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整刑事责任年龄的研究

合集下载

论刑事责任年龄_刑法论文(1)

论刑事责任年龄_刑法论文(1)

论刑事责任年龄_刑法论文(1)论文摘要一、为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是否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比例逐年上升,未成年人初始犯罪年龄越来越低。

为了打击未成年人犯罪,有人提出应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来遏制未成年人犯罪。

如果将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为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一条途径,则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一种短期行为,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扩大打击范围,将会使更多的未成年人被列入刑法追究的视线,受到刑法的调整。

因此,仅靠修改刑法的犯罪年龄来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则是扩大了刑法特殊预防的功能,这不仅对整个社会不利,而且对于未成年人今后的成长也极为不利,可以说,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做法只是一种消极的行为,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1)书证(2)被告人供述及证人证言(3)鉴定结论(4)未查清的分情况处理三、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的刑事责任范围(1)新刑法规定中的问题(2)解决途径四、关于我国新刑法相关规定存在的问题及可行性的建议(一)该款规定的罪名与相关罪名的包容问题(1)强奸罪是否包括奸淫幼女罪(2)抢劫罪与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罪(3)贩卖毒品罪与走私、运输、制造毒品罪(二)非该款法定罪名的犯罪的加重情节包含上述法定犯罪行为的处理(1)强奸罪与拐卖妇女儿童罪(2)故意杀人罪与绑架罪(三)解决途径论文关键词: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犯罪年龄认定责任范围存在问题及建议一、为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是否应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据报道:“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比例逐年上升,未成年人初始犯罪年龄越来越低。

以江苏为例,10至13岁年龄段的低龄犯罪占到70%.”由于他们都不到刑事责任年龄,往往对法律肆无忌惮。

为了打击未成年人犯罪,有人提出应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来遏制未成年人犯罪。

确定什么年龄开始负刑事责任,是刑事立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因为刑事犯罪责任年龄是追究刑事责任的主体要件之一。

从我国的刑法规定来看,将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二是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刑法规定的八类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三是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

论我国刑事责任年龄下限的调整

论我国刑事责任年龄下限的调整

057当代思潮论我国刑事责任年龄下限的调整问题提出的背景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严重不法侵害行为的案件,如2019年大连13岁男孩蔡某杀害10岁女童案,2017年四川达州13岁男孩袁某杀母案,2012年湖南衡阳12岁男孩肖某杀害姑妈一家三口案等。

这些案件的共同特点是行为人不满14周岁,作案手段残忍,又都因为不满我国刑事责任年龄下限,不必承担刑事责任,社会影响非常大。

2019年的两会上,30名代表联名提出议案,建议未成年人刑责年龄降到12周岁。

2020年这一问题再度成为两会热议。

关于我国刑事责任年龄下限是否要调整,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于我国刑事责任年龄下限调整的争议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

这一规定将刑事责任年龄的下限设置为14周岁。

关于这一年龄下限是否需要调整的争议其实存在已久。

目前主要观点分为两大派,一派认为现在青少年身心发展比刑法制定之时要快得多,成熟得更早,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恶性案件频发,应当下调刑事责任年龄下限。

另一派认为,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仍缺乏足够的辨别和控制行为的能力,恶行的背后往往有着更深层次的家庭和社会原因,单纯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下限不能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故应当维持现行刑事责任年龄下限不变。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下限的必要性杨 晔(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104)摘 要:近年来我国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实施不法侵害案件频发,关于刑事责任年龄下限是否调整的争议长期存在。

我国当代青少年心智较1979年刑法颁布时成熟得更早,有必要降低我国刑责年龄下限,这能提高未成年人犯罪成本,形成震慑力,实现犯罪预防的目的,同时能降低社会的“不公平感”,利于社会稳定。

关键词: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犯罪;犯罪预防作者简介:杨晔(1976-)女,江苏省苏州市人,硕士,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与当代青少年显著成熟的身心发展更为匹配。

试论刑事责任年龄降低之必要性刑法论文

试论刑事责任年龄降低之必要性刑法论文

试论刑事责任年龄‎降低之必要性刑法‎论文试论刑事责‎任年龄降低之必要‎性刑法论文刑‎事责任是指组织和‎个人触犯刑律,实‎施了刑法禁止的犯‎罪行为而应当承担‎法律后果的责任。

‎刑事责任的根据在‎于意志自由,而这‎种意志又取决于后‎天培养的个人辨认‎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是由个人的年龄,‎受教育的程度,生‎理精神状态决定的‎,其中年龄所起的‎作用是最直接最显‎著的。

因此,刑法‎中刑事责任的承担‎就与年龄有了联系‎。

这便引导了各国‎在刑法理论中对刑‎事责任年龄制度进‎行研究,而每个国‎家的刑事责任年龄‎是由该国的社会状‎态以及在这样的社‎会状态下未成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成长特点而定的,‎这个年龄的法定必‎须符合该国家的实‎际情况。

‎一、刑事责任‎年龄的历史发展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发展不同,‎未成年人的成长状‎态也会各异,所以‎各国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是不一‎样的。

各个国家在‎不同的时代,政治‎、经济、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发展‎也会不同,所以即‎使是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时期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也是不一样的。

例‎如印度,英国,法‎国,日本等国或者‎这些国家本身在自‎国的不同时代都各‎有各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

而在我国‎,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古来就有‎。

在《周礼》、《‎汉书﹒刑法志》、‎《唐律》的《名例‎律》、《大清新刑‎律》中也都有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1979年的刑‎法中规定14岁为‎最低刑事责任年龄‎,这个规定在19‎97年刑法修改时‎没有改革,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我国现‎行刑事责任年龄符‎合制定时的国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十几年间,‎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率一直很低。

当‎时14岁以下的少‎年在当时的社会状‎态下身心发育很不‎成熟,无法真正的‎了解自己行为的性‎质和意义。

而且,‎这些少年受到不良‎影响的机会不多,‎不容易犯罪。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浅析与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研究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浅析与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研究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浅析与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研究一、概述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和法治水平。

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未成年人犯罪现象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本文旨在浅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同时深入研究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相关问题,以期为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矫治措施提供有益参考。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数量和比例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上升态势。

这些犯罪行为涉及暴力、盗窃、抢劫、毒品等多个领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不安全感和危害。

未成年人犯罪的复杂性和危害性不容忽视,如何有效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我国社会治理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矫治过程中,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界限。

合理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能够平衡未成年人保护与社会安全之间的关系,为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预防和矫治提供法律依据。

我国现有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标准不统与犯罪趋势不相适应等,亟待进一步完善和调整。

1. 背景介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及其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呈现出一种令人担忧的趋势。

司法数据显示,未成年人犯罪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且犯罪类型日趋复杂。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构成了严重威胁。

从犯罪类型来看,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涉及暴力犯罪、财产犯罪和网络犯罪等。

校园暴力问题尤为突出,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伤害。

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未成年人利用网络进行犯罪活动的现象也愈发严重,网络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侵蚀问题不容忽视。

从犯罪原因来看,未成年人犯罪的背后往往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

家庭监护的缺失、学校教育的不足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等都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必要性研究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必要性研究

事责 任年龄 降 至十 二 周岁 。
关键 词 未成 年人 犯 罪 刑事 责任 年龄 低龄 化
中图分类 号 :D920 4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编 号 :J009.0592(2009)1 1-379.01
我 国在 1979年刑法 中规 定 I4周 岁为最 低刑 事责任 年龄 ,这 形体 上和 成人 相差 无几 ,其攻 击 力和 成人 相 当,且刻意 打扮 的成
体能 。从 这两方 面 考察 行为 人 的行 为是否 具有 有责 性 。3.行 为
从 上述 分析 可 以看 出 ,当今 的孩子 普遍 早熟 ,他们大 部 分可

的该 当性 。按 照大 陆法 系刑法 理论 犯 形 成 界定 为三 元 结构模 以认识 到行 为后 果 ,预 见 到 自己会 受到 法庭 审理 。那些 扬言 “l6
2 O O 9.1 1 (巾 )
降 低 刑 事 责 任 年 龄 必 要 性 研 究
欧 阳小 辉 张 金 生
摘 要 随着未成年人犯罪出现低龄化 ,是否应通过降低刑事责任年龄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成为法学界争论之一。本文对我
国 l979年 确 定刑 事责任 年龄 的依 据 与 当今 时代 背景 的 变化 分析 ,揭 示 了降低最 低 刑事 责任 年龄 的 必要 性 提 出应 当将 刑
平 显著提 高,已经 使他 们 在心 理成 熟 、生理 发育 的时 间上 早于 20 辖 。
世 纪 90年代 的 同龄人 ,更 是远 远超 越 了 20世纪 70年 代末 期 的
与 1979年 相 比,我 国未成 年人犯 罪现 状呈低 龄化趋 势 :我 国
同龄人 。
各 级法 院判处 的不满 l8周 岁刑事罪 犯人 数 己从 1997年的 30413

试论我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降低

试论我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降低

试论我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降低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广泛关注。

刑事责任年龄作为判定未成年人是否承担刑事责任的重要标准,其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和社会公共安全。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降低问题,分析现行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利弊,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以期为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法律体系,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益参考。

二、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理论基础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刑法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所必须达到的最低年龄。

它是刑事责任能力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高度关注。

对于我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降低,其理论基础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从生物学和心理学角度来看,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信息获取的便捷,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成熟速度普遍加快。

他们更早地接触和理解社会,更早地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从科学角度讲,适当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有其合理性。

从法律公平性和正义性的角度出发,每个人都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虽然未成年人在法律上享有特殊的保护,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完全逃避法律责任。

特别是在一些严重犯罪中,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他们应当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再次,从预防犯罪和改造罪犯的角度考虑,通过设定合适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对那些严重违法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和惩罚,以防止他们继续犯罪,同时也可以对其他未成年人产生警示作用。

从国际法的角度看,我国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也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趋势。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不断调整其刑事责任年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降低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

它既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结果,也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预防犯罪和改造罪犯的重要举措。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年龄界定问题研究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年龄界定问题研究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年龄界定问题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对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这个问题牵扯到法律、心理、社会以及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因素,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1. 当前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目前,我国刑法规定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为14周岁。

这意味着,在14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时,通常被认为没有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

他们可能由于年龄小、心智不成熟、缺乏正确价值观等原因,难以对自己的行为负完全的责任。

2. 引发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界定问题的因素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涉及到不同领域的因素,其中包括法律、心理、社会和教育等方面。

2.1 法律因素法律是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界定的重要依据。

然而,不同国家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并不相同。

例如,有的国家将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界定在15岁以上,有的国家则在7岁以上。

不同国家的法律标准存在差异,这也反映了对未成年人智力、心理和生理发展的不同认知。

2.2 心理因素未成年人的智力、心理和行为特点也是界定刑事责任年龄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未成年人在心理发展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他们通常具有冲动、易受诱导、缺乏判断力等特点,难以全面考虑行为后果。

因此,将刑事责任年龄界定在较高年龄,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发展。

2.3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也是刑事责任年龄界定的重要参考因素。

社会对未成年人行为的宽容度和期待水平都会对刑事责任年龄产生影响。

如果社会对未成年人行为过于严苛,可能会抑制他们积极的个人发展;反之,过度宽容可能会导致未成年人无法正确认识到犯罪行为的错误性。

2.4 教育因素教育对未成年人的行为和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教育,可以提升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自我认同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完善未成年人教育体系,加强法律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有助于提高未成年人的行为规范和判断能力。

3.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的建议虽然目前我国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已经进行了一定的规定,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涉及到青少年的心智发展、社会影响以及法律体系等多个方面。

目前,不同国家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国家认为青少年不具备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因此将刑事责任年龄设定在较高的年龄,而有些国家则认为青少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刑事责任能力,因此将刑事责任年龄设定在较低的年龄。

在这种情况下,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认知与界定必然会在社会中引发一系列的争议与讨论。

本文将围绕着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展开讨论,分析当前的相关情况,探讨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可能影响,以及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可能效果。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更好地保护青少年的权益。

青少年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其心智发展尚未成熟,思维方式与成年人有所不同,因此可能无法充分理解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以及其所涉及到的法律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刑事责任年龄设置得过高,青少年在犯罪行为时可能会因为自身的认知能力不足而无法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导致过重的法律制裁或者无法及时介入帮助,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更好地保护青少年的权益,避免他们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青少年是社会中的脆弱群体,他们的行为与思维方式可能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刑事责任年龄设置得过高,一些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可能会因为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引导与帮助,而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产生一定的影响。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减少一些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对社会的不利影响,为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青少年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行为上的问题或者错误。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刑事责任年龄设置得过高,青少年可能会因为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引导与帮助,而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一定的伤害,对其健康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刑事责任年龄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对于未满18岁的人,适用的法定责任年龄。

在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将刑事责任年龄设为18岁,以此确保未满18岁的青少年不会因其行为而被判刑或者受到刑罚。

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国家存在将刑事责任年龄降低的情况。

那么,究竟是否需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呢?下文将探讨这一问题。

首先,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在于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

未成年人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往往难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引发的后果。

因此,未成年人在行为上也很容易受到现实情况、家庭环境、社会氛围、自身性格等多方面的影响。

如果这些行为被定为犯罪并加以惩罚,很可能会导致未成年人承受心理上的创伤或者生理上的伤害。

因此,从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出发,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更好地体现对未成年人的尊重和保护,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当做“犯罪分子”加以惩罚。

其次,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还可以更好地提高社会的预防效果。

社会上一些行为不良的年轻人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问题,比如犯罪、吸毒、暴力等,这些行为往往还会引发社会治安问题。

如果能够采取一些可行的措施对这些不良行为进行预防,就可以有效地提高社会的安全性。

而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并采取些针对未成年人的预防措施,比如教育、心理辅导等,就可以更好地预防那些因生活压力引发的不良行为。

这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并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预防机制。

最后,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还可以更好地促进人道主义的精神。

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政府会对未成年人采取无情的打压措施,对其进行残酷惩罚,甚至包括拘禁、枪杀等。

这种打压往往会破坏社会的公信力,并导致人权的践踏。

相反,如果我们可以采取更加人道的方式来处理未成年人的问题,比如指导、团体辅导、康复治疗等,就可以让这些问题得以及时解决,并给予这些未成年人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这也是保护人权和提高社会公信力的重要手段。

我国相对刑事责任年龄刑事立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相对刑事责任年龄刑事立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相对刑事责任年龄刑事立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当前,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为16周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上,社会各界都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一方面认为应该严格规定相对刑事责任年龄,强化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则主张放宽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限制,更多地考虑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和心理状态。

因此,本研究拟就我国相对刑事责任年龄进行探究研究。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我国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和实践问题,比较国内外相关法律制度和经验,分析其优缺点,为我国相关立法的修订提供参考。

本研究具有以下意义:1. 为我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政策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为法律实践提供可操作性建议。

2. 通过比较国内外的刑法立法和实践经验,总结经验借鉴,为我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和启示。

3. 引起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促进社会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我国和国外的刑法立法和实践经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优点和缺点,并提出相关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律法规和实践经验。

2. 对各种立法和实践方式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其优缺点。

3. 以案例分析为主要手段,探讨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具体适用问题。

4.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四、预期成果和时间安排本研究预计达到以下成果:1. 对我国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2. 结合国内外的经验和案例,提出相关的修订意见和建议。

3. 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并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力。

时间安排:一年时间完成研究论文撰写,分别从文献综述、立法比较、实践案例分析和提出建设性意见四个方面进行,确保论文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对刑事责任年龄下调的理解和看法

对刑事责任年龄下调的理解和看法

对刑事责任年龄下调的理解和看法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在犯罪行为发生时,法律规定的最小年龄,这
个年龄一般是用来判断未成年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和判决刑罚。

目前
我国刑事责任年龄为 14 岁,但近年来,一些人提出了下调刑事责任
年龄的观点,认为 14 岁过大,应该降低到 12 岁或更低。

对于刑事责任年龄下调,我认为应当全面地考虑其减少未成年犯
罪的作用和未成年人的成长情况。

首先,未成年人的认知和责任能力
与成年人有较大差异,他们的行为往往受到外部环境和成长经历的影响,刑事责任年龄下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未成年人犯罪,避免他
们走上犯罪道路。

其次,刑事责任年龄的下调必须要考虑到未成年人的成长和教育。

未成年人的认知和责任能力存在差异,有些犯罪行为可能是无意识的
或者因为未成年人对行为后果不太清楚。

因此,下调刑事责任年龄需
要更加注重向未成年人宣传教育和法律知识,帮助他们增强自我保护
和法律意识。

另外,刑事责任年龄的下调还要充分考虑社会安全因素。

如果刑
事责任年龄过早下调,可能会对社会安全产生负面影响,更多未成年
人可能会参与犯罪,等待社会的将是更大的危险。

综上所述,刑事责任年龄下调需要综合考虑未成年人的认知与责
任能力、成长教育和社会安全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下调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保障未成年人的安全与权益;另
一方面,下调也需要完备的法规和教育措施,避免犯罪现象进一步升级,损害公共安全。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慎重和全面地考虑下调刑事责任年龄的问题,以此来确保全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刑事责任年龄下限调整可行性调查研究报告

刑事责任年龄下限调整可行性调查研究报告

刑事责任年龄下限调整可行性调查研究报告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未成年人达到一定年龄后,可以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

目前我国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是十四周岁,这一规定已经实行多年。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人们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建议。

一些人认为,十四周岁的刑事责任年龄过低,未成年人在此年龄段往往缺乏足够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影响,易犯罪。

因此,有关部门开始探讨调整刑事责任年龄下限的可能性,以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

本研究旨在对刑事责任年龄下限调整的可行性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刑事责任年龄下限调整的可行性,分析其对社会、青少年以及司法系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刑事责任年龄规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相关法律政策的完善和更新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刑事责任年龄下限调整的关注和讨论,促进公众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推动相关立法的进步和改革。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为构建更加公正、有效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社会的长期稳定和法治建设。

1.3 研究意义刑事责任年龄下限调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和社会治安都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刑事责任年龄下限调整的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法律制度下的问题和挑战,有助于完善我国刑法体系,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对于判定未成年人犯罪时的法律责任以及辅助措施的规定,也将为司法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刑事责任年龄下限调整的可行性,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推动立法进程,以及促进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讨论。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和法治建设。

2. 正文2.1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部分主要围绕着刑事责任年龄下限调整的议题展开,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了相关研究也呈现出多样性。

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个别下调的实践研究——以特定情形之标准为切入点

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个别下调的实践研究——以特定情形之标准为切入点

064当代思潮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个别下调的实践研究——以特定情形之标准为切入点近几年来,未成年人恶意犯罪案件数量显著上升,引发社会上对于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重新审视。

《刑法修正案(十一)》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方面修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和收容教养的规定:在特定情形下,经特别程序,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

另一方面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刑法保护,包括修改奸淫幼女犯罪,对奸淫不满十周岁的幼女或者造成幼女伤害等严重情形明确适用更重刑罚。

平衡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和教育惩治未成年人犯罪双方之间的利益诉求,需要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涵。

解决长期存在的低龄未成年人恶意犯罪问题,需要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检验和探讨。

如何把握特定情形之标准,是否应当做扩大解释,将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和个别下调进行合理结合是否能够有效改善“一刀切”的现状。

因此,研究《刑法修正案(十一)》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个别下调的具体内容,针对实施阶段问题进行讨论,为刑事立法司法进言献策,为未成年人的教育惩治提供思路,是笔者写作的核心要义。

第1章 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问题的提出真实案件大连故意杀人案。

2019年10月,辽宁省大连市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

年仅十岁的女童被害身亡,经过公安机关侦查,嫌疑人为未满十四周岁的蔡某某。

案发当天蔡某某将补课后路过的女童骗到自己家中,欲与她发生性关系。

遭到拒绝后,蔡某某便对其进行殴打,后来又向其上身刺了五六刀,确认死亡后将其拖入住处对面的灌木丛中,还将自己的作案工具扔到了垃圾桶内。

在杀人后,蔡某某认为自己不满十四周岁不需负刑事责任。

盐城13岁少年杀害生母案。

盐城市建湖警方发布通报称,2019年3月18日,建湖县居民杨某被发现死于家中。

经调查发现3月16日晚,邵某因不服杨某管教,禁止他玩手机并督促其学习,双方发生激烈冲突,致杨某身亡。

案件归纳根据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从大数据看我国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和未成年人犯罪及其特点和预防》,未成年人犯寻衅滋事罪、聚众斗殴罪案件有所上升。

刑事责任年龄界定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刑事责任年龄界定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刑事责任年龄界定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在法律上规定的未成年人达到一定年龄后,对其犯罪行为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

我国刑事责任年龄为16周岁。

然而,刑事责任年龄界定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一、普适性问题。

刑事责任年龄并不适用于所有未成年人,如有的未成年人具有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而有的成年人则具有某些未成年人的特征。

二、科学性问题。

随着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显得过于简单和粗略,不能及时而准确地反映未成年人的实际犯罪责任。

三、社会问题。

由于社会经济的变化,许多未成年人早熟,十几岁的孩子已经有社会经验,更有些未成年人被迫承担成人的职责,犯罪责任界限应该调整,以适应时代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完善措施:一、分级负责制。

根据未成年人的实际情况,分为完全不负责、限制责任或者无限责任。

根据未成年人的行为与心理特征,科学划分出适合未成年的最低刑事责任。

二、社会矫正机制。

在不同的犯罪行为中,要设立怎样的纠正措施,帮助其纠正错误,改变犯罪观念与行为。

三、适度降低刑责。

对某些初犯或轻微罪行的未成年犯罪者,采用适度降低刑责的方式,通过社会矫正机制进行脱罪,保证其发展的基本权利。

案例一: 湖南省岳阳市市民李某盗窃一辆山地车,被警方带回派出所。

警方对李某进行了口头训诫并释放了他。

之后,李某再次盗窃,竟直接开车撞向了一位骑车人。

该案中,李某是未成年,但因为警方没有及时采用相应措施,致使其再次犯罪,造成了恶劣的后果。

显然,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需要与相应的社会矫正机制相结合。

案例二:2018年7月10日,河南安阳一名男子陈某因吸毒驾驶被查,两名同伙在逃跑途中被抓获。

经查找,两名辅警在追捕时对陈某的轿车进行了群殴,导致陈某死亡。

则在此案中,适用刑事责任的标准对未成年人事件罕见。

但是在考虑到未成年人的体验和设备因素时,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这种情况下,维护正义和保护未成年人来自暴力行为的权利同样重要。

案例三:2019年12月9日,四川达州一名16岁的少年因犯罪被拘留。

刑事责任年龄刑法规制比较研究

刑事责任年龄刑法规制比较研究

第2期鲁嗲研究N0.2 202丨年 4 月P o l i c e S c i e n c e R e s e a r c h A p r. ,2021刑事责任年龄刑法规制比较研究于阳,周丽宁(天津大学,天津 300072)摘要:当下,未达刑事责任年龄人严重违法行为干预的缺失,引发学界对我国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关注。

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调整直接关系到罪错少年的处遇范围,进而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防控效果。

通过对域外刑事责任年龄的刑法规制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当前的刑事责任年龄下限设置相对合理,但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在司法实践操作中的灵活性明显不足,未成年人刑事责任承担方式存在缺陷。

针 对上述问题,应当借鉴域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坚持以14周岁为基础、以12周岁为例外的刑事责任年龄下限,为处在14周岁至16周岁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犯罪人提供更多的出罪机会,同时从刑罚方式与非刑罚处罚方式两方面入手对当前刑事责任承担方式进行调整。

关键词:刑事责任年龄;刑罚替代措施;刑法规制;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D9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41 (2021) 02-0079-16近年来,媒体曝光的多起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实施严重违法行为的事件引起社 会公众热议。

2020年5月27日,陕西西安某小学教学点,4名男生(丨1岁~12岁)在下午课间 休息期间将13岁的“小花”连拉带拽拖到男厕后实施性侵;2020年4月14日中午,安徽宣城 12岁的杨某某将其10岁堂妹杨某婷杀害后抛尸;2020年2月24日晚,四川眉山13岁的刘某 某因家庭琐事与母亲卓某发生争吵后将其杀害;2019年10月20日,辽宁大连13岁男孩蔡 某某将11岁女童杀害并抛尸。

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为14周岁。

已满 14周岁不满16周岁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应当对八种严重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

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基本问题研究

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基本问题研究

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基本问题研究一、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一个人在法律上应当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低龄化、暴力化、团伙化等趋势,使得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基本问题研究,旨在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设定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以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这一研究不仅涉及法律、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还需要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和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在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坚持“保护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既要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又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简要介绍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刑事责任年龄的背景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方面,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一些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压力和困扰,导致其行为偏离了社会规范,进而触犯了法律。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法制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认知和态度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在此背景下,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问题成为了公众热议的焦点。

关于刑事责任年龄,它是指一个人在法律上需要为自己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

在我国,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而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等严重罪行的,也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于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等情节恶劣的犯罪,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也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背景下的“恶意补足年龄制度”适用问题研究

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背景下的“恶意补足年龄制度”适用问题研究

Open Journal of Legal Science 法学, 2023, 11(5), 3666-3674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ojls https:///10.12677/ojls.2023.115523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背景下的“恶意补足年龄制度”适用问题研究杨均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法政学院,江苏 南京收稿日期:2023年6月13日;录用日期:2023年6月30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5日摘 要我国刑事法律责任年龄制度长期备受社会重视,但随着中国未成年犯罪逐步趋向低龄化、恶性化、残忍化,社会大众普遍开始要求降低中国刑事法律责任年龄下限,此种背景下是否应当引入“恶意补足年龄制度”,以应对低龄未成年人的恶性犯罪?我们应该知道,一项制度的引入并不是简单照搬,而是应当充分考虑国情、社会文化、法律体系等因素,“恶意补足年龄制度”根植于英美法系国家,贸然引入会与我国国情不相适应、与司法原则产生冲突,同时“恶意”的认定也面临诸多困难。

修改后的《刑法修正案(十一)》立法使用弹性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取代先前的“一刀切”模式,与“恶意补足年龄制度”之理念不谋而合,是符合我国实际和社会发展的思考结果。

关键词刑事责任年龄,恶意补足年龄制度,未成年人犯罪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alicious Supplementary Age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duction of the Age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Junyu YangSchool of Law and Public Affairs,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Received: Jun. 13th , 2023; accepted: Jun. 30th , 2023; published: Sep. 5th, 2023杨均钰AbstractThe age system for criminal legal responsibility in China has long been highly valued by society. However, with the gradual trend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towards younger age, malignancy, and cruelty in China, the general public has begun to demand a lower age limit for criminal legal re-sponsibility in China. In this context, should the “malicious supplementation age system” be in-troduced to address the malignant crimes committed by young minors? We should know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a system is not simply copying, but should take full account of national conditions, social culture, legal system and other factors. The “malicious age complement system” is rooted in common law countries. The hasty introduction will not adapt to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conflict with the principles of justice. At the same time, the identification of “malicious” also faces many difficulties. The revised Criminal Law Amendment (XI) legislation uses the flexible age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system to replace the previous “one size fits all” model, which coincides with the concept of “malicious age complement system”, and is the result of thinking in line with China’s realit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wordsAge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Maliciously Supplementing the Age System, Juvenile Delinquency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licenses/by/4.0/1. 引言对最高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中的统计数据进行归纳整合,得出结论:自2014年到2020年,我国的未成年人总体犯罪情况稳定,但是在2021年出现反弹。

《下调我国刑事责任年龄的完善措施综述2900字》

《下调我国刑事责任年龄的完善措施综述2900字》

下调我国刑事责任年龄的完善措施综述目录下调我国刑事责任年龄的完善措施综述 (1)1 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制度 (1)2 建立前科消灭制度 (1)3 拓宽非刑罚处罚渠道 (2)4 加强未成年重犯累犯刑罚规制 (3)基于《刑法修正案(十一)》已对刑事责任年龄进行了下调,我们理应立足新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鉴于新制度实施时间尚短,相关配套措施法律并未作出进一步规定,笔者你从配套制度建设方面提出下调我国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完善措施。

1 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制度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有效控制,要将未成年人法律教育工作提高到足够高度。

(1)整合各方力量,形成犯罪预防合力。

充分发挥学校、团委、妇联等组织的作用,整合资源,各司其职,发挥各自职能的优势,在预防犯罪的早期阶段组成柔性与刚性相结合的教育力量,协调更多的社会力量对于未成年人尤其是问题未成年人进行柔性关怀,将可能的犯罪萌芽扼杀在最初阶段1。

(2)立足政府职能,强化犯罪预防物质基础。

未成年犯罪预防、治理工作与社会各界相关,但最重要的是政府要发挥、落实好综合治理相关的方针政策。

完备相关机构、人员和资金保障,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物质基础。

(3)净化未成年人生活空间,营造良好环境。

社区要建立青少年行为档案,引导社会和家庭重视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和行为。

积极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在家庭教育中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同时净化社会环境,对市场上混乱的黄色宣传片进行管制,从严处分违法经营者,还孩子们一个干净的社会环境。

(4)通过生动教育,加强警示效果。

建立由公检法等机关参与实施,对未成年人开展常态化法律后果教育,通过将刚性的法律做出一定柔性化处理的教育方式,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模拟逮捕、模拟留置、模拟监禁等,尊重被教育者意愿,让他们能够有机会充分体验违法的后果,同时将这种体验经验推广开来,系统化制度化,能够通过更加具体的措施加强一般预防的效果,避免一般预防的实际目的落空。

刑法论文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完善

刑法论文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完善

刑法论文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完善近年来,我国社会治安形势日益严峻,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同时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我国制定了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

然而,这一制度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进行完善。

首先,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为14周岁。

这一规定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民事行为能力年龄不一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

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未满22周岁的男性、未满20周岁的女性为未成年人。

这种不一致导致了部分未成年人在刑事责任年龄上享有成年人的权利,却在其他方面被限制。

因此,有必要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进行修订,以使其与其他法律规定保持一致。

其次,我国现行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没有考虑到未成年人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点。

根据心理学和生理学研究,未成年人的大脑发育至少要到18岁才能完全成熟,他们在判断力、责任感等方面与成年人存在明显差异。

因此,单纯以年龄作为划分标准,可能会导致对一些未成年人过早地施加刑事责任,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我们应该考虑将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提高至18周岁,以更好地适应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发展。

此外,我国现行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进行了明确规定,导致一些犯罪分子故意选择未成年人作为犯罪工具,以逃避刑事责任。

这种情况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另一方面,一些未成年人犯罪分子可能会滥用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漏洞,以免受到刑事追究。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教育,同时加大对未成年人犯罪者的惩治力度,以确保社会的安全和公平。

为了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上一些先进的经验。

例如,欧洲一些国家将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提高至21周岁,以适应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调整刑事责任年龄的研究
摘要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已经成为我国刑事犯罪领域的一种新现象。

这一现象的产生与我国法律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标准有着很大的关系。

从某种程度上讲,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主观阻却是由,导致刑法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上显得“苍白无力”。

基于此,相关领域研究者提出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

该文结合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各种客观因素探讨适当调整我国刑事责任年龄的标准,以更好地教育和指导未成年人远离犯罪,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犯罪低龄化刑事责任年龄调整
1调整刑事责任年龄的背景
1.1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事件层出不穷,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从犯罪性质上看,涉及抢劫、盗窃、抢夺、强奸、绑架、杀人等各种案件。

从犯罪年龄上看,呈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12-17岁的未成年人是主要犯罪群体。

从犯罪形式上看,以团伙作案居多,作案前部署周密,分工明确,而且犯罪的情节十分严重,有着一定程度的“黑社会组织”性质。

从犯罪动机上看,目的比较单一、简单,往往是出于一时兴起,或受到某种因素的刺激,没有考虑到行为的后果,属于突发性犯罪。

总体而言,青少年犯罪领域“危险的14岁”问题比较严重,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自制力差、易冲动,加上未达刑事责任年龄入罪标准,缺乏刑法的约束力,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1.2调整刑事责任年龄对刑法发展的必要性
青少年犯罪是其自身消极的心理特征与各种社会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刑法作为以惩罚犯罪、保障人权为宗旨的法律,必须把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发展纳入到社会关系的规范之中,使青少年犯罪付出必要的法律成本。

因此,针对当前青少年犯罪低龄化的现象,有必要适当地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标准,把具有实施犯罪的行为能力和心智水平的低龄青少年也纳入刑法规制范围内。

其一,调整刑事责任年龄标准有利于发挥刑法的引导作用。

十二至十六周岁的青少年已经具备了实施犯罪的行为能力和心智水平,刑事责任年龄标准过高就等同于对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犯罪的纵容。

社会实践证明,部分青少年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法律意识,很清楚自己的犯罪行为会得到法律的“豁免”,因而更加明目张胆的犯罪。

调整性质责任年龄标准可以起到震慑作用,让其明白自己犯罪后必须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从而做到“三思而后行”。

其二,调整刑事责任年龄标准有利于发挥刑法的引导作用。

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健全,缺乏社会责任感,当前制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标准本意是保护青少年的成长,为其提供“浪子回头”的机会,引导其犯罪后认错、纠错,走上正确的人生轨道。

实际上这样的保护在无形中扭曲了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认为青少年犯罪是“法律允许”的,从而逐步在犯罪的道路上“迷途深陷”,对社会、对他人造成更为严重的伤害。

调整刑事责任年龄标准可以引导青少年的思想朝着健康、正确的轨迹发展,明白“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个道理。

其三,调整刑事责任年龄标准有利于刑法保护功能的实现。

刑法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保护功能。

调整刑事责任年龄标准可以更好地平衡犯罪分子和受害人的利益,给予双方最大的保护,这才是刑法保护的内涵所在。

2关于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构想
2.1刑事责任的年龄起算点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青少年犯罪年龄以14周岁为高发年龄,总体集中在12-17周岁。

鉴于12周岁的青少年已经具备犯罪心智、动机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建议把刑事责任年龄最低标准调整为12周岁。

笔者这么说,并非毫无根据。

心理学家、营养学家等多领域研究者经过研究表明,当前社会12周岁的青少年与
过去14周岁的青少年心智成熟程度、认知能力基本持平。

这也是为什么当前初中生谈恋爱、集体打架、抢劫,甚至杀人的原因所在。

事实上这一建议与世界上不少国家刑法规定也是不谋而合的,是综合各国立法后得出的结论。

2.2实行针对于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制度
考虑到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可建立特别审判制度,采用谈心、聊天的方式对其进行法律、道德方面的教化,使其正视自身所犯的错误,并用于承担责任,重新改造做人。

由于初次犯罪的未成年人,心智还不健全,没有犯罪的恶习,只是受不良外界因素刺激而做出犯罪行为。

如果在严肃庄严的法庭进行审理,很容易伤害到未成年人的自尊心,影响其心理的健康成长。

目前,我国已经针对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制定了特殊的审判制度。

比如,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般不公开审理,而且法定代理人必须到庭,审理完结后,进行法庭教育。

以上制度措施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完善。

2.3对刑法有关未成年人刑罚的修改
2.3.1设立针对未成年人的刑种
第一,从宽处罚,对罪行较轻且初次犯罪的未成年人应暂缓起诉。

第二,引进不定刑期,根据犯罪未成年人在接受刑罚时期间悔改表现,决定减少或延长刑期。

第三,限定有期徒刑的最高刑期,为犯罪未成年人提供重新做人的机会。

第四,刑事惩罚不作为前科,制定严格的审核考察程序考察犯罪未成年人的改造情况,决定是否取消前科。

2.3.2服刑方式应有别于成年人
未必年未成年人与成年罪犯交叉感染,可设立专门的未成年人监狱。

未成年人服刑期间的饮食标准、劳动强度、教育方式等各方面内容都要针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以“引导、感化、帮助”为改造原则。

比如,在监狱开设未成年人学校,让其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帮助其改造成功后重新走入社会。

为未成年人提供娱乐、交友的机会,引导其充分认识改造的意义和生活的乐趣,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此外,尤其要注重亲情教育,未成年人还没有完全脱离家庭,对亲情比较依赖,可以还定较为宽松的探视制度,让未成年人多与父母亲人交流,接受亲情的感化,保证改造顺利进行。

结语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是社会经济发展以及青少年犯罪低龄化趋势加强的必由之路。

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还能够对低龄青少年起到震慑、引导作用,减少青少年犯罪数量。

但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标准不是为了扩大打击面,加强对未成年犯罪的惩罚力度,而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引导未成年人知法、懂法、守法,减少和避免未成年人犯罪。

因此,降低我国刑事责任年龄必须建立配套的处罚措施,宽严结合,为未成年人改过自新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我省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令人堪忧[R]. 本院办公室2007年3月21日印发.
[2]杨建华等. 青少年违法犯罪及预防体系构建[J]. 刑事法学,200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