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关于制订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

合集下载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代码:045300 )(一级学科:汉语国际教育0453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目标是造就在汉语国际推广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传统文化有较深厚的素养,对当代国情有较全面的认知,在跨文化交际方面有较强的能力,胜任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二、学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2年,要求修满34个学分,含毕业教学实践4学分。

三、主要研究方向:第二语言教学。

四、课程学习要求采用课程学习方式,以课堂讲授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教学和研究能力。

课程设置如下:1.公共课:(6学分)硕士生英语(2学分)公共政治课(共3学分)公共素质课(1学分)2.学位核心课程:(12学分)详见课程设置3.选修课:(10学分)详见课程设置五、培养环节要求1、读书报告要求:期间撰写4篇读书报告。

2、开题报告要求:开题报告要求能综合体现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汉语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3、专业外语要求:最低要求大学英语六级成绩优秀。

最高要求专业英语八级通过。

4、发表论文要求:按照人文学部相关规定执行。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可不填)围绕学位论文研究文献阅读不少于25篇,其中外文文献阅读不少于10篇。

论文完成经导师认可之后进入答辩程序。

课程设置12整的课程,其编号由学院研究生科统一编写;原方案课程请使用原有编号;公共课由研究生院统一编号。

3、上课学期用季节名称请填写,如“春”、“春夏”(表示连续)、“春或夏”(表示选择)。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923023 新型无机材料
32 2

0923031 纳米粉体材料
32 2

修 0923033 功能高分子材料
32 2 √
0923032 高等物理化学
32 2 √
0923034 科技英语阅读与写作
16 1

0923030 高分子化学综合实验
32 2
√√
课 0923035 生物医用高分子 0923036 高分子研究方法导论
第二外国语 人文素质类课程 读书报告
32 2 √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32 2 √
32 2 √
16 1

32 2
√√
16 1

16 1

32 2 √
32 2

32 2

32 2 √
32 2

64 2 √ √ √
72 2 √ √ 32 2 √ √ 16 1 √ √
一学期课程 一学期课程 一学期课程
32 2 √
32 2 √
32 2

32 2

材料系必选 高分子系任选
业 课
0922005
材料合成与制备
9021022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
课 9021027 高分子复合材料
32 2

32 2 √ 32 2 √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材料工程领域(代码:430105 )
一、培养目标:
学生应掌握材料工程领域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一定独立从事或承担新材料和新工艺开发和管理能力,成为高层次、高素质、创新型的材料工程专门人才。

二、学制:2.5 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
1. 半导体材料及器件,2.能源材料及电池技术,3.磁性材料及器件,
4.新型材料及加工技术
四、课程学习要求: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最低总学分26学分。

其中公共学位课5学分,公共素质类课程1学分,专业学位课不低于10学分,专业选修课不低于8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

五、培养环节要求
1、专业实践要求:根据学位论文课题,在实践基地的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半年。

2、读书/实践报告要求:在学期间,需参加学系等组织学术讲座活动至少2次;根据专业实践活动,完成实践报告;参与完成与研究方向相关的SEMINAR报告至少2次;完成实验室安全课程,并考试通过;系统录入4篇,并在规定时间内上交相关文字材料。

3、开题报告要求:在第一学年结束之前,进行开题报告并递交相关材料,与学位论文答辩时间至少间隔1.5年。

4、专业外语要求:按照浙江大学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有关规定执行。

5、科研成果要求:按照浙江大学工学部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执行。

课程设置。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路与系统专业(代码:080902)
(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一、培养目标:
1、培养掌握电子电路科学基本理论和系统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有关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现状和发展方向。

2、培养严谨求实和团结合作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科学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具备一定的听说及交流能力。

4、能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

二、学制:2.5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
1、系统集成芯片(SOC)设计及在信息安全系统中的应用
2、数模混合及射频集成电路设计
3、超大规模集成电路CAD技术
4、现代数字系统与数字集成电路
5、嵌入式系统与复杂系统控制
6、无线网络与生物认证信息安全
7、计算机网络通信与多媒体信息处理
8、系统级芯片应用与网络化智能仪器
9、网络通信安全系统与QoS
四、课程学习要求
按照学校有关文件规定及本学科课程设置中的要求和导师的建议选择学习的课程。

五、培养环节要求
1、读书报告要求: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4次,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的学术论坛做读书报告1次。

2、开题报告要求:在第一学年或第二学年初完成。

3、专业外语要求:阅读导师指定的外文文献。

4、发表论文要求:按学校、学院及学科规定。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可不填)
课程设置。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能源系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代码:080720 )(一级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培养目标:本学科主动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主动迎接国际性竞争,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多样性、全方位、高水平的人才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源与环境工程学科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达到以下要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掌握能源与环境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宽厚的专业知识,受到良好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训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具有运用本专业知识独立解决能源与环境工程领域中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二、学制:2.5年三、主要研究方向:1、氢能制备与利用2、清洁燃烧与洁净能源3、环境科学与工程4、能源环境一体化5、燃料液化、气化6、先进动力系统7、洁净煤技术8. 多联产技术9、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四、课程学习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最低总学分2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10学分,选修课9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

五、培养环节要求1、读书报告要求: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或seminar 4次,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的学术论坛做读书报告1次。

完成累计4次计2学分。

2、开题报告要求:包括对论文选题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作出论证,经导师(组)审定通过后,开始撰写学位论文。

在入学后第一学年末完成。

3、专业外语要求:4、发表论文要求:B类论文一篇以上。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可不填)课程设置1公共课由研究生院统一编号。

2、上课学期用季节名称请填写,如“春”、“春夏”(表示连续)、“春或夏”(表示选择);。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协议书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协议书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协议书本协议书由浙江大学(以下简称“学校”)与研究生(以下简称“研究生”)共同签署,旨在明确双方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权利和责任,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双方愿意遵守以下条款:第一条培养目标学校将根据研究生的专业背景和研究方向,制定培养计划,旨在培养研究生在所学专业领域内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第二条学制和课程安排1. 学制: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时间为3年,其中前2年为学习阶段,第3年为毕业设计或论文撰写阶段。

2. 课程安排:学校将根据研究生的专业方向,制定相应的课程安排,并及时通知研究生。

第三条学术指导和科研任务1. 学术指导:学校将为每位研究生安排专业导师,导师将指导研究生学习、科研和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2. 科研任务:研究生应根据导师的安排,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实验室工作,深入研究所选领域,提高科研水平。

第四条学习和考核方式1. 学习方式:研究生应按时参加各门课程的学习和讨论,遵守学校的学习规则和纪律。

2. 考核方式:研究生的学术成绩将以平时表现、课程考试、实验报告和毕业设计(论文)评审等多种形式综合考核。

第五条学位申请和论文答辩1. 学位申请:研究生应在符合学位授予条件后,按照学校规定的程序申请学位,提供相关材料,并缴纳相应费用。

2. 论文答辩:研究生须按时完成硕士论文的撰写,并参加学校组织的论文答辩,以检验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研究成果。

第六条奖助和资助1. 奖励措施:学校将根据研究生的学术表现和科研成果,设立奖学金和论文奖励等措施,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2. 资助机会:学校将不断争取多渠道的优秀研究生资助机会,包括国内外学术交流、科研项目资助等,以促进研究生的个人发展。

第七条遵纪守纲和学术道德1. 遵纪守纲:研究生应尊重学校的规章制度,遵守学术道德准则,不得从事违法、违纪和违背学术规范的行为。

2. 学术道德:研究生应诚实守信,认真履行科研和学术活动中的义务,严禁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理学院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代码:)(一级学科:心理学)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应用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研究型和职业型高层次专业人才。

其中,研究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于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技能的培养,能够开展相关专业的高层次学术研究,解决应用心理学的理论问题。

职业型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于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运用应用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解决生产管理、产品研发、临床咨询等社会实践中的应用心理学问题。

二、学制: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在校学习年限为两年半。

三、主要研究方向:本专业主要包括如下个研究方向:工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

四、课程学习要求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最低总学分学分。

其中课程学分学分,读书报告学分。

在个课程学分中,公共学位课学分,专业学位课不低于学分,选修课不低于学分。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的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没有补修成绩或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论文答辩。

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五、培养环节要求研究生读书报告:要求每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次,其中至少公开在系的学术论坛或省级以上专业学会会议做报告次,其余的读书报告是在导师的组织下进行。

所有读书报告应上交书面文本,以便考核。

累计完成次读书报告计学分。

研究生应该在第二学年的春学期末之前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理学院学院教育与发展心理学专业(代码:)(一级学科:心理学)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满足我国教育和人才培养需要的,具有教育和发展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型和职业型高层次专业人才。

其中,研究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于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技能的培养,能够开展相关专业的高层次学术研究,解决教育和发展心理学的理论问题。

浙江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应用心理专业(代码:045400 )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各职业领域要求、具备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2、掌握心理学基本原理、知识和技术,并能综合应用于某一领域,以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领域包括:组织行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安全管理与公共危机应对、工作压力管理、人员选拔与测评、市场营销、经济决策与投资管理、广告策划、心理治疗与咨询、情绪调节与训练、心理危机干预与防御、灾害救助与心理康复、工业与工程设计、产品质量评估、环境设计、体育心理训练、艺术与传媒、军事、儿童青少年及特殊人员教育、家庭与职业辅导等。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外语文献。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与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培养方式(一)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着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务能力的培养。

(二)成立导师组,采取集体培养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指导方式。

导师组由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的教师负责,并吸收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参加。

(三)加强教学与实践的联系和交流,注重与社会单位及行业协会的交流,聘请企业、公共管理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专家参与教学及培养工作。

(四)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安排不少于6个月的实习时间,同时完成学位论文。

必修课的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其中考试课的科目数不得低于总科目数的75%。

(五)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最低课程总学分30学分。

其中,公共学位课6学分,专业必修课12学分,专业选修课不低于8学分。

此外,要求每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1次。

五、课程设置(一)必修课(18学分)1、政治(3学分)2、英语(2学分)3、公共素质课(1学分)4、高级心理学研究方法(2学分)5、高级心理统计学(2学分)6、高级心理测量(2学分)7、发展心理学专题(2学分)8、社会心理学专题(2学分)9、应用心理学专题(2学分)(二)专业选修课(8学分)高级心理咨询(2学分)高级工程心理学(2学分)人事测评与人力资源开发(2学分)教育心理学研究(2学分)(三)专业实习(4学分)根据应用心理学各专业方向的特点和要求,安排不少于6个月的实习实践时间。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代码:055200 )
(一级学科:新闻与传播)
(请分类填写,用宋体5号,单倍行距。

要求表达准确,内容完整,行文简洁。


学科负责人签名:年月日主管院长(系主任)签名(盖学院(系)章):年月日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现代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
播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系统地掌握新闻与传播专业知识,有扎实的社会
科学知识基础,有较强的新闻传播实践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第一外国语,
能独立地从事新闻传播业务工作。

二、学制:两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
1、新闻实务(法制新闻)
2、全媒体
3、策略传播(公关与广告)
四、课程学习要求
要求修读的课程总学分为32学分。

其中公共必修课和公共素质课共6学分,专业平台
课4学分,专业学位课10学分,方向限选课+专业选修课12学分。

五、培养环节要求
1、读书报告要求:4篇,同学校要求
2、开题报告要求:二年级冬季学期完成
3、专业外语要求:无
4、发表论文要求:无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可不填)
课程设置
整的课程,其编号由学院研究生科统一编写;原方案课程请使用原有编号;公共课由研究生院统一编号。

3、上课学期用季节名称请填写,如“春”、“春夏”(表示连续)、“春或夏”(表示选择)。

浙江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工程领域(代码:430130 )一、培养目标:环境工程专业学位是与环境工程领域任职相关的专业性学位,培养环境工程领域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为: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手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环境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具有独立从事环境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学制:2.5年三、主要研究方向:1、水污染控制与治理、2、大气污染控制与治理、3、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4、污染环境修复技术、5、环境规划与管理四、课程学习要求1、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应制定个人学习计划,个人学习计划要求在报到后的第一周完成。

个人学习计划应根据培养方案要求,结合研究生个人特点,由导师与研究生共同制定。

允许研究生个人学习计划进行修改,但必须按学校有关规定(浙江大学研究生教学管理实施细则)办理并及时上报学院研究生科。

2、课程学习。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最低总学分为2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11学分,选修课8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

公共学位课包括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硕士生英语一外。

选修课指能使研究生拓宽知识面或加深某方面知识而开设的本专业或相关专业课程,包括本专业硕士选修课、全校性公共选修课、跨专业硕士选修课三大类。

五、培养环节要求1、专业实践要求:专业实践6学分。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不少于1年,并结合实践进行论文研究工作。

实践教学的综合表现需经实践单位考核,考核通过者获专业实践6学分。

2、读书报告要求:读书报告2学分。

要求每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或seminar 4次,完成4次读书报告获读书报告2学分。

浙大硕士培养方案

浙大硕士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代码:0503 )(一级学科:新闻与传播)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现代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系统地掌握新闻与传播专业知识,有扎实的社会科学知识基础,有较强的新闻传播实践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第一外国语,能独立地从事新闻传播业务工作。

二、学制:2年三、主要研究方向:1、新闻实务2、电子媒介3、媒体融合3、广告与品牌传播四、课程学习要求一)课程学习新闻实务/电子媒介方向:1.以课程教学为主,兼有案例分析、专题讲座、模拟演练、现场实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密切联系我国新闻传播业和国际同行业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重视基本理论及实际应用,注重对学生新闻与传播实务能力的培养。

同时,根据培养单位的学科优势,在全面提升学生新闻传播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特色培养,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2.加强与新闻传播实务单位及管理部门的联系和交流,聘请新闻与传播实践单位的专家和相关部门的管理者,参与研究生教学及培养。

实行指导教师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指导教师以师生互选方式确定,负责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帮助学生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制定学习计划;导师组以指导教师为主,由3-5人组成,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拓展学生知识面和研究视野。

3.研究生学习期间,在新闻传播实务单位或者其他与专业相关的单位实习时间,不得少于10个月。

媒体融合方向:1.理解媒体融合的基本概念。

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在理论上掌握媒介融合的性质、特征、历史和趋势,弄清媒介融合对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对新闻传播领域的冲击和影响。

教学过程将通过各种研究性作业,注重对学生理论素养和批判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时刻把握媒介融合领域的理论前沿,洞悉该领域的历史发展全貌。

2.掌握融合传播的基本技能和策略。

在理论训练的同时,根据新闻传播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业务水平。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医学院外科学专业(代码:100210 )(一级学科:临床医学)一、培养目标:研究生的培养,是以提高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为主,以培养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人员为目标。

要求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从事一定的教学、科学研究能力,具有一定获取信息的能力、良好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能结合研究方向,学习并掌握临床和/或科研的基本方法;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一定的听、说能力和较强的读、写能力。

二、学制:2.5年三、主要研究方向:1、普外科:(1)肝胆胰脾外科临床与基础研究;(2)血管外科;(3)胃肠外科临床与基础研究;(4)甲状腺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5)外科病人营养支持研究;(6)微创外科;(7)肛肠外科;(8)乳腺癌综合治疗体系等。

2、器官移植:(1)慢性移植物失功发生过程的分子机制及干预;(2)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术后乙肝/肝癌复发的机理及干预;(3)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策略;(4)活体肝移植及其技术改良;(5)移植排斥反应早期预警体系;(6)肝移植术后胆道和血管并发症的防治;(7)新型免疫抑制剂及器官保存液研究;(8)多器官联合移植的免疫耐受和脏器互惠机理等。

3、泌尿外科:(1)泌尿系肿瘤的基础与临床;(2)勃起功能障碍与睾丸移植;(3)微创与腔内泌尿外科学;(4)前列腺疾病基础与临床;(5)泌尿系结石;(6)血液净化;(7)肾移植等。

4、神经外科:(1)脑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2)脑功能神经外科技术研究;(3)脑血管疾病的防治;(4)颅脑损伤的规范化治疗与基础研究;(5)脊髓疾病的诊治;(6)神经康复;(7)周围神经损伤等。

5、骨科:(1)人工关节的基础与临床研究;(2)脊柱外科;(3)皮瓣的设计与应用;(4)骨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5)骨与关节损伤;(6)康复医学的临床与基础研究;(7)肌腱损伤和组织工程修复研究等。

浙江大学首推两年制硕士研究生

浙江大学首推两年制硕士研究生

浙江大学首推两年制硕士研究生近日,记者从浙江大学研究生院了解到,从2004年秋季开始,硕士研究生将实行新的学制。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

学校实行每学年四学期制教学和研究生课程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应据需要,并在导师指导下选择适合的课程学习时间,在硕士论文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分。

一般情况下学生用三个学期完成课程学习(部分专业可视情况延长至1学年),其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硕士读两年成趋势今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第一批大规模培养的近2000名两年制硕士毕业,他们被形象地称为“小硕”。

同样在7月份,北京大学的研究生招生咨询会上,有关负责人宣布:从2004级新生开始,北大在国际关系学院、光华管理学院、政府管理学院等社会科学学部的专业中大规模推行硕士生两年学制。

此前,中国农业大学也对外宣布,该校《二年制硕士生培养方案》已获通过,从新学年开始,将有60%左右的学科硕士培养年限改为两年。

近一两年,国内不少重点高校都纷纷改革研究生学制,把硕士生基本学习年限从3年调短为两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生学制改革已经开始,而今年上半年,清华大学、南开大学都先后通过媒体表示,将允许硕士生两年毕业。

缩短学制为了更有效率浙江大学研究生院王老师告诉记者,浙江大学实行硕士两年制的计划主要是为了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据介绍,原来三年制或者两年半的硕士研究生一般进校先学习公共课程或者一些基础课程,等到一年以后才开始选导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改革以后,研究生一进校就选定导师,学生的课程计划等都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这比起常规教学模式更加有效率。

依照国际惯例,硕士学位是高等教育中的过渡性学位,学制1-2年。

欧美国家本科教育一般是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通才。

硕士则是从“通才”通向专业型人才的中间阶段,学生获得学位后可以选择攻读博士,走学术研究的道路,那就要做论文,就是论文硕士;但多数学生都选择直接从事专业工作,一般不需要写论文,修够学分即可,是课程硕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大学关于制订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
浙大研院(2004)7号
一、培养目标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

2、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具备进一步深造的学术基础和科研技能。

掌握一门外国语。

3、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

二、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
1、学科专业
已具有一级学科授权的学科,原则上应按一级学科制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对于部分研究领域较宽的一级学科,需按二级学科制订培养方案的也应本着“宽基础、重应用”的原则,体现本一级学科的总体要求。

2、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要科学、规范、相对稳定、集中。

设置不宜过窄、过细,数量不宜过多。

提倡在学科交叉和渗透的领域设置研究方向,鼓励在国家和社会发展急需的领域设置研究方向。

三、培养方式
为保证培养质量,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制。

导师(组)负责制订和调整硕士生个人学习计划,组织读书报告和开题报告,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

鼓励有条件的交叉学科、共建学科组织导师组进行集体指导。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

学校实行每学年四学期制教学和研究生课程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应根据需要,在导师指导下选择适合的课程学习时间,在硕士论文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分。

一般用三个学期完成课程学习(部分专业可情况视延长至1学年),其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五、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最低总学分2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10学分,选修课9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

1、公共学位课(3门)
(1)自然辩证法(理工农医类专业) 2学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文社科类专业,包括人文、外语、教育、法律。

)2学分
(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学分
(3)硕士生英语一外 2学分
参加非英语语种考试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应修该语种作为第一外国语(2学分)。

硕士研究生可申请英语免修,具体见《浙江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试行办法》。

非英语语种一外免修参照该办法。

2、专业学位课
要求本一级学科课程、方法论课程或学院平台课程不低于6学分。

3、选修课
指能使研究生拓宽知识面或加深某方面知识而开设的本专业或相关专业课程,包括本专业硕士选修课、全校性公共选修课、跨专业硕士选修课三大类,其中本专业硕士选修课至少5学分。

要求硕士研究生至少选修公共素质类课程1门。

研究生二外(德、日、法等)为硕士研究生非指定选修课,研究生英语二外为小语种硕士研究生非指定选修课。

4、读书报告
要求每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或seminar 4次,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的学术论坛做读书报告1次。

完成累计4次计2学分。

5、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没有补修成绩或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论文答辩。

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体育选修不计学分。

培养方案中的每门课程原则上不超过2学分,每学分对应16学时。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1、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应填写规定格式的开题报告,就论文选题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作出论证,经导师(组)审定通过后,开始撰写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应在入学后第一学年末完成。

2、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二学年末进行。

硕士研究生申请答辩前发表论文的要求由各学院、各学科具体规定。

七、其他
1、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国外和港澳台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具体要求另行公布。

2、本方案自2004年秋季入学硕士研究生开始执行。

浙江大学研究生院
二〇〇四年三月八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