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之思考

《 础 教 育课程 改 革 纲 要 ( 行 ) 指 出 : 建 立促 基 试 》 “ 进 学生全 面发 展 的评价体 系 。 评价 不仅 要关 注学 生 的
根 据新课 程评 价 目标 的要求 , 堂 教学 评价 有利 课
学 业成绩 ,而 且要发 现和 发展 学生 多方面 的潜 能 。 了 于促进教 师成长 。课堂教 学评价 的重点 不仅仅 是鉴定 解 学生发 展 中的需 求 , 助学 生认识 自我 , 立 自信 。 教 师 的课 堂 教学结 果 , 帮 建 还包 括诊断 教师 课堂 教学 的 问 发挥 评价 的教 育 功能 ,促进 学 生 在原 有水 平 上 的发 题 , 帮助 进行 教学 反思 , 促使 他们 制定个 人发 展 目标 , 展。” 同时 还 指 出“ 立促 进教 师 不 断提 高 的 评价 体 满足 个人发 展需 求 。| 建 2 1
的学 习状 态 , 以及达 到 既 定 目的程度 的考 察 , 以便判 识 、 能等 基础 性 目标 。 技 同时还 要 注意 学 生发 展 性 目
断 在 整个 教学 过程 中各 教 学要 素 的 安排 、 织 、 制 标 ( 学 习能 力 为重 点 的学 习素 质和 以情 感 为 重点 组 控 以 与协调 的合理 性和 适 宜度 。 帮助教 师 寻找在 教学 中可 的社 会 素质 ) 和教 育性 目标 的 形成 。教学 不单 是知识
展 。 结果 是无法 对学 生做 出全 面 的 、 实 的评价 , 其 真 极
随 着我国基 础教 育课程改 革 的不断 深入 , 传统 的 易造 成 以偏 概全 , 并导 致学校 的教 育教学 工作和 学生 课 堂教学 评价 已经不能 满足课 程改 革 的需要 , 至成 的学 习行 为出现 偏差 。 甚 为制约课 程实 施的瓶颈 。 我们认 为传 统课 堂教学评 价 ( 评 价 策略 的偏差 四)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评价学生的“认识过程”,旨在界定学生揭示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间的关系和规律的水平,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改革的信息,有助于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智力技能和开拓学生的创造能力。
评价学生的“情感过程”,在于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情操的培养。
评价学生的“意志过程”,使教师明确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在教学中加强砥砺学生意志的教学力度,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学习目的,在求知中胜不骄,败不馁,知难勇进,百折不挠,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现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问题,构想如下:一、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体评价的构想1.教学指导思想是否符合现代教学论原则;通过教与学双边活动是否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以促进每个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和提高各种数学能力,完善人格,获得全面的发展。
2.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否有利于全体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小学数学最佳知识结构。
即,那些最基本、最具有代表性的概念、法则、规律、公式和数学思想组成的知识系统,并且是按照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能被小学生所接受、理解、难易适度的知识系统。
3.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形成、潜在智能的开发和提高;是否通过“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两种途径培养和形成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4.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既突出“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的落实,又兼顾“因材施教”的推进。
5.课堂教学是否较好地体现了“认知结构”、“教材结构”、“教学结构”三者和谐一致的整体关系。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三维教学目标”评价的构想。
(一)对“掌握知识”的评价构想。
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要改变知识及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并非要降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而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所涉及的内容提出了更高、更加广泛的要求。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论文

浅议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评价“究竟什么样的课才算一堂好课?”,用叶澜教授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所谓活力,即师生生命的创造力。
那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就应看课堂上师生是否具有活力,是否具有创造力。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在评价主体上只是教育管理者、学校或同行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出分数高低的评价,教师被排斥在评价主体之外,当然把对课堂教学最有发言权的学生也抛在一边;在评价维度上,只注重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素质的评价,主要是看教师讲得如何,看教师把教材教得如何,很少甚至没有涉及到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学得怎样,完全忽视了其知识与技能是否得以迁移,是否在道德、情感、个性等方面得到发展。
这种课堂教学评价既影响教师专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更谈不上“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树立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即以“学”评“教”的思想。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单人表演的过程,而是师生沟通、合作、交流互动的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经历成长的过程。
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一要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仅是教育管理者、学校或同行对课堂的评价,也应是教师个人和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
二要注意评价维度的多元化:一堂课的好坏既要从教师角度评价,更要从课堂的主体——学生发展情况来评价。
一、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建立教师、学生、同行、专家、家长共同参与的有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新课程教学评价所要求的重要内容而根据我校是农村高中的实际,专家、家长参与不太现实,因此,只能建立教师、同行、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
学生评价是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行为。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体验者、实践者。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评价,倾听学生的评价引导学生评价,最后师生真诚交流,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分享评价结果。
同行是多元主体的主要成员,同行之间虚心学习,学会合作,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客观公正地填写评价表,之后共同研究交流,才能共同提高教师本人可通过自我评价,结合同行与学生的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步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与反思,以促进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当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然而,陈旧的教育评价体系以成为阻碍新课改继续前行的障碍。
依据新课程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理念,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的评价思想观、发展性的评价目的观、"以学论教"的评价方式观,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观以及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观。
一、"以生为本"的评价思想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以生为本"的评价思想观,首先体现在关注学生的发展,即以学生的发展来审视课堂教学的优劣。
这也要求我们将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由关注教师转移到关注学生上来。
课堂教学的评价不应该是,或不主要应该是评价教师备课备得如何、教师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的讲授是否到位、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等,而应该将视线转移到学生是否积极地参与了教学过程、学生身上是否发生了真实的学习、学生真正学习的效果如何等。
一句话,课堂教学的本质在于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的评价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评判标准。
"以生为本"的评价思想观具体体现在教学目标上,要求教学目标既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指向学生的发展,具体来讲就要体现教学目标设计的层次性、教学目标设计的拓展性和教学目标的灵活性。
课堂教学不再是"挑选适合于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于儿童发展的教育"。
我们对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差异性,可以在学生发展的"平均水平"区域内兼顾优秀学生和后进学生,旨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提高。
教学目标在注重知识技能目标的基础上,还要注重考察学生的情意发展,即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情绪、感情、态度以及关心、合作、交往等。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的几个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的几个转变向利平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在这个背景下,有关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再一次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相继形成了风格各异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虽然这些评价标准的表述方式和指标体系各有不同,但综观这些研究成果,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新课程理念给课堂教学评价带来的诸多变化。
这些变化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过去主要评价教师的“教”向重点评价学生的“学”转变。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服务于学。
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最终都要在学生那里得到体现,不考虑学生为主体的教,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处理“评教”与“评学”的关系问题上,课程改革强调了以“评学”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提出了“以学论教、教为了促学”的口号。
在“评学”问题上,以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在课堂内的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的行为和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过程等。
这就需要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思考、如何发现和获得知识等行为表现来评价课堂教学。
在“评教”问题上,着力于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既关注教师在教学中的行为,也把评价重点放在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学”所起的作用之上。
2.由过去注重“双基”和“学科能力”目标落实的评价,向既注重“双基”和“能力”的形成,也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发展转变。
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学科能力无疑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但不是惟一任务。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中有机联系的整体,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定程度上讲,“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比“知识与技能”更为重要,它们是每一个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论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论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综合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三个层面对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并提出对应的改进措施。
一、综合评价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包括是否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是否能够主动完成作业等。
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效果,包括教学内容设置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课堂氛围是否活跃等。
要关注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语文学习情况。
针对综合评价的要求,可以采用定期考查、日常观察、学情分析、家校联动等方式进行评价。
通过定期考查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进展情况,通过日常观察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通过学情分析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家校联动可以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情况和家长意见。
二、学生评价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的评价意见是非常重要的。
在新课程改革下,应该重视学生的评价,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为了促进学生评价的有效开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小组讨论、课堂表现等方式进行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和不满意度,通过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通过课堂表现可以从学生的言行举止中看出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三、教师评价为了促进教师评价的有效开展,可以采用同行评课、教学观摩、学生反馈等方式进行评价。
通过同行评课可以让教师相互观摩,相互学习,通过教学观摩可以让教师了解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效果,通过学生反馈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意见,重视学生评价,重视教师评价,以期更好地推动教学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标背景下课堂评价的四个维度

新课标背景下课堂评价的四个维度到底什么样的课才算得上优质课,这似乎成了近年来老师们最为关注的教学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在当前新课标的条件下,课堂评价标准,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加以推断。
维度一:表达在学习方法上——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一〕自主学习的程度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能动的、制造性的学习方法。
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程度如何,具体要看一节课中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能动度、时间度和创新度。
自由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目标、方法、进度以及对结果的评价多大程度上由自己决定;能动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还是消极被动的;时间度就是看学生有没有自学时间,自学时间有多少;创新度就是看这节课中学生是否有创新。
一般来说,自学课学生是简单创新的,但不是每节自学课学生都能有创新。
〔二〕合作学习的效度合作学习是指共同的学习目标、采纳小组或团队合作的方法进行的学习活动。
它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建立的学习小组为根本形式,通过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效度如何,主要看小组的选题是否科学;分组是否合理;是否互赖互动;是否有预设生成。
所谓选题科学,就是所选主题符合重要性、探究性、放开性和生活化这四个标准。
合理的分组一般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人数也不能过多,以4-6人为宜,每人都应有明确的分工。
互赖强调每个小组成员的努力都是小组成功所需要的和不可取代的,他们对共同努力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奉献,小组的成功是建立在每个人成功的根底上的,有一个人不成功,小组就没有成功。
互动强调的是面对面的交流、援助、支持;没有预设的课是不负责任的课,没有生成的课是不精彩的课,在预设中有生成,在生成中有预设。
〔三〕探究学习的深度从本质上说,探究学习是一种发觉学习,具有深刻的问题性、广泛的参与性、丰富的实践性与放开性。
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情景。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及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及对策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以下几个现状:1. 评价方法单一: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法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略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等综合因素。
2. 重视程度不够:在一些学校中,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并不重视,评价的权重较低,导致教师在课堂上对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的讲解不够充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也较低。
3. 评价指标不科学:现有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过于侧重知识考核和技能练习,并缺乏对学生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评价,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多元化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应该从单一的考试成绩扩展到更多的方面,例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同时,可以引入开放性问题和课堂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2. 加强师资建设:学校应该加强对高中化学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通过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 设计科学评价指标:新课程要求对学生的实践、探究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应涵盖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验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综合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4. 积极参与家校互动: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化学学习中,并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
家长可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和支持学校对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要求,共同帮助学生提高化学学习的效果。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需要改进,通过多元化评价方法、加强师资建设、设计科学评价指标和积极参与家校互动等对策,可以有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质量和效果。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与维度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与维度的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与维度。
通过对教学特点、评价重要性、现有研究综述、潜在指标与维度的探讨以及研究方法与设计的分析,提出了指标与维度的建议应用,并对研究启示与展望进行了阐述。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在于为改进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持,促进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
最终目的是为构建更加科学、全面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本研究有望为教育实践和学术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维度、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教学特点、重要性、现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设计、建议应用、启示、展望、结束语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教育领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特点包括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注重跨学科的整合和创新能力培养、注重实践性教学和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等。
这些新特点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带来了挑战,也为评价指标和维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需求。
随着社会对教育质量的日益重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通过科学、客观、全面地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深入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和维度,对于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高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与维度,通过对现有研究的综述和分析,探讨潜在的新指标和维度,为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提供科学的评价工具和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2 研究意义教学质量评价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教育教学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评价需要与新理念相结合,因此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与维度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一、概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课堂教学评价作为衡量教学质量、指导教学改进的重要手段,其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高中生物教学的优化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评价内容不仅包括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涉及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探究精神、创新思维以及生物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评价。
评价方式也日趋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旨在形成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
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仍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够深入,仍停留在传统的知识传授和应试教育的层面,导致评价内容单评价方式陈旧;另一方面,部分学校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和反馈机制,使得评价结果难以真正发挥指导教学改进的作用。
本文将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内容、方式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推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为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提升和内涵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 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生物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高中生物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研究,不仅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中生物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全面发展。
这种评价方式不仅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也制约了生物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期为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文章将回顾传统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模式与特点,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接着,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要求,探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新标准与新要求。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深入分析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案例,总结其成功经验与教训。
文章将展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小学英语教学的改进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小学英语教师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与策略,推动小学英语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学特点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呈现出了几个显著的特点。
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和跨学科整合。
教师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语法和词汇教学,而是将语言知识与生活实践、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英语,提高他们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角色转变为引导者、促进者。
课堂上,教师们运用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评价也更加注重过程性和多元性。
教师们不再仅仅依赖单一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而是将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
同时,评价方式也多样化,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以更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学还强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师们通过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习俗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同时,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国际交流打下基础。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新课程提出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笔者根据近几年来的听课和学习,谈谈这方面的一些探索和体会。
一、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注重运用恰当、有效的评价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
这是当代社会张扬个性的需要。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的回答不管正确与否,理解如何,老师都一味叫好。
对一些是非分明的问题,还是应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案例一)《会摇尾巴的狼》一位老师上《会摇尾巴的狼》这一课,学完课文后,老师问:读了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一位学生说:“我觉得老山羊很聪明。
”老师很赞赏。
另一位学生是说:“我觉得这只狼也很聪明。
”老师随即肯定的说:“有道理,狼的确很聪明。
”这位老师很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但忽视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不能因为尊重学生而悖离了正确的价值观,不能因为强调个性化体验而迷失了阅读材料给予我们的价值指向。
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独特的体验引导到正确的价值观上来。
(案例二)为家乡特产做广告生各出奇招。
其中一名学生做了这样一则广告:买一斤送十斤。
师:(高兴地)这位同学真聪明,还懂得通过赠送搞促销呢!有了得到老师肯定的先例后,学生争相模仿:生1:买一箱雪梨送十箱生2:现在买西瓜还可以“买一送百”……显然,老师为课堂的活跃气氛感到高兴,却忽视了学生的回答脱离生活实际这一明显错误,没有及时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分析,结果学生接下来的回答越来越令人啼笑皆非。
“尊重学生的感受”,不等于连错误的东西也不敢否定;“重感悟”,不等于该讲的也不敢讲。
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不能违背社会的主导价值,应该合情合理。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坚持原则。
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一)看三维目标设计与达成(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课标、教材、学生实际。
(2)三维目标渗透结合,后二维目标既不忽视,又不硬加和拔高。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重视开发潜能,注意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看创造性使用教程(1)正确理解新教材,抓住新教材特点,思路清晰。
(2)开发课程资源意识,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有效。
(3)敢于对教材和资源从地域、时空等方面作必要的加工调整、活化,教材呈现有生活性、简约性、整合性、探究性等。
(三)看教学方式(1)体现以学定教,注重教学过程和知识形成过程。
|(2)教学组织形式巧妙、多样灵活、有情趣,学生乐学。
|(3)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充分体现教师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
(4)注重教学过程评价,方法多样化,自评、互评、师评,评价真实有效。
(四)看学习方式(1|)学生积极参与,注重经历和体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扎实有效。
(2)学生在真实情景中体验、感悟,在思考交流中理解,在应用中巩固,在活动中深化。
(3)学生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又能在交流互动中学习吸收别人的学习方法,并在多种学习方法中形成最佳方法,形成习惯。
(五)看教学素养(1)说普通话,语言生动,有艺术性。
(2)教态亲切、端庄,有感染力。
(3)课堂组织能力强,应变能力强。
(4)知识面广,教育理念新。
(六)看教学效果(1)看学生学到多少东西,看学生知识增长、学习方法获得、技能训练、智力发展、信念和价值观形成是否对一生有利。
(2)看课堂学习是不是愉快的,是否有情感体验。
(3)看课堂效率,短时高效,学习负担适度。
(七)看教学个性(1)教材处理独特性。
(2)教材组织有个性。
(3)体现个性文化底蕴和人格魅力。
课堂教学评价表教师评课方法(一)综合评课法 所谓综合评课法,就是评课者对一节课做出全面、系统、综合性评价。
通常是先分析后综合。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观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观通常强调以下几个关键观点:1. 综合性评价:新课程强调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还要评估他们的综合素质,包括创造力、批判性思维、沟通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包括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如考试、项目、作品集、口头报告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2. 个性化评价:新课程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发展。
评价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学习风格和学习节奏,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个性化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过程性评价:新课程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评价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的最终成果,还应该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过程等来评估他们的学习过程。
4. 反馈与提升:评价应该具有指导性和反馈性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强项和改进空间。
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具体的反馈,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学习需求,并提供指导以改进学习策略和技能。
5. 多元化评价:新课程鼓励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以适应不同类型和水平的学习。
这包括书面考试、口头表现、项目作品、小组讨论、实际应用等多种方式。
这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6.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应该被鼓励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他们可以自我评价,也可以评价同伴。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合作精神。
7. 社会情感评价:除了学术成绩,评价还应该考虑学生的社会情感发展。
这包括他们的道德品质、情感管理能力、社交技能等方面的表现。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强调全面性、个性化、过程性和指导性。
评价应该成为学习的一部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提升,而不仅仅是一种对学术成绩的度量。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论文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多元化评价,是对广大语文教师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应遵循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和有效性原则,有多元互动评价和分层课堂教学评价。
建立适合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多元化,不仅能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提供依据,还可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又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
课堂教学评价与学生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
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那么怎样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下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评价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一、课堂教学评价原则1.主体性原则课堂评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课堂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
学生参与广泛,师生充分交流。
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习。
只有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发展性原则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锻炼,专业的眼光、专业的晶质、专业的技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以形成。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向应该沿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发展,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
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师的教学思想,评价教师对文本价值的认识,对师生关系的处理,对语文课堂特点的把握。
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反馈、激励等有效功能,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师,把评价的着力点最终放在课堂教学质量上,放在教师的综合素质上,放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科教学已然出现明显转变,从教学理念、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环节都做出不同程度的调整,以适应当前的教育环境以及人才培养要求。
其中,教学评价是整体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决定了教学开展效果以及后续的持续改进情况,因此,有效实施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之一。
当前的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各种新型理念和方法正在普及应用,教学评价也在持续优化,保证生物教学评价的客观有效是必然要求。
一、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性评价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所表现出的种种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它是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有利于促进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
教学目标是评价实施的依据,评价本身具有导向作用,评价结果可判断最终教学结果是否与教学目标相符,以此明确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根据教学过程和结果实施综合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了解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判断教学方式的有效性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成果。
如果与目标存在明显差异,教师进行反思并改善教学计划,调整教学行为,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
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评价具有激励作用,学生是评价的对象之一,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在客观评价结果下,教师将实际结果向学生及时反馈,帮助他们认识自我,使其明确自己学会了什么,学习的进度和成果如何,与之前的结果相比是进步还是退步。
这些信息是学生开展下一步学习的动力,可避免他们在学习中迷失自我,漫无目的,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促进其全面发展。
同时可以让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针对性制定教学计划,引导学生获得有效提升。
3.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科学化。
高中生物是一门理科课程,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涉及的内容较多,评价的要素也相对较多。
教师按照整体设计对教学情况做出检查和评价,综合学生的生物成绩、实验能力、性格特点、行为习惯、学习态度以及教材、教法等因素做出比较性的判断,转变了传统理念下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正确认知,有利于教材、教法的持续开发,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实现教学过程科学化发展。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指导方针。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和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并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
下面将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首先,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不再仅仅侧重于学习字词句和语法规则,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思维等。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会得到发展。
其次,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再次,新课程标准强调情感价值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文本背后的情感,感受其中的情感,进而形成自己正确的情感态度。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情感发展,通过积极的情感调节和情感引导,促进学生的内心成长。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使学生的情感发展与知识学习相结合。
最后,新课程标准强调个性差异的尊重和关注。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
球溪镇中心校:陈国胜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学校管理层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动力之一是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实施课堂评价目标表多元化,加强教学的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是我校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尝试。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积极情感态度
通过参加县进修校主办培训学习,从进修校专家、老师,以及同行那里学习到不少工作中急需的知识和技能。
下面就新课程背景下怎样进行课堂教学评价谈谈自己粗浅的认知和思考。
首先、学校应转变课堂教学管理目标,从单一的升学目标转向多元目标。
促使教师探索促进学生积极情感培养的方法。
学校应积极化解家长、社会和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不断增加的升学压力,在过程管理中千方百计避免对教师考核标准单一化、考核分数化、围绕升学为主要目标的急功近利的严重倾向。
学校教育考核标准的改变能促使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再以单纯的应试为目的,在实际的课堂教育教学行为中,教师不仅重知识、重技能、重方法,更重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启发与引导,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与体验,更重视通过
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和学生群体在教育活动中就会表现出来高度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校课堂教学评价的依据中,教学业绩仅为指标之一,且权重也不是唯一的重要指标。
学生发展状况也成为重要内容: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情况、与入学相比该学科的进步情况、学科态度的主动程度、学生该学科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也纳入考核:师生课堂与不同层次学生交流的人次数、不同层次学生课堂交流发言的人次数、师生交流过程中问题的梯度和广度等。
在考核的指标中,应关注到学生对待学科的学习态度和学科学习能力的发展情况,并把这一指标给予较高的权重,这就明确向全校老师们做了一个导向,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和调动,增强学生学科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思维发展能力,自主学习等能力;教师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到与各层次学生的师生情感交流,体现学生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科教学使学生增长的不仅是知识和能力,还包括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健全的人格、乐观的性格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第二、课堂教学评价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终身发展。
通过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的改变来加强教学的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来培养学生终身发展能力来培养学生的
积极情感。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学校教育的目的决定的。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与能力,为自身、为家庭的基本生存和高质量的生活方式提供保障,进而为社会的进步做出力所能及的一份贡献。
学校学习对学生而言,是重要而且必须的,但学校学习只是学生成长阶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远非生活的全部。
因此,课堂教学就要求教师们关注学生发展,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才是教学的目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掌握自己现在需要的的技能和本领,让他掌握什么是生存所需要的,什么是可以暂时搁置的,抓住自己发展的关键需要部分。
学校应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调动学科老师参与新课改的积极性,系统总结已经积累的大量的关于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课堂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方面的经验,并进行必要的理论思考。
学校要求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课堂教学强调教学的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基本性即强调教学应教给学生学科基本的知识结构与规律性,即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等。
基础性即强调教学内容要与学生智力发展的水平相适应,从学生的基本经验出发,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教学将基础性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结合学生实际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能够有所突破,达到
更高的层次。
所谓范例性,指教学内容必须是经过精心筛选的、起到范例作用的基本知识,既是对教学内容的规定性要求——基本性,又是对教学对象的针对性要求——基础性,更是联结两者的形式——手段。
通过教师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对自身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面面对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社会具备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本生存能力。
第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通过课堂教学的全面性和层次性设计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情感。
因遗传因素导致的个体差异不是我们能够改变的,所以我们必须面对因遗传因素带来的个体差异。
除遗传因素导致差异之外,学生形成个体差异的非遗传因素大致分以下几个方面:性别因素、性格因素、环境因素、知识能力的基础条件等。
环境因素又包含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三个方面。
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要求。
现在大班额制的现实,向课堂教学提出了两个现实的挑战:一是如何在推进整体教学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全体学生都得到有效的发展;二是如何对待各种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和评价。
为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观念更新,
集体学习多元智能等教育理论,并将这些理论用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和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较为合理的评价。
利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和学生个体差异以及社会对未来人才需求的差异性的事实,首先解决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学生成才观念、学生发展观念。
第二则利用多元智能等理论来开展因材施教,开展课堂教学内容的差异性要求,优先解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保证总体任务,然后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不同类型学生情况的教学任务,满足更高或是较低水平学生需要,让各种类型学生都的得到有效发展。
所以在学校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考核中关注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层次性和广泛性。
第三利用多元智能等理论来解决学生的培养目标问题,根据学生的各种智能特长和兴趣特征,确定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培养方向,课堂教学中给与学生相应的关注和指导,让所有学生都得到有效培养。
各有所学、各有所长的学习必然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情感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