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内涵辨析
生命教育的内涵、价值与实施路径

生命教育的内涵、价值与实施路径每当社会上出现个体生命受到严重戕害的危机事件时,人们总是会提到生命教育。
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在关注和实施生命教育。
那么,什么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价值何在?如何来实施生命教育?本文力图做出扼要的回答。
一、生命教育的三层含义1.为了生命的教育教育为了什么?不同的教育者用不同的语言和行动作出了不同的回答。
有的人强调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升学考试和就业,有的人强调教育是为了促进社会公正和谐发展。
我们认为,生命是上苍馈赠给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是自然创造的奇迹,而教育则是人类自身馈赠给生命的最珍贵的礼物。
为了个体生命的成长与幸福,是教育最正当的价值追求。
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更加美好、更加幸福和更加久远的教育。
为了生命更加美好,意味着教育要服务于学生生命的完整成长。
成长是生命最为积极和美好的姿态,是每一个人生命历程中永恒的主题。
学生的生命成长通过身体、认知和社会经验的发展而得以实现,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谐发展、有特色的发展和可持续的发展是生命教育的自觉追求。
为了生命更加幸福,意味着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营造幸福人生的能力。
一个人不管毕业于哪一所学校,所学的是哪一门专业,获得了怎样的学位,最终都得面对生活。
一个能感到生活幸福的人一定会更多地珍惜生活、善待自我、友爱他人和奉献社会。
感受幸福的能力源于内心的力量,生命教育要着力帮助学生聚集这种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为了生命更加久远,意味着教育承载着延续和发展人类精神生命的重任,“每个个体,作为群体中生活经验的承载者的每个单元,都会离开人世。
但群体的生命在延续。
一个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的不可回避的出生和死亡,决定了教育存在的必要性”。
生命教育要弘扬和升华人的精神需要,引领学生过有品位的精神生活。
2.关于生命的教育生命是一个奇迹、一段旅程、一张网络。
对于这个奇迹的构成,这段旅程的规律和这张网络的相互影响,我们的了解都十分有限。
人们对于生命自身的探索和认识都还不够,比如生命的潜能有多少?生命如何得到发展?个体生命的生与死是什么样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还不能作出很好的回答。
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

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生命教育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生命教育是指通过教育的手段,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基本原则,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关爱与责任感。
本文将探讨生命教育的内涵以及如何有效实施生命教育。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1. 传递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宝贵礼物,它赋予了我们思考、创造和选择的能力。
生命教育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尊贵和无价之处,使他们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也懂得尊重和珍视他人的生命。
2. 培养生命的关爱与责任感生命教育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关爱与责任感,让他们懂得尊重并照顾其他生命。
这包括让学生了解和关注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环境,与动植物和谐相处。
同时,学生还应该对弱势群体给予关怀与帮助。
3. 发展生命的创造力和适应能力生命教育应该培养学生丰富的创造力和适应能力。
创造力可以帮助学生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问题,而适应能力则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
二、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1. 教育课程的改革学校应该在教育课程中增加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内容,让学生有机会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和品德,教育课程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校园文化的塑造学校应该营造积极向上、关爱生命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植树节、环保宣传周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增强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3. 家庭教育的引导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引导,注重培养孩子的生命教育意识和价值观。
与此同时,家长也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生命。
4. 社会教育的参与社会教育机构、社区组织等也应该积极参与生命教育的实施。
他们可以通过开展各种生命教育主题的讲座、活动等方式,向更多的人传递生命教育的理念,从而推动生命教育的普及。
浅谈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内容

浅谈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内容作者:宋晓阳来源:《东方教育》2016年第13期摘要: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体验为主题的教育,其本质在于尊重生命以及体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一直强调要对青少年学生加强道德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等,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流于说教、走过场走形式,而没有真正实现在课程意义上的统筹。
将生命教育作为独立的课程体系纳入到教学体系中已成为高校教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生命质量一、生命教育的含义与内涵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含义。
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而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既包括对生命的关注,又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因此,“生命教育”就是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既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教育,又要重视人文素养的教育,培养人在生命活动中把握世界和生命的意义,从而获得人生的满足,享受人生的乐趣。
它是一种关注生命状态,丰富生命历程,激发生命潜力,促进生命成长,提高生命质量的教育。
教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提高个体生命质量的过程,因此生命教育应成为教育的永恒主题。
生命教育不是一门课程或一项主题活动,而是要有意识地挖掘现有的课程和活动中的生命教育内涵,激活这些原来就蕴藏在学科教育和主题活动中的生命教育内容,以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因此我们在考察生命教育的内涵时就要从各个层次入手,不仅要教育大学生珍爱生命,而且要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
二、生命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一)生命教育的目标“生命教育就是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以学生自身潜在的生命基质为基础,通过选择优良的教育方式,唤醒生命意识,启迪精神世界,开发生命潜力,提升生命质量,关注生命整体发展,使其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掌握创造智慧的能力。
”曾任台湾省教育厅长的陈英豪指出:“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弥补现行教育制度中,偏重知识教育与理性教育,却忽略知识技能以外更重要的德性、艺术、人文之教育。
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的内涵: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的教育。
对于生命教育的研究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是伴随着20世纪死亡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的兴起而起步的。
生命教育产生之初,只是简单地就如何对待和认识死亡所进行的教育。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生命教育已经成为一门具有综合性的学科,其内容不仅仅包括如何对待和认识死亡,还包括如何认识生命、认识生命的价值和如何实践生命价值等多方面内容。
生命教育是对生命个体进行有关“对生命的认识、对生命的态度,以及生命的价值是什么”的价值观念的教育。
从深层次上讲,生命教育就是受教育者探寻生命之真,培养生命意识,追求生命的意义,高扬生命的情怀,获得生命的价值的活动。
因而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够从教育活动中获得对生命的深刻认知,成为掌握生命的主体,进而提升生命的质量和境界,实现生命价值,获得身心健康发展和主体的全面自由发展。
在人类传播发展史上,出现了三种类型的传播媒体:一是以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为基础的传统媒体;二是以互联网、手机媒体等新兴媒介为主兼容多媒体发展技术的新媒体;三是以web2.0(web2.0是相对于web1.0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
Web1.0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得信息,web2.0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应用技术为基础的微博,我们称之为自媒体。
文章着重辨析了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发展和定义,并将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比较,进而分析得出它的传播特点。
2010年被认为是中国的“微博元年”,一场“微博热”以裂变式速度大范围蔓延,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0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达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1.8%,继续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2010年12月底一份来自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的《2010年中国微博年度报告》显示,截止2010年10月,中国微博服务的访问用户规模已达到12521.7万人。
生命教育理念的概念和内涵

生命教育理念的概念和内涵生命教育是指以生命为本体、以教育为手段,培养学生发展个性、增强自信心、充分发挥潜能,培养和增强学生保护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态度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
生命教育是一门具有普世性的教育,它超越了一般学科教育的范畴,关注个体生命的成长、发展和幸福,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品格、全面发展的能力以及全面发展的学习态度。
首先,生命教育的理念在于培养学生的生命尊重意识。
生命尊重是指敬重生命的现象、生命的活动和生命的尊严的态度。
培养学生的生命尊重意识,既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需要,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的需要。
通过生命教育,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到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这样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善意,使其能够在行为上对待他人更加尊重和关爱,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其次,生命教育的理念还在于培养学生的生命保护意识。
生命保护是指保护生命,不仅仅是指人的生命,还包括所有的生命,如植物、动物等。
人的生命是最高贵的,人类制定的一切规则、制度,都是为了保护生命,对生命的保护是一切规则、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生命教育,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到保护生命的重要性,明白自己应该为保护生命做出自己的努力。
这样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勇气,使其能够在生命受到威胁时能够挺身而出,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再次,生命教育的理念还在于培养学生的生命热爱意识。
生命热爱是指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
应该以敬畏心情对待生命,这其中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视,也包括对他人生命的尊重。
生命教育应该通过教育方式向学生灌输热爱生命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应该被爱护和珍惜。
这样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珍惜之情,使其能够在生活中珍爱生命,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最后,生命教育的理念还在于培养学生的生命平等意识。
生命平等是指每一个生命在世界上都是平等的,都有被尊重、被保护、被关爱的权利。
1学校生命教育的背景、内涵及实施

1 学校生命教育的背景、内涵及实施学校生命教育的背景、内涵及实施一、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生命意识问题日益突出。
一些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往往选择轻生或自残,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损失。
因此,学校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二、内涵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命意识教育。
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珍贵和脆弱,了解生命的起源和终结,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
2.生存技能教育。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和自救自护能力,如防火、防溺水、防地震等,提高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对能力。
3.心理健康教育。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学会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增强自信,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4.生命价值观教育。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懂得尊重生命、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实施学校生命教育的实施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2.以实践为基础。
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感悟,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命和生活的真谛。
3.以课程为载体。
将生命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中,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将生命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
4.以家庭为延伸。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将生命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中,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具体来说,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施生命教育:1.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将生命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中,设置专门的课程或融入相关学科教学中,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系统的生命教育。
2.开展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义务献血、关爱孤寡老人、环保志愿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浅析生命教育的内涵及有效形式

浅析生命教育的内涵及有效形式作者:赵华来源:《知识文库》2019年第10期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整个生命过程,还包括了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的生存与生活,成长与发展和本性与价值。
唯物史观的生命教育既包括一切生命的自然属性,认识“本我”,珍惜生命,敬畏生命;也包括人的生命的社会属性,尊重“自我”,保持健康身心,发展“超我”,创造生命价值。
绝大部分人的一生始于家庭教育,成于学校教育,终于社会教育。
我们在生命教育中必须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打造成“三位一体”系统,生命教育才可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开展。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整个生命过程和这一过程涉及到的人的生存与生活,成长与发展及本性与价值。
通过生命教育,人们能认识“本我”,尊重“自我”,实现“超我”,即把生命中的爱和亮点全部展现出来,为社会焕发出自己独有的美丽光彩。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莱士出版《生命教育》一书,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港台一些地区开始关注生死教育和生命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近年来,我国大陆一些学者一方面吸收传统人生观教育精华,另一方面借鉴香港和台湾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生命教育新见解,使生命教育在我国得以初步开展。
其中,我国生命教育领域开拓者之一肖川在《生命教育引论》一书中从教育的价值追求、存在形态和实践领域三个层面界定生命教育的内涵。
郑晓江教授在《生命与死亡》一书中提到:生命不能只停留在珍惜生命的本能层次,应该从教育学生珍爱自然生命入手,到达精神层面的生命,并最终追求价值层面的生命。
葛莹莹在《关于我国生命教育研究的评述》中指出生命教育内涵应该关注人们如何去做出选择,并在教育过程中指导实践。
赖雪芬在《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文章中指出高校生命教育就是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教育的原则,以学生自身潜在的生命基质为基础,通过选择优良的教育方式,唤醒生命意识,启迪精神世界,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使其成为充满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掌握创造智慧的活动。
生命教育的含义和内容

生命教育的含义和内容生命教育是一种注重人生价值体现的教育。
它不仅涵盖了生命的起源、发展和未来,还包括人类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生命教育应该在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更加关注他人和他们所存在的世界。
一、生命教育的含义1.注重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强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关注经验、感受和情感,因此不仅包括基础的生物知识,还包括艺术、哲学和社会伦理等各种元素。
生命教育不仅仅强调人生的生物学方面,还会更深入地关注人生的文化和社会方面,传达出要拓展学生世界观的心态,给学生一种宽阔的世界观。
2.培养学生的情感、道德素质生命教育强调的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生命教育的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加理解递进的逻辑,透彻的感情和更深入的社会伦理思考。
从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和道德素质,培养出学生的同情心和尊重生命的内心深处。
3.生命教育强调节欲和尊重他人生命教育强调的是节欲和尊重他人。
这种教育不止是引导学生的行为决策,也注重培养学生自觉避免损害了他人利益的行为。
学生不仅坚守人身安全的保障,还从微观上引导其涵养社会公德心态。
因此,生命教育更侧重于引导学生的思想观点,让其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合理生命,都应该受到尊重。
二、生命教育的内容1.生命教育的基础生命教育的基础包括普及科学知识,如人体周围的自然环境、人体形态和强化生命的科学概念理念。
同时,也应该提供丰富的文化、伦理和哲学方面的知识,如人文传统、品格修养和人生哲学等,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精神深度和生活方式的人生素养。
2.生命教育的发展生命的发展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分支,它涵盖胎儿期、出生后、成长及衰老等各个阶段。
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和实践,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与生命自然、文化关系和历史相互影响的多种形态。
3.生命教育的社会伦理生命教育也是社会伦理思考的重要内容。
生命教育在这个方面,不仅只是强调关键自然与社会文化相互联系的显性规则,还要探究常规交流、情理之间的隐性规则。
生命教育的内涵之我见

生命教育的内涵之我见基础课教学部张勇摘要:生命教育是关于人的生命的教育,是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完善人的生命价值,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实现人和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教育。
本文从人性的特征出发,试从人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三个层次来阐释生命教育的内涵。
关键词:生命教育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1 生命教育是自然生命的教育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产物,和地球上其他有生命的动物一样,人的生命首先具有自然属性,而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人的生命特征必然遵循生命的规律,都必然会经历从出生,成长,衰老到死亡的过程。
理解了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就要树立健康的理念,要遵循人的生理规律,爱惜自己的身体,同时也要爱护我们人类的家园,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做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人的生命是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个体的人都是唯一的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具有自我特征的生命,任何其他的生命都不可替代。
同时,每个人在生命的过程中都会逐渐地感受到生命的脉搏在跳动,生命的力量在释放,逐渐地意识到生命的存在,但何时思考生命的问题却是因人而异的。
因此,生命教育的实现基础和出发点就要从唤起生命意识的教育开始。
1.1 生命意识教育生命意识就是活着的每个个体能够意识到生命的存在,有了对生命本质的清楚认识,进而产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人类作为一种地球上的类生物的生命是必然的,但作为每一个鲜活而各异的生命个体却是偶然的,恰如一粒尘埃,但生命的意识恰恰要通过个体的感知才存在,这让每一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生命都必然怀有对生命的感激和尊敬,进而产生极大的敬畏之情。
每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上天送给世界最好的礼物,生命应该具有公平性,在意识到自我生命的珍贵性的同时,也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存在的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进而珍惜生命就要热爱每一个存在的生命。
1.2 死亡意识教育开展生命教育就一定要涉及到死亡意识的教育。
死亡作为生命的终结,是任何生命都不可避免的,这是生命的自然规律,同时也要意识到生命的诞生既是伟大而神圣的,也是渺小和脆弱的,和浩瀚无限的宇宙相比,人的生命不过如流星般划过而短暂。
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教育中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它旨在通过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他们的生命意识,增强他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意识,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生命教育的内涵和实践。
一、生命教育的背景和意义生命教育是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一种新趋势,是当前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它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和人类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健康人格和和谐社会的需要。
通过生命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生命的本质和意义,增强生命安全和健康意识,培养生命意识,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二、生命教育的内涵和实践1.珍爱生命:生命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我们应该教导学生尊重生命的多样性,欣赏自然之美,热爱自己的身体和内心,同时也尊重他人的生命。
这需要我们从课堂教育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共同努力。
2.生命安全和健康意识:生命安全和健康是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我们应该教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生命安全知识和技能,如急救技能、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
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3.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本质和意义,培养他们的哲学思考能力和人文素养。
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明白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幸福、实现自我价值和为社会做出贡献。
4.挫折教育和心理调适:生命教育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调适和挫折教育。
我们应该教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培养他们的积极心态和自我调节能力。
三、结语总之,生命教育是一个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综合性教育体系,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入手,从课堂教育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生命教育的内涵、意义及其实施策略

生命教育的内涵、意义及其实施策略发布时间:2022-11-28T08:32:13.605Z 来源:《教育学》2022年8月总第295期作者:邵岩[导读] 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珍爱生命是人的天职。
如何认识生命?如何珍惜生命?如何尊重生命?如何欣赏生命?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祖国语言文字教育教学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
邵岩辽宁省朝阳县清风岭镇初级中学122000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珍爱生命是人的天职。
如何认识生命?如何珍惜生命?如何尊重生命?如何欣赏生命?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祖国语言文字教育教学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
一、生命教育的历史过程与基本内涵生命是人类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最高目的。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人类实践活动,自产生之日起就担负着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的使命。
然而,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日益加剧。
正如台湾学者张春兴等人所说:“我们虽不能认定物质文明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却可以断言单凭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不能保证获得美好的生活;甚至科学技术愈进步,反而会增加人们对于未来的恐惧。
”科技理性思想的影响对教育也概莫能外,如教师心目中只教书无育人、有知识无生命的现象司空见惯。
学生被当成待加工的原材料,完全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存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作为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在某种程度上被人为地压抑了,自身生命价值也被蒙蔽,课堂教学从而走向荒漠化。
那么,生命教育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其所追求的宗旨是什么?我们应该从人作为一个完整健全的人的角度来理解。
人所以为人,是因为它既有理智还有情感,拥有人之为人之趣味,是一个健全完整的生命,而不是一个冰冷的学习机器。
王北生教授说过:“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价值趋向、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他注重以学生自身潜在的生命基质为基础,依据生命的特征来开展教育,来唤醒生命意识,启迪精神世界,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以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为宗旨,重视对学生心灵的培植、完整精神的构建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是一种和谐丰满、蕴含人生大智慧的教育。
学校_生命教育心得体会

生命,是宇宙中最神奇、最宝贵的存在。
它赋予我们感知世界、体验人生的机会,让我们在有限的时光里,追求无限的真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学校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下是我在此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生命教育,是指以生命为核心,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等方面的教育。
它旨在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生命素养,使他们在面对生命挑战时,能够勇敢地承担责任,积极应对。
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1. 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
生命教育使学生们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从而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
2.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生命教育强调关爱他人、尊重生命,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善良、勇敢等。
3.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生命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4. 塑造学生的价值观。
生命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更加关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三、生命教育的实践1. 教师以身作则。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自身的生命素养,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2. 创设生命教育氛围。
学校要营造一个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例如,举办生命教育主题班会、开展生命教育讲座、组织生命教育实践活动等。
3. 将生命教育融入课程。
将生命教育融入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让学生在了解人类历史、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可贵。
4. 开展生命教育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植树、环保、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生命的价值。
四、生命教育心得体会1. 生命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要有耐心,坚持不懈地开展生命教育工作,让生命教育深入人心。
2. 生命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学校、家庭、社会要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命教育环境。
生命教育内涵解析

生命教育内涵解析生命教育:内涵、重要议题与案例分析引言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许多教育工作者也开始将生命教育引入学校教育体系。
生命教育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发挥生命潜能,实现生命价值。
本文将围绕生命教育的内涵进行解析,探讨生命教育的重要议题,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以期让读者深入了解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定义生命教育,从字面意义上看,是指关于生命的各种教育活动。
它涵盖了多个方面,如生命的起源、生命的维护、生命的珍惜以及生命价值的探索等。
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进而实现生命的价值。
内涵解析1.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生命的珍视、自我认知、人际交往和环境意识等方面。
生命的珍视是指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自我认知是指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优点和缺点,从而更好地认识自我;人际交往是指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环境意识是指让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珍惜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生命教育的根本目的生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生命教育,学生可以学会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我实现的能力。
此外,生命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自我保护技能,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
3.生命教育的核心价值生命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尊重生命。
尊重生命不仅包括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还包括尊重自然、尊重社会、尊重文化等多个方面。
在生命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让他们学会和帮助他人,同时也要让他们意识到生命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此外,还要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命观念,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重要议题1.生命教育在中小学中的重要性在中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开展生命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生命教育的含义和内容

生命教育的含义和内容生命教育是一种以培养个体关注、尊重和珍惜生命为核心的教育形式。
它致力于给予学生全面的启蒙、教育和引导,让他们意识到生命的尊贵、美丽和脆弱,培养他们对自己、他人和自然世界的责任感,以及珍惜、保护和维护生命的能力。
生命教育不仅关乎个体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更关乎社会的和谐、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生命教育的内容是多元的,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1. 生命的尊严和平等:生命教育强调每个人都应被平等尊重和对待。
它让学生了解并认同人类的共同属性和尊严,促使他们摒弃歧视、偏见和不公平对待他人的观念。
2. 自我认知和情感教育:生命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和潜力,并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自尊和自信心。
通过自我认知和情感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3. 生命的多样性和自然环境保护: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生命在地球上的多样性和宝贵性。
它鼓励学生关注、保护自然环境,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以保护和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
4. 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明白自己对社会的影响和责任,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他人,关注社会问题,并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5. 生命伦理和道德教育:生命教育教会学生遵循道德准则,对待生命和生命价值持有正确的态度。
它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培养正直、宽容和友善的品质,并引导他们在人际关系和决策中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念。
6. 性教育和健康教育:生命教育提供全面的性教育和健康教育,教导学生关于身体、心理和社交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它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性别身份和性取向,培养健康的性态度和行为,并提供预防疾病和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生命教育,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人生启蒙和成长,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
因此,教育机构、学校和家庭都应该重视生命教育,将其渗透到教育的各个层面和环节中。
只有通过生命教育的引导和教育,我们才能让年轻一代具备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和伦理观,为个人、社会和世界的健康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生命教育内涵解析

生命教育内涵解析生命教育是一种全面而深入的教育理念,旨在提升学生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和尊重,培养其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的能力,以及提升其对自身及他人生命价值的认知。
生命认知:生命教育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包括自身和他人的生命。
这涉及对生命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全面理解。
这种理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生命的复杂性和独特性,进而产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生活技能:生命教育不仅仅是关于知识的传授,更包括生活技能的培养。
这包括如何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的态度等。
这些技能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价值引导:生命教育还强调价值观的培养,尤其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这种价值观的引导有助于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提高生命意识:生命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提高人们的生命意识,使人们更加珍视生命,并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
这种意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价值,从而更加尊重和爱护自己及他人的生命。
促进个人发展:生命教育不仅生命的生理过程,更个体的心理和社会发展。
它通过培养生活技能和价值观,帮助个体实现自我认知、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进而提升个体的生命质量。
构建和谐社会:生命教育的推广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当每个人都能够理解和尊重生命,并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稳定。
同时,这也将有助于提升社会的整体福祉。
总结,生命教育是一种旨在提高人们对生命的理解,培养生活技能和价值观的教育理念。
它的内涵包括对生命的认知、生活技能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引导,而它的旨趣则在于提高生命意识、促进个人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
通过实施全面的生命教育,我们能够更好地提升人类社会的整体生命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命教育是一种关于生命本质、价值与意义的教育理念,它旨在帮助个体理解和尊重生命,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并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幼儿园生命教育的深刻内涵与实践意义

幼儿园生命教育的深刻内涵与实践意义1. 生命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生命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活动, 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关怀与尊重, 进而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品质与道德品质,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教育活动。
生命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幼儿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幼儿园生命教育的内涵1) 尊重生命在生命教育中,尊重生命是教育的核心。
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幼儿懂得尊重生命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养成爱护小动物、植物的习惯和意识。
2) 热爱大自然生命教育还包括热爱大自然的内涵。
通过外出郊游、参观植物园等活动,引导幼儿去观察、认识大自然,从而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 文明礼仪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园还需要引导幼儿养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比如打扫卫生、让座等,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懂得尊重他人的生命和权利。
3. 幼儿园生命教育的实践意义1) 塑造积极的情感态度通过生命教育的实践,能够培养幼儿的积极的情感态度,让他们学会尊重生命,感恩生命,热爱大自然,从而在心理上更加健康、积极。
2)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生命教育还能够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在日后的成长中,对待生命和他人更加谨慎和尊重,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
3) 促进社会责任感通过生命教育的实践,幼儿能够逐渐养成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良好习惯和行为,从小培养出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的个人看法中,幼儿园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幼儿的基本品质和道德观念,更多的是为了让幼儿在情感上更加健康、积极,同时也能够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
在幼儿园的生命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教育的渗透性和有效性,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让生命教育更好地融入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去。
5. 总结与展望在幼儿园的生命教育中,我们既要让幼儿懂得尊重和珍惜生命,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又要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的生命和权利,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不仅是幼儿园教育的使命所在,也是现代社会对我们的期待。
生命教育_内涵与旨趣

生命教育_内涵与旨趣生命教育: 内涵与旨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有了不同的理解。
传统的知识传授已不再是唯一目标,更多的教育关注点逐渐转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其中,生命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
生命教育强调的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知识,更加注重培养人们对生命珍视与尊重的意识。
它包括了个体的生命感知、关注他人的生命、热爱大自然的生命以及珍视地球生命的各个方面。
生命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包括了生态教育、健康教育、伦理教育等内容。
首先,生命教育强调的是个体的生命感知。
人类是自然界中最富有智慧的生物,生命教育要求人们从自身的角度去感知自己的生命,了解人类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这不仅包括了对身体的理解,还包括了对心灵的探索。
通过生命教育,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存在,明确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目标。
其次,生命教育关注他人的生命。
人是社会的动物,每个人都是同行者和互动者。
在生命教育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生命的能力,培育他们的同理心和责任心。
通过学习和了解他人的生命,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多样性,尊重他人的差异并倡导公平正义。
生命教育还强调对大自然生命的热爱。
人类是地球上的一份子,我们要了解并热爱自然界的生命。
生命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生命是我们生存的基础和依托,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和尊重它们。
通过生态教育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生命的互相依赖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在实际行动中积极参与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事业中。
最后,生命教育要求珍视地球生命。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它也是智慧生命孕育的摇篮。
我们要培养学生对地球生命的敬畏和关爱之情,将这种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
通过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和参与环保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保护地球上的各种生命,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生命教育的旨趣在于通过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和道德情操。
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的内涵生命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生命观念。
生命教育的内涵包括了许多方面,如生命的尊重、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等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生命教育的内涵,以及如何在教育中实践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内涵之一是生命的尊重。
生命是宝贵的,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在生命教育中,我们应该教育学生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避免任何可能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如暴力、欺凌、自残等。
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动物和自然环境的生命,保护它们的生存权利。
生命教育的内涵之二是生命的价值。
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在生命教育中,我们应该教育学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感受,尊重他人的选择和决定。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潜力,发挥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三,生命教育的内涵之三是生命的意义。
生命是有意义的,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目的。
在生命教育中,我们应该教育学生要认识到自己的生命意义,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意义。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和追求,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人的生命意义,理解他人的选择和信仰。
如何在教育中实践生命教育呢?首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和情感表达能力。
这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心理辅导等方式实现。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命、价值和意义。
这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读书分享、社会实践等方式实现。
最后,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行为教育,引导学生遵守法律、尊重他人、保护环境等良好行为习惯。
这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家庭教育等方式实现。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它涵盖了生命的尊重、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等多个方面。
在教育中实践生命教育,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思想教育和行为教育。
生命教育内涵之综述

生命教育内涵之综述摘要:生命教育的内涵多元而且复杂,但各种不同的解释都是从某一视角出发的。
本文试图综合探讨因地域不同、分析生命层次的纬度不同、所涵盖的具体内容不同、外延不同、名实不同、与死亡教育的关系不同等角度出发的生命教育内涵,比较其异同,从而对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些许思路。
关键词:生命教育;内涵:综述生命教育在上世纪的最后几年至今,一度占据教育理论的中心位置。
但是无论生命教育也好,life education也好,education for life也罢,其核心都离不开“生命”和“教育”两个概念,而且不同视角的分析只是相对的,没有绝对清晰的界限。
一、实施地域的不同生命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因各国文化社会背景之不同而有不同的实施取向。
在此暂且只探讨明确以“生命教育”概念为其旗号的相关现状。
(一)西方国家第一位倡导education for life的是美国的J. Donald Walters,他于1968年在美国加州创建阿南达学校(Ananda Schools),开始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
不过,education for life实施范围仅限于其倡导者在美国和意大利所创建的阿南达学校。
通常认为,最早的life education概念是1974年由澳大利亚的Rev.Ted Noffs 牧师针对青少年吸毒且许多青少年死于吸毒这一问题而提出。
1979年,新南威尔士州(New South Wales)成立了旨在“预防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的生命教育中心(Life Education Centre,简称LEC)。
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即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目前LEC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机构。
总的来看,国内外生命教育在内涵、范围、宗旨与推动单位方面均不相同。
西方国家的生命教育推动单位并非官方或正规学校,着重于关注反吸毒、预防艾滋病、远离犯罪和贫穷等话题,将生理与心理卫生教育、生死教育、安全教育作为其主要内涵;而国内生命教育则是以匡正社会风气、提升全民生活品质与社会价值重建为目标,主题已远远超出澳大利亚、美国等地关注的范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教育内涵辨析摘要:生命教育于20世纪90年代末传入我国已有10多年,无论在实践和理论方面都有所发展。
但总体来看,我国的生命教育只能说处在起步阶段,实践上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理论上也不够深入。
对于生命教育的内涵也是众说纷纭,没有达成共识。
文章总结了有代表性的学者的观点,然后循着实践的轨迹探析了生命教育的内涵,最后将生命教育概念与其他相近概念的进行了比较,希望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生命教育内涵辨析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030—02生命教育于20世纪90年代末传入我国已有10多年,无论在实践和理论方面都有所发展。
但总体来看,我国的生命教育只能说处在起步阶段,实践上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理论上也不够深入。
对于生命教育的内涵也是众说纷纭,没有达成共识。
本文就生命教育的内涵进行一些探索,希望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有所裨益。
一、生命教育内涵的基本观点生命教育是什么,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下面是一些有代表性的学者的观点。
1.广义的生命教育。
王北生认为:生命教育是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以学生自身潜在的生命基质为基础,通过选择优良的教育方式,唤醒生命意识,启迪精神世界,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使其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掌握创造智慧的活动。
罗楚春认为生命教育就是尊重生命主体,为其创设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
王云峰等(2006)认为,生命教育的核心就是“全人教育”的概念。
实际上,以上学者认为生命教育就是全人教育,只是这种观点针对当前教育工具主义、无人教育的情况而更加强调、关注人的生命而已。
2.狭义的生命教育。
冯建军认为:“生命教育的内涵主要是教人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
”许世平认为:“生命教育指的是对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存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生命质量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其宗旨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质量,凸现生命价值。
”以上学者认为,生命教育是培养个体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学会生活、理解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价值的教育活动。
那么究竟哪种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更科学、更合理、更有实际意义呢?这就需要我们循着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生命教育的实践轨迹探寻其内涵,以便找到生命教育的本来面目。
二、生命教育的实践轨迹1.美国的“生命教育”。
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的工具主义、实用主义倾向日益严重,“忘记”了教育为人发展服务的功能。
随之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尤其是美国的青少年吸毒、自杀、他杀、暴力袭击、性危机等危害生命的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国际知名作家、演说家杰·唐纳·华特士提出,学校教育不应该只是训练学生谋取职业或获取知识,还应该引导他们充分体验人生的意义,帮助他们作好准备,迎接人生的挑战。
他认为,这一教育目标只能通过education for life(生命教育)来实现。
为了实践其教育理想,1968年华特士在美国建立了阿南达学校(anandaschools)。
阿南达学校的目标就是教导学生生活的艺术。
可见,美国的生命教育,是关于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快乐地生活、如何有意义地生活、如何迎接挑战、珍惜生命的教育活动。
2.澳大利亚的“生命教育”。
1974年,澳大利亚的reytednoffs 牧师针对青少年吸毒问题,提出了life eduction(生命教育)。
他于1979年在新南威尔士州成立了第一所生命教育中心(life eduction centre,简称lec),其宗旨为“预防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
同时,它还注重发展学生的社交技巧和有效决策、沟通、谈判的能力。
可见,澳大利亚的生命教育,是一种以预防滥用药物、暴力与艾滋病等问题为出发点,以提高孩子们的生命质量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3.我国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
1997年,由于台湾学校一再发生暴力与自杀事件,台湾前教育厅厅长陈英豪认为必须在校园实行生命教育,这是台湾“生命教育”一词的正式提出。
台湾教育当局认为,生命教育的议题应该包括人际关系、伦理、生死学、宗教、殡葬礼仪五大项,随后还将已经实施多年的情绪教育和性别平等教育纳入其中。
可见,台湾生命教育已经由预防自杀、降低自杀率,扩展到对生命价值、人生意义、人际关系以及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的探讨。
4.我国大陆的生命教育。
20世纪我国的学校教育是一种“工具主义教育”,是“无人的教育”。
应试教育使学生的自主精神与创造精神日益丧失,全面发展受到极大制约,生命、健康受到损害,自杀、暴力、犯罪现象增多,价值观念模糊。
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港台而来的生命教育正契合了大陆的这些教育问题,迅速形成一股研究热潮,生命教育开始付诸实践。
2004年开始辽宁、上海、湖南、湖北、黑龙江、山东、云南等各省份开始出台各种生命教育的指导纲要性文件。
其中以云南省于2008年启动的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为核心的“三生教育”推展力度最大。
2010年7月29日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将“生命教育”列入其中,标志着一个崭新的中国生命教育时代已经到来。
可见,大陆的生命教育是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学会生活、理解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价值的教育。
云南省的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为核心的“三生教育”界定比较准确,也比较好理解。
从以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生命教育的实践可以看出,生命教育都是针对当前教育工具主义严重从而导致的青少年自杀、吸毒、暴力、价值观念模糊、生命意识薄弱、性越轨行为增多等现象提出的,它更侧重于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学会生活、理解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价值。
它不突出科学教育方面,更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不突出智育方面,更偏重德育、美育等方面素质的培养;不突出人的认知方面,更偏重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发展。
这与前述的狭义的生命教育内涵是一致的。
而广义的生命教育实际就是教育的概念,也就是全人教育的概念,它不符合生命教育的原初内涵,也无特定内涵和特定意义。
因此,笔者认为,生命教育就是培养个体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惜生命、学会生活、理解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价值的教育活动。
三、生命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内涵辨析有比较才会有鉴别,为了更好地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我们有必要将生命教育与一些相近概念进行比较来加深理解。
1.生命教育与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德育”概念的使用大体分狭义、广义两种情况。
狭义的“德育”即“道德教育”的简称。
然而,德育概念更多是在广义上使用,“学校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法纪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
”无论在理论、制度或是实践层面上,广义的“德育”已成为主流取向。
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上,“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合称。
但是广义的理解更加通行。
如张耀灿、陈万柏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从定义看,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但在随后的解释中则把法制教育及心理教育也涵盖于内了。
所以广义的德育和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等同,两个概念越来越多地在广义上使用,越来越趋向于相互指代。
可以看出,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在内容上与生命教育有重合和交叉,但二者都有自己的内容和特点,不能相互替代。
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更强调阶级性、政治性、意识形态性,价值取向上更关注统治阶级的统治和社会的稳定;而生命教育更注重个体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学会生活、理解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价值取向上更关注个体生命的幸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强调社会和精神层面,而生命教育的内容除了社会与精神层面的,还有生理和心理层面的。
2.生命教育与素质教育、全人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于20世纪90年代针对我国教育中特别强调应试教育从而导致学生高分低能、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差、思想品德差、心理素质差、身体素质差等等情况而提出的。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
实际上,素质教育就是全人教育。
而生命教育是针对教育工具主义严重从而导致的青少年自杀、暴力现象严重、价值观念模糊、生命意识薄弱、性越轨行为增多等现象提出的,它更侧重于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学会生活、理解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价值。
可以看出,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生命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的关系。
现代的“人文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科学主义”、“金钱拜物教”的对立面而出现的。
它相对于“科学主义”,强调的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本主义;相对于“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强调的是价值理性和目的理性,它以培养“充满活力、和谐发展”的人为教育的最为基本的目的。
因此,生命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生命教育继承了人文主义教育的衣钵,如肯定人的价值,保障人的权利,捍卫人的尊严;注重现实的人生意义和对世俗幸福的追求;要求自由、平等与个性解放;以发展健全人格为任务等等。
但是,生命教育却超越了人文主义教育。
传统人文主义认为,是科学和技术导致西方社会精神和文化的堕落,这种观念导致人文主义教育走向科学的对立面。
而生命教育不排斥科学和科学教育,生物学、心理学等生命科学以及科学精神都是生命教育的宝贵资源。
从这一意义上来看,生命教育可以说是一种科学——人文主义教育。
[项目基金: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社会工作介入黑龙江省中小学生命教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514130)](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