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公开课

合集下载

《搭船的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

《搭船的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

《搭船的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搭船的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3个生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1. 认识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和11个词语。

2.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了解“我"观察了那些事物和场景。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一组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图片,让学生边欣赏边谈谈自己的感受。

2.师:有谁喜欢鸟儿这种动物?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是有关鸟的一篇文章。

板书:鸟。

提到“鸟”你们都喜欢什么鸟?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的是“翠鸟"。

简介翠鸟。

今天给同学们介绍的这只翠鸟更特殊,因为它是一只搭船的鸟,板书:搭船的。

3.齐读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借助拼音朋友,也可请教老师或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指名读课文,检查自学效果。

3.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们特别想和同学们交个朋友,哪位同学想和他们打个招呼?(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认读生字。

(2)去掉拼音认读生字。

(3)利用生字卡片进行认读生字小游戏。

(4)学习多音字“啦”,运用不同的读音分别说句话。

在拟声词“沙啦"里读第一声,在句尾做语气词时读轻声。

结合语境,识记多音字。

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莎啦啦(lāla)地响。

我终于登上峰顶啦(lāla)!(5)课件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地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小结:作者分别从听觉、视觉不同的角度对周围的事物进行了细致观察,才会使这只搭船的鸟给作者和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搭船的鸟公开课教学设计

搭船的鸟公开课教学设计

搭船的鸟公开课教学设计《搭船的鸟》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搭船的鸟》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乡下的路上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

课题中一个“搭”字,就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这样的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我”留心周围的事物并细致观察,得以认识的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翠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对小动物很感兴趣,文中的翠鸟那样的美丽与可爱: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它捕鱼又很敏捷、迅速。

这是都是“我”细致观察的结果,因为留心观察,“我”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给“我”的旅途增添了快乐。

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平时我们自己也应该像这样留心观察,积累习作的素材。

教学目标:1.会写“翠”等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媒体:教学PPT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善于观察的孩子往往会有新奇的发现。

有一个小朋友有一双敏锐的眼睛,看看善于观察的他又有什么新发现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壹伍课《搭船的鸟》。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1.会写“翠”等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精读课文,品味感悟1.认识翠鸟。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第【1】篇〗搭船的鸟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啦”。

正确认读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4.继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质疑激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鸟会搭船,奇怪不奇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搭船的鸟》,看看会搭船的是什么鸟?(板书课题)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课件出示典型字,指名口头组词。

4.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5.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以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6.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它句子,让学生再认。

7.脱离语境,小组长检查组内识字情况。

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习惯。

以小组形式认读课文,再以小组形式汇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更换语境,强化生字的再认。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师:自由阅读课文,看看搭船的鸟是什么鸟?你喜欢这样的小鸟吗?为什么?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一说。

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第二课时一、深入品位,理解课文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多么的美丽。

”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作者对小鸟的赞美之情)你想怎么读这句话?2.出示翠鸟,结合第2自然段,观察翠鸟的外形,引导学生感受翠鸟的美丽。

《搭船的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6

《搭船的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6

《搭船的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5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描写翠鸟的语句,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学习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的方法。

3.结合课文,在创设的情境中,体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能与同学交流作者对哪些事物(雨景和翠鸟)作了仔细观察,并说出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初步了解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及其意义。

2.朗读翠鸟捕鱼的句段,注意描写翠鸟捕鱼的动词,感悟翠鸟捕鱼的敏捷;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翠鸟捕鱼的情景,初步了解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及其意义。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学习字词1.齐读课题:搭船的鸟。

关注“搭"字,指导读出鸟儿“搭船”的自在,并指导写“搭"字。

2.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是否能读准字音。

3.初读课文,完成填空。

课文主要写了“我”在去外祖父家的船上,听到了(),看到了翠鸟的()和()。

4.说一说,你喜欢这只翠鸟吗?引导学生利用文中的语句回答,相机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走近作者,发现“五官"1.作者为什么可以写得这么细致呢?我们来了解作者。

郭风:(1917-2010)福建作家,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

有人这样评价他:一位白发苍苍的儿童,一位充满幻想的诗人,一位“五官开放”的旅行者,一位使用问号最多的散文家,一位一辈子为孩子们精心制作“点心"的厨师……2.朗读课文,自主发现:课文中,作者动用了哪些感官去观察事物呢?三、细致有法,五官观察(一)汇报交流:作者动用了哪些感官去观察事物呢?1.用耳听雨声。

句子: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蓬上,沙啦、沙啦地响。

(1)指导朗读,体会作者留心观察。

(2)边读边想象其他的声音: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2.用眼观外形。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有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搭船的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两课时)

《搭船的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两课时)

《搭船的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两课时)15.搭船的鸟【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翠鸟美丽的外貌和敏捷的捕鱼动作,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语言运用:重视朗读的指导,指导学生通过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等把观察所得写具体、生动。

思维能力: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审美创造:通过观察实践,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单元习作积累素材。

【课前解析】关注文本:本文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去乡下的路上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

课题中一个“搭”字,就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课文开头交代了见到翠鸟的原因,接着重点描写翠鸟美丽的外貌吸引了“我”,也引发了“我”的疑问。

看到翠鸟捕鱼的敏捷动作后,通过母亲的介绍,“我"知道了翠鸟搭船的原因,点明了课题。

关注结构:课文中,作者先看到的是静止在船头的翠鸟,感受到翠鸟美丽的外形,接着按照一定顺序从整体到具体部位:羽毛、嘴来感受翠鸟外貌的美丽。

关注描写:课文第四自然段,作者连续用了“冲、飞、衔、站、吞”五个词语,把翠鸟一瞬间的捕鱼动作,切分成若干个连续的画面,分步写清楚、写连贯。

【教学目标】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2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重点)2.整体把握文章的意思,理解题意。

(重点)3.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重点)4.通过观察实践,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单元习作积累素材。

(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2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3.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

《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

《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船橹、蓑衣、沙啦、鹦鹉、外祖父、静悄悄”,理解“船橹、蓑衣”两个词语的意思。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感受翠鸟的色彩美,并且通过自己的观察对翠鸟的外形做更加细致的描写。

3、圈画文中的动词,并且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充分感受翠鸟捕鱼时的快和准,再现捕鱼时的精彩瞬间。

4、学习作者的细致观察,并且在今后的生活中留心周围事物,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船图、翠鸟图片、视频、学习单。

教学过程:一、谈话互动导入以“下雨啦”游戏热身,进而引起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以雨中乘船这种新奇的体验来引出搭船之旅。

二、自由朗读课文,多种方式识记字词1、学生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学生自己读,找生读并正音。

3、卡片游戏读词。

4、看图猜词,并解释“船橹”“蓑衣”。

三、感受翠鸟色彩美,丰富翠鸟的美过渡句:认识了字词,才能读好课文。

现在让我们搭上作者的船出发啦。

1、通过图片,音乐渲染,读好第一自然段,将孩子们带入情境,尊重孩子们的个体感受。

2、观察翠鸟,体会它的色彩艳丽,可见作者的观察细致,并且通过朗读展现翠鸟的美。

3、有色彩,引出“翠绿”,理解绿色,并且写好翠字,细致指导书写。

有写有评。

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并且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对翠鸟进行更加细致地观察和描写。

此为读写结合点。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读好翠鸟捕鱼的精彩瞬间过渡语:这只鸟站在我们的船头,它站在那里做什么?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以课文第三自然段作为过渡语)1、学生找到捕鱼段落,通过自己的理解,体会翠鸟捕鱼快,并且相机圈出时间词和动词。

2、通过换字等方法,读好捕鱼段落,再现精彩瞬间。

3、观看视频,激发兴趣,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用词的准确。

学生再读文,达到情感的共鸣。

五、总结在平凡的旅途中,正是有了作者的---细致观察,让我们认识了这么一位色彩艳丽,捕鱼技术高超的朋友---翠鸟。

同学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相信你也会有美好的收获。

《搭船的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1

《搭船的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1

《搭船的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5搭船的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观察的好处。

2.细致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教学重点: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观察的好处。

教学难点:细致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教学过程:一、整体回顾,走进搭船的鸟1.通过整体感知课,我们知道本单元的主题是“留心观察”,主要是学习观察方法,表达观察所得。

正如:法国罗丹所说......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开启一趟观察之旅。

下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走进那只-《搭船的鸟》,伸出手指板书课题:搭船的鸟(搭在写得时候注意左窄右宽)齐读课题2.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学生读。

3.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课文了,想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呢?预设:船夫雨鸟二、翠鸟的外形、动作,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一次普通的旅行,作者就观察了这么多事物,那么他观察最细致的是什么?(出示翠鸟图)瞧,翠鸟来了,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鸟?用一两个词说一说。

我们来看作者是怎么描写的。

1.学习任务: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观察这只鸟的,先完成填空再小组交流说说发现。

小结:翠鸟外形引人注目,羽毛鲜艳,非常美丽,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美丽。

那么作者是如何写出它的观察呢?点①:观察翠鸟各个部位、羽毛颜色——细致观察点②:观察顺序从整体到局部——有序观察让观察细致不易遗漏。

小结:介绍一种事物,先整体的说再局部的介绍,围绕它最特别的地方,细致的描写,能让我们对事物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

2.这只鸟是什么时候来的呢?这一次看谁观察的仔细,把你看到的和大家说一说。

播放视频。

说说你的观察她说到了一个动词......相机板书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圈出翠鸟捕鱼的动作。

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哪个动词更准确,为什么?把连续的几个动作一一分解开,把每个动作写清楚,然后再将分解的动作连接起来,这就是连续性动作的描写,会了吗?我来考考你啊!3.小结:通过作者细致观察,发现翠鸟不仅外形美丽,动作也很敏捷,如果不细致观察还真发现不了。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搭船的鸟》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教案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搭船的鸟》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教案

《搭船的鸟》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搭船的鸟》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学习作者对鸟儿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绘。

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绘画、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描绘大自然中的生物。

三、教学准备1.课文《搭船的鸟》2.生字词卡片3.小组讨论材料4.绘画工具5.表演道具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幅鸟儿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鸟儿的名称和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鸟儿的原因。

(二)课文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表达。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并记忆。

2.学生组内互相交流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3.教师选取部分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四)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中的鸟儿有哪些特点?作者是如何观察和描绘的?”2.学生分组讨论,记录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搭船的鸟》,谁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创意表达1.教师出示一幅大自然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其中的生物。

2.学生分组进行绘画或表演,展示自己的创意表达。

(三)观察实践1.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内的鸟类。

2.学生记录观察到的鸟类的特点,如颜色、形状、行为等。

3.学生回到教室,分享观察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2.布置作业: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鸟儿的观察日记。

五、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感受,提出意见和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还学会了观察和表达,提高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鹦、鹉”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3个生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21个词语。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等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到的细致,初步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描写翠鸟外貌、动作的语句感受“我”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做细致观察。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本课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啦”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翠鸟,学习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重点)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谜语导入。

教师口述:身体小巧玲珑。

羽毛鲜艳特别。

鸣声清脆动听,疾飞捕鱼本领强,人人称它“叼鱼郎”。

(谜底是一种鸟,你知道这是什么鸟吗?看那个聪明的小朋友最先猜到。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翠鸟。

鼓励学生根据谜语的内容大胆想象,猜一猜,说一说翠鸟的样子,展示:教师提示:翠鸟属于鸟纲、翠鸟科。

常栖息于溪涧边,以鱼为食。

主要分布于我国中部和南部,为留鸟。

翠鸟喜栖息在有灌丛或疏林的、水清澈而缓流的河溪、湖泊以及灌溉渠等水域。

性格孤独,平时常独栖在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伺机猎食,食物以小鱼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也啄食小型蛙类和少量水生植物。

中国南方的翠鸟繁殖期为每年4~7月。

翠鸟羽毛美丽,头顶羽毛可供作装饰品。

但喜食鱼类,对渔业生产不利。

《搭船的鸟》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搭船的鸟》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搭船的鸟》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读本课“父、鹦鹉、悄"4个生字,会认读多音字“啦“__________________,会写“搭、啦”2个生字。

会写11个文中词语。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外形和动作的细致观察,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难点: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外形和动作所作的细致观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好处,增强细致观察的意识。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生:喜欢。

师:你喜欢哪一种小动物,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生拿出卡片进行介绍。

激趣导入。

1.师:咱们班的同学们各个都是动物小专家,观察真仔细。

正如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说:“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课件出示)其实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有许多美的收获。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去体会一下作者是如何留心观察事物的吧。

2.出示课题,学生质疑。

师:(板书课题)我今天也把我喜欢的小动物带到了课堂,看《搭船的鸟》。

请大家齐读课题。

这个“搭”是咱们今天要学写的,拿出手和我一起书写一个。

师示范写“搭"。

师:注意“搭”的一撇低于提手旁的提,注意穿插,捺要写得舒展。

“口"字上的一横不能漏掉。

请你也学着我写一个“搭”。

理解“搭"的含义。

师:“搭船”的“搭"是什么意思呢?生:坐船,乘船。

师:是的。

如果是坐车,我们可以说?生:搭车。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生:鸟为什么要搭船?师:请你带着疑问读一读题目吧。

生:这是一只什么鸟?鸟搭船是要干什么?师:学贵质疑,那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入《搭船的鸟》,去文中寻找答案吧。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出示学习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上不理解的词语把它划出来。

《搭船的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4

《搭船的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4

《搭船的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5搭船的鸟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3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学习作者观察翠鸟的方法来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记录观察所得。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读题质疑今天我们学习15课《搭船的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搭船"的意思。

一只翠鸟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他要干什么呢我们一起读课文,从文中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出示阅读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二)自由读课文。

(三)检查反馈。

1.读词语。

船舱船夫船篷沙啦父亲长嘴翠鸟鹦鹉搭船吞下去悄悄地2.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指名读,排火车读)。

3.齐读。

4.读准字音“啦”。

(四)书写指导。

1.羽——翠:“羽"字第一笔是横折钩,“翠”字上面第一笔是横折。

2.嘴:“口"写得小一些,靠左上,右边的“此”注意写扁一些,注意穿插避让。

(五)自主书写、点评。

1.学生练习写字。

2.投影展评。

3.修改,再写一个。

(六)整体感知: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3.小结:同学们,留心观察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新事物。

三、学习第1自然段,初步感受观察的细致(一)出示: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思考:作者观察到了哪些事物?3.交流:观察到了哪些事物?①看到:下雨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②听到: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二)指导朗读。

《15搭船的鸟》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5搭船的鸟》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5搭船的鸟》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5搭船的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3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所做的观察。

3.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重点】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所做的观察。

【教学难点】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名言)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句名人名言,指名读(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法国】罗丹)读了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指名回答。

(板书:观察)(预设:生活中要多观察,细心才能发现世界上的美。

)2.你的回答太棒了!生活中,我们就要细心观察。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善于发现的眼睛,一起走进课文《15.搭船的鸟》(出示课题)3.题目中这个“搭"是一个生字。

请你仔细观察,写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生自由说。

(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一写:提手窄窄站左边,草头扁扁站上方,撇捺书写要舒展,一横一口里面藏。

)你知道搭船的“搭”是什么意思吗?(乘坐)乘坐船是搭船,乘坐汽车呢?乘坐飞机呢?乘坐地铁呢?4.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

(评价:的字读得又轻又短)5.通过预习,你知道这只鸟搭坐了谁的船?作者和母亲坐着小船一起去乡下外祖父家探亲。

这一路上,作者善于发现的眼睛观察到了什么呢?让我们带着问题去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读理解,整体感悟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大家读得都很认真,课文的生字词是不是都掌握了呢?老师来考考大家。

第一组:船舱船篷船头船橹(1)谁来读读这一组词语?(指名读,齐读)(2)读完这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吗?(都是有关于船的词语)作者坐的就是这样的船,这是我们江南常见的乌篷船。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搭船的鸟》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教案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搭船的鸟》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教案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搭船的鸟》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教案某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搭船的鸟》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并熟练运用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2. 理解并朗读课文,正确表达出每个人物的心情;3. 能够理解故事主旨,并论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4. 能够运用本课知识,创作出自己的小故事。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熟练运用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2. 理解并朗读课文,正确表达出每个人物的心情;3. 能够理解故事主旨,并论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搭船的鸟》教材及教辅资料;2. PPT课件;3. 录音机及相关录音资料。

四、教学过程step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与课文有关的音乐,并引导学生静心观察思考,为课堂引入做好准备。

step2. 故事导入(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大家小时候是否有过自己的梦想,想过成为什么样的人呢?”然后展示一幅描绘主人公鸟儿飞越海洋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step3. 预习词汇(15分钟)教师呈现课文中涉及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及正确运用。

同时,在PPT上呈现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

step4. 理解课文(30分钟)教师以问答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进行师生互动。

教师可以使用录音机播放课文,让学生跟读,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step5. 情感体验(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你认为为了实现梦想,应该怎样坚持?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并表达意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观点。

step6. 拓展活动(3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创作自己的小故事,可以是自己的梦想或者希望他人实现梦想的故事。

五、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到实现梦想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未来的向往。

通过讨论和创作,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搭船的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7

《搭船的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7

《搭船的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搭船的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 学习生字词,掌握“搭"、“船”、“翠"、“鸟”等字词的写法和字义。

- 了解翠鸟的外形特征和捕鱼习性。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阅读,学会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述。

-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自然生物的兴趣和热爱,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关爱动物的情感。

重难点:1. 重点:- 课文中翠鸟的外形特征和捕鱼习性的描述。

2. 难点:- 理解课文中“搭船的鸟"这个题目的深层含义,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性表达。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美丽的河景画面,画面中有小船在水中行驶,天空中有鸟儿飞翔。

-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学生可能会注意到鸟儿似乎在“搭船",从而引出课题《搭船的鸟》。

二、生字词学习1. 正确书写“搭、亲、父、沙、啦、羽、悄、嘴”等生字,并会认“父、啦、鹦、鹉、悄"等字。

2. 理解这些生字在文中的含义,如“搭”表示乘、坐,“亲"表示关系近、感情好,“沙”表示颗粒轻且小的水里的石粒,“啦"用在句末表示动作或情况发生在不久之前,“羽”表示鸟的毛,“悄"表示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等。

3. 通过这些生字学习,了解翠鸟的外形特征和动作习性,并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三、作者简介《搭船的鸟》的作者是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福建莆田人。

他1936年毕业于莆田师范,1944年毕业于福建师大中文系。

他历任县小学、中学、福州高级工业学校、福建师大教师,《星闽日报》编辑,《福建文艺》《园地》《热风》杂志副主编。

郭风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著有童话诗集《木偶戏》,散文诗集《蒲公英和虹》,散文集《你是普通的花》等55部。

搭船的鸟公开课教学设计6篇

搭船的鸟公开课教学设计6篇

搭船的鸟公开课教学设计6篇搭船的鸟公开课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掌握教材中的重点,生字、生词以及阅读方法2、小鸟搭船的小事进一步升华对自然的热爱,和谐相处3、通过对一些简单生活场景作细致观察,发现生活之美,热爱生活二、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2、对最近天气进行简单记录。

通过天气变化来感知心情是否因此改变,初步感知美3、提前了解学生家里养宠物的情况,并征求家长同意,合作为其拍几个镜头进行展示三、教学重点、难点1、针对教材内容,对__进行整体脉络梳理,会读、写文中生字、生词;掌握语文课文阅读方法,通过对各个自然段的教学来进一步感知阅读2、针对学生,通过语文故事来领略生活美,并与自然和谐相处四、教学方法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主要通过问答,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诱导,学生组成小组讨论或独立思考,贯彻“具有启发性”、“突出主体性”、“注重思维性”原则。

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灵活多样;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多种方法的优化组合。

五、教学流程(一)单元介绍(1)章节导入由“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章节的标语导入过渡: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贝多芬的《小夜曲》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美是什么?一个人的美又该如何评定?---(不能以貌取人,注重心灵美)(2)整理章节大纲课文+习作例文(习作单元)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仔细观察,将所得记录下来(二)走进课文《搭船的鸟》(1)对题目做一个预测,引导他们联想鸟还会搭船?为什么要搭船?怎样的船?怎样的鸟?(2)学生自己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朗读(3)、请学生挑一个自己最拿手的生字到讲台上来讲解自己是如何记忆的;在讲解过程中,纠正易错点(字写在黑板上)要求:先写准,再写好看。

注意观察字的结构,注意笔锋。

(4)、通过预测,带着疑问读课文将含有生字的词圈出来,教学生如何记笔记(不同颜色的笔)、画圈、画三角形(5)、易混淆的字(通过田字格细讲)俏/悄/销/消/稍/哨搭/嗒/塔哦ò语气词ó语气词é吟哦鹦鹉(都是鸟字旁,且鹉没有一撇)理解课文,作者对哪些事物作细致观察?翠鸟天气、船、雨点——雨天船上的情景第一段,师:这是一段怎样的旅程?平平常常,回家探亲蓑衣,用草编成的,“孤舟蓑笠翁”笠,帽子联系实际:世纪金源有一景区里面有蓑笠——引发学生共鸣第二段,一只鸟飞到了船头师:这只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的翅膀()长嘴()的羽毛综合概述:()的小鸟-------色彩艳丽,百里挑一,引人注目的鸟变音多么美丽啊(lia)——ya第三段,作者疑问,什么时候来的?静静待在船头,站在那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不得不,双重否定=肯定连用三个问句,对这只小鸟的好奇,那么这些疑问有没有解决?——引发兴趣,往下读第四段,对翠鸟捕鱼的动作描写具体描写{翠鸟}----静态(第二段)----动态(第四段)师:找出描写翠鸟动作的词●▲﹏(符号标注,做笔记)刻画了动作敏捷的一只翠鸟(冲、飞、衔、站、吞)师:我仿写了一个句子,一下子跳进水里不见了,又冲了出来,红色的小嘴叼着鱼,一口把小鱼吃了下去。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第【1】篇〗《搭船的鸟》是统编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本单元是有关于习作的策略单元,旨在让学生体会作者如何留心观察事物,从而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观察、认识翠鸟的过程,“我”乘船去乡下外祖父家时,无意中发现一只美丽的翠鸟,这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我”留心周围事物并细致观察,得以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

02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交流感知作者观察的事物,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体会观察的乐趣,并进行场景观察练笔,初步学会生活场景描写。

03教学目标(一)在语境中识记“搭、父、啦、鹦、鹉、悄”6个生字,会写“搭”字。

(二)通过朗读,交流感知作者观察的事物,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体会观察的乐趣。

(三)场景观察练笔,初步学会生活场景描写。

04教学活动(一)观察“篇章页”,明确目标。

1. 出示篇章页,朗读名人名言,说说自己的理解。

2. 明确习作单元和学习目标。

(二)“搭”字入手,整体感知。

1. 读题激趣,识写“搭”字。

2. 反馈字词,整体感知。

(三)走进开头,听觉观察1.梳理拟声词,体会“打”字的精准。

2.观察“船夫摇撸”,体会雨天船行的美好。

3.惬意朗读,总结观察方法:耳朵听。

(四)精读细品,视觉观察1.查找关键词,说对小鸟的印象。

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2.圈画关键词,体会作者的细致观察。

3. 学习对比,排序,学习观察顺序。

4. 真情朗读,总结观察方法:眼睛看。

5. 引发思考,过渡下文,体会观察乐趣。

(五)学以致用,说练细致1.观察场景,说出细致。

2.练笔提炼,学以致用。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第【2】篇〗【教学设想】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搭船的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搭船的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搭船的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搭船的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学生能正确朗读并理解课文《搭船的鸟》,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学习观察和描述动物的特征,初步掌握描绘动物的写作技巧。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和动物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欣赏自然美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翠鸟的外貌特征和捕鱼动作的描述,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2. 学习观察和表达动物行为的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生动展现动物的形象,体会作者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运用课堂所学,尝试描述生活中其他动物的特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分享故事,激发兴趣①老师分享一次观察蝴蝶或小鸟的亲身经历,描述观察过程中的惊喜发现。

②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与动物的有趣故事,如在公园、动物园或家中遇到的动物。

(2)翠鸟图片展示①展示翠鸟的高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翠鸟的羽毛颜色、体型特征等。

②通过放大图片,突出翠鸟的红色长嘴和蓝色翅膀细节,激发学生对翠鸟的好奇心。

(3)提问引发思考①提问学生:“如果这只翠鸟会说话,它会告诉我们什么?"引导学生从翠鸟的视角想象它的世界。

②请学生猜测翠鸟为什么会在船头停留,引发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思考。

(二)字词句解析(1)生字词认读与理解①分组朗读: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每组负责一段,圈画出不熟悉的生字词。

②字词解析:教师选取“蓑衣”、“翠绿"、“冲”等词,讲解拼音、字形和含义,如“蓑衣"是雨具,用草或棕制成,读音为suōyī。

③造句练习:学生用新学的生字词造句,如“翠绿的叶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2)句子分析与模仿(1)分析课文中的描述句:以“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有一些蓝色,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为例,讲解如何通过颜色描绘动物特征。

(2)模仿写作:学生尝试描述一种熟悉动物的特征,如“小猫的眼睛是湛蓝的,耳朵是灰色的,尾巴毛茸茸的”。

《搭船的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搭船的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搭船的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5 搭船的鸟【教材分析】《搭船的鸟》以一个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我"在去乡下的路上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

课题中一个“搭”字,就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课文开头交代了见到翠鸟的原因,接着重点描写翠鸟美丽的外貌吸引了“我”,也引发了“我”的疑问。

看到翠鸟捕角的敏捷动作后,通过母亲的介绍,“我"知道了翠鸟搭船的原因,点明了课题。

这样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我”留心周围事物并细致观察,得以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的翠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

文中的“我”观察很细致。

坐在船舱里,“我"听到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响的声音。

翠鸟出现后,“我"看到了它美丽的外貌: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接着,“我”又看到了翠鸟捕鱼时“冲、飞、衔、站、吞"等一系列敏捷的动作。

课后题引导学生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第一题引导学生了解“我"丰富的观察所得。

第二题引导学生注意第四自然段中的动词,想象翠鸟捕鱼时的情景,体会“我”观察翠鸟动作的细致。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描绘了翠鸟停在船头的情形,有助于学生直观感受翠鸟外貌的美丽。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13个生字以及“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厘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通过认识翠鸟的外形以及“捕鱼"的过程,初步学习观察和描写事物外形、动作的方法。

3.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翠鸟外形以及“搭船捕鱼”的特点。

难点:厘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初步学习观察和描写事物外形、动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搭"字入手,激发兴趣,朗读生字词同学们,这是什么字?(搭)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它的?预设一:提手旁,与手有关,可以是手搭在某个地方。

15《搭船的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5《搭船的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5《搭船的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三年级上册第15课《搭船的鸟》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初步学习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进行事物描写的方法。

2. 体会人与动物、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境界,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特别是那些生活中不常见的词汇。

2. 掌握课文中使用的描写方法,如形容词的运用、动作的描绘等。

3. 理解课文中的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并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可以首先展示一些关于鸟类的图片,如各种颜色的鸟儿、鸟巢、鸟蛋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哪些鸟类?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分享他们所知道的鸟类知识。

接着,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你们想过吗,鸟类是如何在水中捕食的?它们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吗?”这样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和好奇心。

最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关于翠鸟捕食的课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翠鸟是如何捕食的,以及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这样,教师就成功地引导学生进入了课文的学习。

二、生字学习父(fù) - 父亲造句:我的父亲是一名教师。

啦(lā) - 用于表示感叹或指令造句:好啦,我们出发吧!鹦(yīng) - 鹦鹉造句:鹦鹉会学人类的语言。

鹉(wǔ) - 鹦鹉造句:我家养了一只可爱的鹦鹉。

悄(qiāo) - 悄悄造句:他悄悄地走进了房间。

三、作者简介《搭船的鸟》是一篇由郭风创作的童话故事。

以下是关于作者郭风的简介:郭风(1924年-),原名郭风仪,是中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散文家。

他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政治经济系。

郭风从1949年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是我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以清新、幽默、富有想象力著称,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郭风的作品种类丰富,包括童话、诗歌、散文、儿童剧等。

部编本三年级地理《搭船的鸟》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教案

部编本三年级地理《搭船的鸟》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教案

部编本三年级地理《搭船的鸟》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教案部编本三年级地理《搭船的鸟》优质课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鸟类的基本知识,包括搭船鸟的特点和生活性;- 能够描绘搭船鸟的外貌和栖息地;- 学会运用地图工具,标注搭船鸟迁徙的路线;- 掌握一些保护搭船鸟的方法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通过制作文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研究的意识;-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提高学生对鸟类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了解鸟类生态环境;- 掌握制作文具的方法;- 学会使用地图工具标注鸟类迁徙路线。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搭船的鸟》的课本、地图工具、图片展示资料。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文具制作材料(纸张、剪刀、胶水、彩笔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 制作简单的文具:引导学生使用教学准备中的文具制作材料,制作一些简单的文具,如书签、书套等。

2.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文具使用的材料有哪些,如果是纸张,它是从哪里来的?明确目标(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封面图片中的搭船鸟,展示一幅鸟类迁徙的地图,并提问:- 这种鸟是什么鸟?它有什么特点?- 它为什么要迁徙?它从哪里出发,到哪里去?- 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其他鸟类的迁徙路线?探究与实践(30分钟)1. 研究鸟类知识:通过展示图片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搭船鸟的特点、外貌和栖息地等。

2. 制作文具:引导学生利用教学准备中的文具制作材料,制作一份搭船鸟主题的文具,如书签、便签纸等。

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3. 地图标注:引导学生使用地图工具,标注搭船鸟的迁徙路线,通过讨论和合作研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船橹、蓑衣、沙啦、鹦鹉、外祖父、静悄悄”,理解“船橹、蓑衣”两个词语的意思。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感受翠鸟的色彩美,并且通过自己的观察对翠鸟的外形做更加细致的描写。

3、圈画文中的动词,并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充分感受翠鸟捕鱼时的快和准,再现捕鱼时的精彩瞬间。

4、学习作者的细致观察,并且在今后的生活中留心周围事物,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船图、翠鸟图片、视频、学习
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互动导入
以“下雨啦”游戏热身,进而引起同学们的学习积极
性。

以雨中乘船这种新奇的体验来引出搭船之旅。

二、自由朗读课文,多种方式识记字词
1、学生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学生自己读,找生读并正音。

3、卡片游戏读词。

4、看图猜词,并解释“船橹”“蓑衣”。

三、感受翠鸟色彩美,丰富翠鸟的美
过渡句:认识了字词,才能读好课文。

现在让我们搭上作者的船出发啦。

1、通过图片,音乐渲染,读好第一自然段,将孩子们带入情景,尊重孩子们的个体感受。

2、观察翠鸟,体会它的色彩艳丽,可见作者的观察细致,并且通过朗读展现翠鸟的美。

3、有色彩,引出“翠绿”,理解绿色,并且写好翠字,细致指导书写。

有写有评。

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并且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对翠鸟进行更加细致的观察和描写。

此为读写结合点。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读好翠鸟捕鱼的精彩瞬间
过渡语:这只鸟站在我们的船头,它站在那里做什么?难
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以课文第三自然段作为过渡语)
1、学生找到捕鱼段落,通过自己的理解,体会翠鸟捕鱼快,并且相机圈出时间词和动词。

2、通过换字等方法,读好捕鱼段落,再现精彩瞬间。

3、观看视频,激发兴趣,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用词的准确。

学生再读文,达到情感的共鸣。

五、总结
在平凡的旅途中,正是有了作者的---细致观察,让我们认识了这么一位色彩艳丽,捕鱼技术高超的朋友---翠鸟。

同学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相信你也会有美好的收获。

因为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六、布置作业
学完了这节课,请你根据本课学习的细致观察的方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动物、植物或者一处场景,在“观察记录单”上简要地记录观察所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