,收笔不到位。
这种毛病最普遍。
细考究起来,几乎字字有。
我认为,这是小学生(包括成年人)字之所以写得不规范的根本原因所在。
四、基本笔画写得不规范。
该直的不直,该弯的不弯,撇无锋,捺无脚,尤其是低中年级学生的捺,几乎都无“脚”,更不要说“一波三折了”。
每一笔不规范,用它们组成的字当然就更谈不上规范了。
五、把字写成纯方块形。
因为这种字的每一笔都像火柴杆,所以有人称它为“火柴杆体”。
这种字体在高年级的女生中间尤为流行。
小学生由于受大脑、骨骼、肌肉发育的影响,运笔力度不够,方向把握不准,写出来的字难免带有童稚之气。
但上述五种问题与这些因素关系不大,.有的则毫无关系。
也有人说,学生的字写得不好,是因为作业量太大,负担过重。
应当说这是一个原因,但我认为不是根本原因。
造成“头重脚轻”和“左挤右”的原因,主要是小孩子没有整体观念,没把握准各部分所占的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饱含深情写汉字——谈于永正老师的写字教学
发表时间:2014-05-27T14:09:21.34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4年7月总第176期供稿作者:王炜煜
[导读] 于老师的做法告诉我们:思想教育其实很简单,有时候只是一句“饱含深情”的话。
王炜煜山东省莱芜市实验中学271100
最近,观摩了一节公开课,印象最深的就是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全部都是用双面胶粘贴的事先打印好的纸条。
就连课前学生提出的几个问题也是由执教者用键盘敲上去的。
评课者指出:“某老师虽然粉笔字写得不好,不过她能扬长避短,展示自己的优势……”
乍听之下,蛮有道理;仔细一想,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不是坑人吗?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讲完一节课,黑板上没有留下一个自己写的字,写字教学如何落实?学生跟着谁去练字?说实话,我可不愿意自己的孩子遇到一个这样的语文老师!
我不禁想起了于永正老师。
于老师很重视写字教学,不但要求写得正确,而且要求写得规范。
并且在教学中身体力行,以身示范,将写字教学真正落到了实处。
镜头一:当着学生的面板书课题
[例1]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从板书课题开始,于老师就提醒学生注意“母”字的笔顺。
[例2]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小稻秧脱险记》。
请小朋友们跟于老师一起写课题。
注意“稻”的笔顺,“秧”的右边第一笔的起笔位置……
[例3]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倔强的小红军》(师板书课题,一边板书,一边指出这些字怎么写才规范、才好看,并让学生跟着写一写。
师巡视学生书写情况,表扬了几个写得好和写得认真的学生。
)
[例4]师:拿出本子来,跟于老师写字:新——型——玻——璃。
注意“新”的写法,最后一竖要长一点,“型”的第四笔竖要写短一点。
为什么要短呢?因为让地方写下面的“土”。
“玻”的捺要有“脚”,写长一些,这样才有精神……
[例5]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现代作家袁鹰写的一篇文章——《白杨》。
(说完,于老师板书课题)“白”字上宽下窄;“杨”字右边的“横折”的“折”,就是第一个“折”,要长一点,不然就像短脖子的企鹅,很难看。
大家把课题写一遍。
(师巡视,表扬了几个写得好和写得认真的学生。
)
[例6]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大家一起跟着于老师写课题。
注意“鲁”字当中的一横要长,“迅”字要注意笔顺,捺要写出变化,一波三折。
(师巡视,表扬了几个写得好和写得认真的学生。
)
很多老师习惯于上课前先板书好课题,上课时再指读两遍,似乎教学课题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过程,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环节。
从以上六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于老师完全不是这样,他经常在课堂上当着学生的面来板书课题,而且边写边指导写字要领,还让学生跟着老师仿写,并及时对学生的书写作出评价,树立“典范”,让其他同学有榜样可学。
于老师寓写字教学于课题板书之中,使课题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过场”,不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环节”,而成为一次扎扎实实的写字训练。
镜头二:循序渐进,重写法指导
[例7](《第一次抱母亲》)课的最后,于老师指导学生写字。
他先请学生“读帖”,之后,描红,然后“临帖”,临写完了,又请两位学生在黑板上分别写“越”和“疚”字。
但两人写得都不规范。
“越”字右边的第一笔横,起笔高了,“疚”字里面的撇写长了,而捺又写短了,且没有“脚”。
于是,于老师请学生再“读帖”,看“越”字右边的第一笔横,在哪儿起笔。
接着,于老师在黑板上范写了这两个字……
[例8](读完《白杨》15—17小节,于老师指导学生书写“介”和“疆”)
师:“介”字的第三、四笔的距离不要太宽,否则,这个字就像房屋的屋山头。
“疆”字的右半部分,要写得紧凑一些,第一横短,第二横长,第三横次长;左边的“弓”字里面的“土”字千万别丢了。
记住“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让”。
(说完,将“弓”字里面的“土”字描成了红色。
)于老师在指导学生写字时,注重“合乎汉字楷书之规范”。
他将传统的“读帖、描红、仿影、临帖”与自己的范写相结合,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顺应了学生练字的客观规律。
板书每一个生字,于老师都力求写得笔顺规范,间架结构符合楷书的要求。
要求学生写的字,他都要先写一写,每一个字应该注意什么,特别是每一笔在哪儿收笔,都做到心中有数。
正因为有了精心细致的准备,于老师的写字教学才立竿见影,卓有成效。
不仅如此,几乎在每一节课上,于老师都提醒或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看看“三个一”做到了吗。
于老师总是这样,从细微处着手,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让学生一生受益。
《第一次抱母亲》临下课时,于老师谆谆教导学生:“要堂堂正正地练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
于老师总是这样在指导学生练字的同时,将练字的意义与“爱国”“做人”联系在一起,有效地渗透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可谓是“润物细无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许多老师觉得很难找到思想教育的切入点,从而忽略了或淡忘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于老师的做法告诉我们:思想教育其实很简单,有时候只是一句“饱含深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