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第4章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如英国《规划与强制收购法2004》明确提出, 城乡规划有责任实现城市永续发展的目标。政府 在实现社会、环境和经济等方面的目标,以及建
设永续社区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四、 “和谐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理想目标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和谐意味着对待一些事 物适度而平衡的态度。当今,和谐被赋予了更多 的现代思想,如社会公平、环境永续性、性别平 等、包容与善治等。 几千年的城市历史,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 历史,同时也是站在自然对立面的人类建设史。 人类面对未来的发展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城 市化停止于现在的状态,要么另辟蹊径创造“更 好的城市”来满足“更好的生活”。
2 、永续城市与和谐城市 永续发展的提出是为了应对危机,其核心诉 求是人类的生存;而和谐发展则是在永续发展的 基础上,创造更美好、更有意义的人类生存方式。
或者说,和谐城市是以永续性为底线,但又不满
足于人类生存的底线,而是追求更高境界的发展
模式。二者对城市的发展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3 、和谐城市的价值观
价值体系是政策目标形成的基石,它是最为 基础、直接和本质的。价值观关乎政策目标的形 成,一定程度上决定政策活动的开展以及政策结
果的走向。
对于城市规划而言,其实质就是依据价值观
对城市未来的发展状况进行预设。
3 城市规划价值观的确立
城市规划作为一门学科,一直是以保护和促进公共利
益作为其价值观。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健康与安全;方便
2 城市规划
不同国家和地区都以相似的方式规划与管理城市的土
地开发。城市规划泛指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有意识地管
理与干预城市土地开发过程的活动。 有组织的城市规划职业起源于19世纪末,并从诞生之日 起就致力于化解城市矛盾与危机,为创造更为美好的生活 提供解决方案。进入20世纪后,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问题与矛盾层出不穷,城市规划学科始终以增进公共 利益为基本方针。
谈城市规划人员应具备的价值观与素养
谈城市规划人员应具备的价值观与素养对于事物的本质,我们往往是通过其外在的表象及规律来了解它,对于城市规划人员所应具备的价值观与素养也一样,首选我们必须了解城市规划人员所从事的内容﹑性质和工作等,因而对城市规划的了解便首当其冲了。
理解城市规划由于各国的国情和发展有异,城市规划在各国的理解与任务也不尽相同,尽管最终的理想可能趋于一致,在此仅以我国为例谈中国的城市规划。
在本质意义上讲,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工作对象的空间规划(在此的“城市”可广义地包括市﹑县﹑镇,甚至还囊括了乡与村)。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已有的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确立城市的性质和规模,落实国民经济计划项目,进行各项建设投资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然而纵观我国城市的高速发展,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创造和修复人居环境,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达到城乡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稳定地持续﹑和谐发展。
长期以来,城市规划一直以保护与促进公共利益作为学科的价值观,具体来说,主要涉及以下方面:健康与安全;方便与效率;公平与平等;美观与有序;环境与资源等。
概述城市规划的工作工作内容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
研究满足城市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
2.研究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
3.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的各项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
4.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
5.拟定新区开发和旧城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6.确定城市各市政设施和工程设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
7.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
8.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9.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性质特点1.技术性(城市功能的合理性:土地资源、空间布局、道路和交通、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2.艺术性(城市形态的和谐性:城市天际轮廓、城市公共空间,如街道/公园/广场/滨水地带/城市街区特色/标志性建筑)3.政策性、法制性(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4.民主性(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代表最广大的人民利益)5.综合性(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6.地方性(结合地方特点设计规划方案)7.实践性(规划方案充分反映建设实践的要求,同时要按规划进行建设。
第4章__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
城市与城市规划
理论与实践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
城市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与城乡规划定义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
城市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
城市与城市规划
第二节 城市规划的目标与价值观 Nhomakorabea《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
城市与城市规划
二、价值观影响城市规划目标的形成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
第四节 “和谐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理想目标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
城市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
城市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
城市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
城市与城市规划
第2篇 城市规划的影响因素及其分析 方法——————生态与环境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
城市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
城市与城市规划
4、规划与执行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
城市与城市规划
第一节 城市规划的职业起源与任务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
城市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
城市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
城市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的作用)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
城市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作用
可持续发展观点的由来
重要的环境会议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
城市与城市规划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形成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
城市与城市规划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战略意义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
城市与城市规划
(三).永续住区与永续城市
(完整)04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3 城市规划价值观的确立
LOGO
城市规划作为一门学科,一直是以保护 和促进公共利益作为其价值观。主要涉及以 下内容:健康与安全;方便与效率;公平与 平等;美观与有序;环境与资源等等。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永续发展正在逐渐成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 观。
LOGO
三个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人的社会和谐 历史与未来的和谐
和谐城市就是在规划未来发展中应当探寻更为 美好的城市生活的理想目标。
2 永续城市与和谐城市
LOGO
永续发展的提出是为了应对危机,其核心 诉求是人类的生存;而和谐发展则是在永续 发展的基础上,创造更美好、更有意义的人 类生存方式。或者说,和谐城市是以永续性 为底线,但又不满足于人类生存的底线,而 是追求更高境界的发展模式。二者对城市的 发展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和谐意味着对待一些事物 适度而平衡的态度。
《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鸠” (汉)郑玄笺:“后 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
李商隐(唐) 《杂纂》:“诸妇和谐,不嫌麤(cu) 辣。”
高明(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敢天教我夫 妇再和谐,都因这佛会。”
1 “和谐城市”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向传递性
2 城市规划
LOGO
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 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出的未来空间安 排。
本质意义上来讲,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 各个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工作对象的空间 规划。
城市规划的任务
LOGO
城市规划的任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其内容是有所差异的。
现阶段,我国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 护创造和修复人居环境,保障和创造城市居 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 会环境,达到城乡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协调、 稳定地永续、和谐发展。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城市规划是一个关键的领域,它涉及到如何组织和设计城市的物理和社会环境。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是指城市规划师在制定城市规划时所坚持的原则和价值观念。
这些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面貌。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的价值观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并列举一些常见的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的重要性城市规划的价值观对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城市规划的价值观的一些重要性:1. 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价值观。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考虑到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例如,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交通系统以减少私人汽车使用,促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等。
2. 公平性公平性是城市规划的另一个重要价值观。
城市规划应该追求公平的分配资源和服务,确保城市所有居民都能享受到良好的居住条件、教育、医疗等基本服务。
这意味着城市规划师需要关注社会不平等问题,避免贫富差距过大和社会隔离现象的出现。
3. 健康与福祉健康与福祉是城市规划的价值观之一。
城市规划应该创造健康和有活力的城市环境,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
这包括提供良好的运动和休闲设施、绿色空间、健康的建筑设计等。
城市规划师需要考虑到居民的健康需求,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
4. 文化保护与多样性文化保护与多样性是城市规划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规划应该尊重和保护城市的文化遗产,鼓励文化交流和多样性。
城市规划师需要在规划过程中考虑到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特点,并创造条件促进不同文化群体的交流和融合。
常见的城市规划的价值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城市规划的价值观:1.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2.紧凑城市:建设紧凑城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和能源消耗。
3.城市绿化:注重城市绿地的保护和扩展,增加绿色空间,改善居住环境质量。
4.社区参与:鼓励居民参与城市规划决策过程,增加社区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城市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及其周边地区进行分析、设计和管理来达成城市发展目标的过程。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是指规划者在制定城市规划时所考虑的价值观念或原则。
这些价值观对城市规划的目标、方法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所涉及的六种价值观。
整体性价值观整体性价值观认为城市是一个整体,它的各个部分是相互关联的,如街道、公园、建筑和空地等。
这种价值观的核心是关注城市的总体效益和可持续性。
规划者在制定城市规划时应该符合整体性价值观的原则,即在考虑各种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长期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战略。
公正性价值观公正性是城市规划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公正性价值观强调城市规划的制定应该回应社会的需要和公众的利益,保证社会上各个群体的利益都能得到平等的重视和保障。
规划者应该尊重公众参与、透明和公正的原则,使城市规划的结果符合公正性价值观的要求。
可达性价值观可达性价值观认为城市规划应该考虑人们旅行和交通的需要,以构建一个便利、高效的城市交通网络为目标。
规划者需要考虑各种交通工具的运转、时间和成本,使城市对于所有人都能够成为容易到达、方便居住和工作的地方。
持续性价值观持续性价值观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平衡,以确保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长期可持续性。
规划者在规划城市的发展,应该尊重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同时考虑城市社会发展的经济可行性和社会适应性,以达成可持续性价值观的目标。
共享性价值观共享性价值观鼓励城市规划者考虑到居民和利益相关者对城市资源和公共领域的需求。
规划者需要确保公共资源的平等分配、公共设施的合理布局、公共空间的自由使用,以保证城市中每个人的利益都得到平等的保障和享用。
可持续性价值观可持续性价值观鼓励城市规划者从整个区域的角度来谋划城市的发展,以达成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和可持续性。
规划者需要考虑城市的长远发展,以及自然环境的完整性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从以上六种价值观可以看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创建一个更加合理、便利、公正、可持续、共享、经济和环保的城市环境。
第三讲城市规划体系与价值观
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City planning 或urban planning(美国) :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
一种艺术、一种政策活动,它设计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和 经济的需要。——国家资源委员会
城市建设中还涉及到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争,比如对自然、环境资源的 过度利用所产生的对长期发展目标的危害,涉及到市场运行决策中的“合 成谬误”而导致的投资周期的变动等,这就需要对此进行必要的干预,从 而保证城市发展的有序性。
保障社会公共利益
协调社会利益,维护公平
改善人居环境
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消除或抑制发展的消极影响,并增 进积极影响。
温家宝总理2004年2月2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中指 出:
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 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 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
城市规划要在对资源利用的宏观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对 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出科学、协调、可持续的综合部署。
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投资渠道多元化-利益集团 多元化— “意志”多元化
1城市规划的含义
1.1.4 城市规划的实质
达成社会公共利益和协调各种利益集团彼此间矛盾的手段。
城市规划就是以社会理性为依据,在社会资源分配的过程中,采取 一系列的方法和行动来限制市场理性无限膨胀。 但是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并不是最主要的作用因素,更不可 能是唯一的作用因素。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在开发过程中,始 终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因此,城市规划必须融入到市场运行过程中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
第4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城市可持续发展——人人、人地、当代与未来第1节城市规划的任务1.规划【概念】:规划是一种有意识的系统分析与决策过程,规划者通过增进对问题各方面的理解以提高决策的质量,并通过一系列决策保证既定目标在未来能够得到实现。
【属性】:第一,既定目标,即规划必定是基于既定的,特定的目标:第二,行动或决策集合或序列,即规划必定包含一系列对于实现目标有贡献的决策或行动:第三,这些决策或行动的内在逻辑在于后向传递性,即上一项决策或行动引发下一项决策或行动,最终导致既定目标的实现。
2.城市规划2。
1城市规划职业的起源城市规划泛指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有意识地管理与干预城市土地开发过程的活动.城市规划学科从其诞生之曰起就致力于化解城市矛盾与危机,为创造更为美好的生活提供解决方案。
进入20世纪后,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问题矛盾层出不穷,城市规划学科始终以增进公共利益为基本方针。
2.2 城市规划的任务【一般】: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工作对象的空间规划。
【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已有的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落实国民经济计划项目,进行各项建设投资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本质任务是合理地、有效地和公正地创透有序的城市生活空间环境。
这项任务包括实现社会政治经济的决策意志及实頑这种意志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同时也包括实现这种意志的工程技术、生态保护、文化传统保护和空间美学设计,以指导城市空间的和谐发展,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
【中国】: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创造和修复人居环境,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达到城乡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稳定地永续、和谐发展。
第2节城市规划的目标与价值观1.城市规划的目标【本质层面】: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消除或抑制发展的消极影响,并增进积极影响.【专家认知】:利维(J。
城市规划中理想的规划与规划的理想
城市规划中理想的规划与规划的理想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规划与设计,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在城市规划中,理想的规划应该是以人为本、生态友好、经济可持续、社会公平的,而规划的理想则是指在实际操作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理想的规划1. 以人为本:理想的城市规划应该以满足居民需求为核心,注重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规划中应考虑人口分布、居住条件、交通便利性、公共服务设施等因素,以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便利的生活条件。
2. 生态友好:理想的城市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规划中应考虑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广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措施,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平衡。
3. 经济可持续:理想的城市规划应注重经济发展和可持续性。
规划中应考虑产业布局、就业机会、经济增长潜力等因素,以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同时,规划中应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 社会公平:理想的城市规划应注重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
规划中应考虑社会福利、教育医疗资源、社会保障等因素,以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提高社会公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规划的理想1. 城市扩张与土地利用:城市规划中常面临土地资源有限和城市扩张的矛盾。
理想的规划应寻觅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包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城市内部空间再利用、发展城市周边地区等措施,以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2. 交通拥堵与交通规划:城市规划中常面临交通拥堵和交通规划的挑战。
理想的规划应注重公共交通的发展和优化,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提高交通效率。
3. 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中常面临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问题。
理想的规划应注重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减少工业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保护水资源等,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健康状况。
4. 社区建设与社会发展:城市规划中常面临社区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挑战。
城乡规划体制、价值观
1962年,美国学者卡森发表了著作《寂静的春天》。
1972年,美国学者沃德和杜博斯发表《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 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和行动计划》。 1981年,国际建协发表“华沙宣言”,《人类 ·建筑与环境》。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发 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
3
4
规划运作系统
城乡规划的运作系统是规划实施操作机制的总和。
第二节 我国现行城乡规划法规系统
1 我国的法规系统构成
立法包括两层含义:狭义的立法是指宪法规定的国家立法机构所制定的 普遍使用的规则;广义的立法是指一切有权制定普遍性规则的机构所制定的 普遍约束力的规则都是立法。 我国广义层面的立法形式有以下几类:
1
1
规划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系统
1909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住房和城市规划诸 法》,标志着城市规划成为政府的法定职能。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包括主干 法及其从属法规、专项法和相关法。 主干法的主要内容是有关规划行政、编制和开发控制的法律条款,它带 有明显纲领性和原则性的特征,不能对具体的实施细节作出规定,因此需要 相应的从属法规阐明规划法相关条款的实施细则,特别是在规划编制和开发 控制方面。主干法由国家立法机构产生,而从属法由法律授权的政府部门制 定。 专项法是针对规划中某些特定议题的立法,由于主干法具有普适性和相 对稳定性,这些特定议题不能由主干法提供依据。1946年的《新城法》、 1949年的《国家公园法》等属于这类。 相关法主要是由于城市的物质空间环境的建设和管理牵涉到多个行政部 门,因此相关的一些部门制定的立法也会对城市规划产生深远影响,在规划 中应该遵守。
城市规划原理课件—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 霍尔 P.Hall 1975 规划就是建立一整套广泛而具体的目标,并通过对个人和集团的行为进行管理和控制,以减
少其消极外部性,同时引导物质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 麦克劳林 J.B. Mclaughlin
二、城市规划的目标与价值观 城市规划价值观
1)健康与安全 2)方便与效率 3)公平与平等 4)美丽与有序 5)环境与资源
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城乡空间中的居民生命财 产的安全保障”
三、永续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观 永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lent)
源于生态学的概念,最初应用于林业和渔业,用来描述一种对 资源的战略管理方式。
公共绿地乱搭乱建 ——蓉锦1号
原审批可修建127平 方米的配套管理用房,实 际修建了412平方米,同 时还“额外”乱搭乱建 213平方米的房屋未经许 可。昨日,成都市规划局 执法监督局对位于青羊上 街233号的 “蓉锦1号”餐 馆部分违建予以曝光,表 示将依法拆除上述违法建 筑。
二、城市规划的目标与价值观 值观
三、永续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观 永续发展的战略
《保护地球——永续生存战略》 1)尊重并保护生活社区 2)改善人类生活质量 3)保持地球生命力及生物多样性 4 )对非再生资源的消耗降低到最低程度 5) 维持在地球的承载力之内 6)改变个人的态度的行为 7)使社区和公民团体关心自己的环境 8)提供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国家网络 9)创建全球性联盟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 害的发展。
需要——限制
三、永续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观
4.2城市规划的目标和价值观
利维对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总结 1、健康:土地利用要有助于保证公共健康 2、公共安全:在城市的各个层面全方位地保障市 民的安全 3、交通:为社区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4、公共设施的提供:为社区提供诸如公园、学校、 医院等公共设施 5、财政健康:城市开发要考虑社区的财政状况 6、经济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或维持现有经济水平 7、环境保护:限制城市开发和土地利用对城市造 成的压力 8、再分配的目标:将城市规划作为再分配的工具
城市规划的目标和价 值观
201112040128 目标
2 价值观影响城市规划目标的形成
3
城市规划价值观的确立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城市规划的目标
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建构城市规划活动的相关环节, 在城市规划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将直接影响后 续的一系列决策和结果。 从本质来看,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消除与抑制发 展的消极影响,增进积极影响。
返回目录
价值观对城市规划目标的影响
1.权威—专家的意见将影响目标的确定。 2.洞察力—某些人群对于特定问题具有良好的直觉和判断力,对于目标的 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3.分析方法—分析方法的创新有助于目标的确定。 4.科学理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解释是目标确立的重要依据。 5.动机—特定群体的动机和目标将决定总体目标的确立。 6.类似事件—其他国家和城市的类似经验是目标形成的重要参照。 7.类推—不同问题的共通之处是政策目标的又一来源。 8.价值体系—人类沉淀的思想和价值体系。 价值体系是最为基础、直接和本质的、是政策目标形成的基石。
L/O/G/O
返回目录
价值观影响规划目标的形成 价值观: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 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 性的总体评价,是对什么是好的,是应该的总看 法,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准则、 标准,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反映人 对客观事物的是非及重要性的评价 。 价值观的作用:决定人的自我认识,直接影响和 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 的性质。 价值观的作用体现:1、价值观对动机有导向作用 2、 反映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
第4章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1981年建筑师协会发表“华沙宣言”, 即《人类.建筑与环境》 1983年联合国成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 员会(WCED),以永续发展为基本纲领, 制定“全球变革日程”。 1987年WCED向联合国提交《我们共 同的未来》,正式阐述永续发展的理念。 1992年联合国召开“地球峰会”,通 过了《环境与发展宣言》,标志着世界各 国普遍接收了永续发展观念。本次还通过 《全球21世纪议程》
在《全球21世纪议程》中,把人类住 区的发展目标总结为改善人类住区的社 会、经济和环境质量和所有人,特别是 城市和乡村贫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包括8个领域: (1)向所有人提供适当的住房; (2)改善人类住区的管理; (3)促进永续的土地使用规划和管理; (4)促进综合供应环境基础设施; (5)促进人类住区永续发展的能源和运输系 统; (6)促进灾害易发地区的人类住区规划和管 理; (7)促进永续的建筑业活动; (8)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以促进人 类住区发展。
3)规划的基本属性 第一,既定目标,即规划必定是基于 既定的、特定的目标; 第二,行动或决策集合或序列,即规 划必定包含一系列对于现实目标有贡 献的决策或行动; 第三,这些决策或行动的内在逻辑在 于向后传递性,即上一项决策或行动 引发下一项决策或行动,最终导致既 定目标的实现。
思考:大学生对您人生的规划?如何 实现?
“对人类自身及其命运的关注,从 来都必须成为一切技术工作的目的”
——爱因斯坦
3)价值观对城市规划目标的影响
城市规划目标的实质就是依据价值观对
目标形成的来源:
城市未来的发展状况进行预设。
权威,专家意见影响目标确定;
洞察力,某些人群对特定问题有良好直觉 和判断;
分析方法,分析方法创新有助于目标确立;
第4章++城市规划价值观
1.城市规划的根本目标是什么?
消除和抑制发展的消极影响,并增进积极影响。
2.永续发展的概念是什么?为什么说永续发展是城市发展的生存底线?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永续发展提出的初衷是为了应对危机,其核心诉求是人类的生存。
只有永续发展,人类才能解决危机,才能生存,才有机会谋求城市的发展。
3.和谐城市的概念是什么?如何理解“和谐城市”的柱锥模型?
在满足人类生存底线的基础上,追求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的城市发展模式。
在永续发展的三角形模型中,社会、环境和经济构成了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的三条边代表了不同利益诉求的直接冲突。
当各方冲突最小化到一定程度,达到冲突之间的平衡,这样的城市称之为“永续城市”。
“永续城市”构成了“和谐城市”的基本面,也就是社会、经济和环境各自发展,不相冲突。
当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由不冲突上升到相互协同,实现了人与人的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这样的城市称之为“和谐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雷毅
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012级城市规划,贵州省贵阳市 550000 摘要:城市规划的价值观到底体现在哪?作为一个城市规划工作者,该如何理解城市规划的价值观呢?城市规划的价值观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能够设计出满足市民生活、工作、游憩的城市。
通过两个实际案例进行研究与讨论:首先是贵阳市彭家湾旧区改造项目花果园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其次是对小区不再有围墙,街区制道路等焦点问题进行简单的讨论。
关键词:城市规划;价值观;旧区改造;围墙;街区制
引言
城市规划作为国家的一级学科,对城市的设计肩负的责任自然是重大的,城市规划的价值观是什么,它该怎么体现,又体现在哪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作为一个城市工作者,肩负的是是巨大的,在当今金钱时代与科技时代的冲击下,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追求“高效的”工作效率,价值观被许多人抛在脑后,这是对社会的不负责,对他人的不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遵循城市规划的价值观,不仅仅能给人民留下一个良好的生活生存环境,同时将会开启世界的“光辉岁月”,名垂青史,反之,会给社会带来一些城市病,留下千古骂名。
做好一个好的城市规划设计,于人于己都是有利的,所以作为一个城市工作者,应该恪尽职守,准守职业操守,尽最大的努力把一个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做好。
这就是为什么要讨论城市规划的价值观的原因。
永续发展是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观,毋庸置疑,永续发展就是能持续发展,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是恒古不变的,所以持续发展是必然的要求,也是城市规划价值观的体现。
当然,永续发展是一个梦,它不是不能实现,只是可能有很大的困难,所以作为城市工作者必须坚守这样的价值观,尽力做到永续发展。
城市规划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作用并不是要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而是针对于“市场失效”而建立起来的,是为了保障市场能够克服其自发运作过程中所可能带来的、对其自身机制产生破坏性的不利方面,因此,规划是保障市场运行长期有效的一种机制。
作为在同一社会中运行的两种社会机制,城市规划与市场运作的互补性充分体现在它们的出发点和基本价值观的不同:市场追求的是效率,而城市规划则追求公平和公正。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确实能够促进市场经济本身的发展,但这种促进的作用并不是通过对效率的追求而达到的,恰恰相反,城市规划是在对“社会理性”的运用过程中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这是城市规划之所以能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形成、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原因。
因此,城市规划如果仅仅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效率为指针,或者追随市场的需要以促进城市的快速建设为目的,就必然会遭致其本身职能的缺失,而这种缺失一旦发生作用,市场的有效运行就会遭到损害。
这就是说,城市规划从来就不是实现城市发展效率的工具。
从这样的意义出发,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机制和城市规划应当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
作用,而它们都是共同地维护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
因此,市场的事情应当让市场去做,城市规划应当做并做好自己应当做的事情。
在城市规划价值观问题上,国内学者已做出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见解。
在城市规划科学内涵的认识上,张庭伟认为,城市规划是以政府行为的方式介入社会发展过程,在土地、空间资源的分配上体现社会所期盼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石楠认为,城市规划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与公共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其最基本的属性是政策。
孙施文指出,城市规划应坚持以社会理性为主导,其核心价值应该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公正与公平。
陈清明提出,城市规划是对城市中不同利益主体在空间资源占用上的一次“再分配”,公平地占有城市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也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首要的和基本的原则。
吕晓东认为,城市规划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相关政策来控制、协调社会资源的分配和社会各群体的利益。
在城市规划现存问题原因分析上,陈锋提出,转型期城市规划的最大问题是其作为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公共性的缺失。
张兵指出,由于缺少统一的价值标准,使得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失去方向,城市规划的重点是重建其价值体系。
卢源指出,中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影响城市规划价值取向,不承认城市规划的阶层特征,将激化社会阶层的矛盾甚至导致社会冲突。
在规划“为谁而服务”的问题上,康艳红等人提出,人本主义是城市规划的本质和根基,提出应坚持以“多数人”为本、“弱势群体”为本的人本主义规划。
李京生等人认为,城市规划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特定价值观指导下的社会行为,其价值观就是保障公共利益。
城市规划应注意不同利益主体之问的平衡,应紧密服务于人类社会的福利和公正,规划应对弱势群体实行政策倾斜。
综合国内学者的观点,关于我国城市规划的价值观问题基本达成如下共识:第一,传统“物质性”的城市规划过分强调其经济职能,强调“规划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发展”、“规划就是生产力”,而缺少对转型期城市规划的社会性和政治性分析。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错位”是导致当前城市规划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作为政府行为和政府的一项职能,城市规划的基本属性是公共政策的组成部分,城市规划应坚持以社会理性为主导,追求社会公平和公正;第三,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规划是对空间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再分配,这种利益的“再分配”应该坚持规划的“人民性”,当前尤其要体现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而不应成为“强势集团”攫取更多利益的。
案例分析
一、贵阳市彭家湾旧区改造,花果园项目
1.优点
1.1.畅通:六横六纵,十二条市政主干道,先规划道路,保证畅通,再规划空间。
这是花果园一以贯之的“人车分流、三层交通”的规划理念。
让市民把家安在公园内,其次,打造六大主题公园,感受天然气息,生态近在眼前。
1.2.繁华:十大购物中心,花果园拥有万千繁华的无尚尊宠,商务、金融、证券、信息独揽一身,购物、教育、医疗、娱乐、休闲一应俱全,成为城市发展、变迁、辉煌、荣耀的协助者和见证者。
1.3.生态:花果园将在公园、道路、草坪的照明上大量采用太阳能路灯,因其具有不受供电影响,不用开沟埋线,不消耗常规电能,只要阳光充足就可以就地安装等特点。
1.4.惠民:五里冲一直坚持以惠民为原则,限制房价最高价,把真正的实惠给市民。
让市民住上既舒心,又买得起的好房子。
2缺点
2.1.建筑密度较高:由于建筑密度过高,使得建筑非常密集,不利于采光以及通风;
2.2.户型:设计不理想,如加入风水的成分就好了;
2.3.不宜居:由于开发商过于追求自己的利益,使得容积率过高,不宜于居民居住。
二、小区不再有围墙,街区制道路等焦点问题
1.优点
拆除围墙能够使社会表面上看起来很统一、活动上无差别,说明人类社会文明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层次。
2.缺点
2.1.公共服务设施:如果围墙拆除,则公共服务设施就不仅仅局限于小区内的居民使用,小区公共服务设施也就变成了社会公共设施,可能很多居民以及物业会持反对意见。
2.2.安全问题:围墙拆与不拆,首先应该考虑到小区内居民的安全,拆除围墙可能会带来很多的安全隐患。
2.3.交通:拆除围墙后会给小区带来严重的人流车流,对交通来说是一巨大考验。
2.4.噪声问题:在不拆之前,也许小区是安静的,但拆除之后会给小区带来外面的一些噪声,会干扰到居民的生活
街区制在国外实行得好,但它不一定适合中国使用,因为文明不一样,体制也不一样,要做到街区制这一步,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结论
首先,城市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目标并为之服务,“后进”大国追求经济发展的意志、转型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内在矛盾的统一性,决定了城市规划不能以“公正”作为其价值观主导或唯一准则;其次,城市规划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政府的职能转变及其转变程度决定了城市规划的职责变化。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间接推动经济的热情决定了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仍然是城市规划的主要职责;再次,从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关系的角度出发,尽管追求社会公平、公正是诸多学者的理想诉求,但受中国市民社会发展程度的影响,以社会理性为主导的城市规划并不具有社会基础;最后,在现有的政治体制和民主水平下,一味地强调规划的社会公平性、公正性,会对现有体制造成巨大冲击,容易引发更大的、难以控制的社会、政治问题。
城市规划的转型必须置于渐进式改革的根基之上,不宜太激进。
参考文献
【对城市规划价值观的再思考】作者:王勇李广斌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