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全军学生军训教学协调中心

同学们好。今天由我与大家一起,共同学习研究我国古代军事思想。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历代兵书多达3380部,23500卷;目前尚存兵书2308部,18567卷。这些在战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期军事的一般规律。俗话说: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今天,我们学习古代军事思想,其目的就是让同学们了解历史,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以便古为今用。

下面,我仅从宏观上,对古代军事思想的四个基本问题做一讲解: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含义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过程

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

四、研究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现实意义

先讲第一个问题: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含义

(一)什么是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就基本含义来讲,主要是关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军事思想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战争的本质、战争的基本规律、武装力量建设及其使用的一般原则,从整体上反映军事研究的成果。这个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也称为军事理论。

军事思想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很多,概括地说,就是武装力量建设和使用的原则和原理。大致包括:战争观(对战争的基本看法);国防思想;作战思想;建军思想;军事哲学(对军事和战争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等。

(二)什么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我国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它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基本上同军事思想,只是在时间上做了限定。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过程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用四句话来表述:

第一阶段:初见蓓蕾夏商周(形成阶段)

第二阶段:春秋战国渐成熟(成熟阶段)

第三阶段:发展时逢秦五代(发展阶段)

第四阶段:自成体系宋嘉佑(体系阶段)

(一)初见蓓蕾夏商周

1、时间: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8世纪,中国为奴隶社会时期。

2、战争的主要特点是:兵器以木器、石器为主,作战方式基本上是以密集队形进行

集团肉搏正面冲杀。只是到了商代以后,才逐渐以车兵为主,作战中形成了以车兵为核心的方阵队形,产生了一些萌芽的军事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军事思想:一是把军事视为对内统治的特殊手段。由于当时所受外部侵略少,军队主要承担了治理诸侯和镇压奴隶反抗的任务。二是以‚礼‛和‚刑‛为治军的基础。三是迷信色彩重,形成了以天命为主的战争观。

总的说来,那时并不重视和提倡谋略在军事中的运用,相反视谋略为小人之举,不仁不义。如春秋战国初期,宋、楚泓水交战,就反映了当时军事思想的发展水平。

这一时期代表作有:《军政》《军志》,现己失传,估计为编制条令一类的书。

(二)春秋战国渐成熟

1、时间: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初--公元前3世纪末。它是我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的过渡时期。

2、战争特点:这一时期,战争的变化和发展比较明显。一是从战争形态上来看,争霸战争、兼并战争非常激烈、频繁,大约有600多次;用兵的数量也逐渐增多了,由几千人发展到几十万人;战争的时间也长了,以前的战争,一战就解决问题,到后来有打几个月的甚至经年不息的。二是从军事技术来看,铁兵器的制造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军事筑城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的国家筑了方城、长城;攻守用的器械也开始增多了,比如云梯的使用等。

3、军事思想:一是形成比较完整的战争观,如‚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已被各国所接受;二是总结出了一些战争的指导原则,如‚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知彼知已,百战不殆‛等;三是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外交斗争同时或交互进行。如晋、楚城濮之战,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这一思想。

这一时期产生了一些有名的军事专著。被封建社会一直视为兵学经典的《武经七书》中,就有5部产生在这个时期,其中包括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军事理论的奠基作《孙子》。

代表作有:《孙子》、《吴子》、《孙膑兵法》、《司马法》、《尉缭子》、《六韬》等。

(三)发展时逢秦五代。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在秦、汉、晋、隋、唐诸王朝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1、时间:大约从公元前3世纪--公元10世纪中叶,我国经历了秦、汉、晋、隋、唐诸王朝,是封建社会发展的上升阶段。

2、战争特点:秦国统一天下以后,进入了以铁兵器为主的时代,骑兵成为战争力量的主角,出现了新的军种--舟师水军。

3、军事思想:一是战略思想趋向完善、成熟,诸葛亮的《隆中对》成为当时战略决策的一代楷模;项羽之所以败于刘邦,主要原因是在战略筹划方面比刘邦差,而刘备有了诸葛亮的《隆中对》,才有了立足之地。二是出现了许多总结军事斗争经验的兵书,以前的兵书,大都只是从理论上进行阐述,而这一时期,兵书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用战例来说明问题。如黄石公的《三略》和后来的《李卫公问对》等都是传世的重要著作。

(四)自成体系宋嘉佑。

1、时间:大约从公元960年至1840年,我国经历了宋、元、明、清(前期)四个

朝代,这是封建社会的后期,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体系的重要时期。

2、战争特点:火器逐渐普遍使用,战争进入了冷、热兵器时代。

3、军事思想:一是武学开始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并确立了兵书的正统地位;二是兵书数量繁多,门类齐全,共1815种,占古代兵书总数的3/4以上;三是兵书概括性强,自成体系,宋仁宗将《武经七书》列为武学必读之书。使散乱的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体系,自成一家。

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

众所周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代表人物,产生的军事思想是不一样的。下面,我就以孙子的军事思想为主线,从以下七个方面向同学们介绍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以仁为本的战争观。这一思想大约形成在奴隶社会的初期,到奴隶社会的末期基本成熟。以仁为本的战争观,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1)战争支柱--以仁为本。《司马法.仁本第一》开宗明义:‚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为正。正不获意则权。‛这段话的大意是:在古时候,人们都是以仁爱为根本,用合乎情理的方法来治理天下。当正常的方法行不通,就该使用变常的手段。也就是说该动武了。作者又认为,仁者使人亲,义者使人悦。此二者,才是战斗力的凝聚核,才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基础。

(2)战争准则—师出有名。《礼记.檀弓下》主张‚师必有名‛,认为师出无名,必将遭到众人的反对,定成败局。

诚然,这种朴素的战争观思想,是受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的。它代表的毕竟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讲仁义只是为了处理新兴地主阶级内部之间关系,要‚民‛心甘情愿地服从他们的统治。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还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当然,这也为后人认识战争、研究战争奠定了基础。比如说,大家所熟悉的名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及对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的区别等,都是从这种朴素的战争观思想发展进化而来的,甚至有的思想到现在还在运用。

(二)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的指导原则

在孙子以前,人们对战争所持的态度是不一致的,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反对战争的人们认为,‚兵,天下之凶器‛,不可提倡。他们主张‚以道佐人主‛,而‚不以兵强天下‛。而孙子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用当时比较进步的思想和方法观察战争,旗帜鲜明地从理论上支持战争,号召人们积极研究和参加战争。他提出的‚四战‛思想(重战思想、慎战思想、备战思想、善战思想),构成了‚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的战争指导原则。

1、重战思想。顾名思义,就是重视战争,重视对战争的研究和准备。《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大声疾呼:‚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认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民众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不能不认真研究和对待。这段关于战争的精辟概括,是古人对战争认识上的一个重大飞跃,对于人类认识战争,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2、慎战思想。即慎重对待战争,不轻易言战。《孙子兵法》中这样写道:‚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国家灭亡了就不再存在,人死了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