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二章

合集下载

《统计学》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1)

《统计学》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1)

2.非全面调查 : 对调查对象其中的一部分单 非全面调查: 非全面调查 位进行调查。 1) 抽样调查 ) 抽样调查sampling, 是从调查对象中抽 , 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然后根据 所获得的样本数据,对调查对象总体特征作 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推算或对总体进行了 解。 A)特点: 特点: 特点 第一,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 , 第二, 第二 , 根据部分调查的实际资料对调查对象 总体的数量特征作出估计(统计推断)。 第三, 第三,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2.统计表的结构 统计表的结构(P41,表2-5) 统计表的结构 , 1) 从表式上看 ) 从表式上看,表格包括总标题、 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 个部分。 2 ) 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主词栏和 2) 从内容上看 宾词栏两个部分组成。
(二)统计表的分类
1.按主词的结构分类 按主词的结构分类 1)简单表list 2)分组表 3)复合表 2. 按宾词设计分类 1)宾词简单排列表 2)宾词分组平行排列表。
(一)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
1.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 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 一一进行调查。 一一进行调查。 1)普查 )普查census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全面调查,它 普查 主要是用以调查某些不能或不宜用定 期的全面报表搜集的统计资料。
普查的主要特点: 普查的主要特点: 第一,它是一次性(非连续性)的调 查,一般间隔较长时间。 第二,它是一种全面调查,可获得大 量详细、全面的资料。 例如,人口普查,经济普查
(二)统计分组的方法
1.品质分组的方法 品质分组的方法 2.数量分组的方法 数量分组的方法 1)应注意的问题: )应注意的问题: A)分组时各组数量界限的确定必须能反 映事物质的差别。 B)应根据被研究的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 采用适当的分组形式,确定相宜的组距、 组限。

统计学原理(第二章)

统计学原理(第二章)

数据的计量和类型
一、数据的计量尺度 4.定比尺度:又称为比例尺度或是比较水平, 是对事物之间比值的一种测度,它是最高层 次的测量,可用于参数和非参数统计推断。 它是与定距尺度属于同一层次的一种计量尺 度,但其功能比定距尺度更强一些。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使用的都是 定比尺度。例如,年龄、收入、某地区每年的 失业人数、罪犯人数等。
数值数据的描述
一、数值数据的 分组
为什么要进行数据的分组?
品质数据的描述
某电脑公司50名销售代表某季度电脑销售量按从小 到大排序如下表:
107 108 108 110 112 112 113 114 115 117 117 117 118 118 118 119 120 120 121 122 122 122 122 123 123 123 123 124 124 124 125 125 126 126 126 127 127 128 128 129 130 131 133 133 134 134 135 139 139 139
204 80.00% 105 41.17%
235 92.16% 51 20%
255 100% 20 7.84%
— 100% —
品质数据的描述
二、品质数据的 图示 1.条形图:是用宽度相同的条形的高度或长 短来表示数据变动的图形,横置的称为带形 图,纵置的称为柱形图(直方图)。
柱形图(直方图)
120 100 80 60 40 20
定类变量、定序变量、 数值型变量(离散变量、连续变量)
第二节 品质数据的描述
一、品质数据的描述 二、数据的类型品质数据的图示 三、品质数据的分布特征描述
品质数据的描述
一、品质数据的 描述 1.频数:是落在某一特定类别(或组)中的 数据的个数。把各个类别及其相应的频数全 部列出来则形成频数分布。

统计学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

统计学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

(二)实验方式
所谓实验方式,就是运用自然科学的试验 法,通过观测人为安排条件下试验产生的各种 结果并加以记录的方式来获取数据,或通过人 为安排条件下的试验来探求某个或某些因素对 所研究事物的数量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式,凭借 实验结果来揭示所考察因素与所研究事物之间 的数量因果关系。
1、实验的原则
运用实验方式需要遵循下列两个原则:均衡分散
1、普查
普查是根据特定的统计研究目的而专门组织的 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以收集所研究现象总体的全 面资料(即总体中的所有个体都是观测单位)。 普查的组织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建立专门的 普查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普查人员,对观测单位 直接进行登记。如我国历次的人口普查等。二是利 用观测单位的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颁发调查表, 由观测单位按要求填报。如物资库存普查等。
重点调查的单位可以是一些企业、行业、 也可以是一些地区、城市。此种调查方式的优点是, 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少,而又较快地搜集到统计 信息资料。一般来讲,在调查任务只要求掌握基 本情况,而部分单位又能比较集中反映研究项目 和指标时,就可以采用重点调查。
在下列问题中为了得到数据,采用什么调查? • 为了买校服,了解每个学生衣服的尺寸。 • 商检人员在某超市检查出售的饮料的合格率。 • 对占全市工业总产值五分之一的六个大型企 业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基本 情况。
观测性误差
数 据 收 集 误 差
也叫登记性误差或调查性误差,它 是在调查观测的各个环节因工作粗 心或被观测者不愿很好配合而造成 的所收集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误 差,包括计量错误、记录错误、计 算错误、抄写错误、汇总错误、计 算机输入误差等工作误差,以及被 调查者不愿或难以提供真实情况的 误差,有时还存在调查人员弄虚作 假的误差和各种人为因素干扰的误 差。 这部分误差通常是人为造成的,通 过对统计调查资料的严密审核,是 可以发现并加以更正的。观测性误 差则可能存在于任何统计调查。 因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总体而产生 的估计结果与总体真实数量特征 不符的误差。根据样本不能完全 代表总体的原因不同,代表性误 差又分为系统性代表性误差和偶 然性代表性误差两种。

统计学第二章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统计学第二章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数据。同时,还需要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预处理,以消除误差和异常值的影响。
02
统计数据整理与展示方法
数据清洗与预处理技巧
80%
缺失值处理
根据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实际背景 ,选择合适的缺失值填充方法, 如均值、中位数、众数等。
100%
异常值处理
采用箱线图、散点图等方法识别 异常值,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删 除、替换或保留。
分类
根据测量水平的不同,计量资料可分为离散型和连续型两类。离 散型数据只能取整数值,如人口数、医院床位数等;连续型数据 则可以取实数范围内的任何值,如身高、体重等。
计量资料特点分析
数值性
计量资料以数值形式表示,具有数量化的特点,便 于进行数学运算和统计分析。
连续性
连续型计量资料在实数范围内可以取任意值,数据 分布的连续性使得统计推断更为精确。
06
统计图表在数据可视化中应用
常见统计图表类型介绍
条形图(Bar Chart)
用于展示分类数据之间的比较,横轴表示分类,纵轴表示数量或比例。
折线图(Line Chart)
用于展示时间序列数据或连续性数据的趋势变化,横轴表示时间或类 别,纵轴表示数量或比例。
散点图(Scatter Plot)
用于展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两个变量,点的 位置表示变量的取值。
一组观察值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计算方法
应用场景
中位数计算需先将数据排序,然后取中间 位置的数;众数计算则是统计各数值出现 的次数,取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数据,尤其适用于偏态 分布数据。中位数和众数对极端值不敏感 ,因此能较好地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不同集中趋势指标比较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 众数都是描述数据集中 趋势的指标,但各有特 点。

统计学第二章

统计学第二章

按性别分组 男生 女生 合计
人数 30 20 50
百分比 % 60 40 100

三、按数量标志分组
按照数量或数值等定量指标分组,称为按数量 标志分组。
(1)单变量分组:一个变量值为一组,适合离散 变量,且变量值较少。步骤是先排序再分组。 (2)组距分组:
将全部变量值划分为若干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 作为一组,适用于连续变量或变量值较多的情况。 需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可采用等距分组,也可 采用不等距分组。
2.1 统计数据的整理
2.1.0 2.1.1 2.1.2 2.1.3 2.1.4 数据的预处理 统计数据的分组 次数分配 次数分配直方图 洛伦茨曲线
2.1.0 数据的预处理
一、数据的审核 对原始数据,审核完整性和准确性。前者指 调查单位是否遗漏、项目是否齐全等;后者 指数据是否真实、是否错误等。方法是逻辑 检查和计算检查。 对二手数据审核完整性和准确性外,着重审 核数据的适用性和时效性。前者应清楚数据 的来源、口径和背景,后者应注意数据的时 间,使用最新的数据。
当f-1=f+1时如图(a),当f-1>f+1时如图(b), 当f-1<f+1时如图(c)。
(a)
(b)
(c)
②公式计算:
上限公式
f f 1 M0 U ( f f 1) ( f f f f 1 M0 L ( f f 1) ( f f
1
2.1.2 次数分配
对于例2-1采用组距分组,计算组数K=1+1g30/ 1g2=5(组),组距 =(128-84)/ 5=8.8,组距取10件,整理成频数分布表2-3。

统计学 第二章 数据频数的分布

统计学 第二章 数据频数的分布

第二章 数据频数的分布第一节 数据的预处理与统计分组一、数据的预处理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数据审核——针对可修补的数据1.准确性审核审核的对象:登记性误差(非抽样误差),这是审核的重点 。

审核方法:逻辑检查和计算检查 。

2.全面性审核:是否有遗漏,应调查的内容是否齐全。

3.及时性审核:是否按规定的时间获取数据资料。

(二)数据筛选——针对不可修补的数据 (三)数据排序 二、统计分组(一)统计分组的意义1.含义:使组与组之间具有差异性(对客观现象总体而言是“分”),而同一组内保持相对的同质性(对构成总体的每个个体而言是“合”) 2.作用:①划分现象类型②研究现象的内部结构③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二)统计分组的原则1.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差异性原则;2.“穷举”性原则;3.“互斥”性原则。

(三)统计分组的方法1.定性数据分组和定量数据分组A 定性数据分组:根据分析研究目的科学合理的列出所分的类别B 定量数据分组:(1)单变量值分组——适用于离散型变量、变量较少(2)组距分组——适用于连续型变量,但往往以离散型变量值的形式出现①确定组数:N K lg 32.31+= N :总体容量或总体数据个数 K :先取整再+1 ②确定组距(一个组的上限和下限之差)等距分组(多为自然现象):Nxx K R d lg 32.31min max +-==R :全距 异距分组(多为社会现象) ③确定组限组中值:每组上、下限之间的中点位置的变量值闭口组:组中值=(上限+下限)÷2开口组:首组开口组组中值=首组上限-邻组组距/2末组开口组组中值=末组下限+邻组组距/2 ④统计频数:“不重不漏”的总原则,“上限不在内”的处理方法2.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第二节 一、频数分布1.含义: 把数据分成的各个组以及相应的频数依一定的次序全部列出来,就形成了频数分布,又称为次数分布。

2.两个基本构成要素:(1)对现象总体的分组(2)各组所出现的元素数或数据数,即频数3.百分比形式——频率(1)含义:频数以相对数的形式,即各组频数占频数之和比重的形式出现,这种频数被称为频率 (2)作用:映了各组频数的大小对总体所起作用的相对强度 (3)性质:①任何频率都介于0和1之间 ②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

统计学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统计学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1、调查项目少而精; 2、本着需要和可能的原则,选择能得到准确 答案的项目; 3、重要项目从多层面进行调查,以便调查数 据能够相互印证; 4、对于“封闭式问题”尽可能采用“选择式” 答案形式,以便于统计分析。
15
四、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When)
1、调查时间: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调查时间有两种含义: ①如果所要调查的是时期现象,就要明确规定 搜集数据的起止时间; ②如果所要调查的是时点现象,就要明确规定 统一的标准时点。 2、调查期限:是指调查工作开始和结束的具 体时间要求。
课号课序号:072000091 1 2 3 张三 李四 王五 课程名:统计学
1 2 3 4
学分:3
5 6 7
页码:1
… … 18 备注
序号 学号 姓名 期末成绩 总成绩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 7
一览表:把多项调查单位和调查项目按次 如考试成绩登记表、教学记录登记表等。
刘六
6 序登记在一张表格里的统计表称为一览表。
8
9 10
第二章
第一节
统计调查与整理
统计调查的意义和种类

※ ※
第二节
第三节
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
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
第四节
第五节
统计分组
分配数列
第六节
统计表
1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意义和种类 一、统计调查的意义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 按照统计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
有组织地向社会实际搜集各项原始资料的过程。
(二)统计调查的意义 1)认识社会的基本方式
三、确定调查项目(what)
四、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When) 五、确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统计学第二章

统计学第二章

一、统计数据的类型和来源
1. 统计调查概述
(1)统计调查的定义和意义。 ①统计调查的定义。统计调查是按照统计任务的要求, 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社会实际收集各项 资料的过程。统计资料的收集内容有两方面:一是直接收集反 映被调查者的个体原始资料(又称初级资料);二是根据研究 的目的,收集已经加工、整理出来的,说明现象总体的第二手 资料(又称次级资料)。由于第二手资料来源于原始资料,因 而,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收集社会经济现象的原始资料。
前两类数据也称定性数据或品质数据,后两类数据也称 定量数据或数量数据。
一、统计数据的类型和来源
二、 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
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专门组织 的调查,二是科学试验。专门调查有统计部门进行的 统计调查,也有其他部门或机构为特定目的而进行的 调查,如新产品投放市场前所做的市场调查。专门调 查是取得社会经济数据的重要手段,而科学试验是取 得自然科学数据的主要手段。
一、统计数据的类型和来源
(1)定类尺度。定类尺度也称类别尺度或列名尺度, 是最粗略、最低层次的计量尺度。这种计量尺度只能按照事 物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平行的分类或分组。
(2)定序尺度。定序尺度又称顺序尺度,是对客观现 象之间等级差别或顺序差别的一种测度。这种计量尺度不仅 可以将客观现象分成不同的类别,还可以确定这些类别的优 劣或顺序。
一、统计数据的类型和来源
(3)定距数据。定距数据也称区间类别数据,说明的是 事物的数量特征,能够用数值表示。其结果是由定距尺度计量 形成的,表现为数值,可进行加、减运算。
(4)定比数据。定比数据也称比率类别数据,说明的也 是事物的数量特征,能够用数值表示。其结果是由定比尺度计 量形成的,表现为数值,可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统计学第二章数据搜集整理

统计学第二章数据搜集整理

普查的规定
• • • • 规定统一的调查项目 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 规定统一的普查周期 例如:第六次人口普查,调查表,性别、年龄、 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 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 截止时间,标准时点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 人口普查的周期是10年,2000年,2010年
频率
fi
fi
fi :第i组频数
32
(2)频率的性质 (A )
0
fi
1 fi
(B ) (3)频数密度与频率密度(消除异距分组对频数影响) (A) (2.7) 频数密度=频数/组距 (B) (2.8) 频率密度=频率/组距 各组频数密度与各组组距乘积之和等于总体单位数,各 组频率密度与各组组距乘积之和等于1.
29
组数的确定(H.A.Struges经验公 式)

n = 1 + 3.3logN
N – 24 – 44 – 89 – 170 – 359 n 5 6 7 8 9
(斯特杰斯)
• • 15 • 25 • 45 • 90 • 180 • 组距=
30
四、频数(次数)分布
1.频数分布的基本理论
(1)频数分布的定义 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所有单位按某一标志 归类排列,并计算其相应出现的次数。 频数分布是统计整理的重要形式,通过对零乱的、 分散的原始资料进行有次序的整理,形成一系列反映 总体各组之间单位分布状况的数列,即分布数列。
10
• 概率抽样的特点: 1、样本单位按随机原则抽取,排除了主观因素对 选样的影响。 2、根据部分调查的实际资料对调查对象总体的数 量特征作出估计。 3、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 抽样调查的适用场合

统计学基础课件 第2章 统计设计与统计调查

统计学基础课件 第2章 统计设计与统计调查

统计设计的一般问题
社会
▪ 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首要阶段,是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
性质和研究目的,对统计工作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通盘 考虑。
▪ 覆盖统计研究对象的各个方面
研究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产、供、销各方面
▪ 贯穿统计工作的各个环节: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
计分析
工程
统计设计的种类
▪ 按设计内容划分:横社向会设计和纵向设计
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
反映总体现象规模的统计指标(人口规模)
管理
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相比较的结果。例如,用总 体的部分数值和总体的全部数值相比较说明总体的 结构
平均指标
按某个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
例如,平均工资,平均成本计量 ….
统计指标的类型
数量指标
反映总体绝对数量多少的统计指标,是用绝对数形式 表现的,具有实物的或货币的计量单位,如人口数、
——调查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
主要内容:
• 调查的组织领导机构和调查人员的组成 • 调查的方式和方法 • 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如宣传教育、干部培训、文件印刷等 • 调查资料的报送办法 • 调查经费的预算开支 • 提供或者公布调查成果的时间,以及其他
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
统计调查方式













主栏项目、宾栏指标及补充资料项目等。
统计报表
填表说明: 统计报表制度的内容
填报范围。即填报单位或报告单位;各级主管 部门和统计部门的综合范围,即汇总时包括 哪些单位。
指标解释。即对统计指标的概念、计算方法、 计算范围及其他有关问题的具体说明。

统计学第二章统计调查

统计学第二章统计调查
2-8
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
统计学
(二)专门调查-重点调查 专门调查-
1、概念:是选择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非全面调查。 、概念:是选择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非全面调查。 重点单位进行的非全面调查
• 重点单位:是指在总体标志总量中所占比重 重点单位: 很大的单位。 很大的单位。 注意:选择重点单位是重点调查的关键。 注意:选择重点单位是重点调查的关键。 2、特点 、
2 - 13
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
统计学
三、统计调查方案
(4)发展和稳定相结合 随着统计调查对象的变化和发展, 随着统计调查对象的变化和发展,在不同时间进行的 同类调查中,对调查项目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 同类调查中,对调查项目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补 充和完善;同时, 充和完善;同时,出于对统计资料可比性以及研究 现象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的考虑, 现象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的考虑,调查项目也应尽 可能保持稳定。 可能保持稳定。
• 调查单位少; 调查单位少; • 调查对象的标志值比较集中于某些单位的场合。 调查对象的标志值比较集中于某些单位的场合。
注意:重点单位的选择是客观的。 注意:重点单位的选择是客观的。
2-9
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
统计学
(二)专门调查-典型调查 专门调查-
1、概念:是对总体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有意识地 、概念:是对总体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

基 层 报 表
综 合 报 表
2-6
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
统计学
(二)专门调查
是为了特定目的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方法。 是为了特定目的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方法。 专门调查包括四种方法: 专门调查包括四种方法: 普查 重点调查 典型调查 抽样调查
2-7

《统计学》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

《统计学》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
组限。
分组的形式如下:
1、单项式分组:
一个变量值代表一组。一般适用于离散变量
且变异范围较小。
例:工人按日产量分组: 日产量(件) 20
人数 8
21
10
22
25
23
30
24
7
25
2
2、组距式分组:用一段距离代表一组。一般适用于连续变量
或变异范围较大的离散变量。
例: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
按成绩分组 60分以下 60—70
单一表: 是每个调查单位填写一张表。 (调查项目较多时,采用该类表式。
其特点是可容纳较多的标志,便于整理 分类)
统计调查时间包括二种涵义:
• 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即:标准时间)
• 调查期限:是指进行调查工作的时限。 (包括搜集资料和报送资料 的工作所需的时间)
调查方法包括:
• 直接观察法(其特点是所收集的资料准确,但需花费
占总数比重(%)
(
f

f
)
39.6
2000-2500
187
35.3
2500 以上
133
25.1


530
100.0
组别(变量)
次数(频数)
频率(比率)
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
种类 以分组标志特征不同分为:
品质数列
变量数列
⑴ 品质数列

某班学生的性别构成情况
按性别分组 绝对数人数 比重(%)

30
75
调查单位和调查对象
• 调查对象:是指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该总 体是由许多性质相同的调查单位组成。
• 调查单位:是指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它是进行调 查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

统计学 第二章 统计调查

统计学 第二章  统计调查

抽样调查
概念: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从总体中抽 出部分单位组成样本,以样本推断总体 的调查方式。 根据抽取样本的方式不同分概率抽样和 非概率抽样。
优点:经济节省、时效性强、准确度高、 灵活方便。
作用:P29-30
1、用于认识不能或难以进行全面调查的总体数量特征。如无限 或范围很大的有限总体,以及破坏性产品的质量检验。 2、用于收集灵敏度高、时效性强或时间要求紧迫的统计数据。 如市场信息 3、用于不必进行全面调查的总体。(从经济效益考虑) 4、用于提高调查数据的质量(如与普查结合、重点调查结合) 5、用于对总体特征的某种假设检验,判断这种假设的真伪,支 持决策。
1953年的第一次人口普查,普查对象仅需填写5 个普查项目,到了1964年,普查项目增加到了9 项。改革开放后,普查项目继续大幅增加,1982 年19项,1990年21项,最近一次2000年人口普查, 长表所填项相比90年增加了38项,达到了59项。 普查项目的逐次增加,
• 五普普查表共分为:普查表短表、普查表长表、 死亡人口调查表和暂住人口调查表(附表)四 种表。 长表之于短表,在按户填报的部分增 加了关于调查对象生活情况的内容,而按人填 报的部分则增加了关于调查对象的学业完成情 况,迁移情况,经济活动情况,婚姻情况等许 多更加具体的内容。相比于前四次人口普查, 第五次人口普查不仅保证了中国人口的基本信 息如实汇总,而且加入了长表的抽样调查,这 样就可以获取更多更具有代表性的人口,经济 和社会数据,
• 单一表:“一户一表”。一张表格只列一个观测单位。问卷是其 特例。
一览表:“多户一表”。一张表格列多个观测单位。
问卷是一种特殊的调查表。
表头 表体 表脚
名称、编号、 制表单位、填 表日期等等

统计学课件 第2章-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

统计学课件 第2章-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

∑ (X
N i =1
i
− X
)=
0
(2)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 (X
N i =1
i
− X
)
2
= min
▲注意: 注意: 均值容易受到统计数据中个别极端数据的影响, 均值容易受到统计数据中个别极端数据的影响, 从而使均值代表某组统计数据的“平均水平” 从而使均值代表某组统计数据的“平均水平”时失 去意义,这时往往用“剔除极端值” 去意义,这时往往用“剔除极端值”的方法加以修 正。 的最高值用10000代替, 代替, 如例1中,如果将月薪 中 如果将月薪2825的最高值用 的最高值用 代替 则均值为3038 则均值为
S m −1 + f m + S m +1 = ∑ f
某班级英语考试成绩分组情况见下表: 例4.某班级英语考试成绩分组情况见下表: 某班级英语考试成绩分组情况见下表
成绩分组 人数 (分) 50以下 2 以下 50~60 5 60~70 10 累计人数 2 7 17 成绩分组 (分) 70~80 80~90 90以上 以上 人数 18 9 6 累计人数 35 44 50
X < Me < Mo
当分布右偏时(说明存在极端大的值) 当分布右偏时(说明存在极端大的值)
X > Me > Mo
3.在偏斜度适度的情况下,不论是左偏还是右偏,中位数与 在偏斜度适度的情况下,不论是左偏还是右偏, 在偏斜度适度的情况下 算术平均数之差约等于众数与算术平均数之差的1/3, 算术平均数之差约等于众数与算术平均数之差的 ,即有如 下经验公式: 下经验公式: 1 M e − X = (M O − X ) 3

《统计学》 第二章 统计调查

《统计学》 第二章 统计调查

第二章统计调查(一)填空题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的不同来划分,统计调查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2、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统计调查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3、按组织形式的不同来划分,统计调查可分为统计报表调查和专门调查。

4、一般来说,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必须包括:调查的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和调查表、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5、调查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而填报单位则是的单位。

6、普查的组织方式有和 .7、重点调查是一种,它所选择的重点单位的总量占总体全部单位的总量的绝大部分。

8、抽样调查特点可概括为和。

9、普查是一种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性调查,它主要用来调查一定时点上的社会经济现象总量.10、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定期的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方法。

11、统计报表按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国家统计报表、部门统计报表和地方统计报表。

12、统计报表按报送周期长短不同,可分为日报、周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

13、统计报表资料来源于基层单位的原始记录,从原始记录到统计报表,中间还要经过统计台帐和企业内部报表。

14、统计台帐是基层单位根据和本单位的需要而设置的一种系统的表册。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在国有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是( C)A。

调查对象 B. 调查单位 C。

填报单位 D. 调查项目2、通过调查大庆、胜利等几大主要油田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C )A、普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3、区别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的标志是( C )A。

调查单位数目不同 B. 收集资料方法不同C. 确定调查单位标准不同D. 确定调查单位目的不同4、了解某企业的期末在制品数量,由调查人员亲自到现场观察计数,这种收集资料的方式属于( B )。

统计学之统计计量

统计学之统计计量

• 2. 统计指标的基本作用: 描述客观现象总体的
数量规模、数量关系及其规律性,是对总体数量表现进行
计量的尺度、标准或工具.它具有数量性、综合性和具体
性三个基本特征。
21
• 3.统计指标和计量水准(标志)的区别和 联系:
• 两者的区别主要有二: • (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计量水准(标志)
统计指标为实体指标.
• 凡反映人的某种行为的数量特征的统计指标为行为指 标.
• 3. 统计指标按数据取得的依据不同,分为客观指标 和主观指标.
• 凡对客观现象从总体上进行计数度量而获得的具体的客
观的数据,为客观指标.
• 凡凭人们的感受、体验、评价而确定的对现象综合性评
价而得到的数据,为主观指标.
28
类别的计量尺度。
(1)、计量层次最低 (2)、对事物进行平行的分类 (3)、各类别可以指定数字代码表示 (4)、使用时必须符合类别穷尽和互斥的要
求 (5)、数据表现为“类别” (6)、具有=或的数学特性
12
2、顺序水准
(概念要点) 顺序水准。又称序列尺度、等级尺度。是用来区分事物好坏 、大小、多少、等级的一种计量水准。一般有“方向次序”存
38
变量及其类型
离散变量 连续变量
39
• 二、变量的种类
• 1.变量按其取值是否可用数字表示可分为 属性变量与 数字变量。
• 2.变量按其变量值是否连续可分为 离散变量和连续变 量.
• 离散型的数值都是以整数位断开的。离散型变量的数值 只能用计数的方法取得。
• 连续型变量的数值是连续不断的。相邻两值之间可作无 限的分割,即可取无限的数值。连续型变量要用测量和 计算的方法取得。
37

统计学第二章

统计学第二章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2.1统计数据的收集一、统计数据的来源1、直接来源(原始来源):分为实验和统计调查(直接观察、报告、采访、登记)2、间接来源(二手资料):出版物、网络二、统计调查组织方式1、分类①按调查单位的范围大小分: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②按调查时间是否连续分: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③按调查组织方式分: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其中专门调查又分为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2、统计报表制度: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各项要求,自下而上地定期向国家和主管部门报送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报告制度①优点:能保证统计资料的全面性和连续性;能保证统计资料的统一性和及时性;能满足各级部门对统计资料的需要②缺点:统计报表过多会增加基层负担;有可能由于虚假瞒报而影响统计资料质量3、普查:是指国家为详尽了解某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主要用于搜集时点资料)①作用:可以为抽样调查提供抽样框;可以收集统计报表所不能提供的反映重大国情国力的基本统计信息②局限:由于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宜经常进行4、重点调查:是指为了解总体基本情况,在调查对象中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方式。

(这些单位数目不多,但其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①作用:能以较少的投入和较快的速度取得总体基本情况及变动趋势的资料②局限:只适用于客观存在重点单位的情况5、典型调查:是指在对调查对象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择少数典型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式。

(指在数量表现上具有普遍意义呵呵代表性的总体单位,可以用来推断总体的数量)①作用:一定条件下能估计总体指标数值;可以用来研究新生事物②缺陷:不能确定推断的把握程度,无法计算和控制推断误差6、抽样调查:是指按照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分样本单位进行调查,再用样本资料推断把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EXAMPLE – Creating a Frequency Distribution Table
Ms. Kathryn Ball of AutoUSA wants to develop tables, charts, and graphs to show the typical selling price on various dealer lots. The table on the right reports only the price of the 80 vehicles sold last month at Whitner Autoplex.
Step 3: Set the individual class limits
12
Constructing a Frequency Table
Step 4: Tally the vehicle selling prices into the classes.
Step 5: Count the number of items in each class.
Step 2: Determine the class interval or width. The formula is: i ≥ (H-L)/k where i is the class interval, H is the highest observed value, L is the lowest observed value, and k is the number of classes.
2
Bar Charts
3
Pie Charts
4
Pie Chart Using Excel
5
Frequency Distribution
A Frequency distribution is a grouping of data into mutually exclusive categories showing the number of observations in each class.
There were 80 vehicles sold. So n = 80. If we try k = 6, which means we would use 6 classes, then 26 = 64, somewhat less than 80. Hence, 6 is not enough classes. If we let k = 7, then 27 128, which is greater than 80. So the recommended number of classes is 7.
6
Frequency Table
7
Relative Class Frequencies
Class frequencies can be converted to relative class frequencies to show the fraction of the total number of observations in each class. A relative frequency captu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class total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observations.
($35,925 - $15,546)/7 = $2,911 Round up to some convenient number, such as a multiple of 10 or 100. Use a class width of $3,000
11
Constructing a Frequency Table Example
14
Graphic Presentation of a Frequency Distribution
The three commonly used graphic forms are:
Histograms Frequency polygons Cumulative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10
Constructing a Frequency Table Example
Step 1: Decide on the number of classes. A useful recipe to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classes (k) is the “2 to the k rule.” such that 2k > n.
8
Frequency Distribution
Class midpoint: A point that divides a class into two equal parts. This is the average of the upper and lower class limits. Class frequency: The number of observations in each class. Class interval: The class interval is obtained by subtracting the lower limit of a class from the lower limit of the next class.
13
Relativ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To convert a frequency distribution to a relativ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each of the class frequencies is divided by the total number of observations.
15
Histogram
Histogram for a frequency distribution based on quantitative data is very similar to the bar chart showing the distribution of qualitative data. The classes are marked on the horizontal axis and the class frequencies on the vertical axis. The class frequencies are represented by the heights of the bars.
16
Histogram Usigon
A frequency polygon also shows the shape of a distribution and is similar to a histogram. It consists of line segments connecting the points formed by the intersections of the class midpoints and the class frequencies.
18
Cumulativ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19
Cumulativ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20
End of Chapter 2
21
•Organize qualitative data into a frequency table. •Present a frequency table as a bar chart or a pie chart. •Organize quantitative data into a frequency distribution. •Present a frequency distribution for quantitative data using histograms, frequency polygons, and cumulative frequency polygons.
Describing Data: Frequency Tables,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and Graphic Presentation
Chapter 2
McGraw-Hill/Irwin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08
GOAL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