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取样操作规程
无菌检查操作规程
![无菌检查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2e9f1f0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3.png)
无菌检查操作规程文件编号:版本: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受控状态:批准实施1 目的为了规范产品无菌检查操作,编制本规程。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产品无菌检查。
3 职责3.1 检验室负责对产品无菌检查的取样和化验,并填写报告;3.2 品管部经理负责签发检查报告。
4 工作程序(见《中国药典》2015年版)4.1 无菌检查法系用于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药品、生物制品、医疗器具、原料、辅料、及其他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若供试品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规定,仅表明了供试品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B 级背景下的局部A 级洁净度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其全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确认。
隔离系统应定期按相关的要求进行验证,其内部环境的洁净度须符合无菌检查的要求。
日常检验还需对试验环境进行监控。
4.2 无菌检查人员必须具备微生物专业知识,并经过无菌技术的培训。
4.3 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厌氧菌的培养,也可用于需气菌培养;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适用于真菌和需气菌的培养。
培养基的制备及培养条件培养基可按以下处方制备,亦可使用按该处方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脱水培养基。
配制后应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灭菌。
制备好的培养基应保存在2~25℃、避光的环境,若保存于非密闭容器中,一般在3 周内使用;若保存于密闭容器中,一般可在一年内使用。
4.3.1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用于培养好氧菌、厌氧菌)酪胨(胰酶水解) 15.0g 氯化钠 2.5g葡萄糖 5.0g 新配制的0.1%刃天青溶液 1.0mlL-胱氨酸 0.5g 硫乙醇酸钠(或硫乙醇酸0.3ml) 0.5g琼脂 0.75g 酵母浸出粉 5.0g水 1000ml除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 pH 为弱碱性,煮沸,滤清,加入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摇匀,调节pH 值使灭菌后为7.1±0.2。
sop无菌检查操作规程
![sop无菌检查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5c78273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12.png)
sop无菌检查操作规程SOP无菌检查操作规程1. 目的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确保无菌检查操作的标准化和正确性,以保证无菌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 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无菌产品的生产和质检过程中的无菌检查。
3. 责任与义务(1) 生产人员应确保在无菌检查操作中遵守本操作规程,并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2) 质检人员应按照本操作规程进行无菌检查,并确保检查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监督人员应对生产和质检过程中的无菌检查进行监督,并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不规范的情况。
4. 设备和试剂(1) 无菌工作台:具备净化和无菌过滤功能的工作台。
(2) 紫外线灯:用于灭菌工作台和无菌操作区域的紫外线照射。
(3) 无菌检查培养基:用于培养和检测无菌产品中的微生物。
(4) 无菌接种环:用于取样和转移样品至培养基。
5. 操作步骤5.1 环境准备(1) 打开无菌工作台并等待净化系统启动,确保工作台内部洁净无菌。
(2) 打开紫外线灯,照射工作台和操作区域20分钟,杀灭空气和表面的细菌。
(3) 把无菌检查培养基准备好,摆放在无菌工作台上。
5.2 样品准备(1) 取无菌接种环,焰烧消毒后待其冷却。
(2) 打开无菌产品包装,取出样品。
(3) 用消过毒的剪刀将样品切取一小块,果皮向内。
5.3 样品接种(1) 将取好的样品迅速转移到无菌工作台上的无菌检查培养基上。
(2) 将样品放在培养基的中央,轻轻压一下以确保样品与培养基接触。
(3) 焚烧消毒无菌接种环,接种环冷却后用它切取一部分培养基上样品。
5.4 培养(1) 将接种好的无菌检查培养基盖好,记录好样品的相关信息。
(2) 将培养基培养在恒温培养箱中,温度设置为适宜的培养温度。
(3) 根据培养基的类型,进行适当的培养时间。
5.5 结果判断(1) 在培养时间到达后,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细菌生长。
(2) 如果培养基上有细菌生长,表示样品不符合无菌要求。
(3) 如果培养基上没有细菌生长,表示样品符合无菌要求。
微生物无菌取样方法
![微生物无菌取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79638e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3.png)
微生物无菌取样方法概述:微生物无菌取样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操作,用于采集样品中的微生物,并保持其在取样和处理过程中的无菌状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微生物无菌取样方法,以帮助实验人员正确进行无菌操作。
无菌取样方法:1. 火焰消毒法火焰消毒法是最常见的无菌取样方法之一。
首先,将待取样的工具(如镊子、培养皿等)放置在火焰中,直至工具表面完全变红;然后,将待取样的区域靠近工具焰口,让火焰的热量将其消毒。
在取样前后,务必将工具放回火焰中进行再次消毒,以确保无菌状态的维持。
2. 酒精消毒法酒精消毒法适用于对火焰敏感的材料。
首先,将待取样的工具浸泡在酒精中片刻,使其充分浸润;然后,将工具从酒精中取出,迅速挥发酒精。
在取样前,务必等待工具表面干燥,避免酒精残留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3. 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利用紫外线的辐射杀灭微生物。
首先,将待取样的工具放置在已配备紫外线灯管的消毒设备中;然后,将设备关闭,开启紫外线灯管。
在一定时间内,让紫外线对工具表面进行照射,以杀灭潜在的微生物。
取样前后,务必使用前述火焰或酒精方法进行消毒。
4. 过滤法过滤法适用于液态样品的无菌取样。
首先,选用0.2微米的微孔过滤膜,将其装配在过滤器上;然后,将待取样的液态样品通过过滤器,使样品中的微生物被截留在过滤膜上。
取样后,将过滤膜移至培养基上,使截留的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生长,并进行后续分析。
注意事项:1. 取样器具及培养皿等实验工具需提前进行高温高压灭菌,以确保其无菌状态。
2. 取样时要防止被周围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避免把手触碰到取样区域。
3. 在无菌取样过程中,务必避免交叉污染,每次取样前后都要对工具进行消毒。
4. 注意避免取样过程中发生气溶胶扩散,防止微生物通过空气传播。
5. 紫外线辐射对人体有一定危害性,使用紫外线消毒法时要注意安全。
结语:微生物无菌取样是实验操作中的重要步骤,为了得到准确和可靠的实验结果,实验人员需要选择适合的无菌取样方法,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药品生产取样操作规程
![药品生产取样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bc688175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17.png)
药品生产取样操作规程药品生产取样操作规程一、目的药品生产取样操作规程的目的是规范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取样操作,确保取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生产的药品符合质量管理要求。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药品生产取样操作。
三、定义1. 取样:从生产过程中抽取药品样品用于质量分析和检验。
四、基本要求1. 取样操作应由熟悉操作规程并经过培训合格的工作人员进行。
2. 取样时应遵循无菌操作要求,确保取样不受外部污染。
3. 取样前应确认所取样品的类型、数量和使用目的,并记录在取样记录中。
4. 取样时应使用合适的取样器具,避免对样品造成污染或损害。
5. 取样应按照规定的取样频次进行,确保取样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6. 取样时应按照药品生产工艺流程要求,在合适的时间和位置进行。
7. 取样应遵循取样操作规程和SOP要求,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五、取样操作流程1. 取样准备1.1 准备取样器具:确认所需的取样器具种类和数量,根据需要进行清洗、消毒或无菌处理。
1.2 准备取样记录:准备取样记录表格,并填写好样品类型、数量和使用目的等信息。
1.3 准备取样位置:根据需要准备好取样位置,确保取样位置的清洁和无菌。
2. 取样操作2.1 戴好无菌手套,准备好取样器具。
2.2 根据取样位置要求,用无菌棉签或棉球清洁取样点。
2.3 打开取样容器,将其放置在取样位置下方,避免取样样品的飞溅或污染。
2.4 使用无菌取样器具将样品取出,确保取样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5 将取样器具放入取样容器中,避免与容器外部接触,确保无外部污染。
2.6 关闭取样容器,确保样品的密封性。
3. 取样后处理3.1 将取样记录填写完整并签字确认。
3.2 将取样容器标识好样品信息,包括药品名称、批号、取样位置、取样人员等。
3.3 将取样容器送往质量分析实验室进行分析和检验。
3.4 对于不合格的药品样品,按照质量管理制度要求进行处理。
六、受控文件管理1. 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对该操作规程进行管理和维护。
无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无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74372f55bed5b9f3f90f1c87.png)
无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无菌检查法是检查要求无菌的药品、医疗器具、原料、辅料及要求无菌的其他物品是否染有活菌的一种方法。
事实上,若供试品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规定,仅表明了供试品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细菌和真菌污染。
无菌检查法有薄膜过滤法、直接接种法两种方式。
细菌培养温度32.5℃±2.5℃,真菌培养温度25.5℃±2.5℃。
1 无菌检查的环境无菌检查的所有操作均需在严格控制微生物污染的环境下进行,操作环境的无菌保证程度将直接影响无菌检查用洁净室(区)环境的稳定性,确保检查结果的可考性,对洁净室(区)的环境质量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和评价方法是必要的。
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和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留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其全过程笔削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
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
隔离系统按相关的要求进行验证,其内部环境的洁净度须符合无菌检查的要求。
无菌室应采光良好、避免潮湿、远离厕所及污染区。
面积一般不超过10m2,不小于5m2;高度不超过2.4m。
由1~2个缓冲间、操作间组成(操作间和缓冲间的门不应直对),操作间与缓冲间之间应具备灭菌功能的样品传递箱。
在缓冲间内应有洗手盆、毛巾、无菌衣裤放置架及挂钩、拖鞋等,不应放置培养箱和其他杂物;无菌室内应六面光滑平整,能耐受清洗消毒。
墙壁与地面、天花板连接处应呈凹弧形,无缝隙,不留死角。
操作间内不应安装下水道。
无菌操作室应具有空气除菌过滤的单向流空气装置,操作区洁净度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别的超净工作台,室内温度控制18~26℃,相对湿度45%~65%。
缓冲间及操作室内均应设置能达到空气消毒效果的紫外灯或其他适宜的消毒装置,空气洁净级别不同的相邻房间之间的静压差应大于5Pa,洁净室(区)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大于10Pa。
无菌室内的照明灯应嵌装在天花板内,室内光照应分布均匀,光照度不低于300lx。
兽用生物制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
![兽用生物制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3b46269971fe910ef12df84f.png)
一、目的:规范无菌检验操作。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无菌检验操作。
三、职责:进行该项检验的检验员应严格按规程进行操作。
四、内容:1 抽样应随机取样并注意代表性。
1.1 制造疫苗用的各种原毒液和其他配苗组织乳剂、稳定剂及半成品的无菌检验,应每瓶(罐)分别进行,抽样量为2~10ml。
1.2 成品的无菌检验应按每批或每个亚批进行,每批按瓶数的百分之一抽样,但不应少于5瓶,最多不超过10瓶,每瓶分别进行检验。
2 检验用培养基2.1 无菌检验2.1.1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TG)用于厌氧性及需氧性细菌的检验。
2.1.2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TSB)用于真菌及需氧菌检验。
3 检验方法及结果判定3.1 病毒原毒液和其他配苗组织乳剂、稳定剂及半成品的无菌检验取样品接种TG小管2支,每支0.2ml,1支置35~37℃培养,1支置23~25℃培养,另取0.2ml,接种1支TSB小管,置23~25℃培养,均培养7日,应无菌生长。
3.2 灭活病毒液的无菌检验病毒液灭活后,接种TG小管2支,每支0.2ml,1支置35~37℃培养,1支置23~25℃培养,另取0.2ml,接种一支TSB小管,置23~25℃培养,均培养7日,应无菌生长。
3.3 类毒素的无菌检验毒素脱毒过滤后,接种TG小管2支,每支0.2ml,1支置35~37℃培养,1支置23~25℃培养,另取0.2ml,接种一支TSB小管,置23~25℃培养,均培养7日,应无菌生长。
3.6 成品的无菌检验样品(原)装量大于1.0ml的,取处理好的样品1.0ml,样品(原)装量小于1.0ml 的,取其处理好的样品的全部内容物,接种50ml TG培养基,置35~37℃培养,3日后吸取培养物,接种TG小管2支,每支0.2ml,1支置35~37℃培养,1支置23~25℃培养,另取0.2ml,接种一支TSB小管,置23~25℃培养,均培养7日,应无菌生长。
如果允许制品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非病原菌,应进一步做杂菌计数和病原性鉴定。
无菌取样阀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无菌取样阀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dc8b87e7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3.png)
无菌取样阀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无菌取样阀是现代生命科学领域中常用的一种取样装置,大大方便了实验室中对生物样品的提取和处理过程。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材质和结构,需要进行专门的操作和保养以确保安全和长期稳定的使用。
下面介绍无菌取样阀的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安全操作规程1. 取样前准备在进行取样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检查取样阀本身是否有损坏或变形现象,如有问题应立即更换。
其次,检查阀门和管道两侧是否有阻塞物,如有,应清理干净。
最后,在使用前应对无菌取样阀进行消毒处理,以避免细菌和病毒的污染。
2. 取样操作在进行取样操作时,一定要特别小心。
首先,要避免过度旋转或挤压阀门,以免阀门损坏。
其次,要使用无菌的采集容器,避免使用过期或已经受到污染的容器。
在取样时应注意,采集器应稳定,以避免溅出。
最后,在取样过程中要避免将空气带入取样阀中,以避免细菌感染。
3. 取样后处理在使用完无菌取样阀后,一定要及时处理。
首先,要及时清洗阀门和管道两侧,使其无菌状态得以保持。
其次,要及时更换或消毒使用过的采样容器,以避免污染其他样品。
最后,要将无菌取样阀储存在干燥、清洁的状况下,以便下次使用。
保养规程1. 定期清洗对于长时间未被使用的无菌取样阀,要进行定期清洗。
清洗包括将其与管道两侧的阻塞物清除,消毒处理,以及检查是否有损坏或变形的情况。
如果有损坏或变形,应立即更换,以保证无菌状态的持久有效。
2. 定期更换无菌取样阀的使用寿命通常在数年内,每隔一段时间就应进行更换。
在更换时,一定要选择符合规格的阀门,并进行消毒处理。
3. 保持干燥无菌取样阀通常都是由特殊的材质制成的,因此需要保持干燥的状态以确保长期稳定的使用。
在储存无菌取样阀时,应选择干燥、无尘、无菌的场所,放置在干燥的盒子或袋子内进行存放。
如果需要长时间放置,可以使用专门的保存液处理。
总结无菌取样阀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但需要进行严格的操作和保养以确保其使用安全、可靠。
无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最全)
![无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d4ee994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d8.png)
无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无菌检验是指检查经灭菌方法处理后的医疗器械(具)、植入物品、敷料等是否达到无菌标准的一种方法。
临床部门不应常规进行无菌检验,如有需要,可联系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专人来采样检测。
二、试验前准备1.无菌检验应在洁净度为100级以上的洁净实验室内实施,并证实该实验室各项指标符合GB50073—2001《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T16292~16294—1996《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等相关要求,且在有效期范围之内。
2.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制备无菌检验用洗脱液、需氧一厌氧培养基与真菌培养基(见附)。
3.在无菌检验前三日,分别在需氧一厌氧培养基与真菌培养基内各接种1ml洗脱液,分别置30~35℃与20~25℃:培养72h,应无菌生长。
4.阳性对照管菌液制备:(1)在检验前一天取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的普通琼脂斜面新鲜培养物,接种一环至需氧一厌氧培养基内,在30~35℃培养16~18h 后,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100cfu/ml(可通过比浊法或稀释后用1m1接种平板来确认)。
(2)取生孢梭菌[CMCC(B)64941]的需氧菌、厌氧菌培养基新鲜培养物一接种环种于相同培养基内,于30~35℃培养18~24h后,用0.85%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100cfu/ml。
(3)取白念珠菌[CMCC(F)98001]真菌琼脂培养基斜面新鲜培养物一接种环种于相同培养基内,于20~25℃培养24h后,用0.85%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100cfu/ml。
三、样本制备根据检样的类型与大小,以及带孔(腔)与否,可以按照以下不同的方法进行制备。
1.敷料类等非管道类样品:取2个包装内的样本,剪成约10mm×30mm 大小的样片21片,接种需氧一厌氧菌培养管5管与真菌培养管2管。
每培养管含培养基40m1,各接种3片样片。
无菌操作的操作规程
![无菌操作的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427fbd1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9.png)
无菌操作的操作规程无菌操作是指在无微生物污染的条件下进行操作的一系列措施,以保证操作的物体或环境不会被微生物污染。
无菌操作广泛应用于医疗、实验室、制药等领域,以确保对人体健康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无菌操作的操作规程。
一、准备工作1.操作人员应进行全身消毒,包括彻底洗手和穿戴无菌工作服、手套、口罩和帽子等,并确保消毒措施完全干燥。
2.工作区域应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包括平台、仪器、容器等。
二、消毒操作1.操作人员应将所需器具、材料和培养基等放入无菌操作区域。
2.将要进行消毒操作的仪器或器皿,用高温蒸汽或过氧化氢等消毒方法进行处理,确保杀灭细菌和病毒。
3.将培养基放入高效过滤器中,用压缩空气将其过滤到无菌操作区域,并确保其无菌性。
三、无菌工作台操作1.在无菌工作台上进行操作时,应关闭所有室外门窗,以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工作区域。
2.在无菌工作台上,每个操作点应使用单次使用的无菌消毒棉球擦拭工作区域,并取出所需的试剂、样品和培养基等。
3.操作人员应始终保持手与工作区域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手接触到工作平台引入微生物。
四、操作过程1.操作人员应随时保持双手在无菌状态下,并避免手的直接接触操作物体。
2.在取样或移液的过程中,应避免尖头接触容器壁或其他物体,以防止微生物的交叉污染。
3.在操作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培养基或其它试剂的暴露时间,以防止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4.使用完毕的器具和材料应及时丢弃或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以避免再次污染。
5.在操作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操作物体周围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和通风等,以确保操作的无菌性。
五、操作后处理1.操作结束后,应将无菌工作台以及操作区域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将使用过的培养基、试剂和材料及时清除,以避免交叉感染。
2.彻底清洁和消毒操作人员穿戴的工作服、手套和帽子等,以防止微生物残留。
3.所有使用过的无菌器具和材料,应先经过适当的消毒处理,然后再进行丢弃或回收。
无菌检验操作规程
![无菌检验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1a91f1a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1f.png)
无菌检验操作规程无菌检验操作规程一、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保证实验室无菌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规范无菌检验操作,并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实验室进行无菌检验的所有工作,包括培养基制备、无菌器具处理、样品采集和处理、培养方法等方面。
二、基本要求1. 实验室应具备无菌检验所必需的设施和设备,并保持良好的清洁卫生环境。
2.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 实验室应保证培养基的质量,确保无菌性和适用性。
4. 实验室应建立必要的记录和档案,对无菌检验的结果进行及时记录和分析。
三、无菌器具处理1. 确保无菌器具的质量,每批次器具在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验。
2. 器具的清洗和消毒应在专门的消毒台上进行,使用无菌的工具和材料。
3. 清洗器具时应使用无菌特效洗涤剂,并充分冲洗干净。
消毒时应使用适当浓度的消毒剂,消毒时间应符合标准要求。
4. 清洗后的器具应存放在无菌柜或密封的袋子中,以防再次污染。
四、样品采集和处理1. 采集样品前,要对采样器具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并使用无菌容器保存样品。
2. 采样时要保持无菌采样器具的封闭性,避免外界环境的污染。
3. 对于液体样品,应在无菌操作台上进行,严禁倒杯操作。
对于固体样品,应在无菌条件下处理。
4. 样品采集完成后,应及时将采样器具和容器送到实验室,并妥善保存,以防止再次污染。
五、培养基制备1. 制备培养基的操作应在无菌操作台上进行,工作台面应经过清洁和消毒处理。
2. 使用的培养基应经过质量检验,确保无菌性和适用性。
3. 制备培养基时,要注意保持操作的无菌性,避免污染。
4. 制备完成的培养基应标明名称、批号和有效期,并妥善保存,避免污染和变质。
六、培养方法1. 培养前要将培养基及所需器具放置在无菌操作台上,以使其达到与环境相同的温度。
2. 培养时要保持培养器具的密封性,避免外界空气和微生物的污染。
3. 培养容器的开启和关闭要快速,并尽量避免与空气接触时间过长。
无菌物料取样操作规程
![无菌物料取样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e1277204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0.png)
无菌物料取样操作规程无菌物料取样操作规程一、目的无菌物料取样操作规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无菌物料的取样过程规范化,保证取样的准确性和无菌性。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医院、实验室等需要进行无菌物料取样的场所。
三、术语定义1. 无菌物料:指用于生物实验、临床检验等需要保持无菌状态的物料,如培养基、药品、器械等。
2. 取样:指从无菌物料中取得一定的样品进行检测或其他用途。
四、操作程序1. 准备工作(1)检查无菌物料的外观,确保无菌物料的包装无明显破损。
(2)洗手,并佩戴无菌手套。
(3)准备所需的取样工具,如无菌取样棉签、取样针头等。
(4)将无菌物料放在无菌操作台上。
2. 取样前准备(1)用无菌盖子打开无菌物料的容器,在无菌操作台上放置。
(2)用无菌取样棉签或取样针头沾湿无菌生理盐水,确保无菌性。
3. 取样操作(1)用无菌取样棉签或取样针头从无菌物料中取样。
(2)尽量避免接触到容器内壁和容器口,以防止污染。
(3)尽量避免无菌取样棉签或取样针头与其他物体接触,以免污染。
4. 取样后处理(1)将取样的棉签或针头放入已准备好的无菌容器中。
(2)立即将无菌容器密封,并标明取样的日期、时间和物料名称。
五、操作注意事项1. 应在无菌操作台上进行取样操作,确保取样的无菌性。
2. 取样工具需事先消毒,并确保无菌。
3. 注意避免无菌物料的污染,尽量避免取样棉签或针头接触到容器内壁和容器口。
4. 取样后,及时将取样的棉签或针头放入无菌容器,并密封好。
5. 所有无菌物料的取样操作需记录,包括取样的日期、时间和物料名称。
六、操作结果处理取样后,将无菌容器送至无菌室或实验室进行后续处理,如培养、检测等。
七、附录无菌物料取样操作规程符合无菌操作的基本原则,确保取样的无菌性和准确性。
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
![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5627ce25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8.png)
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一、引言无菌检验是产品质量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程序。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无菌检验的操作步骤,确保产品达到无菌检验标准,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二、检验前准备1. 检验员应按照要求穿戴无菌工作服,并佩戴口罩、手套和帽子等相关防护装备。
2. 准备好检验所需的器械和试剂,包括培养基、试管、针头、培养皿等。
3. 确保工作区域的清洁和无菌,使用消毒剂对操作台面进行消毒。
4. 检验前应对培养基和试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其无菌性。
三、样品准备1. 根据产品特性和规定要求,选择合适的样品量,并在符合无菌操作条件下进行取样。
2. 将样品转移到无菌试管或培养皿中,避免污染。
3. 特殊产品的样品准备应根据产品特性和相应的要求进行试验。
四、培养基接种1. 使用无菌针头,将样品均匀接种于含有培养基的培养皿中。
2. 对于液体产品,将样品转移到含有培养基的试管中,并确保样品和培养基充分混合。
3. 确保培养基接种过程中无空气污染,避免培养皿或试管周围的细菌进入培养基。
五、培养条件控制1. 根据产品特性和试验要求,选择适宜的培养温度和时间,并进行相应的标注。
2. 确保培养过程中温度的稳定性和恒定性,避免对微生物生长产生影响。
3. 需要进行气体环境控制的试验,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并根据要求调节相应的气体浓度和流速。
4. 在培养过程中需注意观察培养皿或试管的状态,及时记录培养结果。
六、检验结果判读1. 在规定的培养时间后,检查培养皿或试管中是否有细菌菌落的形成。
2. 对于有细菌菌落形成的培养皿或试管,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确定是否有可疑细菌。
3. 对于液体产品,进行相关的物理化学指标测定,确定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4. 根据样品的培养结果和其他相关数据,判断产品是否符合无菌要求。
七、记录和报告1. 检验员应及时记录无菌检验的操作步骤和检验结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2. 写明样品的标识、培养温度和时间等相关信息。
3. 对于不合格的样品,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无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无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2eaff4dc0740be1e640e9a88.png)
无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明确无菌检查法的过程,保证产品质量。
2 适用范围使用薄膜过滤法或直接接种法,检查要求无菌的产品及其原、辅料等是否无菌。
3 定义无。
4 职责与权限检验员:按本标准判定产品质量并出具报告。
负责人:监督执行情况,审批最终结果。
5 内容及流程5.1 实验说明5.1.1 TSB为“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
5.1.2 所用材料及用具(待检品、菌株除外)应经过灭菌处理;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5.1.3 直接接种法适用于无法用薄膜过滤法进行无菌检查的供试品。
5.2 检验量最少检验量(生物制品原液或半成品):每个容器(每个容器制品)的取样量为总量的0.1%或不少于10mL,每开瓶一次,应如上法抽验。
5.3 实验材料与用具5.3.1 待检品(供试品)。
5.3.2 菌悬液(浓度≤100cfu/mL):应根据供试品特性选择阳性对照菌。
①无抑菌作用及抗革兰阳性菌为主的供试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作对照;②抗革兰阴性菌为主的供试品,以大肠埃希菌作对照;③抗厌氧菌的供试品,以生孢梭菌作对照;④抗真菌的供试品,以白色念珠菌作对照。
5.3.3 薄膜过滤法:无菌封闭式薄膜过滤器、无菌滤膜(孔径≤0.45μm,直径约50mm)、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400mL/瓶)、TSB培养基(400mL/瓶)、无菌吸头、移液器。
5.3.4 直接接种法:0.9%无菌氯化钠溶液、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15mL/支)、TSB培养基(10mL/支)、无菌吸头、移液器。
5.4 薄膜过滤法5.4.1 供试品处理:打开包装前,先用75%乙醇对供试品容器表面进行彻底消毒,再以无菌操作拆开每个包装。
如有需要可将供试品混合不少于100mL的稀释液中再进行操作。
5.4.2 润湿:取10mL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注入滤筒,过滤,使整个滤膜表面湿润。
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
![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d310237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48.png)
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一、目的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产品无菌检验的操作流程,确保产品的无菌质量,防止微生物污染,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需要进行无菌检验的医药、食品、化妆品等产品的检验操作。
三、检验前准备1.检验人员需具备无菌操作技能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无菌检验操作。
2.检验人员需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子、口罩和手套,必要时需穿戴防护眼镜和防护服。
3.检验室需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定期进行消毒和灭菌处理。
4.检验用具和试剂需符合相关标准,经过灭菌处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5.待检产品需按照规定的取样方法和数量进行取样,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均匀性。
四、检验操作流程1.洗手消毒:检验人员需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然后用75%酒精或其他有效消毒剂进行消毒。
2.穿戴防护用品:检验人员需穿戴好工作服、帽子、口罩和手套,确保无菌操作。
3.取样:按照规定的取样方法和数量进行取样,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均匀性。
取样过程中需避免污染。
4.样品处理:将取好的样品放入无菌容器中,进行必要的稀释和处理,以便于后续的检验操作。
处理过程中需保持无菌操作。
5.检验操作:根据产品的特性和检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进行无菌检验。
常用的方法有膜过滤法、直接接种法、培养法等。
操作过程中需保持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6.结果观察:在规定的时间内观察检验结果,记录相关数据和信息。
如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
7.结果判定:根据检验结果和相关标准,判定产品是否符合无菌要求。
如不符合要求,需进行复检或采取其他措施进行处理。
8.清洗消毒:检验结束后,需对检验用具和场地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确保下次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9.记录归档:将整个检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并归档保存备查。
记录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批次号、取样日期、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等信息。
五、注意事项1.检验人员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
![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59c9f66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5f.png)
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1.目的2.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等无菌产品的无菌检验。
3.定义3.1无菌状态:指产品中不存在可繁殖的微生物,无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存在。
3.2细菌菌落计数:针对产品表面的微生物菌落,用来评价产品表面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3.3结果解释:根据无菌检验的结果判断产品是否通过检验或被污染。
4.用具和试剂4.1不锈钢操作台:用于操作无菌检验的工作台。
4.2灭菌器:用于对试剂、无菌操作的用具等进行灭菌处理。
4.3滑板培养基:可供细菌、真菌的培养和分离。
4.4特制无菌采样器:用于取样时保持无菌状态。
5.环境要求5.1操作室温度控制在20-25摄氏度。
5.2操作室相对湿度控制在45%-60%。
5.3操作室应保持无尘、洁净状态,避免与其他非无菌产品接触。
6.操作流程6.1准备工作6.1.1检查操作台的无菌状态,保证干净无尘。
6.1.2检查灭菌器的工作状态,保证灭菌的效果。
6.1.3上岗前必须进行手部消毒,并将手部放入操作台内的空气幕进行吹干。
6.2取样6.2.1使用特制无菌采样器,取样前注意采样器的无菌状态。
6.2.2将特制无菌采样器放入培养基中,取出后使用。
6.2.3按照相应的取样方法进行取样,注意取样的过程中避免污染。
6.3培养6.3.1将取样后的特制无菌采样器立即放入滑板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6.3.2滑板培养基进行按照接种方法进行培养,注意培养的温度和时间。
6.3.3培养后的滑板培养基进行观察和计数,记录细菌菌落的数量。
6.4结果解释6.4.1根据滑板培养基上的菌落数量判断产品是否通过无菌检验。
6.4.2如果滑板培养基上有菌落,需要进一步进行鉴定和分离。
7.记录和报告7.1无菌检验过程中的操作记录,包括取样时间、温度、湿度等。
7.2无菌检验结果的记录,包括滑板培养基上的菌落数量和鉴定结果。
7.3不合格产品的处理记录,包括如何处理不合格产品及原因分析。
7.4无菌检验报告,根据记录编制无菌检验报告,并归档保存。
无菌采样器的操作流程
![无菌采样器的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a909797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5d.png)
无菌采样器的操作流程
无菌采样器是一种用于采集无菌样品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医疗、生物科学、食品安全等领域。
正确的操作流程对于确保采样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无菌采样器的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在进行采样之前,首先要确保无菌采样器的各个
部件已经清洁消毒,并且无菌。
同时,准备好需要采样的样品容器
和其他必要的工具。
2. 打开无菌采样器:将无菌采样器的盖子打开,确保内部无菌
环境不受污染。
3. 调节采样器:根据需要,调节无菌采样器的吸液量和吸液速度,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4. 采样操作:将无菌采样器的吸头插入待采样的样品容器中,
按下吸液按钮,吸取需要的样品。
在吸取样品的过程中,要确保吸
头不接触到容器的边缘或其他可能造成污染的物质。
5. 采样完成:当采样完成后,将无菌采样器的吸头从样品容器
中取出,关闭盖子,确保内部环境不受外界污染。
6. 清洁消毒:采样器使用完毕后,要及时清洁消毒,保持无菌
环境。
可以使用75%酒精或其他消毒剂对采样器进行消毒处理。
7. 记录信息:在采样完成后,要及时记录采样的时间、样品信息等重要信息,以便后续分析和追溯。
总之,正确的操作流程对于无菌采样器的使用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才能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样品的质量和安全。
希望以上介绍对您有所帮助。
无菌检验操作规程
![无菌检验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ff6c03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72.png)
无菌检验操作规程一、目的为了确保实验室在进行无菌检验的操作过程中能够遵守规范的操作步骤,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样品污染的可能性。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实验室进行各类无菌检验的操作。
三、操作要求1.操作人员必须熟悉相关实验室操作规程,并接受实验室培训。
2.操作人员需穿戴符合规定的个人防护设施,包括无菌手套、实验服、口罩等。
3.所有实验器材和试剂必须提前进行验证和校准,保证其符合要求。
4.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应仔细阅读相关操作规程,并进行适当的实验准备。
5.实验室内应保持洁净,防止灰尘和杂质的进入。
6.操作结束后,操作人员应及时清理操作台面和实验器材,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
四、操作步骤1.洗手1.1操作人员必须在进入实验室前先洗手,使用无菌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
1.2洗手后使用干净、无菌的纸巾或风干器将双手擦干。
2.穿戴个人防护装备2.1操作人员在操作无菌检验前,必须穿戴干净的无菌手套,并检查手套是否有破损。
2.2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佩戴干净的实验服,并系好服装。
2.3操作人员应佩戴口罩以避免口腔呼出的微生物污染样品。
3.操作台面清洁3.1操作人员应在操作前将操作台面进行清洁消毒,使用适合的消毒剂进行擦拭。
3.2擦拭过程中应注意力度不宜过大,以免损坏操作台面。
4.检验样品处理4.1操作人员应将待检验的样品收集在无菌容器中,并尽可能保持样品的不受污染。
4.2操作人员在取样时应避免对样品的二次污染,掌握合适的取样方法。
5.培养基的制备5.1操作人员必须使用无菌技术进行培养基的制备。
5.2操作人员在制备培养基时要仔细控制各类试剂的加入量,避免污染。
6.培养基接种6.1操作人员在接种培养基前必须进行灭菌处理,保证无菌状态。
6.2操作人员应采用无菌技术将样本转移到培养基中,并尽可能避免空气污染。
7.培养条件控制7.1操作人员在对培养基接种后,应根据实验要求对培养条件进行控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医疗器械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e3909a8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be.png)
医疗器械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一、目的:为了保证医疗器械产品的无菌性,减少感染的风险,确保器械在使用前不会对患者产生任何不良影响。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医疗器械产品的无菌检验操作。
三、设备与工具:1.灭菌器:包括高压蒸汽灭菌器和乙烯氧化物灭菌器。
2.无菌室:应具备无菌室必备的设备,如无菌工作台、超净台和灭菌器等。
3.操作工具:包括手套、无菌棉签、无菌剪刀、无菌镊子等。
四、检验步骤:1.准备工作:(2)检查设备与工具的正常工作状态,如灭菌器是否正常运行,无菌室的洁净程度等。
(3)检查器械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无破损、打开或湿润的情况。
2.环境准备:(1)打开无菌室,确保无菌室内外的卫生环境。
(2)将要检验的医疗器械产品放置在无菌工作台上,避免与非无菌物品接触。
3.无菌检验操作:(1)佩戴手套并将其消毒,确保双手干净。
(2)打开器械包装,注意保持包装内物品的无菌性。
(3)使用无菌棉签、无菌剪刀或无菌镊子等工具检查器械的外观,如有任何异常,应及时记录并报告。
(4)若器械需要使用前进行灭菌处理,则将其放入灭菌器中进行灭菌,按照灭菌器的操作规程进行处理。
(5)灭菌完成后,将器械取出并放置在无菌工作台上,等待其冷却。
(6)冷却后,使用无菌棉签或其他无菌工具进行取样,采样点应包括器械的各个部位。
(7)采样完成后,将无菌棉签放置在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进行菌落培养。
(8)培养基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生长,如有则说明器械不符合无菌要求。
5.清洁与记录:(1)清洁无菌工作台和使用的工具,保持无菌室的清洁。
(2)进行记录,包括器械的名称、批号、灭菌方式、采样结果等。
六、注意事项:1.操作者应注意个人的清洁和卫生,保证双手清洁且戴好手套。
3.在操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器械进行过多的接触,以免造成污染。
4.检查无菌室的洁净程度并及时清理,保持其无菌环境。
七、附录:无菌检验操作记录表器械名称:批号:灭菌方式:采样结果:日期:时间:。
无菌检测操作规程血站
![无菌检测操作规程血站](https://img.taocdn.com/s3/m/a353429e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82.png)
无菌检测操作规程血站无菌检测操作规程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无菌检测操作规程适用于血站无菌检测实验室的操作人员,旨在规范无菌检测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检测设备和试剂1. 无菌工作台、显微镜、培养箱等无菌检测设备。
2. 均匀液、理化指示剂及细菌培养基。
三、操作流程1. 实验室准备1.1 清洁工作台在每次操作前,将无菌工作台表面和内部用消毒液擦拭,并用75%酒精喷雾进行消毒。
1.2 配置培养基及试剂按照要求配制培养基和试剂,并检查其质量。
1.3 检查设备检查无菌工作台、显微镜和培养箱的正常运行和无菌性。
2. 样品采集2.1 无菌采样器使用灭菌无菌采样器采集样品,避免交叉污染。
2.2 采样器的消毒每次采样前,在采样器表面喷洒消毒液,并用75%酒精擦拭干净。
3. 培养基滴液法3.1 均匀液滴液法将均匀液滴于培养基上,使其均匀分布,避免冒气泡或溢出。
3.2 样品滴液将采样器中的样品滴入培养基上,每个培养基接种样本不超过3个。
3.3 样品分散使用无菌鳞刀在培养基表面,对滴液进行分散,使其均匀生长。
4. 培养箱放置将培养基放入预先恒温的培养箱中,温度控制在37℃,让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
5. 检测结果判读5.1 观察培养基上的细菌生长情况使用显微镜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细菌生长。
5.2 利用相位对比显微镜观察使用相位对比显微镜观察培养基上的细菌生长,观察形态和数量。
6. 结果记录和处理根据观察结果,记录细菌生长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如鉴定细菌种类或进行进一步的检测。
四、注意事项1. 操作时必须穿戴好无菌手套和实验服,避免人为污染。
2. 均匀液和培养基的配制必须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保证质量。
3. 检查设备的无菌性,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无菌工作台的震动和空气流动,以免影响结果。
5. 操作完毕后,仔细清洁工作台,并进行消毒处理,保证下次操作的安全性。
6. 检测结果必须及时记录和处理,并做好相应的文件管理。
无菌实验室操作规程
![无菌实验室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d54b1013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5.png)
无菌实验室操作规程为无菌实验室的操作,无菌实验室的保护提供一个标准化规程,保证实验室操作顺利进行,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无菌实验室操作程序很重要,安徽人和净化为您提供。
操作程序1、微生物检验的准备工作1.2操作前的准备:1.2.1无菌实验室使用前必须打开无菌实验室的紫外灯辐照灭菌30分钟以上,并且同时打开超净台进行吹风.以保证无菌实验室的洁净度符合要求。
1。
2。
2微生物检验玻璃仪器的清洗1。
2。
2。
1按技术要求将各种玻璃仪器进行清洗,可用瓶刷或海绵沾上肥皂或洗衣粉或去污粉等洗涤剂刷洗,然后用自来水充分冲洗干净.热的肥皂水去污能力更强,可有效地洗去器皿上的油污。
洗衣粉和去污粉较难冲洗干净而常在器壁上附有一层微小粒子,故要用水多次甚至10次以上充分冲洗,或可用稀盐酸摇洗一次,再用水冲洗,然后倒置于磁盘或木架上,在室内晾干,放烘箱烘干。
1。
2。
2.2玻璃器皿经洗涤后,若内壁的水是均匀分布成一薄层,表示油垢完全洗净,若挂有水珠,则还需用洗涤液浸泡数小时,然后再用自来水充分冲洗。
1。
2。
2.3装有固体培养基的器皿应先将其弃去,然后洗涤.带菌的器皿在洗涤前先浸在2%煤酚皂溶液(来苏尔)或0.25%新洁尔灭消毒液内24小时或煮沸半小时,再用上法洗涤.带病原菌的培养物最好先行高压蒸汽灭菌,然后将培养物倒去,再进行洗涤。
1.2。
2。
4盛放一般培养基用的器皿经上法洗涤后,即可使用,若需精确配制化学药品,或做科研用的精确实验,要求自来水冲洗干净后,再用蒸馏水淋洗三次,晾干或烘干后备用。
1。
2。
2.5准备好所用的各种试剂,做好普通营养琼脂或其他选择的培养基.1.3消毒、灭菌微生物检验用器材及场所必须进行灭菌或消毒处理,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1。
3。
1.高压蒸汽灭菌:工作服、口罩、稀释液等,置高压杀菌锅内,一般采用121℃灭菌半小时,当然不同的培养基有不同的要求,应分别处理1.3。
2.火焰灭菌:接种针、接种环等可直接火焰灭菌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样阀的无菌取样操作
1.目的
进行微生物分析时,需要从取样阀或管道口取样品。
2. 原则
取样时将取样管路中存有的样品充分放出, 以便所取的样品均匀且具有代表性。
用酒精及火焰灭菌保证取样口无菌,同时避免取样口及其附近的微生物对样品造成污染。
3. 安全和环境说明
3.1遵守实验室常规安全制度。
额外的预防参看化学品MSDS。
3.2遵守工厂例行、规定的安全需要。
进入有二氧化碳存在或可能存在的狭窄容器或区域时要特别小心。
在可能开始运转的机器里面或周围取样时要遵守工厂安全方针,如:包装灌酒机、压盖机、卷封机、传送带等。
在相应区域取样时关注安全。
4.操作
4.1仪器和设备
4.1.1盛装70%酒精的洗瓶。
4.1.2无菌的接收样品装置:带塞(螺旋盖)的瓶、试管。
4.1.3用于包扎带塞瓶口、试管口的牛皮纸及线绳,锡箔纸。
4.1.4火源。
4.1.5 70%酒精棉。
4.1.6洁净的取样筐。
4.1.7收集废液的容器。
4.1.8无菌取样针
4.2 试剂
4.2.1 70%酒精:用1000 ml量筒量取95%酒精750 ml,再用蒸馏水补充至
1000ml,充分混匀。
(如酒精浓度大于或小于95%,酒精量需计算后量
取)
用酒精计对酒精进行标定,标定范围70+2%,记录标定结果。
室温密闭贮存,有效期3个月。
4.3程序
4.3.1大取样口
4.3.1.1打开取样阀,使样品流出约10-20秒。
用废液桶接收流出的液体,防止样品污染环境。
注意控制流速, 避免使液体飞溅出来。
4.3.1.2关闭取样阀,用70%酒精喷洒取样阀内外,冲净阀内残留物,并让其接触至少25 秒。
点燃、灼烧取样口。
注意不要过度灼烧,取样阀上残余的酒精烧完即可。
4.3.1.3如果该取样阀的使用频次较低,如周检或者月检,可以先用70%酒精棉擦拭取样阀内外,
再同4.3.1.2操作。
4.3.1.4打开取样阀,排放掉样品约10秒。
使待取样品有足够的流出速度,但不会回流接触取样口下边的外表面。
4.3.1.5 迅速打开接收样品的装置,根据样品量接收适量的样品,迅速塞紧塞封口,关闭取样阀。
做样品标识(注明取样时间、样品名称)。
接收样品时不要将瓶口、试管口靠在取样阀上。
4.3.1.6 分别用水和70%酒精冲洗取样阀内外,用清水清洁取样区域。
4.3.2 普通小取样口:
4.3.2.1 打开取样阀,样品流出约10-20秒,将取样管路中存有的样品充分放出(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出一个最佳放样量的经验值),以便所取的样品均匀且具有代表性。
用废液桶接取流出的样品,防止样品四处流淌,污染周围环境4.3.2.2 关闭取样阀。
用70%的酒精对取样阀内、外进行冲洗。
酒精与取样阀至少接触25秒,使酒精充分作用。
点燃、灼烧取样口。
注意不要过度灼烧,将取样阀上残余的酒精烧完即可。
4.3.2.3 如果该取样阀的使用频次较低,如周检或者月检,可以先用70%酒精棉擦拭取样阀内外,再同2操作。
4.3.2.4 打开取样阀,排放样品约5-10秒,冷却取样阀。
4.3.2.5 迅速打开接收样品的装置,根据样品接种量接收适量的样品,迅速塞紧封口,关闭取样阀。
做样品标识(注明取样时间、样品名称)。
接收样品时,不要将瓶口、试管口或取样袋靠在取样阀上,应在取样阀下方1—2厘米处。
分别用水、70%酒精冲洗取样阀内外,用清水清洁取样区域。
4.3.3 卫生取样阀
4.3.3.1 打开卫生取样阀口盖子,取出取样阀内的酒精棉球,用70%酒精喷洒取样阀内外,冲净阀内残留物,并让其接触至少25秒。
4.3.3.2 取出以灭菌的取样针检测两端针头是否将锡箔纸戳穿。
4.3.3.3 拿掉取样瓶上的包装纸,迅速将取样针的一头穿过透气塞插入取样瓶内,另一头迅速插入取样阀内接收适量的样品。
接收样品时不要样品或泡沫接触到瓶塞。
4.3.3.4 样品接取完后,先拔出取样阀里的针头,再拔出瓶塞里的针头,瓶口包上包扎纸系上包扎绳,做样品标识(注明取样时间,样品名称)。
4.3.3.5 分别用水和70%酒精冲洗取样阀内外,待至少25秒后在取样阀内放置一个洁净的70%酒精棉球,并将取样阀盖拧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